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 退休力.理財準備
搜尋
P
共找到
153
筆 文章
-
-
2024-06-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語言模型與臨床結構化資料
【編者按】:本週再度以目前最夯的「人工智慧(AI)」為主題,討論對於醫療的影響。去年三月我們首次由幾位資深醫師討論Chat-GPT對醫病關係與醫學教育可能產生的問題。兩個月後三位年輕世代對這方面有心得的醫師,介紹這對病歷的書寫效率、醫病雙方攝取正確醫學常識都會有長足的幫忙,可以改善醫療工作的效率,甚至達到更理想的醫病關係。本週一位年輕的實習醫師自問「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寫出他對此有所保留的想法。→想看本文一位腫瘤內科醫師以ChatGPT如何幫助我們將非結構化的文字轉換為結構化的JSON格式的實例,闡述這可以成為對臨床研究非常有用的利器。一位醫療人工智慧核心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介紹了最近國際注目的醫學倫理、政策及人工智慧專家討論如何確保醫療人工智慧的應用符合醫學倫理及社會利益,而「不要造成病人傷害」仍是醫學倫理的最高準則。大型語言模型是利用機器學習的原理,搭配上自然語言處理的演算法,將只有人類可以理解的語言轉化為文字。頓號字詞與字詞相接的關係網是透過這個關係網,我們可以用預測的方式,用機率的模式去截出下一個字。這大概就是語言模型的原理。自從語言模型,例如ChatGPT問世之後,人們便不斷的在探索可能的用途。而在醫療領域,相關的討論著重在將非結構化的資料轉化為結構化資料的實驗。所謂的非結構化資料細質,一位醫師在電腦前,根據他的所思所想,寫出的長篇短落。然而,這樣的資料最大的問題在於許多珍貴的臨床觀察要轉化成研究中的一筆數據,需要仰賴人工的騰寫跟標記,才能將其轉化為有用的資訊。這個過程造成了人力的浪費。另外,像是症狀的表示或者是病人的健康狀況,有的時候很難要求臨床工作人員去填寫表格,因為表格往往是大家覺得最討厭的東西。在過去,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許多醫療機構設計出結構化病歷。然而,結構化病歷在不到一兩年內就被主流討論所遺棄,因為許多情況下,醫療人員並不想要去面對一個長長的表格。對於表格的恐懼會讓我們只想要快速的跳過跟完成病歷。因此,在語言模型出現之前,想要客觀地記錄病人的各種狀況還是需要靠人類的記載跟幫忙填表格,跟臨床人員幫忙填表格。在這樣的背景下,語言模型的出現正好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根據NEJM前幾個月最新的研究,我們在腫瘤科的癌症診斷中,常常會包含很多關鍵的訊息,包含癌症的病理診斷、期別、基因突變等。而要把不同醫師寫的不同格式整合進大型的臨床研究,這個時候ChatGPT就可以發揮它的長處。例如,我們有以下這一篇骨髓的病理報告,這段文字是透過免疫組織化學研究,對樣本進行染色並觀察染色結果。樣本為一種非生殖中心B細胞擴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non germinal center B-cel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沒有雙表現型表現(double expressor phenotype),且CD5有微弱的共表現。染色結果顯示BCL2和CD20呈陽性,CD3、CD10和Cyclin D1呈陰性,Ki-67的表現率為84%,c-Myc呈陰性,但有20~30%的染色表現。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The section S23-13060 is stained by applying 10 antibodies against BCL2 (124), BCL6 (PG-B6p), CD3 (polyclonal), CD5 (4C7), CD10 (56C6), CD20 (L26), Cyclin D1, Ki-67 (30-9), c-Myc (Y69) and MUM-1 (EAU32) respectively.STAINING RESULT(S):‧BCL2: positive‧BCL6: negative‧CD3: negative‧CD5: positive‧CD10: negative‧CD20: positive‧Cyclin D1: negative‧Ki-67: 84%‧c-Myc: negative, 20~30% staining noted‧MUM-1: positiveINTERPRETATION:The results are supportive for a non germinal center B-cel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out double expressor phenotype. Weak co-expression of CD5 is noted.像這樣的資料,往往是一個大段落的純文字檔 (free text form),對於研究來說,想要從中提取出可供分析的資料,就需要人為的填寫。一般來說,數據往往會以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來表示。JSON是一種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結構簡單清晰,易於理解和編寫。它比XML更簡潔,佔用更少的存儲空間和網絡帶寬。JSON廣泛支援多種編程語言和平台,便於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整合。其靈活性允許記錄各種形式的數據,包括數字、字串、數組和對象,非常適合用於臨床數據記錄。此外,JSON既方便機器處理,也易於人類檢查和調試,且作為標準化的數據交換格式之一,具有廣泛的應用和兼容性,使其在臨床數據記錄中表現出色。所以我們只需要告訴ChatGPT:「將以下的段落格式改寫為JSON」,即可得到下面的結果。{ "diagnosis": ["DLBCL s/p auto-HCT r/o r/r"], "tissue_origin": "Right pelvic lymph node", "pathologic_diagnosi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staining_results": { "BCL2": true, "BCL6": false, "CD3": false, "CD5": true, "CD10": false, "CD20": true, "Cyclin D1": false, "Ki-67": 0.84, "c-Myc": false, "MUM-1": true }}由上述例子,ChatGPT可以幫助我們將非結構化的文字轉換為結構化的JSON格式,這對臨床研究非常有利。通過使用ChatGPT,我們可以自動化地提取和組織臨床數據,將繁雜的文本資訊轉換為易於處理和分析的結構化數據。這不僅提高了數據管理的效率,還減少了人工處理的錯誤風險,從而促進更準確和高效的臨床研究。延伸閱讀2024/6/17 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一個實習醫學生的反思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9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血液透析8大常見Q&A 治療、照護一次告訴你
「洗腎完回家都好累,連滑手機的力氣都沒有,有愈洗愈累的感覺」「腎友飲食真麻煩,有什麼特別的保健之道嗎?」「皮膚好癢擦了乳液也沒用,有什麼方法能改善?」「瘻管不好照護,好想知道有什麼照顧小撇步?」這些是多數透析腎友的⽣活寫照,甚至有腎友因為⼯作、⽣活間忙碌,導致洗腎時間不⾜,引發⾼⾎鉀、不寧腿等併發症,甚至讓透析後恢復時間被迫延長,陷入惡性循環。該如何迎接透析後的第⼆⼈⽣,是腎友及家屬必備知識。以下幫腎友整理,8項常見洗腎Q&A,一次掌握治療及照護,一起提升生活品質。這篇文章會告訴你:【關於治療】Q1.血液透析是怎麼把血液「洗乾淨」的?Q2.血液透析常見的合併症有哪些?Q3.抽血報告怎麼看?有什麼隱藏殺手要特別注意?Q4.皮膚搔癢好困擾,要怎麼改善?【關於照護】Q5.洗腎還是想吃美食,可以怎麼做?Q6.乾體重怎麼算才對?Q7.瘻管常阻塞,日常要怎麼保養?Q8.洗完腎好累,體力很久才恢復?Q1:血液透析是怎麼把血液「洗乾淨」的?洗腎是因腎臟狀況不佳,⽽使⽤⼈⼯腎臟代替進⾏⾎液淨化,將⾝體中的廢物—「尿毒素」以及多餘⽔分排除。它的原理是將⾎液從⼈體內引流出來,讓⾎液經過俗稱⼈⼯腎臟的⾎液透析器,利⽤⼈⼯腎臟的⼈造半透膜清除廢物,再把乾淨的⾎液導回體內。長期⾎液透析腎友需要接受⼀週⾄少3次、每次平均4小時的透析。如果沒有將毒素清乾淨,會在體內慢慢累積,引發其他併發症。另外,醫師強調,如果縮短透析時間,洗腎脫⽔速度過快易增加⼼臟負擔,甚⾄有⾎壓下降的問題。⾎液透析想要「洗乾淨」,其中影響關鍵就是⼈⼯腎臟內的中空纖維 膜,中空纖維膜有著非常多的孔洞,其孔徑⼤⼩與⼈⼯腎臟的效能息息相關,⽬前台灣常⾒的⾎液透析共有三種:●傳統⾎液透析(Hemodialysis, HD):主要移除分⼦量1,000Da~12,500 Da 以下的物質●⾎液透析過濾術(Hemodiafiltration, HDF):可移除⼩分⼦與中分⼦(25,000Da),清除效能較傳統⾎液透析好●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同時有⼤⼩不同孔徑,最⼤孔徑達到5.0nm,可更有效移除⼤的中分⼦毒素※道爾頓(Dalton,縮寫Da)是原子和分子的質量單位延伸閱讀:人工腎臟有哪些?一次告訴你無論使⽤哪種⾎液透析治療,如果沒有「⾜量透析」,腎友會出現虛 弱、疲倦、體重減輕、噁⼼、胃⼝不好、膚⾊暗沉、搔癢、不寧腿、尿毒性⼼包膜炎等併發症,也不利保存剩餘腎功能。Q2:血液透析常見的合併症有哪些?血液透析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合併症狀📌透析中低血壓病人在透析時血壓下降,可能有頭暈、噁心嘔吐、抽筋、肚痛等症狀可能原因>短時間水分脫除太快或大量脫水📌肌肉痙攣(抽筋)常發生於透析治療快結束時,腿部較常見可能原因>大量脫水、血壓下降📌皮膚搔癢根據近20年搔癢症於洗腎患者盛行率中,約有3-4成腎友因中重度搔癢而苦。可能原因>高血磷、皮膚乾糙、尿毒素洗得不夠乾淨、副甲狀腺亢進📌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在初期洗腎較容易發生,有頭痛、高血壓、噁心、視力模糊、抽搐等情形可能原因>腦部血液毒素清除較慢,產生濃度差異,導致腦壓上升延伸閱讀:洗腎時發生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可以這麼做Q3:抽血報告怎麼看?有什麼隱藏殺手要特別注意?為了解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例如洗得夠乾淨嗎、藥物是否需要調整,以及腎友的營養狀況等,醫院皆會定期安排抽血,每個腎友狀況不一,醫師會依病況調整抽血項目,以下是各種常見數值的影響:📌肌酸酐(CRE):建議維持透析前 8~20 mg/dl肌肉細胞代謝的產物,過低代表太瘦及營養不良📌鉀(K):建議維持3.5-5.1 mmol/L太低容易全身無力;太高會引起心臟麻痺、猝死📌鈣(Ca):建議維持2.15~2.58mmol/L太低容易引抽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肌肉無力等症狀,太高則會引起皮膚癢、嗜睡、便秘、及血管組織鈣化等副作用📌磷(P):建議維持2.5-3.5 mg/dl所有含蛋白質或營養的食物都會含有磷,過高導致皮膚癢,長久會引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肌肉無力症狀, 血管組織鈣化📌鈉(Na):建議維持136-145 mmol/L水份滯留體內導致高血鈉,嚴重者會造成肺水腫、呼吸困難,低血鈉則會有低血壓、肌肉無力、甚至意識不清 📌副甲狀腺素(I-PTH):建議維持150-300 ug/L, 或正常值的2-6倍太低會有非動態性骨病變、容易發生骨折及酸痛;過高會出現皮膚癢、四肢無力、貧血、容易骨折等症狀📌尿素氮(BUN):建議維持透析前 60-90 mg/dl;透析後 7-18mg/dl若過高可能是蛋白質攝取過多、透析量不足、潛伏其他疾病或感染、腸胃道出血或使用類固醇造成延伸閱讀:這些抽血數值過高怎麼辦?透析腎友注意這幾點常規抽血中並未追蹤的「大的中分子」,也必須注意。若未洗淨,引發的症狀不只造成生活的困擾,長期忽略也恐影響住院率與死亡風險。尿毒素依分子大小分為三類,不同大小的尿毒素殘留,對身體的不同影響如下:📌小分子:分子量<500Da包含尿素、肌酸酐、磷酸鹽,累積過多,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搔癢、疲憊、無力📌中分子:分子量500Da-25,000Da多數都是胜肽類物質,如β2-微球蛋白、副甲狀腺素、瘦體素等。累積過多會造成發炎、血管鈣化、關節病變、運動及感覺神經病變,長期將加速器官老化📌大的中分子:分子量25,000Da-60,000Da目前已知有25種,如白血球介素-6、FGF-23、YKL-40、λ-FLC等。累積過多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慢性發炎、認知障礙如失智,甚至加速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延伸閱讀:【透析10秒鐘教室】認識尿毒素家族目前常見的高透量人工腎臟中,主要移除中分子,而近年隨著透析膜科技發展,已有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採用中截除透析膜(Medium cut-off,MCO)人工腎臟,相較於傳統High-flux HD及HDF能更有效地移除大型中分子。建議腎友可以檢視目前情況,和醫護討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血液透析方式。Q4:皮膚搔癢、不寧腿好困擾,要怎麼改善?「常常抓到流血也停不下來,擦藥也沒用?」,根據近20年搔癢症於洗腎患者盛行率中,約有3-4成腎友因中重度搔癢而苦,而造成搔癢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例如高血磷、皮膚乾糙、尿毒素洗得不夠乾淨、副甲狀腺亢進,其中還有10%血液透析腎友可能出現穿透性皮膚炎(類似丘疹),造成原因是尿毒過高或鈣鹽物質堆積,促進局部炎症反應及結締組職病變,穿透表皮層至體表,導致皮膚搔癢情況。治療皮膚搔癢方式有哪些?1.擦乳液2.低磷飲食、依醫師指示服用磷結合劑藥物3.依照醫師指示使用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4.依照醫師指示調整血液透析醫囑除皮膚搔癢外,你是否曾出現白天或工作時,身體狀況不錯,一到夜晚就開始出現雙腳想動的衝動,或是小腿搔癢感覺不適的情況?上述狀況叫做「不寧腿症候群(RLS)」,是一種合併感覺異常與不自主運動的末梢神經病變,主要發生在下肢,好發高危險族群包括腎臟疾病患者、孕婦、缺鐵性貧血、周邊神經病變患者。治療不寧腿症候群的方法有哪些?1.非藥物治療✅維持良好睡眠習慣✅適度運動✅避免菸酒、咖啡✅睡前泡熱水澡,按摩伸展腿部✅改善缺鐵性貧血2.藥物治療按醫師處方依病情選擇鐵劑、Dopamine類、Benzodiazepine、Anticonvulsants和Opiods等藥物3.透析族群對抗不寧腿✅調整治療方式根據研究指出,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的中空纖維膜有不同孔徑大小,孔徑愈大可以移除愈大的尿毒素,進而緩解不寧腿症狀。Q5:洗腎還是想吃美食,可以怎麼做?因為透析腎友無法正常清除血中廢物,所以腎友在飲食上必須有所限制,特別是磷、鹽分、水分和鉀離子的攝取。腎友還未接受血液透析前,需保持低蛋白飲食,避免腎臟負擔過重。但在透析過程中,因小分子的蛋白質也會被帶走,反而需要補充。可參考以下的飲食建議:延伸閱讀:外食族透析腎友怎麼吃?腎臟無法正常工作會造成高血磷,進而使鈣離子下降,加上活性維生素D3生成不足,鈣的吸收發生問題。長期會導致皮膚發癢、嚴重骨骼病變及組織鈣化。日常生活中除了限制攝取含磷飲食,也要配合使用磷結合劑,抑制腸道對磷的吸收。降磷藥物種類及正確服用方法Q6:乾體重怎麼算才對?洗腎後尿量會慢慢減少,甚至無尿,水分的移除大部分得靠機器,而兩次透析間的體重增加太多,讓人體短時間流失過多的水分,身體會強迫末梢肌肉內的血液送回身體中心,避免重要器官因降壓而受傷,可能導致抽筋。因此平日須限制水分的攝取,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每次洗腎體重增加,以不超過乾體重的5%為原則。尤其是體重太輕、體能狀況不佳、末梢循環不良、易抽筋的腎友,更要好好控制。所謂乾體重,是指腎友在透析後身體最佳狀況的體重,例如沒有四肢水腫及肺水腫,且血壓正常。腎友可依例子換算自己控制範圍:小明:體重60公斤兩次透析間體重:60*0.05=3=限增加3公斤【小提醒】:水分攝取量還需要注意食物中含有的水分,例如水果有90%是水,肉類有60%是水,糖類澱粉質也有30%是水。延伸閱讀:限水壓力大,忍不住想喝怎麼辦呢?真的忍不住啊!Q7:瘻管常阻塞,日常要怎麼保養?洗腎的血管通路—瘻管,是接受透析治療病人的困擾之一,瘻管的壽命有限。腎友每年住院,平均有一半日數及費用都是為了「瘻管」的治療、重建或重新再開一個通路,如部分或完全狹窄阻塞 (栓塞)。瘻管對於腎友來說等於第二條生命線,若沒有適當的照護可能阻塞、狹窄、感染,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醫師叮嚀務必戒菸、禁止提重物、不要穿戴緊身衣物或飾品、睡覺時請勿壓迫手臂、常做握球練習促使自體廔管成熟。除了平時保養、定時至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追蹤況外,還可以用「二消失一不對」及早發現問題。1. 震顫感消失正常廔管的血流比較強,輕輕觸摸會有震顫感,當震顫感消失,代表血流受阻2. 呼呼聲消失正常廔管使用聽診器可聽到「呼呼」的血流聲,若聲音消失,表示血管可能狹窄或是阻塞3.兩側手臂不對稱腫大靜脈狹窄,血液就會塞車,堵在肢體近心端處,造成肢體或臉部腫脹,甚至不易止血延伸閱讀:透析瘻管有哪些?瘻管圖鑑告訴你Q8:洗完腎好累,體力很久才恢復?血液透析治療後,可能會經歷數小時的疲倦、虛弱、筋疲力盡等感覺,身體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調整和恢復元氣,然而,研究顯示療程後恢復時間每拉長1小時,住院風險會增加3%、死亡風險增加5%,所以每次洗完腎的恢復時間過長,不只是體力下降,當生活品質受影響時可能正在失去生活的主控權。讓透析後恢復時間變長的可能原因有哪些?1.透析脫水量當脫水速率超過13cc/每公斤/每小時。2.營養不良3.身體質量指數(BMI)研究發現腎友的BMI大於35kg/m2,可能會影響恢復時間。4.透析過程的併發症透析過程複雜,可能導致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和反應,如透析過程中的低血壓等,可能影響恢復時間。5.透析清除率透析清除率高,表示透析治療能夠更有效的清除體內累積的液體和廢物(尿毒素),而這對於透析後的恢復時間有重要的影響。想縮短透析後的恢復時間,可以怎麼做?✅規律透析、重視透析清除率✅健康生活、注意飲食✅主動與醫療團隊溝通,調整透析方式國外研究數據指出,採用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腎友透析後恢復時間大於6小時者比率減少,也透過12個月觀察,「疲勞、缺乏精力」評分為嚴重與重度的患者比率降低,同步改善腎友的日常活動執行能力及生活品質。【推薦社群】【腎生不息-腎友透析週記】粉絲專頁為了提供腎友及照護者正確的透析資訊,社團法人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2021年成立《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每週提供一個透析知識,與大家一同守護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粉絲專頁透析腎友該如何在透析之餘獲得更完整的生活照護,進而邁向更高生活品質,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於2014年成立,提供更完整的生活照資訊給大家。
-
2024-06-19 醫療.慢病好日子
【血液透析最愛問-1】洗腎到底是在洗什麼? 2大關鍵報你知
血液透析到底是什麼呢?您做的血液透析有洗乾淨嗎?什麼叫做「足量透析」呢?不管您是即將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友、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友或是照顧者,一定要知道關於血液透析的兩大知識!📌知識1:血液透析到底是在洗什麼?📌知識2:原來人工腎臟不只一種!知識1:血液透析到底是在洗什麼?腎臟有兩大功能,分別是調節水分和排除毒素,當腎臟漸漸的或突然罷工,多餘的廢物無法透過腎臟功能進行排除而堆積在體內時,就會產生尿毒症狀,這時,就會需要透析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洗腎」,支持受損的腎臟排水與移除毒素功能,以維持身體部分的機能。透析治療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以血液透析來說,是經由洗腎機把血液引流出來,並透過人工腎臟,將血液中的毒素移除,再輸回身體。因為腎功能為不可逆,一旦進入透析多數都是長期治療,若體內的尿毒素未有效清除,持續累積在體內,合併尿毒症腎友身體都是在持續發炎的狀態,隨著透析年數持續增加,會有不等程度的器官損害,同時產生一些皮膚和神經症狀,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但,定期的透析治療不是就在清除毒素,甚至定期的血液抽檢數值都表現良好,為什麼還是會出現併發症呢?主要原因有二1.正常的腎臟功能有淨化血液、鹽分和水分的平衡、血壓控制與調節血球生成、與調節骨骼健康等。而透析治療僅能部分替代腎功能淨化血液。2.血液中的廢物-尿毒素種類非常多,可依水溶性或蛋白結合區分,也可依毒素分子大小區分。近年血液透析隨著技術的進步,關鍵技術創新與進展就是人工腎臟,也就是過濾器。不同透析模式使用的人工腎臟,能清除的毒素分子大小各有差異,這就是人工腎臟關鍵的原因。如果想要減少以上狀況,把「尿毒素」洗得更乾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尿毒素的種類有哪些?尿毒素種類有上百種,依照分子量的大小,可分為3類:小分子、傳統中分子、大的中分子,不同分子量尿毒素沒有洗乾淨,產生的症狀都不相同。不同分子量尿毒素殘留,可能引起不同的症狀▸小分子(小於500Da)骨質疏鬆、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搔癢、疲憊、無力、手腳刺痛麻木等症狀📌平時可藉由抽血數值觀察,其中觀察指標有尿素、磷酸鹽、肌酸酐▸傳統中分子(500-25,000Da)副甲狀腺功能亢進、腕隧道症候群、關節僵硬或疼痛、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目前可藉由抽血數值觀察,其中觀察指標有副甲狀腺素、β2-微球蛋白、Complement factor D3▸大的中分子(25,000-60,000Da)認知障礙、免疫力下降、慢性發炎、加速心血管疾病的進程、加速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鈣化、增加死亡率、貧血等。📌可藉由抽血數值觀察,其中觀察指標有白血球介素-6、FGF-23、YKL-40、λ FLC,但目前這些抽血數值非常規觀察指標為什麼同樣都是中分子,會有「傳統中分子(500-25,000Da)」與「大的中分子(25,000-60,000Da)」的區別呢? 過去因科技發展仍未突破,對於尿毒素的區分僅能以小分子與中分子區分,只要大於25kDa的均通稱為中分子。隨著對於分子的辨識與人工腎臟的技術創新,進而能將中分子再細分為「傳統中分子(500-25,000Da)」與「大的中分子(25,000-60,000Da)」。不管是哪一種尿毒素,透析都要盡量在身體疾病進展的評估內,達到足量清除,目前常見的高透量人工腎臟(High-flux HD)中,主要以移除傳統中分子為主。「大的中分子」在常規抽血中並未追蹤,但若未有效移除,隨著透析年資越長累積越多,引發的症狀不只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擾,長期忽略也可能提升住院與死亡風險。現階段想要有效清除「大的中分子」毒素,就須仰賴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例如高劑量血液透析過濾術(High-dose HDF)或者延展性血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等。註:Da為道爾頓,為分子量的單位。知識2:原來人工腎臟不只一種!前面提到「洗乾淨」很重要,影響血液透析能否洗乾淨的關鍵又是什麼呢?透析時數、流速與人工腎臟都可以影響足量透析,但現階段因健保給付限制,多數均為至少4小時的要求,而血液流速則因人而異。最後客觀條件的關鍵答案就是透析機器上,那隻長長的人工腎臟,人工腎臟(也可以叫做血液透析器)含有成千上萬支的中空纖維膜,每支中空纖維膜有著非常多的孔洞,其孔徑大小與人工腎臟的效能息息相關。從「人工腎臟圖鑑」中可以看到,當血液流經中空纖維膜,不同大小的孔徑可移除不同分子量的尿毒素。每支人工腎臟因設計與製程技術,透析膜有著不同的孔徑大小,所能移除的毒素分子也各有差異。認識不同人工腎臟過去技術受限,以一般高透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D)僅能移除到傳統中分子,若想要有效去除大的中分子,僅能仰賴採用高透量人工腎臟的高劑量HDF(High-dose HDF),而近年在技術創新下,應用「中截除透析膜(MCO)」的延展性血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經研究顯示,能更有效地移除大的中分子毒素,多項證據顯示有效改善透析腎友常見的併發症如不寧腿、透析搔癢症與縮短透析後恢復時間,還能減少住院率!現行血液透析治療尿毒分子移除統整表(以台灣臨床常採用之治療術為例)※建議腎友可以檢視目前併發症情況,和醫護討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血液透析方式,提升體內毒素的清除率。資料來源:1.Pyrogen retention:Comparison of the novel medium cut-off (MCO) membrane with other dialyser membranes2.Rosner MH,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21 Jul 7;16(12):1918-1928. 3.Kirsch AH,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 2017; 32(1):165-172.4.Kandi M, et al. Can J Kidney Health Dis. 2022 Jan 18;9:20543581211067090.5.Wolley M,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8;13(5):805-814. 6.Alarcon JC, et al. Blood Purif. 2020;50(1):110-118. 3. Lim JH, et al. Sci Rep. 2020;10:7780. 7.Sakurai K. Blood Purif. 2013;35(suppl 1):64-68. 8.Yilmaz MI, et al. Clin Nephrol. 2007 Jul;68(1):1-9. 9.Stenvinkel P. Semin Dial. 2013 Jan-Feb;26(1):16-19. 7. Akchurin OM, et al.Blood Purif. 2015;39(1-3):84-92.10.Bjorn Meijers, et al. Blood Purif 2023.【推薦社群】【腎生不息-腎友透析週記】粉絲專頁為了提供腎友及照護者正確的透析資訊,社團法人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2021年成立《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每週提供一個透析知識,與大家一同守護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粉絲專頁透析腎友該如何在透析之餘獲得更完整的生活照護,進而邁向更高生活品質,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於2014年成立,提供更完整的生活照資訊給大家。
-
2024-04-30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因會影響減重?教授舉科學實證揭喝咖啡和肥胖有什麼關聯
讀者Yu-Shih在2024-4-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想請問咖啡因會影響減重嗎?Cofit有一個臉書的推播廣告寫著:「以前不知道 咖啡因會影響減重」並且指出荷爾蒙分析後是咖啡因造成的,這是真的嗎?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在2024-4-3發表的貼文。我把它的重點拷貝如下(紅色字):輸入:瘦SWEET,享首次體驗價 350元(原價2,000元)以前的我,只要一天沒喝咖啡,精神就會超級差超想睡覺,但是營養師有説,過量咖啡因會影養荷爾蒙,影響減重。要是沒有荷爾蒙體質分析,還有營養師分析,我真的不會知道這些。因為飲食調整,整整兩個月沒碰咖啡,卻很有精神,不僅身體變健康,還明顯皮膚變好,氣色變好,重點是,我從53降到46,終於快回到懷孕前的身材!我用coffee和weight loss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做搜索,搜到下面這幾篇論文:2016年:Caffeine intake is related to successful weight loss maintenance(咖啡因攝取量與成功維持減肥有關)2019年:Caffeine exposure induces browning features in adipose tissue in vitro and in vivo(咖啡因暴露會導致體外和體內脂肪組織褐變特徵)。棕色脂肪組織 (BAT)能夠快速產生熱量並代謝大量營養素,例如葡萄糖和脂質……這些結果表明,咖啡因可以在熱中性條件下促進 BAT 功能,並可能具有成人治療的潛力。2019年:Coffee Intake and Obesity: A Meta-Analysis(咖啡攝取量與肥胖:薈萃分析)。我們透過彙編截至 2019 年 2 月 PubMed 和 Embase 確定的 12 項流行病學研究的數據進行了薈萃分析。……我們的統合分析表明,較高的咖啡攝取量可能與減少肥胖有一定關係。2019年:The effects of caffeine intake on weight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咖啡因攝取量對減重的影響: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性回顧與劑量反應統合分析)。這項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旨在總結咖啡因攝取對減肥的影響。 截至 2017 年 11 月,我們檢索了以下資料庫: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薈萃分析中納入了 13 項隨機對照試驗,涉及 606 名參與者。……總體而言,本薈萃分析表明,咖啡因攝取可能會促進體重、體重指數和體脂的減少。2020年:The effect of coffee consumption 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other bi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咖啡攝取對第 2 型糖尿病胰島素敏感性和其他生物危險因子的影響: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我們對 126 名年齡在 35-69 歲的超重、非胰島素敏感的華人、馬來人和亞裔印度男性和女性進行了一項為期 24 週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每天喝 4 杯速溶普通咖啡 (n = 62) 或 4 杯類似咖啡的安慰劑飲料 (n = 64)。結論:連續 24 週每天喝 4 杯含咖啡因的咖啡對胰島素敏感性或胰島素抗性的生物介質沒有顯著影響,但與脂肪量的輕度減少有關。2023年:Effect of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on Adolescent Weight Control: An Interventional Pilot Study(咖啡和茶消費對青少年體重控制的影響:一項干預性試驗研究)。最終分析納入了 48 名青少年(11-14歲):咖啡組 18 名,綠茶組 17 名,安慰劑組 13 名。結論:咖啡攝取量以及茶兒茶素(在較小程度上)可能與青少年降低體重和肥胖有關。所以,不要說是花2000元,或是什麼首次體驗的350元,縱然是倒貼2000元,您真的敢冒險去跟Cofit營養師諮詢減重嗎?後記:讀者Elliot留言:所謂的荷爾蒙分析,就宋◯◯在搞的六大肥胖體質:P型、L型、C型、T型、E型、A型,用一台所謂的TG3D人體掃描機(應用於時尚業丈量服飾版型尺碼的)與問卷評測,建議與販售服用自家保健食品(要補什麼)與制定所謂的個人化飲食方案(要限什麼),治療熱量赤字看不見的「隱形發胖」,這樣的荷爾蒙分析體質,大概類似星座占星、生辰算命、脈輪能量後告訴你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要補充,與血型飲食雷同的劇本,不同的演員。350元、2000元的諮詢只是引客上門的gateway,還算是小錢,陷入那套話術迷魂湯後,後續數萬元的線上體態管理計劃與客製化保健食品訂閱,甚至無意義的進階檢測與門診才是主要業務。註:功能非醫學那一套說法都同一個模板,咖啡因會影響 cortisol levels and glucose, therefore, blah blah blah……讀者Kuan留言:佩服能發明這些543減肥法、奇怪名詞的人……。從兩年前拾回運動習慣及開始飲食控制,只把持熱量赤字的原則,減下近40公斤,重點是,我每天喝1升的黑咖啡。原文:咖啡會妨礙減重,Cofit營養師說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0 養生.抗老養生
想健康快樂地活久一點嗎?專家建議「2類長壽飲食」,限制攝取5種食物
長壽專家龍格(Valter Longo)1989年就開始研究長命百歲之道,近20年專注研究義大利人的長壽秘訣,加上他自己在莫洛邱(Molochio)、卡拉卜瑞亞( Calabria)等義大利長壽村長大,他說他這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探討如何健康快樂地活久一點。長壽專家建議2種飲食龍格現在是南加大長壽研究所所長,也是義大利米蘭分子腫瘤學研究所長壽與癌症計畫主持人。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總結一句話:和其他因素比起來,飲食是長壽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要我建議綜合很多東西的長壽飲食,那我推薦琉球飲食和地中海飲食。」他推薦的長壽飲食,特色是素食為主、水果量少蔬菜量多、豆類、核果、全穀類、每周吃魚三、四次。想長壽建議限制攝取5種食物20歲到70歲的人,他建議「不吃紅肉,不吃白肉,每周最多兩、三顆蛋,起司盡量少吃,動物做成的食品也盡量少吃。」下面五種P開頭的食物則要限制攝取:馬鈴薯(potatoes)、義大利麵(pasta)、披薩(pizza)、蛋白質(protein)、麵包(pane,義大利文)。這些p開頭的食物,對他來講「問題很多」。為什麼「好食材」卻大「有問題」呢?他說,因為大家吃太多,而這些成分很快就變成糖分,「跟直接吃糖差不多。」定時斷食可保長壽龍格認為,定時斷食可保長壽。「我建議每天禁食12小時,譬如早上8點到晚上8點,或早上7點到晚上7點之間吃飯」過時勿食。他主張定期實施連續五天、類似斷食的飲食計畫。南加大老人學院定義的「類似斷食」飲食,是富含非飽和脂肪,而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量低的飲食。龍格的研究團隊最近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論文說,老鼠採用「類似斷食的飲食」,生物年齡較低,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也較低。他說,定期仿斷食的飲食也許是保持身體器官功能、維持年輕的關鍵。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8 焦點.元氣新聞
阿伯你一夜幾次?街訪民眾半夜尿尿經驗笑翻網友 醫曝夜尿與夜間多尿真正原因 差別竟在「這裡」
網路上近期瘋傳一部街訪影片,片中知名主持人「車界女神」廖盈婷到萬華詢問路上民眾「半夜起床尿尿的經驗」,想不到竟有不少中年民眾都曾有頻繁起床上廁所的痛苦經驗!有人表示「每天晚上都會起來好幾次」;也有人提到自己因太常起床尿尿吵到枕邊人,太太一怒之下「把我趕去跟狗睡!」,意料之外的發展笑翻網友。訪問中年阿伯「半夜尿尿經驗」 竟有人一晚起來5次?夜尿錯誤迷思多 網友:以為都是下面的問題有鑑於民眾針對「夜尿症」有諸多錯誤迷思,主持人廖盈婷化身衛教小天使,實際到路上蒐集民眾常見的3大NG迷思,並邀請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洪健華親自登場解析,提供正確觀念。迷思1:半夜起床尿尿幾次才有問題?2次算多嗎?主持人廖盈婷實際到萬華區街上訪問路人是否有半夜尿尿的困擾,竟然發現大多數阿伯都中標!不只有民眾分享「很正常啦,這裡的朋友都有這個問題!」,談到半夜起床尿尿對生活造成的困擾時,也有人無奈表示自己也有相關問題,「人家睡覺是補充體力,我這個是越睡越累!」進一步詢問民眾覺得「半夜起床幾次才算夜尿症」時,許多人則認為「至少3次才算多」、「5次才有比較嚴重的感覺」。事實上,洪健華醫師說明,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半夜起床如廁一次就算是「夜尿症」,不過臨床上若尿2次(含)以上,較可能對患者造成困擾,這時就建議要看泌尿專科醫師。而若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的1/3,即屬於「夜間多尿」。臨床中觀察,近9[1]成的夜尿症患者都是晚上尿量很多的夜間多尿。迷思2:夜間多尿一定是下面的問題?人體下面退化很正常?此外,主持人也請民眾猜猜半夜常起床如廁最可能是身體哪裡出現問題?絕大多數民眾都聯想到與下半身有關的「攝護腺」及「膀胱」。對此,洪健華醫師則解釋,如果是以夜間多尿來看,其成因相當多元,與膀胱、攝護腺、慢性病等都可能有關,但最大宗的狀況其實是熟睡的時候腦下垂體的賀爾蒙「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所造成,因此提醒民眾「別再只以為是下面出問題了」。這也讓不少網友驚訝表示:「原來我一直錯怪下半身!」迷思3:夜間多尿是正常老化現象?睡前少喝水就好了,不需要看醫生?當問及民眾有夜間多尿的問題是否會去就診時,更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表示不會特別去看醫生。不少人表示「老了都會這樣,正常啦!」,也有民眾認為睡前盡量少喝水、少吃利尿食物就可以緩解。然而洪健華醫師提醒民眾一定要意識到「夜間多尿症是疾病」,勿以為只是正常老化現象便忽視問題,且夜間多尿目前臨床已有口服賀爾蒙藥物可改善。如果發現自己有症狀且對生活造成困擾,務必及早至泌尿科就診,才能避免長期睡眠品質不佳而影響日常,或是淪落到「被趕去跟狗睡」的窘境!夜間多尿睡不好恐增死亡風險醫師呼籲切勿隱忍 務必盡快到泌尿科就診根據統計,台灣夜尿症的盛行率40歲以上將近四成[2],而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夜間經常起床如廁不僅可能造成跌倒、骨折的發生,也有國外研究指出恐提升死亡風險[3]。因此醫師呼籲有夜尿問題切勿隱忍,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避免各種健康危機找上身。民眾在家也可透過LINE「夜問AI智能聊天室」,初步評估自我排尿狀況,並透過智能聊天室彙整的全台超過300家泌尿專科醫療院所資訊,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就醫管道,盡快還自己一夜好眠與健康的後半生!※參考資料[1] Friedman, F. M., & Weiss, J. P. (2013). Desmopressin in the treatment of nocturia: clinical evidence and experience.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urology, 5(6), 310-317.[2] Huang, Mei-Huang,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nocturia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from public health cente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braz jurol 38 (2012) , pp.818-824.[3] Yohannes W.Endeshaw, MD, MPH,1 Ann V. Schwartz, PhD, MPH,2 Katie Stone, PhD,3 Paolo Caserotti, PhD,4 Tamara Harris, MD, MS,5 Stephen Smagula, PhD,6 Suzanne Satterfield, MD, DrPH,7 and for the Health ABC Study.(2016)
-
2024-04-01 焦點.元氣新聞
名醫加持AI 超音波即時辨識肝腫瘤
防治肝病,醫界積極宣導成人應每半年到一年作一次上腹部超音波檢查。但是檢查後疑似有腫瘤等病變,常需轉介等待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很是折磨人。台大與好心肝基金會、聰泰科技開發公司合作研發AI輔助裝置,可以在作超音波時,就彷彿有經驗豐富的名醫陪同,馬上能協助找出九成病變。這個輔助裝置命名為「深度學習在超音波檢查肝腫瘤自動偵測與辨識之應用」軟體,近日在日本舉行的亞太肝臟研究醫學會中,獲「研究者獎」大獎。即時超音波影像AI裝置 猶如身旁有「許P」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暨台大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粘曉菁指出,這是國內第一個由社會愛心挹注完成的即時超音波影像AI裝置,由聰泰科技公司大力支持公益協助開發。台大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宏醫學博士代表報告與受獎,吸引全球數千位肝臟醫師專家學者與會見證。這項人工智慧應用於肝腫瘤超音波影像可即時自動偵測及辨識裝置的研發,由粘曉菁主導,希望將台灣首位以超音波檢查診斷肝腫瘤權威、台大醫院名譽教授暨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的數十年超音波判讀肝腫瘤的經驗,得以雲端化,讓醫療人員幫病人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的同時,猶如身旁有「許P」,輔助即時判定肝腫瘤的良惡性。1576名患者診斷資料 訓練AI辨識能力粘曉菁說,此研發搜集2002年至2020年,台大醫院1576名患者,共6001個肝臟腫瘤超音波影像,且透過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影像或病理結果確定肝腫瘤診斷,再由超音波專科醫師標記出每一個腫瘤的部位,進一步訓練AI軟體自動偵測及辨識肝腫瘤影像。此AI裝置協助醫療人員以無輻射且快速的超音波檢查,即時輔助醫師診斷肝腫瘤,緩解病人焦慮感,並減少高階影像(CT或MRI)檢查的等候時間與國家醫療資源支出。目前研發團隊已向衛福食藥署申請證照,粘曉菁說,相信不久後,此套AI輔助系統就可應用於臨床。
-
2024-03-14 養生.聰明飲食
紅棗跟黑棗有什麼不同?哪種比較營養?專家教你正確食用及如何挑選紅棗、黑棗
洪媽媽最喜歡拿紅棗來燉雞湯,燉出來的湯頭甜而不膩,非常爽口;吳太太則習慣用黑棗燉排骨湯,更喜歡優美的色澤與豐厚的口感。似乎紅棗、黑棗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到底這兩種之間各有什麼不同?營養價值有差別嗎?紅棗、黑棗怎麼區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指出,無論是紅棗或黑棗,在中醫的分科裡都屬於大棗類,是鼠李科植物棗的果實,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產地不同、加工方式不同,但營養價值幾乎完全一樣。一般來說,大棗曬乾後就成為紅棗,而黑棗則是經過低溫烘培過後,令果皮顏色較深而稱為黑棗。「通常在民間的使用習慣上,是將紅棗用於藥物上,黑棗則再加工處理製造,參蜜製成蜜餞或用於燉湯等料理上。」陳旺全解釋,紅棗通常具有補心、養脾功效,在中醫用藥中,所稱的大棗指的就是紅棗,是取其可「助十二經,和百藥」的功效,表示加入紅棗後,能調節各種藥材的功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至於黑棗則多做於食療進補使用。大棗類的營養價值陳旺全指出,紅棗在中藥之中屬於甘草國老之類,可說是藥物中的皇后,一直以來被當作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這是因為它除了能讓藥物甘甜之外,還對劇烈藥物有緩和的作用。尤其近幾年,民間普遍喜歡喜歡吃新鮮紅棗來助養顏美容。研究指出,鮮棗中的維生素C成分,甚至高於水果維生素C之王--番石榴,每100公克中就含有300~600公克不等。也因此,鮮棗在中國有「活的維生素丸」之稱。紅棗不僅可以養氣補血,更有醫學證實具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不只維生素C的含量高,紅棗還含有高量的維生素P、鐵質與單寧酸,同時也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礦物質元素,並有大量的醣類物質,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對人體的免疫細胞有強化的作用。至於黑棗則有兩種,民間常見的多屬鮮棗的乾製品,營養成分與紅棗類似,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與多種維生素等,其中又以維生素C與鈣質、體質最多,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通常使用在補血及做為調理藥物上,對於貧血、血小板減少、肝炎、乏力、失眠等都有相當的幫助。如何正確使用?不過,即使紅棗、黑棗的營養價值很高,陳旺全仍建議不宜食用過量,因為棗皮的纖維含量高,吃多了容易脹氣,會引起腸胃不適,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或者有便秘現象的人更不能多吃。此外,由於棗類的甜度高,如果吃太多又沒有喝足夠的水,容易產生蛀牙。一般來說,無論是紅棗或黑棗,在中藥的使用上會根據疾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法,陳旺全舉例,如有胃食道逆流者,光吃紅棗絕對不行,還需加入生薑才能達到效果;至於更年期有睡眠障礙的人,則以酸棗仁湯更為有效。此外,有產後憂鬱症的婦女,除了可以紅棗、當歸、枸杞當水喝外,也可加入甘草與小麥,也就是所謂的「甘麥大棗湯」來助養血、紓眠。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發現紅棗的蒂頭發霉,或是籽的顏色已經呈現黑色時,最好丟棄不用,因為保存不良的紅棗容易出現黃麴毒素,這時不但不能護眼,反而會傷眼、害肝。購買的紅棗或黑棗,務必選擇表皮完整、沒有皮屑者,最好不用購買來源不明的散裝,以真空包裝為挑選重點,且包裝外一定要有製造日期,通常半年以內都算新鮮,若已經開封,則可放在冷凍庫的門上保存,且最好3個月內食用完畢,才能確保棗的品質。陳旺全提供一個辨識紅棗、黑棗新不新鮮的方法,就是在食用前,先撥開去籽後,一方面方面烹煮食用,一方面也能順便觀察籽的顏色,來判斷果實是否仍然新鮮。如何挑選紅棗、黑棗?市面上的紅棗大多來自中國,但台灣本地也有雞心棗生產。台灣棗的果核通常尖而細長、果實也偏乾,在選擇上可從果皮顏色偏紅、蒂有凹陷,且皮薄肉厚為佳,通常果皮皺摺細密者屬於良品,此外,顏色也應偏鮮紅。好的黑棗外皮應該要烏亮有光澤,微微透露出紅色且型狀短而圓整,表皮皺紋要細淺,選擇時要特別留意是否有蟲蛀、破頭或腐爛的情形。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補血除了紅棗枸杞還可以吃什麼?這種食物效果也奇佳.紅棗怎麼吃?了解紅棗的功效,但這5類人不宜多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日本藥妝必買的眼藥水怎麼挑?理財藥師教從4類成分及功能選擇
逛藥妝店是許多人到日本旅遊的必去行程,除了必買美妝品、保健食品外,不少上班族還會選購眼藥水。日本眼藥水成分眾多,該如何挑選呢?理財藥師rxsavemoney在IG建議,挑選眼藥水時,可以從成分入手初步判斷,再考慮成分劑量的多寡,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眼藥水。大致可分成4大類:1.補充眼睛營養:B群及胺基酸家族,可促進眼睛代謝、補充基礎營養及改善眼睛乾澀疲勞。●B群家族:常見成分B5、B6及B12,可舒緩睫狀肌,改善眼睛疲勞症狀。●胺基酸:Taurine(牛磺酸)、L-Potassium aspartate(天門冬胺酸鉀),可以為眼睛提供營養物質改善疲勞。2.改善眼睛癢:此類成分能改善眼睛止癢、減緩過敏以及消炎效果。常見成分:Chlorpheniramine(抗組織胺)、Dipotassium glycyrrhiznate(抗發炎物質)、Aminocaproic(胺基己酸)和Zinc(硫酸鋅)。3.改善眼睛乾澀:此類成分能改善眼睛乾澀問題,達到保濕效果。●維他命:高單位的維生素A和E,能加強眼球保濕能力,幫助眼睛的血液循環。●保濕成分:添加軟骨素和尿囊素,可以加強保濕。4.功能型成分-azoline字尾的藥物:用於紅眼情況。Neostigmine:可放鬆眼睛睫狀肌,緩解疲勞。為了方便大家,理財藥師整理了一份英中日成分對照,提供大家在日本選購眼藥水參考。許多上班族有用眼過度困擾,因此將日本眼藥水視為聖品,眼科醫師指出,日本眼藥水的成分很多,基本上是含有維他命與血管收縮劑,可以改善眼睛紅腫,但幾個小時後即回復原狀,甚至可能紅得更厲害,這類眼藥水並非治療的用藥,可用來應急,只可視場合偶爾使用,不宜長期點用。●理財藥師:喜歡研究藥品跟保健食品的藥師,本身也酷愛研究理財,故稱為理財藥師。IG:https://www.instagram.com/p/C2Rxe16SanL/?img_index=1(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13 焦點.健康知識+
環保再生衛生紙含細菌和雙酚A恐致癌?衛生紙、面紙怎麼用?專家教一原則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環保衛生紙「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充滿大量細菌」,但專家表示,再生紙漿製程中最高溫度達攝氏 500 多度。 (2)傳言提到「環保衛生紙可能含雙酚 A,恐影響生育和子宮功能」,並影射與罹患子宮頸癌有關。但專家表示,臺灣自 2011 年起連熱感紙都禁含雙酚 A,而包括環保衛生紙在內的家庭用紙從來都不含雙酚A,傳言說法奇怪且令人不解。網傳「20 歲妹月經爆 2 症狀竟是癌 醫問細節嘆『衛生紙害的』」,提到年輕的子宮頸癌病患長年使用環保再生衛生紙,可能含有細菌、雙酚 A 等有害健康物質,「推估患病原因恐與衛生紙有關」。但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子宮頸癌主要成因為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所導致的子宮頸細胞發炎及癌前病變,傳言忽略該病例檢出 HPV16、52 型,卻強調罹病恐因環保衛生紙害的,為偏離臨床及科學證據的錯誤訊息。再生衛生紙害子宮頸癌? 原始謠傳版本: 20歲妹月經爆2症狀竟是癌 醫問細節嘆「衛生紙害的」 在社群平台流傳: 並連結到越南媒體報導: 查證解釋:傳言說女大生「大小便都用這樣的衛生紙」,但根據臺灣的造紙工業公會官網之分類,「家庭用紙」包括平版式衛生紙、抽取式衛生紙、捲筒衛生紙、面紙、廚房紙巾、擦拭紙巾、吸水紙、生理棉、紙尿褲;以一般臺灣人口語的習慣,廣義「衛生紙」使用情境包括浴廁裡的捲筒、取式、平版衛生紙,而外出時有時也會將袖珍包「面紙」作為如廁使用。傳言所說如廁時使用的「衛生紙」,以臺灣的生活習慣可能包括「衛生紙」及少部分「面紙」,但不管是哪一種、在臺灣的分類都屬於家庭用紙。 單一病例很可疑 臺灣人不愛用環保衛生紙 MyGoPen 致電諮詢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彭元興,他表示衛生紙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有問題的話,不會只有一個病例、會一大堆人都有問題,對單一個案的傳言保持懷疑,這是面對像衛生紙這類常見用品的傳言所能有的基本判斷。 傳言提到「患病與一款來路不明、再生紙製成的黃色衛生紙有關」,彭元興強調,傳言對於詳細的品項名稱講得不清不楚、只說是再生紙製成的衛生紙,但臺灣人喜歡又白又蓬鬆柔軟的衛生紙,原生木漿製成的衛生紙市佔率大約為 85% 到 90%,幾十年來各家廠商推出各種環保再生衛生紙,但市場反應始終冷淡,臺灣民眾不愛用再生衛生紙,所以民眾看到這樣有關再生衛生紙的傳言時,也能對照平日的使用情況而不用感到驚慌。 再生紙漿500度高溫殺菌 傳言提到「可能在生產過程中,紙上充滿大量的細菌」,彭元興以臺灣市面上最常見 C 牌的 P 環保衛生紙為例,能作為再生紙漿的原料是經過篩選、並不是所有的廢紙都可以用來再生使用,且再生紙漿在生產的過程中最高溫度達攝氏 500 多度,在這樣的溫度下,病毒、細菌不可能還能存活,除非後續加工或運輸污染則另當別論,但傳言質疑生產過程,則是不懂製程及標準,合法的生產過程中並不會有這樣的疑慮。臺灣家庭用紙皆不含雙酚A 連感熱紙也是 傳言提到「醫師表示,不明來源的衛生紙內可能含有強效內分泌干擾物質雙酚 A (BPA)、與雌激素相似,恐影響生育和子宮功能」,但彭元興指出,臺灣的家庭用紙並沒有雙酚 A,傳言講衛生紙有雙酚 A 是非常令人不解的說法,雙酚 A 會應用在感熱紙,但臺灣標檢局在早 2011 年 1 月公告「感熱紙」國家標準,明確規範感熱紙的顯色劑不得含有雙酚 A,他本人也參與這項國家標準的制定,臺灣政府的政策態度很明確的就是不准使用雙酚 A 感熱紙。 環保衛生紙都含螢光劑 全世界皆然傳言還提到「醫師解釋,含有香料、染料與漂白劑等化學物質的衛生紙可能對健康產生危害」。彭元興表示,環保衛生紙可能會含有「螢光增白劑」,因為環保紙漿來自回收廢紙,白色紙張在製作時通常都會添加螢光劑,所以環保衛生紙可能會含有螢光劑,衛生紙國家標準沒有規範不可含螢光劑的另一個原因,是如此一來所有環保衛生紙就不合法了,甚至全世界使用超過一半的環保衛生紙來臺灣都會變成不合法,為了國際化也為了永續發展的世界趨勢,包括臺灣在內的全世界的環保衛生紙規範是可含有螢光增白劑的,但目前臺灣的衛生紙國家標準規範為「不可含有可遷移性的螢光反應」。 而上述提到在臺灣可能也會被用來如廁使用的小包裝面紙,因為原本就叫做「面紙」、預設的使用情況包括接觸食物或嘴巴,所以依規定「不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而使用原生木漿製作的、也就是民眾最常使用、又白又蓬鬆柔軟的衛生紙,則也是同樣的規範。如廁衛生紙擦拭時間短暫 衛生紙管理制度不同 有關染料的問題,彭元興表示,回收的白色紙並不會加染料、因為根本不需要,彭元興指出,臺灣最常見的有色家庭用紙是粉紅色的紙餐巾,常見於辦桌、喜宴或是小吃店,但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屬於非常小的市場,估計市佔率連 0.1% 都不到,但即使如此也必須符合相關規範、不得有顏色遷移現象。 彭元興強調,一般人如廁時使用衛生紙的時間大約一秒鐘,會接觸到的就是陰道口或是肛門口的黏膜、將水分擦乾而已,並不是塞衛生紙進去、並沒有長時間的反應作用時間,所以其實民眾不用擔心。此外,該病例為中國病患、當地衛生紙的標準及管理規範和臺灣是不同制度;而當地專家的說法「就是一個不懂的人裝懂」,中國的醫生並不懂造紙製程,如果真的驗出什麼東西可以提出來進行科學討論,但是什麼都沒有就這樣誇張的敘述、不但會造成民眾恐慌也會傷害專業形象。 此外,臺灣民眾常將「抽取式衛生紙」放在餐桌上,用來擦嘴巴、擤鼻涕等,或是將「袖珍包面紙」用來如廁,彭元興提醒,民眾只要記住「面紙就是用在上半部,衛生紙就是用在下半部」就不會混淆,衛生紙不應接觸口鼻、即使是原生木漿所做的衛生紙也不建議當成面紙使用在上半部,而如果用面紙如廁、則要注意不能丟進馬桶。結論 傳言提到「環保衛生紙生產過程中紙上充滿大量的細菌」、並影射影響健康。但再生紙漿製程中以超過攝氏 500 度以上的高溫殺菌。傳言提到「環保衛生紙內可能含有雙酚 A、與雌激素相似,恐影響生育和子宮功能」,並影射與該病例罹患的子宮頸癌有關。但專家表示,臺灣的「家庭用紙」全部都不含雙酚 A,臺灣甚至連熱感紙也禁用雙酚 A。 根據國健署官網「子宮頸癌防治」資料,「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所致,其中會感染人類生殖道的約有 40 型,高危險型包括 16、18、31、33、52、58 等型別在台灣較常見」,傳言連結到的越南媒體報導中,也提到該病例檢出 HPV16 和 52,傳言誤將病毒感染導致的子宮頸癌,說成與環保再生衛生紙有關、為錯誤訊息。資料來源: 經濟部 標準檢驗局 - 紙(品)類檢驗專區 造紙工業同業公會 - 紙種介紹 諮詢專家: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 - 彭元興(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3/hpv.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5 焦點.元氣新聞
整理包/2024台北市免費老人健檢開放預約 詳細醫療院所名單公布
台北市今年首度提供免費老人健檢,不但新增骨密度檢查C套餐供長者選擇,提供老人健檢服務特約醫事機構更提升至61家,共30家醫院及31家診所一起服務,服務名額由5萬503名擴增至6萬6,040名,今(4日)起開放一般族群長者網路取號預約,各醫學中心提醒,網路取號號碼僅代表掛號資格,民眾別忘了掛號,以免被取消資格。《元氣網》整理2024台北市免費老人健檢預約方式、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檢查套餐選擇等細節,有需要的民眾務必盡早預約。免費健檢對象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設籍於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免費健檢預約方式及時間台北市免費健檢分2階段登記,一般族群長者屬於第2階段,4日起開放網路取號。1.網路預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路取號系統取號。開放時間:3月4日(星期一)起開放網路取號。網路開放時段為113年3月4日(星期一)早上7點起至113年3月10日(星期日)晚上7點止(或特約醫事機構額滿為止)。註:特殊族群長者已提前至113年2月22日網路取號服務。特殊族群長者為臺北市政府列冊關懷之長者,包含65歲以上獨居長者、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2.電話預約撥打臺北市老人健檢免費諮詢專線0800-031-889[服務時段113年2月20日(星期二)至3月12日(星期二),每日早上7點至晚上7點],由專責客服人員提供諮詢服務及協助網路系統取號。3.醫療院所現場登記今年僅博仁綜合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西園醫院、仁濟醫院、三軍總醫院、中國醫臺北分院、康寧醫院、張育驍診所、健華診所、夏爾診所、思雲診所、永育樂群診所、天行健診所、永育大湖診所、樹爸爸親子診所、張參雄診所、王志靈診所及惠康診所等18家院所開放現場登記,需依規定取得特約醫事機構登記資格之號碼牌,並遵守醫事機構登記之規定預約健康檢查日期,若未符受檢資格或未依照醫事機構規定辦理登記,特約醫事機構有權利保留或取消長者之登記資格。開放時間:3月4日(星期一)起開放現場登記服務。現場登記時段為113年3月4日(星期一)早上7點開始至額滿為止。3種檢查套餐選擇3種檢查套餐供長者擇一受檢,包含腦肺套餐、腹部超音波套餐及新增的骨密肌力檢查套餐,供長者擇一受檢且每年皆可選擇。共同檢查項目:包含健康史、身體評估、尿液常規檢查、糞便潛血免疫分析、憂鬱症篩檢、認知功能評估及檢查結果之保健諮詢及異常轉介服務。A套餐:加上胸腔X光檢查、甲狀腺刺激素免疫分析、維他命B12、葉酸、鈉、鉀、鈣及血液常規檢查等項目。B套餐: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糖化血色素、白蛋白及球蛋白等項目。C套餐:則加上DXA骨密度檢查、肌少症篩檢(小腿圍)、肌少症體能表現評估(或握力)、鹼性磷酸酶(ALK-P)、尿酸、尿素氮、鈣、血液常規檢查、白蛋白及球蛋白等項目。提供免費健檢醫療院所包含30家醫院、31家診所。》詳細名單【資料來源】.臺北市衛生局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01 焦點.健康知識+
上廁所沖水「馬桶蓋關起來」比較衛生?美國研究揭驚人真相
曾經有1個說法,上廁所完將馬桶蓋子關上再沖水,是防止病毒汙染廁所最安全的方法,但最近1項研究發現,無論馬桶蓋是關上還是打開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定期對馬桶進行消毒。上廁所沖水馬桶蓋關起來比較好? 研究揭驚人真相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和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公司,並發表在《美國感染控制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上的研究顯示,在沖馬桶時,不管馬桶蓋是打開,還是關閉,病毒都會傳播到廁所中。亞利桑那大學的資深作者Charles P. Gerba指出,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關上馬桶蓋對防止病毒傳播沒有實質的影響,從他們的研究中反而發現,定期對馬桶進行消毒,對於減少汙染和防止病毒傳播的重要性。研究團隊檢查了在馬桶蓋開啟和關閉的狀態下,沖馬桶時病毒傳播的狀況,而該研究主要是在家庭和公共廁所2個地方進行,值得注意的是,評估馬桶蓋關閉的影響僅限於家庭馬桶,因為公共廁所的馬桶通常沒有蓋子。在沖馬桶之前,研究人員使用1種非致病原性的病毒在馬桶中傳播,作為危險病毒的代表,並從馬桶水、馬桶上、廁所地板和牆壁等處收集樣本。研究人員發現,在家用馬桶中,無論蓋子是開著,還是關閉,從馬桶或附近地板表面收集的病毒量,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在2種情況下,馬桶周圍牆壁上的病毒汙染都很小,反而馬桶座椅是受汙染最多的地方。此外,研究人員也觀察到,公共廁所與家庭的汙染狀況類似。清潔馬桶很重要! 沖水前加入1物更能避免遭病毒感染為了解使用刷子清潔與使用消毒劑的效果,研究人員從馬桶刷和其盒子中取樣。當研究人員比較汙染狀況時,他們發現使用消毒劑和刷子清潔馬桶後,明顯降低了馬桶中病毒的量。研究結果顯示,在沖水前向馬桶中添加消毒劑,或者在馬桶水箱中使用消毒劑,都是減少汙染的有效方法。研究人員說明,為了減少在廁所中接觸汙染物所帶來的風險,建議在刷馬桶後,還要定期使用可以消滅微生物活性的消毒劑,特別是當家中有感染病毒,如諾羅病毒,導致急性腸胃炎的人時,更需要這麼做。★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31 養生.聰明飲食
冬季最強水果椪柑,連絲一起吃助血管軟化!柑橘保存有訣竅,1招消除酸味提升甜度
秋冬正是柑橘盛產的季節,不過有些人怕酸,就怕買到酸的橘子。對此其實有解方,農業專家建議,若覺得橘子太酸,買回家後放在陰涼處保存,即可消除酸味,提升甜度。秋冬柑橘盛產,10-11月間先有青皮椪柑上市,不過它青綠色的果皮,常讓人以為還沒成熟,其實這時候的椪柑嚐起來新鮮多汁,酸中帶甜。而11月後,椪柑果皮逐漸轉為黃中帶綠,成熟度高、酸甜適中,且耐貯存,橙皮柑橘一直到春節過後都可買得到。椪柑從內到外都有價值 連絲一起吃助血管軟化而無論哪種顏色的皮,有冬季最強水果封號的椪柑,從內到外都有價值,果肉、皮、核、絡均可食用。果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P、類黃酮、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每天2顆,就能達到國健署建議的每人每日維他命C需求量。果皮曬乾後即陳皮;橘皮能理氣化痰、減輕腹脹;另橘皮所發出的味道,有研究指對於減除焦慮,紓解緊張也有幫助。還有一般人吃橘子時常會把果肉上的絲狀物剝除,中醫師建議最好連絲一起吃,果皮內白色網狀細絲又叫「橘絡」,有助血管軟化,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冬天吃也有活血、治咳、化氮的好處。椪柑別放冰箱!這樣保存降低酸度、提升甜度農糧署教挑選椪柑的小撇步,首先看果形是否完整、蒂頭飽滿,底部稍凹為佳。其次為表皮色澤均勻無斑點,油胞(毛細孔)較多且明顯,拿起來有沈手的感覺就是好椪柑。好吃椪柑這樣挑1.挑選青皮柑時,挑選大果,一台斤約2、3顆,酸味較低。2.橙皮柑以中型果為佳,一台斤約3、4顆,酸甜適中,風味濃厚。3.果形完整、色澤均勻,果皮清潔光滑,拿在手上有沈重感。柑橘貯藏性佳,但為維持果實品質與風味,農糧署建議最好還是要在2週內食用完畢,如果一次購買數量較多,應避免疊壓、篩選挑出發霉損傷者。也可以用保鮮膜分別封存,延長保存時間。椪柑保存看這裡1.柑橘類果皮已具有隔絕空氣與細菌的作用,常溫下,打開紙箱、紙盒通風保存即可,切忌放入冰箱冷藏,否則橘子會失水而乾縮。2.若覺得橘子太酸,放在陰涼處保存可消除酸味,提升甜度。3.發現發霉、損傷時,需立即取出,以免其他橘子也加速腐敗;也可用保鮮膜分別封存,更耐久放。【資料來源】.《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部農業主題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25 養生.心理學解密
MBTI是什麼?16型人格有哪些?一次看懂相關指標和定義解釋
你是否曾聽過有人將自己描述為INTJ或ESTP類型,並且好奇這些聽起來神秘的字母可能意味著什麼?這些四個字母的代碼是由一系列問題進行性格評估的可能結果,該評估稱為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這是一種已經存在超過75年的心理工具。因此,這些人是基於MBTI來描述他們的性格類型。什麼是MBTI測驗?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是一份自我報告的問卷,此測驗幫助人們使用四種特定的二分法或量表來評估他們的性格:內向-外向、感知-直覺、思考-感覺和判斷-感知。MBTI最初由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她的母親凱瑟琳.庫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基於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的心理類型理論,於20世紀40年代所提出,。根據邁爾斯和布里格斯基金會的說法,該測試的目的是讓榮格描述的心理類型理論易於理解並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作用。換句話說,MTBI旨在以實用的方式明確和理解一個人的性格類型。根據對一系列問題的回答,人們被識別為具有16種性格類型之一。MBTI的目標是讓受訪者進一步探索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包括喜歡、不喜歡、優點、缺點、可能的職業偏好以及與他人的兼容性。沒有一種性格類型比另一種性格類型「最好」或「更好」。它不是一個旨在尋找功能障礙或異常的工具。相反的,它的目標只是幫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MBTI測試如何進行?MBTI測驗是一種自我報告的性格評估。在測驗期間,個人回答大約90道上下不等的問題,評估對四種不同二分法的偏好:內向-外向、感知-直覺、思考-感覺和判斷-感知。根據他們的回答,MBTI根據個人自我報告的偏好和行為將其分為16種不同的性格類型之一。.外向-內向用E或I表示.感覺-直覺用S或N表示.思考-感受用T或F表示.判斷-感知用J或P表示外向(E)–內向(I)這個量表以此來描述人們如何與周圍的世界做出反應和互動。外向的人往往以行動為導向,享受更頻繁的社交互動,並在與他人共度時光後感到精力充沛。內向的人傾向於以思想為導向,享受深入而有意義的社交互動,並在獨處後感到精力充沛。我們對外向或內向影響的偏好:.一天結束後我們如何充電。.我們的會議方式。.我們喜歡的工作環境。.當我們開始執行一項任務時。.我們的興趣和嗜好。感覺(S)–直覺 (N)這個量表涉及觀察人們如何從周圍的世界收集資訊。喜歡感知的人往往會非常關注現實,特別是他們可以從自己的感官中學到什麼。他們傾向於關注事實和細節,並喜歡獲得實務經驗。那些喜歡直覺的人更注重模式和印象之類的東西。他們喜歡思考可能性、想像未來和抽象理論。我們對感覺或直覺影響的偏好:.我們如何看待事物。.我們喜歡什麼樣的指令。.我們學習新事物的方法。.購買前我們需要的訊息。.我們對改變的反應。思考(T)–感受(F)此量表重點在於人們如何根據從感知或直覺功能收集的資訊做出決策。喜歡思考的人更注重事實和客觀數據。在權衡決定時,他們往往保持一致、合乎邏輯且不帶個人色彩。那些喜歡感覺的人在得出結論時更有可能考慮人和情感。我們對思考或感覺影響的偏好:.我們的決策過程-我們首先考慮的是什麼,其次考慮的等等。.我們的幫助風格。.我們如何向人們提供回饋。.我們處理不同觀點的方法。.我們如何希望被認可或讚賞。判斷(J)–感知 (P)此量表涉及人們傾向於如何與外界打交道。那些傾向於判斷的人更喜歡結構和堅定的決策。傾向於感知的人比較開放、靈活、適應性強。這兩種傾向與其他尺度相互作用。我們對判斷或感知影響的偏好:我們如何處理複雜的任務。當我們即將結束時。我們如何處理最後期限。我們如何看待工作和娛樂。我們如何企劃活動。MBTI性格類型有哪些?根據邁爾斯和布里格斯基金會的說法,當每個偏好的字母組合在一起時,就會形成16種不同的性格類型,其中包含該類型獨有的不同特徵。以下為每種人格類型的特徵:ISTJ:內向、感知、思考、判斷.往往更加安靜和嚴肅。.求真務實、負責、務實。.透過可靠和徹底贏得成功。.享受秩序和組織。ISFJ:內向、感知、感覺、判斷.安靜、認真。.致力於履行義務。.友善、忠誠並考慮他人感受。.重視家庭與工作環境的秩序與和諧。INFJ:內向、直覺、感覺、判斷.關心服務公共利益。.有洞察力並渴望了解他人的動機。.傾向於在關係和想法中尋求意義和聯繫。.致力於他們的價值觀。INTJ:內向、直覺、思考、判斷.有原創想法的人有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識別事件模式以確定解釋視角。.持懷疑態度且獨立。.對自己和他人保持高標準。ISTP:內向、感知、思考、感知.安靜、敏感、善良。.致力於他們的價值觀和對他們重要的人。.喜歡獨處並按照自己的步調工作。.厭惡衝突。ISFP:內向、感覺、感覺、感知.寬容、靈活、邏輯性強。.快速找到問題的可行解決方案。.對因果關係有興趣。.重視效率。INFP:內向、直覺、感覺、感知.理想主義、好奇心和適應力強。.忠於他們的價值觀和對他們重要的人。.渴望了解他人並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力。.尋求符合他們價值觀的生活。INTP:內向、直覺、思考、感知.理論、分析與懷疑。.有興趣為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提供邏輯解釋。.重視創意而非社交互動。.問題解決者。ESTP:外向性、感知、思考、感知.自發,活在當下。.解決問題時喜歡採取行動而不是理論解釋。.享受美觀和材料舒適。.邊做邊學。ESFP:外向性、感知、思考、感知.喜歡與他人合作。.自發且容易適應新的人與環境。.現實、外向、接受。.與其他人一起嘗試新技能時學得最好。ENFP:外向性、直覺、感覺、感知.熱情、熱情、富有想像力。.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渴望提供讚賞和支持。.自發、靈活、能夠即興發揮。ENTP:外向性、直覺、思考、感知.聰明、直言不諱、激勵人心。.解決問題時足智多謀。.善於讀懂別人。.覺得例行公事很無聊,常常尋找新的做事方式。ESTJ:外向、感知、思考、判斷.務實、果斷、有組織。.價值觀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成果。.快速有力地執行計劃和決策。.為自己和他人保持清晰且合乎邏輯的標準。ESFJ:外向性、感知、感覺、判斷.合作、認真、善良。.重視環境的和諧。.希望感謝他們的貢獻。.喜歡與他人合作,有效率、準確地完成任務。ENFJ:外向性、直覺、感覺、判斷.有同理心、負責任、忠誠。.適應他人的情緒、需求和動機。.通常作為個人和社區成長的催化劑。.積極響應讚美和批評。ENTJ:外向性、直覺、思考、判斷.喜歡長期規劃和目標設定。.通常消息靈通、博覽群書並渴望與他人分享知識。.熟練的問題解決者。.樂於發揮領導作用,有力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何找出你的MBTI性格類型?要確定你的MBTI性格類型,你需要填寫MBTI問卷,你可以造訪MBTIonline.com提供的官方測驗,不過在該網站上測驗是需要收費的。然而,你也可以在其他非官方的MBTI測驗中進行,例如英國公司NERIS Analytics Limited提供的Free Personality Test免費測驗,完成數道選擇題後便能得出屬於自己的MBTI測驗結果。【資料來源】.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The Preferences: E-I, S-N, T-F, J-P.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 Beginner’s Guide.How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Works
-
2024-01-20 焦點.元氣新聞
「MBTI測驗」比爾蓋茲、馬斯克都測過!來測試看看你是16型人格中的哪種人格特質
韓妞瘋轉朋友圈的「蔬菜MBTI」測驗,可以說是現在社群討論度最高的心理測驗,不只各大韓國綜藝節目瘋測,就連比爾蓋茲、馬斯克都測過!透過 MBTI 學到,原來我們印象中的優點跟缺點,其實都只是一種特質,而每個人對於這種特質的詮釋都不同,測驗結果共有16種人格特質,快來看看你是哪一種?MBTI測驗是甚麼?MBTI就是運用四組二分法的方式,來評估一個人的性格傾向,形成了16個人格類型。透過這樣的結果,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不同,例如,原來一直引以為傲的「堅持」、「恆毅力」特質,在不同的情境下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一意孤行」與「自以為是」;甚至是注重「效率」而沒有適時傾聽別人的想法,也會被貼上不尊重他人的標籤。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並非只是4個字母這麼簡單,MBTI更探討4個字母間的互動,以及不同組合產生的影響。MBTI的四個字母的意義?測驗前要知道,因為MBTI測驗的4個向度都是光譜,沒有人絕對百分之百是屬於哪種類型。也就是說即使你的分數偏向某一邊,你依然擁有另一邊的特質;而且就算是同一類型的人,也不會個性都會一樣MBTI 的外向(E)跟內向(I)是在講人的態度、專注的點,以及可以獲得能量的來源。不過,如果我們說E傾向的人一定比較會社交、I 傾向的人一定不善與人互動,這就太不客觀了。.S傾向的人:比較喜歡透過感官來獲取資訊。通常就是社會上所謂的「實際」的人,他們比較難理解「摸不著邊際」的事情。.N 傾向的人:是指直覺,比較喜歡觀察大局跟趨勢。他們吸收了各種外在環境的線索,再把這些線索連在一起,變成一個他們理解的事物。 .T傾向的人:比較擅長依據邏輯做決定,通常也覺得這樣做才對。他們傾向讓自己跳脫情境,再做出「合理」的決定,通常也比較不考量別人的感受。.F傾向的人:是情感,比較習慣從情感面、同理心來做決定。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也比較善於透過換位思考來理解他人。.J 傾向的人:喜歡有條理的執行方式,他們通常會想辦法控制外在環境,並且依照他們的規劃來做事情。對他們來說,效率很重要,而人生就是不斷地下判斷、做決定,再往前行。.P傾向的人:代表感知,喜歡靈活、有彈性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過程與體驗才是最重要的。MBTI,想要透露的訊息訊息1:不同類型沒有好壞首先,不可能因為有人知道你的 MBTI 結果,就自以為可以了解你的人生,甚至沒有哪個類型好,或是那個類型比較不好的狀況。訊息2:相同行為,不等於相同類型即使是不同類型的人,都有可能有相同的觀點,只是出發點不一樣罷了!道理就像,就像同類型的人也可能呈現完全不同的表象。訊息3:你的存在是獨特的透過測驗知道,這個世界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這代表著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重要性。訊息4:避免自證預言知道自己的特質,並不是讓你用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是要你好好了解自己。訊息5:你不是沒有選擇雖然MBTI不難懂,但這也是大家容易誤解的地方。不過這並不代表你不會改變,符合你的人格類型是你最喜歡的,但不代表你永遠不會改變心意。👉MBTI測驗開始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12-31 失智.大腦健康
多吃山葵有助加強記憶力可望預防失智症?教授告訴你實情為何
讀者Kathy在2023-12-13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寄來電郵:「大家都好努力促銷自己國家的產品,日本奇奇怪怪的研究報告與書籍也是不遑多讓的 。」我點擊連結,但沒看到任何與日本有關的訊息。隔天,Kathy寄來新的電郵:「林教授好。我是對山葵防失智這則報導存疑。」這個連結打開的是《新聞雲》在2023-12-7發表的日本研究:多吃山葵「有助加強老年人記憶力」 有望預防失智,其中·一句話是:「日本東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俗稱哇沙比的山葵有助改善短期與長期記憶,研究結果發表於歐洲期刊《營養素》(Nutrients)。」這就立刻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因為我對哇沙比是情有獨鍾,在吃生魚片時都要粘大量的哇沙比,我也在6年多前就發表山葵,辣根,芥末。其中的幾句話是:「在進一步閱讀有關哇沙比的資料時,又發現了種種錯誤資訊。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搞不清山葵(wasabi),芥末(mustard),和辣根(horseradish)。還有就是錯誤地說哇沙比是用山葵的“根”磨出來的,儘管“莖”才是正確(連台灣的農委會都搞錯)。另外,你知道為什麼哇沙比需要“磨出來”嗎?(而且是磨得越細,味道越嗆)還有,用哇沙比粉末調成醬時,為什麼是攪得越厲害,味道越嗆?答案可是牽扯到植物的天然防禦系統,也跟人類的養生保健有關。」您有沒有注意到「跟人類的養生保健有關」?也就是說,的確是有研究顯示哇沙比可能有益健康。不過,請您先不要嫉妒 – 雖然我愛吃哇沙比,但我可不見得會比您更健康(請看文末的註解)。《新聞雲》這篇文章所說的日本研究是2023-10-30發表的Benefits of Wasabi Supplements with 6-MSITC (6-Methylsulfinyl Hexyl Isothiocyanate) on Memory Functioning in Healthy Adul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Evidence from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含有 6-MSITC(6-甲基亞磺酰己基異硫氰酸酯)的哇沙比補充劑對 60 歲及以上健康成年人記憶功能的益處:來自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研究所測試的是「哇沙比補充劑」,而不是《新聞雲》那篇文章標題所顯示的「山葵」。事實上,嚴格來講,研究所測試的就只是單一的化學物質(縮寫成6-MSITC)。還有,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經費是來自「哇沙比補充劑」的生產商。(註:有關此生產商,請參考讀者Elliot的留言)不管如何,這篇論文的文摘裡有這樣的敘述:方法:72 名老年人被隨機分配到 6-MSITC 組或安慰劑組。參與者被要求服用補充劑(6-MSITC 或安慰劑)12 週。我們檢視了介入前後的各種認知表現(例如執行功能、情景記憶、處理速度、工作記憶和注意力)。結果:與安慰劑組相比,6-MSITC 組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表現顯著改善。然而,我們並沒有發現其他認知領域有任何顯著改善。從「結果」可以看出,在所有的認知功能測試裡(共12項),只有working memory和episodic memory是有顯著改善。但是,這個所謂的「有顯著改善」是有問題的,因為從論文的圖表4可以看出,working memory和episodic memory的P值是0.00。P值是一個關鍵性的統計學數值:當它是小於0.05時,測試結果就可以被判讀為「有意義」,也就是「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有顯著差異」。但是,P值一定是永遠大於0。請看下面這兩個專門討論統計學的網頁:Simply Psychology:The p-value will never reach zero because there’s always a slim possibility, though highly improbable, that the observed results occurred by random chance(P值永遠不會達到零,因為觀察到的結果總是有一個很小的可能性會隨機發生,儘管高度不可能)Scribbr:The p value will never reach zero, because there’s always a possibility, even if extremely unlikely, that the patterns in your data occurred by chance(p 值永遠不會達到零,因為即使可能性極小,數據中的模式總是有可能會偶然出現)所以,這篇論文所聲稱的「與安慰劑組相比,6-MSITC 組的工作記憶和情景記憶表現顯著改善」是出自一個有問題的數據。不管數據是否有問題,可以肯定的是,《新聞雲》那篇文章的標題『日本研究:多吃山葵「有助加強老年人記憶力」 有望預防失智』,是與事實不符(因為該研究所測試的是含6-MSITC的補充劑,而不是山葵)。我常引用的加拿大McGill大學Offi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科學和社會辦公室)網站也對這篇論文提出質疑,請看Wasabi-More than Just a Sushi Condiment?(哇沙比-不只是一種壽司調味品?)註:在我發表的山葵,辣根,芥末裡有這麼幾句話:「哇沙比是有真也有假。真的跟假的出現在餐桌上的機率大概是一比一百,而價格大概也就是一百比一。真的哇沙比醬是用山葵的莖(不是根)磨出來的,假的哇沙比醬是用辣根(horseradish)磨出來的」。所以,我愛吃的哇沙比其實是辣根醬,而不是山葵醬。令我感到沮喪的是,研究顯示辣根幾乎是不含6-MSITC。看來我這個哇沙比老饕還是防不了失智。原文:山葵能防失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19 退休力.理財準備
完善老後防護網 專家教你從病本、老本、保本建構安心退休人生
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您是否也該提早為退休做好準備?隨著年紀增長,甚至退休後,不僅可能面臨身體健康與照護問題,且光是要達到理想的退休目標,儲蓄及花費等規劃均相當重要。要如何妥善規劃,讓自己擁有更好的老後人生,中國信託銀行透過「老病保三本」的概念,期盼打造富足退休人生。老本/退休金的金流長久且穩定是關鍵根據中國信託家庭理財暨退休大調查發現,58%的民眾有做退休規劃,且年齡集中在50-59歲,然而這些年齡層可以累積退休金的時間已經不長,甚至有時候已經來不及準備。蔡安棋建議民眾先確定退休目標,以必要、需要、想要三個層次依序創造永續的退休金流,並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工具,依年紀降低風險性資產比重,確保退休金流穩定。 所謂必要,指的是藉由定存或年金險╱還本險,創造穩定且永續金流的工具;需要指的則是透過風險較高一點的金融工具,提升金流效率,例如平衡型基金、投資型保單、債券等;如果想要更高的生活品質,則可增加股票型標的,提升金流累積效率。此外,也要提醒民眾,不論是哪一層次的金流,都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工具,並隨著年紀,降低風險性資產比重,確保退休金流穩定、不中斷,足夠因應退休生活所需。病本/優先轉嫁高額自費項目與長期照顧開銷根據統計,老後的醫療支出大約是青壯年時期的2至5倍,要如何準備所謂「病本」的支出以因應退休生活?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表示,可優先考慮透過實支實付險轉嫁醫材或頻繁醫療支出,其次則建議藉由失能險轉嫁長期持續性的照顧支出,最後則建議藉由重大疾病險或癌症險來轉嫁大額醫療開銷。● 實支實付:蔡安棋說,通常民眾的醫療險規範,沒住院就不會啟動理賠,但這些小額醫療支出累積下來卻相當可觀,例如常見的自費醫材人工水晶體約3~10萬不等,甚至人工膝關節、人工椎間盤或達文西手術所需要的材料費用,少則10萬,多則至少30萬元。因此,建議民眾優先增加「實支實付、意外實支」額度,以小額保費,就能轉嫁不少的醫療費用,是c/p值非常高的醫療轉嫁方式。● 失能險:當出現失能問題時,可能面臨長照的需求,例如聘僱外籍看護,每月約花費2~3萬元、本籍看護則需3~7萬元。如果選擇入住安養機構所需的2~5萬不等費用,均是健保不給付的項目,建議民眾一併規畫透過「失能險」轉嫁長久的照顧開銷。● 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癌症險:民眾若有餘裕,可以預先規劃「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癌症險」,藉由一次性給付保險金,確保在患病初期就能獲得及時治療,並減少對生活品質的侵蝕性。最後,也提醒民眾醫療險承保限制比較多,癌症險、重疾險在投保年紀普遍也都有上限,因此特別提醒民眾要及早規劃;或自留醫療照顧費用,並建議設立專戶以確保專款專用在自己的醫療照顧需求。保本/為人生下半場 建構雙重防護傘年長者遭詐騙的新聞時有所聞,為避免因詐騙,導致養老金被騙光,民眾可先透過「(預簽)安養信託」和「意定監護制度」兩把傘,增加防護。● 第一把傘:退休安養信託由於獨老的情況增加,越來越多民眾詢問「(預簽)安養信託」的規劃細節,希望能預先依照自己的想法,幫自己安排好人生下半場的生活照顧需求,即使未來身邊沒有親友照應,也能放心的享退。● 第二把傘:意定監護制度年紀增長可能面臨失智等問題,提醒民眾善用《民法》意定監護制度,在有意志時,選任一名或多名合適的意定監護人,並完成簽約與公證。當不幸喪失行為能力時,可以由監護人向當事人住所地的法院聲請監護裁定,並協助代理生活大小事,為自己的生活再多加一層保障。蔡安棋提醒民眾,提前利用不同方案,佈署因超高齡化社會來臨所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讓自己的老後生活更有保障。
-
2023-11-18 醫療.皮膚
紗布該怎麼挑?純棉、不織布、滅菌、未滅菌,用錯恐造成傷口感染
身上有傷口時,該怎麼挑選適合的「紗布」來包紮?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鄭雁文護理師與大家分享紗布小知識,讓您知道包紮時該怎麼處理,才不會造成傷口惡化!純棉紗布、不織布紗布,用途大不同1.紗布材質主要分為純棉、不織布兩種。.純棉紗布:是用天然純棉製作.不織布紗布:是以人造纖維編織而成2.挑選紗布材質時,可依傷口狀況選擇.純棉紗布:純棉紗布適合用在滲液較多的傷口、大面積傷口,也能拆成散紗,填充在凹洞傷口裡吸收傷口滲出的組織液。.不織布紗布:較不容易沾黏,在換紗布時較不會造成二度傷害與疼痛,適合皮膚較薄的病人,以及小傷口使用。此外,還有一種「紗布棉墊」適合用在滲液量多的傷口,例如腫瘤傷口、燒燙傷傷口上。其外層是純棉紗布,裡面包著棉花,使用時先在傷口表面先鋪一層紗布後,再放上紗布棉墊吸收滲液。紗布尺寸至少要傷口外圍往外推一公分以上鄭雁文護理師強調,紗布的選擇一定要比傷口面積更大,大小至少要是傷口外圍往外推一公分以上,購買時直接買適合的尺寸,不要自行剪裁紗布。紗布厚度是以「P」(層)為單位,常見有6P、8P、10P、12P,數字越大表示層數越厚,一般傷口選擇最常見的6P至8P即可。接觸傷口,必須用無菌紗布紗布有分滅菌、未滅菌兩種,滅菌紗布因經過處理成為無菌狀態,適合直接接觸傷口,可避免造成傷口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滅菌紗布在拆封後,就不再是無菌狀態。建議購買時直接買單片包裝,當次使用完畢,確保接觸傷口的紗布是乾淨無菌的狀態。鄭護理師也提醒,未開封的紗布若長期存放在潮濕、高溫的環境,可能會出現變質發霉等問題,也建議紗布無需囤貨,等有需要用時再買。食藥署強調,紗布屬於醫療器材,包裝上會有衛生福利部(下稱衛福部)許可證字號、製造日期/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製造業者名稱與地址等,購買時須留意包裝上登載資訊是否確實,若有遺漏或標示不清的產品,則不建議購買。 延伸閱讀:.紗布打開好久沒用,細菌也愈多 專家:該丟了,易使傷口受到汙染.傷口貼人工皮加速復原?使用4大守則要注意,若出現分泌物、異味須停用.處理傷口有SOP! 皮膚科醫師教你這樣做資料來源:經常可見的紗布,您知道如何挑選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1 養生.聰明飲食
「皇帝的長壽菜」茄子功效超級多!能護心、抗癌、降血糖,2道零失敗料理教你做
據傳茄子是皇帝的長壽菜,也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對於血管的好處顯而易見。每年5-12月都是茄子的盛產期,享受美味之餘,一起瞭解茄子功效與營養價值吧!以下為您介紹茄子功效、食用禁忌、挑選&保存方法、料理祕方。「茄子」營養成分大解析茄子又稱崑崙紫瓜、落蘇、茄菜、草鱉甲。其營養成分相當豐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茄子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P、鈣、磷、鎂、鉀、鐵、銅等營養素。而茄子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水分,富含膳食纖維及皂甘,有助於降膽固醇,而紫色的外皮也含有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此外,茄子也富含抗癌植物化學成分:維生素P、花青素、綠原酸、龍葵鹼。茄子4大功效:維持血管彈性、抗癌...但3種人要小心吃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茄子富含多種營養素,能維持血管彈性,超強的抗氧化力能防止動脈粥狀硬化,並抑制消化系統腫瘤。茄子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維生素P維持血管彈性維生素 P 又稱生物類黃酮,主要由檸檬素( citrin )、芸香醇( rutin )、檸檬黃素( hesperidin )、黃酮素( flavones )和黃烷醇( flavonals )所構成。 維生素 P 的 “P”來自英文 permeability 的第一個字母,表示與滲透性有重要的關係。維生素 P 的主要機能,就是增強毛細血管和調整吸收能力。是控制毛細血管滲透性的要素。另外維生素 P 可幫助維生素 C 的消化和吸收,也可保護維生素C受到氧化,共同維持結締組織的健康。可預防瘀傷、防止出血及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花青素避免動脈粥狀硬化花青素具有超強的抗氧化能力,能穩定細胞膜構造,來保護動脈與靜脈的內皮細胞避免遭自由基破壞,亦可增加黏多糖的合成,以維持動脈壁的完整性。花青素也可以預防血小板產生過度凝集的現象。研究指出,花青素可避免膽固醇被氧化,改善了人們的動脈粥狀硬化現象。 綠原酸幫助血糖穩定研究指出,綠原酸可以降低腸道吸收糖分的速度,緩和飯後血糖急速升高,也是減重的好幫手。 龍葵鹼含量高有助對抗腫瘤龍葵鹼即是茄鹼,能夠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紫色茄子中含龍葵鹼較其他品種的茄子高,所以食療抗癌以紫茄為高。茄子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位於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當地居民常年大量食用茄科蔬菜(包括茄子、番茄和辣椒),那裡心臟病與癌症的發病率明顯低於歐美其他國家。茄子固然益處多,但其性涼滑,肺寒、咳嗽者忌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腸滑腹瀉者慎服。此外,中醫師鄒瑋倫曾受訪表示,茄子久放不吃,會產生茄鹼,吃多容易拉肚子。好吃的茄子怎麼挑?如何保存?茄子是餐桌常客,在選購時,要注意哪些才能挑到最新鮮、好吃的茄子呢?以下台北農產分享3招,幫民眾掌握挑選技巧:.看外型:茄身均勻,沒有外傷造的疤痕,萼片下白色處,俗稱「眼睛」,眼睛明顯的較為鮮嫩,過熟則尾巴膨大。.看顏色:皮色澤光亮,呈現黑紫色( 麻荸茄 )、或淡紫色(胭脂茄 ).輕按壓:輕輕的按壓茄身,按壓有Q彈感茄子不耐低溫,若買回家後直接放進冰箱,沒過多久就會發現茄子變硬、發黑 有的是已經切好的茄子,炒菜已經用不了那麼多,那麼這些茄子要怎麼保存才好呢?以下分享冷藏與冷凍兩種保存方式:冷藏保存.一般冷藏:保存期限約7~10天,保存方式為購回的茄子去掉蒂頭,清洗乾淨後,以紙巾把整條茄子擦乾,用稍微沾濕的報紙包裹住,再裝入塑膠袋中密封,即可置於蔬果冷藏室。小提醒:也可改用保鮮膜包裹茄子。.燙再冷藏:保存期限約3~5天保存方式為茄子去蒂、切塊後,放入滾水中汆燙,起鍋後放涼,最後裝進保鮮盒中冷藏。冷凍保存保存期限:約30天保存方式:切掉茄子蒂頭、滾刀切塊後,放入清水中浸泡5~10分鐘,防止果肉變色,再用廚房紙巾把茄子擦乾,放入保鮮袋中冷凍保存。小提醒:以冷凍方式保存更能維持原先的顏色和口感,且不需要解凍就能直接料理。茄子料理DIY:日式蒲燒茄子飯茄子無論是清蒸、紅燒、油炸、焗烤都很好吃!你會做茄子料理嗎?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和大家分享一道「日式蒲燒茄子飯」的料理祕方,材料與做法如下:材料:中型茄子1條、芝麻適量、青蔥適量、飯(依人數煮飯)、醬油2湯匙、味醂2湯匙、料理酒1湯匙、水1湯匙。三步驟作法:步驟1:蒸選用中型茄子經洗淨、切斷,並蒸煮10分鐘至軟熟(或電鍋外鍋半杯水)步驟2:切將其對切攤開(不切斷),於茄肉表面刻劃縱橫紋路。步驟3:煎再以油煎方式煎至金黃色,最後淋上靈魂醬汁煮至收乾,撒上芝麻及蔥花點綴便完成囉! 農糧署分享,在醬汁調配上,除了使用家中常見的臺式醬油,也可改用同比例的日式醬油加上1茶匙的糖取代,一起品嚐蒲燒茄子,厚實多汁的甜鹹好滋味吧!茄子料理DIY:魚香茄子另外,再教大家做一道好吃的茄子料理「魚香茄子」,材料與做法如下: 材料:茄子 500公克、絞肉 40公克、蔥 1根、薑 15公克、蒜頭 20公克調味料:油 1湯匙、醬油 1湯匙、糖 2/3茶匙、辣豆瓣醬 2茶匙、芡粉 1/2湯匙做法:步驟1:茄子去蒂,切5公分長段再對剖,煮熟(或炸熟、蒸熟),撈起後略壓茄子以去掉水分(或油分),置於盤子上。步驟2:蔥切蔥花,薑及蒜頭皆切末。步驟3:起油鍋,先炒絞肉至半熟加蔥、薑、蒜同炒,炒至香味四溢時淋下醬油,再倒入4/5杯水,加糖及豆瓣醬調味,湯汁滾後以調水的芡粉勾芡。步驟4.將步驟3項之醬料淋於茄子上,撒上少許蔥花及紅辣椒就完成囉。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鮮享農YA - 農糧署、台北農產、育聖園地、農業部、農業部粉專延伸閱讀:.高溫易皮膚癢、頭痛 中醫師建議吃茄子、芝麻.知名油蔬菜 茄子其實有「三低」很利於減肥.茄子5大好處!高溫過油不變黑,加「1步驟」還能去油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8 名人.好食課
天梯、軟管、脆腸是豬的哪些部位?一圖看懂黑白切確切位置
有些人拒吃內臟,有些人卻超愛,但到滷味攤點盤大腸頭、天梯你可知道這是豬的哪部位嗎?今天就讓好食課營養師團隊一同解析下水圖鑑給你聽!這些黑白切是哪些部位?.天梯:豬上顎。.軟管/紅管:食道。.硬管/管頭:氣管。.脆管/白管/豬管庭/皇管:豬胸大動脈,每100公克93大卡。.肝連/隔胸肉/條仔肉:橫膈肌,每100公克220大卡。.豬肚:豬胃,每100公克152大卡。.腰尺:脾臟,每100公克79大卡(P.S. 雖然人也有腰尺,但人體的腰尺指的是胰臟,豬的胰臟則稱作白胰,但幾乎不會吃到)。.腰子:腎,每100公克82大卡。.粉腸:小腸的前中段空腸處,每100公克186大卡。.豬小腸:是真的小腸,但與粉腸不同,比較是小腸後半段迴腸處,每100公克156大卡。.豬大腸:每100公克198大卡。.大腸頭:直腸與肛門內括約肌,位於大腸後段。.豬小肚:膀胱。.生腸/脆腸:並不是腸子,而是豬的輸卵管與子宮。【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下水圖鑑來囉!你知道這些黑白切是哪些部位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高纖低熱量的茄子有5大好處!茄子高溫過油不變黑,加「1步驟」還能去油!
茄子不算多數人普遍接受及喜歡的一道菜,可能是它不容易煮的好吃,又容易變黑,因此較不受歡迎。但其實茄子高纖維、低熱量、極具營養價值。想要煮出「好看」的茄子,只要先高溫過油,再進滾水裡煮,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茄子,最盛產的時期是在5到11月。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曾PO文介紹,茄子不僅富含水分,更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P及鉀等營養素。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茄子熱量低,是纖維的極佳來源,已被證實有助消化和控制膽固醇。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一直以來被證實可以減緩發炎反應。《healthline》也曾整理介紹茄子的許多健康益處。茄子5大好處1.富含多種營養素茄子富含水分及膳食纖維,更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P、鈣、磷、鎂、鉀、鐵、銅等多種營養素。2. 富含抗氧化劑預防多種慢性病紫色的茄子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色素,抗氧化劑有助身體免受自由基有害物質的傷害,也可預防多種慢性病,如心臟病和癌症。3. 可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由於其抗氧化劑含量,一些研究表明茄子可能有助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改善心臟功能。4. 促進血糖控制茄子富含纖維和多酚。研究指出,這兩者都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水準。5.有助減肥茄子纖維含量高,熱量低,可以促進飽腹感,減少卡路里攝入量。購買茄子怎麼挑選?而因為茄子的外表本身就是色彩亮麗,因此購買時也可盡量挑果皮亮紫色、外表亮澤的為佳。茄子挑選觀察4大重點1.果皮呈亮紫色2.果型完整有亮澤無損傷3.果實飽滿有彈性4.果底不膨大以免過熟茄子怎麼煮才不會變黑?根據《農業兒童網》撰文指出,茄子切開和烹煮時會變黑,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單寧」的酚類化合物,很容易被氧化,反應時間越長,就會從褐變黑,水果中像蘋果、梨,也都有這種成分。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維生素E和維生素P,可增強血管彈性,所以烹煮時盡量不要削皮。茄子之所以不被大多數人喜愛,也正是因為要將它煮的好吃又好看不容易。一般在外面賣的茄子料理為了讓顏色漂亮,通常會用大量的油炸,這樣雖然煮起來好看,但也比較油,《農業兒童網》教大家在家處理時可以先用高溫的油過油40秒,然後再放進滾水裡煮一下,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接著再用調味料涼拌或下鍋快炒或煎,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茄子料理。【資料來源】.農業兒童網.鮮享農YA - 農糧署.《healthline》.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3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 微創瓣膜手術讓世界看到台灣 養身之道在於早晨做「這件事」
亞東醫院是新北市第一間醫學中心,2021年疫情期間,邱冠明接任院長,遭逢三級警戒,一上任考驗就接踵而至。他帶領亞東醫院挺過新冠肺炎院內感染危機,收治新冠重症病人數全國第一,充分顯露外科醫師冷靜性格。邱冠明說,外科醫師訓練就是「改變你能改變的事」,他膽大心細,一心想擦亮亞東醫院這塊金字招牌。念外科的料 天沒亮就去巡房邱冠明來自警察家庭,因父親職務調動,童年經常搬家,國小就念了5間,南到屏東、北到苗栗的學校都讀過,直到國中才定居於高雄就讀。由於他在國中、高中的成績不錯,大學就順利考上台大醫學系。一人隻身從南部到台北念書,邱冠明笑說,大一、大二常蹺課、跑社團,心思不在課業上,直到大三上到解剖課,才真正知道自己在學什麼,整學期的解剖課9成以上由他完成,還自嘲是「手賤」,連當時助教都說他一定是走外科的料。1992年,他公費申請到哈佛醫學院見習2個月,分別選了心臟科及血管外科課程,跟著哈佛心血外科總醫師磨練,早上6點天還沒亮就去巡房,那時養成的習慣也一路保持至今。除見習經驗外,希望立竿見影的性格,也進一步推著他往外科走。朱樹勳關門弟子 隨師到亞東邱冠明進入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後,遇到當時的外科主任朱樹勳,從此走上心臟外科這條路。他因此被視為是朱樹勳的得意門生,他笑說「關門弟子比較符合」。朱樹勳和邱冠明的父親同年,兩人互動亦師亦父,邱冠明用日語稱呼朱樹勳「先生」。在這段期間,他跟著朱P一起動許多手術,經驗快速累積,後來朱P為他背書,讓病人都去找他開刀,這對他來說是一種肯定。1999年,朱樹勳出任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也跟隨來到亞東,一路從科主任、部主任、醫療副院長到院長,一晃也20幾年。邱冠明認為,兩世代追求的事物不同,上個年代寫歷史,這個世代則要求品質,包括住院時間短、投入資源回報高等,「既然老師開大,我們就開小的」,朝向微創心臟手術發展。設微創瓣膜中心 各國紛取經邱冠明帶領團隊以「內視鏡微創心臟手術」,獲得第15屆國家新創獎的臨床新創獎,並成立全台唯一結合心臟內外科的「微創瓣膜中心」,持續且大量做微創瓣膜手術,連日本、韓國、中國到印度的醫師都來取經。過去亞東醫院名聲不如現在,曾有計程車司機向他吐露對亞東醫院的不信任,他也堅定地告訴對方「我們來就是要讓醫院改變」,6年後亞東醫院就成為醫學中心,董事會加碼蓋新大樓、醫院擴張4倍、醫護人數增5倍,如今規模約4千人。邱冠明認為,亞東醫院營運單純,目標有兩個,一是增加無形資產,如名聲,二是有形資產,增加設備、人員等。希望員工不僅有專業尊嚴,也有幸福感,去年爭取為全院員工每月加薪1千元,等於一年人事成本多支出5千萬元,雖然只是小確幸,但他認為應該為員工爭取。愛跑步爬山 到世界各城晨跑談起養生,邱冠明坦言,沒有太多獨到之處,而是善用父母給的良好基因,近年迷上跑步、爬百岳,也會利用出國開會機會,到各城市晨跑,藉此欣賞異國風光。回顧前半生的求學、職涯經歷,邱冠明認為,醫師是很有意義的角色,當醫師看到病患生活品質變好,很有成就感。邱冠明小檔案年齡:54歲專長:內視鏡微創開心手術、達文西開心手術、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主動脈手術、先天性心臟病現職:亞東醫院院長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台大管理學院會計與管理決策組碩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經歷: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心臟外科兼任醫師、亞東醫院心血管加護病房主任、重症醫學部主任、心臟血管醫學中心部主任、心臟血管外科科主任、亞東醫院醫療副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選擇你相信的醫師,相信你的醫師。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2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不認為我的孩子是過動兒!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過動兒」。一位長年關心這種孩童的醫師寫出她的呼籲:「我們能不能花更多的努力,在營造一個適合各種特質的孩子都能順性、適性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讓每一種特質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長處,看到自己的亮點?」→想看本文一位父親說出他的心願:「我希望醫師們看孩子時,請多多詢問、多多傾聽,不要只看外顯呈現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根本。」一位醫學院醫學人文的資深老師受邀為這位醫師的新書《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寫序,感動之餘道出她的想法:「將病人的生活世界納入考量是避免盲點的關鍵。」我的孩子讀了兩間幼兒園、三間小學、兩所國中,兩所高中。從小,這是一個很好養的小孩,不吵不鬧,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玩玩具:汽車、小玩偶,排了滿地都是。我們有感覺他學習一些生活自我照顧的能力,和姊姊比較起來,有慢一點,但是只要有耐心,他終究還是學得會的。直到上小學,正式進入要安靜坐在座位上,看老師寫板書,聽老師上課,要閱讀課本文字,要書寫作業的學科學習課程時,才出現問題。他好像聽不懂老師所教導的內容。小學低年級,我們還可以自己慢慢教。先從手指頭、腳趾頭數數,超過20了,我們還把銅板拿出來,數給他看,因此教會了他加法和減法,可是開始出現乘法和除法時,我們真的不知如何讓他理解。不只不理解學科,也無法理解學校的規範,上課下課是什麼?考試是什麼?我還記得他小學一年級時,考試卷只要有空格,他便填上一些他認識的符號,例如麥登勞的M,停車場的P等等,琳瑯滿目。他對符號的認識倒是很敏感。 當然更不用提深奧的方程式、開平方。我如何教他懂得「(A+B)2=A2+2AB+B2」?他問我:「打開平方是要怎麼打開?」接著化學,一個最簡單的H2O是水,就把他擊垮了!為什麼「H、2、O」便等於水?他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便很難理解。物理自然也是他無法理解的科目。有時候他問的問題,我們也不知如何回答:「為什麼太陽升起的方向叫東方?為什麼不能叫西方?」這樣上起課來,等於如鴨子聽雷,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想想看,上課要從上午八點,屁股一直黏在椅子上,黏到下午四點、五點,從星期一坐到星期五,黏在那裡聽老師說一堆完全聽不懂的話,怎麼可能呢?於是,我的孩子開始上課從動來動去、走來走去,任意離開座位、玩鉛筆盒、帶玩具去玩,到逃離教室、在操場晃來晃去,到籃球場打籃球。上課坐不住,下課衝最快,下課對他非常重要,這應該是他還願意去上學的主因。直到小學四年級時,老師便建議我們帶孩子到兒童心智科做評估。我們帶他到某醫學中心的兒童心智科,看了醫生,填了量表,給臨床心理師做測驗,幾次門診之後,診斷便出來了:注意力不足型的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處理方法就是服藥,那時他是吃「利他能」。孩子大約看診看了半年,確實上課情形有改善,比較少站起來四處走動,減少老師上課的困擾,但是,數學和一些抽象的學習,依舊聽不懂,毫無進展,只是上課不會搗蛋惹麻煩而已。我們看到孩子服藥後,變成一個和原來不一樣的孩子,彷彿呈現呆滯的狀態。全身懶洋洋,缺乏活力,胃口也變差。他告訴我們他不喜歡這種感覺,他想動卻動不了,吃藥之後,腦袋好像變空了,四周的東西都不見了,只剩下眼前那個站在台上的老師。我們聽他這樣的抱怨,實在於心不忍,再加上服藥對他的課業學習真的幫助很有限,決定不再帶他去看診,讓他停藥了。他總是說:「我並沒有逃學啊!我還是在學校裡啊!我只是不想坐在教室裡而已,我在籃球場打籃球,我又沒有學壞!」不吃藥之後,我們放手讓他去運動,每天打籃球,至少打三個小時,他好像永遠不會累一樣。而我自己也透過大量閱讀有關親子教養、特殊教育的書籍,開始調整改變。這對我幫忙很大,也改善了我們過去幾乎要降到冰點的親子關係。閱讀必須還要思考,然後內化,才能產生行為的改變。如果做父母的不改變,只要孩子去吃藥,是沒有用的。我終於了解他不是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兒,他是學習方式不同而已。他是因為上課聽不懂,所以覺得無聊,才會坐不住。其背後的因素是:聽不懂。我們大人只看到他「坐不住」的外在表現,便認為他是過動兒,我慢慢理解,我的孩子是無法透過主流學校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學習,他必須自己實際操作,從影像圖畫中學習,要能看得到、摸得到。所以,我們讓他去學習樂高機器人,他表現非常優異,因為那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台灣的教育無法因材施教,只能家長自己來。我的孩子是來教育我的,他讓我見識到台灣的現行教育,仍然停滯在士大夫的觀念。我的孩子雖然學科學習成績不良,但是他勤奮、善良,這不是應該被讚賞的嗎?什麼不要輸在起跑點,根本是提早死在終點。大家拼命擠進資優班,有多少是父母製造出來的偽造資優生?說現在是多元教育,根本是自欺欺人。本來就是念書有念書的料,動手操作的有動手操作的料,沒有哪一種比較厲害,只是不一樣而已。現在的世界變化很快,誰能料想得到從前打電動、打撞球,是會被大人處罰的,現在卻是可以出國參加競賽的出色能力。人生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吃藥,我會讓他自學、發掘他的長處。我的孩子目前主動學習,因為有實際的需要,他會到書店買書來仔細研讀。這樣的學習才是真的,完全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我也期許老師們能瞭解學生有個別不同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文字學習不是唯一的方式,我希望老師的教育專業,也要學習透過影像、圖片的教學方式,那也是一種學習的模式。我希望醫師們看孩子時,請多多詢問、多多傾聽,不要只看外顯呈現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根本。醫學是一門不科學的科學,教科書是入門的基礎,臨床應用於人身上時,請把所看見的孩子、所聽到的孩子的心聲,融入你的診斷與處置之中,而不是把看孩子行為與心理的醫療行為當作看皮毛一樣膚淺表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16 養生.家庭婚姻
休傑克曼離婚,結束差13歲姐弟戀27年婚姻!熟年夫婦還有愛嗎?專家:50歲是重新檢視人生的關鍵
編按:又一對銀色夫妻檔婚變!好萊塢男星休傑克曼與妻子黛博拉驚爆離婚,雙方今向《People》發表共同聲明,宣布2人和平友好地結束27年婚姻:「我們有幸一起度過了將近三十年的美好婚姻生活。我們現在的旅程正在轉變,我們決定分開,以追求個人的成長。」休傑克曼以演出「金鋼狼」系列而廣為人知,他與太太黛博拉李是相差13歲的姊弟戀,兩人於1995年在片場結識並進而相戀,交往不到一年就結婚。即使外界認為13歲的姐弟戀差距過大,但休傑克曼婚後成寵妻魔人打破外界質疑,讓兩人一直被視為是好萊塢神仙眷侶,婚後雙方育有23歲兒子及18歲女兒。兩人向來給外界相當恩愛的形象,今年西洋情人節及4月結婚紀念日時,休傑克曼還曬出和妻子的合照,如今卻突然宣布離婚,讓許多人直言不相信愛情了。熟年夫婦還有愛嗎?熟齡離婚近來蔚為風潮,日本熟齡雜誌針對150名50~70歲熟齡女性的調查結果,在129名已婚者中,有109人曾經想過離婚;但在被問到對另一半是否還有感情時,又有約85%的受訪者表示肯定。離婚諮詢師認為,熟年期是重新審視、調整夫婦相處的一波高峰期,也是夫婦是否能相伴度過人生下半場的關鍵。迎接人生百年時代,若簡單地一分為二的話,50歲便可說是折返點了。子女的養育逐漸告一段落的同時,家中長輩也開始需要照護、自己或是另一半也即將退休⋯⋯這時候也是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夫妻生活」的時間點。為了讓人生下半場能夠愉快而不感覺壓力地度過,如何度過夫婦生活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日本熟齡雜誌《ハルメク》在2021年6月訪問了150位50~70歲的女性讀者關於夫婦婚姻關係的調查,在受訪的150位熟齡女性中,有87%是結婚超過25年的資深夫婦。整體來說,雖然和伴侶有著穩定的感情或是像家人般的自然相處,但若細問之下,仍然有不少對於將來的不安,或是對另一半的不滿。8成熟齡夫婦仍有感情 即使愛情淡去也昇華成家人首先,在第一題:「您還愛您的先生嗎?」中,有將近半數(49.6%)給予肯定的回答、35.7%的人則回答「雖然沒有愛,但還有感情」。這個結果顯示:對於熟齡女性而言,畢竟是長年在一起的伴侶,多少還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但是否屬於愛情,則因人而異。在調查時,不少受訪者在選項之外另補充了回答,其中不乏許多令人感到羨慕的甜蜜留言:・年輕的時候忙於照顧孩子,先生也經常很晚才回家,能夠兩人單獨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如今孩子逐漸獨立了,反而找回了像是新婚時期的甜蜜感,很高興當年選擇了現在的先生。(K.U 63歲,結婚35年以上)・有了年紀之後,好像更能體貼彼此的心情,最開心的就是先生跟我說:「即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想跟妳在一起。」(K.K 59歲,結婚35年以上)・孩子逐漸獨立之後,大概從15年前左右開始,我們就不再叫彼此「爸爸」、「媽媽」,而是用名字相稱。(Takako 61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雖然沒有愛,但還有感情」者的留言則如下:・比起夫婦之間的愛情,現在已經把對方當作家人看待。雖然能夠毫無顧忌地和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候長時間相處還是會覺得有點煩,只是如果有一天對方不在了,應該還是會寂寞吧。(K.R 64歲,結婚25~29年)・沒有特別覺得好或不好,就像是維持著某種距離感的同居人一般的關係,但這樣的生活也還算安穩。(YO 65歲,結婚30~34年)・孩子長大離家、長輩也已經過世,想不到作為夫婦還有什麼必須要一起做的事,彼此也沒有話題,好像也沒有必要非住在一起不可。(Y.M 65歲,結婚35年以上)雖然和丈夫有著穩定的家庭和家人般的感情,但感到不滿或是對於未來相處感到無趣的人,似乎也不在少數。不想再忍耐!熟年期的人生變化,可能是離婚導火線在下一個問題「曾經想過離婚嗎?」中,在129位已婚者當中,有102人給了肯定的答案,其中回答「一年會想幾次」的人有20.2%、「偶爾會想(幾年一次)」的人有21.7%,「經常會想(每個月會想幾次)」和「隨時隨地都在想(幾乎每天)」的人加起來則有8.5%。僅有20.9%的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想過要離婚」、回答「幾乎沒有想過的人」則有28.7%。對此,離婚諮詢師岡野篤子認為,若以50歲以上女性的整體傾向來看,積極面對人生的女性比例比過去增加了。「感到不滿的時候,大家不再願意只是忍耐,而是會思考:那該如何解決?像是先生退休之後,會要求另一半應該適度分擔家事、或是想完成自己年輕時沒能完成的夢想的人,也逐漸不在少數。」比起過去認為丈夫是撐起家庭唯一支柱的傳統觀念,如今認為「你工作很辛苦、但我也把這個家打理得很好,作為人生伴侶,我們的地位同等重要」的家庭意識也逐漸成為主流。熟齡期的人生變動 是重新審視婚姻的關鍵・因為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不同,對丈夫的管教方式覺得困擾。46歲時曾經一度想過要離婚,但後來丈夫逐漸能理解我的想法,彼此意見不同的時候也願意傾聽我的感受,我認為有任何不滿都別放在心裡、坦承面對非常重要。(K.K 59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幾乎沒有想過離婚。」)・以前因為要照顧婆婆、因為先生是長男所以還要打理夫家的大小事務,對於囉嗦的婆婆感到很煩躁而曾經想過離婚。但婆婆過世之後就沒有這個念頭了。(M.C 61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幾乎沒有想過離婚。」)・50歲後半孩子獨立之後,突然覺得「我怎麼會跟這麼無趣的人結婚?」心裡覺得有些後悔。(F 64歲,結婚30~34年,回答「偶爾會想離婚」)・稍微有點事情就要發脾氣、晚上總是玩遊戲到很晚的先生,早上要人催起床、晚上不按時睡覺,看著對方就感覺很火大。(S 59歲,結婚30~34年,回答「偶爾會想離婚」)岡野篤子認為,在30~40歲的年紀,因為教養孩子、婆媳關係或人生價值觀之間產生差異,是導致思考離婚的第一波高峰;50歲之後,則是因為人生階段的變動,導致對婚姻關係的想法連帶有所改變。此外,對於另一半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和個性等等的不滿,長年忍受對方累積到了臨界值,也可能是影響熟齡離婚的重要因素之一。熟齡女性的理想夫婦關係:對等、理解,但保持一定獨立性最後,在「對於先生有什麼話想說」的自由回答題中,太太們則是對於先生毫無保留地說出了藏在心中已久的真心話,即使是在前面的題目中回答「還愛著先生」的人,對另一半也不見得完全滿意。・自己的事情拜託自己處理,別什麼都來問我啊。(D.P 60歲,結婚25~29年)・希望對方能更在乎我的心情感受。即使沒有性生活,我認為夫婦之間還是可以幸福的。(A.H. 64歲,結婚35年以上)・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好好聽到最後啊。(Y.Y. 62歲,結婚25~29年)・家裡不是餐廳,好歹自己的碗盤自己拿去廚房吧。(Y.O. 61歲,結婚35年以上)・別老是強迫我照著你的規定做法生活,也多少該對老婆表示一些感謝和體貼,如果只是放在心裡我是感受不到的。(Y.M. 65歲,結婚35年以上)・我不是你媽媽,別什麼事都依賴我解決!好像家裡多養了一個小孩一樣⋯⋯到了這個年紀如果還只有電視是朋友,那就太寂寞了。(A.T. 61歲,結婚35年以上)從太太們的抱怨中可以發現,多數熟齡女性希望夫婦之間可以在彼此對等的基礎之上,擁有相互體諒、尊重,不過度依賴但能相互扶持的婚姻關係;對於先生有所不滿者的煩惱,也大多來自於此。如果想要在熟年期擁有理想的婚姻關係,不妨以此為借鏡,重新審視調整夫婦間的相處模式,或許就是能有所改變的契機也說不定!資料來源/ハルメク1 2 3原文:熟年夫婦還有愛嗎?日本熟齡婚姻大調查:近9成還有感情,但8成想過離婚!
-
2023-09-12 醫療.消化系統
久坐族的2大危機!醫師告訴你為何便秘和痔瘡容易找上門原因
前言40歲的王先生擔任某公司的行銷企劃,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一早就被安排了滿滿的會議,從客戶、小組到主管會議常常開到超過午餐時間;開完會老闆交付了許多任務,由於時間緊迫,午餐選擇吃快餐、狼吞虎嚥完就回到座位繼續坐下來辦公;而為了把想法變成正式的報告只好一路加班到晚上,連坐了12小時後下班再買個鹹酥雞當宵夜,回家當沙發馬鈴薯躺著追劇。這樣長期久坐、運動量不足且飲食不均衡的狀況讓王先生出現了便祕和痔瘡的困擾,加上業績壓力加重了病情,讓他趕緊來就醫。王先生「久坐、久站、工作壓力大與三餐不正常」的久坐族日常,是否跟您很像呢?小心!便秘和痔瘡很有可能找上門喔!第一危機:便祕便秘的症狀?便祕是一種因人而異的症狀,根據每個人習慣的排便頻率、感受而有不同。但臨床醫學上會認為,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可能是便秘了:.正常排便頻率為1天3次~3天1次,如果頻率更低就需要注意了.排便需要很用力、不太順暢,且會有大不乾淨、殘便的感覺.大便形狀乾硬、一粒一粒誰容易便祕?便秘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世界盛行率約為20%。在美國,便祕盛行率為16%,隨著年齡增長盛行率越高,大於60歲的盛行率為33%。而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超過525萬人有便祕困擾,國人一年甚至要吃掉4.6億顆相關藥物,其中台灣前10大飽受便秘之苦的行業囊括行銷、活動企劃人員 (57.9%)、助理及秘書 (57.1%) 和專櫃銷售人員 (54.5%) 等久坐上班族。其中女性與男性的患病率為3:1,女性更需注意便秘問題。為什麼會便秘?便秘可分為原發性便秘和次發性便秘。纖維攝取量不足、水分不足和腸胃蠕動緩慢歸類為原發性便秘,蔬菜水果中的纖維能幫助腸胃道蠕動、加速排便,而水分能夠潤滑大便避免過乾或過硬,因此缺少纖維或水都有可能導致便秘;而坐姿不良和活動量不足使得腹部血流循環不順將加劇腸胃蠕動緩慢的問題。生活壓力大造成緊張焦慮等情緒因素也會讓便秘不時發生。次發性便秘較不常見,定義是由藥物或是其他疾病間接引起。老年人過度依賴瀉劑,只要短暫停藥反而會有「反彈性便秘」,或是某些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影響排便狀況。 第二危機:痔瘡痔瘡的症狀?痔瘡可依生成的位置分為「內痔」與「外痔」。內痔長在直腸內,肉眼是看不到的,因為那裡的神經分布較少,所以通常疼痛度是不明顯的,排便時有可能出血;外痔長在肛門外,肉眼可見,除了排便出血,會較疼痛、異物感明顯、有血栓的風險,讓人坐立難安,連分手的痛都沒有痔瘡痛。一般來說會漸漸從內痔發展到外痔,也就是「脫垂」讓痔瘡從肛門內慢慢跑出來到肛門外,病程可分為四級,只有第一級可以自癒。大部分的人對痔瘡的印象基本上都知道會痛,其實痔瘡的症狀還包含:.排便時出血.直腸部位搔癢和刺痛.疼痛、不舒服.肛門四周腫脹.肛門周圍出現團塊誰容易得痔瘡?全世界痔瘡的患病率約為4.4%。 在美國,每年有150萬筆痔瘡相關的處方。 痔瘡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45-65歲的人發病率最高。根據台灣健保署108年的統計得痔瘡者有39萬人,以50~59歲為好發族群,男女比例相近。其中第三級痔瘡患者最多,第四級最少。近年來由於大家喜歡邊上廁所邊滑手機,在馬桶上久坐讓痔瘡有年輕化的趨勢。為什麼會得痔瘡?大家對痔瘡的成因認知可能是由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引起,但目前已推翻那項假設,目前被學界最廣泛接受的是「肛門軟墊學說」(anal cushions theory)。肛門附近有由血管組織 (如小動脈、小靜脈、微血管)、平滑肌纖維 (如Treitz肌) 和被肛管上皮細胞覆蓋的結締組織所組成的軟墊組織,主要幫助肛門肌肉更好的收縮和封閉以防液體、氣體和固體外漏。正常的生理組織因久坐、不良的排便習慣而有不當的擠壓摩擦和壓力,導致組織滑出體外 (脫垂)、腫脹出血等情況,才是我們所說的「痔瘡」。解決危機的四個妙招1.健康飲食 腸保健康預防便秘和痔瘡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增加纖維的攝取量,有助於軟化糞便使其順利通過大腸排出,也可維持消化道中細菌的生態平衡。纖維分成兩種:可溶性和不溶性,兩者都能預防便秘。 可溶性纖維的來源包括豆類、水果和燕麥, 不溶性纖維則可以在全穀物食品和蔬菜中找到。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的建議,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22~34克纖維。要注意的是,纖維量要逐漸添加,以避免腹脹和不適。2.多喝水沒事 沒事多喝水充分補水和多吃纖維能發揮 1+1 >2 的作用。大腸會在糞便排出體外之前連水分 (大約0.3公升) 一起從糞便中排出,才不會讓大便過於乾硬。因此若身體裡沒有足夠水分,最終可能會排出硬而乾燥的糞便。標準來說,正常成人每天應喝 1.5-2.0 公升的水。除了水之外,也可以補充果汁、蔬菜汁或是非咖啡因類液體。3.補充益生菌 腸腸有好菌益生菌是食用後對健康有益的活微生物,通常被稱為「好的細菌」為你的身體和大腦提供各種強大的益處:改善腸胃道健康、提升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和加速腸胃道蠕動。若想解決便秘問題,可以尋找以下菌株的補充保健品 (這些菌株已被證明可以改善糞便的稠度):.Bifidobacterium lactis - 最常見的雷特氏B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植物乳酸桿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 嗜熱鏈球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 洛德乳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 長雙歧桿菌,又稱龍根菌除了保健品之外,也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泡菜、康普茶、納豆、豆豉和酸菜等發酵食品都含有豐富的有益細菌,以及大量其他重要營養素。4.起來動一動有氧運動 (例如:跑步、慢跑、游泳、瑜伽) 會加快你的呼吸和心率,有助於刺激腸道肌肉的自然收縮,快速排出糞便。而運動也可以帶動腸道和骨盆的血流,使血液循環更順暢,就減少得到痔瘡和便祕的風險。在辦公室坐太久可以考慮做筋膜伸展運動、深蹲或是站起來走個10到15分鐘,幫助身體和消化系統達到最佳狀態。以上四招教大家擺脫久坐族的惡夢!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習慣需要改善已經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適當配合飲食和運動,便秘和痔瘡就不會再困擾你囉!參考資料:1.Medscape >Drugs & Diseases > Gastroenterology > Constipation (Updated: Mar 30, 2020)2.Vazquez Roque M, Bouras EP. Clin Interv Aging. 2015 Jun 2; 10: 919-30.3.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Bharucha AE,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 Jan; 144(1): 211-7.4.Medscape > Drugs & Diseases > Emergency Medicine >Hemorrhoids (Updated: May 31, 2022)5.eMedicineHealth >Constipation: Foods to Eat, Foods to Avoid. Reviewed by John P. Cunha, DO, FACOEP on October 25, 2017.6.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nd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8th Edition. December 2015.7.Wojtyniak K, Szajewska H. Eur J Pediatr. 2017 Sep; 176(9): 1155-1162.8.Yoon JY, et al. Dig Dis Sci. 2018 Oct; 63(10): 2754-2764.9.Dimidi E, et al. Am J Clin Nutr. 2014 Oct; 100(4): 1075-84.【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陳致一醫師】久坐族的兩大危機!近一半的久坐族有以下困擾!】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1 失智.失智資源
避免跌倒減輕照顧負擔 居家無障礙挑選必看指引
「在浴室裡跌倒」是在高齡者最常見的受傷因素之一,然而相較於年紀較輕的人,高齡者常有骨質疏鬆問題,導致跌倒後常常會有骨折現象,以致需要透過手術利用鋼板固定,或是直接置換影響關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麻煩到家中的其他人。大家都說:「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家中的預防措施就顯得重要,不是在跌倒後再來思考是否有需要安裝扶手,而是發現家中成員有行動不便的情況下,就需事前準備;而有甚麼樣子的狀況,我們就必須開始注意跌倒預防的措施呢?這次就來幫大家稍微整理一下,哪些人建議使用扶手來增加居家活動安全,以及介紹不同扶手款式及裝設方式吧!有鑑於大家對於自身年齡及身體功能的認知不同,這次我不希望以年紀來判斷是否需要裝設扶手,而是藉由動作能力來判斷時否有裝設需求,以避免有「我不是老人家、我很好、還行」而拒絕裝設的想法。我們可以試問自己…Q1. 上下樓梯需不需要使用扶手?! Q2. 是否走路多選擇平緩道路,常常去避開公園的石頭路或是高低不一的人行道?Q3. 從椅子站起來時,需要手扶膝蓋、抓把手或是用手支撐椅面?Q4. 從事的運動多以散步、瑜珈或是高爾夫…等較為靜態或是緩慢的運動為主,已經無法負荷需反應力快與敏捷度高的活動,如:桌球、網球、籃球…等。Q5. 或是無法單腳平衡維持至少5-10秒。若以上狀況,如果真的符合目前自身/家人的條件,都建議可以思考是否有裝設的必要喔!1.水平扶手:水平扶手多常見於較長距離走道或較大空間,在行進過程中給予「走路時」的穩定,且有時候也見於馬桶前方,給予「起身」向前再抓握站起的功能,也依照牆面寬度有這不同長度的需求。2.垂直扶手:垂直扶手多用於當身體有「高低位移」時,提供單腳穩定的工具,如:上下1-2層台階、門檻跨越、垂直坐站過程、進出和式架高地板。p.s. 因樓梯為連續性上升,為考慮行走時手扶不中斷,建議使用水平扶手。3.L型扶手:融合了水平扶手及垂直的功能,重疊兩種扶手的提供目的,給予使用者下壓或是前拉站起的功能,多用於自馬桶起身或是椅子起身的情況下裝設,同時也可以在站姿下給予相對穩定(如:他人協助洗澡時,需轉身情況、穿脫褲子過程。)4.U型扶手:相較於以上扶手,常見的U型扶手多見於,面盆周圍裝設,當使用者在洗臉台做灌洗刷牙時,因無法長時間維持軀幹直立,以致須單手支撐時,U型扶手扶手即可提供有效且不占空間(因沿著洗臉盆狀設)的幫助。使用甚麼型式的扶手沒有絕對,只要有達到目標即可,但仍對扶手安裝位置及選擇仍有疑慮,我們可以參考內政部所制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中的扶手建議安裝標準,或是向長照中心(1966)申請「無障礙評估」,與專業評估員討論最適合長輩的扶手安裝位置喔!
-
2023-08-3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灣醫學人文的批判性轉向——一段自我省思與實踐的歷程
【編者按】: 本週由馬偕醫學院提供「醫學人文的教與學」。一位資深的醫學教育負責人提出醫師與學生在醫院定期舉行「人文教育個案討論會」的心得,並且分享他們目前發展成每兩個月一次「全院臨床醫學人文討論會」的心得。→想看本文一位長年專攻醫學人文的醫師老師提出醫學人文應該是一種持續的謙遜與敏銳的觀察,它必須對醫療本身的知識權力有所自覺,是一種由下而上且去中心化的知識產出與實踐。一位醫學系六年級學生分享他在實際的全人醫療討論會上,提出自己這組的報告內容外,也同時能聽到別的同學所負責病例的情況,讓自己有更多反思的機會。聽到更多醫師前輩們分享他們自身的經驗,能領悟到醫師們隨著醫院服務的年資增長,有可能會遇見什麼樣的問題,而學生又該如何從中調整自己的心態。醫學人文這個詞彙的使用在台灣是有些令人不安的,原因在於它往往被視為追求一種過於理想化的醫療實踐範式,而當它成為醫學教育的一項指標時,教師們自己也都常常在教學法上感到困惑。這篇文章,算是從台灣醫學發展與醫學教育改革的歷史脈絡中,對實踐醫學人文的難題提出回應。這是一篇類似自我民族誌的書寫,從回溯醫學生時期對醫學人文的思辨,到成為執業醫師,以及成為一名在醫學教育領域教授社會科學的學思歷程中,探討究竟屬於台灣的醫學人文是什麼。起點:醫療傳道典範父親出生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兩年的南台灣,屬於戰後嬰兒潮的一代,當時的台灣社會中,大抵有種透過成為醫生來達到種階級流動的想法。從高雄醫學院畢業後,我的父親選擇了精神醫學,並開始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工作。當時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院長是蘭大弼醫師,他來自英國,是醫院創辦者蘭大衛醫師的兒子。事實上,台灣的現代化醫療最開始始於傳道工作。傳教士在十九世紀中期分別從蘇格蘭、加拿大來到台灣並建立醫院,同時宣傳福音。而我從小聽聞父親講述蘭醫師家族的故事,也將蘭大衛醫師家族「切膚之愛」的膚移植手術嘗試,當作是醫者的實踐典範。我把這種無私的愛視為理所當然。雖然,若從現在醫療實踐的標準來看,這個故事本身涉及了許多值得探究的倫理議題。不過當時那樣的故事確實帶給我一種全然的利他主義的典型。醫學人文營:南方的思辨我在1998年甫進入醫學院時,有幸參加了台杏基金會舉辦的醫學人文研習營。台杏基金會是一個由醫師創立,致力於推廣台灣文化的組織。記得當時基金會董事長江自得醫師在營隊中提及英國科學家查爾斯‧史諾(C.P. Snow)的《兩種文化》,指出台灣醫界面臨失落人文關懷的問題。事實上,台杏基金會的創立,來自於台美基金會頒給陳永興醫師的獎金。陳永興醫師作為一個台灣政治與社會改革運動的倡議者,某種程度也是傳承了日治時期一部分醫者介入社會的理想精神。事實上,台灣民主化的過程,有許多醫師參與在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因為在政治高壓的年代,人們無法自由選擇職業。從治日時期,到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許多知識分子選擇當醫生,並且領導了社會改革的運動。台杏基金會的設立,也有很強的社會改革理念。但醫學人文的詮釋與實踐,畢竟不會只有一種樣貌。1999年夏天,高雄醫學大學的學生們承辦台杏基金會醫學人文研習營,當時學生們以組織整個學期的工作對的形式,一起規劃了營隊的課程,營隊不但包含了向前一年有的台灣文化,也把更多原的議題納入課程裡,例如原住民議題、愛滋病關懷、家庭暴力等等,放進營隊的課程當中。當年的九月,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給台灣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地震帶來許多的傷亡,但也有許多民間的組織也更積極的運作了起來,而早跟的社區組織工作也成為一種實踐範式,影響了之後高醫學生進一步在隔年成辦營隊的內容。2000年的夏天,高醫學生再度承辦了台杏基金會的醫學人文研習營,我們就把南方的思維帶進營隊中。所謂南方的思維,便是一種去中心的,從社區裡長出來的批判思維。營隊安排了學生進行了短期的田野工作,讓學員透過觀察認識社區。 千禧年的改革:雙向的取徑兩千年時,台灣經歷了一場重大的政治變革,經過半個世紀的一黨專政,台灣第一次經歷政黨輪替。而在那樣的時空下,台灣的醫學教育也有了許多的重大變革。其中一樣就是評鑑制度的建立。兩千年時, 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TMAC)成立。由於過去台灣醫學院校的教育被美國的評鑑制度視為品質不佳,TMAC便依據World Feder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的條文來規劃評鑑制度。而TMAC也開始重視醫學系的課程是否有醫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因此,醫學院校逐漸開始招聘具有社會人文背景的教師。 政黨輪替之後,有些社會或是政治改革的運動開始消退與轉向。有一部分是,反對運動的倡議者陸續進入了公部門工作,而過去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學生運動也逐漸式微。然而此時,社會運動的視野與行動,逐漸不再以反對專制政府為主,一方面,把視野轉向民間社會的社區運動,也關心更多元的批判性議題。有意思的是,醫學教育改革的路徑也有這種雙向取徑的樣態,一方面,由評鑑制度而來的課程規劃改革,著重在課程結構的改變,例如強調小班教學,以及在臨床訓練之前豐富醫學人文的教育等等。然而同時,學生們啟動了由下而上的改革倡議。例如在高醫,同學們自主組織工作坊,討論自己想要上的課程並落實開課。2002年,一場由台灣醫界聯盟、陽明醫學院、醫學生聯合會等資源串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研討會,號召全國醫學院學生參與,盛況空前。在兩千年之後,陸陸續續有更多海外的社會學者歸國進入醫學院校。他們也逐漸拓展了醫學人文教育與研究的路徑。那當中所提出的課程規劃,涵蓋了社區組織、性別議題、國際醫療等。同學們一方面倡議著醫學教育的改革,同時也自主的組織起許多社團活動,並且投入了不同的社會運動中。跨領域學習與社會介入近年來,我把工作重心放在人類學的研究,其實也是想要回應多年前在地震後的自我反省。九二一大地震那年我還是大一新生,隨著學生醫療團上山義診,卻對那種短期的介入感到不安。十年前,也就是大約2012年起,因為銜命參與醫院在原住民社區所發起的節制飲酒計畫,我看到了醫療介入的方法有許多問題,因此轉向人類學的學習。在英國成博士訓練後回到台灣,我有幸開始帶著醫學生上山進入部落田野,透過行走教室的課程,為的是讓學生們能夠在沉浸式的學習經驗中反省思考醫療的問題,從而建立所謂的文化謙遜或是結構識能。事實上,雖然社會醫學在台灣的醫學教育現場尚未成為一種顯學,但是醫療工作者的社會實踐卻是始終不間斷的。比方說,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許多學生佔領了立法院,而許多醫護人員自發地進入議會保護學生的安危。在學運過後,有一些新興的改革性政黨成立,醫護人員亦自發參與站台,這意味著對這個世代的醫護人員來說,他們清楚地意識到社會不平等的狀況,不能只有在診療室當中就能解決。這也呼應了某些學者所倡議的,結構識能的重要一環在於倡議的必要。近十年間,台灣社會經歷了一場漫長的公共辯論,討論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許多朋友們組織倡議,舉行同志與醫療研討會。最後更發動聯署,號召精神科醫師倡議婚姻平權。這些行動揭示了批判的醫學人文一些重要的態度,也就是永遠必須隨時察覺醫療本身的侷限,看見疾病的受苦所在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政策上與制度上進行改革。結語:批判的醫學人文若要問說醫學人文究竟是什麼?而什麼是有台灣特色的醫學人文?從近而十年來從醫學生到臨床工作者,從醫學到社會科學地跨領與學習與觀察的歷程,我或許會說,台灣的醫學人文的實踐本身,一直以來都帶有一種在文化與政治上的去殖民的態度,更是一種「批判的」醫學人文,它的核心意義在於它必須召喚一種因地制宜的關懷。Viney、Callard和Woods(2005)指出,批判性醫學人文的概念不僅強調反思,還包括「行動主義、懷疑論、迫切性和寬敞性的醫學製造和重塑方式」。這個觀點成為分析台灣醫學人文在概念和實際變化方面的基礎。「批判的醫學人文」並不是一種倫理教條,或是單純的追求某種道德的好,來改良所謂的醫療服務的品質。正確來說,它應該是一種持續的謙遜與敏銳的觀察,它必須對醫療本身的知識權力有所自覺。是一種由下而上且去中心化的知識產出與實踐。參考資料:Viney W, Callard F, Woods A Critical medical humanities: embracing entanglement, taking risks Medical Humanities 2015;41:2-7.
-
2023-08-17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太營養可能會養到癌細胞?營養師破癌症飲食3大常見迷思
從確認癌症診斷到接受治療前,心中一定會有許多的不確定、擔心和害怕,不論是受疾病影響或是擔憂自己的健康狀況、將面臨的治療挑戰,都可能會造成胃口不好、吃不下飯的情況。有時也會聽到病人說:「我聽人家說,吃太飽、太營養可能會養到癌細胞,是真的嗎?」然而,對癌症病人來說,擁有好的營養狀況才有對抗疾病的本錢。以下將告訴您為什麼營養這麼重要,接受化療前又該如何儲備良好的營養狀態。為什麼好的營養狀況對癌症病人很重要?足夠的營養與我們良好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然而,癌症病人經常會因為腫瘤本身的狀況以及伴隨而來的治療,造成營養不良的問題,而不同的腫瘤部位也會帶來不同的影響。一般而言,發生在頭頸部、胃腸道 (例如:食道、肝、膽、腸、胃、胰等) 的癌症比較容易影響飲食並引起營養問題。研究中也證實,營養不良與癌症病人對治療的反應有關,甚至會影響住院的天數、後續的生活品質。當營養狀況好,對治療的耐受程度也會比較好,也可能降低副作用的嚴重程度。接受化療前如何照顧好營養?罹患癌症時,除了進食種類、進食量可能受到不適症狀 (像是嘴巴痛、吞嚥困難等) 的影響,也可能會因為某些相關檢查的飲食限制,使進食量更少,進而使體重一下子下降許多。不過,維持足夠的營養狀態和健康的體重,為接下來的治療儲備能量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飲食原則及建議:・維持正常飲食:基本上治療前這段期間,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比較重要的是找到能吃得下的東西。・如果無法順利進食,可以1.調整食物的質地:嘴巴無法咀嚼的情況下,選擇細碎、軟爛的食物;食物吞不下去,則可選擇流質飲食2.諮詢營養師,選擇適當的營養品補充3.採取醫療介入措施:經醫師評估後接受靜脈營養補充、放置鼻胃管或胃造口灌食癌症飲食的誤解與迷思談到飲食、營養,總是會有很多相關的訊息,有些不容易區分對錯。但錯誤的觀念和訊息可能會影響到營養狀況,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和恐懼。以下我們來談3個常見問題。1.湯好像很營養,料吃不下沒關係,喝湯就好?我們時常在感冒、生病的時候,提到用喝的補充營養就會想到喝湯。事實上,湯汁的營養價值很低,但又容易讓人產生飽足感,其他食物就吃不下了,反而會影響到病人的營養狀況。因此,建議仍應以吃進固體食物為主。2.罹癌不能吃肉,改吃素比較好?有些人覺得吃肉容易得癌症,不過其實癌症的病因很多,並不完全與吃肉有關。此外,在癌症治療 (像是化療、電療) 期間,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治療的副作用、恢復的狀況都會有影響。因此,如果原本不是素食者,不會建議或鼓勵因為罹患癌症就改吃素,另一方面是食物的選擇也會受限,像是當食慾不好的時候、又沒買到想吃的,可能就會吃得更少。3.不能吃太飽、太多,可能會養到癌細胞?化療除了會去殺癌細胞,也會傷害到健康的細胞,若此時營養不夠,反而可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要先顧好自身的營養狀況,才能一起去對抗癌細胞。原則上,癌症病人接受治療前沒有特別的飲食限制,主要是可以視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食物。此外,對癌症病人而言,維持好的營養狀況很重要,因此若因為疾病影響心情和食慾,建議可以適時尋求專業協助來度過較困難的期間喔!參考資料:1.Bossi P, et al. Malnutrition management in oncology: An expert view on controversial issu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ront Oncol. 2022; 12: 910770.【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曹雅姿營養師】即將接受化療,營養跟上了嗎?嘴巴痛、吃不下可以這樣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4 醫療.骨科.復健
痛到無法起床…急性疼痛4原因 PRICE助舒緩髖關節痛
某一天,我一早醒來,竟然發現自己左側髖關節發炎,痛到無法起床。想辦法讓自己用中風病人的起床方式,先側躺,再用手將身體慢慢撐坐起來。舉步維艱的走到廁所後,再來不管是坐下馬桶或是站起來,更是痛到撕心裂肺。臨床推理 急性疼痛四因根據臨床推理,發現造成我的髖關節急性發炎疼痛,有以下4個因素:1.睡覺姿勢不良:我自從懷孕以後,養成喜歡左邊側躺的習慣,即使是仰臥的時候,身體也習慣性的偏向左邊,再加上髖關節發炎的前一天晚上睡的比較好,下肢整晚擺在類似弓箭步的姿勢,造成骨盆的錯位及軟體組織的拉傷。2.床墊可能太軟:我睡的乳膠床墊,雖然很舒服,但是對我骨盆的支撐度可能不太夠。3.骨盆擺位不良:最近心情放輕鬆,看影片時會坐在沙發裡,造成骨盆的擺位不良。4.久坐:最近在趕一個職業輔導評量報告,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太久,造成髖關節壓迫更嚴重。基於以上的臨床推理,根據急性疼痛「PRICE」處理原則,開始改變我的生活習慣。床墊增硬度 捨棄坐沙發P是Protection保護也就是保護患處免於更進一步的傷害。我把可能過軟的乳膠床墊鋪上涼墊,增加床墊的硬度;晚上睡覺時,用絲襪綁住膝蓋和腳踝(不可太緊),膝蓋中間及腳踝下方各放一個小枕頭,讓下肢保持在較適當的位置。再者,捨棄坐沙發看電視的福利,堅持坐較高較穩固的椅子,避免臀部歪斜不穩。R是Rest休息剛受傷時,不要過度運動,適當休息並盡量起來走動,不要久坐,減少髖關節壓迫的時間。冰敷三天後 幾乎不痛了I是Ice冰敷用冰塊或痠痛貼布消腫。髖關節發炎的前二天睡覺前,我貼了兩塊痠痛貼布在痛處,以減緩發炎並止痛,雖然疼痛指數從原本的8到9分降為6到7分,但還是覺得痛,效果不大。於是當我是坐姿時,我會各放一塊冰敷墊在二側大腿下面的髖關節處,每次冰敷約半小時,一天冰敷4至5次。沒想到冰敷的第一天疼痛指數由6到7分降為3到4分,冰敷三天以後,幾乎已經不會疼痛了。肢體功能也恢復95%以上。C是Compression也就是壓迫患處,可用繃帶包紮或其他東西固定患處,可消腫並免於進一步受傷。但髖關節難以包紮,所以我沒有施行。E是Elevation抬高患處盡量把受傷的肢體高於心臟,避免水腫加劇。所以那幾天我盡可能靠右側躺,不要讓左側受到壓迫,影響左側髖關節的循環。以上的PRICE原則,處理了我的髖關節急性發炎劇痛問題,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依照PRICE原則處理後,疼痛仍無法減緩或有任何不適,強烈建議盡快就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免得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