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久坐
共找到
845
筆 文章
-
-
2022-08-22 養生.運動健身
研究證實運動後多做1件事 降血壓、膽固醇效果加倍
想要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別忘了在運動之後洗個三溫暖!《美國生理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刊出一篇芬蘭研究發現,與單獨運動相比,運動之後進行15分鐘的三溫暖,可獲得額外的心臟健康益處。新研究證實 三溫暖效果媲美中強度運動先前已有其他研究已闡明了三溫暖如何促進心臟健康的好處,因此該篇研究並沒有特別說明。不過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的研究員Earric Lee,也就是研究作者指出,新研究證實三溫暖對心血管的一些反應,可以與中等強度的運動效果媲美。在為期8個星期的研究當中,47名年齡在30至64歲之間久坐不動的成年人被分為3組:每週3次,每次50分鐘的阻力和有氧運動;每週3次阻力和有氧運動,每次50分鐘,然後進行15分鐘的三溫暖;最後1組則是沒有運動或進行三溫暖。一般來說,跑步或快走等有氧運動可以加強心臟功能,而阻力運動則可鍛練肌肉增加肌力。每位研究對象至少有1個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膽固醇、高血壓、肥胖、吸煙或心臟病家族史。受試者被告知若在炎熱中感到不舒服,可以在15分鐘內就離開桑拿房,但研究過程中並沒有人這樣做。收縮壓下降近9毫米汞柱 最大攝氧量增 研究之後發現,運動後進行三溫暖的人血壓和總膽固醇都低於不運動的人。具體來說,收縮壓下降了近9毫米汞柱,而總膽固醇則分布在從高到可接受的範圍之間。與對照組相比,運動後進行三溫暖組和僅運動的組別來說,他們的最大攝氧量都增加了;最大攝氧量是指身體在運動時可以使用多少氧氣,這個數字越高,表示身體素質越好。研究發現,除了降低血壓和膽固醇之外,運動後洗三溫暖的人的最大攝氧量增加得更多。協同效應更有益 但心血管疾病者須多注意Pennsylvania州立大學運動機能學博士後學者S. Tony Wolf指出,三溫暖會帶來一些心臟健康益處是有道理的。像是熱量會使得血管變得比較寬,身體因此可以保持恆定的溫度,進而增加血流量和心率。熱療法還可以提高一氧化氮(NO)的可用性,一氧化氮對人體有許多益處,如對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S. Tony Wolf說,運動也能產生類似的好處,但如果能將熱量與運動訓練相加起來,就會產生協同效應,保護心臟健康的能力就更強大。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三溫暖,像是患有嚴重、不穩定的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會因為低血壓而變得更加危險,因此應該避免進行三溫暖;但對於心血管疾病狀況穩定的人來說,風險就很小,但要切記多喝水,別讓自己脫水了。(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7大降膽固醇好食物,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第一名是燕麥,苦瓜、芝麻都上榜 ·營養師認證!早上起床空腹「吃4種食物」最好 愈吃愈瘦、降血壓還能控膽固醇
-
2022-08-20 癌症.大腸直腸癌
余苑綺病逝/大腸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醫師群公開防腸癌大全
編按: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長達8年,余天和余祥銓出面證實,余苑綺已於2022/08/21病逝,享年39歲。根據最新公佈的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連續14年居10大癌症之首,發生人數多達1.7萬。而近年衛教資訊普及,民眾或許都略為了解大腸癌的前兆和定期篩檢,本文則整理較容易被忽略的症狀警訊和生活習慣的執行細節,對於預防大腸癌就能更有掌握。胸悶、脹氣、頭暈也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除了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黏液便、不明原因變瘦、持續有便意感卻排不出來、排便完仍覺得解不乾淨、腹脹、便秘等較常聽到的症狀,還有這些警訊也值得注意:1. 腹部出現不明腫塊2. 不明原因腹痛超過一個月以上,且疼痛位置固定。3. 不明原因貧血、頭暈:右側大腸內有腫瘤通常不易出現症狀,所以容易逐漸長大而導致腫瘤慢性出血,進而引起貧血,但是從排便看不出來。4. 胸悶:若大腸因腫瘤過大導致消化道阻塞,消化道內的廢氣排不出去,橫膈膜擴張空間受限,就會引起胸悶。所以當肚子脹氣又胸悶,請留意排便情況是否伴隨出現前述異常症狀。大腸癌是吃出來的!醫師和營養師教你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大腸癌的發生率快速攀升和台灣人的飲食模式有密切關聯,例如攝取過多紅肉和愛吃熱食,烹調方式包含大量熱炒、油煎、油炸與燒烤。因此李宜霖胃腸肝膽科指出,除了年齡、遺傳,「青壯年的大腸癌絕大部分是吃出來的。」那怎麼吃能夠最有效的預防大腸癌上身呢?1. 補充鈣質:因鈣質會與膽酸、脂肪酸結合形成不可吸收的鈣鹽,降低膽酸及脂肪酸的促進有機分裂作用,減少致癌機會。早晚可各喝240毫升牛奶,並多吃帶骨的小魚乾、海藻類、蝦皮、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2. 攝取富含益生菌食物:如泡菜、味噌、納豆、優酪乳、優格等,可以維持良好腸內菌相。3. 多吃魚: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維生素D、維生素B12 、硒和特殊氨基酸,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幫助防癌。基隆長庚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提到,每週吃二到三份魚和貝類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少12%;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組長劉怡里則說,美國一項發表於JAMA內科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如果吃素再配合吃魚,大腸癌發生率可降低43%。4. 避免過量飲酒適度飲酒:研究發現啤酒飲用量越多,罹患直腸癌的機率越高。避免高脂肪飲食以及增加纖維質已經是老生常談,台北榮總營養師舒宜芳進一步建議,除了多吃蔬菜和水果,還可以:1. 把白米飯換成糙米飯或五穀雜糧飯。像是北醫大研究團隊曾發表研究,經動物實驗發現台灣紅藜能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的生成達到預防效果,而台灣紅藜的蛋白質與牛肉、雞蛋相當,膳食纖維是地瓜的七倍、鈣質是牛奶的七倍,甜菜色素則能消炎、抗氧化。2. 吃蔬菜同時食用菜葉及菜梗。3. 水果洗凈後連皮一起吃,不要用果汁代替新鮮水果。4. 以毛豆、黃豆及一些豆製品取代部分肉類。預防大腸癌,這兩個生活習慣也很關鍵1. 起床喝一杯溫水: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提到,早上五到七點起是大腸經循行的時間,起床後一杯500cc溫水給大腸一些助力,並補充身體在夜晚流失的水分,幫助腸道蠕動、加速新陳代謝。2. 活動到大肌群的有氧運動: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業務等需經常走動的人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比長久坐辦公室工作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低40%~50%。除了避免久坐不動,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在《健康2.0》推薦三種在家也能防腸癌的運動,包括跳繩、階梯運動和波比跳。因為可以活動到大肌群的有氧運動對於防腸癌最有效,而這三種都是能運用到骨盆底肌和大腿肌群的運動,效果特別好。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大腸癌防治概況大腸癌預防飲食腸保健康,遠離大腸癌大腸癌發生,油品與食物烹飪方法更為關鍵「超前部署」防腸癌 名醫教3個運動在家運動也能防腸癌延伸閱讀: 35歲中風,跡象竟然藏在「嘴角」!年輕型腦中風越來越多,3大警訊快檢查
-
2022-08-17 醫療.骨科.復健
腰椎椎間盤術後就沒事了嗎?需要術後復健? 醫:2大迷思要注意!復健重建肌力降低復發機會
副總統賴清德因急性下背痛就診,經檢查為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根壓迫,接受腰椎顯微手術。這個疾病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周邊就有親友因為椎間盤突出而接受開刀的,而開完刀之後就沒事了嗎?需要術後復健嗎?臨床上,復健科門診常遇到腰椎重複開刀的個案,因此可以知道,即使開刀也不保證不會再復發,那要如何避免再次的腰椎手術呢?●迷思一:很多人覺得開完刀骨頭固定好,就沒事了?即使是顯微手術,患者的身體畢竟接受不小的創傷,微創手術也不代表完全沒有傷口,既然有傷口,就會有組織復原的問題。再者,如果接受的手術有裝置腰椎內固定,在固定的上下節,反而會承受比原來更多的負擔,也會代償原本腰椎固定所損失的脊椎活動角度而過度活動(hypermobility),所以重建整個的脊椎活動度以及核心肌力,在開完刀後,是非常重要的事。●迷思二:術後三個月整天乖乖帶好護腰,不動最重要?術後即使在帶著護腰期間,也該接受運動復健、增加功能。會有椎間盤突出,基本上大都是「綜合性」的結果,可能長期姿勢不好、久坐不動、核心太差…等等。不管如何,術前的肌力、耐力或穩定度不足,加上早期開刀後還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更會讓病人的肌力往下掉。雖然開完刀大多很快就可以起床走路,但是原本不足的肌力還是不足。根據醫學期刊的研究結果,術後有做復健運動跟沒做復健運動的族群相比,前者相對有好的核心功能與降低復發下背痛、甚至重覆手術的機會。所以接受復健重建肌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在術後早期的核心的重建上,以核心肌群的等長收縮訓練為主。在了解重建核心的重要性後,如何進行訓練是很多人共同的疑問,可以參考筆者之前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核心肌群很重要,但你的訓練方式做對沒?]裡面所介紹的死蟲式,就很適合當作術後開始訓練的項目,本文在此介紹另外一個術後重建軀幹能力的訓練動作: 鳥狗式(Bird-dog exercise)。他主要是能增加軀幹抗旋轉的能力與穩定性。「起始動作是雙手在肩膀正下方,雙膝在屁股正下方,呈現四足跪姿,前腳掌踩地(圖1)。接著正常呼吸,不要憋氣,右手向前舉起,同時左腳向後踢直,整個過程保持脊柱中立位,骨盆不轉動,上背部也不偏移(圖2)。之後反覆換邊做動作。」如果覺得做正常版的鳥狗式太難,我們可以選擇在起始動作之後,不要同時啟動手跟腳,可以選擇只動手或是只動腳。如果正常版的鳥狗式已經做得相當好了,也可以嘗試進階版,前腳掌套上彈力環,重複動作,並且保持骨盆不轉動,上背部不偏移。(圖3)●錯誤的姿勢不修正,同樣的事情會一再發生,只是一種「輪迴」。我們要做的是調整姿勢、修改動作避免代償,因為腰椎問題多是長久的累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動作總是會把負擔跟壓力過度放在我們的下背部,例如撿東西彎下腰撿,而不是蹲下來撿;例如坐在椅子上,但腰椎沒有良好支撐,導致下背部懸空。以上這些都讓我們的下背部負擔莫大的壓力,因此在術後,如何養成好的姿勢與動作習慣,避免再度傷害我們開完刀的部位, 並保護其他節脊椎,就會變得更加重要。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腰椎椎間盤術後就沒事了?小心你的迷思)
-
2022-08-1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走路膝蓋痛?床上運動七分鐘鍛鍊大腿肌力!
常常走路、爬樓梯時膝蓋痛嗎?多多練習大腿肌力吧!腿部肌肉是人的身體最大面積的肌肉群,如果能做好下肢肌力訓練,不僅能改善膝蓋疼痛問題,還能有效提高代謝率、守護肌肉量、維持柔軟度。但如果擔心站著練或跪著練膝蓋會痛,照護線上的白映俞醫師建議大家不妨先躺著練習,讓肌肉更有力且穩定,再進階做更多的訓練。這組訓練不用出門可以在家的床上進行,只要點開影片跟著白映俞醫師的動作以及配合背景的節奏即可喔!這組大腿操的動作包括有剪刀腳、單腳畫圓、側躺下腳上提、側躺下腳畫圓、側躺上腳外展、側躺上腳畫圓等。每個動作只做30秒,整組做完只需花費大約7分鐘,運動強度輕量級,做完不會汗流浹背也不會氣喘吁吁。腿力好走路輕鬆,人也會顯得更年輕有活力,趕快動起來吧!想了解更多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7分鐘,走路有風!原始影片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不動髖部疼痛?利用簡單的馬克操減緩不適感羨慕別人的川字腹肌?學會熊爬加上兩大關鍵就能搞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蹲到腳麻沒力氣?如厠要順暢靠這招姿勢!
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一大反應在身體上,常出現排便不順或便秘,成為現代人常有卻不敢說出口的健康問題。如果你有厠所蹲老半天卻大不出來或是腹部沒力氣排不出的困擾,讓學貫中西醫的阿銘師教大家一招如厠順暢的方法,趕緊點開影片看看吧!排便有困擾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個姿勢,首先先彎腰讓肚子放鬆,將身體微微前傾,屁股稍微懸空,然後將兩個大姆指反扣在腹肌外緣,按住大橫穴,這裏的位置是升降結腸,按摩這兩個位置,尤其是左側,可以幫助你增加局部腸道的壓力、有效推送,這樣做能讓便便排得比較乾淨。阿銘師推薦的這個姿勢,主要是在增加動力的部分,因為久坐、運動量少等都市生活影響,現代人排便不順其實大多與腸道太虛、太濕有關,氣虛時腹橫肌、腹肌的力量是不夠的,腹內壓不足,以至於腸道沒有力氣去擠乾淨,造成排不乾淨或一天要上好幾次。排便會困難不外乎是動力小於阻力的關係,阿銘師說只要增加動力就能解決不順的問題。至於坊間有一種排便凳,它主要在結構上是被動地減少排不出來的阻力,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試試看。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便便順暢人生也順暢!原始影片阿銘師X鍼還傳YT[中西醫師黃獻銘]臉書粉專阿銘師的IG延伸閱讀瘦身卡關?專家告訴你停滯期是什麼你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師帶你5招緩解「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15 癌症.肺癌
氣吐不出來恐代表身體長期缺氧 肺癌權威教你如何增強肺功能
▌增益肺功能的保健運動肺的體積大,但氣吐不出來也沒用,像是抽菸者或氣喘病人等,他們的氣道狹窄,瞬間可以用的氣很少,若緊縮到無法換氣,就會有生命危險。而一般人也必須要有通暢的呼吸道,才能有充足的氧氣供身體使用,否則長期血氧不足,會影響身體機能,產生疾病。吐氣量顯示呼吸道是否暢通,也代表一個人的咳嗽能力。在進行肺功能檢測時,會以用力呼氣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和尖峰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為指標,來瞭解呼吸時進出肺部的氣體量及其流速。連同肺活量合併評估,當一個人的肺容積與呼吸流速都正常時,通氣功能大致是正常的。進行肺臟手術前,也會以肺量計做肺功能檢查,主要參考指標是用力呼氣一秒量(FEV1),因為一般人用力吐完氣的時間約需三秒鐘,其中大部分空氣都會在第一秒呼出,檢測FEV1較精確,可藉此推估咳嗽能力及手術安全性、病人術後存活率及對日後生活的影響等,而若是較複雜的手術還需加上心臟超音波及運動肺功能檢查。肺臟的氧合能力指的是氣體交換能力。如同腸胃道除了構造健全外,也需要有好的吸收能力;當氧氣進入肺臟,會經由擴散,完成氧合作用,但若肺泡膜因病變或吸菸導致纖維化,即使有吸入空氣達到肺泡,氧氣也無法穿透肺泡膜提供身體運用,形同虛設。除上所述,肺功能也和胸壁的肌肉及橫膈膜的力量有關。我們的胸腔在呼吸時就像是一個幫浦,吸氣時,肋骨向外、橫膈膜往下沉,使胸腔擴張、腹腔變小;呼氣時,橫膈膜上升、胸壁向內收縮,順勢將肺臟裡的二氧化碳擠出。因此,吸氣時要能讓胸壁擴增到最大、橫膈膜下壓到最低,如此才能讓肺活量上升。現代人久坐或習慣駝背,都可能壓迫肺部,影響肺活量,而缺乏較高強度的運動,也會導致相關肌肉無法大力運動,使吐出的氣體量小而弱,因此,想要增強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多做一些胸壁肌肉及橫膈膜的肌力訓練是必要的。自我檢測肺功能的方法一分鐘登階測試: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一分鐘登階測試」,是依據一般人一秒鐘約可爬一個階梯的速度,來檢測肺功能及肺阻塞風險。五十到八十階以上:一分鐘之內可登階五十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三十到五十階:一分鐘之內登階三十到五十階,屬於中度風險族群,需檢視是否有吸菸史或喘、咳、有痰等症狀,應多留意肺功能狀態。○到三十階:一分鐘之內只能登階○到三十階,便屬於高風險族群,代表肺功能很差,要盡速就醫。六分鐘行走測試:由美國胸腔醫學會(ATS)開發的六分鐘行走測試(6MWT,The 6-minute Walk Test),是用來衡量一個人步行六分鐘的最大距離,以評估其心肺運動能力。測試時可選擇在三十公尺長度的走廊,或利用居家室內空間(建議至少十五公尺長),以舒適但稍快的速度於固定距離中來回行走,同時搭配指尖血氧機及計步器,測量六分鐘內之血氧濃度及總共走多少距離(以公尺計)。一般健康人之血氧飽和濃度約為百分之九十五至一百,至於六分鐘行走總長度會依年齡、身高、體重、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致而言應落在四百至七百公尺間,且是輕鬆、不費力的,否則就得注意是否心肺功能不足。生活中有益肺功能的簡易運動強化肌肉力量、提升呼吸效率是鍛鍊肺活量的方法。可以透過訓練胸壁肌肉及橫膈肌來提升肺活量。像是練習用腹式呼吸,或是進行能加強上臂肌力的各式運動,以及平時多做深呼吸和擴胸運動等,持之以恆,都對維持呼吸功能、增加胸壁彈性有很大的幫助。以下介紹幾個可以增益肺功能的日常保健運動。擴胸運動:胸腔和四肢關節一樣需要經常固定伸展鍛鍊,擴胸運動是以抬手外展幫助我們張開胸腔吸進更多空氣。曾有研究指出,人類在一小時之內約有三至四次不自覺的深呼吸,就是在幫胸廓拉筋,打開胸腔(參考圖2)。要留意的是這個動作不是在練手,而是在練胸廓,必須把胸腔伸展開來才有用。許多臺灣中生代在學生時期做的國民健康操,就有雙手外展、挺胸的動作,可以回想一下做看看。建議每坐半小時,就起身活動一下,做些擴胸運動,同時搭配深呼吸,平時也應盡量抬頭挺胸,減少滑手機、避免駝背,提供肺臟呼吸時的足夠空間。腹式呼吸:呼吸要有效率和品質,如果呼吸得太淺,氣體只在上肺葉交換,其實並無法完全滿足身體的需求。採取腹式呼吸能促進橫膈膜的功能、減低呼吸速率,及增加胸廓活動度(參考圖3)。做法是先吐完氣後、用鼻子深吸氣,吸氣時將手放在腹部,要感覺到腹部有漸漸鼓起,想像一顆吸飽氣的氣球;等吸到極限時,再噘起嘴來慢慢吐氣,此時應感到腹部回縮,逐漸恢復平坦。吸氣同時亦可讓肩部向後外展,以利肺部擴張,吐氣時肩部再慢慢回復原位。吸、吐氣的時間長度建議為一比二或一比三,可每日做三回,每回一百次,來增加肺活量,但若在進行時有感到頭暈或不適就先暫停,這可能是因為吐掉太多二氧化碳造成的。圓唇呼吸:這是一種訓練吐氣的方法。好處是能使呼吸道保持一定的壓力,降低肺內肺泡塌陷,同時訓練呼吸肌肉的力量,增加肺部氣體交換功能,此外,這種呼吸法也能讓人感到放鬆、減輕焦慮,使呼吸次數降低。練習時,選擇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位置,放鬆肩膀、身體坐直、頭向前傾,雙手則撐著大腿或桌面。吸氣時,使用鼻子吸氣,心中默數一、二,此時須將嘴巴閉上,避免口乾及嘴巴漏氣。吐氣時,再以噘嘴方式(像在吹蠟燭),將空氣經由口腔緩緩吐出。吐氣的長度約是吸氣時的兩倍,所以吐氣時要在心中默數一、二、三、四(參考圖4)。圓唇呼吸有助維持氣道通暢,每天可練習十分鐘,於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各做一次。幾次練習後,會慢慢覺得呼吸變得輕鬆或順暢。擴胸運動、腹式呼吸及圓唇呼吸,可參見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的「新冠肺炎病患出院前後的呼吸運動」示範影片,雖是提供給新冠肺炎病患的呼吸運動示範,但做法相同。唱歌或吹奏樂器:通常胖的人比較容易喘,是因為肚子大,橫膈膜降不下去,呼吸空間小,只得增加呼吸次數;相對來說,練過聲樂、很會唱歌的人,呼吸就比較有效率,因為不論是唱歌或吹奏樂器,在一呼、一吸過程中,能訓練到「丹田」,讓橫膈膜與胸腹部肌肉相互配合運作,增強肺功能,不僅可以幫助紓壓,讓心情愉快,還是非常好的增進肺功能運動,一舉兩得。若不愛唱歌,也可用吹氣球的方式來鍛鍊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氣,再對著氣球慢慢吐氣,直到氣吹完為止,每回重複做至少十五次,每天練習三回合,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其他增強肺活量的運動:任何運動只要執行時間和強度足夠,都可以強化心肺功能,特別是游泳,因為在水中可以對肺部產生壓力,進而提升呼吸肌肉功能、強化肺活量,是訓練肺活量最有效的運動。此外,慢跑、健走、騎自行車、跳繩、伏地挺身等,亦可訓練心肺耐力。至於年紀大、體力不好的人則可練習太極拳或氣功,在做動作時搭配吸氣,手回復身側時搭配吐氣,雖較緩和,但可搭配呼吸韻律,對肺活量的提升也有幫助。測量最大呼吸量1.先用測量尺沿肋骨最下緣繞胸廓一圈,雙手交疊固定住測量尺。2.深吸一口氣,記錄此時的胸圍(最大胸圍)。3.接著慢慢把氣吐完,再記錄此時的胸圍(最小胸圍)。將步驟2及3所測得的數字相減,所得到的「呼吸差」,正常來說,應該要在五公分以上;如果小於三公分,就算是呼吸太淺。※ 本文摘自《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作者:陳晉興, 梁惠雯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7/29
-
2022-08-1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羨慕別人的川字腹肌?學會熊爬加上兩大關鍵就能搞定!
健身的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體魄以及好看的身體線條,一般都會從核心訓練開始。不過有些人會發現,怎麼越練肚子看起來越大?難道做錯了?超核心健身中心的Erica、Euphe教練不僅要為大家破解這個迷思,同時還要教會大家一個很好用的核心訓練。原來,為了擁有漂亮的川字腹肌,許多人會勤於鍛鍊腹肌和核心,但這只會讓腹部的肌肉增長,若沒有同時做飲食控制,內臟脂肪會越來越多,肚子自然就會看起來大了。由Erica教練說明、Euphe教練動作示範,影片說明選擇多關節訓練動作,例如深蹲、硬舉、臥推、引體向上、划船等,便可以在訓練中創造更多熱量的消耗。詳細動作快點開影片觀看。超核心健身中心Erica和Euphe教練還教大家一個在健身房比較少見的「熊爬」動作,配合飲食控制和多關節訓練兩大關鍵,就能讓腹部線條練得更明顯更好看!不過若在家有訓練空間不足的限制,兩位教練也提供了向後爬的熊爬進階動作,還能增加核心訓練的強度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運動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熊爬練起來完美腹肌不是夢!原始影片超核心健身中心Hypercore Fitness YT★教練教你三分鐘學會啞鈴划船★超核心線上課程上線囉,課程內含全身45個訓練動作的詳細教學延伸閱讀久坐不動髖部疼痛?利用簡單的馬克操減緩不適感每天走不到一萬步?試試不無聊在家就能做的踏步有氧「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1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每天走不到一萬步?試試不無聊在家就能做的踏步有氧
為了健康、遠離肥胖,很多人每天都在計算走路步數,但總有時候遇到氣候不佳出門不便,或者總有人怕走路無聊、沒耐性走一萬步。沒關係,那就試試看由照護線上的白映俞醫師所提供的一組容易執行的踏步有氧運動,不僅不無聊還能不出門在家就能做、卻一樣可以達到日行萬步的效果。現在就點開影片一起跟著做!這組踏步有氧運動總共十四個動作,看起來動作不少,但其實每個動作都很簡單,所需時間也不用十分鐘,每個動作只做三十秒,中間休息十秒,大家可以打開影片,聽著輕鬆的背景音樂,跟隨著計數器聲音及白映俞醫師的動作一起做。有氧運動可以消耗的熱量多,而且特別有助於飲食控制中的人進行減重,對於心肺功能與耐力的訓練都頗有助益。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示範這組踏步有氧運動容易執行、也不受限場地,非常值得大家每天抽出十分鐘來進行。想了解更多關於有氧健身的分享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十分鐘,一起動起來吧!原始影片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喘、疲倦、腦霧?透過運動改善長新冠後遺症!久坐不動髖部疼痛?利用簡單的馬克操減緩不適感「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10 醫療.新陳代謝
久坐不運動罹糖尿肥胖症 醫用這個方法讓她變瘦
1名33歲女性每天久坐又不愛運動,對美食毫無抵抗能力,身高158公分,體重有70幾,走沒幾步就會喘與心悸,醫師查出她的各項血糖數值超標,經採用降血糖針劑,3個月後體重明顯減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又銘說,患者長久以來一直希望能減肥,嘗試過各類減重藥物、保健食品等,卻又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但停藥後又因飲食不忌口復胖,於是向醫師求診。他說,現代人飲食習慣不節制、缺少運動有關,以致於肥胖已成為國人的文明病,這名患者抽血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達6.8%(正常值為
-
2022-08-06 養生.人生智慧
「生活的喊停」是一種內在的喚醒!讓暫停變成一種習慣,可以激活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
克服倦怠法+困難突破法任何的事物都會有「鏈狀效應」,當一件事情受到牽制,就會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危險。當倦怠出現,會讓生活中許多人事物連帶受到影響。所以人需要在還沒有感到倦怠之前,就在心中安置「休息的心」來緩解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生活的「自我暫停」可以避免將生活壓的太緊,以致於產生負面連環鍊狀 效應。「暫停」是生活倦怠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暫停可以讓人暫時抽離難纏的人事物,讓個人的身體可以釋放壓力,也可以讓個人的精神可以達到舒壓。當人處於在喊停的休息狀態,就可以讓人在思想與行動有新的激活。工作與生活中的「暫停」可以分為「被迫暫停」與「自願暫停」相信多數人對於工作或生活 正在進行的事情,忽然被迫停止,都會感覺錯愕。例如職場中的裁員事件。生活中的突發狀況。這些外在因素,會把你本來計畫的事情忽然打亂,讓原本有條不紊的生活頓時失序。這當中的觸發因子,有可能是工作場合的人員、有可能是父母、交往對象、配偶、孩子、朋友等,都會讓原有的計畫,忽然增加許多需要處理的事情。尤其,這些事情如果又是與你本來期望的進展產生差距,就會讓你的心感覺壓力增加。人會感覺壓力,常常是因為「生活失序」,這樣的外在紊亂,直接影響到人的內在感受,讓人對生活感覺煩躁的紊亂感。當一個人內在感覺如同久未整理的花園當中雜草紊亂,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什麼都不想管的狀態。這種不想管事的狀態並不是暫時休息,而是外在干擾造成內在動力減少,形成不想繼續當下工作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很想逃離當下生活的感覺。其實人需要在還沒有進入倦怠之前,就在心中安置「休息的心」來緩解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讓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疲於奔命,能夠得到一些休憩。因此現代人對於「效率」一定要有新的認識。要知道,並不是不斷加班就能帶來工作效率,也不是讓生活行事曆一件事情緊接另一件事情,就意味著高效時間安排。【延伸閱讀:當人生感覺倦怠時送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但必須「篩選機會」,不是所有的機會都適合你的人生】在人生前進的過程,必須顛覆「過度工作」的流程,因為人需要休息,才能讓思想運作清晰。如果你感覺你的工作與生活被壓縮過度,你放下手邊的工作,讓自己可以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就算只是坐著讓大腦處於放空的狀態,也可以藉由讓身體與大腦的休息,來讓你的思緒有新的活水注意,因為「停」才能讓思想重建。生活過度加班,不只會讓人有猝死的風險,更會讓人產生對生活的厭倦。生活中的枯枝爛葉需要修剪,唯有去蕪存菁的生活,才能讓人生凈心。生活不需要隨著社會的洪流行走,人需要「重組紛擾的心」,才能讓「生活整合」,活出激活的人生。我在法院工作的時候,認識其中一位上司,她告訴我她年輕時在大型會計事務所當會計人員,可是工作兩年就被裁員,當時她感覺非常難過,因為她在那兩年期間除了工作,也很努力準備會計師資格考,想不到竟然就被裁員。當時公司按造政府規定的資遣費給付,她告訴自己,既然裁員的事實已經發生,那就用資遣費接著深造,之後她就申請學校,埋首苦讀完成學業後在法院工作。她告訴我,回首過去,她感覺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當時被裁員後,能夠再度回到學校轉換專業跑道。她強調,如果當時被裁員,她不會有動力繼續深造,更不會往法律的方向走。相反的,我也知道一些案例,被裁員的一方懷憂喪志,對於工作與生活都無法積極投入,每日在生活中抱怨。最後連女朋友都離開他,而且連生活都需要靠父母資助。這就是因為過度在意裁員的事實。其實裁員在這個社會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公司或工廠會因為營運或景氣影響而被迫整頓內部,這些原因有時候與員工無關。況且任何地方都有工作的機會。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發現:「想法改變做法」。同樣是裁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也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兩個例子都是暫時喊停的「被迫暫停」,也就是離職並非個人的意願,而是因為外在阻力的裁員因素,造成被迫需要離開原來工作軌跡。但是,其中一方知道如何把裁員當成一種新的人生,讓他在「生活整合」當中有進階。可以另一個人卻是讓升裁員事件,造成生活成員的負擔,不只讓他的生活封避,也讓他家人的生活陷於膠著。【延伸閱讀:當期望與實際有落差,人會產生高度疲憊感!專家教你克服倦怠+困難突破法】暫時喊停,可以激活你的人生除了上述暫時喊停當中的被迫暫停,還有另一種現象就是暫時喊停當中的「自願暫停」。有些人在職場或生活的某個階段,會忽然意識到工作階段想「自願暫停」。這樣的情況通常是內心深處的呼喚。這樣的現象很多發生在中年之後的男女。有的女性在生兒育女階段會暫時辭去工作,想要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成長。之後到了中年階段,就再度返回職場追求自己的自我實現。有的中年男女,在長年工作累積一定的經濟能力之後,想要趁自己還有經歷的時候能夠轉換工作跑道,做一些屬於自己夢想但是卻沒有機會實踐的事情。其實,生活的喊停,是一種內在的喚醒!無論暫停的因素是為了預防倦怠,還是為了讓自己出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意味著你已經有聆聽你個人「內在聲音」。因為一個人在生活中的「階段」有檢視自己內在的感受,就會意識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那樣的需求不是因為別人所擁有的事物與經歷,而是你的內在會讓你知道你的熱愛與能力應該在哪一個項目有專注點。其實,人生中的任何的事物都會有「鏈狀效應」,當一件事情受到牽制,就會有動一線而牽動全局的危險。因此「暫停」是遇到瓶頸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暫停可以讓人暫時抽離難纏的人事物,讓個人的身體可以放鬆,也可以讓個人的精神可以釋放壓力。當人處於在喊停的休息狀態,人就可以在思想上與行動上有「新」的調整。我個人曾經因為過度工作,感覺效率反而減低。尤其過度工作造成睡眠減少,讓精神處於疲憊。之後更會出現鍊狀效應,讓疲憊的狀態,需要以暴飲暴食,或者完全不進食來做代償。因此就更會感覺身體不適,甚至會感到情緒煩躁,有時候連坐下來看幾分鐘電視也會感覺內疚,這樣的情形嚷我意識到需要立即「停下工作」,讓自己可以抽離工作狀態,以進行身體與精神的修復。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個人還沒有進入倦怠感階段之前,就知道要在生活中找時間休息,要讓暫停變成一種習慣。因為生活中的暫停,並不是代表停止前進。而是生活中的暫停,可以讓大腦與身體休息,因為人真的不需要隨時隨地都不斷地工作。當你在休息之後感到內心愉悅,你再度返回工作,就會感到事半功倍。暫停效應或許有人會感到困惑,暫停就是代表沒有前進,怎麼能夠「激活」停滯?其實,暫停階段要能夠讓生活有激活的感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休閒」置入你的平日生活。關於生活,現代人應該要有把「休閒列入生活安排」的意識。休閒應該是目標流程安排中的一環。我所任職過的加拿大德商醫療研發公司,在公司午間有健身房以及午間瑜珈課。因為公司高層認為休閒可以讓員工產生更好的工作效率。如果員工不想在午間運動,公司也有物美價廉的員工餐廳,讓職員們能夠藉由員工交流與美食來達到放鬆,很多時候工作中難解的問題,都在運動或者美食之後得到解決,主要就是人的腦中有暫停的休憩,讓新的思考可以進入人的思維。人的「放空」,主要在於不要在頭腦隨時隨地處於工作狀態。因為過度工作與過度思考,會造成投入過度所產生的疲倦。那樣的疲憊常常是久坐後的腰痠背痛,也可能是久站之後的腳麻背彎。其實,任何的生活的「正事」與「瑣事」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間隔」,才能讓每一件事有不疾不徐的進度。有的人會誤以為壓縮時間,讓工作緊密排在一起,是生活高效的運作,其實,人的承受程度有限,多年之後的行程壓迫,身體就會以疾病來產生抗議,許多慢性病,血壓高、胃酸倒流、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在高壓工作當中形成。很多人喜歡用「做了多少事」來衡量生活的效率。其實,生活中做了多少事並不是最重要,因為如果所做的事情,都沒有符合想要的自己,那麼就算每日做了很多事,有時候只會造成你的「心累」。生活本來就不太容易,太多的責任與太多的雜事,已經讓很多人感覺壓力,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適度刪除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會讓你的生活只有一個「累」字可言。生活必須看到進展,因為看不到前進路段的可能,就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也會讓人感到意志消沈,尤其在沒有任何進展的瞎忙階段,更會讓人倍感倦怠。其實,倦怠感是可以改寫,任何沒有活出自己的意願,你都可以顛覆人生現狀,改變生活軌跡的模式。改變需要過程。多數人害怕「轉變」。因為「變」是一個無法預知結果的過程。可是改變心中的倦怠,並不是頻換工作,或者頻換居住地點,改變必須要從「心」開始,在原地就能做出改變。當生活出現倦怠,如果不改變生活,你就會被你的失望綁架。也就是說,倦怠感的出現,會讓你感覺每一天都是虛渡,尤其人在檢視自己生活過程,就更容易因侷限而感到焦慮。所以,當你感覺目前的工作與生活已經讓你感到毫無生趣,那就一定要「暫時喊停」,因為壓的太緊的彈簧,也會出現彈性疲乏。很多過度加班的職場人,會因為工作過長的時間,讓生活感到毫無樂趣,因為隨時隨地都在工作的狀態,就會讓人落入情緒 倦怠。生活需要努力,不需要拼命。要能夠在生活「暫時喊停」,才能讓生活中有「命」可以持續堅持理想。生活需要有喘息的空間,才能激活自己活成你想要的自己,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是人生長河的流程。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克服倦怠:30種突破困難,心不累的生活進階法》
-
2022-08-02 醫療.骨科.復健
「大釣哥」以為坐骨神經痛 經診是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高雄53歲漁民蔡先生半年來坐立難安,自己當「大釣哥(台語諧音貼藥膏)」加民俗推拿都沒用,接受脊椎微創手術也沒改善。81歲周姓婦人則是半年前閃到腰後,開始背痛、臀部疼痛。兩人都以為是坐骨神經痛,這兩個個案經檢查診斷,是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得到改善。阮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洪誠聰指出,蔡先生雖有糖尿病及三高,平常仍愛呼朋引伴喝兩杯,半年前來有著坐立難安的疼痛,無法工作,自己貼膏藥和民俗推拿都沒改善,以為坐骨神經痛,就接受脊椎微創手術,但術後仍依然疼痛難耐。轉診來檢查發現病患無法翹腳坐,移動身體時也會因牽動髖關節痛到發抖,經X光檢查確診右側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在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一周後就活動自如,兩個月後已回到漁場。有高血壓及低甲狀腺疾患的81歲婦人,半年前閃到腰後開始背痛、臀部疼痛,後來一路痛到膝蓋去,原也以為腰椎受傷導致坐骨神經痛,但害怕開刀遲未就醫,尋求藥浴及推拿等民俗療法,沒改善還更痛。經X光檢查發現是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接受人工關節置換後,症狀在三個月內逐漸改善,洪誠聰仍建議她拄小四腳拐杖走路維持平衡。洪誠聰表示,髖關節病變症狀和坐骨神經痛類似,差別是坐骨神經痛者躺著或維持站姿時會感到疼痛,但髖關節病變是久坐後起身、或騎車跨坐等動作時會劇烈疼痛。由於髖關節和腰椎相近,患者常混淆,就醫檢查時也不易被發現是髖關節的問題。洪誠聰強調,髖關節病變常容易被誤認腰椎疾患,高危險群是長期酗酒、長期服用類固醇者,及曾隱形股骨骨折卻未發現者。髖關節疾患的治療需依照個人病變程度,決定服藥、復健或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民眾出現疼痛應該到醫院檢查,找出疼痛源對症治療,才能輕鬆自在過生活。
-
2022-07-31 名人.林頌凱
肩頸僵硬其實是坐出來的 名醫揭頸椎病有哪些症狀
頸椎病是很多現代人疼痛的主要原因,其盛行率甚至高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而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病是「生活習慣」的疾病,長時間不正確的姿勢讓頸椎提早老化,產生頸椎病。現代人除了睡覺以外,坐著的時間最長,工作、坐車、開車、滑手機、看電視……都是久坐,影響也最大。久坐產生的頸椎病症狀:●頭頸前後左右活動時,後頸和上背感到痠痛。●工作中或工作後,感覺肩膀、頸部僵硬。●不明原因頭痛。●手腕、手臂出現痠、痛、麻。●沒來由突然頭暈。●轉頭時發現活動角度變小。●不自覺的咬緊牙關。上面的症狀可能單獨發生,也可能同時出現好幾個。出現的症狀數目越多,或是頻率越頻繁,都暗示病況越嚴重。以打電腦的坐姿來說,理想的坐姿應該是頭頸保持直立、肩膀放鬆、手臂自然下垂、手肘彎曲呈90度、腰部挺直輕靠椅背、膝關節彎曲呈90度、雙腳輕放地面、身體保持在中線不歪斜。但在實際生活中,能夠保持這樣坐姿打電腦的人實在寥寥無幾,絕大多數的人是彎腰駝背、不自主聳肩、手肘拉長遠離身體、髖關節彎曲緊繃,是典型的「烏龜族」或是「猿人族」。正常的頸椎從側面看起來是一個「倒C字型」的排列,這種頸椎的活動角度最大,支撐力最好,周邊的肌肉筋膜也最放鬆。而烏龜族或猿人族的坐姿,因為頭往前傾讓重力線前移,頸椎會因此承受更大壓力。之後頸椎排列還會變得僵直,失去原有倒C字型排列,兩旁的肌肉就會因為過度出力而疲勞緊繃,久而久之導致骨刺生成。而常常歪頭工作的人,因為不良姿勢導致肌力不均,長期下來頸椎也會歪斜錯位,加速頸椎的退化速度。就個人的臨床觀察,絕大多數的頸椎病患者都是長期坐姿不良的電腦族或上班族,鮮少是從事粗重工作的勞力工作者。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頸椎病是「坐」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生活中還不止於打電腦,錯誤姿勢出現在開車、滑手機、走路、躺著看電視,都容易造成頸椎病。早在1994年美國的「疼痛管理」期刊就明白指出,因為錯誤姿勢造成的後遺症,除了頸椎長骨刺外,還包括慢性疼痛、下背痛、頸因性頭痛、壓力症候群,錯誤姿勢也同時會影響身體呼吸和荷爾蒙平衡,還會使心肺功能退化降低,影響真的很大。要減少坐出來的頸椎病,可以從下列幾個方式做起:●打電腦時保持正確姿勢,記得縮下巴。●椅子要坐滿,身體盡量靠在椅背上避免前傾。●多讓眼睛休息,多看遠方綠樹藍天,同時深呼吸打開胸廓。●每50分鐘就要起來走走並舒展身體。●熱敷和按摩舒緩緊繃的肌肉。●提醒自己即使處在高張力的工作狀態,也要保持深長呼吸。●增強後頸、肩胛骨內側和核心肌群的力量。●多多從事全身性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打球、游泳、瑜伽、皮拉提斯,每周最少3次,每次最少50分鐘。●頸椎病症狀出現時提早就醫,並積極接受治療和運動。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
-
2022-07-29 醫療.骨科.復健
肌肉酸痛、受傷疼痛傻傻分不清? 專家教你如何緩解肌肉酸痛、怎麼鍛鍊身體
運動身體好運動身體好!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幫助保持肌肉和骨骼強壯,還有助於預防或改善慢性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肥胖、抑鬱症及某些癌症。雖然運動好處多,不過在運動的時間、頻率、強度較以往強的時候,身體可能會感到有些不舒服。運動時,對心臟、肺、肌肉和骨骼施加壓力,藉此獲得力量或耐力。好的壓力會導致正常的肌肉酸痛和疲勞,正常酸痛無需要太擔心,因為幾天後症狀就會自行消失。可是持續的疼痛或不適,表示可能受傷。區分肌肉酸痛和疼痛方法肌肉酸痛肌肉酸痛,有時是因為平常很少訓練的肌肉,因為突然增加運動量及強度所造成,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酸痛是因肌肉纖維損傷的結果。隨著身體修復,肌肉會變得更強壯。在24至72小時,肌肉酸痛和疲勞達到會達到高峰,隨後痠痛會自行消失。酸痛程度取決於運動時間和強度,另外還包括這項活動是不是新接觸的項目。身體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新的活動。出現肌肉酸痛怎麼辦?1.給予時間恢復:持續痠痛就繼續進行相同強度和類型的運動,但運動時要注意,因為有可能會受傷。跑馬拉松,可能需要一個多月才能完全恢復。2.保持活躍並繼續運動,直到疼痛減輕或消失:延遲性肌肉酸痛通常可以透過拉伸和輕微的運動來改善。完全休息反而會增加酸痛。在疼痛的最初幾天以較低的強度或較少的時間進行活動。3.改變運動部位:隔天訓練腿、手臂和全身。可以繼續運動並且加強其他肌肉,同時讓酸痛的肌肉得到休息。疼痛損傷性疼痛通常發生在身體的特定部位,如肌腱或關節。比肌肉酸痛更強烈、時間更久。疼痛時,可能會讓你痛到睡不著,或可能長時間休息或久坐,關節或肌肉可能會變得非常僵硬。關鍵在於受傷的疼痛不會自行消失。出現疼痛怎麼辦?1.停止任何會帶來疼痛的活動並改變行為:冰敷可以短期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2.不要忽視疼痛:不要覺得休息一陣子疼痛就會緩解了,當心可能導致更嚴重或是再次傷害。3.就醫:如果疼痛沒有消失,即使在7到10天後,記得就醫請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治療。疼痛感受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受傷的程度並不代表疼痛程度。如何鍛鍊身體?循序漸進每個人可以承受的運動強度不同,稱為活動閾值。保持在安全活動閾值內時,身體應該只會感覺到正常的肌肉酸痛。每個人的活動閾值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年齡、技術、身體狀況、日常的活動量。例如,第一次開始步行,安全活動閾值可能是步行或跑步五分鐘。經過數週緩慢、漸進的持續時間增加後,安全閾值可能會增加到20-30分鐘。若提早超出安全活動閾值可能導致受傷或疼痛。
-
2022-07-28 焦點.健康知識+
中暑第一件事不是送醫!醫師教先做這幾件事快速降溫
● 嚴防熱中暑,體溫逾40度有生命危險●中暑是熱傷害最嚴重狀況,身體已失調節體溫能力● 少吃冰品,喝綠豆湯、愛玉或仙草消暑連日高溫,民眾容易出現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若體溫超過40度恐昏迷、意識不清,造成生命危險。專家提醒,身旁若有人中暑,除了打119叫救護車,應該把握時間「降溫」,於患者皮膚上灑水,並以小電扇或扇子吹拂,加速水分蒸發,才有機會脫險。發生熱傷害 盡快補充水分 夏天常發生熱傷害事件,若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應盡快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或稀釋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無法流汗、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現神智混亂、抽筋、昏迷,應盡速就醫。中醫師陳信宏說,中暑屬於「陽暑」,是熱傷害中最嚴重狀況,身體已失去調節體溫能力,可能會持續高溫、意識不清,若不盡速就醫,可能造成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中暑病人如果「高溫程度嚴重」及「高溫持續時間過久」,很容易死亡,送醫前應盡快給予降溫。救護車上可準備簡易降溫設備,像是汽車冰桶內放置冰水及多條毛巾,覆蓋全身尤其鼠蹊部、頸部等大動脈行經處,加上冷氣強風盡速降溫。朱柏齡指出,過去美國進行美式足球比賽期間,10幾年來出現10多例熱中暑死亡案例,經過檢討發現,因降溫速度太慢,加上送醫需經過半小時、1小時而救不回,因此美式足球協會規定,足球訓練場必須放冷水缸,只要有中暑者,立刻浸泡冷水降溫。隨身攜帶瓶裝水 熱了就噴朱柏齡表示,根據學者研究發現,降溫效果最好的就是讓中暑患者浸泡冷水缸,每分鐘可降溫0.2至0.3度;若現場沒有冷水缸可降溫,可改用循環式冰毛巾覆蓋,或於皮膚噴水加上電扇吹拂,每分鐘可降溫0.1度,毛巾維持冰度、覆蓋面積愈大愈好,10至20分鐘就能降1到2度。朱柏齡建議,民眾隨身可攜帶小噴瓶裝水,若於戶外體溫過高時,可將水噴在手、腳、頸部,用扇子或電扇吹風,即可達到降溫效果。久坐冷氣房體虛 可能陰暑至於「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濕熱型感冒,陳信宏說,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尤其體虛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建議維持適量運動,均衡飲食,若長期待冷氣房,可穿薄外套禦寒,並減少冷飲、冷食。陳信宏提醒,夏日許多人愛吃冰涼食物,但冰品性味屬於大寒,長時間食用,不利於脾胃的功能運作,建議民眾可以在家中自製綠豆湯、愛玉或仙草,不僅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又能袪濕利水。此外,喝熱的薄荷茶或是菊花茶,也有助於疏散風熱。如何分辨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身體喪失調節溫度功能,出現熱傷害,包括不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急促、惡心、嘔吐、口渴等,甚至出現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症狀。陰暑:四季都可能發生,好發族群包括少運動、久坐冷氣房、體質虛弱、熬夜、睡眠不足者,出現冒冷汗、體溫通常不高、呼吸急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痠痛、胸悶、口渴、頭暈、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等症狀。資料來源/中醫師陳信宏
-
2022-07-28 活動.精彩回顧
慢病主題館【代謝症候群】中年肥胖 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
「最近好像變胖了,可是天氣熱好想喝手搖飲!」「下班好累,點鹹酥雞來吃,療癒一下」,你是美食愛好者嗎?上班族必須久坐?或是有一點年紀後,小腹總是不聽話呢?據國健署109年成人健檢資料顯示,國內40歲以上過重或肥胖者共105萬人,其中逾50萬人有代謝症候群,亦即代謝症候群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國健署指出,代謝症候群是可預防及治療的疾病,若不及早檢查治療,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增加,變成慢性病人。其中原因,不良的生活型態占50%、遺傳占20%。護理師曾文莉表示,如何發現是否有代謝症候群?除了做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檢查,腹部肥胖也是判定標準之一。但肥胖不只是表面而已,體態看起來纖瘦的人也需注意。身體內潛藏的內臟脂肪過多,也可能成為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易有慢性病纏身或誘發癌症風險,還會影響身體免疫力。因此,如何避免肥胖且降低內臟脂肪堆積、維持適當的體重,將身體的免疫調整到穩定狀態很重要。想要知道如何避免內臟脂肪過度堆積,避免成為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嗎?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將於8月20日下午4時30分在南港瓶蓋工廠將舉辦「慢病好日子沙龍」,現場有護理師曾文莉為您解惑,教您如何保持理想體重、增強身體免疫力小撇步,遠離慢性病的威脅。【慢病好日子沙龍】講座中年肥胖 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主講:護理師曾文莉時間:8月20日(六)下午4時30分至6時地點:南港瓶蓋工廠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十三號A1棟2樓免費報名:02-8692-5588轉5871、2974
-
2022-07-2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久坐不動髖部疼痛?利用簡單的馬克操減緩不適感
忙碌的上班族,有時候早上一進辦公室後幾乎就一路坐到下班,久坐和姿勢不良例如翹腳,容易造成髖部承受較大的壓力,下半身的氣血循環變差,連帶造成水腫、腰痛、肩頸痛等問題。針對久坐所引起的髖部疼痛,可以利用馬克操簡單的幾個動作來開髖舒緩不適感。「馬克操」是許多田徑選手或路跑者都會做的訓練。由於一般大眾並非運動員,為了符合居家環境,由「照護線上」的白映俞醫師親自示範改良過後的馬克操,教導大家三個基礎動作,再搭配三個移動方式的組合,可以幫助改善髖部緊繃的肌筋膜。馬上點開影片跟著做!這套訓練的三個基本動作是抬膝、踢腿和後勾,而三個移動方式分別是行進、踮步、跑動,根據「動作+移動方式」的組合可以多樣化練習。當然,如果家裡空間不是很寬敞,可以原地做動作就好,最主要是先練習穩定姿勢與增加關節的靈活度,白映俞醫師強調,剛開始要練好的動作是站立的時候能夠做好基礎的姿勢。久坐族想要改善疼痛,唯一的方法只有多多活動,看完影片,不妨就從即刻起,每天早晨提早十分鐘起床或者利用工作空檔做點馬克操伸展動作。想了解更多關於運動健身的分享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久坐不健康,趕快動起來!原始影片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背腳胸臀四部位,女生健身必做入門攻略練好「非洲式彎腰」,腰背軟Q走路輕鬆「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2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常常覺得腰椎僵硬、大腿僵直嗎?物理治療師教你3招舒緩緊繃!
現今生活步調快速,造成許多人肌肉緊繃,長時間下來會導致肌肉僵硬,若在腰部已經緊繃的狀態下,又提重物則可能會造成椎間盤突出,此時許多人會選擇伸展緩解,但過度的伸展卻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今天「生生優動」的陳宗威物理治療師就要來教大家,只要三招在家就能正確舒緩緊繃!今天陳宗威物理治療師主要教大家的伸展運動包含後大腿、腰椎還有臀部,首先是關於後大腿的伸展,後大腿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使用到,從坐到站、行走和上下樓等都會使用到,想要走起來更輕鬆,其實是和肌肉柔軟度息息相關的喔!而此項伸展運動會使用到一條較長的毛巾,準備好就可以開始一起伸展啦!如果你也長期被肌肉緊繃、僵硬所困擾,那就趕快準備好毛巾,點開影片跟著陳宗威物理治療師一起在家伸展,舒緩緊繃的肌肉,解放你的腰椎和大腿吧!想了解更多關於伸展的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舒緩緊繃,走路有風!!!原始影片生生優動YT延伸閱讀久坐族必看!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緩解腰痠腰痠背痛都是骨刺害的?治療師:別再汙名化骨刺「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21 癌症.大腸直腸癌
痔瘡和大腸癌的排便出血有不同嗎?專科醫師教你依3指標分辨
●痔瘡出血多為鮮紅色,出血量較多●痔瘡出血持續一周以上,應進行大腸鏡檢查●痔瘡不會引起大腸癌,大腸癌症狀常被誤以為是痔瘡現代人生活忙碌、運動量不足、少喝水、少吃蔬菜,加上排便習慣不佳,許多人發生痔瘡問題;倘若生活習慣不良,則易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但兩者症狀相似,容易讓人混淆。出血頻率不高 可能是痔瘡醫師表示,便祕後出血量較多、出血頻率不高,可能是痔瘡,不須過度擔心。痔瘡是良性疾病,不會惡化成大腸癌,但若出血症狀逾一周,仍應進行大腸鏡檢查,以利確診。「痔瘡不會演變成大腸癌,兩者致病原因不同。」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雨農說,痔瘡形成主因,多因長期少吃蔬菜、缺乏運動、少喝水造成便祕,又合併久坐、久站,讓肛門四周靜脈叢壓力升高,導致血液循環不佳、靜脈曲張,結締組織鬆弛膨出,慢慢出現痔瘡,患者好發年齡為20歲以上。大腸癌感覺 一直想上廁所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糠榮誠表示,大腸癌好發原因,常見有家族史或帶有致癌基因,若嗜吃鹽酥雞、熱狗等醃漬或油炸食物,加上長期喝酒,容易使腸道細胞病變、癌化。罹患大腸癌會感覺一直想要上廁所,就是裡急後重的感覺,但痔瘡不會如此。「痔瘡、大腸癌症狀相似,可以從出血顏色、頻率及出血量多寡等三項指標初步判斷。」陳雨農說,痔瘡出血是因肛門四周靜脈叢破裂造成,常在便祕後或吃完辛辣食物後引發痔瘡出血,血液顏色為鮮紅色,出血量可能較多;大腸癌的出血,可能是糞便帶血,也可能大量出血,血液顏色多為暗紅色或鮮紅色,出血較頻繁,且不管有沒有便祕、吃辣等,都可能一直流血。痔瘡不會變成大腸癌,但大腸癌症狀常被誤以為是痔瘡,糠榮誠說,大腸癌糞便帶血症狀為淡淡的血絲,因此一般人並不緊張,但痔瘡出血常是用噴的,會被嚇到。他曾收治一名20多歲男子,主訴有痔瘡問題,且貧血嚴重,他喜歡邊上廁所邊玩手遊,上廁所時間很久,痔瘡症狀時好時壞,沒想到,近日排便時痔瘡不斷噴血,甚至很難止血,不得不就醫接受手術治療。便血有時太用力 引起肛裂糠榮誠說,現在許多人只要排便流血就來看醫師,一問之下都是擔心罹患大腸癌,並要求做大腸鏡檢查,但檢查後幾乎都沒有罹癌,很多是痔瘡或大便太用力引起肛裂所致。痔瘡造成長期貧血,嚴重時恐引發心臟問題、影響造血功能,若痔瘡太大,會讓人坐立難安,影響走路、睡覺等生活作息。「國人排便習慣不佳,痔瘡就醫患者占門診患者約5至6成。」陳雨農提醒,痔瘡出血超過一周或服用痔瘡藥物超過兩周,症狀都沒改善,應進行大腸鏡檢查,進一步鑑別診斷。每天五蔬果 多喝水多運動陳雨農說,痔瘡不會引起大腸癌,但要遠離痔瘡,首要改善生活習慣,多運動、每天攝取五份蔬果、喝水2000cc,避免久坐、久站,排便時間不要太久,以減少腹壓;其次是搭配藥物治療,如果症狀未緩解,再進行手術治療。糠榮誠也提醒,上廁所切忌看書、玩手遊,降低痔瘡風險。預防大腸癌,糠榮誠說,國人飲食西化,並多吃鹽酥雞、熱狗、火腿等醃漬或油炸食物,若再合併飲酒,將增加罹患大腸癌機會,建議少吃加工及合成食物,多吃綠色蔬菜,以防腸道細胞病變、癌化,當有糞便帶血、裡急後重等症狀,不要誤以為是痔瘡,應進行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
-
2022-07-2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居家運動好多種!試試這個八分鐘運動,臀腿、核心和手臂一次收錄!
運動不難,難就難再維持運動習慣,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無法養成往往在於跟著影片做太難,時間又太久,也因此「草魚禾SU」要和我們推廣這個八分鐘運動,每天使用零碎時間的八分鐘就能做運動,且一次包含了臀、腿、核心和手臂,解決了一般上班族常見的久坐、下半身水腫等問題。SU自疫情開始就每天在Instagram上直播八分鐘運動,有許多人會跟著一起訓練,每天八分鐘看似不多,但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卻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今天這組八分鐘運動所涵蓋的範圍有臀腿、核心以及手臂,適用於沒有運動習慣和剛開始運動的人,切記不要勉強自己,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不想運動喔!今天這組動作包含肘撐平板的變化、側肘撐、仰躺捲腹等動作,看似簡單且時間短短的,做完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快點開影片跟著SU一起居家每日八分鐘!想了解更多關於居家運動的菜單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日堅持八分鐘,養成運動習慣好輕鬆!原始影片蘇蘇YT蘇蘇IG延伸閱讀不出門也可以瘦全身?10分鐘高效率燃脂訓練小腹怎麼都減不掉?醫師幫你正確消滅小腹、找回平坦!「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13 醫療.消化系統
宿便可達3公斤!醫師教6招改善便秘、宿便及預防大腸癌
宿便是許多民眾日常困擾的問題,除了站上體重計數字較不好看之外,其實也影響著健康。國泰醫院消化內科江技坤醫師呼籲民眾日常也要注意宿便對人體的影響,可透過生活型態調整進行改善,也可以尋求醫師協助,以減少糞便滯留過多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 宿便竟可達3公斤或更多?!醫:人人都有,只是糞量不同。江技坤醫師表示,宿便每個人都會有,不論是1-3天一次正常排便、便秘、腹瀉,糞便經大腸到直腸然後排出,直腸排的會較乾淨,大腸過程較多曲折且有皺褶,時間較長或甚至到便秘的會更多些,差異在量的多寡,視個人情況較多的也可能約有3公斤左右甚至更多。 宿便雖每個人都會有,但是像便秘、大腸長出如小凹槽額外空間易卡糞便的「大腸憩室」等族群,量自然就會比較多,等同於身體累積的廢棄物、毒素較多,長期下來除了影響體重數字,腸道健康、腸道菌叢生態自然也更容易受到影響,人體集中於腸道較多的免疫力也容易受到波及,形成腸道慢性發炎、身體慢性發炎、甚至是大腸瘜肉、大腸癌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因此不論排便是否正常、便秘與否,都呼籲多重視透過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清潔宿便。6招改善便秘、宿便防腸癌,醫:上班族久坐不動是大忌。改善便秘、宿便,江技坤醫師建議應檢視日常纖維是否攝取足夠,高纖飲食有助排便更加順暢,宿便自然也較少。許多民眾常會和醫師表示「有阿,我平常都有在吃菜阿。」,但其實蔬菜的纖維量也視種類有所不同,像是綠花椰菜、菠菜、地瓜葉、空心菜等深綠色是較多也較為推薦的,而高麗菜、萵苣、娃娃菜等顏色較淺的普遍較少。 另外,水分攝取足夠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水分缺乏糞便自然也會較為乾燥,卡便的情況也較容易發生,建議每日至少20000c.c.,許多人一日根本喝不到這個量,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飲食方面也可以適度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叢健康,藉此改善。 除此之外江技坤醫師也建議養成運動習慣,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並行為佳,有氧運動可慢跑、游泳、單車、跳繩等,一周建議3次,一次30分鐘,若想進行溫和一些的也可以快走,時間延長到40-50分鐘。 重量訓練除了一般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可間接幫助到腸道,也可以進行更直接影響排便順暢的深蹲,深蹲可訓練到骨盆底肌,此處肌肉發達自然也有利排便。不過最重要的是,挑一個自己喜歡、能接受、可以持之以恆、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此才能真的長期維持習慣。 相反的,應盡量避免久坐不動,久坐不動又缺乏運動,腸道也會變得緩慢不利排便,是普遍上班族便秘的大忌,這點也需留意。 改善宿便也可以尋求治療,避免自行用藥徒增風險!江技坤醫師表示,若真的自覺常便秘較嚴重、宿便可能較多,也可以尋求醫師協助,經檢查可透過藥物清除宿便,除了緩瀉劑、軟便劑、以甘油等方式灌腸外,也包括提供帶有膳食纖維的藥物幫助補充藉此改善,視個人情況及需求,選擇方向非常多,可與醫師討論。 不過相較之下,民眾日常自行使用各類藥物、保養品等試圖促改善排便就較不建議,除了可能吃下不明藥物增加對健康不可控的風險,可能傷腎、傷肝、增加其他疾病風險之外,也有可能吃到不具改善作用的營養品,徒增身命財產或實際財產的耗損風險。另外,若長期使用,也可能因身體形成依賴而失效,使得腸道真的「懶得工作」,當停下服用後便秘問題恐怕更加嚴重,建議還是尋求醫師協助並諮詢為佳。 排便異常等4情況盡早檢查,以利及早揪出腸癌及早治療!也提醒,若是有出現異常症狀,那就真的建議盡速就醫了,江技坤醫師指出,像是已經有一段時間排便習慣明顯改變,例如便秘變成腹瀉或腹瀉變成便秘,以及在沒有減重、節食的情況下體重不明減輕,時常有頭暈、疲倦等貧血症狀,或甚至出現血便,這些都是腸癌可能出現的症狀,特別是血便。建議作個大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檢查進行確認為佳。 《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痔瘡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醫推6類食物防痔瘡!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7-07 醫療.骨科.復健
遠離椎間盤突出 麥肯基運動3招可預防
副總統賴清德近日因椎間盤突出接受手術,專業物理治療師黃應強提醒,長期久坐,需常彎腰工作及核心肌群肌力不足者都是間盤突出的等高風險族群,平日可做些麥肯基氏伸展運動預防,但若疼痛不止且雙腳出現痠麻痛,就需盡速就醫。樂活健康診所物理療師黃應強說,椎間盤長時間突出而沒推回,很容易固著在脊椎空間外部與破裂,像宅配人員、清潔人員及須久坐的上班族都很容易罹患,也就是俗稱的「長骨刺」。他提醒,不論是高危險族群或一般民眾,平時都應避免彎腰提重物、坐太低的椅子,且需控制體重並加強核心肌力訓練,才能避免椎間盤突出。他建議,民眾可做麥肯基氏伸展運動,藉自我訓練改善急性的椎間盤突出,也減少日後復發並改善椎間盤突出時的疼痛不適症狀。首先可俯臥30秒至5分鐘,藉由擺位及地心引力讓突出的椎間盤往下、往前漸漸推回復位,舒緩急性疼痛。接著一樣俯臥,再用手肘及前臂將上半身撐起,放鬆腰部停30秒至5分鐘,重複做15下,每次做2組,將脊椎挺直,由後往前,把突出的椎間盤推回。再來也是俯臥,兩手肘打直將上半身撐起但骨盆不離床,讓腰椎更多後仰,腰部放鬆,做這個動作時,也可在脊椎第4至第5節放上約1公斤重的沙包,每次做2組,「如果能做好這個動作,表示突出的椎間盤已漸漸復位」。
-
2022-07-01 醫療.消化系統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引起便秘的原因?1.年紀:60歲以上的人,每3人就有1人長期苦於便秘。這是由於腸胃平滑肌衰退,蠕動緩慢無力等身體機能老化的影響。2.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偏食、食用過多肉類又缺乏攝取纖維性食物,或是攝取的水量不足等。3.情緒影響: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將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並且使胃腸功能低下,造成便秘。4.器質性便祕(身體因素為主):包括了腸阻塞、腸躁症、大腸直腸癌、糖尿病、子宮肌瘤、自主神經機能障礙、肛裂或是痔瘡等各種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便秘。便秘於中醫的四種證型1.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2.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3.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避免生冷食物,飲食可酌加蔥、薑、蒜等辛香料暖暖腸胃,溫水泡腳可促進循環,增加腸蠕動。4.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改善習慣性便秘晨起空腹喝一杯350cc左右的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適度的運動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可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因便秘中醫證型有四種,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則各有不同,並非只是一味的補充蔬菜水果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中醫養生茶飲•「熱秘」:決明子5至10克,菊花2至3枚,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氣秘」:玫瑰花5克,陳皮5克,青皮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冷秘」:枸杞5克,肉蓯蓉5克,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虛秘」:當歸5克,麥門冬5克,何首烏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5穴道按摩改善便祕除了調整飲食以及改變生活習慣外,老祖宗的穴道按摩也有助於改善便秘,只要按壓以下5個穴位都能緩解便秘的問題。魚際穴:魚際穴在手掌心大拇指第一掌骨的中點,掌心與掌背的交界處。支溝穴:支溝穴在手腕背面橫紋上方約4指寬度的位置,位於前臂兩骨間的凹陷處。曲池穴:先將手肘彎曲,曲池穴就在手肘外側肘橫紋的末端。氣海穴:氣海穴位於腹部中線,肚臍下方兩指寬的位置。天樞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各兩拇指寬處。
-
2022-07-0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做對電腦桌前好姿勢,腰背肩頸痠痛拜拜!
你是一天八小時必須坐在電腦桌前奮鬥的上班族嗎?長時間下來身體越坐越駝背、手腕肩胛痠痛不已、呼吸不順、頭痛、眼睛模糊不清,甚者連筋膜炎都找上門。這樣姿勢不良又久坐所帶來的傷害,成了許多電腦族生活中這邊痠那邊痛的日常。改正電腦桌前錯誤姿勢,是遠離這些傷害的唯一解決之道。致力推廣脊椎健康教育的身體智慧執行長、也是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老師,特別製作一支影片詳細解說坐在電腦桌前要注意哪些事?如何利用輔具幫助我們維持電腦桌前的好姿勢?想知道你到底哪裏做不對,趕快點開影片看看!許多人習慣將鍵盤滑鼠放在桌面上使用,但鄭雲龍老師特別強調嚴格禁止這麼做,因為這必然造成肩頸痠痛、頸椎退化,而且永遠好不了!由於高低角度不對、做錯姿勢,造成的影響會從筋膜,連累到肌肉、關節、椎間盤,也牽扯到頸椎,實在不容電腦族輕視。鄭雲龍老師教導大家掌握一個原理,就是形塑正確的筋膜型態。同時靠強背運動,以及姿勢的維持,雙管齊下幫助你過延伸的電腦族生活,延伸的行立坐臥。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原始影片身體智慧—脊椎健康教獻的領導品牌YT延伸閱讀預防腰痠背痛?復健科醫師教你五個姿勢改善硬頸族三招自救,連眼睛都亮起來「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0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練好「非洲式彎腰」,腰背軟Q走路輕鬆
上班族久坐姿勢不良、缺乏運動,早晨起床背部像塊鐵板硬綁綁、腰椎不舒服,小心腰背筋膜炎找上門了。雖說筋膜炎不是什麼重大疾病,但總是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及全身性的健康,著實不可漠視。平時除了可做一些伸展運動訓練筋膜,保持良好的姿勢動作也有助於保護腰背。脊椎保健達人、身體智慧執行長鄭雲龍老師,特別分享了一招「非洲式彎腰」動作,利用彈震的方式訓練腰背的筋膜,使之柔軟具備彈性。動作簡單有效,快點開影片來學習。「非洲式彎腰」動作的練習,可以將背部撑開,這招靈感來自於非洲農民彎腰拔草撿拾麥穗的特殊動作,不僅能改正腰背動作的受力不當,最重要是讓腰背筋膜健康起來。影片中,鄭雲龍老師說明人體是靠肌筋膜的彈性才能跑才能跳,腰背若缺乏活動度的訓練,隨著年紀的增進,筋膜無法正常滑動,腰背就會缺乏彈性而僵硬化。想要走起路來更輕鬆,做任何動作能夠更省力,趕緊來練好「非洲式彎腰」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原始影片身體智慧—脊椎健康教育的領導品牌YT延伸閱讀超有效率!10分鐘燃脂訓練擁有完美體態居家腹肌訓練 12分鐘減掉小肚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01 養生.運動健身
硬頸族三招自救,連眼睛都亮起來
久坐使用電腦的上班族,長時間盯著手機的低頭族或苦讀的學生族群,由於長時間姿勢不良或不適度變換,常導致肩頸硬綁綁、疼痛不堪,因此淪為「硬頸族」!肩頸僵硬不僅會造成痠痛,還會引起嗜睡和專注力不佳,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小的困擾。脊椎保健達人、身體智慧執行長鄭雲龍老師,長年專注於脊椎保健教育的推廣,他在影片中將傳授三招簡單的頸部指壓自救法,有效緩解僵硬痠痛的脖子與肩膀,快點開影片來學學!造成肩頸僵硬的原因有許多是緣於我們的動作姿勢錯誤,為此,鄭雲龍老師在影片中特別示範了延伸頸椎的姿勢認知練習,同時以模型教導大家認識頸部及脊椎的結構。通過三招簡單的頸椎舒緩按摩,你將會發現壓迫感不見了,連眼睛也感覺亮了許多。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原始影片身體智慧—脊椎健康教育的領導品牌YT延伸閱讀減肥好嘴饞?3種健康甜點新手也能輕鬆做!超級食物「藜麥」如何輕鬆上菜?藜麥南瓜炊飯一學就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0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駝背OUT!一面牆打造完美體態
常常久坐姿勢不良,有駝背、膝蓋痠痛問題嗎?今天讓YT頻道「草魚禾S U」的蘇蘇教你只需要一面牆,一個動作就能打造完美體態,讓你不管是追劇,還是滑手機都能輕鬆動起來!蘇蘇表示,靠牆靜蹲有4個重點,分別是腳與肩同寬、背平貼牆壁、下蹲時雙腳彎曲90度以及核心與內側肌保持工作狀態。動作每次停40-60秒,每天做3組,能有效練習到大腿肌以及股四頭肌。影片中還有教大家3個進階版靠牆靜蹲,加上手部和腿部的變化,讓練習到的部位更多,詳細動作內容都在影片中,快點開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矯正體態的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不駝背!原始影片蘇蘇YT蘇蘇IG延伸閱讀視覺效果年輕10歲!15分鐘背部運動,讓你每天抬頭挺胸!肩頸酸痛?簡單4招即有效改善駝背「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6-29 醫療.骨科.復健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腰痠背痛不只是年長者的專利,根據統計,約有80%的人在一生中曾發生過下背痛的經驗。下背痛的原因中,腰椎椎間盤突出是非常常見,發生的部位以在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最多,近日副總統賴清德因腰椎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根壓迫造成急性下背痛,緊急接受腰椎微創手術。這段新冠疫情期間,大家配合防疫待在家中時間變長,長時間久坐或大量採購家庭用品搬重物,若是姿勢不良或長時間固定姿勢不動,容易造成椎間盤不當受力,嚴重的話就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不可不慎。以下提供7個日常動作要領及口訣,方便民眾自我提醒:側翻起身 要注意夾臀直背 有夠水抬腳綁帶 莫忘記挺胸平視 顧眼力坐好坐滿 不費力挺腰屈膝 蓋有力硬舉用髖 不閉氣並幫大家整理一整天從起床到晚上休息期間,常見可能造成腰椎椎間盤突出的動作如下:1.側翻起身 要注意2.夾臀直背 有夠水3.抬腳綁帶 莫忘記4.挺胸平視 顧眼力5.坐好坐滿 不費力6.挺腰屈膝 蓋有力7.硬舉用髖 不閉氣硬舉可以針對多個肌肉群進行訓練(腹部深層的肌肉、臀肌和骨盆肌群),在整個動作的過程中,會用到核心力量幫助身體穩定,並且鍛鍊到臀部肌肉,提升整個背部和下肢的力量。有助於緩解並預防下背痛,也能減少「閃到腰」的狀況。當然急性背痛時,還是必須要先避免做此動作。椎間盤突出在復健科門診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千萬不可忽視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困擾,若有急性或慢性下背痛的症狀,建議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及評估後,透過藥物治療、超音波導引注射或疼痛控制治療,並搭配適合之復健處方及復健運動,也建議經由姿勢動作評估,進而矯正錯誤動作,才能讓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的問題逐漸獲得舒緩與改善喔!(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別讓錯誤的日常習慣姿勢,讓你的椎間盤出軌了!)
-
2022-06-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死亡「3成有心血管疾病」 醫:應定期回診穩定用藥
40多歲男性有高血壓病史,因疫情未回診也未穩定用藥,近期健康檢查發現「血壓飆到200」,立刻被安排門診檢查。醫師提醒,高血壓是著名「沈默殺手」,血壓逐漸飆升但不自知,恐引發腦出血、主動脈剝離等致命疾病,呼籲民眾疫情期間仍要穩定追蹤、服藥,不可輕忽。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其中85%是導因於心臟病和中風。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超過2萬人死亡,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6月中旬,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個案,註記有心血管疾病者達3成,顯示心血管疾病和新冠肺炎重症有相當的關聯性。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出新冠病毒會與心血管系統交互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發病率,並引起心肌損傷與功能障礙。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亦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心肌損傷、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及血管功能障礙,和增加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新冠肺炎造成心血管及心肌受損,因病毒進入體內,破壞血管內皮細胞使其功能失靈,無法如常攝取營養及排除毒素,更影響血管收縮及舒張,導致血管不易擴張,血液難以流通,也容易產生血栓、發炎反應。而病毒入侵心肌細胞內複製更多病毒,導致心肌收縮功能受損,接連影響心臟運作,出現心律不整等問題。葉宏一指出,新冠病毒也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也稱「免疫風暴」、「細胞激素風暴」。而病毒入侵人體後,初期會進行病毒複製,過一段時間後,進階影響發炎反應、免疫激素風暴,造成全身血管、器官受損問題,也因此我國努力讓確診病人盡快服用抗病毒藥,減少病毒複製。葉宏一表示,若是心血管疾病病人,本身內皮細胞功能本來就不好,若又感染新冠病毒,憂再讓細胞功能受損、免疫失調。「就是種下因!」他提醒,即便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或孩童,感染新冠病毒後,若未來沒有控制生活型態,碰到危險因子就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且新冠病毒仍是新興疾病,需5至10年後待觀察。葉宏一呼籲,疫情期間許多民眾不敢回診,各國皆有類似案例,疫情大流行趨緩後,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比例大幅增加,呼籲民眾維持防疫生活外,要穩定回診追蹤、服藥,也要維持良好生活型態,以及運動避免肥胖,每日定期量血糖、量血壓及量體重。國健署提供「三心二疫」五招,降低心血管風險:第一招:吃心-健康飲食:以均衡飲食為主,建議少油、少鹽、多纖維,利用蒸、煮、川燙的不同烹調方式取代油炸,並避免出現暴飲暴食的行為。第二招:動心-規律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多爬樓梯少搭電梯。疫情期間長時間居家,更應增加活動量,可配合運動相關的影片增加運動量,且適時起身活動,避免久坐。第三招:安心-定期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民眾可於疫情減緩時多加利用。第四招:醫疫-規律用藥:定期量測血壓、血糖、體重及回診追蹤,以利醫師依據個人狀況調整用藥,遵照醫囑建議,切勿自行減量或停藥,並可優先選擇視訊診療和社區診所追蹤。第五招:快疫-儘速就醫:疫情期間,仍要密切注意身體的狀況,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應儘速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
-
2022-06-2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板機指讓手無法正常活動?物理治療師教你3招緩解不適
你也是重度3c使用者嗎?手指過度使用總是卡卡的?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得了「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也就是平常聽到的「板機指」。今天就讓YouTube「肌治生活 | 物理治療師」來教你如何檢測以及解決板機指問題。板機指分為4個等級,等級一手指不順無法正常活動;等級二滑車韌帶腫脹;活動伴隨疼痛感;等級三無法自主伸直手指;等級四完全無法伸直手指。檢測方式很簡單,只要先將手握拳再展開,如中指與無名指無法完全伸直就很可能是板機指。物理治療師表示有板機指後,最重要的還是休息,並提出3招有效緩解方式,分別是熱敷、牽拉運動以及手部按摩,如果以上都無法改善,還是建議尋求專業的評估與協助喔!詳細的緩解動作都在影片中,快點開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日常行動的正確姿勢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手指不卡卡!原始影片肌治生活 | 物理治療師YT延伸閱讀手指痛麻睡不著覺?物理治療師教你緩解「滑鼠手」久坐族必看!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緩解腰痠「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