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春節一過,我按照半年多前規劃,展開為期八天的第一階段四國遍路巡禮。
「四國遍路」原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一種修行方式。簡言之,就是以順時鐘方向,循序參拜四國境內八十八座佛寺,全程約一千四百公里,步行需四十天(其他交通工具另計)。
隨著時代變化,開始出現像我這般,並非為了信仰上路的遍路者。除了健身、深度旅遊,還有人藉此自我沉澱、叩問人生意義。來自台灣的年輕女孩小歐,便是看了日劇《迷路的大人們》起心動念,以四十六天的時間,於2009年完成初遍路。返台後,成立臉書粉絲團交換心得,累積同好,並於2014年集結成《遍路》一書,至今已四刷。
求學過程順遂的乖乖女小歐,過去總靠著刪去法做選擇,直到研究所畢業前夕,才覺察心中有股不明的焦慮,因緣際會起了「遍路」之心。經若干時日消除迷思與安排準備,終於和好友M上路。一個半月的徒步旅行,讓小歐有一段與自己親密相處的難得時光,也因自我認識加深,得到超乎想像的收穫。
對於從未體驗過走路狀態的人,不但無法想像遍路者為何要在烈日下、濃霧籠罩山頭,甚至傾盆大雨中,忍著腳底水泡疼痛而前進,更無法理解其中的快樂。不過,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法國哲學教授斐德利克.葛霍可是心領神會。他在《走路,也是一種哲學》中提到,「由於我們沒有不勝枚舉的飲食選擇,我們的宿命隨時受天候擺布,我們的行程必須仰仗步履的規律,於是忽然間,琳瑯滿目的市場供應、無處不在的便利性,竟變得彷彿累贅」。當走路者不再置身交流網絡中,不再是獲取與發佈訊息的網路節點,他將體會到「那一切的真實性與重要性都取決於他自己要賦予它多少真實與重要」。
葛霍教授認為,走路時的自由,不單是遇見自己,找回自我;還要「連身分認同都褪去,擺脫當某個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重新尋回動物性的存在。無獨有偶,史蒂文·哈伯在《生態心理學》中提倡的荒野療法(又稱荒野經驗),亦主張「當我們將自己與大自然視為一體,認同我們野性陰暗的一面,發揮並消化它的時候,才能重新獲得這種充滿生命力的強大能量」。
一千兩百多年來,遍路者不絕於途,從懷著強烈宗教意味,由一座寺院走到下一座,如遊方僧般永遠在異鄉行走的朝聖者;到小歐這般「心中有紅色火焰的乖乖牌女生」,特地渡海前來接受遍路洗禮,喚醒天性本能,讓心中的火焰燒得更熱更亮,即便前路不明,仍試著往前走。人生即遍路,大概就是這樣吧?
受限於臨床工作,現階段的我得分段完成遍路。不過,下回最該改進的,非放下GPS莫屬。只要集中精神,循著指標,一步一步,體會時間的悠長,別再因為怕走冤枉路的罣礙,錯失遍路的風景。
●《遍路》
小歐著╱群星文化出版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
斐德利克.葛霍著╱八旗文化出版
●《生態心理學:復育地球,療癒心靈》╱荒野保護協會、心靈工坊文化合作出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