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PCR
共找到
1796
筆 文章
-
-
2022-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腦霧嚴重影響記憶力 醫師授5策略應對新冠後遺症
今年1月感染Omicron病毒的33歲男性資訊工程師前來看診,很擔心PCR陰性已過了快3個月,仍出現強烈的疲倦感和焦慮感,無法專注於工作,腦海常冒出無關緊要的事情,甚至連開車時會突然發呆放空而險些發生意外。腦霧嚴重影響記憶力被稱為人腦iPad資工神童的他,治療痊癒後出現了「長新冠精神後遺症」。不僅寫不出應用語言和軟體程式,長官交代的簡單作業流程也在幾小時後全忘了。他難過哭泣地描述這些令人沮喪憂鬱的長新冠預後狀況,還喃喃自語地說:「公司讓我領200萬的高薪,但現在的能力和效率表現連一個月2萬都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長新冠(Long COVID)或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s)定義:獨立於其他疾病的影響而至少持續兩個月的COVID相關症狀表現,即使在感染痊癒後三個月,症狀也會出現「腦霧」(Brain Fog)的認知障礙,與精力不足和常感昏沉有關,使人更難集中注意力和嚴重影響記憶力。日本St. Marianna University Hospital的Tomoya Tsuchida醫師觀察指出,腦霧頻繁的困擾,大多出現在COVID-19感染時,曾經有嚴重疲倦感和焦慮感的患者身上。近7成患者影響工作神戶市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許多長新冠的患者,很難讓周圍的人了解他們在工作和其他生活的身心失調狀況,無法得到支持與資源而讓他們自己來處理問題;67%長新冠患者的精神後遺症,對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多達41%的人請假,7%的人不得不離職。2021年12月美國馬里蘭州一項針對逾150,000名COVID-19感染者的一年研究發現,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可能性增加39%、焦慮症35%、適應障礙38%、睡眠障礙41%,出現腦霧、注意力失調與健忘增加80%,有鴉片類藥物使用障礙增加34%,非鴉片類物質使用障礙(酗酒)增加20%,服用處方抗憂鬱藥增加55%,服用處方抗焦慮藥物增加65%。總體而言,患者感染後一年內接受神經精神問題診斷或開具處方的可能性高達60%;即使輕症或無症狀者也表現出精神健康障礙。對於飽受長新冠精神後遺症所苦者,建議可採行五項合適身心健康的應對策略。1.照顧好你的身體:深呼吸、適當伸展、美好冥想,或練習正念;吃健康食物獲取均衡營養;充足的睡眠;避免飲酒和吸毒。2.騰出時間放鬆一下:試著做一些喜歡的運動、活動和勞動。試想一下每天可以完成的小而可行的活動,這些活動會給你一種享受和成就感。3.與家人和朋友聯繫:通過電話與他們交談,也可以通過視頻通話,與您信任的人談談您的擔憂和感受。4.寫恢復日記:試著寫下恢復情況以及在此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寫下經歷的任何困難的想法和感受,幫助建立積極的「退後一步」。5.善待自己:恢復需要時間,讓自己休息和恢復很重要。如果任何持續的症狀被「隱藏」,可能會讓人感到困難。此時應尋求精神專科診治療或心理專業諮詢,有效緩解長新冠精神後遺症狀,重新恢復身心自信與健康。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數減、死仍逾百 感染率破10%疫情向下
新冠肺炎本土新增病例昨降至五萬二九九二例,二四三例中重症、一五一例死亡,疫情兩年半,本土死亡案例突破三千大關,累積三○七五例。在昨天死亡個案中,一名十五歲國生男生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並無不適,返校上課第一天突然昏倒,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為國內首例青少年死亡個案。近日確診人數明顯下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北區(雙北、基隆、宜蘭、金馬)、北區(桃、竹、苗)等疫情明顯下降,這兩區居住人口母數較大,染疫人數明顯降低,所以整體看來也有往下降趨勢,但以七天移動的平均病例數來看,較能清楚看到疫情趨勢;全國累計感染百分比超過百分之十,有往下的感覺。南部上升 盤整醫療量能昨天新增本土病例個案分布前六名為新北七七○三例、高雄七五○六例、台中七○三七例、桃園五一六二例、台南四四二六例、台北三七六五例。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在擴大防疫會議中指出,國內的疫情尚在高原期,雖然北部感染的人數趨緩,但是南部略有上升趨勢,請指揮中心妥適盤整南部醫療量能,以備不時之需。據統計,指揮中心要求南區完成專責病房加開兩百床,其中台南加開一百床;南區從一四四四床增加到一五一八床,空床率從百分之廿八點五上升至廿九點五,但仍低於三成。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首例青少年死亡個案十五歲男學生無慢性病,身體健康,曾接種一劑疫苗,五月廿日發燒,廿二日PCR採檢陽性,確診後居家照護至廿九日;五月卅日回到學校上課,不料突然昏倒,送醫已無呼吸心跳,急救無效。司法相驗死因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水腫及心因性休克併新冠病毒感染。羅一鈞表示,目前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重症個案兩例,另一例重症個案為四月廿七日公布的十五歲少女,出現肺炎症狀,已於五月中旬解隔。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昨天再增加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八個月大女嬰,患有先天泌尿系統疾病,至醫院手術前採檢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出現心跳、血壓、氧氣濃度下降,因細菌及新冠病毒感染併敗血症,六月二日死亡。目前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積卅六例,敗血症增至三例,其中十六人死亡。另外,台大醫院收治國內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病童,十歲男童染疫後兩天痊癒,一個月後突然高燒病情惡化住進加護病房,醫師預估未來一、兩周全台可能出現廿多例,提醒家長應提高警覺。兒童第二劑擬縮短為八周指揮中心統計,目前五至十一歲人口第一劑疫苗接種率達百分之六十點五,已屬超高比率,歐美僅約三成;在扣除確診人數後的社區涵蓋率達百分之七十四點二,分析各縣市社區涵蓋率,屏東縣最高,已達百分之九十一點七,雲林縣百分之九十點二次之,北部社區涵蓋率稍微差一點。何時兒童可接種第二劑疫苗?陳時中表示,考慮將間隔從十二周縮短到八周,不過仍要等月底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會」討論。
-
2022-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什麼我們無法像消滅天花那樣 靠疫苗根除流感和新冠病毒?
▍流感和COVID-19:大流行的威脅我們能不能藉由專門的疫苗接種計畫,根除流感大流行的威脅,就像根除天花那樣?儘管疫苗可能證實愈來愈具有預防作用,新的抗病毒藥物也可能改善流感的療法,但恐怕我們不太可能澈底根除流感。天花能被根除,是因為人類是天花病毒唯一的傳染窩― 但人類並不是流感病毒唯一的天然傳染窩。全世界的水鳥都是流感的天然傳染窩。野鴨、其他水禽,已經窩藏了約十四種不同的H抗原。恐怕這就代表這個天然基因庫已經有潛力產生新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株。這些不同的流感病毒都會在野禽的消化道中複製,然後再被這些鳥類排泄到牠們棲息的水生生態系統中。例如,當科學家在冬季從加拿大廣大的湖泊中採樣時,發現不同種群流感病毒的廣泛汙染。然後呢,沒錯,這裡再度出現如同發生在其他病毒與天然宿主關係中的情形:當科學家檢視被流感病毒當成天然宿主的鳥類時,發現流感病毒並未引起明顯的疾病。幾年前,我拜會了亞特蘭大CDC當時的流感部門主任南希.考克斯,討論未來流感大流行的風險。考克斯的說法是:「在人口缺乏免疫力、毒性強大的流行病毒株蠢蠢欲動的情況下,我們觀察到的發展情形相當戲劇性。」考克斯博士辦公室的牆上貼著世界地圖,上面裝飾著四散的輪廓線和各種彩色圖釘。她就像全球其他流感專家一樣,試圖預測何時、何地可能會出現新的流感大流行。她相信過去的行為可能會有蛛絲馬跡,讓她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因應大流行流感病毒株的專家,多數時間都會像這樣檢視病毒株的行為,追蹤病毒的演化。她的牆壁下半部是一張中國地圖,有六個不同的地點被圈了起來。這些地點都有觀察員密切注意,希望在新病毒株一出現就發現牠們。但中國並不是唯一可能出現病毒的地方,觀察員也在密切注意全球其他地點的情況。二○一七年,H7N9禽流感捲土重來,創下自二○一三年首度出現以來最致命的紀錄,在中國造成七百一十四人重病,死亡率據報超過三分之一。一有新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株出現,就是一場戲劇性競賽的開端,目標是盡快將新病毒的適當抗原納入預防性疫苗中。這種大流行病毒株一問世,我們就只有幾個月的時間,能搶在病毒以噴射客機的速度橫掃全球之前,準備、分配足夠的新疫苗。速度和預測的準確性將成為攸關全球人命的關鍵。二○○二年,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為SARS的全新病毒威脅在中國廣東省出現。SARS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是由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的冠狀病毒引起的。在SARS流行之前,世人已知冠狀病毒會感染動物和鳥類,導致類似感冒的疾病。SARS冠狀病毒讓我們對這類病毒完全改觀:牠引起類似流感的疫情爆發,在三十七個國家感染約八千零九十八名患者,其中約七百七十四人死亡,然後才被嚴厲的公衛干預策略控制。自二○○四年以來,SARS銷聲匿跡,世界各地都沒有疫情回報。但是這種令人安慰的統計數字,隨著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在武漢爆發,一路發展成當前的大流行而瓦解。那麼,我們對冠狀病毒整體、尤其是對 COVID-19 的了解有多少?冠狀病毒這一科的組成病毒與流感不同;兩者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具有由RNA編碼的基因組,其他統統不一樣。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或遺傳資訊很小、相對簡單,但冠狀病毒的基因組,是所有以RNA為基礎的病毒中最大、最複雜的,意思就是冠狀病毒的生物、遺傳機制也更加複雜。讀者已經見識過,當兩種不同的病毒株在同一宿主身上重組時,會產生能釀成大流行的流感,意思就是個體被感染時,體內的免疫防禦系統面對的基本上是一種新的病毒。因為冠狀病毒具有更複雜的基因組,演化出非凡的重組潛力,這是牠們基因的一部分。兩種不同的冠狀病毒可能和流感一樣重組成新病毒株之外,還能重組表面抗原,不需要將兩種不同的病毒混合成一種。這種能進行演化的內建變化潛能十分驚人,加上極高的傳染性,讓 COVID-19有成為「超級病毒」的潛力,與流感疫情旗鼓相當。冠狀病毒藉由患者咳嗽時噴出含有數十億病毒的飛沫狀液滴,讓附近的人因為吸入飛沫而被感染,造成人際傳播。吸入飛沫後,病毒會直接接觸呼吸道內壁細胞,突棘會與細胞壁上的關鍵受體結合,使病毒能將基因組釋放到細胞內部。病毒在這裡挾持核糖體,就是充斥在細胞內的迷你蛋白質工廠,指示核糖體製造以病毒編碼的蛋白質。受到病毒指示製造出來的第一批蛋白質,是名為RNA聚合酶的關鍵酶。讀者可能還記得著名的PCR,全名為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能大幅強化犯罪現場留下的DNA痕跡,在鑑識科學界掀起革命。病毒聚合酶對病毒基因組RNA的作用相同,也是在受感染的人類細胞內產生數十億子代病毒的第一步。子代病毒身披病毒殼體和包膜蛋白,包括為傳染性突棘編碼的蛋白,讓大量新病毒穿過細胞膜、釋放到宿主氣管中,然後被咳到周圍空氣裡,形成具高度傳染性的飛沫。COVID-19 的傳染與流感非常相似,在人群匯集的地方特別容易發生,例如地鐵、汽車、公車、飛機、遊輪、辦公室、學校、酒吧、咖啡館、劇院、大眾娛樂性音樂會、體育場館,還有,唉,家庭住宅。另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 COVID-19 還有第二種極其有效的途徑傳播―感染者咳嗽時用手摀嘴,然後將手上的病毒轉移到周圍的表面,如門把、交通工具上的拉桿和圍欄、電腦鍵盤、手機和無數其他表面。相關研究顯示,COVID-19 在飛沫中可存活並具有傳染性長達三小時,在紙板上長達二十四小時,在塑膠和不銹鋼上長達七十二小時。第二種傳染途徑是病毒接觸嘴脣、嘴巴、鼻子、眼睛之後,從這些身體部位設法進入氣管和肺部。不幸中的大幸是,大流行等級的新興病毒非常罕見,但牠們仍為全球政府和國家衛生當局帶來最具挑戰性的困境。那麼,這種威脅性十足的新病毒是哪裡來的呢?在首篇有關COVID-19 的公開科學論文中,中國醫生透露,約百分之七十的個案曾去過湖北省武漢市的海鮮市場―非法交易「現殺野味」在這裡是家常便飯,就是捕獲野生動物後把動物運到市場,在市場當場宰殺取其鮮肉。讀者可以想像一下,驚慌失措的動物(多數是哺乳類)被運到市場,與其他動物和人類密切接觸― 這種危險的親密關係,在野外絕不會發生。後面兩章中我們會發現,這種情況造成的風險,就是病毒可能會與這些動物自然地共同演化,從而跨越物種並感染人類。我已經從漢他無名病毒的行為中學到相關知識,並將這種演化現象稱為「侵略性共生」,表現出這種行為的病毒則稱為「侵略性共生體」。以 COVID-19 而言,即使是症狀輕微或無症狀的人,也能將病毒傳播給身邊其他人。患者會經歷長達十四天的潛伏期,有時甚至更久。但病毒不是一路長驅直入。從病毒入侵開始,人類免疫反應的回擊就愈來愈明顯。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顫抖、不舒服、疲勞、頭痛、四肢和背部疼痛。在輕微的個案身上,病症的發展可能不會超出這些前期症狀太多,與流感的症狀發展相似。但與流感不同的是,COVID-19 似乎在兒童身上不會造成太嚴重的疾病,卻對老人較具威脅性。在較嚴重的個案身上,患者體溫會飆升至攝氏三十九度左右,導致大量出汗。更險惡、令人不安的症狀是呼吸困難,可能代表病毒性肺炎即將開始。到這個階段,患者會因為毒血症(血液中有毒素)而一病不起。在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個案身上,病毒性肺炎預示著疾病將危及患者性命,因為這種肺炎能抵擋抗生素,對大多數已知的抗病毒藥物可能都具有抗藥性。諷刺的是,這些表示感染已發生的症狀、體徵中,有一部分並不是病毒感染呼吸細胞的直接影響,而是由我們自身奮勇抵抗的免疫反應引起的。病毒入侵會引起白血球(又稱為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球匯集到受感染的組織,製造名為細胞激素(cytokine)和趨化激素(chemokine)的化學物質來發出警報,召喚增援部隊,包括被稱為「士兵細胞」的T淋巴細胞,與病毒戰鬥。「戰鬥」在這裡是名副其實的關鍵字,這些士兵會殺死我們自身被感染的細胞,導致殺戮區嚴重發炎,湧出大量黏液,堵住氣管、引起咳嗽。雖然病毒通常被限制在氣管中,但同樣的化學警告成分會進入血液,引發高燒、頭痛、懨懨無生氣的疲勞感、不舒服的肌肉痠痛。雖然自身的士兵會殺死自己的細胞著實讓人困惑,但T細胞功能下降這樣在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會發生的情形,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遲遲無法康復,或導致少數病患罹患病毒性肺炎或繼發性細菌性肺炎,兩種都可能危及生命。令人欣慰的是,與季節性流感一樣,大多數 COVID-19 患者只會發展出較輕微的症狀,無需住院即可完全康復。但我們不應低估少數患者可能發展出的嚴重病症;這些患者可能是任何年齡層的人,甚至包括一般的健康人士。不幸的是,這種病毒性疾病已經證實對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別危險。這類患者住院風險明顯較高,死亡風險也很大。如貫串本書的說明,傳染病流行、尤其是大流行,基本上都是由致病微生物和宿主之間強烈的演化交互作用驅動的。COVID-19 正是因為事先已演化出這種演化的必要條件,因此牠在人類身上出現後才短短幾個月,就從湖北省開始一路感染了近十萬人;這些相同的必要條件現在正驅使病毒擴展到中國以外的地區,傳播模式變得更全球化。現代世界被恰如其分地形容為是「地球村」,就算是最孤立、遙遠的人群,也可以藉由飛機、鐵路、輪船、機動交通工具而接觸到彼此。到二○二○年三月,由於中國政府嚴厲的圍堵措施,包括湖北省強制封城,有效控制病毒傳播;但與此同時,世界其他地方正開始目睹感染個案節節上漲。許多國家的衛生當局對似乎勢不可擋的統計數字益發感到震驚。這些數字中的感染人數,根據驚悚的數學可預測性,似乎約每三天就會翻一倍。一如預期,較大的市鎮和城市是必然的感染源,因為大量人口在這些地方親密無間地生活、往來、工作。同樣一如預期,人類的天性就是一開始會不相信當下發生的事情,公共與政府部門的回應就會發生各種誤解、延遲、混亂,難以因應一九一八年流感大爆發以降最嚴峻的公衛威脅。※ 本文摘自《病毒圈:從COVID-19、流感到愛滋與伊波拉,全面認識在我們身邊的病毒》。《病毒圈:從COVID-19、流感到愛滋與伊波拉,全面認識在我們身邊的病毒》作者:法蘭克‧萊恩譯者:范明瑛出版社:貓頭鷹出版日期:2022/04/09
-
2022-06-06 新聞.長期照護
解開照顧枷鎖回響/月付10萬找嘸看護 「老顧老」增多
疫情期間全國看護大缺工,不管是居家照護或醫院病房看護均相當搶手,有時即使加錢也難找到好幫手。由於找不到看護員,「老人照顧老人」的悲慘場景愈來愈多。五十多歲黃小姐表示,家中長者失能失智,最近想請外籍看護,不料前端手續費用三級跳,原本僅六、七萬,現漲至十二萬,移工上工後第一個月,至少得付十五萬元。黃小姐說,人力仲介公司說法為「外籍看護入境台灣後,必須在檢疫旅館隔離七天,外加自主健康管理七天」,期間所有住宿、伙食費用,均需由雇主支付。聘用外傭費用水漲船高,七十幾歲陳媽媽心有戚戚焉,她表示,上月是穆斯林的齋戒月,這是伊斯蘭教徒的新年,自家印尼外傭也請假,回到家鄉過節,沒想到回台之路困難重重,必須在防疫旅館待滿七天,另外還要七天自主健康管理。 陳媽媽不解的說,外傭在台灣已打滿三劑疫苗,這次入境前也持有當地PCR陰性報告,想不通邊境管制為何還如此嚴格,等於外傭搭機入境後須兩周後才能開始工作。這段時間,她照料已失智失能多年的另一半,但先生體重七十多公斤,光是從床上挪到輪椅,對她來說,就是一件大工程,才幾天就讓她腰傷宿疾復發,苦不堪言。原本還可申請照服員,以時薪方式居家照護,幫忙洗澡,但最近不少照服員染疫,人數不足,申請好久,好不容易才到府服務,但先生失智,意識不清,出手打人,遭長照中心列入拒絕往來戶,讓她求助無門。 至於生病住院,想找全天候看護,費用更暴增,外籍看護至少四萬元起跳,如果想找本國籍看護,一個月花上六、七萬可能還找不到人,部分醫院一般專科病房甚至喊到月薪十萬。如果為新冠肺炎確診者處境更悲戚,南部一家地區醫院表示,專責病房滿床,但幾乎沒有看護工願意照顧確診者,而家人也擔心入院陪病,可能被感染,以致醫護人員工作量暴增,除打針送藥、抽痰等原有醫療照護,還得幫年老患者餵飯、洗澡、翻身。為此,新北市亞東醫院最近高薪招募專責病房人員,一日工時十二小時,薪資七千五百元,時薪高達六二五元,資格卻異常寬鬆,六十五歲以下,曾確診、已解隔者,施打三劑疫苗,最意外的是「無需有醫護背景」。 指揮中心也看到專責病房缺工困境,決定以高薪募集專責病房照護輔佐員,每班八小時,單日薪資五千元,換算時薪也是六二五元,為目前最低時薪一六八元的三點七倍。台北一家區域醫院護理長表示,政府祭出高薪,對於確診者及家屬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來說,卻更無助,不少看護轉至專責病房工作,人力更為短缺,家屬只能請假至醫院陪病。▌延伸推薦: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確診兒童出現多起神經學重症 兒醫:國外經驗較少見
疫情嚴峻,昨新增二五二名中重症病例、一二四名死亡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死亡個案包括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並長期使用呼吸器的九歲男童,確診後血氧濃度變差、肺炎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過世;兒童重症個案累計卅五例,其中十七例為腦炎,八例為肺炎、兩例敗血症、三例哮吼症、四例家中死亡,一例共病腦腫瘤,十五人已死亡。為交流重症兒童救治經驗,疾管署昨天再次舉辦案例研討會,五家醫院分享七名重症兒童案例,年齡介於八個月到十歲,成大醫院小兒胸腔暨重症科主任王玠能表示,國內確診兒童出現多起神經學重症,特別是嚴重腦病變、急性腦炎、猛爆性腦水腫,這是國外經驗較為少見的,醫界需探討背後原因。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李恩沛表示,最近收治一名七歲三個月男童,五月廿三日發燒,初次急診PCR陽性確診,Ct值十三,出現惡心、嘔吐、活力下降等情況。領藥後回家休息,睡覺睡到一半,手臂高舉,姿勢奇怪,並大聲尖叫「我們都要死掉了!」男童送至急診時病情惡化,意識改變,無法辨識自己身在何處,指著媽媽卻認不出來,體溫超過四十度、眼睛上吊、心跳血壓下降,狀況危急;影像檢查顯示右腦腫脹、肺部無常。入住加護病房後情況改善,預計本周出加護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只小孩,大人如果出現致病性腦炎,也可能語無倫次、看到幻覺,而說出聳動的言語,這是大腦皮質受到影響的臨床表現,神經系統病變都可能發生,並不專屬於新冠病毒引起的腦炎。
-
2022-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1天新生兒染疫周遭人快篩全陰性 醫師曝「關鍵點」在這裡
臨床護理師發現,有名剛出生21天的新生兒確診,但從出生後就一直待在月子中心,新生兒的爸媽及整棟月子中心的醫護人員經快篩檢驗後都為陰性,讓接生醫師相當困惑,為此整個手術房還進行大清消。對此。專家表示,「用錯方法,得不到結論」,應是周遭有人染疫,但快篩敏感度不夠而並未檢出,最好對人員進行PCR檢驗,找出確診者。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新生兒染疫的最大可能感染源,還是被家人及周遭的人傳染,快篩試劑只能檢測Ct值25以下,病毒量較高時。推測應是傳染者無症狀,但病毒量高時傳染給新生兒,而新生兒確診時,傳染者的病毒量已下降,快篩試劑無法驗到。這時採用快篩不夠精準,應進行PCR檢驗,才能找出確診者。黃立民說,新冠病毒已在社區傳播,許多人感染後可能是輕症或無症狀,也不知自己感染,病毒就有可能傳染給家人。黃立民指出,1歲以下的嬰幼兒,免疫力尚未發育成熟,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也因體內器官尚未發育成熟,不適合病毒生存,因此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發燒、活力降低、呼吸道症狀等,應速就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新生兒染疫,一定還是大人傳染的,因快篩採樣不夠精確,所有接觸嬰兒的人應該要再重新做一次PCR篩檢,準確度較高。黃高彬表示,新生兒確診較常見症狀仍是發燒、流鼻水,如果發燒超過攝氏37.8度以上,建議家長直接送醫,讓醫師針對症狀診斷治療,不建議自行餵新生兒退燒藥。
-
2022-06-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南部新冠疫情如北部延燒? 陳秀熙曝三大指標待觀察
國內新冠疫情正在高原期,確診病例數從北部往南部延燒,目前南部專責病房空床數已不到3成。專家表示,中南部疫情是否會像北部一般延燒,須觀察三大指標,首先是中南部民眾對快篩使用的習慣性,是否如北部民眾一樣;其次是中南部兒童、長者感染人數變化,第三是看診、給藥速度現在已有提升,須觀察患者治療情形,再思考專責病房是否要提前部署。指揮中心昨公布今年3月1日至6月1日各縣市累積確診百分比,全國平值均為9.28%,最高前5縣市為基隆市16.21%、新北市15.54%,桃園市12.85%、花蓮縣10.86%、台北市10.77%。至於中南部為高雄市6.99%、台中市6.86%、台南市6.12%。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說,國內疫情處在高原期,各縣市隨著累積病例數增加,逐步建立起疫情防火牆,中南部累積確診百分比會不會像北部一樣,到達10%至16%左右高峰才會開始下降,其中存在許多變異點,「這是不一定的」。中南部疫情是否像北部一樣延燒?其中存在三大關鍵。陳秀熙表示,首先是中南部民眾對快篩使用的習慣性,可能不如北部民眾,進而影響輕症、無症狀患者偵測,但中南部民眾雖然不快篩,但這類隱形確診者,就如同隱性感冒患者,可以形成社區免疫保護力。第二、必須特別觀察南部兒童、長者引發中重症感染人數的變化,這部分可能與北部不同,如北部疫情爆發時,許多兒童、長者等脆弱族群感染Omicron病逝,中南部會不會如此有待觀察。第三、北部爆發疫情,許多快篩陽民眾到醫院急診外排隊採檢PCR,現在快篩陽視同確診,相同情形不會再出現,且看診、給藥速度都有所提升,中南部民眾面對疫情須戒慎恐懼,但不需太過憂心。陳秀熙說,基於上述三點,且中南部人口密集程度不如北部,因此中南部疫情是否尚未到達高峰,或專責病房是否要提前部署,均需列入考慮持續觀察。
-
2022-06-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通報出包 童險延誤抗癌治療
本土疫情未歇,衍生許多就醫亂象,桃園罹患腦瘤六歲女童因確診通報流程出問題,險延誤抗癌治療,女童父親向外求援才化解危機。嘉義市因醫院隔離病房滿床、急診室也爆滿,讓長期臥床的確診者被送到一般醫院暫時收治。桃園六歲潘姓女童罹患腦癌四期,上月十三日確診後居隔十四天,解隔後到台北榮總進行癌症治療,卻因PCR呈陽性,而桃園衛生局通報系統卻未登載女童已在十三日確診,北榮認定女童五月卅日確診,須再隔離十四天,女童父憂心延誤癌症治療才發臉書求救,盼政府開立十三日的確診證明。桃園市衛生局則坦承因系統剛上線,通報出現失誤,市長鄭文燦說,經認定女童是五月十三日舊案,不需再居隔,市府已請北榮協助安排治療。潘父昨透露,女兒終於可接受治療,感謝老天開了一扇窗。嘉義市長期臥床八十歲婦人三天前確診時已意識不清,家屬打一一九求助,但救護車詢問三家醫院,均回覆隔離房滿床、急診室也滿,最後由非處理重症的部立嘉義醫院先收治;家屬哀嘆醫療量能無法負荷。消防人員也透露,本周常發生確診專責醫院告知「已經滿載」情況,有些病患須轉送外縣市,最遠轉送彰化或雲林。嘉義市衛生局回應,中央陸續放寬中重症解隔條件,將加強協調,滾動式把病情程度不同的病患轉病房,若需求持續擴大,會詢問醫院是否加開量能。
-
2022-06-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高雄黑數會更多 因PCR量能不可能贏過台北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赴議會總質詢,針對疫情往中南部增加,議員徐巧芯問柯文哲有什麼建議,柯文哲表示會建議要注意醫院調度,因為台北調度比較容易,中南部比較困難,主因是台北醫院比較集中,調度比較容易。柯文哲也說,高雄將來黑數會更多,因為高雄PCR量能不可能贏過台北。徐巧芯也問,陳其邁天天打電話給執行長王必勝,所以最認真防疫的是陳其邁?若沒有時常通電話就表示防疫不好?陳其邁最認真,這對台北市會不會不公平 ?柯文哲笑說,「他們的消息都比我們早很多」,徐巧芯追問什麼消息?柯說,太多了,但他覺得還好,台北市自主應變比較快速。柯文哲也被問到確診後是否有後遺症?柯坦言自己前幾天比較累,很明顯;聯醫表示,目前已有專業團隊,針對新冠肺炎後遺症進行診療,未來等疫情趨緩後,不排除再做增加。另外,高雄針對疫情,陳其邁宣布懷孕婦女和身障者,可以領5支快篩劑,約有1.7萬人受惠,台北市是否表疑慮跟進?柯文哲說,他在想是防疫急門診,直接來幫忙做,送快篩,這樣比較節省。文化局長周榆修也表示,北市是對身障者老人,有症狀是到宅快篩,到宅服務一條龍,下周一開始,民眾可以打電話到區級關懷中心,針對獨居、身障長者有症狀出現做服務。至於近來中央在松機下令設篩檢站政策,徐巧芯問是不是蔡英文總統下令非設不可,導致現在PCR沒人去?柯文哲說,他比較不清楚的是誰要求設在松機,還有疫苗接種站,這好像也不是陳時中的決定,不知道中央誰做的決定。黃珊珊表示,王必勝有說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的,還來不及告訴台北市政府就決定了。
-
2022-06-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死亡有黑數? 柯文哲:PCR量能超過就做不出來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赴市議會總質詢,議員鍾小平針對染疫死亡人數,批評中央低報死亡人數,並問柯文哲,死亡有沒有黑數?柯文哲說,前一陣子應該會,因為PCR量能是固定,超過就做不出來,「我認為有黑數」。鍾小平指出,官方公布死亡2千人,不包括黑數,質詢時請全場默哀一分鐘;接著鍾小平說,很多確診者在二殯火化,連公祭儀式多沒有,因為中央草菅人命,這些人就這樣火化,結束一生。並批評民進黨「英系」抗台保中,保的是陳時中。鍾小平問柯,確診死亡人數被低報,差了兩三倍,實際有5千人,但中央卻只報2千多人?柯文哲先問鍾小平要質詢什麼題目?鍾小平說,確診有沒有死亡黑數,還有手法? 柯文哲說有黑數,鍾追問比例多大?柯文哲說,不知道。柯文哲說,因為這要開死亡診斷書,有一些沒有被檢查出來的,可能是這些。鍾小平說,他接獲檢舉很多檢舉是忽略確診,而用心肌梗塞、洗腎等其他慢性病掩蓋黑數,他接到的檢舉是這樣。柯文哲說,一般還是用死亡診斷書為準,死亡確斷書還是滿固定的;鍾小平追問,總之有黑數對不對?只要沒有做PCR,就不會被報到。鍾小平再問柯文哲,不管死亡因素,死者曾經確診數目,會不會遠大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每天報的數字?柯文哲說,前一陣子應該會,因為PCR量能是固定,超過就做不出來,「我認為有黑數」。
-
2022-06-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病歿+144例、90人未打滿3劑疫苗 再增9歲確診童家中死亡
國內新冠肺炎新增144例死亡個案、413例中重症個案。死亡和中重症個案雖未破新高,但再度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一名九歲男童於家中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413例中症、291例重症。死亡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135人具有慢性病史、90人未接種滿三劑疫苗、78人超過80歲。其中,一名九歲男童於家中死亡。羅一鈞表示,個案本身有橫隔膜疝氣,已經康復。由親戚照顧,5月28日出現嘔吐症狀、29日下午送醫前一小時,由照顧者發現個案出現語無倫次、意識不清的情形,緊急由119送醫,到院時已無生命跡象。個案快篩陰性但PCR陽性,急救30分鐘無效死亡,行政相驗死因為心肺衰竭及新冠肺炎確診。羅一鈞表示,這名個案從嘔吐到過世僅短短的兩天,但沒有其他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死因沒有辦法明確研判是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腦炎或是其他症候群所引起,但因為相驗有新冠肺炎確診,因此歸於新冠死亡個案。不過好消息是,腦炎個案除五例死亡外,其餘十人都已不須使用呼吸器病況穩定。目前兒童累計30例,包含腦炎15例、肺炎六例、敗血症二例、哮吼二例、腦腫瘤共病一例、家中死亡四例;死亡個案增至13例。
-
2022-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6歲腦癌女童新冠確診康復 這因素險無法接受癌症治療
罹患腦癌4期的6歲潘姓女童新冠肺炎確診,解隔後去醫院要接受腦癌治療,卻PCR陽性,家人才知她5月13日視訊看診與APP的登錄沒有完成,恐怕延誤癌症治療。她的父親昨天在臉書粉專「咪咪與小搗蛋」發布求救訊息,桃園市長鄭文燦留言表示會幫忙,指示衛生局協調榮總照原定日期進行癌症治療。潘父撰文表示,6歲女兒去年10月診斷罹患DIPG腦癌4期,是不治之症、剩下一年生命;但是很勇敢面對化療、打針、 吃藥物、核磁,「這些這年紀的孩子不應該遇到的事情,她一塊帶領我們父母勇敢走下去」。他表示,女兒很努力活到了可以治療的機會,4月20日完成第一次治療,準備5月20日接受第二次治療,家人陸續確診,女兒5月12日開始有相關症狀、快篩陽性,5月13日線上掛號領藥,並請診所通報確診案例,在家期間再使用政府的健康益友APP做登錄。潘姓女童好不容易撐過新冠肺炎,「但是治療惡夢就來了」,潘父說,14天後解隔離,5月30日要去北榮準備做頭部定位,因為要脫口罩,所以要去做PCR時後得知是陽性。才發現5月13日做的視訊看診與APP的登錄沒有完成。醫院認定確診日是5月30日為基準,必須隔離14天,無法做其他醫療行為。潘父表示,女兒的新冠肺炎已經好了,「醫院是不管這些,我們癌症治療已經耽誤了,不幸確診,卻被如此對待」。一家人努力想辦法,5月31日在桃園的地區醫院急診做PCR,6月1日確認是陰性。「但是打擊又來了,因為健保通報是5月30日」,致使原訂延後的6月6日住院、6月8日的治療因為需隔離而泡湯。「我們真的沒做錯事情,應該做的、該隔離的,我們都沒有害到人」,潘父表示,一個簡單通報的狀況失誤,造成了無法彌補的蝴蝶效應,「我們沒有時間,再差一點點,就會前功盡棄」,尤其女兒已經出現一些癌症相關的前兆。他說,疫情期間每個單位都很辛苦,他染疫過很清楚,也知道其中的後遺症,「我們真的沒招了」,他知道道德勒索的行為不可取,但是為了讓女兒可以活更久,「我做爸爸的義無反顧,我不能不勇敢,我只希望政府單位能夠幫我把正確的資料更正」,給他女兒一個治療的機會,不要耽誤寶貴的治療時機。他祈求大眾幫忙,也讓有同樣際遇孩子一個補救方法,請政府幫他開立5月13日女兒的確診證明,「我的要求真的很簡單,但是很困難」。鄭文燦回覆留言表示,桃園市衛生局正在與當初執行視訊診療的診所,確認5月13日的就診狀況,如當時確定判定為陽性,則小朋友5月30日做的PCR採檢結果即便是陽性,也可判為舊案。如此,就不會有解隔日期耽誤到療程的問題,衛生局也會協調榮總照原定日期進行癌症治療。希望女童能夠順利接受治療。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長羅一鈞日前表示,現在規定確診3個月內不會有重新匡列或確診的情形,確診者三個月內若再接觸確診個案不用被匡列接觸者,但前提是沒有出現新冠症狀,若接觸且有症狀,保險起見經醫師研判,非其他疾病解釋就要快篩或採檢,檢驗陰性則不用被匡列。
-
2022-06-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國染疫率9% 中南部疫情未達高峰
昨天新增八萬八二四七例本土個案、二四○例中重症個案、一二二例死亡個案,死亡個案包括兩例嬰幼兒,分別為出生一個多月的男嬰及五個多月女嬰,均未就醫,在家死亡,其中一個多月大男嬰在發燒隔天後死亡,為目前年紀最小的死亡案例。北降南升 確診率低縣市飆高疫情呈現北降南升,專家預估,台中市、高雄市、台東縣、彰化縣等確診率偏低,染疫人數可能再往上升;指揮中心看法一致,「中南部還在上升,應該最近會達高峰」。昨新增確診人數前六名縣市,分別為新北市一萬四八九四例,台中市一萬一五一一例,高雄市一萬一四九九例,桃園市九五六八例,台南市七六三四例,台北市七四八○例,雙北疫情趨緩,中南部明顯往上竄升。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累積通報率分別達到百分之六點八至十點一,而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花蓮縣等累積通報率也超過百分之六,預估這八個縣市疫情將朝下降趨勢;但台中市、高雄市、台東縣、彰化縣仍小於百分之六,需觀察是否續升。指揮中心統計,全國染疫率為百分之九,其中基隆市百分之十五點九最高,其次為新北市百分之十五點二,桃園市百分之十二點五,台北市百分之十點六,至於中南部染疫率明顯較低,台南市百分之五點八,台中市百分之六點五,高雄市百分之六點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北部各縣市單日新增確診數明顯下降,中南部則開始上升,主要與染疫率有關,新北、基隆染疫率達百分之十五至十六,高雄染疫率則約百分之六,因此,確診人數將持續往上走;推估全國染疫率達百分之十至十二,曲線才可能緩步下降,目前還要在高原期徘徊一陣子。122死 一個多月大是最小個案昨新增一二二例死亡個案,其中兩例為兒童個案,出生一個多月的男嬰為早產兒,有肺部疾病,同住家人確診,男嬰廿四日發燒但未就醫,隔日昏迷,呈缺氧發紫,到院採檢PCR陽性,並確認無生命跡象。另一例五個多月女嬰為印尼籍,母親友人代為照顧,五月十四日發燒,照顧者使用退燒藥未就醫。十五日女嬰昏迷,缺氧發紫,送醫急救,已無生命跡象,經過行政相驗,死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合併心肺衰竭。目前兒童重症累計廿九例,十二人死亡。
-
2022-06-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死亡再增2例 最小個案1個月大男嬰在家死亡
國內今天新增240例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122例死亡個案。其中,死亡個案出現兩例兒童個案,皆於家中死亡,包括一例最小個案,為一個多月大男嬰。另外,也新增一名兒童重症個案,為九歲多男童,併發腦炎仍在住院治療中。指揮中心說,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0歲至90多歲,115人有慢性病、84人未接種滿三劑疫苗、71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一名一個多月大男嬰本身早產,有肺部疾病,其同住家人確診。個案於5月24日發燒但未就醫,5月25日上午家人發現個案沒有反應、昏迷,有缺氧發紫的情形。由警察陪同到醫院採檢PCR陽性並確認無生命跡象,經過司法相驗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另一名為印尼籍五個月大女嬰,由母親友人照顧。5月14日發燒,自行服用退燒藥,15日發現女嬰已昏迷,有缺氧發紫情形,送醫已無生命跡象,經過行政相驗,死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合併心肺衰竭。這案在照顧部分還有通報社政、警政處理,目前先根據行政相驗結果列為新冠肺炎個案。另外,240例中重症個案,包括136例中症、104例重症。其中,一例9歲男童,無慢性病史。5月29日發燒至39至40度,快篩陽性,並且出現抽搐和意識變化。家長帶到急診懷疑腦炎,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降腦壓藥、抗癲癇藥等藥物治療,於一般病房治療無使用氧氣,生命徵象穩定,還在住院治療中。目前兒童重症累計29例,包含腦炎15例、肺炎六例、敗血症二例、哮吼二例、腦腫瘤共病一例、家中死亡三例;死亡個案增至12例。
-
2022-06-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制今上路!重症解隔大鬆綁 醫護憂難減壓
指揮中心統計,目前中、重症確診者平均住院天數為五天,為減輕醫療量能的負擔,並讓癌症等共病確診者提早從專責病房轉至專科病房,接受抗癌治療,指揮中心宣布,自今天起大幅鬆綁重症個案解除隔離條件,減輕專責病房的壓力。林口長庚護理部主任賀倫惠表示,新制上路後,如每日本土確診人數高達八、九萬,短期內仍無法減緩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壓力。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重症個案只要退燒一天後,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卅;或發病日、採檢日達十五天,追蹤PCR的Ct值介於廿七至卅,經感染科、胸腔科醫師或醫院評估小組綜合評估,即可解隔出院,新制從六月一日起上路。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中、重症平均住院五天,許多共病確診者接受新冠肺炎治療,因未能解隔,只能住在專責病房,無法接受化療或其他必須手術等療程。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表示,許多共病病患住院後因未解除隔離,無法接受共病治療,就有一名腸壞死病患的患者,原本已經安排開刀,但住院後PCR檢驗結果為陽性,受限於規定,無法立即動刀,以致病狀惡化。另有膽結石患者最近因腹痛就醫,診斷為膽囊炎,安排住院,等候開刀,同樣PCR陽性,必須等解除隔離,轉至專科病房,才能動刀,多痛了好幾天。姜冠宇表示,剛解隔出院的病患返家後,務必做好自主健康管理,此時傳染力雖低,但還是可能傳染給長者及小朋友。
-
2022-06-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場落地採檢 今起改唾液PCR
實施四個多月的機場邊境落地採檢措施於今天(六月一日)零點起正式鬆綁,檢驗方式從鼻咽採檢PCR改為唾液採檢PCR,且入境者不必在機場等候採驗結果,可以先至防疫旅館,或返家「一人一戶」,大幅減少於機場滯留等待時間。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到桃機感謝邊境第一線防疫人員,並強調今天起要進入新階段制度,入境旅客只要做唾液篩檢就可以離開機場,不用再花時間等PCR結果。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社區染疫率已達百分之八,比海關入境者還要高,現在唾液PCR也可達到良好效果,因此,機場落地採檢改為唾液PCR,之後視情況再逐步放鬆。至於做完唾液採檢後,即可至預先安排的檢疫處所,包括一人一戶住家,或防疫旅宿,執行「七加七」居家檢疫。如果唾液PCR結果為陽性,「一人一戶」檢疫者仍住在原地,改實施居家照護;在「防疫旅宿」檢疫者則依規定改送加強型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醫院。我國自今年一月十一日起,針對部分抵台航班入境旅客執行落地採檢,截至五月卅一日,共累計篩檢逾十四萬九千餘人次旅客,其中六千二百多人呈陽性反應,被列入境外移入個案。至於開放國際旅遊,陳時中說,「大家有期待,但也要慎選時機。」以日本為例,才試辦旅遊,卻出現外籍團員染疫的尷尬情形。會根據疫情跟醫療量能做綜合考量。
-
2022-06-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解隔條件明放寬 護理師坦言第一線壓力難降
指揮中心宣布,6月1日起只要發病日或採檢日達15天,PCR的Ct值介於27到30者,經感染科、胸腔科醫師或醫院評估小組綜合評估後即可解隔出院,避免影響到有癌症等共病患者的化療、手術進程,也減輕專責病房的壓力。林口長庚醫院護理部主任賀倫惠表示,雖然新制上路,但每日本土確診、重症人數仍多,第一線壓力短期內可能不會減緩。新光醫院指出,確診者若可提早解隔,院內專責病床周轉率會提高。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也表示,在臨床上確實出現很多共病病患,因為沒辦法解除隔離,就無法進行其他疾病的治療。他就遇過一位已經安排開刀的腸壞死病患,因為確診被迫手術後延,導致病況加劇。姜冠宇表示,此次新制上路,專責病房的壓力會減輕一些,也讓醫療回歸正軌,用處理流感的方式來處理新冠肺炎。他也提醒,新制解隔的病患返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時,雖說傳染力低,但仍有可能傳染給長者、兒童,要盡量避免接觸。林口長庚醫院護理部主任賀倫惠表示,中央雖然調整重症解隔離標準,是讓一線有彈性做調整,不過醫院仍會依照重症病人個別症狀做適當照護,若只有咳嗽、無其他共病的患者,經過醫師評估可以解除隔離;但有共病、慢性病者,不能因為新冠肺炎治療而影響他原有慢性病治療,會協助將患者從專責病房轉移到專科病房。賀倫惠指出,先前應中央要求專責病房增開30%,院方已陸續降載其他專科人力,但隨著新制調整,勢必要再重新調整,將專責病房人力回放專科病房,不過現在每日確診、需住院患者仍然不少,今天本土確診新增8萬多例,雖然新制上路,但第一線壓力短期內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
2022-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社交距離APP遭疑警示太慢 陳時中這樣說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戴口罩低成本、高效益的防疫手段,會持續實施;由於日本剛開放旅遊團就傳出有團員確診,陳時中說,台灣將等醫療量能足夠才可能開放。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一項統計指出,國內染疫率約6%,和國外相當,將研議逐步鬆綁邊境防疫規定,但戴口罩的規定將持續實施至6月30日。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戴口罩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防疫手段,會再維持一陣子。至於觀光旅遊是否可望於7月全面解封,陳時中說,他明白各界都有期待,但還是要慎選時機,像最近日本才剛試辦觀光旅遊團,結果就有一個4人團出現1人確診,其餘3人都被隔離,未來萬一30人的團出現確診,恐怕連找隔離的旅館都有困難,因此台灣將等到醫療量能可以充分提供時,才會準備開放旅遊。有媒體指出,社交距離APP跳出接觸者警示的速度太慢。陳時中說,社交距離APP只是提供民眾判斷自身風險的工具之一,可以讓民眾稍微根據接觸時間點、接觸時間長短,稍微回想一下當時接觸的狀況,再決定是否要快篩或和朋友距離遠一點;如果真的有身旁朋友確診,應該大多會在1到2天之內接到朋友的通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今天宣布機場落地採驗只實施到今天為止,明天起入境採檢將一律回歸落地唾液篩檢。有媒體詢問,入境採檢為何不採取準確度較高的鼻咽PCR。陳時中解釋,每個政策有其方法和時機,如果機場同時有大量的旅客同時做鼻咽採檢,恐怕會增加群聚風險,認為深喉唾液採檢加上7天入境檢疫,應該就足以擋下多數個案,把風險降到最低。他表示,先前因國外染疫率較高,才用比較精密的方式加強篩檢,但如今國內外染疫率已差不多,國外的染疫率甚至比國內略低一些,因此才宣布落地採驗退場。
-
2022-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醫師盤點重症患者領藥11道關卡 兩重要關卡待解決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冠確診患者達8萬0656人,中重症患者為190人,如何及時給予藥物救治重症患者為當務之急,但指揮中心雖陸續公布給藥相關措施,但看在基層醫師眼裡,仍有許多關卡待解決。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列舉重症患者領藥11道關卡,其中又以改善視訊診療及盡速下放藥物至關重要。重症高風險者,想及時取得口服抗病毒藥,必須通過11層關卡:其中第1、第10點應盡速解決。1.確診:PCR陽性,或全民快篩陽性,經過醫師視訊或門診判讀確診。鄭維理說,現在視訊診療多使用LINE,但許多老人家有存在數位落差,如果沒有子女等旁人協助,長者可能不會照相上傳 Line 官方帳號,或是要請非隔離家人帶健保卡與陽性試劑掛號門診。隨著確診者視訊診療愈來愈多,不少診所、醫院擔心病人可能沒有保險或不繳掛號費,所以都用欠卡自費方式處理,要求病人須派人持健保卡到院所批價、付清,才能拿處方箋與藥品。遇到這種情形,病人是否能派人,甚至可以授權快遞人員代理並付現,或網路轉帳、行動支付等,決定是否能夠掛號、批價成功。這方面或許可以請居服員代理,如外出服務費用每30分鐘為195元,可以考慮用時薪400元請人到診所代理,因為她要拿著健保卡與錢,承受接觸確診者的風險。目前有基層診醫師發現,部分視訊患者可能想拿口服抗病毒藥物,但經醫師評估後沒有給藥,患者隨即退出LINE群組,無法收取費用,這部分要如何收費仍待解決。2.有重症風險因子:懷孕、生產後6周內、年齡大於65歲、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或是慢性肺疾,包括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另有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以及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等失能情形。以及,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大於30,或12至17歲兒童青少年 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肥胖)。最後是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等影響免疫功能疾病 。鄭維理說,如果找不到任何風險因子,恭喜病人不是高危險群,診所幫忙確診通報,開始居家隔離7天,並且收案提供確診者關懷。3.不需使用氧氣如果本來就有使用氧氣,至少要維持穩定,不能用量調升或血氧濃度小於95%。4.發病或確診後不超過5天鄭維理說,若發病或確診超過5天,此時已不適合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雖然有點可惜,但若病人已安然度過,值得恭喜。確診後三個月,如果再度快篩陽性,應盡速就醫治療。5.年滿18歲或12至17歲且體重大於40公斤,患者年齡小於12歲是高危險群,輝瑞倍拉維(Paxlovid)、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兩種口服抗病毒藥物都不能用,請家長多注意。6.能吞藥丸患者可以使用輝瑞倍拉維(Paxlovid),不能吞或管灌只能考慮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鄭維理表示,機構或使用鼻胃管的居家個案,他願意盡量協助,可是不能保障成功調到藥。7.肝腎功能不能太差,若患者腎功能太差只能考慮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腎功能稍差者(eGFR 30-59),輝瑞倍拉維(Paxlovid)劑量要減少。腎功能太差者(eGFR < 30),禁用輝瑞倍拉維(Paxlovid)。8.沒有嚴重的藥品交互作用,如果有,只能考慮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鄭維理指出,使用藥物要靠藥師協助向民眾說明,如何安全用藥。9.醫師會上述評估而且評估符合者會開處方,如果醫師不會,請趕快找會、有空而且願意的醫師協助。資源有限,時間有限,醫師更有限,美好的人事物值得等待。10.取得處方後,須找到有藥可領取且願意受理外來處方箋的衛星藥局/核心藥局/重點診所/備藥醫院鄭維理說,希望口服抗病毒藥品早日下放,可以直接處方給藥。目前台北市衛生局已將輝瑞倍拉維(Paxlovid)下放到基層診所,如該診所昨天才開始領到10份輝瑞倍維拉,每天需通報衛生局使用份數,如果用完了,才能再到指定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領取10份,但目前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尚未下放。鄭維理說,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尚未下放到基層診所,導致部分長照、安養機構住民確診後,可能受限管灌、洗腎須用莫納皮拉韋,而需要要拿著醫師診斷書、家屬切結書打電話到大醫院一家一家詢問有無藥物,若遇到周末藥局和衛生所關門,病人就要拖兩天才能領到藥,這讓病人及診所醫師都很心急焦慮。若讓基層診所備有充足藥物,鄰近長照機構即可快速取藥,及時救治患者。11.取得藥品後,必須盡快在發病或確診後5天內服用,並完成5天份治療,才能降低發生重症住院死亡的風險。
-
2022-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明入境全面唾液採檢 指揮中心:飛機落地後勿喝水飲食
年初為防範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採取「落地採檢」政策,並多次調整採檢國家,目前針對東南亞、印度、韓國、中東及歐洲航線持續執行「落地採驗」。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6月1日零時起暫停「落地採驗」,全數回歸為「唾液採檢」,進行病毒核酸檢驗(PCR)。陳時中指出,旅客來台前除應取得「表定航班時間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PCR)報告」,抵台時務必配合機場檢疫人員指示及引導採集唾液檢體,且於航空器落地至採檢前,請勿飲食、飲水,以確保唾液檢體品質,入境後至預先安排的檢疫處所,包括一人一戶或防疫旅宿等進行居家檢疫。如後續唾液核酸檢驗陽性,「一人一戶」檢疫者於原地改實施居家照護;「防疫旅宿」檢疫者則依規定改送加強型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或醫院收治。我國自1月11日起,因應當時Omicron國際疫情嚴峻及機場員工群聚事件,陸續針對部分抵台航班入境旅客執行落地採檢,截至5月31日累計篩檢旅客逾14萬8000餘人次、檢出境外移入確診者逾6200人,有效早期攔阻境外移入個案。目前該專案已完成階段性任務。
-
2022-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重症解隔標準放寬 Ct值27~30經評估可出院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於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透露,未來邊境政策將朝向「縮短入境檢疫天數」調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布,重症個案只要退燒1天候,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或發病日、採檢日達15天,追蹤PCR的Ct值介於27~30,經感染科、胸腔科醫師或醫院評估小組綜合評估即可解隔出院。近期本土疫情持續嚴峻,考量部分中重症個案經過適當治療後,症狀已緩解,但因Ct值尚未符合條件而未能轉出,除影響醫院隔離或專責病房之量能外,亦可能影響患者本身共同疾病之檢查治療執行;為確保患者隔離治療權益,諮詢專家根據國際文獻資料實証,依專家會議決議修訂中重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今年6月1日起實施。指揮中心指出,本次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重點如下:一、將確診個案解隔條件區分為「非重症確診個案」及「重症確診個案」兩大類。二、修訂中度住院隔離確診個案之解除隔離治療條件,調整為比照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三、重症住院隔離治療之確診個案,如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符合下列其中1項條件,可解除隔離,轉出負壓隔離病房或專責病房,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1.1次呼吸道檢體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2.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5天,且追蹤1次呼吸道檢體PCR之Ct值介於27~30,經感染科、胸腔科醫師或醫院評估小組綜合評估適合轉出。指揮中心說明,依前述第2項條件解除隔離、轉出負壓隔離病房或專責病房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醫院可考慮優先安置於單人病室(同為確診解隔者,得多人一室),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
2022-05-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468、致死率新高 6月疫情估往下走
昨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六萬四十二例,較前一天略降,但四六八例中重症個案再創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個案數下降,不排除為假日效應,但整體趨勢看來沒有往上走,北部已達一定的染疫率,中南部要再觀察,尤其南區占床率超過七成,如有需要,將再開設專責病房。昨染疫數下降,但死亡一○九例仍破百,使整體致死率來到萬分之七,同樣是新高紀錄,而五月二十四日也才萬分之四點五。端午連假將至,陳時中坦言「又愛又怕」,若人潮流動後,確診數還穩定,就可以確定疫情已經非常穩定;若突然增加太多個案,恐讓醫療負擔過重;六月疫情逐漸到達高原後,「往下降的可能性是滿高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雙北疫情確實已過高峰,北部感染人數約二至三成,但整體疫情是否這麼樂觀,能從六月往下走,就要看雙北確診人數下降速度有多快。行政院長蘇貞昌昨主持擴大防疫會議表示,為早日與國際接軌、邁向正常生活,同意指揮中心視醫療量能,適度放寬入境總量管制上限,並調整入境後檢疫天數,相關措施及細節由指揮中心和內政部、交通部、外交部妥為規畫後,向外界宣布。指揮中心指出,國際疫情趨緩,多國防疫政策也愈趨鬆綁,目前六成確診病例來自診所通報,在考量國內醫療量能後,將採總量管制,逐步鬆綁邊境管制措施。台灣預計六月邊境解封,交通部長王國材說,大致方向已與衛福部討論,外國旅客採團進團出、要做兩天PCR檢測及打滿三劑疫苗等;入境檢疫可能從現行「七+七」縮短為「三+四」,但因有機場採檢和醫療量能問題,未來一周入境總量會限制二點五萬人,正與航空公司做乘載限制,如規畫原有量能的一點二、一點三倍。陳時中說,規畫落地採檢改唾液PCR,而不是鼻咽PCR。昨重症新增三例兒童腦炎個案,累計兒童重症廿五例,其中十四人合併腦炎,五人過世,其餘九名病童中八人病況改善,一人仍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
-
2022-05-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洗腎患者確診領藥難 羅一鈞:可所對所、所對院領取
全台疫情升溫,愈來愈多的確診者需透過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目前以莫納皮拉韋以及倍拉維兩款藥物為主,但有洗腎病患反映,莫納皮拉韋並非所有洗腎中心都有配發,出現領不到藥的窘境。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洗腎中心可用「所對所」或「所對院」的方式領藥,也可大量申請,解決洗腎患者遇到的困擾。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公布昨日領取口服藥統計,倍拉維領用2280份,莫納皮拉韋252份,共有2532人份。評估是因周日關係,昨日病人較少,因此藥物領用也較少。指揮中心先前針對新冠肺炎的口服藥進行說明,洗腎患者因為倍拉維的使用安全方式尚未確立,因此若洗腎患者需要使用口服藥,希望還是以莫納皮拉韋為主。不過,有洗腎病患反應莫納皮拉韋並非所有醫療院所都有配發,若剛好回診卻無藥可領怎麼辦?對此,羅一鈞回應,莫納皮拉韋現已配發到各縣市主責存放的醫院、衛生局,但數量關係仍無法配發到每個診所,洗腎中心、長照病患可用「所對所」或「所對院」的方式,向主責存放的院所、衛生局領藥。同時,副總統賴清德也表示要力拚24小時內給藥。指揮官陳時中則說,使用藥物,在醫學倫理上還是需要快篩,維持不過度診斷的基本原則。至於,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建議長照有接觸史,即使快篩陰也直接投藥。陳時中解釋,「目前規定還是說,如果醫師認為有需要,還是可能要做PCR再確定或再次快篩,若趕時間兩個同時做一次,這都可以來做。」
-
2022-05-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將放寬 陳時中:縮短入境檢疫天數為方向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曾表示,邊境開放是遲早的事,由於國內染疫率已達6%,境外移入最高也是6%,當境內、外風險已差不多,邊境嚴管意義不大。陳時中今日於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再度透露最新討論進度,未來朝向「縮短入境檢疫天數」。同時,落地採檢措施也將全面改成唾液PCR。據日前指揮中心透露,新的邊境檢疫政策最快下個月出爐,內容、方向都仍在與各部會討論中。陳時中今日再度被問及此事進度,他表示,目前都尚在討論階段,整體朝「縮短入境檢疫天數」為方向。對於屆時是否比照居家隔離3+4或0+7,陳時中強調,入境檢疫政策「不是朝免隔離」的方向規畫,因此不會是0+7而是縮短。同時,我國自今年1月11起,陸續執行長程航班、印度、東南亞、韓國等航班的落地採檢。今日陳時中進一步透露,「我們正在規畫全面改成唾液PCR,正在規畫中」。
-
2022-05-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破千分之一指標防線 就醫阻礙 死亡數恐再飆
台灣連四天確診死亡人數超過百人,破了千分之一指標防線,且短短一個月十名兒童死亡。專家指出,Omicron不會因為在台灣死亡率就特別高,但隨著確診通報數飆升,有人到院前死亡,住院很短時間內過世,很明顯是延誤就醫,目前就醫環境有很多有形無形阻礙,這些阻礙不拿開,恐讓死亡數再往上飆。立委蔡壁如說,確診數到一定數量時,就會是死亡數的趨向指標,連四天死亡數激增到一○四人、一二六、一二七、一四五人,都超過陳時中自己講的要壓在千分之一以下。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台灣確診數五萬例時,死亡率還能維持萬分之三以下,但隨著確診通報數飆到八萬、九萬,死亡率也跳升很快,有部分確診者到院前死亡,或是住院很短時間內死掉,表示延誤就醫。其實病床是夠的,只是就醫受到很多的阻礙,之前一定要快篩陽性,PCR陽性才能就醫,給藥、治療時間已慢了,不但染疫的人會死掉,其他重症疾病的人也會死掉,醫療院所救死扶傷的功能,就是因這些阻擋而壞掉。現在放寬快篩陽即確診,所有人可視訊看診,投藥也多了些,但光靠這些還是不夠,台灣過去的醫療制度是非常好的,怎會讓人死在院外?他建議把新冠肺炎從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四類,視為流感就能回到過去。王任賢指出,快篩陽等同確診是新北市長侯友宜不斷宣傳要實施的政策,另一方面要讓新冠肺炎降為第四類傳染病,就醫才會順暢,不然醫療阻擋現在還是存在,有些醫院也不太收病人,有醫護人員染疫就要降載,去醫院看病困難,就醫更困難。
-
2022-05-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南燒!不少機構住民看護全確診 醫護「面臨崩潰壓力」
新冠疫情燒往南部,高雄市確診數已連日超越北市。南部某公立火葬場以前三、四天火化一具遺體,現在天天都有染疫死者限時廿四小時內火化。南部某醫院副院長說:「從醫卅年來第一次面臨這種瀕臨崩潰壓力,不少長照機構住民及醫護都確診了。」疲累雙眼布滿血絲的南部某醫院副院長說,日前院內有名病人確診,整層樓病患全部做PCR,多人呈現陽性;負責照顧的護理師也確診,她坦承二天前母親確診,可能被家人感染確診。「有的長照機構住民、醫護人員及外籍看護全中了(新冠),只是大家不敢對外說,怕民眾信心崩盤。」副院長說,他向衛生局報告,衛生局安慰說:「你們這還算好,有其他醫院的醫護超過三位數字染疫…。」南部某醫院高層透露,昨天送一名染疫死亡長輩要去火化,火葬場人員說,以前三、四天火化一具遺體,現在天天都有,多是染疫者趕著廿四小時內要火化完畢,「你說疫情嚴不嚴重?」成大醫院急診部主任林志豪表示,陽性即確診政策上路後,急診的人數明顯減少,但與過去尖峰相比,人數仍是一點五到兩倍,且中重症人數增加,成大醫療量能幾乎已經滿載,擔心未來疫情持續,中重症人數累加,可能會出現之前北部醫療崩潰情況。台南市確診數在五月廿六日中央宣布快篩陽性即確診達高峰,近日又下降到五千多例,是否意味著高峰已過去?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還要觀察一段時間。高雄市廿七日至廿九日新增確診分別為一萬一二三九人、九六三○人、九五四六人,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預估每天確診九千至一萬人左右的狀況要持續兩周,才能讓高雄社區有足夠群體免疫效益,疫情才可能趨穩;衛生局長黃志中說,目前醫療量能夠。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彰化醫院急診確診個案通報比率減少一半,但疫情還在高原期,中部只能邊走邊看。衛福部彰化醫院院長曾孔彥說,社區感染和兒童感染傳給在醫院工作的家長,間接造成院內感染,醫護人員去居隔,造成人力吃緊。衛福部防疫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表示,以台灣屬一日生活圈的環境,台中每日八、九千已屬高原期。
-
2022-05-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遲收不到居隔單 明天零時起補發功能上路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今年已有186萬多人確診,但至今仍有多位民眾未取得居隔單。指揮中心表示,「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新增補發功能,將於明天零時起上路。「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系統」5月1日上線後,仍有民眾超過三天仍未能取得或下載隔離通知書,但因原本連結失效等問題,無法申請補發或登錄資料。指揮中心自5月30日上午零時起在「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新增「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功能。發言人莊人祥表示,5月25日系統新增接觸者可於系統開立隔離證明,而補發的部分明天先開放確診者申請,接觸者的補發則將於下週上線。符合兩條件民眾可申請「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包括今年5月1日至5月26日確診,但仍未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書者,以及5月27日起確診,未於三日內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書者。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可以電腦或手機直接上網辦理(網址:https://dvc.mohw.gov.tw ),執行三個步驟即可取得:一、確認身分:民眾可透過本系統之多元身分驗證登入,亦可使用健康存摺APP,先點選「申請COVID-19數位證明」功能,再點選「COVID-19數位證明申請系統」。二、選擇項目:(1).疫苗接種數位證明。(2).檢驗結果數位證明:可選擇核酸(PCR)數位證明或快篩陽性證明。(3).接觸者隔離證明:需填寫居住、隔離地址後,始可送出申請。(4).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需填寫手機號碼(聯絡電話)、居住及隔離地址後,始可送出申請。三、取得證明: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 數位證明」,若需列印者也可使用「取得超商列印碼」。為配合新增功能,數位證明系統預計於今年5月29日晚上6時至30日上午0時暫時停止服務,進行版本更新,有急需使用者,請先提前下載。詳細操作方式可至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查詢。( 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
2022-05-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雙北緩降其他地區上升 陳時中:診所通報達6成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周可以看到雙北疫情持平或是正在緩降。不過其他地區正在上升,因此整體數量沒有變化。陳時中表示,來自診所的快篩陽性通報量也到達六成,由於前段時間診所的參與較少,急診、急門診壓力相對大。他說,昨天快篩陽性4萬3839人中,來自診所通報有2萬9329人,這兩周維持診所通報占比約六成,5月26日後全民適用快篩陽性經判定確診,已從1萬多人上升至昨天約4.3萬人,比PCR篩檢陽性者還要多。至於用藥部分,陳時中表示,若以高估計藥物使用率15%來看,現在庫存的藥物可讓500萬至685萬名確診者使用。用藥效率和其他幾個國家比較,台灣確診個案藥物使用率3.97%、美國3.27%、英國約0.14%、香港1.99%、日2.78%、南韓1.33%,使用效率上沒有比其他國家低。陳時中表示,台灣醫療覆蓋性好、普及性高,藥局、醫院、診所、衛生局配點廣泛,使用方便,健保可即時整理藥歷,讓交互作用更清楚,希望能把疫情控制更好,盼基層醫療院所更能肩負醫療責任,也很感謝過去一周達成一定的成果。根據統計,昨天整體藥物使用4143人份,Paxlovid使用3561人份、莫納皮拉韋使用582人份。不過有基層診所醫師因為口服藥太貴不開。陳時中則表示,各國買的藥物價格都高,但沒有向任何人收費,醫師不用考慮價格問題,拜託醫師根據適應症盡快開立藥物。也希望病人拿到藥一定要吃,有人吃一吃自己覺得沒怎樣就停藥,很浪費。
-
2022-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喉痛好痛快篩還是陰? 台大醫教你「雙採」提升靈敏度
對於新冠肺炎重症高危險群來說,能否及早確診、在病毒量還不高時及早給藥,是高風險群遠離死亡的關鍵動作。但快篩要病毒量夠高才驗得出來,該怎麼突破困境?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李建璋指出,因為Omicron特色是先攻擊喉嚨,加拿大研究發現如果拆兩支快篩,一支採檢鼻咽、一支採檢扁桃腺,可將靈敏度從7成提升到提升8成8,值得推廣,幫助有疑似症狀的長輩及早適用「快篩陽確診給藥」的新制。李建璋昨天於臉書撰文分享這項研究新知,今早接受採訪時進一步提醒兩點。首先,從喉嚨採檢不是採中央,而是左右兩邊的扁桃腺。可以對著鏡子張開嘴巴,發出「啊」的聲音,就會看到喉嚨兩側有兩個小山丘狀的構造,就是扁桃腺。他表示,採檢這個部位時可能會引發噁心感,但喉嚨分泌物比較多,不需像鼻腔那樣一邊採15秒,建議在感覺痛的位置採檢,因一般來說受到病毒攻擊的部位會最痛,可增加採到高病毒量的機會。第二個提醒是,採檢兩個部位,可以分別用兩組快篩卡匣和兩支棉棒,也可以共同一組快篩卡匣和一支快篩棉棒,但要注意,不可以改用一般藥局購買的棉棒採檢。快篩棉棒頭都是專利材質,一般棉棒頭的材質會吸附蛋白質,抗原無法溶到快篩試管的溶劑中,就驗不出來了。李建璋指出,很多患者都說喉嚨痛如刀割,但主訴流鼻涕的人不多,如果快篩只有從鼻子採檢,很可能沒有採到病毒最多的地方,如果喉嚨和前鼻腔都採檢,或許有望提升採到病毒抗原的機會。他爬梳文獻發現,加拿大一所大學今年1月已發表集合1400多人、品質不錯的研究,用的是現在便利商店就有販售的亞培家用快篩試劑。研究顯示,只有從鼻子採檢,敏感度是68.4%;如果用一支快篩棉棒,扁桃腺、鼻子都採檢再驗,敏感度進步到81.6%;如果用兩組快篩試劑,一組驗鼻子、一組驗扁桃腺,敏感度可達到88.1%。李建璋表示,他在夜班處理15個快篩陽性確診病人的PCR結果,發現15個人裡面有13個人Ct值都小於20,顯示大約有90%病人都要病毒量很高,才能從快篩看到陽性。李建璋的學弟,長庚放射科陳煥武醫師在臉書分享自己PCR的Ct值只有15,卻經歷6次快篩陰性,引發臉友熱烈回響,顯然不是單一經驗。李建璋表示,因此,「快篩陽投藥」新制的確可提升給藥效率,但他仍擔心可能沒有打到痛點,因為快篩受限於敏感度,容易錯過給藥黃金期。當病毒量高達到「飽和攻擊」的程度,這時就算給予抗病毒藥物,也沒有把握可以抵禦病毒的攻勢,指揮中心公布有47%死亡患者是確診後3天內死亡,亦反應出這個事實。既然有研究證實同時採檢鼻子和喉嚨,方法簡單又可顯著提升快篩靈敏度,值得推廣,幫助更多人及早診斷、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