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過敏
共找到
2334
筆 文章
-
-
2023-08-24 焦點.健康知識+
登革熱疫情險峻,專家教你了解3類型防蚊液,正確使用方式報你知!
登革熱疫情嚴峻,衛福部疾管署最新公佈本土登革熱病例數已破2000例,高達2135例,共14縣市出現本土病例,台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均爆發群聚疫情。截至2023年8月22日,疫情仍是台南市疫情最嚴重,累計已達1781例。包含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上周皆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預防登革熱,除環境清潔外,最有效的方式是使用防蚊液!爲避免感染登革熱,防蚊十分重要,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平時除注意環境清潔外,應使用防蚊液防蚊,但民眾對防蚊液的認識不甚清楚,更有錯誤迷思。黃彥儒說,防蚊液可分為三種:1、經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可以噴灑塗抹於人體皮膚的防蚊液,目前有效成分為敵避(DEET)。2、用在室內、外環境,環保署核准的環境衛生用藥,有效成分有三種分別為敵避、派卡瑞丁(Picaridin)、伊默克(IR3535),此類產品部分可噴灑於皮膚,部分不可以,民眾須詳讀產品說明書。3、含精油類的一般防蚊產品,目前使用於人體皮膚的精油類防蚊液,並不列入藥品管理,常見精油成分,包括香茅精油及檸檬胺精油等,但此類產品不得宣稱醫療效能。若市面上販售該類產品宣稱「可預防登革熱」者,則違反「藥事法」。這類產品因不像藥品有販售通路的限制,所以更加普及,也常見會標示不含「敵避」。敵避(DEET)防蚊效果如何?為何某些防蚊產品會宣稱不含此成分?黃彥儒說,敵避為防蚊有效成分,有些民眾卻認為是不好的成分,改為選用精油類的一般防蚊產品,如同口罩有分醫用口罩及一般各式口罩,防飛沫傳染會選擇戴醫用口罩。防蚊液也是,目前防蚊液產品有非常多的品牌跟選擇,含敵避成分的防蚊液,才具有較長時間的防蚊效果。「防蚊液產品內敵避的濃度與藥效持續時間有關,較高濃度能提供較持久的防蚊保護。」黃彥儒說,一旦流汗較多或發現蚊子開始在身邊盤旋聚集時,就建議應要補擦,而敵避濃度高低,依年紀不同有不同的選擇。黃彥儒指出,成人可選用敵避濃度≦50%的防蚊藥劑,年齡6個月以上孩童,只建議使用濃度為10%至30%的防蚊藥劑,且回到戶內後要清洗乾淨。至於年齡6個月以下的嬰兒,含有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克成份的防蚊藥劑均不適用,建議使用外在遮蔽的方式,如淺色長袖衣褲及蚊帳等,防止蚊蟲叮咬。防蚊產品使用守則有哪些?如何讓小朋友安心使用?黃彥儒提醒,使用防蚊產品前需詳閱說明書,使用方式應為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使用於臉部時,請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避開眼、口周圍,若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請不要使用。夏天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時,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以免皮膚過敏不適。提醒家長們,用於孩童時,應由成人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但未滿六個月的嬰兒,請勿使用。因此,購買防蚊液時應注意如是噴灑塗抹於人體皮膚,應選購衛福部核准含有敵避的人用藥;如要用在室內、外環境,則應選購環保署核准含有「敵避」的環境衛生用藥,才能安全又有效。台灣登革熱本土疫情創近10年新高,東南亞國家大多也處於登革熱疫情嚴峻期,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今年累計報告病例數已分別達4萬至8萬例不等。黃彥儒說,不論是在台灣或至東南亞旅遊應隨身攜帶防蚊液防蚊,以備不時之需。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8-22 養生.聰明飲食
在超級食物榜中名列前茅 專家揭苺果類水果營養價值及其益處
「食用莓果的人似乎能夠活得稍微更長一些」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埃里克·瑞姆(Eric Rimm)曾經這樣表示,瑞姆教授長期研究莓果,所以他特別建議每天可以食用一杯份的莓果以獲得多種健康益處。而以健康聞名的北歐飲食法,其中的特色也是加入許多莓果於飲食中。莓果可以說是水果中特別營養的一群,所以眾多莓果被列入超級食物可說是當之無愧,莓果通常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豐富的植化素,連莓果種子裡都含有珍貴的植物性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除此之外還有紫蘇籽油),所以莓果可說是對人體的多種系統有全面性的幫助,特別能夠幫助降低幾種的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然而,由於莓類水果很難保存,台灣種植不易,所以價格通常較高,但是莓果的多種健康益處絕對是物有所值。莓果的特色莓果通常是灌木長出的小型果實,小小一顆卻充滿了所有為了孕育下一代所必需的營養成分,所以可以說是營養的濃縮體。莓果具有以下特色,所以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極高,熱量又較低,營養密度很高。所以在超級食物的榜單上,許多莓果都是名列前茅。豐富的植化素莓果外觀上通常帶有鮮豔的色彩,這些色彩來自於位於表皮的天然色素,如賦予藍色、紅色、紫色的花青素、或是紅橙色的類胡蘿蔔素、以及多樣顏色的多酚類,這些天然色素除了給予莓果鮮豔的顏色,也是保護莓果不受細菌等侵害的保護物質,因此這些都是對人體具有多樣機能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幫助血液循環等功效。像是2013年刊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每週食用富含花青素的藍莓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在一項於2016年刊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中,追蹤了長達24年的受試者,發現經常食用富含花青素的食物(主要是藍莓和草莓)的人體重增加較少,相較於食用頻率較低的人。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莓果貯藏了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說是營養的銀行,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B群以及鉀、鎂、鈣、鐵等。有益腸道菌相的纖維莓果相對來說比較不甜,而且含有豐富的纖維,所以對腸道菌相有益。而莓果豐富的多酚也算是一種益生質,研究指出多酚在腸道可以被代謝為許多具有活性的機能成分。所以莓果也常被視為減重降脂的好菌飲食法的一環。莓果種子含有omega -3 脂肪酸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珍貴的營養,像亞麻籽中的ALA 也是一種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一種必需脂肪酸,而且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功效,所以對於人體的心血管健康、對抗過敏、健全免疫、預防老人失智都有幫助。魚油是大眾最孰悉的omega -3 脂肪酸來源,植物性的omega -3脂肪酸來源較少,莓果的種子裡含有許多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像其他植物油普遍含有omega -6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所以莓果籽油近年來也成為新興的食物油。台灣推薦的莓果台灣傳統上生產的莓果較少,所以食用莓果的機會不多,拜近日冷藏運輸的發達以及台灣本地農業技術的改進,不管是進口或是本地生產的莓果種類越來愈多,價格也越來越親民,所以吃莓果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推薦一些台灣消費者也可以吃到的營養莓果推薦:藍莓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根據研究,花青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比維生素E強50倍,比維生素C強20倍。豐富的花青素使藍莓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發炎能力,因此藍莓曾被美國糖尿病協會譽為「對抗糖尿病的超級水果」,而近年來還有很多研究更指出,藍莓對預防老人失智深具潛力。花青素對事裡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此一說,英國皇家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夜間擊落入侵的德軍戰鬥機的戰績非常優異,讓德軍聞之喪膽,打聽之下,才知道是英軍在空軍的日常飲食中,特別有配發藍莓(另有一說是歐洲藍莓-山桑子)給飛行員吃。本來藍莓原產自北美洲,屬於溫帶植物,台灣不太適合種,所以多半是仰賴進口,而2023年1月山丘藍農場與台大團隊宣布在阿里山腳下大規模種出藍莓,現在已經鋪貨到許多超市,所以台灣也可以吃到新鮮藍莓了。蔓越莓蔓越莓富含前花青素、多酚、維生素(C、E、K、B群)、纖維、有機酸、鉀、磷、鈣、鐵等多種機能成分,因此對人體有多種益處,包含最為人熟知的對女性私密處保健、預防泌尿道感染(UTI)有幫助之外,還能抗氧化、抗發炎、因此可以預防三高、幫助消化、甚至可以預防蛀牙等等,所以被美稱為「美洲的紅寶石」。蔓越莓最特別的是它含有豐富「前花青素」,尤其是A型的前花青素。前花青素特別能抑制細菌附著在泌尿道的黏膜細胞上,這是蔓越莓特別能預防泌尿道感染(UTI)的原因。蔓越莓常被冷凍或做成果醬、果汁,所以應用廣泛,讓台灣也能輕鬆享用到蔓越莓。草莓草莓含有特別高的維生素C,讓草莓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波士頓塔夫茨大學Jean Mayer USDA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芭芭拉·舒基特-哈爾(Barbara Shukitt-Hale)表示,根據哈佛大學對70歲及以上婦女進行的20年研究,每週至少食用一次藍莓或每週至少食用兩次草莓,可以將認知老化的延遲時間延長至多兩年半。而在舒基特-哈爾的研究中,每天食用相當於一杯新鮮藍莓的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學習和記憶測試中表現比接受安慰劑的人更好。持續進行的研究表明,草莓和覆盆子可能也具有類似的益處。草莓台灣就有種植,在產季採草莓也是很有趣的食農教育活動。草莓嚴格來說其實不算莓果,我們吃的草莓果肉其實是花托生長而成的,草莓真正的果實是表面像芝麻粒的小點點,但這不改草莓具有的營養價值。桑葚桑葚是台灣本地可以生產的莓果,也是西方最近很熱門的一種超級食物。桑葚不但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還含有較其他莓果都更高的鐵,所以難怪傳統被認為可以補血。此外,桑葚也被研究出含有一種特別的植化素1-deoxynojirimycin (DNJ),可以抑制澱粉酵素的活性,因此對於血糖控制、對抗糖尿病展現很大的潛力。枸杞枸杞西方稱為Goji berry,也是近年來很熱門的一種莓果。枸杞對於台灣人來說是很常見的藥膳食材,傳統說法可以養腎潤肺、補肝明目。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枸杞富含β胡蘿蔔素與葉黃素、玉米黃素,確實是對護眼很有幫助的營養成分。這些成分也聚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對於保護心血管與大腦也都很有幫助。台灣枸杞種植數量雖然很少,多半都是以進口的乾貨為主,但是這仍不太減損枸杞的營養價值。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3 養生.聰明飲食
西瓜有紅肉及黃肉2種 營養師揭抗氧化及抗疲勞分別該吃哪顏色
紅黃西瓜各擅勝場 茄紅素抗氧化、精胺酸抗疲勞西瓜是最夏季的水果,水分多、糖分高,又利尿消暑。一般人吃西瓜,最常切片後放進冰箱中,等想食用時再取出,冰涼入口更勝其他飲料。但衛福部台東醫院營養師楊雅喬提醒,腸胃不好、有過敏體質者,記得飯後、退冰後,少量地吃。楊雅喬說,民眾夏天消暑瓜果首選,絕對是「西瓜」,而西瓜有紅肉及黃肉兩種,這兩種瓜肉其實含水量及熱量差不多,差別在於紅肉比黃肉的茄紅素多,黃肉的瓜胺酸則比紅肉高,因此,兩種西瓜都各有其營養價值。她說,紅肉西瓜所含茄紅素具天然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壞膽固醇的氧化、也保護心血管健康;黃西瓜的瓜胺酸在體內能夠轉換成男士們最愛的精胺酸,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對抗疲勞,並強化免疫系統。而兩種西瓜β-胡蘿蔔素也高,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維持視力、使肌膚水潤。楊雅喬表示,一份西瓜(1片)約190克,熱量70大卡,沒有糖尿病的民眾吃3到4片還可以,若是糖尿病患者,則須依糖尿病控制狀況來增減量。另過敏體質的人,也不建議吃冰鎮後的西瓜,可飯後、退冰後,少量吃一、二小片。此外,腎功能不好的患者也不能吃多,因為西瓜鉀離子成分高,和香蕉一樣,吃多了會影響腎功能正常運作;西瓜屬性甘寒,若是體質較寒涼、腸胃不佳、容易咳嗽、腹瀉體質、大便不成形或軟稀感、腸胃敏感不宜吃太多。至於西瓜籽能不能吃下肚,楊雅喬強調,其實西瓜籽正常人是可以吃下肚,因為腸胃無法消化,就會隨著糞便排出,但消化道不好及有便祕的人,建議去除籽比較好。西瓜選購TIPS.先從外觀形狀來看,形狀最好要對稱,正橢圓或正圓形為佳。.紋路要清楚,紋路條紋間隔越開越清楚,果肉品質相對好一點,蒂頭圓點愈小愈好,大了代表不健康。.最後是拍打西瓜,聲音偏低沉,內部果肉愈好,聲音清脆代表內部空洞不扎實。木瓜酵素助排便 維生素C是西瓜的5倍木瓜也是消暑聖品嗎?楊雅喬給予肯定的答案,木瓜雖是屬性較中性的瓜果,但夏天搭配冰飲,例如木瓜牛奶、木瓜汁或木瓜冰等,就是很好的消暑瓜果。而木瓜營養價值高,不僅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也有成分很高的維生素C,是西瓜的5倍。楊雅喬說,木瓜每100克的熱量平均為38大卡,吃木瓜可攝取β-胡蘿蔔素,對視力有很好的防護。維生素C則幫助鐵質的吸收,尤其對產後婦女及貧血女性,吃木瓜是很好的選擇。有便祕者也可以多吃木瓜,因為木瓜膳食纖維及果膠豐富,能助於腸胃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木瓜酵素也可幫助消化蛋白質,有助於消化。至於哪些人不能多吃木瓜,楊雅喬表示,基本上木瓜沒有那麼多禁忌,但有腎功能障礙患者還是建議少吃,因為木瓜鉀離子含量是西瓜的1.5倍高,若要吃還是要聽取醫師建議。吃青木瓜和熟木瓜營養價值有什麼不同?楊雅喬說,基本上兩者差在β-胡蘿蔔素,青木瓜不太有β-胡蘿蔔素,只有熟成的木瓜才會有。但青木瓜的木瓜酵素比熟木瓜多,若要吃青木瓜,建議還是處理煮食過。至於木瓜籽能否吃下肚,原則上和吃西瓜籽一樣,但通常還是去籽吃比較好。木瓜選購TIPS.外觀長得較飽滿品質比較好,若是形狀略顯波浪狀,則品質相對比較差。.觸摸木瓜的蒂節部位,輕輕按壓下去有回彈的感覺,代表果肉扎實,反之果肉已經軟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悲傷和死亡
【編者按】:本週是長庚醫學系師生分享他們在醫學人文教育的教與學。這位負責醫學人文教育的臨床老師特別選擇以如何在疫情肆虐之際,分享我們應該如何教導學生「專業型塑」,並引用許多文獻提出醫病溝通需要「用心體會」、「冷靜正向」、「清楚溝通」。→想看本文一位高年級醫學生寫出她從照顧病人體會到醫者不只要了解「疾病」,但更重要的是透過用心聆聽病人、家屬的對話,才能領會病人在疾病診斷背後的情感糾結,才了解疾病對「病人」的影響,也因爲這樣的經驗,使醫學生有機會卸下害怕和病人互動的心防。→想看本文一位同年級醫學生因為見證醫師宣布病人死亡的經驗,而引起許多感觸,最後激起他一句感人肺腑的心得:「我們剛起步,要不忘秉持著對生命謙卑的態度,繼續在醫學的道路上精進鑽研、奮而不懈。」林口長庚兒童氣喘過敏風濕科教授林思楷醫師在長庚醫訊寫道「病患如詩人般,亟欲找得適切隱喻來形容自己的困境;醫者則想深耕自己的情緒韌性,以承受強大傷痛而不潰堤」。五年級踏入臨床學習後,我們這群醫療體系中最菜鳥的學生,每日工作除了累積醫學知識外就是與病人和家屬的互動中學習聆聽和溝通的技巧。在臨床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病人康復出院令人開心的事情,也會有難過的時候。醫學生在學習生涯中也會遇到住院病人過世的經驗, 在宣判病人死亡的當下,除了要保持專業和理性,也需要對病人家屬表達同理心。我還清楚記得在一個細雨綿綿的10月下旬的晚上11點,我留在病房在指導我的PGY住院醫師旁學習。剛接完一位新病人的我正在絞盡腦汁整理剛才做的理學檢查結果和問診資訊,書寫入院病歷。這時學長走過來跟我說,「學弟,有病人expire了。你要來看一下嗎?」「好。」我馬上回答。我戰戰兢兢地跟在學長身後,走進病房,並站在病床的尾端。這時家屬已經在病房內等候了。學長依序確認病人沒有瞳孔反射,用聽診器檢查是否有呼吸和心跳,加上心電圖顯示心搏停止的一條線,說出:「病人在晚上11點20分離開,前往人生下一段路程。請家屬節哀。」昏暗的病房內非常的安靜,隔著玻璃窗戶可以看到外頭的雨毫不留情的繼續下著。在這剎那,時間彷彿被畫上了句點,空氣沈重到令人窒息。學長和我在離開前和家屬鞠躬,將最後的時光留給家屬。在這次震撼教育中,我腦海無數次的閃過自己家中長輩過世的情境。回到護理站,我默默的祈禱著,希望病人能夠放下牽掛、脫離苦海,家屬能揮別傷痛、勇往向前。雖然內心很難過,也很想哭,但是只能強忍著淚,繼續完成手邊書寫病歷的臨床工作。死亡是每一位醫師在職業生涯必須學習面對的艱難議題。縱使目前醫療維生器材日新月異,藥物發展一日千里,仍是有無法治癒之疾患。儘管昔日令人聞風喪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趨緩許多,世界各國的經濟和民生活動也陸續回歸正常,但是疫情開始時,如海嘯般湧入醫療院所的場景在世界個大城市上演的景象猶如夢魘般揮之不去。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發人深省的一篇論文《Facing Covid-19 in Italy—Ethics, Logistics and Therapeutics on the Epidemic’s Front》描述了在義大利倫巴大區,守護在第一線的醫師需要在醫療資源匱乏情況下做出抉擇,如何配給有限的呼吸器給病人的困難。面對眼前陷入彌留的一位位病人,醫者需要承受莫大的壓力,更要在醫學專業和道德倫理之間考量,造成精神上極大的痛楚(agony)。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下,教導學生如何面對死亡成為了醫學教育最熱門的議題。為了解決年輕醫師可能無法以理想的觀念看待死亡,醫學院很早便陸續開始引入人文(humanities)課程(醫學歷史、醫療人類學、醫學哲學、大體老師追思大會等)以及橫跨醫學、道德倫理、宗教的「生死學(Thanatology)」課程培養學生接納悲傷面對死亡的韌性。台灣擁有成熟的醫療體系,並且借鏡SARS疫情累積的防疫經驗和優良國民素質的三管齊下,我國無需面對像國外大量的死亡人數。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外的經驗可以繼續為台灣醫學教育和醫療體系在未來面對新興疾病帶來一些啟發。對於醫學生來說世界醫師會日內瓦宣言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Declaration of Geneva) 其中的兩句話「我鄭重地保證將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我將堅持對人類生命的最高尊重」猶如金科玉律,是醫者不可違背的精神。但是醫師終究還是人,面臨死亡會悲傷,心情會低落。病人的死亡不代表醫者不盡責,更不代表失敗。面對病人的家屬,年輕的醫師有時只能強忍住淚水,以保持「專業」的形象,而無處宣洩的悲傷不斷的啃噬著內心。年輕醫師彷彿遊走在鋼索上,要學會視病如親但又不能過度投入,達到完美平衡。若一不留意、心態調適不佳,可能跌入萬丈深淵。懂得適時放下,在忙碌臨床生活尋找興趣幫自己喘息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剛起步,要不忘秉持著對生命謙卑的態度,繼續在醫學的道路上精進鑽研、奮而不懈。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8-06 醫聲.健保改革
健保砍藥價學名藥恐出走 醫師:外銷價格好太多
台灣受全球缺藥潮影響多時,衛福部食藥署成立「缺藥中心」因應,但至今仍有許多藥品無法正常供應。醫師表示,類固醇鼻噴劑缺藥已久,但台灣保價格與國際價格偏離差很多,藥廠不可能優先供應;即使有台廠學名藥,看到國際價格比較好,紛紛外銷,台灣照樣沒有藥。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開業小兒科醫師詹前俊表示,治療鼻過敏的國外原廠用藥內舒拿和艾敏釋等兩款類固醇鼻噴劑缺貨已久,許多醫療院所只好改用台廠鼻噴劑「樂鼻寧」,成份雖然一樣,但內舒拿為第四代噴鼻式類固醇,副作用少很多。詹前俊說,基層常遇到家長帶小朋友來看鼻過敏,但2歲至4歲適用的鼻噴劑只有「輔舒酮優氟吸入劑」,而現在缺藥,因為供應合約可能只有簽約醫院能夠拿到貨,基層醫院就只能改採「欣流」等口服藥取代,但效果就比較差。「台灣健保價格和國際價格差太多。」詹前俊指出,藥廠是商人,自然把貨優先給價格好的地區,健保委員不斷說藥品有給付黑洞,要砍價,但藥廠看到無利可圖,一來品質一定會受到影響,二來新藥看到台灣砍價砍成這樣,也不敢進來台灣了。甚至許多台廠學名藥,健保價已低於生產成本,寧願外銷,也不願意供應給台灣。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則表示,確實已有台灣本土藥廠,因為外銷價格比台灣好,採取「外銷優先」措施;即使現在缺的艾敏釋鼻噴劑12月將過專利期,台灣學名藥生產出來後,國外價格更好,台灣照樣沒有貨。沈采穎說,疫情期間清冠一號全台缺貨,當時就建議政府禁止出口,政府並不願意阻止廠商出口,畢竟出口利潤較高;但如今愈來愈多本土藥商開始走向外銷市場,政府要是在拿不出政策因應,恐怕缺藥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
2023-08-06 醫療.皮膚
含酒精、香精易引發過敏 醫建議使用止汗、體香劑最好這樣用
熱、熱、熱,全球夏季溫度屢創新紀錄,台灣也不例外,無論是不是容易流汗的體質,悶熱潮濕都讓人無可避免地汗水直流,身體又濕又黏非常不舒服。氣象專家研究指出,台灣夏季天數已經拉長4至5個月,面對未來漫漫高溫天氣,做好「抗汗」準備是一定要的。容易流汗與體質有關,交感神經易興奮也容易流汗。同樣在攝氏36度的室內坐著不動,有人大汗淋漓連衣服都濕透,彷彿經過劇烈運動,有人卻沒有嚴重出汗的問題。為何出現這樣的差別?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星瑋說,人類是恆溫動物,流汗是調節體溫的機制,若有過度流汗問題,應先排除是否疾病造成,若沒有,除了跟所處環境高溫炎熱有關,也跟個人體質相關,除了來自遺傳,本身汗腺發達、交感神經較易興奮的人,都容易出汗。黃星瑋指出,交感神經系統控制皮膚底下的血管與汗腺,對血管有收縮作用,對汗腺有刺激排汗的功能,某些部位特別容易流汗,代表這個地方的汗腺較多,或受到交感神經較多刺激。中醫分多汗和盜汗,前者陽虛,後者陰虛造成。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說,中醫認為汗是氣血的延伸,體內正常的水分(津液)外流就是汗,流汗是為了排泄體內多餘的水分或產生的熱量,通常沒區分局部跟全身的汗,而是分為多汗和盜汗。白天或晚上都多汗,代表著身體元氣比較虛,本身的陽氣虛造成皮膚無法固守水分氣機的運作;白天不流汗但晚上流汗稱作盜汗,這時的汗冷而無味,稱為陰虛,是新陳代謝跟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彰化縣診所協會前理事長、皮膚科開業醫師陳建宏表示,某些人會有局部多汗的情形,患者求診常見部位分別是手掌、腳底、腋下。手汗症和腳汗症常與家族遺傳有關,手汗症嚴重的病人,夏天手掌汗水滴下,拿筆寫字紙都濕了,更別說跟人握手時的尷尬,因此手汗患者常有社交障礙。腳汗藏在鞋裡不易被發現,但可能潮濕不通風導致細菌孳生,而感染香港腳等皮膚病。腋下因細菌孳生分解汗水產生臭味,夏天多汗,臭味更明顯,萬一腋下的頂漿腺較發達,分泌物被細菌分解後的異味俗稱狐臭,更是令人困擾。陳建宏建議可接受手術改善,或適當使用止汗物品抑制微生物以減少臭味。止汗劑治標不治本,但可適當使用解決生活困擾。市售止汗產品琳瑯滿目,開放架上陳列進口貨、國產品,功能方面有芳香型、涼爽型,分為女性、男性專用,還有液狀、膏狀、粉狀,看得消費者眼花撩亂。黃星瑋說,止汗劑是鋁鹽化合物,可增加汗管滲透性,促使真皮層增加吸收汗液,並阻塞汗腺管的開口,使汗液無從流出,可挑選有品牌的,用在汗多部位一天1至2次。陳建宏表示,體香劑和止汗劑的成分類似,有些體香劑含酒精成分殺菌或含硫酸銨鋁抑制細菌生長。膏狀的止汗劑和體香劑都具有暫時阻塞汗腺作用,防止脂質排出,液狀的止汗劑和體香劑可調節汗腺通道,減少分泌汗水,功能上都是盡量不排汗,以免汗水和微生物作用產生體臭。止汗劑和體香劑的使用量,衛福部彰化醫院皮膚科醫師郭峰昇認為,只要使用後不過敏、沒特殊症狀,可依自己喜好選購使用。陳建宏的看法是止汗劑和體香劑通常含酒精、香精等添加物,經常使用有些人會過敏,不妨不定期更換品牌和配方,降低過敏發生機率。手術非萬能,勤擦汗、多帶衣服更換,盡量處在陰涼處。動輒流汗且容易發出體臭的人,郭峰昇建議使用止汗劑、體香劑之外,最好多帶幾件衣服更換,多帶毛巾擦乾汗水。至於手術治療,陳建宏說,手汗可經由內視鏡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降低出汗量,但身體可能出現代償性出汗的風險,患者通常不願冒險,只有忍耐和保持衛生。黃星瑋表示,也可藉由施打肉毒桿菌素或微波破壞大汗腺的方式改善出汗,但身體排汗量是一定的,降低或阻止某部位出汗量,身體其它部分仍會代償性出汗,也就是增加排汗量,所以到較陰涼處或開冷氣降溫等改變環境的作法,才能有效減少流汗。止汗產品這樣用1. 出汗前先擦,效果比出汗後使用好。2. 膏狀和滾珠式適用於局部小範圍,像頸背、耳後和腋下等部位,建議洗完澡後使用,以降低體表細菌汙染瓶口的機會。3. 噴霧劑型適用於足、背等大面積部位,方便外出攜帶、補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5 焦點.健康知識+
嗅覺下降會提高罹患憂鬱症風險?研究揭曉對人體影響
最近1項研究發現,嗅覺下降會增加老年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嗅覺減退是指1個人的嗅覺減弱或完全喪失的情況,可能是由於過敏、感染、吸菸、荷爾蒙失調、使用消遣性毒品或頭部受傷等原因所致,而嗅覺減弱也被認為是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徵兆。老年人嗅覺喪失竟與憂鬱症有關? 最新研究揭曉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老年人嗅覺喪失與晚年憂鬱症發展之間的關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維迪亞·卡馬斯教授指出,嗅覺變差可能是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及死亡風險的早期預警信號。此外,這項研究也探討了可能影響嗅覺和憂鬱症狀間關係的因素,包括認知不良和發炎等狀況。該團隊參考另1項研究——健康、老齡化和身體成分研究(Health ABC)的數據,對超過2,100名居住在社區的老年人進行了長達8年的評估。此研究從1997年開始,找來的參與者年齡皆介在70至73歲之間,且可進行正常的身體活動,如步行和爬樓梯。研究人員每年都會對他們進行追蹤,並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篩檢。追蹤2年後,研究結果顯示,28%的參與者表現出嗅覺下降,24%的參與者明顯喪失嗅覺,而在這2年追蹤過程中,約有25%的參與者出現了明顯的憂鬱症狀。此外,研究人員觀察到,嗅覺減少或明顯喪失的人出現明顯憂鬱症狀的風險增加。失去嗅覺對人體影響多大? 專家曝其影響範圍研究人員表示,嗅覺和憂鬱症可能可透過生物學和行為途徑聯繫起來,大腦中負責處理嗅覺的嗅球與負責調節記憶、決策和情緒反應的大腦結構會產生密切地相互作用。維迪亞·卡馬斯說明,失去嗅覺會影響身體健康和行為等方面,例如感知變質的食物或有毒氣體,以及享受飲食等。另外,目前還發現,失去嗅覺也可能是健康出現問題的重要性指標,由於氣味是我們與周圍世界互動的重要方式,且此項研究表明它可能是晚年憂鬱症的警告信號。不僅如此,現有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研究,氣味是否可以用來幫助治療晚年的憂鬱症。延伸閱讀:.這裡痛那裡痛、愛翻舊帳…被老化掩蓋的老年憂鬱症不易察覺.小心吃甜點變憂鬱!4種多吃也沒好處的食物,可能還會讓你不快樂.給憂鬱症患者:當憂鬱來襲,別逼自己要趕快好起來!★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4 醫療.婦產科
白帶分秘物變多,只是私密處感染嗎?鄭丞傑:當心子宮可能長了「這東西」
Q:這陣子白帶變得又多又濃,有時味道不好聞。我只是私密處感染嗎?雖然陰道的細菌、黴菌或滴蟲感染,症狀可能有白帶等分泌物濃稠增多,且部分有異味,但也同時併有搔癢、灼熱或疼痛感。若妳僅是白帶變得多又濃,且多發生於大姨媽報到時,則要警覺不只是私密處感染的問題。長向子宮腔內的「黏膜下肌瘤」常見有白帶增多和陰道異常排液的症狀,為什麼呢?因為肌瘤會使子宮內膜的表面積增加,進而使內膜腺體的分泌量增多,導致患者出現白帶增多的症狀。一旦黏膜下肌瘤發生感染,就可能出現大量膿性白帶分泌;若黏膜下肌瘤不幸又潰瘍、出血或壞死,就可能產生大量的血性或膿血性的惡臭味陰道排液。Q:最近排尿完後一下子又想尿了,除了頻尿還會尿急,怎麼會這樣?很多人以為年紀大了才會頻尿,但骨盆腔空間有限,一旦受到壓迫也可能出現頻尿症狀。而子宮肌瘤常見的症狀之一,即是頻尿,當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對骨盆腔周圍器官產生壓迫,若恰巧突向膀胱生長,就會壓迫到膀胱。子宮肌瘤造成的頻尿,其實和子宮極度前傾或懷孕時小便次數增加的道理相同,均是膀胱受到壓迫。初期患者可能只覺得恥骨上方不舒服,但接下來就可能有頻尿或尿急等症狀。一般而言,清除肌瘤後,這些症狀能減輕甚至消除。當然,也有些女性是因子宮肌腺症所致的頻尿,因嚴重的肌腺症會使子宮變大,就常合併壓迫症狀,進而造成頻尿;還有些人的頻尿是間質性膀胱炎或是心理因素所致。總之,去醫院找婦產科醫師協助,找出頻尿主因就對了。Q:最近排尿困難,連「腰子(台)」都不舒服,怎麼會這樣呢?排尿困難有許多原因,而女性排尿困難原因之一就是子宮肌瘤壓迫,通常壓迫到膀胱是出現頻尿或急尿症狀,但巨大的子宮肌瘤卻可能壓迫到腎臟及輸尿管,出現排尿困難或尿滯留,嚴重可能造成腎臟水腫。此外,若排尿困難使得膀胱裝滿太多尿液,也可能出現溢漏性尿失禁。倘若不趕快解決就醫子宮肌瘤問題,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出門在外也可能發生漏尿的糗事啊!我門診就曾遇到一名38歲女性罹子宮肌瘤,長年飽受大量經血和重度貧血困擾,卻因長期不理會,結果肌瘤被「養」到25公分大,壓迫到腎臟及輸尿管,導致腎臟和輸尿管水腫,持續惡化恐要洗腎。幸好這名女性後來願意接受海扶刀治療後,半年肌瘤體積消融60%,症狀改善許多,順利解決她的長年困擾。Q:最近不是便祕,就是得分多次排便才能排乾淨,怎麼會這樣呢?由於子宮位於膀胱和直腸之間,肌瘤往前方長會壓迫膀胱造成頻尿,而往後長就會壓迫直腸。特別是往子宮後壁和後方骨盆腔生長的肌瘤,因壓迫直腸而會引起肛門墜脹感、便祕或排便困難。然而,少數情況下肌瘤可能同時壓迫膀胱,使得排尿和排便困難同時出現。而且不只是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患者也會因子宮變大,進而壓迫到大腸直腸而造成便祕。無論如何,只要解除子宮肌瘤或肌腺症問題,症狀都能獲得改善。Q:最近覺得外陰部腫脹不舒服,症狀又一直沒有消除,該去看醫生嗎?該去就醫檢查,以確定造成外陰部腫脹的主要因素。外陰部腫脹通常是受到感染或過敏所致,但在極少數的狀況下,可能是子宮肌瘤壓迫到骨盆腔淋巴管和靜脈血管,進而影響會陰部或下肢的淋巴和靜脈回流,才造成會陰部水腫或下肢水腫與靜脈曲張。(本文摘錄自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出版、鄭丞傑著《子宮危機解密》)
-
2023-08-02 名人.好食課
為何颱風前後易過敏?一圖看懂預防過敏飲食及如何減少過敏原
相信不少人常遭受換季過敏之苦,但你知道颱風前後幾天也會容易過敏嗎?剛走了「杜蘇芮」颱風,又來了「卡努」颱風,到底為什麽這幾天會這麼容易過敏?就讓好食課Lexie張宜臻營養師告訴你!也説說怎麼吃+做預防減緩過敏問題!為什麼颱風這幾天會容易過敏?一來濕度增加,容易讓塵蟎等過敏原滋生,二來颱風外圍會有下沉氣流,這會導致污染物聚集於靠近地面的地方,讓空氣品質變差,過敏原也因此大增。你可以這樣做!1.除濕可幫助降低塵蟎、黴菌滋生,建議將濕度控制於50%以下,也可開空氣清淨機降低室內粉塵飄散。2.定期整理並清潔棉被、枕頭套、床單等寢具與衣物,如果近期缺乏日照曬乾衣物,可用烘衣機烘乾,減少塵蟎問題,也不忘記定期整理居家環境,避免灰塵蓄積。對抗過敏飲食ω-3脂肪酸:可增加身體抗氧化能力,降低體內發炎情形,可吃鮭魚、魚油、亞麻籽油、核桃、秋刀魚、鯖魚。維生素C、E:維生素C可減少組織胺生成,降低過敏原入侵,維生素E則可緩解過敏症狀,可吃芭樂、甜椒、苦瓜、奇異果、葵瓜籽、黃豆。維生素A、D:增強免疫力,並強化黏膜完整性以抵禦外界病原,可吃胡蘿蔔、豬肝、乾香菇、蛋黃。膳食纖維:腸道被稱為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好的腸道菌可幫助我們調整體質,減少過敏問題,因此充足的膳食纖維可幫助腸道養好菌,順便也預防過敏,飲食可吃地瓜葉、青花菜、黑木耳、秋葵補充膳食纖維。【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颱風前後易過敏?預防過敏這樣吃+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30 醫療.百病漫談
健保大數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 61至70歲影像檢查做最多
影像醫學在電腦斷層掃描儀(CT)和磁振造影儀(MRI)的發明後,對於癌症等相關疾病篩檢及診斷提供極大助益。哪些疾病的診斷需要用到這些檢查?哪一科的使用量最多?檢查上有哪些禁忌?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國人在兩種影像檢查的使用頻率及時機,讓您在上檢查檯前,有更深入的了解。科技帶動醫療進步,為讓疾病更加明確被診斷,許多醫師替病人執行手術、治療前,多會安排民眾做相關檢查,而除了理學、血液生化檢查以外,影像檢查也被廣泛運用。健保署資料庫大數據分析,電腦斷層(CT)申報量從107年221萬多人次,到111年有259萬人次使用;而磁振造影(MRI)申報量也從107年84萬人次,增加至111年98萬人次,使用量雙雙增長。要求準確、避免糾紛,臨床上更依賴影像檢查。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數據僅是一種表現,背後涵蓋許多原因。過去醫師靠臨床表現即可診斷,準確率大約八至九成,隨著醫病關係改變,病患要求「百分百準確」,加上不時出現的醫病糾紛,都讓臨床更加依賴影像檢查。此外,愈來愈多的癌症病人,治療後持續存活,甚至成為慢性病型態,需要定期追蹤,避免癌細胞復發,也讓臨床檢查人次提升。石崇良表示,兩種影像檢查皆無侵入性,使用上各有優點。像急診要判別急性腦中風,多優先選擇電腦斷層,不僅速度快且普及;而磁振造影的好處則是看得更為清楚,沒有孰優孰劣問題。不過兩種檢查仍各有風險,電腦斷層有輻射線風險,也有部分患者會對顯影劑過敏,不應頻繁檢查;磁振造影則不適合體內放有金屬支架者,會影響磁場走位,另因檢查時間約半小時,幽閉恐懼症者也不適合做磁振造影。急診病人為突發性,多仰賴影像檢查佐證。經分析,急診醫學科使用影像檢查較多,胸腔科、腫瘤相關科別緊追在後。石崇良表示,定期在門診追蹤的病人,屬於連續性、有過往病歷病史可以參考,且病患跟醫師長期醫病關係穩定,但急診病人大多屬於突發性,可參考的資料不足,要短時間診斷疾病有其困難度、複雜度,也擔心誤診、沒被診斷出,醫病關係相較薄弱,因此大多仰賴影像檢查來佐證。無論是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使用年齡層皆以61至70歲居冠。石崇良表示,65歲以上長者使用醫療費用占全年健保總額40%,等於16%高齡人口就用掉四成的健保資源。因為隨著年紀增加,共病也會變多,包括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隨著高齡浪潮來襲,社會面臨極大挑戰,因此健康政策中,維持健康老化、良好生活型態、預防疾病,像是從飲食、運動、睡眠層面著手,才能避免共病發生增加醫療負擔。預測型檢測有爭議,可能過度治療或讓民眾憂心。今年七月健保署調增部分負擔,石崇良表示,此次僅增加藥物部分負擔,並未增收檢查、檢驗項目部分負擔,因為希望讓新制上路,觀察半年時間了解其成效,後續也會重新評估,是否需增加檢驗部分負擔。目前也正在分析影像檢驗使用量,到底是源自醫療端還是病人端,未來單價較高如每次約四至六千元的電腦斷層,都會考量是否納入部分負擔,部分負擔制度就是希望以不增加保費為前提,為全民看緊荷包。國健署為揪出早期肺癌,去年起針對特定族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石崇良表示,雖篩檢可以揪出早期肺癌,但若篩出偽陽性或不正常結節,反讓民眾掛心,認為體內有「不定時炸彈」,會希望醫師早點開刀,若開刀後發現是偽陽性,反成為過度治療,甚至是醫療浪費;若不開刀,後續則加入「長期追蹤」行列,甚至頻繁檢查,一樣用到健保資源。「預測型檢測是有爭議的。」石崇良認為,近年健檢風氣盛行,有些民眾原本快樂正常過日子,卻因健檢測出「疑似」有病,反而提心吊膽,造成負面影響。以基因檢測來說,即使測出帶有疾病基因,但不一定會發病,且世界上目前無藥可醫,「那是否需要讓病人知道?」他認為,或許未來醫療數據搭配人工智慧(AI),可以更精確讓民眾知道疾病「追蹤頻率」,無需頻繁跑醫院,也不會被科技侵蝕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30 醫療.百病漫談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該如何減少做電腦斷層時的顯影劑傷害?
疾病的樣態百百種,為了找出身體確切的病灶,醫師得透過詳盡的檢查措施,才能夠替患者進行鑑別診斷,電腦斷層(CT)便是最常見的影像檢查項目。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做電腦斷層,醫師表示,電腦斷層檢查常需搭配顯影劑進行,但顯影劑主成分為碘離子,對腎功能不好者,要特別謹慎使用,否則恐引起急性腎衰竭,需洗腎治療。臨床用途廣泛,急診需求大,價格較磁振造影低。國泰綜合醫院放射線科主任王永成表示,電腦斷層是利用X光照射的原理,在小範圍內以不同角度照射,將身體分為一層、一層組合成影像,通常一次只能照射上半身、下半身或局部,不過目前也有螺旋狀的儀器,病患只要躺在裡面,儀器就會自動掃描全身。新光醫院心血管檢查中心主任羅偉業則說,電腦斷層在臨床上的用途較為廣泛,全身皆可檢查、掃描速度快,在急診的依賴度很高,也能夠用於癌症檢查上,價格較磁振造影(MRI)來得低,許多區域醫院都有能力購置,因此普及率很高。肺部穿透性較佳,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王永成說明,電腦斷層能夠檢驗諸多疾病,包括腫瘤、發炎等,肺部內的傷害,其他器官損傷,也都能透過電腦斷層觀察。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羅偉業也說,低劑量可以偵測早期肺癌,但對中膈腔或其他實質器官,放射量就不足以清楚顯影。施打顯影劑讓影像更清晰,檢查前先確認腎功能。電腦斷層檢驗有時會搭配「顯影劑」,讓影像更清晰。王永成表示,顯影劑正確名稱為「對比劑」,施打進入體內20至30秒就能循環全身,主要是為了「清楚分辨病灶」,例如肝癌、肝臟血管瘤,要辨別腫瘤是良性、惡性,或是其他問題,都會使用到對比劑,且施打前後各照一次,才能比對出其中差異,進行精確的鑑別診斷。 王永成表示,電腦斷層基本上適合所有族群用來檢測,但顯影劑的確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羅偉業提醒,顯影劑較為濃稠且含有碘離子,九成以上都得透過腎臟排出,碘離子的高滲透壓也對腎臟有負擔,「瀕臨洗腎」的人施打時特別需要注意,可能會造成急性腎衰竭,因此使用前必須先進行腎功能檢查,建議腎功能不佳的民眾,謹慎和醫師討論施做的細節。「緊急狀況下,即使腎病患者,也會使用顯影劑。」羅偉業表示,若是急診病患,可能因為車禍無法自述受傷部位,為了確認是否為腦部內出血,或是有主動脈剝離情形,須馬上確認患部進行手術,利弊權衡下,仍必須施打顯影劑檢驗。輻射暴露量問題因人而異,醫師會權衡檢查頻率。此外,顯影劑有時也會造成過敏,輕微過敏者打完後會感到有些癢、打噴嚏,嚴重則會造成急性休克,若過往有很嚴重的過敏史,建議盡量不要做。羅偉業也說,許多民眾會擔心電腦斷層的輻射問題,但暴露量多少會導致病變,與個人體質有關,醫師會衡量是否有檢驗必要。即使追蹤癌症復發,也是每三個月追蹤一次,若高於此頻率就有些過量暴露了。當CT非做不可減少顯影劑傷腎 服用利尿劑有幫助嗎?若擔心顯影劑對腎臟造成負擔,服用利尿劑是否有用?羅偉業表示,若是非做不可的情況下,首先會減量施打,並打生理食鹽水點滴,增加體內水分來淡化顯影劑濃度,減輕腎臟負擔。利尿劑只是幫助腎臟排出水分,但顯影劑中的化學成分仍需要水分才能帶走。王永成則提醒,注射顯影劑後建議多喝水,增加排泄速度,通常2至3天就可以全數代謝出體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8 養生.聰明飲食
男子睡前吃完綠豆湯隔天竟中風?醫曝關鍵病因,這類人少吃
中國大陸1名40多歲男子喝下冰鎮綠豆湯後,嚴重腹瀉,隔天醒來竟走路不穩、講話口齒不清、左側手腳偏癱,緊急送醫,確診為腦中風。消息傳開後,不少網友推論冰涼綠豆湯讓血管收縮,提高腦中風機率,對此,中醫師表示,綠豆、椰子水、白木耳等食物質地偏涼,只要適量食用,可達到夏日養生效果。睡前吃完綠豆湯隔天竟中風? 醫師揭其真正病因《新浪網》等陸媒報導,該名40多歲銷售業務員,日前結束一整天拜訪行程,晚上返家時,大汗淋漓,為了消暑解渴,從冰箱拿出早上煮好的冰鎮綠豆湯,冰涼可口,不料吃完沒多久,頻跑廁所,持續腹瀉。該男子工作一整天,加上腹瀉嚴重,身體虛弱,洗好澡後,上床睡覺,不料隔天起床後,左側手腳僵硬、走路不穩、講話口齒不清,被家人送往醫院急診,確診為「腦梗死」(腦梗塞,俗稱中風),所幸及時送醫,仍有機會溶解血栓。當地會診醫師指出,飲用綠豆湯,不可能引發腦中風,真正致病原因為該男子數10年菸齡,且有高血壓病史,加上大量流汗、腹瀉,導致身體缺水,喝完綠豆湯,清涼消暑,睡覺時,冷氣太強,以致血管收縮,內外夾擊,才會造成腦中風,所幸腦組織並未完全壞死,治療後逐漸好轉。夏天吃冰品消暑要適量! 醫師提醒這類人少吃為妙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前晚喝了綠豆湯,隔天醒來腦中風,只能說巧合,2者並無因果關係。從中醫學理來看,夏日消暑也是1種養生,如同秋冬溫補一樣,因此,中醫不會嚴禁冰品、冷飲。陳潮宗指出,夏天高溫,透過冰品消暑解熱,但須適量適時,例如早上起床不宜飲用冰飲,應以溫水為主。飲用冷飲時,不可一下喝太多,以免刺激腸胃,造成交感神經失調。許多人喝了冰水或吃冰,就開始頭痛,原因就在於交感神經失調,引發劇烈頭痛、肩膀僵硬。陳潮宗表示,腸胃不好、容易腹瀉的人也應該少碰冰品。如有過敏體質,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病史,也應節制食用冰品,以免誘發呼吸道過敏症狀。延伸閱讀:.夏天喝綠豆湯解暑清熱 消暑效果到底是「紅湯」還「綠湯」好?.解渴、減脂、護肝喝綠豆湯 專家告訴你綠豆神奇5功效.綠豆不僅清熱解毒,竟還有這二大好處!專家教搭配這些吃更好★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6 醫療.中醫
濕疹的飲食生活禁忌有哪些?中醫師告訴你4類食物不能吃,4種常見湯品助改善
濕疹到了悶熱的夏季,皮膚就搔癢難耐;有些從未發過濕疹的人,也容易在這樣的天氣、氣候下發作。其實濕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產生,並可能出現其他影響。澄觀中醫副院長闕麗容中醫師指出飲食禁忌、生活習慣、食療方法,也提醒遲未改善的患者盡早就醫檢查。濕疹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急性、慢性症狀不盡相同! 闕麗容中醫師指出,濕疹主要是由風、濕、熱所引起,急性濕疹的皮膚紅潮、出現疹子、水泡、有些濕黏;轉成慢性濕疹後,皮膚會比較乾燥、粗糙、破裂、脫皮、有鱗屑等變化。症狀也容易出現在患者四肢關節處、皮膚皺摺處、衣物摩擦處。 嚴重濕疹的體質多半處在濕熱的情況,身體容易水腫且感到疲倦,大便溏黏,舌苔厚膩。因此門診治療上,以清利濕熱、祛風止癢的中藥為主,用方如消風散、麻杏石甘湯、茵陳五苓散、龍膽瀉肝湯等,但要預防濕疹的反覆發作,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避免壓力與熬夜,飲食上也應有所節制,從生活飲食與體質的根本調整才是解決之王道。 濕疹要注意生活及飲食禁忌,避免加重濕熱、炎症、過敏! 闕麗容中醫師指出,濕疹患者平時就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以避免食物對身體帶來過敏、加重濕熱、或甚至加重炎症反應。 忌致敏、發濕、動血、動氣食物:如蛋、牛奶、魚、蝦、蟹、羊肉、鴨、鵝、花粉、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濕疹患者體質容易過敏,避免這類食物以免引起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 忌辛辣刺激食物、補品:如麻油雞、十全大補湯、人參等,燥熱性質食物如胡椒、薑、蔥、蒜、洋蔥,或是刺激性的食物如濃茶、咖啡、酒等。因這類物質都會加重體內的熱與濕結合,更加重炎症反應。 忌冰涼飲品、過甜、過油:如巧克力、乳酪、起司、泡菜、牛排、香腸、花生,因為這些食物皆會影響脾胃運化,久了則容易生濕。 避免過敏原、外界刺激:在日常生活預防,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如洗潔精、橡膠、化學合成洗劑等。外界刺激則如過度曝曬陽光、用過燙熱水洗澡、用力搔抓等。衣著以棉質為佳,要寬鬆通氣利於排汗。 濕疹喝綠豆薏仁湯助改善!中醫指常見4湯都有幫助。 闕麗容中醫師也建議,濕疹患者日常可透過簡單的食療方式改善,例如冬瓜排骨湯、四神湯、綠豆薏仁湯、紅豆薏仁湯等。薏仁、茯苓有助祛濕,山藥補腎健脾。但切記千萬別喝冰的,一定要退冰,否則冰品會把熱悶在身體裡,反而影響氣血運行不利於脾胃排濕的動作。 《延伸閱讀》 .洗個澡或一緊張就皮膚癢?中醫指3種「熱過敏」,改善方式各不同! .衣架、曬衣夾也要定期清潔!醫指6影響,不明發癢多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7-25 醫療.新陳代謝
痛風是冬天的疾病?5個危險行為令你夏天痛風也發作,喝手搖飲又中鏢!
天氣冷時,痛風及關節炎患者就會明顯增加,因此許多人總以為痛風是冬天好發的疾病。事實上,痛風沒有分季節,甚至因為以下幾項誘因,夏天痛風也很容易發作,千萬不要被炎熱的天氣騙了!1.身體缺水就跟夏天也好發中風、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差不多,夏天水分攝取不足血液變得濃稠、血液速度減慢,血管容易發生阻塞。夏天流汗量增加,若水喝太少導致體內水分不足,就會影響尿酸代謝。2.一直待在冷氣房現在的夏天愈來愈熱,大家也愈來愈離不開冷氣的室內環境,不過過度吹冷氣常會引起許多健康問題。痛風患者長時間待在低溫的冷氣房中,也讓身體循環變差,影響代謝。而溫度下降,喝水量減少也會導致尿液減少,使得尿酸無法排出累積在體內,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3.喝太多啤酒痛風患者應該都知道啤酒、烈酒等酒精性飲料是大忌,尤其啤酒喝多了,尿酸濃度會升高,可能導致尿酸結石,也會誘發痛風發作。不過有人夏天口渴不是灌水是灌灌啤酒。此外很多人夏天也愛吃熱炒店,而到了熱炒店不喝幾杯啤酒總覺得少了什麼!?還有人很愛啤酒加炸雞,除了酒精,還有油+動物性蛋白,對痛風更糟!4.喝太多含糖飲料你以為只有海鮮、啤酒等高普林食物危險?其實喝太多含糖飲料,也容易誘發痛風發作。早在2008年就有來自美國的研究指出,含糖碳酸飲料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其中關鍵在於「果糖」容易提升血中尿酸濃度,而夏天喝最多的碳酸飲料、珍珠奶茶等手搖飲,就常會使用果糖。5.重口味飲食天氣熱吃不下,總是很想吃一些重油重鹹的食物或零食,例如鹽酥雞;或是食物裡多加一些調味料,如辣椒、胡椒鹽等來提升食欲。上述提到「啤酒加炸雞」,台灣人最愛的「珍奶加雞排」同樣也是痛風惡魔組合:糖+油脂+雞肉,果瞊加高普林,你的痛風怎能不發作?痛風控制首重飲食痛風在臨床上是指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當體內嘌呤代謝異常導致尿酸濃度太高時,尿酸就會在血液中呈現過度飽和狀態,於是就會以尿酸結晶的型態沉積在人體的組織裏,誘發出不同型態的疾病,因此控制尿酸值在正常範圍,為有效治療痛風發作的唯一途徑,飲食及體重控制更是重中之重。痛風飲食遵循7原則1.維持理想體重:BMI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正常範圍為18.5≦BMI<24。2.避免攝食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皮、海鮮類(尤其是蛤蜊、牡蠣、吻仔魚)。3.適度攝食乾豆、種子、堅果:目前是否應避免攝食此類食物仍有爭議,因此類食品平時是以乾燥型態出現,故每 100 公克所含普林並不低,約為 50~150 毫克之間,由於其蛋白質含量豐富,定量食用並與肉類替換,應無需顧慮其普林含量,但並不建議取代榖類當作主食以免過度攝食。4.適量蛋白質,避免暴飲暴食。5.少油:多用蒸、煮、滷、涼拌的烹調方式。6.多喝水,有益健康:足夠的水分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7.避免飲酒:酒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會影響尿酸排泄,間接促使痛風發作。》看完整疾病百科/痛風【資料來源】.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醫師《聯合報》受訪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黃春明醫師《聯合報》受訪資料.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兼任主治醫師許伯爵《聯合報》受訪資料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07-23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守住鼻子呼吸 找回自然療癒力
COVID-19大流行還沒真正走入歷史,全球社會和經濟發展已經等不及要邁開腳步,將健康方面的挑戰留給個人面對。這些挑戰包括重複感染以及長期的後遺症。有些朋友自覺體力大不如前,呼吸和心血管功能、腦部認知和反應都有明顯障礙。這不光影響個人的健康及生活品質,對社會醫療資源也是沉重的負擔。從免疫的角度來談,無論是短期症狀或長期後遺症,離不開過度發炎,也就是免疫系統不成比例地隨時在反應,甚至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攻擊目標。長期自體免疫異常,更易造成身體失調。我一再強調要從「抗發炎」和「抗老化」著手,透過呼吸、運動、飲食、心理管理、靜坐,從最根本的體質切入,為身心不斷擴大的過度發炎和退化踩剎車。在各種方法中,呼吸,可以說是起帶頭的作用。我在《真原醫》已帶出許多呼吸練習和相關的靜坐方法,更在《呼吸,為了療癒》談到,要得到呼吸帶來的療癒,首先從守住鼻子呼吸開始。其實,光是守住正常鼻呼吸,人體就有足夠防禦能力來抵抗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疾病。鼻子是我們面對外界挑戰的第一道防線。每天進出鼻腔的大量氣體,會經過鼻子內部的結構而讓流速慢下來,並進行濕度和溫度調整,減輕對體內氣管和肺部的衝擊。此外,透過鼻子呼吸,我們已經隨時在抵抗進入呼吸道的病原。很有意思的是,一個人只要採用鼻子呼吸,就更容易維持鼻子呼吸。即使因為過敏或感冒而鼻塞,還是盡量守住鼻子呼吸。這原理很簡單,透過鼻子呼吸,鼻竇累積的一氧化氮才有機會進入呼吸道更深處,幫助放鬆呼吸道的血管和肌肉,減輕鼻塞困擾。我會提醒鼻塞的朋友,不要因為覺得吸不到氣而更用力吸氣。先將呼吸速度降下來,甚至稍微閉氣幾秒,然後試著鼻子輕輕吸氣,鼻子輕輕呼氣。這麼做,就會發現儘管鼻子沒那麼通,空氣還是會找到它自己出入的途徑。對大多數有鼻塞困擾的朋友來說,問題其實不在於鼻子吸不了氣,而是在於勉強自己吸太多氣,甚至乾脆用嘴巴取代鼻子呼吸。只要觀察就會發現,感冒時的不舒服往往是一早起床時最明顯,很可能是睡眠中用嘴巴取代鼻子呼吸所導致。連續幾小時張口呼吸,呼吸道周圍的血管、支氣管變得緊縮,黏膜脫水,讓呼吸道進入緊迫狀態,運作更困難。還好,改變可以從很簡單的方法開始。要恢復正常的呼吸,我們可以把呼吸的責任交還給鼻子,盡量減少嘴巴代償的情況,也就啟動了身心的自我療癒。回到鼻子呼吸,把呼吸的速度降下來,很快就能體會到肩頸背部開始放鬆。透過呼吸帶動的諧振,還可以影響自律神經的平衡、心臟的跳動、血管的收縮、血液氣體和廢物的交換,進一步影響到全身每一個部位。這對於身心長期緊繃、有慢性病體質、或希望從COVID長期後遺症走出來的朋友,特別有幫助。呼吸的科學,是古人留下來的寶藏,但這一套理論需要親身執行,才能發揮作用。除了寫書,我也透過「清醒的呼吸」全球線上活動,用兩個月的時間,透過呼吸,找回我們生命最不費力的步調,把生命最完美的諧振或同步運作找回來。呼吸,是輕鬆找回身心療癒力、恢復健康和快樂的鑰匙。這把珍貴的鑰匙,只等著你我親自拿起,親自去啟動生命的療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毛巾多久洗一次?美研究:一週沒洗恐孳生上億細菌,超過1時間快換掉
你有用毛巾的習慣嗎?許多人洗臉、洗澡後都會用毛巾擦乾身體。對多數人而言,一條毛巾用好幾個月、好幾年是很平常的事,有的人甚至會用到發霉了還在用。但毛巾每天都與肌膚親密接觸,若是不乾淨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團「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整理了《你家毛巾,多久沒洗了?》的外國研究,告訴你毛巾要多久換一條比較恰當。毛巾上常見的細菌你每天使用的毛巾,上面會沾有油脂、灰塵、皮屑,這些會導致毛巾孳生細菌。黃軒指出,毛巾上的細菌數量取決於使用頻率、清洗方式和晾乾環境。一般來說,毛巾上的細菌會隨著使用次數和時間增加,如果不及時清洗和晾乾,可能會造成皮膚感染、過敏或異味。毛巾常見的細菌有以下幾種:.大腸桿菌:這是一種可以引起腸胃道感染的細菌,其存在於毛巾上可能會引發腹瀉等症狀。.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存在於皮膚、鼻子、咽喉黏膜及糞便中。當這些細菌滋生於毛巾上時,可能會引發皮膚感染、風疹、痤瘡等症狀。.黴菌:這是一種生長迅速的細菌,其存在於濕潤的毛巾上可能會引發呼吸道疾病和敏感性皮膚炎等症狀。多久要清洗一次毛巾?根據一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毛巾三天沒洗,病菌量就可以達到約「8千萬隻」,如同以馬桶擦拭身體一般,一周沒洗就可能會達到「上億隻細菌」!因此,專家們建議「毛巾應該每使用2~3次就要清洗一次」,每周至少清洗一次。清洗時,可以用熱水或肥皂水浸泡10分鐘,然後用手揉搓或用洗衣機脫水,最後掛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晾乾。除了舊毛巾要注意清洗,「新毛巾」也要用熱水洗才乾淨。毛巾自己一條 不要共用有些人的家裡會多人公用一條毛巾,對此,黃軒提醒,每個人最好有自己的毛巾,不要共用,以免傳染細菌或病毒。而如果你有皮膚疾病,請不要跟私密處清潔的毛巾共用,建議用另外一條毛巾來擦拭私密處,以避免交叉感染。多久要換一次毛巾?毛巾除了要定期清洗,毛巾的更換頻率也要注意,一般建議「每2~3個月就更換一條新毛巾」。最後,黃軒再次提醒,千萬不要懶得洗你家的毛巾,記得2-3次用完就要洗,而不是等你肉眼看到髒兮兮才洗毛巾,不然你等於在用上億隻細菌擦拭身體,對健康造成危害!延伸閱讀:.你的內褲有滿滿細菌!這樣洗會越洗越髒,醫師曝「5大步驟正確清洗內褲」.1條毛巾擦到天荒地老?用半年的毛巾你知道有多髒嗎?.你家牆角超髒!3處髒度第一名是它 醫示警:出現一生物代表有分屍現場
-
2023-07-2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出國買藥吃出問題,可要求賠償嗎?申請「藥物救濟」必要4條件
隨著暑假來臨,許多家庭都有安排出國旅遊的計畫,在放鬆遊玩的同時,也會為親友挑選伴手禮,其中也會有人特別攜帶藥品回國。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若使用無我國藥品許可證之藥品而發生藥害,將無法申請藥害救濟,千萬別服用他人贈送或來路不明之藥品,如有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日前,李先生因關節腫脹被診斷為痛風,依照醫囑按時服藥治療,數日後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原以為是小感冒不以為意,仍按照計畫出國旅行。之後皮膚竟開始出現水泡破皮等症狀,於國外就診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嚴重的藥物過敏。所幸經住院治療後,李先生已恢復健康,回台後申請「藥害救濟」,經審議後獲得給付。藥害救濟是什麼? 「藥害救濟」是衛生署為使民眾在正當使用合法藥物卻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而導致死亡、障礙或是嚴重疾病時,能獲得救濟的服務。 為了保障民眾的用藥權益,台灣於2000年通過《藥害救濟法》,凡依據醫藥專業人員之指示或藥品標示使用,領有台灣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合法藥品(不包含中藥),卻發生藥品不良反應,造成死亡、障礙或嚴重疾病(住院、延長住院且需作處置以防止永久性傷害),可依相關規定申請救濟,即使發生藥害時不在國內治療,也可申請藥害救濟。藥害救濟的限制 然而,若購買國外之止咳藥、感冒藥、眼藥水及止痛藥等藥品,因各國藥品管理規範、分級不同,民眾可能不清楚正確用法、用量、適應症、禁忌症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外,因為這些藥品並未領有衛生福利部核發之藥品許可證,若服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狀況,則無法受到台灣藥害救濟制度的保障。藥害救濟申請4重點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若想申請藥害救濟,應注意以下4重點:.知有藥害時起3年內提出申請。 .確實完整填寫藥害救濟申請書,並依死亡、障礙、嚴重疾病(住院、延長住院且需作處置以防止永久性傷害)申請類別,檢附資料。 .將填好的申請書正本,連同檢附資料影本,郵寄至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若有申請資料準備等相關問題,可撥打藥害救濟諮詢專線(02)2358-4097詢問 藥害救濟基金會呼籲,千萬別服用他人贈送或來路不明之藥品,如有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或以正當管道取得領有台灣藥品許可證之合法藥品,並遵從醫師或藥師、藥劑生的指示用藥,以保障用藥安全及權益。【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0984.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0 醫療.皮膚
染髮後掉髮多因「頭皮敏感」引起,5族群要避免!安心染髮5撇步
剛踏進60歲大關的陳姓男子,近期參與親友聚會,一頭白髮嚇壞眾人,他笑稱,頭髮早就白了,一直都是靠染髮維持黑髮,最近可能是年紀大了,染髮後頭皮嚴重過敏,癢到他把頭皮都抓紅,導致前陣子掉髮嚴重,最後索性不再染髮,他也愈來愈適應白髮造型。眾人笑說,「果然得開始服老了。」引起頭皮敏感的原因有哪些?有那些常見症狀?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臨床上常見發生頭皮敏感問題主要有四大原因:1.年紀增長:頭皮的角質抵抗力會隨年紀降低,更容易受到刺激。2.溫濕度變化:頭皮在溫濕度變化大和季節交替期間,頭皮會比其他時刻更敏感。3.過度染髮:染髮劑的化學物質,不斷接觸頭皮,增加頭皮刺激。4.過度清潔:過度搓揉頭皮而導致敏感。頭皮敏感的症狀:包含頭皮刺痛、搔癢感、疼痛、燒灼感等,當頭皮失去保護屏障,容易讓頭皮的表皮水分喪失,進而導致頭皮不舒服、頭皮敏感的情形出現。頭皮敏感導致的掉髮問題多因「這問題」引起 五大族群避免染髮頭皮過敏容易引起掉髮,趙昭明表示,臨床上最常見因過度染髮導致頭皮敏感進而引起掉髮。染髮劑分為永久、半永久,頭髮主要分為三層,角質層或表皮層、皮質層、髮髓,永久性染劑為了要讓染劑附著到髮髓,會使用較為刺激的化學藥劑,如氧化染料、過氧化氫等;半永久的染劑主要是附著在表皮層,最多到皮質層,多會使用苯甲醇等化學溶劑。依衛福部食藥署建議,染髮的頻率應該為間隔三個月染一次,燙髮則是一年不超過兩次,否則容易傷害頭皮。1.包含曾使用染劑引起過敏或身體不適者2.皮膚過敏測試有異常者3.頭頸部以及臉部有腫脹受傷或皮膚疾病4.生病後處恢復期或處懷孕期間5.有腎臟疾病或是血液相關疾病者。年長者補染頭髮須衡量頭皮情況趙昭明表示,現代人幾乎沒辦法符合食藥署建議,間隔三個月染髮一次,只要出現「布丁頭」(髮根長出原髮色,形成類似布丁顏色),就會馬上補染,且補染通常都是補染髮根,對於頭皮刺激大。他曾收治一名56歲男性患者,為了補染頭髮,自行採購泡泡染染髮,該產品訴求邊洗頭邊染髮,他邊搓邊用,為求效果,染劑停留頭髮時間過長,當他一洗完頭,頭髮直接掉一半。趙昭明說,泡泡染使用更強的化學藥劑,讓民眾可以在洗頭的時候,顏色可以著色,如果本身頭皮狀況不佳,又錯誤使用泡泡染,極可能會立即造成掉髮。染髮5撇步,學會更安心食藥署強調,染髮劑屬於特定用途化粧品,選購時務必確認購買的產品為衛福部核准的染髮劑,並牢記「染髮5撇步」:1.染前選:購買染髮劑時要選購有完整標示的染髮劑產品。2.髮健康:使用前留意頭皮及頭髮附近的皮膚是否健康,有傷口時千萬不要染髮。3.要看明:看清楚染髮產品標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安全染:以正確塗抹的方式使用染髮劑,應避免接觸頭皮,且不可用搓揉方式進行染髮。5.全注意:全心注意染後皮膚狀況,每次染髮間隔建議三個月以上。(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0 焦點.健康知識+
洗澡先洗臉,還先洗頭?專家盤點「6種錯誤洗臉方式」超級傷皮膚
清潔卸妝是健康肌膚的第一步!首先,除了要先了解自己是哪種肌膚類型!然後透過正確的卸妝選擇與洗臉方式,隨時溫度逐漸升高,肌膚才會衍生粉刺與痘痘危機。以下是幾個最常遇到的洗臉狀況題,一起來看看。洗臉後,有時緊繃有時油膩?洗臉產品最怕選錯了,其實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如果妳洗完臉之後,感到臉部肌膚緊繃乾澀,可能是洗面乳「清潔效力」太強;如果是仍然感到油膩,就可能是洗面乳「太溫和」了。洗澡時「先洗頭、後洗臉」,還是「先洗臉、後洗頭」?還是建議先洗臉。如果先洗頭,因為浴室裡的熱蒸氣會使肌膚毛細孔張開,這個時候如果還沒做好卸妝或是臉部清潔,臉上的彩妝與髒污就容易阻塞毛孔,進而引發青春痘產生,讓膚質變得不好。除此之外,洗頭髮時,一定要先將髮品沖洗乾淨,包括髮際周圍的臉部肌膚及脖子肌膚,才不會衍生過敏問題。美白洗面乳,真的讓肌膚白皙?把臉洗乾淨,少了油脂與髒汙,會不會變白,要看每個人的感受力而定!再者,潔顏品的主要訴求在於清潔,其添加的護膚成分都是附加功能而已,想要皮膚更白皙,後續的美白保養才是關鍵。訴求卸妝、清潔二合一的潔顏,真的好嗎?「洗臉」是將臉部汙垢清除,而「卸妝」則是將臉部油彩清除,主要差別是在,洗臉的清潔力比較弱,而卸妝的清潔力比較強。由此可見,訴求「洗臉卸妝二合一」一旦除油力太弱,就很容易殘留髒東西在肌膚;然而,除油能力太強,又會傷害肌膚天然油脂屏障。還是建議兩者分開,先卸妝再清潔比較好。淡妝,直接洗臉可以嗎?這是很多人會忽略的步驟,其實再淡的妝,都要卸除乾淨後再洗臉,建議使用對肌膚較為溫和的卸妝乳,但是若使用卸妝力過高的產品,會容易將臉上本來的油脂一併帶走,造成肌膚不必要的傷害。用蓮篷頭洗澡,順便洗臉有問題嗎?清潔肌膚的目的,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洗澡水往往有水溫過高的疑慮,用在臉上真的溫度不適合,最好避免。最正確的方式是,將卸妝乳塗抹在臉上,以打圓的方式輕柔按摩,使彩妝及髒污充分溶解,再用溫水沖淨或面紙拭淨,緊接著將臉部略為打濕,選擇適合膚質的洗面乳,在手上輕輕搓柔到起泡按摩全臉,最後以溫水沖淨,就是最佳清潔方式。※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7-19 焦點.健康知識+
小黑蚊最愛叮哪種人?最怕什麼味道?4招預防小黑蚊叮咬
天氣炎熱,小黑蚊開始出沒,不少民眾至郊外踏青遭小黑蚊叮咬,出現紅、腫、癢等過敏反應,還留下難看的「紅豆冰」。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指出,「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是一種吸血昆蟲,俗稱「黑微仔」。究竟該怎麼預防小黑蚊叮咬?被小黑蚊咬要擦什麼藥?被小黑蚊咬多久會好?會癢幾天呢?日前有醫療團隊研發小黑蚊貼片疫苗,究竟效果如何呢?小黑蚊3大習性小黑蚊一般雄蟲不吸血,只有雌性成蟲會吸血且分次、多次吸少量血,不同蚊子於一次吸飽血。小黑蚊成蟲體長大約只有1.4mm,一般紗窗、紋帳難以防止牠的入侵,雖然,在台灣未曾有小黑蚊傳播疾病的案例,但其嗜吸人血習性, 屬騷擾性昆蟲(nuisance)。先了解小黑蚊習性,才能有效預防,小黑蚊3大習性:▲「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是一種吸血昆蟲,俗稱「黑微仔」。(圖/翻攝自「林政賢皮膚科」由患者提供) 繁衍環境:由於小黑蚊需要吸血才能產卵及繁殖,其幼蟲以藍綠藻或綠藻等藻類為主要食物,故常聚於長苔的潮濕地方。成蟲棲息於戶外(例如:竹林、灌木叢、雜草叢、果園、蔗園、茶園、檳榔園邊緣地帶等處。若室外沒有吸血對象時,也可能飛入室內吸食人血。 吸血高峰:雌蟲吸血高峰約在上午 11 點至下午3點。 出沒季節:小黑蚊通常於每年四月、春雨過後大量繁殖,7-8月達到最高峰。秋冬相對減少。小黑蚊喜愛溫暖、潮濕環境,最佳生長溫度18~32度,但隨著氣候暖化,目前全台一年四季都可見小黑蚊。小黑蚊叮咬特徵由於小黑蚊低飛習性,其飛行高度通常在一公尺以下,以及小黑蚊吸血口器較短,無法像蚊子可穿過衣物吸血,故通常都是叮咬人體裸露部位,最常被叮咬的部位為小腿、膝蓋、手背及手肘等。被小黑蚊叮咬的部位會產生大量散在性、膨起且劇癢的紅色丘疹,即為俗稱的「紅豆冰」且不易消退。小黑蚊叮咬症狀大概持續七至十天左右,較嚴重者,可能會引起水泡,應避免過度抓傷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被小黑蚊叮咬後,會產生大量散在性,膨起,且劇癢的紅色丘疹。(圖/翻攝自「林政賢皮膚科」)被小黑蚊叮咬如何止癢?擦什麼藥?被小黑蚊叮咬後,可以冰敷、沖冷水拍打叮咬部位或塗抹藥膏來止癢。藥膏部分,皮膚科醫師林政賢建議,可選擇具涼感的藥膏或藥水,如薄荷、痱子水、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可暫時減輕癢感。若已癢到影響生活品質或睡眠品質,建議就醫治療搭配口服及外用藥,加速症狀緩解。切忌抓到破皮流血,以免誘發細菌感染,導致蜂窩組織炎。4招預防小黑蚊叮咬1. 避開吸血高峰時段小黑蚊吸血高峰約在上午11 點~下午3點之間,因此這段時間應避免長時間待在戶外。2. 穿著長袖長褲因小黑蚊口器較短,無法穿過衣物吸血,建議到戶外時,穿著長袖、長褲,避免皮膚裸露。3. 噴防蚊藥劑建議選擇含DEET(敵避)或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均勻塗抹於未被衣物遮蔽的皮膚,有效預防小黑蚊叮咬。衛生署建議使用含 DEET 濃度 6% 以上的防蚊液,有效預防小黑蚊,成人選用含DEET防蚊液,濃度建議不超過35%,兒童則建議濃度不超過10%。4. 環境預防保持環境乾燥、消除藍綠藻(青苔),若有種植如韓國草等密生草種作為覆蓋植物,可利用小木塊、小石、碎石、沙等鋪蓋在藍綠藻孳生的土表。Q1、小黑蚊最喜歡叮哪些人?由於小黑蚊與蚊子一樣會感應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體味重、體溫高的人要特別注意。據《啟新診所》指出,小黑蚊最愛叮咬的10類人:1.汗腺發達的人2.體溫較高的人3.呼吸頻率較快的人4.體味重的人5.肥胖的人6.喜歡穿深色衣服的人7.身體擦抹香氣的人8.孕婦、生理期女性9.運動或體力勞動中者10.小孩Q2、小黑蚊剋星是誰?傳聞青蛙、蜻蜓是小黑蚊的剋星,但其實不是喔!據《環保署》表示,研究顯示因小黑蚊無天敵,防治方法主要為阻斷小黑蚊成蟲及幼蟲的食物來源為主,做好個人防護與環境管理才是最根本的預防方法。Q3、小黑蚊怕什麼味道?《蚊香尋方—植物精油驅避台灣鋏蠓之功效探討》實驗顯示,檸檬香茅、檸檬桉、薄荷、迷迭香、茶樹5款精油中,「檸檬香茅」精油為小黑蚊最討厭的味道,因此選購防蚊液時,不妨選擇有添加檸檬香茅精油,但需留意使用後,是否會出現過敏反應。此外,先前台中市府防治小黑蚊的指引,曾建議民眾擦「明星花露水」來防蚊。醫師對此解釋,由於明星花露水的成分,接抹在皮膚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若不小心接觸眼睛或口鼻,也可能會造成危害。Q4、小黑蚊貼片疫苗,效果好嗎?《台中榮民總醫院》全球首創小黑蚊過敏無針皮膚貼片疫苗,在小鼠的實驗中發現每週貼一次,一次貼一小時並持續三周,可以達到預防及治療小黑蚊過敏效果。且此減敏療效,若從小鼠壽命回推人類,大約可持續10年療效。目前將持續推動相關研究,待完成人體臨床試驗,有望解決惱人的小黑蚊過敏難題。【延伸閱讀】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7 養生.聰明飲食
人體必需營養素維生素C,吃水果就可攝取!尤其這一類水果
維生素C又稱為「抗壞血酸」,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本身帶有酸味,在體內扮演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發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輔助膠原蛋白製造等功能,與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息息相關。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幾乎所有天然蔬果中都含有維生素C,尤其是柑橘類的水果,含量更是豐富。既然在食物中就能夠取得維生素C,那我們還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C嗎?陳詩婷說明,衛福部建議一般成人維生素C攝取量為100毫克,但那僅是維持健康最基本的條件,當我們遇到壓力、睡眠不夠、情緒緊張、有抽菸喝酒習慣、經常外食、居住環境不好、有感冒過敏等狀況時,體內的維生素C會被快速消耗,倘若沒有額外補充,就很容易感到疲倦,或延緩病情的痊癒時間。 適合族群1、外食族:無法正常飲食,未能攝取天然蔬果,缺乏均衡的營養的人。2、有抽菸習慣的人:一支菸可破壞25毫克的維生素C,美國醫學會建議抽菸者每天要多補充35毫克的維他命C。3、 壓力大時:人在緊張時,會分泌腎上腺素對抗壓力,而腎上腺素的分泌會消耗維生素C。感到有壓力、情緒緊張時,應額外補充維生素C。4、熬夜的人:熬夜會讓身體產生許多自由基,使細胞氧化。5、處在感冒發炎狀態的人:身體處在發炎狀況時,會大量消耗體內的維生素C,額外補充維生素C,不僅能促進白血球的作戰能力,還可以加速身體滅火,縮短病情痊癒時間。 怎麼吃?1、維生素C為水溶性營養素,空腹補充時吸收度較佳;但腸胃敏感的人,建議飯後一小時補充,可能時幫助飲食中鐵離子的吸收。2、少量多次補充。例如早中晚各吃一次,每次可以300至500毫克,這樣有助維持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保持活力、抵抗壓力。3、部分研究顯示,過多的維他命C可能會增加結石風險,雖然目前醫學研究尚無定論維生素C與結石的關連性。但建議有結石病史的人,補充維生素C時應同時大量喝水。 每日該補充多少?陳詩婷說,有一份研究發現,當體內額外補充400至500毫克的維生素C時,可以使血液維生素C達到接近飽和的濃度,若將劑量增加到1000、甚至是2000毫克時,體內維生素C濃度再增加的程度也有限。因此建議每次補充500毫克是較適合的濃度(成年人每日維生素C的上限攝取量為2000毫克)。 【延伸閱讀】。過期的維他命E或是膠囊製成的魚油等,可否拿來擦皮膚?1維生素可以保養指甲 。低卡高纖葡萄柚對減肥有幫助,但8族群不適合吃,就連吃柑橘類也要注意份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6 醫療.耳鼻喉
又痛又暈!偏頭痛又眩暈該怎麼辦?認識偏頭痛性眩暈症:留意眩暈方向
在眩暈門診中,大約有半數患者苦於偏頭痛,其中80%,其實是罹患了前庭性偏頭痛 (vestibular migraine),也就是偏頭痛性眩暈症(migrainous vertigo)。這類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性體質,因為偏頭痛,衍生眩暈症,意即眩暈症是偏頭痛所引起的,造成又痛又暈的困境。那麼,偏頭痛為何會引起眩暈症?・前庭神經核功能失調偏頭痛準備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通過位於橋腦及延腦交界處時,使前庭神經核功能失調,無法調控(抑制)同側前庭神經,大量內耳前庭訊息向上傳進大腦,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發作會早於頭痛發作。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會自覺身體也向該側旋轉。・前庭神經麻痺若是腦幹電位波動並未通過前庭神經核,而是通過近端前庭神經,也就是前庭神經剛進入腦幹,尚未到達前庭神經核之段落,使該處麻痺,該側內耳前庭覺無法有效地輸入腦幹,兩側前庭覺輸入不對稱,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發作會早於頭痛。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自覺身體會向沒有頭痛的另一側旋轉。・內耳水腫偏頭痛發作時,血液中出現大量的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CGRP),目的在於擴張腦血管,若經由基底動脈、前下小腦動脈及迷路動脈進入內耳,內耳血流大增,動脈管壁擴張,血管通透性大增,大量水分進入膜性半規管,內耳水腫,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橢圓囊及球囊內耳石斑,比重相對較重,向下壓迫帶有平衡感知器的纖毛,或者,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頂帽,也因比重相對較重而扭曲,引發大量前庭訊號,傳入腦幹,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會跟頭痛一起發作。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自覺身體也向該側旋轉。讀者若同時罹患眩暈及頭痛,就醫前,請先留意自身病症的發作順序、疼痛部位以及眩暈的旋轉方向。就醫時,詳細地告知醫師,可做為診斷疾病時的參考。偏頭痛性眩暈症,因疾病起自偏頭痛,宜先找出偏頭痛之誘因,考慮是否為上呼吸道感染、睡眠週期改變、腦缺血、肩頸痠痛、顳顎關節痛、中耳炎、食物中毒、藥物過敏…所致,加以治療或預防。由於腦幹中風也會出現頭痛及眩暈,類似偏頭痛性眩暈症,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莫盲目服用止暈及止痛藥。是否會引起梅尼爾氏症/病?梅尼爾症病不等於梅尼爾氏症,前者只是後者的一個病因。若偏頭痛發作時,不僅引發眩暈,若連耳蝸神經核或腦幹內聽覺神經路徑都受到影響,就會同時出現聽障或耳鳴,稱之為「偏頭痛性梅尼爾氏症(migraine with Meniere's syndrome)」。若內耳水腫時,耳蝸內柯蒂氏器上的聽毛,跟蓋膜間發生位移,產生聽覺訊號,患者感到耳鳴,稱之為「偏頭痛性梅尼爾氏病(migraine with Meniere's disease)」。《延伸閱讀》 .又暈眩又頭痛?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助新陳代謝、降低三酸甘油酯!但營養師警告3族群不能吃
康寧醫院營養師師陳詩婷說,EPA在人體扮演的腳色,主要與幫助新陳代謝、降低三酸甘油酯、抗血栓有關,能降低心律不整、猝死發生率、血壓及粥狀動脈硬化等;而DHA則與腦部神經發展、保護眼睛抵抗光線、提升專注力有關。近年來,科學研究也發現,攝取ω-3脂肪酸與心情好壞也有關係。但有些人不適合吃魚油, 一定要特別注意。3族群不適合吃魚油1.魚蝦過敏者不建議食用魚油,建議可改用植物來源的亞麻仁仔油或是堅果類。2.凝血功能異常者有在接受抗凝血治療者,或有凝血異常者須特別小心食用,因魚油會造成血液不易凝固的問題。針對凝血功能不全、有服用阿斯匹靈藥物、或是近期要開刀、懷孕30週以上的人,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補充魚油。3.有服用血壓藥者因為魚油會降低血壓,與降血壓藥一起服用,可能會有加乘效果,這類族群也應先跟醫師討論。延伸閱讀:.魚油和葉黃素對延緩眼睛老化、改善乾眼症有效嗎?教授這麼說.你吃的大部分魚油其實被浪費掉?新研究:新型態的DHA才有效.鈣和魚油能一起吃?補充保健食品學問大,專家破解迷思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1 養生.聰明飲食
鳳梨為什麼會咬舌頭?速懂鳳梨咬舌頭原因及改善5方法:建議別空腹吃
夏天正是吃鳳梨的好時節,不過鳳梨不算是人見人愛的水果,有些人就很排斥,覺得吃鳳梨會「咬舌」、嘴麻。不過如果因為這樣拒吃,錯過營養價值這麼好的水果實在可惜!為何鳳梨有咬舌的缺點?根據食藥署資料指出,鳳梨富含蛋白質分解酵素,這種酵素可以斷開蛋白質(大分子)的鎖鏈,切成片段的胺基酸(小分子),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不過我們的舌頭,胃部都是由蛋白質組成,所以比較敏感的人可能會有「過敏反應」,吃了容易使口腔黏膜及嘴唇受到刺激,造成發癢、紅腫、嘴麻等不適。因此,只要能破壞酵素,就能有效避免鳳梨咬舌現象的發生。5招改善鳳梨咬舌頭問題?綜合專家及有智慧的長輩們的經驗分享,以下5個小撇步,可以讓鳳梨不「咬舌」,讓你放心吃:1、把鳳梨煮過後再吃:鳳梨酵素受熱破壞後,就不怕吃鳳梨咬嘴了。2、泡鹽水:食鹽可以抑制酵素活性,所以鳳梨切好後泡一下鹽水,或直接在鳳梨上抹一鹽,就可以吃到不刮嘴的鳳梨。3、皮要削乾淨:鳳梨的果皮比果肉還多酵素,所以想避免刮舌,皮一定要削乾淨一點。4、切鳳梨時別碰水:我們在市場跟老闆買現切鳳梨,都是選好直接拿給老闆,老闆就現削,削好直接裝袋,並交待可以直接吃不用沖洗。其實這是道理的。切鳳梨時盡量讓刀子乾燥、不要有水分,切開的鳳梨比較不會咬舌。若還是想沖洗一下,記得用煮沸過的開水,才能抑制酵素。5、與其他食物一起煮食:食藥署建議,將鳳梨加入菜一起煮,如鳳梨雞湯、鳳梨蝦球等,利用其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功能,讓它先去咬其他肉類,鳳梨就比較沒空咬舌頭。哪些人吃鳳梨需要留意?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資料指出,鳳梨營養價值高,有豐富的胺基酸、維他命A、B、C、胡蘿蔔素、膳食纖維、鐵、鎂、鉀、鈉、鈣、磷等,由於具有鳳梨酵素」能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促進食欲,適合飯後吃.建議不要在空腹時吃,以避免造成胃壁受損。不過營養師梁嘉麟曾受訪表示,在每日飲食指南中,建議國人每天攝取2至4份水果。過量食用鳳梨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對於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取2份水果是適宜的。對於腎病患者,他們應該盡量食用原始的水果,避免食用鳳梨果乾或鳳梨汁。有胃炎或胃潰瘍的人應避免空腹食用鳳梨,以免加重病情。
-
2023-07-10 養生.生活智慧王
杯子、水壺多久沒洗?別讓喝水像喝馬桶水!教你3招輕鬆滅菌
喝水有益健康,不過民眾日常放在家裡辦公桌、放在公司的水杯、水壺,往往都過了一段時間才洗,有得甚至透明的水壺已變成半透明。美國毒物理學專家招名威教授建議,民眾日常應定期清洗,並選擇可確實清洗的杯物,清洗時也可注意方式,更有助杯物清潔,維持身體健康。杯子、水壺多久沒洗了?別讓喝水像在喝馬桶水!杯物內和馬桶一樣的細菌:招名威教授表示,有水的地方就會容易滋生細菌,像這樣杯子、水壺常常沒洗,就會容易出現髒汙、日久形成半透明的狀況,並且滋生細菌,最常見的就是大腸桿菌,也就是經常聽到常見附著在馬桶的細菌。其他也包括退伍軍人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可能引起發燒、腹瀉、食物中毒,日久也可能使得身體容易過敏、引起氣喘、慢性發炎等問題。細菌也會保護自己:這些細菌會形成生物膜保護自己,讓本體在水沖、水洗之下也不受影響、且也不容易洗掉。許多時候餐具洗過依舊有異味,正是因為受此影響,細菌依舊存在,沒有沖洗乾淨。因此建議民眾應盡量保持每日清洗杯子、水壺的習慣。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沒有形成生物膜的細菌會影響健康,形成生物膜卻因為不當刷洗而生物膜被破壞的細菌,也會從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對人體沒有影響,變成對健康造成影響。因此除了定期清洗杯物,良好的洗潔方式也很重要。清洗杯物注意2基本原則,長條形水壺留意清潔方式。招名威教授指出,一般市售的水壺大多是長條型,會需要特別留意清潔方式,因為這樣的杯物手較難伸進去,若用長柄刷進行刷洗也刷不乾淨,因此會建議使用至少手伸得進去的杯物,例如桶型的水壺。即便手探得進杯物中,也建議避免使用鋼刷等質地較硬的清潔用品,除了容易破壞上述細菌的生物膜,又使杯物本體出現刮痕,讓細菌更多殘留在杯物當中。而長條型水壺通常多以刷子清潔,更需留意。別讓杯子、水壺像馬桶一樣髒,專家簡單3招輕鬆消滅細菌!招名威教授建議,民眾日常用洗碗精清洗杯物,刷洗工具還是用乾淨、質地較軟的菜瓜布為佳,也記得以輕柔的方式刷洗,產生泡沫並沖洗即可,避免過度用力,如此便可刷洗髒污,並且避免出現刮痕藏留細菌。另外也可以使用小蘇打粉就好,將小蘇打粉和清水倒進杯物,靜置等待化學反應結束,其後再倒掉並用清水將小蘇打粉沖洗乾淨即可,不用刷洗就可以洗淨杯物。而若杯物只是日常喝水,最簡單、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使用80度以上的熱水消滅細菌。不過這樣的方式就不建議使用在也會用來裝飲料的杯物。除此之外,民眾使用水壺時也常見會用環保吸管,招名威教授較不建議使用,因為這其實相當容易殘留髒污、細菌,且手完全深不進去,僅能使用刷子或熱水,但刷子容易破壞本體殘留髒污,而熱水則不易洗淨水以外的飲品殘留。因此習慣使用環保吸管的民眾,建議保持定期更換的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杯物、養成定期清潔杯物的習慣、並知道良好的洗潔方式,更有助避免病菌的侵擾,對身體健康、生活品質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餐具材質影響身體健康!塑膠、木質、陶瓷哪個好?毒物專家解說。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7-10 養生.聰明飲食
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
隨著氣溫慢慢升高,面對逐漸濕熱的天氣,中醫講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此時應更注意生活起居,適應節令變化,增加免疫力做好養生。此時的養生聖品推薦「薏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且薏仁含有多醣體,有助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但薏仁好像有很多種類,像是紅薏仁、小薏仁、大薏仁、白薏仁等,到底差別在哪?吃薏仁有什麼禁忌嗎?薏仁算是澱粉還是蛋白質食物嗎?專家一次解答!薏仁能預防癌症?是的。「薏仁」又名薏米、薏苡仁、苡仁,其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消水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的功能。中醫師葉育韶表示,薏仁因含有多醣體,適度補充這類食材增加自然殺手細胞及T細胞,活化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促進抗體產生,有助抑制癌細胞生長,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另外薏仁中也含有一種叫「薏苡仁酯」的物質,這是一種重要的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幫助預防胃癌及子宮癌。不過長庚紀念醫院基隆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也提醒,千萬不要因為薏仁能抗癌,就只吃薏仁,尤其癌症患者需要各種不同能量,才能與病魔對抗,在吃薏仁的同時,一定要搭配其他食物、均衡飲食,才不會排擠其他營養。薏仁有什麼功效與禁忌?薏仁除含有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外,還含有多種植化素,包括薏苡素、薏仁酯、薏苡多醣及其它植物固醇類或酚類化合物,功效甚多:1.抗癌:薏仁含的薏仁酯、薏苡多醣在抑制腫瘤、提高免疫力上有良好功效。2.益腸胃:薏仁富含水溶性纖維,有助腸道健康,適合脾胃虛弱者。3.降血糖:薏仁中的「薏苡多醣」有顯著降血糖功用。4.降血脂:薏仁中的脂肪酸及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能顯著改善血脂。5.降膽固醇:能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效果比燕麥還好。6.減重:膳食纖維豐富,能助排便、增飽足感;豐富的維生素B2,可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7.調節女性荷爾蒙、助孕:薏仁可調節女性荷爾蒙,促進分泌黃體激素,促進卵巢分泌雌激素。另根據農委會資料,紅薏仁能分離出促進排卵的活性成分,幫助不孕症婦女排卵、懷孕。8.抗菌、消炎:薏仁含多種能抗菌、消炎、抗過敏的酚類化合物。9.抗痙攣:含有類似肌肉鬆弛劑的成分,可抗痙攣。10.養顏美白:含有維生素B1、鈣、磷、鐵、水溶性纖維、蛋白質、油脂等營養素,能軟化皮膚角質、保溼抗皺、滋潤肌膚、除痘去斑,造就了眾多薏仁化妝水的產生。11.抗氧化、抗老:維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能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延年益壽。7種人少吃依照中醫觀點,有下列情況者,應謹慎食用薏仁:1.糖尿病患:薏仁澱粉含量多,熱量很高,須注意攝取量。2.腎臟病患:薏仁的鉀、磷含量高,當成主食容易吃多,增加患者負擔。3.孕婦:薏仁能利尿,水分排出較多,以至於減少羊水量,嚴重者恐導致流產,故不宜多吃。4.女性經期:薏仁性屬寒涼,生理期若食用過多,容易排經不順、加劇經痛。5.虛寒體質者:不適宜長期吃薏米。6.便秘的人:薏仁有利溼功效,吃多會讓便秘更嚴重。7.少汗或頻尿者:須嚴格控制食用量。真、假薏仁怎麼分?簡單來說,稱為糙薏仁、紅薏仁、精白薏仁與大薏仁的都是真的薏仁;而從歐洲和澳洲等地進口,以小薏仁、洋薏仁和珍珠薏仁為名的則是假的薏仁,它們其實是精製大麥,其顆粒較小呈橢圓形,且腹溝極淺近乎線狀。市售的薏仁中,僅少部分是台灣本土產,絕大部分是從寮國、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進口。台灣本土產的薏仁都屬於糙薏仁(即俗稱的紅薏仁),特色為顆粒較小、麩皮顏色較紅有光澤,且腹溝較窄較深。而進口的糙薏仁,其特徵為顆粒較大、麩皮顏色從偏黃褐色至紅棕色都有,且腹溝較寬較淺。此外,從越南進口的有些糙薏仁,其麩皮顏色偏紅棕色,與台灣本土產很難區別。而市售精白薏仁和大薏仁的特色則為顆粒較大、顏色較白且腹溝較寬較淺。紅薏仁、白薏仁差在哪?經過精白作業去除麩皮的是白薏仁,大粒種體積大,市面上約9成是進口;而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大多國產,保有暗褐色麩皮。紅薏仁的麩皮富含「薏仁酯」,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營養價值都要比白薏仁高出很多,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養生好食材。不過紅薏仁的澱粉含量不少、熱量高,糖尿病人食用要當心,孕婦也不適合多吃。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但養價值比白薏仁高紅豆薏仁湯對身體的好處?將薏仁和紅豆一起煮成湯,是消腫、減肥的好幫手,中醫利用它這種「清」的性質,來為人體除濕。紅豆含有一種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對於治療腳氣病效果極佳,還有預防便祕、增進排便順暢的效果,適合濕性體質的人。薏仁則是含有薏苡素,可清熱排毒,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且所含蛋白質可分解蛋白質酵素,軟化皮膚的角質層,讓皮膚更顯光滑有彈性。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腸道癌症發生。薏仁是澱粉嗎?是喔!家庭醫學科李文祺醫師曾在臉書粉專上發文提到,有些食物中潛藏澱粉,例如薏仁的澱粉就超過蛋白質,如果無法正確分辨食物中的潛藏澱粉,將導致身體在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熱量,一不小心可能造成肥胖。除了薏仁,其他豆類像是紅豆、綠豆、大紅豆、皇帝豆、蠶豆、豌豆仁、鷹嘴豆等,它們所含有的澱粉都超過蛋白質含量,食用上須特別注意。延伸閱讀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3-07-09 醫療.婦產科
什麼是「月亮杯」?完整解析月亮杯的限制、好壞處、使用要點和注意事項
元氣網將介紹目前使用率逐漸攀升的女姓人氣生理用品:月亮杯。完整解析月亮杯如何使用?月亮杯的優點?月亮杯的缺點?使用時候會不會像棉條或衛生棉發生經血外漏等問題?帶你一次瞭解「月亮杯」的大小事。什麼是「月亮杯」?月亮杯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女性衛生用品,也稱為月經量杯,英文稱為「Menstrual cup」,用於收集月經血液,達到使經血不外漏的目的,初代產品約在1930年代問世,經過不斷的開發與調整,逐漸在女生衛生用品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月亮杯是一個碗形或漏斗狀的杯子,通常由醫療級矽膠或橡膠製成。使用者將月亮杯插入陰道,使其形成真空密封,以收集流下的月經血液。月亮杯可以重複使用,只需要在每次使用後清洗消毒,並可以持續使用多年。相較於傳統的衛生棉或衛生棉條,月亮杯被認為更環保,因為它減少了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量。此外,月亮杯也提供了更長時間的保護,減少了更換的頻率。然而,使用月亮杯需要一些學習和適應的時間,因為使用方法和插入的位置可能需要一些技巧。Box1:月亮杯在台灣是劃歸醫材台灣直到2017年才制定法規,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台灣首張月亮杯醫療器材許可證,目前月亮杯和衛生棉條都屬於第二級的醫療器材,食藥署已開放藥商於郵購買賣通路(例如網際網路、電視購物、郵購等)販售上述產品,方便消費者取得,讓消費者不必再透過國外代購,而在實體通路就能買得到。月亮杯的使用限制:無性經驗者 不建議使用月亮杯對於陰道而言仍是「異物」,女性必須先接受有異物感,若曾是棉條使用者,接觸月亮杯比較容易適應。有人擔心使用月亮杯傷害處女膜,對於沒有性經驗的女性,不建議使用。目前本土月亮杯計有三種款式,10、20、30毫升。10毫升為教學杯,經血量極少者,也可以作為正常生理期時使用;20、30毫升在說明書上建議有年齡上的區分,前者建議在30歲以前、後者在30歲以後。製造本土月亮杯的莎容企業品牌總監曾穎凡解釋,30歲以前的女性性經驗者少於30歲以後,加上肌肉組織尚未改變,才會建議30歲以前的女性使用20毫升,30歲以後的女性較有機會有生產經驗,才建議使用尺寸較大的30毫升。不過,建議民眾使用月亮杯,以經血量多寡、身體是否能接受異物作為考量指標。使用月亮杯的好處是什麼?1.長期使用月亮杯可壓低成本,並且可重複使用,較一次性的棉條或衛生棉更省錢與環保。2.月亮杯相比衛生棉或棉條更多的經血,因為經血不易流出,減輕經血流出的不適感。3.月亮杯可讓私密處異味不亂飄,月亮杯會將經血提前攔截,所以不易有異味產生。4.使用月亮杯可讓女性進行較自由的戶外活動,例如:登山或水上活動。但醫師還是建議,在水上活動或泡湯後應該進行月亮杯的清潔。使用月亮杯的壞處是什麼?1.矽膠過敏:郭安妮醫師提醒如果會對月亮杯主成分的矽膠或橡膠會過敏,可能需要改用棉條或傳統的衛生棉。2.需要熟悉操作:「別太心急,使用月亮杯很難一蹴可幾,需要練習。」曾穎凡說,她自己都嘗試了三個多月,才接住一杯完整的經血。不少女性認為用過棉條,使用月亮杯應不難,但她也是棉條長期使用者,初次使用月亮杯卻屢屢失敗。根據經驗,至少要花三到六個月才能上手,她提醒使用月亮杯要避免指甲刮傷陰道,降低感染機率。3.異物的不舒服:月亮杯對於陰道而言仍是「異物」,女性必須先接受有異物感,有人擔心使用月亮杯傷害處女膜,對於沒有性經驗的女性,不建議使用。4.規律的清潔:郭安妮醫師提醒清洗功夫一定要做到位。使用月亮杯,避免使用太久,可以同時多準備幾個來更換。坊間的生理用品眾多,醫師建議,只要舒適、乾淨的生理用品皆可使用,重點是勤於更換。月亮杯如何使用?月亮杯置入與取出各有技巧【貼心提醒】放入月亮杯的小技巧:1.使用前請先徹底洗淨雙手和月亮杯。2.可將水或水性潤滑劑塗抹在杯口處,方便放入陰道。3.置入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姿勢:深蹲或半蹲、單腳踩在馬桶上或身體前傾、雙腳打開坐在馬桶上。4.將月亮杯折疊:C字折、7字折、Punch-down折。5.以中指搭配大拇指、或是食指搭配大拇指,捏著月亮杯。6.打開陰道沿著後端放入,利用陰道肌肉將月亮杯推到子宮頸。7.手指環繞月亮杯確認杯體是否有順利貼附在陰道壁。8.輕拉月亮杯拉環左右調整,輕拉若有吸力,表示已成功放入。9.可搭配衛生棉、護墊或布衛生棉使用。如果正確插入月亮杯,不應該感到杯子的存在。此時能夠自由活動、跳躍、坐立和進行其他日常活動,而不用擔心月亮杯脫落。如果你在放入月亮杯時遇到困難,請向專業婦科醫生諮詢。何時需要取出月亮杯?月亮杯在置入4到8小時後取出,依個人經血量不同,最久請勿超過12小時或以產品標示為主,可在睡眠時使用月亮杯進行保護。主要避免月亮杯在取出時已裝滿,容易發生漏出經血的問題。【貼心提醒】如何取出月亮杯:1.徹底洗淨雙手。2.將食指和拇指放入陰道,輕輕拉動杯柄,直到能夠觸及杯底。3.捏住杯底以解除密封,然後向下拉動以取出杯子。4.取出後,將月亮杯中的液體倒到水槽或馬桶中。5.可隨身攜帶一瓶飲用水或清水,清潔月亮杯,杯體甩乾即可再次使用。6.隨身攜帶濕紙巾擦拭雙手,私密處可使用酒精棉片擦拭。適當的清潔下,重複使用的月亮杯可以使用6個月到10年,國外開發的少數一次性的月亮杯則應該丟棄。如果未正確使用月亮杯仍會產生風險,例如:未清潔雙手、月亮杯放置過久,都有可能造成感染,因個人體質、衛生習慣、使用規格不符的產品、放置時間過長等原因有時仍會發生中毒性休克症候群。Box-2 什麼是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種急性疾病,由細菌毒素引起,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然性高燒(超過38.9度)、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烈日灼傷般的紅疹、肌肉痠痛、紅眼、喉嚨痛和身體感到虛弱,如果在經期當中使用月亮杯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刻取出並請婦產科醫師診治。並且曾發生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人,也不適合使用月亮杯。資料來源:食藥署。月亮杯的清潔、消毒和保存注意事項►生理期間請以清水及中性清潔劑清潔。►生理期前後以煮沸法各消毒1次,以滾燙熱水煮滾7分鐘。►消毒完畢後,自然風乾,建議以透氣材質的布袋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照射。臺灣月亮杯 材質較國外軟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台灣首張月亮杯醫療器材許可證,月亮杯問世,讓台灣女性一改過去只有衛生棉、棉條、布衛生棉的選擇。業者在2017年的化妝品大展擺攤五天,累積銷售1萬5000多組。食藥署日前更宣布,「月亮杯」可在網路、電視購物等通路販售。曾穎凡說,台灣月亮杯與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材質」,國外的矽膠較硬,台灣的材質軟,其餘大小都與國外的尺寸相符。由於這是台灣女性第一個月亮杯,材質軟可降低使用難度,期盼達到師父領進門的效果,一旦上手,消費者可以再選擇購買材質較硬的月亮杯。選購月亮杯請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認」識月亮杯為醫療器材。►二看:在購買時「看」清楚包裝上是否刊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品名、藥商名稱、製造廠名稱、製造廠地址、保存期限」等完整標示。►三會用:使用前請務必詳閱使用說明書並遵照指示使用。若發現品質不良的醫療器材,或使用後發生不良反應,請立即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 2396-0100。>>看更多圖解請點參考資料:藥物食品安全週報Healthline
-
2023-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小暑熱浪才要開始!2種疾病患者容易出問題 養生首重養心、健脾胃
小暑就字義來說,就是微熱的意思。國曆七月七或八日,太陽過黃經105度、氣候漸熱是為『小暑』。此時天氣開始逐漸炎熱,但是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通常,夏天最為炎熱是下一個節氣「大暑」過後開始。暑是炎熱之意、節氣中有大小暑之分、象徵氣候之炎熱應有程序之分。此外,小暑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季節,因為此時氣候溫暖、雨水豐沛,因此也是農事繁忙的時候:「稻子一日熟三分、青稻沒青米」。相反地,小暑若突然進入酷熱的氣候,作物則無法成長收穫。不過,雖然還不沒到最炎熱得時候,這天開始最好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待太久,並且要注意飲食養身,避免中暑!下文也會為大家介紹一些適合小暑的養身方式唷。小暑為熱浪之始 養生需心平氣和小暑雖然不是夏天最熱的時節,但此時對應心氣與脾胃,因此心血管、心臟不好的人,很容易在這個節氣出問題。因為天氣炎熱之下,血液必須把暑熱散掉,但心臟無法負荷、心血管不夠力就無法散掉暑熱,因此你會常常覺得有氣無力、虛弱的感覺。1.首重養心三伏天氣溫升高、濕度增加、天氣悶熱且氣壓低,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容易出現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症狀,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血虛弱的人要適當喝點麥冬、西洋參、沙參、玉竹來益氣養陰除熱。2.健脾和胃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好發的時節,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弱的人少喝冷飲、少吃生冷食物及注意腹部的保暖。改掉飲食不節及偏食等不良習慣,一切應以適量為宜;多吃健脾益氣的食物,如淮山藥、薏苡仁、紫蘇、南瓜、冬瓜等。出汗多時要及時補充淡鹽水以防止礦物質和水分的流失。小暑時節 可按2穴道進行經絡保養1.小腸經 - 肩貞穴• 位置:位於肩關節後側,從腋下橫向皮膚皺褶的上端,往上移動一拇指寬位置,也就是在肩關節下方。• 功效:通經活絡,清頭聰耳。2.小腸經 - 養老穴• 位置:雙手手腕背面,尺骨小頭近橈側凹陷處。• 功效:養生抗老保健穴位,能清利頭目、充養陽氣、舒筋活絡。小暑養陽迎「三伏」 掌握調整體質、增強陽氣的關鍵時刻小暑時節也將迎接「三伏」中的「初伏」,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中醫養生原則認為「春夏要養陽」,冬天常引發的慢性病,例如氣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等疾病,必須利用旺盛的陽氣調養,因此三伏天就是調整體質、增強陽氣的關鍵時刻,而許多中醫診所會搭配中藥敷貼、針灸,來強化養陽的療效。以上民眾有任何問題都可尋求專業的中醫師協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07 養生.抗老養生
陽氣最旺的「三伏天」將至!「三伏貼」治冬季最難纏3病症
● 陽氣最旺三伏天,三伏貼改善體質● 三伏貼是藥灸,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敷貼穴位一年,就有六成患者見效天氣持續飆高溫,中醫有「冬病夏治」預防醫學概念,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表示,可在夏天最熱、陽氣最旺的「三伏天」,為鼻過敏、氣喘及易感冒體質的人敷貼「三伏貼」,以防杜冬季難纏的病症。今年「三伏天」分別為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民眾可至中醫院所預約三伏貼的治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三伏貼是將中藥材貼在人體穴位上,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藉著夏天最熱的三伏天,肌膚毛孔易擴張,藥物得以沁入皮膚,讓藥效發揮。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亞萱表示,近年氣喘人口每年以五成的速度大幅成長,根據台北市統計,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達五成三,亦有二成五鼻過敏患者合併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等共病。林口長庚中醫部主治醫師陳俊良說,三伏貼針對大椎、風門、定喘、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適應症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久咳怕冷、胃寒腹瀉、體質虛弱、容易反覆感冒、痛經及月經不調、風寒濕性關節疼痛等。支氣管症狀好得最明顯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說,根據研究,若三伏貼療程持續達三年,八成患者的虛寒病症都能得到改善,即使只有一年療程也有六成患者得到改善,其中氣喘等支氣管症狀的改善最為明顯。詹永兆建議,近日氣候炎熱,民眾除了進行三伏貼調理外,飲食方面也要做好「避暑」,若身體狀況已相當熱,荔枝、龍眼、芒果等溫熱性水果盡量斟酌食用,避免體內過於燥熱,腸胃蠕動停擺;可多選擇「瓜類」食用,例如絲瓜、瓢瓜、香瓜、西瓜等寒性的食材,平衡體內暑氣。王明仁指出,三伏貼原理即為「冬病夏治」,在最炎熱的時節調理冬天虛寒性的體質,一般治療疼痛患者,若同時具有虛寒體質、容易過敏,都建議採取三伏貼來調理身體,成人敷貼半小時至四小時,孩童僅需半小時至一小時,可自行取下藥餅,但建議取下藥餅一至二小時後再行沖洗,最久不宜超過六小時。只貼兩次療效不完整王明仁說,三伏貼依照傳統得在初伏、中伏、末伏三天進行,若體質較為虛寒也可以貼超過三次,尤其台灣氣候炎熱,只要天氣熱的時節都可進行,但若只貼一、兩次恐無法達到完整療效。王明仁提醒,孕婦及未滿一歲幼兒不宜三伏貼,若正在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恐引起過強的免疫反應。敷貼部位可能會起些小水泡或紅腫熱,若皮膚容易感染、傷口不易復原者都要特別注意,若不適情況加劇,可自行提前取下藥餅。(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