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台灣器捐數不足,親屬捐贈常是等肝病患器官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析該院五百多例換肝病患,發現夫妻捐贈換肝的一年存活率達九成四,略勝於有血緣關係的捐贈。
中國附醫自二○○二年至今,共完成五○八例換肝手術,夫妻換肝有四十四例,親子換肝有三百八十七例、手足四十一例、其他〺六例。雖然整體一年存活率都約有九成,但無血緣關係的夫妻捐贈一年存活率和五年存活率,都略高於其他族群。
鄭隆賓說,雙方若有血緣關係,照理較無組織排斥問題;但夫妻換肝後存活率佳,可能和夫妻間親密接觸、體液交換,雙方身體免疫系統習慣了彼此。
患B型肝炎的病患蔡明學,某次因吃錯藥而致急性肝炎,肝功能急轉直下。醫師告訴他,除非接受移植,否則只剩七天生命。蔡明學的親戚因患脂肪肝無法捐肝,醫師只能將蔡太太部分肝臟移到先生身上。術後他身體不但沒有排斥,且恢復得很好。七夕情人節正是術後滿一個月。他說,很感謝太太,未來會更疼惜她。
年近六旬的張文福則是捐肝給肝昏迷的妻子。起初醫師擔心他年紀太大,但問了他三次後他仍意志堅定,手術一切順利,兩人同「肝」共苦,手牽手走下去。
【2014/08/03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