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黃斑部病變
- 英文名稱: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
別名:另有稱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
黃斑部病變是什麼?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頭號視力殺手。黃斑部位在視網膜中間,決定影像成形的形狀、顏色和亮度。當黃斑部發生病變時,病人會有影像扭曲或視力模糊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辨色力的異常。病人的視力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嚴重時可能導致失明。
黃斑部病變的原因有老化、先天基因、陽光傷害、抽菸、高度近視等因素,目前好發於中老年族群或近視患者,治療上根據不同的黃斑部病變採用不用的方式,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目前已有藥物注射治療,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目前大多長期追蹤觀察,尚未有理想的治療方式,部分文獻指出葉黃素對於中期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幫助。
黃斑部病變的保養照護重點?
1.打針的過程和打完針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預防感染。打針過程的消毒、打針後自我照顧要確實做好。打完針,醫師會開立抗生素眼藥水讓病人回家使用,並定期安排回診,確認沒有發生細菌感染或視網膜剝離等狀況。
2.打針會有傷口,一周內有刺癢的感覺很正常,但不要揉眼睛,洗臉或洗頭的時候要避免眼睛進水,以免細菌趁隙而入。如果打完針感覺眼睛紅、腫、視力模糊、視力惡化,有可能是細菌感染,要盡快就診。
黃斑部病變的成因是什麼?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央,負責眼部中心視力及色彩辨識,包括老化、先天基因、陽光傷害、抽菸、高度近視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視網膜下方產生新生血管,不僅影響視力,也會造成影像扭曲。黃斑部病變通常為兩側性發作,當其中一眼出現病變時,另一眼可能也發生病變。
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
-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的速度慢,一般人不易發覺。
-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約佔10%,惡化速度較快,如果未即時治療,病人視力在1至2年就會變差,一旦視網膜下方的新生血管滲水或滲血,恐怕就會造成視力急速惡化。
黃斑部病變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日常可以用這兩種方法做篩檢黃斑部病變:
- 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我檢測,或「家中磁磚」、「窗框」等直橫條排列處,左右單眼依序注視格線,若發現視野模糊、扭曲變形,甚至中央有黑影或部分出現空缺時,應立即就醫檢查診斷。
- 早上睡醒時,先躺在床上單眼輪流直視天花板幾秒,看天花板的直線,以睜隻眼、閉隻眼方式來看,如果線條顏色改變、粗細改變、斷線時,則可能黃斑部有問題,應前往眼科就醫檢查診斷。
50歲以上的民眾,應2~5年接受一次檢查。如果有黃斑部退化家族史,則應每年接受一次以上眼科檢查。
黃斑部病變的診斷較為繁複,眼科醫師除了量測視力外,還需要散瞳做眼底檢查;如果發現疑似的病灶,需要進一步使用臨床的光學檢查確診,包括: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眼底螢光血管攝影(FAG),以及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再依新生血管病灶的種類、位置、大小和病人臨床症狀,方能決定治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