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1:35:03 生死議題
曾為愛女捐骨髓!包小柏走不出喪女痛,淚曝留長髮原因
包小松、包小柏日前接受「大雲時堂」李四端專訪,談到個性、出道及近況。包小柏至今仍走不出喪女傷痛,消極到覺得人生意義蕩然無...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9-08 11:35:03 生死議題
包小松、包小柏日前接受「大雲時堂」李四端專訪,談到個性、出道及近況。包小柏至今仍走不出喪女傷痛,消極到覺得人生意義蕩然無...
2023-08-29 10:14:34 生死議題
一顆一顆為了要除去腫瘤惡臭的洋蔥,散落在安寧病房各處。 在安寧病房看了許多令人動容的夫妻,卻有這麼一對夫妻是因為他們磨了一輩子的感情,讓我印象深刻。 從沒有人看過他們爭吵,因為他們真的幾乎從不
2023-07-28 16:16:18 生死議題
提到回憶,會讓你想到什麼?很多時候,回憶就像一部時光機,總能在剎那間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喚起許多曾經走過的點點滴滴。 安寧心理師也常常運用病人的生命回憶,當作心理工作的素材,成為伴行者,陪伴人們在生命
2023-07-21 17:05:23 生死議題
老年喪偶的悲傷,非常容易被忽略,因為老年人的死亡,容易被定位成「死得其時」。 在人總有一死的前提之下,也多半會對長者有「這樣(高壽往生)已經很好了」、「年紀都那麼大了,面對生死應該早已坦然」的期
2023-07-19 14:10:00 生死議題
「這是我們僅剩下不多的日子,即便我不能吃,我也要陪她啊……浪漫吧。」
2023-07-06 14:10:00 生死議題
人生中最難的課題之一就是「死亡」,當摯愛的人命懸一線時,是否要堅持急救來拼生存?還是選擇讓他好好走?或是病人可以先預立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的決定呢? 人生走到盡頭時一定要堅持急救嗎?插管?電擊
2023-06-15 17:01:00 生死議題
近期網路上爆紅一句金句「我們醫生不打擾了」引起網友熱議,一名男網友在交友軟體上與女性聊天,若不如自己的意,便意圖用「我們醫生不打擾了」這句話結束對話,由於聊天過程太荒謬,而在網路上爆紅。對此,安寧醫師吳承羲表示,「我們醫生不打擾了」明明是一句很有意義的話,卻被有心人士濫用。
2023-05-30 18:09:03 生死議題
生離死別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近日就有一名老奶奶在辭世前,要求家人找人「幫她洗澡」,未料洗完澡當天晚上,奶奶就在睡夢中安然離世,許多網友都看哭了。
2023-05-25 15:40:04 生死議題
當親愛的家人走到生命終點,許多人總面臨該盡全力搶救或讓對方沒有痛苦離世的兩難。知名主持人利菁在日前發文,自責為了留住病母,讓醫師為媽媽插上鼻胃管延命,更為了不讓媽媽拔掉管子而綁住她的手,人生最後3年不
2023-05-05 10:54:25 生死議題
台北榮總於護師節前夕,舉辦「Our Nurses,Our Future 有護理師、才有未來」活動,讓護理師分享服務的故事及感動。護理師劉曉菁說,大德病房於105年7月,引進導盲犬轉職為輔助治療犬「Ob
2023-05-04 17:25:34 生死議題
「能不能拔管,讓親人安然離去?」,對於親人有插管的家屬而言,是很兩難的課題。重症名醫陳志金在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分享與一位病患家屬的經歷。 這位病患的兒子是位神經科醫師,面對母親瀕臨死亡的困
2023-04-04 14:14:18 生死議題
清明連假掃墓之際,許多人也在思考自己以後的身後事想要怎麼樣的型式。現在海葬、樹葬、花葬等已經愈來愈被大家所接受,因為既環保又省事,甚至網友們還提出如植葬在家中盆栽、燒一燒直接丟掉等,比植葬更加省事的諸
2023-04-01 00:30:00 生死議題
清明節掃墓,選擇環保葬該如何追思、掃墓呢?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選擇環保葬讓生命回歸自然。在台灣有5種環保葬,包含:樹葬、植存、花葬、海葬、灑葬等,不同於土葬及火葬,環保葬將遺骸火化成骨灰後
2023-03-28 15:57:32 生死議題
當下同意放棄急救與否這件事情,只是在悲傷五階段裡的一個點,往後家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是在當下,做為醫療人員的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好?
2023-03-25 17:10:00 生死議題
當以治癒為目的的醫療措施,仍無法控制病情的惡化,這時安寧療護就是最適合病人的處方,透過疼痛控制、舒適護理等方式,直到生命自然結束。 只是,許多人將安寧簡化為「等死」,使家屬不願接受、也難以向病人開口
2023-03-25 15:24:02 生死議題
【本文重點】2023年3月22日輔仁大學大舉行「大體老師慰靈公祭」,感謝大體老師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的大愛。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醫學院葉炳強院長等率師生舉行隆重莊嚴的感恩追思禮,鼓勵醫學系學生將大體老師的愛轉為對未來患者的同情。
2023-02-28 00:19:00 生死議題
安寧醫師朱為民的演講中,往往以父親的故事開頭:「2013年,我的父親81歲。一天清晨,他在家裡運動的時候,不小心跌倒撞到頭,然後就倒地不起,不省人事了…。」 從父親倒下、失智、無法行走,到201
2023-01-06 19:20:00 生死議題
衛福部2019年1月6日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這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的權利法案,今天特別舉辦四周年宣導活動,並邀請推...
2022-12-23 14:03:59 生死議題
安寧緩和病房是個「神聖」的地方。 我們看到的歡笑,背後交織著多少淚水與不捨? 我們晝日享受著的寧和,夜晚充滿著多少焦急與不安? 我們跟著老師巡房時觀察到病情的風平浪靜,何時會突然變得波濤洶湧?
2022-12-23 00:39:00 生死議題
常人總覺青春無限好,老了怎樣都不對勁,然而問到這一題,72歲的陳淑麗卻笑了。「我之前一直嫌棄自己,當模特兒時不夠年輕、不夠漂亮,演戲的時候又老了,覺得沒有一個是對的,別人都比較好…」 那麼現在呢
2022-12-20 00:35:00 生死議題
第一下壓胸,感覺到手掌底下的肋骨一根根迸裂。 一早剛進醫院,巧遇加護病房的護理師華華。她一見到我就說:「唐唐醫師,你記得阿鳳姨嗎?前幾天她在病房走了,你知道這件事嗎?」 我當然記得阿鳳
2022-12-15 00:28:00 生死議題
做過多次病情解釋的我,從未聽聞家屬拒絕器官捐贈的理由如此悲傷。 你曾經想過嗎? 如果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有機會,你想再見誰一面? 你的最後一句話,想對誰說? // 阿菊嬤
2022-12-11 17:40:23 生死議題
九旬婦人到院前已無心肺功能(OHCA),陪同就醫的女兒決定急救,插管、電擊、壓胸,婦人吃盡苦頭,最後送到加護病房。其他家...
2022-11-25 00:14:00 生死議題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是現代人追求好走的方式,但到了最後關頭放不下的,往往不是病人自己,經常是家屬,甚至醫護人員。 而為什麼是醫護人員呢?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指出,「罪惡感」及「
2022-11-15 19:13:23 生死議題
遺產分配有時會傷了家族之間的和氣,日前有位網友抱怨舅舅、舅媽,指出「平常外公的主要照顧者是外婆」,沒想到外公過世後的喪葬補助,二舅舅拿到後,既不分給阿姨,也沒有要分給外婆,而是4個舅舅想獨吞。
2022-11-12 12:14:14 生死議題
「爸爸肝癌走了,可以遠離病痛,但捐出眼角膜會不會讓他更痛,心裡真的很不捨。」器捐家屬楊聖慧的爸爸楊文闊3年前肝癌病逝,楊...
2022-11-08 16:24:00 生死議題
編按:疾病是一種失去,但也創造生命與愛的契機。小青女士罹患肌萎縮性脊隨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她與家人一同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即使疾病令她的身體已無法自由移動,生活完全依賴他人,仍堅持以眼控滑
2022-11-02 12:15:11 生死議題
病主法目前適用範圍擴及5種情況,包括末期病人、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或其他疾病痛苦難以承受、無法治癒且無其他合適之醫療解決方法之疾病,例如泡泡龍症、漸凍人等。只要年滿20歲在清醒時可以預立醫囑,自主選擇想要或不要機械式維生系統、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等醫療作為並註記,日後萬一派上用場就依照當事人的意願辦理。預立醫囑須由1名二等親內親屬及1名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陪同當事人到指定醫院進行相關程序。
2022-10-29 16:24:00 生死議題
人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來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安樂死和醫生協助自殺行為是否道德,以及是否使合法化,一直是道德、社會最熱門和意見多樣的問題之一。 無痛苦的死亡 安樂死分3種安樂死源自希臘文euthanas
2022-10-25 10:38:07 生死議題
人人生命終有時,能夠善終、一路好走,往往是每個人心中最深層的願望。什麼是善終呢?就是終享平安與尊嚴,安詳地離開人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