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Omicron變異株
共找到
731
筆 文章
-
-
2022-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強化自主應變 指揮中心籲確診及接觸者先做3件事
邊境解封,自主應變措施是重要配套之一。指揮中心今天呼籲檢驗確診者與密切接觸者在疫調前,可先準備3件事,包括回想可能的發病日、接觸者及活動史並提供聯絡資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輕症化,全球防疫逐步鬆綁,邊境也漸漸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盼在解封同時強化民眾自主應變能力。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傳染風險很高,第一時間通知染疫者的密切接觸者並快速採檢,對於防堵疫情至關重要。陳婉青說,指揮中心研擬檢驗陽性民眾與其密切接觸者,民眾一旦檢驗COVID-19陽性,可在等待衛生單位聯繫期間,先可能彙整3項資料。陳婉青指出,首先是自主回想並列出發病日,也就是最早出現症狀的日子,如無症狀則為檢驗陽性日,並記錄發病日的前4天至被隔離前,曾經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時間及地點。陳婉青表示,其次是回憶共同居住、用餐、聚會或參加活動、工作或就學場所、曾去過的醫療照護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及可能接觸達15分鐘的對象;第3,主動聯繫及提供衛生單位相關聯絡資訊,以保護接觸者的健康並及時防堵疫情傳播。陳婉青指出,如被通知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在獲得衛生單位進一步指示前,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期間應配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或共同用餐,並自我觀察是否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陳婉青說,如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倦怠、嗅味覺異常或呼吸喘等疑似症狀,可以家用快篩進行檢測並聯繫各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1999。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被通知到的密切接觸者,應避免移動、戴口罩並盡量回想去過的地方及可能接觸過的人,這不是要做到100分,而是儘早提醒家人與朋友,以防疫情擴大。
-
2022-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檢疫縮短政策滿10天 指揮中心調整快篩日
國內自3月7日起縮短入境者檢疫天數至10天,至今已滿10天,陸續有民眾解隔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之前隔比較久才做快篩,但因為Omicron變異株潛伏期變短,因此調整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時,往前提到第二天、第四天各執行一次快篩。陳時中表示,原規定應於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後接續執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並在第3天、第6-7天進行公費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前述期間自即日調整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第2天、第4天各執行1次,其檢測結果以雙向簡訊發送,俾利即時掌握訊息並執行必要的防治措施。為落實具有感染風險對象的追蹤管理,請民眾於執行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後之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務必按時執行家用快篩試劑檢測,並配合以雙向簡訊回報檢測結果。陳時中說,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第1項、第58條第1項第4款規定,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執行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配合回復雙向簡訊或接受電話詢問健康情形等必要之關懷追蹤機制,對於未回報檢測結果或違反相關規定者,將由地方政府加強追蹤,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第69條規定,可裁處最高新臺幣30萬元罰鍰。指揮中心說,因應Omicron變異株威脅,國內本土疫情尚未平息,仍存在社區傳播風險,檢疫、隔離及自主健康管理措施皆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方法,請民眾務必配合、遵守相關規範,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
2022-03-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首份第三劑疫苗研究出爐 這款抗體生成效果最佳、副作用也最強
國內疫苗第三劑追加劑接種率已突破4成,朝5成邁進。林口長庚醫院今發表國內首份新冠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發現不論是使用莫德納、BNT、高端疫苗當追加劑,皆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也更能有效對抗Omicron變異株,其中體內抗體上升倍數以莫德納全劑量最高,達到47.7倍。林口長庚醫院表示,施打第三劑副作用方面,則以莫德納比例最高,高端比例最低。林口長庚醫院自去年12月起,執行醫療照護人員施打兩劑AZ疫苗後,以莫德納、BNT的mRNA疫苗,以及高端的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進行第三劑追加接種臨床試驗,受試者於施打完第三劑一個月後的免疫生成性分析與不良反應。此研究共招募340位已施打兩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隨機分派接受莫德納全劑量、莫德納半劑量、BNT或高端疫苗為第三劑追加劑。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研究分析時,排除兩位不符收案條件者,研究發現,在施打完第三劑後的第28天,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疫苗,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血中的中和抗體濃度,達到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上升倍數分別是,莫德納全劑量為47.7倍、莫德納半劑量39.8倍、BNT為32.2倍、高端12.7倍。而針對現今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研究顯示,施打第三劑所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力,和接種前相比,更能有效對抗Omicron。邱政洵說,受試者體內與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四組疫苗都有顯著上升,上升倍數分別為莫德納全劑量4.2倍、莫德納半劑量3.9倍、高端3.3倍、BNT為3.1倍。至於接種完第三劑疫苗副作用,以莫德納副作用比例最高,包括局部疼痛約97至100%、發燒約15.3至29.5%,高端疫苗施打後副作用比例最低,其中局部疼痛76.5%、發燒4.8%。邱政洵表示,實驗結果看出,針對施打兩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不論使用何種廠牌疫苗做為追加劑,施打後一個月的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提升。以抗體增加的幅度來看,mRNA疫苗仍優於蛋白質次單元疫苗;T細胞免疫反應則是在不同疫苗追加劑間沒有明顯差異。邱政洵說,希望這項結果有助台灣進一步推動新冠疫苗施打,建議民眾接種完前兩劑疫苗後,應在間隔3至6個月接種第三劑疫苗,提升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
-
2022-03-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剩23萬劑青少年第3劑恐不足 陳時中曝:已洽談新約
針對我國12至17歲青少年是否追加第三劑,衛福部預計24日召開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討論,指揮官陳時中日前透露,若會議通過,最快4月初開打。今在提及青少年施打問題,陳時中說,目前BNT僅剩23萬劑,他也透露與BNT已在洽談新契約,很快就會敲定。青少年先前第一劑、第二劑皆施打BNT,未來除了BNT,是否能打莫德納?陳時中說,須看專家會議結果再做決定。他表示,青少年施打所需疫苗數,第一劑約110萬劑、第二劑約80多萬近90萬劑。若粗略看台灣覆蓋率情形,第二劑都會比第一劑少5%,第三劑比第二劑少10%。陳時中說,國內BNT剩下23萬劑,已在洽談新契約,很快就會敲定。莫德納訂購的數量很多,BNT則是新契約、目前都還在談判中,簽約時也考慮到未來可能有次世代疫苗,因此簽約時在合約中保留選擇權,次世代疫苗研發出來時,我們也可以買,並不限定只有現在的疫苗。陳時中說,但以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法,各個藥廠並沒有針對Omicron變異株特別設計疫苗。最快4月初讓青少年施打第三劑,若數量不足,陳時中表示,這除了參考專家意見外,會把現有的存量和進貨量提供給專家做建議,例如分齡、特殊情況者優先施打,像部分青少年因指考等因素,在寒假才施打疫苗,時間較晚,青少年施打率現在也是我們相當關心的。
-
2022-03-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平穩醫院擬探病全面解禁 專家:應觀察至4月7日
國內新冠疫情日趨平穩,醫院開放全面探病呼聲漸起。目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醫院維持禁止探病,但家屬若有特殊緊急需要,可向醫院提出申請。其餘縣市開放探病包括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專家表示,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是可以討論,但應再觀察一個月再做決定;另有專家認為,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恐爆發院內感染風險,不應輕易開放。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若疫情更加平穩時,雙北、桃園市、高雄市醫院開放探病,將先比照其他縣市,包括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優先開放,而已開放探病的其餘縣市醫院,探病次數可望由現在的一次,再有所增加。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表示,目前雙北、高雄、桃園都是中等風險,雖然疫情趨緩,但還需要觀察一小段時間,或許就可以開放,但本周還無法開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觀察,現在亞洲疫情較為嚴峻,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越南等持續傳出疫情,但歐美疫情已逐漸趨緩,可是若要進一步開放醫院全面探病,還是必須小心,建議再觀察一個月,屆時依疫情變化再行研議。「國內疫情平穩,民眾應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醫院是否全面開放探病,這是可以討論的議題。」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但仍須觀查四大指標,分別是國外疫情變化、有無新變異株出現、疫苗覆蓋率有無持續上升,以及社區有無爆發大規模疫情。尤其國內3月8日起放寬邊境管制後,是否進一步解封,包括醫院全面開放探病等,最好是再觀察至4月7日再來評估,可能較為恰當。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社區疫情雖然平穩,但仍有不明感染源且有隱性染疫患者,而民眾也是可以到處看病,若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恐增加院內感染風險,不應輕易開放,避免醫療量能受到衝擊。至於何時才可以開放,就是「與病毒共存」的時候。
-
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510萬人還沒打 學者:不打第3劑5月群體免疫恐只剩5成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第一劑達八成三、第二劑七成七,但追加劑僅四成六。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內第三劑接種速度還太慢,根據國際研究BNT和莫德納疫苗第二劑接種後約五至六個月保護力下降,若仍持續未接種第三劑,5月中群體免疫恐降至五成。我國自去年10月中下旬開始大規模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至今大多數民眾皆已符合接種第三劑的資格,而截至目前全台約有510萬人符合接種資格但尚未接種。陳秀熙表示,目前第二劑保護力還在,第二劑加上第三劑的群體免疫大約在七成左右。但莫德納從10、11月左右大規模接種第二劑,至今已滿五個多月,保護力已逐漸失效,若持續不接種第三劑,到五月中社區保護力將會掉到五成左右。他表示,桃機的群聚事件爆發,也是因為桃機人員的疫苗較早接種,兩劑AZ疫苗的保護力已不足,因而造成一連串的本土疫情。而這次我們能夠逃過Omicron疫情大爆發,是因為「我們很幸運地第二劑打得較晚」,若第三劑沒有接上,之後將不利於進一步開放國門。不過對於青少年是否需要接種第三劑疫苗,陳秀熙則持保留態度。他說,還是要看本土疫情的發展而定。因根據國外經驗,青少年接種疫苗仍有很高得比例罹患心肌炎,考量副作用等利弊得失,若疫情較緩和時,就不需要接種。不過,若是一周超過60個青少年或小孩感染,就有可能變成大流行,這時候就要考慮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校園第二劑BNT疫苗接種是從去年12月中下旬才開始施打,一路到今年1月中旬都還持續接種作業,相信學生族群的第二劑保護力仍然足夠;至於目前符合接種第三劑者則已約七成接種。
-
2022-03-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醫附醫統計:喘、疲勞 3成新冠確診者留後遺症
目前國內新冠病例已逾兩萬例,全民關注長新冠後遺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確診者出現後遺症中,以「喘」最多,其次為健忘、疲勞,且隨著Omicron變異株出現,染疫者後遺症以「疲勞」占多數。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呼籲及早復健,避免確診後喪失活動力。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一例本土個案,為雙北家庭聚群個案接觸者,全案累計四人染疫。新增患者為案二一三五九,是台北市卅多歲女性,曾在二月廿七日與案二一二九五接觸,於三月十一日擴大匡列採檢後確診、Ct值廿八,個案無症狀,全案累計四人確診,感染源仍待調查。國際疫情趨緩,但仍有近三成民眾飽受長新冠後遺症痛苦,台中榮總復健科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染疫者因肺部發炎引發肺纖維化,或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使心臟功能受損,住院臥床時可能使四肢肌力喪失、心肺耐力下降,影響後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衛福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推動「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北醫附醫統計,新冠後遺症包含呼吸費力或喘,達五成,健忘四成六、疲勞四成三,還有掉髮、失眠、焦慮、咳嗽咳痰、喉嚨不適等。無論輕症或重症,疫後都可能出現疲勞、倦怠或無力感,讓染疫者降低活動意願,提高失能機率。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認為,應積極讓確診者復健,並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三方向,一是避免染疫飽受倦怠引發的退化,解隔離後加強心肺耐力訓練;二是針對年長者咳痰、呼吸道不適,應協助學習不費力的咳嗽的技巧;三是因染疫住進加護病房者,恐因急性呼吸窘迫造成肺纖維化,急性期就應開始復健。
-
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後遺症「疲勞」最大宗 喪失活動力染疫者加速退化
全球疫情雖逐步趨緩,約有三成染疫者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國內推動「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北醫附醫統計,新冠後遺症以「喘」為最大增,其次依序為健忘、疲勞等。隨著Omicron成為主流變異株,則以「疲勞」的後遺症最為常見。醫師指出,臨床發現,不少染疫長者,因「疲勞」加速功能退化,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等。醫界認為,染疫者於急性期時,就應該介入協助心肺功能復健,降低後遺症影響。台中榮總復健科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染疫者因為肺部發炎引發肺纖維化,或因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使心臟功能受損,住院臥床也可能造成四肢肌力喪失、心肺耐力下降,使後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愈來愈差。根據北醫附醫統計,收治的染疫者引發的新冠後遺症,呼吸費力或喘占最大增達50%、健忘46%、疲勞43%、掉髮36%、失眠29%、焦慮29%、咳嗽/咳痰25%、喉嚨不適25%、胸痛/緊繃21%。程遠揚表示,喘不過氣主要是Delta變異株的主要後遺症,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後遺症則是「疲勞」最多。程遠揚表示,無論是輕症或是重症,染疫後帶來的疲勞、倦怠或是無力感,會讓染疫者大幅降低活動的意願,更別說起身運動,大大提高失能的機率。若患者是高齡長輩,喪失活動力後帶來的影響可能對生命帶來威脅,特別是有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退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會帶來莫大的影響。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今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介入復健時間分三大部分,第一為避免染疫飽受倦怠引發的退化,建議解隔離後加強心肺耐力訓練;第二針對出現咳痰、呼吸道不適,特別是年長者,介入協助學習不費力的咳嗽的技巧;第三是因染疫住進加護病房者,恐因急性呼吸窘迫造成肺纖維化等,急性期期間就應介入復健。Omicron疫情因疫苗接種率大增,染疫者多以輕症或無症狀為主。程遠揚表示,部分無症狀感染者三個月內也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腦霧等。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立即就醫。
-
2022-03-12 新聞.健康知識+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已經延燒兩年多的COVID-19新冠肺炎,近月來還出現了高傳染力、令人聞風喪膽的Omicron變異株,大家紛紛想辦法「提升免疫力」來對抗病毒,但你知道你的身體都是怎麼自我保護的嗎?人體的免疫系統究竟有什麼奧秘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人體內強大的防護罩-免疫系統吧!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裡面有著扮演各種角色的士兵,透過層層把關和打仗,來保護我們的身體免於外來病原體及微生物的侵害、維持身體健康,而這些保護我們的動作稱為免疫反應,在人體內可以分為「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指不需要先接觸過抗原、病菌、或是微生物就能作用,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擁有的抵抗力,具有「非專一性」,意思是只要有外來病菌或微生物入侵,就會觸發的保護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是很即時且沒有記憶性的,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外來物入侵仍然會啟動一樣的保護機制。 對於人體而言,有以下這些先天性免疫的器官或反應:• 皮膚皮膚可以說是病原體及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這種物理性屏障可以初步隔絕掉環境中散落在空氣裡的病原體,若真的不慎接觸到也能延緩他們真正進入人體內。 • 黏膜屏障我們體內大部分「有開口」的地方都有黏膜屏障保護我們,黏膜上可能會有絨毛、纖毛,透過擺動可以將外來物排出;也能分泌黏稠的體液,例如口水、淚水,用物理性的方式將外來物沖刷出去,而這些體液裡面可能含有酶、鹽分或一些化學物質,能夠加速排出這些外來物。 • 吞噬作用當有病原體或微生物入侵時,進入到血液、淋巴、內臟時就會被經過特化的白血球快速殺死、吞噬、並排出,它們會分工合作,有的負責開先鋒、有的負責大範圍掃射、有的可以再進化變成更強大的士兵。這些白血球像是一般軍隊,只要辨識出是外來的入侵物種就會一律消滅。 • 發炎反應在執行的免疫作用時,由於聚集了大量的白血球分泌多種激素,因此身體會有紅、腫、熱、痛的狀況出現,稱作發炎反應。發炎雖然會感到不適,但卻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喔!透過發炎反應能夠阻止病原體繼續透過傷口進入身體或擴散,並且會持續直到白血球將入侵的病原體完全清除之後,發炎的才會慢慢消失。 後天性免疫後天性免疫必須在接觸過抗原、經過刺激之後才會產生的免疫反應。它是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及記憶性的,在與特定病原體接觸過後,產生能專門對抗它的免疫反應,而下次再遇到相同病原體時,因為已經有記憶因此可以更快速、更強力的執行該免疫反應。 前面提到先天性免疫的白血球就像是一般軍隊,只要辨識出是外來的病原體或微生物就會一律消滅。那麼執行後天性免疫的細胞就像是「特種部隊」,它們經過更加嚴格的訓練,特別針對頑強的勁敵進行有效的攻擊。在人體內主要可以分為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分別由T細胞及B細胞這兩支特種部隊來負責。 • 細胞免疫通常會接續著先天性免疫的吞噬作用,主要由活化後的T細胞來進行。人體內有多種不同功能的T細胞,彼此之間分工合作,目的是讓受到感染的細胞產生細胞凋亡。例如:輔助型T細胞在受刺激後可以活化其他白血球、胞毒型T細胞會辨識遭到特定病原體感染的細胞並加以破壞等等。 • 體液免疫體液免疫主要是由活化後的B細胞來負責,B細胞在活化之後能夠產生大量的「抗體」,抗體可以中和毒素、讓病原體失去感染能力、強化吞噬作用等等,這些抗體就像是飛彈一樣,可以進入血液、組織、淋巴液裡面來執行免疫反應,因此體液免疫又可以稱為「抗體免疫」。 無論是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在執行時都會產生一群「記憶細胞」,日後如果再遇到相同的抗原時,這些記憶細胞就可以快速的活化並且執行免疫反應,再次激起的反應可以更強大、持續更久的時間。像我們預防接種疫苗就是使用這個原理,利用疫苗事先在免疫系統留下記憶,日後若有遭遇到特定的疾病,就可以產生更強大的防護力喔!重要的防線-腸道看完上面的內容,有沒有對人體的免疫反應有初步的瞭解了呢?其實除了上面介紹的免疫系統,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腸道」其實也在我們的免疫功能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喔! 腸道是人體吸收養分最重要的器官,上面包含了許多褶皺以及絨毛來增加吸收的表面積,因此腸道的表面積可以達到200~300平方公尺。在好吸收的同時,也有很大的機會接觸到許多外來的病原體以及微生物,因此,為了抵抗這些外來的致病菌,腸道內聚集了人體70%的免疫細胞,在免疫調節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也可以把腸道比喻成訓練軍隊的軍事重地。 除了免疫細胞之外,腸道最重要的就是它擁有高達100兆個腸道菌組成的腸道菌叢,這些腸道菌本身的功能以及產生的多種代謝物都深深地影響著人體的代謝、免疫、吸收、神經等等。腸道菌叢會與免疫系統互相調節:免疫系統維持腸道菌叢的生態、避免病原體生長,腸道菌叢則維持免疫系統的成熟,提供足夠的免疫細胞進行反應。腸道菌叢是瞬息萬變的,為一個動態的平衡,受到環境、壓力、飲食、生活習慣、遺傳、腸道免疫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菌叢也都截然不同。 在正常情況下,腸道菌叢可以與免疫系統互相調節,所以不會造成失衡的情況。然而,如果受到前述的原因造成好菌減少、壞菌變多、或是腸道菌的多樣性下降,就有可能會造成腸道菌叢失衡,進而導致免疫失調,而引發疾病、感染等等。因此,維持腸道的健康是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非常重要的一環喔!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維持我們生命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它不眠不休的工作,隨時做好準備抵抗外來入侵的病原體及微生物。而透過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我們可以創造良好的腸道環境來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因此,提升免疫力的關鍵其實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面對持續延燒的COVID-19,我們也可以優先改善腸道菌叢來協助對抗病毒喔!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3-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印度男入境20多天才確診 定序證實非旅館染疫
日前一名印度籍男子入境20多天才確診,疑在防疫旅館染疫。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確認序列與同樓層個案不同,維持判定為印度境外移入病例。國內日前有一名印度籍40多歲男子(案21061)確診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境外移入病例,但因個案從入境到確診長達20多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本懷疑可能是防疫旅館群聚導致的本土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根據最新基因定序,這名印度籍個案與防疫旅館同樓層個案病毒序列不同,研判不是防疫旅館群聚,維持判定為印度境外移入病例。除此之外,羅一鈞也公布過去一週檢出的染疫者病毒基因定序統計,3月4日至10日國內共有94例境外移入病例檢出Omicron變異株,其中半數來自越南及印尼,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另有一例個案檢出Delta變異株(最早在印度發現),為一名越南境外移入病例。羅一鈞說,據統計,國內累計734例境外移入的Omicron病例,沒有新增中重度Omicron個案,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99.6%為無症狀及輕症,和先前差不多。他表示,在本土病例方面,1月1日至3月10日共有872例本土病例,其中有378例檢出Omicron變異株。另外,國外有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即便是輕症,仍可能引發大腦萎縮後遺症。羅一鈞說,國內訂有染疫康復者計畫,會由專科醫師評估是否出現認知變化。
-
2022-03-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嚴防Omicron 黃高彬:強烈建議基礎至少3劑以上
鄰近的日本、南韓、新加坡及香港都傳出Omicron變種病毒株疫情肆虐,疾管署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應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今天說,針對Omicron變異株,目前強烈建議,基礎至少要三劑以上,保護力才會夠。黃高彬說,針對Omicron變異株,疫苗施打至少要3劑才會有效果,且國內施打的疫苗大部份為mRNA類疫苗,其半衰期較短,甚至二、三個月就降低一半的作用,因此建議至少要施打三劑,也就是把三劑當做基礎劑,保護力效果會比較好。黃高彬指出,施打的方式針對某些特殊族群,建議甚至要打到第四劑,特別是有免疫有缺陷者,或者潛在疾病者,強烈建議,第三劑為基礎加強劑,追加劑就等於是第四劑,目前強烈建議,基礎至少要三劑以上,保護力才會夠。
-
2022-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二、三劑兩個月後保護力減半 學者提醒:接種要及時!
台灣本周起全面縮短入境檢疫天數及接觸者隔離天數,為維持國內疫情平穩的重要措施,仍需持續提高疫苗覆蓋率。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提醒,無論在成人或兒童,疫苗的「時效性」都非常重要,第三劑接種一定要即時。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則提醒,英國研究顯示,無論是否混打,第二、三劑保護力都有可能在2個月後減半,令人憂心。陳秀熙表示,目前台灣群體有60到80%來自疫苗,自然感染人數僅0.02%,只要境外移入不要過多而消耗醫療資源,台灣仍屬於可以安全解封的狀態。根據流行病學推估,包括英國、美國、丹麥等國都靠著高自然感染率達成高度群體免疫,建議5到6月可優先對這類國家放寬入境措施,至於群體緬度程度屬於中度或低度的國家,則可依序在7到8月、9到10月開放。至於開放方式,陳秀熙建議,已完整接種二到三劑疫苗者或感染康復者,甚至是有抗體檢測確認保護力尚未消退者,就不需要居家隔離。如果是尚未完整接種疫苗或未曾感染者,則可滾動修正居家檢疫天數,例如先放寬至5+5方案。台灣群體免疫來自疫苗,格外需要關注疫苗保護力時效性。嚴明芳指出,英國分析2021年11月27日至2022年1月12日病例,回溯檢視確診病例的接種疫苗情況,獲刊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結果發現,無論完整接種兩劑AZ、BNT、莫德納,大約兩個月後保護力就降到50%,另針對混打部分,不論是前兩劑AZ混打一劑莫德納,或是兩劑BNT混打一劑莫德納,第三劑接種2個月後,保護力也會減半,這是令人憂心的現象。兒童及青少年接種疫苗,保護力有有時效性。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林庭瑀指出,美國研究兒童施打兩劑BNT對於預防急診的效益,結果發現12至15歲兒童兩劑接種150天後,就無法有效預防重症。16至17歲接種兩劑五個月內,對於Omicron預防急診的效益只有34%,到5個月以上就沒有效了,但若能接種第三劑,預防效果又能拉高到81%,但第三劑保護力可以持續多?目前資料不足,還需觀察。陳秀熙表示,當成人感染率漸漸增加,兒童接種也越來越重要,但兒童也需要注意疫苗保護力時效性。持續解封同時,為了維持兒童的低感染率,台灣也需要持續思考兒童疫苗接種的問題。另外,陳秀熙提醒,無論是戰爭爆發或是疫情嚴峻,這類事件都會引發民眾趨向支持政府的「聚旗效應」。以美國總統拜登支持度為例,最近隨著Omicron疫情趨緩,不支持的人口開始超越支持部分,兩者曲線出現交叉並且逐漸拉大差距。這樣的現象值得台灣政府借鏡,在推動防疫措施、提高群體免疫之餘,也要持續納入振興經濟等政治考量,才能夠兼顧社會多面向的穩定。
-
2022-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疫情平穩何時解封? 專家:已不完全是純醫療考量
隨著邊境開放商務人士入境,大家關心何時宣布解封?防疫專家表示,世界各國面對解封,沒有一套標準,台灣解封須從政治、經濟、醫療三方面綜合考量,這應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腦海,何時開放可能只有陳時中知道。另有專家表示,台灣染疫人數少,第三劑疫苗覆蓋率尚未達到8成,不宜貿然解封,應循序漸進。「台灣解封,已不完全是純醫療、醫學的專業考量,還包括政治、經濟,這必須綜合考量。」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分析,解封後一定伴隨疫情流行,這時就要觀察中央及地方首長的抗壓能力,以及如何判斷民眾可以接受的每日確診病例數,「但民眾對確診個案人數多寡的耐受程度,以及會出現何種驚嚇程度?這是最難預測的。」黃立民說,若政府官員顧慮,即使每天只有20、30名確診病例,民眾都會加以咎責,「那誰敢解封?」,中央及地方政府首長就不會貿然解封。這些沙盤推演,一定都存在官員的心中,並加以考慮,而這是面對解封的最大問題。黃立民認為,解封後,每天確診人數只要三位數以內,應是可以接受的程度,「但這也只有真正發生的時候,才知道民眾的真實反映。」經濟方面則為政府主要壓力來源,如旅遊業者要求開放旅行團等,一旦各行各業加大要求解封力道,政府才會正視解封議題,因若政府沒有回應民間企業的要求,又會引發不同的政治問題。最後是醫療方面,必須提升第三劑疫苗接種覆蓋率、抗病毒藥物儲備量,以及有效阻斷疫情傳播等。黃立民說,醫療方面僅疫情控制得還不錯,但疫苗覆蓋率、藥物儲備量尚未完全到位。解封後,若各地多點爆發本土疫情,這時也只好再加嚴防疫措施,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台灣解封要考量兩方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應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第一、需評估解封後,每天境外移入無症狀、輕症確診人數有多少,依現有總數約5000多間的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是否足夠因應,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曾說,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將擴增至7000間。第二、本土疫情有無獲得控制。黃高彬說,如果新病例沒有持續增加,就可以把精力放到邊境管理,防堵境外移入確診者引發本土疫情。「台灣沒有本錢,如果防疫不小心,可能步上香港後塵。」黃高彬說,國內染疫人數不多,群體免疫力薄弱,若未準備好就貿然解封,台灣本土疫情將有如香港疫情爆發,雖然近日香港疫情趨緩,每天確診人數自4萬多人,已降至3萬多人、2萬多人,但疫情爆發至今,共有40多萬人確診,1千5百多人死亡。黃高彬認為,國內疫情趨緩,民眾打疫苗意願降低,如今40至65歲民眾第三劑疫苗施打覆蓋率僅5成,全台更只有4成4,「真的是太低了」,一定要提升至8成以上,特別是30至65歲民眾為勞動力的重要結構,一旦解封後,社區疫情擴散,這類民眾影響最大。目前指揮中心推出接種疫苗獲500元衛教品誘因,最好加上到宅打疫苗,以提升年長者疫苗覆蓋率。黃高彬說,台灣染疫人數少,第三劑疫苗覆蓋率尚未達到8成,日前於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會議中,專家多建議指揮中心對解封應循序漸進、慢慢來,踩一下煞車,不宜貿然開放,有可能的解封時間可能會落在7、8月左右。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目前國內社區雖然有零星疫情,每天也新增零星確診個案,這屬於動態的平穩,主因是多數國人的疫苗保護力尚未降低,還具有保護力,但如果解封後,約7、8月後伴隨疫苗保護力降低,社區可能有機會還會出現一波疫情,因此第三劑疫苗覆蓋率一定要持續提高。同時為避免解封後,長者等脆弱族群受到衝擊。洪子仁說,防疫務必要落實長照機構員工和長者的健康監測及施打疫苗,才能於解封後,將疫情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不至於一發不可收拾。
-
2022-03-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香港給的啟示 洪子仁:長者打疫苗 防醫療崩潰
目前我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約八成,第二劑約七成七;但75歲以上長者接種狀況不佳,第一劑接種率僅為七成五、第二劑不到七成。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從香港的經驗可以看到,若要力拚年中打開國門,提升50歲以上民眾的疫苗覆蓋率相當重要,「年輕人打疫苗是要保護長者,長者打疫苗則是防重症」。洪子仁表示,香港情況最近很不好,確診人數還沒看到高點。從香港近期爆發的第五波疫情可以看到,1153的死亡個案中,只有92人完整接種疫苗,致死率為0.04%;未接種或是不完整接種疫苗則多達1061人,致死率高達1.25%,相差31倍。Omicron以輕症為主且大部分感染者為年輕人,但隨年紀上升,有沒有打疫苗的致死率差異便會出現。而從香港疫情也可看到三個重要的啟示,一是應落實長照機構員工和長者的健康監測、二是疫苗仍為避免重症最重要的關鍵,最後則是當病患大增時,一定要啟動有效分流,避免香港的情況重演。針對接下來進一步國門的開放,洪子仁表示,可觀察兩個指標,一是社區有沒有發生大規模群聚傳播,二是否影響醫療量能。若兩者都平穩,就可繼續開放隔離天數。下半年若觀察到第三劑施打率符合資格達六成以上,也能避免社區被感染的強度增強。另外,50歲以上的施打也是重要觀測指標之一,若越早讓長者覆蓋率往上提升,當病毒進入社區,也能保護醫療量能。香港就是長者完全沒打疫苗的比例較高,所以感染幾乎都要送大醫院,造成醫療量能崩潰。針對開放商務客入境後觀察一個月,指揮中心是否會再繼續縮短檢疫天數至七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一個月後,若疫情穩定控制,指揮中心會往下縮短檢疫天數,但只要縮短風險就越高,因此檢疫隔離期間的快篩回報率配合度,也都會列入考慮。至於觀光局將爭取下半年出入境旅遊,陳時中則稱,尚未看觀光局的案子,還沒有討論,「六月開放稍微樂觀了一點」。
-
2022-03-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檢疫天數縮短 自主健康管理期未快篩最高罰30萬
因應疫情持續穩定,今起除入境檢疫天數將從14天縮短為10天,並開放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隔離者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務必按時執行家用快篩試劑檢測,並配合於雙向簡訊回報檢測結果,否則將加強查處,最高可罰30萬元。自今日零時起,不論是入境者或是確定病例的接觸者,檢疫、隔離天數均縮短為10天,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後接續執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增為兩次,分別為第3天和第6-7天各一次,檢測結果透過發送雙向簡訊回報,以即時掌握檢測結果,進行必要的防治措施。陳時中表示,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第1項、第58條第1項第4款於隔離、檢疫措施期滿執行自主健康管理者,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配合回復雙向簡訊或接受電話詢問健康情形等必要之關懷追蹤機制,違反相關規定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第69條規定,可裁處最高新台幣30萬元罰鍰。陳時中強調,因應Omicron新型變異株之威脅,國內本土疫情尚未平息,存在社區傳播風險,檢疫、隔離及自主健康管理措施皆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方法,請民眾務必配合、遵守相關規範,共同而之前因應春節專案,防疫計程車僅能載送入境旅客前往防疫旅館或檢疫所。不過隨著春節專案結束,除日前宣布縮短入境天數的措施外,交通部民航局副局長方志文表示,從今天凌晨零時起,機場防疫計程車回歸原來的管理措施,只要載運入境旅客後完成車輛清消通風靜置30分鐘以上,就可載送一般旅客。陳時中表示,現在針對機場入境者,會先做落地採檢,大部分確診者在此分流,前往搭乘計程車的入境者都是深喉唾液採檢陰性。他表示,前一周坐過防疫計程車、後來確診的入境者約12人,另有兩位司機染疫。比春節專案前坐車時帶有病毒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加上適當清消以及司機在各方面都已很有經驗,因此放寬防疫計程車的規定。
-
2022-03-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疫苗止疫情? 醫師:提高3劑覆蓋率才是重點
明日起邊境解封,將開放外籍商務客來台,第4劑疫苗成為外界關注議題,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認為,目前的新冠疫苗保護力已到極限,需新疫苗才能止住疫情;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則表示,提高3劑疫苗覆蓋率為主要重點目標,次世代疫苗「最快這一兩個月就有結果」。蘇一峰舉例,根據以色列研究為例,打完4劑疫苗的人,抗體可上升9至10倍,但還是會被Omicron感染,症狀輕微,但病毒量高,抗感染效力最多30%,「疫苗保護力似乎已經到了極限」,需要開發新疫苗。潘建志表示,台灣現在主要目標還是要繼續提升第1、2、3劑的覆蓋率,打完前2劑對於Omicron「防止傳染」的能力僅3個月,而打第3劑是為了延長保護力,不要再繼續傳染下去。潘指出,香港防疫不比台灣差,但去年6至9月打完前2劑疫苗,過了3個月,遇到Omicron時,已無法阻止病毒傳染,但仍可防止重症;台灣去年10至12月才剛打完2劑疫苗,還在3個月的高抗體濃度保護期,因此疫情才沒這麼嚴重,顯見打第3劑提高保護力的重要性。潘建志說,針對Omicron變異株開發新疫苗,國外看到以色列的經驗後,也開始研發次世代疫苗,如AZ及莫德納已經進入人體試驗,最快這一兩個月應該就會有結果,台灣也已經下訂單;另莫德納今年2月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次世代疫苗預計於2022下半年推出供民眾施打,但仍取決的各國主管機關核准的快慢。
-
2022-03-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第4劑? 醫師:面對Omicron「疫苗保護力已達極限」
國境嚴管已超過2年,隨著本土疫情逐漸趨緩,明日起邊境解封,將開放外籍商務客來台,第4劑疫苗成為外界關注議題,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指出,近年開發的新冠疫苗似乎無法抵擋,關鍵在於「保護力已到極限」,恐怕需新疫苗才能止住疫情。面對Omicron疫情,需要打到第4劑疫苗嗎?蘇一峰舉例,根據以色列研究為例,打完4劑疫苗的人,抗體可上升9至10倍,但還是會被Omicron感染,症狀輕微,但病毒量高,抗感染效力最多30%,「疫苗保護力似乎已經到了極限」,需要開發新疫苗。但蘇一峰也說,在預防重症的前提下,打過2劑或3劑疫苗就足夠了,還要不要繼續打,全憑個人選擇,但「台灣有大量疫苗最近快要過期了,如果開放第4劑,我願意去打」。
-
2022-03-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少新冠後遺症 易精神不集中
明天起邊境微解封,入境隔離檢疫期縮短至十天,指揮中心預期屆時確診人數恐增加,但為了迎接「經濟防疫新模式」,必須「小心下樓」。專家呼籲,若國內疫情升溫,未施打新冠疫苗的十二歲以下族群首當其衝,呼籲指揮中心盡速規畫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疫苗。Omicron傳播力強,英國自去年十二月起統計,十六歲以下患者持續增加,且青少年及兒童染疫後的長新冠症候群中,有一定比率出現「精神不集中」等症狀,也有無症狀確診者飽受困擾,恐影響後續學習。指揮中心統計,一月至三月三日本土案例共八四三例,以卅到卅九歲個案最多,占比達廿四點八%,其次為廿到廿九歲,占十九點二%。排名第四位族群就是零到九歲,占比十二點二%,人數多達一○三人。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Omicron疫情確實讓兒童染疫比率變高,而後遺症與感染嚴重程度正相關。以台灣的Omicron疫情分析,中重症患者仍以八十歲以上為主,但當患者人數增加,中重症不會只侷限在高齡族群,且多數後遺症不只出現身體症狀,更多的還有心理層面的影響,精神不集中就是其中之一。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台灣疫情控制良好,兒童患者與國外相比較少,國內未有相關資料顯示兒童長新冠後遺症的樣態,但兒童染疫後,較難完整陳述症狀,英國指出兒童出現精神不集中等後遺症,有待觀察。邱政洵表示,解封是未來必須要走的路,台灣至今尚未布局十二歲以下兒童疫苗接種,甚至尚未在ACIP委員會中討論,國外已開始針對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台灣因應解封,必須要開始布局。莊人祥表示,我國青少年在一月中打完第二劑,至少要到四月才可評估是否打第三劑,會進一步請ACIP專家討論。另外,國內累積庫存疫苗約八百多萬劑,高端與AZ各約有兩百多萬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高端可等待三至四月世界衛生組織臨床試驗,若通過,使用需求可能增加;至於AZ疫苗,非目前追加劑主力,最後一批到期日為五月下旬,外交部已洽詢捐贈對象,若無法捐贈就銷毀或提供研究機構使用。
-
2022-03-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已逾千例 羅一鈞:這年齡層患者增加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定序最新結果。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上周病毒基因定序時間為2月25日至3月3日,總計檢出77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其中一例為睽違四周未出現的Delta變異株,此為越南移入的個案(案20214),其餘均為Omicron變異株,顯示目前疫情流行仍以Omicron的流行趨勢,沒有改變。羅一鈞說,經統計,目前Omicron變異株本土確診個案及境外移入個案已超過1千例,其中1012例有進行病毒基因定序,含本土有363例,境外移入有649例。針對境外移入649例,羅一鈞說,本周境外移入個案沒有新增中重度個案,目前仍維持3例,年齡多介於20至50歲最多,男性多於女性,無症狀占56.5%、輕症為43%。就外移入個案被檢出時間,常是入境後前七天檢出,特別地是第0天、第一天驗出占多數。至於,自今年1月1日至3月3日,本土Omicron確診個案共有843例,本周也沒新增本土中、重度。這周是因為桃園出現幼兒園群聚事件,確診個案增加較多為年齡0至9歲個案,個案數已累積至103人,而20至40歲患者也有增加,70至80歲沒太大變化,總共843例中,只有兩例中重度,其中一人死亡。
-
2022-03-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驗船師染BA.1病毒株 6傳播鏈感染源待釐清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染疫台中驗船師病毒基因定序為Omicron的BA.1病毒株,與目前本土疫情所染Omicron病毒定序都不同,截至目前尚有6條傳播鏈感染源待釐清。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台中市出現1名新加坡籍的42歲驗船師(案20455)確診,打過3劑疫苗,2月14、19日採檢PCR皆為陰性,2月24日無不適症狀,因預計到高雄港工作,到醫院採檢發現PCR陽性,Ct值23.2,收治負壓隔離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說明,據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台中驗船師序列為Omicron的BA.1病毒株,並不是媒體常提及的「Omicron的妹妹(BA.2)」。目前國內僅有高雄港、機場防疫人員、高雄港引水人、宜蘭家庭群聚和桃機航警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其餘包含台中驗船師、遠雄自貿港區、亞東醫院、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及仁愛院區、機場防疫計程車司機、宜蘭礁溪長榮酒店、北市房仲等都是Omicron的BA.1病毒株。羅一鈞表示,台中驗船師這支病毒株的序列沒有在國內任何一起本土群聚發現過,將進一步釐清傳播途徑;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Omicron變異株本土疫情,截至目前已累計16條序列不同的傳播鏈。羅一鈞指出,台中驗船師案為單一事件,並無任何外擴疫情,至於源頭調查,同艘船上人員無人出現健康異常,將持續監測到3月10日。截至目前監測期未滿、感染源待釐清傳播鏈剩6條,分別為桃園米迪幼兒園案、新北涮涮鍋案、新北加強版防疫旅館護理師、台北加強版防疫旅館護理師、台中驗船師案、宗教協會衍生設計師案。
-
2022-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安全解封指標:每周兒童確診
桃園米迪幼兒園群聚已波及三所國小,多名未滿五歲、未滿十歲學童染疫。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提醒,從各國經驗看來,兒童感染佔比是疫情的重要指標,台灣的兒童確診人數必須控制在每周60名以下,每周境外移入個案的住院人數也不能超過350人,如此應可安全地解封,以目前單周累計7名兒童確診及境外移入個案數來看,台灣確實可開始恢復新常態生活。陳秀熙表示,安全防疫解封指數,要考量防疫及醫療量能,包括居家隔離檢測住院重症藥物等,還要考慮免疫保護力包括完整接種率和自然感染,防疫監視通報系統的「低報」也要納入考量。此外也不能忘記密切監測兒童感染佔比及上升速度,並持續觀察病毒變異及特性。陳秀熙指出,台灣目前自然感染率僅0.01%,群體保護力主要來自快速接種疫苗,目前疫苗保護力已達73%。目前台灣大於十歲的omi發生率是每十萬人3.5,小於十歲是每十萬人7.3,單周確診7人,小於安全上限60名,希望能維持。如果每周境外移入住院人數也維持不超過350人,解封指數小於一,可謂達成安全解封指標,可開始恢復新常態生活。在疫情高風險國家,推廣兒童疫苗接種是控制疫情控制的重要手段。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林庭瑀表示,英國和美國都讓部分幼童施打疫苗,Delta和Omicron流行時,幼童盛行率差距不大,都是大約一成。但在南韓、南非這些幼童未接種疫苗的國家,Delta和Omicron流行期間幼童盛行率就差異慎大,南韓兒童Omicron盛行率是Delta時期的兩倍,南非是三倍。相較於20至39歲成年人,兒童受到Omicron威脅的風險都高於Delta,但英美只有1.3-1.5倍,但南韓和南非卻有2.6至3.2倍。陳秀熙表示,歐美疫情在一月起開始趨緩,可歸功於自然感染與疫苗接種共同貢獻的群體保護力,然而,綜觀各國經驗,靠自然感染讓疫情下降,全國至少要有四分之一人口感染過,才有可能。如果台灣想要效法這些國家與病毒共存的經驗,等於要付出喪失17到29萬條人命的代價,比較安全的做法還是做好「動態清零、重症清零」,就像紐西蘭,努力把每天住院、重症、死亡人數都控制在極低。陳秀熙表示,台灣族群免疫主要來自疫苗接種,最新國際研究證實Omicron亞型BA.1和BA.2,都有免疫逃脫特性,但接種三劑疫苗可顯著提升保護效益。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張維容表示,不過,由於BA.1和BA.2的演化與其他變異株的距離較遠,所以過去感染過其他變異株所產生的中和抗體,也不抬能中和Omicron病毒,還是會重複感染。不過,根據英國2021年12月底到2022年2月的研究,發現接種2劑週後,對抗BA1和BA2的效益分別下降到10%、18%,接種3劑後2到4周可以提升到7成,5到9周後還有6成,10周以後還有五成。另外,Omicron的死亡風險也顯著低於Delta,接種第三劑除了提升對於Omicron的保護力,也有助於降低感染Delta死亡風險張維容指出,英格蘭分析2021年12月後染疫的1035名個案,結果發現BA1的死亡風險比Delta低67%,而且男性下降地比女性多,年輕族群下降地比年長族群多。男性下降75%女性下降56%,18-69歲下降77%,70歲以上下降55%。如果有接種第三劑,也可以降低delta的死亡風險。
-
2022-03-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應慢半拍是腦霧嗎?出現4症狀要當心,透過5件事可幫助清除腦霧
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在台蔓延,而國外罹患Omicron,已經病癒者,發現身體雖然已恢復健康,但大腦部分似乎遭受到損傷,尤其在記憶力這部分,常容易忘記重要事情。到底什麼是腦霧?又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解除?且看記者整理報導。什麼是腦霧(Brain fog)?腦霧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就像是感冒出現腦重頭昏沉,可能無法專心思考。或是調整時差,思緒會變遲鈍。或者服用一種抗組胺藥,思緒模糊了幾個小時。腦霧4症狀-專注力渙散、記憶力下降、遲鈍、倦怠1.失神:專注力散渙,平時熟練的事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完成,常常忽略事情的細節。2.健忘:記憶力下降,常忘記或很難想起重要的事。3.遲鈍:思考理解力退化,無法精準表達想法,難以理解基本概念,思緒緩慢,做決定時會有困難。4.倦怠:身心昏沉疲勞,感覺怎都睡不飽,對日常生活總是興致缺缺,而且身體也會不舒服,像是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耳鳴、腦鳴、頭脹。COVID-19影響大腦也影響身體其他器官COVID-19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大腦。像是腦炎、中風和大腦缺氧。除了對大腦的直接影響外,COVID-19還可能對其他器官系統產生長期影響,其中包括肺、心臟、腎臟或其他器官已造成的永久性損傷。也會出現疲勞、身體疼痛、無法運動、頭痛和睡眠困難等症狀。運動、飲食、睡眠、參加社交活動、嘗試新事物等可以幫助清除腦霧1.進行有氧運動:或許以前沒有運動習慣,但可以慢慢訓練,從一天幾次的兩到三分鐘。雖然沒有明確的運動時間來改善大腦健康,建議每週運動5天,每天運動30分鐘。2.地中海飲食:飲食中攝取,像是橄欖油、水果和蔬菜、堅果和豆類以及全穀類,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思維和記憶力及大腦健康。避免飲酒和抽菸。3.充足睡眠:睡眠可以協助大腦和身體清除毒素、自我修復。4.參加社交活動:社交活動不僅有益於我們的情緒,還有助於我們的思維和記憶。5.從事其他活動:包括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認知刺激的活動;聽音樂可以帶來陪伴感,讓自己覺得不孤單。失眠睡不好,影響心臟健康?!.......https://bit.ly/3KGAyev
-
2022-03-01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好想出國解封有望?一圖看各國鬆綁邊境 日本打滿3劑持台灣小黃卡免居隔
台灣面對Omicron來襲防疫有成,3月開始陸續鬆綁防疫政策,如放寬戴口罩政策、縮短入境檢疫措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樂觀看待2022下半年出國旅遊的可能性。而國外也不少國家陸續打開國門,採取「與病毒共存」模式,日本3月起將對商務人士、留學生開放入境,若接種指定3劑疫苗並持台灣小黃卡者,可免隔離。《聯合新聞網》一圖帶你了解各國重啟國境現況。依據外交部領事局「世界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措施一覽表」及綜合駐台外國機構網站的資料顯示,幾乎多數國家都需要在登機前須附上24小時至72小時不等的PCR陰性報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3月1日表示,針對台灣歸國或入境者,打滿「指定」3劑(第1、2劑需為AZ、莫德納、BNT或嬌生;第3劑為莫德納或BNT),並持台灣小黃卡,入境後可免居家隔離;未完整施打3劑或未打疫苗,居隔時間縮為7天,第3天自行PCR或快篩為陰性,並經厚勞省確認無誤者可解除隔離。韓國縮短居隔天數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洲及義大利「最優待」,沒限定身分,只要完整接種疫苗,都可入境免隔離,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則有另外的檢疫方式。而各個國家指定的疫苗廠牌都不盡相同,建議出國前仍須查閱相關資訊。泰國的「Test and go」計畫,開放旅客入境後PCR陰性者即可自由活動;韓國則將隔離天數縮短至7天;菲律賓只針對免簽國完整接種2劑者免隔離的政策,但台灣暫時未列入名單內,仍須出示登機前48小時內PCR陰性報告,並預訂6天5夜防疫旅館進行隔離檢疫,有些可惜。以色列只看PCR檢測另外也有不少國家免看疫苗證明,以色列只須在出發前及入境後接受PCR檢測;新加坡針對台灣旅客,除了需準備登機前48小時內PCR或快篩陰性報告,入境後的24小時內至檢測中心進行快篩,陰性可自由活動免隔離,相當方便。
-
2022-02-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月防疫措施新制一次查 這些情況可免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為兼顧與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經評估Omicron變異株特性、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整備狀況,及國際防疫措施開放情形等,3月1日至3月31日,將適度放寬防疫措施。●相關規定調整如下:一、放寬戴口罩規定,增加4種例外情形。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 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台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嚴格落實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開放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實聯制等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3月1日起調整醫院探病管理措施,北北桃高以外縣市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3月1日起調整醫院探病管理措施,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的醫院除例外情形之外,維持禁止探病;其餘縣市的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一、探病規定:(一)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的醫院除例外情形之外,維持禁止探病。例外情形包括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基於法規需要家屬親自簽署同意書或文件;或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或其他因病患病情惡化、醫療處置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等情形,經評估有必要探病且經醫療機構同意者等情形。(二)其餘縣市之醫院除例外情形外,有條件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者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其他規定:(一)所有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二)若為「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探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且進入醫院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為強化醫院感染管制,民眾若仍有探病需要,指揮中心籲請探病者儘速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並配合實聯制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以降低交互感染風險,保障自身及病人健康安全。另醫院相關管理規定,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3月1日起,5機場及2港口往離島旅客,免篩檢及填寫健康聲明書指揮中心考量國內疫情已趨穩定,且篩檢站設立期間未有篩檢陽性旅客,經綜合評估後,將自3月1日起暫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及航港局所屬本島5處機場及2處港口篩檢站之運作,前往離島之旅客亦不需填寫健康聲明書,同時請各場站協助於現場宣導並提醒旅客,如有症狀旅客請勿搭機/船,並應儘速至醫院進行必要採檢。●指揮中心為鼓勵18歲以上尚未接種1、2劑COVID-19疫苗儘速踴躍前往接種,延長地方政府提供200元(含)以下衛教品之措施,期限至年3月31日。民眾可透過「COVID-19疫苗防治一網通」或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告,查詢鄰近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施打之疫苗廠牌及接種時間,就近前往接種。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
-
2022-02-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最新境外移入定序皆Omicron變異株 東南亞為大宗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境外移入個案病毒基因定序最新結果皆為Omicron變異株,且來自東南亞為大宗;本土疫情部分,目前國內尚有6條感染源待釐清的傳播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說明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本週完成74例境外移入個案定序,皆為Omicron變異株,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已連續4週未見。羅一鈞說明,新增的74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以印尼16例最多,其次依序為越南7例、香港6例、柬埔寨5例,皆為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或地區。羅一鈞表示,國內共國內共驗出908例Omicron個案,分別為575例境外移入、333例本土個案。羅一鈞說明,境外移入Omicron個案以20至59歲為主,突破性感染情形常見,中重症有3例;本土Omicron個案則有2例重症,2人都是高齡長者;若換算致死率,80歲以上長者染疫致死率高達14.3%,相較起整體本土Omicron染疫死亡率0.13%高很多,故呼籲長者要盡快打第3劑疫苗,以降低重症死亡風險。媒體在記者會上詢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近期疫苗打氣下滑,是否擔心成為邊境鬆綁的隱憂。對此陳時中坦言當然會擔憂,故一再呼籲接種疫苗,並延長疫苗接種誘因,從國外經驗也可看出,接種疫苗可減低染疫死亡風險。針對本土疫情狀況,羅一鈞也說明,跨縣市家族群聚與日翊物流群聚今天監測期滿結案,目前國內尚有6條監測期未滿且感染源待釐清的傳播鏈,分別為嘉聯益電子廠、高雄砂石場、台北與新北加強版防疫旅館案、高雄煉油廠案,以及今天新增的雙北父子檔染疫案。
-
2022-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戶外何時全面開放免戴口罩? 陳時中:解禁一步步來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從3月1日起放寬防疫措施,其中口罩放寬為符合七種例外情形可免戴。但民眾關心在戶外何時可全面不用戴口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戶外全部解禁一步步來,「上樓梯很辛苦,下樓梯要小心」,一步做完再想一步。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符合室內外運動、室內外拍照、直播錄影等工作、山林海濱活動、農林漁牧工作、泡溫泉以及自行開車且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等七條件,可免戴口罩。另外也開放雙鐵上可以飲食,並暫停本島五處機場和兩港口的篩檢站。不過隨著防疫措施開放,指揮中心卻未說明疫情警戒等級。陳時中表示,由於Omicron變異株特性和之前不同,原先設定一至三的疫情警戒等級,是從SARS經驗跟一開始的新冠肺炎情況設定,但已不符合現在情況。現在要步入經濟防疫新模式需要,將用滾動式檢討來取代警戒分級,並於一個月後進行檢討後向大眾報告。另外,金門縣最近提交小三通企劃書到中央審查,陳時中表示,小三通不只牽涉防疫,此為陸委會主責並正在評估,如果需要指揮中心一起討論,也會給予意見。
-
2022-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月1日起運動不用戴口罩 雙鐵可飲食
國內二級疫情警戒維持到2月28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從3月1日起放寬口罩措施,符合七種例外情形可免戴口罩,包含室內外運動、室內外拍照、直播錄影等工作、山林海濱活動、農林漁牧工作、泡溫泉以及自行開車且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等;另從3月1日起,也暫停本島五處機場和兩港口的篩檢站。陳時中表示,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經評估Omicron變異株特性、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整備狀況,宣布3月1日至3月31日,將適度放寬防疫措施,相關規定調整如下:一、放寬戴口罩規定,增加4種例外情形。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 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嚴格落實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開放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實聯制等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另外,自1月29日起松山、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5處有航班往來澎湖、金門與馬祖等離島的機場,及基隆、高雄等2處有船班往來離島的港口,均設置篩檢站。旅客搭乘國內航線及船班前往離島時,應於搭機、船前填寫「健康聲明書」,現場有症狀者暫緩搭乘,並搭乘防疫計程車至醫院採檢;無症狀,但過去14天有疑似症狀者,均需至篩檢站進行快篩,篩檢結果為陰性者始可搭乘,若持當日或24小時內快篩陰性或PCR陰性報告,得免快篩;無症狀旅客也可自願篩檢。不過依據本土疫情趨勢,自3月1日起暫停本島5處機場及2處港口篩檢站之運作及健康聲明書填寫。根據統計,篩檢站自1月29日設立迄今,累計快篩執行搭機旅客3028人次,佔搭機旅客數2.32%;搭船旅客75人次,佔搭船旅客數2.61%,其中過去14天有症狀分別為902人次及4人次,全數快篩陰性。
-
2022-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擔心第三劑副作用不敢打?一張表讓你充分了解預做準備
許多長者擔心第3劑追加針副作用,遲遲不敢打疫苗,台南新樓醫院感染科主任蔡國聖表示,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針對581位完全接種兩劑AZ或BNT疫苗的民眾研究顯示,兩劑BNT疫苗接種25周後對Omicron的保護力只有40%,兩劑AZ疫苗接種25周後只剩10%。所以僅施打兩劑疫苗後,造成Omicron突破性感染的比率相對較高。他指出,接種第三劑疫苗有三大理由:第一、大幅提升體內抗體效價,降低感染病毒風險;第二、增加體內抗體中和Omicron的能力,降低感染後引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第三、延長抗體效價時間,持續維持保護力。若想接種第3劑,應符合以下3條件:1.年滿18歲;2.不論任何廠牌,已經完成兩劑疫苗接種;3.與第2劑疫苗接種時間已間隔3個月。(因應桃園出現Omicron變異株的群聚感染事件,指揮中心已於1月7日宣布,將第三劑接種時間從5個月縮短為3個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者應優先接種:1. 65歲以上長者。2.長照機構工作者與住民。3.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一、二、三類:醫事人員、防疫人員與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4.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九類:易感染與疾病高風險病患。至於第3劑疫苗該怎麼選?蔡國聖建議,可優先選擇mRNA疫苗,如莫德納、BNT疫苗或蛋白質疫苗,如高端。AZ疫苗第3劑的效果較不顯著,因此不推薦作為追加劑。但民眾若對其他疫苗過敏,仍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選擇AZ疫苗作為追加劑。而第3劑疫苗的實質保護力有多高?根據以色列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第三劑效果大型研究:728,231人繼2劑BNT疫苗5個月後,再施打第3劑BNT,中和抗體水平較第二劑時飆高10倍,能夠提供高達92%的重症保護力、93%的住院保護力、81%死亡保護力。英國一則針對50歲以上民眾的研究發現,接種2劑AZ疫苗5個月後追加一劑BNT,感染保護力從44.1%升到93.1%;若接種2劑為BNT疫苗,感染保護力可從62.5%升到94.0%。而如果擔心副作用,蔡國聖並提供AZ疫苗混打莫德納或BNT疫苗的相關副作用,供長者參考,預做準備。
-
2022-02-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防疫鬆綁!3月1日起口罩飲食放寬 3月7日檢疫居隔縮短
國內二級疫情警戒維持到2月28日,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報告」,將維持現行疫情警戒標準,但自3月1日至31日適度放寬防疫措施;3月7起縮短入境檢疫措施,並縮短居家隔離措施,從現行14+7縮減為10+7。衛福部表示,全球疫情已過高峰趨緩,惟仍嚴峻,國內疫情雖有本土病例出現,但逐漸穩定可控。為兼顧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經評估Omicron變異株特性、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整備狀況,及國際防疫措施開放情形,將維持現行疫情警戒標準。不過,這次也適度放寬防疫措施。衛福部指出,3月1日起,疫情警戒標準將放寬戴口罩,符合五種例外情形得免戴口罩,包含室內外運動、室內外拍照,以及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唔同車者等。另外,高鐵、台鐵、客運、船舶及航班將開放飲食;賣場、超市及市場試吃,及宴席逐桌敬酒等規範。另也取消赴離島機場/港口快篩措施。原本全國醫院禁止探病,也鬆綁到北北桃高醫院除例外情形禁止探病,其餘縣市均開放探病,已接種3劑疫苗或持康復證明,得免3日內篩檢陰性證明。3月7日起縮短入境檢疫政策部分,將從現行14+7縮減為10+7,居家檢疫10天及自主健康管理7天,期間須配合2次PCR檢測及4次快篩;另同步開放外籍人士商務考察、投資、履約及應聘等商務活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中港澳人士因商務履約及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事由,可由我國邀請單位申請入境。指揮中心也規畫3月7日起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由現行14+7縮減為10+7,配套措施以一人一室為原則等。衛福部呼籲,防疫規定的放寬,是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且積極配合的結果,防疫成果固守不易,請國人不忘儘速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和主動落實防疫措施,才能獲得保護力與防護,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及各項經濟、旅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