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09:18:09 耳鼻喉
長時間戴耳機感染黴菌細菌 「降噪」耳機恐增聽損風險
上下班通勤、辦公、備考,不少人已經把「耳機」當作生活必備項目,甚至是隔絕外界,讓自己可處於「me time」的重要夥伴,...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5-11-21 09:18:09 耳鼻喉
上下班通勤、辦公、備考,不少人已經把「耳機」當作生活必備項目,甚至是隔絕外界,讓自己可處於「me time」的重要夥伴,...
2025-11-20 11:59:56 腦部.神經
睡眠對身體和健康很重要;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最新研究指出,熬夜、失眠、打呼、睡不滿七小時和白天時昏昏欲睡都是睡不好的跡象,這些不良的睡眠習慣除了讓人睡不好,還會加速大腦年齡的老
2025-11-20 11:22:49 中醫
一覺醒來,枕頭有滿滿口水味;坐車睡著嘴巴張很大,嘴角還流口水,超級尷尬。中醫師梁世瀅表示,身體水分都是通過五臟六腑來調節,睡覺流口水看似小問題,其實反映了身體「津液運行」出了狀況。唾液會不自主溢出口,
2025-11-20 11:17:03 中醫
「全身紅疹、劇癢難耐,一夜難眠」,這是許多慢性蕁麻疹患者的日常。蕁麻疹是常見皮膚病之一,不少人長期飽受其困擾。當皮膚反覆出現搔癢與紅疹、持續超過6周以上,即屬於慢性蕁麻疹。這種疾病不僅讓人難以好好睡覺
2025-11-19 18:42:51 皮膚
「我的孩子,只是想要一個擁抱,為什麼我連一個擁抱,都沒辦法給他?」三十多歲的秝楹在2022年11月懷孕,隔年生產後飽受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之苦,不僅全身出現大範圍膿疱,只要一擁抱孩子,更是痛徹心
2025-11-19 11:45:00 中醫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
2025-11-19 10:00:00 皮膚
冬季來臨,氣溫驟降、空氣濕度降低,皮膚科門診觀察發現,許多民眾因長時間使用暖氣、熱水洗澡或過度清潔,導致皮脂膜受損、角質層含水量下降,出現乾燥、脫屑與搔癢等不適。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江明哲醫師提醒,皮膚乾
2025-11-19 09:28:28 心臟血管
80歲的阿姨被家人推著輪椅進診間時,整條左腿腫得發亮,腳背上還貼著紗布,滲著組織液。她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反覆感染,這幾個月...
2025-11-19 09:17:41 精神.身心
有「國光女神」之稱的藝人梁云菲,驚傳輕生未遂獲救,她自曝被診斷出「前額葉失能」,整個人處於什麼都做不了的狀態。恩主公醫院...
2025-11-19 08:51:00 中醫
日常料理裡其實藏著一堆「天然藥材」!從蔥薑蒜到紅棗、枸杞、山藥,只要依照體質挑選,就能在吃飯中達到調理、強身與預防疾病的效果。善用家中食材,養生並不難。
2025-11-18 16:12:04 精神.身心
深夜輾轉難眠並不罕見,即便是專業的睡眠醫師,也偶爾會在凌晨3點盯著天花板。 那麼,有科學真正支持的助眠方法有哪些?以下是睡眠與神經科學專家們推薦、且具有研究基礎的入睡與再入睡策略。 1.肌
2025-11-18 10:56:25 心臟血管
心臟健康很重要,心血管的健康對中老年人來說更是重要,因為心臟疾病發生的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心臟疾病也是近幾年美國人死因排行榜的前幾名。想要避免心臟疾病找上門,心臟科醫師表示40歲後應避免抽菸、喝酒
2025-11-18 10:16:37 泌尿腎臟
小張是一名上班族,平時身體健康,某天卻驚覺尿液偏紅,原本以為是吃火龍果造成的,沒想到幾天後泡泡尿不散,顏色更為深沉。就醫檢查發現有蛋白尿和血尿,確診為「腎絲球腎炎」。由於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
2025-11-18 10:05:04 新陳代謝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之一,長期攝取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會增加肥胖、體脂肪過高的機率,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累積久了,增加胰島素阻抗,最終演變成糖尿病。營養師沈宛徵表示,隨著
2025-11-18 09:55:00 腦部.神經
85歲李姓老翁是菲律賓華僑,3個多月前,記憶逐漸明顯退化、走路緩慢甚至需坐輪椅,李翁先前往骨科檢查,也至神經內科接受巴金森氏症用藥,但效果不彰,後經台北慈濟醫院老人醫學科門診診斷,發現是大腦動靜脈畸形
2025-11-17 10:45:00 新陳代謝
其實腳水腫是很常見的求救訊號之一!不只是循環差、沒運動,背後可能藏著身體失衡的根源。營養師高敏敏說明,水腫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不同的水腫類型,代表著不同的身體警訊!快來看看你是哪一型!
2025-11-17 10:23:58 骨科.復健
整天坐著容易腰痠背痛、肩膀和骨盆變得僵硬,但對於在辦公室工作或是長途通勤的族群而言,久坐是難以避免的事,定時站起來有助抵銷坐著的副作用,或是每周做些阻力訓練增強因為坐著被拉長而無力的肌肉。Fit&We
2025-11-17 09:29:57 新陳代謝
不少人有「高血脂」問題,進一步檢查竟發現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與人體代謝息息相關,一旦失衡,脂肪代謝會受影響。中醫師周宗...
2025-11-16 11:34:43 骨科.復健
身為孩子的媽、也是北醫附醫復健科主治醫師的蕭可倚,最能理解「疼痛」二字。孩子誕下那一年,她幾乎全程親抱、餵、哄,沒多久就出現典型的「媽媽手」,即「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從拇指外側痛到手腕,只要一用力就痛
2025-11-16 11:15:19 骨科.復健
過去腰痠背痛常與長者畫上等號,現在來到復健科,可見到許多青壯年下班後來此「吊脖子」、「拉腰」、「電療」……長時間久坐,加上使用手機、電腦等造成的身體傷害,讓現代人提早嘗到痠痛的惱人滋味。 身為復
2025-11-16 09:53:57 骨科.復健
身為復健科醫師,長時間看診、打病歷,也是久坐族,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賴宇亮平時會做核心群練來保護身體、預防痠痛,他提醒「核心與大腿肌力夠,就有全天候的『天然護腰帶』與『底盤』」。
2025-11-16 09:29:50 骨科.復健
痠痛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病」,除了勞力工作者或年長者,許多年輕上班族因生活型態改變,長時間久坐、滑手機及電腦使用等也有相同困擾。 衛福部屏東醫院復健科醫師周嘉駿說,身為復健科醫師,每天久坐看診
2025-11-14 19:55:12 一般外科
甲狀腺權威重磅登場!擁有逾一萬兩千例手術的秀傳、彰濱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力衡醫師,將豐富學識與技術帶到彰化秀傳體系。 台灣甲狀腺疾病治療權威楊力衡三十四年來已累積超過一萬兩千例甲狀腺手術經驗。他說
2025-11-13 10:27:00 心臟血管
「血壓」是健康檢查中最讓人關心的項目之一,高血壓被認為是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與腎臟病等重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日本綜合診療醫師伊藤大介在著作《綜合診療醫徹底解讀:從健康檢查看出的一切》點出關於量血壓光看數值高低的迷思。
2025-11-13 09:44:00 皮膚
56歲的謝小姐,從小就受慢性蕁麻疹困擾,懷孕時症狀加劇,癢到受不了才開始接受規律治療。她曾因喉嚨腫脹、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
2025-11-13 09:26:11 新陳代謝
糖尿病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據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糖尿病排名第五,死亡人數達1萬零663人。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
2025-11-13 09:26:09 新陳代謝
民眾領藥時常憂心忡忡地詢問:「我這次檢查糖尿病指標狀況不好,醫師說需要再調整藥物,但聽說吃太多糖尿病藥物或打胰島素會傷腎...
2025-11-12 10:33:22 牙科
健全的牙齒不僅是享受美食的基礎,更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研究顯示,如果口腔長期發炎,不僅會造成牙齒鬆動、缺牙,還可能增加糖...
2025-11-12 08:05:00 骨科.復健
是不是常覺得屁股卡卡、腰酸背痛,甚至膝蓋也跟著抗議?其實這跟「髖關節」很有關!從走路、蹲下、跑步到運動,髖關節幾乎每天都要用到。但久坐少動,會讓髖關節失去靈活與穩定,牽連到骨盆、腰椎甚至膝蓋,一路痛到
2025-11-11 10:26:43 中醫
進入冬季,又到了冬令進補的時節。中醫師賴俊宏表示,許多人進補常吃麻油雞、薑母鴨等熱性食物,容易過度燥熱。推薦可飲用「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