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13:30:00 潘懷宗
潘懷宗/12種不需要放進冰箱冷藏的食物
冰箱已是時下每個家庭必備的家電用品,現代人利用低溫冷藏減緩細菌生長的速度,藉以保持食物的新鮮。一般人習慣什麼東西買來都丟進冰箱,不過呢,並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適合放進冰箱裡,有的食物放到冰箱中冷藏,不僅會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7-06-26 13:30:00 潘懷宗
冰箱已是時下每個家庭必備的家電用品,現代人利用低溫冷藏減緩細菌生長的速度,藉以保持食物的新鮮。一般人習慣什麼東西買來都丟進冰箱,不過呢,並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適合放進冰箱裡,有的食物放到冰箱中冷藏,不僅會
2017-06-26 10:30:42 母乳的珍貴元素
新手媽媽哺餵母乳時,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為了要「精準」控制寶寶喝的量,甚至會把母奶擠出來改用「瓶餵」。醫師指出,不少媽媽有母乳容易吃不飽的迷思,但其實只要寶寶願意吃,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哺餵,供給量
2017-06-25 15:31:44 許金川
老友事業成功,人人稱羨,想不到老是感嘆:
2017-06-25 12:40:58 邵冰如
父親離開人世,已逾二十年,但常常會想起他,尤其行至中年,即便是日常的穿衣吃飯、走路睡覺,不時驚見父親留在我身上的印記。我總相信,他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即使是一縷幽魂,我也欣喜俯首。
2017-06-25 12:18:20 陳豐偉
在元氣周報寫專欄九年多,終於要休息了。這專欄剛開始時從「快樂學」寫起,隨著我到基層開業,接觸到許多輕症病人,以藥物為主題的文章越來越多。有時感嘆,藥廠研發人員對這世界影響力真大,常改變醫師的行醫方式。
2017-06-25 12:06:20 李偉文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2017-06-25 09:49:51 性福教戰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今年三月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人在2010年代初期的年均性愛次數比1990年代末期少了9次,從每年62次降到僅53次,下降了15%。雖說性事會隨年紀增長而減少,但除年紀外,對性欲造成影響的還有其他原因,以下是BBC整理出導致性欲減退的三大原因。
2017-06-23 19:21:38 照顧喘息
「就算你再堅強,也不要孤單飛翔。」這是五十歲的照顧者陳靜儀的心聲,六年前父親被診斷出罹患巴金森氏症,漸漸地出現忘東忘西、憂鬱等症狀,但病情因為沒獲得解決,讓父親更憂鬱,甚至把自己關在一個人的世界裡,變
2017-06-23 16:27:49 蘇上豪
1808年10月7日,在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逝世將近九年之後,當年在他彌留時,曾經在旁邊參與最後醫療工作的三位醫師之一迪克(Elisha Cullen Dic
2017-06-23 10:30:00 健康大富翁
進入炎炎考季,K書中心、圖書館都擠滿了人,一個個埋頭苦讀的背影,正是考生們緊鑼密鼓在考前作最後衝刺;而家中有考生,做父母的心情也不輕鬆,擔心他們為讀書廢寢忘食,這時更是會特別注意孩子們的生活照料。
2017-06-23 04:15:13 性病防治
花蓮縣消防局救護志工協助救護勤務,後來才被通知救助的病患有愛滋病,函請衛福部請教相關處置規範,衛福部回函表示,「HIV感染者於醫療機構治療時,應有告知病情義務,但不含到院前緊急救護過程。」指醫事人員不包括救護技術員,讓第一線消防救護員感到訝異。
2017-06-22 00:17:21 一般外科
57歲陳姓婦人同時發現食道癌和胃癌,曾被診斷要開刀切除胃、食道,經轉診嘉義基督教醫院評估,因屬早期患者,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入體內除去病灶,沒有開刀,也成功保住2個器官,不過沒健保給付,得自費,一次手術費用6萬5千元。
2017-06-21 16:27:01 其他癌症
媒體人陳立宏今天因腦瘤辭世,醫師說,腦瘤臨床症狀相當常見,卻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如起床頭痛、不明原因噁心、視力模糊、容易...
2017-06-21 16:17:16 失智資源
「當你看到一個家裡有四個鎖,你就知道,這個家屬有多擔心失智長輩會亂跑;又或是當你看到一個家,佛堂有柵欄的時候,你就知道這位長輩有多無法控制情緒。」職能治療師吳蕙如回憶,這些都是她親眼看到的實際案例。
2017-06-21 15:31:19 其他癌症
名嘴陳立宏2年前罹患腦癌開刀,病情一度惡化,今日中午台北榮總證實病逝。陳立宏罹患的腦癌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台灣每年新...
2017-06-21 14:30:46 其他癌症
名嘴陳立宏2年多前因腦腫瘤開刀,經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後,原本病況好轉,去年曾二度開刀。但今日傳出病危消息,台北榮總院方...
2017-06-21 11:57:38 性福教戰
大S徐熙媛在生了一兒一女之後,身材略顯福態,很多人以為她又懷孕了,她則是說沒有再生意願,甚至還爆料,曾建議老公汪小菲做結紮,而汪小菲也同意...
2017-06-20 23:52:20 器官捐贈移植
51歲黃女102年確診罹患乳癌末期,仍積極面對人生,秉持樂觀與愉悅心情迎接每一天,她發願把可用器官留給需要的人,但擔心年邁母親不能接受,一直隱瞞到過世前一刻才讓母親知道,大愛精神令人讚嘆。
2017-06-20 13:15:53 大腸直腸癌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昭仰今表示,豬哥亮大腸癌末期消息傳出後,門診中湧現30多歲年輕族群,因拉肚子、大便有血、便秘...
2017-06-20 12:13:59 淋巴癌
一名53歲男性幾年前右臉頰出現一個皮膚腫塊,因為不痛不癢,遲遲未醫,沒想到就醫,切片檢查證實為罕見的皮膚淋巴癌,醫師提醒...
2017-06-20 11:17:51 皮膚癌
身上腫塊可別輕忽!53歲男子2年前發現,右臉顴骨突然出現小腫塊,因為不痛不癢,以為只是小肉瘤,沒有多想。但他近幾個月發現...
2017-06-20 09:21:12 邱文達
施教授驟逝噩耗傳來,他的學生、親朋好友與故舊,無不悲痛萬分。身為施教授的學生,盼藉此機會將他不尋常的事蹟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讓更多人知道,特別是他對後進的啟發,是他一生默默耕耘與堅持的方向。
2017-06-19 17:56:21 黃揚名
過去,人們退休後的生活大多是跟家庭有關係。其一是過去的家庭關係在人們的生命中扮演著比較重要的角色,其二是因為過去的人們老了以後通常比較衰弱,所以都是在家裡養病。但現在社會家庭關係有很多的轉變,和子孫輩
2017-06-19 17:47:28 醫師。娘(隔壁張太)
身為一位家醫科醫師,常常被問「家醫科到底看什麼?」也是很合理的(才沒有!) 除了基層診所的醫師之外,在醫院的家醫科醫師通常還需要負責體健檢的部分。我的舊文就有提到我需要支援義務教育的新入學學童健檢,另
2017-06-18 15:27:18 記者真心話
新聞記者的可信賴度、社會地位越來越低,甚至成為年度最不受信任的代表人物,但樂於當丐幫記者卻大有人在,進出各大飯店,參與記者會,有吃還有得拿,這也算是台灣另類奇蹟。
2017-06-18 15:16:32 許金川
90歲的阿公一早起來就說:「我昨晚夢見30年前去世的太太?覺得她跟以前一樣年輕漂亮,想來那邊的日子應該好過多了!」不管是真或假,身體容顏也好,各個器官也好,出生之始都是全新的,但用了幾年後,個人使用方式不同,中年以後每個人器官的狀態就越差越遠了。
2017-06-17 19:08:51 器官捐贈移植
器捐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今天說,考量需換腎兒童人生還長,應優先考慮生活品質,研議調整器官配對優先順序,讓小孩先捐給小...
2017-06-17 17:13:13 器官捐贈移植
「原本1月要帶奕享去北海道看雪,沒想到去年12月病情急轉直下。」年僅7歲的奕享,前年被診斷出罹患肌上皮癌、惡性類橫紋肌肉...
2017-06-17 14:24:13 器官捐贈移植
每年三月春暖花開時節,潘麗華都感覺另一半曾慶嶂還在身邊。5年前,做水電的先生正進行一項維修工程,不慎從高處墜落,頭部先著...
2017-06-17 14:21:20 器官捐贈移植
619台灣器官捐贈紀念日將屆,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選在今日舉辦今年度的紀念音樂會,廣邀歷年捐贈者家屬與受贈者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