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關鍵數字/肝癌患者B肝帶原率80%
【聯合報╱整理記者楊欣潔】肝癌患者中,80%為B型肝炎帶原者,控制B型肝炎病毒可有效預防病情惡化為肝癌。另外,肝癌患者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也會降低三分之一的復發率。諮詢:台中榮總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吳俊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整理記者楊欣潔】肝癌患者中,80%為B型肝炎帶原者,控制B型肝炎病毒可有效預防病情惡化為肝癌。另外,肝癌患者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也會降低三分之一的復發率。諮詢:台中榮總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吳俊穎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黃玉芳╱台北報導】】據統計,台灣每年至少1萬2000人死於肝疾,而肝病用藥去年首度成為國人藥物暢銷排行榜的第一名,國內每年B肝治療藥物花費就高達20億元。專家提醒,政府針對45歲以上民眾提供一生一次免費肝炎篩檢,國人應多加利用。國內治療肝病權威、中研院院士、台大醫院內科教授陳定信指出,台灣29年前開始接種B肝疫苗,但仍有240萬人在疫苗接種前,已經感染B肝病毒,其中約有三分之一需要治療。健保局從92年10月起,施行「慢性病毒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郭垂文表示,民國100年,該計畫納入的人數已擴大至6萬6200人,含住院等一年花費高達33億元。目前治療B型肝炎要36個月,如療程結束後復發,可再申請治療。由於療程時間較長,患者一定要依照醫囑按時服藥,否則容易產生抗藥性。 臨床顯示,B肝經過長期治療,可以清除體內病毒量,降低未來產生肝硬化、肝癌等發生率。這也是近年來,國內肝癌、肝硬化人數能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預防方面,國健局於100年8月1日起,在成人免費健診項目中,提供45歲以上成年人一生一次公費肝炎篩檢。截至去年12月,共有4萬5137人接受篩檢,B肝陽性率為10.83%,大約找出近5000名B肝感染者。陳定信強調,國內仍有許多該治療卻未治療的B肝患者,希望透過免費篩檢,能夠找出這些患者,按時治療、定期追蹤,才能降低後來罹患肝癌風險。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陳忠宏/彰濱秀傳醫院胃腸肝膽主治醫師】43歲王先生全身皮膚變黃、發癢來就醫,詳問病史才知道他是C肝患者,聽朋友介紹吃草藥錠治C肝,結果不但肝指數升高,還全身虛弱、皮膚癢、黃疸。60歲凌先生C肝已10多年,一直都在門診追蹤,肝指數穩定,最近在書上看到治C肝秘方,自行調配服食,幾日後臉色變黃、全身疲倦,起初他不以為意,後來因症狀持續來就醫,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及黃疸指數飆高,安排住院治療。坊間有許多標榜能治癒C肝的偏方,喝的、吃的、泡的,透過口耳相傳,讓患者循正常管道治療的信心動搖。臨床上常見,需要積極治療的C肝患者不願意接受治療,穩定的患者卻老是吃偏方出事,真是讓醫師無言。其實,近年西醫治療C型肝炎已有重大進展,從干擾素單方療法(interferon mono therapy)進展到干擾素與ribavirin的合併療法,可將治療效果提高至40至50%。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的出現,不僅注射方便,效果也再增加約10%。C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肝病重要成因之一,全球約3%人口受感染。急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人,約60至85%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慢性感染的病人在經過20、30年後,約10至15%會演變成肝硬化,這些肝硬化的病人約5%會併發肝癌。台灣眾多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病人中,約20至30%因慢性C型肝炎引起,因此,如何治療C型肝炎十分重要。慢性C型肝炎患者經過醫師評估後,被認為屬於可能進展成肝硬化的高危險群病人,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其條件包括:1.持續肝功能異常,GPT值在正常範圍上限兩倍以上。2.血清中存有C型肝炎病毒RNA。3.曾接受肝切片檢查,且肝組織中已出現纖維化現象。4.呈現中度以上之肝細胞發炎、壞死現象等,更應積極接受藥物治療,減緩肝硬化發生。呼籲C肝患者,除了作息正常、規律運動,尤其需要禁酒,酒精對肝臟有直接毒性,可能加速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發生,更重要的是切勿濫服藥物,濫用藥物除了浪費金錢,也增加肝臟負擔。 ※延伸閱讀》‧C肝可治癒 別拖成肝硬化 ‧B肝、C肝不遺傳 會垂直感染‧B、C肝帶原者 每半年追蹤AFP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綜合整理】肝臟如果生病了的話,千萬別胡亂取信親朋好友的偏方,否則補肝不成反傷肝!醫師提醒,患者除了接受醫師治療外,也要記得好好的愛肝、護肝、養肝。案例一:民間肝病草藥偏方 補肝不成身更虛王先生得C肝近10年,一直有在做追蹤。好友老蔡那天來看他時,順帶介紹了幾種草藥,說是治肝病的偏方。王先生吃了第二次後,全身虛弱、皮膚癢、黃疸,到醫院就診,肝指數居然升高了。醫師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保肝藥物是經過醫學證實有助治肝病的,不管是保肝茶、保肝片等坊間各式各樣產品,充其量只能提供肝在修復時的營養,並未具有治療肝病功能。案例二:喝蜆精 肝細胞再生?傳說多喝蜆精輔助肝細胞再生,醫師也強調,對健康、體內已無病毒的B肝帶原者,補充蜆精等高蛋白質,並不會對身體特別好,但對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而言,即使要補充,少量即可,否則在代謝中會產生阿摩尼亞,反而造成肝病患者的負擔,甚至會有肝昏迷的症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蜆精含鈉量不低,一天如果喝個三瓶加上飲食的鈉,可能就會超標,肝炎患者若也有血壓問題,喝多了恐有其他傷害。案例三:維他命B 幫助細胞活化?有B肝的小蔡,是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媽媽千叮嚀他要好好的保護肝臟,看網路說多吃維他命B幫助細胞活化,小蔡每天開始吃大量的B群,以為能保肝。醫師提醒,有肝病的人每天的攝入量應該在10毫克到30毫克之間,最高不能超過30毫克。護肝訣竅:睡眠充足、飲食清淡除了不要亂吃坊間的補藥外,醫師更警告肝炎患者,千萬不要喝酒。以一個正常肝臟來說,一天約只能代謝70公克的酒精量(攝入量×酒精度×0.8=攝入酒精量),一杯150cc的58度高粱酒就快過量(150×0.58×0.8=69.6),更何況超過一杯。而多出的酒精量必須分階段去代謝,更別說肝臟已受損的病患,怎堪酒精的折磨。關於保肝養肝,西醫中醫有一個觀點是一致的。西醫主張不要熬夜、勿過度疲勞;中醫強調睡眠要充足,晚上11時到凌晨3時,血液流經肝膽,此時應讓身體完全休息,否則肝的修復功能受到影響,體力無法恢復,連帶思考能力也會變得遲緩。一旦得了肝炎,中西醫都要患者飲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油炸、咖啡、茶等。另外,天然原味的綠色青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對肝細胞的修補有很大幫助。 ※延伸閱讀》‧東吃西補 是補肝還是傷肝?‧吃青+吃酸 保養你的肝‧罹肝病想護肝?這麼做就對了!‧不可不知 天然養肝食物‧吃保肝食物 也有禁忌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陳忠宏(彰濱秀傳醫院胃腸肝膽主治醫師)】 43歲王先生全身皮膚變黃、發癢來就醫,詳問病史才知道他是C肝患者,聽朋友介紹吃草藥錠治C肝,結果不但肝指數升高,還全身虛弱、皮膚癢、黃疸。60歲凌先生C肝已10多年,一直都在門診追蹤,肝指數穩定,最近在書上看到治C肝秘方,自行調配服食,幾日後臉色變黃、全身疲倦,起初他不以為意,後來因症狀持續來就醫,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及黃疸指數飆高,安排住院治療。坊間有許多標榜能治癒C肝的偏方,喝的、吃的、泡的,透過口耳相傳,讓患者循正常管道治療的信心動搖。臨床上常見,需要積極治療的C肝患者不願意接受治療,穩定的患者卻老是吃偏方出事,真是讓醫師無言。其實,近年西醫治療C型肝炎已有重大進展,從干擾素單方療法(interferon mono therapy)進展到干擾素與ribavirin的合併療法,可將治療效果提高至40至50%。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的出現,不僅注射方便,效果也再增加約10%。C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肝病重要成因之一,全球約3%人口受感染。急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人,約60至85%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慢性感染的病人在經過20、30年後,約10至15%會演變成肝硬化,這些肝硬化的病人約5%會併發肝癌。台灣眾多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病人中,約20至30%因慢性C型肝炎引起,因此,如何治療C型肝炎十分重要。慢性C型肝炎患者經過醫師評估後,被認為屬於可能進展成肝硬化的高危險群病人,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其條件包括:1.持續肝功能異常,GPT值在正常範圍上限兩倍以上。2.血清中存有C型肝炎病毒RNA。3.曾接受肝切片檢查,且肝組織中已出現纖維化現象。4.呈現中度以上之肝細胞發炎、壞死現象等,更應積極接受藥物治療,減緩肝硬化發生。呼籲C肝患者,除了作息正常、規律運動,尤其需要禁酒,酒精對肝臟有直接毒性,可能加速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發生,更重要的是切勿濫服藥物,濫用藥物除了浪費金錢,也增加肝臟負擔。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兒子不孝對老爸說,「老爸,你不要再亂花我的錢了!」小孩以為老爸走了,遺產一定都是他的!「我花的是我孫子的錢。」老爸憤憤的說。有些疾病會從老爸傳給小孩,有些疾病會隔代遺傳,有些疾病會一代傳一代。對肝病而言,除了少見的銅離子或鐵離子代謝異常外,肝病是不會遺傳的。但台灣最常見的B型肝炎,是會從上一代傳到下一代的,母親如果有B型肝炎,母親生產時B型肝炎會經由胎盤或產道傳給下一代,小孩出生後就變成B肝帶原者,成為終身的遺憾。這種情形從民國73年有了改變,民國73年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對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疫苗,小孩子因為產生了B型肝炎抗體,而不會感染B肝。但民國73年以前出生的「舊台灣人」,五至六個就有一個是B肝帶原者,而感染B型肝炎後大多沒有症狀,有症狀出現大都是猛爆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癌之時。加上肝臟沒有神經,只要有四分之一還正常,就跟正常人一樣,一點感覺都沒有,等到不舒服再求醫,通常已來不及!因此,對目前的「舊台灣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有沒有從上一代垂直感染得到B肝,如果沒有帶原及抗體,趕快去注射B肝疫苗,如果自己已經受到感染,那就趕快要找醫師定期追蹤檢查,必要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才可以減輕上一代傳下來的B肝禍害!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黃奕文/國泰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國內屬於B型肝炎盛行地區,雖然實施出生嬰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後,目前28歲以下B型肝炎病毒帶原率大幅降低。但國人肝硬化、慢性肝炎及肝癌主要仍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與非B型肝炎帶原者相比,患者較容易產生肝硬化及肝癌,應至肝膽胃腸專科醫師門診定期追蹤,檢查肝炎及肝功能相關指標、超音波及肝癌腫瘤標記(甲型胎兒蛋白),缺一不可。肝功能不正常者,更應該密切的由肝膽胃腸專科醫師追蹤,評估使用口服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或干擾素的治療時機。帶原者切勿自行亂服藥物、植物,或宣稱可強身或保肝的食品,以免加重肝臟發炎,使肝臟損傷,甚至肝衰竭。再來就是要有規律的生活,飲食均衡,不熬夜、不喝酒。肝癌帶給家庭的打擊及社會負擔甚大,我們應對肝癌危險因子有更進一步了解。肝硬化是已知肝癌重要危險因子、B型肝炎e抗原陽性也是危險因子。e抗原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大量複製,傳染性極強。另外一個肝癌的預測因子,是肝功能指數(GPT)的上升,代表人體免疫細胞對抗病毒引起的肝臟發炎反應。在母親生產過程中感染B肝帶原者,在幼兒到青少年時期常出現不同程度及頻率的肝炎急性發作,此時肝功能可能上升,對肝癌發生有重要的影響。近年研究也發現,B型肝炎病毒數量也是肝癌預測因子,經分子生物醫學方法檢測,可以直接測定血液中B型肝炎病毒數量。慢性B型肝炎能治療嗎?不論是干擾素或口服抗病毒藥物都可有效降低B肝病毒數量,進而使肝功能正常化,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率。但用藥前,必須先了解肝臟發炎程度、是否有肝臟衰竭徵兆等,最佳治療時機必須由醫師評估。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32歲的陳先生3年前被同事虧「全身黃澄澄」,就醫檢查發現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引發肝衰竭,有生命危險,住院治療才撿回一命。另名退休老師呂素卿發現自己得了C肝,拖了5年才治療,兩次療程期間還罹患乳癌,但在持續治療下終於擺脫病毒陰影。高醫響應728世界肝炎日,即日起至27日在醫院一樓穿堂舉辦免費肝病篩檢,兩名勇敢接受治療的B、C肝炎患者更現身說法,以自身經歷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醫療總監戴嘉言表示,目前B型及C型肝炎治療藥物,以口服抗病毒藥及注射干擾素為主,B肝治療有3到5成療效,C肝更可達8、9成。戴嘉言說,調查發現遲遲未治療肝炎的患者,有高達37%僅是恐懼副作用不願接受治療,目前健保以有條件給付藥務費用,呼籲民眾應積極接受治療,避免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腦筋急轉彎:「世界上那種動物最清廉?」「蜈蚣!」,「因為『蜈蚣』不受祿!」貪瀆是人類的天性,即便強調清廉的馬團隊,最近也因清廉問題連連出包。設計良好的制度可以避免人類先天貪瀆的天性,避免誤觸法網。同樣的,在看病、治病上,瞭解病毒的特性,才可以減少病毒引起的禍害。在B型肝炎疫苗發明之前,許多人由B型肝炎帶原的母親身上垂直感染得到了B型肝炎,成為帶原者,B肝病毒在小孩血液內繁殖、潛伏在肝臟內,久而久之引起慢性發炎,再引起纖維化,再引起肝癌,這是B肝病毒的天性。瞭解了病毒的『天性』,研究學者及醫界想辦法加以克服,於是民國70年代有了B肝疫苗的發明,民國73年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對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從73年以後的「新台灣人」大都有了B肝抗體,成為帶原者的機率不到1.5%,比起疫苗發明前的15%~20%,少了十倍以上。而目前青少年肝癌的發生率也大為減少;針對B肝病毒引起的慢性發炎,目前也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可以減少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針對肝癌,三、四十年前發展的腹部超音波掃瞄,可以早期發現小至1公分的肝癌,可以解救無數B肝患者的生命。總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瞭解人性可以讓人更有智慧,而瞭解病毒的天性,才能保身保肝保平安!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昨天出席好心肝門診中心開幕感恩茶會,公開他20年前罹患肝病的治療經過;他說,自己不菸不酒卻連續兩次肝炎發作,曾怨天尤人,後來轉念,「人生在生命的轉折處找到喜悅」。19年前,國內一群肝病臨床醫師在「台灣肝病醫學之父」宋瑞樓號召下,成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迄今舉辦600多場肝病防治講座,為40多萬人提供免費肝炎篩檢。但很少人知道,基金會幕後的「金主」是何壽川和東帝士集團創辦人陳由豪,兩人各出資新台幣5百萬元。19年後,何壽川看到好心肝門診中心成立,公開他因肝病的求醫經過。他說,雖然早已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由於對疾病的認知不足,加上工作忙碌及生活作息不規律,20年前的元旦肝炎發作,這是他與B肝對抗的開始。不過,何壽川說,他竟然有兩次肝炎大發作,所幸在求醫過程中認識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他也感謝太座的悉心照料,為他準備生機飲食而恢復健康。「若不是太太不離不棄,今天就不會站在這裡」,他說。何壽川坦承,自己既不抽菸,也不喝酒,卻肝病纏身,曾因此不斷抱怨,後來才知道「這個想法是錯的」。在得知許金川要向「國病」宣戰,他決定慷慨解囊,因為「除了感激,還是感激」。何壽川並透露,永豐餘集團所投資的太景生技,已研發出治療C型肝炎的小分子藥物,目前已展開第二期臨床試驗,未來也將全力投入資源。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陳威廷/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在台灣最常見的三大類肝病,其實互有連帶關係。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酒喝太多、或嚴重藥物中毒,均可能造成嚴重肝臟發炎壞死。肝細胞來不及再生,就用纖維組織來取代,隨著疤痕組織增多,就會形成肝硬化,進而引發許多併發症,如肝癌、肝昏迷、腹水及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台灣是全球B型肝炎高感染地區,1970至1980年調查顯示,15至20%的國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估計約有三百萬之眾,母子間周產期傳染為主要感染途徑之一。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新生兒中,有40%至50%被母親感染而成為帶原者。C型肝炎經體液感染,台灣感染人數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兒童甚少感染,約0.1%,成人則在1%至2%。如何降低肝癌風險,最重要就是不要得到B肝、C肝。性行為是成年傳染B型肝炎最大的途徑,假如沒有B肝表面抗體,要趕快去施打B肝疫苗;盡量使用拋棄式針頭針筒,侵入性醫療器械要充分消毒,避免身體穿洞、紋身等,可以有效防止C型肝炎感染。至於慢性B型及C型肝炎患者是肝癌高危險群,均應定期追蹤血中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此外,肝硬化患者每年約有4%左右會發生肝癌,目前健保局已核准給付多種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肝功能持續不正常的慢性B型及C型肝炎患者,應積極治療,減少肝炎程度及預防肝硬化、肝癌。最後,宜盡量避免食用花生醬及花生粉等加工食品,在台灣濕熱的氣候下,花生易發霉,進而會產生促使肝癌形成之黃麴毒素。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 Q:我是B型肝炎帶原者,報章上肝病衛教文章常提到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並說B肝帶原者未來得肝癌的機率是非帶原者的150倍,太太每次看到都緊張兮兮。請問,我真的是「肝癌候選人」嗎?A:所謂「肝病三部曲」,是因為肝炎病毒潛藏在人體,可能對肝臟細胞造成破壞,是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的元兇。門診中,的確有病人與家屬擔憂B肝帶原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癌,憂心忡忡。國內B型肝炎患者大多來自母體垂直感染,但兄弟姊妹中有人自然產生抗體,有人卻成為B肝帶原者。而同樣是帶原者,有人是「健康帶原者」 或稱「不活動型帶原者」,一輩子與病毒和平共存,但有人肝指數高高低低,成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同樣的,有些慢性B型肝炎病友,終其一生肝臟不會硬化,但也有人在數年或數十年後慢慢演變為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有人不會長肝癌,但有5%的人會長出肝癌。每個人命運不盡相同。不過,B肝帶原者儘管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肝硬化、肝癌,但與其杞人憂天,不如正視它的存在。第一要務就是要知道本身有無帶原,凡B肝帶原就要定期追蹤與接受必要治療,才能解除肝癌的威脅。首先,目前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可抑制B肝病毒的繁殖及複製,只要符合用藥條件,如肝功能超過正常2倍以上,就要積極接受治療,好讓肝指數回復正常,盡量清除血液中病毒,減少日後演變為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其次是定期追蹤檢查,而且不能只抽血驗肝功能,很多人誤以為肝指數(GOT、GPT)正常,肝臟就正常。要注意的是,肝癌早期、中期,肝指數並不會升高;且一定要加做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完整。只檢驗胎兒蛋白也是不夠的,有三分之一的小型肝癌患者,胎兒蛋白正常,建議每4至6個月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諮詢/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蘇東弘(本專欄每周四在健康版見刊)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Q:老公去年參加公司健檢,當時超音波正常,但今年檢查結果,報告寫「疑似瀰漫性肝實質病變」,為何隔了一年檢查,會出現不同結果?會不會是肝硬化?未來會變成肝癌嗎?A:正常人的肝臟表面平滑,裡面質地細膩柔軟,超音波檢查下呈現均勻回音;如果回音高且不均勻或可看到表面粗糙現象,代表肝臟有了纖維組織,醫學上稱為「肝實質病變」;但由於這種變化通常發生在整個肝臟,所以稱為瀰漫性肝實質病變。肝實質病變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因酗酒、服藥(包括不知名保健食品與中草藥、偏方),或有脂肪肝、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及代謝性肝病(如威爾森氏病),國內肝炎患者為數眾多,許多人健檢常見如此結果。為何間隔一年,有不同的結果?這可能與超音波機器解析度及不同醫師判讀有關。肝實質病變,主要是肝臟曾經或一再發炎,使大量肝臟細胞壞死,正常肝細胞來不及修補,久之肝臟內部充滿纖維組織,也就是所謂的結疤。纖維化日益嚴重,有經驗的醫師可從超音波下分辨初期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特別是病人肝臟表面呈不規則狀,或凹凸不平像苦瓜表面,若肝臟血流方向改變,就屬於肝硬化。每位肝實質病變患者,病因不同,病程進展速度也不同,但每年約有3%至4%的B肝病人會由肝硬化轉變為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肝臟纖維化,就要釐清病因,採取必要對策,酗酒者要戒酒,脂肪肝者要控制飲食,若B肝病變引起纖維化,醫師依據肝臟功能與病毒量,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可遏止肝臟纖維化進行,甚至讓早期纖維化恢復正常。若是明顯已有肝硬化,更應定期追蹤。諮詢/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主任郭建興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B型肝炎患者應好好治療。榮陽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四萬多人、追蹤七年研究發現,慢性B肝患者如未接受治療,罹癌機率為口服抗病毒藥物三個月以上患者的三倍。40歲以前、還沒有肝硬化的患者如果接受治療,防護肝癌的效果更顯著。肝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慢性B型和C型肝炎是主要致病原因;當體內病毒量越高,肝癌風險越高。從2003年起,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可給付36個月,若有肝炎復發,可以再給付第二療程,肝硬化的病人則可以長期接受治療,陸續已有20萬人接受治療。榮陽團隊成員之一、榮總醫學研究部轉譯研究科主任吳肇卿表示,比對健保資料庫中接受三個月以上的抗病毒藥物治療2萬1595名患者、未治療的對照組2萬1595人,追蹤七年肝癌發生機率,發現治療組罹癌率為7.3%,未治療組則高達22.7%。分析發現,對於40歲以前、沒有肝硬化的慢性B肝病人,防護肝癌的效果更為顯著。臨床發現,部分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患者仍進展到肝衰竭、需要換肝,多半因為開始治療的年紀已超過40歲,或是治療時已經有肝硬化。吳肇卿建議,B肝病人即使停藥後應長期追蹤肝功能變化,必要時自費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基隆長庚副院長簡榮南表示,B肝帶原者若病毒量高或是肝臟發炎,就需要治療,推估台灣應有70萬人需要治療,但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有些人雖然知道,卻因沒症狀放任不理,可能增加肝癌風險。簡榮南說,要降低病毒量,除了接受適當治療,有些人會購買保肝藥、保健食品等,但醫學上有根據的,只有規律運動、減少壓力,才有助於減少體內的病毒量。 【2014/07/16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 諮詢/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每題10分,總計100分。1.( )如果常常覺得很疲累,一定是肝不好。2.( )肝癌初期就會覺得疼痛。3.( )如果熬夜工作就會爆肝。4.( )打了B肝疫苗就不會得肝病。5.( )一個人有可能會感染到A肝又感染到B肝。6.( )即使出現肝硬化,肝指數仍有可能是正常的。7.( )肝癌和肝炎一樣會傳染。8.( )只有胖子才會有脂肪肝。9.( )肝臟良性腫瘤日後有可能轉為惡性。10.( )出現蜘蛛痣,就代表有肝硬化或長了肝癌。【解答區】1.(X)正解:一般人常把疲倦與肝不好扯在一起,其實只要工作太忙、壓力過大、睡眠不足,都會感到疲倦,並不代表肝不好。但如果是肝不好引起的疲倦,意謂肝炎發作很厲害(甚至是猛爆性肝炎),或是肝硬化末期、肝癌末期。2.(X)正解: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除了表面包膜外,它並沒有痛覺神經。很多人到門診找醫師說肝在痛,事實上大多不是肝在痛,如果真的肝在痛,通常只有三種情形,其一是肝癌很大且頂到表面的神經;其二是肝癌雖然不大,但剛好長在表面,刺激了表面神經;其三是肝癌破裂出血,肝表面以及腹膜的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疼痛。3.(X)正解:網路流傳許多爆肝的說法,但熬夜、睡眠不足會不會真的「爆肝」,在醫學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醫學上只有猛爆性肝炎這個字眼,意指短時間之內肝細胞大量發炎壞死,剩下的正常肝細胞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發病時人也會疲倦,皮膚及眼睛會變黃,肝指數一、二千以上,若沒有及時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六至八周內會因肝昏迷而死亡。4.(X)正解:B肝疫苗並不是所有肝病的預防針,而是只有預防B型肝炎病毒所衍生出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但仍無法預防因吃藥、喝酒、脂肪肝或自體免疫問題引起的肝病問題。5.(O)正解:A型肝炎與B型肝炎的病毒結構不同,傳染的方式也大不同,A型肝炎是經由遭A型肝炎病毒汙染的飲食或飲水傳染;B型肝炎的傳染方式有二,一是母體垂直傳染,也就是母親在生產時將B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其次是水平傳染,因日常生活中刺青、看牙、共用牙刷或刮鬍刀、穿耳洞等引起。但A肝抗體對於B肝病毒沒有保護力,相反的,B肝抗體對A型肝炎也無防禦效果,是有可能分別被A肝及B肝感染。6.(O)正解:抽血檢查肝指數正常,並不代表肝臟沒有纖維化或肝硬化,甚至肝癌。相反的,一旦脾臟腫大加上白血球及血小板下降,加上白蛋白減少、黃疸指數偏高及凝血時間延長,就已經是嚴重肝硬化的症狀了。7.(X)正解:與肝臟有關的疾病當中,各種病毒引起的肝炎是會傳染的;其他如酒精性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炎、藥物引起的肝炎,並不會傳染給他人。至於肝硬化及肝癌本身是不會傳染的。8.(X)正解:不管高矮胖瘦、年紀大小,只要一不小心,脂肪肝都有可能悄悄上身。臨床上,包括體重過重、缺乏運動、血脂肪過高(包括膽固醇及三酸肝油酯)、服用藥物(例如類固醇)、糖尿病、酗酒等,都是脂肪肝的潛在因素。9.(X)正解:肝腫瘤有良惡之分,血管瘤、肝水泡、增生性結節等,都屬於良性肝腫瘤;惡性肝腫瘤則包含肝細胞癌、膽管癌等。如果本身沒有B肝、C肝,經過肝臟穿刺進行病理分析,結果為良性肝腫瘤,就不會有轉惡的危險,往後只要定期接受超音波及抽血檢查肝指數、胎兒蛋白即可。10.(X)正解:蜘蛛痣是指長得像小蜘蛛的紅色痣,中間紅色的小點是小動脈,紅點的旁邊則圍繞著許多小血管,大都出現在臉部、前胸或者是上臂。臨床上大約三分之一的肝硬化患者會出現蜘蛛痣,通常不會自行消失;但一般人也可能短暫出現蜘蛛痣,特別是孕婦、使用避孕藥的婦女或進入青春期女性,因此,蜘蛛痣無法作為判定肝臟健康與否的指標。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台灣器捐數不足,親屬捐贈常是等肝病患器官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析該院五百多例換肝病患,發現夫妻捐贈換肝的一年存活率達九成四,略勝於有血緣關係的捐贈。中國附醫自二○○二年至今,共完成五○八例換肝手術,夫妻換肝有四十四例,親子換肝有三百八十七例、手足四十一例、其他〺六例。雖然整體一年存活率都約有九成,但無血緣關係的夫妻捐贈一年存活率和五年存活率,都略高於其他族群。鄭隆賓說,雙方若有血緣關係,照理較無組織排斥問題;但夫妻換肝後存活率佳,可能和夫妻間親密接觸、體液交換,雙方身體免疫系統習慣了彼此。患B型肝炎的病患蔡明學,某次因吃錯藥而致急性肝炎,肝功能急轉直下。醫師告訴他,除非接受移植,否則只剩七天生命。蔡明學的親戚因患脂肪肝無法捐肝,醫師只能將蔡太太部分肝臟移到先生身上。術後他身體不但沒有排斥,且恢復得很好。七夕情人節正是術後滿一個月。他說,很感謝太太,未來會更疼惜她。年近六旬的張文福則是捐肝給肝昏迷的妻子。起初醫師擔心他年紀太大,但問了他三次後他仍意志堅定,手術一切順利,兩人同「肝」共苦,手牽手走下去。【2014/08/03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整理/記者詹建富】 Q:我老公從年輕時就喜歡吃消夜,並搭配半瓶酒,這些年來如果沒喝,就說無法入睡。但最近他被診斷為酒精性肝硬化,我屢勸他戒酒,他又不聽,我該怎麼辦?A:近年來,由於國人飲酒人口不斷增加,使得罹患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酒精性肝病的病理表現,通常有所謂的三部曲,也就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但臨床上,這三者往往會重疊存在。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主要與長期過度飲酒有關,任何酒類,都需經過肝臟代謝,也增加肝臟的負擔,使得肝細胞反覆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最終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根據研究,出現酒精性肝硬化的風險,與性別、遺傳、營養狀況及是否合併感染B、C型肝炎病毒有關。如果一次大量飲酒比分次少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飲酒又比間斷飲酒的危害性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酒精性肝病。由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加上許多人對飲酒缺乏警覺,不少患者往往中、後期出現體重減輕、腹痛、黃疸等症狀,但如果是已硬化的肝臟組織,目前無法靠任何藥物可以逆轉。醫師能做的就是盡量維持病人剩餘的肝機能,使其不要繼續惡化;而唯一能根治肝硬化的方法,就是接受肝臟移植。從這名個案來看,由於他長年飲酒,除已出現酒精性肝硬化外,還因為不喝酒就無法入睡,顯然已有酒癮戒斷症候群,患者可能合併焦慮、頭痛、幻覺、痙攣、盜汗等症狀。以他的情況若要避免肝硬化繼續惡化下去,最後出現食道靜脈瘤曲張、肝昏迷,首要策略是幫助他戒酒,如果他屢勸不聽,就必須求助精神科醫師,必要時可接受住院治療,才是辦法。諮詢/好心肝基金會健康檢查室主任林姿伶 【2014/08/21 聯合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張文馨、李樹人╱台北報導】衛生署長楊志良上午說,如果超級細菌疫情擴散,要他辭去衛生署長,「我非常樂意!」他說,疫情擴散的機率很小,民眾不必過於恐慌。楊志良是在立法院院會答覆民進黨立委黃仁杼有關超級細菌如何防疫的質詢時,作了以上的表示。台灣出現第一起超級細菌病例,楊志良表示,超級細菌一定擋不住,也不可能因此停止一切經濟活動不讓人進出。超級細菌不是隨便就會感染,必須透過傷口傳染,最重要是提升醫院管控能力,它是一個問題,但不會馬上變成一個全國性公共衛生大危機。依法不能隔離 只能讓帶原者返家楊志良表示,超級細菌目前是第四級傳染病,依法不能隔離,只能讓帶原者返家。病患是一個健康的帶原者,經過與專家討論,認為反而留在醫院內,容易造成院內感染,回到社區是比較安全的。他們已對病患做了充分說明,病患應知道如何自我管理,衛生署會持續追蹤。楊志良坦承超級病菌一定擋不住,「我要先講明白,它是擋不住的」,不讓人進出,這是做不到的。黃仁杼質疑,要不要將印度列為旅遊警戒,楊志良反問這樣是否要將日本和香港同列旅遊警戒?這對經濟影響甚鉅,他這是兩權相害取其輕。他表示,超級病菌不是隨便接觸或吐個痰、咳個嗽,就能感染人家,超級細菌要經由傷口,就像以前B型肝炎,不是那麼容易傳染,也不會像新型流感一樣流行。「台灣未來絕對還會驗出第二例、第三例的超級細菌!」衛生署長楊志良早上表示,有一就有二,國際交流頻繁,以後還是可能檢驗出超級細菌個案。至於部分專家認為,超級細菌帶原者應該留在醫院,不應回到社區。楊志良說,個案留在醫院,反而不利於院內感染管控,回到住家後只要做好個人衛生,就不會有問題。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則認為,個案及他的家人無須恐慌,只要停止使用抗生素一段時間,存在腸道內的超級細菌就可能因為搶不過其他細胞,而無法存活。疾管局:並非「感染」 只能說「攜回」病菌【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在印度遭受槍擊的攝影師,回台就醫被驗出腸道內有超級細菌。疾病管制局上午強調,個案並非「感染」,只能是說「攜回」病菌。不過,個案必須每周至疾管局接受追蹤,採驗檢體。為了破除外界對於超級細菌的迷思,施文儀原本建議個案出席記者會,兩人當場握手、擁抱讓民眾知道即使與個案親密互動,超級細菌也不可能上身。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表示,該名個案屬於不發病、無症狀的感染者,台灣衛生環境做得不錯,糞口傳染機率相當低,只要做好個人衛生,就沒有傳散病菌的疑慮。她解釋,超級細菌通常會附著在病菌上,就像是一個載體,所以該名感染者並不會直接把超級細菌傳給其他人。不過,個案的排泄物可能帶有超級細菌,一旦進入下水道之後,載體就可能從這個細菌跑到其他細菌身上,經過一連串的擴散,當然也有可能重新回到人類身上,但這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吳揆:民眾還有疑慮的話,再請楊志良報告【記者張文馨、王正寧/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午表示,對於超級細菌的處置,衛生署都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如果民眾還有疑慮的話,會再請衛生署長楊志良報告。台灣檢出超級細菌,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應隔離治療。楊志良解釋,台灣首例患者是健康的,目前也無死亡案例,這和日本出現死亡案例是不同的,如果比照SARS,只會造成民眾更加恐慌。對於立委要求將印度列為疫區,楊志良不表贊同,因如此一來,日本、澳洲、紐西蘭恐都要列為為疫區。 ※延伸閱讀》‧哇新聞/楊志良說超級細菌若擴散願下台,你想對他說什麼?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蔡育如/新竹報導】署立新竹醫院成立細胞分子研究室,檢體或血液檢驗,不用再送到台北的分子檢驗中心,不但加快各項基礎醫學的檢驗及研究,對竹苗地區的患者將更省時便利。新竹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柯政昌表示,惡性腫瘤、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慢性疾病、B型與C型肝炎與肺結核等,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各大醫院及學校陸續成立細胞分子實驗室,但竹苗地區的醫院此方面的研究相當缺乏。「成立研究室後,可以直接在新竹檢驗,節省很多時間」,柯政昌表示,過去檢體或血液都要轉送台北的分子檢驗中心,相當費時,未來研究室將提供竹苗地區檢驗及鑑定,更加省時便利。院長陳文鍾表示,基礎研究是醫療進步的根源,為提升醫療水準,前任院長張景年開始募款,一直到他接手,共募得1136萬元,建造臨床技能中心與細胞分子研究室,訓練醫師,規劃備用研究室、細胞培養室、細菌培養室、藥品室及暗房,希望造福竹苗地區民眾的健康。他說,研究室成立有助於支援醫師完成各項研究計畫,署新也和清大、交大簽訂研究合作計畫,相互支援儀器和人力,希望發現醫療新知,創新醫療技術,提升醫師專業研究能力,讓竹苗的醫療水準邁向新里程。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到醫院做檢查、回診看報告,總得往返奔波,還得多花錢。健保局普查發現,全國有三百廿三家醫療院所可主動通知檢查結果,民眾到這些醫療院所做檢查,就省事多了。過去常有民眾反映,檢查若無異常,或不需要後續治療,專程回診看報告舟車勞頓,又浪費健保資源。健保局去年七月普查全台近五百家特約醫療院所發現,兩百九十四家醫療院所已將部分檢查項目主動通知病患,或提供查詢服務;今年七月,提供檢查通知服務醫院增至三百廿三家,占全國健保特約醫院的六成七。健保局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李純馥表示,以醫學中心為例,民眾每次看病的部分負擔三百六十元,加上掛號費一百五十元,如果不必回診就能知道檢查結果,最多可省五百一十元。李純馥說,目前醫院主動通知的檢查多以數據型報告,或不需醫師專業說明或判斷為主,包括糞便或尿液常規檢驗、子宮頸抹片檢查、B型或C型肝炎的抽血檢測等,檢驗為陰性及陽性兩種,民眾容易自行判讀,不需多做解釋。若對報告有疑問,可決定是否回診。不過,高階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MRI)等,民眾無法自行解讀影像結果,就須回診看報告。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劉金清/連線報導】彰化縣一名癌症患者被植入臍帶治癌,醫師指出,「土法煉鋼」的臍帶植入術,廿多年前曾在北部流行,每次收費五萬元,沒想到如今「轉往」中南部更新手法,透過業務員以老鼠會吸收客源。彰化市婦產科開業醫師蔡鋒博說,他每年都會接到一、兩人來電,想收購臍帶,沒講出用途,因違法他都立刻拒絕,並沒詢問收購價格,但每年都接到這種電話,顯示一直有人從事相關違法醫療行為。據了解,彰化這名肺癌患者,聽朋友說先前到南部一家診所植入臍帶幹細胞,逐漸恢復活力,半信半疑,向朋友索取相關資料,打電話給診所的「蔡小姐」。去年十一月,患者瞞著家人到台南「治療」,診所員工開了四十多分鐘的車,載他到目的地後,帶他進入一個大約三、四坪的房間,一名身穿白袍的男子為他麻醉,然後植入臍帶,還說「用高科技在(臍帶)裡面放很多幹細胞。」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昨晚訪談這名病患,希望取得診所地址等資料以利查緝,但患者以個人資料全在「創威」生物科技公司手上,擔心會對自己及家人不利,語多保留。葉彥伯說,類似植入臍帶強調有療效的詐騙手法,在大陸及菲律賓也曾出現過;衛生局初步比對創威的「專利證書」,發現與大陸內容如出一轍。由於證書內強調有療效,業者除涉嫌違反醫師法外,恐也涉及詐欺、偽造文書。葉彥伯強調,如此詐騙手法相當惡劣,加上擔心繼續有民眾受害,已主動聯繫彰化地檢署,改以刑事犯罪偵辦,由檢警協助追查。台南市衛生局長林聖哲表示,坊間臍帶大部分是動物的,一般民眾難分辨,如密醫確在台南市執業,一定嚴查。彰基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王士忠說,法令禁止買賣臍帶和臍帶血,植入來路不明的臍帶,很可能感染提供者帶原的疾病,例如肝炎、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等,患者得不償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詹建富╱台北報導】 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打算在金山南路二段新增服務據點,豈料遭大安區錦安里部分居民「不惜流血、抗爭到底、誓死反對」,引起醫界譁然,不敢相信現今還有這麼落伍的觀念。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台大小兒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凱信表示,兒童癌症並不會傳染,反而是「癌童怕被別人傳染」,使癌症更嚴重。林凱信指出,國內每年約有五百到六百名兒童罹癌,但絕不會傳染給他人,以兒癌發生率前五名為例,包括白血病、腦瘤、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和骨癌,病因多半是胚胎發育過程中突變或原因不明,不會傳染。唯一受到關注的是兒童肝細胞癌,它與B肝炎病毒垂直感染有關,但只要沒有傷口接觸到體液和血液,就不會傳染B型肝炎,而且肝癌絕非是由人際傳染的。林凱信說,不論化學治療或骨髓移植,都讓癌童抵抗力降低,最怕感染,必須戴口罩,嚴防遭旁人感染。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提供各地病童治療時的暫憩,讓疾病關懷無國界。罹患高血氨症的中國大陸五歲妹妹于瑋平去年來台治療,就住台灣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台灣羅倫佐的油」高雄張家三兄弟患「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ALD)」,去美國治療時,也是住美國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長庚基隆分院癌病中心主任王正旭說,癌症一定不是傳染病,不要自己嚇自己,許多人都可能有罹癌親友需照顧的時候,居民應有同理心。也有醫護人員反諷,若癌童住在家旁邊就害怕,醫院每天進出許多重症病人,在醫院上班者,難道是每天身陷危險嗎?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即時報導】為縮短愛滋病及B肝、C肝的檢驗空窗期,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今天宣布,自2月1日起,全面實施供輸血用血液的「核酸擴增檢驗(NAT)」。食藥管局科長祁若鳳表示,除了原本的「酵素免疫分析法(EIA)」檢驗外,未來新增NAT檢驗直接偵測病毒核酸,以縮短檢驗空窗期,降低民眾因輸血而造成病毒性感染風險。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去年捐血者當中,共有69人被篩出感染愛滋。不過,輸血增加NAT檢驗後,愛滋病毒的空窗期可從22天縮短到11天,足足節省一半時間;另,B型肝炎能從56天降至36天,C型肝炎則從82天降到23天。多了NAT檢驗,預估每年會增加1.8億元,這筆費用將由健保局支付。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者李樹人、黃玉芳╱台北報導】國內器官捐贈可能出現重大政策改變,開放愛滋病患可捐贈及接受器官移植。衛福部醫事司、疾管署與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等醫事團體最近開會討論,傾向愛滋病患可捐贈器官,也能成為受贈者,近日內將做出最後決議。「如果要救命,就要有彈性!」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以台大愛滋器捐事件為例表示,這次器捐有五人移植愛滋器官,迄今並無人因此感染愛滋,測不到任何病毒,顯示愛滋患者只要接受治療,病毒量極低,仍可成為捐贈者。不過他認為,術前醫師需告知詳情,由患者及家屬決定是否接受移植。愛滋感染者需換肝 礙於法令子女無法捐肝一名肝硬化愛滋感染者亟需換肝,子女雖願捐肝,但礙於法令無法盡孝,促成衛福部討論考慮修法。醫事司司長王宗曦指出,愛滋患者能否捐贈器官,在國內外仍是極具爭議的話題,以肝炎為例,如捐贈者為肝炎患者,受贈者也需為肝炎患者;未來愛滋器官若開放,應該也需比照辦理,才能減少紛爭。王宗曦指出,現行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規定,愛滋患者不得捐血、捐贈器官。愛滋患者需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一旦接受器官捐贈,還要使用抗排斥藥物,恐將激化愛滋病毒,產生許多副作用,因此一般並不建議愛滋患者接受器官移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宜民表示,今年初接獲一名愛滋患者家屬求助,患者因慢性肝硬化需要換肝,但受限於愛滋感染身份,即使女兒及兒子都願意活體捐肝,卻遭醫院拒絕。 【2014/08/11 聯合晚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黃玉芳╱台北報導】感染性疾病患者捐贈器官有例可循,亞東醫院幾年前有名肺外結核捐贈者,在醫師及家屬同意下,完成器官(心臟)捐贈,術後受贈患者除了服用抗排斥藥物,還服用抗結核病藥物恢復健康。而在國外,包括以色列、日本,則有愛滋感染者、C型肝炎器官移植案例。去年以色列一位感染愛滋的婦女捐出腎臟,移植給同為感染者的丈夫,丈夫接受移植手術後,目前恢復情況良好;日本則有六名感染愛滋、C型肝炎血友病患進行活體換肝,其中兩人存活九年和十年以上。國內目前對捐贈者訂有絕對禁忌症,包括人類免疫缺乏病毒陽性、庫賈氏病、其他不能控制感染,不得捐贈器官;至於開放性結核病則有相對禁忌症,必須家屬和病患同意,才可進行移植。亞東醫院器官移植委員會、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表示,亞東醫院之前進行的肺結核器官捐贈個案,捐贈者是亞東醫院病人,受贈者是院外病人;捐贈者因為腦死,家屬表明捐贈器官意願,移植小組追查發現,捐贈者是一名肺外結核病患者。由於肺結核是法定傳染病,但捐贈者並非「肺部」染結核菌,而是「腦部」染結核菌,移植小組依法在器官移植中心登錄後,經院外感染科醫師評估、同意,認為結核病患者可以捐贈器官,最後還慎重的徵詢受贈家屬同意並簽同意書,才完成心臟移植手術。洪芳明表示,當時向受贈家屬說明時,由於受贈者不換器官就會死亡,家屬沒有猶豫就簽同意書。移植手術很成功,術後患者接受結核病治療,也未傳出異常;這是他10多年來在亞東處理100多名器官捐贈個案中,唯一一件特殊案例。【2014/08/11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