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16:02:12 中醫
6月5日「芒種」濕氣重 中醫師建議多吃這類食物祛濕健脾
今年芒種的日子落在6月5日,這個節氣前後,梅雨面滯留在台灣,氣候濕熱、氣溫逐漸上升,容易感到悶熱不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4-06-02 16:02:12 中醫
今年芒種的日子落在6月5日,這個節氣前後,梅雨面滯留在台灣,氣候濕熱、氣溫逐漸上升,容易感到悶熱不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
2024-06-02 11:02:33 精神.身心
讀者陳先生在2024-5-2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兩三年前發現這個網站後就從這個網站上受益良多,非常感謝教授將如此寶貴的專業與知識分享給社會大眾。 兩三年前我朋友就診精神科時被診斷患
2024-06-02 10:41:14 精神.身心
藝人孫鵬和狄鶯的兒子孫安佐,赴泰國吸食大麻後出現脫序行為,遭警方逮捕安排入住精神醫療院所。精神科醫師、三軍總醫院副院長葉...
2024-06-01 20:03:13 呼吸胸腔
肺纖維化(菜瓜布肺)病因眾多,包含自體免疫疾病、抽菸、環境暴露等,常見症狀則有喘、咳、累等,患者易被誤診為感冒、氣喘等疾...
2024-06-01 12:12:23 精神.身心
「醫師,我不想連累家人,還是離開算了!」台北醫學大學精神學科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蔡尚穎曾遇到一名高齡94歲阿嬤家境優渥,在三次跌倒後就不太敢行走、心情沮喪,後來甚至長期臥床、包
2024-06-01 10:13:26 皮膚
61歲的曾先生,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出現全數頭髮及部分眉毛脫落情況的「全頭禿」,嚇得他趕緊到醫院就醫。經詢問病史、觀察其落髮...
2024-06-01 10:00:00 泌尿腎臟
女性常被宣導可以自我檢測乳房是否有硬塊來預防乳癌,現在泌尿科醫師也開始呼籲男性自我檢查陰莖,因為陰莖是男性身體健康的重要窗口,一些被忽略的小變化可能是癌症或糖尿病的前兆。 男性的陰莖出現5狀況快
2024-06-01 09:22:00 牙科
我們常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牙痛可以說是最讓人不舒服的口腔狀況,但該如何預防牙痛? 五招預防牙痛 避免痛起來要人命 牙醫師劉馥萱分享,5個防止牙痛方法,聽起來都很簡單,但要每天做、持
2024-06-01 00:00:59 骨科.復健
1名女模特兒經常整天穿著高跟鞋,日前返家脫鞋後,大拇趾內側紅腫疼痛,以為是痛風發作,醫師檢查發現是「拇趾外翻」且嚴重到大拇趾已卡到第二趾下面,連第二趾都因為長期摩擦而長了硬皮。經採用微創手術矯正後,症
2024-05-31 14:06:00 新陳代謝
彰化縣36歲王姓男子最近一年日夜頻尿,睡眠品質下滑,求醫檢驗發現醣化血色素接近正常值的一倍,醫師追根究柢原來他在餐飲店工...
2024-05-31 09:44:08 骨科.復健
根據「運動暨運動醫學與科學」(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本月刊登的研究報告,無論戶外或室內經常騎單車,都有助於減少關節炎和膝蓋疼痛。 休士頓
2024-05-31 09:29:44 心臟血管
一名60多歲男子,有規律運動習慣,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半夜起床上廁所時發生短暫昏厥,之後回復意識卻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就醫檢...
2024-05-30 14:10:00 中醫
為了加強人體自行解毒的能力,流傳千年的中醫養生之道,研究出經絡按摩的獨特妙方。 武俠小說中常提到的「任督二脈」、「奇經八脈」,都是指貫穿人體全身臟器與肢體的通道,《黃帝內經》的「經脈篇」指出經絡掌握有
2024-05-30 10:29:56 呼吸胸腔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今年主題為「保護孩童,避免菸商干擾」,並倡議「停止謊言」,呼籲菸草產業應停止干涉健康政策,各...
2024-05-30 10:24:03 骨科.復健
使用律動機要注意!94歲張阿嬤身體硬朗,平時在市場幫忙賣自家種的小番茄,近期卻背痛到無法下床而就醫。烏日林新醫院骨科主任...
2024-05-30 09:35:47 泌尿腎臟
慢性腎病已經成為新國病,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患有腎臟病,有些民眾正處於腎功能逐步惡化仍不自知。台中市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曹榮穎表示,想要護腎,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之外,千萬不可隨便吃保健
2024-05-30 08:00:00 精神.身心
53歲賴先生事業有成,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他變得易怒,甚至失眠,情緒跌至谷底,對公司經營和戶外運動都失去興趣,每天只想宅在家不願外出,經確診為憂鬱症。他經由評估決定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治
2024-05-30 01:36:27 風溼過敏免疫
一名幼兒園男童差一點因花生而死,他對花生相關製品嚴重過敏,吐司塗了一點花生醬,吃了之後,引發過敏反應,迄今就醫三次,其中...
2024-05-30 01:31:43 風溼過敏免疫
台灣食物過敏流行率逐年增加,食藥署昨公布「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國人過敏原「大魔王」為「帶殼海鮮」,不管是幼童、成年人,...
2024-05-30 00:43:00 耳鼻喉
你是過敏兒嗎?在台灣,每4人就有1人為過敏性鼻炎患者,等於盛行率達25%,尤其每到換季季節,就會開始流鼻水、打噴嚏,或者全身發癢不舒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其實,過敏用「吃」的就可以改善,只要食物攝取均
2024-05-29 13:00:00 感染科
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對象,從原本的71歲以上,調整為65歲以上民眾,並分為三階段接種,預計262萬人受惠。
2024-05-29 10:27:07 皮膚
近日氣溫炎熱,大量流汗刺激皮膚過敏,常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出現搔癢難耐、抓到流血掉皮屑狀況。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病,常併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甚至提高罹患心血管
2024-05-29 09:19:58 自體免疫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日前發表在電子臨床醫學(eClinicalMedicine)雜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惡夢以及清醒時出現類似夢境幻覺的白日夢,可能是紅斑性狼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系統疾
2024-05-29 00:00:00 腦部.神經
日常生活忘東忘西,許多字句總是找不到詞、東西老是想不起來放在哪,甚至開始記不起來某些朋友的名字、樣貌。當心!你的大腦已經開始退化~ 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大,從20歲起大腦的神經細胞數量將逐年減少。到了
2024-05-28 18:03:54 泌尿腎臟
隨著年紀增長,腎臟功能會逐漸老化,大概在40歲左右,平均每年以1%速度下降。如果沒有染上重大疾病、吃太鹹增加排鈉負擔、抽菸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到70歲時,過濾血液、排除毒素的腎絲球大約剩下
2024-05-28 15:15:00 婦產科
凍卵,又稱冷凍卵子,是一項可保存女性生殖能力的醫療科技,是新一代女性需了解的醫療知識。直到2012年,美國生殖醫學會才認為凍卵技術已成熟,開始普及應用,在台灣也成為相當熱門的話題。 醫療性凍卵與
2024-05-28 14:10:00 心臟血管
高血壓對身體的傷害往往遠超乎預期,不過對許多人來說卻常見「突然找上門」,讓人措手不及。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關鍵,並教大家守好第一道防線! 高血壓為何常會突然找上門?醫指關鍵
2024-05-28 12:06:14 骨科.復健
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有4到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易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糖尿病等,是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不過,還有「一低」也是健康隱形殺手:低骨
2024-05-28 09:39:03 骨科.復健
日前立法院進行「國會改革法案」攻防戰,藍綠爆發數波激烈衝突,立法院長韓國瑜受到波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證實韓國...
2024-05-27 20:19:54 精神.身心
近來不想做任何事的「躺平族」日增,許多抱怨萬物齊漲,收入無法像工時一樣增長,挫折壓力超載、出現情緒障礙甚至身心耗竭。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謝光煬今提供他多年觀察癥候心得,提醒大家留意身邊親友隱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