2014-09-23 14:30:43 黃軒
基因有突變 標靶藥物也恐失準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肺癌團隊召集人】 診間來了位肺癌病患,他兒子把在醫學中心的病歷給我看,肺腺癌、第四期,正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腫瘤卻從1.4公分長到2.5公分,顯然肺癌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14:30:43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肺癌團隊召集人】 診間來了位肺癌病患,他兒子把在醫學中心的病歷給我看,肺腺癌、第四期,正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腫瘤卻從1.4公分長到2.5公分,顯然肺癌
2014-09-23 14:29:34 葉北辰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31歲的葉北辰於5年前莫名發燒、體重下降,出現喘、心跳快等症狀。他以為是運動量不夠,卯起來運動,險些在球場上休克,就醫發現,原來罹患淋巴癌第三期。 葉北辰說,
2014-09-23 14:28:36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肺癌團隊召集人】 3年前,她45歲生日,我告知她,「妳是晚期肺腺癌…」她笑說,「我不抽菸,怎會得肺癌?」當她看我不再笑時,才知我是認真的。她開始眼
2014-09-23 14:28:35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 林小姐,35歲,在公司裡上班15年了,每次老板回來辦公室都是菸味衝天,她已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她住院時,肋膜積水病理報告證實是肺腺癌,而且肋膜積水已有
2014-09-23 14:28:35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肺癌團隊召集人】 面對肺癌的疼痛,是我每天的工作。 患者67歲,問他為甚麼來?他說:「我一下背痛又肩膀痛,跑了好幾家醫院都沒好!這禮拜更引起
2014-09-23 14:28:33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 今天同學問:老師,要怎樣定義悲傷? 「悲傷」是一種痛苦、傷心的自然情緒,有時含懊惱、絕望的感覺,而這種的情緒,在突有失落時更易顯著;有時在陌生人面
2014-09-23 14:28:29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 門診來了兩位病患。一位是70歲女性,經醫學中心切片診斷為肺腺癌第四期,得知標靶藥物於6月1日開始給付,希望接受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需費時兩周,患者
2014-09-23 14:28:26 黃軒
一位是36歲女姓,不抽菸,隨母親來做健康檢查,發現左上肺有1.5公分腫瘤,經切片檢查,證實是肺腺癌第一期,無任何轉移現象。...這兩位病患,一開始都不願意治療,一直問:「我沒有症狀,為什麼要做治療?」
2014-09-23 14:28:23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 肺癌團隊召集人】 患者來門診,不說一句話。只把影像光碟及病歷資料給我看。 我說:「恭喜,你的肺癌有縮小。」可是他還是不高興,我問為何他不悅,他才開口:「之前醫師
2014-09-23 14:28:23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 她58歲,第一次來門診,忿忿不平地問:「為什麼醫師宣判只有3個月生命,我卻活超過了3個月?」我心想,這怎麼回答?仔細看她病歷,才知她是肺癌患者,5
2014-09-23 14:23:37 劉秀枝
【聯合報╱劉秀枝】 好友在一個星期內因突發性背痛掛了兩次急診,打了止痛針,並帶了止痛藥回家服用,背痛稍微舒緩。但第三次又因背部劇痛掛急診,且左腿無力,經詳細檢查,診斷是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後,目
2014-09-23 14:23:37 劉秀枝
【元氣周報/劉秀枝】 年齡漸增,記性難免減退,例如打開冰箱卻忘了要拿的東西,這正如體力不若年輕時孔武有力,皮膚不再像年輕時光滑潤澤一樣,是正常老化。它與失智症狀的差別在於這種記性差的情況不是經常
2014-09-23 14:23:36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細胞是人體組成最小單位,人若要健康,首先要確保所有細胞都健康。而人體內的細胞數目高達30兆以上,要如何能讓每個細胞都健康,的確需要非常小心與努力,來維持每個細胞從內到外的平
2014-09-23 14:23:35 楊定一
【聯合報/楊定一】 冷氣團一波一波的來,民眾外出活動與運動欲望減少,而且因為假期一個接著一個來,聚餐機會增加,很容易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以致於冬季對於多數人來說,不知不覺中增加幾公斤的體重是
2014-09-23 14:23:34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談到肥胖,有個問題造成很多朋友的困惑——為什麼就是很想吃東西。這到底是心理因素或是生理需求呢?因為嗜吃,任何美食當前,總是忍不住多吃一些,甚至在情感出現危機或壓力來臨時,失
2014-09-23 14:23:34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許多人想到減重,第一個作法就是先節食。表面上看來,節食好像是很有道理的作法:讓卡路里入不敷出,應該是打退肥胖的唯一方法。但是,當我們減少食物的攝取量時,身體會傳送警訊給腦部
2014-09-23 14:23:33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正如我們一開始所說的,肥胖不單純是飲食的問題,而是再加上習性、遺傳體質所導致的代謝失調。光是攝取完整飲食還不足以完全打退肥胖,我們還需要運動。 常有人問:「減重是不是
2014-09-23 14:23:32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以「感恩」、「關懷」、「服務」或「回饋」等正向主題推廣的感恩創作活動已邁入第五個年頭。從全台各地、各階層踴躍寄來的每一件精彩動人的作品中,我們發現感恩的種子不僅已經在各
2014-09-23 14:23:30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多數人在面對美食時,總是少了一個能停止進食行為的煞車動力。其實,「想吃東西」是一種很複雜的過程,受到心理、生理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嗅覺」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能直接
2014-09-23 14:23:29 楊定一
在21世紀的今天,由於人類不斷地努力,使得各個科技領域都有驚人的重大突破,但人類對於健康、長壽的追求仍然有相當多的困惑與不了解。 其實,我們的老祖先在很久以前早就知道,要得到真正的健康,必須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2014-09-23 14:23:28 楊定一
自然界中,動物、植物、礦物三者相依而存,就像我們的身心靈一樣相互輝映。而身心靈原本就是一體,任何一環的改變都會影響整體的和諧。
2014-09-23 14:23:28 楊定一
多年來,我一直鼓勵有心追求健康的朋友嘗試以靜坐來修養身心。但是一講到靜坐,許多人總認為這是與宗教相關的活動。事實上,不論是從科學或是醫學的角度來分析與驗證,靜坐的確可以讓身心健康獲得很大轉變。
2014-09-23 14:23:27 楊定一
【元氣周報/楊定一】 一般人經常認為人腦只有在幼年或者青少年階段,才具有被開發的潛力。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各領域專家利用先進科學工具,對於靜坐如何改變大腦功能及結構提出眾多科學驗證,並發現,靜坐對
2014-09-23 14:23:26 楊定一
當10月3日諾貝爾獎公布2011年生理與醫學獎由拉爾夫‧史坦曼(Ralgph Steinman)與另兩位免疫專家共享這份殊榮後,我立即撥電話向多年好友拉爾夫傳達恭喜之意。
2014-09-23 14:23:25 楊定一
過去我也曾經透過各種機會,希望與朋友們分享均衡完整的飲食習慣,不僅是正確的食物選擇及烹調方式,還必須包括進食過程如何讓食物的價值發揮到最高境界,也就是強調「消化」的重要性...
2014-09-23 14:23:25 楊定一
【聯合報/楊定一】 靜坐不僅是實證科學,也是形而上的哲學。真正的靜坐已超越肉體上的轉變,並進入生命根本的核心價值與哲學範疇了。 過去我彙整了許多有關靜坐帶給身心健康轉變的科學驗證,其實這些改變
2014-09-23 14:23:24 楊定一
【聯合報/楊定一(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三校董事長)】 在資訊工業發達、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人們享盡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以及高物質享受的生活,但令人不解的是,在這些
2014-09-23 14:23:23 劉秀枝
【元氣周報/劉秀枝】 蘋果,對每個人的意義大不同。一提到蘋果,很多人會朗朗上口「一天一蘋果,醫師遠離我」這句話,認真向學的人,會想到牛頓在樹下被掉落的蘋果打到而悟出地心引力;羅曼蒂克的人,可能聯想到
2014-09-23 14:23:23 劉秀枝
【元氣周報/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50歲的陳女士(化名)半年前記性開始變差,工作常出錯而被老闆責罵。漸漸地情緒不穩,易哭泣,常與家人起爭執,家人都覺得她是得了憂鬱症,但
2014-09-23 14:23:23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雖尚有改善空間,但不可諱言,病患權益在過去十年已有相當的改善,包括病患知的權利、選擇的權利、自主的權利及就醫場所的改善等等。 醫界先進也不斷在倡導醫學倫理及訂定各種醫療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