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16:02:12 中醫
6月5日「芒種」濕氣重 中醫師建議多吃這類食物祛濕健脾
今年芒種的日子落在6月5日,這個節氣前後,梅雨面滯留在台灣,氣候濕熱、氣溫逐漸上升,容易感到悶熱不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4-06-02 16:02:12 中醫
今年芒種的日子落在6月5日,這個節氣前後,梅雨面滯留在台灣,氣候濕熱、氣溫逐漸上升,容易感到悶熱不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
2024-05-30 14:10:00 中醫
為了加強人體自行解毒的能力,流傳千年的中醫養生之道,研究出經絡按摩的獨特妙方。 武俠小說中常提到的「任督二脈」、「奇經八脈」,都是指貫穿人體全身臟器與肢體的通道,《黃帝內經》的「經脈篇」指出經絡掌握有
2024-05-22 09:35:54 中醫
夏天到了,暑熱加上濕氣,容易使脾胃積濕,當腸胃道因濕熱導致水分吸收不良、代謝不佳時,會出現頭暈、水腫、關節僵硬、四肢沉重等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夏季可多利用排濕食補及按
2024-05-10 11:25:57 中醫
人身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穴道,其中「合谷穴」位置是在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因其功效多也被稱為萬能穴,不論身體不舒服、感覺疲勞、鬱悶、皮膚發癢,透過按壓穴道都能減緩不適。以下由中醫師解析
2024-05-02 13:43:12 中醫
夏天容易上火,常出現口乾舌燥、嘴破、覺得倦怠,甚至煩躁不安、脾氣暴躁,這些都是火氣大的症狀。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炎炎夏日總讓人想喝冰水降溫,小心喝太多反而導致身體火氣更旺。 從中醫的觀點來
2024-04-29 14:25:19 中醫
403花蓮地震後,陸續發生好幾起大規模地震,且都在半夜時段,許多人被震到驚醒。重大災難引起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會讓人產生心悸、失眠、變得敏感、易受驚嚇、情緒不穩等症狀,從中醫觀點來看,
2024-04-25 17:51:10 中醫
經常坐著辦公的上班族,也很容易出現脹氣,這通常是因為體內的器官受到擠壓所造成,紓解的方式就是要經常起身活動,讓體內的肝氣可以抒發,把交感與副交感做好調節,腸胃蠕動才會變好。 中醫師盤點舒緩
2024-04-23 09:58:47 中醫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節律是人體生理時鐘調節的過程,隨著一天24小時的進展,人體會進行一系列活動變化,包括日常作息、運動、進食、睡眠等。遵循生理時鐘運轉正常,身體就會健康;相反地,違反自
2024-04-19 09:49:00 中醫
不少人確診新冠一號康復後,仍持續咳嗽,甚至長達數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由麻黃、杏仁、紫蘇葉1...
2024-04-18 15:19:19 中醫
「春養肝」,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之時,也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指出,春天對應於人體屬肝,肝屬木,有生發之意,春夏養陽,要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和調暢,因此春季食療應掌握3大重點
2024-04-11 14:00:00 中醫
四物湯一直以來廣受民眾青睞,甚至被視為萬能的婦科調經方,不過民眾熟悉的四物湯真的是如此平和、人人能用嗎?又真的是萬能的調經方?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醫師指出四物湯的常見迷思,了解之後助喝得更健康、更養生!
2024-03-25 09:20:18 中醫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坐姿嗎?現代人使用電腦或手機,身體容易前傾靠近螢幕,長時間維持不良的姿勢,會出現圓肩、駝背、烏龜頸等「上交叉症候群」症狀,這是一種顯老的體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
2024-03-13 10:31:22 中醫
一名年逾五十的女性,因車禍受傷造成頸部椎間孔狹窄,壓迫到脊椎神經,出現肩頸肌肉緊繃、左手臂麻木無力等症狀,手臂屈伸活動都有困難。疼痛感造成難以入眠,翻身也會痛醒,白天疲累不堪而影響日常生活。 改善頑
2024-03-08 17:46:22 中醫
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強調經絡暢通、氣血調和,則可以強身健體。穴位按摩是暢通經絡最常用的方法,你知道人體穴位共有多少個嗎?將近400個,其中,最常使用逾150個特效穴。花蓮慈濟醫院
2024-03-04 20:22:00 中醫
春天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許多人因此反覆感冒,尤其「咳嗽」是最惱人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果「酷酷嗽」太頻繁,常會「夜不成眠」,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因此,許多患者轉而尋求中醫治療改善。 咳嗽4類型
2024-02-04 08:00:00 中醫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春節期間,由於容易連續多日都吃豐富的大餐,高血壓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除了選擇降血壓的食物外,食用一些既能健脾養胃又有助於減脂的粥品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現代醫學研究曾證實,食用
2023-12-20 11:56:30 中醫
近日氣溫變化大,不僅容易造成感冒,還可能發生眩暈。70歲黃奶奶最近飽受眩暈困擾,尤其是起床或姿勢移動時更加明顯,透過中醫針灸及按時服藥,狀況明顯改善。中醫師表示,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也推薦5個對應
2023-12-20 00:07:00 中醫
冬天許多人常常感到手腳冰冷。手腳冰冷不僅影響了日常生活的舒適度,還可能是某些潛在健康問題的表徵;而在中醫的觀點裡,手腳冰冷通常與「寒氣過甚」和「氣血循環不順」有關。了解手腳冰冷的原因與改善血液循環的方
2023-12-08 13:40:55 中醫
許多人日常受厚重舌苔、口臭所困擾,想刷也刷不掉,這種問題常聽到是因為火氣大所引起,其實並不然。澄觀中醫診所吳淳惠院長指出異常3大型態、原因及治療方式,有舌苔困擾的民眾日常也可透過按摩等方式改善。 刷不
2023-12-02 14:10:00 中醫
人的火氣從何而來?為何五臟六腑都上火?口乾舌燥、嘴破、便祕、眼屎多、長痘痘、口臭、失眠、食慾不振、煩躁不安、全身倦怠,這些火氣大的症狀是如何發生的?這代表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人會上火,究竟什麼是「火」?
2023-11-25 14:45:00 中醫
長痘痘、月經失調就是內分泌失調嗎?「內分泌失調」可能沒你想得這麼簡單!以下為您介紹內分泌失調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式。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 新北市藥師公會說明,所謂「內分泌失調」代表荷爾蒙的不
2023-11-24 14:11:00 中醫
最近天氣變得濕冷,有民眾發現,家中的科學中藥粉結塊變硬,不知中藥是否已經變質?這樣還能吃嗎?為什麼中藥粉會結塊?到底要如何保存才不易讓中藥粉受潮?針對上述這些問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吳
2023-10-26 20:05:00 中醫
在台灣,每13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人是失智症患者,每5位80歲以上長者有1人失智。全球籠罩在失智風險中,失智症帶來的社會負擔龐大,科學家都在尋找可以治癒失智症的方式,目前僅能透過藥物延緩失智症狀惡化
2023-10-14 10:18:00 中醫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 脾胃機能好壞 往往表
2023-10-13 17:51:00 中醫
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
2023-09-17 12:00:52 中醫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夏天悶熱女性常因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在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更容易造成私密處容易搔癢,可從飲食、生活、中藥三管
2023-09-11 09:28:52 中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肌少症是老年失能殺手,當肌肉逐漸變小、變軟,容易引起跌倒、骨折。有些患者會發生肌肉痙攣或抽搐的情況,有些人則會因姿勢偏一邊或駝背而產生其他疼痛、痠麻;肌少症也會影響控制咀嚼和吞嚥的動作,造成嗆咳、食物卡在咽部等進食困難。
2023-09-07 17:20:07 中醫
對於血壓偏高的民眾,中醫師建議大家平日要均衡飲食,少鹽少油、多吃紅色或高鉀低鈉的蔬果例如木耳、荸薺、芹菜等來降壓護好心。 如何預防高血壓 搭配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多運動(如快走、游泳),放
2023-09-06 16:10:00 中醫
相信大家一定吃過台灣著名的黑白切「粉肝」或法國大餐的「鵝肝醬」,細膩滑嫩的口感是老饕的最愛,滑嫩的口感來自於這種肝含有大量的脂肪,也就是所謂的「脂肪肝」,是人工刻意過量餵食造成的。 吃太好,運動
2023-09-06 14:10:00 中醫
很多癮君子都想要戒菸,卻因為種種因素宣告放棄。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中醫師表示,戒菸最困難的是各種不適症,民眾可透過中藥療法、針灸療法、穴位按摩、戒菸茶飲等緩解,幫助戒菸。 抽菸對人體健康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