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李偉文

不要假裝悲傷痛苦不存在!李偉文:愛與失去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

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
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哪一種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這是近四十年前讀醫學院時,捧讀的內科學聖經哈里遜內科學(現在我的女兒讀的仍然是這本聖經,只是不知更新幾十版了),其中有關疼痛章節第一段的第一句話。

答案很有趣,「只有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在這麼嚴肅的教科書中,出現這個像是腦筋急轉彎的問答,並不是在搞笑,而是提醒醫學生們,疼痛是非常主觀的。也許理學檢查時,患者似乎一切正常,沒有可以下診斷的病名,但他覺得痛,就是痛,即使是精神上的痛,也可能會是無法忍受的痛。

會想起這段話,是因為政大之聲廣播電台的同學,曾經拿著錄音器材到診所來採訪,他們所主持的節目名稱就是「疼痛備忘錄」。節目的企畫是希望讓人更能理解疼痛的本質,並能把當初疼痛的感覺詳細記錄下來,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能細細回顧,在往後碰到類似困境時能有所依循或預防。

疼痛除了來自身體的創傷或疾病之外,還有許多是來自於精神上的悲傷,那種痛,難以言說,也沒有辦法用藥物緩解。

隨著年齡漸長,我們失去珍惜的事物與關愛的人的頻率愈來愈高,不斷的失落或許就會積壓出身體無以名狀的疼痛。

雖然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大師都不斷提醒我們,生命是無常的,悲傷與痛苦是命運賜給我們的機會,這些話理智上我們都懂,但是真正面對時,情緒還是難以承受。

有人說,悲傷是為了提醒我們愛得多深。沒有愛,就不會感到悲傷。因此,儘管心痛,但它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如今已逝的那份愛當初有多美。不過,會不會我們就一直陷在悲傷中走不出來呢?

曾有朋友在參加過某個受難家屬團體後發現,許多人不願讓自己走出來,或許他們害怕,若自己停止了悲傷,就會變得一無所有。

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悲傷能提升我們,也能打擊我們,差別在於我們是否能在悲傷中發現意義,找到希望。

有專家認為走出悲傷必須面對四個課題。首先是接受失去親人的事實,在這個階段,有些人除了心理輔導專家的定期諮商外,甚至還找了靈媒與巫師。這個或長或短的過程,就像自古以來所有宗教或儀式,不管是服喪或台灣傳統的「作七」,都是讓我們在儀式進行中,慢慢接受與面對親人的離開。

第二個階段是讓悲傷的痛苦與情緒得以宣洩,因為壓抑悲傷的情緒,只會將痛苦留在心裡,延長悲傷的時間。再來就是要適應少了親人的生活,最後就是在新的生活中找到與逝者的永久連結,讓他繼續活在自己心中。

其實悲傷沒有真正過去的一天,因為失落是永遠的失落,當遇到生活中某種情境,或許悲傷的情緒還會被引發出來。也因為愛與失去,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療癒是我們終其一生的功課。

達賴喇嘛說:「懷抱著因失去造成的巨大創傷,反倒能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不要抗拒悲傷,痛苦會讓我們更謙卑,也讓我們更憐憫,擁有懂得別人悲傷的同情心。

因此,不要假裝悲傷痛苦不存在,而是轉換看事情的角度,從己身轉向他人,看見他人也同樣在受苦,自己並不孤單。

人人都要學會在沒有所愛的人的世界裡,繼續呼吸,讓希望與悲傷同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