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祐銓
[經歷] ● 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病房主任 ● 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助理教授 ●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經歷] ● 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病房主任 ● 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助理教授 ●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大家叫我Chrissy,從小受美國教育,熱愛馬拉松、充滿活力、不怕挑戰。2018年跑完波士頓馬拉松,成為台灣第一位拿到世界六大馬拉松獎牌的女性。也是有111年歷史的光田綜合醫院第四代接班人,擁有超過18年醫院管理經驗,也於2017年在台中大甲打造一個充滿創新、活力、感動的長照園區,打破傳統護家刻板形象,吸引很多年輕人加入一起打造長照迪士尼。自己的使命是帶給人健康與快樂,希望接下來能讓醫院持續卓越進步的同時,能回到醫療的初心,提供民眾更溫暖的全人健康。
FarHugs Clinic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提供心身並進的全面性身心健康照護服務,包含心理諮商、遠距諮商、身心科門診與 Deep TMS 深部經顱磁刺激,並提供民眾數位化的預約管理系統及視訊系統,具備更高的便利性與機能性,讓你隨時洽詢、掌握門診時程,不再受到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照顧身心。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分館資訊: 【士林館】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 電話:02-2883-5477 網址:https://clinic.farhugs.com/environments/shilin 【林口館】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 205 號 1、2 樓 電話:02-2606-9578 網址:https://clinic.farhugs.com/environments/linkou 【中山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 105 號 5 樓 電話:02-2559-0381 網址:https://clinic.farhugs.com/environments/zhongshan 【文德館】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 1 樓 電話:02-8797-4422 網址:https://clinic.farhugs.com/environments/neihu 【微光館(微光心理諮商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 341 號 10 樓之 3 電話:0980-808-064 網址:https://clinic.farhugs.com/environments/lumiere
侯俊成中醫師主治各類慢性病及癌症腫瘤調理、癌症治療副作用與後遺症調理 [現任] ● 漢補世家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學歷] ● 加拿大溫哥華總醫院Healing Touch Center進修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中醫碩士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中醫學士 [經歷] ●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 主任 ● 二林基督教醫院中醫科 主任 ●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內科 主任 ●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 主治醫師 ● 加拿大卑詩省針灸中醫管理局安全課程審議委員 ● 加拿大Langara college針灸學及中藥學講師 [資格] ● 中醫師負責醫師指導醫師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
研習中醫有 40 年之久的「三伏貼教母」莊雅惠,自己就是中醫生活化的最佳實踐者。莊雅惠分享她奉行《黃帝內經》順時養生的生活作息與飲食原則,如何讓「中醫生活化、生活即中醫」的理念落實於工作和生活中,成為病人的家庭中醫師和養生好典範。 [現任] ●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 ● 漢補世家中醫中藥顧問 ● 萬華社區大學中醫課程講師 ● 中華民國中醫抗衰老醫學會常務理事 ● 致福益人學苑加蚋分校中醫課程講師 ● 國立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中醫課程講師 [學歷] ● 美國南灣大學東方醫學博士 ● 美國中西醫科大學針灸中藥碩士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歷] ●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兼任主治醫生 ●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兼任主治醫生 ● 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主治醫生 ● 台北市立慢性病防治院主治醫生 ● 高雄市立中醫醫院住院醫生 ●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住院醫生
作者柚子貍,寵物溝通&生命教練,酷愛寫作、樂於分享溝通過程觀察的點點滴滴跟體悟。 嗨,我是柚子狸,在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段你和毛孩的故事 每到晚上就讓你想起祂呢?我想聽聽你和你的毛小孩的故事,歡迎來到柚子狸的臉書專頁,與我們分享你心中最愛的祂,和你們的故事,如果您身旁有朋友需要這方面的訊息,也歡迎您分享,讓我們一起幫助他。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靈性關懷師
醫藥產業半百大叔,觀海聽浪感知平靜,處事閱人領略無常。
[經歷] ● 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 ● 長庚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研究員 ●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眼科兼任主治醫師
鑒於現代人們與毛孩因癌症、罕見重大疾病或自體免疫失調而失去了寶貴生命。本會為提升及強化米蕈多醣體廣泛運用於人體與動物之健康與保健,有效整合重大疾病與癌症領域,包括醫師、專家、政府專責機構、各大研究機構的學者及病友團體,讓大家聚集在專業平台上互相支援,以群聚效應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