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0秒「微步行」比長時間走路更燃脂!阻斷久坐負效果 運動無負擔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比節食、爆汗簡單!醫學研究揭:每天同一時間做一事,竟能讓血壓明顯下降

血壓示意圖。
血壓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最新研究指出,固定睡眠時間竟能有效降低血壓,而日常飲食、咖啡因、壓力到睡眠呼吸中止症,也都可能讓血壓像雲霄飛車般波動。想真正穩住血壓,先弄清楚背後關鍵因素。

研究:固定就寢時間,是低成本降壓良方

我們都知道飲食清淡、規律運動是控制血壓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據刊登於《Sleep Advances》期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保持固定的就寢作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更是一種低風險且高效的輔助治療方式。

這項研究雖然規模不大,僅針對 11 位受試者(年齡介於 45 至 62 歲,平均 53 歲,均為肥胖且無其他慢性病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了為期兩週的觀察,但結果卻令人振奮。

在研究開始前,受試者的就寢時間平均每天相差達 30 分鐘;經過調整後,這一差距被縮小至 7 分鐘。結果顯示,受試者的 24 小時收縮壓(上壓)平均下降了 4 mmHg,舒張壓(下壓)下降了 3 mmHg。

研究團隊強調,超過半數受試者的血壓下降主要來自「夜間收縮壓」的改善。醫學上已知,夜間血壓若能降低 5 mmHg,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可下降超過 10%。

研究指出,固定時間睡覺,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種低風險且高效的輔助治療方式。<br />示意圖/ingimage
研究指出,固定時間睡覺,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種低風險且高效的輔助治療方式。
示意圖/ingimage

為什麼「固定時間睡覺」能有效降血壓

專家推測,不規律的睡眠時間會干擾人體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s)」。正常情況下,血壓在夜間睡眠時應會自然下降,讓心血管系統得到休息;若因作息混亂導致血壓無法正常下降,心血管風險便會隨之升高。

然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睡眠專家 Kin Yuen 提醒,對於有失眠傾向的人來說,過度執著於幾點睡可能反而增加焦慮導致血壓升高,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仍是一個值得嘗試的簡單生活改變。

血壓為何像雲霄飛車?常見8個波動原因

除了長期的睡眠習慣,許多人也會發現自己的血壓在一天之中忽高忽低。血壓並非一成不變,但若波動過大,可能損傷血管壁並引發發炎,增加中風與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根據《health》報導,以下是導致血壓驟升驟降的8個常見原因:

1. 壓力與焦慮

工作壓力、生活焦慮,還有診間常見的「白袍症候群」,都會讓血壓短暫飆高,但通常壓力解除後會自行下降。

2. 飲食

高鹽飲食、長期飲酒都會讓血壓偏高。而許多人會喝的咖啡、茶、能量飲料也可能讓血壓短暫升高,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素釋放、血管收縮。

3. 吸菸

尼古丁會立刻提高心率、收縮血管,讓血壓瞬間上升。

4. 運動

運動時血壓會短暫升高,運動後若缺乏放鬆,也可能造成血壓短暫下降。

5. 藥物

某些藥物會影響血壓,例如:抗憂鬱藥、鼻塞藥、避孕藥、NSAIDs(止痛、消炎藥)、類固醇等。

甚至降血壓藥物本身也可能,若藥物若劑量過高,可能導致血壓下降太多;若又隨意停藥,可能又反彈升高。

6.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時反覆停止呼吸會導致壓力荷爾蒙飆升,造成夜間血壓大幅上升,白天也可能持續偏高。

7. 腎臟疾病

腎臟負責調節水分與鈉,一旦受損,體液累積就會讓血壓節節攀升,形成惡性循環。

8. 腎上腺問題

腎上腺若分泌過量賀爾蒙(如嗜鉻細胞瘤),會讓血壓驟升,伴隨心悸、出汗、頭痛。

血壓波動太大會造成什麼危險?

高血壓通常在多年內緩慢發展,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被稱為「無聲的殺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曾受訪指出,「高血壓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花蓮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則說,部分有症狀的高血壓患者,可能會覺得頸部僵硬、肩頸痠痛,頭脹脹的,最好從沒有症狀的時候就開始注意量測血壓,或在生活上做出調整,像是減重、運動等。

長期未受控制的高血壓會導致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認知功能下降與失智等多種疾病。

血壓高到什麼程度需用藥?

目前醫界普遍以收縮壓高於130mmHg、舒張壓高於80mmHg當作高血壓定義。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曾受訪表示,臨床用藥仍以收縮壓為主,如低於130,而舒張壓介於90至80之間,還無用藥的急迫性,一般建議先從生活型態著手改善。

【資料來源】

《healthline》

《SLEEP ADVANCES》

《health》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降血壓 高血壓 中風 心肌梗塞 動脈硬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