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2 13:19:00 骨科.復健
肌肉痠痛好不了?網議8種舒緩方式最有效!也別忘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肌肉痠痛不只出現在運動後,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或生活壓力大,都可能讓肌肉緊繃、僵硬甚至抽痛。這種「酸酸卡卡」的感覺不但影響日常活動,也常讓人提不起勁,因此本篇便整理出網友熱議的八大「肌肉痠痛舒緩方式」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5-11-02 13:19:00 骨科.復健
肌肉痠痛不只出現在運動後,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或生活壓力大,都可能讓肌肉緊繃、僵硬甚至抽痛。這種「酸酸卡卡」的感覺不但影響日常活動,也常讓人提不起勁,因此本篇便整理出網友熱議的八大「肌肉痠痛舒緩方式」
2025-11-02 11:00:00 精神.身心
有的時候,只是單純地與情緒共存,讓痛苦沖刷自己,並不足以消除比較強烈的觸發因子。情緒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功能。雖然說,分辨和清除限制性信念,有助於管理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狀態,但是努力從生理層面來緩解情緒壓力,也是很重要的。
2025-11-02 09:57:28 消化系統
現代人腸胃毛病多,腹脹、腹瀉、便祕、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症狀,如果放任不管或是經常吃成藥壓制症狀,容易演變為慢性腸胃炎、潰瘍...
2025-11-02 09:57:27 消化系統
腸躁症的發生率以女性較多,現代人步調快、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焦慮緊繃的生活,讓不少人腸胃不適,有人經常腹痛、腹脹或腹瀉跑廁所,卻也有人便祕上不出來,檢查卻沒有明顯疾病問題,就有可能是「大腸激躁症(又稱腸躁症)」或與腸道菌叢失衡有關。
2025-11-02 09:57:25 消化系統
近年來,腸胃道健康的重要性在醫學研究中被不斷放大。過去我們以為腸胃只是消化與吸收的器官,但科學家發現,它其實是人體最大的...
2025-11-02 09:57:23 消化系統
現代人因飲食偏精緻,實際攝取量常不足,建議每天至少吃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並選擇糙米、全麥麵包或豆類為主食來源,逐步增加纖維攝取時也要多喝水,避免因纖維量突然過多而造成腹脹不適,均衡攝取纖維能維持腸道菌相健康,並有助於控制體重與血糖。
2025-11-01 11:39:49 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症常被稱為「無聲殺手」,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統計,約有1,000萬名50歲以上成人罹患此症,導致骨質流失、骨折風險升高。研究提醒,雖然骨鬆初期不易察覺,但仍有一些細微的警訊可提早發現、預防骨折危機。
2025-10-31 08:00:00 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症就像是「偷偷在骨頭裡動手腳」的疾病,平常沒有明顯症狀,但一旦跌倒,很可能就會骨折!一名70歲的林奶奶平時行動自如,家人沒發現異狀,直到某天在家中滑倒,竟摔斷髖骨,需開刀治療、長期休養,才發現原來有骨質疏鬆問題。
2025-10-30 10:38:36 骨科.復健
手沒力只是老了?專家提醒,可能是大腦在退化或慢性病上身。過了40歲後,手勁變小,擰毛巾、開罐頭、扭寶特瓶等日常動作也變得吃力,除了肌少症危機,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也跟握力
2025-10-29 20:05:38 風溼過敏免疫
有「不死癌症」稱號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因身體的免疫系統失調,自體抗體攻擊全身正常的器官和組織,導致身體功能損害及產生病變。
2025-10-29 15:57:15 耳鼻喉
大多數人對身體質量指數(BMI)或腰臀比來評估健康風險耳熟能詳,但近年的研究顯示,一個意想不到的指標——頸圍,也能提供重要線索。 頸圍與健康的關聯 一個粗壯的脖子對運動員言可能是力量的象徵
2025-10-29 11:37:00 心臟血管
8歲的婷婷得了感冒,症狀看似緩解1週後,她突然告訴媽媽「胸口像有小兔子亂跳」,隨即臉色蒼白,暈倒在地。緊急送醫後,婷婷被確診為暴發性心肌炎,心臟功能出現急劇衰竭,最終在葉克膜(ECMO)日夜不停地維持
2025-10-28 13:01:00 消化系統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三餐常常不規律,再加上壓力大、嗜吃辛辣油膩,胃脹、胃痛等困擾成了不少人的日常。為了減輕胃部負擔,許多人會從日常飲食中著手,挑選溫和、好消化的食材以保養胃部,因此本篇便整理出網友熱議的
2025-10-28 09:31:12 牙科
老人牙齒脫落速度,既然與死亡風險有關!近期一項最新研究,強調了良好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並指出掉牙可能是其他嚴重健康問題的關鍵指標。 之前的研究已經證實,牙齒脫落與死亡率有關;通常,口中牙齒數量越少
2025-10-27 10:24:26 牙科
社群媒體上的植牙、假牙廣告琳瑯滿目,常讓人霧裡看花。其實,缺牙重建沒有「一種方案打天下」,能不能植牙、該不該植牙,得視身體狀況、口腔條件與預算而定。除了植牙,固定牙橋或活動假牙也是可能選擇。關鍵在於「
2025-10-26 15:14:11 精神.身心
醫學中心、地區醫院 No.1 林口長庚、桃園長庚醫院/失眠認知治療為先 藥物只能當輔助 根據健保署統計,113年失眠患者就醫人數,林口長庚醫院8,705人、桃園長庚醫院4,701人,分居醫
2025-10-26 14:29:54 精神.身心
「安眠藥成癮」是不少因睡眠障礙必須服藥的民眾,心中最深的憂慮。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說,為解決失眠問題,除服用藥物以外,也建議改善「睡眠衛生」,包括睡前減少滑手機、看影片等對交感神經的刺激,同時
2025-10-26 14:25:55 精神.身心
國內民眾失眠比率高,每五人即有一人受失眠困擾,夜夜難眠,又難靠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睡眠品質時,求助精神科醫師使用安眠、助眠藥物,是解方之一。不過,安眠藥種類多,有不同適用對象及副作用,新光醫院藥師黃國軒說
2025-10-26 14:15:59 精神.身心
台灣人每五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問題,根據健保署統計,109年到113年因「失眠」就醫的人數,每年都超過130萬人,於112年來到高峰達147萬人,113年則降至144萬人。女性就醫患者長期都是男性的兩倍,
2025-10-26 14:09:46 精神.身心
國衛院一項成癮性物質使用調查顯示,台灣年輕成年女性鎮靜安眠藥使用率緩步上升,而中年成年女性則是非醫療使用盛行率位居各族群之冠。國人失眠盛行率高,安眠藥使用量大,這樣的現象反映長期高壓與失眠的困境,但藥
2025-10-25 09:05:01 新陳代謝
隨著糖尿病這類慢性病患者人數持續上升,網上掀起一股「晚飯後散步降血糖」的風潮,甚至有人因此停藥,認為走路比吃藥更有效。醫學專家提醒,「飯後散步」確實能輔助控糖,但若方法錯誤或取代藥物治療,反而可能釀成嚴重後果。
2025-10-24 08:43:27 腦部.神經
講話突然含糊,手上杯子掉了下來,家人以為太累,沒想到,竟然是中風。台灣每年近5萬人罹患腦中風,但不到一成能在「黃金4.5...
2025-10-23 09:16:29 骨科.復健
膝關節退化是中高齡族群常見的慢性疾病,全台每年約有2至3萬名病患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為提高手術精準度與病人安全,馬偕...
2025-10-22 10:28:00 心臟血管
一名48歲男性患者身形正常、不抽菸、作息規律,既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膽固醇數值也在理想範圍內,卻在某次運動時突然倒地,送醫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脂蛋白(a)」(Lp(a))
2025-10-22 09:54:56 心臟血管
「主動脈弓部瘤」被視為體內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即危及生命。台北榮總引進「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依患者主動脈態樣量身訂...
2025-10-21 13:35:20 消化系統
吃完一頓豐盛大餐後,覺得腹部緊繃、鼓脹、甚至有壓力感,是許多人都經歷過的情況。 所謂的「腹脹」(bloating),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腹部出現脹滿、壓迫或飽脹感,有時伴隨可見的腹部隆起。這種不適可
2025-10-21 10:01:00 牙科
口氣清新不僅能讓人感到舒適,也能避免在社交場合中,因口臭而造成他人不適。許多人都被口臭問題所困擾,擔心「一開口就尷尬」。其實想改善口臭並不難,從日常生活細節就能著手,一起看看如何恢復清爽好口氣吧!
2025-10-21 09:50:26 呼吸胸腔
近日氣溫驟降,秋涼明顯。溫度持續下探,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簡稱肺阻塞)患者是一大考驗。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極端高溫或低溫都會增加COPD患者發病與死亡風險達1.16倍,低溫和乾燥空氣容易刺激
2025-10-20 18:01:40 呼吸胸腔
如果長輩走路開始容易喘、爬樓梯變得吃力,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是肺部的「求救訊號」。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門診部主任陳彥甫提醒,要多留意家中長輩,如原本活躍的長者突然變得不愛出門、不愛活動,可能並非單純
2025-10-20 16:33:23 心臟血管
隨著平均壽命不斷提升,許多人都希望能活得健康且有品質。專家提醒,40歲後身體會經歷重要變化,定期做幾項關鍵的血液檢查與血壓測量,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問題,避免疾病纏身。 以下是專家建議,每位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