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5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睡覺
共找到
1573
筆 文章
-
-
2023-02-05 醫療.泌尿腎臟
如何與夜尿徹底告別?專家:只要傍晚抬腿30分鐘就能減少次數
只需要躺下來三十分鐘,在不會過於勉強的範圍內把腳抬高就行了。目的是將堆積在下半身的水分引導回血管當中。「傍晚抬腿」非常簡單,但對於夜間頻尿卻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是非常推薦大家嘗試的自我保養方法。話雖如此,夜間頻尿的原因五花八門,首先要確定自己是否為使用此保養能夠生效的類型,可以用書中的自我檢查表確認。符合的人只要做「傍晚抬腿」,就有機會減少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傍晚時仰著躺下,將腳放在抱枕之類的東西上,把腿抬高約10~50cm左右。維持這樣的狀態30分鐘。不使用抱枕,直接靠在牆壁上抬腿也沒問題。如果因為老化等問題而使水分堆積在下半身,那些水分就會在半夜的時候成為尿液。抬腿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小腿提高,使水分回到血管中。由於身體會維持一定水量,因此回到血管的水分就會變成尿液排出。只要能在睡覺前排出多餘水分,半夜的尿量自然會減少,也不用去那麼多次廁所。有報告指出,在大約抬腿30分鐘以後,實際測量下半身堆積的水量,比抬腿前減少了將近100ml。腿抬得越高越容易感受到效果,不過就算只抬個10公分也會有效,因此請在不會過於勉強的範圍內進行。重點就是盡可能抬個30分鐘。如果身體不會感到疼痛,那麼再抬久一點也沒關係,但若只做個10分鐘左右,時間太短、水分無法完全回到血管當中,效果會非常薄弱。另外,在做這個動作時如果睡著了,晚上很可能會睡不著覺,這對夜間頻尿會造成反效果,因此可以在這時候看看書或者電視。抬腿的時間建議要在傍晚。如果太晚了,反而可能讓睡眠時間排出的尿液量增加,如果早上做,那時候小腿根本還沒有水腫,因此也不會有什麼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持續做下去,還請記得養成習慣。簡單自我保養 傍晚抬腿 只需要躺下來30分鐘,把腳抬高就行了。1. 傍晚的時候在腳下放抱枕之類比較柔軟的東西,把腳放上去。腳抬起來的高度,維持在躺30分鐘也不會覺得腰部有負擔的程度即可。2. 維持這個姿勢30分鐘。● 腰部、股關節或膝蓋會疼痛的人,請盡量調整高度和時間,進行此保養的時候不要太過勉強自己。如果不會覺得腰痛,那麼抬越高的效果越好。抬得越高,讓水分回流的效果會更好,可以將腳抬高到不會過於勉強的高度。如果腰部或膝蓋會疼痛,那就降低高度、或者也可以彎曲膝蓋。如果抬高腳會讓腰部、膝蓋或股關節感到疼痛,可以只抬個10公分左右的高度或彎曲膝蓋,以不會感到疼痛的方式進行。Q:夜間頻尿和「白天站著工作」有關,是真的嗎?→是的,如果站著工作,小腿很可能會堆積水分導致夜間頻尿。聽說白天站著工作和夜間頻尿有關,或許有很多人會大感驚訝。要讓血液巡迴全身,負責幫浦工作的就是心臟和小腿等處。但是如果站著工作,很少行走或者沒什麼機會讓腳踝動一動的話,小腿就很難發揮幫浦機能,而應該要從小腿被推回心臟的血液也就會滯留在小腿當中,可能造成水腫。到了晚上躺下來的時候,小腿裡的水分失去重力的影響、回到血管當中,就會成為尿液排到體外。因此半夜自然得起來上廁所。水腫是女性特別容易感到困擾的症狀。若是腿部水腫導致夜間頻尿,那麼可以在傍晚去運動一下,或者穿彈性襪等,藉此預防、改善水腫,就比較不容易在半夜醒來上廁所。Q:夜間頻尿和「減鹽」有關係嗎?→是的,「食鹽量」和「尿量」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聽到要「減鹽」,應該很多人會聯想到這是高血壓的人要多注意的事情。但其實「食鹽量」和「尿量」的關係相當密切,因此在夜間頻尿問題上也要多加注意。第一個理由是「攝取太多水分」。如果吃了太鹹的東西,就會覺得非常口渴,因此不小心攝取了太多水分,這樣就會造成夜間頻尿。另一個理由則是「身體為了將鹽分排出體外,大量製造尿液」。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濃度,因此在結構上會將過量攝取的鹽分設法排出體外,而這時候就會把多餘的鹽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也就是說,如果體內的鹽分到了晚上還是相當多,為了要把這些鹽分排出,身體就會製造尿液,結果就得要在半夜起來上廁所。因此,就算沒有高血壓,也必須減鹽。若是因為夜間頻尿感到困擾,可以在餐飲的菜單選擇或者烹調方法上多下功夫,試著減少鹽分。
-
2023-02-04 醫療.耳鼻喉
台中6歲女童感冒併發急性鼻竇炎 竟是口罩惹禍!
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 感冒併發急性鼻竇炎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今天說,最近收治一名6歲女童在感冒後半個月,竟罹急性鼻竇炎,研判是女童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鼻涕過量、鼻膜腫脹,且戴口罩容易過度乾燥進而堵住鼻竇出口,導致急性鼻竇炎也跟著來。陳敏恭說明,鼻竇在頭骨與鼻腔周圍,且有很多的竇口小管通往鼻腔,當細菌病毒引起鼻炎或鼻膜腫脹時,竇口被鼻腔黏液阻塞時,細菌在鼻竇中持續滋生,就會造成急性鼻竇炎。陳敏恭認為,急性鼻竇炎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很類似,一般流感或感冒七天內症狀就會緩解,但萬一合併急性鼻竇炎時,可能過了半個月,擤出來的鼻涕還一直是黃綠色的,就要懷疑可能是急性鼻竇炎。口罩政策逐漸鬆綁 不妨適時讓孩子「透個氣」陳敏恭說,疫情後,兒童鼻竇炎病例整整多了一倍以上,可能與整天配載口罩的習慣有關,尤其是部份呼吸道敏感兒童的父母連孩子睡覺時也讓他們戴口罩,長期悶住呼吸道的結果,就讓鼻腔的細菌更容易在鼻竇中造成發炎。陳敏恭認為,口罩政策逐漸鬆綁,家長不妨適時讓孩子「透個氣」,回到家時,不妨就讓孩子解下口罩好好呼吸。孩子出現流鼻水症狀時,擤鼻涕時,要謹守「一次一邊」的原則,避免細菌或分泌物進入鼻竇。陳敏恭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感冒時,用生理食鹽水來沖洗鼻腔的分泌物,一天二至四次,如果孩子年紀太小,也可以在洗澡時,趁著小孩洗頭、洗臉順便協助小孩清潔鼻腔的分泌物。最後,小孩的房間也盡量避免過度乾燥,濕度最好維持在50%到60%之間,較不會引起鼻腔的不適。陳醫師認為這些方法,都能降低病毒進入鼻腔的機率,讓孩子不會急性鼻竇炎「纏上身」。
-
2023-02-03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以為「鬼壓床」其實睡眠麻痹!名醫陳志金戴呼吸器睡覺20年
目前負責醫院加護病房裡的重症治療,可以不看門診,但仍保留睡眠中心每周一次的夜間門診,其實是我就有這個問題。晚上戴著「連續正壓呼吸器(CPAP)」睡覺,已經20年了,覺得這個問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希望以自己的經驗提醒大家。愈睡愈累 白天精神不濟 念台大醫學院時就有症狀,在宿舍睡覺時常發生「鬼壓床」狀況,也就是睡在床上覺得自己醒了,但手腳卻無法動彈,以為宿舍「不乾淨」,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之一,稱為「睡眠麻痹」。那時候我對這個疾病還不是很清楚,在準備內科專科醫師考試時,念到相關資料,發現自己的情況和教科書上描述的一模一樣,就醫後確診,由於檢測出我是重度患者,從此我開始晚上戴著呼吸器睡覺。這對我的影響與改變很大,之前總覺得愈睡愈累、白天精神不濟,因此內科專科考試低空及格,但治療兩年後,胸腔內科專科考試就考第一名。睡眠呼吸中止症 易打瞌睡 因為SARS,我選擇走胸腔內科,又因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特別關注這個疾病。在門診中遇過很多重度患者,有一位年輕女生因為體重過重而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白天精神不濟被主管認為偷懶不認真,經常換工作,治療後她的精神改善、自信心提升,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另一位歷經多次車禍的患者,如果不治療,每天開車出門就會打瞌睡,需要與死神搏鬥,非常危險。門診中很多是太太陪著先生來看診,先生滿臉不情願的樣子,我也是患者能同理枕邊人的心情,都會告訴先生「你要感謝太太救你一命!」「太太不是嫌打呼吵,而是擔心你停止呼吸,關心你的健康。」有的太太聽到會委屈地流眼淚,先生也因此能更注意這個疾病。歐美日公運駕駛 須做檢則 我覺得台灣對這項疾病還不夠重視,像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會要求公共運輸的駕駛做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評估,但台灣沒有做此檢測,很多公共交通車禍新聞事件中,大家可能只關注到酒駕問題,其實也許是駕駛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卻被忽略,如果能有相關檢測,也許能避免很多憾事發生。醫學辭典/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肥胖、先天構造、年齡、遺傳或內分泌等問題,造成呼吸道狹窄阻塞,在睡眠過程中,會因為缺氧而不斷醒過來。長期除了愈睡愈累,缺氧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高血壓等問題,並且白天精神不濟,引發學習工作上的困難及交通意外。以呼吸停頓10秒以上算一次,每小時停頓5到15次算輕度呼吸中止症,15到30次算中度,30次以上就是重度,可經由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評估了解狀況,再以連續正壓呼吸器(CPAP)、手術或止鼾牙套、減重等治療。陳志金小檔案現職:●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奇美醫學中心睡眠中心主任●奇美醫學中心品質管理中心副主任年齡:51歲學歷:台大醫學系畢業專長:重症醫學、胸腔醫學、睡眠醫學、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醫病溝通經歷:●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台大內科兼任主治醫師●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常務理事●前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
-
2023-02-01 養生.聰明做健檢
血壓、血糖、血脂都比標準高一點沒關係嗎?他年年健檢卻險因心肌梗塞喪命
59歲吳先生不久前突然劇烈胸痛送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後,才順利逃過死劫。近10年來,吳先生定期接受員工健檢,結果都是「血壓、血糖、血脂都比標準高一點」,但還沒到吃藥治療程度而讓他鬆懈,歷經心肌梗塞後,才體認到積極管理三高紅字的重要性。對健檢「紅字」習以為常?異常值累積非相加民眾健康意識抬頭,認知定期健檢重要性,許多人對「紅字」習以為常,除非部分數值異常才會警覺。榮新診所副院長康宏銘表示,三高數值些微超標也要注意,肥胖、血脂異常、初期高血壓、糖尿病前期等應綜合評估,視為慢性病看待,「異常值累積是相乘,而非相加」。康宏銘指出,血脂、血壓、血糖數值異常,被統稱為代謝症候群,研究顯示,罹患代謝症候群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發生原因與生活習慣、飲食有密切的關聯,為了不再等到疾病發生才治療,健保署去年也開辦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提前從源頭做健康管理,預防未來併發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健保署去年開辦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並設置「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網站(https://cdrc.hpa.gov.tw/),輸入自身健檢數據及生活型態資料,可估算未來10年內併發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指數,衛教團隊也會依此提供適當的生活型態建議,提前預防慢性病。以吳先生的健檢數據推算,未來10年內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達37%,屬於高風險族群,當中包括罹患高血壓風險77%、糖尿病44%、腦中風28%。康宏銘解讀,單看健檢的個別數據較不清楚未來罹病風險,但透過平台整體評估,吳先生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遠高於想像。指數異常未達服藥程度 積極控制可減少用藥機會康宏銘表示,除了利用一般健檢提供的風險因子,來預測將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另外也有許多檢查項目,包括動脈硬化指數(脈波傳導速度)、頸動脈超音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腦血管磁振造影等,可直接了解血管健康狀態,更積極預防心血管、慢性疾病。康宏銘提醒,民眾健檢發現三高指數異常,但尚未達須服用藥物程度時,透過飲食、運動、避免菸酒、體重控制等,並配合個管計畫積極控制,維持甚至降低數值,減少用藥的可能。且隨著飲食、生活習慣轉變,罹患代謝症候群也有年輕化趨勢,提醒年輕族也要預防慢性病發生。國健署提供3個技巧協助民眾預防三高及控制慢性疾病發生:一、定期健康檢查及自我血壓量測: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成人健檢,掌握血壓、血糖及血脂的數據變化,並落實居家自我血壓量測,以「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若有異常應盡快就醫。二、天天量腰圍及體重:成年男性腰圍保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80公分以下,體重依循BMI(kg/ m2)數值,應維持在18.5至24間,若腰圍、體重上升,應檢視近期飲食、身體活動量並適時調整。三、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以「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適量水果與天然食物,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及每天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的身體活動,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
2023-02-01 醫療.精神.身心
研究超過20萬首歌曲 科學家找到最容易助眠的音樂類型
有不少人選擇聽音樂幫助入睡,但哪些音樂類型真正有效?一般可能會聯想海浪或鯨魚之歌等令人平靜的舒緩聲音,不過一項新研究顯示,與睡眠無關、充滿活力的曲目,反而是很多人的首選,該項研究刊登在科學期刊《PLOS One》上。什麼類型的「睡眠音樂」最受歡迎?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審查了來自線上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的數據,以確定人們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才能入睡。根據之前的自我報告研究發現,古典音樂和器樂是睡眠音樂中最常用的類型之一。令人驚訝的是,透過檢視超過二十萬首歌曲,該項研究人員發現上述兩種音樂類型出現次數皆少於流行音樂或饒舌音樂。換言之,該項研究結果表明,快節奏、充滿活力的曲目非常適合睡眠,例如K-pop韓國男子音樂團體防彈少年團(BTS)的Dynamite,以及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和凱利德(Khalid)的Lovely便是研究中檢視的歌曲之一。多數人的印象是,具有高能量和舞蹈能力的音樂會對放鬆和睡眠產生反作用,不過該研究作者表示,考量到反覆接觸、熟悉和預測處理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可能會增加放鬆的作用。精神病學和睡眠醫學專家Alex Dimitriu表示,非常適合跳舞或充滿活力的歌曲實際上可以幫助人們在適當的條件下入睡。因為這些歌曲很可能仍然是結構化的、對稱的和可預測的,沒有響亮的銜接,也沒有節奏或強度的突然變化。除此之外,如果你熟悉這些歌曲,也會有所幫助。Dimitriu指出,新奇也是讓大腦保持清醒的原因。音樂無論快慢,都可能需要缺乏「新鮮感」或驚喜來幫助睡眠。如何讓音樂成為睡眠的一部分?藉由音樂幫助入睡到底是不是好主意?根據睡眠基金會的報告顯示,睡前聽45分鐘音樂的成年人報告說睡眠質量更好。為了在聽完音樂後擁有健康的睡眠,Dimitriu建議:.不戴耳機,否則必須將其取下,睡覺時可能會被電線纏住。.使用睡眠定時器自動關閉音樂。.遵循良好睡眠的一般做法,例如睡前避免看手機和每晚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資料來源】.What Types of Music Help You Fall Asleep The Easiest.The audio features of sleep music: Universal and subgroup characteristics.Study says pop songs are best to fall asleep to.Music and Sleep
-
2023-01-30 醫療.消化系統
胃酸逆流不治療恐引起食道癌 9招熄滅「火燒心」
台灣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若不治療恐引發食道狹窄、食道發炎、潰瘍甚至食道癌。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葉日貴提醒民眾,日常生活應從飲食、睡眠、穿著等9件事來預防胃食道逆流。 陳先生平日愛抽菸喝酒,年近半百又中年發福,常在吃完大餐後,特別是甜點或油膩的食物,在喉嚨處感覺有股酸水冒出來,有時候會上腹部疼痛、胸口灼熱像火燒的感覺,讓人坐立難安,尤其是躺下的時候特別不舒服。因此他到腸胃內科尋求協助,在專科醫師詳細問診後安排胃鏡檢查,確定陳先生得到胃食道逆流,經過醫師開立藥物與改善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後,症狀才趨於好轉。 葉日貴說明,人的喉部往下是食道,食道和胃相連處,由一個括約肌稱之為「下食道括約肌」(賁門)隔絕著,沒有食物通過時是關閉的狀態,類似單向的防水閘門,以防止胃酸往上逆流到食道。當下食道括約肌出現問題,胃酸會逆流至食道、喉嚨或是嘴巴,甚至到肺部,就會產生不舒服的症狀,如胃痛、胸痛、喉嚨痛、咳嗽、氣喘、聲音沙啞等。 根據統計顯示,國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簡稱 GERD)的問題。若持續性的胃酸逆流沒有治療,就有可能會引發食道狹窄,嚴重更會引起食道發炎、潰瘍或是食道癌。 哪些原因可能造成括約肌問題,產生胃食道逆流? 1.老化。 2.肥胖:腹壓大。 3.食道裂孔疝氣。 4.懷孕。 日常生活應注意那些事情,預防胃食道逆流產生? 1.減少攝取巧克力、咖啡因、薄荷類、甜食、高脂肪食物、辛辣刺激食物、酸性食物(例如柑橘類水果、檸檬或番茄等)。 2.戒菸。 3.戒酒。 4.吃完東西不要立刻平躺,最好要等0.5-1小時。有研究建議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在睡覺時,可採取左側臥姿,避免右側臥或平躺,減少食道胃酸暴露時間,進而改善胃酸逆流症狀。 5.不要吃太飽。 6.睡前2-3小時不要吃東西。 7.睡覺時可以把頭部墊高約15-20公分。 8.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和褲子。 9.減重。 若是持續不適,建議尋求醫師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治療方面,通常會先給予中和胃酸的「制酸劑」;若症狀沒有改善,會再進一步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若藥物效果不佳並且症狀沒有改善,可能會需要透過內視鏡手術、腹腔鏡胃折疊手術等進行治療。亦可配合中醫用疏肝理氣、健脾益胃的方式,從自律神經調節胃酸分泌,並且增強胃氣促進消化和蠕動,以減少胃食道逆流的情況發生。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550】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1-29 焦點.健康知識+
要收假了心好累?專家教開工後善做一事就能快速消除疲勞
平日和假日都要維持一樣的生活規律維持睡眠規律很重要我想大部分的上班族,都是以公司打卡上班或通勤的時間來逆推,算出自己起床的時間吧。然而自從新冠肺炎疫情之後,許多人因為改成在家工作,到公司的機會減少了,要幾點開始工作的決定權,便逐漸轉移到個人手上。儘管如此,一個人如果平常都是早上七點起床,但若因為「明天居家上班,能夠睡到十點」,就產生「所以今晚可以熬夜,來追劇吧!」這樣的想法,是完全不對的。一旦人們睡眠的規律被打亂,成長激素的分泌也會出問題,導致身體的疲勞難以消除。不論是在家還是到公司工作,都應該遵守「要在同樣的時間起床和睡覺」的原則。少了通勤所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們可以有效地加以活用,例如從事可以提高體力的運動,或一些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在工作之餘也能放鬆一下,減輕壓力。不管是假日或平日,我們都應該維持自己的睡眠規律。一個人於假日如果會出現「好想再睡一會兒啊」這種想法,只是證明他在平日沒有睡飽而已。請大家透過重新審視平日起床和睡覺的時間點,來為自己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讓假日不會出現想要賴床的念頭。雖然運動員不一定會在星期六、日休息,但他們會在每週選擇一天作為不從事訓練的休息日。如果問運動員:「你休息日都幾點起床啊」,應該幾乎所有的運動員都會回答:「和平常的練習日一樣」。這是因為運動員都知道,只要睡眠的規律被打亂,疲勞就會留在身體裡,進而對自己的表現造成負面的影響。社交時差造成的影響平常早上七點起床的人,如果在假日因為「想要多睡一下」,起床的時間延後至九點,如此一來,因為早上曬到太陽的時間變晚了,人體的生理時鐘會產生偏差,導致褪黑激素的分泌時間延遲且數量減少,而在晚上不易入睡。假設星期六很晚才睡,結果星期日早上多賴了三個小時的床,直到十點才起來,生理時鐘就會出現延遲。如此一來,就算星期一早上依照平日設定的時間起床,但因為生理時鐘仍維持在延遲的狀態,所以無法除去倦怠感。由於這種情況和我們到國外旅行時會出現的時差很相似,所以又稱為「社交時差」。普遍認為社交時差是造成休假結束之後人們出現「憂鬱星期一」(Monday Blues)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另外,創造出「社交時差」一詞的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提爾.羅納保(Till Roenneberg)也曾表示,社交時差的時間越長,則人體與肥胖有關的BMI數值也越容易升高。此外還有研究指出,社交時差容易讓人罹患代謝症候群,而不論肥胖還是代謝症候群,都是會引起疲勞的原因。一旦人們在週末出現社交時差的情況,即使從下週一開始,就把起床和就寢的時間固定下來,但在接下來的一週內,睡意和疲勞的程度也始終會維持在高點。因此就算週末時真的想多睡一會兒,賴床的時間也應該設定在一個小時以內,如此才不至於造成生理時鐘紊亂。善用短暫的午休中餐後睡午覺,能帶來驚人的效果要是你在假日的早上有想多睡一會兒的念頭,不妨活用一下午睡吧。許多人並不知道,運動員其實經常午睡。因為在接受了嚴格的訓練後,就算他們以為自己已經睡得飽飽的,但還是有可能會睡眠不足,此時就得靠睡午覺來彌補了。對運動員來說,最佳的午休時間是在結束上午的訓練,也用完午餐之後的時間帶。在進行午後的訓練之前,他們會找個在體育館或會館裡沒有人使用的地方,鋪上用來做伸展操的墊子,然後躺在墊子上午休。有時館內也會調弱照明燈光的強度,藉此幫助選手們入睡。在吃完午餐後的這段時間,人體生理時鐘的作用會使人想睡。「在午餐過後舉行的會議中,必須努力和睡魔對抗」,相信經歷過這種痛苦體驗的上班族,應該不在少數吧。吃完飯後會想睡覺是人體自然的反應,這是生理時鐘在引導我們要「為了應付今天的下半場,就稍微休息一下吧」,所以此時只需好好睡個午覺就對了。「小睡」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表現「只要小睡片刻」是睡午覺的重點。如果睡了一個長長的午覺,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醒來後有時會出現「睡眠惰性」的情況,也就是沒有調適好從睡醒過渡到清醒的狀態。另外,如果午覺睡得太久,可能晚上會睡不著,因此午覺時間設定在三十分鐘以內比較合適。運動員的午睡再長也不會超過半小時。午覺睡得太久會造成睡眠壓(睡意)降低,導致晚上睡不著。人體內除了有「天亮了就要起來,天黑了就想睡覺」這種「時間依存」的睡眠與清醒規律外,還存在「累了就想睡覺」這樣的睡眠機制,這種機制就是「睡眠壓」。有研究報告指出,小睡對於消除疲勞、提高注意力和增加工作效率,都能帶來積極正面的效果。只要注意力提高,做事便會更有效率,如此自然能提早完成工作,讓自己有更多睡眠時間。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打造身體健康的睡眠指南二○一四》報告中也指出,「在剛進入午後的時段,人們若能有三十分鐘以內的午覺時間,就能有效改善因睡意而受到影響的工作效率。」除了假日之外,平常居家上班時,也可以試著睡個三十分鐘以內的午覺。若是要進辦公室上班的日子,只要公司裡有能夠自由使用的休息室或會議室,也可利用這些地方養成短時間午睡的習慣。※ 本文摘自《最強疲勞恢復法:國家級體能訓練師教你對抗慢性疲勞,打造不累的體質》。《最強疲勞恢復法:國家級體能訓練師教你對抗慢性疲勞,打造不累的體質》作者:中野.詹姆士.修一 譯者:林巍翰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7/26
-
2023-01-28 醫療.精神.身心
「手滑摔了孩子,啟動憂鬱開關。」雙胞胎媽產後憂鬱症,在月子中心看鏡中的自己流淚!
我是西卡,也是一對混血雙胞胎的媽咪,想用親身經歷告訴媽媽們,你們並不孤單,需要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配合治療且相信你的醫師,還有要相信你自己一定會好起來。身為雙胞胎的媽媽,我的體重掉得很快。生完孩子我大概是56公斤吧,後來體重一直往下掉,最低甚至到了43公斤。很多人問我是怎麼瘦下來的?其實,我在產後罹患了產後憂鬱症。大約有5個多月的時間我沒有食欲,也無法好好睡覺的。要分享我的故事,其實我心裡有許多掙扎。畢竟「憂鬱症」這個詞,讓人們有著許多的誤解,光我聽過的就有:「不知足、抗壓力低、想太多、你就是不夠忙等等」。其實憂鬱症真的不是大眾想像的那樣,它是一個複雜且「需要」治療的疾病,就像你感冒看醫師一樣,如果因為我的分享,能夠幫助正在痛苦掙扎卻遲遲不敢就醫的媽媽們,我覺得很值得!你們不奇怪,你們也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因為懷孕分泌的荷爾蒙讓大腦重感冒了……在月子中心看鏡中的自己流淚當親手把孩子Kyler、Charlie抱在手裡的那一刻,我覺得努力值得了!然而心裡卻有隱隱的疑問焦慮和恐慌,說不上來也找不到出口。因為本身我念的是幼保科系,我內心不停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你可以的」。初期,我的奶量不多,為了寶寶我用雙手不停的擠,還要幫孩子洗屁股。雙手都中獎「媽媽手」,卻使我更加焦慮,也不敢告訴老公和我的媽媽。在月子中心的那段時間,每天照著鏡子,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和鬆垮垮的肚皮,還有分離的腹直肌,淚水默默從眼角滑落……我覺得眼前人不是我自己,很陌生,陌生到讓我不認識「她」是誰。一切都是正常的?「我還能回到以前的我嗎?」「疤痕會淡去嗎?」「奶水不夠怎麼辦?」「肚子的肥肉會消失嗎?」「一次兩個寶寶我能照顧好嗎?」「我能當一位好媽媽嗎?」「出了月子中心的日子會如何?」心裡多了好多好多的問號和未知以及焦慮,我的心找不到出口,當時的我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有狀況,只能詢問朋友找朋友求助,得到的回應卻是「這都還好吧?生小孩本來就是這樣啊!這很正常好嗎!」於是固執的我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出月子中心回家後,因為「媽媽手」還沒改善,以至於我必需帶著護具,只能在旁邊做一些雜事,我覺得自己好像一隻失去翅膀的小鳥,很多餘,只能看著大家每天忙東忙西,即便家人和老公都說沒關係,要我把手傷養好,但自責感卻越來越重,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睡眠嚴重不足。一直都很獨立的我不知道該和誰開口。「會沒事的……會沒事的……我只要撐過就好!」即便我會在半夜起來餵奶時哭泣、自己洗澡時哭泣、曬衣服時哭泣但我真的不知道我自己怎麼了,為什麼自信一點一點開始消失,為什麼我越來越討厭自己,為什麼寶寶一直哭,我卻不知道怎麼哄,我不是幼保系的嗎?我在幼兒園都這麼多年了!手滑摔了孩子.啟動憂鬱開關直到一件事發生了,因為這件事成為壓倒了我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某一個週末,老公早起餵完早上的奶後便沉沉睡去,但我又聽到寶寶在躁動,原來是便便了!可是老公已經睡著了,想著他等一下還要起來上班,實在捨不得叫他,我便戴上護具和手套,幫寶寶洗屁股。那時候的寶寶已經蠻有重量了,在洗屁股時偶爾也會亂動,但因為帶著護具拇指不能彎曲,就在脫下尿布的一瞬間,寶寶從我手上滑落,我卻抓不住!我只能反射性地去接住寶寶,但寶寶還是撞到了。接踵而來是寶寶大哭,不停地大哭,我當下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依靠職業本能去檢查寶寶有沒有哪裡受傷,嘴裡不停地念著「對不起!對不起!媽媽對不起你!」然後嚎啕大哭,直到徐媽和老公聽到哭聲衝進廁所,我都還止不住淚水,嘴裡說著「我是不小心的,真的是不小心的,我不是故意摔到寶寶的!對不起!對不起!」我媽媽發現了我的不對勁,馬上安撫我,並告訴我寶寶已經沒有哭了,老公也緊緊抱住我,但我就像理智線斷掉了一樣,心裡的恐懼和焦慮翻倍式的爆增,從那一刻開始,我好像變了一個人。當負面情緒吞沒自己對自己極度厭惡、討厭自己、情緒低落、思緒變得混亂、思考變得緩慢、記憶力變差,會莫名的擔心很多可能還沒發生的事情。比如:「我覺得我媽媽會因為照顧寶寶病倒、我覺得疫情會害死寶寶、為什麼我要決定生寶寶,因為我的決定讓身邊的人好累……」每天,諸如此類的想法都像海嘯一樣吞沒自己,整個人變得緊張兮兮,只要些微風吹草動,感覺整個世界就會瓦解,對生活喪失動力,甚至有嚴重的輕生的念頭,走上頂樓各種可怕的畫面,反覆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每天強撐著,直到有一天在和很好的朋友聊天時,我告訴她「我真的快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我好怕我會跟這個世界說再見。」有護理背景的好友建議我去就醫,並告訴我目前的情況是產後憂鬱症。這才打醒了我。開朗的人也會有憂鬱的可能我這麼開朗,怎麼可能會產後憂鬱?而且寶寶都很健康啊,也都睡過夜了,我怎麼還會產後憂鬱?直到見到醫師的那一刻——醫師仔細地向我介紹了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和病徵,所有的指標都顯示著我有嚴重產後憂鬱症,我才知道:產後憂鬱的原因非常複雜,可能與荷爾蒙改變、產後身體虛弱、睡眠習慣改變、人生角色改變,以及夫妻關係改變等都有可能,因為母體在懷孕時承受了荷爾蒙巨大變化,生產後不管是雌激素、黃體素、雄性激素,以及壓力都影響著媽媽。要餵母奶還是要服藥?醫師告訴我:「一旦開始服藥,便不能再餵母奶」,罪惡感又湧上心頭,但媽媽和老公看著日漸消瘦,日日哭泣失眠的我,便鼓勵我依照醫師的建議開始服藥。還記得那天晚上,媽媽和老公陪著我一起最後一次親餵Kyler、Charlie ,「寶貝,對不起,是媽媽沒用,媽媽撐不下去了,如果媽咪可以勇敢一點……」說到這裡,我已經泣不成聲,徐媽和老公安慰著我:配方奶也是很營養的。於是當天晚上我開始服藥,也開始了產後憂鬱症治療……治療非一蹴可及.身邊的人只能陪伴治療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期間因為各種情緒波動和負面意念反覆回診換藥,每一次換藥都是一段時間的煎熬。醫師解釋「情緒是一個起伏的波動,你的好轉不會是直線向上的」,這讓身旁的照顧者非常煎熬,深怕一個不注意,我就會衝動做出傻事。讓徐媽和老公看著我日日以淚洗面,我可以想像他們看著深愛的人受折磨,心中應該也很不好受……但我克制不住自己的腦袋,好像電線短路一樣不停地反芻思考折磨自己,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家人朋友的鼓勵,相信醫師的治療,盡我所能幫助徐媽跟老公。儘管日日以淚洗面,我還是相信著「我會好起來」,漸漸地,在經過幾次換藥後,醫師和我似乎找到對我有效的藥物,但副作用卻是沒有食欲,嚴重時甚至會想吐,所以我的體重不停的往下掉直到剩下43公斤,醫師再度加入輔助的藥物後才停止……產後憂鬱症的藥物並不是馬上會有作用的,最快也需要一週至兩週才會慢慢看到效果,並且需要時間、耐心、換藥、調適、心理諮商,全部一起做才會逐漸好轉,陪伴者能做的只有「陪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靜方式一天天過去,我的心緒慢慢的可以保持平衡,低落的時間越來越少,平靜越來越多……我告訴自己不能心急,只要能這樣平靜下去就好。直到現在,我仍在和產後憂鬱抗戰,但我已經好了許多,默默的,孩子也滿九個月了,當我感覺比較好時,我會去健走,或是每日晨間運動,建立新的習慣。在治療的期間,我也遵從醫師的指示,建立睡眠儀式,訓練自己的大腦「現在是睡覺時間」,因為睡眠不足對於產後憂鬱症會有很大的影響。我會在大約一樣的時間聽一樣的音樂、聞一樣的氣味、進行一樣的模式,在睡覺前開啟音樂,打開精油水氧機,再搭配腳底按摩,並且把手機放在很遠的地方(以前都是床頭伸手就能拿到的距離)。這樣的做法能克制自己睡前少用手機,也能避免藍光對大腦的刺激,漸漸地,我做夢的次數越來越少,入睡也容易許多。產後除了照顧寶寶,周遭的人也需要常常問一句「媽媽,你還好嗎?最近心情如何?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雖然我還在治療的過程中,但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正在掙扎的你,「你一定會好起來!」我不會跟你說加油,但我會跟你說「我陪你」。※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1-27 醫療.精神.身心
睡覺做惡夢比沒睡更可怕!「6大意想不到原因」曝 營養師推3類食物助眠又紓壓
睡覺如果做惡夢,簡直比沒睡覺還可怕、睡醒像沒睡一樣⋯接近年末,你的睡眠品質都還好嗎?若是常做惡夢要怎麼改善? 惡夢原因多 恐是心理警訊為什麼會做惡夢?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其實惡夢有時為心理警訊,而記憶或認知中的人事時地物皆可能形成惡夢,至於形成惡夢,大致上有以下原因:1.環境壓力:光線、房間擺設或是更換睡眠環境2.心理壓力:工作、家庭、生活、感情創傷等,皆可能為形成惡夢原因3.忽略壓力:認為自己撐得住,或因忙碌選擇無視壓力4.生病:發燒、重感冒、疾病等都可能增加做惡夢機率5.藥物:某些抗心理疾病藥物,可能會造成多夢6.食物、酒精:高脂肪食物及酒精會使睡眠品質變差 遠離惡夢 從2點著手想解除惡夢,安穩睡上一覺,高敏敏建議,可以從調整心理狀態、改善睡眠環境下手:.調整心理狀態1.檢視壓力:確認是否有無形的壓力被忽視2.回憶惡夢:有時惡夢會對應現實,可藉此釐清壓力來源3.找人傾聽:可與親友訴說夢境,藉此宣洩壓力4.重視睡眠:勿將睡眠作為例事,做到睡眠=休息.改善睡眠環境1.更改房間擺設:避開鏡子及高櫃,或調整睡眠光線2.規劃行程:前一天安排隔天行程,勿睡醒就處理繁複雜事3.提升睡眠設備:提升睡眠設備:如床、枕頭等 或購入助睡眠品4.信仰事物:如聖經、佛珠等各式收藏好眠飲食 這樣吃其實調整睡眠是有訣竅的!除了改善做法,飲食也很重要,高敏敏分享,好眠營養素:1.陽光維生素D缺乏時會焦慮、肌肉無力、骨質疏鬆,建議可以多補充蕈菇類、雞蛋,也可以多去戶外走走、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沒有陽光的日子 就用吃的吧。2.礦物質鈣放鬆肌肉、舒緩壓力,建議補充牛奶、豆乾、豆皮、小魚乾、黑芝麻等,這些都是鈣質豐富的食物。3.色胺酸製造快樂賀爾蒙血清素,改善大腦壓力,而牛奶、乳酪、香蕉中都有豐富的色胺酸,補眠也不是睡愈久愈好,有時可能會越睡越累。有效補眠 牢記3點注意事項想要效率補眠,高敏敏建議:1.分段式補眠即便逢假日,每天多睡1小時即可2.不過度補眠晚睡或晚起,以1-2小時為限,精神較佳3.假日結束前提早睡假日結束前提早20分鐘上床,慢慢調整回原本作息;另外,如果平時有熬夜習慣,補水就很重要!足夠的水分才能使身體健康運作、有精神,還可以幫助細胞修復、修復疲勞,遠離惡夢。 延伸閱讀: ·睡衣「5穿法」恐偷走你的睡眠!穿厚衣不能保暖 1群人別輕易嘗試裸睡 ·清醒但身體動不了,是被鬼壓床? 醫用5個字解釋:「這些人」最易被壓
-
2023-01-27 焦點.元氣新聞
史上最長年假快結束! 人力銀行祭收心五大招
史上最長的春節連假,已進入尾聲,準備要進入戰戰兢兢的工作狀態,全台上班族都深陷收假症候群,精神無法集中、情緒低落提不起勁,甚至影響到開工後的工作表現,因此1111人力銀行特地在年假結束時整理五大要訣,提醒上班族該收心了。一、設定鬧鐘早早睡今年的農曆年連續放了十天假,無論是狂歡出遊,或是熬夜追劇,連續十天都處於離線狀態,很容易讓上班族作息大亂,為了不讓年假期間紊亂的作息影響工作狀態,在上班的第一天神采奕奕、找回正常作息,前一天晚上千萬不要再熬夜,好好睡個美容覺養足精神,重要的是別忘了提前設定好鬧鐘,早點出門錯開尖峰,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工作崗位上。二、開工服裝穿搭配放完年假後,許多公司行號都會選擇吉時吉日,討個開工大吉好彩頭,建議上班族在開工這天,穿上個人幸運色系服飾,通常以亮色系較合宜,也能達到開運效果,並且在收假前一日把衣服燙妥折好,搭配平時上班族常戴的耳環飾品點綴,藉以提醒自己儲備戰力準備開工,也能達到收心之效。三、運動舒壓解疲勞許多上班族面對開工都會有「星期一症候(Monday Blue)」,建議不妨在上班前一日,做20至30分鐘的「有氧運動」,運動是激發腦內啡最好的活動,運動時大腦會適時地分泌腦內啡,讓人精神亢奮、心情愉悅,進而消除疲勞感;除此之外運動也能提升核心溫度,讓身體放鬆好入睡,充足的睡眠儲備飽滿精神,才能面對工作挑戰。四、避免遠行調節奏假期結束前1~2天建議避免排外地行程,減少過度勞累,逐步調整正常睡覺和吃飯時間等生活作息;讓自己回到書桌前,閱讀一本好書為心靈做體操、檢視一周工作行事曆,思考想要達成的任務目標,藉由儀式化的行為,先抓回閱讀習慣,幫大腦重新開機暖身,有助於開工日大展身手Fighting!五、工作證件不要漏由於十天連假可能會搭配不同包包出遊,證件、皮夾、悠遊卡可能散落在各個包包裡,提醒上班族前一天要先檢視公司門禁卡、信用卡、皮夾、口罩是否備妥,才不會開工首日就不得其門而入。當然女性朋友「化妝包」也很重要,開運妝容可以為自己帶來好人緣。最後別忘了自己重要的生財工具,包括手機、平板、筆電都要充電備妥,用優雅的姿態開工上班。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陳尹柔表示,歡樂的春節年假能讓上班族徹底釋放平日累積的壓力,但不少上班族「鬆過頭」,導致想到上班就愁眉苦臉。不想得到「收假症候群」,只要依循以上五點開工收心操,用儀式感的行為讓身心預先回到工作狀態,取得上班與休假之間的完美平衡;也建議上班族開工後著手規劃下一次的假期,將下次出遊當成努力工作的目標,也能達到快速收心的功用。
-
2023-01-26 焦點.健康知識+
穿襪子睡覺不見得能改善睡眠 醫師:但「一症狀」可望改善
天氣寒冷,有些人睡覺會穿襪子。許多媒體報導,國外研究發現,入睡速度和身體核心溫度相關,比起沒穿襪子,穿襪子睡覺的人能更早入睡,並獲得更好的睡眠效率。然而先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已發布事實查核報告指出,媒體內容有部分錯誤。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也表示,相關內容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了解,不過腳底有許多神經系統,神經刺激會影響心血管功能,尤其年長者血管退化,睡覺穿襪子降低溫度對神經的刺激,可進而降低對心臟、血管的影響。韓國研究穿襪睡覺的影響 發現可改善睡眠《生理人類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上,一份韓國研究針對6名平均22.7歲的韓國男性,調查其穿襪子睡覺與不穿襪子睡覺時的睡眠狀況。受試者需分別參與兩次睡眠實驗,由凌晨0時至隔日上午7時進行,一次未穿襪子,一次有穿襪子,過程中研究團隊對其睡眠情況進行觀察。研究發現,穿襪子睡覺後入睡時間明顯變短,與未穿襪子的入睡時間有7.5±5.3分鐘的差異,睡眠效率也顯著提高7.6±7.1%,總睡眠時間多了32.0±29.9分鐘,睡眠期間醒來的次數是8.8±4.3次,不穿睡襪則是16.3±4.9次,相差近2倍。而過去許多研究顯示,核心溫度的變動能幫助入睡,因此,研究團隊在進行研究前假設「穿襪子幫助提早入睡,與核心體溫變動有關」。但研究團隊用肛溫測量受試者的核心體溫時,發現穿襪子並沒有會影響核心體溫,假設並不成立。闢謠!穿襪助眠與核心溫度無關 待更多研究釐清然而,許多媒體引述這篇研究,表示入睡速度和身體核心溫度相關,穿襪子睡覺能幫助入睡,改善睡眠問題。針對這部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媒體內容錯誤,南韓研究確實發現,穿襪入睡比未穿襪者較快入睡、睡眠效率較高,但並非與核心溫度改變有關,機轉未獲證實,還有待更多研究釐清。此外,這項研究為觀察性研究,樣本數相對較少,受試者也沒有睡眠障礙,無法進一步證實穿襪睡覺對於睡眠的改善。醫師陳冠群也表示,研究並非主流,相關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研究。年長者血管老化 穿襪、泡腳降低心血管風險不過,陳冠群醫師提到,有些年長者血管老化,晚上睡覺末梢循環會變得比較不好,尤其冬天比較冰冷,腳底又有許多神經系統,心臟除了血管之外,事實上還受神經系統控制節律,當腳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引起的神經刺激對於心臟也有些影響。有些民眾在半夜甚至會因此有腳抽筋的情形發生,陳冠群醫師建議,這些年長者在睡前可以泡腳,讓神經、血管放鬆,或是在睡覺時穿上襪子,避免周邊末梢暴露在冷空氣中,這對抽筋的情形會有所改善,在睡眠來講應該也會有點幫助。不過,醫師提醒,民眾睡覺時應避免穿著比較高壓迫性的襪子(如:彈性襪),選擇保暖性的睡眠襪(如:毛襪),避免太緊的襪子影響血液循環。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506】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1-25 醫療.皮膚
面膜可不可敷過夜?皮膚科醫詳解敷面膜重點:敷錯恐白費功夫
過新年除了迎接新氣象外,每個人也都希望初五開工時能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新一年的工作。若要把自己的「門面」顧好,不妨以簡單敷面膜方式來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該如何正確敷面膜?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強調,機能型的面膜不用天天敷,若想要聰明敷面膜,有一些重點及步驟不可不知。面膜可分兩大類 機能型兩天敷一次市售的面膜琳瑯滿目,面膜材質從不織布、綿、麻,到近來非常熱門的石墨烯,成分更是五花八門,讓人不知道該如何挑選。趙昭明表示,面膜可大致分做兩大類,「一般型」基本的保濕功能面膜,以及「機能型」美白、抗老化功能面膜。一般型面膜可以每天敷一張,機能型面膜兩天敷一次即可。正確敷面膜的步驟,趙昭明建議,洗完澡、臉部清潔後,先使用化妝水,再用菁華液、乳液,若皮膚狀況較為乾燥,可再塗抹乳霜,等候肌膚吸收10至15分鐘,接著便可依照自己的保養規畫,使用一般型或機能型的面膜。面膜可不可以敷過夜?敷過久恐白費功夫敷面膜的時間也要特別注意,趙昭明說,每款面膜上都有標註適用對象、適應症等相關資訊,建議依照仿單上的時間敷面膜,但並不是每款面膜都可以敷過夜,若為建議敷20分鐘的面膜,一旦敷的時間過久面膜乾掉,原先皮膚吸收的精華液,將被面膜逆向吸收回去,恐白費工夫,因此務必注意資訊,不要敷著面膜就去睡覺了。
-
2023-01-24 醫療.心臟血管
低溫保暖也可能中暑!3種情況最容易發生:醫教7穴位助禦寒
每年一月都是氣溫最低時刻,農曆春節家戶團聚,不少家庭吃鍋圍爐取暖,家中也會擺放暖爐、開暖氣等避寒。不過,在使用保暖物品時,對於三高患者或是末梢血液循環差的民眾而言,必須格外小心。末梢血液循環差的民眾,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不建議長時間依偎在暖爐旁取暖,容易燙傷。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指出,低溫使用保暖商品必須小心,若稍有不慎,可能釀低溫燙傷,也可能發生中暑情況,嚴重還可能致命。天冷時,常見高齡長者因為泡溫泉、使用暖氣、電熱毯三種狀況發生中暑狀況,宜小心預防。狀況 1:泡溫泉 勿超過15分鐘過度泡溫泉只要超過15分鐘,就可能增加中暑的風險。芬蘭曾舉辦過三溫暖比賽,誰待得最久,誰就是冠軍,進入決賽有六人,其中二人泡到暈倒,另有一人泡到中暑死亡。狀況 2:開暖氣 不要超過40度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暖氣,寒流來襲時,暖氣的放送不要超過40度,國外曾有關在監獄的犯人,恰好生病待在單人牢房,牢房中暖氣壞掉,不斷加熱升溫,犯人活活在牢房中中暑死亡。狀況 3:電熱毯 慎防皮膚灼傷電熱毯也具有相同的危機,很多長輩在低溫時會透過電熱毯取暖,常穿得少少,披著電熱毯在室內活動,皮膚不斷接觸超過體溫的溫度,開始發紅,有些神經比較遲鈍的長輩,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大多沒有什麼知覺,長時間可能會起水泡,甚至灼傷,有些人睡覺會裹著電熱毯再加上厚棉被,也可能釀中暑危機。七穴位助保暖 增血液循環使用保暖小物,如果放對地方,能幫助增加氣血循環,抵禦低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人體有十二條經絡,六條陽經分布在四肢外側、頭部、軀幹;六條陰經分布在四肢內側及胸部、腹部。蘇柏璇表示,抵禦寒氣,可運用經絡原理,將暖暖包放在「神闕穴」和「大椎穴」位置,這二大穴位恰好是任脈及督脈交會處。神闕穴位在肚臍正中央,大椎穴位在後頸脊椎最突起處。二大穴位透過「加熱」刺激,可幫助血液循環,暖暖包可貼在這二處,但不建議直接緊貼著皮膚,應隔著一件衣服,頸部則要隔著一塊薄布,避免燙傷。暖暖包放在神闕穴,可包含到周邊位於肚臍下方1.5寸的「氣海穴」,透過「搓揉」加熱刺激,促進血液循環,燃燒脂肪。大椎穴斜下方1.5寸也有「風門穴」,暖暖包可同時刺激風門穴,有祛風解表、宣肺利氣的作用,搓揉按壓以及加熱,能改善感冒、頸椎痛、肩膀痠痛等。其餘可以幫助保暖的穴位,包括位於手掌中心的「勞宮穴」,需透過按壓,達到刺激效果;「太谿穴」位於腳踝後方,也需要透過按壓刺激;「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建議要利用艾灸刺激才有效果,但需透過專科醫師協助。保暖物品正確使用法1 電熱毯:使用前預熱半小時,溫度調到與體溫差不多,低於40度以下,不直接接觸皮膚,沒睡覺時放在被窩中使用,在無人的狀態下暖被半小時關掉。2 暖暖包:搓熱後再使用,每半小時更換擺放位置,不要一直放在會接觸到皮膚的口袋中,溫度容易超過40度,導致皮膚發紅燙傷,也不建議睡覺時放在被窩中使用。3 熱水袋:使用時鋪上一條毛巾,避免皮膚與熱水袋直接接觸,每30分鐘調整一次位置。4 袖毯:袖毯是多加一層衣物在身上,脫掉時,應注意溫差,避免血管劇烈收縮。5 發熱衣:發熱衣是透過特殊材質,避免體溫熱氣散發,達到不需穿太厚的衣物就有保暖的效果,建議脫掉時,應注意溫差,避免血管劇烈收縮。(資料來源╱蘇柏璇)
-
2023-01-19 焦點.健康知識+
過年返鄉塞車痠痛疲勞? 簡單4撇步、穴位按摩助改善!
過年過節大家返鄉和家人團聚,許多民眾路途遙遠,再加上塞車,一坐可能就是好幾個小時,這除了可能腰酸背痛、屁股疼痛、膝蓋僵硬,也有可能出現下肢浮腫、靜脈栓塞等其他健康問題。藝文風澤中醫診所院長胡心瀕中西醫醫師建議可為旅途作些準備,途中也可多觀察身體狀況,以防身體不適或疾病。防過年返鄉塞車痠痛疲勞,醫教簡單4撇步有助改善!胡心瀕醫師首先建議,民眾若需長途開車、搭車,當天可穿著寬鬆的衣褲,避免緊身,如此可減少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發生。 車程中也可以適度的活動腳踝,做腳背上勾、下踩的動作,此動作可讓小腿肌肉收縮伸展,更促進血循、使血液回流。另外,也可以不定時地將腳縮回椅子上,例如在座位上盤腿,後座的乘客可將腳平於座椅上,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如此也可減少血液回流的高度、增強循環。也建議途中可多適時的停車欣賞風景、下車走動,如遇休息站也下車休息一下,避免一次趕路到底。上述有助促進血循。駕駛注意行車安全。 過年返鄉塞車痠痛疲勞?醫教簡單穴位按摩助改善!返鄉車程中除了常容易血循不佳、腰酸背痛等,也容易精神困頓,胡心瀕醫師也介紹幾個穴位供大家參考,在確保行車安全下適度按摩,有助解除痠痛疲勞。 促進血循:若想要促進血循,可按摩血海、梁丘、陽陵泉、三陰交。血海穴的位置在膝部內側上方約3指位置。梁丘穴則在膝部外側上方約3指位置。陽陵穴在小腿外側上緣外側,可摸到突出的腓骨,稍往前些的凹陷處即是。三陰交穴則位於內腳踝尖,向上約4指幅的凹陷處。 提神醒腦:若想要提神醒腦,可按摩攢竹、太陽穴、百會、風池。攢竹在內側眉毛的凹陷處。太陽穴確切位置在眉毛後約3指處。百會穴在頭頂中線與雙耳尖連接的中心處。風池則在後腦枕骨下方的兩側凹陷處 緩解痠痛:若想要改善腰酸背痛、屁股疼痛、膝蓋僵硬,可按摩腰部局部痛點、膝蓋局部揉搓,如環跳、風市、委中、膝眼,以及手部的後谿穴等。環跳就是站立時夾緊屁股,屁股會出現的凹陷處。風市在站立時手掌貼於大腿,中指指尖所擺放的位置。委中在膝後中間位置。膝眼可分外膝眼和內膝眼,各自在膝蓋外側下方和膝蓋內側下方約2指處。後谿穴在手比讚後小指旁最突出掌紋肉上。 長途行車久坐留意2症狀,防經濟艙症候群引致命風險胡心瀕醫師也提醒,長途開車久坐,應特別留意突然出現的單腳水腫,包括紅、腫、脹、痛,以及局部溫度上升。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靜脈栓塞症在發生,也就是太長時間久坐、血小板凝結、出現血栓、引起靜脈栓塞的「經濟艙症候群」,應盡快就醫不可拖延。若出現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等症狀,須注意可能為肺動脈栓塞,此將危及生命安全,更應立即就醫。 長途返鄉車程可多動動身體,更有助避免疲勞痠痛顧健康!春節返鄉過年若需長途開車、搭車,除了低頭滑手機或睡覺,也建議多適時的活動身體,也可按摩按摩穴位作輔助,如此除了避免各種疼痛和不適,也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久坐屁股痛是哪裡出問題?物理治療師指3大可能,4招助改善! .搭機、追劇單腳水腫速就醫!防「經濟艙症候群」引「肺栓塞」致命。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1-18 癌症.癌友故事
罹癌「壞消息」怎麼說?心腫學會培訓第一線醫護接住癌友的心
「你這就是鼻咽癌…」才剛坐下不久的病患還來不及準備,醫師開口突然的一句早已讓他的心情跌到谷底,無心聽後面的治療。推動癌友心靈照護的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鄭致道說,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支持,以及癌友體察自己情緒非常重要,後勤的心理諮商團隊才能隨時接應,這不僅助於後續療程,也讓生命及生活更有動力前行。被診斷罹癌後 三到五個月有輕生傾向根據統計,癌症患者被診斷罹癌後三到五個月有輕生傾向,相比一般人高達4.35倍,為此,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和百濟神州(BeiGene)推行「『Talk About It』血液腫瘤溝通工作坊」,二到四位受訓者利用「SHARE模式」,與標準病人進行模擬演練,盼在未來運用於臨床溝通。鄭致道介紹,這套「SHARE模式」是向病患告知「壞消息」的醫病溝通技巧,取其字首英文,代表在足夠的時間之下,以平穩、循序漸進告訴患者,醫療端不是只自顧自地講述訊息,需要定期讓患者思考,並詢問其想法和反應,同理心「以問代答」解憂他表示,「以問代答」才能慢慢地引導,剖析患者內心深層憂慮,像是有位切除左乳房的患者不願將穿在身上的衣物換洗,強調是怕傷口疼痛,這時醫護人員能站在對方的情緒,以同理心詢問狀況,得知患者是擔心另一半無法接受現在的樣子,這也明白了真正的疙瘩。「體察自己的情緒很重要。」他向病人說,罹癌後會處於很大的壓力情境,所以要注意情緒起伏,能伸出手向有經驗、提供支持的人尋求協助。但也提醒,有些癌友「創傷後成長」重新找回人生意義,看似平靜樂觀,其實很容易受到挫折而再次被擊垮,更需要醫護人員細心觀察。彰化秀傳癌醫中心院長張正雄說,所謂身心靈,不會只有身體重要,這些道理也是從病人身上所學。他回憶,有位頭頸癌患者在病房內一直低頭不語,當下覺得有些問題,但不是急症而沒有留心,沒想到幾天後病人突然離世,這讓他在之後遇到不願多話、陰鬱的患者,都會上前拍拍肩關心,並環顧病房四周,拉開窗簾透點陽光。他也說,醫護人員不能主觀地認為罹癌就是導致憂鬱的主因,有位癌症患者不敢關燈睡覺,直覺性地開立安眠藥,透過諮商才了解,原來患者在罹癌前一年,家裡對面發生火災燒死了四位住戶,消防人員將屍體放在患者家門前並打著探照燈,找到失眠原因後,也不需再服用安眠藥入睡。解決病患情緒 才有下一步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則是碰到與癌友溝通時,詳盡地解說資訊,但始終在同個問題上打轉,才發現患者心亂如麻,根本無法消化訊息,「真正問題不全然在於治療,適當解決情緒才能走到下一步。」然而,臨床往往認為繼續治療帶來希望,就能解決悲傷,他說,「用化療解決情緒,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醫師終究的目標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之後讓患者回到原本或過更好的生活,即使有些患者無法治癒,但在看診過程中卻有好的回饋。癌友面對的不僅是情緒憂鬱,現實面的經濟迫使治療選擇有所取捨,連醫師都得評估患者經濟能力,才告知治療選項,這也是近年受關注探討的「財務毒性」。鄭致道認為,與情緒一樣,不能因為藥物昂貴而不提,這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溝通。張正雄認同清楚告知病人完整資訊,醫療人員秉持專業的前提是需要回頭做功課,同時衡量本身的能力,是否有使用這項藥物的經驗。「既然是專家,就要告訴患者怎麼用藥?要花多少錢?有多少療效。」告知完後,也不要讓患者當下決定,而是將訊息帶回去再自我評估。致力培訓更多醫護人員投身這項議題的鄭致道說,癌症心理的領域仍需要被足夠看見,不管是民眾、醫療專業人員,甚至是國家政策,未來都希望透過合作持續宣導。BeiGene總經理陳益雅也說,除了提供治療腫瘤最適治療選擇之外,心靈也必需要被關心,之後也會持續推動工作坊,盼更多醫師及第一線醫療人員加入行列。
-
2023-01-14 養生.聰明飲食
煮開水有撇步!取水要挑時間 譚敦慈授1動作清除有毒物
民眾平常想要喝水,家中若沒有飲水機的話,就會自己燒開水,但煮開水也是有注意事項喔!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大家在煮開水時,最好選取晚間的自來水,煮沸之後可啟動抽油煙機,並打開茶壺蓋子,以便清除三鹵甲烷、氯等有毒物質。專家建議:水煮沸後要開抽油煙機 並打開茶壺蓋子譚敦慈在參加《健康2.0》節目時表示,中午過後,家戶用水較多,水流快速,管線內的有毒物質容易被稀釋,不容易殘留有害物質。入夜後民眾睡覺,用水的人變少了,水管中的自來水幾乎沒流動,此時容易釋放出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沉澱到水中,因此,早上起床後,就容易使用到含有較多雜質的自來水。因此建議大家,白天的自來水可用來刷牙洗臉,如果想煮沸、喝下肚,則選晚上的自來水。台灣大部分家庭並無設置飲用水過濾系統,譚敦慈指出,自來水煮沸後,建議打開抽油煙機,且開蓋再多煮2分鐘。如果自來水已有過濾處理,則可直接煮沸,不用再打開蓋子,多煮2分鐘。許多人不喜歡喝「沒味道的水」,而選擇添加甜味或氣泡的加工飲用水,對此,譚敦慈強調,喝水就是補充水分,不用想太多,如果喝氣泡水能因此讓不喜歡喝水的人願意補充水分,也是件好事。喝水別猛灌!5大飲水方式分次喝才正確為了鼓勵民眾多喝水,國健署提出「5大正確飲水方式」:▸1.「起床1杯水」:身體一整晚都沒攝取水分,起床後小口分次慢慢喝1杯300至500 ml(毫升)的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2.「用餐前後配杯水」:無論是在家或在外用餐,桌上準備一杯300至500 ml(毫升)的水,餐前或餐後至少半小時分次慢慢喝,取代含糖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3.「外出要帶水」:準備500 ml(毫升)以上的水壺,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隨時補充水分,增加運動時的血液循環,並避免脫水的發生。▸4.「製作提味水」: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5.「1,500的水」:養成每天喝至少1,500 ml(毫升)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分多次喝、慢慢喝,喝得太急,或一次喝太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1-13 醫療.心臟血管
高血壓4迷思 3成成人不知罹病
台灣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529萬人罹患高血壓,加上高血壓初期無症狀,國健署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自知率僅67.9%,代表「3成成年人不自知高血壓找上身」,影響血壓管理的4大障礙,包括誤認「老人才有高血壓,年輕人不用量」、「就診或不舒服才量」、「無症狀不用定期量」、「血壓計選擇及測量認知不足」。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說,高血壓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像腦中風、眼部病變、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粗估1年有4.2萬人因此過世。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說,高血壓在十大死因排行中,3年內從第8名攀升至第6名,是沉默殺手之一,多數年輕人以為高血壓「與我無關」,都是「被診斷」才知疾病找上身。「白袍症候群」也影響血壓數值,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林彥宏表示,一名40多歲女性診間測血壓高達160mmHg,使得每次開藥劑量過多,服藥後常頭暈,透過「居家血壓722」,才調整用藥改善症狀。現在市售電子血壓計準確度高、價格平實,提醒民眾不要等3個月回診時才量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2022台灣高血壓指引」,建議民眾以「居家血壓」量測取代「診間血壓」量測作為高血壓診斷,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及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做好血壓管理。正常血壓值應小於120/80mmHg,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定期且長期監測血壓值。
-
2023-01-06 焦點.健康知識+
天冷穿襪睡覺禦寒!專家示警「1類人」恐愈睡愈冷 2飲品改善手腳冰冷
冬天手腳冰冷的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常因為腳冷而睡不著!你有聽過長輩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腳若燒,身體就不寒了」嗎?根據長輩的名言,若不想要寒氣從對外入口侵襲到體內,許多人會習慣穿襪子睡覺,讓身體暖起來。這類人 睡覺不適合穿襪樓中亮中醫博士表示,體質虛寒的人是適合穿襪子保暖,但如果你是天生手腳發燙,喜歡將腳ㄚ子放在被子外,就不適合穿襪子防守。因為腳為了調節體溫會通過流汗,若腳出汗了之後,吹到冷風或因被鞋子悶住沒有蒸發,這樣反而會讓襪子變濕反而更冷。襪子保暖、防凍傷 這樣穿才正確雖然說,到了冬天就容易手腳凍傷的人,很適合冬天穿襪子,穿著子能讓腳部溫暖、防止凍傷,睡覺的時候還可以提高睡眠品質,不過,樓中亮中醫博士提醒,不要穿過緊的襪子,因為這樣反而會影響到血液循環,產生麻感。 2個湯品 有助調理身體 此外,如果說做了很多保暖措施,身體還是暖不起來,比如說已經蓋很厚很保暖的被子了,但還是要靠電毯才能睡覺,這就表示你的體質比較虛寒,應該還是要從體質調理做起,樓中亮中醫博士分享2個湯品/茶飲調理身體: ‧自製雞精1.土雞一隻,將內臟取出,但不要用清水清洗。2.土雞對中剖開攤平,讓血水滴乾淨後,再以鐵鎚敲碎雞身骨頭。3.在陶瓷鍋內,用筷子將土雞架空,鍋內不要放任何水,以盤子蓋住鍋口(沒4有陶鍋的民眾,也可以用電鍋替代)。4.外鍋加水,燉煮約4、5小時,大約有2碗雞湯的量。如果真的上班太忙了,購買市售的滴雞精也是可以的;而有傷口未癒合,或者有發燒、發炎、紅腫脹熱痛或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等情況,都先暫停飲用滴雞精,等到狀況解除再來繼續食用。 ‧枸杞老薑茶材料:老薑一塊、枸杞50克、紅糖50克、500克水作法:將老薑、枸杞洗淨,所有材料放入鍋內中火煮約15分鐘即可。頻率:每周喝2-3次,若有上火情況可減少服用頻率。 【延伸閱讀】 ·天冷睡覺蓋棉被還是冷? 專家曝「睡前1動作」被窩秒暖爆:床墊鋪毛毯能鎖熱 ·襪子穿到鬆垮、破損恐害香港腳、靜脈曲張! 皮膚科醫授「4招」除臭、防細菌孳生
-
2023-01-0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是在提醒你,身體到極限了!25年臨床中醫教你:早上起床做「這種運動」改變體質
突然過敏、爛臉,是體質在改變這些年,我接觸過的過敏病人一年比一年多,是生活條件影響,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有人對花粉過敏,他們會出現打噴嚏和流清鼻涕等症狀,以至於沒辦法專心上班,嚴重的話,乾脆躲在家裡不出門。如果非得出門不可,也需要把自己裹得嚴實。這是花粉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還不算太嚴重,更嚴重的是過敏顏面,也就是臉部過敏。有患者說:「我一直用這個化妝品,而且用了好幾年,從來沒有過敏過,但這幾天晚上睡覺前塗完後,覺得臉上有點癢,也沒有在意,但到了隔天,臉腫得像被人打一樣,甚至兩個眼皮都腫得成了一條線,還很癢,非常難受。」甚至,一到春天,有的病人出門稍被風一吹,渾身就起雲片一樣的疙瘩,越抓越癢,越抓越多。這種情況也不是只在春天才有,說不定在哪個季節,突發這種症狀,一點預兆都沒有。還有一種現象很奇怪,我遇到過這樣一位病人,她正值更年期,某天早上平常一樣吃粥、雞蛋、牛奶,但她吃完這頓早餐後,渾身起蕁麻疹,甚至還有輕微的腹痛、腹瀉。從開始過敏的這一天起,她就像換了一個人,對原來很多不過敏的東西都開始過敏,而且不只皮膚過敏,連內臟,尤其是腸道也出現過敏,像腹痛、腹瀉就是內臟過敏所引起的症狀,甚至有時候還出現憋氣、氣喘等不適。她去醫院一查過敏原才知道,她竟對每天都吃的雞蛋和麵粉產生過敏。很多人出現過敏,都習慣去醫院查過敏原,希望確切檢查出,到底是對花粉、海鮮還是塵蟎等過敏,日後避免接觸這些過敏物就可以減輕或不發病。但是很多人檢查不出過敏原,卻接連不斷出現過敏症狀,只能在出現過敏時吃抗過敏的藥。中醫沒有皮膚過敏這個詞,只有外感和內因。外感就是感受時間之邪或疫癘之氣,入侵人體而發病,就如同春季花開,空氣中摻雜著花粉就是外感邪氣入體。邪氣入體之後,發病與不發病,是體質所決定的,簡單的說,就是不同體質不同免疫力。內因就是內熱、內火、內溼生毒,薰蒸皮膚,透於表皮而發病,說得簡單一些,這些內因就是來自現在安逸的生活和無度的飲食習慣。曾有一位病人,她說每次自己出現過敏非得要打點滴才能好,一了解才知道,點滴的成分就是維生素C、地塞松之類的賀爾蒙,還有葡萄糖酸鈣等,這裡面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大量的賀爾蒙。她說每次輸完液,胃口亢進,總是覺得餓,食量也很大,自己在開始過敏的這段時間裡,體重約重了10公斤,尤其是臉、前胸、後背和肚子上的肉變多,胳膊和腿還是跟原來差不多。這就是典型的賀爾蒙後反應,發胖還只是肉眼能見的後遺症,看不到的更可怕,像是賀爾蒙引起的骨質疏鬆、免疫力低下等對身體的傷害更大。我們來說根源,為什麼最近這些年皮膚過敏症的發病率這麼高呢?到底是什麼導致我們體內的免疫缺陷,導致體質的改變?根源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你不妨想想,任何帶有包裝的食品,為了保鮮,裡面都會添加一些亞硝酸鹽之類的防腐劑,雖說劑量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偶爾吃一、兩次還可以,如果經常吃,就會攝入量過多,對身體造成損害。再有就是很多經過加工後的速食品,保存時間稍久,就失去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裡面除了油和熱量之外,毫無營養可言。很多皮膚過敏的人,大多是一些生活不節制的年輕公司白領,反而老年人過敏的非常少。因為無度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悄悄的改變年輕人的體質,進而影響身體的免疫力。外賣隨叫隨到並不代表過得好,有品質的生活才算過得好:晚上10點前睡覺,睡覺前不要吃太飽,因為晚上沒有運動,吃半飽即可。晚上10點到凌晨6點加起來8個小時,現在成年人一般有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足夠。早上在5點半左右起床,起床喝杯水,養成運動習慣,在室外慢跑半個小時以上。若碰到霧霾天,則可以在家裡鍛鍊身體,先伸筋,把筋拉開,拉筋至少要10分鐘,至於要做什麼動作可以在網上搜,很多健身網站有拉身體各個部位筋的動作,你只要跟著做就好。然後在跑步機上再跑20、30分鐘,女性最快不超過八速(按:即跑步機上的數字設定為8,通常指速度約7.5公里/小時至8.5公里/小時),跑到出汗為止。調理過敏這種免疫缺陷性疾病,沒有速效藥,它不像感冒發燒那樣,吃點藥燒就能退下去,病就能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日積月累的運動來強身健體,來獲得充足的氣血和精氣。這種免疫缺陷不是一日得來的,更不是幾天就能恢復的。戒掉當宵夜吃的辣條、泡麵和外賣食品,實在覺得餓,可以吃一根黃瓜和胡蘿蔔等來充飢,這些食物健康,沒有熱量,雖寡淡無味,但對身體卻是有益無害。其實中藥也有很多可以調理過敏,它沒有西藥效果來得快,但想真正杜絕過敏,你就按我上面說的方法去做,過敏是在提醒你身體到了極限,只有改變體質才是關鍵。書籍介紹女人的病,99%都是「氣」造成的:女人都能學會的凍齡易瘦法:簡養。那些困擾妳一生的氣血問題,25年臨床中醫教妳這樣調。作者: 李軍紅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21/03/30作者簡介/李軍紅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婦科臨床實證專家。從醫多年,廣結醫緣,秉承為醫厚生之道。受大眾喜愛的醫師,中國優秀健康圖書獎獲得者。延伸閱讀: 下半身循環好,自然就變瘦!一天3分鐘,她靠「轉轉腳踝」6個月瘦15公斤
-
2023-01-05 焦點.元氣新聞
春節慢箋可提前10天領藥 3大慢性病患斷藥病情恐惡化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今年春節長達10天,對領有慢性連續處方箋,每天都需按時服藥的民眾來說,這是一大挑戰。健保署表示,春節期間,許多醫療院所減少或停止門診、藥品調劑服務,為避免使用慢箋民眾用藥中斷,若這次藥吃完時間落在1月20至29日,可提前自1月10日起回診請醫師處方給藥或領取下個月用藥。醫師表示,高血壓、精神疾病等患者中斷用藥,恐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或使憂鬱等精神疾病惡化。依健保署最新統計,去年1至6月領取慢性連續處方箋患者總數為682萬人,前三名疾病分別為高血壓232萬人、精神病158萬人、糖尿病157萬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說,高血壓藥物藥效可持續24小時,患者每天吃一顆,如果中斷用藥後,剛開始三至五天血壓上升情形可能不明顯而被患者忽略,但約停藥五天至二周期間血壓可能開始上升,「這是比較危險的時候」,這段時間恐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機會。王宗道表示,特別是現在冬天氣溫低,最近門診發現,高達70%回診患者中的血壓都有偏高的情形,增加從個位數至20多毫米汞柱的病人都有,有時還需要增加藥量控制血壓,建議高血壓病人務必按時服藥,同時做好「722」量血壓原則,「7」是連續七天量測、「2」為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是每次測量應量兩遍,兩者間隔一分鐘,再取平均值,隨時監控血壓。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說,今年春節假期長,憂鬱、焦慮、失眠、思覺失調症等患者須持續服藥、穩定病情,若思覺失調症患者中斷服藥,可能出現幻想等類似戒斷症候群的不適症狀,而憂鬱、焦慮患者中斷用藥可能出現情緒波動、睡眠不佳等負擔,而所有精神相關慢性疾病如果中斷用藥,都可能造成疾病復發、惡化。張家銘說,春節期間,家人相處時間增加或婆媳等問題,甚至是許多長照機構的長者在過年期間特別感到孤獨、孤單,無助的感覺會更強烈,在在都會增加心理壓力,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建議春節期間大家可以互相關心,透過同學會與老友見面等,降低憂鬱、焦慮情緒。健保署長李伯璋說,依健保法規定,「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指醫師開給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的長期用藥處方箋,目前慢箋效期是依醫師實際處方給藥的日數計算,最多90天,並分次調劑,每次給30天以內的用藥量。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的民眾,必須於上次給藥期間屆滿前10天內,才可以憑原處方箋再次領取下一個月的用藥。因應112年春節假期,健保署援例放寬規定,提醒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記得提前領藥,避免中斷用藥,安心過好年。
-
2023-01-04 醫療.精神.身心
偏頭痛、肩頸背痛、皮膚病都和它有關 專家教你如何緩解不適
偏頭痛、腸躁症、背痛、炎症性皮膚病……你也有這些小毛病嗎?雖然不至於危及生命,發作時卻又很惱人。事實上,種種跡象可能顯示你正遭受壓力和焦慮引發的健康問題。據外媒《衛報》報導,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都有相似的困擾,以下為壓力會對你的身體有什麼影響,以及該如何戰勝它。偏頭痛偏頭痛本身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發作可能在疼痛到來前數小時或數天開始,帶來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變化、疲勞、光敏感或頸部不適等問題。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病學教授Peter Goadsby說,想想如果你不能專注於事情,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一切看起來都會更有壓力,不過不是因為它是這樣,而是因為偏頭痛開始發作了。然而,偏頭痛沒有任何特定的壓力管理技術,反覆試驗才可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偏頭痛可用「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頭痛超過5次以上、頭痛持續4小時以上、3天內會自行緩解、具有至少兩項特徵,包括中重度頭痛、單側發作、搏動性疼痛、日常工作或走路會使頭痛加劇,以及合併其中一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畏光及怕吵等。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曾表示,慢性偏頭痛的急性治療,以各式止痛藥先治標,包括乙醯氨酚、阿斯匹林等,但一周不可使用超過兩天。另需搭配口服預防性藥物,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長期服用,一般療程為3至4周。【延伸閱讀:與頭痛同行超過30年「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王署君最知患者苦】腸躁症對於患有腸躁症的人來說,當壓力誘發戰鬥或逃跑模式時,它會向腸道發送信號以減緩消化,或者你可能突然需要去廁所。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教授Rona Moss-Morris說,「我們試圖教人們思考,當我開始感到壓力時,我如何識別這些生理信號?每當我感到壓力時,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我的自主神經系統啟動?」Moss-Morris建議做一些放鬆的事情,比如散步。「與其說『我不能感到壓力』,不如說,當我感到壓力時,我需要做什麼來讓我的身體平靜下來?」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朱光恩曾表示,治療腸躁症不一定要吃藥,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重點,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兩餐不要隔太久、避免「亂吃」冷熱交替食物、酸辣不忌口、暴飲暴食等,更應戒酒、戒菸,適時補充優質益生菌、酵母菌,曬曬太陽、多運動,紓解壓力,遠離腸躁症。【延伸閱讀:腸躁症好不了?!避開這五類食物有效改善】炎症性皮膚病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心理皮膚病學專家Anthony Bewley教授說,「如果你有患牛皮癬、濕疹、痤瘡或白斑等一系列不同炎症性皮膚病的遺傳可能性,那麼壓力大的生活事件就會引發皮膚問題。」Bewley說,「我們從大量研究中了解到,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差會加劇皮膚病。」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在平時的時間上床睡覺,即使沒有睡覺,也要盡量躺在床上。經常鍛煉對皮膚也很有幫助。Bewley說,「運動有助於減少引起皮膚問題的炎症,它促進皮膚更好的修復,無論是色素沉澱還是重塑屏障功能。你正在改善血液流動,皮膚中的炎症介質會因運動而關閉。」Bewley補充,高脂、高鹽和高糖飲食以及酒精非常有利於炎症,水果和蔬菜以及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則可以抗發炎。【延伸閱讀:紓解壓力 皮膚病好得快】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英國物理治療師Matthew Harrison說,有時以前的傷病會因感冒、流感和壓力而發作,因為我們的身體處於警戒狀態。Harrison表示,了解痛苦如何影響那個人很重要。通常情況下,連續幾個小時在同一個位置工作是罪魁禍首。Harrison建議對於許多人而言,更加活躍是緩解壓力所帶來的疼痛最好方式。以下為Harrison針對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建議的伸展運動:脊柱伸展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慢慢地將膝蓋移到一側,將肩膀放在地板上。你可以在一個位置保持更長的伸展時間,或者逐漸將膝蓋移動到另一個方向。你應該感到背部下部有拉伸感,可能還有腿外側。橋式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通過你的腳後跟推動身體,將你的臀部抬離地板,將你的肚子推往天花板,保持數秒鐘,然後恢復躺姿。下背部伸展四肢著地跪下,盡可能將你的臀部向下壓向腳後跟,同時將你的手放在面前的地板上,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你可以保持這個姿勢,或逐漸將臀部抬回起始姿勢,然後慢慢重複。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肩膀和脖子伸展向前滾動肩膀五次,然後向後滾動五次。要緩解變得僵硬和緊繃上背部肌肉,請向後移動肩胛骨並嘗試將它們接觸在一起。你應該感到上背部有拉伸感,也許還有胸部。然後非常緩慢地轉動你的頭,直到你看向一側肩膀,然後是另一側。然後向下看,將下巴盡可能靠近胸部。【延伸閱讀:最佳藥物是它!7個身體健康問題 專家教你靠運動解決】
-
2023-01-03 醫療.消化系統
睡著也會繼續放屁!醫揭「6個放屁冷知識」 站著放比坐著小聲
你一天放了多少次的屁?一天到晚,健康的人,我們平均偷偷放了13-21次的屁!當你睡覺的時候,你也有在放屁呀。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大部分的屁,沒啥味道的呀!而無論是通過打嗝,還是放屁,您的消化系統為了排氣,都會非常忙碌的。 1、坐飛機,較會放屁?飛機的氣壓變化,不只是會影響你的耳朵,你也容易漲氣,而容易想放屁的。而且是在飛機艙內的時候發生。專家建議,上飛機前,在飛行期間,儘量不要吃某些易產氣食物(例如豆類),會容易使您產生脹氣;尤其在長途飛行,你已經不知道放了多少次的屁! 2、嚼口香糖,容易放屁?任何時候,你有在一直連續反覆張開嘴巴,有在做吞食空氣的動作,都會容易導致放屁。例如吸菸,嚼口香糖,吃太快、喝水太快,尤其是碳酸飲料,這些的吃吃喝喝,你會很快想排氣的,往上我們叫打嗝,往下我們就叫放屁了! 3、屁愈臭,愈有病?放屁臭,那是因為你吃了太多「含硫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胃系統分解時,容易產生難聞的氣味;這些食物包括了你吃過的大蒜、洋蔥、起司、豆子等。 如果「臭屁」只是偶爾一下不用太多擔心,少吃一些含硫食物即可。但少見的疾病,例如乳糖不耐症、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腸激躁症等,會一直嗅屁連連,就要去看醫生,問問有沒有這些問題。 4、你愈老,愈少放屁?真的老了,我們身體機能動不太起來,消化系統會減慢,且容易可能會便秘或沒有什麼放屁,且又易感到肚子脹氣,這時可能要下床多活動,促進腸子蠕動幫助消化,再不行,記得要去看醫生吧! 5、運動容易放屁?這是真的!剛剛説老人的腸胃系統退化,氣體容易堆積,老人去運動,可以促進排氣。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我們去運動時,會常放「連環屁」,那是因為運動加速腸胃蠕動,也增加了腹壓,自然排氣會增加了。我們多運動,多放屁,消化會變好! 6、坐著放屁比較不響?如果坐著無法走出房間,請不要緊夾肛門囗,如果聲音被溜出去,不管任何形式的放屁,都會放大聲音效果!教大家當下可以站立,這樣會比坐著,會產生較小聲的砰砰聲。 延伸閱讀: ·經常放臭屁是腸癌警訊? 醫揭「3情況」都會讓你動不動就排氣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 完全相反!尤其5種人需特別注意
-
2023-01-03 醫療.骨科.復健
睡醒落枕脖子痛、背也痛?美國專家教你4招改善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大早睡醒落枕超痛!為什麼會這樣呢?據《CNN》報導,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醫學副教授羅傑達斯古普塔(Raj Dasgupta)表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枕頭不適合,或是睡姿不良,尤其趴睡會迫使脖子長時間傾斜,導致下背部因重力而向內拱起,造成頸部和背部疼痛。並提出4招改善頸椎痛與背痛。頸部疼痛可能肇因於壓力、姿勢不良、低頭族、運動傷害、車禍與其他事故,以及纖維肌痛症等慢性疾病。但你是否忽略了罪魁禍首——睡眠方式呢?達斯古普塔說明:「一般來說,當你因頸部疼痛醒來時,通常是枕頭不適合你,或你睡覺的姿勢加重了頸部疼痛,或者兩者都是。」睡姿決定怎麼選枕頭美國物理治療協會發言人珂琳洛爾(Colleen Louw)建議選擇一個能夠支撐頸部自然曲線的枕頭,並且與物理治療師討論導致疼痛加劇的原因,還有哪些睡姿才能睡得安穩。1、仰睡-對脊椎是最好的仰睡或側睡最適合預防頸部或背部疼痛,因為這兩種姿勢都有助於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線。達斯古普塔表示,理想的睡姿是仰躺在枕頭上睡覺,人的視線剛好能夠直視天花板,這樣代表脖子可以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枕頭太蓬鬆或太大,那麼你的頭就會向前彎曲,容易導致一些健康問題。」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睡覺時單手托住頭部,會明顯增加人的頸部和肩部疼痛。洛爾建議仰躺睡覺時,試著在膝蓋下墊一個結實的枕頭或墊子,在睡覺時膝蓋稍微彎曲,有助於保持血液流動以避免背痛。2、側睡-硬枕比軟枕好只要保持頭部和頸部與身體其他部位對齊,基本上沒有大問題,因此挑選合適的枕頭就是是重點。2010年一項關於側睡者的研究發現,睡在羽毛枕上的人,比睡在乳膠枕頭上的人更頻繁醒來,從而破壞睡眠質量。因此,達斯古普塔建議側睡者選擇結實的枕頭,這樣可以在睡眠期間穩定頸部。由於頭和床墊之間會有縫隙,好的枕頭應要起到填充與支撐的作用。洛爾表示,想要將頭部、肩膀、臀部和膝蓋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可在膝蓋之間使用一個枕頭,並將手臂放在胸前或腹部,以防止肩膀向前滾動、在睡覺時轉動脖子。這個睡法可讓血液流過關節與神經,避免疼痛。3、趴睡-最傷頸椎背部專家不鼓勵趴著睡覺,羅傑表示,趴睡會迫使脖子長時間向一側傾斜,導致下背部因重力而向內拱起,造成頸部和背部疼痛。他建議趴著睡的人應該盡量過渡到側睡或仰睡。同時也可嘗試使用專為固定頸部而設計的頸枕。在身體兩側塞上結實的枕頭、捲起的浴巾或毯子,或一個長長的抱枕,以防止睡覺時翻身俯臥。頸椎背痛靠4招改善1、熱敷或冰敷:如果因頸部疼痛醒來,最好的方式是熱敷和冰敷,專家推薦洗個熱水澡放鬆頸部肌肉,可減輕疼痛並改善活動範圍;或是使用冰敷袋,並交替使用加熱墊和冰塊,記得不要一次超過 15 分鐘,但可以每小時敷一次。2、按摩:按摩頸部的肌肉和肌腱可以增加血液循環並緩解肌肉緊繃,多嘗試不同的按摩技巧,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3、活動和伸展:頸椎疼痛時雖然應該避免劇烈活動並限制會加重疼痛的活動,但專家仍鼓勵適度步行和四處走動,因為完全臥床休息恐會導致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持續更久,伸展時也記得動作要輕柔,以免讓狀況變得更糟。若有專業醫護或物理治療師指導更有助於減少僵硬和疼痛。4、運動:研究表明,運動比起其他非侵入性措施(如按摩、針灸、瑜伽或放鬆技巧),能夠更好地改善睡眠引起的頸部疼痛。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慢性頸部疼痛患者增加運動量時,有助於改善情緒和睡眠。原文出處:https://edition.cnn.com/2022/12/07/health/neck-pain-sleep-wellness/index.html【延伸閱讀】睡眠對心血管影響大 除了時間還有「這些」要注意!難入睡、太早醒 五種原因造成睡眠障礙,你踩雷了嗎?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
2023-01-02 失智.大腦健康
晚上睡太少、午覺睡太多都會提高失智風險!專家教你如何睡得剛剛好
編按:睡眠好壞,和日後罹患失智的機率密切相關!近年研究顯示,夜間睡眠剝奪、白天睡眠頻率過高的人,日後罹患失智的比例偏高。大腦無法再生,失智預防非常重要。怎麼睡,才能保護大腦?現在,正是失智症最受關注的時刻!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全球失智症報告》也推估到2050年,全球預計有1億5千2百萬人失智,足見失智人口成長之快。轉回國內,衛福部研究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且每增加5歲,盛行率呈現倍增趨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失智症並非是老人專利,有些病患在65歲之前便已發病,被稱為早發性失智症(early-onset dementia)或是年輕型失智症(young onset dementia)。近年知名電影《我想念我自己》中的主角愛麗絲,就是被醫生診斷為年輕型且是遺傳性PSI基因變異的阿茲海默症者。國衛院神經及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員、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近10年來投入失智症及憂鬱症臨床治療。他表示,失智症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疾病,因此,年輕時養成的生活方式不可不慎。其中,睡眠習慣好壞,就會影響未來的失智風險高低。睡眠剝奪讓小白鼠細胞中毒!睡眠不足,就是減少自己的記憶老本藍祚鴻指出,儘管尚未有失智與睡眠的直接研究,但曾經有過失智症的動物實驗,就是透過「睡眠剝奪」的行為介入來研究小白鼠失智情況。研究結果發現,不睡眠時,老鼠腦中類澱粉蛋白的清除功能變差,腦脊液與間質液交換,清除大腦運作時所累積的代謝廢物速度變慢,大腦修補受損神經細胞和組織的功能也變差。從外顯現象來看,原本元氣滿滿的小白鼠呈現呆滯狀,活動力不如以往。「經年累月下來,大腦細胞變少、無法代償,等於就是『細胞中毒』,」藍祚鴻說明。雖然尚未有人體實驗,但人在睡眠時,與學習有關的激素會分泌,包括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缺乏睡眠,會影響注意力和執行能力,使反應速度變慢。學理上也證實,年輕時的睡眠品質不佳,會造成類澱粉蛋白(Beta amyloid)在神經細胞上沉積,增加年老後失智症的機率。「雖然數據上還看不出年輕、早發性失智症比例的變高,或說睡眠直接影響失智,但那是因為年輕人不夠老,樣本數還不夠。」藍祚鴻觀察,「從臨床來看,造成失智症的每一項危險因子影響都超過50%以上,睡眠異常就是一項。」他指出,除了睡不夠以外,睡眠周期不穩定,例如有時早睡、有時晚睡,也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大腦是有可塑性的,但不喜歡一直變動,因為改變會耗費資源,且多變易多錯。」此外,睡前滑手機,藍光會影響大腦神經連結,活性降低,自然也會睡不好。因此,常熬夜的人,可能慢慢地正在吃掉「記憶老本」而不得知!白天睡太多,日後失智機率愈高!午睡20分剛剛好,一夜好眠才是護腦關鍵睡不夠會提高失智風險,那睡太多呢?今(2022)年一篇發表於著名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的研究,在14年內追蹤1,401位受試者,發現在白天9點到晚上7點這段時間,睡覺頻率愈高的人,一年後認知功能退步、日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將可能愈高。可以說,早在認知功能退化等失智的主要症狀還未出現以前,不正常的睡眠習慣或熬夜,就可能是罹患失智的早期徵兆。藍祚鴻提醒,相較於失智,午睡跟老人家的死亡率相關性較高。常常睡一睡,就在夢中離世了;但如果一個人白天睡太久,的確會干擾到晚上睡眠的質量。夜間正常睡眠才能幫助記憶穩定,整合白天發生的訊息,進而激發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還能延緩認知功能老化。那麼,究竟睡多久是適當的?「50歲上下的族群,白天睡20分鐘就夠了!」藍祚鴻的回答有點出人意表。回想學生時期的午睡,不是至少半小時嗎?他的理由很容易理解:「定時定量」。白天睡多了,晚上就容易睡不著。藍祚鴻建議,想預防失智,白天應適度運動、保持快樂心情,「多參與社交活動,繞圈圈式的思考,容易讓腦子退化、且產生自發性焦慮。」此外,不要喝酒、有慢性病等共病者要注意用藥,有些副作用可能導致睡眠中斷。晚上,儘量在12點前入睡,不要當夜貓子,也為自己營造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他以自己為例,從睡前半小時開始,就不看手機。將手機放置在離床一公尺遠處,讓自己看不到手機閃動光源,避免影響睡眠品質。他再三強調固定睡眠的重要,「大腦設計是先天配備,不可逆的,而研究顯示,工作需輪值夜班者,罹患三高、慢性病者也較多。」最後,藍祚鴻也提到,「失智的本質即在於:東西用久就會壞掉。大腦一輩子就那麼(轉)一輪迴,不會再生。大腦非電腦,腦力有限。一旦生病,只能減緩或減少症狀。很多保健食品不見得能預防失智。如果真的睡不著,根據醫師的醫囑,適當使用安眠藥不可怕。」好好睡,就是最好的護腦方式!家人罹患早發性失智症,怎麼辦?照顧早發性失智患者 4面向小撇步早發性失智症病患退化速度較快,病理特徵較為明顯,許多人具有家族性或遺傳性,一半以上病患容易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症狀。且早發性失智症多為家庭中流砥柱,經濟主要來源;一旦確診,對於照顧者來說是一大衝擊。照顧年輕、早發性失智症者,可從四面向提早思索:1. 工作面依照病情跟工作單位討論職位調動,甚至於安排退休;病患也要避免駕駛車輛或操作危險器材。2. 經濟面開始籌措安養費用,及有效利用社會福利補助。3. 法律面建議在疾病初期,患者仍保有大部份知能時,事先安排法定代理人、甚至預立遺囑,避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法律或財務糾紛。4. 心理面對於照顧者來說,迎面衝擊一下子承接不住,可能產生憂鬱、絕望、否認、煩悶、甚至罪惡感(如因遺傳性基因造成),若情況嚴重時得輔以藥物治療。原文:晚上睡太少、午覺睡太多,都會提高失智風險!藍祚鴻院長:如何睡得剛剛好,才能正確護腦?
-
2023-01-01 養生.抗老養生
「醫師市長」的養生之道 高雄市長陳其邁自曝紓壓2法寶:吃冰和撸貓
新科縣市長上任,公務馬不停蹄。許多民眾好奇,市政忙碌之餘,縣市首長如何打造鋼鐵般的體質,對抗接踵而來的壓力?今天我們邀請六都市長開出自己的養生紓壓帖,也讓市民學學他們耐操的祕訣。高雄市長陳其邁第二任走馬上任,選戰期間,他在市政、選務兩頭燒,常常忙到只吃一餐。陳其邁是公衛醫師,外界好奇「醫師市長」有沒有獨門的養生之道?他笑著說,當市長後很難做到養生,市政行程趕趕趕,也有大小會議要主持,常常利用在車上的交通時間簡單裹腹。最愛吃冰的他說,冰品下肚是繁忙生活中最療癒的時刻。早餐多在車上解決,以方便吃、不油為原則。陳其邁兩年前補選上任後,兢兢業業,每天都與時間賽跑。他說,自己幾乎每天都是一大早出門,開始一整天的市政行程,三餐大多由幕僚安排,早餐通常在車上解決,邊配市政資料邊吃。早餐選擇以方便食用為主,像是飯糰、蛋餅、吐司等,盡量避免重油重鹹、過度油膩的食物,每餐也盡可能攝取蔬果。陳其邁說,自己沒有特別的養生之道,就是在飲食上會盡量均衡的攝取各式營養,也會多攝取維他命C、保健食品。過去陳其邁在中央黨部工作時,曾天天騎腳踏車通勤,藉此達到運動、健身效果。有潛水執照,上次潛水已是四年前。陳其邁有潛水執照,他說,「別看我現在這樣,以前我也是很Outdoor的人!」在當市長前,他最喜歡的活動是潛水,但是當上市長,很難再找出時間特別運動。最近一次潛水已是2019年,與時任基隆市長林右昌在基隆潮境公園潛水。他表示,之前日台交流協會小野一彥來拜訪時,已和他約好要找機會一起去蘭嶼潛水,希望能盡快完成約定。去年做白內障手術,把握時間做眼周按摩。陳其邁因長期眼力消耗過度,去年9月做了白內障手術,也一併進行近視雷射。他說,做完白內障手術後,盡量避免讓太陽直射眼睛,在車上時也會利用時間做眼部周圍穴道的按摩放鬆。近視雷射後,陳其邁仍繼續戴黑框眼鏡,除了民眾已習慣陳其邁這樣的標準裝扮外,也因為鏡片有濾藍光的作用,可保護雙眼。陳其邁長年體態維持得不錯,身高173公分、長期維持體重65公斤,當上市長後較少時間運動,又常需吃地方美食宣傳在地小吃,如果發現自己肚子變大、腰圍變粗或者體重增加時,陳其邁會實施少吃、忌口,也增加蔬菜、水果比重,此時他醫師魂上身說,「降低熱量的攝取,絕對是維持體態最主要的方式。」享片刻寧靜下班吸貓 睡前伸展 讓大腦放空擔任地方首長要掌管全市大小事,陳其邁曾說,當上市長後夜裡相當淺眠,隨時要應付突發狀況。陳其邁深知壓力會影響健康,他最主要的紓壓方式就是運動和睡覺,雖然每天只睡五、六小時,但會利用行程空檔、車上移動時間休息三、五分鐘,讓大腦短暫放空充電。過去陳其邁長期保持運動習慣,這兩年無暇運動,他說,現在只能利用空檔或是睡前,稍微做做簡易伸展,讓整天緊繃的筋骨活動一下,預防身體衰老,也算是享受片刻的放空時間,藉此紓解壓力、讓大腦歸於平靜。陳其邁也說,雖暫時沒有機會潛水,但是身邊還是有很多以前的潛伴,會分享各種最新的潛水心得。台灣四面環海,有很多美麗的潛點,看看美景照片也非常療癒。除了短暫休息、伸展筋骨外,陳其邁還靠「吸貓」紓壓,他是知名貓奴,家中的貓咪「陳小米」更是貓界網紅。陳其邁家裡的貓都是流浪貓,家中陸續有過四隻貓,他說,現在的兩隻貓,姐姐叫MUJI,比較害羞怕生,弟弟就是大家都認識的陳小米,「有時候我都覺得他比我還要紅。」他說,陳小米是太太吳虹醫師在澄清湖運動時撿到的流浪貓,取名為小米是因撿到時陳小米身形非常嬌小,就像米粒,於是幫他取名陳小米。陳其邁說,因為自己工作很忙,兩隻貓大都由太太和女兒照顧,「不過每次我回到家的時候,小米都喜歡跑過來蹭我,我就會撸撸他,有時候吸一下,也是一種很棒的紓壓方法。」陳其邁小檔案● 年齡:58歲● 興趣:聽音樂、吸貓、吃冰● 最喜歡的運動:潛水● 給讀者的養生一句話:注意飲食的攝取和均衡,是維持健康的好方法之一。
-
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中醫教2穴位助養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三餐不正常,導致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越發嚴重。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嚴重還可能引起腸胃病變,甚至演變成癌症。元氣網整理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帶您了解自身腸胃健康狀況,也教您按摩穴道,來緩解腸胃問題引起的不適感。◎胃脹氣你是否常常飯後肚子脹脹,感覺腸道內有氣體或壓力,但這股氣卻又無法排出導致腸胃不舒服、甚至還會胃痛?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脹氣」!常見導致胃脹氣的原因1.飲食習慣不佳:愛吃高油膩食物、進食的速度太快導致消化不良。2.易致脹氣食物:豆類、高澱粉食物、奶類、碳酸氣泡類飲料、酒精、人工甜味劑。3.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病患,容易因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而失去發揮正常的消化與吸收功能,使得食物醱酵產生氣體。4.排氣功能不足:胃腸道有多餘氣體時,會刺激腸胃道蠕動,藉由人體不斷打嗝或放屁來排出體外。排氣量太少,氣體太多就會脹氣。當這樣的功能,因為疾病(如:糖尿病)、年齡老化或某些藥物等等因素而下降不足時,會造成胃脹氣。5.其他疾病因素:當有胃腸道病變、胰臟炎、腸阻塞和肝腫瘤等疾病。9飲食法改善脹氣問題1.避免容易脹氣食物2.乳糖不耐症改喝優酪乳3.改善便秘,規律排便4.定時吃好菌5.盡量少鹽少油6.細嚼慢嚥少說話7.少久坐多運動,飯後走走8.以水代酒9.吃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提醒,如果您有長期脹氣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胃潰瘍有些人會把胃食道逆流跟胃潰瘍混為一談,但實際上胃潰瘍是胃的粘膜發生潰瘍,胃食道逆流則是胃液往食道的方向逆流造成刺激或發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正常情況下,胃黏膜細胞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可產生新細胞,影響胃黏膜細胞受損的原因包括胃幽門桿菌感染、胃酸過多、藥物刺激、吸菸、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心理壓力等。胃潰瘍的症狀多數胃潰瘍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大多數是悶痛。一般而言,疼痛的嚴重度與潰瘍的大小有部分相關,愈大、愈深的潰瘍,症狀比較嚴重,部分潰瘍很嚴重卻沒有很明顯症狀,常見年紀大、有糖尿病病史或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患者。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家族病史:胃潰瘍病史。‧飲食習慣: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食物選擇:常食用高油脂、刺激性食物,空腹食用高油脂或刺激性食物。‧飲酒過量:長期飲酒、吸菸、吃檳榔。‧藥物使用:長期服用消炎止痛、阿斯匹林、類固醇等。‧精神壓力:過度憂慮、焦慮緊張等。‧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粘膜表皮細胞,易導致胃發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9方法助改善預防1.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2.檢查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3.未經醫師診斷,應忌用可誘發或加重潰瘍,甚至引起併發症的藥物。如:阿斯匹靈或消炎止痛藥等。4.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睡前2小時應避免飲食,戒掉吃宵夜的習慣。5.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充足。6.禁酒、戒菸、不吃檳榔。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8.多運動,維持標準體重。9.減輕壓力,保持樂觀態度。提醒,輕微的胃潰瘍,在經過醫師診斷後,可透過藥物治療或日常生活習慣改善,來緩解症狀。但如果出現「吐出血或排出黑色瀝青狀的糞便、貧血症狀、急劇腹痛、反覆嘔、體重不明原因減輕」等胃潰瘍的嚴重症狀,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 ◎胃食道逆流台灣人每4個人中有一個人患有胃食道逆流,早成原因多數是壓力大、情緒緊繃、作息跟三餐不正常,導致很常發生心灼熱、喉嚨異物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很多,分為典型症狀跟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心灼熱、火燒心,在胃部有稍灼熱感、感受到酸逆流,導致有食物、胃液逆流到口腔,但沒有反胃或嘔吐。‧非典型症狀:胸口疼痛、咳嗽、氣喘、喉嚨沙啞、喉嚨痛、嚥下疼痛、困難等,需要經由專業的醫師以及相關檢查(胃鏡、上消化道攝影),判別是否是胃食道逆流症。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45~60歲的人‧肥胖者‧消化性潰瘍患者‧懷孕的婦女‧長期酗酒者‧精神緊繃、工作壓力大11方法助改善預防1.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用餐宜七分飽。2.餐後不宜立刻趴睡或平躺,避免胃部的食物逆流至食道。3.睡前兩個小時應避免飲食。4.戒掉吃宵夜的習慣,才能讓食物充分消化。5.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6.禁酒及戒煙。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避免胃酸分泌過多。8.睡覺時可把頭部位置墊高,減低胃酸逆流的機會。9.體重過重者宜減輕體重,並養成運動習慣,幫忙消化。10.消化性潰瘍患者,應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11.女性應避免穿過緊的衣物,增加腹部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症的患者建議可以從改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配合適當的藥品治療,改善生活品質以及減少可能的其他併發症。中醫教你穴位按摩 養胃改善不適感中醫師彭溫雅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常見原因包括壓力大、情緒緊繃,也與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常吃消夜有關,這些都會導致消化機能變差,延緩胃排空的速度,分泌過多的胃酸。她建議,不論什麼類型的胃食道逆流,都可以透過早晚穴位按摩的方式保養。睡前按|內關穴內關穴在手腕下方三指、前臂正中的位置,按這個穴位對於改善肝氣鬱結、消化不良、壓力的效果都很好。建議在晚上睡前洗個澡,全身暖和之後,平躺於床上,身體肢體都不要彎曲,以免經絡受阻,效果打折。躺好之後,搭配吸氣四秒、吐氣四秒的腹式呼吸,同時以按住四秒、放開四秒的節奏,兩手各按3分鐘。因為人體血液循環全身一圈是20秒,以四秒為一個單位的呼吸和按壓穴位,也符合身體的節奏。彭溫雅表示,按此穴位可改善壓力下自律神經過度亢奮的問題,按完之後全身會很放鬆,也有助於改善入睡困難的問題。如果白天不小心多吃了,或是胃食道逆流正在發作,也可以馬上按,這個穴位感受度很強。早晨按|中脘穴第二個推薦穴位是距離肚臍四指位置的中脘穴,剛好就是胃的位置。這裡不能用按的,要用「振腹」的手法拍,手指併攏如同半杯狀,以空杯的位置去拍,大約每三秒,以不輕不重的力道拍一下中脘穴,一共拍100下,大約是5分鐘的時間。建議在早上剛起來空腹時拍,趁著陰氣未散、陽氣未動的時間,效果最好,趁刷牙洗臉的時間就能順便完成。最後,提醒有輕微腸胃問題的民眾,可以先了解您的症狀是屬於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其它胃疾,當中的哪一種,找到原因後從平日作息及飲食習慣加以改善。但若是有長期胃部疾病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時間,惡化引起腸胃病變。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參考資料:‧胃脹氣怎麼辦?除了打嗝和放屁,10招讓你解決肚子脹氣困擾‧胃潰瘍會轉變成胃癌嗎?醫師教你胃潰瘍5大緩解方式‧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每4人就有1人中!胃食道逆流分4型 中醫教早晚按2穴道緩解‧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
-
2022-12-29 醫療.中醫
比起冬季多吃黑色食物食補 中醫透露「體外」養生更重要
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也就是在冬季沒有好好調養身體、養精蓄銳,來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許多人認為,冬天養生就是靠「吃補」,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表示,除非過於體虛,一般人更應注意「體外」養生之道,而非「吃進去」的食補。●食補外,也應注意「體外」養生●睡前可泡腳祛寒助眠,按壓湧泉穴、命門穴●冬天切記運動過量,以免陽氣隨汗液而出依據中醫「冬固腎」、「四時五行」理論的對應顏色來看,冬天應多吃「黑色食物」,例如黑芝麻、黑豆等。陳麒方指出,「色黑入腎」是宋代以後的說法,主要是在不同時節吃不同顏色的食材,或是面向特定方位做特定生活動作等。陳麒方認為,事實上並不需要以「特定顏色」食補養生,冬天養陰,多吃平性的食物即可。過去因為是農業社會,冬天需要儲備能量,因此有補養的習慣;但現代人的生活型態不大一樣,不需要特別儲備能量,也不需要特別進補。除了食補外,陳麒方說,一般人冬天更應該注意的是「體外養生」。例如應防範膝蓋、足部直接受風,如果比較怕冷,建議可以穿襪子睡覺;頭部是「諸陽之會」,洗完頭,一定要馬上吹乾、擦乾,不要悶著;也可拿吹風機或暖暖包熱敷後頸大椎穴部位約10分鐘,做好頭部保暖,以避免寒邪侵擾,導致頭痛、頭昏等。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冬天民眾常貪食火鍋補品,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其實反而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建議應該順應季節變化,以「平補」方式調和脾胃,例如可多食用山藥、南瓜、馬鈴薯、白蘿蔔、紅棗、桂圓、香菇等,並且酌量加入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防禦風寒的侵擾。冬季的保健養生,以「不傷陽氣」、順應「冬藏」為原則,周宗翰指出,盡量早睡晚起,早睡可養人體陽氣,日出後再外出行動,適當地曬太陽,可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在大寒時節,切忌運動過量,運動到微微出汗就好,避免出汗太多,陽氣隨汗液而出,反而會讓身體受到損傷。睡前可「泡腳」祛寒助眠。周宗翰說,腎經起於腳底,建議可在睡前泡腳20分鐘,並按摩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的「湧泉穴」;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10分鐘按摩熱敷腰部、前方對應肚臍的「命門穴」。如此一來,可達到養腎固精的作用。
-
2022-12-28 寵物.照顧指南
為什麼毛孩換季會過敏?
哈嘍各位讀者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樂膚莉動物醫院主攻犬貓皮膚科的蔡曼琳獸醫師。今天要來和大家討論台灣飼主最常問的皮膚科相關問題,那就是「換季過敏」。台灣的氣候屬於亞熱帶氣候,濕度常年高於75%,甚至很多時候一遇到梅雨季或是颱風,北部動不動就來到90%以上也是常有的事。那為什麼每次一遇到下雨或是濕度高甚至是換季的時候,毛寶貝就會像天氣感應器一樣,瞬間出現過敏的表現呢?犬貓的「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原因及建議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瞭解正確的疾病名稱。所謂的換季過敏就是人類也非常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眾所週知,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過敏原就是「塵蟎」和「花粉」。而塵蟎的最佳生存溫度是室內攝氏20-30度,濕度則是60-80%。這樣的條件剛好就是台灣大部分時候的氣候條件,所以當濕度一高的時候,塵蟎的數量就會大幅增加,過敏原的出現以及量的增加,就勢必會加劇過敏性皮膚炎的好發。在這裡想和飼主們分享一個冷知識,塵蟎主要引起過敏的過敏原其實是它們的排泄物,除此之外就是它們的屍體。大家知道嗎?一隻塵蟎一輩子60天可以產生體積兩百倍重的排泄物,相當於2000個過敏原!因此,我們除了控制濕度預防塵蟎的繁殖之外,我們也要加強環境的清潔才有辦法減少過敏原的量,而不是只開除溼機就夠了喔!除此之外,很多飼主可能考慮省電或是安全的問題,所以除濕機一般只會在晚上睡覺前或是人在的時候才會開機運轉。但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時間室內濕度只要高於50%的時候,塵蟎又會開始積極繁殖,而當回家時再次開啟除濕機後,濕度低於50%的情況下又會導致大量塵蟎死亡而出現多量的屍體過敏原。因此,在這裡我還是呼籲飼主在可容許的範圍內,建議室內濕度還是要常年保持50%左右,才可以做到大幅的減少塵蟎過敏原。 避免毛孩過敏,下雨後帶毛孩散步的時機點也很重要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花粉出現,也因此部分毛孩的異位性皮膚炎是季節性的,畢竟過敏原要存在才有辦法誘發過敏性皮膚炎的發生。那針對下雨天的時候,除了濕度的增加引起塵蟎的繁殖之外,空氣中的花粉數量也會變高。根據研究顯示,在雨量較小的時候,其實小雨反而可以幫助把空氣中的花粉擊落而減少空氣中的過敏原,但是當雨量較大並且持續時間長的時候,大雨會幫助植物的生長,因此花粉的數量就會在大雨後大幅增加。除此之外,暴雨的大雨滴也會打散空氣中的花粉,使原本的過敏原數量增加,雖然原先的花粉變小了卻可以飄散的更遠。另外研究發現,暴雨停止後的2到3小時內依舊可以在不同的表面上偵測到大量的過敏原,因此我們也建議飼主在雨停後的三小時再帶毛孩出門散步,下雨期間也一律不建議開窗,以防止室外過敏原的進入。 犬貓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無法完全根治,但是卻能靠修復皮膚屏障且減少環境過敏原,並且配合獸醫師的治療得到很好的控制。有興趣更深入瞭解關於寵物皮膚疾病的讀者朋友們,記得要關注元氣網喔!🐶專屬毛孩爸媽免費課程🐱毛孩冬季衣服怎麼選?3撇步獸醫師告訴你👉 進入觀看 貓狗一直打噴嚏流眼淚 釐清2大主因效率改善👉 進入觀看貓狗瘋狂抓耳朵 飼主要小心耳疥蟲寄生👉 進入觀看羊肉讓貓狗皮膚變好?獸醫師告訴你真理👉 進入觀看毛孩吃益生菌有沒有用?獸醫帶你從論文解析👉 進入觀看
-
2022-12-27 醫療.骨科.復健
貼布貼紮 改善肩頸痠痛
很多人都有肩頸痠痛的問題,衛福部苗栗醫院復健科主任康耀文指出,肩頸出現疼痛,主要都是因重複性的勞動,或是扛舉過重物品造成的症狀,建議可透過物理治療,並且配合使用肌內效貼布貼紮,疼痛症狀可明顯改善。一名在電子廠上班的李姓40多歲女性,因工作關係需要經常抬舉零件與物品,重複性的動作導致其肩部疼痛、僵硬,穿脫衣服、睡覺時都在痛,日前因症狀持續未改善,疼痛難耐,於是就醫治療。康耀文表示,經診察發現,這名患者肱二頭肌與棘上肌有發炎、關節角度受限,X光檢查後,確定其骨關節沒有問題,也沒有肌腱鈣化,因此安排物理治療並配合使用肌內效貼布貼紮,症狀明顯改善。民眾常聽到俗稱的「五十肩」,其學名是「粘連性關節囊炎」,康耀文指出,常見的是以肩關節肌腱炎為主,例如肩二頭肌肌腱炎、肩棘上肌肌腱炎較為常見。現代人因為運動少,肌力明顯較差,做重複性動作過多,或是假日從事較激烈性運動時,很容易造成軟組織過度負荷導致發炎,好發族群以中年人居多。康耀文說,若肩膀發炎、痠痛,一定要好好治療,否則發炎拖太久,有可能發生沒有受傷,肩膀肌腱就突然斷裂的風險,屆時恐怕得手術才能治療。康耀文強調,肌內效貼紮治療,除了常應用於肩部痠、痛治療外,運動傷害防護、媽媽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周邊組織腫脹、血腫、術後止痛等也會運用,使用範圍相當廣泛。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表示,臨床上如果要延長復健的效果,或是保護受傷的肌肉,可自費選擇非侵入性的肌貼治療,利用具有伸縮性的肌內效貼布的黏彈性質與力學方向,配合肌動學及生物力學的原理,可以達到改善疼痛、增加循環、降低水腫、加速癒合、放鬆軟組織等效果。康耀文指出,雖然肌內效貼布不含藥性,但它是醫材,不可以隨意黏貼,當心亂貼恐受傷或反而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