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健身房
共找到
600
筆 文章
-
-
2022-11-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鬆綁一次看 今起取消3劑令、確診者7+n 上路
五大項防疫規定今天起鬆綁,包含取消健身房、遶境等活動的3劑令、公共場所不強制量體溫、港澳團客、陸籍研修生開放來台;確診者改為「7+n」,11月14日起,確診者居家照護再縮短為5天。●確診者隔離7+n今天起,確診者7+7的後7天自主健康管理,調整為7+n,n天數介於0至7天,隔離滿7天後,快篩陰性可提前解除自主健康管理。第2階段5+n方案於14日起上路,確診者隔離天數縮短至5天,期滿無論快篩結果,皆可自由外出,須全程配戴口罩。●同住接觸者0+7自主防疫同住接觸者3+4居家隔離改為實施0+7自主防疫。未來無論是否完成疫苗追加劑,同住接觸者均採「0+7自主防疫」。最後接觸日為第0天,隔天為自主防疫第一天,匡列為接觸者當天快篩一次。●取消場所3劑令民眾參加宗教活動、團體旅遊及或是進出健身房、八大行業等「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或場域,不受疫苗接種劑次及快篩結果限制。●不強制公共場所體溫量測移除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體溫量測之強制性規範,各場所(域)仍可視其營業/服務性質及需要,自行決定健康監測之方式。另考量長照機構住民屬於脆弱族群,醫院、長照機構等,不會隨之鬆綁,入內維持量體溫。●港澳團客、陸籍研修生開放來台開放可依規定申請入境的港澳人士,包括來台就業(以白領應聘為限)、宗教活動(含傳教弘法及研修教義)。另外,港澳人士可以團體方式來台觀光,由交通部觀光局核准之旅行業代為申請,每團人數為5人以上40人以下,在台可停留15天。至於陸籍人士方面,此次僅開放陸籍研修生申請入境。有關在台就讀學位陸生之入境申請程序,主管機關已於10月13日解除邊境管制恢復常態,便利在台陸生往返兩岸。
-
2022-11-05 醫療.骨科.復健
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核心?臀肌訓練比你想像的更重要,教練帶你有效訓練
復健科門診當中,常常看到病人抱怨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 經過專業醫師的專業評估,除了常見的腰椎、膝蓋關節軟骨退化之外,醫師常常會加上一句「你的核心力量太弱了!臀部跟腹部力量都不夠!」明明是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習核心,尤其是臀部的力量。臀對人體的重要性臀部絕對是全身上下最重要的肌肉,想要跳得高,舉得重,跑得更快,千萬不能忽視臀肌的訓練。即使年紀大,要告別腰酸背痛、膝關節退化的問題,這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去訓練的肌群。臀肌分為臀中、臀小以及臀大肌,很多人覺得自己天生基因不好,練不出好看有力的臀,或是覺得年紀大,鬆垮的臀部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其實,在健身房指導許多個案訓練的結論告訴我們,任何年紀開始的努力,以及正確訓練動作的安排是成功的重要關鍵。臀肌的主要發力動作為「髖關節後展、外展」其中包含臀大肌及臀中肌…等等。臀部訓練可以改善整體身體的結構線(alignment),改善姿勢,預防疼痛,增加運動能力以及體態。主動肌群包括了「臀大(中)肌,腿後肌群三條(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和內收大肌」,軀幹穩定肌為「豎棘肌以及腹內外斜肌、腹橫肌」。用錯力當心膝蓋及腰部疼痛有力的臀部能有效的讓軀幹及核心更穩定!你時常會有膝蓋及腰部疼痛的問題嗎?可以探討看看自己是否日常中,常錯用了過多腰部及膝關節的受力,而總是沒能有效運用髖關節及骨盆呢?骨盆是人體受力最大,也應該是最有效益的關節。然而很多人因為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錯誤姿勢或是久坐,導致髖關節的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太緊、臀肌肌力太弱,其他肌群代償的機會相對一定提高。「腿後肌群或是股四頭肌及腰部」是最常見的代罪羔羊!門診中,常常聽病人描述,打球打到一半或是瞬間衝刺導致大腿後側拉傷,或是一彎腰上提物品,就扭到腰。其實就常是臀肌等核心力量不夠,只好用其他的肌肉代償幫忙而受傷!一般民眾最常聽到自己有「骨盆前傾與後傾」的問題,其實兩者對於脊椎以及核心穩定性都有顯著的影響。髖屈肌太緊繃, 相對腰部的肌肉無法放鬆而緊繃,進一步腹部核心和臀肌也使不出力量,難以達到訓練增強的效果(圖一), 導致腰痠背痛。 貼藥膏、局部按摩都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實際快快釐清是否是髖關節出現失能的問題喔! 如何有效訓練臀肌、強化髖部?一對有力的蜜桃不只外型誘人,更能讓你軀幹更穩定,核心也能更鞏固,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訓練臀肌呢?以正常情況來說,髖屈曲(將屁股想像向後退)可以有效的拉長腿後側以及臀肌, 這個動作做得正確與否, 對於隨後的臀肌發力影響甚鉅(圖二)! 髖伸展( 想像夾屁股,把髖關節前側打開)則是利用屁股的力量將髖部推回(如造橋運動)。但是很多人髖部前側太緊推不出去,代償膝蓋鎖死或是髖關節受限至某個角度而利用下背短弧做為一個代償前頂(圖三),那我們要怎麼樣用簡單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髖屈肌是否有卡住的現象,如有我們可以針對緊繃的肌肉,包括股四頭肌進行按壓或是放鬆( 按摩球或是滾筒按摩是一個好方式)。活動度稍微好一點之後,我們可以練習骨盆的前後傾動作,可以將姆指及食指放在骨盆的前後平面,利用姆指將骨盆前側引導向前推(圖四),之後再利用後側的食指頭將骨盆向後推(圖五),練習一個骨盆前後傾的活動,先打開前後髖關節角度。再來進到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橋式」。 這個動作任何才是正確?先平躺於地面上,雙手放置在身體兩側,保持上半身放輕鬆,這時我們會雙腳屈膝踩地,以髖關節,膝蓋跟腳踝連線略小於90度為基準(圖六),後腳跟不能太遠離屁股,否則會影響臀肌的感受。 接著臀肌使力、臀部腰部抬起, 讓膝蓋、髖關節外側、肩關節側面維持在同一直線上為目標(圖七)。除了髖屈曲跟伸展動作之外,還有髖外展與內收,髖外展會刺激到臀中肌而髖內收則會針對腿內收肌的強化, 兩者對於骨盆的穩定度都很重要。 推薦一個不錯的臀中肌髖外展訓練~(圖八、九),側躺核心鎖穩,整隻腿先抬到跟身體等高的位置, 接著把腳上抬30到45度, 固定6秒,效果尤佳,可以重複 10-15次。除了髖關節的伸展與前屈, 還有很重要的是「梨狀肌」 它是穩定髖關節的重要外轉肌肉, 強而有力的梨狀肌也可以減少膝關節的錯誤動作及受力。 側躺的蚌殼運動可以強化梨狀肌~我們側躺在地上後雙腿併攏,髖關節彎曲大約30~60度,膝關節彎曲大約90度左右,接下來動作過程中請保持核心及軀幹穩定,過程中保持自然的呼吸吐氣,打開上方的膝蓋至高點感受梨狀肌的收縮(圖十、十一)。如果動作過程中會不斷的想用身體或是有骨盆過度旋轉的問題(圖十二),則無法有效的去啟動梨狀肌,而大大的減少臀肌的活化程度喔!強而有力的臀肌、正常的髖關節功能、核心的穩定,是告別腰酸背痛及膝蓋疼痛的不二法門! 下次如果醫師、運動教練再告訴你,「核心,包括臀肌的訓練很重要哦!請立刻開始,不用再猶豫了!
-
2022-11-0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燃燒脂肪、心肺有氧,動感熱力的放克舞步跳起來!
想要運動減肥卻不想上健身房?想有趣一點又能大爆汗?何不試試也是全身運動的跳舞。身為眾多藝人的塑身教練、有著亞洲有氧天王封號的潘若迪老師,帶領著他的六位星級教練團隊,要教你跳時下最流行的Funky Dance。趕快點開影片瞧瞧!這支舞搭配的流行音樂是知名波多黎各歌手洋基老爹和唐•歐馬的混音《Desafio》,超洗腦的重節拍曲風,讓人一聽就忍不住手舞足蹈。而舞步總共五種是由潘若迪老師編排。有別於一般運動,五種舞步的動作簡單並不難,任何人都能跟著跳!全部舞步在影片中會重複三遍,不用擔心學不起來。而且有潘若迪老師和六位教練們陪伴你一起跳,氣氛熱鬧歡樂,讓人感到有趣又開心,一個人做運動不再感到無聊枯燥。有氧舞蹈能夠快速燃燒脂肪、強化心肺功能,不管你是要學舞蹈、消脂肪、練線條,都不失為一種最好的選擇。想了解更多關於有氧運動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跳舞又健身,一起甩掉惱人的贅肉!原始影片潘若迪_Funky Dance YT潘若迪_Funky Dance FB潘若迪_Funky Dance IG延伸閱讀股四頭肌這樣鍛鍊,讓妳瘦下半身又勻稱結實減肥中朋友卻相揪聚餐?營養師教你掌握這四點放心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3 養生.抗老養生
他63歲,身體年齡僅46歲!不老秘訣曝光:走路、爬樓梯…日常做得到的事就是很好的活動
採訪前,前體育署長高俊雄已經先跑了趟醫院去探病,他如此規劃當天路程:走2段路、搭1趟公車、轉2次捷運、再騎3次Ubike…。「一般人會對運動的概念下一個『操作型定義』,其實WHO主張的是『身體活動』,像我今天走路、騎車,就是把身體活動融入你的生活style中!」 「我今年63歲,別看頭髮都白了,我的身體年齡檢測出來只有46歲!」高俊雄傲稱。1960年出生的他,雖然頂著一頭銀髮,今年還去考了桌球教練,而除了游泳、路跑、打網球及偶而參加鐵人三項比賽,他同時擁有ASA101、1032等2級帆船證照,是名副其實的運動達人。 50歲前不運動,健檢滿紅字 想像不到的是,運動達人養成之前,也曾像一般中年大叔健檢紅字滿篇。高俊雄33歲進入國立體育大學任教,一直到擔任校長之前,有足足17年時間沒有規律運動,「健康有沒有很糟?我不知道,但健檢時紅字都出現,三高都有了!」 「很多人都是身體不舒服了,才警覺應該要運動!」高俊雄也不例外。當時他睡眠極差、眼睛老是紅腫,直到50歲擔任國體大校長,因行政工作需要到處跑,也不用老綁在辦公桌前備課,這才多了空閒時間去運動。 這12年來,他體重只減了2公斤,但每天量血壓,收縮壓都維持在110 mmHg以下,舒張壓則是6字頭(編按:正常值應為收縮壓140mmHg以下,舒張壓90mmHg以下),有時每分鐘心跳還不到60下,「這就是規律運動的結果。」 運動可累積,一天分次也有效果 他笑說,很多人藉口不動,都是覺得難以達到標準運動的「333」原則,亦即「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其實所謂的333原則,已是20~30年前的觀念,現有研究顯示「運動是可以累積的」:「不用一次達到30分鐘,一天分多次運動,同樣有效果。」 每個人、每個年齡層的運動處方也不盡相同,但建議每天至少維持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量;運動強度則是以「220-年齡」去計算每分鐘最大心跳數,若達到65~75%就是中高強度。以60歲為例,220-60=160次/每分鐘(最大心跳率),運動時每分鐘心率若達104次以上,就算達標了。 高俊雄也說,傳統覺得要跑、要喘、要流汗,才是真正的運動,其實WHO主張的是「身體活動」,舉凡走路、爬樓梯、騎單車這些日常會做到的事,就是很好的活動。 好比他過去當校長時,常騎腳踏車巡視65公頃大的校園;2018年進入體育署之後,署長室位在11樓,他上下樓層都靠雙腿,「每天要走4、5次。」 也因穿慣了球鞋,有次跟總統簡報,他竟忘了換鞋,連總統看到都笑:「高署長,你是最有資格穿運動鞋上班的人!」事後還被同事糗:「署長,你現在有『牌』(令牌)了,可以穿球鞋上班!」對此,他幽默一笑:「所以我就去買了黑色球鞋!」。 融入生活中,走路、爬梯也有益 高俊雄指出,許多人是因為健康出狀況才開始上健身房,一旦過了2~3個月,身體恢復就不來了,「他們把運動當成解方,而非享受運動」,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他建議,可以花3個月建立運動習慣,「沒有一定要你去跑馬拉松,把身體活動融入工作生活當中,每天走7000步就夠。」 他解釋,由於運動刺激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分泌,可促進大腦活化、減緩失智症發生,簡單來說,就是大腦非常需要的「食物」。所以一旦因缺乏運動而使BDNF減少分泌,「你的大腦就會叫你趕快去運動!」 高俊雄以自身經驗為例,過去工作壓力大,他每個周末都會花半天去烏來跑山,用50~60分鐘跑上坡、60分鐘走下來,接著去泡湯舒緩,「連跑30分鐘之後,你一直想破頭的困難、問題…,可能的solution(解決方案)就跑出來了,屢試不爽!」 而平日無法跑山,他就去晨泳,尤其當天有重要會議時,一定要游足30分鐘,游完腦袋會特別清晰,秋冬水溫低更是明顯。 他笑說,觸發每個人運動的原因都不同,像他太太過去隨荒野協會到野外觀察生態,常1公里就走上1小時,但近來因為追韓劇,也開始跟著劇中主角練深蹲,「最近2個月,天天告訴我她做了幾下!」重點是找到啟動自己的動力,「當你享受在(運動)裡面,身心狀況好就是副產品!」●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她退休11年總花費只有314萬!居無定所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壯遊世界把旅行當生活 .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
-
2022-10-2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上下樓梯腳無力?物理治療師教你三個動作強化下肢肌力
成人隨著年紀的增長難免有肌肉流失的問題,到了一個歲數每當爬高走低或上下樓梯時,常常會有雙腳肌肉酸痛、無力或膝蓋疼痛的症狀出現。若想要改善下肢肌無力的問題,並不一定要到健身房,其實在家也能做一些簡單的下肢強化訓練喔!「生生優動」陳宗威物理治療師便建議利用彈力帶這個簡單的道具,就可以在家做這三個臀腿訓練的動作。每個動作做12~15下為一組,進行三到四組即可,每組之間休息一至兩分鐘。詳細動作請趕快點開影片來學學。前兩個動作主要訓練大腿前後側的肌群,第三個動作則為臀部訓練。陳宗威治療師強調臀部是很重要的下半身核心肌群,利用大腿開合、臀部抬高的訓練,可以加強下半身的肌力,這個訓練對有尿失禁的長輩也非常有效。對於工作忙碌無法上健身房的人或者長輩們,只要善用一些簡單的輔助用具在家就能輕鬆實行健身。想了解更多下肢肌力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擺脫軟腳蝦,下肢訓練做起來!原始影片生生優動YT生生優動官網延伸閱讀這5種習慣養成體重就降下來了,還能維持不復胖!釋放一天的緊繃與壓力,睡前9分鐘臉部放鬆瑜伽「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0-29 養生.家庭婚姻
《台北女子圖鑑》:婚姻有可能成為老公的擋箭牌?夫妻沒有愛為什麼不離婚?
《台北女子圖鑑》自開播後就話題不斷,不論是劇中呈現的南北差異,或是女主角的感情觀,都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繼上週第五集播出後,五月天石頭飾演的已婚暖男何健寰與女主角林怡姍展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地下戀情。明知這段戀情不會有結果的林怡姍,最終還是忍不住暈船,跑去向正宮宣示主權,反而被正宮的一句話點醒......(以下有雷慎入!)由桂綸鎂領銜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在上週已播至第五集,而第五集劇情走到林怡姍(桂綸鎂飾)在健身房遇見了溫文儒雅的暖男健寰(石頭飾),在一夜情過後才被男方告知已婚,雖然當下無法接受,但仍然抵擋不住暖男的魅力攻勢而淪陷。事實上,看似擁有無害外表的暖男是最讓女性不設防的,他們可能沒有典型帥氣的外表,但懂得打理自己並且對女性充滿紳士風度,講話不疾不徐且擅於傾聽,讓女性感受到一種被呵護的感覺,於是不知不覺墜入了暖男早已設下的陷阱。暖男可遇不可求!若真遇見還能抵擋得住誘惑嗎?或許對暖男而言,一開始就開誠布公自己不想(也不能)負責任就是一種負責,擺明了自己是很尊重女性的,要不要繼續交往下去由女性去做選擇,但別忘了當初發生一夜情的時候,這些醜話有先說在前頭嗎?要怪女性頭腦不清醒也好,被騙一次為何還要再被騙第二次?我想大概就是現實生活中又暖又正派的男性實在太難遇到了,我們總是只能在韓劇中才能滿足這種幻想,等真實生活遇見之後,又有幾個人能真的抵擋得了誘惑呢?暖男的陷阱:過於坦蕩反而更難抽離!尤其是這種標榜開放式關係的暖男,更是不介意在妳面前跟老婆通話,這也是他自認坦蕩蕩的證明。女性有一種很奇怪的心理,當一個男性也對正宮展現出相敬如賓又體貼的態度時,自然會提高對這位男性的評價,久而久之,就如同林怡姍一樣,開始會出現想要佔有這個男人的念頭。原以為自己只是玩玩的初心也逐漸走樣,這都是人性中很正常的情感流轉,最後甚至會有瘋狂的念頭想要去跟正宮展開對話,可能是想戳破暖男的假面具,也可能是想去試探他們彼此的感情是否有一絲絲的空隙可以摧毀?既然夫妻之間沒有愛,為什麼不離婚?對於這種暖男,其實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我們貪戀著他們的溫柔體貼,卻又恨他們滿嘴的自私謊言,既然他口口聲聲說他們是開放式關係或當初結婚是被逼的,為何他們卻不離婚呢?真正的答案是保有婚姻才能讓他們更有餘裕在眾女性之間遊走,他們可以用自己已婚的理由,來替自己擋掉那些想要名份的女人,更狠一點是,可以利用自己已婚的身份來警告糾纏自己的女人,是有可能侵害配偶權的,即便現在通姦已除罪,但若是有足夠的證據力,在民事上仍然會被判賠的。女孩們,若是妳誤入已婚暖男的懷抱,只要想想,難道妳甘願冒被正宮告上法院,並且有可能被判賠的風險而繼續這段關係嗎?屆時損失的時間、金錢、名譽可是讓人感到不值啊!※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0-2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向NBA球員學健身!九個招式增強你的訓練
想知道一線的NBA球員平常在健身房裡都練些什麼嗎?基於許多人都好奇職業運動選手的健身訣竅,「練健康」的曾子桓(幾丸)教練以美國職業藍球運動員Jimmy Butler很紅的一部訓練影片為示範,詳細講解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趕快點開影片看看吧!依照Jimmy Butler影片裡的訓練內容,曾子桓(幾丸)教練總共講解並示範九個招式動作,這些動作裡會運用到彈力帶、彈力球、啞鈴為輔助工具,以協助訓練運動員的核心肌力、變換方向爆發力、增強反應性能力等,用來提高籃球運動員在防守、切入的動作時保持靈敏度和速度感,多屬全身性穩定訓練。其中訓練項目「彈力帶羅馬尼亞硬舉(RDL)」,這是發展髖伸肌群上非常典型的動作,曾子桓(幾丸)教練建議也可以使用壺鈴取代彈力帶。他總結這九個訓練內容主要著重於穩定性、增強式、高速度、平衡性。最後曾子桓(幾丸)教練也提醒健身者,不要盲目模仿職業運動員的訓練內容,應該先了解各個訓練目的,再選擇動作加入自己原本的訓練當中。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健身訣竅學起來!原始影片練健康 LKK Wellness YT練健康 LKK Wellness IG練健康 LKK Wellness FB延伸閱讀釋放一天的緊繃與壓力,睡前9分鐘臉部放鬆瑜伽讓肉腳變健腳!越走越年輕的足部訓練「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0-20 醫療.骨科.復健
網傳深蹲傷膝蓋 醫:正確蹲有助養骨骼、肌肉,但一種人不適合
近期深蹲受到關注,不少網友討論認為深蹲傷膝蓋不好,對此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史考特(王思恒)醫師表示,正確良好的深蹲並不會傷膝蓋,即便姿勢不良,影響也不會大到形成損傷。而若能作出良好的訓練,對身體有不少好處。 網傳深蹲傷膝蓋?醫:並不會。正確助養骨骼、肌肉,好處多! 史考特醫師表示,深蹲對人體的好處,主要可增加肌肉量、肌肉力量、骨骼密度等。視鍛鍊方式不同,若為徒手伸蹲可訓練臀大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等臀部至大腿肌肉。若為負重、手持壺鈴等,則可同時訓練核心肌群、背部肌肉。而肌肉、骨骼提升,也會間接對免疫功能、新陳代謝、骨骼健康、血管健康等帶來正面影響。當然對於心血管健康主要還是以有氧運動為主,如競走、慢跑等,若能搭配輪流進行更佳。 不過說到深蹲,不少人認為是個容易傷膝蓋的運動,對此史考特醫師則表示,其實並不然,就像有人80歲可跑馬拉松,但也有人坐輪椅,關鍵在於身體是否健康。一般而言,適度且正確的深蹲並不會對膝關節帶來損害,反而可以間接保養膝蓋,膝蓋健康的族群,即便上了年紀也可以進行。反之,若是膝蓋本就有問題,自然就不適和,更不用說錯誤或過量的不良訓練方式。 深蹲怎麼蹲?不是蹲下去就好!醫指關鍵:想像屁股往後坐。 史考特醫師指出,正確的深蹲方式,主要需注意姿勢,並非半蹲或單純的往下蹲,其有如屁股往後坐尋找椅子一般,身體前傾,膝蓋順勢彎取、腳尖平行、可微幅超過腳尖。 初學常見的NG姿勢就包括了如被罰半蹲一般的姿勢、膝蓋超過腳尖太多、膝蓋向內併攏、或膝蓋向外打開過多。錯誤的深蹲雖然一般不會對身體帶來損害,但也是會對膝關節造成負擔,且訓練的也不到位,恐怕白忙一場。 史考特醫師也從初學階段開始建議,可先找個椅子以起立坐下的方式開始訓練、習慣深蹲的正確姿勢。頻率如舉啞鈴一般一上一下,而非刻意維持在同個出力的姿勢。可作個三組,一組十下。等身體習慣後可漸漸增加組數、次數、或拿開椅子、負重、舉壺鈴等,作更進一步的訓練。 深蹲膝蓋有問題不要作,作前先給醫生檢查更佳! 也再三提醒,深蹲雖然是個親民的運動,但未必人人都可以進行。史考特醫師建議,民眾在初學之前,可以先至復健科、骨科檢查,了解自己膝關節、骨骼健康狀況是否能夠執行深蹲。確認健康無虞後,可先至健身房、尋找有執照的健身教練等進行相關學習,作更進一步的訓練學習。平時訓練時,除了留意上述提到的要點,也可以透過手機錄影的方式拍下鍛鍊過程,有利後續與健身教練討論,更有助確實進行深蹲訓練、達到增強肌力、骨密度等好處。 《延伸閱讀》 .保養膝蓋樓梯爬不爬?醫:養膝蓋「動」、「吃」都是關鍵。 .膝蓋痛、卡卡、喀喀響?醫教簡單一個動作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0-03 養生.運動健身
毛巾一定要有拉、扯的力道 專家教你王永慶也愛的毛巾操專救腰痠背痛
● 一條毛巾就夠,懶人也可養生● 不受時空限制,適合各年齡層● 調整身體平衡,強化呼吸體態想運動但抽不出時間,或沒機會上健身房怎麼辦?其實,一條毛巾就能改善腰痠背痛、增肌、防衰老,是最簡單有效的懶人養生法。「經營之神」王永慶堪稱毛巾操的代言人,每天都會規律做毛巾操,因此相當長壽。站著坐著 隨時隨地都能動毛巾操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站著或坐著、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適合各年齡層。WaCare專家、運動教練葛厚函說,做毛巾操相當簡易,這項運動的原理,是雙手握住毛巾兩端,慢慢帶動脊椎的伸展,活絡神經,過程中隨時調整身體平衡,能促進各部位施力、消耗熱量。葛厚函指出,可採站姿或坐姿做毛巾操,先準備好一條毛巾、二個水瓶或一張椅子,推薦可做三組毛巾操動作,以及水瓶上肢訓練。一天做一次毛巾操,或是讓手臂上舉、旋轉與伸展,配合呼吸調節,不僅可以伸展四肢、強化肩部旋轉肌群,舒緩肌肉痠痛問題,也能改善骨質疏鬆、五十肩等問題。毛巾操注意事項1.不同的坐姿、站姿,要注意身體平衡,防摔防跌。2.毛巾一定要拉直,讓雙手有拉、扯的力道,延伸到其他部位。毛巾操三動作動作一1.站姿時,打開雙腳與肩同寬,坐姿則是坐椅子的一半,保持挺胸、收下巴。2.手握毛巾兩端且保持緊繃的狀態,兩手張開的寬度要大於肩膀。3.吸氣時,雙手向上擴胸;吐氣時,雙手慢慢收回到肚臍的位置。4.反覆三次,感受到身體漸漸熱起來。動作二1.加強難度,身體彎曲、毛巾從胸口往前推到最前面。2.再往右側旋轉,繞到頭頂上方後,雙手回到胸口位置。3.右側方向做三次後,再換左側做三次。動作三1.雙手拉高、往左側轉,雙手拉到後腦勺,保持擴胸鍛鍊背部肌肉。2.停頓幾秒後,身體回正。3.反覆做三次後,再換右邊做三次。水瓶上肢訓練也可以利用水瓶加強上肢訓練。葛厚函說,水瓶訓練動作可以幫助肩關節的活動度,上肢變得比較有力量。動作1.椅子坐一半、肩膀下壓,不要聳肩,雙手握住水瓶張開在身體兩側,慢慢抬到與肩膀平行的位置。2.一手撐住,另一隻手慢速往下,左右交換各做20下,有效活動雙肩的三角肌。3.最後雙臂甩手放鬆,或兩手交互按摩上臂,做收操的動作。小叮嚀:如果有五十肩問題,雙手可握住水瓶往兩側張開,在肩膀的高度用小臂旋轉,一樣有活動肩關節的效果。對動作或步驟有相關疑問,也可到WaCare全銀論壇發問,與大家互動。一起維持身體健康,歡迎到WaCare全銀運動報名更多相關課程!※此系列課程為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合作,歡迎一起活動筋骨、緩解痠痛、訓練肌耐力,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更多居家運動,請上元氣網【肌力訓練】https://pse.is/4hjdsk
-
2022-09-1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體態變好、成功減齡!由淺入深的背肌訓練+伸展
駝背、肥胖讓背後看起來有嬸味?稍微一用力就快閃到腰?不妨多多練習背部肌肉吧!背肌是身體最大的肌群,隨著年齡增長或肥胖,體態上看起來就像虎背熊腰,人自然就顯老,若平時能夠注意背部肌肉訓練與運用,不僅能保護脊椎,還有減齡的效果。但實在太忙或不想進健身房,沒關係,照護線上的白映俞醫師親身示範、由淺入深,帶著你一起來做背肌肌力伸展訓練。這組訓練一共14個動作,每個動作都不難,人人都可以做,而且不用出門可以在家進行,只要點開影片跟著白映俞醫師的動作以及配合影片中的背景節奏即可喔!動作從最簡單的肩膀畫圓、手臂畫圓、對角開合手...到眼鏡蛇式、貓牛式及嬰兒式動作結束,每個動作30秒,間隔休息10秒,整組完成不用10分鐘,運動強度算是輕量級,亦不需要任何器材輔助,只要準備一張瑜伽墊。背部肌力鍛鍊好,肌肉不緊繃自然腰酸背痛就不會上身,趕快動起來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背肌練起來,人就年輕有活力!原始影片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老是睡不飽?三大招趕走慢性疲勞!羨慕別人的川字腹肌?學會熊爬加上兩大關鍵就能搞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9-1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馬光中醫醫療網執行長黃福祥「讓中醫得到社會認同」!飲食沒禁忌 每天一杯微糖冰拿鐵
本土新冠疫情爆發,「清冠一號」暴紅,中醫效用被看見。馬光中醫深耕南台灣,也前進海外,馬光中醫醫療網執行長黃福祥說,善待患者是馬光人守則第一項,期勉院內90名中醫師「先做患者眼中的專業,再做醫師心中的專業」,讓中醫得到社會認同與信賴。父親在澎湖 創首家中醫黃福祥父親早年投資中醫診所,31年前跨海到澎湖馬公義診,被當時澎湖縣長稱許為「馬公之光」,於是以「馬光」之名在澎湖創立第一家中醫,之後陸續在高雄、屏東、台南等地開設診所,現有16家中醫診所,員工逾450人。除了台灣,馬光中醫在新加坡有30家、天津有16家,頗具規模。黃福祥是集團靈魂人物,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畢業後再攻讀學士後中醫系,另一半也是中醫師,他在第一線看診已17年,近年則專注在經營管理。員工笑容 對他激勵很大「有好的員工,才有好的服務。」黃福祥說,善待患者及員工同樣重要,他重視員工在職訓練,鼓勵參加讀書會,甚至補助員工進修,獎勵員工持續學習;將盈餘25%每季分紅給員工,並訂下加薪目標。他不應酬,聚餐對象除了家人就是同仁,很珍惜共事的緣分。「看到員工笑容,對我是很大激勵。」黃福祥說,老闆和員工是生命共同體,要做到同心同步不容易,用心善待同仁,員工自然會回應這份交心。採預約制 診所有遊戲間為縮短患者及陪病家屬候診漫長感,黃福祥推診所全預約制,善用診所空間打造樹屋、兒童遊戲間、書櫃等,還有生態池、咖啡時間等,改變民眾對中醫診所光線暗、瀰漫藥味的刻板印象。從第一線看診醫師轉換為管理者,黃福祥說,醫師、管理者、患者各有不同思考,馬光一年平均有20名新進中醫師,他常提醒同仁,「先做好患者眼中的專業,再做醫師心中的專業」。養生祕訣/飲食不忌 早上下棋 晚上運動黃福祥是圍棋六段高手,下圍棋是每天生活一部分。他認為,下圍棋能學習沉著冷靜應戰,「捨小就大」等布局戰術,應用在管理上也走得通。59歲的黃福祥和妻子都是中醫師,坦言他是自由自在一派,不會「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力行均衡之道,「不必設限太多苦了自己」,因此對飲食沒太多禁忌,每天下午喝一杯微糖冰拿鐵是他的小確幸。生活作息規律,每晚12點左右就寢,他是「秒睡型」,一躺上床,很快就熟睡。每天上午10點至12點是黃福祥的圍棋時光,他上網找高手對戰,享受下圍棋的樂趣和成就感。團隊幹部都知道,除非有緊急要事,否則那2個小時盡量不要打擾老闆下棋。運動也是黃福祥的生活一部分,他每晚會到高雄住家附近的公園走路40分鐘,大學曾是桌球、籃球校隊,運動細胞不錯,但近年已較少接觸球類運動,偶爾會上健身房練「皮拉提斯」,著重核心及肌力訓練。黃福祥育有2個女兒,孩子沒踏進中醫領域,而是在美術方面展現天賦,他鼓勵孩子做自己,也認為錢財留太多給兒女是災難,看到富豪人家手足對簿公堂,讓他感觸特別深,他希望馬光中醫未來能成立一筆基金,用來做更多對社會有益的事。黃福祥小檔案年齡:59歲專長:中醫內科、兒科、針灸科現職:馬光中醫醫療網執行長、屏東縣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校友會副會長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國立中山大學EMBA、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經歷:屏東縣中醫師公會22、23屆理事長、馬光中醫診所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是養生最重要的事情。
-
2022-09-09 醫療.骨科.復健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能運動且要常跑醫院做電療嗎?物理治療師:更要勤做運動,練肌力緩解疼痛
一名熱愛戶外運動的女性,因膝關節疼痛就醫,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經轉介做物理治療,她詢問「以後都不能動,要常跑醫院做電療了嗎?」台大醫院物理中心經理陳昭瑩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除了做電療外,應加強膝、髖關節周邊的「肌力」,有助緩解疼痛,還可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惡化。昨天是世界物理治療日、台灣物理治療師節,無論任何年紀都可能會發生退化性關節炎,45歲以下若曾發生創傷性關節傷害,有半數恐在傷後10到15年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45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大多因過度耗損引起,常見活動時關節痛,或早上起床30分鐘內關節僵硬二大症狀。陳昭瑩表示,關節承受重量時,需要肌肉的幫忙,若能提升肌力,可減緩膝關節疼痛,也能延緩退化。訓練重點在提升膝關節和髖關節周邊肌肉的力量,可做多關節的運動,但需要注意,運動過程中關節不會痛,或是只有3分以內的痛(滿分10分),且不會愈做愈痛。陳昭瑩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勤做運動,可有效地減緩疼痛且增進身體功能,建議運動項目包括局部肌力訓練、伸展運動與全身性的體能活動。滑牆運動以局部肌肉肌力強化運動為例,推薦滑牆運動、訓練臀部肌力的側抬腿運動。於健身房自我訓練時,可使用大腿推蹬機、大腿外展訓練機。在家中,可側躺床上做髖關節外展運動,也可做滑牆運動。滑牆運動的動作類似大腿推蹬機,是經由調整腳的位置、膝蓋彎曲程度,來調整出不同難度,不過都要遵守「膝蓋不超過腳尖」的原則。一開始可先把雙腳放在距離牆面一個腳掌的位置,背靠牆,膝蓋微彎小角度,然後大腿出力,慢慢地把膝蓋伸直。陳昭瑩表示,在醫院物理治療師會先測試可做一下的最大重量,從最大重量的七成或八成開始訓練,通常一組做10到15下可訓練肌耐力,一組8到12下可訓練肌力,建議先做一組10下,做3組。如果做5下就做不動,代表過重;如果連續做15下都很輕鬆,恐達不到預期效果,較難進步。
-
2022-09-08 養生.健康瘦身
潘瑋柏2個月減重逾10公斤!5招「不敗減肥法」,營養師也推
編按:歌手潘瑋柏自出道以來,便深受「易胖體質」困擾,熱愛美食的他曾一度胖到人生巔峰的93公斤。不過,日前他於微博曬出減重逾10公斤的對比照,表示自己瘦到了7字頭,瘦身成果讓粉絲驚呼。對此,營養師高敏敏也表示,潘帥能成功減重確實有其道理,並進一步分析5招「不敗減肥法」的關鍵祕訣,只要跟著做你也能瘦身成功。一個飲食法的風靡,就會有大批人效法嘗試,藝人潘瑋柏向來被笑稱是伸縮自如,他的不敗減重法「不餓就停、飯後不坐」確實挺不錯的!落實了「管住嘴」的最高境界。想要成功瘦身、保持好身材,這5招是關鍵想要保持好身材,不妨試試看這5招:1.餐前喝100CC的水、每天至少喝2000CC餐前喝水可以有效控制食量,讓飽食中樞有飽脹感,同時也能沖淡過濃的胃酸,減緩食物消化速度。2.每周3次運動鍛鍊每次至少1.5小時的健身房魔鬼運動。3.少吃精緻澱粉、多吃蔬菜膳食纖維幫助墊胃促代謝,澱粉跟油可少吃不能無。4.用餐時「不餓就停」管住嘴,讓自己絕不多吃。5.飯後30分鐘內不可坐著飯後走路可降血糖、消耗熱量、助消化。藝人潘瑋柏不敗減重法:「不餓就停,飯後不坐」。高敏敏營養師提供圖/藝人潘瑋柏不敗減重法:「不餓就停,飯後不坐」。高敏敏營養師提供在執行不敗減重法時,如果感到飢餓怎麼辦?你可以:1.多喝水:提高喝水量可以避免飢餓感。2.適量黑咖啡: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燃燒脂肪、抗氧化。3.吃低GI、高飽足感的水果:像是蓮霧、蘋果、火龍果、芭樂都很不錯。4.真的餓了就吃盤菜:蔬菜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多多益善。在努力減緩橫向發展之餘,也必須清楚了解自己適不適合各種飲食法、斷食法。建議有以下4種症狀的人,不要隨意嘗試:•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易血糖過低、暈眩。• 懷孕/哺乳媽:需要充足營養,宜少量多餐、不適合空腹太久。• 飲食失調疾病者:暴食症、厭食症患者首重先恢復正常飲食。• 青少年/成長中孩童:此時期需要充足均衡的能量營養。想鏟除休假期間堆積在身上的大魚大肉,可以試試不敗減重法!不過也要提醒大家,減肥不是一時,健康飲食跟生活模式是一輩子。會發現健康美麗不是為了別人,最先受益的是自己。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養成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並長久保健康。(本文獲《健康遠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
-
2022-09-03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減脂不減肌,做到這三件事就對了!
現代人為了健康或維持體態,最常使用節食法或是到健身房做一些燃脂的運動。但你一定聽過健身教練或營養師常提醒減脂的人小心肌肉量流失。究竟減脂和掉肌肉之間有何關聯?有沒有醫學實證怎麼樣減脂才不會掉肌肉呢?時常在各大電視節目中分享專業見解的邱正宏醫師提供了一篇刊登在2019年營養學期刊上的醫學論文佐證,一個人若挨餓6~24小時完全斷食,體內脂肪會分解維持熱量,尚不會減損到肌肉量。因此,對於想實施168或204的輕斷食法的人是不用擔心減脂會讓肌肉組織損耗。詳細緣由請快點開影片瞧瞧!邱正宏醫師還教導三招只減脂肪不減肌肉的方法。第一是減脂過程中,要耐力和阻力兩種訓練交替做,耐力訓練是幫助進一步的燃脂,阻力訓練是幫助增加肌肉量。第二是一定要補充蛋白質或胺基酸。第三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但並非完全不吃。想了解更多健康瘦身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輕斷食加運動,減肥又健康!原始影片邱正宏談健康YT邱正宏醫師粉絲團邱正宏醫師IG延伸閱讀遠離婦科疾病、平衡女性荷爾蒙兩類食物搞定!喝咖啡還是黴菌水?中醫師為你破解咖啡因迷思「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9-01 養生.運動健身
健身動作做錯了反傷身!復健科醫師教六重點「健身運動入門準則」
復健門診中健身運動受傷個案不勝枚舉! 林先生因「卧推」傷到手腕韌帶;張小姐因「硬舉」引發急性腰痛。近年健身運動的風潮與健身房的普及,健身運動的民眾日益增加,尤其「肌少症」近年來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50 +的健身運動廣受政府單位及名間的重視與推廣。研究指出,約有20-30% 的健身民眾都曾經在健身房受過傷,而平均受傷的次數為2.13次,因為姿勢不正確受傷而來復健科門診求診的患者也是與日俱增,常見的受傷部位以肩膀最多(26-40.5%)、其次是背部(24%)與膝蓋(18%),最常見的受傷機轉以「過度使用」佔大宗,受傷的個案有58%患者因受傷而就醫,甚至有11%的個案因受傷而接受手術治療, 進而影響到生活及運動功能。健身運動傷害中,以最常見的肩膀關節受傷為例,最常見的受傷原因是不正確的姿勢與先前受傷未妥善治療而造成進一步惡化。研究顯示若是有專業的人員在旁指導,受傷的機率會顯著降低。另外若是長時間未運動,剛開始恢復運動時也是容易受傷的高風險。其他健身運動受傷的高風險還包括了年紀 ( 年長者更容易受傷 ) 與體重較高的個案。在健身運動傷害中,以肌肉與關節關節受傷最為常見,所以當大家從事健身運動,出現不當的關節腫脹、肌肉拉傷與關節扭傷時都應該要立即暫停運動,並且接受妥善的評估與治療,確定受傷部位已穩定或癒合,並找出導致運動傷害可能的原因。除了「治標」即症狀緩解; 更要「治本」即糾正不正當姿勢,甚至是調整強度與頻率!筆者同時也是美國國家體能協會肌力訓練師,深刻認知對於一些剛入門的初學者中,重量 (阻力)訓練的入門知識是預防受傷的不二法門,至為重要。在此為大家整理正確姿勢、健身進程等根本解:重點一、穩定的軀幹-坐姿與躺姿訓練何謂穩定的軀幹? 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保持穩定的軀幹,才可以藉由身體傳遞力量到啞鈴或是槓鈴上,可以達到安全的最佳化運動表現。若軀幹不穩定,會導致槓鈴容易搖晃或是力氣沒辦法順利傳遞出去,還有可能用到不適當的肌群增加受傷的風險。除了平常可以訓練核心肌群,直接訓練軀幹的穩定度之外,以下一個簡單的法則可以幫助維持正確的姿勢-「五點接觸法則」:1.頭部牢牢地放在長凳或背墊上。2.肩膀和上背部牢固而均勻地靠在長凳或背墊上。3.臀部均勻地坐在座椅上。(不要左右不一致)4.右足平放在地面上5.左足平放在地面上以上五個點 ”頭、肩背、臀、 左腳、右腳”,在起始和整個運動階段穩定並保持這五個身體接觸點的位置,可促進最大的軀幹穩定度和脊柱支撐,進而減少可能的運動傷害。「臥推」示範五點式接觸法則: 頭部.肩膀(上背部).臀部.左腳與右腳,以上五點保持接觸以增加軀幹穩定性。重點二、穩定的軀幹-站姿訓練與躺坐的訓練一樣,站姿的阻力訓練同樣需樣穩定的軀幹,站姿訓練通常要求雙腳的位置略寬於臀部寬度,腳跟和腳掌與地板接觸(不可墊腳尖),可達最佳化的運動表現,並可減少軀幹不穩定所導致的運動傷害。「硬舉」示範站姿的穩定:雙腳的位置略寬於臀部,腳與地面接觸,不墊腳尖重點三、呼吸的控制呼吸的控制與阻力訓練密切相關,運動有分「向心收縮」與「離心收縮」,一般建議在離心收縮時吸氣( 此時出力較多,人體吸氣是被動動作,將更多力氣在訓練肌肉上 ),向心收縮時吐氣( 此時肌肉出力較少 )。舉例來說在二頭肌彎舉時,手肘伸直過程中配合吸氣動作,手肘彎曲的過程中做吐氣的動作。這樣的呼吸控制可以應用在大部分的阻力訓練中。重點四、腰帶的使用有人會在重量訓練時會使用腰帶,在診間剛開始運動的民眾看到健身房內有人使用時,常常會詢問她是否需要健身腰帶,它的功用又是什麼呢?健身腰帶的功用是在重量訓練時維持穩定的腹內壓力,它的適用性取決於運動類型和重量訓練的強度。一般建議在對下背部施加壓力的鍛煉與使用接近最大或最大負荷的訓練中佩戴腰帶。所以對於非下背運動( 二頭肌、腿部肌群訓練 )並不需要負重腰帶,或是對於中低重量的下背運動也不建議配戴腰帶。重點五、運動的順序性許多人在剛運動時,會疑問這麼多種阻力訓練可以做,要先做哪一種呢?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指引,針對順序性的建議如下:1.阻力訓練原則為先訓練大肌群再訓練小肌群(大肌群比較不容易疲乏,小肌群容易疲乏)2.多關節再單關節運動3.高強度再低強度運動重點六、建議強度與強度的進展針對一般族群,強度不宜太強,以可以做8-15下為基準,太重容易運動傷害,太輕對肌肉的肌力增加效果不大。何時可以增加重量?重量增加可以遵從『2-for-2 Rule』(二二法則),這是美國運動醫學會與美國國家體能協會建議增加負荷的法則:若連續2次的訓練課(Session)中,某動作能夠完成的次數皆超過預定的目標次數2次(含)以上時,在下一次的訓練中,該動作就可以增加重量 (2%-10%)。以上是針對剛入門重量訓練的健身族群的基本知識,除了以上這些準則外,每個運動在第一次開始時都建議有專業人員在旁邊教導姿勢,必須能對該訓練的姿勢與動作有充分了解再開始訓練,漸進式地增加健身運動強度,也要避免突然從事高強度的健身活動,這些都可以有效降地相關運動傷害的風險。參考資料Alnasser et al. Prevalence and type of injuries among gym members in Saudi Arabia. Suhad Saudi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2; 22(1):30-37Summitt et al.. Shoulder Injuries in Individuals Who Participate in CrossFit Training. Sports Health. 2016;8(6):541-546.Ángel Rodríguez et al. Injury in CrossFi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Phys Sportsmed. 2022;50(1):3-10.Weisenthal et al.. Injury Rate and Patterns Among CrossFit Athletes. Orthop J Sports Med. 2014;2(4)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rogression models in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healthy adults.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只要健身 不要傷身-健身運動入門準則)
-
2022-08-25 養生.健康瘦身
染疫少動易發胖 專家教3招「不挨餓減重法」
● 青壯年男性每10人有6人過重●不運動、飲食沒節制,一周可能會胖1.5公斤● 不挨餓減重法:調整飲食順序、慎選食材台灣「胖仔」愈來愈多!隨著本土新冠疫情大爆發,500多萬人染疫確診,導致許多有運動習慣的人不敢運動,久而久之就「懶得動」,肥胖人口因此激增。專家表示,若缺乏運動、食量未減少,約2至3個月就會胖3.5至7公斤,建議民眾應盡速恢復運動,嚴格控管飲食,包括調整飲食順序、慎選食材等,才能不挨餓成功減重。台灣躍升東亞第一胖台灣人肥胖問題逐年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肥胖研究統計,台灣躍升東亞第一胖。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徐國峯表示,35至44歲男性過重或肥胖比率67%,等於每10人有6人超標,但65歲以上女性過重及肥胖比率卻高於男性。新冠疫情期間,確診民眾居家隔離,若照常吃三餐、點心但沒運動,體重很容易直線飆升。徐國峯舉例,一名個案過去有上健身房習慣,因確診後減少健身次數,待在家時間較長、飲食也沒控制,70公斤的他,僅2到3個月就胖了3公斤,過去鍛鍊的「六塊肌」沒多久就團結一塊。多吃少動 3個月恐胖7公斤徐國峯指出,胖3公斤其實很簡單,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1公斤,像上述個案,原先上健身房運動1小時能消耗400至600大卡,若不運動,每天減少消耗400大卡,加上每天多吃一塊麵包、一份鹹酥雞,一周就可能胖1.5公斤,不到2、3個月就會胖3.5至7公斤。「七分吃,三分動!」徐國峯建議,飲食應以正常三餐為主,避免吃點心、消夜或炸物、速食;更應逐步恢復過去運動習慣,染疫康復者若還未能立刻重訓或激烈運動,可先從簡單的走路開始,半小時約可消耗300大卡,穩定消耗熱量,有助於維持正常體態。肥胖者 易有三高慢性病徐國峯提醒,肥胖者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BMI超過30者,近9成有代謝症候群;肥胖也可能引發多發性關節疾病、肝腎功能損傷、心血管疾病等,甚至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機率。若透過飲食及運動控制效果不佳,則可透過藥物介入或手術治療改善。營養師林俞君建議,可依照國健署「我的餐盤」口訣,自我檢視三餐飲食是否過量。若飲食量沒增加,但體重上升,可經由調整飲食順序、注意食材挑選、保護腸道提升免疫等3方式減重。先吃菜再吃肉 少吃甜點飲食管控上,林俞君強調,正餐要吃飽,避免額外吃甜點,飲食順序應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如肉類、豆腐或雞蛋,最後吃飯、麵等澱粉類。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可促進代謝,減少脂肪合成,又有飽足感,因而減少澱粉攝取。食材盡量選用原型食物,避免重口味、油質過多或精緻糖太多食材,像里肌肉比五花肉好,牛肉可以選牛腱;吃湯麵比乾麵好;生菜沙拉沾醬比淋醬好。林俞君建議,染疫康復者可多攝取蔬果及蛋白質食物,腸道是人體免疫大本營,蔬果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建立好菌,且富含維生素C具抗氧化作用,可提升保護力;蛋白質食物可多選擇食用低脂肉如牛腱、里肌肉等,以及雞蛋、豆製品、海鮮、魚類等,如此可以恢復體力又不發胖。
-
2022-08-21 養生.運動健身
練肌力能解下背痛、腿無力 醫師教長輩如何增肌也增重
長輩上健身房好處多,深蹲、硬舉等大重量、多關節動作效益最佳,但也要求身體活動度,動作、發力須精確到位,最好有專業教練指導,才能最大化訓練成效,安全增重。醫師說,坊間業者多而雜,尋找專業教練可優先辨明美國四大證照,具醫事人員資格者更優。「重不等於會受傷」,教練協助循序漸進,安全增加肌肉量。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林杏青指出,中老年最常出現下背痛、肩膀痛及腿腳無力,有不少和核心、肩背、臀腿等肌群無力或失能相關。而做深蹲、硬舉、划船等針對大肌群的多關節阻力訓練,經妥善規畫就能安全增加肌肉量,更讓長輩能以正確的動作模式起身、搬重物,甚至從事較激烈的體育活動。林杏青指出,長輩往往擔心大重量容易致傷,但其實「重不等於會受傷」,而是要漸進增加負荷量,逐步增加組數、次數、重量,讓訓練「有挑戰性」,才能刺激肌肉生長,進而增加肌力,久未運動、體能差也沒關係,從最小負重開始訓練,再循序漸進往上加。優先找美國四大體適能組織證照,有治療師等證照更佳。林杏青表示,若家中長輩想健身增肌,須先就醫評估心肺狀況、骨骼有無結構異常,再尋求專業教練量身打造菜單,避免運動傷害。不過坊間業者及教練品質參差不齊,可優先認明美國四大體適能組織ACE、NSCA、NASM、ACSM證照,並選擇授課經驗豐富者。林杏青說,若教練具備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等醫事人員證照,還可在發生心律暴增,缺氧前兆,嘴唇發白等緊急狀況時,及時處置,更保障長輩安全,可優先考慮。林杏青建議,長輩若沒有任何訓練基礎,強烈建議先尋求教練指導。好的教練通會先評估學員病史、健康狀況,運動時從旁輔助,絕不「一套打天下」或一味加大重量,以確保動作品質,並滾動調整課表。健康增重講求「七分飲食、三分運動」,飲食均衡、少油糖是基本。營養師認為,長輩最怕肌少,須多攝取蛋白質,但牙口能力退化、有的人還有三高,建議採「半肉半豆」並切小塊、善用不同料理方式,運動前後可適量補充熱量,也要避免易發胖、難察覺的「一口肥」食物。牙口退化、有三高,可採半肉半豆,先吃豆魚蛋肉類,再吃菜飯。營養師郭環棻指出,樂齡族牙口能力退化,咀嚼力度弱,且腸胃消化液分泌不夠,為避免影響吸收,建議正餐先從豆魚蛋肉類入口,確保蛋白質攝取充足,有增肌原料,也避免先吃菜、飯太佔胃容量,影響蛋白質攝取意願。郭環棻表示,部分長輩有膽固醇、血脂肪控制不佳問題,可分配一半蛋白質自大豆製品攝取。傳統板豆腐、無糖豆漿、蒸黃豆、毛豆都是優質來源;而百頁豆腐、油豆腐、蘭花乾、炸豆皮等,脂肪含量過高,盡量避免。郭環棻說,肉類應選擇脂肪低部位,少吃皮,若擔心長輩嚼不動,可利用鳳梨、檸檬、蘋果等水果醃漬,以天然酵素軟化肉質,打成泥做漢堡排也可以,或切短至不超過1.5公分長度,輔助咀嚼不佳的情況;使用0.01%濃度鹽滷,肉質保水度上升會更柔嫩,但不適合高血壓族。運動前30分鐘,可吃香蕉、豆漿等快速供應能量的食物。郭環棻建議,吃完正餐最好隔2小時再運動,若擔心長輩肌肉量不夠、體力易不支,運動前30分鐘可攝取好消化、好吸收、可快速供應能量的食物,例如香蕉、含糖豆漿、巧克力牛奶、饅頭夾蛋等。郭環棻說,樂齡族若平時有規律散步習慣,每日建議攝取1600至1800大卡即可,但若有攀岩、爬山、吊單槓等激烈運動習慣,通常是2300至2500大卡,要取決於運動量及身體組成。維持或增加肌肉量,也要每天攝取每公斤體重1.2克的蛋白質,具體菜單安排可洽專業營養師。郭環棻提醒,想健康增重,六大類飲食應均衡攝取,少吃油炸、高糖鹽是基本原則,也要留意水晶餃、鍋貼、水餃等「一口肥」食物,油脂比想像中多,又很重口味,胃口一開易攝取過量。健身補充品 長輩能吃嗎?健身族群流行吃高蛋白粉、肌酸、BCAA(支鏈胺基酸),長輩是否也適合?郭環棻表示,如果牙口能力不錯,平常吃肉、吃蛋,或喝未過濾的濃豆漿補充當點心即可;但如果體能好、運動強度夠,適量高蛋白粉確實可幫助增肌,運動前吃BCAA也能避免過早疲勞,提升訓練品質。至於肌酸會造成肝腎負擔,較不適合肝腎功能有狀況的長輩食用。
-
2022-08-14 醫療.婦產科
女性更年期讓4疾病風險大增 醫師教你如何及早存好本錢預防
大部分女性在50歲前後流失荷爾蒙,進入更年期,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胸悶、睡不好等症狀,隨著年紀增長,甚至出現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醫師建議,養成運動習慣、健康飲食,可多補充鈣質食品,定期健康檢查,只要存好「健康儲蓄」,到了老年疾病就不易找上門。門諾醫院產科主任醫師蔡啟智說,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在短期內,約有七、八成的人會出現更年期症候群;過了三、五年,隨著荷爾蒙減少,女性泌尿道、陰道乾澀,性欲減退之外,還會有頻尿、漏尿,易造成尿道感染;更年期十年後,容易會有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1. 骨質疏鬆症含鈣飲食加運動補強,才能及早存骨本。蔡啟智說,一般人的骨質最高峰落在35歲左右,35歲過後骨質就開始每年下降1%。不同於男性緩慢下降,女性在停經後,每年骨質下降3%至5%,可能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腰痠背痛、骨頭痠痛等。想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適量補充含鈣食物如小魚乾、牛奶、燕麥奶、海菜及芥菜等,有必要時可補充鈣片;也記得要運動,像是快走、爬樓梯、跳繩,適時曬點太陽,若體力許可,還能到健身房重訓,存好「骨本」,就不怕骨質疏鬆。高雄市大同醫院婦產科醫師徐昕宜建議,邁入中年的女性平日晨起可喝牛奶、芝麻穀飲,中午吃點豆干、油豆腐,下午吃點小魚乾配堅果,盡量補鈣,存骨本。再者趁早晚太陽不大時,穿短袖、短褲至戶外運動半小時,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鈣、鎂及磷酸鹽。2. 心血管疾病更年期十年後,失去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易上身。在更年期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方面,蔡啟智表示,女性荷爾蒙有抗氧化,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避免血管硬化,但更年期約十年後,荷爾蒙消失,就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階段。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外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特別注意身體警訊,若經常感到肩膀、背部疼痛、惡心嘔吐、氣喘、難以入眠或腸胃道問題,必須就醫治療,並培養一、兩年做一次健康檢查的觀念。3. 肥胖問題中高強度有氧運動,能增加肌力也能保持骨質。在女性荷爾蒙減少、新陳代謝率降低的情況下,更年期女性身材容易肥胖。蔡啟智說,高澱粉、高糖食物少吃,烹調盡量採清蒸、水煮、燉或涼拌等少油方式,咖啡與茶適量,並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可找營養師做進一步的諮詢。由於骨質流失快,再加上體力逐漸減退,因此運動方式不宜過度劇烈,每天進行30到60分鐘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游泳、快走、有氧舞蹈、騎腳踏車或慢跑。在專業的指導下,建議每周要有兩天重量訓練,增加肌肉能消耗熱量,又能讓骨本不會流失那麼快。要是病患難以靠上述方式解決更年期症狀,醫師會適量開立荷爾蒙藥物,補充流失的荷爾蒙,但除非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醫師會謹慎評估是否需使用藥物。4. 尿失禁漏尿易引起尿道感染,症狀輕微者可做「凱格爾運動」改善。更年期女性除了有骨鬆、心血管疾病風險外,擾人的「漏尿」更是女性不敢說的祕密。有的人爬樓梯、開心大笑、咳嗽,下體就濕成一片,蔡啟智表示,漏尿容易讓尿道感染,不能因為不好意思就醫,就放著不管。他建議,若漏尿還算輕微,可自己在家練習「凱格爾運動」,想像尿尿到一半暫停,用到阻止尿液流動的肌肉,藉由重複縮放部分的骨盆底肌肉,減少漏尿問題;若漏尿嚴重影響生活,一定要就醫,現在有電磁波、雷射等方式,也有尿道懸吊手術,幫助解決女性難言之隱。更年期早到 健康一定比較差?更年期提早報到的人,身體狀況一定比較差嗎?蔡啟智提及,曾遇過一名女性41歲就停經,比一般人提早約10年進入更年期,並不一定是身體出狀況,而是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不同,停經的年齡也會不一樣。如果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即使是更年期提早,身體狀況不一定比晚進入更年期的人差,只要提早或及時「存好健康本錢」,歲數增長也不用擔心疾病入侵。
-
2022-08-11 醫療.皮膚
以為只是雞眼卻愈長愈多?皮膚科醫師教你如何防範病毒疣
● 病毒疣是接觸人類乳突病毒而感染● 避免感染,可攜帶個人的室內拖鞋● 治療恐需三至四個月去年台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禁止各項水上活動,今年終於解禁加上連日高溫,海邊和泳池到處是滿滿的戲水人潮。不過,玩水也要注意衛生,小心病毒疣上身,痛到像「穿著釘鞋進游泳池」。皮膚科醫師提醒,泳池潮濕適合病毒孳生,三溫暖、瑜伽教室、健身房也容易傳染病毒疣,因此,進出這些場所應盡量避免光腳,才不容易中獎。以為只是雞眼 卻愈長愈多許多人腳底長了硬塊,以為只是雞眼,沒想到愈長愈多,就醫才發現是病毒疣作怪。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雞眼和病毒疣常被搞混,兩者都是腳底皮膚出現的凸起腫塊。雞眼的產生,是因為走路摩擦或是重力不平均,造成腳底表皮增厚成單獨一粒,常因走路壓迫而引起疼痛,但雞眼並不會傳染,如果沒有明顯疼痛感可以不用治療。病毒疣是因為直接或間接接觸人類乳突病毒(HPV)而感染,造成皮膚角質化增生而形成節結狀腫塊,如果沒有處理,或是自行摳抓後再摸身體其他部位,則會讓病毒擴散、愈長愈多。皮膚有小傷口 就可能感染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表示,接觸傳染是病毒疣主要傳染途徑,如果接觸到附著病毒的物體,不論是毛巾、把手、地板等,只要皮膚有微小傷口或病毒量大,都可能感染。唐豪悅說,夏天常見病毒疣求診的病患,由於泳池的環境潮濕,病毒容易孳生,許多人前往游泳或戲水消暑,就容易接觸病毒而傳染。尤其兒童免疫力較低,因此,暑假常看到學游泳的小朋友就診,門診約有六、七成是小朋友。病毒疣的治療方法,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療法,包括水楊酸貼布、手術、電燒等。唐豪悅指出,最常見的是冷凍治療,是採用液態氮的瞬間低溫將病毒殺死,並讓病灶慢慢萎縮,但療程視病毒疣的大小、數量而定,有些病患每周接受治療,必須治療三至四個月才痊癒。趙昭明表示,由於雞眼和病毒疣不易分辨,避免誤認而讓病毒疣繼續傳染,一旦發現腳底出現硬塊凸起,且伴隨疼痛感時,第一時間應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得到適當的治療。避免感染病毒疣方式,趙昭明說,出入公共場所應避免赤腳,建議到泳池可攜帶一雙個人的室內拖鞋,一上岸就穿上,以防範交叉感染。游完泳後,除了使用清水外,也要用肥皂、沐浴乳等清潔用品洗淨身體並擦乾,避免暴露在大量病毒下而感染。健身房器材 先用酒精清潔趙昭明提醒,除了泳池、三溫暖、澡堂等公共場所外,瑜伽教室、韻律教室、健身房是民眾容易忽略可能傳染的地方,因此在這些地方要留意不赤腳在地板上活動,可穿著襪子避免直接接觸,在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前,可先使用酒精清潔,使用後也要適度清洗手腳。趙昭明說,如果已經感染病毒疣,衣物雖不需要分開洗滌,但不可與家人共穿;也暫時不要游泳,以免傳染給他人。
-
2022-08-1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羨慕別人的川字腹肌?學會熊爬加上兩大關鍵就能搞定!
健身的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體魄以及好看的身體線條,一般都會從核心訓練開始。不過有些人會發現,怎麼越練肚子看起來越大?難道做錯了?超核心健身中心的Erica、Euphe教練不僅要為大家破解這個迷思,同時還要教會大家一個很好用的核心訓練。原來,為了擁有漂亮的川字腹肌,許多人會勤於鍛鍊腹肌和核心,但這只會讓腹部的肌肉增長,若沒有同時做飲食控制,內臟脂肪會越來越多,肚子自然就會看起來大了。由Erica教練說明、Euphe教練動作示範,影片說明選擇多關節訓練動作,例如深蹲、硬舉、臥推、引體向上、划船等,便可以在訓練中創造更多熱量的消耗。詳細動作快點開影片觀看。超核心健身中心Erica和Euphe教練還教大家一個在健身房比較少見的「熊爬」動作,配合飲食控制和多關節訓練兩大關鍵,就能讓腹部線條練得更明顯更好看!不過若在家有訓練空間不足的限制,兩位教練也提供了向後爬的熊爬進階動作,還能增加核心訓練的強度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運動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熊爬練起來完美腹肌不是夢!原始影片超核心健身中心Hypercore Fitness YT★教練教你三分鐘學會啞鈴划船★超核心線上課程上線囉,課程內含全身45個訓練動作的詳細教學延伸閱讀久坐不動髖部疼痛?利用簡單的馬克操減緩不適感每天走不到一萬步?試試不無聊在家就能做的踏步有氧「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06 養生.人生智慧
「生活的喊停」是一種內在的喚醒!讓暫停變成一種習慣,可以激活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
克服倦怠法+困難突破法任何的事物都會有「鏈狀效應」,當一件事情受到牽制,就會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危險。當倦怠出現,會讓生活中許多人事物連帶受到影響。所以人需要在還沒有感到倦怠之前,就在心中安置「休息的心」來緩解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生活的「自我暫停」可以避免將生活壓的太緊,以致於產生負面連環鍊狀 效應。「暫停」是生活倦怠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暫停可以讓人暫時抽離難纏的人事物,讓個人的身體可以釋放壓力,也可以讓個人的精神可以達到舒壓。當人處於在喊停的休息狀態,就可以讓人在思想與行動有新的激活。工作與生活中的「暫停」可以分為「被迫暫停」與「自願暫停」相信多數人對於工作或生活 正在進行的事情,忽然被迫停止,都會感覺錯愕。例如職場中的裁員事件。生活中的突發狀況。這些外在因素,會把你本來計畫的事情忽然打亂,讓原本有條不紊的生活頓時失序。這當中的觸發因子,有可能是工作場合的人員、有可能是父母、交往對象、配偶、孩子、朋友等,都會讓原有的計畫,忽然增加許多需要處理的事情。尤其,這些事情如果又是與你本來期望的進展產生差距,就會讓你的心感覺壓力增加。人會感覺壓力,常常是因為「生活失序」,這樣的外在紊亂,直接影響到人的內在感受,讓人對生活感覺煩躁的紊亂感。當一個人內在感覺如同久未整理的花園當中雜草紊亂,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什麼都不想管的狀態。這種不想管事的狀態並不是暫時休息,而是外在干擾造成內在動力減少,形成不想繼續當下工作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很想逃離當下生活的感覺。其實人需要在還沒有進入倦怠之前,就在心中安置「休息的心」來緩解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讓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疲於奔命,能夠得到一些休憩。因此現代人對於「效率」一定要有新的認識。要知道,並不是不斷加班就能帶來工作效率,也不是讓生活行事曆一件事情緊接另一件事情,就意味著高效時間安排。【延伸閱讀:當人生感覺倦怠時送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但必須「篩選機會」,不是所有的機會都適合你的人生】在人生前進的過程,必須顛覆「過度工作」的流程,因為人需要休息,才能讓思想運作清晰。如果你感覺你的工作與生活被壓縮過度,你放下手邊的工作,讓自己可以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就算只是坐著讓大腦處於放空的狀態,也可以藉由讓身體與大腦的休息,來讓你的思緒有新的活水注意,因為「停」才能讓思想重建。生活過度加班,不只會讓人有猝死的風險,更會讓人產生對生活的厭倦。生活中的枯枝爛葉需要修剪,唯有去蕪存菁的生活,才能讓人生凈心。生活不需要隨著社會的洪流行走,人需要「重組紛擾的心」,才能讓「生活整合」,活出激活的人生。我在法院工作的時候,認識其中一位上司,她告訴我她年輕時在大型會計事務所當會計人員,可是工作兩年就被裁員,當時她感覺非常難過,因為她在那兩年期間除了工作,也很努力準備會計師資格考,想不到竟然就被裁員。當時公司按造政府規定的資遣費給付,她告訴自己,既然裁員的事實已經發生,那就用資遣費接著深造,之後她就申請學校,埋首苦讀完成學業後在法院工作。她告訴我,回首過去,她感覺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當時被裁員後,能夠再度回到學校轉換專業跑道。她強調,如果當時被裁員,她不會有動力繼續深造,更不會往法律的方向走。相反的,我也知道一些案例,被裁員的一方懷憂喪志,對於工作與生活都無法積極投入,每日在生活中抱怨。最後連女朋友都離開他,而且連生活都需要靠父母資助。這就是因為過度在意裁員的事實。其實裁員在這個社會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公司或工廠會因為營運或景氣影響而被迫整頓內部,這些原因有時候與員工無關。況且任何地方都有工作的機會。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發現:「想法改變做法」。同樣是裁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也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兩個例子都是暫時喊停的「被迫暫停」,也就是離職並非個人的意願,而是因為外在阻力的裁員因素,造成被迫需要離開原來工作軌跡。但是,其中一方知道如何把裁員當成一種新的人生,讓他在「生活整合」當中有進階。可以另一個人卻是讓升裁員事件,造成生活成員的負擔,不只讓他的生活封避,也讓他家人的生活陷於膠著。【延伸閱讀:當期望與實際有落差,人會產生高度疲憊感!專家教你克服倦怠+困難突破法】暫時喊停,可以激活你的人生除了上述暫時喊停當中的被迫暫停,還有另一種現象就是暫時喊停當中的「自願暫停」。有些人在職場或生活的某個階段,會忽然意識到工作階段想「自願暫停」。這樣的情況通常是內心深處的呼喚。這樣的現象很多發生在中年之後的男女。有的女性在生兒育女階段會暫時辭去工作,想要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成長。之後到了中年階段,就再度返回職場追求自己的自我實現。有的中年男女,在長年工作累積一定的經濟能力之後,想要趁自己還有經歷的時候能夠轉換工作跑道,做一些屬於自己夢想但是卻沒有機會實踐的事情。其實,生活的喊停,是一種內在的喚醒!無論暫停的因素是為了預防倦怠,還是為了讓自己出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意味著你已經有聆聽你個人「內在聲音」。因為一個人在生活中的「階段」有檢視自己內在的感受,就會意識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那樣的需求不是因為別人所擁有的事物與經歷,而是你的內在會讓你知道你的熱愛與能力應該在哪一個項目有專注點。其實,人生中的任何的事物都會有「鏈狀效應」,當一件事情受到牽制,就會有動一線而牽動全局的危險。因此「暫停」是遇到瓶頸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暫停可以讓人暫時抽離難纏的人事物,讓個人的身體可以放鬆,也可以讓個人的精神可以釋放壓力。當人處於在喊停的休息狀態,人就可以在思想上與行動上有「新」的調整。我個人曾經因為過度工作,感覺效率反而減低。尤其過度工作造成睡眠減少,讓精神處於疲憊。之後更會出現鍊狀效應,讓疲憊的狀態,需要以暴飲暴食,或者完全不進食來做代償。因此就更會感覺身體不適,甚至會感到情緒煩躁,有時候連坐下來看幾分鐘電視也會感覺內疚,這樣的情形嚷我意識到需要立即「停下工作」,讓自己可以抽離工作狀態,以進行身體與精神的修復。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個人還沒有進入倦怠感階段之前,就知道要在生活中找時間休息,要讓暫停變成一種習慣。因為生活中的暫停,並不是代表停止前進。而是生活中的暫停,可以讓大腦與身體休息,因為人真的不需要隨時隨地都不斷地工作。當你在休息之後感到內心愉悅,你再度返回工作,就會感到事半功倍。暫停效應或許有人會感到困惑,暫停就是代表沒有前進,怎麼能夠「激活」停滯?其實,暫停階段要能夠讓生活有激活的感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休閒」置入你的平日生活。關於生活,現代人應該要有把「休閒列入生活安排」的意識。休閒應該是目標流程安排中的一環。我所任職過的加拿大德商醫療研發公司,在公司午間有健身房以及午間瑜珈課。因為公司高層認為休閒可以讓員工產生更好的工作效率。如果員工不想在午間運動,公司也有物美價廉的員工餐廳,讓職員們能夠藉由員工交流與美食來達到放鬆,很多時候工作中難解的問題,都在運動或者美食之後得到解決,主要就是人的腦中有暫停的休憩,讓新的思考可以進入人的思維。人的「放空」,主要在於不要在頭腦隨時隨地處於工作狀態。因為過度工作與過度思考,會造成投入過度所產生的疲倦。那樣的疲憊常常是久坐後的腰痠背痛,也可能是久站之後的腳麻背彎。其實,任何的生活的「正事」與「瑣事」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間隔」,才能讓每一件事有不疾不徐的進度。有的人會誤以為壓縮時間,讓工作緊密排在一起,是生活高效的運作,其實,人的承受程度有限,多年之後的行程壓迫,身體就會以疾病來產生抗議,許多慢性病,血壓高、胃酸倒流、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在高壓工作當中形成。很多人喜歡用「做了多少事」來衡量生活的效率。其實,生活中做了多少事並不是最重要,因為如果所做的事情,都沒有符合想要的自己,那麼就算每日做了很多事,有時候只會造成你的「心累」。生活本來就不太容易,太多的責任與太多的雜事,已經讓很多人感覺壓力,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適度刪除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會讓你的生活只有一個「累」字可言。生活必須看到進展,因為看不到前進路段的可能,就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也會讓人感到意志消沈,尤其在沒有任何進展的瞎忙階段,更會讓人倍感倦怠。其實,倦怠感是可以改寫,任何沒有活出自己的意願,你都可以顛覆人生現狀,改變生活軌跡的模式。改變需要過程。多數人害怕「轉變」。因為「變」是一個無法預知結果的過程。可是改變心中的倦怠,並不是頻換工作,或者頻換居住地點,改變必須要從「心」開始,在原地就能做出改變。當生活出現倦怠,如果不改變生活,你就會被你的失望綁架。也就是說,倦怠感的出現,會讓你感覺每一天都是虛渡,尤其人在檢視自己生活過程,就更容易因侷限而感到焦慮。所以,當你感覺目前的工作與生活已經讓你感到毫無生趣,那就一定要「暫時喊停」,因為壓的太緊的彈簧,也會出現彈性疲乏。很多過度加班的職場人,會因為工作過長的時間,讓生活感到毫無樂趣,因為隨時隨地都在工作的狀態,就會讓人落入情緒 倦怠。生活需要努力,不需要拼命。要能夠在生活「暫時喊停」,才能讓生活中有「命」可以持續堅持理想。生活需要有喘息的空間,才能激活自己活成你想要的自己,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是人生長河的流程。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克服倦怠:30種突破困難,心不累的生活進階法》
-
2022-08-03 養生.人生智慧
當人生感覺倦怠時送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但必須「篩選機會」,不是所有的機會都適合你的人生
克服倦怠法+困難突破法要克服倦怠需要篩選機會。在機會面前,無論是自然形成的機運,還是自己開創的機會,都需要有「機會警鐘」在自己的思維。機會是由兩部分而來。其一,是自然形成,也就是機運。其二,是自己創造,也就是開創。太多人誤把從天而降的好事高估,以至於生活感到失望,倦怠感也就因而加劇。要克服機會抉擇所造成的倦怠,就要謹慎選擇機會,因為錯誤的機運,比沒有機運殺傷力更大。機會是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的,如果機會在「錯誤的時間」到來,就會影響人的生活作息,也會打亂原來的生活步調。尤其當從天而降的機會並不適合你的特質,這時候貿然接受所謂的機會,就會讓你的工作負擔加重,並且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人的負重有一定限制,就像在健身房重訓,每一個人可以承受的重量與力度都不同。但是忽然給予的強度訓練,如果沒有循序漸進的練習,就容易因為錯誤的方法,讓自己瞬間受傷。關於倦怠,需要謹慎篩選機會。倦怠的發生常常是因為心中渴望完成的事項太多,因此造成時間壓縮(Time Constraints),也就間接造成心中疲憊。在工作與生活中,人都需要有篩選機會的能力。因為機會並不會從天降臨,機會是會由兩部分而來。其一,是自然形成,也就是機運。其二,是自己創造,也就是開創。但是,這兩種機會如果超過負荷,就會造成工作倦怠,等於讓自己受傷。有時候人在順境,許多機會擺在眼前,看似光彩,其實那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任何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讓你的選擇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希望有更好的機會,也願意迎接所有的工作挑戰。但是部分人因為沒有慎選機會,而讓工作往錯誤的方向前進,因此就形成「一步錯,步步錯」的局面。雖然理論上,任何機會錯誤,換個跑道就好。但是,實際上,工作的道路,如果頻換跑道,就等於一切從頭來過,因此慎選機會,比選錯機會更重要。克服倦怠的機會區分機會有好壞之分嗎? 有的,機會區分為「好的機會」與「壞的機會」。對於好的機會,一般人容易以「從眾性」來選擇,會誤以為更多人選擇的機會就是好的機會,意味著沒有把自己好的特質納入。這樣的過程,容易使得往後的工作中與群體價值觀格格不入,必須逼迫自己接受與個人價值迥異的群體合作。其實關於工作,一定要記得:並不是所有的機會都是好的機會。很多時候,「壞的幾會」會讓人誤以為好運到來,因此沒有考慮後果就貿然接受。這樣的欠缺考慮,就有可能讓壞的機會成為一個人身敗名裂的導火線。在機會面前,你需要注意機會可能帶來的「後果」。這也意味著衡量機會,要預先「考慮危機」才能在選擇與行動中找到平衡點。曾經我有一名昔日同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在二十幾歲的年齡就遠赴杜拜的投資公司工作,參與許多公司合併。當時,他的上司要他加入股份,以他初入社會幾年的青澀年紀,要成為大公司股東,確實仍有一些危機。但是當時他認為機不可失,請家人協助資金籌備,希望能夠把握機會成為公司的合夥人。由於他是獨子,家人對於獨子成為任職公司的合夥人感到非常開心,他的父母就把積蓄投入。但是只有一年的光景,那家公司創辦人就讓公司惡性倒閉。我的昔日同窗,因此倉促地從杜拜離開,回到加拿大後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當時的入股機會,就是「壞的機會」,讓一個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從此背負著巨大的債務。成為合夥人本是好的契機, 但是昔日同窗因為涉事未深,對於合夥公司的內部金錢流向不清楚,當初也沒有預估入股後會有金錢損失的下場。 倦怠克服需要「刪除壞的機會」在我過往的經歷當中,多次被迫參加許多辦公室政治,那是我最不喜歡的部分。我雖然個性外向,喜歡與人接觸交談,但是辦公室政治常常是以小圈圈劃分,小圈圈領導者的價值觀成為小圈圈中每個人需要遵守的價值。最常見的情況是:小圈圈的領頭者,在工作場合發表了對公司不利的言論,但是小圈圈當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敢有不同的意見反駁,這樣的情形在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大家和睦,殊不知這種情況在私底下就會感覺對小圈圈產生排斥,慢慢地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工作。人都有想要反抗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小圈圈,也都有想要脫離與自己價值觀迥異的小團體。但是因為工作當中的小圈圈有時候與個人工作有關聯效應,很多人只好屈服於職場穀倉效應當中的小圈圈價值。當無法以行動反抗工作場合的小圈圈,就會慢慢的在心中產生倦怠感,也會讓人對工作的熱忱快速下降。這時候要克服倦怠,就必須要再次篩選你眼前所認定的機會。要仔細問自己,當下的工作是否適合你?因為選擇錯誤機會,如果不及時導正,會讓你在工作中慢慢失去創造力。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對工作從喜歡變成不喜歡,有部分原因是來自於職場上小圈圈政治造成的工作倦怠。這個時候需要好好檢視機會帶給你的感受。如果倦怠真的已經讓你感到心被撕裂的疲倦,那麼休假或者辭職都是修復的必要過程。篩選機會能維持熱忱力人的熱忱需要體現在「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當你所處的位置無法發揮工作績效,意味著那樣的工作並不適合你。在職場中,並不是所有的機會都適合你。要讓你的特質能夠發揮最大效應,就是要讓自己的能力與熱愛能夠在對的機構發揮,並且需要刪除負面小圈圈的持續干擾。社會是一個百寶盤,適合別人的寶物未必適合於你。因此在倦怠感強烈出現的時候,也是人生路徑再次選擇的時刻。因為我們的願景,不需要以一條路走到底的方式。當事與願違,仍然可以用「換條路徑」達到相同目標。對於工作機會,我們都不需太過理想化,只需要設立合適願景,生活中的挫折,就是給予人的生命警鐘,太多的負面重量,會讓我們步伐蹣跚。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走一樣的路徑。一樣的路,有的人走的順風順水,有的人跌得四腳朝天,原因就是「每個人適合的機會不同」。關於機會的選擇,訣竅是要選擇可以讓自己能力發揮,並且讓自己在工作環境中感到安全與舒服。至於哪一條路徑最適合你,你的「心」會告訴你。機會之所以稱為機會,就是因為當中有「不確定」的部分。篩選機會比盲目投入所有的機會更重要。好的機會能夠讓人突飛猛進,壞的機會則會讓人倦怠痛苦。許多人妥協於壞的機會,其實在長期效應中並不會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當你的人生感覺倦怠,你必須送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而並不是妥協現狀。如果不是真心喜歡現在的工作或生活,卻又委屈求全的忍耐,那就會把現在的機會在未來變成遺憾。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克服倦怠:30種突破困難,心不累的生活進階法》
-
2022-07-2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弓箭步蹲看似簡單卻容易做錯!快來看看常見4大錯誤!
弓箭步蹲是一個常見的動作,學校體育課、居家徒手和健身房搭配壺鈴啞鈴都很常看到,但這個看似簡單「Jay Wang 」要和我們說明弓箭步蹲常見的四大錯誤,並分享如何正確操作弓箭步蹲,以及減少膝蓋與腰椎疼痛的錯誤動作發生。首先Jay提到單腳訓練對於增進速度與平衡以及預防受傷是不可或缺的,骨盆穩定肌群的的動作在單腳站立與雙腳站立中是不同的,挑戰踝關節穩定度與本體感覺會迫使臀中肌、內收肌群與腰方肌扮演穩定肌群,而弓箭步蹲是進階動作,需要有更好的動作控制能力。了解了弓箭步蹲的基本原理及使用到的肌群,能更好地完成弓箭步蹲,你是不是也很想知道是否一直以來都做錯了弓箭步蹲呢?快點開影片讓Jay教我們如何正確操作弓箭步蹲,膝蓋不再疼痛!想了解更多關於弓箭步蹲的操作方法?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了解常見錯誤,弓箭步蹲好簡單!原始影片Jay Wang YT延伸閱讀訓練爆發力不只跳躍運動!4個爆發式伏地挺身教你肌力轉換爆發力!別怪身體跟自己作對!5大面相檢查「坐」對了嗎?「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24 名人.李偉文
翹二郎腿會造成骨盆歪掉是迷思 專家揭腰痠背痛的真正原因和修復方式
隨著年齡增長,難免愈來愈容易腰痠背痛,即使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姿勢,但往往不小心就會翹起二郎腿,常被老婆大人糾正。最近看到媒體採訪周適偉醫師,他是國內復健醫學的權威,破除大家的迷思:「很多人誤會翹二郎腿會造成骨盆歪掉,事實上這是倒因為果,是因為骨盆歪掉,我們才會想要翹二郎腿。」他提出證據,據研究至少超過八成的人骨盆不對稱,但目前所有椅子的設計都是假設使用人的身體是對稱的,當不對稱的屁股坐在對稱的椅面上,受力反而不平均,長時間下來就容易腰痠背痛。骨盆不對稱可以從翹二郎腿的經驗來佐證,通常我們在翹腳的時候,會覺得翹某一邊比較順,若是換翹另外一邊就會覺得卡卡。會翹腳往往是因為骨骼骨盆的不對稱,坐下來時屁股高低不平找不到重心,翹起某隻腳時,反而找到平衡的重心,覺得比較舒服。但我們沒辦法客製化符合獨特骨盆重心的椅子,唯一能改變的,是加強自己在腰到骨盆部位的核心肌群能力。但現在健身房流行的各種核心肌群訓練,通常只練得到大肌群,關鍵的小肌群反而忽略了。周適偉醫師特別提醒,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所謂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點點,只有透過慢慢轉的動作,才能真正訓練到關鍵的核心肌群。慢跟轉,難怪華人流傳數千年的各種氣功或太極拳,最大特徵就是動作慢,再來就是慢慢的轉,結果卻有令人訝異的強身保健效果,原來我們一直低估了慢與轉的運動。雖然周邊有許多朋友都開始上健身房找教練,肌力訓練也朗朗上口,但是另外有一群朋友卻開始練氣功,打太極拳。有一次朋友聊天談到運動的重要時,練氣功的提醒只顧練肌肉的朋友,認為年齡愈大反而比較適合練氣功或太極拳之類的運動。因為運動通常只強調動,但氣功有靜有動,且所謂有氧運動重點在耗氧,但是氣功兼重吐和納,有進有出,練功時著重保持「細慢長勻」的呼吸,所以練完心平氣和,而運動後氣喘如牛,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運動稍不小心就會形成運動傷害,而氣功除了養生健身之外,還能修復傷害;運動往往只加強身體的某部分組織,比如打羽毛球的人手臂很粗,騎單車的人腳很粗,但是練氣功的人往往身材勻稱,體態優美。氣功與太極不但具有運動的好處,還能幫助氣血循環,不要小看打太極動作慢慢的,它可是一種全方位的運動,結合了心肺功能及肌肉鍛鍊,更棒的是,沒有年齡限制,而且不用找場地,隨處可練。太極的精髓在於中心穩定不動,利用關節的力量挪移身體,動作、呼吸、甚至心念都必須專注,動作慢,也代表拆解肌肉關節運動的軌跡,讓大腦有意識且專注地思考肌肉關節的組合與協調性;同時在動作時,微蹲或半蹲的姿勢,就是在鍛鍊核心肌群的穩定,大腿、小腿及腳掌的肌肉力量及平衡力,都在慢慢挪動中加強。聽完朋友的解說,也想起周醫師說的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看來要開始練氣功、打太極拳囉。
-
2022-07-18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讓我學會自律生活!」 模範糖友分享翻轉健檢報告紅字秘訣
「我要感謝糖尿病!」56歲的仲女士說,「因為糖尿病讓我學會自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更讓原先非常排斥運動的我,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運動,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生活,應該是50歲前的我從沒想過的。」仲女士說,五年多前看到健檢報告的紅字- 糖化血色素8.3%,去醫院檢查確診是糖尿病後,我當下是恐慌、不知所措的,平復心情後查找了很多資料,才了解在規律用藥的前提下,同時改善運動、飲食,才能長期穩定的控制好糖尿病。「在確診前我是不折不扣的沙發馬鈴薯,體重高達116公斤,飲食不忌口,吃零食總是能撫慰我的心情。」仲女士提到,「確診糖尿病後,才做了對我來說很大的突破- 運動,只是對於從來不運動的我,我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目標,就是先從每天健走開始。」仲女士起初健走總是受天氣問題困擾,可能下雨、太冷、太熱,所以後來改上健身房,就是為了讓自己沒有任何的藉口不去運動。仲女士分享,「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後,我開始嘗試踩飛輪、ZUMBA舞蹈、爬山、重量訓練、瑜珈等,開啟了豐富的運動旅程。不過,我選擇下午去運動,這樣可以避免午覺睡太久而影響到晚上的睡眠,也讓自己沒時間吃零食。」「我遵照醫師的指示規律用藥,加上積極的進行運動管理、規律的飲食,這些生活型態的改善對血糖控制真的很有幫助,我的糖化血色素從一開始的8.3%降到4.9%,體重從116公斤降到70公斤。」仲女士目前配合醫師定期回診檢查血糖狀況,糖化血色素都維持的很穩定,這些正向的成果,也讓她在控糖的路途上更有信心和動力。「糖尿病並不可怕,它是在提醒我們要好好地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仲女士說,「聽從醫師、營養師的指導,建立正確觀念後,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更好,讓我有機會去遊山玩水,當初滿滿紅字的健檢報告也都成功達到無紅字!」藥物、飲食、運動搭建控糖黃金三角,預防骨鬆、肌少症診斷糖尿病時,對很多病人是相當大的衝擊,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台中榮總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沈宜靜醫師說,我們會告知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並開始建立改善生活習慣的觀念,透過藥物、飲食、運動,只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一樣有機會保有遠離併發症的美好生活。家人的參與也很重要,如果家人能夠一起學習,不但對於糖友的照護會很有幫助,同時也改善家人的健康概念,一舉數得。飲食、運動、藥物是治療、照顧糖尿病的黃金三角,沈宜靜醫師指出,糖友在遵循醫師指示規律用藥的前提下,結合飲食與運動去全方面改善生活習慣,更能加強血糖管理的成效,並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舉例來說,運動除了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之外,也有助維持病患的骨骼與肌肉的質量,避免變成骨質疏鬆或肌少症。如果控制血糖只靠縮減飲食,沒有增加運動,其實可能會損失一些肌肉,所以要增加運動,我們才能夠控制體脂肪,保留我們身體需要的肌肉。有些糖友會反應,在運動後立刻試試量血糖,並沒有看到明顯的改善,這是因為利用運動來改善血糖,未必能在運動當下,而是需要一些時間,沈宜靜醫師說,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需要時間。「激烈運動後血糖快速下降也不是我們的目標」,沈宜靜醫師解釋,「我們會請病人建立自我血糖監測的習慣,並做紀錄,然後依照個別狀況,評估運動與血糖的相關性,規劃適合的運動處方。如果能夠持之以恆,相信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不管在體能,或是血糖控制的數值,都會看到進步。」運動對於血糖控制,以及未來的骨質疏鬆、肌少症、慢性血管併發症的預防皆有非常正面的效果,沈宜靜醫師強調,糖友可以經由適切的運動規劃,減少擔憂運動後低血糖的風險。在低血糖的衛教方面,應該先提供正確的資訊,然後幫病人找到低血糖可能的原因,做好事前衛教,沈宜靜醫師說,現在的藥物很發達,特性也不同,我們會根據病人的狀況調整,若是有低血糖的情況,也能與醫師討論後更換成不易出現低血糖副作用的藥物,呼籲糖友不要任意自行停藥,以防造成血糖波動,反而增加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風險。「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但是大部分病人並不適合在開始運動後,就把所有藥物全部停掉。」沈宜靜醫師說,「有一些比較早期、比較年輕的病患,經過飲食管理、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後,也許有機會減少血糖藥物的使用,但是並非所有病患都有辦法達成。關於藥物的調整要根據病人個別狀況來決定,做好自我血糖監測非常重要。」由於糖尿病患可能有心血管、視網膜相關併發症,在設計運動處方時,都需要納入考量。沈宜靜醫師說,如果病人的體重比較重,也要避免運動傷害,不同年齡也會做個別化的設計,在避免併發症惡化的前提下,規劃合適的運動方式。另一方面也要了解病人的生活環境與習慣,以挑選一些比較能夠每天執行,可近性高的運動方式。透過病友會、媒體跟病人分享一些成功控糖的個案,經驗分享,也能夠讓病人有更多的信心,來加強非藥物部分的介入,把血糖控制得更好。糖友提問:糖尿病患在運動時該注意哪些事項?首先要注意目前疾病狀態,併發症狀況,挑選適合的運動方式;另外也須注意自我血糖監測,才知道要如何避免因為運動的調整或增加而造成低血糖的狀況。沈宜靜醫師提醒,糖尿病病患可能有些神經病變,肢體末端感覺較遲鈍、傷口也不容易癒合,運動時一定要穿著合適的鞋襪保護足部,運動後也請記得檢查足部。無論進行何種運動,都要根據體能、身體狀況,循序漸進。年紀較長或是有慢性併發症的患者,因為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如果有感到不適,應該立刻停止運動!原文:
-
2022-07-17 失智.大腦健康
李艷秋:工作認真未必有收穫 但運動一定有
以前的我每天只有工作、工作、工作,這樣過了二十幾年,那時的壓力真的很可怕,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退休後我天天運動、練重訓,對現在生活最滿意的是,我能掌控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不再被任何事牽著鼻子走。退休後開始重訓,養成運動習慣,說來很無奈。以前工作時根本沒時間運動,怎麼可能要同事等我一下,我先去外面跑個半小時,回來再繼續開會?所以我放棄運動,唯一比較認真做的就是每天早上,我跟李濤會要求自己從地下停車場一路爬樓梯到十樓辦公室,這是一天中唯一的運動時間。但現在有自己的時間,我就想,是否該對自己好一點?過去公司每年安排健檢,如果有紅字,我通常略過算了,從來沒有好好對待我的身體。現在我會很認真看待,希望能積極改善、把自己料理好。我跟李濤選擇重訓,是因為知道很多長輩肌無力,走路、爬樓梯都吃力,所以我們想建立好肌力。身為連跑步機都不會用的菜鳥,我們找了教練協助,安全地展開訓練。這很重要,因為一受傷就會退縮、不敢運動,我們希望避免受傷,慢慢進步,建立自信。2019年,我的健檢報告上面寫著低密度膽固醇130mg/dl,太高;高密度膽固醇只有41。但2021年我的壞膽固醇明顯下降,只剩87,而好膽固醇幾乎翻倍上升,來到75。雖然開始運動第一天就是撞牆期,但我和李濤總會互相砥礪、分享成就感。其中一個人遲疑今天要不要去運動,另一個就會說「去啦,還是去一下」,就這樣走下去。運動是「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不付出就得不到任何東西」的事,這點讓我覺得很划算,因為工作不見得認真就有收穫,但運動一定有。找一個離家近的健身房,颳風下雨你想不去都沒藉口,把外在條件設定好,你就會越來越少藉口,唯一的藉口就是你懶了。現在我只要今天沒動,就會沒精神,這表示運動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運動給我信心,讓我能走更遠的路、完成很多過去體能上完成不了的事,也能玩得更加開心。
-
2022-07-17 養生.運動健身
哪些人容易發生高山症?高山醫學專家傳授登山注意事項
兩年疫情帶動國內小旅行,不少人想嘗試登山,卻擔心受傷、怕走不動。其實只要提早做好準備和計畫、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徜徉山林美景並不難。更棒的是,為了預備登山所需的體能和正確心態,你會更願意花心力照顧、鍛鍊自己的身心,啟動登山之旅的同時,也開啟了追求健康的正向循環。如何做體能訓練?「維持理想的體重和體能,是登山最基本的條件。」登山資歷25年的高山醫學專家、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理事長王士豪醫師說,根據他發表於國際期刊的研究,同樣爬雪山,身體質量指數(BMI)達肥胖或體能不好的13歲青少年,發生高山症機率是80%;體重和體能介於中間者,發生率降低到30%;正常體重和體能最好的人,高山症發生率只有約20%。●平時就需進行全身肌力和心肺耐力訓練。登山愛好者、知名健身教練Hana漢娜一直維持規律、有系統的訓練,同團山友都讚嘆她的腿力。Hana表示,老一輩山友都說「下山你不練,上山山練你」,上山所需的肌力和體能,在山下就要有。由於她平常訓練就包括全身肌力和心肺耐力,不會為爬山額外安排訓練計畫,頂多做負重爬坡的模擬練習,手拿兩顆啞鈴靠在雙肩上,跑步機設定適當的坡度和速度,走個半小時左右。●爬樓梯、負重訓練,登山前一周就要停止,充分休息以儲備腿力。如果沒有健身房或跑步機,一般樓梯就可以訓練。王士豪說,如果平常沒訓練,登山前三個月要特別加強腿力和心肺耐力,可以每天上、下午各爬15層樓,上樓爬樓梯,下樓就坐電梯。第一個月不負重,第二個月背輕裝,第三個月就要背真正登山時需背負的重量。但是,登山行程開始前一周,就要停止負重訓練,讓雙腿充分休息,儲備登山時的完美腿力。●走走郊山,適應道路、地形,練習調整呼吸。王士豪建議,除了負重練習,也要找時間去郊山走走,目的是適應及熟悉崎嶇不平道路,可以避免外傷或扭傷。另外,也要練習調整呼吸,可持續行走且同時聊天的速度,就是最好的行進速度。如同負重訓練一般,郊山訓練也應提早進行,且登山前一個禮拜要充分休息,以免登山時腿還在痠,容易受傷。如何預防高山症?●帶著登山計畫,到門診評估、拿預防用藥。上山前一天要睡好。「上山前一天一定要睡好!」Hana提醒,如果前一天沒睡好,對行程會有很大的影響,上了山也比較容易發生高山症或其他不舒服的反應。遇到這種時候,平常再努力鍛鍊都幫不上忙,不可逞強,只能折返。王士豪說,有任何感冒或不舒服症狀,都不應該去爬山,出發了才不舒服,也要趕快下山。王士豪表示,「運動表現變差」是高山症肺水腫最早期症狀,再發機率高達六成。高山症可用藥預防,建議登山前帶著行程計畫,去登山門診或家醫科找醫師討論、開藥,帶在身上。登山裝備哪些是必要之物?雖然高山症是最常見的登山疾病,但根據消防署統計,高山症僅佔山難救援的4%,最大宗還是迷路(38%)、創傷(20%)、疾病(11%)、墜谷(11%)。王士豪表示,登山前,必須對自己的能力、登山路線都徹底了解,除了預備好身體條件,正確的衣著、登山鞋、登山杖、雨衣都不可少。1. 登山杖:「登山杖就像山上的第二雙腳。」Hana說,下坡時,登山杖可幫忙分擔膝蓋壓力,有時山路陡峭溼滑,先把登山杖撐好,腳再下去,會比較安全。但仍要注意,下坡時膝蓋要保持微彎出力,不可以用「膝蓋頂到底鎖死」這種方式走下坡,下坡本身不傷膝蓋,是這種姿勢才傷膝蓋。2. 登山鞋:王士豪建議,一定要穿耐磨防滑、包覆腳踝的登山鞋,萬一在山上扭傷,受傷程度會比較小;但不要穿新鞋上高山,最好先穿去郊山走過兩遍。3. 登山服裝:衣著最內層要穿排汗衣,中層保暖衣,外層風雨衣,褲子絕對要是排汗快乾材質,不能穿牛仔褲,牛仔褲易濕不易乾,恐導致身體失溫。4. 雨衣:無論出發時天氣多好,山上天氣說變就變,一定要帶一套兩截式的雨衣或是風雨衣。行前叮嚀登山最忌 越級打怪或獨攀「登山要循序漸進,不可以越級打怪;要有同伴,不要獨攀。」Hana提醒,百岳各有難易度等級,新手一定要從初級累積經驗,才能增加難度和天數,千萬不要看別人照片很美,就貿然跟風,這樣的登山經驗通常不太好。山下也要有人知道你去哪裡、什麼時候應該要抵達哪裡,如此若發生意外,才能快速救援。
-
2022-07-1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不出門在家做運動,徒手就能做的核心+腿部訓練
做運動一定要上健身房嗎?可是疫情期間需戴口罩上健身房,運動起來又不舒服,加上天氣炎熱實在也不想出門.....?沒關係,那就點開影片,跟著Housport運動社群的教練,示範11個適合新手的居家運動,讓你不出門,在家也能訓練身體、擁有健康。Housport運動社群的教練,針對新手及在家運動的特性,安排了11個核心訓練+腿部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包括熱身、主要訓練、核心訓練,不需使用任何運動器材,徒手就能做,而且每個動作的執行時間只有二十秒,對於新手來說剛剛好,不會感到吃力。而運動項目也很多元,包括超人式、胸椎旋轉、橋式、深蹲抬膝、高位平板撑以及青蛙跳等等,長時間維持執行這11個訓練項目,不僅能夠擁有漂亮的腹肌、健康的身體,還能夠改善腰痠背痛的毛病、達到減脂減重的效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居家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隨時想做就做,在家也能享有健身運動的樂趣。原始影片Housport運動社群網站Housport運動社群IG延伸閱讀一週七天重訓搭配有氧,多元活動加速減脂!練好「非洲式彎腰」,腰背軟Q走路輕鬆「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10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最近有運動嗎?
「最近有運動嗎?」「疫情不敢出門。」「可以在家做小時候那個體操啊!」「對齁!」病人的眼睛亮了起來。「就那個《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我唱起了全聯廣告的音樂。「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病人接著唱了下去。「其實那是日本時代就開始,設計過的,現在的年齡來做剛剛好,不用學,也不必出門,家裡空間不大也可以做。」「有道理!」「如果忘記的話上網找一下,跟著做沒多久就會記起來了。」「哈哈,這倒不用,我記得清清楚楚,第一動,兩手叉腰…」這個太太兩眼發光,好像回到小學時期,開始比劃了起來。這個遺忘已久的體操,如果能推廣起來,對不愛運動的人,倒是很棒的方式。1934年日治時代,台灣追隨日本本土開始收音機體操,在固定時間大家跟著廣播一起做體操。之後國民政府參考改成了最早的國民健康操,也成了同年級人共同的兒時回憶(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健康操)。米勒的名畫「晚禱」,畫著在黃昏的田野中,聽到遠處教堂鐘聲召喚的一對男女,放下手邊採收馬鈴薯的工作,停下來誦念三鐘經的場景;信奉回教的國家,一天五次宣禮人呼喚做禮功的聲音,也提醒穆斯林暫停手邊的事情,轉向麥加方向,回到宗教的世界。在固定的時間按下暫停鍵,不管是停下來回應宗教的呼喚,還是活動身體的筋骨,對現代人的生活,都未必是件壞事。運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中,建議每周5-7次至少30分鐘中強度的有氧運動;瑜伽、太極、冥想也有幫助。國民健康操的時間雖然不夠,對完全不動的人,仍多少有幫忙。平常不運動的人,最怕的是把自己當成捍衛戰士獨行俠電影中快60歲的湯姆克魯斯,突然去打海灘美式足球般劇烈的運動,運動強度是要慢慢增加的。至於肌力訓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的建議是可有可無,但肌力訓練的好處,不僅僅在血壓的控制。「頭暈我去看身心科。」我沒吭氣,可是心中有些意見,想說頭暈只要確定不是血壓太高太低,或是心律不整,不是該去看暈眩專科嗎,看身心科會有幫助嗎?「醫師說我自律神經失調,要我多運動。我開始一個禮拜至少上五次健身房!」我有些驚訝地看著這個60幾歲的太太,這個年齡,通常會選擇去公園練外丹功、太極拳,或是游泳、健走、慢跑,自己一個人跑去健身房,還那麼勤快的,倒是少見。「可以看看鮮肉跟美女。」病人沒理我。「我去住家旁邊的健身房,裡面都是20-30歲的年輕人,只有我一個年紀大的。」「是喔。」「他們都對我很好,跟我說哪一個器材不會用的,可以教我。」我打量了病人,她改變很多,從以前的標準大媽體態,變成肌肉女身材,不禁佩服起她的毅力。「頭暈啊什麼的,都好很多,藥也慢慢在減少了。」肌力訓練,對年長者很重要,我有好多病人經過這些訓練後,病情都明顯改善。但長者需要的,是安全、適當與被接納的場地,還有勇於嘗試的那顆年輕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