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10:55:34 黃達夫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報載立委高金素梅宣布將休養一個月,進行肺部手術。因去年一月發現肺部有些問題,這一年半以來,用幹細胞療法,但二周前檢查後,...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0-10-05 10:55:34 黃達夫
報載立委高金素梅宣布將休養一個月,進行肺部手術。因去年一月發現肺部有些問題,這一年半以來,用幹細胞療法,但二周前檢查後,...
2020-08-31 10:31:16 黃達夫
自創院之始,做為一個醫院的管理者,提供給病人安全的就醫環境,就是我工作的第一優先。從硬體設施,如空氣的清淨系統?環境的清...
2020-08-03 09:48:41 黃達夫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一篇評論,標題是「機器手臂乳癌手術─制度失靈(Robotic Mastectomy...
2020-06-15 09:14:13 黃達夫
自一月下旬,新冠病毒疫情逐漸在歐美擴散,面對完全陌生的新興疾病,在第一線照顧病人的歐美醫師,最初只能根據中國醫師所提供的...
2020-05-04 08:47:52 黃達夫
我一直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的忠實讀者。他在新書「第二座山」中説,很多人開始爬的第一座山,都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專業上的名與利,以為有了這樣的成就,就是幸福的生活。
2020-03-23 12:09:36 黃達夫
美國有一個政治中立(nonpartisan)倡議醫療正義,致力建構關心病人的醫療體系的公益智庫(Lown lnstitute),主張醫療志業是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工作。在一個優良的醫療體系中,病人應該獲得所有對他有益的照護,亦不會被給予不必要的醫療。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中,醫療從業者就會產生幸福感(Satisfaction)。
2020-02-02 23:46:22 黃達夫
菸害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禍首,因為菸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所以,美國自1965年開始禁菸活動,大約經過30年,終於1991年癌症死亡率開始下降,每年大約下降1.5%。經過約30年,根據最新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報導,2017年美國癌症死亡率下降百分比創新高,達到2.2%,預期這個趨勢將會持續,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2019-11-03 23:57:51 黃達夫
儘管健保署長李伯璋上任後,很用心於減少健保資源浪費,近兩年更利用AI監測藥物、高貴儀器等濫用。可是,除弊固然必要,但其效益有限。不久前,報載2019年二代健保預估出現收支短絀400億元。監察委員促請衛福部檢討因應。
2019-08-26 00:23:55 黃達夫
不久前,有位中年家長問我,他兩位近國中年齡的女兒是否應該接受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的接種?我告訴他,我會建議所有11、12歲的男女生都接受此預防癌症的疫苗注射。
2019-08-05 00:01:31 黃達夫
當有人問我是哪一科的醫師時,我一貫的回答是,我是一般內科醫師,也是血液腫瘤科(癌症)專科醫師。一般內科扎實的訓練養成,使我不論是照顧癌症或非癌症病人,都會先了解病人整體的健康狀況,再決定怎麼照顧他們的習慣。
2019-07-01 00:12:16 黃達夫
最近有家雜誌想要做一個癌症醫療的專題,因為和信醫院是台灣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所以邀約我做一個專訪。
2019-05-27 00:12:50 黃達夫
有位非臨床的老同事,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到中部一所大學教書10多年了。日前,她趁北上辦事之便,到醫院來看我,臨走前,問了我一個臨床的問題。她有位學生,最近被診斷罹患乳癌,醫師建議她用機器手臂手術切除。這位老同事說,這位學生必須借錢去開這個刀,她很質疑這樣的做法,她問我,真的須要用機器手臂做乳癌切除手術嗎?
2019-04-22 00:47:26 黃達夫
報載衛福部健保署透過大數據,發現有些醫院一方面請病人自費開機器手臂(達文西)手術,另一方面又申請健保腹腔鏡手術給付,渉及虛報。
2019-04-01 00:36:12 黃達夫
在迎接千禧的時刻,美國內科醫學會、美國醫師協會以及歐洲內科醫學會於2002年共同撰寫了一份醫師憲章「新千禧的醫療專業修養(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The New Millennium)」,此憲章的三個核心價值強調:以病人的褔祉為依歸、尊重病人的自主權、社會正義。
2019-03-04 00:18:21 黃達夫
不久前,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醫學的藝術」一書作者何瑞光(Herbert Hoping Kong)醫師,到院來參與陽明醫學生的教學。
2018-12-31 01:00:08 黃達夫
在21世紀的今天,醫療界公認雙盲對照組臨床試驗是最高層級的科學證據。然而,醫學發展、演變到今天,事實上,有很多的治療法並不曾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過程,就被接受為醫療常規了。
2018-11-19 01:55:10 黃達夫
近半世紀,醫療科技突飛猛進,而發展出許多新的檢查與治療方法。一方面是因為醫師或醫院的建議,另一方面是因為病人對於醫療專業不夠了解,在病人心中很容易產生,新的、貴的檢查或治療方法,必定有用,而且還更好的錯覺。
2018-10-07 23:19:25 黃達夫
因住所的關係,常經過小巨蛋。小巨蛋的夜晚經常有演唱會之類的活動,碰到入場前,人潮多時,總會看到年輕人站在路旁吸菸。心想這廿、卅年來經過董氏基金會的努力,台灣的禁菸活動事實上做得很成功,現在所有公共建築物內,如機場、醫院、電影院、餐館等,幾乎已全面禁菸了。但在開放空間,仍然會看到不少人吸菸。顯然,在這方面,台灣還有努力的空間。
2018-08-07 09:25:09 黃達夫
日前參加第三波「健保改革─醫療分配正義再探討」的研討會,老實說,心中有很深的感觸。
2018-06-26 09:22:39 黃達夫
四月底,紐約時報有篇評論美國質子治療中心存亡的報導,很值得國內醫界反思,更值得台灣民眾藉此來了解,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醫界不光明的一面。
2018-05-02 09:20:08 黃達夫
從古至今,長生不老是人人感興趣的課題。在1940年代,抗生素尚未發明,人類平均壽命不到50歲,到了1970年代,則進步到將近70歲,根據預測,今天出生的嬰兒,他們的平均壽命將可達到百歲。
2018-03-06 09:27:02 黃達夫
最近在「民報」的醫病平台專欄,讀到我台大醫學院校友朱真一教授的「病人優先」一文,有很深的感觸。顯然,他也是有感而發。
2018-02-06 09:21:39 黃達夫
不可否認,AI(人工智慧)未來在醫療界將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它只不過是一個促進醫療品質與效率的工具。真正能夠幫助全民獲得健康照護的關鍵,則是醫療政策與給付制度。
2017-12-12 09:40:59 黃達夫
最近有一則引人注目的新聞標題「年輕罹癌人數攀升」。的確,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過去十年,20到39歲新增癌症人數從5075人增加到9076人,成長逾15%。
2017-11-07 10:09:22 黃達夫
報載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蔣萬安質詢時,表示「勞工放颱風假是否入法,必須要收集更多相關的資料以後,才能決定。而且,部分職業有特殊性,以過去自己擔任醫師為例,「醫療人員是沒有颱風天的」。的確,碰到天災人禍時,醫護人員更須上工去幫助人。
2017-09-26 08:57:02 黃達夫
最近碰到一位曾在住院醫師時期到過當初孫逸仙醫院受訓的醫師,在20年後,我問他當時感想,他說我要求非常嚴格,所以看到我會害怕。後來,再回來進修時,感覺就不一樣了!
2017-07-25 09:01:35 黃達夫
報載「台灣高等法院前庭長陳貽男的妻子,十年前撞傷頭部送到台大醫院急救仍不治,陳家向醫院求償一千兩百多萬元,二審判陳男敗訴,但最高法院認為須考量醫師是否已盡『符合醫療水準的注意義務』,且因醫療專業與病人間的不對等關係,應改由醫師附帶舉證,才能判斷有無過失,此判決理由引起醫界譁然」。
2017-05-16 09:33:44 黃達夫
從28年前創院至今,醫院每4年都必須接受醫院評鑑,這麼多年來,我最大的感觸是,台灣社會很不尊重專業。我們學美國的評鑑制度,卻無視醫院評鑑是專門學問。美國醫院評鑑已有66年歷史,評鑑標準是無數專家學者實證研究的結果,評鑑委員則是接受嚴謹訓練而獲認證的評鑑專家。
2017-04-11 08:59:06 黃達夫
記得去年衛福部在病人及家屬遊說下,擬對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法案修法,在人體試驗階段允許病人經過申請後,使用還在研發中的藥品。對此,我站在保護病人安全的立場,持保守態度,上書衛福部長建請審慎處理此法案。
2017-02-14 09:23:32 黃達夫
我深信醫療的第一步就是病醫關係的建立,病醫之間如果缺乏互信,就無法得到良好的醫療效果。我期許我的同事要花足夠的時間去了解病人,更要鼓勵病人多問問題。因為在我心中,能夠與病人維持良好的病醫關係,是極重要的專業修養,所以,我很重視病人的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