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分級轉診 醫療提供者也應改革
台灣因為就醫方便及民眾迷信名醫、大醫院等種種因素,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的門診、急診,總是門庭若市,而基層醫療院所則不斷萎縮,非常不利於醫療系統正常發展。
健保署為改善此種現象,提議不經轉診,直接前往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門、急診病人,加重其部分負擔,希望能達成分級轉診的目標。
分級轉診 減少醫院壓力
然而分級轉診也只是手段,藉由病患分流,減少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急診的壓力,得以有充分的資源,照顧轉診來的雜及重症病患,最終目的是讓輕症、重症各得其所,以提高醫療水準。
亦即,透過財務的手段,達到提高醫療照護水準的目的。若非如此,加重部分負擔就反而會成為阻卻弱勢者就醫的惡政(雖然重大傷病本來就無部分負擔,可直接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就醫)。
但健保署的分級轉診方案,只在調控需求,而未能促使供給方,也就是醫療提供者進行任何醫療改革。所有醫療改革,從未有只改革需求方而不及於供給方,卻能成其事者。
調整支付標準 日本做到
因此另一方面,也應該利用支付方式加強改革力道,亦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未經轉診而來的門、急診病患,降低其支付標準,並提高轉診病患及住院病患的支付標準。日本十幾年前便已採取這種做法,雙管齊下,故能達到一定的成效。
雖然提高未經轉診病患的部分負擔,並不是為了健保財務,然而落實分級轉診,提高醫療品質,其結果必然能對健全健保財務有所助益,因此需以「財務中平」的概念,實施調整部分負擔。
亦即將提高部分負擔的收入,用於降低基層就醫的部分負擔,如目前的50元降為40元;而對醫學中心等不經轉診減少的支付,百分之百用以提高經轉診及住院的支付標準。
如此,實施轉診,在財務上不賺不賠,總額不變,只在就醫結構上導向結構合理。
診所鑽漏洞 別小看健保署
一定有人說,這會造成「轉診診所」出現,專門開轉診單給病患。但別小看健保署的資訊系統,用統計分析一下子就可找出這些少數害群之馬。
也一定有人指出某些特例,分級轉診影響某個人的某次就醫。但天下沒有完美的制度(這是上帝或佛祖的事),只要是利遠大於弊,就該勇敢實施,某些特例就用特例加以補救吧!
(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為疫情處置不當造成的冤魂提告!楊志良: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你」算帳
楊志良/宏觀改革三支箭 從根本解決救健保
楊志良/只醫病沒預防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楊志良/免疫療法給付之爭 別只看療效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楊志良/重大傷病 應與部分負擔脫鉤
楊志良/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楊志良/我們都是病友
楊志良/誰決定我們的健保用藥?
楊志良/造福照服 人人都加入時間銀行
楊志良/癌症新藥給付 讓癌友說話
楊志良/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楊志良/老病照護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楊志良/當天價醫療遇上健保上限
楊志良/借鑒健保 發展長照保險
楊志良/以稅收辦長照 沒錢就沒轍
楊志良/健保不能只護股市,不照顧弱勢
楊志良/藥價一砍再砍 藥竟比一顆糖便宜
楊志良/醫療糾紛救濟 應比照藥害及疫苗接種傷害
楊志良/公開藥政會議 有助健保改革
楊志良/健保的推手 謝謝前輩努力付出
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楊志良/人口老化逼近 健保急迫挑戰
楊志良/如何拆除食安危機的引信
楊志良/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楊志良/五大皆空 錯誤診斷下錯藥
猜你喜歡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