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焦點.焦點
搜尋
生活費
共找到
186
筆 文章
-
-
2023-01-04 性愛.愛情診療室
工程師男友月入12萬零存款 1習慣讓她打消結婚念頭:讓我卡那麼久
高收入卻沒半點存款,這樣的男友可以嫁嗎?一名女網友面臨婚事陷入掙扎。她月薪3萬8,工程師男友月入12萬但年近四十都沒存款,每月都是月光族,她說男友很大方錢很願意花在女友身上,也不想讓女生出錢,但她反而愈來愈不安,不知該怎麼辦。這名女生在Dcard發文表示,男友已經向她求婚了,但她認為沒有錢怎麼結婚呢?雖然他說錢不是問題,但「但金錢的部分又讓我很沒安全感很害怕」。她至少有100萬存款,但男友「薪資也不低,為什麼都沒有存款呢?」她透露其實男友對自己很大方,包括出國遊學的15萬、吃飯請朋友家人都很好,也都會搶著付帳,而且男友金錢觀很大男人,不喜歡女生付錢,同居後房租生活費食費全包,自己穿的用的都不是名牌,對自己很節儉。然而,她一直以為他是有存款才敢這樣花錢,所以沒阻止,同居之後才知道他竟然還欠了20-30萬信貸負債,「實際上我不知道多少,他一直不說,可能不想讓我擔心。」她也表明很不喜歡負債,提出願意幫忙一起付,但男友卻說再三個月他就能自己付完債。她感嘆兩人金錢觀不同讓自己很無奈,到現在連買房的頭期款都沒有,「我寧願彼此一起辛苦存錢,換來未來更安穩的生活,而不是現在的玩樂」。她也說,覺得男友太愛打腫臉充胖子,「有時候很生氣他,明明沒足夠能力,為何一直裝大方呢?有時候又很心疼他,因為他只是單純想讓我感到幸福。」底下有人留言勸她還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問他到底負債多少,「都要結婚了還不知道男方的經濟狀況,不覺得自己很傻嗎?」原po也回說,「我覺得可怕的不是他沒錢而是不會理財跟花錢方式掌控不了,如果他人不好我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就是除了金錢觀以外其他都很好,才讓我卡那麼久。」「以前工作碰過這種愛擺闊的人,真是面子大於人生一切,總喜歡讓別人欠著他點什麼」,也有人建議她價值觀不同最好不要結婚,對方的花錢習慣和模式很難改變,除非真的改了再結,不然婚後一直要幫他還債更別說如果還有小孩。
-
2022-12-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母親離世,她秒領光存款,被姊妹怒告獨吞遺產!律師:處理長輩身後事一定要懂的事
許多人面對長輩離世,悲痛情緒尚未平復,帳單卻一筆筆來,有時候為了方便,就直接從往生者戶頭取錢支用。但要當心此舉已經觸法,更可能因侵犯其他家人遺產繼承的權益而吃上官司。 南投一名林姓女子遭家人指控,在母親過世5小時後竟拿著存摺、印章,領光亡母戶頭裡的26萬存款。事後被姊妹發現,認為她獨吞這筆錢,侵害其他姊妹的繼承權益,憤而報警提告。 林女表示,這筆錢是媽媽生前交代要留給她的補貼,還有部分用來辦理喪葬事宜,「其他姊姊都欠母親錢,母親說要補償我,因為她住院都是我照顧的」。 林女更指提款時,有告知行員母親剛過世,當時對方還回「領一點點錢沒關係」。而且她也不知道法律規定「領出相關存款須經全體繼承人同意」,所以才會逕行領走所有錢。 為釐清此事,法院傳喚相關證人,照顧林母的居家服務員表示,林母住院前很少看過林女出現,也沒聽死者說過比較寵愛哪個女兒,或是要把遺產留給誰。 行員則指出,林女領款時並未說明母親過世,以為只是個人存款領取,更沒有說出「領一點點沒關係」等語。法官認為林女說詞不足採信,但考量她最後將26萬存回,因此依偽造私文書罪判有期徒刑3月,可易科罰金。 法律規定,被繼承人過世後,其名下財產均為遺產,在遺產分割前屬於全體繼承人共同共有,未經全體繼承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提領、處分。如果想要臨櫃提領,就必須繳完遺產稅,並持死亡證明、戶籍謄本等相關證明文件,遵從銀行存款繼承作業處理的標準程序。 這些程序光是用想的就教人頭痛,那萬一是用提款ATM提款機領取呢?事實上這種行為也會構成《刑法》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物罪,民事上則可能涉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不當得利返還責任。 律師吳挺絹過去曾撰文舉例,某小姐在父親離世後已墊付不少費用,由於弟弟耍賴不分攤相關支出,於是便用父親生前交給她保管的提款卡取出70萬元支付,事後卻被弟弟提告「侵佔遺產」。 「我不懂,我只是把錢領出來付父親的喪葬費用!為什麼我會被弟弟告呢?請問我該怎麼做?」 吳挺絹律師解釋,在父親過世的那一刻,父親存款就成為所有繼承人——也就是媽媽、弟弟及某小姐共有的財產,如果沒有經過「所有」繼承人同意,是不能動用的。 而某小姐冒用父親名義,提領帳戶款項的行為,已觸犯「偽造私文書罪」,通常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1日以1000元折算。另外,某小姐提領的70萬元若不只用於喪葬費,還拿來給付媽媽和自己的生活費,在法律上更有高度可能性,會成立刑法侵占罪。 律師提醒,喪葬費通常是繼承人共同負擔;或是由某個繼承人先代墊之後,留下收據,未來討論遺產分配時,可以從遺產中要求給付。 當然,若是長輩在世時就安排好身後事,如遺產如何分配?喪葬費從哪裡支出?照顧另一半或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費如何安排等,或許就能避免繼承人之間的紛爭,留下更多時間追憶兩代、手足間的快樂時光。●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疑心老伴外遇、偷東西?當心是「失智」徵兆!醫揭「這些症狀」可能比健忘、迷路更早出現.進入50後「冬季癢」年年報到?皮膚科醫師教3方法輕鬆緩解:每天「這時間」保養最好.她退休11年總花費只有314萬!居無定所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壯遊世界把旅行當生活
-
2022-11-25 醫療.懷孕育兒
沒錢不敢生?單親外配媽月薪24K扛半薪房貸! 女兒泣:怎麼養活我的
養育孩子的費用相當可觀,導致不少夫妻不敢生。一名網友有感而發,她透露爸爸在10幾年前去世後,身為新移民的媽媽就獨自扛起養育她的責任,當時她月薪只有2萬4,每個月還要付1萬2的房貸,但仍辛苦拉拔她長大,讓她不禁感嘆「媽媽到底是怎麼養活我的」。該名網友在DCARD分享,她是單親家庭,爸爸長期酗酒、賭博,甚至還會家暴,直到十幾年前去世後,家裡的支出就由媽媽一人扛起,當時她月薪只有兩萬四,家裡每個月還有1萬2的房貸。媽媽是外籍新娘,爸爸死後的保險金全被叔叔騙走,因此媽媽只好將剩餘的錢拿去還爸爸欠下的債,「她什麼都不懂,她很生氣,但還是沒人能幫她,也沒有任何一個親戚願意幫我媽」。儘管如此,身為作業員的媽媽仍努力工作,偶爾兼職做清潔工、發海報等,讓她補習,也讓她不愁吃穿,十年過去她的薪水漲到2萬8,從原po上大學後,媽媽就一邊繳房貸,一邊給她生活費,並囑咐她好好讀書,不要去打工。原po感嘆,經常看到有人擔心月薪9萬養不起孩子,也有夫妻兩人薪水加起來超過十萬的也說養不起,甚至有網友說月薪2萬5,連貓都養不起。「好像不管賺再多大家都不敢生」,每當她看到這類文章時,不禁對媽媽感到敬佩,心想「她到底怎麼養大我的,是付出多少努力,供我好好讀書、好好長大、好好治好我的慢性病」。說到這,她的心頭都揪在一塊了,「只能說,媽媽是我看過最堅強的女性,我真的永遠愛她」。文章曝光,感動不少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妳媽媽真的很強,Respect堅強女子」、「媽媽可能會愛錯人,但不會生錯人」、「你媽好勇敢,一個人在異鄉,面對這些事情,你真的要好好孝順她」、「你媽媽大概是犧牲了很多,只用了她必須要用的錢,剩下的全用在你身上了」。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11-25 養生.家庭婚姻
辭鐵飯碗當全職主婦,婆婆竟跪求成全外遇夫…律師教這方法「分走他一半財產」
「我們離婚吧!」當丈夫冷冷拋出這句話時,她噙著淚水不敢置信,原來這段25年的婚姻,竟能輕易被捨棄…他們結婚時正當事業起飛期,他任職上市公司,她則在國營企業上班,夫妻倆努力打拼,30歲已各自升上基層主管。但婆婆屢屢暗示她的肚皮沒動靜,醫師說也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才會遲遲無法受孕。她為此辭掉鐵飯碗,3年內接連生下2個女兒,想等孩子小學畢業就回職場,怎知公公罹癌久病,之後身為長子的丈夫堅持要接寡母同住,她就在照顧公公、伺奉婆婆、打理家務與接送孩子上下學中,錯失了重回職場的時機。老公升任高階主管後,為追求更好發展攻讀EMBA,聽說班上不乏年輕女同學,總用崇拜眼光聽他聊豐功偉業。某日深夜有人傳來訊息,對方說「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說已經懷孕、而且還是男胎!她拿著手機逼問丈夫,他卻沉默不語。而對外總說媳婦像女兒的婆婆,一聽到外頭女人懷了男孩,竟老淚縱橫下跪,要她「成全」,讓夫家延續香火…。多年來她靠老公每月給的生活費打理家務,平常置辦私人衣物、逢年過節孝養娘家爸媽的紅包與禮品,也是老公買單;而她總想著夫妻同心,能省就不願多花,竟沒存下一毛私房錢。現在居所則是丈夫繼承的公公遺產,多年來老公的薪資、股票通通都在他個人名下,她什麼都沒有,難道她就得兩手空空離開這個家? 去年王力宏與妻子、大S與汪小菲等藝人的離婚風波都鬧得沸沸揚揚,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即是離婚後到底房子、財產怎麼分配?女方可以分得男方財產的一半嗎? 許多人認為,女方婚後沒有工作,錢都是男方在外工作打拼來的,憑什麼女方可以分配到財產?但站在「家務有給」觀念來看,配偶一方打理家務、照顧孩子理應視為對婚姻的貢獻,當然應該要分到財產。那麼,在法律上究竟怎麼看? 資產都在先生名下,妻仍可請求分配剩餘財產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魏妁瑩表示,在討論「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之前,得先解釋夫妻間的財產制度:一、法定財產制:將夫或妻之財產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由夫妻各自所有;不能證明為婚前或婚後財產者,推定為婚後財產;不能證明為夫或妻所有之財產,推定為夫妻共有。二、共同財產制:夫妻之財產及所得,除特有財產外,合併為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公同共有。三、分別財產制:夫妻各保有其財產之所有權,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 國外常見未婚夫妻簽訂「婚前協議書」,但國內無此習俗,多數人都是回歸適用「法定財產制」。因此當夫妻一方死亡、婚姻消滅或改約定財產制的時候,夫或妻可以請求剩餘財產分配,由雙方當下的財產差額,取得其中的半數。 舉例來說,丈夫婚後財產2億元,負債1億元;妻子婚後財產1,000萬元,沒有負債。此時夫的剩餘財產是1億元,妻的剩餘財產是1,000萬元,差額9,000萬元,丈夫就應該分配4,500萬元給妻子。 魏妁瑩指出,並不是「錢多的人」就要分給「錢少的人」一半差額,而是看婚後增加的財產;而若無法明確證明是婚前就有的財產,都會被認定是婚後的財產。 譬如,先生婚前有100萬元存款,婚後存款則為1,000萬元,除非婚前的100萬元是存在特定帳戶,而那個帳戶都沒有領款紀錄,否則在法律上會被認為,婚前的100萬元已經花掉了,婚後財產就是現存的1,000萬元,而不是900萬元。 其他財產,例如股票、不動產等,也都是相同的道理。例如先生婚前有A房屋一棟,但結婚幾年後換屋,把A房屋賣掉,又買了B房屋,除非能夠證明是用賣A房屋的款項購入B房屋,否則B房屋就是婚後財產,不能再主張扣除A房屋的價值。 5年內惡意處分財產,離婚仍可追回計算 不過,在婚姻中增加的財產,如果屬於繼承、贈與等「無償取得」,另一方是不能主張分配的。像是上述案例中,先生繼承了公公遺產中的房子,這部分太太的確無法請求分配,但如果先生繼承的財產中包括現金,而這筆現金與婚後工作的薪資都存在同一帳戶,就有可能被視為婚後增加的資產。 那如果夫妻有一方在婚姻產生變化時,就預先惡意處分財產,「沒有婚後財產,就不用分了嗎?」對此,法律上也有防範機制,分配前5年內處分的財產,都必須追加回來計算。 像是上述的太太30歲即離開職場,雖然此後就沒有收入,但她25年來照顧孩子、伺奉婆婆,對婚姻仍有貢獻,所以離婚時可以向先生請求剩餘財產分配。假設先生資產有繼承來的1000萬,婚後共賺得5000萬元,婚後花費3000萬元,而太太資產則是0,那麼太太最多可以分得多少? 丈夫財產:1000萬(繼承財產)+5000萬(婚後賺得)-3000萬(婚後花費)=3000萬妻子資產:0夫妻財產差額:3000萬(3000萬-0) 此時,若先生無法證明1000萬屬於繼承或受贈財產時,妻子就有機會得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金額1500萬(3000萬÷2) 外遇不忠者,也可以要求分配財產 魏妁瑩說,家事法庭常出現許多怪奇答辯,好比「為了傳宗接代,不得不與第三者生小孩」等;有些案例甚至是妻子辛苦工作養家,先生卻好吃懶做又外遇。那麼,如果夫妻一方對於婚姻生活沒有貢獻或協力,又或者是對婚姻不忠,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分財產?答案卻是未必。 在實務上,魏妁瑩就曾遇過人夫在妻子外遇後選擇分居,他料想太太理虧不敢提離婚,所以也未對財產做特別處置。想不到夫妻倆分居達6個月之後,出軌人妻竟向法院申請「分別財產制」,要求資產較多的先生必須要分配婚後財產。 「外遇的人怎麼可以來分我的財產?」先生對此忿忿不平。但魏妁瑩坦言:「法律沒規定外遇就不能分!」 而先生提出家中有外勞,太太在家中什麼事都不必做,因此對婚姻沒貢獻。但法院判決卻駁回:「太太雖然沒做事,但有陪婆婆聊天,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說她對家庭沒貢獻。」只能說,對於婚姻有沒有貢獻、公不公平?仍由法院認定,沒有絕對。 結婚時感情甜蜜,多數人不會對個人資產預作規劃,就算是父母有疑慮,也不好要子女在結婚前去做約定。對此,魏妁瑩只有一個建議:「結婚前的錢放在A帳戶,結婚後的錢放在B帳戶;A帳戶的錢不要動,要花就花B帳戶,千萬別融合在一起。」未來若真不幸走上分手,至少能保護婚前財產,減少分產爭議。●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急性白血病60歲後好發!三大快速索命特性,醫:不明發燒等4大病徵速就醫檢查 .台灣驚爆本土霍亂病例!她吃了「這兩樣東西」有5症狀…什麼是霍亂?一文看如何預防.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
-
2022-11-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大S汪小菲床墊銷毀直播…你家的床墊多久沒換了?一睡十幾年恐睡出病
大S、汪小菲的離婚生活費爭討戲碼,昨天發展到全台觀賞床墊銷毀過程的直播(》看詳細)。先別管別人睡的床墊到底是來自瑞典有170年品牌歷史、要價近千萬的Hästens,還是市價約10萬的英國SLEEPEEZEE,反正都不會是尋常人家買的床墊。看完熱鬧,不如來關心你家的床墊是否很久沒換了?再好睡的床墊也有壽命,業者建議至少每五年更換一次,以免在潮濕氣候下長黴危及健康。床墊一睡十幾年,睡出病不自知幾年前有一個病例是這樣:一名40多歲男性接受健康檢查時,被醫師強烈懷疑罹癌,X光檢驗發現肺葉有一塊桌球大小的腫瘤,立即安排開刀,但開胸後,醫師當場呆了,因為那不是腫瘤,竟是成塊的黴菌,問題就出在十幾年沒換的床墊。原來是患者居家環境潮濕,未做好除濕的結果,除了恐怖的壁癌之外,床墊底下竟然佈滿了一大片的黴菌斑點……》看詳細雖然上述是極端案例,但如果剛好是免疫力較差的人,難保被黴菌趁虛而入。許多人家裡床墊一用十幾二十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但台灣環境潮溼悶熱,居家很多物品易長黴,因此一定要勤於除濕及清潔替換。家居品牌HOLA特力和樂曾受訪表示,床墊應至少一個月清潔一次,可使用除螨機清潔表布,將孳生的細菌清除。並建議最好加上全包式保潔墊,每五年更換一次,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睡眠品質的好壞,撇除自身可能的疾病之外,適合的床墊與枕頭絕對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詹益聖曾受訪建議,挑選床墊或枕頭時,務必要實際試躺至少3分鐘以上,才比較能夠感受床墊受力後的變化,尤其要觀察脖子、腰部的支撐度是否足夠,床墊是否會陷下去很多,以及腰椎部位是否舒適,並且應選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業者也建議,注意床墊表布與邊布的透氣性,才能有效散熱,具有抗菌防螨效果的表布尤佳。寢具清潔 定期清洗+紫外線殺菌不可少枕頭、床包等寢具也是一樣,不要用到壞用到爛才要換!寢具專家郭永興曾受訪指出,當棉花製作的枕頭出現硬化、乳膠枕有脆化、發黃等情況,就是使用年限到了,如果繼續使用,頸部懸空反而有礙身體健康。一般來說,棉花心的枕頭壽命最短,因為長期吸附人體的汗水和皮屑,較易卡塵蟎;乳膠枕最為天然、抗菌,密度越高,支撐力越好,使用年限約8到10年。清潔方面,床包、枕套、被套最好每7到10天清洗一次,如做不到至少一個月也要清洗一次。醫師還建議多多利用太陽的紫外線殺菌,棉被約15天曬一次太陽,每次約曬1小時,每半小時翻一次面。常見的天絲、純棉材質可適度曬太陽,但是蠶絲和羊毛被只能陰曬,不能直接曝曬陽光。【資料來源】.床墊怎防潮?業者:建議5年換一次.你家多久沒換?床墊發霉讓他肺長滿黴菌.睡姿不良、床墊不對,讓你睡到腰痠背痛!挑對床墊這個指標很重要
-
2022-11-23 養生.家庭婚姻
汪小菲扶養費想賴皮,專業律師提出一招破解!離婚後必知的自保教戰守則
汪小菲扶養費想賴皮,不論是出於情緒,還是另有原因,專業律師表示離婚協議約束力極高,基本等同於判決書,可以提成異議,但基本上很難推翻。大S去年與汪小菲的10年婚姻畫下句點後,原本看似風平浪靜,但今天去遭媒體爆料,指汪小菲離婚後該每個月給大S的贍養費,已經很多個月都沒有付,大S已經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強制執行,且獲法院裁准,等於汪小菲在台資產,將有部分被查封。消息一傳出後,汪小菲頻繁透過微博發文。他透過微博公開了過去這1年來的匯款明細,並坦言他就是因為大S再婚,所以現在的生活費,「就是不想給」,也不想幫她付電費。同時汪小菲也在微薄附上支出列表,汪小菲甚至不客氣的表示,「只是作為一個男人,大S既然再婚了,我不想再給這個家付電費了!」但是當初離婚協議已定案,法界人士認為,大S和汪小菲簽署的這份離婚協議約束力極高,基本等同於判決書,汪小菲可以提成異議,但基本上很難推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離婚協議內容沒有,也不能要求對方不能再婚,因此汪小菲無法以大S再婚為由,自行取消同意支付大S生活費的承諾」。值得注意的是,離婚雙方是在法官見證下簽筆錄,所以效力等同於確定判決書,不管任何一方違反,另一人就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不需要再打任何的官司。當汪小菲沒有屢行支付生活費的承諾,大S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很快就會得到結果,日前大S已經拿到法院查封汪小菲資產的裁定書。對此,汪小菲也透過律師發出2點聲明澄清,簽署離婚協議時,特別顧及孩子,他願意支付「超乎尋常」的鉅額扶養費,至今都有付足,也另外給了很多錢;第二點則是:「現在的爭議,就是本人不想再另外付所謂的家用和電費,就這麼簡單,感謝各界關心。」面對汪小菲與大S的事件,可以說是一場情緒上演發的事件,但離婚事情的背後,單方面真的可以停止付扶養費嗎 ? 或是對方想賴皮該怎麼辦 ? 如果妳也有可能走上離婚一途,帶著孩子妳需要知道的就更多了。扶養費由家長共同承擔,直到子女年滿20歲扶養費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應盡的義務責任,夫妻之間無論相愛或離異,都不該讓無辜的小孩承受後果,即使走向離婚一途,也得確保孩子的生活不受影響,因此孩子成長所需的扶養費都必須由家長雙方共同承擔,不會因為離婚而改變,直到子女年滿20歲為止。扶養費的約定方式扶養費的約定方式,可以由父母自行協調,約定後在離婚協議書上清楚寫下扶養金額與給付方式;萬一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可以先透過法院的調解程序解決,最後一步才是經由訴訟的方式請法官裁量、判決。扶養費計算標準進入法院訴訟程序後,根據民法第1119條:未成年子女的扶養費分配比例會依據夫妻,個人的經濟能力及身分調整;法官通常會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全國收支調查報告─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資料,因應不同縣市,同時考量夫妻雙方薪資、家庭財務狀況、照顧孩子的時間、子女實際需求進行評估,再依比例分配父母方的扶養費金額。扶養費計算後一般來說,扶養費會由夫妻雙方平均負擔,也就是父母各支付一半的金額作為子女的扶養費,或是依照雙方薪資調整負擔比例;如果夫妻雙方對此不滿或存有意見,法官會斟酌雙方的經濟能力後,再決定負擔比例。對方賴皮!申請扶養費強制執行離婚後,若對方耍賴裝死不付扶養費,另一方可對他的財產聲請「強制執行」!1.若手邊有律師擬定、經過公證人公證的離婚協議書及公證書,可以向法院聲請對方財產強制執行。2.若離婚協議書未經過公證,不具執行力,則可以用「未成年子女的名義」為原告,向法院提出「請求給付扶養費用」的訴訟,經由法官審查判決後,就具備向對方財產聲請強制執行的效力,就如同債權人有權透過法院向債務人討回債務一樣。3.備好「聲請狀」,前往聲請扶養費強制執行!聲請地點視另一方財產的放置地點而定,可以備妥聲請狀到當地的法院執行處聲請即可,若不清楚或不確定另一方的財產放在哪裡,也可以依據對方的居住地,向該地區的法院聲請。※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1-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不怕老本留失 預簽型安養信託讓自己和家人都用得到
王教授子女都在國外,不想影響下一代生活,他和妻子退休後住進養生村,最近更成立了預簽型安養信託。王教授說,雖然目前健康狀況不錯,但考量年紀大了需他人協助,先將財產交付信託,約定80歲後啟動撥款照顧機制,由銀行幫忙處理各式費用,以防未來失能或失智可能無力處理,更不想退休金遭人覬覦及詐騙。統計顯示,全台獨居人數已破3百萬人,少子化成趨勢,獨老成為新日常。聯合報自2020年啟動國民退休準備工程,去年推出「六種動物測退休力」,今年因疫情造成人際隔離與孤獨,將進一步關注一個人如何面對老後,財務是退休準備的起手式,累積財務退休力更是所有人預備老後生活不可或缺。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表示,獨老或老人照顧老人的情形愈來愈多,關於退休財務準備,建議從退休金及老後醫療保障兩方向規畫,老後金流安排及照顧也是重點,可透過信託建構財務安全網。信託的特性是專款專用、財產保全,可協助預先安排老後生活細節。楊淑惠表示,信託2.0推動後,民眾可以透過預簽型安養信託,將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存入信託帳戶,避免因突發事件導致無法妥善運用使退休金流失,影響生活品質。例如王教授利用的預簽型安養信託,事先約定資產用途及支付細節,如定期給付養生村、醫療、交通、生活各式費用等,受託機構照約定運用信託資金;民眾可設立信託監察人,協助信託運作及監督帳戶,王教授將子女設為監察人,避免他和妻子無法自理財產時,資產管理不當或遭詐騙侵占,甚至不當挪用。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詐騙層出不窮,高齡防護網若不及早建置將成為嚴重社會問題。信託2.0鼓勵滿55歲以上民眾提早規畫安養信託,將財產交付信託專戶,專款專用;預簽型態安養信託可提供先行體驗,大家可慢慢將資金存入。楊淑惠也提醒,有關退休金準備,許多人仰賴社會保險及職業退休金,但國人壽命增加,加上通膨,退休金缺口往往超乎預期。建議民眾可以先試想嚮往的退休生活,及早規畫以金融工具,累積複利;退休後則建議,將資產配置在較穩定且能創造被動收入的理財工具。另外,一定要規畫醫療保障,醫療支出隨年齡增長,國人平均不健康存活期達8.5年。建議身體健康時加強持續性給付的長期照顧險,或透過失能扶助險轉嫁長壽風險;高齡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採取風險自留方式,設立專款專用醫療帳戶,確保醫療花費有所支應。 解讀信託2.0●什麼是信託2.0為了讓信託普及化,除了安養信託,金管會近年開始推動信託2.0,讓信託不只協助資產管理,從個人、家庭延伸到家族及企業,都可採用適當的信託規畫服務。信託2.0是全方位信託,不只聚焦在高齡及退休族群,也涵蓋普惠金融的願景,並無特別門檻限制,不同人生階段都可能有不同的信託需求,可以透過信託規畫。名詞解釋:普惠金融聯合國於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又稱為包容性金融,是指普羅大眾均有平等機會獲得負責任、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為何信託2.0是預備高齡生活的第一步?退休規畫除了檢視退休金及醫療保障是否足夠,老後金流安排及照顧安排也是規畫重點。可藉由信託的特性,即專款專用、財產保全,預先安排老後生活細節,建構保護傘。信託2.0後,民眾更可以透過預簽型安養信託,先將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存入信託帳戶,避免因為突發事件導致無法妥善運用退休金,生活品質降低。此外,可透過信託契約約定信託資產的用途及支付細節,如定期給付安養機構費用、醫療費用、交通費用、生活費用等,受託機構即依照約定運用信託資金。建議民眾可設立信託監察人,協助信託運作及監督信託帳戶資金運用狀況,避免因身邊無人照顧或無法自理財產,導致資產管理不當或遭受詐騙侵占或不當挪用。●哪些民眾需要信託2.0?信託2.0除了聚焦高齡及退休族群,不同人生階段面對不同目標,都可能有不同信託需求,例如成家立業階段,父母以家庭為核心進行理財規畫,「子女保障信託」可使父母放心將子女教育費、生活費等各項資金,透過信託逐步交付給子女。準備退休或屆齡退休階段,可開始考慮規劃「安養信託」或「預簽型安養信託」,想運用信託財產來照顧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甚至身後財產的處理,「遺囑信託」或「保險金信託」提供解決方案。信託2.0鼓勵滿55歲以上的民眾提早辦理安養信託規畫,將財產交付信託專戶進行專款專用,讓安全有保障;預簽型態安養信託,更可以提供先行體驗信託的功能,建議民眾利用這個機制慢慢將資金存入,提早達到退休安養、樂齡生活的理想。● 一般信託與信託2.0差別在哪?信託其實是協助民眾資產管理的好工具,為了讓信託普及化,金管會除了推動安養信託外,近年也開始推動信託2.0計畫,鼓勵信託業者從組織架構、人才培育、異業結盟等面向進行發展,積極推廣信託業務,讓信託除了可以提供客戶財產保障與安全,更能串聯起多元的異業服務,民眾透過信託規劃即可滿足資產管理需求與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式所需。信託是普惠金融服務,並無特別門檻限制,民眾可以尋求信託業者進行妥適的信託規劃建議,為自己、家庭、家族或企業建構一個資產保護暨傳承的機制。●信託很貴?一般民眾負擔得起嗎?早年信託規畫主要依據個案情況量身打造,客製化費用動輒數萬元或數十萬元,近年為響應政府安養信託及信託2.0政策,各信託業者紛紛推出制式化安養信託、預簽型安養信託等信託產品,一般民眾無須擔心會負荷不起。信託收費標準每家銀行各異,以中國信託銀行而言,信託相關費用分為簽約手續費及信託管理費,簽約手續費約新台幣數千元,信託管理費則於信託資產交付至信託專戶後才開始計收,一般而言年費率約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間。預簽型安養信託,屬於先行體驗信託的模式,尚未開始啟動撥款機制,民眾可多加利用,一舉數得。 (諮詢專家: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
-
2022-11-22 焦點.元氣新聞
汪小菲檢舉小S濫用安眠藥!「思諾思」吃了會夢遊,醫師建議失眠者一種天然無副作用的安眠藥
被媒體爆出被大S索討500萬生活費因而暴走的汪小菲,昨(21日)開始在微博連續發文向大S一家開砲,其中提到揚言檢舉小S(徐熙娣)濫用安眠藥,連汪小菲媽媽張蘭也加入戰局,在直播中加碼爆料小S「每天吃20顆」。爆料所指的思諾思在台灣稱作「使蒂諾斯」(Stilnox),是治療失眠症之短期藥物,需醫師處方,在台灣屬第四級管制藥品。》看詳細新聞汪小菲在被前妻索討生活費的新聞爆出後相當憤怒,21日在微博連續不斷發文開砲,砲轟對象幾乎遍及大S一家,連大小S多個前任男友都不被過,而最多的莫過是小S了。「汪小菲接連留言「我就想問問思諾思哪兒來的,她老公買的上海房子哪兒來的?…」、「思諾思是什麼東西,就是喝酒哭加直播,要不然就是起不來,根本動不了…」思諾思在台灣稱作「使蒂諾斯」(Stilnox),是成人失眠症之短期治療藥物,屬於醫師處方藥品,在我國屬第四級管制藥品。主要成份為ZOLPIDEM TARTRATE。精神科醫師指出,使蒂諾斯因藥物作用快、半衰期短,能夠迅速誘導入眠,睡醒後精神輕鬆,但使用者成長太快太多,以致於出現不少相關的問題,濫用事件頻傳。》藥物百科/使蒂諾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2019年就曾發布警告,指出有幾款常見安眠藥可能引發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已知引發夢遊、不清醒時駕駛、不清醒時使用鍋爐等,釀成輕重傷與死亡等諸多意外,這其中羅列的成分包括eszopiclone(Lunesta)、zaleplon(Sonata)與 zolpidem(Ambien、Ambien CR、Edluar、Intermezzo與Zolpimist)。「使蒂諾斯」就含有ZOLPIDEM。因此台灣的「使蒂諾斯」藥物說明書即詳載:使用 Stilnox 後可能會發生複雜性睡眠行為 (如夢遊、夢駕、或在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從事其他活動)。其中一些事件可能會導致嚴重傷害,包括死亡。如果病人曾使用 Stilnox 後發生複雜性睡眠行為,請儘速回診並停止使用 Stilnox。服用安眠藥 當心四大飲食雷區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個受慢性失眠所苦,許多人會服用安眠藥讓自己好好睡一覺,但提醒安眠藥的使用還是要經過專科醫師處方開立,才不致成癮濫用。而吃安眠藥也要注意飲食上的限制,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如果因為吃了安眠藥沒效再吃一顆抑或用藥期間在睡前喝點小酒助眠,不但無助於睡眠,還有害健康。以下四大飲食雷區,務必注意避免:一、勿搭配酒和添加酒精的飲料及食品二、勿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及食品三、服藥期間避免飲用葡萄柚汁四、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失眠找原因 最天然的安眠藥是運動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張立人曾在《聯合報》撰文指出,造成失眠的原因百百種,簡單分成六加一類:包括壓力、含咖啡因提神的飲食、睡前激烈運動、過餓或過飽等行為、太吵或太亮等環境、含咖啡因的藥物、及找不到原因的原發性失眠。一失眠就只知道吃安眠藥不是治本之法,處理失眠應找到真正的病因,解決後才不會劑量越吃越重。建議失眠者,假日多運動或出門走走,保持身心健康才是最天然無副作用的安眠藥。【資料來源】.失眠吃不吃安眠藥? 記住2原則.失眠吞安眠藥 當心四大飲食雷區.3種成分安眠藥可能引發夢遊 衛福部:評估是否強化警示
-
2022-11-22 養生.人生智慧
汪小菲開戰大S一家/幫張清芳拿下16億贍養費、再接大S離婚案!女星王牌御用律師賴芳玉,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內心
【2022/11/22編註】2021年大S和汪小菲委由律師賴芳玉處理離婚事宜,雙方針對財產分配、生活費給付、及兩名子女的監護權、探視等調解,達成共識後簽訂離婚協議。昨(21日)因大S爆出向汪小菲追討500萬生活費,讓汪小菲在微博接連暴走,大S也再度透過律師賴芳玉發聲明,被網友讚理性鎮定。不少知名女星,如張清芳、大S、黃嘉千等離婚,都是賴芳玉接手的案子。》看詳細新聞兩岸演藝界知名的夫妻檔大S和汪小菲,在11月22日共同發布聲明正在進行離婚手續,而這紙聲明也讓大S的委託律師賴芳玉隨之曝光。賴芳玉是台灣知名的家事律師,曾協助多名女藝人的離婚訴訟,而她除了是律師也是個作家,甚至跨界主持Podcast、開YouTube,過著擁有多重身分的斜槓人生。 在家事訴訟裡,賴芳玉的法律專業已無庸置疑,她近年來最知名的一戰就是承辦歌手張清芳和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的離婚案件,賴芳玉靠著庭外不懈地協商,最終讓雙方達成分配財產和子女協議。 雙方談妥後直接進入法院訴訟,讓法官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下完成調解,張清芳獲得16億元贍養費,這起備受矚目的離婚官司也得以在安靜和平方式下落幕。 賴芳玉在法院家事庭的名號響叮噹,不只是張清芳,藝人賈靜雯、柯以柔、何如芸、于美人、金友莊和李晶晶等人也都指名找她,而賴芳玉宛如這些女藝人失婚的浮木,總能用專業又柔軟的態度,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的內心,成為女星的王牌御用律師。 據了解,大S在本月初向台北地院訴請和汪小菲離婚,而雙方顯然事前早就做好溝通,北院家事庭低調開庭後,兩造對離婚、財產分配等事項都有一定共識,還擬了一份讓外界無可挑剔的共同聲明。事後大S和汪小菲都噤聲,目前手續到底走到哪一個階段,《今周刊》致電賴芳玉,至截稿前並未取得回應。 不過在這起矚目的離婚案件中,除了大S夫婦的身分吸睛,隨著離婚聲明曝光的美魔女律師賴芳玉,免不了也成為後續討論的「嬌點」。 現年53歲的賴芳玉,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系,1992年以全國律師高考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出道,成為當時台灣社會還很少見的女性律師。 身為職場中位居少數的女性,她從年輕時就得加倍努力才能脫穎而出,由於深知女性在職場及社會上的苦與痛,因此從年輕就致力於婦權運動。 擔任職業律師28年來,她披上法袍為女性爭取正義,更一步一腳印推動《家暴法》,在各大活動也總會見到她纖瘦但不吝挑戰強權的身影。 這些年來,賴芳玉則熱烈開展了她的斜槓人生,她用淺白的話闡述艱深的法律知識,不停地在報章上發表評論和接受媒體採訪,她的名字,因此在媒體圈裡聲名大噪。 之後,她更投身主持Podcast、開闢談法律知識的YouTube,也上節目和廣播分享她的理念,甚至嘗試參與電視劇及電影製片等,對於提倡女權的理念,她始終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 如果撇開嚴肅的人間律法,賴芳玉的內心裡其實住著一個浪漫纖細的「文青魂」,讓她即使再忙都勤於筆耕,在繁忙的斜槓工作之餘,仍多產的寫下《待用民宿》、《好散,也是一種幸福》、《影之光》、《我們依然相信》、《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幫你找到幸福的55個婚姻法律常識》等書。 在文字的世界裡,她用小說家的身分,在字裡行間注入對人的愛與關懷,要大家明白,人生不只是向前衝,有時候暫停下來充個電,就有勇氣迎接自己的第二人生。 但,賴芳玉的斜槓人生已經制式化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像她在《待用民宿》一書裡闡述的一樣,「人生別太快下定論,故事總還未完待續…」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多囊腎不注意,會有腦動脈瘤引發中風!醫師:出現3個常見症狀,要小心.一顆10萬的植牙有人用20年、也有不到5年就壞掉!「這五點」做好,用一輩子都OK.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2-11-20 癌症.頭頸癌
依據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醫師詳解口腔癌症狀如何分期
「得了口腔癌,只能開下巴嗎?」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但根據癌症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會採取放射、化學藥物等治療方法,抑或是合併使用不同的療法。讓我們來認識口腔癌的治療方法吧!口腔癌的診斷依據及分期口腔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據臨床的診斷及分期來決定,因此在進入正題以前,先看看如何診斷口腔癌!首先,醫師會藉由理學檢查中的視診來評估口腔的症狀,如口腔黏膜顏色、質地的變化,或是出現增生物、出血等。若評估疑似有口腔癌病變,便會進一步進行內視鏡的檢查,利用侵入性的儀器更深入觀察病變結構。「視診和內視鏡檢查看起來都像是癌症病變,那就是得口腔癌了嗎?」口腔癌最重要的診斷方法為病理組織切片檢查,除了前述理學檢查及內視鏡檢查外,仍須搭配切片檢查的結果才能確定是不是癌症。另外,也會透過顎骨X光、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幫助定位及分期喔!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方法主要是根據原發腫瘤大小(T)、頸部淋巴結轉移狀況(N)、是否有遠端轉移(M)的TNM系統來決定。AJCC是一個致力於定義和推廣癌症分期明文標準的組織,目前許多國家的癌症分期都是依照這個組織的指引而訂定的。而台灣在口腔癌的診療也使用AJCC的標準,詳細分期如下[1]:第零期:原位癌腫瘤細胞侷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第一期:病灶最長直徑小於2公分、侵犯深度小於0.5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第二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1. 病灶最長直徑小於2公分、侵犯深度介於0.5至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2. 病灶最長直徑介於2至4公分、侵犯深度小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第三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1. 病灶最長直徑介於2至4公分、侵犯深度大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2. 病灶最長直徑大於4公分、侵犯深度小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3. 病灶大小、侵犯深度介於前三期內之範圍,但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3公分的腫大淋巴結,無遠處器官轉移。第四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1. 病灶大於4公分、侵犯深度大於1公分,或有周圍組織深部的侵犯。2.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3. 不論原發腫瘤大小,有對側或兩側頸部轉移或單側頸淋巴結大於3公分等。4. 不論原發腫瘤及頸部的情況,有遠處器官轉移。口腔癌的分期可以用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分成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其他藥物療法等,那醫師會如何選擇呢?外科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根據臨床分期的不同,切除的範圍也會有差異 [2]:第一期需切除病變處,若懷疑有潛在淋巴結侵犯的可能性,可能會加入「上頸部淋巴結切除」。第二期則一律連同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都切除。若到第三期,則做廣泛病變處切除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第四期則採取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切除範圍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等。手術方式包括開放式手術、內視鏡手術等。一般來說,口腔癌是透過直接目視下以開放式手術進行。針對張口困難且腫瘤較大較深的病患,則需要將下顎骨鋸開,以取得較佳的手術視野。針對適合的個案,也可以考慮使用內視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進行腫瘤切除。然而,若是腫瘤太大,判斷無法以內視鏡和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者,仍建議用開放式手術切除,因為手術的首要目標即是將腫瘤徹底切除乾淨。若病情嚴重、切除範圍廣,則需搭配顯微皮瓣重建術。頭頸部腫瘤的治療困難之一就是美觀,當腫瘤過大時,會打開下巴進行切除,而為了術後美觀,在主要的手術結束後須會同整形外科進行重建,依照患處大小,取身體其他部位的皮瓣來填補臉部的空缺。皮瓣的種類包括局部皮瓣(local flap)、遠端皮瓣(distant flap)及顯微游離皮瓣(free flap)。局部皮瓣為傷口週邊的皮瓣,遠端皮瓣為離傷口較遠的皮瓣,這兩者常用的有三角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闊背肌肌皮瓣等。而游離皮瓣則是身體任一部位的皮瓣,手術時會將該部位皮膚及供應血流之血管莖(pedicle)一同取下,在口腔癌傷口處經由顯微手術接合血管,為現今較常使用的手術方式,較不受限於組織的位置及大小,常用的皮瓣如前臂橈側皮瓣、小腿腓骨皮瓣及大腿前外側皮瓣等。放射治療對於第一、二期的口腔癌病人,除了上述提及的手術切除外,也可單獨使用放射治療。而對於第三、四期的口腔癌病人,則通常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以確保癌症細胞清除完全。由於放射治療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造成牙齒及牙齦的傷害,也會使傷口不易癒合,因此在進行治療之前,必須要事先做口腔檢查,若有蛀牙、牙周病等情形,要預先治療,康復後才能進行放療。另外,放療也可能引起口角炎等傷口,請至牙科與口腔外科醫師治療、索取藥物。口腔癌術後可能會放置敷料或塗抹藥膏,記得清潔口腔並做好傷口照顧,以維持口腔健康。化學治療與其他藥物療法化學治療本身不能治癒口腔癌,但適用於兩個時機:1. 手術後合併放射治療,輔助清除癌細胞。2. 有遠端轉移而無法切除病灶的末期病人,可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現今也有許多新的口腔癌療法,包括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3]。標靶藥物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酪胺酸激酶抑制(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像是cetuximab及panitumumab等;免疫治療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像是anti-PD-1、anti-CTLA-4等。這些嶄新的療法在部分病人身上有顯著的療效,或許未來能解決目前口腔癌及其他癌症治療上的困境。此外,人類乳突瘤病毒(HPV)的檢測也可能有助於口腔癌的治療。根據研究[4],台灣HPV陽性的頭頸癌(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等)患者佔所有頭頸癌患者的比例逐漸增加,約有30%左右,而在國外則約佔50%。另外,研究顯示[5],HPV陽性的患者對於放射加化學治療的療效較好,故若能事先進行病毒檢測,就能提供我們治療選擇的依據。結語目前台灣的醫療技術發達,若得了口腔癌,不用擔心治不好!治療口腔癌的方式有很多,醫師會選擇最適合病人的療法,以改善病人的健康,並增進生活品質。此外,目前有部分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若傳統治療無效,也可以考慮使用。最後,在經濟方面,患者可以申請重大殘障傷病卡補助、各種社福補助等,援助病患與其家屬的生活費用。在家庭層面,若家人願意支持、陪伴治療,提供接送等援助,對於病人來說,都是最好的良藥,讓病人能夠克服接受大手術、整形重建等的心理壓力。參考資料:[1]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Eighth Edition (2017) published b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rrected at 4th printing, 2018.[2]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口腔癌之預防與治療[3] Mohan SP, Bhaskaran MK, George AL, Thirutheri A, Somasundaran M, Pavithran A. Immunotherapy in Oral Cancer. J Pharm Bioallied Sci. 2019;11(Suppl 2):S107-S111. doi:10.4103/JPBS.JPBS_31_19[4] Wang CP, Chen TC, Hsu WL, et al. Rising incidence of HPV 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in Taiwan between 1999 and 2014 where betel nut chewing is common. BMC Cancer. 2022;22(1):296. Published 2022 Mar 21. doi:10.1186/s12885-022-09407-5[5] Gillison ML, Trotti AM, Harris J,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etuximab or cisplatin in human papillomavirus-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NRG Oncology RTOG 1016):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non-inferiority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0 Mar 7;395(10226):784]. Lancet. 2019;393(10166):40-50. doi:10.1016/S0140-6736(18)32779-X【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蔡明劭醫師】侵唇踏齒的恐怖口腔癌!除了開下巴切除腫瘤,還可以怎麼治?】
-
2022-11-02 焦點.元氣新聞
全家2大4小六口擠住2坪鐵皮屋 小四女幫照顧3弟妹獲孝行表揚!
嘉義市陳姓一家六口擠住在簡陋搭建的貨櫃屋裡,生活環境惡劣,物資極為匱乏,每餐只有2樣菜配稀飯,4名小孩有3名是語言障礙生,處境堪憐,當中就讀林森國小4年級的長女陳亭羽課餘幫忙做家事、照顧弟妹獲嘉義城隍廟慈善會清寒孝親獎表揚;嘉義城隍廟慈善會前往探視,才發現陳家的困境急需外界幫忙。陳亭羽乖巧懂事經常幫父母做家事、照顧弟妹洗澡、收拾書包等,日前獲得嘉義城隍廟慈善會清寒孝親獎表揚,導師王瑜璧向慈善會透漏陳家庭環境不堪的窘境,慈善會前往關切,發現陳家困境。導師王瑜璧說,3年級開始擔任亭羽的班導師,發現她國語課文連1個字都唸不清楚,原來她因為口語不好的關係程度還在1年級,所以每天下課後會留她下來個別輔導,也向亭羽的媽媽表示校方家庭雙方要一齊努力,不然擔心長大後她會成社會邊緣人,於是從1年級國語開始教,就在長期輔期間聊天才逐漸知道亭羽的家庭環境並不好,自己開會後有些餐點會送到她家,發現她們家的生活狀況。如今亭羽在國語的程度跟上3、4年級,但其他科目還不行,王瑜璧仍然每天幫她課後輔導。王瑜璧表示,班上共有22名同學,亭羽和同學互動比較少,可能知道自己學習狀況不好,內心會有些自卑,不過,班上同學都良善,不會對她排擠,也常幫忙她。校長吳育楷表示,據了解陳亭羽父親有穩定的工作,但對於工作性質不願多談,因為工作關係,要1、2周後才能返家1次,陳家的住處地點偏僻,房子是貨櫃屋搭鐵皮屋,十分簡陋,房子是他們的,但土地並不是。亭羽的母親主要在家裡照顧4名小孩,沒有出外工作,很純樸的家庭主婦,話不多,固定接小朋友送上下學。亭羽是大姊,2個妹妹別讀3年級、1年級,弟弟讀附設幼兒園都在林森國小就讀。吳育楷表示,全家只依賴陳父的工作收入,要支應全家6口生活費,確實負擔不輕,對於為何不是低收入戶?原因到底是沒有申請還是不符合資格還要了解。亭羽在普通班就學,但有來自崇文國小巡迴資源班教師幫她輔導。在生活方面校方也幫忙資助物資,另外也申請營養午餐免費。學校會持續關懷協助陳家,給予必要的協助。
-
2022-10-20 退休力.理財準備
「手上有多少錢,最少要留一半!」只買房不買股,陳美鳳自揭66歲擁破億身價秘訣
「台灣最美歐巴桑」陳美鳳日前壓軸登上國慶晚會舞台,讓外界期待金曲獎上驚艷全場的她,又將帶來什麼精彩演出。不過擁有上億身價的陳美鳳,卻在日前受訪時自曝位在台中的店面遭法拍,讓她飽受驚嚇,後來追查才知被法拍的是隔壁房子,也曝光她滿手房子的投資之道。 陳美鳳愛買房子眾所皆知,她曾透露自小家境清貧,7個月大就被送養,而在碼頭工作的養父總告誡她有錢一定要先買房,別像「老鼠」一樣經常搬家,所以她賺錢買的第一棟房子,就是送給養父。接著又在北市天母買下自己的「起家厝」,之後便一直買下去。 她出道時正好趕上工地秀熱潮,工作接得滿滿,「常常秀場做到哪,房子就買到哪」,而且因為怕對方開「芭樂票」,所以酬勞都是收現金,拿到錢一轉身就去付了房子頭期款,還被好友曹西平爆料:「到處都有她的房子…唱完工地秀馬上下訂單買了,她真的是大手筆嚇死大家了!」 陳美鳳則笑說,雖然她也聽說投資股票可以賺快錢,但自己完全不懂,根本不敢碰,「到現在都沒買過。」而且曾看過朋友被股票套牢,更深信只有「鋼筋水泥」適合自己。 不過隨著秀場產業沒落,工作檔期大受影響,她開始擔心付不出房貸,且當時利息超高,甚至可達7分利,才趕緊整理手上房產。 這個經驗也讓陳美鳳領悟:「以後買房子或是買任何東西,手上有多少錢,最少要留一半,當未來的生活費,其他的錢就可以買想買的東西,或是要去哪裡玩,這樣才不會有壓力,不要透支,太恐怖了。」 至於現在手中還有多少房產?陳美鳳語帶保留說,反正就是家人都有得住。不過據《好房網》報導,陳美鳳目前在北中南,甚至國外皆有置產,包括天母起家厝「龍邸」,桃園南崁花4千餘萬買下「中悅國寶」155坪豪宅,台中擁有金店面,高雄則有透天厝,總市值破5億。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壓力大、負面情緒久久不散?3種練習照著做,舒壓解憂愁,找回滿滿力量.她50後學游泳、70歲拿七張法國菜證書當主廚、80後用法文寫作!「在剩餘日子,具有令人無法抗拒風韻」 .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
-
2022-10-17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牙醫師藍英哲改善受刑人口腔衛生 「不要再染黑」也改變他們的生命
屏東縣萬巒鄉衛生所、大門前面的公車站,幾位從衛生所看完病出來的老人家正在等公車。當地公車幾個小時一班,老人家忍耐著南台灣的烈日照射,不曉得要等多久才有車可搭。一位穿著醫師白袍的男士忽然出現在衛生所門口,招呼老人家們等一等他,說休診時間到了,他去換掉醫師袍,開車載大家。老人們很開心,紛紛大聲嚷著「多謝多謝藍醫師」。藍英哲醫師,民國77年起在萬巒鄉衛生所擔任牙醫師,不但是整個萬巒鄉唯一的牙醫師,負責照顧全鄉人的牙齒;還經常兼任鄉間長者看診後的司機,開車一一送他們回家。彼此結成好朋友。利他精神早萌芽,從醫後號召偏鄉醫療團。這樣的利他精神,藍英哲似乎天生就有。中學在台北念建國中學,又在台北醫學院念牙醫系,畢業實習他原本還是留在台北的,卻因為班上一位越南僑生想在台北打工賺生活費,藍英哲便將機會讓給那位僑生。兵役退伍後回家鄉屏東開業,卻又因為萬巒鄉衛生所的牙醫師去世,萬巒鄉沒了牙醫師,藍英哲竟將自己的診所收了,下鄉接棒去了。在萬巒鄉衛生所期間,藍英哲需要支援其他偏鄉。偏鄉貧瘠的醫療,進一步催促藍英哲在屏東縣牙醫師公會發起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巡迴醫療團,並出任第一任團長。這個醫療團後來榮獲醫療奉獻獎團體獎。似乎可以說,從號召醫療團開始,藍英哲以「組織」型態落實他的利他精神;因此,後來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後,藍英哲加入福智文教基金會當志工,甚至「變本加厲」成為全職志工,組織福智義診團,帶領各科醫療人員往山地偏鄉義診。藍英哲不諱言,自己全副心力投入志工,曾經掀起家庭風暴。那時他大概45歲,執業收入一個月幾十萬。全職志工,銳減至每個月兩萬元不到,而且忙得幾乎完全忽略兩個還在中小學的孩子。孩子年紀小,無法理解「為什麼別家醫師的孩子可以過好日子」,也不諒解父親的選擇。藍英哲靠著福智團體的課程,才終於逐漸改善緊繃的親子關係。孩子現在都長大了,也有了很好的事業,藍英哲回顧往事,覺得那是孩子對父親的考驗,自己「因而學習了如何真誠、耐心的幫助他人」,對於日後為受刑人診治助益很大。偶然開啟診治受刑人之路,至今已七年。藍英哲是七年前偶然的因緣下開啟「進出獄所、診治受刑人」的特殊生涯。起初只在台東的矯正機關泰源技能訓練所為受刑人診療口腔疾病,不久後台東東成技能訓練所「慕名而來」,於是一個禮拜有三天,藍英哲在台東的獄所開六個診。前兩年又增加屏東監獄看診,今年再增加台東監獄、岩灣技訓所。可以說,已長達七年,藍英哲的病人幾乎都是受刑人。替受刑人看診,這是多數同業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獄所因此非常缺乏醫師。藍英哲答應到泰源技訓所看診之前,泰源技訓所同時間有兩百多位受刑人病患等待治療,從提出就診需求到實際看到診,至少等三個月。前往技訓所路途周折,一來一回奔波400公里。泰源技訓所位置偏僻,藍英哲從屏東前往,路途相當周折。他要透早出門趕早上七點的火車,花兩小時從屏東到台東;再搭一小時接駁車,抵達泰源技訓所;或者搭20分鐘接駁車到東成技訓所。一來一回奔波400公里、車程六個小時,收入還遠不如一般開業。藍英哲卻說自己既然發心,自不計較「本益比」,堅持了下來。也有許多人不解「幹嘛辛苦幫忙犯了罪的人」,藍英哲的回答很簡單:「醫師是救護者而不是懲戒者;受刑人既然是病人,幫助有病痛的人減輕病痛,天經地義。」即使屏東監獄收容有愛滋病患,藍英哲做好防護後如常看診。這麼些年與受刑人接觸下來,他確實瞭解到受刑人有許多值得關懷、需要幫忙的地方。像有一個病患,胸前戴了一個小女生的相片,不離身。原來,女兒才四個月大,他就進了監牢,父女十年來沒見過幾面,非常生疏。病人述說時語氣表情充滿懺悔,藍英哲趕緊鼓勵他未來好好努力補償:「希望我這樣說能帶給他們一些溫暖、光明和希望,未來不再沉淪。」「不要再染黑了!」一語雙關感動受刑人。「看牙不是只幫助受刑人口腔衛生改善,而是生命的真正改變,」藍英哲說。受刑人有的吃檳榔、抽菸,累積大量牙垢,幫受刑人洗牙的時候,他藉機勸受刑人戒菸。有一名受刑人將他的話聽進去,半年後再來洗牙,跟他說:「請幫我把菸垢清乾淨,我戒菸半年了,還有一個月就要出獄。」藍英哲欣慰又感動,看診結束時刻意說道:「我幫你清乾淨了喔,不要再染黑了。」這名受刑人聽懂了他的一語雙關,站起身,回過頭,恭敬的對藍英哲一鞠躬:「醫師,謝謝您!」藍英哲說,要改變一個人很難,「但是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改變,你所做的就有價值。」有溫暖互動也有遺憾,他曾灰心又再奮起。然而,藍英哲心中也有遺憾。「藍醫師,您是我生命中的貴人,這一生很感謝您。」一名受刑人出獄前寫給藍英哲這樣的小卡片。這名受刑人五十多歲,已入獄十幾年,上顎牙齒全無,下顎僅剩零星幾顆,幸運的得到做假牙的批准。藍英哲協助他裝好假牙,預約出獄後引他接觸學習團體。受刑人在今年一月體面的出獄,藍英哲曾特地北上探望,邀他等學習團體開課了去參加,慢慢修復與家人的關係。可惜沒有來得及,他出獄不滿三個月就自殺了。藍英哲難過的思考:為什麼十幾年牢獄都熬過了,出來了反而踏上絕路?醫師大多對到監所看診有所畏懼,台東東成技能訓練所衛生科長徐志民說,藍英哲單純將受刑人當成病人,認為法律已經給予他們適當懲罰,不能另外剝奪他們就醫權利,應該讓受刑人得到應有人權。徐志民讚美藍醫師體恤受刑人,幫受刑人做假牙,只收材料費用。藍醫師自己卻因長期工作,手部握拳出現板機指。他曾提醒藍醫師適度休息,但藍醫師不願受刑人久等,不肯間斷看診。民國103年,藍英哲疑因過度勞累且有家族性高血壓沒控制好,發生腦幹中風,就醫後奇蹟式復原。許多人勸他,不要再長途奔波這麼累,藍英哲承認有時體力透支,但他拒絕棄捨使命:「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是一生中做了多少利益別人的事。」對於獲得個人醫療奉獻獎,藍英哲說,得獎是策勵,提醒他不要浪得虛名,要能名實相符。他很感謝牙科團隊、家人一路相伴支持。藍英哲曾遭受刑人提告,目前仍在法院審理。他坦言,知道的當下很錯愕、灰心,但之後調整心態,當成一種學習,「學習如何增長智慧去面對這樣的人」;並且仍然相信絕大多數病患都是感恩的,期勉自己幫助他們的心永不退失:「我清除的是他們牙齒上的汙垢與病根,他們則是給予我機會清除自心的雜染與無明。」藍英哲小檔案年紀:66歲出生地:屏東學歷: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現職:寶建醫院牙科負責醫師法務部矯正署屏東監獄特約醫師台東泰源技訓所特約醫師台東東成技訓所特約醫師經歷:人安牙醫診所負責醫師萬巒鄉衛生所牙醫師高雄慈悅牙醫診所屏東縣牙醫師公會山地偏鄉離島地區巡迴醫療團第一任團長得獎紀錄:衛福部健保署頒發104年感謝解決矯正機關收容人牙科就醫問題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111年特殊貢獻獎銅質獎主要事蹟:●近7年來,每周屏東往返台東,深入台東獄所幫收容人看牙。●深入偏鄉醫療,1998年屏縣牙醫師公會發起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巡迴醫療團,擔任第一任團長,帶著簡陋器材到山上為學童看診。●成為福智志工後,籌組福智義診團,每月到偏鄉山區看診、衛教宣導。
-
2022-10-08 養生.家庭婚姻
想要離婚但養不起小孩?單親媽媽可申請的5項補助懶人包
沒有經濟來源、孩子的爸不養小孩,單親媽媽該怎麼獨立養大孩子? 政府針對單親家庭提供相關補助,滿足條件就可以得到幫助!身邊有豬隊友,但許多媽媽卻遲遲不肯離婚。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怕自己一個人的薪水養不起小孩。若你正考慮離婚,卻又擔心日後的經濟,別擔心!單親爸、單親媽還可以向政府申請這幾樣補助,不管是生活,還是小孩的教育,政府都顧慮到了。特殊境遇家庭扶助特殊境遇家庭扶助包括緊急生活扶助、子女生活津貼、子女教育補助、傷病醫療補助、兒童托育津貼、法律訴訟補助及創業貸款補助。雖然一開始是為了幫助特殊情況的婦女所創,但現在不止是女性可以申請,只要有符合條件的「單親家庭」都可以申請!本文主要介紹「緊急生活扶助」、「子女生活津貼」、「子女教育補助」及「傷病醫療補助」,以上四種補助是單親家庭有經濟困難時可以申請幫助維持一般生活。並且都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才可以申請,除了下方的申請條件之外,大家要注意「子女生活津貼」以及「傷病醫療補助」還有額外的申請條件喔!申請資格申請人的家庭總收入÷全家人口後,須符合以下3點:1.每人每月未超過政府當年公布最低生活費2.5倍2.台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1.5倍3.家庭財產未超過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一定金額並擁有下列其中一種身份:.65歲以下,配偶死亡,或失蹤(向警察機關報案協尋未獲達六個月以上).因配偶惡意遺棄或受配偶不堪同居之虐待,經判決離婚確定或已完成協議離婚登記.家庭暴力受害.未婚懷孕婦女,懷胎三個月以上至生產二個月內.因離婚、喪偶、未婚生子獨自扶養18歲以下子女.無工作能力的祖父母扶養18歲以下父母無力扶養之孫子女,或雖有工作能力,因遭遇重大傷病或照顧6歲以下子女或孫子女致不能工作.配偶處一年以上之徒刑或受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一年以上,且在執行中.其他經直轄市、縣市政府評估因三個月內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導致生活、經濟困難者(重大變故非因個人責任、債務、非因自願性失業等) 1.緊急生活扶助◎申請方式應備文件:.申請表.申請人身分證、印章、郵政儲金簿封面影本.全家人口之身分證明文件,如新式戶口名簿(詳記事).全家人口最近1年度所得、不動產及稅籍資料.就讀國中及國中以上學生在學證明書或學生證影本.相關證明文件(死亡證明、警察局受(處)理查尋人口案件登記表之收執聯、離婚判決書及確定書影本等)事發6個月內檢具應備文件及其他相關證明文件,向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公所—社會課提出申請,或由鄉(鎮、市、區)公所、社會福利機構協助申請。◎補助金額按各縣市當年公告的最低生活費用1倍核發。限制.每人每次最多申請3個月.同一案、同一事由只能補助一次.定期會有社工人員訪視狀況,生活有改善或是扶助原因消失,會立即停止補助2.子女生活津貼◎額外申請資格.家有15歲以下子女或孫女者◎申請方式檢具應備文件及其他相關證明文件,向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提出申請,或由鄉(鎮、市、區)公所、社會福利機構協助申請;此津貼每年都需要重新申請。應備文件.申請表.全家人口財稅資料.健保卡正、反面影本.申請人本人郵局存摺封面影本.相關證明文件(死亡證明、警察局受(處)理查尋人口案件登記表之收執聯、離婚判決書及確定書影本等)◎補助金額每月補助每一名子女或孫子女當年度最低工資之十分之一。3.子女教育補助◎申請方式註冊時檢附相關證明文件,經學校審核確認後直接減免,私立學校由學校直接減免後,再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補助;需要在註冊日起三個月內申請,逾期不予補發。應備文件.申請表.戶口名簿.學生證(國中、國小除學生證外,可以用收費單據替代)◎補助金額.高中/職:減免學雜費60%.大專院校:減免學雜費60%4.傷病醫療補助◎額外申請資格.本人及6歲以上未滿18歲之子女或孫子女:自行負擔醫療費用超過3萬元。◎補助項目於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療院所就醫者,其參加全民健康保險自行負擔之醫療費用。◎申請方式傷病發生後的三個月內,檢具應備文件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戶籍所在地主管機關提出申請;未滿6歲的子女或孫子女傷病醫療補助申請,需要先向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申請醫療補助證後,到保險人特約的醫療院所就診,再由醫療院所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應備文件.申請表.全家人口財稅資料.健保卡正、反面影本.申請人本人郵局存摺封面影本.診斷證明書.醫療費用收據正本.相關證明文件(死亡證明、警察局受(處)理查尋人口案件登記表之收執聯、離婚判決書及確定書影本等)◎補助金額.低收入戶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80%.其他經濟弱勢族群補助70%.每人每年最高補助12萬元限制.補助「不重複」,申請過相關保險或相關醫療補助無法申請.低收入戶/中低入戶需支出超過3萬元才能申請.其他經濟弱勢族群需支出超過5萬元才能申請5.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申請資格低收入戶.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當地區公告的最低生活費以下.家庭財產未超過低收入戶適用的當地區公告金額中低收入戶.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當地區公告的最低生活費1.5倍以下.家庭財產未超過中低收入戶適用的當地區公告一定金額。◎申請方式應備文件.申請人印章.全戶最近3個月內戶籍謄本.全戶郵局或銀行存簿封面及內頁影本.填寫授權公所調查家庭總收入及財產同意書.其他相關證明文件(視個別家庭狀況而定,例如:醫院診斷證明書、學生證影本、身心障礙手冊影本、失蹤證明、在營證明或軍人身分證影本、在監證明、離婚協議書…等)備齊完整的申請資料後,至各鄉(鎮、市、區)公所申請。◎福利低收入戶.25歲以下子女就讀高中(職)以上學校,學雜費全額減免.健保保費全額補助.因疾病、傷害治療所需留療費用補助.就業服務、職業訓練、以工代脤.依列冊低收入戶款別,每月發給生活扶助費或相關補助中低收入戶.25歲以下子女就讀高中(職)以上學校,學雜費部分減免.健保保費補助二分之一.患嚴重傷、病,所需醫療費用超過本人或扶養義務人能負擔,補助部分留療費用.就業服務、職業訓練、以工代脤希望政府提供的補助,可以讓弱勢家庭中的孩子也能平安健康、無憂無慮的長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9-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家有啃老族,怕太早分財產會被孩子置之不理怎麼辦?律師:防範不孝,贈與子女先簽契約
我家兒子今年40歲,因為是獨生子所以比較寵愛,都已經40歲了,不娶妻、常換工作。雖然不想說自己的兒子是「啃老族」,但還是很擔心他未來該怎麼辦;又怕太早分財產,我和先生會被兒子置之不理,來自心軟媽媽的煩惱。(嘉義張太太)「賴家王老五」 相同煩惱的父母不少美國愛情喜劇「賴家王老五」中,父母為了將35歲還賴在家的兒子「請」出去,雇用一名美女色誘兒子,希望兒子陷入熱戀會願意獨立門戶。其實現實生活中,有相同煩惱的父母還不少,成年還靠父母養的啃老族愈來愈多;或是,不顧父母、惡意棄養的案例也層出不窮,遇到這些狀況該怎麼辦呢?防範不孝 贈與子女先簽契約美國中情局日前發表一份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其中台灣的生育率竟然名列全世界227個國家和地區生育率倒數第一。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認為,台灣少子化現象嚴重,獨生子女個個是寶,生長在過度優渥的環境中,久了就無法承擔壓力,自然成了「啃老族」。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林隆鑫表示,啃老族拋棄撫養父母的案例時有所聞,因此,建議父母在贈與房產或金錢給子女前,可先簽訂「贈與契約」,清楚寫下有附帶條件的贈與,防範子女不孝。林隆鑫分享一個實際案例,一對父母為兒子付了800萬的房子頭期款,協助買下一棟大房子,不料房子購買後,兒子卻對父母態度大轉變,六親不認甚至不願讓父母同住,也不願盡撫養義務,讓爸媽傷心欲絕。以這個案例來看,林隆鑫表示,若父母有簽訂贈與契約,可在契約中清楚寫下,當完成贈與後,兒子需履行扶養義務,或房產權狀由父母保管,以確保父母居住權,若兒子反悔沒做到,父母可撤銷贈與,為自己晚年生活留點保障。保障老後 金援也要防範棄養林隆鑫指出,雖然根據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年邁父母固然享有成年子女扶養的權利,但如果子女幼時有故意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不法侵害(例如常常毆打謾罵),或落跑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法院認為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時,可以減輕扶養義務;情節重大的話,還可免除扶養義務。如果父母從小就對子女呵護備至,但孩子成年卻沒有盡到扶養義務,父母是可以告遺棄罪。按刑法第294條規定:「對於無自救力之人,依法令或契約應扶助、養育或保護而遺棄之,或不為其生存所必要之扶助、養育或保護者,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林隆鑫解釋,如果父母身體硬朗又有錢,縱使孩子不給生活費,父母也不會有生存危險的話,遺棄罪是不會成立的;但假使父母體弱多病,不被撫養可能餓死或病死時,則父母就是無自救力之人,這時候遺棄罪即會成立。面對少子化,父母溺愛造就不少啃老族,成年後不願自力更生、靠父母養,或是享受父母的金援後卻棄養,若遇到類似狀況,不妨採用以上律師建議的方法,來保障自己的老後生活。
-
2022-09-16 醫療.懷孕育兒
離婚才發現懷孕了怎麼辦?要生下來嗎? 5步驟維護自身權益
離婚率逐年攀升,也有不少女性發現自己在離婚、分手後已懷有身孕...這時候身分證上已無配偶,該怎麼辦呢?Step1. 先決定要不要生下來離婚後才發現自己懷孕了,此時要面臨的問題是:「要將寶寶生下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現行刑法中對於墮胎可是有明文規定的,根據刑法第288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之自行墮胎罪:「懷胎婦女服藥或以他法墮胎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元以下罰金。懷胎婦女聽從他人墮胎者,亦同。」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墮胎則是不用被處罰的,根據優生保健法第9條第1項第6款的規定:「懷孕婦女經診斷或證明有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得依其自願,施行人工流產。」如何判斷媽媽具有「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之情形呢? 律師表示,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函文志中提到「目前國內婦產科醫師多秉持尊重病人夫婦之意願,若在詳細告知該夫婦病人懷孕狀況後,該對夫婦經過慎重思考認為懷孕或生產會造成影響,則婦產科醫師會予以尊重再加以進一步處理。」經過合格的婦產科醫師的諮詢,並告知程序後,媽媽便可以請醫師施行人工流產手術。 Step2.確定是否為婚生子女如果決定要將寶寶生下來,首先必須先確定寶寶是不是在兩人婚姻關係存續中受胎的,也就是說,要確認這個寶寶是前夫的婚生子女,前夫便有義務負擔寶寶的生產和教育等費用。至於有關婚生子女的認定方式,律師表示,民法第1062條第1項提到:「從子女出生日回溯第181日起至第302日止,為受胎期間。」如果推算結果不符合,民法第1062條第2項也有規定:「能證明受胎回溯在前項第302日以前者,以其期間為受胎期間。」因此只要能提出相關證明,證明寶寶的受胎日是在出生日回溯第302日前受胎,則寶寶仍依照民法第1063條第1項之規定推定為婚生子女。當然現在醫學技術發達,也可以透過檢驗DNA的方式來認定這個寶寶是不是婚生子女。 前夫必須負起扶養的義務一旦確定寶寶為婚生子女,前夫就有責任負擔支付生產和教育等費用。律師表示,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的扶養義務,並不會因為離婚而有所影響,所以爸爸當然有扶養的義務。若父母都有扶養能力時,對於寶寶的扶養費用都應該分擔,如果只是由媽媽一方單獨扶養,媽媽仍然可以請求男方償還他所應該分擔的扶養費用。至於扶養費給付的方式,在經過法院判決後,可用一次或分期的方式給付。 Step3.依協議決定親權由誰行使所謂「親權」,指的就是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律師解釋,原則上,親權不論由爸爸或媽媽行使,都可以透過雙方協議的方式,由一方或雙方共同行使,如果沒有協議或協議不成,則可由爸爸或媽媽某一方,請求法院為寶寶的利益,酌定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的內容和方法。 親權=監護權?一般人在離婚之後,最關心的應該就是孩子的「監護權」歸誰了。但是事實上,大家掛在嘴邊的監護權,並不是真的「監護權」,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親權」才對!律師表示,親權並非監護權,因為民法上所謂的「監護」是專指父母雙亡,或事實上都不能負擔對子女權利義務時,法律上會任命其他人士或機關團體,擔任照顧未成年子女工作的制度。而父母離婚時,並非都不能行使對子女之保護教養義務,所以當然不能稱為「監護」囉! Step4.寶寶要從父姓or母性?一般情況,離婚後生下來的寶寶,原則上是要跟著爸爸姓。但下列情形可以從母姓:‧若媽媽無兄弟兩方約定好之後,寶寶可以從母姓,但必須在媽媽沒有兄弟的情形下。不論是原本就沒有或是兄弟之後已經亡故,並且跟男方約定好,要讓寶寶跟媽媽姓,就可以按照雙方訂下的約定。‧入贅律師表示,根據民法規定,先生如果是以入贅的方式結婚,寶寶原則上是從母姓的,但是若有事先約定好,讓寶寶從父姓,一樣可以依照約定施行。經雙方約定或法院酌定,由媽媽行使對寶寶的親權媽媽可以攜帶行使或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的證明文件(例如:雙方之協議書、法院之判決)申請更改寶寶的稱姓。 決定寶寶要從母姓後,要如何辦理出生登記? 約定子女從母姓的,在申請出生登記時必須備妥下列文件、證明:(1)戶口名簿。(2)出生證明書。(3)印章。(4)約定書。(5)母親無兄弟之有關戶籍謄本。Step5.扶養方式有哪些?依據民法第1120條:「扶養之方法,由當事人協議定之;不能協議時,由親屬會議定之。」寶寶的扶養方式必須由父母雙方共同協議,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則由雙方親屬共同決定。而扶養方式大致又可分為兩種: 1.接回扶養義務人家中扶養必須支給一定生活必需品或費用,例如:約定定期給付與不定期給付,按月給予生活費及給予一定之財產,供扶養權利人自行使用收益等各種方法。 2.依照扶養程度扶養依照寶寶的需要,和父母親的經濟能力和身分,決定所需支付的必需品與費用。 責任編輯/曾禮純 整理「離婚,才發現懷孕了怎麼辦?」※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9-03 退休力.理財準備
「重大疾病險」保障7項疾病 專家告訴你3種保單要怎麼選擇
「已經很多年沒用的健保卡,想不到這一次拿出來用,是因為我得了大腸癌⋯」,50歲的陳先生,一開始以為只是痔瘡,沒想到一路追查病因居然是大腸癌,只能先留職停薪,想到兩個還在求學的兒子,讓他感到非常憂心。然而,唯一感到安慰的是,當初有投保重大疾病險,100萬元的保險金讓他可以安心治療,家人生活也足以維持。當生活中不幸遇到惡性腫瘤、心臟、腦血管等重大疾病時,除基本醫療險作為治療時的給付外,要治療這種重大疾病,需要的看護費、暫停工作導致的金錢損失等,都是疾病來臨時要面對的經濟壓力。重大傷病或慢性疾病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治療或休養,這期間不但收入可能中斷,再加上醫療照護費用,往往成為家中經濟負擔。重大疾病險 保障7項疾病許多民眾好奇,已經有投保基本的住院醫療險或癌症險,還有必要再投保重大疾病保障嗎?全球人壽表示,傳統的醫療險,不論是定期、終身或實支實付醫療險,大多以「住院」才會啟動理賠機制,而癌症險也必須「罹患癌症」才會理賠,若罹患其他疾病,癌症險就不理賠。目前市面上重大疾病保障,基本可區分為「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與「特定傷病險」,這三類保單的理賠方式相同,都是在符合保單給付的條件下就直接給付一筆理賠金,這筆理賠金運用彈性,可以及時作為治療費用,或是請看護、基本生活費用等,在黃金治療時期不需為了醫療費用煩惱。但這三類保單,在理賠認定上有所不同。「重大疾病險」基本上是保障7項疾病,包括癌症、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腦中風、慢性腎衰竭、癱瘓、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等,只要醫師診斷確定罹患這7項重大疾病,就會啟動理賠。「重大傷病險」則較單純,只要被保險人初次罹患疾病,並取得健保署核發非屬除外項目的「重大傷病證明文件」,或「區域醫院」層級以上的醫療院所開立重大傷病診斷書、病歷摘要或其他足以證明符合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證明文件,就能申請理賠。「特定傷病險」則是依照各家商品設計不同,基本上包含10至20多項特定疾病,有的保險公司甚至針對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理賠。有家族病史 注意保障範圍這三種保單要怎麼選擇?國泰人壽表示,最好是依自身需求、預算及家庭狀況來選擇,像是有家族病史者,就要特別考量家族疾病是否在保障範圍內,若不包含在7項疾病的重大疾病險內,可以選擇特定傷病險或重大傷病險,才能確實轉嫁疾病發生時的經濟風險。富邦人壽表示,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國人重大傷病證明有效領證人數已高達99.4萬人,等於每24位國人就有1位領有重大傷病證明,儘管有健保制度,但有些健保不給付的新型療法或藥物費用昂貴,重大傷病險具有保障範圍廣、理賠給付清楚明確的優勢,保障範圍涵蓋22大類、可細分300項以上的重大傷病。保障型保險平台 保費便宜3成想買重大疾病險,除了透過業務員向壽險公司投保外,也可以透過金管會主導成立的「保障型保險平台」進行投保,因為省去業務員佣金,透過這個平台投保重大疾病險,保費比市面上便宜3成。金管會推出「保障型保險平台」,主要目的是讓國人可以用較便宜的金額擁有基本的保障型保險。目前平台上主要有3大險種,包含重大疾病險、定期壽險、小額終老保險。重大疾病險在平台內受歡迎,目前市面上重大疾病險的附加費用率都要20%左右,但在金管會要求下,平台上的重大疾病險降到12%,加上省去業務員佣金,讓保費可以比市面上便宜許多。平台上的重大疾病,保障範圍與市面上相當,都是7項重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末期腎病變、腦中風、癌症、癱瘓、重大器官移植等,但不會有壽險給付,且針對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障礙、癌症、癱瘓等4疾病只理賠重度。也因為這屬於金管會的政策、保費又比市面上便宜,因此民眾在平台上買便宜重大疾病險也有限制,每人投保最高保額不得超過50萬元。大部分壽險公司提供繳費年期1年期或20年期供選擇,若是年輕族群可優先考慮20年期,熟齡族則可用1年期強化保障,最高可續保至70歲。
-
2022-08-20 退休力.理財準備
48歲未婚女,不想當下流老人該怎麼辦? 專家:3步驟教你提早做好理財準備
我今年48歲沒有結婚、生小孩,身邊同齡朋友的孩子都漸漸長大,感覺有孩子的朋友似乎對老後生活都比較有踏實感。我想知道單身、大齡未婚的人,要怎麼做退休規畫,才能避免變成未來的「下流老人」。 (高雄王小姐)沒有子女的人,退休生活是否比較輕鬆?其實沒有子女,也代表著退休生活得完全靠自己。CFP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王琦惠說,退休前是財富累積期,理財目標是未來能「自給自足」,退休是要長期準備的,建議將未來生活藍圖和家庭責任都考量進去,才能更周全地準備退休金。財富累積時期 趁早規畫1.提早勾勒退休生活藍圖重要的事說三遍,提早、提早、提早。首先,要先對自己期待的退休生活有一個藍圖,尤其是沒有子女的人,更需提早釐清勾勒。王琦惠說,未來生活藍圖跟個人的生活價值觀有關係,去勾勒期待的生活狀態,才知道要準備多少錢、要居住在哪裡,因此生活藍圖主要關係到經濟的三個面向:收入、居住、生活花費。2.要納入家庭的責任考量許多人誤以為無子女者的責任比較少,退休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但其實「我們不是一個人在這世界上,還有其他家人,他們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責任?」王琦惠提醒,許多沒有子女的人會忽略自己的責任而過度消費,等遇到必要的責任發生時來不及應對。許多人也會認為沒有小孩,應該會有較充裕的資金,可以協助家裡開銷或照顧長輩,因此,在準備退休金時,應該要把這些可能都納入考量。理財準備 先算出基本生活費確定了未來生活藍圖與釐清家庭責任後,接下來就進入理財準備,王琦惠建議順序是:算出基本生活費→回算工作期間應累積金額→選擇投資工具。首先區分出維持基本生活開銷有多少?對沒有孩子的人來說,記得要納入居住考量。算出來明確金額之後,就能回推現在工作期間應該怎麼準備,最後再選擇相應的投資工具。因為,如果前面沒有先想清楚,許多人會先選擇聽起來很賺錢的投資工具,而忽略投資風險,就可能賠掉未來的退休金。因此,要先知道自己到底要累積多少錢,選擇投資工具時才不易迷失在報酬率裡。循序漸進 理財三步驟第一步:存本金如果本金不夠大,即使投資報酬率高,也累積不到多少錢。因此王琦惠建議,可先以存本金為主,包括定存、儲蓄險和保本型的商品,當累積5年左右的收入,大約100-300萬元後,再將部分資金投入中風險投資。第二步:存知識在累積本金的階段,要同時吸收理財知識,有了一筆錢後才知道如何配置資金,而不會像中樂透般,有了錢卻不知道怎麼投資。第三步:部分投資除非是專業投資人,否則不建議把整個本金都拿去做風險投資。首先,要評估自己的風險屬性,如果屬於保守型的投資人,可能一半或三分之一留在保本型投資,另外一半或三分之一做有波動的投資,在累積退休金上會比較穩健。
-
2022-08-10 養生.家庭婚姻
房內傳來啪啪聲?女大生當陪玩保母 意外揭雇主驚人秘密
一名女大生為賺取生活費,在求職網站上應徵陪玩保母工作,某天工作時意外聽見男主人房內傳來拍手聲,原以為對方是在練「甩手功」,沒想到仔細一聽卻發現驚人秘密。一名女大生在Dcard分享,她身為家中的長女,底下有2個弟弟、1個妹妹,因此她從小就練就哄小孩、講故事、陪玩等技能。上了大學後,為了賺取生活費,靠著曾有照顧小孩的經驗,順利應徵上一份陪玩照顧的工作。她表示,雇主是住獨棟的雙薪家庭,礙於疫情關係,小孩目前留在家照顧,女主人要外出工作,男主人雖然是在家工作,但基本上都關在房間裡,因此該份工作相當輕鬆。然而,某次她到家中照顧孩子時,想說讓孩子看影片打發時間,她趁空檔出去裝水,結果卻聽見男主人房內傳來「拍手聲」,讓她滿臉疑惑,想說男主人年紀也不大,為何需要練「甩手功」。怎料,她仔細一聽才驚覺男主人是在「做愛做的事」,且對象還不是女主人,因為她下班時對方才剛回家。最後,原Po完全不敢置信,自己竟然遇到如此戲劇化的事,「但這讓我每次照顧小孩時,都會靠近門一點,想要逮住他們阿,不行,這樣我會餓死」。文章曝光,許多網友們紛紛笑說「原Po小孩緣也太好,從製造到生出來照顧都有參與到」、「照顧現在小孩、還有小三小孩,賺翻」、「我支持揭發再收封口費賺翻」、「會不會那房間的女人,是前保姆,原來是選妃流程」、「也太八點檔了」。另外,也有人提供建議,「如果要講正經的話,不要告知比較好,對於雇主家的事,除了跟工作有相關以外,其他通通都要當作沒看見沒聽見」、「要有職業操守啊,老闆付你錢,你要口風緊,不該說的不要說不該問的不要問」。
-
2022-08-06 退休力.理財準備
別讓遺產成撕裂情感利刃!律師:遺產爭議「預防勝於補救」,建議提早規畫財產、預立遺囑、生前贈與,避免爭產風波
父母打拚一輩子,最終總希望財富傳承、遺愛子女,但遺產是給摯愛留下的最後一份禮物,或是撕裂後代感情的利刃?現今手足爭產糾紛頻傳,法院訴訟案件也不少,但「清官難斷家務事」,白紙黑字的裁判修補不了家族感情的裂痕。民事法官指出,耳熟能詳的家族爭產糾紛,包括王永慶、張榮發家族、美福集團手足爭產釀槍擊命案,但不僅是豪門才有遺產糾紛,一塊地、一間房都可能成為爭奪標的。吳姓老翁和胞弟為了過世的母親留下的一間台北市房產爭執多年,他不滿法院將房產判給了胞弟,2017年雙方在地檢署開庭後,開車衝撞弟弟和弟媳;外雙溪何姓望族擁有大筆土地、釣蝦場、錦鯉養殖場等事業,父親過世後,兄弟爭產30年,連過年都在吵架,哥哥最終殺死弟弟,自己也走上絕路。預防勝於補救 鬧上公堂傷感情一名法官表示,遺產爭議「預防勝於補救」,建議提早規畫財產、預立遺囑、生前贈與,避免爭產風波,若一家人為錢「對簿公堂」,再多補救也為時已晚,但台灣長輩忌諱預立遺囑,擔心找外人協助規畫遺產,會遭覬覦,加上重男輕女、長孫多一份等傳統觀念,忽略法律規定,遺產爭議層出不窮。律師林富貴表示,遺產紛爭類別百百種,非婚生子女若經生父、生母撫育,視為已認領,得以參與遺產分配,例如王永慶四房羅文源等3姊弟,提出王永慶給付生活費、教育費,證明受王永慶撫育,官司最終和解收場。林富貴說,配偶和子女共同擁有繼承權,民法修正前採「儀式婚」,修正後採「登記婚」,實務上有女子與丈夫舉行結婚儀式後逃婚,丈夫日後另娶新妻登記結婚,事後不幸往生,逃婚女子依修正前民法認定為男方合法配偶,也產生繼承權爭奪戰。台灣離婚率居高不下,民眾大多不知道子女監護權歸屬與繼承權無關,小孩監護權歸妻子所有,丈夫身亡後子女仍可繼承遺產,若丈夫生前再婚生子,即發生爭產糾紛。社會重男輕女觀念濃厚,長輩常認為女兒不能分遺產,卻未注意民法特留分規定;父母過世後,常見家中男丁要求姊妹簽立繼承分離財產同意書,拋棄父母留下的不動產或企業商標,當有姊妹拒絕,雙方爭議、訴訟隨之而來。林富貴指出,鄉下地區常見為避免繼承造成土地細分,或長輩希望祖厝不能出售,要求房產繼承時「借名登記」在長子名下,其他兄弟姊妹迫於情誼同意,事後長子卻稱房產歸他一人,引發爭產官司。財產「定額」分配 減少子女爭執民事法官提醒長輩在有能力、意識清楚狀況下,提前預留遺囑、生前贈與、信託、保險等,讓遺產分配有所依據;另因遺囑得符合法定要件才生效力,財務規畫也可能產生額外稅款,仍建議找專業人士協助。他認為長輩將財產「定額」分配給子女,才能讓遺產成為真正的禮物,舉例每位子女均分拿300萬元,剩餘財產捐贈出來,讓子女不再爭執分多分少的問題。另名法官坦言,想要杜絕遺產糾紛,唯一辦法是「不要有遺產」,他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輩辛苦賺來的錢應花在自己身上,即使預留遺囑也僅是「降低」糾紛機率,「只要有遺產,就有可能爭產」。林富貴說,相較於台灣,外國爭產案例非常少,原因是外國長輩倚靠社會福利政策,或將大部分錢財作為居住養生村的費用,無需靠子女扶養,剩餘不多的財產再由子女平分或捐贈,方式單純鮮少爭執。父母分次贈與 比遺囑有溫度律師林富貴說,台灣法律關於遺產規定非常清楚,若民眾分配遺產未與法定應繼分不同,不鼓勵另立遺囑;然而,每人「伸手五指都不一樣」,長輩想給子女分配不同遺產,才有立遺囑的需要,但手足拿的東西不一樣,遺囑再仔細也會有糾紛。他建議長輩與其立遺囑,不如逐年贈與子女財產,不必擔心子女「有了銀子沒了老子」,且父母贈與會比白紙黑字的遺囑更有溫度。林富貴指出,遺囑分口授、密封、代筆、公證及自書,較常見公證和代筆遺囑,若先後預立多份遺囑,法律認定「最後一份」為有效。口授遺囑不等於口頭交代,適用於緊急情況、須有見證人,但實務上很難成立,他執業以來尚未見過口授遺囑有效的案例;密封遺囑須遺囑人親自簽名,不得按指印代之,須寫明立遺囑日期、時間並密封,缺一不可。自書遺囑缺點是筆跡真實難辨,難以證明立遺囑人是否受脅迫、精神正常;公證遺囑由法院公證人核對繼承要件、立遺囑人有無識別能力;代筆遺囑通常委託律師代筆,及2位滿20歲、與立遺囑人無利害關係證人在場並錄音、錄影,避免爭議。聯合報提醒您:珍惜生命自殺防治專線1925
-
2022-08-04 焦點.生死議題
有錢就有紛爭!處理爭產案件20年 律師蘇家宏:別讓最愛的家人為難
編按:你想過何時該預立遺囑嗎?處理遺產相關案件超過20年經驗的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認為,如同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財產繼承也是每個人一輩子必定會遇到的課題。為避免因生前交代不清可能導致的紛爭,「預立遺囑」就像是預立醫療自主決定,絕對有其必要。「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該立好遺囑,我的答案是:現在!」專精於遺產繼承領域的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指出,很多人認為遺產問題是等到自己命不久矣時,或是有錢人才需要煩惱如何處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一輩子不一定有機會上法院,但每個人都有財產,也一定會面臨到贈與或是繼承的問題,無論金額大小,是一百萬還是一千萬,都必須要加以處理。有沒有事先規劃好,可能會決定我們在身後留給最親密家人的,是祝福、禮物還是爭端。」因此比起「分產」,蘇家宏更傾向於以「財富傳承」的概念處理遺產案件。「如果因為不了解法律,或是沒有正視它的重要性,等真正遇到法律層面問題,感到困擾時、往往已經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口頭遺言不具法律效力 更可能是爭端的導火線蘇家宏舉了一個極常見的例子:很多做父母、長輩的,到了臨終時在床前吩咐交代身後遺產要如何分配。「講完人生感言,他覺得自己責任已了,但從法律觀點來看,『口說無憑』,這段遺言其實不具任何法律效力。因此若兒女之間對於長輩的分配不滿意,爭論就發生了。」另一種情形,則可能發生在再婚夫妻和前任配偶所生子女身上:在過世之後,因為子女在法律上也都具有繼承權。「不少另一半過世的長輩,可能就因為這樣被迫必須搬出原本住了大半輩子的家。」蘇家宏提醒,在沒有訂立遺囑的狀況下,所有繼承者會依照法定的比例和順位分配遺產,但問題是:每個人對於物品的價值認定不同,或是遺產包含房地產、現金、有價物品等,大家繼承的意願不同,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爭議。「我們在處理遺產案件時,很少會有所謂的『船到橋頭自然直』,大多時候都是直接撞上岸邊。」蘇家宏說。預立遺囑有那些方式?常見迷思與錯誤因此,蘇家宏多年來都大力提倡「預立遺囑」的重要性。這個概念有點像是預立醫療自主決定書,先由自己做好決定,除了避免可能的爭議,也可以讓身邊的至親家人在處理身後事之餘,得以減輕身心的負擔。目前法律上遺囑主要可分為5種形式,其中最簡便的方法之一,就是只需滿足「親筆書寫、親筆簽名、註明訂立遺囑日期」3個條件即可生效的「自書遺囑」。其他也可以選擇有見證人的「見證遺囑」、「密封遺囑」,以及無法書寫狀況下的「代筆遺囑」和「口授遺囑」等形式。蘇家宏也提醒,由於遺囑在性質上需要明確證明為本人所訂立,所以不能用打字代替書寫,即使是列印出來之後再簽名也不行。另外,像是在臉書或是部落格留下影片,目前也不是法律認可的有效形式。蘇家宏認為,預先規劃自己身後遺產如何處理,既是權利、也是義務。例如,若自己晚年時的照顧責任大多落在某一位子女身上,那麼作為一個明事理的父母,是否應該在遺產分配上,給予相對應的回饋?相反地,若子女不肖、配偶有家暴情形,甚至有重大侮辱或虐待的情況發生,也可以透過預立遺囑,限縮對方所能獲得的繼承額度。「例如前陣子震驚社會的正義輪胎行縱火案,如果犯嫌的殺人罪成立,未來他在法律上就可能喪失遺產的繼承權。」沒有子女繼承也應規劃遺產 決定自己如何和世界告別除了為人父母者,應當及早思考規劃如何給予子女適當的財產分配,在現代社會型態的不斷發展變化之下,若是沒有子女可繼承遺產的單身者、頂客族,又該如何預做準備?蘇家宏分析,單身未婚者若父母親已經過世,第一順位的繼承者就會是兄弟姊妹;沒有孩子的夫妻,則依照法律規定,另一半和兄弟姊妹可以分得各一半的遺產。如果沒有兄弟姊妹,或是平時有其他交情較好的親戚、甚至是在中年後相互照應的好友,就可以透過預立遺囑,指定對方繼承自己的遺產,或是訂立意定監護契約,委託對方為自己的法定監護人,處理財產、生活照護等事務。而若擔心自己老後可能因為失智導致失去判斷能力、或財產可能被騙走,也可以採取部分財產信託、或是以房養老等模式,相當於多上了一道安全鎖,讓老後的財務運用更有保障。也可以指定財產捐給想幫助的公益團體,「如果生前擔心自己的錢不夠花,在身後再把財產捐出去,也是一種選擇。」遺囑也是一種人生整理 更是愛和心意的傳承蘇家宏認為,預立遺囑對個人層面而言,也像是一種重新思考人生的哲學命題。「這其實有助於你重新檢視:什麼人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或是想表達對身邊所愛親友的心意,希望自己可以留下什麼給他們。這些思索都非常有意義,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他舉了個真實發生過的案例:有個富二代的子女平時遊手好閒、揮霍愛玩,甚至有賭博、吸毒的壞習慣,「後來他的父母就透過預立遺囑信託,指定他在每個月只能領取一定額度的生活費,或許就避免了他因為繼承遺產,反而危害了他往後的人生,或是遭到有心人士覬覦。」「生前妥善規劃遺產,絕對比身後才引發其實可以避免的爭端來得好,更可以預防許多遺憾發生,也讓自己重視的對象得到應有的照顧!」原文:處理爭產案件20年,體悟人人都該預立遺囑!律師蘇家宏:有錢就有紛爭,別讓最愛的家人為難
-
2022-07-21 養生.人生智慧
你的投資型保單買對了嗎?專家點出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常見的10大謬誤
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十大謬誤 謬誤1. 錯把投資型保單當短線投機標的物。 謬誤2. 不需要固定現金流,卻仍買「月配型」投資型保單。 謬誤3. 誤以為「類全委」就是一檔基金標的。 謬誤4. 最適合買「變額萬能壽險」的人,從不動心…… 謬誤5. 買了就放任不管,賺賠從不關心 謬誤6. 只看年化配息率。 謬誤7. 只想領息,從不打算進入年金給付期。 謬誤8. 寧可頻換基金,也不願投資較低廉的投資型保單。 謬誤9. 手中持有匯損幣別或想賺利差,而買外幣計價保單。 謬誤10.以為沒有錢,不出國,就沒有匯率風險。 【延伸閱讀:投資型保單是什麼?傳統保單VS.自行投資差異在哪?專家告訴你投資前必知道的11個小知識】謬誤1:錯把投資型保單當短線投機標的雖然投資型保單的保單帳戶價值,跟投資的關聯非常大。但是,個人卻完全不贊同把投資型保單,無條件地與一般投資工具劃上等號。 因為首先,由於它是保單,所以,除了投資方面的費用外,它還被抽一筆保單相關費用。筆者完全不建議,一般大眾單純是以「投資」的角度,來購買投資型保單,而是應該從保障需求(特別是年輕人),或是整體退休規劃的角度來購買。 其次,不論是從「用最低的保費,獲得最高的保障」,或是從「退休規劃」的角度,來累積退休金,都必須是「長期投資」的概念。正因為如此,在連結標的的選擇上,筆者建議: 一、必須選擇安穩的標的,以長期投資(持有)。 二、因為累積期長,最好是積極穩健的標的(例如股票型基金或ETF),而不是非常保守的配息型商品。理由有二,其一是當投資組合中,減少風險性資產投資時,整體收益率自然就會比較低。 理由之二是,強調配息型的類全委型投資型保單,絕大多數的投資標的都是所謂的「高收債(垃圾債)基金」上。事實上,它的投資風險並不低,且更重要的是:它的配息,是有可能吃到本金的。 謬誤2:不需要固定現金流,卻仍買「月配型」投資型保單第二個錯誤是,還沒有退休,或是現在完全不需要固定現金流,卻依舊買「月配型」投資型保單。 這個概念大錯特錯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由於這種「定期撥回」是發生在「年金累積」期間。對於還沒有退休的人,理當有固定的薪水收入的人來說,自然就不需要什麼穩定的現金流。更何況,當保戶不需要這筆錢(月撥回)時,很容易就把它花掉,而沒有真正把它存起來,留做日後需要時使用。 個人並不贊成還沒有退休,就買資產撥回投資型保單的原因之二是:每月將配息領出,就無法享有「複利增值」的投資效果。特別是還沒有退休的人,還有一份薪水收入來源,不但不需要靠這張保單「提供固定生活費」,反而更需要趁著還有投資資本的時候,以穩健、積極的方式將退休基金「極大化」。 至於原因三則是:由於月撥回基金,多半投資標的是風險並不低的高收債基金,所以,極有「配息吃到本金」的風險。所以,這種「所領配息來自於本金」的方式,並不符合投資效益。所以,除非選擇月撥回投資型保單的保戶,選擇將配息「再投入」,以發揮複利投資的效果,否則,個人仍舊建議尚未退休的保戶,最好還是選擇風險相對不會高太多,但積極、穩健的投資標的,讓自己的退休基金持續增加,以應付未來真正退休後的生活所需。 如果未退休之人,並不適合買這種「資產撥回」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那麼「已經退休的人」就適合嗎?其實,個人的答案也是「不適合」。因為既然已經退休了,就代表需要一筆固定的生活費來源,那麼,不能夠保證每月都領到「資產撥回」保單,怎麼可能是個最佳的選項呢? 謬誤3:誤以為「類全委」就是一檔基金標的第三個錯誤是,完全不懂「類全委」是保單,以為它不過就是一檔基金標的而已。說來不誇張,關於這樣的問題,不只是一般民眾不知道,居然連銷售的銀行理專都「不知道」!話說有一位理專,打電話給我在投信公司任職的朋友,並質疑為何該公司所合作的某張類全委保單,旗下所連結的配息基金績效,竟然輸給同一檔在銀行銷售的同名基金? 而在這一案例背後所顯示的重大問題在於:不要說一般大眾不知道,連銷售 這些商品的銀行理專「也都不知道」,而類全委是保單根本不是「買不到固定配息基金」之下的替代方案。 因此,我想在此進一步提醒所有投資大眾:首先,不是所有在銀行銷售的產品,就只是投資工具,而不是保險商品;其次,不是有固定配息機制,就是「固定配息」的基金,而不是保險商品;再者,不是有看到有連結一個基金名稱,就代表它是基金投資,而不是保險! 謬誤4:最適合買「變額萬能壽險」的人,從不動心……第四個錯誤是,年紀明明已經很高了,卻是為了節稅目的而買變額萬能壽險。或是最適合買投資型保單的年輕人卻不買。過去,個人聽說不少年紀大的人,之所以仍堅持買變額(萬能)壽險,就是為了「賭」自己萬一不幸身故後,所有的投資資金,都可以「免列入遺產中計算」,以享有節遺產稅的優惠。 但是,這仍然有不少風險。首先,根據國稅局的「實質課稅原則」,只要是「重病」、「高齡」、「短期」、「躉繳」、「密集投保」的案件,不論保險公司理賠與否,國稅局採個案審核,將保單價值視為遺產課10%~20%遺產稅。所以,個人誠心建議想要資產傳承的保戶,一定要以長期規劃的心態進行,以免節稅不成,反而要繳稅及罰款。其次,由於年紀大時,危險費率也越高,一旦遇上投資大幅失利,保戶會有極大的支付危險保費壓力。 另外,投資型保單的最大功用,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拉高年輕人的壽險保障。但我常遇到業務員向我抱怨說,現在的年輕人,寧可在股市裡「沖來沖去(指股票市場的「當日沖銷」)」,也不願意買任何壽險保障。因為首先,他們沒有家庭觀念、太過自我,認為自己對父母沒有責任,只有父母對他們才有責任。所以,只願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其次,年輕人普遍認為,父母已經夠有錢了,自己的壽險保障對父母來說,相對「不成比例」。 當然,撇開這些極端的案例,我還是想再次重申:因為投資型保單採自然費率,年紀越輕,保費越是便宜。如果有壽險保障需求,但每月扣掉生活費等正常開銷,就只剩一筆錢,必須同時投資及投保。那麼,投資型保單絕對是最適合的選項。 謬誤5:買了就放任不管,賺賠從不關心事實上,正因為投資型保單的保單帳戶價值,與投資績效息息相關。所以,保戶在購買投資型保單之後,絕對不能夠「擺在那裡完全不聞不問」,以免會嚴重影響未來的保障金額多寡,或是有可能因為年齡增加、危險保費變貴,而讓保單帳戶價值嚴重縮水 謬誤6:只看年化配息率許多保戶會買投資型保單,完全是從「年化報酬率最高」進行考量,完全無視「配息吃到本金」的問題,並忽視匯兌風險。 一直以來,已經有不少業務員向我大吐苦水:「客戶嘴巴說不能接受波動,但簽約時還是找高撥回的商品」。然而,個人這幾年所看過的,買投資型保單大虧的案例,幾乎都有「配息吃到本金」與「嚴重匯損」的問題,實在很值得保戶深刻檢討才是。 謬誤7:只想領息,從不打算進入年金給付期之前,個人聽到一個市場上的常態做法:購買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的保戶,多數只買變額年金。而且,不是在正式進入年金給付錢就解約,就是把年金開始給付的年齡,全都設在最高的95歲。個人聽到的理由如下: 理由一:因為業務員會跟客戶說(客戶也這麼認為),只要不進入年金給付期,錢就會在帳戶中繼續投資及生利;一旦進入年金給付期,就是用那一整筆錢,以當時的預定利率,計算出一個固定金額的年金,金額可能變的很少而且固定不變;更重要的是,那筆錢已經不能再繼續投資、生利了。 理由之二是:因為年金險開始年金給付之後,保單就不能夠「解約」,也不能夠「保單貸款」。 理由三:一旦進入年金給付期之後,所有給付金額都會固定下來。假設未來市場利率持續走高,保戶就等於「虧到了」。 所以,目前所有買變額年金險的保戶,只著眼於投保後,就立刻開始領取所謂的「配息」(正確的專有名詞是「固定撥回」),且多半在正式進入年金給付期之前,就全部解約。簡單來說,保戶就是買一個「短天期定期給付的保單」,把它拿來當做傳統終身年年還本壽險的替代品。 然而,保戶以上的三大想法,從正確的投資理財規劃上來說,是會有很大問題、風險,以及矛盾點存在的,很難禁得起實證考驗。 例如首先,所謂的「平均月撥回率5%」為例,並不保證「每月撥回」。因為金管會在2021年3月祭出新規定,月月配息型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如果要附保證給付,當基金淨值低於80%時,必須停止撥回。所以,保戶根本不可能買到真正的「每月固定給付」的投資型保單。 其次,目前號稱年化配息率不錯的投資型保單,因為都是投資在所謂的「高收益債」上,配息吃到本金的風險並不低。而這些高收益債的風險並不低。特別像最近因為俄烏戰爭的關係,相關債券淨值大幅滑落。如此的影響是:保戶拿到的「配息」,是有極大的機會「配到本金」。也就是說,一旦配息長期吃到本金,除非保戶持續增繳保費,否則,那個號稱可以「月月領息」的帳戶,不用到95歲,可能就會「提領一空」的。 更何況,目前大多數配息的投資型保單,都是所謂「外幣計價」保單。也就是說,保戶就算從中獲利,但都得承受匯率變動的風險。特別是前一陣子台幣升值之際,保戶就算拿到不錯的配息,在匯兌損失之下,實際收到的金額也縮水了。 再者,只有上帝,才會真正知道未來市場利率是走升或降低?既然如此,保戶只要確定每期所領年金,夠支付退休後的各項開銷,且能夠「活的越久,領的越多」就好。假設保戶認為每月的年金金額,不足以支付現有或未來每月生活費。那問題是出在自己「存的退休金不夠多」,而不是年金險的問題。更何況,正式退休、沒了固定收入之後,原本就不應該再進行「有風險的投資」。所以,那句「那筆錢已經不能再繼續投資、生利」的說法,就完全禁不起任何考驗。別說其他的,「凡投資,必有風險」這句話,真的很值得有此類想法的保戶深思。 且再說了,就算在年金累積期,保戶的這筆錢有在「繼續投資且領取配息」。但是,一旦「配息會吃到本金(特別是配息率越高的,吃到本金的機率就越高)」的話,就代表保戶「希望在95歲之前,可以長久領息」的想法,可能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因此,買變額年金,並且把年金給付期設定在最晚的95歲的保戶,如何能賭定地認為,這樣的做法,就一定比「直接進入年金給付期」要優? 第四,如果買的保單正確、適合自己,且年金金額正好是所需金額,保戶為什麼要解約?所以,不買年金險,或是買了年金險後,因為「不能解約」的理由,而「永遠不要進入年金給付期」,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理由。更何況,保戶在進行「保單貸款」後,也是要支付利息的。 第五,年金險的優點,就在於「活的越久,領的越多」,保戶不讓保單進入年金給付期,就無法發揮年金險最重要的「抗長壽風險」的功能。 因為年金險的功能,就是為了提供被保險人「避免長壽風險」之用,讓他們在「活得更長壽」時,還有錢可以繼續領下去。所以,許多保單都有「保證領取期間(例如10年、15年或20年)」。假設保戶沒有領那麼久,剩下來的錢,保險公司會以折現的方式,以「身故保險金」的名義,給付給保單的身故保險金受益人(保證給付未領部分,還可以給指定的身故受益人,這筆錢,也不用計入被保險人的遺產總額中計算,具有一定的節稅效果),保戶實際上並不算吃虧(但值得注意的是:變額年金險在累積期,被保險人(要保人)如果不幸身故,只有退還所繳保費,且不得指定「非要保人法定繼承人之外」的保險受益人;只有當進入年金給付期後,要保人可以任意指定法定或非法定繼承人,為保單的身故受益人)。 更何況,中途將年金解約,如果再買一張保單,也還是要扣一筆費用,等於是讓原本所賺的獲利,再「吐回去」一些,這一來一往之中,會比「直接進入年金給付期而領取年金」要好嗎?以上頗值得保戶再三深思。 最後,順便提一個與高齡者相關的退休規劃議題。大家都知道,年齡是失智症發生與否的最大關鍵因子。年紀越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就越高。這些買了變額年金險後,卻遲遲不願意進入年金給付期的保戶,其實也在冒一個大風險—萬一自己哪一天失智了,沒法自行將變額年金險解約,或是要照顧自己的子女,得不到提款卡的密碼,就算資產撥回,每月都能順利入到自己的銀行帳戶,這筆錢,恐怕也無法花在自己的身上。 個人之前聽過一位業務員,如此建議想買資產撥回類全委型投資型保單,但擔心中途因為疾病(例如失智、中風)而無法簽名、蓋章領息的年長保戶:如果當事人因為疾病(例如失智、中風)中途無法簽名、蓋章領息,就以「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為子女,但子女印章、存摺都放在父母處,錢(配息)由父母領」的方式因應。 不過,這樣做的相關法律及子女不肖的風險,仍舊無法全面排除。個人建議當事人,可以透過辦理「保險金信託」的方式,才能更為周全地解決可能的失智風險問題。其具體做法及流程如下: 要保人(必須等於被保險人)在投保變額年金險時,勾選「年金給付時間(例如65歲)」及「一次給付」,並以「保單受益人(同時必須是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因為依照《保險法》,要保人得隨時更改受益人)」的名義為「委託人」,預先向銀行簽訂「保險金信託」(一種「預開型信託」)。之後,保戶再拿著保單,向保險公司進行「批註」,讓這筆未來的整筆保險理賠金,直接進入保險金信託專戶。銀行則依照當初所訂信託契約的內容與給付條款(例如在委託人意識清楚時,錢可以直接匯到委託人指定的帳戶中;假設委託人因為中風或失智時,錢則匯到指定的照顧機構帳戶),定期給付款項給信託受益人(指委託人本身)。 謬誤8:寧可頻換基金,也不願投資較低廉的投資型保單有些投資人寧可在銀行頻繁轉換基金,而被銀行抽去一大筆手續費(贖回及信託管理費),也不願意透過費用可能較為低廉的投資型保單進行投資。我之前聽保險業務員,轉述理專的說法是::「我的客戶只要有賺1%,就很高興了,完全不在意被銀行收了多少基金轉換手續費」。所以,理論上頻繁轉換基金的投資人,仍舊只會選擇在銀行買基金,而不會考慮透過投資型保單這個基金平台。事實上,只要懂得善用投資型保單「不收投資方面費用」,且「每年標的轉換在一定次數內(通常是一年4~6次)免費」的優惠。更何況,有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標的免費轉換次數,已經可以達到「無限次」了。 謬誤9:手中持有匯損幣別或想賺利差,而買外幣計價保單就個人了解,有的客戶原本手邊,就存有一些外幣,像是美元或澳幣、南非幣等,因為匯率虧損,不願換回台幣,所以買這些匯損幣別計價的投資型保單。但是,也有聽說不少保戶,是抱著「利差、匯差與配息三重賺」的心態,在投資外幣計價的投資型保單。 一直以來,由於海外投資的報酬率,比台灣好很多,所以,國人普遍喜歡把錢,匯到海外投資賺取高利。個人不能說這些投資人的做法是錯的,只是想提醒他們有關海外投資的以下重點: 首先,投資海外必有匯兌風險,不能一心只想獲利,卻不問可能的風險。而這,通常也是非常多「一心只想尋求高獲利」民眾,無心或有意間所忽略掉的。 其次,投資海外的高獲利,一旦減去虧損之後,真的是一盤值得投資的好買賣?就例如壽險業之所以要拉高投資海外比重,就是因為國內投資報酬率太低所致。然而,當海外較高投報率,減去一定的匯損之後,就一定比留在國內投資「還優」? 再者,投資海外部位越大,投資人遭受的虧損影響就越大。凡投資海外,都一定避免不了匯損風險。所以,一旦投資海外的部位很高,又出現匯兌損失,問題就分外顯得嚴重。 最後,投資海外風險除了匯兌外,還包括各種手續費及其他成本。例如國內有不少「複委託」的業務,就是專門幫國人進行海外金融商品的投資。但事實上,這類複委託業務,相關手續費有時並不便宜。 謬誤10:以為沒有錢或不出國,就沒有匯率風險所有以外幣計價的金融商品,不管是定期存款、基金、證券、ETF或保險,全都難逃可能的匯兌風險。所以不要以為「沒有錢、沒有出國,就沒有匯率風險」。 事實上,個人認為要不要進行海外投資,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目的」與「投資熟悉度(或投資訊息掌握能力)」。而總的來說,如果未來沒有打算在國外定居、工作或退休,也沒有什麼時間做太多功課,老實待在國內投資恐怕才是正道。特別是國內投資資訊取得較易,且國內市場利率(投報率)雖低,卻不表示完全無法找到比擬海外投報率的標的。因為,國內投資至少少掉了匯兌風險,以及跨境的手續費等成本。 當然,就算投資人最後的答案是「可以投資海外」。但也不是把大部分的錢,通通挪到海外去「投資」。不要忘了,投資人現階段如果主要生活重心仍在台灣,各項日常與應付突發事件的緊急支出,就絕對少不了一定的台幣資產。因為想從海外匯回,一是資產變現需要時間,二是也一樣要被金融機構,收一筆不少的國際匯兌成本。 「一年轉換4~6次免轉換費」是否算是優惠? 對投資有何幫助?有些保險公司在推銷投資型保單時,都會有這樣的行銷話術:「月繳數千元,幾百檔投資標的任你選!投資型商品每月保費還能調整,手頭緊時可以少繳一些。」「我們免費提供1年N次投資標的轉換免手續費,到銀行買基金,每次轉換都要錢!」 ……仔細分析,這些保險公司提供的「方便」,有時並不等於「必要」。畢竟,長期投資才能產生較大的複利效果。 真正以長期投資為目標,以及資產配置為原則的投資標的,並不需要頻繁轉換投資標的。因此,投資型保單所提供的「一年轉換4~6次免轉換費用」的優惠,是否真的對每一位保戶有利,卻也得依人而定。因為,原本就沒有頻繁轉換標的的保戶,就是「無利」可言吶。 記得很早之前,曾有某家提供保戶無限制轉換的保險公司做過調查:每位保戶平均轉換的次數大約只有「兩次」而已,就算有每年免費轉換四次的功用,多數保戶事實上都用不上的。 投資海外,要如何避免匯損? 隨著金融市場全球化,以及金融商品不斷地推陳新,「匯兌風險」經常是投資人心頭的一大痛處。個人建議,想要投資海外,又想要避免匯損吃掉投資收益時,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一定要把資產,放在「強勢貨幣」上。 其次,在選擇不同貨幣時,應該選擇以「與投資地區相同的貨幣」為原則。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選擇美元、歐元與日圓三種不同貨幣,除非是單純做外幣定存,否則應該與投資地區相符才好。從以上的邏輯來看,假設投資人想同時投資美國、歐洲及日本地區,就應該投資以上述三種幣別計價的投資工具(例如共同基金或ETF),這樣才不會因為投資地區與幣價幣別的不同,再產生出另一層的匯兌風險。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想賺錢,要買對投資型保單》
-
2022-07-17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賈永婕揭「親舅奪失智母財產」 專家建議失智症患者做好三道防火牆
近日失智者的財產保護問題受到關注,「防疫女神」賈永婕的母親失智五年,她的弟弟為保護母親財產,不惜與親舅對簿公堂;郁方也感同深受,在臉書自曝自己母親因糖尿病而洗腎也遇到類似的狀況。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逐漸退化,避免有心人覬覦,建議做好三道防火牆,包括「監護宣告」、「金融註記」和「自益信託」。延伸閱讀:失智者的法律防線 專家教你「12式」保護財產賈永婕於16日表示,「媽媽五年前已失智,經過醫院醫生診斷確認給予失智症證明,並喪失認知及判斷能力,判定無法財產自理!這也是舅舅、舅媽均明確知道的事實。」但舅舅和舅媽在明確知情的情況下,帶著賈永婕媽媽去保險公司解除七張即將到期的高收益投資保單。「之後把解約的款項換成美金96萬匯往國外供舅舅個人戶頭購置不動產買房,行徑非常可疑,不合情理,嚴重侵害我母親的權益。」「弟弟發現後的第一時間我們就帶著母親去報案。同時之間我們清查母親名下的財產,發現他們甚至意圖變賣母親名下房產,而母親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財產已減損消失,名下戶頭幾乎完全清空。」發現大事不妙的賈永婕姊弟,馬上跨海委託美國律師提出訴訟。美國銷售方的房地產經紀公司法務人員也認定這筆錢的金流來源有嚴重問題,不予成交,請舅舅應解約匯回。賈永婕說,雖然這筆現金已匯回,但是目前還有數百萬現金流向不明,遭到侵占,現在正在訴訟處理。「很遺憾的是我母親失智了,在此狀態下,她很容易受到旁人引導,重複旁人對話。舅舅、舅媽引導母親說出我們不孝對話的錄音,甚至引導錄音同意借款於舅舅買房。」賈永婕憤怒說:「到底是什麼樣的意圖要在對話中刻意錄音,有沒有經過剪接,無從得知。一直以來父母親的生活費用、購屋、和弟弟出國的學費都有我大力支應,目前媽媽是由我們姐弟在照顧,並沒有什麼不理會,不孝的狀況。」面對媽媽的狀況,賈永婕不會退讓,和弟弟將持續追究法律責任,陸續追回其他損失,她也希望社會大眾還有法律重視失智老人的權益。目前據她所知,媽媽和弟弟並未收到不起訴處分。郁方則在17日一早於臉書發文透露,她的母親因為糖尿病而洗腎,最後的日子裡頭腦已經混沌不清,但是二舅與三舅卻不斷慫恿讓母親把房子過戶給外婆,而母親也真的過戶了,之後驚覺不對,把這件事告訴她的姊姊,但是外婆不肯把房子還回去,大舅勸說也無效,最後給外婆兩百萬,才總算把房子拿回來。失智者的錢財為何容易被騙,應該如何避免?失智症協會指出,失智症患者在病程中逐漸會對金錢、財產以及生活上的基本行為失去辨識與處理能力。導致患者不自覺的揮霍財物,特別容易遭到詐騙集團有計畫的詐騙、侵佔與非法移轉財產等事宜,進而引起許多法律糾紛。因此不管是患者或其家屬多認識與瞭解法律知識和資源,將可保護其自身的財務安全與權益保障。延伸閱讀:「失智者法津須知」下載 如何透過法律保障來保護失智者的財產?高灣高等檢察署提供以下建議,包括監護或輔則宣告、金融註記和自益信託: (1)監護宣告如有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不能與他人溝通或不了解他人表達的意思時,聲請人可以聲請法院對其為監護的宣告。此時該受監護宣告者為無行為能力人,法院除了同時選出一位監護人來擔任其法定代理,也會再選一位適當的人跟監護人一起,開具受監護宣告人的財產明細清冊。監護人應尊重受監護人的意見,並考量受監護人身心狀態及生活狀況,執行對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2)輔助宣告如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造成與他人溝通或對於他人表達的瞭解程度,比一般人稍顯較弱,容易被人詐騙利用時,聲請人可向法院聲請對其為輔助之宣告。法院為輔助宣告時,會同時選輔助人幫助受輔助宣告人處理事情,受輔助宣告人的某些特定行為,如消費借貸、訴訟等,要經過輔助的同意才生效。(3)金融註記家屬擔心失智症患者遭不法人士利誘前往金融機構開戶、申辦信用卡或信用貸款,可至財團法人聯合徵心中心下載「當事人辦理註記申請書」,以郵寄或臨櫃方式,向金融機構申請「不再申辦信用卡及貸款」等業務。完成金融註記後,一旦有人意圖想要冒名申請,金融機構可審核後予以拒絕,若金融機構疏忽未及注意仍予受理,即未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損失由金融機構自行承擔。(4)自益信託為了保障失智患者財產權益,家屬可以協助失智患者辦理自益信託,以失智患者為信託人及受益人,將財產交給信託業者或銀行信託部門代管,信託業者依契約約定,將資金投資在穩健的理財商品,例如定存、基金等,理財商品產生之孳息,再依照契約約定提供做為生活費、安養費、看護費等。延伸閱讀:高等檢察署 如何保護失智患者之財產?
-
2022-07-16 養生.人生智慧
怕老了失能失智,單身族想安心老... 律師:提前做好3準備,生活不擔憂!
現代愈來愈多人不婚不生,加上熟齡離婚人口攀升,預估未來單身族比率將走高。隨著年紀增加,單身老後的醫療、財產、住房更需要提前規畫。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周依潔表示,單身族想要安心老,3件事可以為自己提供保障,包括意定監護、安養信託、以房養老。怕失能失智 先設意定監護人單身族最常面對的問題,包括老後失智、失能、被詐騙,或財產無人繼承等問題,但若能提前做好一系列規畫,就可以避免以上問題發生。周依潔指出,若擔心老後生活不能自理,可以先設定「意定監護人」,將來萬一喪失行為能力,經法院宣告後,意定監護人就可代為處理就醫、財務、生活上的大小事。意定監護人可以選擇信任的親戚或朋友,最好是比自己年紀小、健康狀況良好者,也可安排1位以上的監護人,排出順位,避免監護人離世後,無人協助監護的風險。周依潔提醒,設定意定監護人需要經公證人公證,因此,愈早安排愈好。透過安養信託 防財產被騙走想要完整安排老後的財務狀況,則可透過「安養信託」來規畫。近年來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單身族想要保障財務安全,可考慮將部分財產交由銀行信託管理。例如,將300萬元放進安養信託,等到老後再由銀行每月撥款3萬元給自己作為生活費,或直接撥款到安養機構繳交每期的安養費用。優點是,若是未來自己失智、失能時,財產不會被全數騙走,而是由銀行負責保管。周依潔解釋,很多人認為信託要收保管費很貴,事實上,可趁健康時先辦理預開型安養信託,等到察覺失智,開始正式撥款時,才會收取每月的管理費。以房養老 為自己預留生活費熟齡族不少人擁有不動產,但隨著老後的醫療費增加,退休金可能不敷使用,此時就可考慮「以房養老」,將手中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由銀行每個月撥付貸款中的一定金額作為生活費使用。老後若過世,房產將由銀行拍賣處理,或是由繼承人清償貸款後繼承。周依潔認為,以上3件事是針對單身族會遇到的不同面向做準備,建議意定監護人可以趁早安排,安養信託、以房養老可等退休後進行。她分享,與她接觸諮詢的民眾,不少是40、50歲的年齡層,想趁健康、意識清楚時做好規畫。有一部分人是發現自己生病,像是罹癌,或是重大手術開刀前,提早安排、不讓親友擔心;另一部分則是,心中已有想安排財產捐贈的機構或宗教團體,因此,也會趁早完成財產的後續處理。
-
2022-07-15 養生.家庭婚姻
老婆不做家事也不顧小孩 夫怨2萬家用還嫌不夠喊要加倍
婚姻必須靠兩人維持,若另一半不願付出,對方難免感到不平衡。有網友抱怨,他每月給老婆2萬元家用,但平時生活費仍是他負擔,老婆只負責幫小孩買晚餐,近日還要求提高家用費到4萬元,他不解反問「錢花去哪?」老婆竟爆哭喊著「要離婚」,還鬧到推倒小孩,讓他氣到抓狂。有網友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發文表示,他的老婆沒有上班,家中有一對6歲的雙胞胎,平時水電、瓦斯、電話費、第四台、學費都是由他負擔,兩人也沒有房貸、車貸壓力,他每月薪水10萬元,給老婆2萬元家用費。該網友說,他老婆需負擔的花費僅有平日晚餐,平時早餐是他晨跑後順便買回家,也是他叫小孩起床上學、吃早餐,常常三人出門了老婆還在睡覺,老婆平時也不太會下廚,假日他會買菜煮飯給全家吃,他的衣物等是自己購買,老婆若要買小孩衣服也會跟他拿錢。然而該網友的老婆仍認為2萬元不夠用,要求提高到4萬元,他不解反問「錢花在哪裡?」老婆竟哭著說要離婚,甚至收拾行李準備回娘家,兩個孩子哭著阻止她,反而不小心被她推倒,該網友崩潰表示,「完全不體諒我是想逼死我嗎?」其他網友也相當傻眼,留言「如果連小孩還小時都沒在照顧,那麼這種的有跟沒不是一樣?剔除掉還可以把省下來的錢給小孩更好的生活。感覺上留著也是禍害」、「你為甚麽要娶一個公主兼女兒的女人回家?」、「公主病上身⋯無法無天」。還有網友說,「兩萬如果只是吃飯一定夠,但是女人還要治裝、保養品、化妝品之類的,真的要買兩萬是不夠的,建議你找個適當機會跟他好好的規劃用錢的地方,如果真想跟你繼續走下去的,會理解你的難處,反之就放手吧」。
-
2022-07-06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心寒…兒買房只幫出100萬被嫌少 媳婦怒控:霸占公公遺產
婆媳問題自古難解,只要有一方猜忌就難以和平共處。一位女網友盡可能的不干預兒子婚後的生活,沒想到卻因為金援買房出的錢不符他們期待,而遭到媳婦在背後痛罵「控制兒子、霸占公公遺產」。其他網友見此情節除感嘆兒子不孝,也奉勸天底下的父母「要對自己好一點」。「原本以為只要顧好自己,不給孩子添麻煩,就不會變成巫婆,但看來是我想的太簡單了。」這名女網友在「匿名公社」發文指出,由於她25歲結婚時吃了不少婆婆的苦,警惕自己千萬不能重蹈覆轍,所以兒子婚後都不打擾他們,即使他們住家裡也沒要過生活費,3樓半的透天厝是自己打理,營養品自己買、就醫自己去,等到他們買房,她也拿出先生一半的勞退金聊表一點心意。這位婆婆表示,她過年前摔傷,因右手腕打了鋼筋無法騎車,某天打電話給兒子,希望兒子下班後能載她去看醫生,但接到電話的媳婦說,因為房貸太重,兒子晚上要跑外送補貼,她只好請鄰居女兒教她用Uber叫車。然而在一次聚會中,她發現自己被媳婦罵得非常不堪。朋友的女兒給她看媳婦的臉書,她才知道,他們買了將近2千萬的房子,但自己「只出」100萬,讓媳婦很不諒解,認為這導致他們背貸款背得很辛苦,並指責她利用公公的遺產來控制兒子,要求兒子載她去看醫生就是控制的第一步,此事也造成他們夫妻大吵一架,甚至還說叫車去就醫是「想揮霍光屬於我兒子的財產」。看到媳婦的朋友留言說她「超有心機」,還要媳婦把「該拿回來的錢拿回來」,讓她深受打擊。她解釋丈夫生前有交代,勞退加上身故保險金都是要留給她生活的,不分家產也是因為房貸還沒繳完,這些媳婦也都知情。「我不要求媳婦對我好孝順我,但可以在我想兒子時讓他回來看看我嗎?」她心碎的說,不懂為何一通電話會讓媳婦想那麼多,也讓她一個多禮拜無法好好睡上一覺。網友們看完事情經過紛紛為這位婆婆抱不平,也認為媳婦太過分,「這是妳的錢,無論是兒子還是媳婦都不應該管要用在哪」、「這個媳婦認為長輩留下的錢都是他們的,真的是很自私的想法」、「買2千萬的房子就要知道自己幾兩重,長輩不是一定要幫忙!有幫就要感恩了還嫌少」、「只有老婆、沒有媽的兒子,不要也罷」。還有不少人勸發文者要多為自己想,「先生留給妳的生活費,妳就好好規劃安排,這媳婦基本上不可能跟妳交心,就算把財產全部交給她也一樣有話說」、「當父母的,真的要對自己好一點」。
-
2022-05-16 新聞.長期照護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七分鐘,這是吳文佑從停車場走上高屏溪舊鐵橋橋墩的時間。監視器畫面中,他的腳步毫不猶豫,不曾徘徊、停歇。五十三秒後,吳文佑用繩索自縛頸部,俐落爬上鐵橋欄杆,往下一跳,生命終結。此刻停車場的轎車後座,躺著吳文佑親手勒斃的父親遺體。至案發當天,他已辭職照顧久病老父兩年餘,鄰居未曾聽他喊苦。「萬惡的罪業我來承擔」,是吳文佑放在家中的紙條內容。這場命案歷時三十二分鐘。前十分鐘開車,最後十分鐘走路、上吊,至於中間的十二分鐘,監視器僅拍到吳文佑進入轎車後座。動手前 求助訊號隱晦據承辦員警回憶,當天傍晚分局先接下吳文佑遺體,再找到轎車上的吳父,並循線回到吳家發現遺書。他們透過證物與勒痕研判,吳文佑上吊使用的麻繩,與勒斃父親的極可能是同一條。這起二○一九年雙殺「人倫悲歌」震驚社會,到底什麼原因,使五十五歲的吳文佑走上絕路?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教授陳正芬指出,若照顧者因「愛」拒絕外界介入,反倒容易累垮自己,「親力親為」觀念必須改變。她感嘆,這些長照弒親、家暴當事人動手之前,早已滿身創傷,不知該如何抒發,「求助的訊號很弱,很隱晦」。照顧者 平均八年抗戰陳正芬強調,照顧會隨時間愈發困難;當長者更衰老、需求更高,照顧者的負荷便愈加沉重,可能超過極限而不自知,這重擔絕不是一個人就能撐過。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說,「許多照顧者沒準備之下,就被迫站上照顧位置」,既沒經驗也無頭緒,更缺乏時間思考策略,壓力瞬間就來了。一當了「照顧者」,平均是八年抗戰。吳父有攝護腺肥大、高血壓,又因車禍不良於行。吳文佑當了數十年泥水匠,粗工導致退化性關節炎。但兄弟姊妹都在外成家,單身的他自然成為「照顧孤島」,拖著腳照顧病父。行動不便的兩人只在老舊透天厝一樓生活,睡在客廳,傍廚房而居。高齡八十歲的在地鄰長形容吳文佑:「真的是很老實、孝順的囝仔」。吳父生病前,老鄰長常和他坐在巷口泡茶。吳父逐漸老衰,偶爾拄著拐杖亂跑,讓兒子尋上半天;有時則拒絕出門,吳文佑必須連哄帶吵,抱著老父上車,才有辦法就醫。失親人 一家都盡力了「大家都知道照顧老人很辛苦,我也問過吳文佑要不要找看護?他都拒絕,覺得照顧爸爸是他的責任。」鄰居婦人和吳家孩子同輩,一起長大。提起往事,她懊悔當時應多勸勸吳文佑。綜合鄰居說法,大家都看過吳文佑盡力陪伴父親,幾乎沒聽過他喊苦。就連吳家子女返鄉,吳文佑也堅強地要手足別擔心。協助調查的里長尹平成說:「他們一家都盡力了。」親戚會定期探望,給生活費,「怎知會這樣?」他感嘆:「大家都不敢再提這件事;一下走兩個人,活著的家人有多痛,你能想像嗎?」如今父子雙亡,眾人只能靠監視器畫面推理「到底發生什麼事?」吳文佑離開後座,走上鐵橋之前,是否對父親說了什麼話?他是否如往常,擁抱父親直到最後一刻?已無人知曉。※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延伸推薦: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大學生心聲:防疫政策天天滾動調整 不知該滾去哪?
高雄市一名21歲男大生,上月28日因同寢室友新冠確診遭列為密切接觸者,4天後PCR檢測陰轉陽成為確診者,他花了9200元從台北宿舍返家隔離,「身體的病症都還好,相信可以熬過去,但政策真的太亂了!」男大生直言,三不五時就聽到政府官員說防疫政策要滾動調整,但滾動方向不明也太快了,「我都不知自己該滾去哪?」這名大三學生已接種3劑疫苗,前兩劑是國產高端,追加第3劑是BNT。上月28日他因室友確診而被列為密接,當天快篩及PCR雖呈陰性,但心裡大石並沒放下,「因為近一周至少看到7輛防疫計程車把同學接走」,彷彿預示疫情就要擴散。果然5月1日再做PCR陰轉陽,男大生也確診,因為身邊已有6位同學相繼染疫,他熟門熟路打電話,準備展開自己的抗疫之路,但打了10多通電話很多打不通。因學校規定,外地生染疫必須轉住防疫旅館,不然就得返家隔離,由於之前有同學進防疫旅館赫然發現3人一室,他只好花9200元從台北返回高雄,「一個月生活費就沒了,真的心痛。」高雄家人決定由媽媽留下照顧他,妹妹緊急到朋友家借住。男大生說,確診後前4天病況較嚴重,他跟確診同學聯繫,有人發燒、畏寒、喉嚨痛,最嚴重者味覺喪失,「高雄居家照護還不錯,醫師跟我聯繫後,把止痛藥、消炎藥都送到家門口了」。男大生說,這段時間心理壓力比病況更磨人,「政府三不五時說防疫政策滾動調整,但真的染疫才發現政策很亂」,以他個人來說,原本被通知居隔加自我管理17天,但現在呢?男大生說,政策不時在滾,每天訊息量都很大,「我還算是可以接得上的,但何時可出關?何時可返校?真的搞不清楚,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接去來該滾到哪裡?」
-
2022-04-12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生活絕對不是更縮衣節食!前金融業董事長張玲玲:想要財富自由必做的2件事
編按:財富自由的關鍵,在於減少開銷、增加被動收入。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怎麼做到?創富教練張玲玲,曾在金融業擔任高階主管多年。她指出,記帳掌握自己的需求和財務缺口,透過低波高息的投資工具累積被動收入,才能過有餘裕的退休生活。與創富教練張玲玲碰面這日,她剛結束在大學的兼課工作,正式進入退休生活。她笑說,不用工作的第一週,她仍是天天早上6點起床。睜開眼睛,才想起此後的每一天,都是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必為錢工作後,人生更自由了。58歲的張玲玲,曾任台証期貨、陽信證券董事長,在金融業工作多年。她擁有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也在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投資實務,幫助學生找到理財行為的盲點。她觀察,無法累積財富的人,有3大特質:不記帳、花錢衝動,以及缺乏正確的理財知識。如何改善讓錢包「漏財」的壞習慣,創造更多被動收入,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必做事事項一:記帳一年,財務漏洞、掌握實際收支「我常跟學生說,理財的第一步是金錢整理。」張玲玲說。她從20歲時就有記帳的習慣,因為小時候家中經濟出了狀況,三姊弟在學生時代必須自己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每筆收入、開支都記錄得一清二楚,才能確認錢是否夠用。出社會後,進入證券業,客戶知道她記帳功力好,常委託她幫忙計算不同帳戶的股票投資獲利。結婚生子後,她也用同樣的方式管理房貸等家庭支出,為日後的財富累積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什麼記帳有助理財?張玲玲指出,人的記憶並不可靠。特別是消費社會充滿了誘惑,人們常在不知不覺中,順手花掉小錢也不心痛。然而每天1百塊、1千塊的消費,一個月下來就會增加3千到3萬塊的額外開銷。「有人覺得自己開銷不多,錢應該夠用。一記錄,才發現並非如此。」她推薦使用手機App記帳,例如CWMoney等App,可以記錄每筆開銷的類型,方便日後比較。例如,她會將餐飲開銷細分為蔬果、冷凍肉類、早餐、午晚餐外食等多個項目。如此一來,就能確認自己在哪些食物上花最多錢、不同月分的外食成本消長。「記帳記得愈仔細,你才會知道該如何調整預算。」她也建議,記帳時間愈長愈好。畢竟,一年四季的吃穿用度不同,「冬天的衣服就是比夏天貴。」記帳至少一年,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消費習慣。此外,也有些消費是多年才發生一次,像是老家電故障需要修理、退休後想重新整修自宅等,都要提前列入預算。「我還沒遇過記帳一年,沒省到任何錢的人!」張玲玲笑說。記帳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對數字變得敏感,繼而改變消費行為。像是她有位朋友是多年老菸槍,但記帳3個月後就決定戒菸。「一包香菸的售價不貴,隨手買不算什麼,但一年下來就不得了了!」必做事項二:提高被動收入,讓未來不工作也有錢進帳存到一筆豐厚的存款,就可以離開職場了嗎?張玲玲提到,身邊有些朋友過去收入不錯,也自認存了足夠的退休金。然而,退休後,出門社交、旅行玩樂都要花錢,再加上孩子準備結婚、多年老屋得裝修等非預期支出,讓他們驚覺錢竟不夠用了!「當你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心情會忐忑、不安。這不是退休後該有的情緒。」張玲玲指出,財富自由有個公式:年度被動收入/年度總開銷。數字大於1,才能安心地退休。達到財富自由的方法,無非是讓分母的開銷變少,分子的被動收入增加。前者可以透過記帳管理,後者則需要有計劃地投資。她回顧自己從上班族到財富自由的歷程。最重要的投資決定,是在35歲時買了期滿領回的年金險。當時股市行情正好,身邊的人大多認為年金險的利率太低,不贊同她的做法。但她認為,老後要過得好,穩定的被動收入比高獲利更重要。「等我股票做不動了、腦筋也不靈光了,年金領回還會固定給我年薪。」不過,她也坦言,2000年時的經濟環境和今日有很大的不同。當時年金險的保費不高,年利率可達7%。在今日的低利環境,市面上已找不到利率如此高的保險商品。儘管如此,創造被動收入、分散風險仍是財富自由的關鍵。她建議,可挑選「低波高息」的基金產品。這類基金商品大多投資波動較小的金融股、資產股等,每年穩定配發現金股息,對準備退休的族群而言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想投資股票,張玲玲的做法是挑選不同類型產業的龍頭股。例如,半導體類股挑台積電(2330),5G電子類股挑華通(2313)、鋼鐵類股挑中鋼(2002)等。不同產業的公司股價會輪流波動,進而達到平衡風險的目的。她認為,股票是最能對抗通膨的投資工具。因應需求帶動物價上漲的同時,經濟成長也會拉動生產力提高,連帶使得股價長期往上漲。她也直言,只靠削減開銷並非對抗通膨的好方法。「少吃一個雞腿便當省錢,能撐多久呢?挑有潛力的產業進行投資,即便通膨,你的投資組合報酬也會持續增加。」50後有4件事的開銷不要省!健康、社交、學習、旅行過了50歲,身邊有愈來愈多朋友離開職場。張玲玲觀察,除了煩惱錢不夠用以外,退休朋友的煩惱還包括生活失去重心、出現憂鬱或焦躁的情緒。也有人身體出了問題,頻頻進出醫院。她強調,退休後要活得健康快樂,運動、社交、學習、旅行,這4件事的錢絕對不能省。現在她最自豪的成就,不是錢賺得多,而是全身肌肉量增強。以往在辦公室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讓她已是肌少症的高危險群。重訓2年以後,她已經能夠肩扛40公斤的重物。她語重心長地說,「沒錢但健康,我還可以去工作賺錢。有錢不健康,賺再多都只是送到醫院。」做過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主管職位,50後的人生,張玲玲希望重新開始,挑戰從未嘗試過的有趣事物。例如上表演課,學習如何當演員,「我一直好奇怎麼有人可以在幾秒鐘就掉出眼淚!」她哈哈大笑說。此外,定時和朋友聚餐、出門走走、到處遊玩,也是不可少的。她指出,退休後時間變多,學習、旅行、娛樂的預算至少會是退休前的2倍。記帳掌握自己的需求和財務缺口,透過投資累積被動收入,退休才能過得有餘裕。「退休生活是要更怡然自得、愜意暢快,絕對不是更縮衣節食!」原文:擔心,不是退休後該有的情緒!前金融業董事長張玲玲:想要財富自由必做的2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