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久坐
共找到
843
筆 文章
-
-
2022-12-24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讓人受不了!主要是因為身體出現這三種問題
「腰痠背痛」幾乎是全民問題,卻經常被忽略,多數人會透過按摩、貼止痛藥來緩解。其實腰痠背痛不完全是腰背肌肉的問題,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平時應該要多加注意。腰背痛大部分是肌肉拉傷,但也有可能是心臟或腎臟問題大部分的腰痠背痛應該統稱為背部疼痛,只是依照部位分出背部與腰部。而大部分腰背痛是因為肌肉拉傷問題,而有部分原因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或是僵直性脊椎炎,而有極少數的原因是心臟、腎臟問題,癌症或相關感染。如果是肌肉拉傷,可以透過服用止痛藥物、肌肉按摩、物理治療等方式能有效緩解。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就需要更詳細的檢查與治療;但如果是強烈、如刀割的背痛,也會造成胸痛,這時候可能跟主動脈剝離有關,需要儘速就醫治療。如果是單側疼痛,而且圍繞著一點,無法透過姿勢而改善,這有可能是尿路結石,需要就醫進行治療。另外,腎臟感染或相關癌症也會引起腰痛。腰背痠痛要如何預防?因為大部分的腰痠背痛是因為肌肉拉傷引起,所以在預防上,還是以防止肌肉拉傷為主,所以主要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預防。‧運動:定期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low-impact aerobic),像是:走路、騎腳踏車、游泳等,這些都可以維持肌肉強度。‧維持肌肉力量與彈性:定期進行肌肉訓練,鍛鍊背部與腹部肌肉,強化核心肌群可以減少腰痠背痛。‧維持標準體重:過重會讓背部肌肉容易拉傷,所以維持正常體重可以避免相關問題。‧戒菸:吸菸也有可能造成背部疼痛,所以盡量減少吸菸。特別是每天都要吸菸的人,更容易有腰背疼痛問題。‧維持身體正確姿勢:避免讓自己過度彎腰駝背,並且站立的時候,不要把重心放到單腳上。在坐姿上,盡量選擇符合人體工學座椅,不要讓身體過度前傾,也要避免一直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如果可以的話,一段時間之後就要起來活動。‧搬重物時要注意:盡量避免搬舉重物,如果真的需要搬重物時,不要單用背部肌群力量,而是要適度使用腿部力量進行搬運。要如何緩解腰痠背痛?如果真的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時,需要觀察一下是否屬於肌肉拉傷,如果不是的話,一定要儘快就醫,如果是肌肉拉傷的話,建議可以採取這些方式緩解。‧服用止痛藥物:如果是肌肉拉傷引起肌肉發炎,可以透過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進行緩解,像是阿司匹靈與其衍伸藥物(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 sodium)等,都可以有效緩解疼痛。‧物理治療:可以透過一些物理治療或是復健方式進行相關治療,也可以詢問物理治療師如何透過伸展,緩解腰、背部疼痛。‧按摩:按摩是常見的緩解方式,但還是要注意避免直接按摩拉傷的部位,以免造成更大問題。‧針灸:針灸或穴位按摩可以緩解腰痠背痛,可選用陽陵泉、足三里、合谷、大腸俞、腎俞進行針灸或按摩。什麼時候需要看醫師?一般來說,如果是輕微的拉傷,可以自行服用止痛藥物或到附近骨科或復健診所進行治療。但是有以下情形,最好可以進行檢查:‧疼痛持續好幾個禮拜,卻沒有緩解的跡象。‧休息也無法改善疼痛狀況。‧疼痛越來越劇烈,甚至擴散到腿部。‧疼痛感覺影響生活狀況。但如果疼痛伴隨以下狀況,請儘快就診:‧發燒。‧體重快速下降。‧雙腿無力、刺痛。‧打噴嚏、咳嗽會更痛。‧晚上睡覺也無法止痛,反而疼痛更加劇烈。‧小便困難,或是排泄出現問題,導致大小便失禁。哪些人是高風險群?腰痠背痛最常發生在久坐、久站的族群,還有一些風險因素,大致如下:‧年齡:超過30歲更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可能的原因包括運動量減少,導致肌群無力,也有可能是椎間盤磨損造成的問題。‧職業:久站久坐的工作環境,或是經常需要搬運重物的工作,都有可能造成腰痠背痛。‧體重:體重過重的人,會對關節產生壓迫,讓肌肉更容易拉傷。‧身體健康:核心肌群跟背肌無力的人,沒有足夠力量支撐脊椎,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拉傷。因此,久坐、久臥的人更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等情況。此外,吸菸、酗酒的人也容易腰痠背痛。‧身體結構:脊椎側彎、脊椎壓迫的人都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的情況。‧罹患疾病:癌症、感染、尿道結石,都有可能引發腰痠背痛。‧身心狀態:憂鬱症、焦慮症患者也很容易引起腰痠背痛。【舒緩運動推薦】影音/肩頸痠痛好緊繃!3招簡易「肩頸肌肉放鬆」,改善痠痛超有感【參考資料】‧英國NHS:Back pain ‧梅約診所:Back pain ‧克里夫藍診所:Lower Back Pain ‧WebMD:Slideshow: A Visual Guide to Low Back Pain ‧元氣網:腰痠背痛怎麼辦? 中醫師:5穴位助舒緩‧元氣網:腰痛時好時壞卻置之不理 醫師:最怕變成慢性下背痛
-
2022-12-24 焦點.科普好健康
壓迫性骨折躺著都痛!靠微創椎體成型術緩解,縮短術後臥床時間
今年70歲的蔡老太太雙手撐腰緩慢走進診間,坐下後表情顯得相當痛苦,全身不斷冒汗。她因為搬重物而不慎跌倒,原以為沒事,沒想到腰部竟開始出現椎心刺骨的巨烈疼痛,不僅無法久坐,更無法躺平睡覺,唯有靜止不動才不會痛,折騰了兩個多月,家人見狀不妙,趕緊帶來醫院做檢查。長者骨頭脆弱 搬重物易傷從X光檢查影像中清晰可見,有骨質疏鬆困擾的蔡老太太,她的腰椎第1、2節出現壓迫性骨折變形,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確定為新發生的壓迫性骨折且沒有神經壓迫後,與病人及家屬討論治療方式,最後決定進行腰椎「微創經皮骨水泥椎體成型術」。術後她的疼痛立即獲得改善,恢復行動自如,能躺、能坐、能睡,並且每半年注射骨鬆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為常見的脊椎退化性疾病,以女性居多,由於停經後的更年時期女性荷爾蒙大量減少,無形中也導致鈣質慢慢流失,且隨著歲月增加,骨頭漸漸變得單薄、脆弱,容易受到外力的傷害,當搬重物、跌倒或其他外力撞擊時,最常見胸椎第12節、腰椎第1節發生壓迫性骨折,造成急性的腰背部疼痛。灌骨水泥治療 減少出血量針對骨鬆造成壓迫性骨折且沒有神經壓迫,可透過「微創經皮骨水泥椎體成型術」治療,可增加脊椎椎體體積及強度,有明顯止痛效果,患者接受治療後疼痛減少,同時解決病人因為年紀太大、骨質疏鬆不適合開刀等問題,尤其可以縮短因為手術所造成的較大傷口、臥床時間,傷口僅0.3至0.5公分,也減少開刀過程中出血量,對骨質疏鬆而導致壓迫性骨折的患者來說,是一種傷害較低的治療方式。不過,如果壓迫性骨折患者有神經壓迫時,則必須採行傳統的開刀、減壓與內固定手術,解決神經壓迫問題,但手術時間長達2個多小時、傷口大(約10多公分)、出血量多、恢復較慢,須穿背架3個月以上,以確保骨頭癒合及達到保護作用。但不論是腰椎微創椎體成型術或是採傳統手術方式,術後平常生活保養必須注意,不可常彎腰或搬重物,避免再次發生壓迫性骨折。中、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或女性停經後導致的骨質疏鬆症,都會使骨質密度降低,若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容易造成脆弱的骨骼受傷,尤其容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建議年輕時就要開始保骨本,平時多做游泳、健走、慢跑等負荷運動,適度曬太陽、補足維生素D,多攝取高鈣食物如牛奶、小魚乾、芝麻等,延緩骨質流失,才能降低骨折的風險。
-
2022-12-2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強化肌力預防骨鬆!物理治療師教你一條彈力帶練全身
現代人由於生活習慣、久坐不動、年齡增長等等因素,使得身體肌肉能力下降退化、肌肉量慢慢流失,許多毛病也就跟著出現。因此,平時適當的肌力訓練非常重要,除了幫助增肌,還能增進骨骼密度預防骨鬆、延緩老化、促進健康。啾c物理治療師親身示範,教大家在家裡如何利用一條彈力帶來鍛鍊全身肌群。她整理了包含頸椎、肩膀、核心、臀、腿等上下半身總共20個動作訓練,每個動作一天做3組,一組做12下,強度適中,每個動作慢慢做。現在就點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吧!啾c物理治療師認為彈力帶是非常方便實用的自我訓練的道具。如上半身的脊椎伸直動作就是個很棒的改善駝背訓練;而有腰痛問題的人很適合多做下半身的鳥狗動作,可以訓練到後側深層核心抗旋轉的力量。啾c物理治療師說明,想要增加肌肉就得讓肌肉超量負荷,利用肌肉超量修復的機制,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強壯的身體。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想要健康就要動起來鍛鍊肌肉! 原始影片啾c物理治療師YT啾c物理治療師FB啾c物理治療師IG延伸閱讀遠離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職能治療師教你四大預防原則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2 焦點.健康知識+
常背痛、便秘、想吃東西…身體14徵兆提醒你活動量不夠!4大類疾病出現前快動起來
現代人總是吃多動少,不但愈來愈胖,健康也容易出問題。而活動量不夠,身體其實是有預兆的,《WebMD》就整理了以下14項徵兆,例如關節變硬、血壓升高、情緒多變等。較特別的是「總是想吃東西」,一般我們會認為,活動或運動較多,比較容易餓,但事實上如果你多騎車、游泳、走路,這些運動會改變你「飢餓激素」的水平,會變得沒那麼容易餓。無論如何,這些現象都是在提醒你,趁身體還沒真正出大事前,該動一動了!活動量不足14徵兆1.便秘2.關節僵硬3.總是氣喘吁吁4.喜怒無常5.精神不振6.新陳代謝變慢7.難以入睡8.忘東忘西9.血壓升高10.糖尿病前期11.背痛12.總是想吃東西13.生重病14.皮膚暗沉資料來源:《WebMD》活動量不足易導致這些疾病而以上可能還僅是你身體發出的警示徵兆,若你還是不理不動,疾病就真的上身了。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身體活動不足為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常見引發的疾病有這些:1.肌少症:長期活動量不足、沒有運動習慣,隨著年齡增長,會開始出現走路沒力、容易跌倒。肌少症更嚴重的話,將使失能、臥床的風險提高。2.癌症及慢性病風險:根據國健署統計,約有2成1至2成5的乳癌、大腸癌、2成7的糖尿病與3成的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等,也都是因身體活動不足造成的疾病。3.失智症:《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在202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運動量不足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恐增加8.1%。4.肥胖症:長時間久坐,肥胖與過重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也因此升高。國健署建議成人每周只要達到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或是75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就可達到生理最基本的健康效果。而如果你沒時間每天持續且固定的進行運動,研究指出,只要每天進行3次、每次約1分鐘的劇烈運動,也有助益。【資料來源】.《WebMD》:Surprising Signs You're Not Moving Enough.別擔心沒時間運動!研究指日常這些高強度活動也能降早死風險.走路沒力、容易跌倒,小心是「肌少症」!從飲食、運動2方面改善.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統統來!久坐時間計算器,估算你的「久坐病風險」等級
-
2022-12-2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爆汗抗寒又燃脂瘦身!20分鐘無跳躍、無器材居家有氧運動
寒流來時不想出門運動?最近吃太多火鍋想消耗熱量?沒關係,跟著香港健身達人Zoe李芷慧一起做居家有氧運動,不需要運動器材,也沒有跳躍動作吵到樓下鄰居,只花20分鐘保證讓你在這大冷天裡爆汗又燃脂!趕快點開影片一起做!這一套運動共有20個動作,每個動作做40秒,動作與動作之間休息20秒。健身達人Zoe李芷慧知道很多人在家不喜歡做跳躍運動,因此將第一個熱身動作開合跳改為開合行,因此不需太大空間,在家客廳光腳Y就能做。這套運動主要針對核心、有氧與臀腿的訓練,結合了深蹲、弓箭步、高抬腿等變化動作,前面動作姿勢不難,最後三個動作加強一些難度,讓大家能流更多汗,增加減脂和消耗熱量的效果。Zoe李芷慧覺得世界上沒有比結實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漂亮的衣裳。鍛鍊身體需要堅持,持之以恆最後效果一定會出來。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運動完別忘了休息和飲水!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 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20 醫療.中醫
血液循環不佳易手腳冰冷、疲倦 長期未改善當心引發心梗
現代族群大部分為靜態工作者,長時間久坐辦公室,待在冷氣房裡,每年到這個時候手腳冰冷的狀況就會浮現!就讓我們來看看循環不好有哪些類型吧!循環不好兩類型:「陽虛」、「氣機鬱滯」1.身體能量不足的「陽虛」如果易手腳冰冷,全身疲倦提不起勁,白天上班又時常呵欠連連,你可能是屬於「陽虛」的體質。這時人體就像蒸汽火車的鍋爐系統,能量不夠,無法製造足夠的動力去推動整輛列車,因此容易出現四肢冰冷、疲倦乏力、口唇色淡、腹瀉夜尿、腰背部及膝蓋怕冷痠痛等症狀。這種體質的人可以做一些全身性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跳繩等。運動不用過於激烈,但要活動到全身微微流汗的程度,才是有效開啟身體循環喔!而生活跟飲食習慣力求均衡,可以適量攝取一些溫性食材,例如薑、蒜、紅棗、肉桂,都可以對促進循環有幫助。2.氣血堵住的「氣機鬱滯」另外也有「氣機鬱滯」型的手腳冰冷,此類型可能因為血氣不通,或是生活壓力、情緒緊繃、睡眠障礙等問題導致。比較起來雖然手足不溫,但卻沒有很怕冷的感覺。我們可以把身體的循環想成一條高速公路,有地方堵塞了導致車流不順暢,所以公路上有些地方很壅擠,有些地方卻沒有車。換句話說,就是氣血卡在頭面、軀幹,下肢及末梢卻容易冰涼。這時建議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早睡早起、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培養紓壓的興趣或運動習慣。循環不好問題多 頭暈、失眠、中風統統來長期循環不好會引起的問題很多,像是末梢神經失於滋養,精細動作的控制就會比較差;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也會影響腦部含氧量和思緒的敏捷度,日久則易成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中醫養生強調一個”通”字。氣血不通百病生。血為氣之母,因此,疏通血脈是中醫預防衰老的重要關鍵,應該定期清理血管中的廢物。否則,輕者會出現手腳麻木、頭暈、耳鳴、失眠、記憶力下降以及瘀斑等等症狀。另外大家常常忽略的一點,血循不佳也和男性的陰莖不舉﹐女性的陰道乾澀有關。更有比較高的風險得到冠心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常聽到的心肌梗塞,就是循環不好加上飲食作息不節制引起。如果四肢末梢有出現酸麻感、頭暈腦脹、意識不清、胸口悶堵、呼吸困難、噁心想吐、冒冷汗,請儘速就醫。日常改善血液循環兩方法:穴道按摩穴道按摩可以選用頭部的百會穴,上肢的合谷穴、曲池穴,下肢的足三里穴,以及腹部的氣海穴、關元穴,背部的命門穴、腎俞穴等,每天按摩5~10分鐘,能幫助身體溫暖,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配合中醫施以穴位針灸,也有助于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日常改善血液循環兩方法:食療以食療的角度來說,要盡量攝取對心血管有益的omega-3脂肪酸,例如堅果、魚油。還要多攝取維生素C,含有抗氧化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也可以多吃胚芽、香菇、番茄、核桃、紅肉、雞蛋等含有菸鹼酸的食物,提供人體足夠的維生素B3,改善循環。藥材方面,陽虛體質可以在冬令適度進補,選用當歸、川芎等溫經通絡的藥材,服用如當歸生薑羊肉湯或是十全排骨湯。氣機鬱滯的人可以食用平補的四神湯,酌加行氣的中藥,如香附、陳皮。但每個人體質不一,且有些藥物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還是建議找專業中醫師看診諮詢後,再選擇進補的中藥,免得沒補進去身體,反而燥熱上火喔!
-
2022-12-17 醫療.心臟血管
搭機、追劇單腳水腫速就醫!醫籲多做「這件事」防經濟艙症候群引肺栓塞致命
隨國門解封、民眾開始紛紛出遊,開心搭機旅遊之時,也得留意「經濟艙症候群」。而雖說是經濟艙症候群,但這問題其實也不只發生在經濟艙,像是追劇族就會較容易發生。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晨祐提醒防範,若出現相關症狀盡快就醫,以防生命危險。 久坐不動小心「經濟艙症候群」,久坐不動單腳水腫速就醫,醫指常見族群,追劇族也上榜! 黃晨祐醫師表示,經濟艙症候群是深部靜脈栓塞,主要發生在久坐、久躺不動、活動受限的族群身上,身體長時間不動,靜脈血小板較容易凝結、出現靜脈血栓。因此像是術後久臥、長途客運、火車,或是工作、打牌、追劇等需久坐等族群也都在風險名單中。而肥胖、癌症患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使用口服避孕藥者等,這些族群較容易出現血栓、形成經濟艙症候群,需特別留意。 久坐不動單腳水腫速就醫,防「經濟艙症候群」致命。 黃晨祐醫師說明,經濟艙症候群發生時,患者初期常見突然出現單側下肢水腫,若情況嚴重順著回心血流到達肺部,就可能引起肺栓塞,出現變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更嚴重可能咳血、血壓降低,甚至將有心跳停止、生命危險。而雖此為靜脈血栓,與常聽到發生於動脈系統的中風、心肌梗塞有所不同,但若有心房中膈缺損,也有可能阻塞至動脈,一樣有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風險。 案例術後臥床後單腳水腫,上個廁所回來直接送急診。 黃晨祐醫師提醒,當久坐不動後發現單側下肢水腫,就建議盡快就醫,這可能代表靜脈栓塞正在發生,此情況未必可靠活動身體改善,也可能走一走血栓就向心回流引起肺栓塞。日前就有遇過開刀躺了兩天的病人,下床後發現單側下肢水腫,上個廁所回來就感覺到很喘,接著就送至急診了。 防「經濟艙症候群」致命,醫籲多起身走動防靜脈血栓。 最佳方法:腳踏實地活動防範經濟艙症候群、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黃晨祐醫師指出重點在於預防,建議情況允許多起身走動,腳踏實地的走動是最有效預防的方式,可活動下肢肌肉、擠壓靜脈,促進靜脈血流,有助預防血栓發生。 其他方法:腳步伸展、按摩等其他的防範方式,也可做些腿部伸展、腿部運動等,或是按摩按摩雙腳。而若是像久臥病床等情況不便時,則建議至少自己或請人協助按摩,以利避免這些情況發生。而開刀後臥床,醫師也多會視情況開立相關藥物,防止血栓發生的可能。 阿斯匹林可減少發生機會?至於許多民眾口耳相傳,搭機前可使用阿斯匹林降低血小板凝結,有助減少靜脈栓塞的機會,對此黃晨祐醫師則認為,阿斯匹林藥物雖可降低血小板凝結,在早期藥物尚未如現代先進時,這作法確實和沒有用藥者相比是來得更好些。但畢竟阿斯匹林主要作用在動脈血管,對於防範中風、心肌梗塞效果較為明顯,若要防範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的經濟艙症候群、肺栓塞,建議使用口服抗凝血劑效果較佳。 當然若有需求、自認為高風險族群,也勢必應先由專業醫師檢查,並在詳細討論後開立藥物使用,避免使用來歷不明的藥物,或自行胡亂使用藥物。例如曾有靜脈血栓病史,醫師開立藥物便遵照醫囑使用。 防「經濟艙症候群」別久坐,出現症狀盡快就醫以策安全! 提醒民眾,日常盡可能避免久坐,如需久坐應適時起身活動走動,或按摩促進血循。而若出現相關症狀也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以利維護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久坐屁股痛是哪裡出問題?物理治療師指3大可能,4招助改善! .下床一踩地腳就痛?醫教簡單3招在家改善足底筋膜炎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
上班盯電腦半天累了嗎?久坐不動全身卡卡?那麼不妨給自己五分鐘的時間休息喘口氣,讓香港健身達人李芷慧Zoe教大家坐在椅子上就能做的五個拉筋伸展動作,幫助大家活絡一下筋骨、放鬆身心!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健身達人李芷慧Zoe以橡皮筋來比喻人的身體,一個人若是長期不動就會像一條老化的橡皮筋一拉就斷,因此,她建議辦公室上班族或WHF工作者,再忙都可以利用一張椅子做做伸展運動,保持肌肉的彈性、放鬆緊繃的身體。這組運動建議每個動作做30秒,包括雙臂向上伸展、前後扭轉肩膀、脖子伸展、下背和髖部放鬆以及臀部放鬆。最後的臀部放鬆動作,她建議身體比較僵硬的人雙手可以先按住膝蓋,然後再嘗試碰到地面。總之,每個動作要慢慢進行,避免運動傷害。健身達人李芷慧Zoe指出久坐不動脂肪容易累積,也很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因此一定要將運動融入生活、實際執行。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午休時間一起來做做椅子運動!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 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1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十分鐘活絡全身肌筋膜!睡前躺床必做的伸展拉筋
上班族長期生活忙碌緊張、缺乏運動,最常發生肩頸、背部或髖部不適疼痛等問題。尤其電腦族、低頭族長期姿勢不良、肌肉緊繃所造成的肌筋膜疼痛更是復健科門診最大的求診比例。有感於此,專業醫療平台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將教大家來做一些簡單的、躺床就能做的伸展拉筋動作,利用清晨剛起床時或晚上累了一天的睡前這兩個時段,花個十分鐘試做這組運動,幫助活絡你的肌筋膜,讓肌肉保持彈性。這組運動實際有十二個動作,每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跟著影片中的節奏全部做完僅約10分鐘左右,動作簡單輕鬆強度不大。做完全身會感到輕鬆無比,可以放鬆肌肉、減輕疼痛。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再忙再累每天也給自己10分鐘放鬆時間,做做伸展拉筋的有氧運動,來保持身體的柔軟度與關節的活動度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十分鐘有氧善待自己!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0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爬個樓梯氣喘如牛、雙腳無力?來做階梯有氧運動鍛鍊大腿肌力!
久坐下肢肌力退化?爬個樓梯上氣不接下氣、雙腿抖不停還會膝蓋痛?再放任不管讓大腿肌力持續虛弱,將會大大影響到身體下半身的靈活度,甚至老化得快!趕快跟著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利用階梯運動,幫助你鍛鍊出大腿腿力,還兼顧訓練心肺有氧,馬上點開影片來瞧瞧!這組運動隨時都可以做,利用家中或公司大樓的階梯來鍛鍊,總共七個動作,能夠訓練到包括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大腿內側肌群。對足踝與小腿肌力也有幫助。不僅練大腿腿力,還能練平衡。過程非常溫和容易操作,每個動作做30秒、休息10秒,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若能常練爬樓梯就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若動作都做熟悉了還能加快節拍速度,幫助鍛鍊心肺。倘若兩隻腳的肌肉力量相差太大,也能調整動作先做單腳肌力強化,接著再練習雙腳一起的動作,讓兩腿的肌力趨向平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階梯運動好處多,常練腳步不拍拖!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
上班坐了一整天髖部好緊,需要站一會兒才邁得開步伐離開辦公室嗎?小心長期以往造成髖部疼痛。不管是工作還是追劇,久坐族因為長時間不活絡筋骨,不僅會造成髖部肌肉群緊繃僵硬,連臀部也將會無力、變形。髖部是指骨盆與大腿相接的關節部位,這裡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人類站立、步行或日常活動最重要的地方。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將教大家十一個動作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趕快點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吧!從抱足直背前傾暖身開始,到上犬式、低拉弓步式、鴿式、側拉腰等幾個瑜伽動作,每個動作操作30秒,中間休息5秒,透過這十一個動作的練習,幫助我們好好地舒展僵硬的髖部。每天晚上花個十分鐘做做開髖拉筋的練習,不僅能夠鍛鍊到臀部肌肉,對肌力、活動度與髖關節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居家髖關節保健動作做起來!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06 醫療.泌尿腎臟
男人攝護腺肥大「這時」就開始!常見症狀一次看,不治療嚴重恐致尿毒症
攝護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見好發的疾病,尤其連假期間常見許多老人家因為出遠門去玩,又在高速公路上塞車憋尿,不知不覺膀胱積尿過多,加上攝護腺肥大的阻塞,導致突然尿不出來,因而掛急診導尿。攝護腺肥大 40歲以上開始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表示,一般而言,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容易開始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在60歲以後,一半以上男性會罹患攝護腺肥大,超過80歲後,有8成以上男性患有此症。攝護腺肥大初期可能只有輕微頻尿,容易被患者忽略而未去治療,一般說來,如果躺床睡覺之後,還需要起來小便兩次或兩次以上,都應盡快就醫。攝護腺肥大有2大類 常見症狀一次看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主要有兩種。王彥傑主任說明,第一是壓迫性症狀,尿柱會變細無力,甚至中斷,分好幾次才能解完;小便時必須等待好一陣子才能解出來。第二是刺激性症狀,會老覺得膀胱裡還有殘尿,或者尿急導致無法控制而流出。排尿次數增加,尤其是晚上常常起床好幾次小便。攝護腺肥大不治療 嚴重恐致尿毒症攝護腺肥大如果不治療,時間一久,也會引發一些不良的後遺症。初期排尿的速度不一定會有明顯的改變,但夜間如廁的次數可能會增加,雖然偶而會出現不舒服的排尿症狀,但還沒有殘尿的現象;到了中期,膀胱開始無力,進而產生殘尿現象,容易有泌尿道感染,甚至血尿;到了後期,排尿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小便經常中斷,尿液嚴重滯留。若再不治療,可能進一步會造成腎水腫甚至尿毒症。3種方式 診斷攝護腺肥大醫師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來診斷攝護腺肥大:1.肛門指診:將手指伸入患者直腸內,檢查直腸前方的前列腺大小。2.經直腸超音波檢查:運用新式的超音波檢查儀,可以精準描繪出器官的 結構和體積,並檢測出攝護腺是否有異常的病灶。3.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簡稱PSA):利用抽血檢驗,如果血液中攝護腺特異性 抗原的數值異常偏高,甚至可能是癌症的前兆。治療攝護腺肥大 當心日常這些行為輕度的攝護腺肥大,一般用藥物治療即有不錯的效果,但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或者有嚴重的阻塞症狀、腎水腫、反覆的泌尿系 統感染、頻尿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等,則應該進行內視鏡攝護腺肥大的手術。王彥傑主任提醒,中年男性應定期健康檢查,如果已知罹患攝護腺肥大,應特別留意尿液中是否有發炎或出血現象;此外,生活中久坐、乘車、騎摩托車、 腳踏車等,也會刺激攝護腺充血、腫脹,要特別注意。【延伸閱讀】20年來僅有化學治療 免疫療法為小細胞肺癌突破瓶頸 別忽視腸胃不適恐成癌 定期吞「膠囊」照胃鏡及早治療【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5986】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12-03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警訊!除了心臟問題,還有4種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
又到了入秋時節,過往每當天氣變化大、溫差劇烈時,總是常常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發生心肌梗塞等急症的病患在這時特別多。談到心肌梗塞,大家第一個浮上心頭的畫面是否是手抱胸口、表情痛苦的畫面?是的,胸悶、胸痛確實是心肌梗塞的最重要警訊,但您是否知道,除了心臟問題外,還有很多常見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所以本文將介紹您不可不知的五大問題。心臟血管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方面的問題雖然不是最常見,但卻是大家最關注的,尤其本身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人(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需要特別注意。當負責輸送血液給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狀硬化,進而造成血管內的狹窄與阻塞時,就可能心肌缺氧而產生心絞痛的症狀。心絞痛的感覺是胸口的擠壓感,比較類似鈍痛或悶痛,常見是胸前左側一大片的感覺或位於胸口深處,通常不會是位於明確的一個痛點,有時痛感會延伸到脖子、下巴、肩膀或手臂等處。心絞痛的症狀常在運動、爬樓梯或搬提重物時產生,一般來說休息5到10分鐘就會改善,若症狀持續過久或伴隨冒冷汗或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儘速就醫,有可能是疾病惡化甚至是心肌梗塞的情況。主動脈剝離代表胸腔內的大動脈產生血管壁撕裂的現象,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控制好的高血壓所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是突發性強烈而銳利的胸痛,感覺像刀割一般,痛感常常延伸到背部。主動脈剝離是絕對需要馬上就醫的急症,常需要緊急手術才能降低死亡率。其他非急症的心臟問題如心包膜炎、二尖瓣脫垂、心肌肥厚等等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口刺痛的症狀。腸胃道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造成胸悶、胸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分泌過多的胃酸進入食道而造成胸口灼熱或悶痛感,平躺或吃飽飯後比較容易發生,某些刺激性食物也容易誘發症狀。食道痙攣是由於構成食道的平滑肌功能失調所造成的,症狀常是胸口的強烈擠壓感,跟心絞痛的感覺很類似,不容易分辨,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也不一定有很明顯的誘發因子。其他腸胃道問題如胃炎、胃潰瘍、胰臟炎甚至膽結石也都可能造成胸口的不舒服。肺部或胸腔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肺栓塞是由於肺動脈被血栓或其他物質堵塞所造成,症狀通常包括喘、呼吸急促與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肺栓塞是比較不常見的急症,好發於長期臥床、急性骨折、重大手術、孕婦(羊水栓塞)與癌症病人等。氣胸是因為肺泡自發性或創傷性的破裂造成胸腔內充滿空氣,症狀是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嚴重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其他還有許多胸腔相關的問題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痛,如:肺炎、肋膜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肌肉骨骼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一類型的問題也佔了胸悶胸痛原因中的大宗,尤其是生活型態常常久坐,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的人,容易造成胸壁相關肌群緊繃或痙攣,所以一直感覺胸口悶悶的,嚴重時甚至會痛。另外一直重複某些動作的職業或運動傷害也會造成類似的狀況,這類型的胸痛往往可以透過姿勢改變或深呼吸及某些動作引發。其他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胸悶一直都是焦慮症、恐慌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常常隨著情緒壓力起伏與睡眠品質好壞等狀況改變。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由潛伏在人體內的水痘病毒所造成,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就可能活躍而在皮膚產生水泡狀紅疹,伴隨厲害的神經痛。若發生在胸部,病發早期時尚未形成水泡,可能會誤解為其他原因的胸痛。由上所述的介紹造成胸悶胸痛的原因,大部分是輕症或是具有自我緩解性的狀況。然而,在高危險族群(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抽糖尿病、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身上,即使是輕微的症狀也要特別警覺。而在一般族群身上,若出現高危險的症狀如:突發性胸痛、投射至下巴或肩膀、冒冷汗、強烈撕裂感伴隨背痛等,一樣要謹慎處理,儘速就醫。
-
2022-12-02 焦點.健康知識+
身體水腫怎麼辦?5常見原因導致身體腫 4方式改善腫脹
水腫可能發生在身體各部位,不過通常發生在腳、腳踝、腿部、臉部和手。好發在孕婦和老年人,但這不表示一般人就不會發生水腫情形!如果吃太重口味、久坐不動也是可能會引發水腫問題喔。水腫常見症狀?腿部、腳踝和腳部出現與受傷無關的腫脹,就有可能是水腫。此外,臉、手部也會浮腫。可能會在單一部位腫脹,也有可能上述部位同時出現腫脹。水腫會感到些許不適,甚至會限制腳踝、手腕的可活動範圍。什麼情況下會導致水腫?水腫是因為身體組織中積聚的多餘液體造成。下列五個情形都有可能會導致液體積聚,包括:1、循環不佳,體液滯留腿部。2、久坐或站著不動,尤其是天氣炎熱。3、吃太鹹、鈉攝取過多。4、服用特定藥物,如布洛芬(IBUPROFEN)和萘普生(NAPROXEN)。5、本身有健康問題,像是充血性心臟衰竭、肝病和腎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水腫更常見,因為腿部的靜脈循環不佳,體液容易滯留在腿部。水腫診斷?腫脹區域的皮膚沒有光澤及延展性。輕輕按壓腫脹區域約 15 秒,表皮會留凹陷的形狀。預防或避免水腫?根據導致水腫的原因,可能無法阻止水腫的發生。如果由健康問題引起的,例如充血性心臟衰竭、肝病或腎病,無法預防,只能進行疾病管理及治療;水腫若是因吃太多鹽引起,可以透過飲食中少攝取鹽來預防。另外,步行....等定期運動也可以幫助減輕水腫,藉由鍛煉小腿肌肉,有助於液體循環。水腫治療治療水腫的唯一方法是治療引起水腫的疾病。藥物部分則為利尿劑,又稱為水丸,有助於透過尿液將鹽、多餘的液體排出體外。家中就可以做下列4方法,有助減輕腫脹不適:1、坐著或躺下時抬高雙腿。2、如果腿部水腫,請穿彈性襪。彈性長襪對腿部施加壓力,防止液體聚集在腿部和腳踝中。3、不要長時間坐著、站著不動。4、限制鹽的攝取量。【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長期睡太少當心健康亮紅燈!不僅血壓高、發胖,更易引發「這疾病」舌頭燙傷怎麼辦?燙傷後怎麼處理?4種處理方式讓舌頭燙傷傷口更嚴重! 經常嘴破/口腔潰瘍怎麼辦?嘴破要避免那些食物?預防嘴破方法!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11-24 焦點.元氣新聞
演員張雁名睡醒無法起身 原因竟是前一晚盤腿坐:脊椎被壓成梯形
演員張雁名23日在IG發文表示一早發現無法起床,「一動就痛不欲生」,送院檢查發現是舊傷復發所致,而導火線竟是前一晚盤腿坐。根據雅虎新聞報導,張雁名11年前拍攝《新兵日記》時,曾因不慎從7樓高的地方摔落導致脊椎錯位,經一年復健後康復,即便舊傷偶爾會復發,但對生活並未造成太大影響。而他在IG自述前一晚在家盤腿坐寫資料,約2小時後脊椎和腰間痛到不行仍不以為意就休息了,殊不知醒來後無法動彈而送醫。張雁名透露,經醫師診斷應是多年前脊椎舊傷復發壓迫到腰間的緣故。他表示,「脊椎正常是方形,我的被壓成梯字形了」,只要姿勢不對就容易就壓迫到周邊神經跟肌肉。他提醒,「脊椎受過傷的人,真的要注意不能盤腿太久。」為何盤腿坐傷害大?「盤腿坐是一種高風險、低回報的姿勢。」根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骨科醫師廖志祥曾受訪指出,盤腿坐的傷害以腰椎和骨盆首當其衝,因為盤腿坐姿會增加臀部壓力、骨盆後傾的角度、腰椎屈曲角度、膝關節內側壓力,因此,容易造成下背痛、骨盆歪斜、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等不適。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受訪表示,長期姿勢不正確,不論對脊椎骨或對椎間盤本身,都算是一種外力的壓迫,甚至它對肌肉、軟組織而言,也是一種拉扯,在日積月累之下,容易對脊椎和椎間盤產生潛在的傷害。另外盤腿坐也對膝蓋的傷害很大,簡文仁說盤腿而坐時,膝蓋彎曲角度大會讓關節承受很大壓力。簡文仁建議,若要坐在地板上,可選擇側坐的姿勢,也就是兩腿彎向同一方向。側坐時,膝蓋彎曲程度較盤腿而坐小,但坐久了還是會有傷害,像髖關節以及膝蓋外側,腓骨下方的腓骨神經就會受到壓迫,若影響腓骨神經,導致腳板無法向上翹,出現垂足情況。
-
2022-11-23 醫療.骨科.復健
每天5分鐘跟著專家動一動 9動作免花錢按摩告別痠痛
上班族長時間低頭、脖子經常往前伸又久坐不動,這些姿勢傷害健康又不容易自覺,於是成為肩頸痠痛、滑鼠手、烏龜手的「常客」。運動是擺脫痠痛的良藥,元氣網推出「挑戰系列─元氣動起來」運動課程,每周5分鐘教你3動作,以下圖解動作,歡迎大家一起動一動。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物理治療師陳胤甫帶著大家示範動作,他表示,每周花最短的時間跟著做最有效的運動,利用零碎時間即可把運動變成生活習慣,任何一點持續性小改變,都會產生驚人的加乘效應,請大家一起來體驗。影音課程看這裡:https://health.udn.com/service/course/neck-relaxation-exercise-221003Part 1:放鬆頸部三招這三招放鬆的方法適用在兩種狀況:覺得肩膀硬梆梆、肩頸酸痛,可以用這三招先放鬆頸部的肌肉。陳胤甫建議,每10~20次為一組,每次做2~3組。第一招:放鬆枕骨下肌群步驟一:把頭平視前方。步驟二:雙手拇指放在枕骨處。步驟三:找到痠痛點輕壓、往外搓揉。 第二招:放鬆頸部伸直肌群步驟一:把手放在脖子後方,拇指朝下。步驟二:垂直肌肉做左右輕輕搓揉。步驟三:10下唯一組,換邊進行搓揉。 第三招:放鬆上協方肌步驟一:找到肩膀會痠痛的那一側。步驟二:將手跨到另一側肩膀上。步驟三:手指輕壓肩膀,由後往前輕輕搓揉。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肩頸痠痛好緊繃!3招簡易「肩頸肌肉放鬆」,改善痠痛超有感 Part 2:放鬆肩頸三招當你久坐、久站、經常使用電腦,導致頸部開始出現烏龜頸時,就可以使用這三招來紓緩緊繃的肩頸肌肉。陳胤甫物理治療師建議,每10~20次為一組,每次做2~3組。 第一招:縮下巴運動步驟一:屁股往前坐、雙手放大腿上。步驟二:微微縮下巴,感覺頸部後面緊緊的。步驟三:輕輕地點頭縮下巴。第二招:胸椎挺胸伸直運動步驟一:雙手交叉放在頭後方。步驟二:深吸一口氣後,稍微憋一下氣。步驟三:吐氣時雙手打開眼睛,斜看上方。 第三招:骨盆滾動運動步驟一:雙手插腰放在骨盆處。步驟二:食指放在骨盆前緣。步驟三:拇指放到骨盆後方撐住。步驟四:肚臍往內縮腰,前後移動,骨盆感覺像是在前後滾動。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上班族必學頸椎運動!簡單坐著「3動作」告別烏龜頸超有效 Part 3:放鬆肩膀三招覺得肩關節卡卡的,活動起來不舒服時,可以使用這三招來放鬆你的肩膀。陳胤甫物理治療師建議,每10~20次為一組,每次做2~3組。第一招:肩胛骨繞圈運動步驟一:先將手自然垂放在褲縫。步驟二:肩膀往後繞圈,活動肩胛骨。步驟三:做完後換邊繼續做。第二招:肩膀往外展運動步驟一:可以彎曲手臂或伸直手臂做,示範為彎起手臂。步驟二:彎起手臂像雞翅膀一樣。步驟三:手臂向外打開到90度,然後慢慢縮回。 第三招:肩膀往外旋的運動(也可以稱為端盤子運動)步驟一: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鬆。步驟二:手臂彎起來,掌心朝上,讓前臂跟上臂呈現90度。步驟三:上臂貼緊身體,然後將前臂往外旋轉,然後再恢復到原來位置。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肩膀卡卡舉不起來,怎麼辦?3招伸展肩背、舒緩肩頸緊繃肌肉
-
2022-11-20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全人醫療 要從認識病人開始
醫院安排了資深醫師在畢業後一般醫學科PGY病房的教學,我總自嘲這是兩週一次年輕人陪我老頭子的聊天時間,我的方式,是在PGY醫師管轄的床位裡,隨便點一個我事先不知道科別與診斷的病人,由住院醫師報告資料,我則天南地北的臨場發揮,順著自己的思路,帶著年輕醫師們抽絲剝繭,有時會診斷出一些特殊疾病(如高安氏血管炎合併腎動脈狹窄),有時則做些未必能被證實的臆測(如貓抓熱),有時會釐清多種疾病的前因後果(如使用SGLT2i糖尿病藥物後下體感染,敗血症,引起第二型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導致肺水腫,再次發性肺炎),有時不是我所熟悉的內容,會當場拿起電話請教專家,有時會上網路查各種資料,有時會請教負責的主治醫師;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做出診斷,而是臨床的思路。我的第一步,是先了解病人的背景,通常的教學都是這麼展開的……「57歲男性,胸痛一個禮拜,從急診入院,急診發現……」「等一下等一下,請告訴我他是誰?」「呃……他是57歲男性。」「他做什麼工作?」「務農。」「種菜?種稻?種水果?種茶?住哪裡?」「不清楚。」年輕醫師通常不太會注意這些細節「如果種的是水果,要看是哪一種水果,是採收季?還是農藥季?農藥有有機磷的問題,如果風向不對,有機磷中毒會引起血管收縮產生心絞痛。」「如果種的是茶,要看他種的是什麼茶?是春茶冬茶為主的烏龍茶系列?還是像茶金裡面東方美人白毫烏龍的夏茶?因為在收成製茶的期間,茶農常常會連續一兩個月每天只能睡3-4小時,壓力下,也可能會引發心臟病。」「如果是電子工程師,要注意什麼呢?」「過勞?」「是的,要弄清楚他的工作時間與內容,有些責任制的血汗公司,9點半上班,晚上10點多下班,甚至於週六日還要工作。」「如果是投資業,要注意什麼呢?」「……」「要問清楚他的睡眠時間與壓力,歐洲的還好,有些以投資美國股市為主的病人,時差引起晝夜顛倒,壓力極大。」「如果病人是企業家第二代,要注意什麼呢?「??」「我們酸葡萄,會聯想到酒色財氣的相關疾病。」「如果是公車司機呢?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久坐引起的肺栓塞?壓力大引發心臟病?過勞?」「呵呵,這些當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問題,是『他開哪一路車?』」「???」「是我們會不會坐到他的車?」「哈哈。」「其實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個疾病會不會影響到大眾安全,此時他的疾病,跟飛行員一樣,已不再是個人的問題而已,而牽涉到公共安全,這時我們的檢查,也許要比平常更積極詳細。」「如果他是法官呢?要注意什麼?」「壓力?」 「是的,如果是夾在中間的高等法院法官,更是如此,但還有什麼該注意的嗎?」「病歷要好好寫?」「哈哈,正確,其實所有病人的病歷都該好好記錄,不是只有遇到法律人才好好寫。」這些只是一部分,病人的住家環境?工作或住家附近是否有污染工廠還是火力發電廠?家中有人抽煙嗎?家裡有幾個人?誰來照顧他?家裡有養狗?養貓?鸚鵡?做什麼運動?睡眠狀況?……都很重要。全人醫療,是要從認識病人開始的。
-
2022-11-20 養生.運動健身
比跑步、騎單車有效果 研究揭這項運動更有助一夜好眠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你想靠運動增加睡眠品質,重量訓練比跑步、單車等有氧運動來得有效。研究人員認為,重量訓練後肌肉中的微小撕裂,可能讓大腦向身體強烈傳遞「這個人需要更多睡眠修復」的訊息。不過,這只對原本睡眠品質不佳的人有效果,對原本睡眠品質就不錯的人,沒有明顯差異。該研究調查386個超重或肥胖的人,年齡在35-70歲之間,他們的生活型態是久坐不動,血壓相對高。這些人被分成四組,第一組不運動、第二組每周花3小時使用健身器材進行重量訓練,第三組每周進行三小時有氧運動(使用跑步機或健身車),最後一組則同時進行重訓和有氧組合。鍛鍊時間持續一整年,研究人員在六個月和一年時評估了他們的健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對那些很難達到7小時睡眠的人,重量訓練組每晚平均增加了40分鐘的睡眠時間;有氧運動組則增加了23分鐘;同時進行有氧和重訓的那組,睡眠時間增加約17分鐘。但對本來就睡得好的人,運動並未產生太大影響。為什麼重量訓練可以增進睡眠?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首席研究員Angelique Brellenthin說,可能的解釋是,重量訓練促進了肌肉生長的荷爾蒙釋放,「當你在12種不同的阻力鍛鍊機器上鍛鍊肌肉時,是非常強大的刺激,大量而微小的肌肉撕裂,經修復後會產生更強大的肌肉,而睡眠是身體修復的時間,大腦必須發送訊息,確保你在運動後獲得足夠休息。」Angelique Brellenthin說,有氧運動經常被推薦給失眠症患者,但很少有人研究重量訓練對睡眠的影響。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2-11-17 焦點.元氣新聞
鳳梨哥哥死因公布!「心因性休克」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這些症狀1周內2次是警訊
YoYo台最早期的「鳳梨哥哥」簡義隆(39歲)突被爆出已離世,他的弟弟在15日下午透過他的臉書發文宣告這個哀痛的消息。消息一出外界紛紛猜測他的死因,弟弟昨(16日)再發文公布死因是「心因性休克」,也請求外界給予讓他們平靜處理的空間。》看詳細新聞猝死原因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其實猝死的名人不在少數,高以翔、小鬼、「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等都是。今年二月初,剛迎龍鳳胎的知名戲劇導演明金成,也是心因性休克猝死,年僅51歲。當時台大內科教授王宗道受訪表示,心肌梗塞為引發心因性休克的主因。心肌梗塞常來得又急又快,但仍有跡可尋。王宗道指出,心梗發作前,大都先有胸悶、胸痛、易喘等警訊,但時間極短,容易被忽略。爬樓梯、運動時不適症狀會加劇,甚至全身無力、站不住、冒冷汗,提醒一周內有上述症狀超過兩次,應盡快至急診就醫。台灣常見猝死原因,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導致猝死的原因,可分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心源性猝死,像心律不整、急性心衰竭、心肌梗塞、冠心症、心臟停頓等;非心源性猝死,像腦阻塞、腦出血、肺阻塞、呼吸道疾病等。年輕族群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以肥胖、久坐、熬夜為多,都與生活型態不佳有關。如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能降低猝死的可能,建議優先調整體重,有以下三步驟:3步驟調整體重預防心血管疾病第一步:先了解自己的體脂肪,認識自己的BMI,即體重除以身高,依照自己的活動量,計算每天攝取的熱量。第二步:多喝水、多吃蔬果,減少喝含糖飲料、過度加工食物等。第三步:增加體能活動消耗,體重過重者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同時消耗200大卡,每周可減重0.5公斤。正確量測血壓 謹記關鍵密碼「722」此外,高血壓也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根據109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死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的第2、4、7位。只是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很多人有高血壓卻不自知,很多個案是在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後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而高血壓患者應牢記「722」量血壓密碼,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722」量血壓密碼.「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
-
2022-11-17 醫療.心臟血管
常見猝死原因多與心血管有關 醫授3步驟防範:優先調整體重
●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猝死以心源性最常見● 久坐、熬夜,弄壞年輕人心血管● 無法調整生活作息,每3年做1次檢查別以為年輕人「凍頭好」可以連續熬夜、喝酒、打牌,恐陷入猝死危機。台灣常見猝死原因,多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以心肌梗塞、腦中風、肺栓塞最多。長輩發生心血管疾病,多因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引起;年輕族群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以肥胖、久坐、熬夜為多。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表示,導致猝死的原因,可分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高達八成都與心血管有關。心源性猝死,像心律不整、急性心衰竭、心肌梗塞、冠心症、心臟停頓等;非心源性猝死,像腦阻塞、腦出血、肺阻塞、呼吸道疾病等。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其中有五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張釗監說,心血管疾病不是高齡者專屬的疾病,近年已呈年輕化趨勢,甚至20多歲就罹患心血管疾病,暗藏猝死風險。年輕人心血管出問題主要原因,包括肥胖、熬夜、久坐、抽菸等,都與生活型態不佳有關。根據2017年到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19歲以上成人,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逐年增高,男性體脂肪大於等於25%多達80.65%、女性體脂肪大於等於30%多達91.77%。張釗監指出,體脂肪過高對於心血管都是沈重的負擔,長久下來會讓血管彈性變差,增加血管破裂或產生斑塊的機率,進而引爆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增高。久坐不動易減少水分攝取,體內水分不足,血液循環會變差,使血管提早老化,變得脆弱。熬夜會讓自律神經失調,促使交感神經亢奮,引發血管痙攣。張釗監表示,血管最怕過度緊縮、過度放鬆,像是溫差大,常讓心血管疾病患者受不了,血壓突然上升,可能造成血管破裂或栓塞。現代人因工作型態關係,久坐幾乎成為常態,張釗監建議,工作期間可調鬧鐘,每50分鐘起身一次,活絡筋骨5到10分鐘;午休時可以散步20到30分鐘,增加活動時間;定時補充水分,每人每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的水,盡可能喝水充足。不少研究指出,睡不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更何況是熬夜。張釗監說,成人每天至少應睡七小時,若是睡眠不足或睡不好,血壓易提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若有睡不好狀況,建議睡前二小時做一些運動,或喝溫熱飲品幫助入眠,不過睡前別喝過量的水分,避免睡覺時為了排尿影響睡眠品質。平時的運動習慣,每周至少二到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有助血液循環,避免肥胖、久坐,體力消耗量大也能幫助睡眠。張釗監建議,30歲以上的年輕人,每三年做一次健康檢查,5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可一併針對心血管做檢查,如心電圖、運動超音波、運動心電圖等。年輕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能降低猝死的可能,建議優先調整體重,有以下三步驟:第一步:先了解自己的體脂肪,認識自己的BMI,即體重除以身高,依照自己的活動量,計算每天攝取的熱量。第二步:多喝水、多吃蔬果,減少喝含糖飲料、過度加工食物等。第三步:增加體能活動消耗,體重過重者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同時消耗200大卡,每周可減重0.5公斤。
-
2022-11-1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最後的歲月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老年喪偶」。這是人生最困難的生命考驗,長壽固然是許多人憧憬的目標,但勢必要付出的代價是老人總有一天必須面對鰥寡孤獨的考驗。本週我們邀請到兩位先生因病過世已有一段時間的夫人,回顧當年自己如何接受終生伴侶離世的心路歷程,同時我們也邀請一位具有安寧照護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分享他如何幫忙家屬。我們非常感謝兩位作者分享這段走過憂傷深谷的經驗,更希望她們因爲寫出鬱積內心深處的離愁,重溫過去共同生活的甜美回憶。延伸閱讀:醫病平台/無暇哀痛垂亮在淡江大學客座3年,2004年9月回澳洲布里斯本後,我們生活的日常是清晨散步到昆士蘭大學(昆大)濱湖區賞花、看澳洲鸚鵡在桉樹洞中築巢傳代,觀賞像聯合國似的湖上各種禽鳥動物,還給他們取了別名,如噴射機、潛水艇、淘氣鳥等等,感覺它們比人類可愛多了,大家共處一湖,沒有侵占、沒有戰爭,和平相處,各覓其食。散步回來運動、早餐,再一起到昆大辦公室他看網路、寫文章,我也看網路上的各種書報、雜誌。2012年他正式從昆大退休,搬離辦公室,回到河邊小屋,我們把主臥室當書房,放兩張大書桌,仍舊寫文章、看網路、聼音樂。歲月靜好,我們好像又回到50多年前在加州相依爲命的時光。2011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1月大水災,7月他因前列腺增生阻塞,緊急送到衛斯理醫院住院開刀,差點弄得要洗腎。住院十天回來,沒多久又感染肺炎,呼吸急促,再度緊急送醫院。2017年6月底他去醫院,由專科醫生拔智齒,因流血不止而留在醫院一整天,接到電話去接他時護士居然用輪椅把他推出來,把我嚇了一跳。7月9日半夜突然心肌梗塞,又是緊急送醫院放支架。他一生雖然為氣喘所困擾,但之前只有一次因痔瘡流血開刀住院,如今卻在六年内四度住院,警覺生命力似乎逐漸的流失。2019年兩度回臺,5月開僑務會議,10月又被盧孝治拉去「楓紅北海道」合唱團的文化交流活動,回來忙著總統競選連任布里斯本後援會的工作。11月我們邱家有三個人生日,大家都贊成去布里斯本東部美麗的史翠柏島度假。這時我已發覺他易累、嗜睡、咳嗽、呼吸困難,尤其晚上常需要墊高枕頭斜躺而睡。他一生逞强,非不得已,不肯看醫生,每次要他去看醫生,都説囉嗦,只是氣喘。這次我還跟家人組群組,要他們勸阿公去檢查,都無效。拖到2020年1月因肩膀痛得厲害才乖乖去看家醫科,照了CT,卻被誤診,打了類固醇,無效。換了另一個家醫科女醫生,再照CT,晴天霹靂,懷疑是肺癌。要找專科醫生,我們沒有認得的人,女醫生也不熟悉,她從網路找到可以最快看垂亮的腫瘤科醫生亞當。他的專科是乳癌,肺癌是最後一項。一開始我就主張回臺治療,也希望像日本的朋友王醫生説的能開刀,但武肺已開始,孩子、醫生都反對,我只好任憑主治醫生亞當的安排。亞當的療程一切SOP(標準操作流程),初見他在衛斯理醫院,開了三張單子,驗血、正子電腦斷層攝影(PET-CT)和支氣管鏡檢查。再見他是在20公里外的北部診所,時間也拖到2月20日,確診是肺腺癌,開始用第一代標靶藥Tarceva (erlotinib) 後,自己度假去了。這真是致命的錯誤,直到垂亮走後,我因整理他的文章著作,才在網路看到2017年2月4日洛杉磯時報一則消息:「Tarceva 停產,2016 年 6 月,製藥巨頭基因泰克 (Genentech) 致信醫生,稱他們不應再為大多數肺癌患者開一種名為Tarceva藥物。這種每月 7,800 美元的抗癌藥會引起皮疹,而且很少見效。」2016大藥廠商就已告知醫生不能用的肺癌藥,2020年2月了,亞當還在用!唉,一切都已太晚,若早知道,我會堅決拒絕用這那麽多副作用又無效的藥。但天不從人願,我們不但不知這種藥無效,但它似乎可以止痛。第一天用藥,肩膀不疼了,飲食有進步,但曇花一現,只維持兩天,從胸部和臉開始出紅疹,蔓延全身。可憐的他,全身紅腫起泡,奇癢無比,坐立不安。亞當還在度假,只得去見亞當助理,止癢的類固醇藥膏一開10瓶,擦得皮破血流。各種副作用也相繼出現,加上2017年開始吃的心臟藥,他變成典型的藥筒。每月的視訊回診,亞當問他,會不會那裡痛,他都說不痛。經過三個月,滿懷希望5月7日PET-CT檢查會有進步,但腫瘤沒變小反而增大,從5到9公分。亞當把Tarceva停了,卻沒有告訴我們下一步要怎麽走,更糟的是他又開始肩膀疼,亞當又要他恢復吃同樣的無效Tarceva。我們心急如焚,求救台灣的褚醫師,他建議用Tagrisso(osimertinib)。我們把信轉給亞當,並願自費,雖然每天一顆要290澳幣,但沒被接受,好像根本不在亞當SOP療程裏。亞當若肯用Tagrisso的話,也許垂亮到現在還活著。我有台大同學在美國跟垂亮一樣肺腺癌,還轉移到腦部,他也有心臟病,一開始就用Tagrisso,已經一兩年了,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一直拖了一個月到6月4日才開始放療,共10次到6月17日完成。雖然放療疲倦難受,但過後他情況好些,最重要的是食慾進步。緊接著6月19日要住院開始免疫治療,到8月14日做完5次,卻在8月15日清晨發生腹部不能忍受的絞痛,緊急送衛斯理醫院,CT檢查出12指腸穿孔,需要開刀。但同時得知他左邊的肺腫瘤因放療已從9縮小到2公分。這一住院三個月,在鬼門關進出,生死邊緣徘徊,最後奇蹟似地生還。部分情況記錄在《民報》〈我寫我存在──住院3個月的零星回憶〉。10月11日,仍舊沒有食慾,人太虛弱,手在顫抖,體重也在42-43公斤徘徊。他很氣我想盡辦法使他吃下一點東西,說得聲淚俱下,但明天就得搬到復健病房,他這樣舉步維艱怎麼復健。唉,一生都說是皇帝嘴的,現在「吃」卻變成痛苦的事。10月22-31日,打點滴洗掉血液中累積太多的抗黴菌的藥Posaconazole所產生毒素,這藥跟止痛嗎啡與類固醇會有强烈可怕的副作用——幻覺、顫抖、踢腿、喃喃自語、半睡半醒模仿吃東西,這使他筋疲力盡,疲憊不堪,情緒低落。住院83天,他第一次自己走路,繞了呼吸病房走廊兩圈,約有五十公尺,有夠棒的,希望繼續進步,不需要去復健病房可以直接回家。想起電影《飛越杜鵑窩》,他為了要「飛越衛斯理」很努力地在強迫自己下床走路與進食,甚至掛著點滴、推著氧氣筒只要他有力氣就會下床。這兩三天是快三個月來情況最好的,前天還推著四輪助行器走了兩圈,昨天他竟然丟掉身上的管線、助行器自己走,我很擔心他跌倒,緊緊地跟在後面,一直到他走回病床時才捕捉到背影。唉!辛苦了幾個月,希望這次他真的可很快飛出衛斯理醫院。11月9日出院,他説:「出院那天,我突然有走出死亡黑影、看到天光之感。3個月的苦難、苦悶、痛苦一掃而光。」他心情很好,女婿去接他,他還説了英文笑話:「一位在美的留學生,想要考國際駕照。在考試時因為過於緊張,看到地上標線是向左轉。他不放心的問道:『turn left?』監考官回答:『right!』於是他立刻向右轉。很抱歉他只有下次再來。」這一天我做了豬脚麵線迎接他。在醫院三個月等於完全停止癌症治療,出院還繼續吃無效的Tarceva,腫瘤轉移到骨頭,還好到最後都沒有轉移到腦,否則他一篇文章都寫不出來。12月22日開始做第二次放療共10次。之後我再度要求用Targrisso,亞當终於答應,開始時不錯。情人節,郭美芬博士他們從雪梨來看他,他還駕Mini上高速公路去我們1971年來澳時的第一個家,來回三、四十公里都不嫌累。出院後那段時間,他不是在書房敲打,就是在陽臺眺望、沉思、曬太陽。算算他在2020年除了住院三個月外,九個月中寫了31篇。2021年兩個月也寫8篇。他最後一篇在228病中塗鴉〈不忠誠的反對黨〉發表於3月2日。爲了不讓他在書房久坐,每天我都會拉他出去走一點路,或樓下健身房運動。也常載他出去午餐,希望他多吃一點。到他再度住院時體重已增加到50公斤,但還是敵不過亞當的嗎啡與類固醇的摧殘。他已經看不下大河劇,但還是會看些相撲、聽聽演歌,使他快樂,但總是讓人感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一直試圖忘記他走前幾天發生的事,但似乎不可能,每當夜深人靜時那些日子點點滴滴就像是影像一樣,翻來覆去的在腦海裡播放,那是一份永不褪色的畫卷。2021年3月9日,他例行預約見亞當,因爲武肺,只能一人陪他進去,我讓女兒進去溝通,出來卻説要他住院,理由是明天要做PET-CT檢查比較方便,他才出院剛滿四個月,他討厭住院,他不願離開我們,很久以前他曾經説的:「爲了能夠回去,我在拼命地奔跑。内心只有一個迴音,振蕩天地的雷聲:『Go back! To home! To MH!』。」門診回來,連好友陳春龍中午送來的酸白菜蛤蜊湯都不想喝,睡到五點才「走進」衛斯理醫院,住進心臟病房。馬上打點滴,晚餐吃了一點,我一直到幫他梳洗完畢睡了後才回家。10日,一大早視訊,他叫我不要那麽早帶食物去,PET-CT需空腹,要到11點才輪到他。他喜歡熱食,我算好時間到達,他吃了,精神還好。傍晚護士卻要他轉到癌症病房,說近主治醫師亞當好照顧,我知道情況不妙,無可奈何跟著,他搬到一間最近護理站的大房間。想問亞當昨天PET-CT的結果,但等到9點也沒見到他(亞當似乎都是早上5-6點巡房)。11日,我坐最早班的渡船,到醫院才點,但亞當已來過,還是沒見到他。一年多了,我見到亞當次數,屈指可數。9日垂亮進醫院時,告訴我不要在群組發信息說他住院,我什麽也沒説,今天他卻自己寫了簡訊:「親朋好友,大家平安!我現在住院,非常虛弱,暫時不回答各位的關心問候。非常感恩!謝謝!」那是他最後的留言。下午見到主治黴菌感染科的醫生保羅,我跟他要了PET-CT的結果,初步瞭解並沒惡化,問他爲什麽把治療黴菌感染的Posaconazole與癌症的Tagrisso藥都停了,他只是淡淡地説先減輕副作用。晚上7點他説要起來坐沙發看電視新聞,他一下床就倒下,我扶不起他只得按鈴,一下子來了滿房間醫生護士,點滴又再掛上,臨時被通知的兒女與孫兒女也都來看阿公,他還微笑著跟孫輩拍照。等一切安靜下來時他叫我還是回去睡。回到家已經是11點,所有的藥都被停了只剩下嗎啡與類固醇治標,我心急如焚,求救無門,不敢打擾陳永興醫師,只得打電話給他的學生范盛保教授,他爸也得了癌症,開了好幾次刀,30年了還活著,談了一個半小時,一夜無眠。12日,早上八點到醫院,他説睡得還好,也吃了點早餐,帶去湯、菜卻説不想吃。兩個孩子都請假,等他們來後,我去醫藥保險公司繳費。等我回來不知他們談什麽,孩子們都兩眼通紅,我什麽都沒問,我知道只要我一開口,就會嚎啕大哭。下午職能治療師來討論要帶他回家照顧時需要的輪椅及裝備。整天都在等CT檢查,想找出疼痛來源,一直到晚上才推去照,等我們回病房時,跟昨晚一樣小孩都來了,護士又多舖一張床,我、兩個大的兒女與大孫女決定留下。整晚都握著他的手,就怕他呼吸停止,午夜孫女說阿婆去躺下,我來握他的手。他應當還有很多話要説,但IV使他無力説話。慟!不到五個小時他就鬆手回天國了。想起那首歌:「人生猶似風飄絮 流落歲月匆匆裡……情緣散聚不堪憶,還留舊歡知幾許。」一年了,歲月流逝,卻怎麼也流不掉心痛的那一頁;閉上雙眼,最思念的是他;張開眼睛,最想看到的是他;如此執迷不悟,算不算刻骨銘心。重讀他的書信我又回到那長滿杜鵑與高大的棕櫚樹的校園。服役前那年暑假,多少個夜晚坐在文學院前古樹下,一起聆聽樓上傳來的古典音樂,或清晨在工學院前草地上,看晨霧在樹間飄蕩,露珠在草地上閃耀。漸漸地,隨著晨霧消散,東山的天空變成了淡淡的紅紫色,朝陽躍出山頂上,然後他牽著我的手,給我傾世溫柔,一起走回傅園旁的宿舍。台大,我們夢想的搖籃。世間最苦,苦不過聚散不由己;世間最難,難不過情逝再回頭。我知道,我在如塵似煙的回憶裏失落了靈魂,模糊了雙眸,迷惘了生活。女兒說她再怎麽努力也不能使我快樂,我只得選擇沉默,選擇微笑,或許偽裝是一種無奈,使人痛徹心扉。他曾説過,我是雨,他是風,風會把愁雨吹散,我們一起努力,一百年後都變成天上兩顆星星環繞宇宙。如今他失約了,他在天上,我在人間,何時才能相見?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天氣濕冷疼痛症狀就加劇 醫揭4種NG姿勢可能讓膝蓋提早報廢
國門重啟,許多民眾蓄勢待發;天氣轉涼,戶外活動開始活躍。一爬山,卻發現膝蓋卡卡;上下車,覺得雙腳無力。看似小問題,卻可能是行動力退化的大危機。哪些症狀是膝蓋、肌力退化的徵兆?為什麼天氣轉涼,更容易發生這些狀況?入冬之前趁早保養,趕快補強照顧雙腿的知識。林口長庚復健部主治醫師張世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會有疼痛、關節角度卡住或是僵硬的感覺,甚至伴隨著肌肉無力與生活品質的下降。常見的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退化。原發性退化大多是因為肥胖或是老化造成軟骨磨損,甚至底下的骨頭也跟著變形;次發性退化則常發生在受傷過後的創傷性膝關節。天氣濕冷疼痛就惡化,低氣壓、冷空氣造成疼痛敏感。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膝蓋軟骨磨損,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疼痛,常由內側疼痛開始,急性期會紅腫熱痛、積水、發炎,嚴重時會有關節活動聲響、關節僵硬,甚至股四頭肌萎縮等,好發50歲後,以女性居多。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常常形容自己的膝蓋如同「氣象台」,只要天氣開始變濕冷,症狀就會加劇。有關溫濕度與症狀惡化之間的因果關係,目前醫學上尚無確切定論,但機轉大致上為氣壓變化與血管收縮。濕冷的天氣通常伴隨著低氣壓,而氣壓降低會讓組織些許膨脹,進而壓迫周邊的神經與血管;另外,冷空氣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降低神經的血液供給,導致人體對疼痛的敏感度上升。彎曲角度過大、彎曲動作太快、體重過重,都是危險因子。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在骨骼與軟骨之間形成的軌道間彎曲、承受膝蓋以上的身體重量,以及腳底與地面接觸造成的作用力。換言之,如果膝蓋的彎曲角度過大、彎曲速度過快、體重過重,或是地面造成的衝擊過大,都會造成膝蓋過度的壓力進而導致損傷。張世杰提醒,盡量避免以下會加重膝關節磨損的不良姿勢:長時間坐矮板凳或半蹲坐在矮板凳上或半蹲種菜、洗衣,是年長者常見的生活作息。這樣的姿勢會讓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甚至會因肌肉施力不當而讓關節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使膝關節承受高達體重八倍的重量,進而造成軟骨磨損。張世杰建議民眾盡量避免半蹲,如需在矮板凳上久坐,盡可能將雙腿伸直、減低關節壓力,並自然地向外打開,以同步舒緩腰部壓力。要在矮凳上坐下或起立時,先讓髖關節動作,再讓膝關節動作,可降低膝蓋的壓力。長時間翹腳或盤腿盤腿或是翹腳的姿勢會讓膝關節扭轉,導致髕骨外翻與位移,進而磨損膝關節軟骨。另外,這種姿勢會讓腰椎跟骨盆低於膝蓋,使腰椎彎曲承受過大壓力,導致下方膝關節周邊肌肉群緊繃,給關節帶來過多壓力。張世杰建議日常生活盡量避免翹腳,如果需要盤腿坐,建議定時將雙膝輪流打直,減低膝部壓力,並可搭配腳踝活動促進血液回流,避免腫脹。跪著做家事跪姿不但使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的狀態,還讓膝蓋前面的髕骨直接向後壓迫,造成膝關節損傷。如無法避免使用跪姿做家務,張醫師建議可以在膝蓋下方墊軟墊,並將家務分段完成,要起身前先將雙腿伸直,活動關節後再站起。高處跳躍跳躍落下時,膝蓋會承受大約15倍體重的重量,進而加速膝蓋軟骨的耗損。另外,體型肥胖的人因體內發炎物質與內分泌的關係,同時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減重與減少高處跳躍可以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最後,要讓膝蓋維持健康,除了避免上面的狀況外,也需要維持足夠的肌肉量與活動量。足夠的肌肉量可以增加關節的強度,幫助關節承載重量。所謂足夠的活動量,像是運動完讓肌肉感到稍微痠跟累,但不到疼痛的程度,可以維持膝蓋軟骨健康,並代謝廢物。避開磨損狀況,促進強化動作,就能讓日常生活品質得到大幅度進展。
-
2022-11-09 醫療.心臟血管
久站罹下肢靜脈曲張,一覺醒來床上都是血!醫:避免靜脈過度負荷,預防勝於治療
1名45歲廚師,常常一站就是4、5個小時,下肢靜脈曲張已有兩年多,皮膚出現潰瘍導致傷口斷斷續續有出血情況,因工作忙碌未積極治療,近日一早醒來發現滿床都是血,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是因為靜脈曲張嚴重,導致皮膚潰瘍,傷口久久不能癒合,且因病變靜脈受損又缺乏皮膚保護,造成血流不止。病患後來接受微創靜脈曲張雷射手術合併硬化劑治療,經過3個月的觀察,症狀大幅改善、也不再出血了。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鄭詩璁說,許多人是因工作性質或生活習慣而久坐久站,或因循環不良、先天性瓣膜功能不全,使得腿部血液不易回流到心臟,進而淤積在腿部靜脈中,形成長期靜脈高壓,傷害瓣膜功能而發生靜脈曲張。臨床上,除了上述原因,懷孕、肥胖、長期搬運重物等也都是致病因子,且較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靜脈曲張初期難察覺他說,靜脈曲張初期可能難察覺,有些病患會出現下肢沉重腿酸,有些則是外觀出現泛紅網狀靜脈擴張的蜘蛛網狀血管,或是藍色、紅色的微血管擴張,但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病患常在血管呈現蚯蚓狀,出現腫脹、痠麻、抽筋、水腫等症狀,才來就醫,此時靜脈功能已經受損不堪負荷,若持續放任,除了會引發潰瘍,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蜂窩性組織炎等致命併發症。生活習慣調整助治療改善目前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包括生活習慣調整,如避免久站或久坐、睡眠時將腿墊高、減重、壓迫療法(如穿著彈性襪)或藥物等非侵襲性治療。若病情較嚴重則採用外科手術或微創治療為主,並依病患情況搭配硬化劑療法或醫療彈性襪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微創血管雷射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的好處,是不需住院且安全性高,隔日即可恢復工作,全程在超音波及導管機導引下,除可精準處理病灶血管外,更可大幅減少疼痛且治療效果更佳。避免靜脈過度負荷,預防勝於治療鄭詩璁說,靜脈曲張是靜脈功能結構損傷後的結果,因為人體無法自我修復瓣膜,因此避免發生靜脈曲張的重點是預防勝於治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避免靜脈過度負荷,並應適度適時抬腿休息。另一個方式,則是穿醫療級彈性襪預防保養。
-
2022-11-09 性愛.性福教戰
吃對食物提升精子質量!殺精與護精行為一次看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又晚婚,想生兒育女,除了女性年紀很重要,男性的精子質量也常是左右成敗的關鍵。泌尿科醫師提醒,在飲食習慣上,長期素食缺少膽固醇攝入、不喜歡吃水果、攝入過多咖啡因、大量服用含植物雌激素的豆類食品,都會影響男性精蟲功能。男性精子質量的好壞,受很多因素影響,根據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出版文章,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曹智惟副教授醫師撰文指出,造成精液品質衰退的可能原因,除了泌尿生殖系統相關疾病的發生率上升,環境汙染、塑化劑或可塑劑的廣泛使用、吸菸飲酒、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等,都是影響因子。影響精子品質的好壞飲食習慣病由口入,現代許多疾病是「吃來的」!根據《有來醫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田龍解答網友提問「精子品質不好與飲食有關是真的嗎」指出,精子品質不好確實與飲食有關。護精飲食想要提升精蟲品質,專家建議多攝取富含鋅含量、Omega-3脂肪酸、堅果類食物。以下幾項飲食原則可以參考:1.富含鋅元素食物:蝦、蟹、生蠔等富含礦物值鋅的海鮮。也可從其他貝類、瘦肉或豆類獲取每日的鋅攝取量。2.Omega-3脂肪酸:不飽合脂肪酸,尤其是Omega-3不飽合脂肪酸在體內可轉變為前列腺素衍生物,可促進生殖能力;而Omega-3脂肪酸主要含在深海魚類中,富含脂肪的魚,包括鮭魚、沙丁魚、鮪魚、鯖魚,是Omega-3的豐富來源。植物性則可從堅果、胡桃、核桃、蕎麥、大豆、某些植物油(大豆油、紫蘇油、亞麻籽油、橄欖油、油菜籽油...)及深綠色葉狀蔬菜獲得。3.有助於男性荷爾蒙的食物:包括銀杏、韭菜、芝麻、葵瓜子、核桃仁、杏仁、花生、松子仁等堅果類。4.有益攝護腺健康的食物:全麥,或藜麥,紅藜麥含葉黃素;巴西堅果富含鎂和硒,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可預防心臟病並保護攝護腺健康。5.多攝取高抗氧的蔬菜水果。害精飲食1.膽固醇、維生素、微量元素如鋅等是精子產生、發育的必需物質。長期素食者,缺少膽固醇攝入,則會使精子數目減少以及精子活力下降。2.精子活力高低還與精囊中果糖含量的多少有關,因此不喜歡吃水果、蜂蜜等食物的男性,其精液中果糖含量過低則有一定概率造成弱精症。3.喝太多含咖啡因飲料,攝取過多咖啡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破壞睾丸內的生精細胞,進而影響男性生育能力。4.服用含有大量膽固醇和高蛋白甚至非法添加了類固醇類藥物的增肌食譜,都可能影響男性生精功能。5.常攝取加工肉品、高加工食品,可能降低精子濃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富含大豆異黃酮的豆製品食物是有益或有害精子品質,有爭議看法。《好食課》營養師林世航曾對此撰文,認為有害的多數都過度解釋文獻,他也引述了多篇研究指出,「直接補充大豆異黃酮都不一定減低男性雄風了,更何況是平常喝豆漿、吃豆腐!」改善精蟲品質6生活習慣1.避免久坐2.戒菸戒酒3.釋放壓力4.調整作息時間5.適當的體能鍛煉6.穿寬鬆四角內褲總結來說,飲食各有所好,只能盡量避免有害的,但記住一定要配合固定運動,增強體力才是最重要的。【資料來源】.《有來醫生》.高雄榮總「如何提升精蟲品質?(男性的日常保健)」衛教文章.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MedicineNet
-
2022-11-05 醫療.骨科.復健
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核心?臀肌訓練比你想像的更重要,教練帶你有效訓練
復健科門診當中,常常看到病人抱怨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 經過專業醫師的專業評估,除了常見的腰椎、膝蓋關節軟骨退化之外,醫師常常會加上一句「你的核心力量太弱了!臀部跟腹部力量都不夠!」明明是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習核心,尤其是臀部的力量。臀對人體的重要性臀部絕對是全身上下最重要的肌肉,想要跳得高,舉得重,跑得更快,千萬不能忽視臀肌的訓練。即使年紀大,要告別腰酸背痛、膝關節退化的問題,這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去訓練的肌群。臀肌分為臀中、臀小以及臀大肌,很多人覺得自己天生基因不好,練不出好看有力的臀,或是覺得年紀大,鬆垮的臀部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其實,在健身房指導許多個案訓練的結論告訴我們,任何年紀開始的努力,以及正確訓練動作的安排是成功的重要關鍵。臀肌的主要發力動作為「髖關節後展、外展」其中包含臀大肌及臀中肌…等等。臀部訓練可以改善整體身體的結構線(alignment),改善姿勢,預防疼痛,增加運動能力以及體態。主動肌群包括了「臀大(中)肌,腿後肌群三條(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和內收大肌」,軀幹穩定肌為「豎棘肌以及腹內外斜肌、腹橫肌」。用錯力當心膝蓋及腰部疼痛有力的臀部能有效的讓軀幹及核心更穩定!你時常會有膝蓋及腰部疼痛的問題嗎?可以探討看看自己是否日常中,常錯用了過多腰部及膝關節的受力,而總是沒能有效運用髖關節及骨盆呢?骨盆是人體受力最大,也應該是最有效益的關節。然而很多人因為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錯誤姿勢或是久坐,導致髖關節的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太緊、臀肌肌力太弱,其他肌群代償的機會相對一定提高。「腿後肌群或是股四頭肌及腰部」是最常見的代罪羔羊!門診中,常常聽病人描述,打球打到一半或是瞬間衝刺導致大腿後側拉傷,或是一彎腰上提物品,就扭到腰。其實就常是臀肌等核心力量不夠,只好用其他的肌肉代償幫忙而受傷!一般民眾最常聽到自己有「骨盆前傾與後傾」的問題,其實兩者對於脊椎以及核心穩定性都有顯著的影響。髖屈肌太緊繃, 相對腰部的肌肉無法放鬆而緊繃,進一步腹部核心和臀肌也使不出力量,難以達到訓練增強的效果(圖一), 導致腰痠背痛。 貼藥膏、局部按摩都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實際快快釐清是否是髖關節出現失能的問題喔! 如何有效訓練臀肌、強化髖部?一對有力的蜜桃不只外型誘人,更能讓你軀幹更穩定,核心也能更鞏固,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訓練臀肌呢?以正常情況來說,髖屈曲(將屁股想像向後退)可以有效的拉長腿後側以及臀肌, 這個動作做得正確與否, 對於隨後的臀肌發力影響甚鉅(圖二)! 髖伸展( 想像夾屁股,把髖關節前側打開)則是利用屁股的力量將髖部推回(如造橋運動)。但是很多人髖部前側太緊推不出去,代償膝蓋鎖死或是髖關節受限至某個角度而利用下背短弧做為一個代償前頂(圖三),那我們要怎麼樣用簡單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髖屈肌是否有卡住的現象,如有我們可以針對緊繃的肌肉,包括股四頭肌進行按壓或是放鬆( 按摩球或是滾筒按摩是一個好方式)。活動度稍微好一點之後,我們可以練習骨盆的前後傾動作,可以將姆指及食指放在骨盆的前後平面,利用姆指將骨盆前側引導向前推(圖四),之後再利用後側的食指頭將骨盆向後推(圖五),練習一個骨盆前後傾的活動,先打開前後髖關節角度。再來進到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橋式」。 這個動作任何才是正確?先平躺於地面上,雙手放置在身體兩側,保持上半身放輕鬆,這時我們會雙腳屈膝踩地,以髖關節,膝蓋跟腳踝連線略小於90度為基準(圖六),後腳跟不能太遠離屁股,否則會影響臀肌的感受。 接著臀肌使力、臀部腰部抬起, 讓膝蓋、髖關節外側、肩關節側面維持在同一直線上為目標(圖七)。除了髖屈曲跟伸展動作之外,還有髖外展與內收,髖外展會刺激到臀中肌而髖內收則會針對腿內收肌的強化, 兩者對於骨盆的穩定度都很重要。 推薦一個不錯的臀中肌髖外展訓練~(圖八、九),側躺核心鎖穩,整隻腿先抬到跟身體等高的位置, 接著把腳上抬30到45度, 固定6秒,效果尤佳,可以重複 10-15次。除了髖關節的伸展與前屈, 還有很重要的是「梨狀肌」 它是穩定髖關節的重要外轉肌肉, 強而有力的梨狀肌也可以減少膝關節的錯誤動作及受力。 側躺的蚌殼運動可以強化梨狀肌~我們側躺在地上後雙腿併攏,髖關節彎曲大約30~60度,膝關節彎曲大約90度左右,接下來動作過程中請保持核心及軀幹穩定,過程中保持自然的呼吸吐氣,打開上方的膝蓋至高點感受梨狀肌的收縮(圖十、十一)。如果動作過程中會不斷的想用身體或是有骨盆過度旋轉的問題(圖十二),則無法有效的去啟動梨狀肌,而大大的減少臀肌的活化程度喔!強而有力的臀肌、正常的髖關節功能、核心的穩定,是告別腰酸背痛及膝蓋疼痛的不二法門! 下次如果醫師、運動教練再告訴你,「核心,包括臀肌的訓練很重要哦!請立刻開始,不用再猶豫了!
-
2022-11-0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羨慕別人的仙女背、直角肩?女生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
成天久坐低頭讓妳駝背又圓肩?夏天好想穿露背裝細肩帶?擔心虎背熊腰讓自己的後背飄嬸味?妳也想要有個線條緊實的迷人背影嗎?快跟著香港健身達人李芷慧Zoe一起來學這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馬上點開影片來看看!女生打造完美曲線必從背腳胸臀四個部位開始練起。背肌是人體最大肌群,練背時由於需搭配手部動作,因此練背好處多多,除了強化核心肌群也有助於手部肌肉協調性,預防改善讓愛美女生困擾的圓肩和駝背,塑造背部和手臂的線條。練背五個動作包括引體上升、滑輪下拉、坐姿划船、跪姿下拉和直臂下拉。藉著健身器械的幫助,主要鍛鍊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和肱二頭肌。執行動作時上半身需保持穩定和脊椎的正直,並且避免聳肩。鍛鍊背部能夠塑造上半身線條,帶來最大的好處是能讓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充滿自信、提升魅力!想了解更多關於女生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背肌練起來,虎背熊腰OUT!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股四頭肌這樣鍛鍊,讓妳瘦下半身又勻稱結實減肥中朋友卻相揪聚餐?營養師教你掌握這四點放心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羨慕別人的仙女背、直角肩?女生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
成天久坐低頭讓妳駝背又圓肩?夏天好想穿露背裝細肩帶?擔心虎背熊腰讓自己的後背飄嬸味?妳也想要有個線條緊實的迷人背影嗎?快跟著香港健身達人李芷慧Zoe一起來學這五個動作練出最強美背,馬上點開影片來看看!女生打造完美曲線必從背腳胸臀四個部位開始練起。背肌是人體最大肌群,練背時由於需搭配手部動作,因此練背好處多多,除了強化核心肌群也有助於手部肌肉協調性,預防改善讓愛美女生困擾的圓肩和駝背,塑造背部和手臂的線條。練背五個動作包括引體上升、滑輪下拉、坐姿划船、跪姿下拉和直臂下拉。藉著健身器械的幫助,主要鍛鍊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和肱二頭肌。執行動作時上半身需保持穩定和脊椎的正直,並且避免聳肩。鍛鍊背部能夠塑造上半身線條,帶來最大的好處是能讓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充滿自信、提升魅力!想了解更多關於女生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背肌練起來,虎背熊腰OUT!原始影片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YTZoesportdiary IG延伸閱讀股四頭肌這樣鍛鍊,讓妳瘦下半身又勻稱結實減肥中朋友卻相揪聚餐?營養師教你掌握這四點放心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03 養生.運動健身
老人運動不可少,運動可以讓你「老的成功」!醫傳授高齡者如何正確運動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都會出現功能下降的情形,只要一個急性疾病,就可能讓長者失能、臥床,使生活品質下降,也造成個人、家庭、社會的負擔。運動可以讓人「老的成功」運動對於年長者有許多好處,包含促進心肺與骨骼肌肉健康、降低失能及疾病的風險、預防認知能力下降、延長壽命、減緩老化的影響。人一定會老,但是運動可以讓人「老的成功」,在歲月增長的同時,讓身體失能或認知障礙的問題降到最低。雖然運動有這麼多好處,但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運動現況調查,仍有近五成的65歲以上年長者沒有運動習慣。長輩們大多數是以散步、健走的方式進行,僅三成達到「會流汗也會喘」的運動強度,沒有達到建議的目標。運動訓練除了建立運動習慣之外,也應該注意正確的運動時間及強度,才能為健康帶來最好的影響。應該如何運動?年長者的運動計畫安排,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強。目標是每週運動5天以上,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或是每週累積150分鐘的運動。可以從輕鬆簡單的活動開始,例如:散步、太極、健康操等。運動強度的計算可以採用自覺費力量表(RPE)調整,0分爲最輕鬆(坐著休息),10分爲盡全力運動。目標要達到中等強度的活動(5至6分),或是運動至微喘,可以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常有民眾認為每天散步就足夠了。儘管散步是很好的開始,但如果能達到快走或慢跑的強度可以為年長者帶來更多的好處。如果身體狀況佳,更能夠把活動量增加到每週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是150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有氧運動的項目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以簡單、容易、安全為原則。健走、健行、有氧舞蹈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長輩若有退化性關節炎,也可以考慮固定式腳踏車、水中步行運動、游泳等,降低下肢關節的衝擊。另外,年長者的心肺系統反應較慢,運動後要記得做和緩的運動,讓心跳及呼吸能夠慢慢下降。長輩體能狀況不一,應如何調整?每位年長者的情形不同,開始增加活動量時強度及時間應和緩,也應該配合身體狀況個別化安排。對於身體活動量較低,但體能尚可的長者,可先從10分鐘開始運動,逐步增加時間長度。許多長輩會擔心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承擔運動。其實大多數的年長者,都能夠達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的目標。對於先前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長者,需要評估是有心臟、代謝、腎臟疾病的症狀,若是有相關症狀,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開始運動。對於保持運動習慣的年長者,如果沒有身體不適,可以放心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另外,也可以使用加拿大運動生理協會發展的新版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PAR-Q+)執行運動前篩檢,或是美國健康倡議組織-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e)高齡委員會推廣的EASY tool篩檢工具來執行運動前篩檢。各式的篩檢工具通常會關注幾個問題1.是否有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等)的病史?2.日常活動或運動時,是否會感到胸痛?3.近期是否有暈眩或失去意識的情況?4.是否有骨骼關節問題,會影響運動?5.醫師曾說過你只能在監督之下運動?如果以上任何問題回答「是」,建議可使用完整的PAR-Q+問卷進行篩檢,或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運動。衰弱失能老人可以運動嗎?具有多重慢性疾病、體能較差、甚至失能的年長者,運動前可與醫師討論。如果因為身體狀況無法達到建議的運動目標,也可以儘量執行輕度身體活動(例如:輕鬆散步、簡單家務),減少久坐及臥床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署參考歐盟提出的年長者活力體能訓練(Vivifrail),將長者的體能狀況分為A級(失能者)、B級(衰弱)、C級(衰弱前期)、D級(健康者),再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年長者,提供結構化的評估方式及運動指引供民眾參考。建立運動習慣對健康非常重要,無論體能好壞,都應該安排適當的運動及身體活動,預防失能、享受生活。
-
2022-11-02 醫療.新陳代謝
2045年糖尿病39歲以下患者以3.6倍速增加!醫:若有這些危險因子,應定期做血糖篩檢
據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顯示,2019年台灣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約為16萬人,2045年盛行率預估成長至17%,據國健署調查,20歲以上已罹患糖尿病且自知患有糖尿病者占六成六,其餘三成以上完全不曉得是糖尿病患者。多數患者都是等到「三多一減」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出現後才有機會就醫診斷,也導致真正確診時,已經影響到心臟、腎臟等器官,呼籲國人提高警覺及早篩檢。2045年國內糖尿病盛行率將達到17% 糖尿病年輕化成全球趨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國衛院許志成教授透過數學模組推估,在沒有任何天災變數下,2045年國內糖尿病盛行率將達到17%,目前盛行率約為11%。盛行率增加的原因,除了人口老化以外,年輕化是主要趨勢,糖尿病年輕化不只發生在台灣,也是全球的趨勢。根據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圖(IDF 10th Altas)的資料推估,台灣19歲以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2045年將以近10倍的速度增加,39歲以下的患者會以3.6倍速度上升。王治元表示,糖尿病年輕化的根本原因,醫界尚未有定論,但唯一沒有異議的原因為「肥胖」。台灣曾在2003年針對國小學童做過尿液血糖檢查,發現空腹血糖的檢查,就揪出不少糖尿病患者;1990年代,南台灣也曾做過糖尿病大規模普篩,一般人口的糖尿病盛行率為9.2%。王治元表示,1990年代當時推估的盛行率為10%,那時候還認為「高估」,如今看來完全沒有高估,還可能被低估。台灣目前的糖尿病盛行率為11%,他認為被低估的可能性依舊很高,主要是糖尿病發生後,症狀並不會太明顯,等到出現「三多一減」的症狀出現再確診,都已經太晚了;加上成人免費健康檢查年齡是畫在40歲以上,也讓年輕糖尿病患者被診斷的時間相對比較晚,且成人健檢,只做空腹血糖,並未做餐後血糖,也讓調查可能失真。王治元表示,台灣曾跟進香港做年輕糖尿病盛行率的調查,發現40歲以下的民眾每100人就有0.5到0.8人可能罹患糖尿病,等於每200人就有一人,呼籲年輕人別輕忽自己可能是糖尿病一族。若有以下危險因子 應定期做血糖篩檢他呼籲,如果有體重過重(特別是外觀有鮪魚肚)、一親等患有糖尿病、健檢總膽固醇偏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女性有多發性卵巢囊腫、頸部腋下等處有黑色及皮瘤者,35歲之後都應該定期做血糖篩檢,別等到免費成人健康檢查後再篩。及早積極控制,都能妥善控制血糖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避免年輕時就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控制三高、體重是首要的功課,避免喝含糖飲料、高熱量飲食、減少久坐、多運動,遠離肥胖。王治元表示,只要及早積極控制,都能妥善控制血糖。一位32歲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當初因體重不尋常減輕積極檢查而確診,後續透過飲食運動等控糖,讓他現在確診一年都穩定控制血糖。他說,民眾必須要養成自我健康意識,如果不察覺自己的身體是否有異狀,即使醫師有任何厲害的對抗疾病的武器,都沒有任何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