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 11:27:57 腦部.神經
別等發作才止痛!治療偏頭痛藥物有哪些?減緩頭痛穴位一次看
若每周至少偏頭痛一天以上,可考慮以四大類預防性藥物來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包括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等。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常需每天服用,若使用一種預防性用藥後,頭痛發作頻率改善有限,醫師會考慮合併使用第二種或第三種預防用藥。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建議患者需記錄「頭痛日記」以了解自身頭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適當的紓壓方式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於預防偏頭痛發作。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3-19 11:27:57 腦部.神經
若每周至少偏頭痛一天以上,可考慮以四大類預防性藥物來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包括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等。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常需每天服用,若使用一種預防性用藥後,頭痛發作頻率改善有限,醫師會考慮合併使用第二種或第三種預防用藥。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建議患者需記錄「頭痛日記」以了解自身頭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適當的紓壓方式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於預防偏頭痛發作。
2023-03-19 10:41:09 腦部.神經
偏頭痛是發作時噁心、頭痛、怕光、怕吵等症狀的夢魘,國內有超過200萬人因此困擾。偏頭痛的治療以單株抗體等新藥物為主,在健保申請條件下使用可改善生活品質。若發現3項以上症狀,便有高達九成機率為偏頭痛,須至神經內科就醫診治。頭痛的腦部檢查多以臨床症狀及診斷標準來判定,但有其他症狀則需進一步做續發性腦部的鑑別診斷。
2023-03-17 09:57:47 腦部.神經
腦中風病人人數逐年增長,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逾41萬人因腦中風就醫,且急性治療後伴隨「失能」情形。中醫師指出,急性中...
2023-03-13 11:41:20 腦部.神經
腦部是靠電流傳導在傳遞訊息,一些基本的生活都是靠電流來傳導訊號。那麼引用外面的電流來影響我們腦部的電流,可行嗎?1940...
2023-03-12 10:11:20 腦部.神經
多巴胺是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通過啟動“獎勵機制”來讓人感到愉悅,促使人重複某些行為。多數人知道運動可以增加多巴胺分泌,但其實還有其他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如進食、喝水、受到表揚和玩電子遊戲。瞭解多巴胺對情緒的提升和帶來幸福感也對自己有説明,這對於多巴胺水準較低而罹患某些病症的人尤其重要。
2023-03-08 17:22:00 腦部.神經
聯合報報導,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天(8日)驚傳病逝,享壽65歲。龍巖集團已證實此訊息,並表示相關治喪事宜籌備中。 【相關新聞】 ·「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辭世 享壽65歲 ·名嘴陳立宏
2023-03-06 20:01:00 腦部.神經
一項研究表明,A 型血的人患早發性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高 16%,這是一種由腦血管阻塞引起的中風。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血小板、內皮細胞、凝血因子等可形成血塊有關。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控制高血壓和減輕壓力可能有助於預防中風。此外,無症狀的中風也可能發生,因此有中風家族史的人應提高警惕。
2023-03-02 09:25:50 腦部.神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有史書記載,三國時代一代梟雄-曹操,於年約40歲左右開始出現反覆頭痛,常伴有幻聽、幻視,且多在勞累、情緒激動等狀態下出現,並將其症狀描述為「頭風」、「頭風眩」、「偏頭風」,經當時的神醫華佗予以施針緩解,故記有「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曹操頭痛的病因,至今眾說紛紜且無可考。
2023-02-26 12:11:45 腦部.神經
中國附醫神經部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治醫師黃虹瑜說,腦中風治療刻不容緩,發病當下至抵達醫院這段時間,有賴民眾及早發現、立刻「撥打119」求救,由救護車在第一時間送往能夠救治腦中風的醫院,消防局會同步院前通報醫院端,啟動緊急救護SOP,加速診斷與處置流程。
2023-02-22 15:50:00 腦部.神經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需要透過與他人互動來滿足各種生活所需。像是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渴望一個安心的擁抱,或者在漫長的一天之後找人傾訴。若長期孤獨的生活,可能會為我們帶來痛苦的感受,國外專家研究
2023-02-16 15:20:24 腦部.神經
「為什麼我在這裡?」員林市52歲劉姓男子喪失記憶力,被送醫檢查都沒問題,留院觀察兩小時才回神,但完全想不起來家三小時重複...
2023-02-09 16:10:00 腦部.神經
手機不離身,走到哪,滑到哪,這已是許多人生活習慣,但日本媒體報導,一旦手機成癮,還可能引發「手機失智症」,突然想不起人名、算不出簡單算數,就醫接受認知功能檢測,證實大腦功能下降。 長時間使用手機
2023-02-05 10:56:49 腦部.神經
李炯佑表示,意識還清楚的中風患者,面臨突然的單側肢體無法動彈感到緊張,身體自然亂揮亂動,血壓會跟著升高,恐加速腦血管出血擴散,或是栓塞更嚴重,都可能加重病情。所以,緊急救護員到場時,除了藉由「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評估,並給予心理支持、安撫情緒,針對身體躁動的患者還可利用「患肢側躺」方式,哪一側癱瘓就用該側側躺,以身體的重量壓制使患者不躁動。同時,他提醒案發第一時間,旁人應立即打119通報,不要圍觀討論,避免不正確的資訊或言詞,影響患者情緒,應由專業救護人員進行評估及後送治療。
2023-01-30 17:02:28 腦部.神經
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長期以來一直是已知的中風危險因子,但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兩種慢性病對中年人中風的風險可能比對老年人影響更大。
2023-01-12 09:50:38 腦部.神經
「曾有位60多歲先生急性中風,到院時已超過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時限,只能利用空中緊急醫療轉診後送到台灣治療,但患者堅持留...
2023-01-09 13:03:15 腦部.神經
愛愛就頭痛!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杜宜憲的頭痛門診,最近遇到患者面對醫師詢問病情時,欲言又止、不好意思開口,追問下...
2022-12-30 14:21:45 腦部.神經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頭痛的經驗,造成頭痛的原因形形色色,不過依據頭痛的位置、特徵、時間的不同,導致頭痛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元氣網整理導致頭痛的不同原因,讓您可以對症下藥。也教您按三穴道緩解頭痛的不適感。
2022-12-26 09:36:05 腦部.神經
冬天氣溫驟降,是腦中風好發季節,但只有冬天才會中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腦中風中心功能性主任蕭又仁說,當早晚溫差大時,容易使...
2022-12-23 09:22:44 腦部.神經
孩童出現呼吸不順,小心可能是妥瑞症。5歲的小蘭日前剛打完新冠疫苗,一周後常深呼吸、喘不過氣,每天下課都會發作,持續幾分鐘...
2022-12-23 00:32:00 腦部.神經
平均壽命延長,80歲以上的老人中,每5人即有1位失智患者,想擁有健康又長壽的晚年生活,延緩大腦的退化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營養師提醒,日常可利用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來保養大腦,不僅能延緩失智症的到來,甚至
2022-12-22 11:15:54 腦部.神經
進入冬季,低溫及溫差變化影響下,血壓、血流壓力容易升高,使中風與再次中風危險性增加。一旦中風留下如癱瘓、認知障礙、失語等失能後遺症,照護上更是需額外花費不少心力,因此預先辨識中風前兆成為照顧者十分重要
2022-12-01 13:58:15 腦部.神經
不少人常常這裡痛、那裡痛,連爬一層樓梯都覺得累,都可能患上俗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國內醫師提醒,這類患者身體常出現不...
2022-11-30 11:18:16 腦部.神經
38歲陳姓男子上班忙碌常熬夜,三餐不正常,平時也沒運動習慣,月前早上起床時發現自己半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家人趕緊送醫...
2022-11-27 12:39:05 腦部.神經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亦是我國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其失能衍生的長照費用,一年恐超過百萬,是壓垮家庭經濟...
2022-11-24 11:55:20 腦部.神經
29歲林姓男子年初突然中風,左側肢體癱瘓,無法從床上起身,需要有人從旁協助,生活陷入困頓,心情跌落谷底。為爭取黃金復原期...
2022-11-21 09:21:07 腦部.神經
60歲A女士某日發現右眼皮下垂,剛開始她不在意,但隨時間過去,下垂情形漸漸嚴重,身體疲累時最為明顯。愛美的她於是到醫美診...
2022-11-21 03:09:21 腦部.神經
老人家常見手腳麻痛,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吳致寬指出,麻的表現很多,對稱性的麻,要排除代謝性疾病,屬多發性神經病變;單側...
2022-11-18 00:45:00 腦部.神經
37歲李先生,半年前突然開始頻繁頭痛,頭痛狀況時好時壞,一度有改善一些,但九月初開始又每天發作,極度脹痛的感覺讓他無法忍受,還會伴隨乾嘔、反胃感覺,需要每天靠普拿疼才比較能夠正常生活,且曾因頭痛而自睡
2022-11-15 14:21:00 腦部.神經
視力突然模糊小心眼中風。81歲的林女士本身有高血壓,過去曾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並置放人工水晶體,平時視力維持不錯,但某天...
2022-11-06 14:29:46 腦部.神經
Q:天氣微涼的上午七點多,一處土地公廟前的榕樹下早已坐滿泡茶聊天、切磋棋藝的長輩,稀鬆平常的場景,卻被70多歲的阿嬌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