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運動養生.抗老養生
按摩三穴位 預防白頭髮和掉髮
【內容摘自《全方位健康祕訣》,作者猪忠彥、柏木靜江、片桐義子等,人類智庫出版】在東洋醫學裡,認為頭髮與腎臟的運作功能息息相關。隨著年齡增高,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白頭髮或掉髮的症狀會變明顯,這也是一種老化的症狀。腳底的湧泉穴及雙手小指的兩個穴道,可以改善腎臟功能。特別是腳部的穴道,用力按壓的話,效果會很顯著。每天刺激這些穴道,腎臟功能將會有效提升。 改善腎臟功能的雙手穴道 改善腎臟功能的雙腳穴道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運動養生.抗老養生
【內容摘自《全方位健康祕訣》,作者猪忠彥、柏木靜江、片桐義子等,人類智庫出版】在東洋醫學裡,認為頭髮與腎臟的運作功能息息相關。隨著年齡增高,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白頭髮或掉髮的症狀會變明顯,這也是一種老化的症狀。腳底的湧泉穴及雙手小指的兩個穴道,可以改善腎臟功能。特別是腳部的穴道,用力按壓的話,效果會很顯著。每天刺激這些穴道,腎臟功能將會有效提升。 改善腎臟功能的雙手穴道 改善腎臟功能的雙腳穴道
2014-09-23 抗癌新知.認識癌症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彰化市秀傳醫院1名醫師騎自行車健身,原本成功減重3公斤,但同事感覺他的膚色暗沉,不像曬黑,他半信半疑接受健康檢查,竟發現腎臟腫瘤長到約10公分,因誤以為騎車減重又曬黑,忽略了腎癌的先兆。彰化縣醫療院所昨天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宣導防癌,舉辦認識癌症闖關遊戲。縣防癌協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劉幕台說,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亡原因榜首長達28年,癌症可能找上任何一個人,防癌協會宣導「生命不能重來,每6分鐘就有1個人得癌症」,最好防治方法就是定期健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即使醫師也不能倖免於癌症侵襲,秀傳急診部長黃炳文表示,有一名從別家醫院轉到秀傳醫院服務的醫師被察覺膚色較暗沈,起初他說是每天騎自行車健身,曬黑還減重3公斤,但同事覺得他皮膚的黑不像曬黑,於是這位醫師用健檢證明健康,沒想到檢查出罹患腎癌。腎癌幾乎沒症狀,惡性腎癌可能出現腰痛、血尿或腎臟腫塊,黃炳文說,剛好這位醫師勤快運動,誤以為運動導致體重減輕、偶而腰痠,幸好他在醫院服務獲得關懷和提醒,手術切除腫瘤後,定期追蹤檢查,腎臟沒再長出腫瘤。黃炳文表示,還有一位醫師看完病患的肝臟X光片,忽然腹部一陣劇痛,立刻「自己也照一張」,竟然照出他也罹患肝癌。劉幕台說,98年前十大致命癌症分別是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胰臟癌、子宮頸癌;民眾若感到身體不適,就要趕快檢查。
2014-09-23 癌症.抗癌新知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新研究發現,身高較高的停經婦女罹癌風險較高。停經婦女身高每增高10公分,罹癌風險就提高13%以上。 LiveScience網站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身高與50歲以上停經婦女的10種癌症有關,包括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 (一種血癌)、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甲狀腺癌、腎臟癌、大腸癌和直腸癌 (包括結直腸癌)等。增加最多的癌症風險是腎臟癌和血癌,每增高10公分,風險就增加29%。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增幅是13%,皮膚惡性黑色素瘤15%,大腸癌為16%。 即使考慮其他致癌因素,如婦女的年齡、體重、教育、抽菸、喝酒、和針對更年期症狀而接受荷爾蒙療法,罹癌風險提高的結果還是一樣。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流行病學教授羅涵指出,廣泛而言,成人身高影響罹癌風險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基因因素,二是童年因素,如童年的營養和衛生可影響長大成人後的健康。該研究25日發表在「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期刊。 研究員審視年齡介於50歲到79歲、近14萬5000名經歷過更年期的美國婦女數據,這些婦女參加研究中老年婦女慢性病因的長期調查「婦女健康計畫」。 其他研究曾發現較高的男性較可能患癌,針對加拿大、英國和亞洲婦女的研究也顯示,身高與癌症風險有關聯。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最近完成罕見的單孔腹腔鏡腎臟摘除手術,從此腎臟腫瘤患者均可「一孔搞定」,不必再多切幾個傷口。參與這項創新手術的仁愛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建榮表示,過去治療腎臟細胞癌時,不是採行傳統外科手術,就是透過腹腔鏡手術來完成。但前者必須在腹部開一道長約20公分的大傷口,術後疼痛感劇烈,且恢復期也較長。後者則要先在腹部開3到4個0.5公分的傷口,伸入器械把血管紮好,接著再開一個6到7 公分傷口,把血管切斷,再把腎臟摘除並取出,患者必須忍受腹部多出4、5個傷口。反觀單孔腹腔鏡腎臟摘除手術,只需在腹部開一個約3.5公分的傷口,內視鏡、夾子等器械全都由這個傷口進入,並在腹腔裡完成腎臟摘除手術,具有單一傷口、傷口小及術後恢復快等優點。黃建榮說,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文祥是國內泌尿科權威,在他從旁指導下,仁愛院區及忠孝院區最近已完成8例手術個案,平均手術時間約2小時,失血量約50cc,術後5天即可出院,提供腎臟腫瘤病患另一個優質選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劉明哲表示,以前腹部曾動過手術的患者,容易出現腹部粘黏,不適合接受這種手術。 【2009/08/06 聯合晚報】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癌症希望協會」副秘書長吳翠娥說,腎臟癌有些症狀與攝護腺癌相似,有些病友一開始以為是攝護腺癌,一聽到自己罹患少見的腎臟癌,因此更加緊張,若能增加對疾病的瞭解,有助降低焦慮。另外,腎臟癌患者多數為老人家,術後體能更差,家屬應多多鼓勵他們開始運動。不少病人出現嚴重脹氣、貧血等,應針對個人狀況補充營養以恢復體能,不過,若腎功能不好,反而應減少補充蛋白質食物。有些患者為貧血及疼痛而困擾,不但影響日常活動,也影響睡眠、生活品質,建議即時告知主治醫師,請醫師評估給予適當的緩解治療。【2010/01/17 元氣周報】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悠遊卡公司董事長連勝文在例行健檢時,發現右腎有2公分腫瘤,因此安排住院並施行小部分切除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是否為惡性腎臟腫瘤,需待病理切片結果。熟年患者居多 也有青少年腎臟癌不在十大癌症之列,但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說,國內每年新增約7、8百名患者,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其中九成是腎細胞癌,其中又以顯微鏡下,看起來會水水亮亮的亮細胞癌比率最高,多數患者超過60歲,但也有30歲出頭或10幾歲的青少年患者。張文震說,年輕患者往往有腎臟癌家族史或是特有基因體質,其他高危險群還有吸菸者、長期接觸化學藥物、鉛,如皮革工人,使用止痛藥物,肥胖、洗腎也是腎臟癌危險因子。右腳骨痠痛 腎臟竟藏腫瘤曾有一名國中棒球校隊選手,一直覺得右腳骨頭痠痛,但他以為是運動傷害,直到鼠膝部淋巴腺腫大、吃不下飯、痛到不能走路才去就醫,沒想到在腎臟有個13公分腫瘤。腎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因腰痠背痛才來就醫,還好華人對「腰子」(腎臟)問題較敏感,若腎臟癌進入晚期,可能會側腹部隱隱作痛、腹部疼痛或血尿、摸到腫塊;如果有咳嗽、淋巴腺腫大,很有可能是腎細胞癌中的亮細胞癌。第1期患者 存活率達9成5腎臟癌分期大致如下:第1、2期: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歐宴泉說,腫瘤位於腎包膜內為初期腎臟癌,腫瘤7公分以下為第1期、7公分以上為第2期,通常可手術切除,治療效果不錯。第1期腎臟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達9成5。第3期:若腫瘤位於腎臟外面的脂肪層,或侵襲到腎臟靜脈、單顆淋巴腺,即為第3期腎臟癌,雖仍以開刀為主要治療,但必須進一步預防復發,目前已進行標靶藥物預防效果的臨床實驗,兩年後會有結果。第4期:腫瘤若轉移肺部、骨頭等,即為第4期腎臟癌,存活率僅2成。標靶藥療效 優於干擾素由於化學治療對腎臟癌的效果較低,僅約1成5患者有效,過去較常使用免疫療法,利用干擾素抑制腫瘤細胞分裂,或使用白介素-2調節淋巴細胞免疫功能。標靶藥物的出現,讓轉移性的後期腎臟癌患者有更好的選擇。張文震說,目前使用的標靶藥物主要是「紓癌特(sunitinib/SUTENT)」,2006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通過,治療效果優於干擾素,今年1月1日起,健保已納入給付,可作為腎臟癌第一線治療用藥,估計可為患者每年省下近130萬元。另一種標靶藥物蕾沙瓦(Nexavar)也用於晚期腎臟癌患者,若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可用於第二線治療。癌細胞轉移 效果仍顯著歐宴泉說,過去晚期腎臟癌患者接受免疫療法,平均存活期約1年多,使用紓癌特後,約半數存活期超過兩年。他的患者中,有十幾位腎臟癌已轉移到肺部,但用藥效果仍顯著。一名60歲男性,轉移後腹部長出兩顆大腫瘤,分別為17公分跟7公分,之前的醫師「宣判」他僅有3個月生命,但使用紓癌特後,腫瘤雖僅縮小一部分,但已經與之「和平共存」逾1年,如今展開第二線治療,希望能縮小腫瘤、進行手術。【2010/01/17 元氣周報】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腎臟癌在初期往往沒有症狀,因此常在癌症後期才被發現。腎臟如兩顆長約10公分、寬約5公分、厚約3到4公分的蠶豆,位在腹腔後壁的脊柱兩側,在下側肋骨之中,深藏在身體裡,因此身體檢查時,很難發現腎臟腫瘤。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說,國內每年新增約7、8百名患者,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其中9成是腎細胞癌,出現症狀往往是單側下背部疼痛、血尿、腹部出現腫塊、疲倦,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多日發燒、腳踝和腿部腫脹。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歐宴泉說,早期發現通常都是做健檢發現,不少病人是先腰痠背痛、腹部疼痛、血尿,但找不出原因。張文震說,也有些病人因為是腳骨痠痛,雖然疼痛了一陣子,但沒想到跟腎臟有關,或是已經轉移,特別是轉移病人中有7成轉移至肺部,會出現嚴重咳嗽、甚至咳血,或胸痛等症狀。如有懷疑、或已有不明原因的相關症狀,可至血液腫瘤科、腎臟科及泌尿外科等科別做檢查,透過X光檢查、靜脈注射顯影劑之尿路攝影、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等理學檢查,尿液分析、血液檢查、小針切片等生化檢查,可協助診斷。【2010/04/18 元氣周報】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腎臟癌患者在治療後,必須留意復發,醫師提醒,由於復發、轉移初期症狀不明顯,最好透過定期追蹤,才能及早發現徵兆。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表示,腎臟癌期別愈高,復發機會愈大,因此腎癌第三、四期,以及臨床上發現有有淋巴腺轉移,癌細胞侵犯血管、淋巴管、周邊組織,都是腎癌復發高危險群,必須與醫師密切討論,至少半年到一年的定期追蹤。目前研究顯示,傳統化療藥物、免疫療法,並無法抑制腎癌復發,至於標靶藥物是否有效?目前醫界仍在進行臨床試驗,應在2012年才有實證研究結果,在台灣有標靶藥物紓癌特(sunitinib)、蕾沙瓦(Nexavar)的臨床試驗,腎臟癌高危險群患者可考慮參與。腎臟癌的症狀一開始都不明顯,至於復發時,若是在原發部位,會與原先症狀類似,肺部轉移最常見,如果轉移至肺部可能有肺病相關症狀,轉移腦部可能有中風、手腳麻症狀,轉移至骨頭則可能有骨頭疼痛問題。不過張文震提醒,復發、轉移初期症狀都不明顯,腎臟癌病人一定要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最重要。【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腎臟癌是俗稱「腰子」的腎臟疾病,在接受手術等治療後,仍有不少人擔心,是否會影響「傳宗接代」,影響生殖功能?腎臟隱藏在後背部深處,因此初期病變時並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是在腹部超音波等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腫塊,如果等到自己發現腫塊,或有血尿、疼痛症狀時,相對是比較晚期,也可能已出現轉移。腎臟癌的治療主要仍須手術切除,輔以免疫藥物治療,後期、轉移腎臟癌病人目前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紓癌特」(SUTENT)以及「蕾沙瓦」(Nexavar),可抑制腫瘤細胞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氧氣、養分,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腰子」生病、經過治療,能不能傳宗接代呢?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其實被認為是腰子病的腎臟癌或腰子本身,跟生殖沒有直接相關,除了在化學治療期間,可能會影響性分泌、影響男性女性的生殖細胞,並不鼓勵懷孕、生育,但在治療過後,身體狀況逐漸恢復,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不用過度擔心。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50多歲翁女士喉嚨有痰、吐血,就醫卻意外發現罹患腎細胞癌,所幸治療後恢復良好。大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盧誌明提醒,腎細胞癌是無聲無息的殺手,民眾應定期檢查腎臟健康。翁女士原本擔心是肺癌,檢查發現除了肺部有1顆米粒大的腫瘤,還意外發現在左腎有腫瘤,擔心腫瘤轉移。盧誌明建議她儘快進行腎臟腫瘤切除手術,切除後確定是早期的腎臟腫瘤。她原本擔心是腎臟癌轉移的肺部腫瘤,經過化驗證實與腎細胞癌無關,讓她鬆一口氣。盧誌明說,腎細胞異常增殖形成腫瘤時,就會產生腎細胞癌,隨著腫瘤長大,異常細胞有可能會經由血流散布,轉移到肝、肺、淋巴。他指出,很多腎細胞癌的發生毫無徵兆,與洗腎也沒有直接關係,如果病人出現血尿、腰痠、腰痛,甚至腰部摸得到硬塊的時候,通常已經轉移了。抽菸、肥胖的民眾或女性,比較容易被腎癌侵犯。很多人擔心摘除1顆腎臟會影響正常生活,盧誌明說,腎功能就算只剩下30%,都還夠用,洗腎病人的腎功能都是低於10%,「只要健康的腎臟,一顆就夠用。」他同時建議,高危險群 (抽菸、肥胖)最好每年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一般民眾則不要亂吃藥,「鹽是腎臟最大的負擔,蛋白質的攝取要適量,多運動、多喝水,是常保腎臟健康的良方。」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資深民歌手潘安邦驚傳罹患腎臟癌,病逝林口長庚醫院。潘安邦病逝的消息來得突然,就像腎臟癌病情一樣。國內腎臟癌每年新診斷病人數將近千人,多半在罹癌初期毫無外顯症狀,直到發現時,經常已是晚期。根據統計,腎臟癌約占泌尿系統惡性腫瘤20%,平均每5名泌尿器官的惡性腫瘤,就有1人是腎臟癌,男性發生率高出女性兩倍。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指出,腎臟癌不在國人十大癌症之列,近年罹病人數似乎有增加趨勢,根據民國9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腎臟癌一般發生在40歲以上,平均好發年齡65歲,潘安邦在58歲就罹病,顯然是早了點。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移植及一般泌尿科主任江仰仁說,腎臟癌在病理診斷可分為腎實質癌和腎泌尿上皮癌,前者病因目前不明,後者則與抽菸、接觸化學染料或在煤油工廠工作等危險因子有關。江守山表示,研究發現,尿毒症患者日後罹患腎臟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兩倍,可能與之前使用不明來路的藥物或中草藥有關。此外,接受女性荷爾蒙治療的婦女,也可能提高腎臟癌機率。臨床上,半數以上腎臟癌患者,在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定期健檢有助早期發現腎臟癌。江仰仁建議,年過40歲以上就應定期健檢,以便早期發現。如果有家族病史,則提早到35歲篩檢,建議先接受腎臟超音波檢查,若發現異狀,可藉由靜脈注射顯影劑的尿路攝影、電腦斷層掃描進一步檢查,確立診斷。醫師指出,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就是因健檢而早期發現腎臟腫瘤。醫師強調,腎臟癌及早治療,只要早期切除病灶,並搭配化療及免疫療法,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澎湖灣澎湖灣,有我許多童年幻想,陽光……」潘安邦的故居與外婆塑像,仍屹立在澎湖馬公,但他清亮的嗓音與再也熟悉不過的旋律,如今已成絕響。 ※延伸閱讀》‧腎臟病變 血尿通常不痛不癢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身為職業軍人的翁先生,就算面對敵人也不會退縮,沒想到竟因腎細胞癌,讓他雙膝跪地。翁先生四年前爬山跌倒後,腰椎開始疼痛,起初以為是扭到腰,沒想到疼痛越演越烈,最後才知道罹患腎細胞癌。由於癌細胞已經轉移腰椎骨頭,為了避免臥床壓迫腫瘤,翁先生一度以軍用腰帶將自己固定在床頭邊,雙腳跪地打盹;他說,跪到膝蓋都長繭,一度以為自己活不過一年。現在翁先生的右腎腫瘤已經切除,治療也讓轉移到肺臟與骨頭的癌細胞幾乎都消失;原以為生命將走到盡頭的國軍英雄,現在已經度過罹癌的第五個年頭。類似翁先生這樣的腎細胞癌病患,台灣每年約新增近千位;儘管肝癌與肺癌仍高居惡性腫瘤死因之首,但根據衛生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近年來罹患腎臟癌的新增人數,遠高於其他主要癌症。台北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延驊表示,雖然腎癌早期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但由於腎臟位於腹部深處,腫瘤不容易發現,因此約有三成患者罹癌都是末期;尤其腎臟表面布滿血管,更增加癌細胞轉移機率。血尿、腰痛是腎細胞癌的初期病徵,張延驊表示,多數病患是做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才偶然發現。以翁先生為例,儘管腰痛,但他剛開始是到骨科就診,從來沒想過是腎臟有問題,甚至骨科醫師還認為是頸椎壓迫。國泰醫院泌尿科醫師王世鋒表示,抽菸、肥胖、三高是腎臟癌的危險因子,雖然年紀越大罹患風險越高,但近年因環境汙染,腎臟癌也有年輕化趨勢。
2014-09-23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聯合報╱記者林伯驊/大林報導】 74歲彭姓老翁日前感到身體不適,經檢查,體內有直徑長達14公分的腎上腺腫瘤,相當罕見,他從北部輾轉到大林慈濟醫院求治,由一般外科醫師魏昌國花了將近7個小時手術,才取出這顆腫瘤,也卸除他心中的大石。「若不快處理,可能會在1、2年後死亡。」魏昌國表示,彭男2個多月前出現上吐下瀉、冒冷汗等症狀,至鄰近醫院掛急診,在右側腎臟上方看出有陰影,改掛肝膽腸胃科,進一步用斷層掃描與超音波檢查,確認罹患腎上腺腫瘤,並且大小已達14公分。由於多家醫院擔心手術時造成大出血,恐會危及性命,不敢處理,家屬從網路查到魏昌國有類似病例,遂南下求診,手術共近7個小時,順利取出超大惡性腫瘤,過程中也未造成血管破裂,成功保留腎臟。魏昌國說,腎上腺腫瘤相當罕見,一般初發現時應約1至2公分,若超過4至6公分就可能惡性病變。而腫瘤約生長介於肝臟、腎臟、脊椎、血管之間,因為沒有特殊症狀,患者通常感到不適就醫時才發現。魏昌國說,手術最困難是避免大出血,通常患者想保留腎臟、不能傷到肝臟,開刀前沒有醫師敢給任何保證。【2014/08/19 聯合報】
2014-09-23 癌症防治.癌友加油站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國小畢業的七十二歲貨車司機邱德盛,因長期抗癌竟成了發明家!十五年抗癌歲月裡,他先後發明椰子刀、水果切片刀等,得了兩個發明獎,還獲四項專利;即使癌症已擴散到淋巴,他仍不忘研究,要讓生命發光到最後一刻。「研發時很專心,不會想到病痛,發明成功的興奮快樂,可以讓我忘卻煩憂!」邱德盛說,一般人罹患一個癌症就不得了,他陸續得了腎臟癌、腎上腺癌、攝護腺癌與淋巴癌四個癌症,開七次刀,但因為找到生活重心,活得很快樂。邱德盛說,他從小就很好奇,什麼東西都愛摸索,但家裡很窮,無法讓他讀書;即使做粗工,腦袋也沒停止,不斷想著要怎麼做才能省力、省時,年輕時曾動手改裝農用搬運車及金礦開採機。五十七歲那年發現罹患腎臟癌,簡直是青天霹靂,「孩子還沒長大,我病倒了,全家怎麼辦?」邱德盛整天煩惱,連飯都吃不下,身體狀況愈來愈差。邱德盛開刀後常發燒,太太買椰子汁讓他退燒,他看到水果商用大柴刀切椰子,不僅不衛生,也很費力;他開始動腦「有沒有辦法更省力?」花了兩年時間,研製出第一個獲專利的發明─迷你型椰子刀。「我哪懂什麼力學原理?就是不斷嘗試錯誤,再修正設計!」邱德盛以旺盛求知欲與不服輸的精神,全自動椰子開孔器、水果切片刀、兩用刀等新發明不斷問世,得獎是家常便飯。「生病後感觸很多,我的發明都是為了讓大家能更健康!」醫生說多吃水果可以防癌,他研發水果切片刀,要讓大家輕鬆切水果、愛吃水果,養生健身。日前才因淋巴癌開刀,但邱德盛精神奕奕,「想到發明,精神全來了!」他說,目前除了寫自傳,還在畫設計圖,腦袋一天也停不下來,他要繼續發明,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2014-09-23 癌症.抗癌新知
【世界日報╱路透華盛頓28日電】美國罹患或死於癌症的總人口在下降中,但由肥胖或缺乏運動所引起的癌症卻在增加中。根據國家癌症研究所和聯邦疾病防治中心的年度報告指出,2004到2008年間,罹患癌症人口比率每年下降0.6%。該報告顯示,在同期間,男性罹患攝護腺癌比率每年下降2.1%,肺癌罹患率每年下降2%。女性的肺癌罹患率每年下降1.2%,而和肥胖有關的乳癌罹患率,維持不變。休士頓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臨床癌症預防科主任布朗博士表示:「停用荷爾蒙後,乳癌罹患率確實下降,但乳癌罹患率目前卻在高原期。」布朗指出,女性肺癌罹患率的趨勢比男性落後10年,因此,此報告的數字顯示,女性吸菸的趨勢其實很普遍。該報告顯示,胰臟癌和腎臟癌在2004到2008年間,每年分別成長1.1%和3%,而胰臟癌和腎臟癌都和肥胖與不運動有關。在同期間中,直腸癌罹患率每年下降2.4%。布朗指出:「直腸癌罹患率下降的原因是因為直腸癌檢查或飲食改變有關。」該報告顯示,美國人死於癌症的人口比例減少。2004到2008年間,癌症死亡率每年下降1.6%,其原因為治療方法改善和致癌率下降。布朗指出:「肥胖和缺乏運動將是癌症未來的主要原因,民眾應增加運動,減重及健康飲食,以預防癌症。」
2014-09-23 癌症.其他癌症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最近許多名人罹患腎臟癌,使得國人對這個惡性腫瘤留下深刻印象,並對其殺傷力感到好奇。中央健保局宣布,即日起把標靶藥物列入腎臟癌第一線治療藥物,不僅可延長病患生命,病患一年也可省下上百萬元藥費。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表示,國內每年新增七、八百名腎臟癌病例,其中高達9成是腎細胞癌。值得注意的是,50歲以下青壯年病患占2成,臨床發現最年輕病患甚至不到15歲,在在顯示腎細胞癌有年輕化趨勢,對病患自己及家庭都帶來巨大衝擊。根據統計,腎細胞癌小於7公分前,早期發現患者5年的存活率高達95%,一旦拖到已出現血尿、腫塊、疼痛這三個典型症狀時,通常已進入第四期,5年存活率遽降到20%以下。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延驊表示,腎細胞癌的血管非常豐富,走的又是血路,因此特別容易轉移,其中又以轉移到肺臟最常見。被確診為早期腎細胞癌的患者,手術部分切除與全腎切除的療效差不多,但部分切除長期的死亡率較低,因此醫師通常會儘可能採行部分切除手術。晚期患者也以手術治療為主,再配合傳統免疫藥物治療。健保局將口服標靶藥物「紓癌特」列入第一線治療藥物,將為晚期患者帶來一線生機。張延驊表示,這種標靶藥物的作用機轉,就是攻擊腫瘤長出血管的機制,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分,同時也可以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增生。根據發表於2009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的研究論文,轉移性腎癌患者接受這種標靶藥物治療後,反應率達47%,比傳統免疫療法的12%高出近3倍,患者的延長壽命也可從14.1個月,增加到28.1個月,幾乎增加一倍。張延驊認為更重要的,患者的生活品質明顯提升,且每年可省下上百萬元藥費,減輕經濟負擔。 【2010/01/03 聯合晚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抗老養生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報導】提起顏宗海,這個名字對部分民眾或許還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及他的老師,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相信一定熟悉許多。學生時期 時常光顧速食店 林杰樑驟逝,跟隨在他身邊長達18年的顏宗海,現在承繼老師的理念,擔任食品安全的守門人。身高165公分,體重64公斤的顏宗海,現在是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從小到大,顏宗海一直維持這個標準體態,但事實上他在學生時期,也是不擇不扣的「速食主義者」。 別看顏宗海現在師承林杰樑「飯疏食飲水,樂亦在其中矣」的哲學,以往麥當勞、肯德基可是他在學生時期最愛的食物。顏宗海回憶,速食餐廳價格還可以負擔,又可以跟朋友聚餐,當時無論任何漢堡、薯條,都是最愛。跟隨林杰樑 學會粗茶淡飯台灣大學校門口附近的肯德基、善導寺附近的麥當勞,是顏宗海念書時最常光顧的地方;今年48歲的顏宗海調侃自己說,沒想到速食餐廳在台灣的歷史居然這麼悠久。或許有著吃不胖的體質,儘管熱愛速食,但顏宗海最胖的時期只有67公斤,那是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期所創下。由於經常值班,再加上三餐不固定,八、九點後的晚餐,速食餐廳成為首選。顏宗海回憶,當年住院醫師時期,每三天就要值一班,一個月當中有十天得在醫院過夜,工作壓力加上三餐不固定,成為體重增加的原因。但也是在這個時候,顏宗海得以向林杰樑師承「粗茶淡飯」的哲學。 跟著老師學 把病人當借鏡 顏宗海表示,擔任住院醫師時期,跟著林杰樑查房,也漸漸了解林杰樑健康飲食的觀念;另外,看到很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都肇因於飲食習慣不佳,才讓顏宗海的「速食主義」有所改觀。「那是教科書上沒有寫的東西。」顏宗海回憶,當時很多已經當媽媽的護理師,都利用查房時請教林杰樑健康的烹調法,自己也學到不少。揚棄漢堡薯條 改吃米飯香蕉 現在謹守少鹽、少油、低糖及低普林飲食習慣的顏宗海,已經很少回到學生時代在新生南路與林森南路上的肯德基與麥當勞,他甚至已經不太記得上次吃鹹酥雞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白飯取代了漢堡、魚肉取代了薯條、香蕉取代了可樂;現在顏宗海最常出沒的地方,反而是林口長庚醫院的地下街,他經常在美食街的水果攤選購水果,香蕉是他的最愛。「我買到連水果行老闆都認得我了。」顏宗海逗趣地表示。與學生時代相較,顏宗海的體態沒有多大變化,最大的改變在於他的飲食習慣。 下了班之後實踐簡單生活 就是「規律」二字晚上七、八點,民生社區附近的公園,大概可以看到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的身影,這個時段是顏宗海固定的運動慢走時間。行走的長度不拘,但時間大約是一小時左右,除了周一醫院工作外,顏宗海每晚多半會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或學校,慢走一小時;這是他標榜「簡單生活,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哲學的一部分。所謂「簡單生活」,顏宗海認為就是「規律」兩個字,飲食規律,運動規律,就連作息也應該規律;除了飲食少油少鹽,每天慢走之外,顏宗海也奉行每晚十一點多就寢,早上六點多起床的作息。面對長庚醫院的教學、研究與臨床,承接林杰樑的棒子後,甚至三不五時還得接受記者的訪問,顏宗海認為,自己非常善於時間規畫,這也是保養健康的祕訣之一。顏宗海對於自己的健康情形大致滿意,他表示,與學生時代相較,擔任醫師18年來的健康情形大致相差無幾。對於自己的養生之道,顏宗海同樣也希望民眾能落實簡單生活、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這套生活哲學;他也提醒,有慢性病的民眾一定要到醫療院所就醫,不可聽信偏方,也不要隨便服用成藥。顏宗海小檔案年齡:48歲 現任: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系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 經歷: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英國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訪問學者自我健康期許: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讓我可以照顧好病人,最重要的是能為民眾的食品安全把關,盡一份心力。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過去常有兒子想捐肝給病父,或太太想捐腎給洗腎的先生,卻因受限於組織配對不符而抱憾;但台大醫院昨發表可有效移除受贈者體內排斥抗體的技術,成功突破配對的障礙,讓未來有意願捐贈活體器官如腎臟、肝臟、肺臟給親人的家屬,不再受限於血型或組織配對不符,照樣可以移植。台大醫院最近為一名林姓婦人進行腎臟移植,婦人血型是O型,先生血型是B型,血型不相容,且林女士體內有高於常人百倍的抗體;過去醫師碰到這種情形,往往就勸病家放棄,但台大克服此一免疫系統的障礙;林女士昨有感而發地說:「感謝台大移植團隊,讓我老公的腎臟幫助我獲得重生。」台大外科部醫師蔡孟昆指出,器官移植過去有三項配對關卡,分別是血型、組織抗原和交叉試驗,特別是後者,術前的交叉試驗如陽性,表示移植會發生超急性排斥,失敗機率極高,通常只有放棄移植一途。林女士7年前曾赴大陸換腎,便因排斥嚴重敗興而歸。蔡孟昆說,該院透過「排斥抗體螢光分析技術」,針對可能導致嚴重排斥的抗體定量分析發現,林女士體內抗體力價高達1萬多;因此,移植前,需移除排斥抗體,包括注射去除B淋巴細胞的藥物、血漿置換術及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效抑制受術者的抗體反應,並在去年9月完成先生捐腎給太太的心願。台大醫院副院長何弘能指出,女性較會產生器官排斥免疫反應,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懷孕、輸血等因素有關。但台大外科教授李伯皇則說,透過移植前去除排斥抗體的技術,可成功跨過器官移植的免疫障礙,因此未來五親等以內有意捐贈器官給生病的親人,都不必因配對問題而愛莫能助。不過,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則說,目前的活肝移植並未將淋巴球交叉試驗呈陽性者,列為移植禁忌,主要是肝臟對器官移植的耐受性較高,加上肝臟有兩套血液供應及再生能力強,因此較不受到交叉試驗的限制。唯他也認為,如能突破組織配對的問題,對擴大活體器官捐贈來源將有大大的幫助。 新聞辭典/組織配對交叉試驗器官移植時,器官受贈者和捐贈者間的組織抗原相符,就可和平共存;若不符合就會引發排斥反應。因此,移植前須先考量「組織相容性」,並做組織抗原配對,包括ABO血型是否相容、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HLA),及受贈者是否已有對抗捐贈者組織抗原的抗體等。 若試驗結果是陽性,就不宜移植,因會出現超急性排斥。不過,這些配對的障礙,醫界已獲重大突破。【2010/02/03 聯合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三度空間細胞鷹架,孔徑更小、孔洞更均勻,可讓表皮細胞、心肌細胞及腎小球細胞在裡面快速發育,為心臟衰竭、腎臟病變等重症病患找到另一條生路。今天上午,中研院物理所助研究員林耿慧在「2010奈米暨光電科技研發成果發表會」首度發表這項研發成果,這項領先國際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有助於提升我國生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林耿慧表示,透過細胞修復來恢復器官原有功能,是近年醫療主流之一,可讓細胞「住」進去、並在裡面生長的三度空間細胞鷹架,更是近來最夯的醫材,但目前市售的產品孔徑大小不一,且售價太高,因此中研院決定投入這個研究領域,開發新的產品。「既然要製造大小一樣的洞洞,為什麼不吹泡泡?」林耿慧是專攻微流體的物理學家,她認為泡泡不僅均勻,且排列整齊,絕對是製造三度空間細胞鷹架的絕佳方法。這兩、三年來,她利用微流體原理,製造出直徑約100微米的泡泡,裡面是空氣,外層則是藥物膠囊的「吉利丁」材質。有趣的是,這些泡泡會從點狀、線狀的一度空間,自動排列成面狀的二度空間,最後再排列成結晶狀的三度空間,就好像是一棟房子的鷹架。透過化學方法將這些泡泡打破後,三度空間細胞鷹架即成形。林耿慧把血管內皮細胞、心肌細胞及腎小球細胞「種」進這個細胞鷹架裡面,結果發現生長良好,且孔徑一致,加上成本相當低,未來可當成體外培養這些細胞的基地,發展潛力無窮。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國內活體肺臟移植有了重大發展!衛生署最近核准台大醫院活體肺臟移植人體試驗,手術對象為肺臟功能嚴重受損的小朋友或身材嬌小患者。由於肺臟移植手術危險性較高,預料未來可能多是父母捐出自己肺葉,以延續孩子生命。目前台灣活體器官移植侷限在腎臟、肝臟,且這兩種器官都在腹腔中,取出容易。但肺臟位於胸腔內,如果要活體肺臟移植,勢必要切開胸腔、肋骨,手術複雜,危險性偏高,影響捐贈者意願。預估成人只要捐出一片肺葉就可救治一名病童,且不影響捐贈者性命。台大肺臟移植團隊主持人李元麒表示,目前亞洲地區,只有日本完成活體肺臟移植手術。歷經許多動物實驗,台大醫院已擁有相關技術,未來只要有適合的個案,親屬家人願意捐贈肺葉,台大就可完成國內第一例活體肺臟移植。為了擴大肺臟器官來源,台大醫院最近一兩來,致力於活體肺臟移植的動物實驗。研究團隊以豬隻為主,將先取出成豬的一片肺葉,再移植至小豬的胸腔內,累積完成了近40個實驗,術後情況良好。台大醫院從1995年起,進行人體肺臟移植,迄今已協助67名末期肺病患者進行肺臟移植,今年適逢15週年,上午邀請目前國內存活最久的肺臟移植患者陳浮揚女士回院,共享重生喜悅。李元麒指出,台大醫院近四年肺移植手術成功率為93%,術後追蹤兩年的存活率則為80%。所有移植肺臟來源都是腦死患者,由於取得不易,許多患者只能靠著呼吸器續命,等待善心者捐贈。由於腦死肺臟來源稀少,李元麒強調,衛生署核准活體肺臟移植人體試驗,台大如果完成活體肺臟移植手術,就能增加活體肺臟來源,來挽救更多需要換肺的病患。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英國發表利用羊水和胚胎幹細胞,培育出零點五公分大小的腎臟。國內專家指出,羊水中確實含胚胎幹細胞,部分羊水細胞也能像胚胎幹細胞,再分化為其他細胞,此研究理論上可行,但要形成器官,目前仍屬超高難度。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信孚指出,從外電報導內容來看,它可能只是一個腎臟組織,除非經解剖可確認它具有腎臟雛型的構造,並具有尿液過濾及其他代謝系統的功能,才能認定這項實驗具突破性進展。陳信孚解釋,並非僅靠一大堆細胞聚集在一起,還必須有不同的細部分工才行。國家衛生研究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邱英明也認為,在體外進行全新人工器官培育,可能在近一、二十年都暫難突破,目前醫界多半朝補充療法,也就是讓壞死的心肌細胞、不能發揮分泌島素的胰島細胞,經幹細胞研究進行局部功能替換,「好比一根樑柱壞,只需換掉樑柱,不需要打掉房子,或重新蓋一座房子」。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車禍意外中常見肚破腸流景象,若強行縫合,患者恐因負壓過高而影響器官的血液循環,也會因壓迫橫膈膜,導致呼吸不順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利用點滴袋做為暫時的腹壁替代工具,成功救回一名因車禍造成腹部嚴重出血腫脹的準大學生。萬芳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任傅志遠表示,患者因騎機車時路面打滑而摔傷,造成鎖骨骨折、腎臟、脾臟撕裂以及大量腹內出血。院方原本利用血管攝影栓塞的方式,希望透過非手術療法治療,但患者在栓塞完成後的觀察期卻再度出血休克,腹內壓力持續升高,形成「腹部腔室症候群」。傅志遠指出,經手術治療,摘除出血的腎臟與脾臟後,患者的生命跡象總算回穩。但腫脹的腸子卻一湧而出,無法塞回腹腔縫合。由於患者的情況必須接受多次手術,若使用人工網膜,每片得花費數萬元。院方決定使用常見的「點滴袋」充當腹壁,把露在體外的腸子保護、包住並縫合,但家屬及患者看了卻嚇一大跳。傅志遠解釋,這種醫學學名為「Bogota mesh」,最早是發源於毒梟與槍戰頻繁的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由於當地缺乏醫療器材的毒梟常利用這種簡易方式救命。後來醫界也發現點滴包裝具有強軔、透明、無菌、便宜的特性,提供患者暫時性的包覆,待腸道的腫脹改善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腹壁重建手術,萬芳醫院一年來使用該種治療方式,救回10多條生命。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華盛頓4日電】 暢銷的治癌藥物「癌思停」(Avastin)再度出現假藥,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4日警告,美國市場上出現這款假藥是以土耳其品牌Altuzan上市販賣,並未獲得FDA批准,同時,這款藥物中也不含「癌思停」的有效成分。食藥局警告醫生和病人,不要使用仿冒癌思停的假藥。「癌思停」被用於治療結腸癌、肺癌、腎臟癌和腦癌。食藥局表示,並未批准Altuzan在美國上市,也和上次出現的癌思停偽藥來源不同。食藥局表示,不論是瓶裝(vial)或其他包裝的Altuzan都是假藥,而這款假藥標籤的批號都是B6021。食藥局說,這批假藥是由一家在英國有合法執照的藥商Richards Pharma對外販售,該公司同時也以Richards Service、Warwick Healthcare Solutions和Ban Dune Marketing Inc.的名義,對外營業。英國藥政管理單位說,Richards Pharma向土耳其進口120大包Altuzan假藥,有38包直接被運到美國,其他的假藥被賣給其他英國藥品經銷商,再銷往美國。英國藥政管理單位3月28日接獲有關假藥的報告。食藥局今年2月也發現一批癌思停假藥。該批假藥是透過另一個供應鏈販售,歐洲藥政管理單位已在英國、丹麥、瑞士和中東展開調查,但目前尚未查到假藥的源頭。食藥局發現Altuzan假藥後,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立即建議食藥局和外國藥政管理單位合作,確保國際藥品供應鏈的安全。美國有超過80%的藥物原料來自國外。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 腎臟也可以回收再利用。芝加哥創下美國有公開紀錄的回收腎臟紀錄首例,已被移植的一枚腎臟從活體病人身上取出,再移植給另一人。自1980年代起即有少數其他器官被回收再用的案例,不過全是在第一位接受移植的病人死亡後進行。醫生通常將無法在病人身上運作的捐贈器官丟棄,但美國有逾7.3萬人等待換腎,一些專家呼籲醫生考慮使用更多回收器官。芝加哥這起病例刊登於26日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27歲的費爾英生病洗腎,他的妹妹席拉去年7月捐給他一枚腎臟,但兩周後費爾英舊疾復發,讓他病更重且影響新腎功能。西北大學移植科醫師蓋倫認為,若要拯救這枚腎臟,必須儘快行動,獲得這對兄妹同意後,醫生將這枚腎臟取出,移植到67歲的戈梅茲身上。席拉說:「我想像這枚腎臟壞了,是垃圾,但若能幫助他人也很棒。」仍需服用抗排斥藥物的戈梅茲說:「我終於回復正常了。」費爾英重回洗腎的日子,他說:「妹妹捐腎給我的那段期間,可能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但我慶幸能參與這項醫學突破。」專家說,使用回收器官的危險性較高,因器官在移植後會產生疤痕組織,且涉及倫理問題。醫生需讓病人充分了解移植二手器官的危險性,不要讓病人有被迫接受的感覺。波士頓一名男子2009年接受心臟移植後不久死亡,這枚心臟隨後被移植給另一人;1987年至2005年間則有11件接受肝臟移植者死亡後,肝臟被再次使用的案例。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王慶偉/史丹福報導】 來自台大醫院、參加史丹福台灣生醫計畫醫師洪偉禎與史大研發團隊,日前因為改進更具人性的尿導管,獲美國CNN Money網站譽為「嘗試改變世界的三大發明之一」。「我們要的是人性還是科技?」洪偉禎表示,當醫療用品給病人帶來不便,科技就更應該以人性的觀點設計更實用的產品。「你每天上幾次廁所?」洪偉禎指出,一般人平均六次;多數人不會去注意算幾次。「但是排尿有問題,需要尿導管的病患,就要計算排尿多少次」。洪偉禎指出,因為病患攜帶尿導管,並計算自己幾時該去廁所用尿導管排尿了。「問題在傳統醫療器使用的尿導管很大,攜帶不便,使用不當還會造成感染。」洪偉禎參與的史丹福生醫研發團隊,為病患設計更為人性化的尿導管。 團隊改進一九四○年使用至今的尿導管,使其更為短小,能夠捲起放在小包裝內,不但衛生、隱秘,也方便攜帶。「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維持了病患的尊嚴。」新的尿導管還附上衛生套管,防止尿道感染;使用之後,可以捲回包裝中,再投入垃圾桶。「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改變,給病患帶來非常大的方便,減少病情惡化」。洪偉禎指出,醫學界的調查,有百分之五十的泌尿病患沒有達到應有的排尿次數,「病患不排尿,導致腎臟功能失調,最後還會有腎臟需要移植的問題。」有了方便的尿導管,解決許多病患的問題。洪偉禎指出,醫師的職責是使病患的生活更好。CNN Money報導及CompactCath詳情請見:http://www.compactcath.com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切肝、切腎、摘取攝護腺,機器手臂在外科醫學領域能做得愈來愈多!台大醫院最近完成亞洲第一例機器手臂腎臟移植手術,傷口僅9公分,患者術後醒來後,相當驚訝,因為不覺得疼痛。60歲的游姓婦人,疑似罹患紅斑性狼瘡,而造成腎衰竭,腎臟功能嚴重退化,五年前開始接受透析治療,如果沒接受腎臟移植,就需終身洗腎。她51歲的弟弟捐出腎臟,進行移植手術。在台大腎臟移植團隊建議下,游姓婦人接受機器手臂移植手術。手術時間約5小時又30分鐘,與傳統外科手術差不多,但傷口只有9公分,比一般外科手術的20公分小得多。7月27日進行手術,8月7日出院。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蔡孟昆表示,腎臟移植手術發展迄今已50年,技術卻遲遲無法改進。例如為了放進腎臟並讓醫師雙手得以在病患腹腔內活動,病人腹部傷口幾乎都有20公分之大。蔡孟昆解釋,傷口一大,就容易引發疼痛;傷口張力過大則會造成傷口疝氣。種種因素加起來,會延長病患住院時間,也增加術後感染機率。相較之下,機器手臂運用在腎臟移植就有許多優點。蔡孟昆以「極小空間來完成艱鉅且精細的手術」來形容這項手術的突破。原因在於機器人手臂的操作空間較小,迴轉角度卻相當大。手術過程中,操刀醫師與病患都位在同一間開刀房中,距離約5公尺。由蔡孟昆操控機器手臂,透過螢幕進行顯微縫合手術,難度超高。病患旁有另一名主治醫師照護,監看各種生理資訊。蔡孟昆樂觀地表示,透過機器手臂及網路,可以完成遠距離外科手術。未來,台商如在大陸遭遇重大意外,亟需動刀,台灣醫師可在台灣指揮操控,由機器手臂在大陸實際進行手術。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昨天宣布,該院完成亞洲首例以機器手臂移植腎臟,患者傷口僅九公分,約為傳統手術一半,病患並已出院。接受弟弟捐腎的患者游淑里說:「術後第三天就能下床,因為不覺得疼痛,止痛藥吃很少。」六十歲的游淑里,因疑似罹患紅斑性狼瘡而腎衰竭,腎功能嚴重退化,五年前開始洗腎。她弟弟游明華說,看到大姊生病受苦,且數度昏倒,兩年前就決定捐腎給她,但大姊不忍而婉拒,直到全家人苦勸才接受。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蔡孟昆表示,腎臟移植發展已有五十年,以往採取傳統開腹手術,傷口長達十五到廿公分,不僅患者需忍受術後疼痛,且因傷口張力大常造成傷口疝氣,還有感染風險。 蔡孟昆說,由醫師操控機器手臂進行手術,一方面穩定度高,另一方面它還協助幫忙拉勾,而且透過3D鏡頭還可提升血管重建的精確度,因此它在外科手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要在傷口九公分下放入一顆腎臟,可以迴旋的空間甚小,去年歐洲也才完成全球第一例換腎手術。為此,他最近常拿小動物進行顯微手術,克服換腎時所需精細的血管縫合及出血的風險,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七月廿七日為游淑里進行全亞洲第一例機器手臂換腎手術。蔡孟昆說,整個手術時間約五個半小時,與傳統換腎手術差不多,但病人傷口小得多,恢復期更短。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賴鴻緒表示,國外曾發表利用機器手臂為三到六個月大的嬰兒進行開腹手術,可見要在極小空間來完成艱鉅且精細的手術,並非不可能。蔡孟昆則說,他預期未來所有的器官移植都能藉助機器手臂完成。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從蛋白尿濃度竟可以預測壽命長短!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與蛋白尿濃度低的人相比,蛋白尿濃度較高的人壽命往往比較短。這項研究已於昨(三)日發表於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所出版的「美國腎臟疾病期刊」。研究顯示,蛋白尿濃度與壽命長短有明顯關聯。研究首席作者加拿大卡加利大學的坦維爾‧喬德哈里‧都靈博士表示,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只要蛋白尿濃度較高,壽命通常比蛋白尿濃度低的人短。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資料顯示,腎臟就好像過濾器一樣,會把蛋白質留在體內,一般健康的人很少會出現蛋白尿。蛋白尿常是腎臟病早期指標,腎臟受到損害時,蛋白質很容易就跑進尿液當中,形成蛋白尿。研究作者以加拿大八十一萬名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都曾在醫院門診做過蛋白尿測試。研究數據顯示,三十歲到八十五歲患者若有中、重度蛋白尿,壽命就很容易縮短。舉例來說,四十歲男、女如果沒有蛋白尿症狀,壽命分別會比重度蛋白尿男、女患者多十五點二歲、十七點四歲。至於中度蛋白尿男、女患者,其壽命會比沒有蛋白尿的男、女分別減少八點二歲、十點五歲。都靈博士表示,蛋白尿嚴重程度似乎與壽命長短息息相關。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藍凱誠/高雄報導】鷹架工黃明成等待換腎盼了七年,本月十一日盼到了,卻擔心移植住院影響家計,臨場落跑,醫院找到不人,急叩一一九協助尋人,老闆劉辰獲悉黃明成的窘況,給他三個月長假和薪水助他安家,讓黃明成喜獲新生。脫離洗腎夢魘的黃明成,感謝生命中的「這些貴人」;他說,「這顆腎臟在我身上,感覺好像整個人都『重來』了」。七月十日晚間,嘉義長庚醫院一名女子頭部重創腦死,家屬捐出器官遺愛人間,其中一枚腎臟經配對,由鷹架工黃明成排受贈第一順位。高雄長庚隔天清晨五點多獲報,立即通知黃明成準備移植。沒想到黃明成擔心換腎就不能工作,接完電話,仍照常上工。上午十一點,醫院移植小組完成準備通知他到院換腎,因為工地太吵、始終連絡不上。長庚醫院醫師陳彥達說,當時念頭一轉,直覺向一一九求援。「從事消防工作十六年來,第一次接到這種求助案」,高縣消防局一一九勤務指揮中心隊員楊政憲,一方面派員到黃家找人,一邊狂撥黃的手機,十分鐘後通了。黃明成也因此順利換腎。
2014-09-23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屏東縣廿七歲陳姓男子是家中獨子,八月十五日清晨車禍腦死,家人經過一天一夜掙扎,決定捐出他的心與腎行善人間。陳爸爸不捨地說,「兒子在世時心地善良,走了之後,也會希望幫助別人」。「我們都以他為榮」,到醫院接遺體的陳姓男子姊姊(圖右)難過地說,她母親去年過世,當時家裡窮得連喪葬費都是靠社會各界協助,「以前都是別人幫我們,我們一直沒能力幫別人,現在弟弟的器官有機會幫助別人,我們覺得他很偉大。」陳姓男子捐出心臟及一枚腎臟,義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昨天凌晨完成腦死判定與評估後,將心臟由直升機漏夜送往台北振興醫院,歷經七個小時移植過程,嘉惠六十一歲男性;腎臟移植給院中一名五月份起就在義大醫院等待換腎的四十二歲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