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7 15:15:05 中醫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 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1-08-07 15:15:05 中醫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 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
2021-08-04 09:24:58 中醫
自全台防疫升3級警戒以來,部分診所陸續改為線上看診,因應民眾想提升免疫力的需求,不少中藥行、中醫診所也紛紛推出防疫茶包,但有民眾天天看著新聞報導,越看越焦慮,於是每天將中藥材製成的防疫茶包當水喝,不料
2021-07-28 23:41:10 中醫
即便本土疫情趨緩,疫苗施打仍是很重要的事,但許多人打完疫苗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副作用,該怎麼緩解?元氣網粉絲團本月直播請到中醫師鄒瑋倫以過來人的經驗,公開她的舒緩副作用妙方,並教大家簡單提升免
2021-07-22 00:00:00 中醫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大暑。中醫師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若是在外要提防中暑,也可以依照體質吃對水果降火,若屬燥熱體質,吃西瓜清熱效果最佳,若為氣虛過敏體質,可選擇木瓜等平性水果。 台北市中醫
2021-07-19 00:00:00 中醫
●微解封後,冬病夏治,預約三伏貼治過敏、防染疫 ●三伏貼是藥灸,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抗病力 ●穴位敷貼,8成患者鼻過敏、氣喘症狀獲改善 中醫有「冬病夏治」預防醫學概念,即日起可在夏天最熱、陽氣
2021-07-01 18:16:35 中醫
門診中常聽患者問:「醫師,我為什麼經常『落枕』?是不是該換顆好一點的枕頭?」 落枕又稱為「失枕」,但枕頭並非導致落枕的直接因素,目前各派專家對落枕發生原因的說法各不相同,意見較一致的說法是「睡太
2021-06-15 08:41:28 中醫
●夏天高溫濕熱,流汗多易中暑
2021-06-14 00:30:00 中醫
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 人類擁有絕佳的適應能力,這是我們優勢存在於地球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不可自恃而驕,應隨時讓自己保持在彈性的良好狀態。十二經絡越平衡,適應天候、生理變化就越強大,承受任何急性感染症的能
2021-05-29 17:35:39 中醫
「醫師,之前就是常常感冒的體質,尤其現在防疫期間,稍微一清個喉嚨、咳一聲,就引起大家注意,壓力好大,怎麼辦?」 「醫師,我聽說某些保健食品效果很不錯,是不是可以服用來增加我的免疫力?」 大許醫師最
2021-05-21 17:55:19 中醫
58歲洪太太停經約兩年後,開始出現更年期現象。除了典型的潮熱、盜汗等症狀,洪太太尚伴有嚴重的陰道乾澀,讓她總坐立難安、苦惱不已。雖曾至婦科診所就醫,然而,醫生施予的塞劑、潤滑液總是效果短暫,多次進出婦
2021-04-24 15:19:00 中醫
許多人都知道,少動怒、爆青筋,以免腦溢血、腦中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舌根底下血管是觀察是否「爆青筋」體質的重要指標,如果血管粗又多,恐為三高患者,務必飲食清淡,多吃柑橘及莓果類水果。
2021-04-24 11:25:00 中醫
1名50多歲婦人,因長期生活壓力大,易緊張、焦慮,工作忙碌加上3餐不正常,導致胃酸逆流嚴重,不僅夜晚睡不好,白天也時常胃脹不舒服,加上更年期來臨的諸多不適而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有賁門鬆弛的問題,西醫原
2021-04-20 12:18:27 中醫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其「穀雨」要防感冒,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依照字面上大家可以發現,在這個季節下雨的時間會逐漸變多,氣溫也會慢慢增長,所以要注意濕氣的增多,導致風濕、關節痛,或是
2021-04-16 00:24:00 中醫
李小姐過了 50 歲之後,老覺得時常感冒、腹瀉、莫名發熱、傷口不容易好、容易疲勞、一變天就渾身不舒服,三天兩頭往診所跑,雖短暫緩解,但很快症狀又找上來,不得已只好來大醫院就診,但檢驗結果並無明顯異常,
2021-04-11 16:59:22 中醫
很多人曾有這種經驗,早上起床發現脖子僵硬、動彈不得,起床用力的時候疼痛不已,有時候還必須維持奇怪的姿勢才能行動,原來是落枕了。落枕其實是中醫名詞,也稱為失枕,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李昌狄醫師表示,發
2021-04-06 17:44:43 中醫
最近氣溫升高,中午陽光曝曬,有如夏日,不少人覺得特別累,上班上課總想打瞌睡,必須飲用咖啡提神。中醫師羅珮琳表示,清明節前後,受到節氣影響,確實容易出現「春睏」,昏昏欲睡,建議多喝七葉膽茶飲,或以白高麗
2021-04-05 09:00:00 中醫
陳皮 主要用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胸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病症。也具有抗氧化、降脂、抗炎、保肝等作用 詩詞裡的藥草 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餘芳。 殊風限清漢,飛
2021-04-04 09:00:50 中醫
生薑 女性經期食用有助益。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嘔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解魚蟹毒等 詩詞裡的藥草 新芽肌理膩,映日淨如空。 恰似勻妝指,柔尖帶淺紅。 —宋.劉子翬
2021-04-03 10:00:00 中醫
西紅花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為活血化瘀的良藥,還可疏肝解鬱、美容養顏、延緩衰老 詩詞裡的藥草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唐.李白《客中行》
2021-04-03 00:02:00 中醫
久坐、經常搬運重物、運動傷害等都可能導致腰痠問題發生,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慢性疼痛問題可藉由穴道按摩進行日常保健,都有助紓緩痠痛不適。 5穴位助舒緩腰痠背痛 上班族經常久坐、坐姿不良,運動
2021-04-02 00:05:00 中醫
經常會有病患問我:「之前看的中醫師說我子宮太寒冷,請問我該吃甚麼食物或飲品?」我想,問題不是出在該吃甚麼食物,而是「子宮寒」這三個字的定義太過抽象,以至於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我從不跟病患說子宮寒
2021-03-30 09:16:54 中醫
從眉毛看氣血是否旺盛 多數人都將眉毛當成臉上的「裝飾品」,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眉毛可謂健康的晴雨錶。眉型、眉毛濃密度,眉毛結實與否,都反映著身體的健康狀況,平時多觀察自己的眉毛,就能及早發現其中的健康
2021-03-27 11:30:00 中醫
大家一定都聽過「醫生驚治嗽」這句話,為什麼醫生會害怕治療咳嗽呢?因為會引起咳嗽狀況的原因非常多種,感冒、流感或是慢性的支氣管炎,甚至是胃食道逆流、腸胃的問題,如果只是一昧地吃止咳化痰的藥,效果並不會好
2021-03-25 18:29:00 中醫
診間常聽到的疑問 「我這禮拜都很節制,才吃一次宵夜(或大餐)而已,這次應該會瘦很多才對!」站上體重計之後⋯ 「奇怪!怎麼才吃一餐就馬上破功!?」 「大許醫師,大餐一週才吃一次,有那麼嚴重嗎?」
2021-03-10 18:18:13 中醫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民國108年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顯示,肝癌排名第2位,僅次於肺癌,可見肝癌對全民的健康威脅仍處居高不下的情況。 現年約60歲的莊先生是名B型肝炎患者,因為肝臟長期慢性發炎進而
2021-03-10 09:17:24 中醫
● 「肝藏血,主疏泄」,春天是肝經旺盛期,最適合「養肝」
2021-03-01 13:33:08 中醫
藝人吳孟達於2月27日因肝癌去世,引發民眾保肝意識。肝是人體化學工廠,有解毒、製造酵素之用,過年常見的年糕若保存不當,導...
2021-02-26 18:48:04 中醫
年節期間享受美食之餘,常見吃多、太油膩而胃脹難受;或因疫情不便出門,待在家中缺乏運動使體重直線上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何怡慧醫師提供民眾消食、降脂的中醫茶飲,再搭配穴道按摩,可幫助代謝,維持健康體態。
2021-02-25 17:26:00 中醫
人常等到病痛出現時,才驚覺身體不堪負荷,第一時間至西醫看診,因為藥效快能快速將病菌壓制下來,但有另一派想法則認為,西藥副作用多較傷身體,還是看中醫慢慢治療才好,可是中藥的藥效真的比西藥慢嗎?
2021-02-19 19:16:00 中醫
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認為,體溫每降低1度,免疫力就減少30%,中醫觀點認為冷底的虛寒體質,身體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夏天吹冷氣就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都覺得手腳冰冷。建議可以補足腎與脾的陽氣,熬夜會造成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