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忘東忘西,我要失智了嗎?撞到頭容易失智?專家教你存腦本 這樣生活不失智 ft. 邱銘章【元氣最愛問】EP.20
本集邀請失智症權威,邱銘章醫師,來跟大家分享失智症相關問題。 ✏️老是忘東忘西,我要失智了嗎? ✏️頭部受到撞擊,比較容易失智? ✏️現在未失智,未來如何鍛鍊預防? ✏️「存腦本」真的有用嗎? ✏️50歲後如何保持記憶力? ✏️MRI照出小白點,就是失智了嗎? ✏️如何調整生活型態來預防失智? ✏️有什麼藥物或食物可以預防失智? ✏️長輩輕度失智,有機會逆轉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本集邀請失智症權威,邱銘章醫師,來跟大家分享失智症相關問題。 ✏️老是忘東忘西,我要失智了嗎? ✏️頭部受到撞擊,比較容易失智? ✏️現在未失智,未來如何鍛鍊預防? ✏️「存腦本」真的有用嗎? ✏️50歲後如何保持記憶力? ✏️MRI照出小白點,就是失智了嗎? ✏️如何調整生活型態來預防失智? ✏️有什麼藥物或食物可以預防失智? ✏️長輩輕度失智,有機會逆轉嗎?
當醫師告訴林利霏確診大腸癌第一期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第一時間問醫師:『那接下來怎麼辦?』」 女星林利霏在2024年確診大腸癌第一期,原本已與丈夫張翰、女兒定居台東,享受遠離都市的慢活之旅。罹癌後讓她深刻體悟健康的重要性,她表示,「癌症最可怕的不是診斷結果,而是錯過黃金治療期」,她也提醒40歲以上族群,應每年進行健康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全文閱讀】2025癌症論壇/以為是痔瘡出血,竟是大腸癌初期!林利霏分享「慢生活+早檢查」的黃金保命習慣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421/8632832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 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health_2025cancer-171
本集來賓: 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許佑仁 本集重點: 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技術快速進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表示,腹腔鏡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已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大幅減少患者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甚至能提升保留肛門的機率,對於部分晚期病人,結合細胞減積手術(CRS)與溫熱化學治療(HIPEC),更讓腹膜轉移不再是絕症,能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大便變細、小腹脹痛?醫師警告:這些大腸癌前兆千萬別忽視!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24539
本集來賓: 虞凱傑/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腫瘤科 主任 本集重點: 你是否發現自己半夜頻跑廁所,或者排尿變得困難,卻總以為只是年紀大、攝護腺肥大?其實,這可能是攝護腺癌的早期警訊! 半夜跑廁所跑不停?夜尿、排尿困難恐是「熟男隱形殺手」信號!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07705
本集來賓: 李威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 本集重點: 晚期肝癌病友非常辛苦,常常歷經許多治療,且常會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身體非常虛弱,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團隊所研發的「細胞療法」卻很有機會翻轉癌友困境,更厲害的是,還有93歲阿公接受治療,效果也還不錯,最後離開的原因不是肝癌,而是…? 不過可能很多人會問:到底細胞治療是甚麼?運作原理又是甚麼?會不會有副作用?本集的醫聲Podcast節目,我們就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威震來分享細胞治療的奧秘,希望大家多重視自己的健康、好好保護肝臟健康、多提升免疫力,當疾病來襲,才有本錢對抗疾病、抗敵致勝。 93歲老翁對戰頑強「肝腫瘤」靠細胞治療翻轉結局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592845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同時也是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副教授,張芳維醫師 ,來跟大家談談女性更年期有關陰道萎縮的症狀。 ✏️女性停經的症狀有哪些?求診比例? ✏️更年期可以自我檢測嗎? ✏️女性更年期會轉成慢性病? ✏️沒有性伴侶,如何克服陰道萎縮症狀? ✏️如何減緩女性更年期不適? ✏️補充過量女性荷爾蒙會造成癌症? ✏️更年期身體不適要看那一科?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蔡禮賢醫師,來跟大家談談「夜尿症」的問題。 ✏️一晚幾次算頻尿? ✏️夜尿症常有哪些錯誤迷思? ✏️夜尿除了用藥,在生活飲食上,要注意的地方? ✏️改變生活習慣仍無法改善,該怎麼辦? ✏️治療夜尿症最新趨勢?效果如何? ✏️女性漏尿的狀況該怎麼處理? ✏️夜尿要避免吃哪些食物?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資深登山嚮導阿布老師,來談登山遇虎頭蜂圍攻怎麼辦?專家教你保命原則,切記不要做這些事! ✏️阿布老師推薦的台北步道是哪兒? ✏️什麼程度可以開始挑戰爬山? ✏️熟齡登山族最容易遇到什麼問題? ✏️少運動的熟齡族,初期登山要注意哪些事項? ✏️登山遇虎頭蜂,保命招式學起來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李秉侖主任,來談來談眼睛相關的整形手術。 ✏️變老到底要不要作醫美? ✏️眼袋手術分為哪些?年輕與年長者開刀方式是否有區別? ✏️眼袋一定要開刀嗎?雷射或保養品有沒有用? ✏️幾歲以上作醫美手術,需要考慮麻醉風險? ✏️眼瞼下垂是什麼?有什麼特徵?幾歲開刀最好?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泌尿科戴槐青醫師,來談男性荷爾蒙,以及正確補充荷爾蒙的方式。 ✏️男性更年期幾歲開始?每個人都有嗎? ✏️男性更年期症狀有哪些? ✏️哪些方法可舒緩男性更年期症狀? ✏️如何補充男性荷爾蒙? ✏️男性賀爾蒙有甚麼功能? ✏️什麼狀況不能使用男性賀爾蒙?
元氣大來賓,專訪張艾嘉,被張媽媽喊為「妹兒」的張艾嘉,今年也71歲了。張媽媽聽到女兒年齡大笑:「妳也是老人了!」能夠和女兒一起老去,顯然讓張媽媽極為開心。 ✏️「小妹」71歲 媽媽大笑「妳也是老人」 ✏️照顧老「小孩」 才明白人生 ✏️害怕無常 更怕失去 ✏️看人生 珍惜當下 無常是正常 ✏️談生活 化繁為簡 自在最重要 ✏️不求兒子照顧 也不怕兒子不顧
【#失智專題】#失智照顧 #失智 #林葉亭 林葉亭的84歲父親罹患失智症,即使面對挑戰,她依然以滿滿的愛心陪伴父親,分享照顧重點與心情調適的方式,讓人感受到她滿滿的用心與堅定❤️ 16日下午,她的父親離家後失蹤,至今仍未尋獲😟 📢希望大家一起幫忙,伸出援手,共同尋找🙏 🔍 如果您在街頭或社區見到疑似失智的長者,請立即提供協助或聯繫警方 #失智者協尋懇請大家幫忙 #若有尋回也請協助更新訊息 🎧Podcast|失智後的父親就像返老還童,林葉亭:上帝好像給了我一個新的爸爸!👉https://reurl.cc/46nzbL
癌友面對生命如此堅強,我們怎麼能脆弱💪 大愛劇場《血.拾人生》主要演員魏蔓、黃薇渟、張睿家接受《元氣網》專訪,分享拍攝癌友故事的心情❤️ 👉更多內容:確診血癌只難過半天、抽骨髓抗癌不掉淚,《血.拾人生》演出真實癌友故事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泌尿科顧芳瑜醫師,來談談男人都有會有的攝護腺問題。 ✏️男人老了,就一定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嗎? ✏️如何判斷攝護腺肥大問題? ✏️攝護腺肥大,有哪些治療方式? ✏️攝護腺微創手術是甚麼?與傳統治療的差別? ✏️手術可以改善到什麼程度?
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人定義必須改變。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陳亮恭說,面對長壽人生,民眾與醫師都必須有全新思維,醫療衛生進步,讓民眾可「活到罹患三種慢性病」,醫界對於「疾病」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也必須與時俱進。 陳亮恭表示,台灣光復後70年間,民眾平均餘命從50歲上升至逾80歲,「人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老人」,面對人口長壽、高齡化趨勢,從基本邏輯並必須改變,不能再依既有教科書、政府法規定義。根據日本研究,2007年世代長者,與2017年世代長者,在同樣歲數,走路速度、握力、體能、活動量等指標,明顯成長,「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已由65歲延後至75歲。」 2024退休力論壇/陳亮恭:翻轉疾病定義與慢性病共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53
登山是極佳的有氧運動,許多熟齡族群都喜愛徜徉在山林步道,吸收負離子及芬多精。資深專業山域嚮導阿布分享,日本已經將森林浴列為「預防性健康照護」的一環,能紓解壓力、增強免疫力。熟齡輕旅行正夯,尤其是登山行程,在負重行進的過程中,可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阿布提到,許多人認為爬山對老年人來說太危險,但他曾協助許多6、70歲的長輩登上玉山,甚至挑戰海外的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瑞士馬特洪峰,圓了一生的夢想。年齡並不是登山的阻礙,但是要遵守「停看聽」原則,詳細評估安全狀況,千萬別說走就走。 2024退休力論壇/山域嚮導阿布:熟齡登山得「停看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127
除了我,誰能照顧好失智的太太呢?😢 台灣失智症協會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顧問曾清芳先生,在失智論壇與大家分享失智者的生活日常🎤 當曾清芳先生得知,不只是太太罹患失智症,連自己也被診斷出同樣症狀時,他整個人都崩潰了......但很快他想通了💡 他決定帶著太太一起參加失智據點活動,在太太因病怕出門時,更加努力陪伴,甚至投入志工行列,幫助其他人❤️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21
👵👴擔心失智長輩被騙走畢生積蓄?快來看這支影片! 🔒 三大神招,輕鬆守護長輩財產安全: 1️金融防護罩:聯合徵信中心「金融註記」 一鍵啟動,不法申請全面攔截!猶如為錢包加裝最強防火牆🛡️ 2️法律後盾:「輔助」與「監護宣告」 為失智長輩量身打造的安全網,用法律守護家人💕 3️緊急求救:165反詐騙專線 發現異常,立即撥打,阻止龐大損失!📞 👉看更多內容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912
《你好,我是誰2》故事劇情透過真人真事的內容,詮釋曹汶龍醫師團隊的醫療職人劇,一起為失智患者及家庭注入關懷,強調以「失智不是遺忘,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創造記憶」。兩位扮演的曹爸曹媽透過戲劇演出帶給失智症家庭許多支持力量,更帶動大家一起關注失智症相關議題。 ●寇世勳 飾曹汶龍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創立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現為失智症中心主任,關懷獨居老人。 ●崔佩儀 飾郭佩筠 曹汶龍的妻子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Ep.1推出上集後,有粉絲說:「期待下集,小遊戲下次和老人家聚會時,一起玩,肯定會很高興!」 說的沒錯,下集出爐惹! 可以說是滿滿驚奇的下集。 「寶特瓶」跟「衣架」可以做什麼? 有人想到可以拿來濾抽油煙機的油耶!但光動腦不夠,這半集還會看到兩位主持人跟章新,踏踏實實做完十趟的「腳尖、腳跟走路」! 在節目尾聲,章新還特別做了幾段感性呼籲! 「我們看不到的社會某個角落,就有失智症患者跟他的家人存在」 「主要照顧者心中的苦,可能也不知道要對誰說」 你也有同感嗎?想一起來接力,把節目看起來,把身體、腦袋、互動動起來嗎? 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發現喔!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 是「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專推出的全新節目! 每一集,主編韻如跟小助手至柔,都會拜訪一位來賓。請來賓分享失智故事、給來賓做失智識能測驗!然後一起「三動」―腦動、身動、互動,在好玩好笑中,把預防失智的三動遊戲做起來。 這一次,她們來到桃園龍岡,拜訪會引經據典說菜的Youtuber章新。在眷村長大的章新,分享了他讓人唏噓的眷村失智人物故事。 然後,測驗跟「三動」的挑戰就要開始啦~ 本集看點: ✎眷村中的失智故事 ✎「月份手指操」誰卡關?誰過關? ✎讓人醒腦又出汗的「雙手交換比讚操」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元氣最愛問,邀請國民舅舅簡文仁,示範在家簡單做的各種養生操。 ✏️減少痠痛的伸展操 ✏️三項提高基礎代謝率的運動 ✏️兩招提升肌肉質量 ✏️瘦腰三招降低脂肪肝風險 ✏️ 防跌五要操
元氣最愛問,邀請抗癌專家,韓柏檉韓教授,來跟大家談談「養生」的概念,以及示範二道健康的無框架料理。 ✏️沒有不良生活習慣,為什麼還會得癌症? ✏️如何有效管理壓力與焦慮? ✏️壓力與癌症有關係嗎? ✏️壓力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 ✏️從無框架料理到養生心法
元氣最愛問,邀請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張晉賢部長,來跟大家談穴道按壓防失智,以及八段錦的好處。 ✏️失智分為哪些類型? ✏️中醫透過什麼治療來幫助失智患者 ✏️示範養生八段錦 ✏️練八段錦有什麼好處 ✏️哪些穴位可以增強記憶力?
⭐高齡者不是國家的負擔而是資產⭐ 老盟耕耘老人福利工作30年,舉辦「樂齡幸福五安新藍圖」論壇,提出「高齡五安 平權翻轉」📣 👉減少或消除年齡歧視,保障高齡者的基本人權 👉提升高齡者健康識能及相關醫療與照顧服務資源的可及性 👉加強推廣財務識能及平等參與就業市場與增加醫療長照資源等相關支持 👉提供安全舒適且交通便利的居住條件 👉透過社區協力及世代共融活動,活化高齡者專長與能力,重建自我價值
元氣最愛問,邀請台大醫學院兼任教授曾文毅,以及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巫奉約理事長,來跟大家談談「如何預防失智」的問題。 ✏️為什麼會得失智? ✏️在失智的狀態裡,到底是什麼感受? ✏️腦齡的概念 ✏️有什麼方式可以「健康的活著」? ✏️失智可以提早預防? ✏️什麼樣的人應該去做腦齡檢測? ✏️已經失智的長者,桌遊可以預防及改善嗎? ✏️失智症可以逆轉嗎?
元氣最愛問,邀請體適能教練徐棟英示範超慢跑以及預防跌倒的訓練核心三動作。 ✏️超慢跑為什麼要搭配節拍器? ✏️超慢跑的好處? ✏️超慢跑建議每次跑多久?一周跑幾次? ✏️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 ✏️超慢跑四大要領及口訣 ✏️如何訓練熟齡族的核心肌群? ✏️簡易3動作練核心肌群
元氣最愛問,邀請營養師來談談,很多人都有的困擾,就是「膽固醇」。 ✏️一天到底吃幾顆雞蛋才不算過量? ✏️瘦子膽固醇很高,是什麼原因? ✏️膽固醇過高建議怎麼吃?飲食怎麼控制? ✏️什麼是天然的膽固醇調節劑?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如果65歲退休,還有將近20年餘命;退休後,應該不用再為經濟勞累,但你準備好老後的財務規劃了嗎?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調查,平均預期退休金為1,403萬元,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仍有超過6成民眾沒進行退休理財投資。 受到通膨與勞保年改影響,2024年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比2020年多了300萬,主要是因為長壽風險、通膨與勞保年改的影響。王儷玲說,退休金的數字增加了,但民眾退休計畫起步太晚,也忽略年金、醫療與長照保險、安養信託的需求,實際能安心退休、存到理想退休金額的達成率並不理想。 2024退休力論壇/勞退教母王儷玲:存退休金永不嫌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928/8348661
元氣最愛問,邀請好心肝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姿伶探討如何防治脂肪肝,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統計,台灣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建議應「循序漸進」進行調整,適度運動、飲食均衡外,切忌「酒、油、糖」攝取勿過量。 ✏️B肝和C肝帶原者和脂肪肝有沒有關係?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脂肪肝? ✏️哪些人是罹患脂肪肝高危險群? ✏️哪些飲食容易造成脂肪肝? ✏️脂肪肝會不會變成癌症? ✏️脂肪肝會遺傳嗎? ✏️脂肪肝有沒有藥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