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Omicron變異株
共找到
731
筆 文章
-
-
2022-02-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防疫旅館護理師為第13條Omicron傳播鏈11人待比對
國內今日新增5例本土個案,最新公布的基因定序結果出爐,待釐清傳播鏈累計8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北加強版防疫旅館護理師定序為新一條BA.1個案,與桃機序列不同。此案護理師案20220已知與桃機不同,也與先前本土傳播鏈不同,是國內第十三條本土傳播鏈,目前僅一位確診,要再以「全基因序列」去跟其他人比對。針對該旅館隔離的旅客中有11人需要比對,且每案的Ct值都小於28,高傳染力小於20的有9位,分別來自印度、印尼、宏都拉斯、泰國、馬來西亞等,「比對源頭的後續結果會再跟大家報告。」新北板橋家庭群聚今日期滿14日無新增個案已結案。而新增一個序列為桃機航警家庭群聚中,另一位家人案19861序列跟航警一樣,感染源頭是自2月10日執勤時曾經接觸過的個案序列相同,國內共累計8條待釐清本土傳播鏈。
-
2022-02-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際上萬確診皆輕症!專家籲逐步開放「防疫思維要變」
國內疫情近日降到個位數,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昨晚受訪表示,初步將商務客入境縮短十天,並觀察觀察疫情的Rt值,染疫者隔離天數也可望縮短,但強調雖然國外確診大幅降低,但站在台灣角度看「仍是驚人的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指出,目前疫情情勢在變,整體措施也要調整。「好比歐洲與疫情共存,病例數較過去少二成,民眾自然感染或打疫苗抗體增加,疫情大流行程度會減少。」而國內實施足跡跟實聯制匡列,盡量使擴散機會減少,但Omicron病毒株的傳染力很強,對於要縮短匡列及檢疫,以目前國內第三劑疫苗只有打到三成,隨時要有警覺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目前匡列隔離有其必要,但未來若要「不匡列、不隔離」,至少三劑達八成。對比新加玻、澳洲、紐西蘭等國選擇開放,其疫苗覆蓋率足夠,國內仍有單日上萬確診疫情。「看民眾要能夠接受這樣確診數的常態。」邱政洵說,台灣相比這些國家,自染感染的確診數非常少,但顧慮疫苗施打還不夠多,一旦放棄所有隔離或檢疫限制,疫情肯定會等比指數上升,因此到五至六月前務必爭取時間趕快接種。同時他也直指,目前先從商務檢疫縮短,後來隔離期縮短,未來「民眾如果走向完全不隔離,好比流感在家觀察,先問問一整戶同住家人都變輕症感染,有沒有人能夠接受?若能接受,開放速度就會更快。」邱政洵表示,除了開放前期長者要盡快施打,逐步開放過程,確診Omicron變為輕症者多,但國內仍有12歲以下兒童還沒有施打疫苗,一旦開放「就會往沒免疫的小孩去,也要盡快討論兒童接種事宜。」
-
2022-02-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調查 第3劑疫苗混打莫德納抗體高於輝瑞
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公布第3劑疫苗混打調查結果顯示,前兩劑接種輝瑞疫苗、第3劑混打莫德納疫苗的民眾,體內抗體值較第3劑仍接種輝瑞來得高,但出現副作用比率也較高。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研究小組以境內最早接種第3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醫療從業人員為對象進行調查;這些醫療從業人員前兩劑都接種輝瑞(Pfizer)/BioNTech疫苗。調查顯示,接種第3劑輝瑞疫苗起算一個月後體內抗體值,平均是接種前的54.1倍;第3劑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抗體值,平均為接種前的67.9倍。也就是說,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體內抗體值是第3劑接種輝瑞的約1.5倍。如果基於海外研究結果來看,可以推測第3劑疫苗接種莫德納,對預防Omicron變異株的效果較高。至於副作用的部分,第3劑接種輝瑞的人,只有21.4%會發燒超過攝氏38度;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則有49.2%會發燒超過38度。出現倦怠感及頭痛的比率,也是接種莫德納比接種輝瑞來得高。不過,上述副作用都是接種隔天為出現高峰,2到3天後幾乎就會消失。另外,第3劑接種輝瑞的人,雖然有2例疑似出現心肌炎,但症狀並不嚴重;而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並沒有出現包括心肌炎在內的嚴重症狀。根據日本政府本月18日公布的最新疫苗接種進度,全境已有79%民眾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但只有人口總數12.6%的1600萬9146人完成第3劑接種。已接種第3劑疫苗的民眾,有71.9%的1150萬6498人接種輝瑞,另有28.1%的450萬2648人接種莫德納。
-
2022-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動態清零 專家:6月可望類流感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縮短入境檢疫天數,預估一個月內全球疫情往下降。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全球確診個案已達四億一千多萬,逾五八○萬人死亡,隨著染疫輕症化、無症狀,各國通報積極度明顯下降,應有很多個案隱藏在社區中,應小心解讀相關數據。「不可輕忽Omicron對生命的威脅」。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說,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例本土Omicron死亡個案,一名八十多歲合併慢性疾病患者,確診後十幾天即死亡,這是一大警訊,因為年齡愈長,感染後死亡機率愈高。若感染人數眾多,重症死亡人數仍可能壓垮台灣醫療體系。對於疫情發展,陳秀熙則是樂觀看待,「只要沒有病毒變異來攪局,類流感化將是新冠病毒與人類共存的最後一站」。陳秀熙說,如果三到五月順利「動態清零」,台灣可望於六月進入「類流感化」階段。屆時備妥次世代疫苗及口服藥,邊境開放,入境者不必居家隔離,也無須執行高強度疫調。
-
2022-02-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設計師再增4名個案 源頭還需判定
指揮中心2月13日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的新北設計師,定序出為與桃機相同的Omicron變異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案今天新增四名相關個案,分別為該設計師的室友、與設計師同餐廳吃飯的房屋行銷公司人員,以及該行銷人員的同事兩人。目前這起群聚源頭暫列為新北設計師,但確切感染源頭還需要釐清。陳時中表示,新增個案中一位為設計師室友(案19860),於第一時間便匡列採檢,但一開始採檢陰性,2月14日出現頭痛、咳嗽、喉嚨痛症狀,採檢陰轉陽。另外三位新增個案為同房屋行銷公司人員,其中案19813曾與設計師在同時段、同餐廳吃飯,2月10日出現喉嚨痛症狀,Ct值22.6;他的兩位同事(案19816、19859)也染疫。陳時中表示,案19816雖已離職,但2月11日與案19813曾有接觸,因此匡列發現2月10日出現咳嗽、肌肉痠痛症狀,2月16日確診,Ct值16。至於案19859的Ct值則為34.5,病毒量低,因此源頭究竟是從行銷公司人員開始還是設計師,還需要等二採結果判定。
-
2022-02-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商務客入境無人數限制 陳時中:疫情穩再減居檢期
隨著全球Omicron疫情蔓延、擴散,許多國家宣布「與病毒共存」紛紛解封,為了不讓台灣經濟與其他開放邊境國家相差太多,勢必要開放邊境。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開放邊境要一步、一步來,不讓疫情失控,首先開放商務客入境,將採「全面開放」,不限制入境人數,若疫情控制良好,目前規劃10天的居家檢疫天數,將會再減。「台灣終結疫情之路,必然更加辛苦。」陳時中說,其他染疫率高的國家,開放邊境沒有「安全」問題,因絕大多數的人都感染了,也沒有「安心」的問題,因大家都不怕Omicron了。但台灣是染疫率低的國家,其他國家的人要進來,須兼顧防疫安全。如今開放邊境規畫 ,就是優先開放商務客,這部分會開的比較廣泛,「不會限制入境人數」,同時控制好入境者的分流作業,以承受一定的人數,同時觀察國內防疫承擔的量能,如今第一步已經踏出去,就是將輕症者送到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因應往後入境的人更多,若出現中重度症狀患者時,確保醫療量能不要受到影響,「把醫院顧好」。其次,才會開放旅遊,這都是一步、一步的規劃。若疫情控制良好,目前10天的居家檢疫天數將會再減,但這要先取得經濟部的簽證,而非落地簽證。陳時中說,全球許多國家喊出「與病毒共存」,但這些國家人口的染疫率,目前均為20%以上,更預估今年5、6月時,將高達50%人口均曾染疫,因Omicron傳播速度快,各國「與病毒共存」是「時勢所逼」。雖然,台灣控制Omicron疫情得宜,國內染疫率低,不須馬上「與病毒共存」,但受到全球各國開放後的經濟復甦壓力,這是另一種「時勢所逼」,一定要開放邊境。不同於過去疫情嚴重時,各國都未開放邊境,台灣不開邊境,不會有影響,但未來就不一樣了。陳時中說,如果台灣仍不開放邊境,與其他開放邊境的國家經濟,就會相差一大截。陳時中舉例,當國外的有意投資台灣時,一定會要來台灣考察,了解人才、選地、設廠、政府相關管理法規等,如果台灣不開放邊境,這樣的機會就會跑到其他開放邊境的國家。雖然,台灣IC產業蓬勃發展,不受邊境管制影響,但不能只靠IC產業,必須要走向多元產業發展,並走向全世界。「世界各國現在非常需要台灣。」陳時中說,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平緩,許多進口商朋友對他說,以往國外貿易商與台灣做生意時,最在意的就是產品價格,「只要產品品質不輸同品項產品,但價格一定要便宜的,其他免談」。可是,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台灣防疫有成,讓世界各國看到台灣,國外貿易商與台灣做生意時,價格低廉已不是唯一考量,而是正在意台灣產品的創新、品質等。陳時中說,於疫情終結或後疫情時代,台灣防疫形象不錯,一定要順勢把商業實力展現出來,將經濟基礎打的更好,為讓台灣競爭力站在於世界各國相同的起跑線,邊境管制勢必要開放。「但開放邊境如此謹慎,就是擔心疫情失控。」陳時中說,他不希望是在疫情失控的狀況下,開放邊境。因此,他從Omicron疫情中看到好的訊息,除患者多為輕症外,於入境者監測發現,許多入境者都曾感染過新冠病毒,Ct值非常高,因此對入境者引發社區疫情的擔心「沒有那麼大了」。陳時中說,如案19763是一名桃機航警,經調查他在2月12日值班時,執行當天落地採檢的有7名陽性,其中4人送至集中檢疫所後二採均為陰性,另外3人Ct值為33、33、34點多。指揮中心再往前查一班班機,落地採檢的有6名陽性,其中4人送至集中檢疫所後二採均為陰性,另兩人Ct值為37、21,將針對Ct值21的進行病毒基因定序檢驗,但目前許多國家針對Ct值30以上的入境者都已經放行了。陳時中說,目前入境者染疫率約為2%,雖然比率非常高,可是絕大多數入境者不具有傳染性,再向外傳播機會少,對於社區防疫壓力也會相對降低。
-
2022-0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莫德納來台設子公司 次世代疫苗預計下半年推出
莫德納今日發布聲明宣布台灣子公司設立計畫,將負責支援台灣mRNA疫苗及治療藥物的需求;同時也將於香港、新加玻、馬來西亞設立據點。莫德納全球副總裁派翠克(Patrick Bergstedt)今接受本報專訪表示,莫德納在台灣設點,即刻招募台灣在地人才,預計於今年年中設立完成;另外,次世代疫苗也有望於今年下半年推出。莫德納於全球十二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在亞太地區目前已擁有日本、南韓及澳洲辦公室。派翠克表示,台灣子公司除了作為市場據點外,也希望作為醫學合作據點。由於台灣有許多優秀的醫學大學、教學醫院,因此台灣據點一開始的重點會放在臨床醫學合作上。他也透露,目前確實已和許多醫學大學、教學醫院接觸並洽談合作的可能性。莫德納擴展中的產品線包括40個開發中計畫,其中25個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此外也將持續更新新冠肺炎策略,以因應Omicron等各種變異病毒株,並為多種疾病和病症開發全新疫苗和治療藥物。派翠克說,目前供應給台灣的疫苗為mRNA-1273,經過證據顯示,仍是對抗變異株有效的疫苗。不過針對次世代疫苗研發,目前莫德納的策略有三個重點。一是繼續針對現有的疫苗(mRNA-1273)進行追加劑研究,比對原本50微克的劑量和100微克劑量的影響有何不同;二是針對現行的Omicron變異株開發新疫苗;三是開發包含不同變異株的多價疫苗,作為追加劑。次世代疫苗預計於2022下半年推出供民眾施打,但仍取決的各國主管機關核准的快慢。派翠克表示,「次世代疫苗已經在臨床上使用,就等各國核准;這也是莫德納之所以在台設立據點的原因,希望透過直接和台灣主管機關以及醫學單位合作,可以快速提供台灣疫苗」。而根據許多國家的指引,莫德納前兩劑為間隔29天,分別接種100微克的劑量,第二劑接種後六個月,接種50微克的追加劑。而在台灣莫德納的新冠肺炎疫苗則是獲准於18歲以上成人接種,第二劑疫苗接種滿五個月即可接種追加劑。派翠克也表示,未來新冠肺炎疫苗究竟是需要每年追加或是每半年追加一劑,還需要更多科學上的數據支持。但確實看到新冠肺炎可能會從大流行(Pandemic)變成流行病(epidemic disease),且很多科學家認為新冠肺炎會像流感,需要針對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以及高風險族群每年接種疫苗。
-
2022-02-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參選時機等做好防疫? 李秉穎:可能指等2級解除
衛福部長陳時中下一步動向各界關注,被視為北市長角逐人選之一,陳時中先前透露「沒有絕對拒絕這件事(參選)」,但前提是必須要先把防疫做好,沒有做好不會離開。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李秉穎表示,若年底選戰開打,陳時中這時候應該就要辭職參選,陳時中提及要把防疫做好再離開,他說,短期內疫情仍不會停歇,不過做好防疫可能是指要等到二級解除。李秉穎表示,指揮中心昨公布第一例因感染Omicron死亡案例,過去各界都認為Omicron致死率低,實際上是因為Omicron大多在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傳播,加上疫苗施打接種率高,也讓患者大多是輕症,昨公布的死亡案例年紀已是80歲的高齡,年紀愈高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機率是指數型成長。他表示,未來若感染Omicron的母數愈來愈大,重症死亡的人數還是有可能壓垮台灣的醫療體系。李秉穎表示,從香港的疫情來看,每天都是千人以上確診,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經破萬。因此,台灣短期內疫情還是不會結束,邊境仍要防堵,每天仍舊要看確診案例修訂防疫作為,現階段邊境朝鬆綁方向前進,但這屬於漸進式鬆綁,以商務旅客為優先,畢竟這是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若突然全面鬆綁疫情就可能反撲。李秉穎表示,陳時中所說的把防疫做好,他認為所謂的防疫做好要等到「二級解除」,不過參選這件事他也不是當事人,當事人的個人意願更為重要,像他自己對政治就沒有興趣,不可能走上政治這條路。李秉穎表示,昨公布的死亡案例,國人必須要對此有一個警訊,病毒無所不在,他也看見很多高風險族群,像是長輩,戴口罩依舊戴半套,嗚呼吸不順就露出鼻孔,他說,戴口罩最重要是「護鼻」,病毒感染黏膜最有效率的順序為鼻子、眼睛、嘴巴,即使到了現在都打了疫苗,手東摸西摸最好不要再摸到眼口鼻。李秉穎表示,近期防疫旅館屢屢發生群聚案件,許多專家都把矛頭指向空調,但他認為是天冷增加接觸傳染,天冷讓病毒停留在環境的時間增加,天冷也讓自己不小心摸到眼口鼻的機率增加,種種因素都需要國人提高注意,也呼籲符合接種第三劑者,盡速安排接種。
-
2022-02-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疫情首例死亡!個案本身有慢性病
本土Omicron疫情出現首例死亡個案,為一名桃園歌友會群聚衍生的確診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該名個案本身有慢性病史,死亡診斷未包括新冠肺炎,但因為在確診60天內仍算在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本土疫情自一月開始延燒,這波疫情為Omicron變異株,雖然多為輕症、無症狀患者,但仍出現死亡個案。歌友會群聚相關確診者(案18138),為參與歌友會群聚相關的司機(案17368)所載送的洗腎病患。個案於1月9日被匡列居隔,1月10日安排住院隔離,隔離期滿採檢確診,2月4日因死亡。個案本身有糖尿病跟心臟病,且出現吸入性肺炎跟冠狀動脈心臟病,陳時中表示,死亡診斷沒有包括新冠肺炎,但是專家還是判為新冠肺炎死亡個案,因為只要60天內除非特殊理由,否則都算新冠肺炎死亡個案。
-
2022-02-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不信就算了!這樣呼吸就能強化肺部組織?
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台灣又再度陷入社區感染危機!受過西方專業心理學訓練,始終專注在瑜珈、與氣功訓練的身心靈引導師安妮。在自創的Youtube「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將傳授頻道中傳授「小周天導引法」,教大家如何透過氣功引導,淨化並強化肺部組織。安妮在「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中表示,主要會影響人體肺部功能的有三大疾病,分別是:肺炎、肺癌、肺阻塞。而透過「小周天導引法」的心靈運動,能讓人們心情平靜下來舒緩壓力,進而達到讓身體更健康的訴求。「小周天導引法」的身、心、靈運動,講求身心意念的一致,及呼吸平順,透過動中求靜、氣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等三大運動訴求,逐步讓身體恢復往常獲利,提升健康體態。想了解更多「小周天導引法」的奧秘,或觀看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我們一起身體更強壯。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 FB:點我看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 YT頻道:點我看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 YT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改善體態、矯正駝背 彈力帶6招學起來運動抖M請進!13分鐘超強虐腹訓練「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2-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開工一周疫情可控 陳時中:每條傳播鏈都在收斂
我國一月爆出Omicron本土疫情以來,每天持續新增個案,並未停歇。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從過年到現在已兩周,這段時間雖然民眾大量流動,但病例數並未大量增加,「疫情在台灣穩定可控」。陳時中表示,2月7日至13日間本土病例新增116例,較前一周新增病例數153例,降低24%。另這段時間檢驗陽性率相當穩定,維持0.02%,非常低。雖然Omicron變異株的基本傳染數(R0值)高,但經過努力,維持在1左右,表示沒有指數性成長的情況。陳時中也表示,每一條傳播鏈目前也漸漸在收斂,春節前十條,春節後已定序的看到四條,包括桃機群聚、宜蘭礁溪飯店群聚、高雄港群聚、高雄引水人群聚;桃機群聚觀察期2月24日、高雄港群聚至2月27日、宜蘭礁溪飯店至2月16日、高雄引水人觀察至2月19日。陳時中說,其中兩條,包括桃機群聚和高雄群聚,牽涉範圍仍然較廣,宜蘭礁溪和高雄港引水人的傳播鏈則最少,另外幾個零星個案需要積極追查源頭,才能釐清社區風險。
-
2022-0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大作戰」影片催長者接種 專家曝溝通重點:不能只談副作用
7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接種率停滯不前,目前第一、二、三劑接種率分別為75.5%、69%、42.1%,有待提升。指揮中心表示,除了提供陪同服務對象接種疫苗的居服員200元獎勵金,也會針對特定對象拍攝「防疫大作戰」宣導影片。長期投入長照實務的專家建議,影片重點可放在「不完整接種」會怎樣,如果只談「疫苗副作用」,很容易淪為無解。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根據這兩年長照實務溝通疫苗接種的經驗,長輩和家屬最擔心的議題是「疫苗副作用」,只要家屬反問一句「出問題誰負責」,就無法繼續溝通下去。因此,即便中央祭出「居服員帶長輩去打疫苗有兩百元獎勵金」的美意,居服員也只會在長輩原本就想打疫苗的情況下陪同,不會積極鼓吹長輩接種,以免萬一出事、有糾紛,擔不起這個責任。副作用溝通容易淪為無解,黎世宏建議可以多從「如果沒有完整接種會如何」的客觀數據去說明,會更有說服力。另外也要讓個案及家屬了解,現在社區裡面無論是有症狀、無症狀,都很難確定誰是否染疫、會不會傳染,高風險群如果沒有完整接種,面臨高致病率、高重症率的數據,或許可幫助民眾更願意接受疫苗。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類人不願打疫苗? 莊人祥:針對特定對象推防疫大作戰
國內疫苗昨天接種8.4萬劑,目前第一劑覆蓋率82.28%、第二劑為72.57%、基礎加強劑0.77%、第三劑為29.3%。不過台大公衛團隊發現不只長者,對疫苗有疑慮而接種猶豫的族群,還有慢性病患、孕婦、另類療法者及藍領階級等五類人。而是否有新政策提高施打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宣導費除從100元提升至200元外,也會針對特定對象拍攝「防疫大作戰」進行宣導。莊人祥表示,75歲以上長者在過年前,以1月27日的統計數字來看,接種率為第一劑75%、第二劑68.4、第三劑36.3,過年後,以2月7日統計數字來看則分別為75.5%、69%、42.1%;接種率皆略有提升。莊人祥表示,為提升長者接種率還會利用多項措施,除之前公布給予居服員帶服務對象獎勵金外,也希望長照、洗腎機構能加強副作用的說明,另外目前到2月底接種也都還有200元的宣導品。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第三劑接種率低 專家:解封危險
Omicron染疫者症狀多為輕症,防疫解封已是社會共識。專家分析,指揮中心對解封處處小心,主要是解封後,境外移入及社區確診者增加,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第三劑疫苗接種涵蓋率低,容易增加重症及死亡風險,且抗病毒藥物尚未準備充足,國內自然感染率又低,如果沒有準備好貿然解封,非常危險。台灣防疫成功,國內自然染疫率僅百分之二,對比歐美國家六成及第三世界國家的八成,相差許多。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說,若未準備好就解封,大家對確診人數可能暴增要有心理準備,如同現在香港、日本每天新增一至兩萬例以上,若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疫苗施打涵蓋率低,將有更多的人罹患重症及死亡。蘇益仁說,依國外經驗,全民接種兩劑疫苗涵蓋率達八成以上,老年人口也打了第三劑,即使感染也是輕症,甚至可以在家休息就好,若老年人及高危險族群感染後轉成重症,則給予住院及藥物治療即可,但台灣防疫沒法完全鬆綁,最大困境就是老年人口接種疫苗涵蓋率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若想解封快一點、幅度大一點,關鍵在於,六十歲以上第三劑疫苗涵蓋率應達八成,這是比較保險作法,建議應速接種第三劑疫苗,降低解封後重症及死亡風險。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第四劑? 陳時中:沒急迫性
指揮中心力拚第三劑疫苗涵蓋率,但美國研究發現,第三劑打完四個月後,體內抗體下降,建議打第四劑。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目前沒有接種第四劑的急迫性,若真有需要,採購疫苗劑量足夠大家使用。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指出,要不要打第四劑,有兩個觀察點,首先觀察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打第三劑後,保護力可維持多久,若對年長者仍有好的保護力,不見得要打第四劑;其次觀察病毒有無持續變化,若要打第四劑,應打可預防Omicron或最新變異株的次世代疫苗。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何不接種 「資訊混亂不透明」
新冠疫苗覆蓋率是解封重要指標,但統計顯示,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第一劑覆蓋率自去年十一月起,一直停在七成三,根據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觀察,直到年前本土Omicron疫情爆發,「鐵板」才稍稍鬆動,一月廿五日突破七成五,如今第二劑接種率達六成九,但距指揮中心設定兩劑接種率七成五,還有一段長路。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官晨怡與團隊,去年六月與十月深度訪談六十七位民眾,完成「台灣新冠疫苗民眾決策態度質性研究調查報告」,發現不只長者,對疫苗有疑慮而接種猶豫的族群,還有慢性病患、孕婦、另類療法者及藍領階級。這五類族群皆認為政府提供疫苗資訊不夠多且混亂。有民眾打一九二二,卻只獲得罐頭式的轉接回應,無法及時解答;慢性病患知道自己是重症高危險群,指揮中心建議「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應接種」,但穩定的定義是什麼?再加上面對疫苗不良反應,指揮中心與醫師僅說與疫苗無關,更讓人認為資訊不夠透明。研究顯示,其中長者和藍領階級,對疫苗最為抗拒。有人認為「老人先打、年輕人後打」,是政府拿老人當白老鼠,或「年輕人才要工作,才需要打疫苗。」一開始國內疫苗不足時,一位大樓保全直指,「疫苗是有錢人的遊戲。」認為特權者才能打到疫苗。官晨怡認為,國內仍用傳統公衛模式防疫,以為「只要拿出數據」就能取得民眾信任,但透過這次新冠肺炎事件,歐美各國已警覺,必須搭配數據轉譯、建立醫護與民眾溝通指引,尤其必須「分眾化溝通」。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長者最擔心疫苗的副作用,不如由親友及信賴的家醫科醫師來給予建議,但基層除本業還有接種作業繁忙,政府應給予基層鼓勵。前國健署長邱淑媞也指出,政府需主動出擊,釐清長輩的顧慮跟擔憂。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長者施打率確實較其他族群慢,指揮中心鼓勵長者至巷弄長照站、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失智據點共餐或參與活動,由照服員或照顧者等人,協助完成接種。此外,也會尋找長者信賴的對象擔任宣傳大使,希望施打率盡快達標。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拉抬疫苗接種率(3-1)/專家分析五大類族群拒打原因
新冠疫苗覆蓋率是解封重要指標,國內第一劑已達八成二、第二劑七成五、第三劑追加劑達二成八,但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第三劑須達五成才考慮鬆綁防疫措施。打第三劑之前,必須先打第二劑,七十五歲以上第二劑接種率不及七成。專家認為,找出民眾不打疫苗的原因進行風險溝通,才有機會提升接種率。 統計顯示,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第一劑覆蓋率自去年十一月即達七成三,卻一直未往前推進。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觀察,剩下的二成七,「似乎鐵了心不打。」直到年前本土Omicron疫情爆發,「鐵板」才稍稍鬆動,於一月廿五日突破七成五,如今第二劑接種率僅達六成九。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去年六月中率先其他年齡層開打疫苗,但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五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一、二劑接種率都高於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指揮中心去年九月宣布青少年第一劑開打,考量心肌炎風險,遲至十二月十六日才開打第二劑,如今第一劑接種率達八成九、第二劑也有七成九。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官晨怡與團隊,去年六月與十月深度訪談六十七位民眾,完成「台灣新冠疫苗民眾決策態度質性研究調查報告」,發現不只長者,對疫苗有疑慮而接種猶豫的族群,還有慢性病患、孕婦、另類療法者及藍領階級。官晨怡指出,她研究國人「疫苗猶豫」議題多年,從新生兒拒打疫苗到此次新冠疫情,發現過去拒打疫苗者多是特定族群,但新冠疫苗卻超越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多種族群都有遲疑及拒打的現象。這次拒打疫苗的五個族群,共同點是認為政府對於疫苗的資訊認為不夠多、資訊混亂。舉例來說,有民眾撥打1922專線,卻只獲得罐頭式的轉接回應,無法及時解答,指揮中心與醫師說明「不良反應」與疫苗無關,卻不敢保證,或無足夠證據信服,認為疫苗資訊不夠公開透明。調查顯示,其中又以長者和藍領者,對於疫苗表現最為抗拒。調查顯示,包含對於政治的不信任感,認為「老年先打、年輕人後打」是政府拿老人當白老鼠,或者覺得「年輕人才要工作,才需要打疫苗。」而國內疫苗短缺時,一位大樓保全直指,「疫苗是有錢人的遊戲。」認為有特權才能打到疫苗。官晨怡指出,目前台灣仍以傳統公衛模式防疫,以為「只要拿出數據」,就能取得民眾信任,但透過這次新冠肺炎事件,歐美各國已警覺這招行不通,必須搭配數據轉譯、建立醫護與民眾溝通指引,但國內仍在原地踏步。她指出,各國疫苗施打指引中,皆要求政府扮演風險溝通角色,尤其疫情變化多端,公衛系統已習慣應變,但非民眾所能消化,印度提供疫苗專線供民眾諮詢,疫苗開發與接種前的溝通同等重要,更應避免政策反覆、說法不一,引發民眾不信任。「分眾化的溝通」,才是這世代面對新冠疫情最大的公衛調整。前國健署長邱淑媞也說,「公共衛生建立在『民眾需要(universal)』,不是需求(on demand)。」政府需要以「主動出擊、全面覆蓋,一個都不放棄」的態度,釐清長輩顧慮跟擔憂、獲得正確資訊與方便的管道,才有新出路。過去傳統衛教方式強調「利大於弊」,期待民眾理解的方式已經不存在。政府除了發禮券、執行大型接種站外,有加分效果,但要實際解決疫苗拒打和猶豫,要做得比以前更多。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媒體跟政府接種宣導看似有力,但長者最擔心的疫苗副作用,不如親友及信賴的家醫科醫師來給予建議,例如三高患者有定期追蹤高血壓的醫師,甚至有更有效果。但基層除本業還有接種作業繁忙,政府給予基層鼓勵也很重要,才有更多時間跟意願與長者溝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長者施打率確實較其他族群慢,有別於過去,指揮中心也鼓勵長者至巷弄長照站、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失智據點共餐或參與活動,可由照服員或照顧者等協助完成接種。目標預計七十五歲長者施打率要達成一劑八成、二劑七成五,各縣市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者,也希望達到第一劑八成五、第二劑八成。●疫苗猶豫:疫苗猶豫是指可接種疫苗,但延遲或拒絕接受,原因複雜,包括完全拒絕接種疫苗、推遲接種疫苗等,主要起因於疫苗相關醫學、倫理、法律議題爭議,多重且複雜,自發明疫苗以來就存在。●指揮中心催打疫苗政策1.擔心數位落差:改採雙軌制「平台預約、地方造冊通知」並行2.疫苗不良反應引起擔憂:曾於去年三月及六月出面解釋不良反應未高於背景值。3.針對疫苗不良反應廣開疫苗假。4. 廣設疫苗施打點:包含一般診所、大型接種站、車站百貨賣場及日照長照據點設置施打。5.成立到府施打隊,地方提供7-8級失能者、臥床者「到宅接種」服務。6.祭出優惠:提供禮品、全聯禮券。7.疫苗強制:今年元旦起,要求24場域、殯葬業及監獄所、第一至三類、七類者施打二劑疫苗。●專家建議1.勿標籤化未施打者,避免反彈隱匿,不利完成接種。2.鼓勵分眾化溝通,針對老年者所信任與支持的意見領袖進行代言發聲。3.勿僅靠數據說話,需要了解長輩施打疑慮,主動出擊。4.請信賴親友跟家醫科醫師催打,給予基層獎勵誘因跟政策指引。5.成立疫苗施打及風險諮詢專線6.政府要扮演風險溝通角色,公衛溝通方式需要改變7.政策反覆容易引發不信任感。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拉抬疫苗接種率(3-2)/何時開國門?專家憂抗體失效
國內目前疫苗覆蓋率已達八成二、第二劑達七成五、追加劑接種率達二成八。但75歲長者施打率,相較其他族群卻是敬陪末座。但專家認為,邊境鬆綁已不能再苦苦等待長者打滿,必須邊開放邊催打,否則待全民疫苗抗體失效,將會步上以色列疫情反撲的後塵。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筆名為林氏璧)與多位專家曾已多次示警,長者染疫後重症死亡率高,要打疫苗,政策才有鬆綁可能,過去長者施打率停滯在七成三,至今過三個月,碰到Omicron疫情,才衝到七成五,對於「龜速施打率」仍不樂觀。如今隨著各國疫情復燃,美國CDC研究指出,施打第三劑疫苗經過四個月,抗體效果仍會下降,屆時恐要在打上第四劑。孔祥琪表示,所有的疫苗都有時效性,因此不能一味等著追高疫苗覆蓋,而是應選在「整體國人免疫效力最佳」,可承受風險最高時候放寬,才是最佳策略。否則乖乖打疫苗者要去國際交流、經濟活動等仍四處受限。近期看到以色列疫情升溫,他也提出一隱憂,最主要關鍵在於以色列第一到三劑疫苗施打早於其他國家,如今效力下降,加上國內仍有二成五人一劑未打,相較歐美國家,自然感染率少,重症自然會早上門。他認為,世界各國的最佳免疫狀態,不只看疫苗覆蓋率,而是「疫苗覆蓋率加上自然感染」的數量,國內可以維持在「有疫情,但可控的範圍之下」,逐步觀察三大條件及開放時機。包含「疫情最低點、各年齡層疫苗覆蓋率及效力高、夏天」等三條件,此時將是國內開放、容忍疫情最佳的時機,全體免疫足以面對疫情或變種株,直到全面開放過程,需要跟民眾溝通,願意接受社區有低度、可控的感染。「我贊成228以後就放寬,沒辦法等待長者打滿三劑才鬆綁。」孔祥琪表示,指揮中心現在要抓的時機點相當困難也相當重要,避免疫苗失效又白打,又只能再叫全民再打第四劑,開放鬆綁遙遙無絕期。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拉抬疫苗接種率(3-3)/75歲以上接種率低 潛藏危機
Omicron染疫者症狀多為輕症,防疫解封已是社會共識。專家分析,指揮中心對解封處處小心,主要是解封後,境外移入及社區確診者增加,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第三劑疫苗接種涵蓋率低,容易增加重症及死亡風險,且抗病毒藥物尚未準備充足,國內自然感染率又低,如果沒有準備好貿然解封,非常危險。台灣防疫成功,國內自然染疫率僅百分之二,對比歐美國家六成及第三世界國家的百分之八十,相差許多。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若未準備好就解封,大家新增確診人數暴增要有心理準備,如同現在香港、日本每天新增一至兩萬例以上,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疫苗施打涵蓋率低,恐有更多的人罹患重症及死亡。蘇益仁說,依國外經驗,全民接種兩劑疫苗涵蓋率達八成以上,老年人口也打了第三劑,即使感染也是輕症,甚至可以在家休息就好,若老年人及高危險族群感染後轉成重症,則給予住院及藥物治療即可,但台灣防疫沒法完全鬆綁,最大困境就是老年人口接種疫苗涵蓋率低。蘇益仁說,去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感染者死亡率達百分之六,病逝者多六十歲以上長者,凸顯長者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因此,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第二劑疫苗涵蓋率應達八成以上,另七十五歲以上已接種兩劑AZ疫苗者,因接種六個月後幾乎沒有保護力,須莫德納疫苗作為第三劑全面接種。「解封速度想要快一點,幅度想要大一點。」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關鍵在於,六十歲以上第三劑疫苗涵蓋率應達八成,這是比較保險的作法,建議應速接種第三劑疫苗,降低解封後罹患重症及死亡風險。
-
2022-02-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搶先全球! 中研院發表Omicron次世代疫苗 效果達37倍
世界各國力抗新冠變種病毒,積極研發次世代疫苗,中研院今發表對抗Omicron病毒株的mRNA疫苗,其病毒實驗及中和抗體效果是武漢株疫苗的37倍,搶先全球將論文預印本投稿至《bioRxiv》,預計二月中投稿正式期刊發表,未來若有政府及廠商協助技轉,進行量產及臨床實驗,就可能有疫苗問世。自世衛組織宣布Omicron變異株,中研院去年12月初決定開啟Omicron次世代疫苗等mRNA疫苗計畫,並製作疫苗模板,測試疫苗開發速度,於1月31日領先全球將實驗結果投稿至《bioRxiv》。生醫所研究員陶秘華、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與院長廖俊智共組團隊,並且製作五種mRNA模型,包含武漢株、Alpha、Delta、Omicron及、混合Delta及Omicron的Hybrid,並使用偽病毒實驗及老鼠實驗。結果發現若是曾經打過疫苗,且作為追加劑使用時,其它款疫苗都有不錯的中和抗體效果,但若是打在「沒有打過任一劑」疫苗的老鼠身上,使用Omicron疫苗較其它疫苗,效果可達37倍。根據研究,若老鼠沒打過疫苗,使用O的疫苗就是需要的,要產生可以對抗Omicron的病毒株,中和抗體效價比其他疫苗都高,且對抗武漢株高37倍。陶秘華指出,以現在目前打過疫苗的民眾相當多,但是也有許多12歲以下孩童都沒有打過疫苗,因此未來考慮施打對象,也可以提供不同的策略和疫苗需求。至於目前中研院研發的疫苗目前仍處於實驗室階段,但藥物從研究到生產的過程,還需要合格的原物料及GMP製造廠、藥理藥效、毒理測試及法規審查,還有臨床一至三期臨床試驗。陶秘華表示,mRNA技術已經存在幾十年,近期因應疫情,有了莫德納、BNT疫苗問世,才廣泛受到認同,但由於國內過去沒有發展mRNA疫苗的基礎,無論從設備、生產端到製造端都缺乏相關經驗,還需仰賴政府及生技公司協助,目前期程跟量產規模仍未知。
-
2022-02-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歲童可否打疫苗? 陳時中:台灣染疫率較低、難判斷
中研院發表第1個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次世代mRNA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中研院發表此研究,令大家非常振奮,這對疫情作出重大貢獻,但此為體外實驗,跟體內還有很大的距離,期許中研院要繼續努力。關於中研院研發針對Omicron疫苗,媒體問指揮中心認為有哪些門檻需要突破?陳時中說,此研究的人體試驗都尚未開始,研發完成時間很難估計,目前純粹是體外偽病毒或類病毒相關比較,這要看它產生抗體情況,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可能中研院會比較知道安排期程,中研院應會更了解,如果需要,指揮中心會盡量協助。此外,目前指揮中心施打疫苗政策,只開放12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施打,目前小學生重症機率雖然不高,但可能會傳爸爸、媽媽,或是爺爺、奶奶,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說,美國現在可以為5歲兒童打疫苗?對此,陳時中說,每個國家疫苗政策都是著眼於利大於弊,相關政策是與疫情、專家判斷等,他講過,台灣要利大於弊,現況來講,現在很難做出判斷,但未來到底怎樣,前兩天說要請專家傷腦筋,美國容易做判斷,因為染疫的人非常多,相對染疫高的國家如此容易判斷,但台灣染疫率跟他們是不同的世界。
-
2022-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染Omicron兒童、成人症狀大不同 羅一鈞:疫調要注意這點
隨著兒童染Omicron人數增加,相關症狀與成人是否不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依最新分析發現,兒童與成人及青少年染疫後,於性別比例、染疫症狀均不同,其中兒童四大症狀排序為發燒、咳嗽、流鼻水及鼻塞、喉嚨症狀,對比成人及青少年則為喉嚨症狀、咳嗽、流鼻水及鼻塞、發燒,兒童以發燒症狀最為常見。指揮中心此分析,主要為2022年1月以來,本土病例小於12歲的82人,對比成人及青少年共590人。症狀分類方面,兒童輕症患者有54人、占比為66%,無症狀患者有28人、占比為34%,而成人及青少年輕症患者有333人、占比為56%,無症狀患者有256人、占比為43%,重症患者有1人、占比為0.2%。因此,成人及青少年無症狀患者多於兒童,但兩者相差不大,且不論是兒童、成人及青少年症狀多為輕症。性別方面,男童有45人、占比為55%,女童有37人、占比為45%,對比成人及青少年的男性有214人、占比為36%,但女性有376人、占比為64。分析發現,兒童患者男多於女,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則是女多於男,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女性較多,可能於近期移工群聚個案多為女性,以及兒童染疫後,照顧者多為女性,造成隨後也被傳染所致。此外,分析發病症狀方面,兒童發病54人,四大症狀排序為發燒34人、占比為63%,咳嗽25人、占比為46%,流鼻水及鼻塞13人、占比為24%,喉嚨症狀9人、占比為17%;對比成人及青少年為喉嚨症狀192人、占比為58%,咳嗽172人、占比為52%,流鼻水及鼻塞93人、占比為28%,發燒69人、占比為21%,兩者排序大不相同。羅一鈞說,兒童感染後已發燒表現居多,咳嗽排名第二,這可能與兒童不易察覺喉嚨,以及不會主動描述不適有關,因這是兒童特性,家中成人可能會觀察到小朋友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才驚覺小朋友可能生病了,但小朋友並不會主動提及喉嚨不適。若是成人與青少年進行疫調時,有時可以問出喉嚨症狀。此外,小朋友在肌肉痠痛、發冷、嗅味覺異常症狀的人數都是掛零,相同可能是兒童對這些症狀難以描述的關係。
-
2022-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症狀最新統計! 這2種比例均逾5成不分軒輊
指揮中心今公布,2月4日至2月10日境外移入Omicron個案的病毒基因定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共檢出18例感染Omicron變異株,沒有感染Delta患者,因此目前共有246本土個案及439境外移入個案,總計685例。羅一鈞分析,今年1月以來共672例本土Omicron個案,近一周0至9歲的個案數略為增加,排名第四,相較上周增加12人,共有72人確診,其餘年齡層仍多為20至40歲民眾,女性為413人,男性有259人,中重度症狀維持1人中度肺炎,輕症患者387人,無症狀有284人。因上周移工群俊確診較多,且多為無症狀個案。依指揮中心資料,Omicron症狀前四名為喉嚨症狀201人、占比為52%,咳嗽197人、占比為51%,流鼻水及鼻塞106人、占比為27%,發燒103人、占比為27%,。羅一鈞說,對比上周為咳嗽排名第一,喉嚨症狀第二,本周名次再度互換,但兩者占比均為50%左右,而流鼻水、鼻塞人數,稍微超過發燒,但沒有明顯變化。另針對439例境外移入個案分析。羅一鈞說,確診者年齡層為20至50多歲,男性略多於女性,其中393人為突破性感染,本周未有中重度以上個案,因此中重度症狀以上維持3人,輕症197人,無症狀239人。至於,病毒潛藏期仍約7至10天可以被檢出,統計發現,7天內檢出比率達95.4%,10天以內檢驗出為97.9%。
-
2022-02-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松機旅客唾液採檢區傳染疑慮 陳時中說明皆有定期清消
有入境民眾反映,松山機場吐口水採檢站,空間狹窄不到1坪且沒清消,引發傳染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衛福部疾管署與松山機場設置的入境旅客唾液採檢區,為管制區內之一個獨立空間,且具獨立空調,設置前已由台北區傳染病防治專家現場指導空間配置、通風狀況及感染控制措施等事項。唾液採檢區作業期間,往停機坪的大門敞開,以維持通風,並依清消專家建議,於每間採檢室內裝設紫外線,進行有效劑量的空間消毒。每位旅客採檢結束後,採檢室均立即啟動紫外線自動定時消毒,以達標準消毒劑量,隨後檢疫人員再以酒精進行重點表面,包括桌面及牆面的擦拭清消。因應國際Omicron變異株疫情,松山機場在春節檢疫專案期間,經台北市政府及台灣護理隊感控查核小組現場查核及精進感控相關措施,確保旅客及工作人員安全。陳時中說,為避免旅客的疑慮及誤解,後續松山機場將於採檢區域張貼明顯告示說明相關感控及清消作業,請民眾安心使用。
-
2022-02-11 新聞.元氣新聞
不敵疫情又逆轉! 阿羅哈客運2/19起路線全停駛
受到疫情影響,客運業運量大幅下滑,原本阿羅哈台北高雄、台北嘉義兩條路線,經營到去年12月13日止,不過在交通部公路總局長官的道德勸說下,阿羅哈決定繼續營運。不過事隔不到兩個月,阿羅哈客運今發出新聞稿強調,去年決定不停駛以來,每車次平均載運人數仍不理想,入不敷出相當嚴重,因此決定再次選擇停業。阿羅哈客運表示,台北至高雄、台北至嘉義兩條路線,自去年12月14日不停駛以來,每車次平均載運人數仍不理想,入不敷出相當嚴重,加上近期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本土及境外移入個案似有擴大跡象,已持續影響民眾選搭國道客運意願,因此公司不得不再次選擇停業停損一途,以確保員工薪資及資遣費發放,並保障預售票民眾退票權益,造成不便之處,敬請各界見諒。阿羅哈客運也提到,感謝交通部公路總局長官,在去年12月本公司預告停駛前給予溫暖的關懷,在承諾繼續經營後,已完成春節南北返鄉乘客疏運的階段性任務,在公司全體團隊努力經營下,雖想繼續服務卻也礙於經營現況考量,終究敵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讓支持公司的長官及乘客失望了,也感謝各界關心與協助,非常不捨,再度感謝。阿羅哈客運指出,台北高雄、台北嘉義兩條路線將經營到2月18日24時止,對於阿羅哈客運的乘客好朋友或一同奮鬥的員工好伙伴,無論是車票的履約或是員工的勞動權益,公司會盡最大的誠意處理完善。阿羅哈客運也在官網上公告退票相關規定,即日起可持套票或來回票至各營運站點辦理退款,3月1日起統一於新莊站辦理退款事宜,如有預購2月18日以後的乘客,辦理方式亦同。
-
2022-02-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下半年出入境鬆綁可出國玩? 陳時中: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
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年後兩個國內疫情警戒觀察點分別為今天和元宵節後,而有醫師預估下半年可望取消檢疫措施、出國旅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國外疫情厲害就無法安心旅遊,下半年情況很難預判。陳時中表示,Omicron變異株出現後一個多月又增加一億多人染疫,病毒變化比我們預判的更快。而致死人數全球約有50幾萬,比例雖不高但人數不少,因此很難預測只能步步為營。而台大醫師李秉穎表示,若比照歐美解封,以這些國家的確診死亡人數類推回台灣,每天大概會死50至100人。陳時中則再次強調,整體走向解封,要在科學安全人民安心的前提下進行,「是說解封就解,一定要縝密安排」。至於3月若縮短檢疫天數,指標是否為第三劑覆蓋率達五成?陳時中表示,至少是以此為方向,整體防疫要坎涼個面向,一個是安全、一個是安心,整體來說安心要看社會氛圍和心理準備,安全就看科學數據,兩個要兼顧才能達成防疫韌性。
-
2022-0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研究:女性接種疫苗 抗體量平均為男性1.35倍
日本讀賣新聞、河北新報等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接種兩劑新冠肺炎疫苗後,抗體量充分增加,但三個月後抗體量已經減半。此外,性別差異也顯示女性抗體量是男性的1.35倍。東北大學東北醫療巨型銀行組織9日發表一項針對新冠疫苗接種者的調查。該組織於去年7月至11月,對27至94歲的3008人(平均年齡65.0歲)進行了健康調查。將未接種疫苗的人與接種二劑疫苗者,進行抗體量比較。調查顯示,完成兩劑接種者,經檢驗皆呈現抗體陽性,但一個月後抗體量減少兩成,三個月後,僅僅剩下一半。進一步分析與個人健康信息的關係,發現女性的抗體水平往往高於男性。年長者、飲酒和吸菸也影響抗體水平。其中,接種第二劑後一至三個月期間,每天飲酒超過360ml的人,抗體量是不飲酒者的0.8倍;每天吸菸少於20支的吸菸者,抗體量是非吸菸者的0.74倍。同時進行性別和年齡關聯性分析,證實女性的抗體水平是男性的1.35倍。另外,每增加一歲,抗體減為0.98倍,年長5歲,抗體量差為0.9倍。若論當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與這次調查的結果,負責這次調查的分子疫學教授栗山進一指出,抗體量的減少走勢沒有太大差異。該機構將繼續調查第三劑疫苗接種的效果、隨後的變化,以及生活習慣與感染容易度的調查。
-
2022-02-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柯文哲用「密醫」酸高端 李秉穎:不應無視台灣官方公信力
台北市長柯文哲質疑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打第三劑高端沒有科學證據,連日用「密醫」、「醫學生沒考到醫師執照就開業」來比喻高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說,高端疫苗有食藥署認證,可以緊急授權,不應該無視台灣官方單位的公信力。柯文哲的「高端密醫說」,衛福部長陳時中認為很奇怪,因高端目前正接受世界衛生組織(WHO)考試,且空過機率很高。柯文哲又再次比喻,就像醫學院學生還在當實習醫師,還沒拿到醫師執照,就開業。且高端在WHO考試中還沒過,就已施打好幾十萬民眾,「人類史上最大的免費第三期臨床實驗」。李秉穎今天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的《新聞放鞭炮》廣播節目專訪,針對柯文哲用「密醫」暗指高端疫苗未通過國際認證,他先前在臉書發文,很多疫苗沒有獲得世衛認證,像是每年打的國光流感疫苗、小孩施打的其他疫苗,有些並沒有世衛認證,認證疫苗也並非世衛組織的本業。「高端疫苗有台灣食藥署認證可以緊急授權使用,不應該無視台灣官方單位的公信力。」李秉穎說,世衛曾說明過,列在名單上的認證疫苗,是基於全世界疫苗政策的優先性,且該疫苗有申請進行評估,「沒有列在名單上的疫苗並不表示它們不符合標準」。李秉穎今表示,大家對於「密醫」、「國際認證」有誤解。在台灣某種藥品能不能使用,不是基於國際認證,必須要經過食藥署認可,如果食藥署未許可,使用該藥品叫做「偽藥」。醫師也一樣,像美國醫師在台灣不能執業,因為沒有經過台灣醫事司的合格登記,「那才叫密醫」。副總統賴清德先前出訪宏都拉斯期間,曾與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會談,並參與宏國新總統卡斯楚的就職典禮,也同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近日卡蕬楚、布里仙紐、菲利普六世紛紛確診,賴清德則在官方臉書及IG釋出隔離期間的兩次快篩陰性照片,向網友報平安:「感謝大家關心,我一切都好,持續隔離中。」李秉穎說,賴副總統防疫應該做的滿確實,且施打三劑疫苗,即便對上Omicron,也有70至80%的保護效果,可減少發病機會,相信幾位確診的總統,應該也打過疫苗,「打疫苗不代表不會傳染病毒,病毒會黏在呼吸道表面,在你體外暫留一段時間,作為傳播工具」。李秉穎說,南非先前做過研究,沒打過疫苗的人約有30%PCR陽性,打過疫苗者也有30%PCR陽性,代表身上帶有病毒機率差不多。打疫苗還是可能會傳染病毒,但可能不會發病、不會重症,除了打疫苗,衛生習慣也會影響發病率。目前實驗數據高端抗體保護力足夠,就等世衛實際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柯文哲說打疫苗後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不會染疫,但機率較低,症狀較輕,如果接種後仍染疫死亡「那是運氣不好」。李秉穎認為,這樣的形容不好,疫苗施打沒有直接致死的案例,以美國CDC的聲明,疫苗直接致死的唯一致病機制,就是過敏性休克,要在美國申請疫苗救濟需要符合條件才可申請,像是皮膚癢這類美國不受理。
-
2022-02-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假期出門走走卻染疫!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做哪些改變?
編按:國內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確診病例,讓原已趨緩的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這個傳聞中輕症多、類似感冒的變種病毒,到底實際症狀如何?若真的染疫,該如何照顧自己?國外的確診者案例,能提供我們重要的參考。42歲、現居美國紐約州,在大學任教的林小姐,在2021年底的耶誕假期感染Omicron變異株。原以為只是感冒、不相信自己會得COVID-19的她,陸續出現疲倦、無力、久咳不止等症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過10幾天的休養,才逐漸康復。病癒後,她接受《50+》採訪,談及Omicron的症狀、輕症在家休養的注意事項,也建議大家盡快接種疫苗追加劑。以下是林小姐的第一人稱敘述:在美國出現Omicron確診案例前,我已經接種了2劑BNT疫苗,但沒有打追加劑。紐約這陣子的COVID-19確診人數還是很高,我身邊也有人打完3劑疫苗仍然中標,也有人先感染Delta變異株,康復後又得了Omicron。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在美國身邊沒人確診,大概是沒有朋友。2021年12月27日,這天是美國的耶誕假期,因為正好工作忙碌完,我想出門走走、去逛購物中心。我先做了快篩,確認結果是陰性後才出門。逛街的時候,我還戴了2層口罩,覺得很安全。採買完成後,我到一家韓式烤肉店吃晚餐。因為天氣很冷,大家都在室內用餐,餐廳人多、空氣又不流通。事後回想,我應該就是這時被感染。Omicron有哪些症狀?不一定會發燒、症狀和感冒容易混淆到了12月29日,我晚上開始咳嗽、流鼻水、身體發冷。雖然覺得有點不對勁,但人的潛意識會排拒,我不認為自己會得COVID-19,以為只是感冒。這時我又做了一次快篩,結果仍是陰性。保險起見,先前我在Amazon上買了中藥清冠一號,早晚各吃一次(註:清冠一號在台灣法定為醫師處方藥,安全起見,規定不得由民眾自行購買,需經中醫師診察、開立處方後始可服用)。因為症狀很輕微,我甚至還在家運動。12月31日這天凌晨,我開始盜冷汗、從睡夢中清醒。醒來的時候,我全身都是濕的,甚至連棉被上都是汗,濕的程度幾乎就像前一夜洗澡沒擦乾。上網一查,才發現這是Omicron變異株確診者的典型症狀。2022年元旦,我全身肌肉痠痛,坐臥行走都很不舒服。我以為是太久沒運動導致,想說先吃止痛藥,再觀察幾天好了。但到了1月2日,我咳嗽愈來愈嚴重,同時流鼻水、非常疲倦。1月3日,我到診所做PCR檢測。直到這時,我都還不願相信自己得了COVID-19。Omicron輕症如何在家休養?多補充維他命C、喝蜂蜜水,提升免疫力1月5日,我收到診所通知(如下圖),PCR結果是陽性。美國現在因為醫療資源吃緊,非重症的確診者都是在家休息,自行吃退燒藥、止咳糖漿等藥物緩解症狀。根據政府指引,確診者從症狀出現開始,須自行居家隔離10天。10天後,如果症狀改善、24小時內未服用退燒藥也無發燒症狀,就可以出門。但若有胸痛、腹痛、呼吸困難、虛弱與昏睡加劇等疑似重症的狀況則須至醫院就醫。(註:在台灣,確診COVID-19的病人多會住院,由醫院採取相對應的防護及隔離措施。但近期國內疫情擴大,衛福部指示,為確保醫療量能,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可居家隔離。期間確診者需密切觀察自身症狀,病情有變化時可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等候指示就醫。)從這天開始,我就足不出戶。Omicron讓我覺得非常、非常的疲倦,幾乎無法做正事,只能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做些不用動腦的事。白天不時會劇烈咳嗽,晚上則會因為夜咳而難以入眠。還好當時學校在放寒假,不需要上班,整段假期我都在養病。因為獨居,我請代購幫我買食物、藥物放到家門口。不過美國太多人中標,感冒藥水缺貨,我只能吃清冠一號、喝蜂蜜水、多補充維他命C,還有睡不著的時候喝助眠糖漿。我在養病期間也更注重營養,像是平常早餐只會喝咖啡、吃麵包跟水煮蛋,染疫期間還有補充水果,希望提升免疫力。畢竟還是很怕死,既然沒辦法做什麼,那就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吧。真正感覺症狀好轉,已經是1月16日的事了。我回到學校上班,除了偶爾有痰、有時仍會咳嗽,基本上算是康復了。面對Omicron應有的準備 打疫苗、常備感冒藥物、謹慎但不過分緊張我從感染Omicron到康復,歷時近3週。老實說,我沒有太擔心自己的病況會不會演變為重症。只覺得:好吧,確診真的是滿倒霉的,難得的假期都在生病。有些人會說,Omicron輕症就像感冒,但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其實並不,我覺得它的症狀還是比流感嚴重些。我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燒,但疲憊、無法停止的咳嗽都讓人很不舒服。建議大家可以在家常備一些感冒藥物,例如川貝枇杷膏、止咳藥、退燒藥等。如果染疫、輕症在家休養,這些藥物有助於緩解症狀。此外,我現在很積極地勸我爸媽、身邊的朋友去打疫苗追加劑。我有個朋友,家中有2個小孩。他和老大都打了3劑疫苗,但老么則沒有接種,後來確診COVID-19後症狀頗嚴重,持續發燒。但同住的朋友和老大都沒有染疫。COVID-19疫苗沒辦法保證你不會染疫,但可以預防病情演變為重症,降低住院機率。面對Omicron,我認為應該要小心,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用餐——如果時光倒流,我不會去吃那家韓國烤肉!我現在已經恢復正常生活了。可能是個性使然,面對疫情,我不會太焦慮。該做的事都做到就好。面對病毒要謹慎,但不要過度緊張,那對事情不會有任何幫助。原文:假期出門走走卻染疫!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做哪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