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由記者編採健康內容、醫藥新知為主題的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專業、即時、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http://healthnews.com.tw/blog/)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豐富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由記者編採健康內容、醫藥新知為主題的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專業、即時、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http://healthnews.com.tw/blog/)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豐富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2018-09-14 10:47:15 婦產科
有位女患者小美(化名),因為子宮腺肌症造成嚴重經痛,甚至連平日也下腹痛,而必須常常向公司請假,到最後連工作也快保不住了!後來求助中醫師林襄穎診治,所幸經過中醫調理病情改善,不再老是請假才得以保住飯碗。林襄穎醫師也提醒女性朋友,「下腹痛」未必只發生在月經期,假如您在平日非月經期,卻常感「下腹痛」、或是「很像經痛」,那麼極有可能罹患「子宮腺肌症」!
2018-09-12 14:12:00 乳癌
千萬別以為只有胖的人才會得乳癌,身材纖瘦的年輕妹妹也有可能會得乳癌! 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教授陳訓徹指出,曾有國外研究發現,年輕、體重偏瘦族群比同年齡體重正常、過重者更容易罹患停經前乳癌。在門診中也發現,許多年輕乳癌患者體重很輕,有些人BMI(身體質量指數)甚至在24以下。這些患者通常不自覺罹癌,常常拖到腫瘤很大才就醫。由於乳癌的成因複雜,目前關於體重、肥胖與停經前乳癌之間的關係仍有待研究中。
2018-09-10 13:44:03 肝癌
提到腫瘤還能談笑風生,62歲林先生先前體重驟降7公斤,就醫發現13公分腫瘤還肺轉移,病兆危險不能動手術,擔心化療副作用最後只能靠藥物治療,直到新型免疫治療才讓他腫瘤消失,鬼門關前走一遭。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侯明模醫師說,當時跟林先生討論後,提供第一線先用標靶藥物或是直接使用免疫治療等選項,林先生則直接選擇免疫治療。
2018-09-04 11:34:03 性福教戰
一名70歲的王姓老兵,有規律運動習慣,身體一向健朗,也沒有慢性疾病的問題,但從半年前開始覺得體力大不如前,總是提不起勁、出現晨勃障礙,明顯性功能減退,於是趕緊至泌尿科就診。
2018-08-31 09:20:17 性福教戰
拿起遙控選擇頻道,窩在舒適沙發看電視是許多男士的居家休閒活動。眼看自己小腹便便,除了窩在沙發,不想做其他的事情,甚至出現勃起障礙、性慾低落、全身倦怠、失眠、臉潮紅、焦慮、吃飽就想睡等,可能是因為睪固酮低落不足,男性更年期症狀在作祟。
2018-08-24 11:33:54 卵巢.子宮
有位20多歲的小芬,平常不愛運動,四肢體型偏瘦,但大學畢業後,卻逐漸變成小「腹」婆,腰圍越來越粗,起初自我安慰,是因為久坐不動導致;但近半年來,經常脹氣,鬧肚子疼,至腸胃科就診,用藥不見效果,至婦科檢查,接受進一步檢查,竟是晚期卵巢癌作怪。
2018-08-22 09:27:40 乳癌
常態性跌倒骨折,竟然跟癌症有關?!一名婦女今年初因多次摔傷,大腿與左手接連骨折,到院檢查才發現,元兇竟是轉移到骨頭和小腦的癌細胞,原來這名患者早已罹患乳癌。
2018-08-08 00:18:00 眼部
有些人一睡醒來,眼睛不僅紅、腫且不時會感到陣陣刺痛,馬上就聯想到針眼。而一提到針眼,不少人一定也有被揶揄的經驗,像是「一定是看了不該看的」才會長針眼,加上眼睛腫成一大包,更容易被發現;究竟這個讓人難為情的針眼是因為什麼所致?又該如何緩解呢?
2018-07-19 10:53:40 整形美容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人都難保不會有意外發生,而當發生皮肉傷需要護理時,最怕留下疤痕,或是手術需要縫合時,也很怕傷口會留下疤痕,甚至有人會出現蟹足腫,長出有如蜈蚣般的疤痕;到底該如何護理才能避免肌膚產生疤痕呢?是否有什麼護理產品有助於使傷口癒合呢?《中庸》言:「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在護理傷口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2018-07-10 09:38:43 乳癌
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是國內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醫師指出,乳癌好發族群包含初經早到、停經較晚、有家族史或未生育過的女性;此外,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可多運動代替補充荷爾蒙藥物,緩解更年期的不適症狀,以免誘發乳癌。
2018-06-29 14:06:37 懷孕育兒
子癲前症高危險群 可抽血及超音波檢測 知道自己即將升格人母是件令人喜悅的事,但孕媽咪如果發現自己血壓過高,容易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全身水腫,尿液中有泡泡過多的蛋白尿症狀,最好還是到產科檢驗,自己是否罹患子癲前症。
2018-06-20 15:00:19 攝護腺癌
除了肝癌、大腸癌等常見癌症,你可知道還有一個沉默的男性癌症殺手,也可能悄悄找上門嗎?有位55歲陳先生,任職某企業高階主管,工作雖忙碌但仍保持飲食、起居生活正常,因為熱愛運動,週末都會帶著家人爬山、騎單車。兩年前開始常感腰痠,以為只是長期運動所產生的痠痛,便不以為意,加上自認身體健壯,也沒有接受定期健檢。直到一年前公司員工健檢,抽血驗出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高達650ng/ml(正常值0~4ng/ml),經進一步病理切片及骨骼掃描後,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至全身骨頭,確診罹患合併骨轉移的晚期攝護腺癌。
2018-06-08 10:54:26 胃癌
現代人平時工作壓力大,加上三餐不正常,對於胃痛與腹脹等症狀早習以為常,而現今市售治療胃痛、腹脹的產品也相當廣泛,不少人只要腸胃有不適,便會自行前往藥局購買成藥服用,以緩解這些惱人的腸胃疾病;醫師提醒,若在飲食時,常常吃沒幾口就覺得飽,甚至腸胃道不適狀況,持續兩週以上未見改善,當心可能是胃癌所致!
2018-05-31 00:09:00 指甲.足部
夏天將至,暑假正是全家大小一起出國旅遊的旺季,出國旅遊時,雙腳往往被悶在球鞋裡一整天,長時間溼熱、不通風,黴菌就可能在這時候找上門。
2018-05-16 12:01:00 風溼過敏免疫
診間一名單親媽媽李小姐已年近50,本身是嚴重型過敏性氣喘患者。7年前到門診求助時,自訴從20歲開始就有氣喘症狀,且在30至40歲間,幾乎每年都必須到急診報到5次以上,每次均因氣喘急性發作而住院,甚至一住就是好幾天。所幸,在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從根本抑制過敏反應發生後,近六、七年間已完全沒有氣喘急性發作而掛急診住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2018-05-16 11:41:57 乳癌
根據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增加近1萬5千人,約每18至19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而且新增人數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另外,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之婦女,罹患乳癌風險較30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出3至4倍之多;因此,對於國內越來越晚婚且晚生育的婦女而言,乳房健康實在不容忽視!
2018-05-07 15:23:35 懷孕育兒
很多孕婦在懷孕初期都會有孕吐,往往不知道該吃什麼,孕程中期後胃口較好時,又有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於是就大吃特吃,使得體重直線上。其實,孕婦懷孕過程中不必吃太補,也不要擔心孩子長不大;就有一名孕婦有妊娠糖尿病,整個孕期非常控制飲食,結果才增加七公斤,然而小寶寶竟然有三千公克。
2018-05-07 15:15:59 牙科
家長為了照顧小朋友的牙齒,會帶他們到牙科診所塗氟。塗氟能在牙齒周圍形成抗酸結構,減緩蛀牙情況。健保給付兒童塗氟間距為半年一次,一直到滿6歲為止。醫師建議,可以視孩童的牙齒狀況調整塗氟間隔。
2018-04-26 09:11:20 懷孕育兒
現代婦女晚婚晚生育的情形非常普遍,一旦懷孕時,就非常緊張,對於飲食也很在意,都會上網爬文,但是網路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文章,甚至指稱木瓜、薏仁、豆漿等食物不能吃,以免造成流產,這是真的嗎?
2018-04-12 11:38:57 懷孕育兒
根據統計,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1對面臨不孕問題,想要懷孕生子,可得要把握35歲前的黃金生育年齡,才是順利產子的秘訣。醫師提醒,女性35歲後卵巢功能會逐漸降低,加上現代生活外食多、壓力大,會加速卵巢老化,而實際年齡未必等於卵巢年齡。
2018-03-30 14:00:44 乳癌
一名32歲年輕媽媽,生產後因哺餵母乳,常感乳房腫脹、疼痛,加上照顧初生嬰兒,更是時常腰痠背痛,原以為乳房腫脹、疼痛是乳腺炎,家人還特地找了許多疏通乳腺的偏方給她服用,直到乳房的疼痛腫脹已經超過忍受範圍,才就醫檢查。沒想到竟是罹患晚期乳癌,且癌症已轉移至骨骼,以致她經常腰痠背痛。醫師不斷鼓勵媽媽為了年幼的孩子要積極配合治療,以化療搭配單株抗體治療骨轉移,至今已兩年,控制情形良好,治療效果相當令人驚喜。
2018-03-30 10:59:23 整形美容
別懷疑,男生也會有大咪咪!有位32歲的Eason,高中時就對胸部突出的徵兆感到困擾,也因此受到校園霸凌,捏奶頭、背後熊抱抓胸、取暱稱開玩笑..等,已成了同儕間最司空見慣的嘲諷以及玩笑,心理承受極大壓力;Eason在穿著上都以寬大上衣或是外套包覆隱匿,更別說夏天穿著背心或上空玩水。Eason最近終於求助醫師,期盼能藉由整形外科技術,解決他十多年來的心頭負擔。
2018-03-13 10:55:23 皮膚癌
美國每年約有540萬人確診為皮膚癌,而高致死率的黑色素瘤經常難以辦別;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設計一套演算法運用人工智慧進行皮膚癌診斷,準確度等同於皮膚專科醫師,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
2018-02-10 00:03:00 懷孕育兒
你知道孕媽咪口腔問題會影響胎兒嗎?根據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沒有做好口腔清潔,一旦罹患牙周病,可能增加流產、早產的風險。牙醫師提醒,孕媽咪進食後應清潔牙齒,可選擇弱鹼性的口腔護理產品,降低口腔酸化細菌滋生,預防齲齒、牙齦發炎、牙周病。另外,寶寶的口腔清潔要從出生就開始,可用紗布沾溫水清潔牙齦,等到長出第一顆乳牙,就可定期至牙科塗氟。
2018-02-08 14:06:13 一般外科
小孩燙傷的事件時有所聞,居家生活中常見的設備,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造成傷害的利器。無論是剛學會爬行的小嬰兒,或是已經能行走的兒童,因活動力強、好奇心重,只要家長稍不注意,就可能不慎打翻熱水、誤觸火源、熱源,造成肌膚損傷;此外,也有許多人為疏忽的情況,像是在幫嬰兒洗澡時,沒注意到水溫,而使身體灼傷,甚至因為家中物品放置不當,增加燒燙傷兼砸傷的機率。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這些不慎造成的傷口,都令父母膽顫心驚,在面對家中寶貝的傷口時,如何才能減緩疼痛,且不留下影響肌膚美觀的疤痕呢?
2018-01-22 11:53:11 攝護腺癌
「醫師!我只是腰痠背痛?怎麼會得了攝護腺癌!」一名63多歲的醫療器材商老闆,因為從事的是醫療相關行業,平時就很有健康意識、會定期檢查。數月前,因為長期腰痠不舒服,自費檢查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高達194ng/ml,超過正常值十多倍,進一步就醫竟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且格里森分級系統更達9分(評估癌腫瘤擴散速度,一般約2到10分),顯示腫瘤生長、擴散速度快,讓這位老闆覺得命不久矣!
2018-01-17 10:33:02 血液.淋巴
一名高中生曾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有脾臟腫大的現象,因無出現其他不適症狀,而輕忽疾病,未進一步追蹤治療。他在參加畢業旅行出國遊玩時,疑似過度疲累而昏倒,經檢查才發現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白血球數量攀升至30幾萬而引發腦出血,經開刀搶救雖保住一命,但已造成雙眼失明。
2018-01-11 11:45:12 營養食譜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季正是白蘿蔔盛產時節,更有「小人參」、「平民人參」的稱號。營養師表示,白蘿蔔營養價值高,富含木質素、芥子油等成分,更是具有預防癌症的效果。
2018-01-10 09:36:50 血癌
國內每年約新增2000例血癌病患,其中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最多,雖然有些病患經過化療有機會完全緩解,甚至痊癒,但多數都必須等待骨髓移植。
2018-01-09 12:04:25 罕見疾病
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100多位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病患,雖然目前真正的發病原因不明,但可能與基因、維他命D缺乏、病毒感染有關,甚至壓力都可能引發,而女性發生機率更是男性的4.4倍,由於症狀多變難察覺,有著「千面女郎」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