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1 12:02:27 吳佳璇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鄭伯伯是我照顧近20年的老病人,90歲以後迷上油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0-11-01 12:02:27 吳佳璇
鄭伯伯是我照顧近20年的老病人,90歲以後迷上油畫。
2020-09-20 10:37:03 吳佳璇
2020是個荒年。除了新冠病毒肆虐,國際交通凍結,還有好些人意外辭世,都是透過臉書得知消息。
2020-08-09 11:45:29 吳佳璇
2017年初夏的東京,有家叫做「上錯菜也沒關係」的快閃餐廳十分吸睛。
2020-07-05 11:30:42 吳佳璇
美秀(化名)阿姨牽著失智的丈夫,緩緩走進診間。儘管隔著口罩,眼神交會瞬間,我已感受到她的情緒。
2020-05-17 10:46:59 吳佳璇
去年9月,長年合作的出版社捎來徵求凱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新作《照顧的靈魂》譯者的消息。若非公私兩忙,身為資深「凱粉」,豈有不說「Yes, I do」的道理。
2020-04-12 10:50:39 吳佳璇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逾3個月,次第改變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緊鄰疫情發源地的台灣,最早繃緊神經,成功阻擋了第一波從中國各省返鄉過年人潮伴隨的病毒傳播。3月中旬,歐美疫情急遽升溫,再度迎回大量外出工作就學的遊子,除了造成確診病例與居家隔離╱檢疫人數持續增加,也意味這場病毒防衛戰,必須轉為長期作戰模式。
2020-02-23 10:45:40 吳佳璇
我是從去年底開始關注零星傳來的武漢不明肺炎消息,並從1月21日中國專家鍾南山證實病毒人傳人,以及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開始看診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戴口罩。緊接的春節假期,則在疫情資訊爆量,還有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整備不足的焦慮中度過。
2020-01-12 12:35:54 吳佳璇
2019是台劇豐收的一年,下半年就數嚴藝文編、導,改編自江鵝同名作品的《俗女養成記》最是亮眼,8月首播以來多次重播,引起廣泛的迴響。
2019-11-24 10:07:55 吳佳璇
剛開始用敬老票的阿姨向我抱怨回家很累,因為常得提著大包小包上五樓。
2019-10-20 11:48:37 吳佳璇
一如預測,上半年引發熱議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本月初橫掃第54屆電視金鐘獎六大獎項,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大贏家。
2019-09-15 09:29:14 吳佳璇
阿伯確診失智好些年了,每次回診,總是由滿面愁容的照顧二人組陪同。
2019-07-21 11:55:47 吳佳璇
「最近過得怎樣?」是我看診的起手式。 「忙著看醫生啊!」年長病人常苦著臉回應。相較之下,「閒閒沒代誌」或「過一天是一天」的答覆,雖如牧歌般悠遠寧靜,我仍舊不放心。 「不行啦!這樣下去會變成『憨人』
2019-06-09 10:40:50 吳佳璇
十多年前,一位乳房外科醫師問我,有什麼方法幫助病人自己做決定?
2019-05-05 11:21:39 吳佳璇
從《白色巨塔》、《麻醉風暴》、《我們與惡的距離》,到五月四日上檔的「器官移植協調師」職人劇《生死接線員》,一時間,醫療題材宛如本土劇主流。
2019-03-24 11:54:58 吳佳璇
九年前母親去世時,父親七十二歲。
2019-02-10 11:18:47 吳佳璇
農曆年前兒虐事件頻傳,我們看到激憤的鄉民,群聚在因「肉圓沒有加辣」痛毆小孩的醉父家門前,展現以暴制暴的「私刑正義」。還有民意代表重提修法,虐童致死最高處以死刑,彷彿與主張「殺童唯一死刑」之網路聲量遙相呼應。
2018-12-23 11:47:41 吳佳璇
九合一選舉與公投結果一出爐,不少精神科醫師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因開票結果深感挫折的朋友上門求助。
2018-11-18 09:39:24 吳佳璇
王家女兒推開門,讓父母坐定,門一帶上,診間空氣開始凝結。
2018-10-14 11:14:20 吳佳璇
我曾應中和職能治療所之邀,為陪伴長輩參加「瑞齡學堂」的家屬與外籍看護上課。
2018-08-26 10:47:21 吳佳璇
我常上網搜尋出版訊息,除了滿足個人閱讀嗜好,也為病人搜尋適合讀物。十九年來,「九二一地震」一直是我的關鍵字。
2018-07-22 11:46:59 吳佳璇
2016年末,資深媒體人傅達仁上書,籲請蔡總統通過「安樂死」法案。隔年2月,拚死想成為台灣首例合法「安樂死」的他收到行政院回函,對官方「以安寧療法,替擋我的推案」感到失望,只得拖著老病之身,由家人陪伴兩度前往瑞士「尊嚴診所」,並於今年6月7日,自行服下診所提供,劑量足以致死的藥物,從此永眠。
2018-06-17 11:09:44 吳佳璇
2018年3月底,台灣悄悄跨過高齡社會門檻,65歲以上老人超過全人口14%。兩位重量級女作家也不約而同在這個時間點發行新書,談自己近來與老病父母同居的生活。
2018-04-15 12:41:28 吳佳璇
十多年前,我在大學醫院擔任主治醫師,除了臨床服務,還有教學任務,帶過「醫師與人文」、「醫師與社會」以及「醫學倫理」等課程的小組討論。
2018-03-11 10:41:51 吳佳璇
春節一過,我按照半年多前規劃,展開為期八天的第一階段四國遍路巡禮。
2017-12-31 11:35:00 吳佳璇
2017倒數計時,媒體與通路相繼發布年度之書,由《情緒勒索》領銜,探討如何平衡自我內在與他人需求的心理書籍橫掃各家名單。個人以為,這波由《被討厭的勇氣》(2014下半年出版)引燃,以「面對真實自己」與「拒當爛好人」為主軸的出版風潮,歷經不斷進化、深化,終於出現兩本表面談藥酒癮,實則直指人心的選書。
2017-11-26 11:19:09 吳佳璇
每逢各大醫院招募新血的歲暮時節,我總會想起多年前某大學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面試會場一個片段。
2017-10-22 09:19:47 吳佳璇
二十世紀末,經濟仍一片榮景的台灣吹起一股「新好男人」風。男人開始展現自己分擔家務、和子女玩成一氣,或出席學校親師會的身影,宛如佩掛某種勳章。可同一時空,走進精神科診間或心理晤談室的女人卻越來越多,且怨的念的仍是男人。
2017-09-03 10:07:44 吳佳璇
曾文欽、謝依涵、鄭捷、龔重安、王景玉,倘若您記得這些名字,以及他們登上媒體頭條的共同理由,即便您不是被/加害者親友,內心除了一陣翻騰,想必有更多不解:為什麼要殺人?
2017-07-30 10:03:52 吳佳璇
這個月初,網路瘋傳一段七分鐘告別式影片,由歌手跨行電視劇的盧廣仲,在《花甲男孩轉大人》完結篇,聲淚俱下為阿嬤念祭文。
2017-06-09 11:10:00 吳佳璇
人稱台灣之子的前總統涉及司法案件,雖有著複雜無比的政治意涵,卻非我關注焦點。身為一個長年與失智症及憂鬱症苦戰的精神科醫師,我細細觀察返家療養的阿扁總統為媒體捕捉之數次身影,相較於羈押期間,其進步真不能以道里計,足見醫療團隊之專業與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