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停怎麼辦?中醫教先搞清楚外感、內傷再止咳
治療咳嗽需要針對不同的病因對症下藥,也需注意它可能正在發出警訊,切勿一昧地自行鎮咳而輕忽。平時預防咳嗽發生,應多關注可能的氣候變化, 預防感冒,並適當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此外,改善環境品質、戒煙、改變 生活習慣,如:飲食宜清淡,少攝取油膩、辛辣、燥熱、刺激性及寒涼飲食,都可以幫助減少惱人咳嗽的發生。
時令交替之時,環境溫度或濕度不穩定,街上總能遇見許多酷酷嫂們。咳嗽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機制,當呼吸道受到痰或異物刺激時,利用咳嗽反應協助將之清除排出。許多人一定有不愉快的咳嗽經驗,一來,除了身體上的不舒適之外,在許多場合也常造成莫大的困擾,比如:捷運上咳不停,大家紛紛走避、會議中難以抑制的咳嗽,總擔心失禮並影響專業形象等等…。台灣諺語說:醫師怕治嗽,不是沒有原因!從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就可以知道引起咳嗽的原因非常多,必須找出並且針對病因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
現代醫學將咳嗽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
中醫師劉軒嘉表示,現代醫學大致可將咳嗽分為 1. 急性:病程在 3 週內,最常見的原因是感冒,也有其他狀況所引起的,如: 氣喘急性發作、吸入異物、肺栓塞等等。 2. 亞急性:病程 3-8 週,當咳嗽超過 1 個月,醫師會建議先做胸部 X 光檢查, 先排除肺部腫瘤、肺結核等嚴重疾患。 3. 慢性:病程超過 8 週,常見原因有:鼻涕倒流、胃酸逆流、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心臟衰竭、腎臟病或服用某些藥物所造成的。
中醫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
一、外感:多為急性感染,病程較短暫,又分為寒咳及熱咳。
1.寒咳通常痰液稀薄,伴有畏寒、痠痛、鼻塞、清晰鼻水等等症狀。感冒初期,若症狀尙不嚴重,可使用紫蘇葉、蔥白或生薑片等常見的食材,加入開水中滾沸(但不宜久煮以保留藥性),溫熱時做茶飲飲用。
2. 熱咳的痰則較為濃稠、難咳出,常需用力咳嗽,也可能出現口乾、喉嚨腫痛、出汗等症狀。初期症狀不嚴重時,可用桑葉、薄荷、菊花等作為茶飲飲用。
二、內傷:中醫師劉軒嘉說,各個臟腑問題都可能導致內傷咳嗽,病程較長且反覆發作,又可分為:
1. 痰濕咳嗽:痰多白稠,在飯後、短時間內飲用大量湯水或進甜食後,症狀明顯加重,除了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呼吸道疾病外,胃酸逆流患者也常見此類型的咳嗽,因腸胃道功能較弱及胃酸過多,導致逆流刺激呼吸道而發生咳嗽,可用半夏、生薑、陳皮、茯苓等搭配,煮為茶飲使用。
2. 氣虛咳嗽:長時間地過度勞累、營養不均衡,都可能導致自身能量不足,對外在環境的調節、抵禦能力較為低下,時常吹到風就覺得不舒服想要咳嗽,咳嗽顯得無力、痰多清稀、容易疲倦,也容易反覆感冒,這類型平時可以用人參、黃耆、黨參、大棗等相互搭配作為茶飲。
除此之外,由於此類患者對於環境變化很敏感,建議外出時戴上口罩、圍上一條領巾,就可以減緩咳嗽的發生頻率。
3. 陰虛咳嗽:現代人不論是壓力、抽菸、熬夜或油膩燥熱的飲食過多,都容易導致火熱內生。想像一下,身體內有一把火,燒灼著體內細胞工作所需的材質- 津液,當這些津液因為火熱越來越少,甚至變得濃稠,細胞們奄奄一息,難以發揮正常的代謝功能,滋潤也不足,便產生了乾咳、痰少白黏、口乾舌燥等症狀, 此時便可使用沙参、麥門冬、百合、銀耳、燉梨汁等相互搭配,來滋潤、補充細 胞所缺乏的津液!
適當鍛鍊身體 增強抗病能力為不二法門
總而言之,治療咳嗽需要針對不同的病因對症下藥,也需注意它可能正在提出警訊,切勿一昧地自行鎮咳而輕忽。平時預防咳嗽發生,應多關注可能的氣候變化, 預防感冒,並適當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此外,改善環境品質、戒煙、改變 生活習慣,如:飲食宜清淡,少攝取油膩、辛辣、燥熱、刺激性及寒涼飲食,都 可以幫助減少惱人咳嗽的發生。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由記者編採健康內容、醫藥新知為主題的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專業、即時、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http://healthnews.com.tw/blog/)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豐富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腰痠背痛怎麼辦? 中醫師:5穴位助舒緩
子宮寒不寒?中醫師破迷思:子宮不會冷!也不是該吃、忌吃什麼能解決問題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更年期熱潮紅、高血壓等慢性病 中醫師推這針灸可改善
咳嗽咳不停?中醫師教你四大止咳穴道
「一周吃才一次大餐」會害減肥破功嗎?中醫師:4321原則,健康飲食健康瘦
紅棗、黑棗功效差在哪?中醫詳解:吃多恐反效果
10大癌症死亡率肝癌居第2位 中醫救肝苦人鼓勵別放棄
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 中醫教你春天養肝這樣吃
媽媽快速回到產前曼妙身材?中醫師針灸瘦身法大公開
醫病天地/手腳冰冷虛寒 溫熱養生提陽氣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中醫治療氣喘/春夏調理氣喘 減少秋冬急性發作
年後體重直直升很難瘦 中醫茶飲搭穴位按摩減重又消脂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醫病天地/甲狀腺異常 針灸有助改善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冷到頭痛 中醫師建議:吹風機吹後頸可驅寒
愈晚愈冷低溫下探10度 中醫師推薦「驅散風寒」妙方
手腳冰冷屬陽虛 中醫調理改善
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
刷牙、漱口水無助改善?2原因讓口臭一張口就有感
十二時辰的各器官排毒時間 中醫師教你如何排毒養生!
4習慣最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中醫教你避免病從口入
長「肝斑」是肝不好嗎?女中醫教你怎麼好好調養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
孫愛用3C不聽勸 醫師:長輩這樣做、孫近視度數愈低
降低動脈硬化 基因治療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