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
以嚴重程度區分為4級:
第1級:內痔未掉出肛門口,無症狀
第2級:內痔排便時會掉出肛門口,在便後會自行縮回肛門口內
第3級:內痔在排便時掉出肛門口,卻無法自行縮回,須靠外力推回肛門內
第4級:內痔脫出肛門外,無法推回,亦即脫肛。
外痔
平常有肉塊凸在外,些微搔癢,若急性發作時,血管破裂造成皮下出血,會形成血栓硬塊,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坐立不安,但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人外痔僅一處,嚴重甚至「一整圈」,疼痛感也差很大。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內痔
以嚴重程度區分為4級:
第1級:內痔未掉出肛門口,無症狀
第2級:內痔排便時會掉出肛門口,在便後會自行縮回肛門口內
第3級:內痔在排便時掉出肛門口,卻無法自行縮回,須靠外力推回肛門內
第4級:內痔脫出肛門外,無法推回,亦即脫肛。
外痔
平常有肉塊凸在外,些微搔癢,若急性發作時,血管破裂造成皮下出血,會形成血栓硬塊,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坐立不安,但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人外痔僅一處,嚴重甚至「一整圈」,疼痛感也差很大。
懷孕導致腹壓增加、肛門括約肌功能過分亢進,需很用力才能排便等,也可能隨著每次排便,讓這些血管組織逐步向外突出,形成痔瘡。
痔瘡發作與靜脈構造有關。靜脈分兩種,包括有瓣膜及無瓣膜,人類過去是四條腿走路,身體軀幹與地面平行,因此手腳靜脈有靜脈瓣,包括小指頭、小腿等,靜脈瓣可防止血液逆流,讓血液可對抗地心引力,順利回流心臟。而心臟、腹腔等內臟血管沒有靜脈瓣,無法防止血液逆流,當人久站時,血液容易往下沉積,造成肛門靜脈血管膨脹、積血滯留,進而引起痔瘡發作。
外痔平常有肉塊凸在外,些微搔癢,若外痔急性發作時,血管破裂造成皮下出血,會形成血栓硬塊,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坐立不安。
肛門鏡則是痔瘡確診的主要診斷工具,評估痔瘡的嚴重程度及檢查患者是否有肛裂的跡象。
.保守療法:多喝水、多吃高纖維蔬果、溫水坐浴、使用軟便劑讓大便比較順暢。若已有輕度流血,可使用藥膏、塞劑等,也可透過口服消炎藥物消除腫脹、減輕發炎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塞劑需自行塞進肛門,若角度不正確,藥劑或塞管恐戳破直腸壁,導致肛門膿瘍,用藥需非常小心。
.橡皮圈結紮法:屬於門診手術,係以利用器械將橡皮圈套於內痣根部,以橡皮圈彈性阻斷內瘡血液循環,讓內瘡缺血、壞死而脫落,適用於第2、3級內痔。
手術方式:(建議用於痔瘡嚴重等級3-4級)
.傳統電燒術:將第三、四級痔瘡或內外混合痔一併做楔狀切除,再將傷口以縫線縫合,需局部麻醉,有明顯疼痛感,住院至少三、四天、約一個月傷口才會完全癒合。健保給付。
.環狀切除術:透過特殊器械,於痔瘡上約1.5公分處進行環型的直腸黏膜及黏膜下的血管切除,可使痔瘡萎縮、並使脫垂的情形一併改善,尤其是用在內痔切除,較有根治的效果。痛感低、一天後就能出院,排便也無障礙,傷口約一周就癒合,患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活作息。但該項手術有其侷限性,只能處理內痔,無法治療外痔,以及內外混合痔,此外,術後常有肛門出血、肛門狹窄,以及改變原有的自然便意,及大便習慣,最常見的是有了便意,坐在馬桶上,卻遲遲無法排便。此外,健保尚未給付該項手術,民眾必須自費三至四萬元。
其他手術:包括微創、雷射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