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越活越自在
李偉文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我之所以能在演出前保持平常心,是因為我已經到了一定的年紀,不需要再證明自己有多優秀。」
李偉文/趕上風潮走路去
李偉文最近有好多本關於走路與介紹步道的書上市,也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新價值。除了上下班短暫的行走之外,為了健康目的的走路也蔚為風潮...
避開看似美好的退休陷阱 李偉文:每周給自己一個挑戰
李偉文退休最棒的事情,就是從此不必再開不想開的會,做不想做的事,參加不想去的活動,跟不想見的人碰面。
李偉文/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
李偉文最近聯合報橘世代周報來訪,主題是「設計你的第三人生」。
李偉文/尋找生命裡的寶藏
李偉文「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李偉文/大自然與天然殺手細胞
李偉文疫情控制期間,為了避免民眾群聚,遊樂設施與熱門觀光景點都進行人流管制。
李偉文/疫後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李偉文因為疫情,全世界的跨國旅遊幾乎停擺,對於許多每年要出國多次的朋友來說,連續兩年甚至更久沒辦法出國,大概是很難得的經驗。
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李偉文我們吃的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李偉文如果全面檢視現代人的健康,會發現問題其實出在「太多」。除了身體之外,包括精神與心靈的毛病,絕大多來自吃太多、坐得太久、工...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李偉文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台灣所有觀光景點都人滿為患,有許多人不想人擠人,就往山林野地走,結果稍微有點名氣的步道,也擠進很多...
李偉文/給自己出點狀況
李偉文這些年若有機會到頂尖大學或明星科系演講,和一路過關斬將的優秀學生聊到有關生涯規畫主題時,都會特別提醒這些天之驕子,人生最...
李偉文/共享幸福的傳家菜
李偉文假日到朋友家聊天,時近中午,從廚房傳來一陣聲響後,他們正在大學讀理工科系的兒子居然端出好幾道看來頗費工夫的菜餚。
李偉文/越老會越孤單?如何「刻意」練習與自己相處
李偉文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除了必須在分工合作中才得以生存之外,生命意義與價值,也在與人互動中彰顯,因此人際關係往往是決定我們幸...
李偉文/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李偉文只要碰到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人人都會互問:「你最近在忙什麼?」
李偉文/閒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李偉文今年上半年大家的行程都被疫情打亂,大部分活動都取消了,也就是除了日常之外,特殊的活動都不見了,我們日後會如何回憶這段日子...
李偉文/告別的姿勢
李偉文走過青壯年,知道世事無常,跟朋友告別時已不像年輕時那麼灑脫,不時提醒自己,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次次要珍惜,次次要感恩。
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李偉文二月中,疫情剛爆發沒多久,因為成為病毒培養皿,在海上漂流許久才得以靠岸的鑽石公主號,一個美國少女登上政府派的包機前,得知她在回美國後還得重新被集中隔離十四天,當場對著電視鏡頭飆淚:「我人生裡的一整個月就不見了!」當時看到新聞的人,大概沒料到幾個星期後,全世界許多地區的人都會像她一樣,同一個時間玩小時候的遊戲:「一、二、三,木頭人!」
李偉文/劃出結界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李偉文作家董橋曾寫過一段引人深思的話:「世間人人都是收藏家,收藏家是孤獨的,而人的孤獨就是人的尊嚴。」
李偉文/不花錢的美好生活
李偉文近年寫了些關於退休的文章,有讀者在臉書私訊留言,一方面當然說是感謝我的建議,但是也會暗示,他們的條件沒有我那麼好,所以只能羨慕我。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偉文大約二十年前我就發現,街上的婦產科診所或中小型的婦產科醫院一家一家的關門,但是動物醫院愈來愈多。周邊朋友不結婚的也愈來愈多,不生孩子的單身貴族就開始養貓養狗,將父母親職的天性完全投入在家裡的狗兒子身上,並且以身為貓奴為榮。
李偉文/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李偉文年齡愈大,手機裡LINE的訊息,有關養生保健的資訊愈多。據統計,點閱率最高與轉傳分享率最多的也都是這些「好心的叮嚀」,不管什麼「名醫推薦」,「神奇效果」、「救命祕方」、「令人驚呆了」……聳動又誇大的標題,有時候即便知道十之八九是垃圾或假新聞,但基於人的好奇心,還是會被誘惑點進去看一下,於是就助長這些有問題的「農場文」的繼續氾濫。
李偉文/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李偉文學生時代忘了哪個老師曾用一句名言來勉勵我們:「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也就是說,君子比較有恆心毅力,立下某個志向就會堅持下去,而小人常常見異思遷,時時刻刻都在立下新的志向。
李偉文/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人
李偉文現代每個上班族都被時間追著跑,人人渴求一天有四十八小時,而時間管理似乎也成為一門顯學。大家都在尋找更有效率完成一切事情的方式,快速成名、快速致富,難怪在急診室待過的台北市長,一上任就標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李偉文/尋找快樂的方法
李偉文達賴喇嘛曾說:「人生來有何目的?我思考了很久,相信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尋求快樂。」
李偉文/我的懶人養生法
李偉文年輕時在家裡辦了一個讀書會(或許稱為成長團體更適合),當時大家都才二、三十歲,認真工作之餘,碰面總會互問:「哪裡有什麼好玩的?」彼此交換休閒娛樂的訊息。
韓國瑜舉例的「最快樂國家」不丹幸福力漸漸瓦解?
李偉文前一陣子曾看過一則報導,近年因為電視媒體的引進,老百姓純樸的生活漸漸改變,開始有了欲望的追求,所以偷竊甚至搶劫事件,也史無前例地開始在不丹慢慢蔓延繁衍。
李偉文/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李偉文春節長長的九天連假,對很多人來講,正是與家人相聚的好機會。時代在變,幸好過年回老家陪伴年紀大的父母親這個傳統習俗還是保留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李偉文/可預防與不可預防
李偉文雖然知道帶狀疱疹已有疫苗,也想去注射,但因為忙,也就拖下來了。直到最近看到作家瓊瑤寫的「當雪花飄落時」,描述他照顧平鑫濤罹患帶狀疱疹那種極為強烈的疼痛與後遺症後,我就立刻找時間到醫院接種疫苗。
李偉文/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李偉文這個星期到小琉球參加迎王平安祭,六十幾艘船載著六十多頂神轎遶島,之後連著五整天,這些神轎走遍全島每個巷弄,經過每戶人家的門口為大家祈福。
李偉文/人人都是高年級實習生
李偉文最近有個網路求職平台開辦了一項新的業務,幫五、六十歲的所謂「高年級生」尋找工作第二春,不管是提供自己的專長開課收學生,還是擔任家鄉文史和私房景點的導覽員,讓他們在離開原來工作職場後,能夠持續在社會發光發熱。
李偉文/為生命乾杯
李偉文有天晚上坐在陽台看夜景時,忽然聽到樓下客廳傳來「再別康橋」、「小雨中的回憶」這幾首歌,思緒一下子又跌回三、四十年前的學生時代。
李偉文/退而不休的自在人生
李偉文前些天參加一個座談會,在後台遇見主持人作家楊照,他劈頭就消遣我:「你很矛盾耶!你最近出了一本有關退休的書,但我看你現在的生活比誰都忙,怎能算退休?」
李偉文/人人都該寫回憶錄
李偉文大部分人都以為寫回憶錄是曾經在商場或政界叱吒風雲、引領風騷的藝術家或發明家的專利,像我們這樣庸庸碌碌平凡的上班族,有什麼值得述說的歷史?
李偉文/付出,是療癒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李偉文隨著年齡漸長,工作職場上的拚鬥似乎已塵埃落定,孩子也離家就學或成家立業,肩上擔子減輕之後,雖然獲得了盼望已久的自由,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事一身輕也代表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那種內心的空虛與惶恐,恐怕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與活力。
李偉文/從進中有休 到退而修習
李偉文我們還在上班時很忙,雖然我們嘴巴會抱怨,但「忙」其實也彰顯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退休後,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可以睡到自然醒,雖然我們會說好開心喔,自由了,不必看人臉色,但是當無事一身輕久了之後,難免會懷疑自己生命的意義何在?
李偉文/醫病關係與尋找醫療第二意見
李偉文年輕時除了意外受傷,不然,大部分的人是不太會因為病痛而上醫院的,但是年齡愈大,身體器官各部零件逐漸老化受損,不管是早幾年晚幾年,總是會到醫院報到。
李偉文/一事能狂便少年
李偉文這些年愈來愈常看到少年老成,或者該說是死氣沉沉,了無生趣樣貌的年輕人;同時眼睛有光芒,熱情洋溢興高采烈的老頑童也愈來愈多了。
李偉文/原來核心肌群那麼重要
李偉文最近朋友聊天最夯的名詞是核心肌群。
李偉文/誰能拒絕又香又好吃的鹽酥雞?
李偉文今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台北舉行,兩萬多個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選手在十多天賽程中的吃吃喝喝是門大學問。在數百種菜色當中,不意外的,最受歡迎的是鹽酥雞,每天要吃掉好幾百公斤。
李偉文/原來大家都是小飛俠
李偉文前幾年無意中翻看到老照片時,有個震驚的發現:「我太太的年齡已經是當年我結婚時丈母娘的年紀了!」
李偉文/聞癌色變的年代
李偉文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李偉文/來自古老生命的呼喚
李偉文「人生還有多少個二十年?」大學系上的學長在邁入六十歲之際,每次見到我,總是焦急地說著。
李偉文/從吃開始的健康環保生活
李偉文平常上班日的晚上,我們全家人非常難得的約在市立仁愛醫院後面巷子的一家小餐廳聚餐。特地排出時間,就是想嘗嘗看老朋友的女兒所研發出來的「無麩質有機素食料理」。
李偉文/不自我設限的人生
李偉文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的世界名著《大亨小傳》,第一頁開頭這麼寫著:「不要妄下判斷,就代表有無窮的希望,我害怕當我隨意判斷別人時,會錯過很多美好的事物。」
李偉文/一切都憑阿拉的旨意
李偉文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句話的原因是要你們知道,我還活著,雙足還能亂踢,現在正在享受高貴的生活,多麼棒的享受啊! --威廉約翰羅傑 這是一張明信片背後所寫的字,明信片正面是一
李偉文/在生活中保留傳統習俗
李偉文這大半年,整個社會為了周休二日或一例一休紛紛擾擾。當然,工作辛苦的上班族,希望多爭取幾天假是人之常情,但是除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這種生理上的需求之外,國定假日跟一般的假日有何不同?
李偉文/愛笑瑜伽提醒我們的事
李偉文有很多研究都顯示,過去以為「獲得什麼才會快樂」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比如說「我若退休了,我就會快樂」、「我若中樂透,我就很快樂」「我的孩子若考上好學校,我就很快樂」。這種依賴外在因素的快樂,是不穩定且不長久的,真正的快樂是由內而發,是不因外在條件的達成與否,簡單講,就是自己決定自己要快樂,就可以快樂,這才是真快樂。
李偉文/人間正道是滄桑
李偉文記得看過一則報導:曾經擔任十一年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當她卸任首相恢復成一介平民,生日時只收到四張賀卡。有道昔時王謝堂前燕,不必感嘆人情人暖,別人如此待我們,我們亦是如此待別人。這般世界級的政治人物既都如此了,若問台灣四年前或八年前的行政院長是誰?副總統是誰?搞不好答對的人寥寥可數。
李偉文/沒病卻不健康的現代人
李偉文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應該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健康的世代,因為醫藥科技的進步,我們戰勝了比如天花、小兒麻痺等等以往讓人類大規模死亡的疾病,活在台灣,只要不出什麼意外,我們應該可以順利活到七、八十歲沒問題。
李偉文/面對爛工作 找回生活熱情
李偉文世界衛生組織曾經表示,二十一世紀對健康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工作上的壓力。因為工作,我們不是太忙太累,就是太沮喪太煩躁。 現代人不快樂的來源主要也是工作,而且很多工作並不是那麼有意義,怎麼看似乎做的都是完全無關緊要的事情,而且有時候真的是連小螺絲釘都談不上。若沒有適時地找到自我防衛之道,長久下來,難免會產生職業倦怠,威脅到自己的健康。 職業倦怠會以不同的方式緩慢且不知不覺地侵蝕著我們,到後來常常會有莫名其妙的疲憊感,不見得是真的體力負荷不來,但是就是覺得累,再來就是會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