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09:25:05 醫聲要聞
抗生素保衛戰/陳玉瑩:我們正在「缺藥懸崖」邊,為何你的救命抗生素,可能隨時會斷貨?
在健保總額控管與全球供應鏈不穩的雙重挑戰下,確保抗生素品質與供應韌性,已成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藥事管理部陳玉瑩組長指出,旗下11個機構(含2個合作聯盟醫院)藥品用量龐大,為避免......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5-11-21 09:25:05 醫聲要聞
在健保總額控管與全球供應鏈不穩的雙重挑戰下,確保抗生素品質與供應韌性,已成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藥事管理部陳玉瑩組長指出,旗下11個機構(含2個合作聯盟醫院)藥品用量龐大,為避免......
2025-11-21 09:25:03 醫聲要聞
「抗生素是所有現代醫療的根基。」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目前抗生素的問題,在於日益嚴峻的「抗藥性」(AMR)與全球供應鏈斷裂的雙重夾擊。無效的抗生素讓器官移植、複雜外科手術、癌症化學治療所伴隨的感染風險......
2025-11-21 09:24:48 醫聲要聞
關於抗生素議題,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抗生素是基本用藥,更是涉及國安及全球議題,從抗生素著手進行把關,是很好的起點,並從品質的確保、供應的韌性、使用的管理及市場價格的管理等四個方面來看......
2025-11-21 09:24:39 醫聲要聞
台灣抗生素供應鏈正面臨嚴峻挑戰!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國內藥品製劑許可證達1萬9465張,其中抗生素有1031張,包括國產許可證963張、輸入許可證68張、大部分都是國產藥,但六大類抗生素......
2025-11-21 09:00:00 醫聲要聞
「相較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療感染症最大差異是在於極度講求時效性!」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主任盛望徽教授指出,當病患出現感染症,若無法在兩、三天內獲得良好的控制......
2025-11-21 09:00:00 醫聲要聞
全球正面臨抗生素抗藥性與供應不足的危機。據統計,每年約有100萬人因抗藥性原因造成死亡;自2012年至今,全球每年核准上市的新抗生素平均僅1.2項,顯示抗生素新藥嚴重不足。臺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張豫立表示,抗生素品質不佳不僅影響療效,也會......
2025-11-21 09:00:00 醫聲要聞
近年來,越來越多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這現象也被稱為「沉默的疫情」,甚至有病患在接受骨髓移植後,因感染有抗藥性細菌卻無藥可用,導致48小時內死亡。多數專家公認......
2025-11-14 00:00:00 醫聲要聞
為了減緩急診醫療崩盤,衛福部十一月推出假日輕急症中心(UCC),扮演分散醫療量能的角色。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南奇美醫...
2025-10-09 16:34:02 醫聲要聞
年長者容易出現提不動重物、步行速度緩慢、行動困難的狀況,不一定是老化,而是「肌少症」。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在節目「元氣最愛問」中指出,肌少症在醫學上已正式被認定為一種疾病,若不治療,可能會增加跌
2025-09-17 16:45:32 醫聲要聞
在鏡頭前,林葉亭認真擺出「看、問、留、撥」四個手勢,每個動作背後都代表守護失智者的重要步驟「看見異狀、主動問候、留住陪伴、撥打協助」。這是她響應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國際失智症月線上活動」,將口號化為具
2025-09-09 16:27:14 醫聲要聞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今天舉辦「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凝聚全台超過60位NPO領袖共商因應之道。國際健...
2025-08-29 17:40:56 醫聲要聞
金門因地處離島,醫療人力和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為了讓醫學教育跨海傳遞,台灣安進與台北醫學大學楓林幸服服務團攜手合作,在當地舉辦......
2025-08-13 11:16:34 醫聲要聞
屏東縣推出到宅母嬰照護月嫂服務,成為新手爸媽的神隊友。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自2020年實施以來持續升級,最初僅補助弱勢家庭,2021年擴及第二胎;2023年她上任後,更開放第一胎申請,每胎提供80小時、價值2萬元的
2025-07-23 10:40:51 醫聲要聞
「很遺憾,沒機會跟爸爸一起回麻省理工學院,看他年輕時讀書的地方。」林葉亭說,家人原本希望有機會陪父親再訪母校,但隨著失智症病情發展,這個願望終究未能實現。她提醒民眾,不要因為「怕麻煩」或......
2025-06-04 10:44:07 醫聲要聞
許多家長可能不知道,當小孩在學校遭到霸凌,或遭逢父母離異、家人去世等生活劇變,身高發展、生長激素分泌很可能受影響、停滯不前!臺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童怡靖每當觀察到就診兒童、青少年的身高發展遇瓶頸
2025-06-03 11:09:30 醫聲要聞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兒童身體活動量為每天做60分鐘中、強度身體活動(含運動),一星期累積到420分鐘,才是達標,不過根據國立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教授巫錦霖與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副校長張振崗團
2025-06-02 15:48:05 醫聲要聞
每當看到小孩的身高發育落後於同齡的孩子,不少家長便憂心忡忡,甚至開始打聽「轉骨方」資訊,期待幫助小孩長高。對此,臺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童怡靖提醒,有些轉骨方成分是在開脾胃,若小孩已經肥胖、體重過
2025-05-29 15:29:37 醫聲要聞
「生小孩,是人生難得的體驗,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挑戰。」談起自己成為母親的過程,台灣涷卵協會理事長曾琬婷語氣平靜卻堅定。她說,從年輕時就清楚自己渴望當媽媽,因此在32歲那年,在創業等人生規劃都井然有序之際
2025-05-23 17:00:32 醫聲要聞
在本月23日晚間起連續三晚,台灣諾和諾德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共同舉辦「看得見的體型 看不見的健康危機」動態藝術,雙方認同提升大眾對健康的重視,推廣SDGs 3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這次公益活動,結合
2025-05-12 12:19:51 醫聲要聞
一名43歲女性,最初是臉部無力到眼睛都閉不起來,後來情況惡化到連睡覺與進食都有困難,住院檢查後被診斷為重症肌無力(簡稱肌...
2025-04-30 10:22:42 醫聲要聞
義大醫院一般醫學兒科主治醫師蔡宛穠解釋,孩子長高的飲食迷思除單靠補充鈣片、維生素D等少數營養素,幫助不大,慎選優質蛋白質、營養均衡才是關鍵。圖/蔡宛穠提供 家長想讓小孩長高,並不是讓孩子有吃肉就
2025-04-24 17:25:41 醫聲要聞
一談到小孩身高發展,許多人就會想到飲食、睡眠、運動等面向,不過國泰綜合醫院小兒遺傳暨內分泌科主任侯家瑋提醒,像坐姿、站姿、鼻過敏等,也可能影響小孩成長、身高發育,舉例來說,如果小孩坐著的時候,常翹二郎
2025-04-24 15:58:07 醫聲要聞
台灣一位在拳擊賽場名次優異的選手,幼時確診生長激素缺乏症,個頭小,身高也是同齡人的第3百分位,經過生長激素藥物及生活方式調整後身高上升至第50百分位,讓他有足夠的身高及臂展能征戰各大賽事。中國醫藥大學
2025-04-18 04:59:52 醫聲要聞
癌症新藥快速進展,藥費支出愈來愈貴,健保署統計,2024年癌症藥費支出達425億元,占健保總額比率28.2%,且給付標靶...
2025-04-02 16:10:52 醫聲要聞
根據110年內政部統計處資料,苗栗縣18個鄉鎮市中,有10個鄉鎮市65歲以上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但縣內僅有2家區...
2025-02-05 18:22:21 醫聲要聞
坐落於南桃園的中壢天祥醫院於2月3日隆重開幕,開幕以來,湧入大量人潮,由於該院融合飯店設計,並以AI智慧醫院為特色,醫療團隊也包括各大醫學中心專業醫師,且涵括......
2025-01-22 12:14:29 醫聲要聞
近期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正值流感及新冠肺炎大爆發,醫師提醒民眾,必須作好自身防護。根據疾管署統計,從去年9月至今年1月...
2025-01-10 17:17:22 醫聲要聞
女星鬼鬼(吳映潔)今自曝懷孕生子,一句「我沒有結婚」,意外引起大眾對單身女性人工生殖的熱議。台灣少子化嚴重,但生殖專家臨...
2024-12-26 15:07:52 醫聲要聞
「曾有街友在中央分隔島上丟拳頭大的石頭,害機車騎士當場暈倒,臉部也有明顯撕裂傷,後來轉送街友就醫,出院再送至戶籍地的精神照顧機構,但5個月後發現他又在北車丟石塊。」台北市社會局社工科長邱慶雄表示,精障
2024-12-26 15:07:44 醫聲要聞
台灣多個社福補助申請與戶籍制掛鉤,如低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中低收老人津貼等,居無定所的弱勢街友首當其衝,據最新2022年臺北市街友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近八成街友沒有任何福利身分,如低收、中低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