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2020-04-03 12:16:20 楊志良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還不了一斗,還一碗總可以吧!如果連一碗都還不起,還半口總可以吧! 台灣早年醫藥衛生落後,偏遠地區更是如此,主要都是西方各國具醫療背景的傳教士來台協助,加拿大、挪威、美國、義大
2020-04-13 10:17:17 楊志良
這次的新冠病毒,至今造成全球百萬以上病人痛苦哀號,成千上萬醫事人員呼天搶地,問防疫物資在哪裡?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次全球生命損失、經濟衰退、痛苦提升,重要禍首不外習近平、譚德塞、川普,及白人的種族偏見四大寇。
2020-02-17 00:41:48 楊志良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進行式)、「高齡社會」(完成式)及「超高齡社會」。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且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雙創新高。
2018-09-25 09:23:36 楊志良
健保主角 病友心聲誰知
2022-04-25 10:10:56 楊志良
全民健保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從1995年實施以來,已27年;如果從1988年規畫開始算起,已經超過34年...
2020-07-06 09:12:22 楊志良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共同願望。為達到此願望,即使是初民社會,也均有一套養生保健的信念及醫療系統,使得群體得以延續。現代社會...
2021-03-15 09:35:18 數位健康
現代醫學突飛猛進,新科技及藥物不斷的創新研發,例如抗排斥藥物及基因配對,使得器官移植成功率大為增加;達文西手臂的微創手術...
2014-09-23 11:19:16 楊志良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爆料,署立醫院院長月薪高達四、五十萬元。但衛生署昨天說,只有少數署醫院長才有此價碼,一般院長月薪只有廿萬元。 楊志良在衛生署體檢署醫首次會議
2020-06-08 10:19:44 楊志良
近日有關癌症免疫療法的討論相當熱烈,不論在決定藥物給付的「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掌管保險醫療...
2020-11-09 09:10:42 楊志良
健保因再度面臨財務危機,受到普遍關切,但其深層問題至少有三項,必須從根本解決。
2018-03-20 09:15:44 楊志良
什麼是「楢山節考」?原出自日本深澤七郎1956年的小說,1983年拍成電影,敘述日本古代信濃國(今長野縣)寒村棄老的傳說。
2019-06-17 00:01:21 楊志良
聯合報推出「手術室裡不能說的祕密─你用的醫材是幾手貨」報導,揭露部分醫療院所違法進行一次性醫材重新消毒再使用,使病患身處高感染風險。
2021-11-12 00:00:02 楊志良
此次「新冠肺炎罹難者國家賠償請求」訴訟,是要控告誰?當然是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更要譴責在他們兩人後面的影武者--總統蔡英文。 從個案層面來說,第一批有12名冤死者家屬委任,提供完整病
2024-07-22 10:03:24 楊志良
健保因人口老化,青壯年急速減少,總體繳費能力下降,少子化導致醫事人力不足,特別是護理人員。但真正的問題是不知問題在哪裡,...
2023-08-14 10:05:39 楊志良
台灣的健康照護體系如何精進,醫療衛生體系只是其中一環。社會的健康,也影響人們的心理及生理健康。首先也最重要的是,誰是最重要的健康照護者?答案不是醫師、護理師或任何醫事人員,而是民眾自己。如何健康飲食、適切運動、休息睡眠、清潔保暖,自覺身體不適時尋求專業人員協助,達到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完全及安寧狀態,都要靠自己。
2014-09-23 11:19:18 楊志良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選在衛生署署醫體檢小組委員昨天首次共識會議,前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專訪。他不只揭開署立醫院黑幕,更赤裸點出白色巨塔裡,醫師、廠商的利益糾葛。 署立醫院前身為省立
2015-03-10 08:42:01 楊志良
全民健保剛過20歲生日,施行至今雖有不少缺點,展望未來也難以樂觀,但全世界要找到比台灣更好的健保,難度恐怕很高。
2016-09-06 09:15:58 楊志良
強冠餿水油案最近判決,高雄高分院依違反食安法等,重判董事長葉文祥22年、重罰強冠1億2千萬元,並沒收強冠賣黑心油所得8150萬元,創下國內食安案件最高刑罰紀錄。
2016-07-12 08:49:54 楊志良
日本老友長谷川敏彥教授,曾任東大教授及主持厚生省衛生政策研究,多年前曾倡議人生有三階段,大致以25歲為一階段分水嶺,亦出生至25歲左右,為成長及學習;25至50歲為工作及養育下一代;50歲左右逐漸退出職場,退休後平均可再活25年。而且第三階段常從急診室、加護病房、復健、長照,再入急診室,多次循環。當時長谷川教授即提醒,社會如何因應老病照護,是個重大的挑戰。
2023-06-19 10:34:55 楊志良
最近醫界呼籲台灣應增加醫藥投資,加速引進新醫療科技與藥品。這些論點有些確是實情,例如台灣的總體醫療支出,包括健保及自費,每人每年費用約為5萬3千元(1750美元),是中高所得及OECD國家的後段班。新藥、新科技的引進,從衛福部食藥署核可到健保署最終納入給付,都確實滯後。
2014-09-23 14:21:51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臨床醫療、醫院管理與衛生行政三者,目的相同,均是為增進民眾健康、減除病痛、避免失能及死亡,以延長壽命。但因秉持的價值觀不同,造成三者間的緊張與衝突不斷。 追求醫療突破
2014-09-23 14:23:05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在1988至1990年第一期規畫全民健保期間,規畫小組一個重大議題,就是何謂「全民」健保?長官只有命題,沒有對內涵加以說明,小組成員包括後來加入的國外顧問蕭慶倫教授,最後一致
2014-09-23 14:23:06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老友葉金川為文,響應另一老友江東亮教授,倡言健保要買健康,而非僅是購買醫療,道理非常明顯,因為有些病醫了之後大部分病人會好,如盲腸炎;有的醫了大部分也不會好,如惡性重大的癌症
2014-09-23 14:23:08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台灣健保每人每年平均門診就醫近15次,男女合計平均餘命80歲,一生要看門診1200次,就醫頻率是美國的三倍。 住院每百人每年14次,一生要住11次以上,家中過期剩藥一拿出來
2014-11-17 18:16:08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健康照護與國民教育,是一國建立人力資本最重要的基石,而人力資本是社會繁榮與安定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各國莫不期望能實施全民健康照護(Universal Health Cover
2017-06-27 09:54:53 楊志良
不論身份地位,高官、富賈,還是名醫,都有機會成為重大傷病病友。曾任衛福部次長,現任陽明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的許銘能在「癌症新藥可近性論壇」引言時,感謝食藥署核准新藥,健保署又給付,否則他怎有能力負擔藥費。
2014-09-23 14:23:15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監委黃煌雄關切全民健保,耗費大量人力及經費,從事健保總體檢,結論是五大皆空,處方是提高這些科的支付標準,並建議將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提高到空前的6%,近300億元,是民國99
2016-11-22 09:01:04 楊志良
台灣因為就醫方便及民眾迷信名醫、大醫院等種種因素,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的門診、急診,總是門庭若市,而基層醫療院所則不斷萎縮,非常不利於醫療系統正常發展。
2014-09-23 14:22:57 楊志良
【聯合報╱楊志良】 日前衛生署公告取消醫學中心家數上限,凡能通過醫學中心評鑑者,均得為醫學中心。暫且不論這是否為外界風言風語所說的「因人設事」,僅從民眾就醫權益及醫療體系的合理發展而言,我認為萬
2015-06-02 09:21:37 楊志良
由於目前台灣缺乏有效的家庭醫師制度,一般人生病時就得將健康、身體及尊嚴,交給可能首次謀面的陌生醫護人員;加上醫病間高度資訊不對等,患者很難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判斷醫師的診斷或醫療建議是否適當,因此醫師的態度、行為,甚至一個眼神或動作,都很容易引起患者的懷疑,不知道醫師的作為是為了收入還是病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