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睡覺
共找到
1571
筆 文章
-
-
2024-11-23 養生.健康瘦身
健身教練給50歲人的建議 「微調五種習慣」不用特別做什麼就能減3公斤
中年之後身體代謝下降,不少民眾是有「好像喝水也會胖」的困擾。日本一名飲食管理與健身教練經常面對 40、50 多歲想要減重的族群,他就跟大家分享 5 個日常技巧,不需要特別花心力做什麼,就能感受到體態變得輕盈。1.早上停止吃「葡萄糖和蛋白質」教練表示,自己之前早上習慣喝一杯含有蛋白粉和葡萄糖(麥芽糊精)的飲料,對於學習或是肌肉訓練的族群來說,麥芽糊精是可以快速補充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但是戒掉這種飲料後,每天攝入的卡路里就減少了,身體會更容易用燃燒脂肪的方式來獲取能量。2.午餐主食改為以魚為主許多人午餐會以肉類和米飯為主,但不妨將主食改為「魚肉」,教練就分享自己開始吃由烤魚、生魚片為主的日式套餐,蔬菜豆類的份量也多於米飯,不但有飽足感,熱量也較低且容易消化,下午不會覺得沒力氣,晚上也比較不會暴飲暴食。3.避免吃高糖、高碳水的零食碳水化合物、糖類雖然有助於合成蛋白質,在重訓後能支持肌肉修復,但對於減脂的族群來說,則需要注意碳水化合物是否也造成攝取過多卡路里。建議用低碳水的堅果或起司代替零食甜點,血糖水平也會更穩定。4.從無氧運動轉為有氧運動對想要減重的民眾來說,有氧運動燃燒脂肪的效果比無氧運動更好,建議繼續維持肌肉訓練之外,也加入有氧運動的訓練量,例如1小時騎腳踏車、跑步機,讓瘦身過程更順利。5.確保睡眠時間達8小時教練建議將睡眠時間從6至7小時增加到8小時,睡覺時雖然什麼都沒做,但身體仍在持續釋放各種激素調節生理機能,當睡眠充足時,抑制食慾的「瘦體素」就會增加,體內賀爾蒙的平衡能預防暴飲暴食、無形之中維持身心健康。教練表示,自己依照上面提到的方法微調日常生活習慣,不知不覺就減掉了3公斤,他本身已經有運動習慣,再加上減少熱量攝取,自然能達成脂肪燃燒的效果。
-
2024-11-21 養生.運動健身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很多人透過跑步增加運動量和保持健康,但有人遇到每天跑步卻出現疲倦不適的副作用,疑惑是不是該間歇性休息,達人建議對跑步新手而言應用隔天跑取代天天跑,讓身體有恢復的時間才能走得更長久。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問,他在進行有氧慢跑,每天堅持3~5公里,已持續一段時間,但跑著跑著會想睡覺,有種醉氧的感覺(註:醉氧是人的生理機轉適應了高海拔地區的低氧環境後,又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再次發生不適應的情況,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想知道是怎麼回事以及如何調整。運動博主「慢跑陳Sir」回應,這是初學慢跑者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是身體疲勞的信號,即使自己感覺還OK,也很多人認為每天跑步是自律或有毅力的表現而努力堅持,但是從運動學角度來說,合理的「跑休」其實對身體更好,不僅可以減少受傷風險,還可以使身體的疲勞充分恢復。陳Sir表示因為運動過後,肌肉處於撕裂狀態,而重組需要時間,肌肉在一次次撕裂和重組之間變得愈來愈強大。所以對於初學跑者而言,科學的跑步方法是「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不僅能讓人跑得更輕鬆,也能讓你跑得更長久。初學跑者注意身體的疲勞警訊跑步會產生「跑者高潮」讓人容易有快感容易上癮,但很可能會太依賴這份熱情,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最終導致身心疲憊反而本末倒置、傷害健康。跑步時可能會覺得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跑後身體反應更加難受、運動過後持續感受輕微關節或肌肉疼痛、完成一次訓練的難度增加、或者難以跟上平常的跑步速度等等。穿上跑鞋時心情也不像以前那麼愉快,覺得比較沒動力。每天的睡眠品質都比較差、覺得比較沒有精力、食慾下降或者情緒起伏變化較大等。新手建議跑一休一 用動態休息取代對新手跑者而言,應該衡量自己的體能,剛開始一周跑3~4天得出學者建議一次不要跑超過30分鐘,一周可安排兩次非跑步訓練和至少一次的休息,新手可以嘗試跑一休一,休息日進行其他訓練或完全休息,等耐力、速度都提升之後,再慢慢增加訓練量。如果休息期間覺得有罪惡感或靜不下來,那可以選擇聽起來很矛盾的「動態休息」,出外散步、騎自行車或是游泳,速度雖然悠閒,卻不會讓你覺得自己毫無進展,由於關節和心肺韻律沒有承受劇烈影響,身體還是維持在重建階段。資料來源/迪卡儂運動誌、hello醫師、慢跑陳Sir
-
2024-11-20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紙尿褲加輪椅 為父解決外出難題
母親走得早,家中靠父親打理養家糊口,辛苦一輩子,現在人老孤單,看他孤獨的生活,心裡不捨,正好我也退休,也就陪父親過後半輩子。父親有些行動不便,整天都在房間裡,有需要、想做的事都不便跟兒女講,有天他說公園裡有老鄉朋友想去聊天,但他頻尿就算了,只有在屋子裡才方便。對於這個問題,我和內人提出了解決辦法,首先購買一台輪椅,還有紙尿褲,準備好了後,開始教他練習坐輪椅,幫他穿好紙尿褲,就起步推出家門到公園去,看老鄉親在那裡有說有笑。一聲「老鄉那麼久沒來」,所有的人齊喊「歡迎依潮老兄回來」,看到父親靦腆的笑容,找到了父親快樂的出口,就是跟老朋友們在一起交談,有了快樂的交流環境,這是照顧父親的第一步。照顧老人必須了解老人的需要。父親冬天怕冷,房間換了變頻冷暖氣,床鋪鋪了毛毯,讓他睡好睡暖呼呼的床墊,白天的精神才會飽滿。每天睡前陪他聊天,等他睡著了,我再上樓睡覺,床邊裝電鈴,需要什麼按個鈴聲,我們立即入室處理,平時孫女會來陪父親,嘻笑小孫女還會把他的餅乾拿走,這是跟家人很好的互動。這是快樂的照顧,父親自從母親離開後,照顧了我們,當時我想「你養我們小,我會養你老」,一切我都會安排好,讓你過一個快樂的晚年。
-
2024-11-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先看婆再看媽 定時噓寒問暖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身為五年級生的我,既是人家的女兒,也是人家的媳婦,面對媽媽和婆婆這兩位老寶貝,很慶幸她們倆都82歲了,至今還有體力下田種菜。因為嫁的近,婆家、娘家行車距離約10分鐘,後來搬到中間,距離兩邊5分鐘,我每周六早上可以先騎車回婆家和婆婆閒話家常,並且接收婆婆為我準備一周的青菜。朋友們羨慕我享有免費的青菜,而我也不諱言告訴大家:「我婆婆還拜託我要勤勞煮菜,這樣她老人家才有動力去菜園種菜呢。」離開婆家後,我先回家煮午餐,吃飽飯睡個午覺後,再騎車回娘家找媽媽。媽媽經常嘴上說著:「大中午的不睡覺,還跑回來做什麼?」其實,我知道她都一直在等我回家,所以,偶爾我會買些補品或是載媽媽出門走走。很多人會疑惑要如何與老人家相處?其實,老人家生活作息通常很規律,只是身體機能逐漸下降,以致於盡量減少外出。做晚輩的,要能理解他們的身心需求、定時的噓寒問暖,多花些時間陪伴,這樣他們就心滿意足了。與其說是我在照顧她們,不如說是她們在照顧我。感謝老天爺賜予我兩個疼愛我的老寶貝,同時也讓我可以好好地寵愛她們。真心祈願全天下每位老寶貝,都能盡情地享受家庭的溫暖,健康快樂地安度晚年。
-
2024-11-16 焦點.健康知識+
總是忙到沒時間好好吃飯、睡覺?4個周末行動足以讓你平衡日常惡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多數人每天趕上班上課,許多事情都得匆忙完成,例如快速隨便的解決一餐,也忙到沒時間好好睡覺及運動。不過科學家已經證實,明智地利用周末時間補做平日沒時間做的事,可能足以抵消你在一周內所做的事情。專家分享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活動補跑,一樣可以改善健康。1. 周末補眠我們都知道睡眠很重要,但不少人每天三更半夜才睡,可能因為工作課業,也可能是熬夜追劇,有時可能一天只睡2、3個小時。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Sleep foudation)建議,睡眠時間依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需求,中壯年的成人階段(26-64歲),大約需要7-9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慢性發炎,及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風險。理想的情況當然仍是每天要有規律充足的睡眠時間,不過如果平日做不到,選擇在週末多睡一點時間也好。研究表明,在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近期也在國際期刊《睡眠與呼吸》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周末多賴床幾個小時,不僅能讓身體恢復活力,還可以降低70%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2. 「周末戰士」運動效益不會比較差很多人想運動,但平日真的沒時間。國外研究發現,努力在每周1到2天內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周末戰士」(weekend warrior),其達到的健康效益不比天天運動的人差。因此,對於青壯年或長者而言都一樣,以一周運動總量為目標,若無法天天運動,假日就是補運動的最佳時刻。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也在聯合報撰文提醒,每周90分鐘或每天15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應該是最低的有效量,不能再少了,在這個基礎上,每天若能再增加15分鐘運動,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死亡風險。此外,選擇多元而複雜的運動比單純重複動作的運動好。總之,有動比不動好、多動比少動好、多元比單調好,依照個人狀況循序漸進加量加強為首要原則。3.好好吃一頓周末早午餐多數人在上班上課的日子,要不是不吃早餐,不然就是隨便吃,也經常是匆忙購買快速即時不健康的東西吃。周末就請花點時間坐下來吃一頓營養的早午餐。不過早午餐的餐盤內容也很多是超級加工食物,應盡量選擇原型食物、富含蛋白質、低糖、低脂的食物。好好吃一頓早午餐的意義,不但在於選擇營養美味的食物,也在於可與朋友或家人一起享用,研究顯示與親友一同用餐還可促進心理健康。至於為何選擇早午餐,而不是較早的早餐?因為吃早午餐可增加隔夜禁食時間(一天的最後一餐和第二天的第一餐之間的時間),有助減重及改善腸道健康,而且還能睡飽一點改善睡眠。4.周末出去走走周間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破壞,尤其久坐就被認為是「慢性自殺」的一種行為,《The Telegraph》訪問約克大學環境與健康教授Peter Coventry表示,它會損害人的情緒、注意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待室內缺乏太陽光照射也是一大問題,這會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D,對骨骼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周末盡可能多從事戶外活動或園藝活動,藉著到處走走跑跑,改善體能與心理健康。【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15 焦點.健康知識+
體重減輕多少不正常?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當心可能是這十種疾病!
減重許多人一直嘗試努力卻不見得做的到的事。而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明顯下降,這樣的情況並不尋常,可能暗示潛在的健康問題,從癌症、胃腸道到心理健康都有可能。體重減輕多少是不正常?由於荷爾蒙、水分滯留和其他生理心理因素,體重每天可能會變化0.5~1公斤以內。體重明顯下降的情況並不常見,但在不改變飲食量、不加強身體活動或不嘗試減肥的情況下,當體重在半年內減少5到10公斤,或是原來體重的5至10%時,便屬於不正常,此時體重減輕已成為問題。根據《Health Day》訪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臨床營養學部高級營養師Christine Goukasian指出,「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是一個危險信號」,雖然並非所有情況都不正常,但任何持續或不尋常的症狀也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從癌症、胃腸道到心理健康障礙都有可能。《元氣網》以下整理來自各醫師的診斷說法、《Health Day》的研究數據,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可能是以下這些疾病。癌症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數據,這是無意中體重減輕的第一大原因,大約十分之四的癌症診斷都是這樣開始的。體重下降不僅是晚期癌症的徵兆,患有早期腸癌、胰臟癌、胃癌和肺癌、淋巴癌等癌症患者的體重也會減輕。腸胃及消化道疾病10% 到 20% 的意外體重減輕歸因於飲食失調導致腸胃道問題,例如慢性腹瀉、發炎性腸道疾病、消化道潰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症)或過度使用瀉藥等。身體消瘦伴隨腹瀉,食欲差,消化功能差,有可能是消化性潰瘍、便秘、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消化道潰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症)等消化道疾病,或過度使用瀉藥導致。甲狀腺亢進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曾受訪表示,女生如果沒有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不明原因減輕,很可能是罹患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多發生在年輕女性,通常是家族遺傳,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發病,誘發因素多與「壓力」有關。厭食症甲狀腺亢進症狀以手抖、容易喘、心悸、盜汗、體重減輕作為表現。甲狀腺亢進症狀較難察覺,等到出現明顯的手抖、心悸等,往往已經超過三個月以上,且即使是體重減輕,也常被認為是一件「開心的事」,不會被在意而錯過就醫時機。因此,大多數的甲狀腺亢進患者都是健康檢查時才會被揪出。糖尿病黃莉棋指出,另一種體重減輕最常見的原因則是糖尿病,糖尿病典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減輕。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分泌異常,使葡萄糖進入細胞的作用喪失,身體容易無法獲得足夠能量,以致於體重減輕。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通常不會有體重減輕的症狀,而是正式進入糖尿病後才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焦慮、憂鬱、強迫症、厭食症和壓力等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食欲。營養師指出,如果你對吃飯或睡覺沒有太多興趣,以至於錯過了吃飯,那麼你就會減肥。而一些用於治療精神健康障礙的藥物也可能會影響食欲、味覺和嗅覺,並導致體重減輕。牙口問題例如牙齦疾病、假牙不合、吞嚥困難,味覺退化等問題,都可能造成進食不舒服,導致食欲減退。肌少症/衰弱症體重不明原因下降,活動力變差,有可能是衰弱症或肌少症前兆。肌少症好發在營養不良、缺乏運動、糖尿病友等年長族群。這些失能前的表徵,除了及早診斷,最好落實規律運動,及配合補充蛋白質,以延緩疾病發生。每周333─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每次每分鐘最高心跳數達130下,有助延緩體能衰弱、至少保住肌肉不流失。神經系統疾病除了老化之外,65以上老年人體重變輕,還可能潛藏如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老人憂鬱症等風險,這些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欲、吞嚥及食物攝取能力下降。其他疾病其他還包括慢性感染或發炎疾病,如肺結核、愛滋病、自體免疫疾病等,以及心、肺、腎、神經系統的疾病、藥物的副作用,皆有可能導致體重減輕。體重驟降該看哪一科?大家平時應多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養成定期量測體重、血糖與血壓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異常揪出疾病。若莫名其妙的體重減輕,一定要找出病因,如果就醫仍找不出原因,可以先觀察一二個月,若體重有回升跡象可以解除警報;但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疾病則會慢慢「現出原形」,一旦出現其他症狀就要盡快就醫。至於體重驟降該看哪一科?建議可以先看家醫科,讓醫師藉由問診找出問題,而不是去做健康檢查。【參考資料】.《Health Day》.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12 焦點.健康知識+
明明在休息反而很累?營養師曝「損耗氣血」5個習慣 90%第一項就中標
生活中明明已經在休息,為什麼反而愈休息愈累?先前有朋友問營養師大崔每天只睡五、六小時為什麼看起來還是很有精神,而自己睡八小時以上白天卻還是昏昏沉沉,疲乏提不起精神,甚至腦霧嚴重。大崔反問是不是有以下幾種習慣,對方承認幾乎每天都有做,大崔指出這些習慣看起來好像在休息,實際上非常耗人氣血。1.邊吃飯邊追劇邊吃飯邊盯著手機或看電視,身體的氣息會跟著劇情起起伏伏,這樣子會影響到氣息或者吸氣的深度不夠、呼吸的節奏被打亂。人的注意全部投注手機或電視上,精氣自然就向上挺聚,這樣的身體不知道你在吃飯,食物消化運行肯定不好,久而久之就會傷害到脾胃。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也是人體代謝的核心器官,脾胃傷了之後氣血自然就會不足了。2.長期喝冰的飲品或食物冰品實實在在傷害人體陽氣。陽氣好比把人體看成一個充電電池,電池裡有多少電就是陽氣有多少,因此一個正常人有充足陽氣的情況之下,一邊可以做很多事;而一天做一件事都覺得很累,那就是你的電量明顯不夠用,代表陽氣明顯不足了。冰飲料、冰水、冰淇淋這些進到身體之後是零度左右,但出來的時候可是熱呼呼的37度,那就需要消耗身體的陽氣去給這些冰的食物加溫。久而久之陽氣就被耗損了,寒氣內聚,慢慢地體內就有了淤堵,血壓到不了四肢的末端,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而到了這階段想要恢復如初,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調理。3.滑手機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娛樂還是溝通,無一不用到手機。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是要看手機,晚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情還是看手機。中醫講。久視傷肝血,如果肝血不足眼睛就會容易乾澀。很多人一看手機就幾個鐘頭過去了,滑完之後是不是感覺到更累了?就是因為耗損了氣血。4.葛優躺很多人以為這是放鬆的最好的方式,實際上不然,在剛剛開始葛優躺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舒服,全身都很放鬆。但隨著越躺越久,是不是感覺到身體好像似乎越來越沒有勁?這不是錯覺,這是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你會覺得越躺越沒有力氣,四肢也會沒有勁,這樣是選錯了休息的方式。5.參加沒價值沒意義的社交活動大家都想跟同頻率的朋友做輕鬆、愉快、真誠交流的社交方式。而有些聚會帶來的是虛無、渙散、或者很表面的東西,極大耗損精氣神。所以對於一些無用的社交,大可以直接拒絕,將精氣神集中在自我內心,做一些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情,全身心的愉悅放鬆自己。氣血也會自然暢通。大崔表示如果在生活當中盡可能規避以上五個習慣,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氣血的耗損。像自己平常電腦、手機用得夠多了,吃飯的時候就只吃飯,專心體驗食物的味道,這件事其實不難辦到。資料來源/大崔帶你健康瘦
-
2024-11-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退休後出國旅遊需留意 6項花費宜精打細算「不該花大錢」
無論多年來一直精打細算捨不得花錢、或者是已計劃性的將旅行納入退休生活一部份,搭機出國旅遊不僅需要體力,還要有雄厚財力。人們退休後出國有六個最不該花的大筆花費,包括大件紀念品等等,如果確實節制,可省不少錢。MSN.com列出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和退休人士出國旅行時最常見的「不該花大錢」項目。第一項:大件紀念品到國外旅行時買的每一件東西都必須當作行李一樣帶回家,如果不夠精明、凡事隨性而為,看到什麼就衝動購買,旅遊結束到機場準備搭機時很可能發現行李超重,裡面塞滿了一大堆紀念品。旅遊刊物 Drift Travel Magazine提醒,購買任何東西之前最好快速分析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些物品,除了考慮費用,還必須評估是否能塞進行李箱、以及回家途中會不會碰撞損壞。第二項:旅遊陷阱旅遊途中處處有陷阱,好比說,交通繁忙地區什麼東西都比其他地方貴,舉凡吃飯到住宿都花費更多。專家建議跳脫常規到比較不那麼熱門的地方,可享巨大折扣和優惠,不必跟那麼多遊客搶資源。第三項:客房升等旅遊選擇下榻何處時,應思考大部分時間會外出觀光、或者多半待在度假小屋裡?多數情況下,留宿處多半是用來睡覺,清醒使用住房的時間不多。因此,最重要的是詳讀各飯店的評論,確保房間有一張像樣的床並且位於安全地區,大可不必花大把錢升等為室內有熱水浴缸的房間。第四項:自動提款機(ATM)手續費使用跨行提款機領錢要支付不少手續費,外出旅行時應盡可能搜尋到自己所屬銀行的網絡內自動提款機,避免被收取費用;如果很找難到這樣的提款機,身上應事先攜帶足夠的錢,避免使用提款機。另一個選擇是使用不收取海外刷卡費的信用卡;刷用信用卡而不用到提款機提款,不僅可節省很多錢又可累積獎勵點數。第五項:飯店餐食除非住宿費用已包含餐食,否則最好到外面用餐。飯店餐點非常方便,但價格往往很貴,很可能超出預算。省錢之道是到外面以較便宜價格用餐,甚至考慮到當地雜貨店買小吃帶回房間享用。第六項:租車走出美國之後,許多國家都擁有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花費非常小。可考慮搭乘巴士、火車或遊船遊覽目的地,大可不必花大錢租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2 醫療.精神.身心
想要一夜好眠有3個充分條件 專家教你學北歐人如何簡單達成
多數美國人未獲得所需要的睡眠,雖然影響睡眠的質與量有許多因素,但若與他人同睡一張床,有個快速解決的方法。睡眠專家威爾森(James Wilson)說,過熱是破壞睡眠常見的原因,而遵循斯堪地那維亞人的睡眠法是保持涼爽的關鍵。他在接受鏡報(The Mirror)訪問時表示,如果有伴侶,最好蓋兩床羽絨被而不是一床。威爾森指出,北歐國家如丹麥或挪威,夫妻會各有一床羽絨被,如果你是個會因過熱而半夜醒來的人,挨著別人睡覺,會更覺得熱。他說,女性因為生理期的關係,在睡眠時對熱更加敏感。其他專家建議,睡眠的理想溫度是華氏63至68度。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也認為,將恆溫器設定在華氏60至67度,讓臥室「涼快、幽暗、安靜」,易獲一夜好眠。威爾森創造了「睡眠獨裁者」(sleep dictator)這一名詞,形容夫妻在睡覺時的毯子拉鋸戰。他說,各蓋一床被子不僅能提供更好的睡眠溫度,還能讓彼此不再為搶被子而爭吵。一項針對2000名與伴侶同住的美國人所做的調查發現,有36%的人很享受自己或伴侶不在家時的感覺,因為他們不必共用一張床。調查顯示,五分之四(82%)的受訪者承認,伴侶的睡眠習慣經常在夜間吵醒他們。威爾森與其他睡眠專家都表示,不共享一床被就是雙贏,指出斯堪地那維亞人的方法,是逐漸增多的「睡眠離婚」(夫妻睡不同房間)絕佳替代方案。一位網友也在抖音(TikTok)分享說,她和丈夫去了哥本哈根,在那裡學會了這個睡眠訣竅,並決定回家後繼續執行。她的影片標題寫道:「北歐睡眠法絕對改變了遊戲規則,10/10推薦」。無論是獨自睡覺或與伴侶同眠,蓋一床或兩床被子,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都建議成年人每晚至少蓋好被子、睡上七小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2 醫療.牙科
為什麼會磨牙?4原因可能跟磨牙有關!5招有助停止磨牙
睡眠時的惱人噪音不只有來自枕邊人的打呼,就連磨牙聲響也可能令人一夜難眠,但許多人並未意識到自己有這個問題,直到牙醫在例行檢查時提到,或是長期忍受的床伴指出時才發現。什麼是磨牙症(Bruxism)?磨牙症是指你緊咬、磨動或咬牙切齒,這通常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無論是在清醒或是睡覺時都可能出現。許多人偶爾會磨牙,尤其是在壓力大的時候。但如果經常這樣做,會對牙齒和下巴造成額外的負擔,進而引發牙齒損傷、頭痛、下巴痛以及其他問題。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磨牙症,但最常見於兒童、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由於磨牙通常在睡眠中發生,因此很難確定究竟有多少人會磨牙。磨牙最常見的原因為何?事實上,磨牙並沒有單一明確的原因,而是可能有多種風險因素共同作用,包括:.壓力和焦慮:感到壓力山大或焦慮不安可能會導致磨牙。.生活習慣:吸菸、飲酒和攝取大量咖啡因(每天超過六杯咖啡)的人,磨牙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某些藥物:這包括一類稱為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的抗焦慮藥物。.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與磨牙之間存在關聯,這意味著許多人同時患有這兩種情況。如何停止磨牙?在某些情況下,磨牙症無法完全預防,但有許多方法可以保護牙齒免受損害,並減少白天和夜間磨牙的次數。1.睡前放鬆並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任何有助於讓大腦遠離壓力的活動,皆有助減少磨牙所造成的傷害。例如睡前冥想和深呼吸,白天做瑜伽,都是有助於促進放鬆的活動。另外,維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也能幫助特別減少夜間的磨牙情況。2.避免興奮劑從咖啡和茶到尼古丁,大多數人每天都會攝取不同類型的興奮劑。專家指出,咖啡和茶中的咖啡因會讓你更容易磨牙或緊咬牙齒。與此同時,吸菸的尼古丁可能會讓你有點焦躁不安,並增加磨牙的可能性。3.訂製牙套牙醫可以製作一個訂製牙套來保護你的牙齒,這個裝置還可以將你的下巴放在更有利的位置,減少顳顎關節肌肉的壓力。當你最有可能磨牙時就可以戴上。4.留意不自覺地緊咬雖然通常是睡眠中的磨牙造成的傷害最大,但一整天無意識地緊咬牙齒也可能讓你強化這種習慣,並導致在夜間更頻繁磨牙。5.收起口香糖如果你有磨牙的習慣,最好避免嚼口香糖。專家表示,通常不建議經常咀嚼口香糖,因為它會損傷下巴關節,並且會養成這個習慣。若你是長期磨牙者,尤其需要放棄嚼口香糖,因為你的牙齒琺瑯質可能已經磨損,反覆咀嚼可能會導致更多損害。【資料來源】.How to stop grinding your teeth and what it really sounds like.Cleveland Clinics: Bruxism (Teeth Grinding)
-
2024-11-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輪流顧失智媽 長照2.0助減壓
「妳姊姊都不帶我去打針,我痛得快死掉,你們知不知道?」憤怒的語氣,指責我們都不關心她,可是明明二天前姊姊才帶媽媽去診所打完針。因為不放心媽媽一個人住在老家,前幾年未婚的姊姊接媽媽到桃園同住,媽媽在新環境沒有什麼朋友,看電視劇成了她主要休閒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後來因身體病痛,不追劇了,整天懶洋洋地,睡覺時間愈來愈長,活動力愈來愈差,外出依賴輪椅代步。有一次姊姊不在家,媽媽自己跑出門叫計程車載她去打止痛針,但是說不清楚要去哪家醫院;說好到我家吃晚餐,時間到了卻不見人影,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找人,她看到我時,她說不餓不用找她。經醫師診斷,媽媽有輕微失智,難怪她有些想法不合常理,情緒也愈來愈不穩定,早上問過的事,下午就不記得了。照顧媽媽這個老小孩,姊姊承受極大壓力。今年我決定和姊姊輪流照顧媽媽,一個月住我家,下一個月住姊姊家。有時候姊姊要去台北的醫院回診或辦事,而我要去上才藝課無法照顧媽媽,因此我們申請長照2.0。偶爾我們也會帶媽媽去長照據點,讓媽媽參加活動,接觸人群。照顧老小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家人間輪流照顧外,我們選擇「長照2.0」及長照據點提供的服務來照顧媽媽,可減輕我和姊姊的壓力。
-
2024-11-09 焦點.健康知識+
拿枕頭當靠墊睡覺好舒服?醫警告:可能是心臟衰竭前兆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平躺在床上就睡著,需要枕頭當靠墊,壓在身體底下才能入睡,心臟科醫師表示,這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隱性徵兆。每日郵報報導,心臟衰竭是一種慢性疾病,意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出,導致肌肉無力,更嚴重的病症包含疲勞、四肢腫脹,嚴重時甚至會因為肺部積水的關係,造成呼吸困難。心臟科醫師解釋,這類患者在床上躺平時,特別容易會感到呼吸不順,因此會習慣拿枕頭作為靠墊,來減輕睡眠時身體的不適。目前英國約有100萬人患有心臟衰竭,且每年新診斷的人數高達20萬。這種病症通常是由心臟病、高血壓或在心臟病發作後引起的。早期診斷對治療至關重要,儘管無法治癒,但通過藥物或手術可以改善心臟功能,降低死亡風險。專家指出,有將近八成的人是直到急診住院時才發現自己患病,這凸顯了及早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並治療的重要性。心臟衰竭的其他症狀可能包括持續性咳嗽、腹脹、心跳過快及食慾減退,這些症狀雖然也可能由其他較輕微的疾病引起,但應該儘早就醫檢查。醫師建議,保持運動就能降低35%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均衡飲食並避免吸煙,也對保持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
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好懶得運動又想提高代謝能力?營養師用兩大觀念半年鏟肉36公斤
現代人工作忙碌或是懶癌發作而缺乏運動,眾所皆知運動有助提昇新陳代謝,如果不想運動又想減重和提高代謝能力該怎麼做?營養師兼健身訓練師博主「清風教瘦」分享,他鼓勵大家都要運動,但總有人一提到運動就害怕和抗拒,加上平常工作、應酬交際、帶小孩等,怎樣都抽不出額外時間做運動。如果真的不想動又想提高代謝、快速減肥,必須做到兩大項一共11個方法。清風教瘦舉自己為例,當初最胖到106公斤,膝蓋不好無法做劇烈運動,但就用這11個方法,一個月就鏟肉不少、六個半月減掉36公斤。第一步:改掉一切對代謝有害的生活習慣1.不要過度節食長期節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流失造成代謝下降,所以不想代謝垮掉就一定不要節食減肥。2.不要熬夜按時睡覺,每天睡夠七到八個小時,就能保證瘦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等與代謝相關的激素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提升代謝。3.遠離甜食含糖飲料和一些過度加工的食品不僅熱量高,而且含有很多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各種添加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想改善慢性發炎和提高代謝,這些食物一定要遠離。4.少喝酒喝酒是造成腹部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還會放慢代謝能力,所以要想高效減肥,酒是一定要少喝。5.學會減壓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的上升,這樣也會影響代謝,所以要學會條件情緒,保證心情的愉悅,壓力越低,代謝才會越健康。第二步:多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的食物對飲食的總體原則就是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造成肥胖和代謝下降一方面是熱量過剩,而另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營養不良。所以減肥控制熱量固然重要,營養對我們改善代謝更為重要,營養吃夠了,身體運轉正常了,代謝才會變好,減肥的效率也才會高。而且這樣還能夠在減肥成功後避免反彈。具體的執行方法如下:1.多吃優質蛋白質減肥期間適當的多吃一些蛋白質食材,有利於維持寶貴的肌肉。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大戶,能幫助提高減肥的效率,而且在減肥期間多吃點魚蝦、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腹感和幸福指數。這對減少身心壓力也有好處,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按照你的每公斤體重吃到1.2克左右,而且每頓都要吃,每頓至少要保證一個拳頭。2.適量補充優質脂肪減肥不要不敢吃脂肪,適量的優質脂肪的補充能夠促進很多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也能改善代謝,補充優質釋放的食材,例如奇亞籽、核桃、巴旦木碧根果等堅果、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酪梨這些食材,雖然脂肪和熱量不低,平時要注意攝取量。3.多吃抗炎食物很多長期肥胖的朋友因為過去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發炎,這也是造成代謝障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多吃一點抗炎的食材,可以幫助改善恢復代謝能力,比如像深海魚、堅果、橄欖油、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粗糧中的燕麥、蕎麥、玉米等等都是很好的抗原食材。4.多吃各種綠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蔬菜的熱量普遍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鎂、鈣等礦物質,屬於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好食材,尤其是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菌群更健康。而健康的腸道是保證代謝的基礎。5.主食多選擇優質慢碳食物像糙米、燕麥、黑米、玉米、大豆等骨粗糧,它們的熱量和精緻米麵的熱量相差不多,但是由於其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更加豐富,可以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熱量近似,但營養密度更高。而且這些複雜碳水升糖更慢,飽腹感更強。這血糖和胰島素不會產生過大的波動,對改善激素水平,提高脂肪代謝的效率更有利。6.增加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有時間、沒有體力運動,只要先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多做點日常活動,只要動起來了,你就贏了。比如平時可以少坐多站,多走走路,爬爬樓梯,騎騎單車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還能夠改善體質和代謝。資料來源/清風教瘦
-
2024-11-08 醫療.精神.身心
失眠要看醫生嗎?睡眠門診在看什麼?睡眠醫學專家告訴你:這9大族群可進行5個檢查
睡眠障礙一直是困擾不少人的健康問題,但卻不知道要掛哪一科...其實專家建議,可以前往睡眠門診諮詢!什麼是睡眠門診?思維睡眠醫學中心總院長江秉穎醫師為您解析睡眠門診是什麼。什麼是睡眠門診?只要有急、慢性失眠(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者為急性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睡眠呼吸中止、週期性肢動症、夢遊、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異睡症、猝睡症、時差、輪班工作等問題者,若影響平日生活作息者,都可以前往睡眠門診諮詢。 在門診中,醫師除了會依據睡眠障礙的症狀做診斷,還會安排各種檢測,以確定睡眠問題的具體原因。透過確定的診斷,醫師可以針對疾病進行治療。 根據思維診所衛教資訊顯示,睡眠門診會進行以下檢查: 1. 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於醫療院所逕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腦 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心電圖、口鼻呼吸氣流、胸腹呼吸動作、血中含氧濃度、睡覺姿勢等。 2. 連續正壓呼吸器測定 連續正壓呼吸器測定包含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與配戴正壓呼吸器進行壓力檢定。在整晚的檢查期間,睡眠技師根據儀器顯示的訊號調整受檢者最適當壓力以消除各種影響睡眠之呼吸事件。 3. 白天多次入眠檢查檢查前請填寫愛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接著進行5次短暫睡眠測試。每次的檢查時間約為20至35分鐘,每次檢查時間相隔2小時。檢查項目包含腦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心電圖。 4. 24小時血氧監測使用24小時血氧監測器進行居家檢測。先記錄2小時正常非睡眠狀態、無劇烈運動時的血氧濃度,再全程記錄睡覺時血中氧氣濃度。 5. 腕錶式睡眠記錄器配戴腕錶型活動記錄器,進行6-7天居家檢測生理睡眠週期。睡眠障礙的風險?睡眠障礙不僅影響失眠,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慢性病的發生,如心臟病、高血壓、中風、三高、失智等。若沒有解決睡眠障礙的根本原因,僅使用藥物壓抑症狀,慢性病還是會持續發生。 另外,「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種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睡眠中缺氧,白天精神無法保持良好,重要的是,由於呼吸無法放鬆,睡眠結構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出現呼吸中止,不僅會導致缺氧和睡眠結構不完整,還會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 除了造成心血管問題和認知功能不佳外,睡眠障礙還可能導致肥胖問題。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時,人們更傾向於通過進食來補充能量。此外,睡眠障礙還可能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造成飢餓激素上升、飽滿感素下降,以及腎上腺皮質醇水平升高,這些因素都會促使脂肪堆積和胰島素抗性的形成,進而導致中央性肥胖和代謝異常,使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失眠就吃安眠藥?小心潛藏的風險在面對入睡困難時,許多人可能想到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服用安眠藥」,根據統計,2022年健保給付安眠藥為11.2億顆,但安眠藥也可能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數據,連續使用安眠藥3到6個月以上,可能增加失智風險高達三成;而超過六個月以上到一年,失智的風險甚至可能增加到兩倍。此外,安眠藥的長期使用也可能使惡性腫瘤(如腦癌、食道癌、胰臟癌等)的風險增加近2倍。 江秉穎說「睡眠障礙其實比心臟病還要複雜!」也因安眠藥屬於管制藥物,包括抗憂鬱、抗焦慮和鎮靜劑等,開藥只是治標而非治本。對於睡眠問題,正確的診斷非常重要,而非直接服用安眠藥。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40歲後,三成女人會漏尿!3個「下半身運動」:預防漏尿、內臟下垂,從此不虛冷
-
2024-11-08 醫療.心臟血管
控制血壓真的不困難 新研究揭每天多做一事5分鐘就有助降血壓
運動普遍與保持健康的血壓密切相關,但實際上該如何做才真的有助降血壓?近期刊登在《循環》(Circulation)期刊的新研究表明,僅在日常運動習慣中增加幾分鐘的劇烈體能活動就能達成目標。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志願者的日常行為分為6大類,包括:1.睡覺。2.久坐行為,例如坐著。3.慢走,步頻小於每分鐘100步。4.快走,步頻每分鐘100步以上。5.站立。6.進行更劇烈的運動,例如跑步、騎自行車或爬樓梯。然後,他們使用這些數據來估計用一種活動取代另一種活動的影響。日常活動有助控制高血壓藉由分析超過14000名參與者的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額外5分鐘的爬樓梯、騎腳踏車和跑步與收縮壓和舒張壓的輕微下降有關,而每天額外進行10分鐘和20分鐘的運動則可帶來臨床上有意義的改善。研究結果強調,即便是日常活動,例如騎腳踏車、爬樓梯或短時間的跑步,只要能提高心跳率,也能對維持健康的血壓帶來益處。相形之下,較不劇烈的運動,例如站立或慢走,對血壓的影響則很小。該研究主要作者Jo Blodgett博士在新聞稿中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運動是降低血壓的關鍵,而不是像步行這樣較為輕鬆的運動形式。」不過Blodgett也補充,「對於那些不常運動的人來說,步行仍然對血壓有一些正面效果。但如果你想改變血壓,通過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施加更多的負荷將會產生最大的效果。」【延伸閱讀:你應該在有氧運動前做重量訓練還是其後?專家告訴你判斷關鍵】高血壓危害有多大?高血壓,或持續性高血壓,是全球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估計它影響著全球12.8億成年人,並可能導致中風、心臟病發作、心衰竭、腎臟損害以及許多其他健康問題,且由於缺乏症狀,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該研究的共同作者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表示,「高血壓是全球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但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可能有相對容易實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發現,每天僅增加五分鐘的運動或劇烈的偶發性活動就可能與血壓讀數明顯降低相關,這強調了短時間、高強度運動對血壓管理的強大效果。」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現行指南,建議一般成年人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劇烈運動。若你的體能比較好,則建議將運動目標設為每週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150分鐘劇烈運動。為了增進心臟健康,專家則建議每天可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另外,結合一些力量訓練也有幫助,因為這也有助改善血管功能並改善血壓。需留意的是,血壓未能控制的病患應避免進行極高強度的運動,例如衝刺或重訓,因為這些活動可能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資料來源】.Five minutes of exercise a day could lower blood pressure.An extra five minutes of exercise per day could help to lower blood pressure.An Extra 5 Minutes of Vigorous Exercise Per Day Could Help Lower Blood Pressure
-
2024-11-07 焦點.長期照護
老盟孤獨處方箋 幫社區獨老找朋友
一名被社區判定滋擾案的長輩,經常製造噪音且雜物亂堆放,鄰里居民都很反感,後來運用「孤獨處方箋」介入,由「幸福好朋友」關心他、帶他走出來,沒想到,竟然從頭痛人物變成願意幫忙做送餐服務的志工,對長輩個人、對社區所有的人都是很好的轉變,這是社區互助共好的案例之一。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推展「孤獨處方箋暨社區共好」實驗方案邁入第三年,至今已與全國各地共20個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開發,並以「幸福獨居好朋友」推動互助服務模組,盼解決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的困境,讓社會大眾對高齡者的想像,從負資產轉變成正資產。有能力的長輩 陪伴需幫助的獨老獨居常被貼上負向的標籤,但只要有很好的生活安排,獨居代表獨立自主,是個人居住選項之一。不過,確實有一部分獨居老人沒有能力走出來,跟社會脫節,需要由另一群人來帶他們重新跟社會連結,這項任務過去由志工擔任,訪視獨居老人就只問三件事:「最近有沒有好好吃飯、睡覺以及就醫情況?」且多數人認為年紀大了不能當志工,其實這些觀念都過時了。孤獨處方箋完全不同,是讓有能力的長輩去帶需要幫助的長輩,將志工定位為「幸福好朋友」。張淑卿指出,好朋友就是要一起玩、互相作伴,帶來正向的、快樂的資訊,但年紀愈大愈難交朋友,生活封閉的高齡者就更困難。而孤獨處方箋就是用孤獨來解決孤獨,先將社區中有能力的長輩找出來,透過輔導讓他們的能力獲得再利用,去陪伴需要幫助的獨居老人。目前老盟有10幾名專家定期到社區輔導,協助轉變觀念。敲門14次 從被拒到進家裡聊天「長輩成為幸福好朋友之後,有些人原本因為孤獨而感到憂鬱或生病,但是看到要陪伴的老人過得更不好,反而會振作起來。」張淑卿說,這群經過訓練的幸福好朋友就像小蜜蜂,把訊息帶給另一群走不出來的獨老,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像為了幫助躲在家裡的獨居長輩,幸福好朋友曾經最高紀錄敲門13次,從剛開始被直接拒絕到後來可以在門外聊天,最後在第14次終於能夠進到家裡,後來還成為互相陪伴就醫的好朋友。獨老家包水餃 客廳變小型據點另一個案例,則是幸福好朋友把食材帶到獨居老人家裡一起包水餃,把客廳變成一個小型據點,讓不方便出門的獨老也可以參與社區活動;或是看到70歲教80歲的長輩使用手機,好處是兩人都有很多時間慢慢摸索。幸福好朋友因為年齡相仿、文化背景相似,比較能溝通。張淑卿指出,這些過程都讓社區互助、永續的量能最大化,打造出一個安全互助的社區網絡。老盟長年關注「獨居長者」及「社區共好」議題,將於11月23日舉辦成果分享研討會,邀請各方專家以及種子社區以論壇形式分享經驗並共同討論,激發孤獨處方箋推動,並呼籲民眾重視獨居以及在地安老議題,並提前思考自己未來想要終老的社區,也期盼每個社區都能成為長者在地幸福安老的好所在。孤獨處方箋成果分享研討會時間:11月23日(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廳 (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報名網址
-
2024-11-07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咳不停、呼吸不順…甲狀腺良性結節阻塞呼吸道,該不該動刀?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九:甲狀腺結節【建議就診科別】新陳代謝科、一般外科(甲狀腺專門)60歲左右的林太太,這二十幾年來常為乾咳和頸部壓迫感所苦,林太太的症狀還包括異物感和吞嚥困難,更困擾的是,只要躺平睡覺就很快被一陣連續乾咳和呼吸困難的窒息感弄醒,因此只能側睡。這麼困擾的問題,怎麼會持續二十幾年都沒有解決呢?咳不停、呼吸不順…甲狀腺問題導致原來,林太太三十幾歲時時曾經有甲狀腺亢進和頸部腫大的病史,這次來新陳代謝門診是來詢問第二意見。林太太早年的甲狀腺亢進,服藥治療痊癒後,便由醫師指示停藥。停藥後追蹤一陣子後沒有異狀,林太太想說好了,就沒有規律追蹤。然而,十年過去後,頸部腫大的感覺又開始慢慢出現,更伴隨著乾咳與頸部壓迫感呼吸不順的症狀。林太太再回新陳代謝科門診檢查,甲狀腺超音波發現兩側甲狀腺和中間的峽部都有數顆大小不等的結節。這二十幾年來林太太也接受過好幾次細針抽吸,結果都是良性。也因此,一直沒有決定去做手術切除。然而,這些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因此,林太太來到莊醫師門診,尋求建議。莊醫師詢問完病史後,仔細用超音波評估患者的結節。原來林太太數顆甲狀腺結節中,有一顆乒乓球大小的結節,剛好「騎」在患者的氣管軟骨上,造成她乾咳與呼吸敏感不順的症狀。莊醫師執行了甲狀腺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結果也是良性。「醫師,有沒有不用開刀的辦法?」林太太對於一樣的良性結果,還是無法決定去手術,擔心切除甲狀腺會有永久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可能的低血鈣風險,想了解有沒有不用開刀的治療。臨床上,胸腔科醫師有時候也會遇到咳個不停加上嚴重呼吸困難,一眼就可以看到脖子很大的病人,這些患者有可能是甲狀腺異常增生、甲狀腺良性結節、甚是是甲狀腺癌。因為甲狀腺的解剖位置,剛好包覆著我們的氣管,倘若異常增生或長出腫瘤,常常會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甚至呼吸道壓扁導致呼吸困難。有些癌症患者,嚴重時甚至要做氣切才能維持呼吸。因此,要處理這群患者的咳嗽和呼吸困難的症狀,原則上是需要處理根本的甲狀腺問題。甲狀腺良性結節需不需要動刀?首要考量呼吸道阻塞情況相較於惡性腫瘤,甲狀腺良性結節治療方式的考量需要評估是否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所謂呼吸道阻塞的症狀包含呼吸困難、吞嚥困難以及咳嗽。案例中的林太太,已經具備了三種症狀。除了症狀以外,氣道阻塞的徵象可以藉由電腦斷層、肺功能檢查、鋇劑食道攝影來協助診斷。因阻塞可能會因為結節生長日益嚴重,而呼吸道的通暢於否是攸關生命危險的重要的考量,因此,無論是有阻塞的症狀或是徵象,都要和患者討論手術的可能性。替代療法興起 甲狀腺問題不一定要手術倘若患者願意接受手術,常規的流程是安排手術。然而醫療的發展日新月異,手術的替代療法發展也越來越被重視。如果患者的結節是功能性結節,會攝取碘製造甲狀腺素,可考慮放射碘的療法,因為具有功能性的結節攝取放射碘後,可以被破壞,達到治療的效果。而對於在鎖骨以上的甲狀腺良性結節,另外一個微創的治療方式是超音波導引的甲狀腺射頻消融術(Thyroi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也是近期越來越熱門的門診治療方式。射頻消融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其原理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放置在結節內,利用交流電誘導電極針週邊組織分子互相摩擦產生熱量,造成局部組織凝固性壞死使甲狀腺結節縮小。目前根據韓國2017年甲狀腺射頻消融治療指引建議: 射頻消融術可以應用在以下狀況: (1)良性甲狀腺結節,並且造成患者有吞嚥困難、壓迫感、或是影響到外表美觀 (2)毒性甲狀腺腺瘤(或做自主高功能性甲狀腺腺瘤)(3)復發甲狀腺癌或者是轉移淋巴結,且患者不願意或是不適合開刀。至於確切大小來說,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多以2~3公分為主,2公分以下或3公分以上則要根據患者需求和醫師的臨床判斷來決定。RFA跟傳統手術有什麼不同?目前射頻消融手術在台灣是自費的手術,若患者有不能開刀或是不想開刀的考量,又擔心術後要長期補充甲狀腺素。射頻消融手術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替代選擇。為解決林太太的長期咳嗽和呼吸不順與頸部壓迫感,林太太同意進行甲狀腺消融術,術後一個月,結節縮小了三成,回診表示終於可以躺平睡覺了。半年後她又回診,結節縮到一半以下(減少六成),並表示已經不再咳嗽,生活品質也比以前好很多。【參考資料】1.Over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benign goiter, UpTodate, https://sjr.uptodate.com/contents/overview-of-the-management-of-benign-goiter2.2017 Thyroi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line: Korean Society of Thyroid Radiology, Korean J Radiol 2018;19(4):632-655, https://doi.org/10.3348/kjr.2018.19.4.632(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一張表檢測是否缺乏蛋白質 醫師推「KetoFLEX 12/3進食法」提升吸收率
很多人都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日本消化專門科的醫師平島徹朗、秋山祖久的新書中卻指出,實際上80%的日本人都缺乏蛋白質,原因在於就算吃進足夠的食物,腸道卻無法有效吸收營養。 書中有張表列出了10種症狀,如果符合其中三個或以上,就很可能是體內缺乏蛋白質。1.容易脹氣、腹瀉。2.放屁味道難聞。3.容易發胖,即使減肥也很難瘦下來。4.頭髮乾燥。5.肩頸僵硬和腰痛。6.容易累,疲勞難以消除。7.睡覺不好,白天感到睏倦。8.感冒的話很難治好。9.經常覺得煩躁。10.怎樣都覺得提不起勁。蛋白質是身體組成的重要元素,一旦缺乏很可能使老化、肥胖、慢性疾病的情況更加嚴重。對此,書中就建議民眾使用「KetoFLEX 12/3」飲食法,來增加蛋白質的吸收效率。美國醫學權威「KetoFLEX 12/3」輕酮飲食法 12小時斷食提高蛋白質吸收率 「KetoFLEX 12/3」飲食法是由美國醫學博士戴爾·布雷德森(Dale Bredesen)所提出,他同時也是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權威。這種飲食法有一條原則,就是禁食 12 小時,睡前至少 3 小時不吃東西。在斷食的狀況下,身體會進入輕度酮症(ketosis)狀態,促使大腦以「酮體」作為能量來源,並且促進細胞自噬作用,這種機制會促進細胞更新並有效利用攝取的蛋白質。此外,KetoFLEX 12/3 飲食法還有助於清除大腦中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澱粉樣蛋白」,並擁有調節血糖值、抑制發炎等效果。醫師指出,執行「KetoFLEX 12/3」飲食法之外,也要搭配早睡早起的習慣,讓體內生長激素進行更有效的利用,生長激素有助於體內脂肪分解、肌肉合成和修復細胞,和斷食帶來的好處是相輔相成,只要身體和腸道環境改善了,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就會跟著提升。
-
2024-11-04 醫療.泌尿腎臟
中年男夜尿5、6次 白天想睡險釀車禍
夜尿超過兩次,竟引發嚴重後果。一位50歲男性計程車司機,長期飽受夜尿困擾,一個晚上起床解尿5、6次,不僅干擾睡眠、白天常「疲勞駕駛」,還好幾次險釀車禍。耕莘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佑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蔡禮賢表示,門診中有不少50歲以上中壯年男性因夜間多尿症就醫,還有78歲老翁因晚上急著上廁所而跌倒、骨折,後續引發感染、臥床,問題更棘手。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只要尿意強烈到中斷原來的睡眠,導致甦醒,且一個晚上至少2次以上,便是夜尿。林佑樺指出,在台灣40歲以上族群中,約4成有夜尿症狀,隨年齡增長,盛行率也會上升。夜尿症主要原因,包括「夜間多尿症」與「夜間膀胱容積減少」,也有兩者混合。其中夜間多尿症是指「夜間睡眠時,排尿總量超過全天排尿總量三分之一,或超過900毫升。」就醫用藥 夜間多尿可改善據門診觀察,不少男性將夜間多尿症誤認為正常老化現象而隱忍,或以為是攝護腺問題引起,或因尊嚴因素而延誤診治,導致夜間睡眠頻受干擾、白天精神不濟。事實上,夜間多尿症已有藥物、非藥物治療可改善症狀,只要積極就醫,多半會好轉。林佑樺表示,曾遇到病患因夜間頻繁解尿而睡眠不足,甚至出現憂鬱症,須服用抗憂鬱藥物,後來針對夜間多尿給予適合的藥物治療後,病患不但夜間排尿次數減少,睡眠品質大幅改善,憂鬱症也減輕不少。林佑樺說,多數夜間多尿症病患在服用適合藥物約3天,排尿量就明顯減少,可「一覺到天明」,白天也更有精神、活力,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千萬不要忌諱、拖延就醫。「夜間多尿會造成晚上睡眠品質不好,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機率明顯增加,老人家也可能因晚上頻繁上廁所而滑倒、骨折、臥床。」蔡禮賢解釋,當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荷爾蒙「抗利尿激素」,讓夜間排尿量減少,如此身體才能好好休息,一旦抗利尿激素不足,夜間排尿量和白天不相上下,便會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對整體、身心健康產生負面衝擊。此外,若有心、肝、腎、攝護腺或睡眠呼吸中止問題,以及服用利尿劑等,也會引起類似困擾,需仔細檢查、找出真正原因,治療方向才會正確。少喝咖啡、茶 睡前少喝水蔡禮賢叮嚀,除了用藥,睡前3小時應開始控制飲水量,少喝咖啡、茶等飲品,可幫助減少夜間排尿量。但如果長期晚上起床排尿超過兩次,就要盡快就醫檢查尋找原因,情況才不會惡化,生活品質也才會好。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轉眼立冬 進補錯了反傷身 中醫師:此時以「溫補」為主
全台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天開始氣溫逐漸降低,北部、宜蘭更可能降至攝氏20度。中醫師吳明珠說,周四就是「立冬」,為廿四節氣之一,代表冬天的開始,大家關注養生,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老虎」,可見冬天進補的重要性。吳明珠說,立冬後,天氣逐漸開始變冷,尤其是清晨、深夜時氣溫降低,最近感冒、過敏患者也確實增加不少,但「進補應以溫補為主,大補反而傷身」,應讓身體慢慢調適步入冬天模式。接下來,分別在食、衣、住、行提醒民眾立冬應該注意的事項。 食:立冬為冬天開始,進補食物以黑色為主,包括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海帶等,主要進補為腎臟;相較於秋天,現在烹煮食材需要溫熱一點,煮菜時可以多添加薑、蔥、蒜、辣椒等辛溫香料及肉類,但若是燥熱體質,應避免使用老薑,以防身體更佳燥熱不適。「立冬」的天氣尚未進入「冬至」的寒冷階段,進補要以溫補為主,切忌大補反而傷身,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應適量,可以增強免疫力,或是自行燉煮烏骨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由於,立冬是由秋天進入冬天的一個過程,此時肺部的滋養仍不可輕忽,而滋養肺部是以白色食物為主,因此,可以將牛奶、豆漿,搭配黑芝麻,已達到同步滋養肺、腎的目的。衣:立冬前後,氣溫降低,中醫常說「寒從腳下生」,建議外出時,盡量不要穿短袖的衣物、涼鞋,並記得添加外套、圍巾、背心、襪子,尤其是清晨、深夜返家時,務必做好身體保暖,避免各類細菌、病毒入侵。立冬天冷,冷風容易從後頸部的風府穴、風池穴入侵,造成頭暈、頭痛、提不起勁等症狀,這時應戴上圍巾,以防冷風入侵,受到風寒。住:立冬後,夜晚氣溫降低速度快,睡眠時間應該提早一點,比如立冬前可能凌晨12、1點睡覺,立冬後應提早至12點前,約11點左右睡覺,有助身體循環變好,慢慢調整至冬天模式,有助提升免疫力。但若太晚睡覺,寒氣容易入侵體內,恐出現血氣不足、代謝不佳等情形,造成免疫力降低。若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長者應注意按時服藥,避免血壓急劇的變化,恐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孩童的氣管也需要多加留意,降低過敏、氣喘的機會。此外,立冬後,早晚氣溫偏低,一早睡醒可能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這時可以喝一杯溫開水、溫熱的雞湯、小米粥等,並按摩鼻翼旁的迎香穴,手部虎口的合谷穴各一分鐘,有助改善不適症狀。行:在外活動時,建議戴口罩,多注意保暖。吳明珠說,立冬開始應讓身體慢慢適應冷的天氣,好好進補、滋養身體,為明年的健康最好準備。
-
2024-11-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看到座位就坐下?旅遊專家曝使用機場貴賓室絕不會做的5件事
內幕(Insider)新聞網站撰稿人蘿賓絲(Jill Robbins)每個月至少出差一次,她的達美(Delta)航空聯名卡與全球1500多個機場貴賓室的會員卡Priority Pass,讓她不論在哪都能使用機場貴賓室。她表示,身為飛行常客,以下是她在機場貴賓室從不做的五件事:1.看到第一個座位就坐下多數機場貴賓室都有各式各樣的座位,從附有電源插座的書桌式工作區到舒適的軟墊沙發應有盡有。但蘿賓絲表示,除非貴賓室非常擁擠,而且那是她唯一的選擇,否則不會看到第一個空位就坐下。她說,她會從入口處是否有人排隊來判斷貴賓室有多擁擠,許多貴賓室在接近飽和時便不再開放,所以找座位通常不是問題。如果不熟悉貴賓室的布局,她會走一圈看看所有座位。蘿賓絲說,她會先找附有USB插槽的舒適椅子,這樣就可為手機充電;她也喜歡坐在遠離自助餐檯、吧台和洗手間的位置,可享有安靜的片刻。2.把胃塞滿食物貴賓室供應的食物差異很大,從精心設計的菜餚,到一碟碟小吃與隨手可取的零食,但通常有許多熱食。蘿賓絲說,這些食物可能很誘人,但她沒有「不吃白不吃」的心態,除非餓壞了或知道有段時間吃不到東西,否則不會把盤子裝滿滿,讓長途飛行前吃太飽或脹氣。雖然酒吧總是旅客的熱門選擇,但她不太在意那些免費提供的酒精飲料。她說,偶爾會喝一點,但不想在長途飛行前脫水,或醉到未注意隨身行李及登機時間。3.不顧其他旅客感受蘿賓絲表示,除非貴賓室幾乎空無一人,否則她不會佔用一個以上座位,也不會把背包放在椅子上;當她在找座位時,有時很懊惱,因為許多座位被佔當成置物空間。她說,使用耳機也是基本規則,雖然她經常看見有人不戴耳機就觀賞影片或用FaceTime視訊,「這很無禮」。蘿賓絲也經常看到一些噁心行為,例如脫鞋把腳放在桌椅上,或不在洗手間剪指甲。她說,貴賓室提供了舒適、像家的環境,但要記住它們是公共空間。4.小睡片刻蘿賓絲表示,即使很累,且貴賓室有舒適的躺椅,她也不會在那睡覺,總是擔心會錯過航班。即使轉機期間很長,她也未累到非睡一覺不可,何況多數貴賓室都有時間限制。她說,如果很累,讓雙腳休息一下就夠了。5.到機場另一個航廈使用貴賓室蘿賓絲說,雖然她喜歡待在貴賓室,但除非停留至少兩小時,否則不會離開航班的航廈去尋找貴賓室;即使她對機場很熟悉,仍會猶豫是否要這樣做。她說,她絕不想錯過航班,只因為想在登機前享受些額外的舒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1 焦點.健康知識+
仰睡比側睡好、左睡增心臟負擔?醫師說明各種睡姿優缺點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仰睡優於側睡」,但專家表示,醫學上比較鼓勵「側睡」大於「仰睡」,因為仰睡易因舌根塌陷阻塞呼吸道、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傳言說法錯誤。 (2)傳言說老人不要在太安靜的地方睡、以免容易被吵醒。但專家表示,有些人甚至覺得有白噪音比較好睡,睡眠時環境中的「背景音」要多少才剛好,端視個人喜好,傳言說法錯誤。網傳「再這麼睡覺,你的心臟就廢了」影片,片中提到「仰睡」優於「側睡」、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老人往往比較敏感,不要在太安靜的地方睡、以免容易被微小聲音吵醒。傳言說「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但專家表示,對於有心臟病的人,左睡可能造成壓迫不適,但對於有胃食道逆流的病人來說,左睡有助於防止胃酸逆流,所以「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的敘述雖然沒錯,但也還要視每個人身體狀況、疾病需求去調整,睡眠是非常個人化的,傳言說法不夠完整、傳言說法易誤導。 網傳睡覺姿勢影響身體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再這麼睡覺,你的心臟就廢了!提醒:老年人睡覺要牢記「3不做」 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宜側睡 避免仰睡阻塞呼吸道 傳言提到「仰睡的比那些側臥、俯臥的人,顯示心臟更健康」。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醫學界比較鼓勵的其實是「側睡」,但是也沒有說「仰睡」一定不好,主要還是視個人習慣而定,但有些例外情況要特別注意,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 仰睡的時候舌根塌陷、壓迫或堵塞上呼吸道,而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甚至癌症有關聯性,所以醫學界會鼓勵這類的病人「側睡」,基本上就是希望能夠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傳言說法卻說「仰睡比側睡好」、傳言說法錯誤。 胃食道逆流宜左睡 胃袋低於賁門位置 傳言還提到「左邊側臥,雖然有助防止打鼾、緩解胃食道逆流,但會增加心臟負擔」。柳朋馳指出,過去曾有包括荷蘭在內的幾個研究,認為左側側躺時,胃的水平位置會低於位於胃和食道的「賁門」的位置,可以降低胃酸逆流,但柳朋馳指出,改善胃食道逆流不能只靠左睡,主要預防之道是不吃宵夜、不要吃太飽、不要吃太刺激性的食物等等,吃完東西不要馬上躺下、枕頭稍微墊高一點、左睡等,都只是間接改善、而不是針對疾病的本身去作為。傳言說法符合學理。 心臟科較建議右睡 左睡易使心尖有壓迫感 傳言說「左睡會增加心臟負擔」。柳朋馳也表示,心臟科醫師通常比較會建議「右睡』,因為人體心臟是中間偏左、左心室的心尖(cardiac apex)部位還會往前翹一點,有些比較敏感的病人,會覺得左睡時心尖會有頂到心壁的感覺,甚至有心悸感、胸悶感,這種情況就比較適合「右睡」。傳言說法符合學理。 但是柳朋馳強調,就像上述仰睡、側睡一樣,左睡、右睡的問題也是一樣,假如民眾本身左睡沒有任何不舒服,左、右隨便都很好睡,就根本毋需刻意計較哪一側。 不建議趴睡 高齡、幼齡易悶口鼻猝死 柳朋馳呼籲民眾,「趴睡』是醫學界最不建議的睡覺姿勢, 除非特定的疾病,像是腰椎有椎間盤問題的病人,在急性期的時候為了減緩椎間盤壓迫才會趴睡,但其實趴睡並不符合人體工學,趴睡時胸口、心臟都會有壓迫感,甚至腸胃也會被壓迫,反而容易睡不好,而事實上各國相關的研究也顯示習慣趴睡的人是最少的,大約只有 5% 到 10% 左右而已,此外年紀太大、年紀太小的人,趴睡還有悶住口鼻、增加猝死的風險。不建議趴睡 高齡、幼齡易悶口鼻猝死 柳朋馳呼籲民眾,「趴睡』是醫學界最不建議的睡覺姿勢, 除非特定的疾病,像是腰椎有椎間盤問題的病人,在急性期的時候為了減緩椎間盤壓迫才會趴睡,但其實趴睡並不符合人體工學,趴睡時胸口、心臟都會有壓迫感,甚至腸胃也會被壓迫,反而容易睡不好,而事實上各國相關的研究也顯示習慣趴睡的人是最少的,大約只有 5% 到 10% 左右而已,此外年紀太大、年紀太小的人,趴睡還有悶住口鼻、增加猝死的風險。 傳言說的研究未提出處 統合分析難證因果 傳言提到「40 萬人、5 年研究」、多國多機構等,未提供明確出處,MyGoPen查詢 PubMed 資料庫並無相關資料,醫師也表示查無符合的研究。柳朋馳指出,如果真的有相關研究,也必須客觀討論研究本身的嚴謹度,從傳言所說的 40 萬人、多國家等敘述,應可推論是一項統合分析的研究,包括收案的範圍、納入樣本的條件等等,條件訂得太緊會沒有相符的樣本可供統計、比較,放得太寬會變得沒有意義、干擾因素太多,且統合性分析只是觀察性的研究、往往難以證明因果關係,所以這些研究在結論的欄位都會說還需要更多研究佐證等,這也是很多坊間傳言引用統合分析型的論文時,往往忽略掉的重點。睡眠習慣極度個人化 背景音多小難以定論 傳言提到「老人敏感,不要在完全的靜默中入睡」、「以免因微小聲音而醒來」。柳朋馳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零分貝的地方,錄音間、聽力檢測室都還有極低音量的空調送風的聲音,空間中都還是會有背景音、基本的分貝數,太安靜反而睡不著的人通常是患有耳鳴的人,太安靜的會使耳鳴放大而干擾睡眠,醫學上對於睡眠環境到底要多安靜、或是什麼程度的背景分貝數最好,並沒有特別的定論,例如有些人睡覺反而需要「白噪音」輔助入睡,但有人會覺得白噪音很吵;有人睡覺要香氛、有人覺得有香味反而噁心;有人睡覺喜歡硬床,覺得軟床沒支撐、睡起來腰痠背痛,但習慣軟床的人反而覺得硬床太硬、才真的是讓人腰痠背痛,由上述各種例子可知,睡眠是極度個人化的喜好,各種研究的統計通常很難有定論,而且就算統計有意義、對個人也不一定有意義,因為個人的情況就不是統計的那樣,所以民眾面對這樣的研究或傳言時,其實只要確定自己哪樣睡、睡得最好即可,別人的情況僅供參考、不必強求。傳言說法錯誤。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並未提供該研究的出處,傳言提到「仰睡比側睡好」,而「左睡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等說法,專家表示,醫學上通常比較會建議「側睡」、尤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說「老人不要在完全靜默中入睡」、「以免被微小聲音吵醒」,但環境中本來就會有背景音,背景音分貝多大、多小最適合睡眠,其實難有定論,每個人差異極大,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衛福部 - 夜夜好眠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 (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0/sleep.html)
-
2024-11-01 寵物.寵物故事
紅貴賓離世不想變成「蒼蠅」回來:想用紙錢在天堂蓋房收留其他動物
上一篇提到的純情紅貴賓「少爺」,對於姐姐不忍牠繼續受苦而提早讓祂睡覺一事,有獨到看法:「姊姊,雖然有一瞬間少爺覺得這樣離開很可惜、很遺憾,但認清事實後,我就回歸喜樂,不用再面對後面更難堪的日子了。」「姐姐幫我像跳棋一樣,把後面最苦的那段跳過去,也是一個方法」,「因為我知道離去後就將與老婆「妹妹」相認,我也是要面子的!」因要面子而想當男子漢的「少爺」,最後那段時間,明明後腳已經無力,只能趴著,也要硬著自己站起來;剛挺過老年拔牙的風險,醫生建議吃飯要用餵的,牠也堅持要自己吃,當時姊姊覺得「少爺」真是既倔強又愛逞強,會心疼的唸牠幾句,現在才知道,原來少爺的堅持,都是想有天跟老婆「妹妹」在天堂重逢時,可以保持一點尊嚴呀。當姊姊問「少爺」,「妹妹頭七有變成一隻金蒼蠅回來看我,怎麼都沒有看你變成小動物回來呢?」少爺說:「我不知要變成什麼好,因為我怕姊姊唸我說,怎麼變成不可愛的小動物回來」、「妹妹挑的那個漂亮顏色,這裡沒有了,我也不想變成『那個』(蒼蠅)啦」、「我寧可選擇你們看不見的方式,繼續參與你們生活」、「因為我怕姊姊如果感覺到我,會不會又回想到醫院那天,會更傷心。」最後這句真是戳中姊姊的內心,讓她淚崩:「送牠那天,在診間最後看我的眼神,我真的不敢想起。」姊姊哽咽地說。但突然間,少爺像想起什麼似的:「姊姊,我想不起來到底有沒有吃最後一餐呀?」「那時候嘴痛得要命(下巴骨折),我是不是沒有享受到最後一頓啊?」不待姐姐回答,少爺就提議,讓姐姐如往常般幫祂準備最後一餐,但怕姊姊誤會祂是餓著肚子上路,又忙著解釋:「吃東西是肉體最快樂的事啊,我想再回味一下肉身的快樂」、「也希望姊姊精心準備完後,可以閉起眼睛,用心回想我平常享受美食的樣子,就當作我們告別的儀式,了卻你的掛念、我的心願。」姊姊欣然答應,誰不想幫自己的離世寶貝再多做一點事呢!只怕祂沒有要求。那「元寶跟紙錢有收到嗎?」姊姊繼續關心。少爺說:「有哦,我想要拿來在天堂蓋房子,蓋一間跟家裡一樣的房子,因為我很想大家。」祂繼續說道:「但我有點貪心的想要更多」,後面還有一句祂先是含在嘴吧裡囁嚅著,即刻改口說「量力而為啦,『不定時、不定額』燒給我就可以了」,「等我有能力把這裡的房子加大,我想跟姊姊一樣收留其他動物(的靈魂),把一半的福報給妹妹!」「不定時、不定額」燒金紙的說法,簡直讓姊姊笑噴,我告訴姊姊,其實祂原本想說而吞回去的話是「定時定額」。原本一場以為會充滿淚水的溝通,最後變成姊姊不斷笑著說:「祂真的很欠揍」。在這麼多離世溝通的案件當中,「少爺」是少數會跟姊姊提出具體要求的,只是繞來繞去,多半都還是想到老婆「妹妹」,難怪姊姊說:「牠果真很做自己」。--作者柚子貍,寵物溝通&生命教練,酷愛寫作、樂於分享溝通過程觀察的點點滴滴跟體悟。嗨,我是柚子狸,在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段你和毛孩的故事 每到晚上就讓你想起祂呢?我想聽聽你和你的毛小孩的故事,歡迎來到柚子狸的臉書專頁,與我們分享你心中最愛的祂,和你們的故事,如果您身旁有朋友需要這方面的訊息,也歡迎您分享,讓我們一起幫助他。柚子貍 心靈捕手&生命教練所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homanto柚子貍 寵物溝通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ovelifebeaPodcast從0到1媒體人X斜槓(柚子貍&安妮動物園)https://open.firstory.me/user/shomanto/platforms
-
2024-11-01 癌症.肝癌
狂打嗝持續1周!60歲男就醫驚見「20公分肝腫瘤」 醫列肝癌2症狀
身體出現嚴重疾病,往往早有徵兆,其中頻繁打嗝都是身體在警示。台灣1名醫生近日分享個案,指1名60多歲男病人持續1周不斷打嗝,只有睡覺時才能停止,別無他法只能求醫。醫生用手摸其腹部,已經發現有硬塊,隨後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證實肝臟有1個20公分大的腫瘤,相信腫瘤壓迫胃部,繼而刺激橫膈膜導致打嗝。醫生提醒「大部份(打嗝)都無事」,但如果身體出現異常,例如無法停止打嗝,請盡早求醫。醫生又指肝癌患者可能會出現2種症狀,其一是腫瘤過大破裂,就會產生急性腹痛,另一症狀就是持續打嗝。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節目《下班經濟學》分享病例,今次是1名60多歲男子,每日早上起床飲水,之後就會開始打嗝,完全無法停止,只有在睡覺時才可以停止打嗝,情況持續1周,他唯有就醫。錢醫生當時用手摸其上腹,已經發現有硬塊,大約有1個手掌大小,但病人沒有想過自己有病,所以沒有察覺,錢醫生安排病人接受電腦斷層掃描,證實其肝臟有1個20公分的巨大腫瘤,由於腫瘤壓迫胃部,刺激到橫膈膜,所以導致打嗝。錢醫生解釋,肝臟缺乏神經,因此患者通常不會感覺到明顯疼痛,加上8成肝癌患者早期沒有症狀,難以發現自己罹癌,但肝癌患者可能會出現2種症狀,其一是腫瘤過大破裂,就會產生急性腹痛,另一症狀就是持續打嗝。但他提醒其實「大部份(打嗝)都無事,大家不要太害怕」,但若身體狀況有異,就要及早就醫。延伸閱讀:長期酗酒當心患胰臟炎及胰管結石!飯後腹脹、消化不良屬常見症狀女子不煙不酒卻患胰臟癌晚期 醫生揭常吃2食物出事 6症狀即求醫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2024-10-29 焦點.健康知識+
每天都在做的1習慣讓身體發炎又助長癌細胞!醫師:一小時等於抽一根菸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症因子,但因著不同飲食、生活、運動、壓力各方面發展,有些人會得、有些人則不會。據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只有1成是基因,而有9成是生活飲食造成;也就是說,癌症是你養出來的!人體自帶癌細胞日前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指出,人體每天都會產生一些癌細胞,但會不會發出來,就看你保養得如何。飲食生活習慣不對、免疫力低下,身體的癌細胞就會變成腫瘤。節目中列出大眾常無形中踩雷的「十大壞習慣」,包括吃太甜太鹹、喜歡加工紅肉、睡覺不關燈、不喜歡刷牙漱口……等。其中「久坐不動」,看似沒什麼,對身體的傷害卻很大。劉博仁表示,澳洲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久坐一小時,就相當於抽一根菸!」一堆常久坐的上班族、家庭主婦根本躺著中槍。「久坐不動」罹癌機率升醫師解釋,我們坐的地方、下盤整個血液循環是變慢的,從骨盆腔、腹腔到下肢循環,靜脈會容易擴張,並堆積乳酸;而乳酸是非常酸的一個代謝物質,將刺激癌細胞生長。「久坐不動」也非常容易累積自由基,針對這些久坐族去抽血測自由基和發炎指標,數值都非常高,而「自由基高」、「發炎指數高」都與癌細胞息息相關!劉博仁提醒,所以真的建議不要坐太久,上班不時起來活動之外,下班也可以多去運動。5種防癌食物這樣吃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從飲食著手也很重要,節目中提到「5大超級防癌食物」: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大蒜、菇類、魚和好油脂。1.十字花科蔬菜:白色或綠色花椰菜、羽衣甘藍、大小白菜或青江菜、白蘿蔔等,內含「蘿蔔硫素」與「異硫氰酸鹽」,能有效促進肝臟的解毒效率;像是吃太多的塑化劑,它就會代謝快一點。其中番茄雖不算十字花科蔬菜,但其中茄紅素對口腔黏膜、攝護腺的癌症預防有較好的效果,建議多用油拌炒,將茄紅素溶出來,身體會比較容易吸收。2.大蒜:蒜中含有「蒜素Allicin」,是一種含硫化合物,有研究發現,愛吃蒜的人大腸息肉會比較少、降低部分大腸癌的機會,但建議食用生大蒜,經過烹飪過程蒜素會被破壞。3.菇類:各種蕈菇類中都有「多醣體」,在腸子中能調節淋巴的免疫,對抗癌有幫助。菇類還含有「D2」,也稱為麥角固醇,吃到體內會慢慢轉化為維生素D,也有抗癌成分。國外也有研究發現,常吃菇類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下降,所以整體菇類對提升人體免疫力是有好處的。但有自體免疫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民眾注意勿食用過量。4.魚類:以中小型的深海魚類為主,魚肉中含有抗癌成分EPA、還有DHA兩種油脂,能促進人體吸收Omega 3脂肪酸,對於抗癌、腦力與眼力保護有顯著效果。其中,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有較好的的Omega 3脂肪酸;國外有研究表示,若一周吃3次魚,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心悸或心律不整等疾病的罹患率。5.好油脂:這裡指的是不飽和油脂Omega 3、6、9。Omega 3除前述的魚油有EPA、DHA,吃素的人也可攝取紫蘇油、亞麻仁籽油,都含有不錯的Omega 3脂肪酸。Omega 9則像橄欖油(70%出頭)、苦茶油(83%)、酪梨油(53%),內含的「油酸」成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從養生抗老角度來看,適合用於烹飪。但建議烹飪盡量不要大火快炒,溫度過高會破壞油脂中好的成分,可使用「油水炒」,也就是將青菜川燙過後,再放入鍋中、加入油脂中小火拌炒。看到這裡,小編要起來動一動了!記住,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都能減少癌細胞的生成。尤其上班族和婆婆媽媽們,大家都要平安健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這「習慣」對健康傷害極大!一小時相當於抽一根菸,並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
-
2024-10-29 癌症.飲食與癌症
韓柏檉抗癌養生4祕訣 自創無框架料理美味又紓壓
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韓柏檉是肝癌患者,切除三分之二肝臟,接受25次化療、12次放療、標靶藥物治療,曾復發1次,被醫師宣告生命只剩下3個月,沒想到他竟抗癌有成,至今已走過16個年頭。「元氣最愛問」節目邀請韓柏檉分享抗癌心路歷程,並示範兩道「無框架料理」。他認為,罹患肝癌,除了他是B肝帶原者外,與情緒及壓力大有關,「其實解決問題的答案都在心靈。」「心、動、吃、睡」是韓柏檉的養生祕訣,包括心靈療癒、運動、健康飲食、好好睡覺。首先心態很重要,應該做個沒有框架的人,建議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年齡不是問題,要讓自己維持看起來年輕的樣子,若察覺家人或周遭人開始嫌棄自己時,可以調整講話方式,提出的意見不被接受也沒關係,要學習打破框架。打破框架的概念也可以套用在飲食上,韓柏檉在節目中示範「無水紅燒肉」與「拿鐵濃湯」兩道無框架料理,韓柏檉說,無框架料理就是希望大家放掉束縛,打破慣性思維,食材及作法不必講求精準,只要準備新鮮當季的食材,掌握大方向,不需要廚藝就可以在家輕鬆做,簡單烹調就很健康美味又紓壓,而且充滿樂趣。第一道「無水紅燒肉」,準備一只不鏽鋼鍋,不需要放油及水,先鋪薑片再放豬肉,烹煮過程中加入醬油上色,翻炒後蓋上鍋蓋繼續煮,最後按照個人喜好添加調味料即可盛盤上桌,可準備一些水果切片鋪底或擺在盤邊,像鳳梨、木瓜、酪梨皆可。第二道「拿鐵濃湯」,這道湯品發揮創意將咖啡入菜,還加入熱牛奶,也加入酪梨、南瓜、堅果穀粉,不但營養更增加飽足感,牙口不好的年長者也能安心食用。湯品可按照個人喜好自行調味,像加少許柳橙汁、椰子油、黑松露油,也可以加入辣椒粉、紅咖哩粉等辛香料,不但增添風味,品嘗起來也有層次感,可以削些新鮮的檸檬皮屑提升香氣。抗癌養生4祕訣1.心靈療癒2.運動3.健康飲食4.好好睡覺無水紅燒肉食材:梅花肉約1斤半、老薑2大塊、醬油或醬油膏作法:1.建議使用316鈦合金不鏽鋼鍋。2.薑片鋪滿鍋底,再放入梅花肉塊。3.開中小火煮至香味飄出,中途加醬油、少許高粱。4.翻炒後,蓋上鍋蓋繼續煮熟即成。拿鐵濃湯食材:熱牛奶、熱咖啡、切塊酪梨、蒸熟南瓜、堅果穀粉作法:1.將熱牛奶和熱咖啡倒入果汁機,約1000㏄。2.加入酪梨、南瓜及堅果穀粉,打成泥之後盛盤。3.依個人喜好加入其他調味料。4.可削一些新鮮的檸檬皮屑在濃湯上即成。
-
2024-10-26 養生.生活智慧王
飯店床尾那塊長布是做什麼用的?真實用途曝光網驚:以前都拿來蓋肚子
大家入住飯店或商務旅館時,是否有觀察到房間床尾都會鋪上一條長長的布條,這塊薄薄的布料看起來不怎麼保暖,許多人也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還以為是因為好看、拿來裝飾用的,常一不小心就被踢到地上。日本知名連鎖飯店「Super Hotel」就特別拍了一段影片分享在官方社群帳號上,揭開這塊「神秘布」的真實用途,引起不少網友迴響。原來這塊長布巾的正式名稱為「ベッドスロー」,英文稱作「Bed Throw」或「Foot Throw」,台灣則叫做「床尾巾」或「床旗」。最初原本是在歐美國家使用,目的是讓房客即使穿著鞋子躺下,床也不會因此弄髒。 @superhotel_official ホテルのコレってなあに?~ベッドスローver~ #これなに #スーパーホテル #ホテルあるある Voice By ondoku3.com ♬ Parade der Zinnsoldaten / Hammond Organ(822574) - KeySets 雖然不論是日本或台灣,民眾大多進了室內就會脫鞋休息,而且大多數飯店的客房通常也會提供拖鞋,所以旅客不太可能穿著外出鞋躺在床上,但隨著外國遊客數量增加,許多日本飯店還是會提供這項備品。日本網友看完影片也留言回應:「原來如此」、「我不敢相信我會穿著鞋子躺在床上」、「怕著涼都拿來蓋肚子」、「我以為是睡覺時用來遮住臉的東西」、「不知道要幹嘛,通常都折起來放角落」許多人表示原來以前都誤解這塊床尾布的用途,未曾想過它有這樣的設計緣由,直呼還真的長知識了。
-
2024-10-25 醫療.消化系統
身體沒有不舒服也適用 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有助維持腸道健康
維持腸胃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腸道甚至有人體「第二大腦」的稱號。即便你沒有立即性的消化系統不適症狀,建立某些習慣能幫助你的腸道保持在最佳狀態。以下是專家提供的5項建議,有助你的消化道健康。1.在正確時間吃得正確大多數專家都同意,照顧腸道健康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正確的食物。由於腸道含有數十億細菌,均衡飲食對於在腸道內建立良好的菌叢至關重要。 具體的作法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並表示限制紅肉和超加工食品,因為後兩者都會對腸道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量20至35公克的膳食纖維。【延伸閱讀:膳食纖維為何重要?攝取不足會如何?每天應該吃多少?】除了吃什麼很重要,但什麼時候吃也同樣關鍵,尤其是對於那些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來說。專家建議,將晚餐和睡覺時間間隔至少2小時,可以緩解許多夜間胃酸逆流的症狀。另外,與其傳統的三餐大餐相比,全天分散進食小餐點也有助減少胃酸逆流。2.留意腸道變化專家指出,留意你的日常排便習慣,因為它們可以洞察你整體的健康狀況,重要的是別忽視某些症狀或某些糞便特徵。偶爾出現的腹瀉和稀便是多數人都會遇到的情況,然而如果這種情況開始頻繁出現,那就是一個警訊。其他像是糞便中帶血、夜間跑廁所、稀便持續數天,以及伴隨胃腸症狀的體重減輕,都可能是乳糜瀉、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道感染或其他腸胃疾病的徵兆。即便你的排便習慣沒有改變,如果符合某些篩檢的要求,也可能需要積極進行。例如國健署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的五癌篩檢,其中一項為了降低大腸癌死亡率,50至74歲民眾可每2年進行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3.規律運動身體活動對於腸道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便秘患者而言更是如此。專家解釋,運動是有益的,因為它有助食物通過結腸的速度。研究還顯示,身體活動不僅能幫助緩解便秘和脂肪肝疾病,還能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並產生對我們健康有益的腸道細菌。專家建議每週進行3次、每次30分鐘的高強度體能活動。但即便是低強度的活動,例如每天散步30分鐘,也可能是有益的,關鍵是全天盡可能多走動。4.喝足夠的水並避免人工甜味劑有研究表明,攝取足夠的水有助於消化過程,尤其是當人們在喝水的同時吃高纖維飲食時。此外,喝足夠的水還可以促進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延伸閱讀:除了喝水還能怎麼解渴?吃蔬果有助補水嗎?】但喝多少水才算足夠?每天的飲水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健康狀況、活動量和性別。舉例來說,成年人平均一天所需的飲水量為體重x30cc,以50公斤女性而言,最少需要1500cc。另外要再加上汗水蒸發,建議喝足2000至2500cc。專家補充,避免飲用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飲料很重要,因為一些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劑可能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如果你需要甜味劑,可以選擇天然甜味劑,例如蜂蜜。5.限制酒精攝取量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使用針對腸道健康來說.酒精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是兩種常見但可能潛在危害的物質。專家指出,大多數人都熟悉過量飲酒的壞處,尤其是對肝臟健康的影響,但酒精也會直接刺激腸胃道。像是有些人在喝了大量酒精後,出現胃痛和排便不規則的症狀並不罕見,即使攝取量未達到導致噁心和嘔吐的狂飲程度。不太為人所知的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對腸道健康的威脅。人們常常認為這些藥物是無害且安全的,因為它們是非處方藥,但如果使用過量,它們可能導致胃和腸道的發炎。【資料來源】.5 Gastroenterologists on the 1 Thing You Should Do Every Day.腸道竟是你第二大腦 七個令人驚奇的事實
-
2024-10-21 焦點.健康知識+
沒流汗和出門睡衣不用常洗?專家揭「洗睡衣頻率」:當心影響健康
一般人以為睡衣沒有穿出門,尤其秋冬時節沒什麼流汗,應該很乾淨,因此隔很長時間才洗一次。但睡衣長時間不洗也是很不衛生,容易造成皮膚問題。睡衣穿幾次就得洗?根據美國清潔協會(The American Cleaning Institute)的建議,睡衣穿3-4次就要洗,人在睡眠中會出汗,尤其是在溫暖的環境下,汗液和皮膚分泌的油脂會附著在睡衣上。並且汗水和皮膚油脂會導致睡衣產生異味,影響睡衣的乾淨和舒適度。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中,睡衣上細菌還易於滋生,長時間不洗的睡衣可能會引起皮膚問題,如痘痘、皮炎等。但如果睡前有淋浴,則可以再多穿幾次。根據《CNN》報導,美國皮膚科學院成員安東尼.羅西指出,如果穿睡衣時沒有穿著內衣褲,因為睡衣有接觸到生殖器皮膚,應該要洗後再穿;但若會在睡前洗澡且穿內衣褲睡覺,睡覺時也不流汗,最多能穿一星期再洗。清洗妙招1.睡衣清洗周期:穿著3-4次後。貼身睡衣若長期不洗,微生物以及皮膚脫落的細胞,會大量堆積在睡衣上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如何清洗:使用冷水手洗,並放在明亮通風處晾乾。新買的睡衣別急著穿,最好用鹽水泡半小時再用洗滌劑清洗晾乾;另外,洗滌劑不要直接倒在睡衣上,避免造成顏色不均勻。2.內褲清洗周期:及時清洗,一定不能隔夜。內褲上的分泌物大多數是蛋白質,如果不及時清洗,就會容易滋生細菌、異味甚至掉色。如何清洗:把洗衣精塗在內褲上,輕輕搓洗3-5分鐘,最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如果內褲沾到經血,就先用冷水泡一會兒,再用含蛋白質酶的內衣洗衣精洗,蛋白酶可以溶解血漬。3.內衣清洗周期:穿著1-3次後。當穿著多次後,即使看起來不髒也應該清洗了,因為身體分泌的汗液和油脂會浸入衣物纖維中,成為細菌的滋生地。如何清洗:建議使用專業的內衣洗衣精,冷水手洗,不要用力擰或搓,以防變形,並平鋪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