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09:31:07 黃達夫
黃達夫/昂貴檢查可能無助病情…當醫師建議自費醫療 最好尋求第二意見
最近讀到李家同教授在聯合報民意論壇刊登「如何應付新科技的挑戰」一文,李教授説「最近全世界都熱衷於創新二字,因此對於新科技...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3-20 09:31:07 黃達夫
最近讀到李家同教授在聯合報民意論壇刊登「如何應付新科技的挑戰」一文,李教授説「最近全世界都熱衷於創新二字,因此對於新科技...
2023-02-20 10:18:42 黃達夫
在美國的學術界,大多數專家都很樂意與同儕交換意見,我這一生就因為經常請教專家而讓我的學識增長很快,受益良多。如今,email這麼方便,又不必花錢,我會鼓勵年青醫師,碰到難題時,大膽請教專家。我不能説,每位專家都一定有求必應,但不論如何都值得一試,我深深相信,經常請教專家是最好的學習。
2022-12-26 11:53:26 黃達夫
因為新冠疫情,尤其是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年,醫界對於此死亡率很高的新型傳染病完全不瞭解,在沒有疫苗,沒有治療藥物的時期,美國...
2022-10-03 09:35:23 黃達夫
不久前,我根據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最新的報告,在一篇專欄談到,除非是特別狀況,一般人並沒有補充單一或綜合維生素的必要。因...
2022-08-29 09:22:08 黃達夫
卅年前,台灣經濟起飛,百廢待舉,如銀行、大學、到醫院,從不足到大幅增加,從貧瘠到浮濫,而忽略了深耕與精緻化才是進步的核心...
2022-07-18 09:53:48 黃達夫
我喜歡買書、訂雜誌。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性,我不喜歡把書借出去,深恐有人借了不還,至於,雜誌則捨不得丟,總覺得每本雜誌都有...
2022-06-13 10:01:17 黃達夫
我在1969年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獲教職後,1972年搬進自己蓋的住家,至今已經50年,不知不覺中,就累積了許多舊物。近...
2022-04-04 10:35:13 黃達夫
癌症之所以被稱為「萬病之王」,就是因為,它是所有疾病當中,最複雜、最困難瞭解的疾病,它會發生在全身各個器官,也會從一個器...
2022-03-07 09:29:01 黃達夫
很久以來,胰臟癌及卵巢癌之類癌症一直被認為是無聲的殺手(silent killer)。因為,這類癌症不像乳癌、子宮頸癌、...
2022-02-07 09:47:02 黃達夫
最近,媒體報導,新冠疫情讓存在感極低的感染科醫師,一躍成為電視明星。可是,記者卻發現,台灣正面臨感染科後繼無人的危機,近...
2021-12-13 10:29:02 黃達夫
最近有位記者問我,根據他的了解,台灣治療癌症的醫院都會經過國衛院的癌症品質認證,原則上,癌症的診斷與治療,應該都會遵守國...
2021-11-08 10:44:25 黃達夫
這一年多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除了原來的工作,更要快速審查新冠疫苗及新藥,忙得人仰馬翻,工作負荷極為沉重。
2021-08-09 09:14:01 黃達夫
美國食藥局(FDA)有條件加速通過(accelerated approval)阿茲海默症新藥Aducanumab。在FD...
2021-05-31 10:01:42 黃達夫
超過30年,癌症是台灣死因之首位。雖然,癌症醫療的成效愈來愈好,但是,也愈來愈昂貴,如今,已占健保支出的六分之一,健保實...
2021-04-05 09:54:16 黃達夫
最近,有位記者跟我説,我曾經提過,我每周都會參加好幾個醫療團隊的病例討論,常碰到病人接受了不當的昂貴自費高科技治療,很快...
2021-03-01 10:28:49 黃達夫
今天在關渡平原的和信醫院有一座近300床的醫療大樓,還有一座宋瑞樓教育研究中心。然而,卅年前,這所台灣唯一的癌症專科醫院...
2021-02-01 09:28:59 黃達夫
不論是萊牛或萊豬,從來都不是食安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個人只是覺得台灣有更多更重要更值得全民關心,真正攸關全民健康的議題,...
2020-12-21 09:24:32 黃達夫
最近商業周刊報導銀行理專盜領客戶三億元,探討為何近十年來,台灣超過半數的本國銀行都發生類似情事,訪問了客戶、理專、銀行高...
2020-11-30 09:40:25 黃達夫
台灣健保實施25年,如今又再度出現財務危機。事實上,過去30、40年來,全球醫療先進國家都面臨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問題。然...
2020-10-05 10:55:34 黃達夫
報載立委高金素梅宣布將休養一個月,進行肺部手術。因去年一月發現肺部有些問題,這一年半以來,用幹細胞療法,但二周前檢查後,...
2020-08-31 10:31:16 黃達夫
自創院之始,做為一個醫院的管理者,提供給病人安全的就醫環境,就是我工作的第一優先。從硬體設施,如空氣的清淨系統?環境的清...
2020-08-03 09:48:41 黃達夫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一篇評論,標題是「機器手臂乳癌手術─制度失靈(Robotic Mastectomy...
2020-06-15 09:14:13 黃達夫
自一月下旬,新冠病毒疫情逐漸在歐美擴散,面對完全陌生的新興疾病,在第一線照顧病人的歐美醫師,最初只能根據中國醫師所提供的...
2020-05-04 08:47:52 黃達夫
我一直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的忠實讀者。他在新書「第二座山」中説,很多人開始爬的第一座山,都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專業上的名與利,以為有了這樣的成就,就是幸福的生活。
2020-03-23 12:09:36 黃達夫
美國有一個政治中立(nonpartisan)倡議醫療正義,致力建構關心病人的醫療體系的公益智庫(Lown lnstitute),主張醫療志業是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工作。在一個優良的醫療體系中,病人應該獲得所有對他有益的照護,亦不會被給予不必要的醫療。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中,醫療從業者就會產生幸福感(Satisfaction)。
2020-02-02 23:46:22 黃達夫
菸害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禍首,因為菸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所以,美國自1965年開始禁菸活動,大約經過30年,終於1991年癌症死亡率開始下降,每年大約下降1.5%。經過約30年,根據最新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報導,2017年美國癌症死亡率下降百分比創新高,達到2.2%,預期這個趨勢將會持續,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2019-11-03 23:57:51 黃達夫
儘管健保署長李伯璋上任後,很用心於減少健保資源浪費,近兩年更利用AI監測藥物、高貴儀器等濫用。可是,除弊固然必要,但其效益有限。不久前,報載2019年二代健保預估出現收支短絀400億元。監察委員促請衛福部檢討因應。
2019-08-26 00:23:55 黃達夫
不久前,有位中年家長問我,他兩位近國中年齡的女兒是否應該接受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的接種?我告訴他,我會建議所有11、12歲的男女生都接受此預防癌症的疫苗注射。
2019-08-05 00:01:31 黃達夫
當有人問我是哪一科的醫師時,我一貫的回答是,我是一般內科醫師,也是血液腫瘤科(癌症)專科醫師。一般內科扎實的訓練養成,使我不論是照顧癌症或非癌症病人,都會先了解病人整體的健康狀況,再決定怎麼照顧他們的習慣。
2019-07-01 00:12:16 黃達夫
最近有家雜誌想要做一個癌症醫療的專題,因為和信醫院是台灣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所以邀約我做一個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