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Omicron變異株
共找到
731
筆 文章
-
-
2022-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首見2歲染疫重症 醫示警幼童確診恐有「一症狀」
台灣近期出現首例新冠肺炎兒童重症病例,新北市一名2歲男童確診後出現發燒、抽搐到昏迷,後續送醫插管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發文表示,「抽搐」恐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提醒家長們特別注意。吳昌騰在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表示,國內首例兒童感染Omicron重症個案,出現抽搐及腦炎症狀,讓家長及第一線兒科醫師都繃緊神經;其實先前當Omicron占瑞典病例98%以上時,就有4名染疫兒童因抽搐被送往兒科急診,其中3名男孩過去並沒有癲癇病史或熱痙攣病史。日本研究也發現,Omicron大流行期間,1至4歲的熱痙攣發生率為9.4%,遠高過Delta流行期的3%;Omicron流行期間,5歲至11歲兒童的抽搐發生率也從0%增加至3.5%。此外根據一份南非研究,南非去年10月至12月間,初次診斷為COVID-19的138名住院兒科患者(年齡小於13歲)中有19人(31%)抽搐發作,其中只有2位兒科患者先前有痙攣病史,其他17位兒童則完全沒有痙攣病史。吳昌騰表示,依據幾個國外研究,可以發現兒童感染Omicron後,熱痙攣發作的年紀不限常見的6個月到5歲之間,而抽搐可能就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讓台灣的小孩們平平安安渡過難關。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疫情99%以上是輕症 醫憂疫調和匡列恐成阻力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政府仍以疫調、匡列手段希望能控制疫情,但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今指出,在Omicron疫情99%以上都是輕症、病情已流感化之下,他擔心民眾會因為害怕被疫調和匡列影響工作,以及自己就可以吃藥控制病情下,選擇並不通報;疫調和匡列恐怕反而成為造成民眾不願意就醫,以及助漲疫情擴散和演變為中重症的因素。魏重耀說,以院所醫師為例,若遇到確診病人,若是依法通報,面對的就是疫調和匡列,即使是醫護都有戴口罩和面罩,做好一切防護,但仍得面對數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業務必須停頓,既影響工作又影響醫療量能。何匡是一般人和確診者有接觸得匡列10天,難到民眾不會有反而是輕症,乾脆自己買藥吃的想法?他說,因為疫調、匡列實在影響太大,許多人很可能為了工作、賺錢,寧願並不通報,如此一來,疫調和匡列不再是防疫的手段,反而可能是阻力,並形成許多疫情黑數。雖然政府可以說隱匿疫情是違法的,但民眾若僅是輕症,最後即使疫調被查到,又如何可以證明當事人知道自己有隱匿,政府又何必費力去做白工?魏重耀說,在疫情已流感化之下,務實很重要。也就是得接受現實,讓感染者依正常得到感冒的流程一樣,輕症在家休息,或到診所拿個藥治療,更嚴重的就由診所轉介到大醫院治療,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再的疫調和匡列。他說,因為黑數太多,政府不應該去追病毒跑去哪裡,而是應該鼓勵大家做好防護,還未打疫苗趕快打;尤其是高齡者,可以避免重症,造成醫療量能崩壞。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病例連兩天破千 蘇揆指示預留重症醫療量能
行政院昨(16)日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本土確診病例99.56%為輕症或無症狀,因此目前防疫目標為減少重症,減緩病例增加速度,並以個案隔離處置為優先。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各部會要預先做好準備,隨著疫情變化,政府必須調配各種防疫量能需求,各部會務必密切合作,提升效率。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新增本土病例1,199例,境外移入152例,連續兩天本土病例突破千例;另新增九名中症、一例重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重症案例為未滿兩歲男童,目前插管救治中,也是國內首見未滿五歲併發重症案例。蘇揆表示,現在防疫戰略已調整為「重症求清零、輕症有效管控」,並穩健開放讓民眾正常生活。雖然確診病例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者,但輕重症分流仍需預留重症的醫療量能,以確保民眾就醫需求。另外,須強化接種三劑疫苗的場所、活動、職業等,也請指揮中心持續要求施打。蘇揆指出,目前醫療物資充足,中重症藥品陸續到貨。只是近日疫情快篩試劑需求上升,請指揮中心與相關部會密切注意到貨後物流狀況,在民眾購買熱點需增加鋪貨量,讓需要的民眾能夠購買到快篩試劑。若企業有防疫需求,也請指揮中心協助。指揮中心於會議中表示,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5億人,死亡人數達到620萬人。全球疫情約下降18%,疫情雖趨緩,但可能受國外檢測量縮減等影響,致低估實際病例統計。境外移入病例數還在高峰,國際傳播風險仍大。此外,國內本土疫情此周較明顯上升,新增多起群聚,然而確診病例99.56%為輕症或無症狀者。指揮中心指出,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強化輕重症分流,確保確診病例能得到醫療照護,已公布明確分流指引,將隨時根據疫情變化調整。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數不斷攀新高 學者:台灣確診數必破百萬
疫情升溫,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疫情恐持續至今年七至九月,若以世界各國染疫率介於百分之十到廿估算,台灣總確診人數必破百萬;台灣Omicron中重症患者占比約千分之五,一旦確診者破百萬人,約五千人需要住進加護病房。至於台灣致死率應位於南韓和香港之間,即百分之零點一二到零點七,推估國內最高死亡人數約七千人。確診數不斷攀新高,不少專家質疑,疫情記者會再報確診數沒有太大意義。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說,現在與過去整體清零不同,要不要再看確診數字、要不要再開疫情說明會也都要考慮,病毒共存的防疫主軸是以「檢測代替隔離」,要同時進行三種檢測,分別是廣泛且持續的滾動式核酸或抗原篩檢、在社區廢水中規律且持續進行新冠病毒監測,還有確診者的病毒基因定序。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說,各界都利用數學模型估算,大家的推估可能不一致,但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在減災,強化疫苗施打、藥物整備、輕重症分流順暢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洪子仁說,以亞洲鄰近國家來看,日本防疫措施嚴格,Omicron染疫率為百分之四點三,以此估算,台灣二千三百五十七萬人,染疫人數將達到九十八萬九千人;若以香港染疫率百分之十五點六、韓國百分之卅,或世界各國染疫率約介於百分之十到廿估算,台灣總確診人數一定破百萬。洪子仁也說,依指揮中心統計,台灣Omicron重症患者占比千分之五,一旦確診者破百萬人,約五千人需住加護病房,目前病床數約六千張,應不至於醫療崩潰;但若輕症患者大量湧入醫院,讓重症患者無法得到適當醫療,就有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為了避免醫療崩潰,除了盡量控制患者人數,輕中重症患者分流收治,將是重中之重。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以全球染疫死亡率推算 醫估我恐有50童確診亡
我國出現首例兒童重症,專家推估,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國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後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考慮訂定「兒童送醫指引」,專家則建議簡化送醫流程,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的幼兒盡量在廿四小時內送醫;政府應盤點兒科醫療資源,未來兒童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國內兒科急重症人力較少,應及早因應。衛福部食藥署今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國內兒童疫苗施打。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說,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死亡,「社會可以接受嗎?」呼籲盡速討論幼兒打疫苗,並建議第一劑疫苗以mRNA疫苗為主,減少兒童重症機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孩子確診新冠肺炎的症狀與大人類似,若連續三天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活力變差,以及確診幼童為一歲以下,應於廿四小時內就醫。香港有報告指出,兩名小孩染疫引發腦炎死亡,日本也有不少病毒攻擊孩童腦部案例。病毒攻擊腦部,症狀包括高燒不退、腦壓升高、突然抽筋或昏迷等,黃立民說,政府應簡化送醫流程,現在國內對兒童確診經驗不多,一線人員也需要經驗累積,建議住院條件放寬,由醫師判斷,不要讓症狀拖太久。黃立民也說,先前有很多人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但五至十一歲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以色列去年一項研究指出,在小朋友尚未能施打疫苗前,若父母親皆施打BNT疫苗,對小孩防範Delta變異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保護力;在小朋友尚未打疫苗前,家中成人完成疫苗接種,可以保護小朋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小朋友有抽蓄、意識不清、意識改變、腦炎或全身性感染等警示徵兆要特別注意,若呼吸困難有影響呼吸、急性胸口痛悶,表示有影響肺部,而冒冷汗、嘴唇發青等,表示有休克、缺氧情況,有類似症狀應立刻送醫。
-
2022-04-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食藥署明召開會議討論5到11歲打疫苗 專家籲用證據做事
針對國內5到11歲孩童是否需要施打疫苗,食藥署將於明天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兒童疫苗施打必要性。專家認為,美國已開放5歲以上兒童施打2劑BNT,但我國目前仍未能施打,如果沒有數據證明,不能自己想像風險,其實兒童施打疫苗風險沒有比青少年高,支持兒童施打疫苗。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先前有很多人討論,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以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狀況較多,但5至11歲的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前衛福部長、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認為,以全世界染疫死亡率估算,我國恐有50例兒童確診死亡,「這樣社會可以接受嗎?」,他認為小孩應儘早打疫苗,建議第一劑打RNA疫苗,而且是輝瑞比莫德納好。林奏延說,第二劑則有三選擇,包括次蛋白疫苗、RNA疫苗或自然感染,建議施打次蛋白疫苗,可避開第二劑mRNA心肌炎的發生,但現在國際上唯二的次蛋白疫苗,都沒有5到11歲孩童適應症,因此建議第二劑採自然感染。林奏延表示,在第一劑RNA疫苗之下,已有保護力免於重症,若第二劑自然感染,抗體可維持較久,相較疫苗施打恐在3、4個月後失效,自然感染可拉長抗體到1、2年,他認為現在還沒到呼吸道病毒踴躍傳播的冬天,兒童若有一劑保護力,再加上自然感染,得到重症機會可減少。林奏延表示,以過去流感和各類傳染病的經驗來看,學齡兒童很重要的傳染源,但若能打疫苗來阻斷傳染鏈比較好,且若動不動就停課,不管是學童學習成效、或是家長得分身照顧都是一大問題,也能避免家中長輩被感染。不過,黃立民認為,若有專家認為兒童施打一劑疫苗即可,「請他拿出證據來,不能光靠想像」,他認為,美國現在都讓兒童施打兩劑疫苗,我們若沒有其他證據應以兩劑為主,要依照科學證據做事比較好。
-
2022-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台學生確診數飆高 醫籲出現這2狀況要多留意
台灣疫情遍地開花,受Omicron影響,台灣本土確診數屢創下新高,根據教育部統計去年4月20日至今年4月13日,全國確診的學生人數已累計2254人;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吳昌騰呼籲家長,兒童感染後可能會是無症狀,也可能是有症狀,除了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需特別注意病童可能出現哮吼或熱性痙攣等狀況。近期教育部放寬停課標準,引來家長罵聲,認為罔顧孩童健康,加上12歲以下未施打疫苗,風險更高;對此吳昌騰在臉書寫下,根據教育部統計去年4月20日至今年4月13日,全國確診的學生人數已累計2254人,其中大專校院1026人、高中290人、國中201人、國小540人,幼兒園197人,而在社區感染下,相信兒童染疫數字還是會增加。吳昌騰表示,兒童感染之後可能會是無症狀,也可能是有症狀。因為Omicron病毒複製快,且病毒量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如果有症狀,大多是上呼吸道的症狀,而家長該如何提高警覺,像常見的症狀有發燒、鼻塞、流鼻水、乾咳、喉嚨癢痛、頭痛;而有些病童會出現哮吼、熱性痙攣症狀。而香港的一項研究指出,香港大學和瑪嘉烈醫院的研究人員回顧了疫情大流行不同階段的兒童住院情況,發現Omicron變異株席捲香港時,病症比過往嚴重得多。2022年2月5日至28日,香港共有1147名0至11歲兒童因新冠肺炎住院,其中80%以上為0至5歲,有21名兒童(或 1.83%)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有4名兒童死亡。吳昌騰再提一研究,2022年3月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 Omicron浪潮期間,嬰幼兒的感染病例可見哮吼的發生;另外《Lancet》2022年3月21日的預印本論文中說明,Omicron會導致在未接種疫苗的兒童族群中,痙攣發作病例增加,並且比以前的變種病毒和流感病毒更針對上呼吸道。吳昌騰最後提醒大家,看完這些研究及現況,應會更有警覺性。
-
2022-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打疫苗染疫恐害整體 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別要政府花錢救
Omicron疫情雖然99%以上都是輕症,病情已流感化,但政府的疫調、匡列手段仍未改變。台中市一個醫師私下聚會團體最近就取消了每周的固定餐會,以免若1人染疫、10多家診所醫師都會因被匡列而無法看診。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今指出,這樣的做法影響社會的正常化,也等於懲罰老老實實打好3劑疫苗的人,實在太嚴峻,政府有必要檢討。至於政府老是擔心醫療量能不夠,事實上台灣早有完整的醫療體系,地方診所已社區化,方便程度有如超商,政府何不充分利用,讓診所醫師發揮其功能和角色。民眾感覺不舒服,就先到診所篩檢、拿藥,並在家休息,只有重症才去大醫院,這樣做,量能怎會不足,政府不能老是殺雞用牛刀。魏重耀說,現在的快篩準確度已經可以做到99%,比流感的60%幾還高,流感也都是在診所做,實在看不出一定得要去大醫院做PCR的道理。他說,政府一直大力的鼓吹的民眾打疫苗,但仍有部分人不打,若是這些人染疫,應該要自行負擔相關的費用、責任,而不是要其他人跟著被匡列、政府花錢為他治療、善後,甚至社會整體經濟都受到影響。魏重耀說,Omicron疫情事實上就是已經流感化,死亡率比流感都還低,許多國家都已正常化,韓國也都不再疫調,不了解為何政府還如臨大敵,進行疫調和匡列。以學校而言,只要比照流感,感染了就在家休息,不要去學校上課,以避免傳染其他同學,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不知為何會爭論不休。政府也不該口頭說要朝減災、簡化疫調方向邁進,做法上卻仍不改。
-
2022-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疫重症風險 感染科醫師提醒家長注意
全台單日COVID-19確診人數攀升,其中不乏12歲以下無接種疫苗的兒童。花蓮慈濟醫院醫師指年齡小於1歲的嬰兒,免疫系統未發育成熟,若感染病毒是可能發展成重症的高風險群。花蓮慈濟醫院今天發布訊息表示,Omicron變異株較Delta變異株的重症率低,但當體內並無抗體的兒童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有先天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氣喘,或是肺部、神經和代謝等相關疾病,都是病情進展成重症的危險因子。尤其年齡小於1歲的嬰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若不幸感染病毒,也是可能發展成重症的高風險群。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醫師何愉懷指出,據目前已知的個案表現,染疫兒童與成人的症狀反應有些不同,較容易出現發燒、嘔吐、腸胃道症狀,也有部分個案有肌肉痠痛的情形。在感染後的2至6週,染疫兒童有可能會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會持續發燒3天以上難以退燒,且進一步影響到中樞神經和血管以及心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多系統的炎症反應。不過家長們不必太過擔心,COVID-19引起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機率並不高,若是家中的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何愉懷表示,感染Omicron後的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絕大多數的案例為輕症,而在部分兒童可能出現高燒至攝氏39、40度,以及嘔吐和肌肉痠痛的情形,推測與孩童沒有接種疫苗、體內並無抗體有關,因此染疫後反應較為激烈。去年中的本土疫情,兒童染疫比例較今年這波還低,何愉懷表示,可能和不同病毒株的傳播速度與強度差異有關,Omicron的多輕症、高傳染性特徵,使疫情在學齡孩童之間蔓延開來。何愉懷提醒,最重要的仍然是勤洗手、戴口罩,盡量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清潔,在外不便則可以多利用酒精消毒,降低前往多人場所的頻率,減少染病風險。
-
2022-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維持生活常態+有效控疫情 陳秀熙提「避輕救重」助解封
本土案例持續攀升,昨已突破五百例大關,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提出「避輕救重」的防疫建議,以二大重點對抗這次新冠疫情,將致死率作為預警值、提升第三劑施打量搭配滾動減少隔離時間,達到降低整體感染率以及重症死亡風險,台灣未來不該走向與病毒共存,而是應該採取維持新常態及有效控制疫情的作為,幫助台灣一步步走向解封。去年七月到十二月Delta變異株致死率為千分之14,Omicron疫情在今年一到六月的致死率為千分之三點四,陳秀熙表示,Omicron的傳播效率遠高於Delta,當感染母數增加時,死亡人數也會增加,因此Delta與Omicron的致死率相比略高,但兩者在同期間造成死亡人數是相當的。陳秀熙表示,只要降低感染人數就有機會降低重症死亡人數。因此,提出的避輕救重措施,希望提升第三劑的施打量,同時監測重症數值當作預警值。他用紐西蘭極低致死率的疫情發展作為模組,台灣目前第三劑覆蓋率為五成六,未來若持續維持五成左右,台灣病床數需求大約是4515床,ICU的需求為130床,死亡警戒值為28; 若第三劑疫苗施打量提升20%,住院需求床數為2245床,ICU的需求上限為58床,死亡警戒值為13 。陳秀熙表示,目前台灣第三劑疫苗施打後,病毒量下降的速度遠快於沒打第三劑的民眾。且施打第三劑疫苗的確診者,在染疫後第五天,Ct值大於25的比例高達98%,換言之,已經不具傳染力,甚至政府可以以此縮短隔離時間;若沒有施打第三劑疫苗,必須等到染疫後第10天,Ct值才會大於25。他建議,已經施打第三劑的輕症患者,隔離時間可以縮短至五天,沒打第三劑維持十天隔離期。第三劑疫苗也能大幅降低重症死亡比例,以國外資料推估,沒施打疫苗者發生重症及死亡風險約12.3%、完整施完兩劑疫苗的重症風險為3.1%,而打完第三劑疫苗之後,重症風險降至0.6%;施打兩劑疫苗比沒有施打疫苗者可下降75%重症及死亡風險,施打完第三劑比只打二劑疫苗者,可下降81%重症及死亡風險。陳秀熙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不建議台灣執行維持新常態生活加上防疫緊縮政策,或是維持新常態生活加上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應該是要維持新常態生活加上有效的控制疫情,才有辦法在維持國內醫療量能、降低重症發生的狀況下,逐步開放國門。
-
2022-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醫院長鍾飲文建議中央 積極評估 5至11歲孩童接種
中央調整停課標準,改為高中以下三分之一班級或全校10班以上停課,全校停止實體上課,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認為應參考國內外臨床經驗,研議讓學童接種疫苗;高醫院長鍾飲文也表示,國外都在推行讓5至11歲學童接種疫苗,希望中央也能依國外數據積極評估。鍾飲文表示,至4月10日止,3961例本土個案中約99.62%是輕症與無症狀患者,中度佔0.33%、重度佔0.05%,以人口分析圖卡來看,20至50歲占比最高,但0至20歲也約23%。Omicron對兒童的影響,12歲以下有66%都是輕症,34%無症狀,其中發燒症狀占63%,咳嗽46%。12歲以上國高中青少年,輕症56%、無症狀43%、中症0.2%,國高中青少年,喉嚨不舒服占58%,咳嗽52%。確診兒童多屬輕症及無症狀,家長不用特別緊張,但也不能輕忽。鍾飲文舉美國為例,指0歲到17歲兒童確診比例占38.3%,推估家戶感染後,5至11歲孩童與家裡接觸最密切,因而染疫機會高,其次學童在學校活動,不容易把口罩戴好,是另一個染疫機會。他說,5歲以下美國兒童感染Omicron就醫住院,重症和使用呼吸器的占比都比Delta的風險低,會引起重症者,多與神經相關疾病、代謝、心臟、心血管疾病或肥胖等有關。國外都在推行讓5至11歲學童接種疫苗,但中央疫苗施打委員會對此議題仍一直在研議,希望中央及食藥署也能參照國內外數據積極評估。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韓新變異株「XL」現蹤 羅一鈞曝我國現況
南韓今宣布首次於國內發現Omicron變異株「XL」病例,確診者是已經接種3劑的無症狀患者。對於我國是否「XL」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有偵測的Omicron「XE」,已於邊境攔截,沒有進入到社區,目前還沒有出現「XL」病例。外媒報稿,「XL」是目前發現的17種Omicron病毒變異株(XA~XS)之一,是由Omicron原始株BA.1和亞型株BA.2重組而成。2月在英國首次發現,至3月為止僅在英國發現66例;英國3月底曾表示,多數變異株都在大幅擴散之前就消失。根據韓媒報導,首例「XL」3月23日確診,已完成3劑疫苗接種,屬無症狀患者,該例也是亞洲首例,目前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羅一鈞表示,先前曾報告國內首例「XE」,是3月從捷克入境落地採檢的本國籍女性,「XE」是BA.1與BA.2的混合體,有突變特色共同出現。這案例沒有進入社區,在邊境就攔截,後續進入加強集中檢疫所。至於韓國發現的「XL」也有BA.1與BA.2的突變特徵,不過現在有10多種不同的命名,目前國內只有偵測到「XE」還沒有「XL」。世界衛生組織(WHO)昨表示,已將Omicron變異株的亞變種,BA.4和BA.5列入監控列名單中,此2個新亞變種已有數10起病例,正評估它們是否更具傳染性或危險性,以及它們對免疫逃逸潛力的影響。羅一鈞表示,這2變異株近1個月較多出現在南非、歐洲等國家,案例不多,世衛對其重要性尚未定論,我們會持續監測致病性傳染力研究,因都是Omicron變異株,預期特性不會差太多,有待研究證實。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曝取消實聯制時機 朝社交距離APP破1200萬用戶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接受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預估以現在的疫情推算台灣4月底本土案例數將會破千,台灣目前的醫療量能,可以承受約4萬名的重症患者。他表示,台灣未來一定會走上免隔離之路,但會比國際慢,先觀察各國狀況後再評估開放,而國內也漸漸走向科技防疫,實聯制礙於後續還要處理,希望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當該APP用戶破1200萬人就朝向取消實聯制規畫。陳時中表示,Omicron疫情發生至今,本土受到威脅大約是從三月底開始,四月一路開始發展,從100多例到現在連續3天400多例,他估計四月底本土案例將會破千,高風險區域以過去經驗來看將是在北北基桃,目前其他縣市的疫情都還是可以控制,不明感染源傳播鏈不多,雙北不明感染源相對多,希望各地政府可以共同抗疫,不要讓疫情起來得太快、自主應變要做好,恐慌是沒有必要的,但起而行是有必要的。陳時中表示,以周邊的國家疫情爆發的速度,如韓國規模大約是62萬到68萬人確診,台灣以此模組下去看,累計確診的案例應該會到20萬人左右,台灣目前醫療量能布局,不會再以過去完全降載、清空,只照顧新冠病人為主,Omicron走向輕症化,醫院不能再只以收新冠病人為主,很多疾病對於生命的威脅更勝於Omicron,因此醫院現在採取二者並重,不要降載得太過分。陳時中表示,若台灣的確診規模達到40萬人,醫院收治重症患者,現在是可以容納收治大約4萬名的重症。其餘則是到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館、居家照護等方式處置。集中檢疫所目前大約有6327間未來將會再增加1000多間。近期歐美國家都已鬆綁邊境,入境免隔離,鄰近的日本也逐步開放。陳時中表示,台灣總有一天會走到免隔離之路,但不會是現在,台灣要再觀察,多等幾天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讓政府能做最好的政策決定。未來逐步走向解封,又碰上大量確診案例。陳時中表示,未來朝向取消實聯制,因為現在匡列的速度趕不上病毒,民眾確診後一定要自主通知親友主動篩檢,而接觸者希望能透過台灣社交距離APP提高警覺,他表示,如果台灣社交距離APP的使用戶超過1200萬人,實聯制將朝向取消。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估本土案例4月底破千 快篩保證降價至200元以下
清零不再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目標,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國內確診案例數也逐日攀升,疫調已遠遠追不上病毒的傳播速度,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接受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陳時中預估以現在的疫情推估,台灣4月底本土案例數將會破千,因應大量的患者,快篩試劑成為主要工具,但目前居家快篩價格高,他保證快篩試劑價格將降至200元以下,強調之後會便宜且供貨無虞。陳時中表示,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觀察到確實走向當初期待的「輕症化」,Omicron病毒株與過去其他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潛伏期從原本的7到14天,到現在僅有3天,且從感染到傳播大約僅有1天半,疫調已經來不及層層匡列。過去的病毒株造成的重症率高, 如果與Omicron相比,過去病毒株的重症率高出300倍、中症高出60到70倍,因此現在的防疫策略不能再層層疫調,以前不能漏掉任何一個重症,而Omicron走向輕症化,還可以漏掉幾個確診者,加上民眾自行啟動「自主應變」、自行快篩,就能協助控制疫情。不過近期快篩價格被詬病太貴。陳時中表示,市售的快篩試劑價格大約落在300元上下,近期快篩國家隊正在籌組,第一會由政府大量採購居家快篩試劑,第二協調人力到國內製造快篩試劑的工廠,提升快篩產能。他強調,近期不用急著囤貨,需要再去買來篩,未來快篩價格保證會降低至200元以下。陳時中表示,快篩的部分分為二部分,如果有高風險區域由公家來協助,如同基隆的類普篩,一次就20萬劑快篩發下去,其餘的部分,公家企業共同採購,將價格壓低,都能充足使用。陳時中表示,從現在的病例數來看,昨天確診數達到430多例,他預期以目前的趨勢,4月底本土病例將會破1000例。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染疫國家陽性率逾5% 陳時中:台灣維持0.5%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多數高染疫國家陽性率逾5%,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台灣維持0.5%,連續多天維持單日新增400例,疫情是否穩定控制仍待觀察。過去2年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不斷變異,從Alpha變異株(最早在英國發現)、Delta變異株(最早在印度發現),到現在Omicron變異株。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近期本土疫情陽性率大概維持0.5%,若綜觀2年以上整體疫情,從0.18%到0.2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規劃4月再次適度放寬戴口罩政策,但國內本土疫情再度延燒,今天有媒體在記者會中提問,口罩政策是否按照原規劃再放寬。陳時中表示,還需要稍微再等一下,這時候不會特別放鬆非藥物介入措施(NPI),如口罩、社交距離等,但部分特殊情況可檢討放鬆可能性。疫情燒進行政院,有3名駕駛人員確診,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副秘書長何佩珊經PCR採檢後都是陰性、居家隔離中;其他密集接觸者共35人,目前快篩皆呈陰性。陳時中表示,由於PCR結果為陰性,這時間之前曾與沈榮津接觸者不會有染疫風險。本土確診案例增加,學校停課消息頻傳,小孩臨時放假在家,家長頭痛無處安置孩子,更新版停課標準受關注。陳時中說,若可能感染期間確診者未進入學校,意味學校一點風險也沒有,教育部已提出初步基本方案,現階段仍在與各地方政府進行最後溝通,預期近日可對外公布新標準。另外,近日有網友再度於通訊軟體LINE散布「別出門,端午節(6月25日)過後,再看疫情控制情況!警告:一旦染上,就算治癒了,後遺症也會拖累後半生!……在這場戰役中沒有局外人!在家!在家!在家!不要點 贊!求轉發!—陳時中。」陳時中重申,這是去年網路流傳假訊息,且今年端午節為6月3日,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 民眾接獲來源不明的訊息時,勿隨意散播、轉傳,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
-
2022-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注意類流感這3症狀若持續3天以上 醫曝警訊:最好快去篩檢
國內10日本土確診個案新增431例,創下今年新高,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如果出現喉嚨痛、咳嗽或流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以上,建議進行快篩或PCR篩檢,尤其所在地區正在疫情大流行中。黃軒今(11)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引述南韓國立中央醫療院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患者中,最常出現症狀包含喉嚨痛、流鼻涕、頭痛、打噴嚏和疲倦等,出現發燒的人比感染Delta患者少。他表示,由於Omicron變異株的特色最主要症狀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類似」,與之前的Delta變異株不常造成的下呼吸道感染是不同的。他也提醒民眾,如果喉嚨痛、咳嗽或是流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以上,那麼最好進行快篩或PCR篩檢,尤其當你住的地方正在(疫情)大流行中。另外,他以國外的預防措施舉例,目前國外政策鼓勵民眾事先預備好,甚至會提供免費篩檢工具給民眾,特別依照4項指標,萬一民眾具呼吸道感染症狀、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與確診個案曾在同一空間或所在社區是高風險社區,但本身沒有症狀者,以上族群特別需要注意。他也指出,Omicron病毒症狀和類流感病毒症狀幾乎是重疊一樣的,因此建議「有類流感症狀,記得去快篩一下!」不過,有症狀不代表有足夠病毒量、可以提早篩出來,所以通常「再過2至3天,類流感症狀仍持續」再去快篩,也往往因為病毒量增高,較容易呈現陽性,但如果未呈現陽性,類流感症狀卻仍持續,千萬要就醫確認並接受治療。
-
2022-04-10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防疫也要防癌 健檢不是貴就好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今天出席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的「2020癌症高峰論壇-無畏 癌症教會我的事」,並以「預防醫學健康檢查新趨勢」為題發表演說,他以Covid-19疫情切入,強調健檢目的是為了預防疾病,施打疫苗則是為預防染疫,兩者都是為了預防,且防疫跟防癌同樣重要。洪子仁說,今年這波疫情與去年5月的首波本土疫情並不相同,因為去年的病毒株會侵犯下呼吸道引發重症,且民眾多半沒接種Covid-19疫苗,但這波是Omicron變異株,雖傳播力強,但症狀較為輕微,接種疫苗可以避免重症、避免台灣醫療量能遭突破、避免走上香港醫療崩盤的慘況。「65歲以上、連一劑疫苗都沒打的,會首當其衝,呼籲盡快接種疫苗」。洪子仁接著從疫情拉入健檢主題,強調健檢的目的在於早期發現,在還沒出現不舒服症狀時,就先找出身體問題,而隨著平均餘命增加,2020年女性平均餘命已達84.7歲、男性78.1歲,活得好、老得慢、有生活品質都是重點,健檢可以提供幫助。目前台灣健檢可分成公費與自費兩大類,公費部分為國健署補助的四癌篩檢,包含乳癌:乳房X光攝影檢查、子宮頸癌:抹片檢查、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未來還可能納入第五癌: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國健署正在研議讓某些年齡或特定高危險群接受肺癌篩檢。不過,洪子仁說,大腸癌公費僅提供45歲以上的民眾,應放寬到40歲為佳。而乳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70.7人,遠高於大腸癌44.7人,台灣婦女乳癌篩檢率卻不到四成,若要降低死亡率,篩檢率須達五到六成,歐美乳癌患者確診時大都在第一期以下,台灣女性發現有乳癌時多屬第二、三期,顯示台灣女性對乳癌風險意識普遍不足。而在自費健檢部分,洪子仁說,要依照自己年齡、性別、家族史和預算去做規畫,不是貴就好,醫師能否詳盡解說也很重要;醫學中心的健檢優勢在於擁有完整的醫療團隊和精良的儀器,民眾可看是否有取得醫策會品質認證來挑選。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林宗哲也表示,在醫學中心健檢的好處是,若檢查有異常,後續的診斷、治療、追蹤都可以在同一家醫院完成。洪子仁也列舉名人染疾,呼籲健檢的重要性,例如鳳飛飛、陶大偉和前副總統陳建仁都罹患肺癌,李國修、余苑綺、楊烈、豬哥亮則是大腸癌,前立委蔡同榮死於急性心肌梗塞。洪子仁說,其實透過LDCT即可早期偵測肺癌、腦血管MRI則可發現腦部血管異常、CT可了解心血管鈣化程度。該院的正子掃描檢查從2001年引進,到今年3月為止,健檢人數共43865人,已揪出493人罹癌,篩檢率達1.1%。LDCT從2007年6月到2021年12月共健檢41774人,檢出414人罹患肺癌,因為都是早期發現,腫瘤還在1公分以下,因此治療效果都不錯。洪子仁呼籲,民眾不要因為疫情而耽誤病情,防疫也要防癌,多動一分鐘可以多活兩分鐘,健檢套餐需依照自己的狀況挑選,不必擔心健檢會有輻射暴露風險,因為健檢接受的輻射量,遠比之後治療所使用的輻射量低很多,因此5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每三年進行一次全身性影像檢查是合理的。
-
2022-04-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籲民眾快打第3劑防重症 陳時中:疫情一定會來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以美國疾控中心(CDC)的資料為例,分析1440重症患者中,有1133人,約八成未接種疫苗;另外277人只打一劑疫苗,因此第三劑疫苗的重要性不容小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疫情一定會來」,積極讓重症和死亡率降低,打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事。昨天疫苗接種7.8萬人,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83.51%、第二劑為78.55%、基礎加強劑為0.83%、追加劑為51.29%。吳明賢表示,疫苗種類繁多,網傳很多各式各樣的副作用,但無論以色列或英國的大規模分析,不論是Delta、Omicron變異株,疫苗減少重症和死亡的效果都一樣,就算有突破感染,也都是輕症或是無症狀,疫苗注射利大於弊。不過近日社群媒體散布「FDA敗訴!輝瑞被迫公開疫苗數據!副作用足足9頁」訊息,陳時中也澄清此為假消息。他表示,我國核准專案輸入、製造的新冠肺炎疫苗,包括BNT疫苗,都是經過食藥署嚴謹審查資料、非臨床藥毒理試驗資料後才核准。新冠肺炎疫苗與其他藥品一樣,都會具有一些副作用,BNT疫苗常見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和注射部位腫脹。且為確保疫苗上市後廣泛臨床使用下國人用藥安全,我國已建立COVID-19疫苗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持續監控國外衛生主管機關發布疫苗安全警訊外,也設有「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接受各界通報,一旦發現具有未知或未預期風險,立即啟動再評估機制,重新評估其療效與風險並確認是否需採取相關風險管控措施。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府開防疫會議是討論選舉 非討論疫情
總統蔡英文昨召開防疫策略會議,卻只找桃園、高雄市長出席,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質疑,比較善意的解釋,應該是說他們在討論選舉,不是在討論疫情;如果在討論疫情,難道雙北都沒有疫情嗎?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也質疑,疫情升溫,蔡英文卻只看顏色防疫,刻意忽略人口數排名前二高的新北市及台中市,難道疫情擴散會區分不同縣市執政者的黨籍?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昨都召開防疫會議,蔡總統指出,面對Omicron病毒株以輕症、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台灣的防疫策略,應持續以「減災」為目標。但蔡總統邀集開會的對象卻缺少確診數暴增的雙北,引發批評。本土疫情嚴峻,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已研擬啟動「在宅照護」模式,配合虛擬病房及遠距醫療平台。台北市長柯文哲說,現在起北市確診者,發高燒才送醫院,其他則送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不能重蹈香港覆轍」,香港是有症狀就送醫院,很快就擊垮醫療量能。因擔心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不敷使用,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放寬居家隔離規定,雖然仍需「一人一室」,但可與同住者共用衛浴,且可與其他隔離者同戶隔離。柯文哲說,若台灣一天十萬人確診,「病房、加護病房會被沖垮」。估計未來幾天,人數會大量上升,防疫旅館會不夠用。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說,現在每天兩、三百例確診數只是「小菜一碟」,疫後新常態,說穿了就是大家真的要與病毒共存,清零已經遙不可及!蘇貞昌在擴大防疫會議指出,台灣是讓民眾在不受嚴格管制下過正常生活,同時斟酌醫療量能下逐步調整防疫規定,讓真正需要收治的民眾得到醫療照護。國民黨昨邀醫界專家學者舉行記者會,提出包括明確定義輕症、廣設加強版防疫旅館、各縣市廣設篩檢站、鼓勵接種疫苗、增購口服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等五建議。並要求蔡政府儘速針對「在宅照護」模式訂定具體的執行指引,讓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能在宅照護,以減輕醫療體系壓力。柯文哲昨宣布北市三大防疫戰術策略,包括不會要求百分百匡列,「快」找到確診者比「完整」重要,只要確保不會散開;另外,重症者送加護病房,輕症或無症狀者,放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黃珊珊也提到,確診數字不只是數字而已,每個數字都代表一個人、影響一個家庭,除工作與學業停擺,還可能造成家戶內交叉感染給家中沒打過疫苗的老人或小孩,這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
2022-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現平均千人才一份抗病毒備藥 專家:藥物不足 減災防疫難達標
對於總統蔡英文「台灣防疫策略應持續以減災為目標」,國內防疫專家多認同此一大方向,意即「減災」就是「減死」,但減災基本條件除提升老年人等高風險族群的疫苗覆蓋率,更需備妥足夠的抗病毒藥物,但目前指揮中心僅備二萬三五○○人份口服藥物,平均每千人才有一份藥物,恐難達到「減災」目標。「減災是對的,我認同這樣的說法」。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說,過去兩年防疫重點為減少感染人數,現在擔心出現死亡病例,應力求「重症清零」,讓高風險族群及時用藥,積極治療,「減災」等於「減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欲達成「減災」,最重要的方法為打疫苗、備藥物,特別是藥物數量要足夠,雖然Omicron感染者幾乎都是輕症,但年長者如染疫,仍可能引發重症,高風險族群必須在輕症階段即服用藥物,才能有效預防重症,「以目前的藥量來看,減災,應該是不太夠」。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全台共有一萬六○○○人份「瑞德西韋」,默沙東及輝瑞兩種抗病毒藥物合計七五○○人份,抗病毒藥總數為二萬三五○○人份,如以二三○○萬人口推估,平均一千人才能分到一份抗病毒藥。「減災基本功就是打疫苗、備藥物」。黃立民說,「最少最少準備一百萬人份抗病毒藥物,也才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目前已做不到清零,如欲「減災」時,就不應再將大量公共衛生量能用於疫調,也應捨棄現有接觸者匡列方式,而是透過快篩及時找出陽性者,予以隔離;學校也不必因有幾名學生染疫就停課。「台灣的疫情有如走在吊橋上,現在就是慢慢走,不能跑太快」。衛福部預防接種專家小組召集人李秉穎說,目前正處於從「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過渡期,還不可放棄防疫,一旦放鬆,疫情馬上爆開。屆時不排除再提升防疫警戒。李秉穎也表示,未來執行「輕症及無症狀者在家隔離」措施,最大困難在於「抗病毒藥物來源有限」。建議政府購足藥物,才能確保在宅照護的輕症患者健康。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以重症死亡監測疫情已成全球趨勢,目前台灣重症及死亡人數還在安全範圍,疫情仍在控制中;到了本月中旬,若重症人數不超過廿人,死亡在四人以下,即為極低致死率,與紐西蘭同等級。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蔡總統:現階段以「減災」為防疫目標 非全面清零
半月內達高峰 仍會疫調本土個案昨增二八一例,再創新高,新增確診者擴及十七縣市,其中一六三例為零星個案,尚待釐清感染源;因社區多點爆發,且散發個案眾多,指揮中心難以計算共有幾條不明感染源傳播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此波疫情才剛開始,預計在半個月內達到高峰,但現階段還不會放棄疫調。疫情嚴峻,蔡英文總統昨天親自舉行防疫會議,邀集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疾管署長周志浩、桃園市長鄭文燦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會後宣布以「減災」為目標進行防疫。蔡英文於臉書上表示,現階段目標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面對Omicron病毒株以輕症,甚至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台灣的防疫策略,應該持續以「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有效的疫情控管。五大措施 快篩取代採檢何謂「減災」具體方案?陳時中表示,過去兩年台灣力求「清零圍堵」,多朝精準疫調、擴大匡列、PCR採檢、確診者住院治療等措施;但未來可能出現大量確診人數,為避免醫療量能無法負荷,將改為「簡化疫調」、「實聯制科技防疫」、「快篩取代PCR」、「輕中症分流」及「啟動居家照顧」等五大因應措施。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國內社區感染擴大,已不可能清零,指揮中心強調「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的減災目標,一是降低經濟上的災害,另一為降低疾病傷亡災害;若以減災思考,不應再將大量人力投入疫調,而學校也無須因學生染疫就停課,只要中、重症比率各自維持千分之二、千分之八以下,都算達到「減災」目標。放寬同戶居隔 共用衛浴連續六天單日確診數破百,因疫調匡列的居家隔離人數大幅增長,全國居家隔離中民眾超過一萬五千人,為此,指揮中心宣布放寬居家隔離條件,仍需一人一室,但可共用衛浴,同住家人若皆為接觸者,可全戶在家隔離。昨個案分布,以新北市一一五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四十五例、高雄市三十七例、基隆市二十六例;在重要群聚事件方面,新北校園群聚增四十例,人數最多,基隆小吃店三十二例居次,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八一例本土個案中,一六三例為新通報零星散發個案,感染源不明,占總個案數五成七。大甲媽祖遶境將於明天啟程,陳時中表示,不會加嚴防疫措施,如果沿途出現確診者,請自我隔離和做好應變措施,參與活動的民眾可多運用快篩試劑。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蔡總統宣布「減災」新目標 指揮中心防指數型暴增
清明連假收假首日,國內本土案例增281例,直逼300例大關,地方質疑中央防疫目標總在「清零」及「與病共存」懸宕未說白。總統蔡英文對此邀請召集政院、衛福部長陳時中、桃園及高雄首長舉行防疫會議,宣布以「減災」為目標進行防疫。指揮中心表示,「減災」並非首創名詞,過去流感大流行就有執行經驗。蔡英文於臉書指出,台灣的防疫策略,應持續「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然而繼指揮中心從「類普篩」、「類共存」,如今又多了「減災」的防疫新目標,再創新詞。與會的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針對「何謂減災目標」提出解釋,最重要是要減少國內因疫情攀升,導致醫療資源的衝擊,進而避免使中重症和死亡人數增加。他說,未來設定目標就是希望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範圍下,降低中重症及死亡人數,避免患者在短期內快速增加,衝擊醫療量能,讓確診與其他患者都能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不會因為疫情升溫而使醫院停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針對災害防治,最重要兩大策略就是「圍堵」跟「減災」,並非是首創名詞,過去以「清零」為手段達到圍堵,而如今台灣疫苗施打覆蓋率、Omicron輕症趨勢,開始轉而以「減災」為主。目的是為了減緩病患暴增,壓垮醫療量能,有限度容忍一定程度確診個案存在。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國內面對流感大流行時,同樣秋冬是採取第一階段「圍堵」,直到五月才改為「減災」方式避免醫療,並非為首次執行。疫情延燒兩年,當台灣確診者沒有那麼多時,可以在集中檢疫所隔離,若個案數增加,就會轉移到家中照顧。過程採用「輕中重症分流」、「快篩取代PCR」、「簡化疫調」、「科技防疫」和「在宅照顧」,都是減災手段之一。莊人祥強調,過程中也會進行社區監測,是把病例數盡可能壓低,避免產生指數型上升,進而威脅到醫療量能。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當社區感染擴大無法控制時,確實已經不可能清零,而必須「減災」與經濟之間取得一定的妥協。他表禦,現在指揮中心所說「正常生活、積極防疫」其實就是「減災」的意思,也就是將災害降到最低;一是經濟上的災害,另一個是疾災害,意即降低中重症和死亡率。不過蘇益仁指出,以匡列來說,減災時不該再用過去接觸者匡列的方式匡列,讓太多人被隔離,而應以快篩盡快篩檢出陽性者再隔離,像中國大陸大規模隔離,還有國內學校一有學生染疫就停課,都是清零而非減災的作法。另外,要做到疾病減災則一定要搭配疫苗和藥物,尤其長者疫苗接種率一定要拉高,才能降低中重症比率。蘇益仁表示,現在看到的中重症比率約千分之二,但還需觀察一陣子疫情狀況才能看出端倪,但若能維持千分之二,甚至在千分之八以下,都算是達到減災的目標。
-
2022-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本土暴增…每千人僅一份藥卻要減災?專家憂不夠用
總統蔡英文今正式宣示新台灣模式是透過重症清零、輕症控管,達成「減災」目標,不過專家擔心,減災關鍵之一是抗病毒藥要夠,目前存量以人口換算,約每一千人才分到一份藥物,遠不足以達成減災目標。另外,今日新增281例本土個案,有163例是散發案例,已逾半數,專家認為區分傳播鏈已無意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抗病毒藥物庫存,目前尚有1萬6000人份瑞德西韋,默沙東及輝瑞兩種抗病毒藥物共約有7500人份。上述抗病毒藥數量合計共約為2萬3500人份,以2300萬人口推估,平均1000人才能分到一份抗病毒藥。雖然指揮中心表示有與輝瑞洽談大規模購買,但數量及期程都未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要達成減災,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打疫苗、備藥物,特別是藥物一定要夠。即便Omicron以輕症為主,但總有一天還是會傳到年長者,還是會傳出重症,要讓風險族群還在輕症時就能服用,才可達到預防重症之效。「以目前的藥量來看,減災,應該是不太夠。」指揮中心每天所公布「重要群聚列表」,指揮官陳時中都會將已知群聚的新增人數講過一遍,但最底下統計的「新通報疫調中」的散發個案數,就不會特別交代。4月3日有183例本土,其中散發個案66例(占36%),4月4日133例本土,有52例散發(占39%),4月5日216例本土,有80例散發(占37%),到今天281例本土有163例散發,占比已高達58%。本土散發案例占比飆升,可能的原因是什麼?黃立民分析,可能是民眾踴躍篩檢,也可能因為疫調做不完了。但無論原因為何,現在疫情到處開花,疫調勢必要愈來愈簡略,區分傳播鏈已無意義,毋需再斤斤計較每個個案怎麼染疫的。黃立民呼籲,還是要回到最基本功,那就是「打疫苗、備藥物。」他擔心地說,「最少最少準備100萬人份吧,也才總人口的5%而已啊。」
-
2022-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本土病例飆升!總統蔡英文喊減災 專家:減災=減死
國內本土病例數直線攀升,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確診病例達281例,指揮官陳時中說,「國內疫情才剛開始,可能半個月就達到高峰期。」總統蔡英文今與陳時中等人進行會議,並於臉書發文指出,目前台灣防疫策略應持續以「減災」為目標。專家表示,減災是對的,現在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出現死亡病例,因此「減災」等於「減死」。總統蔡英文今與副總統賴清德、衛福部長陳時中等人進行會議,並於臉書發文指出,面對Omicron病毒株以輕症,甚至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台灣的防疫策略,應該持續以「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有效的疫情控管。蔡英文說,台灣現階段所設定的目標,就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新台灣模式」,就是透過積極防疫、穩健開放,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減災是對的,我認同這樣的說法。」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說,首先重症求清零,必須讓重症患者給予藥物積極治療,過去兩年的減災是減少感染,但現在最讓人擔心的是出現死亡病例,因此「減災」等於「減死」。同時需加速老年人施打疫苗,降低長者罹患重症機會,甚至必須到宅施打疫苗,這就要看指揮中心是否可以做到。至於,有效管控輕症。王任賢說,台灣為要復甦經濟,必須持續放鬆邊境管制,如此一來,境外入境確診者陸續增加,集中檢疫所及加強版防疫旅館量能總有吃緊的一天,指揮中心應規劃本國籍境外移入輕症確診者是否可以回家隔離,非本國籍境外移入輕症確診者入住一般防疫旅館即可,同時採用血氧機密集監測血氧,若病情惡化立即送醫治療。王任賢說,國內社區疫情大流行,公共衛生量能不應再用於疫調,或是管理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館,而是要針對現在一劑疫苗都還沒打的兩成民眾,必須好言相勸、動之以情盡速完成施打,如此才能降低重症感染機會,保全醫療量能。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連6日破百…醫估Omicron恐燒3個月 陳時中:台灣才剛開始
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論疫情尚未達高峰期,有醫師預估Omicron恐燒3個月,指揮官陳時中提醒,台灣疫情才剛開始,走向值得觀察。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延燒,國內有醫師分析歐洲疫情,法國、德國、英國約半個月至1個月境內疫情可達到高峰,各國幾乎花2到3個月才能平穩,外界關注此疫情趨勢可否適用台灣。陳時中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醫師分析的是以往已產生的疫情,大約是這樣進程,但他認為,以現在台灣的傳播情形分析,到高峰會更快,台灣才剛開始而已,值得持續觀察。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新的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是新增2例的桃園電商工作室群聚,序列出爐確診為Omicron亞型BA.2變異株,這組序列是至今台灣本土疫情個案中未見過的序列。本土個案連續6天單日新增個案超過百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現階段較難計算不明傳播鏈,許多縣市個案屬於社區感染,疫調重心轉移到匡列接觸者採檢,由過去零星個案的上游溯源政策,改為往下游圍堵疫情。羅一鈞說,現階段以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占據大部分本土群聚傳播鏈,如基隆小吃店、大潭電廠工程、樹林科技廠、台中婚宴等群聚;只剩下新北中和某社區群聚,是唯一桃機BA.1株序列延伸至今。根據指揮中心統計COVID-19醫療資源,全國專責及負壓病床總床數為3881床,空床數2556床,空床率65.9%;47家中央集中檢疫所總床數為6372床,其中2874個空床,空床率為45.1%,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僅2家共402床,其中還有6個空床,空床率僅1.5%。陳時中強調,現階段中央集中檢疫所並非皆安排輕症患者入住,還有隔離檢疫者,預計逐漸清空,不再收檢疫隔離對象,會將集檢所6372床保留90%以上量能,作為確診者的收治處所。至於中央要求各縣市均應籌設加強版防疫旅館至少50間,陳時中說,預估還需要2週才會開始有成績,現在各縣市一般防疫旅館都是住著一般隔離者或入境檢疫者,清空後需要時間消毒,才會轉型為加強版防疫旅館。
-
2022-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臨界值出爐!家有未完整接種者 輕症不宜居家隔離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昨單日新增破200例,指揮中心研判尚未達疫情高峰,持續將愈來愈多確診者送往集中檢疫所兩人一室隔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四月中累計重症人數不超過20名,死亡不超過4名,就算達成與紐西蘭相同的極低致死率。若能將65歲以上長者追加劑覆蓋率提升至8成,重症死亡人數還可望打對折;每個群聚確診數小於100人也可達到重症清零結果。陳秀熙也將疫苗接種劑次融合於各項防疫規範的調整,並且給出多項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五點如下。輕症無症狀確診者若有同住者尚未接種兩劑,仍應集中檢疫。針對尚未接種兩劑者提出相對應的管理措施,如社交活動規範。三百人以上大型群聚,應要求接種滿三劑疫苗。機場工作人員接種滿三劑應鬆綁其隔離檢疫措施。針對難以實施口罩及社交距離的場域,如八大行業和移工,實施抗原及抗體快篩。陳秀熙表示,英國Omicron疫情監測統計顯示,約87%確診者有症狀,有症狀者中僅13%會衍生非致命性的肺炎,非致命性的肺炎當中93.9%都會康復。非致命性的肺炎僅約6%會演變為需要加護病房的急性呼吸衰竭(ARDS),78%ARDS會康復,21.9%會死亡。陳秀熙指出,以重症死亡來監測疫情是全球趨勢,目前南韓重症率千分之4.5,致死率千分之0.88,是均標,接近歐美國家,可作為低致死率的標準。至於紐西蘭,重症率千之2,致死率千分之0.45。可視為極低致死率的標準。目前台灣3月中疫情至今累計1713名個案,維持0死亡,僅4名中重症,目前中重症率0.23%,如果只看重症,比率會更低。陳秀熙參考南韓及紐西蘭重症致死率,建立台灣的重症死亡臨界值。如果累計至4月中,如果疫苗覆蓋率維持不變,台灣只要重症人數不超過20名,死亡不超過4名,就算達成與紐西蘭相同的極低致死率。重症人數不超過40名,死亡不超過9名,也有達成與南韓相同的低致死率。若能將65歲以上長者追加劑覆蓋率提升到80%,極低重症死亡的臨界值可再降,低至重症11人、死亡2人。陳秀熙認為,政府確實應多宣導輕症及無症狀的健康識能,調整居家隔離與社區監測政策並與國際接軌。「讓大家當作是得了小小的疾病、會康復的疾病。」打過三劑的機場工作人員和機組員,陳秀熙建議應要開始鬆綁其居家隔離檢疫措施,讓他們恢復新常態生活。近來社會各界呼籲無症狀及輕症確診者不應繼續「集」中檢疫,宜採居家隔離。陳秀熙表示,如果無症狀或輕症者的家中成員,還有人未接種兩劑者,仍應集中檢疫,不建議居家隔離。針對65歲以下者尚未完整接種者,其社交活動活躍,應思考是否給予適當的管理措施,以減少其感染重症高危險群;針對65歲以上卻尚未完整接種長者,可考慮優先提供NOVAVAX這類副作用較低的疫苗。陳秀熙表示,如果每個群聚確診數小於100人也可達到重症清零結果,目前只有很少的群聚個案數有超過百人,疫情還在控制範圍內。希望在以輕症為主的疫情中,社會大眾能走出確診的陰影,了解到康復後有免疫力,也不會再感染他人,可以放心,不再獵巫。
-
2022-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輕症及無症狀在家隔離 專家:抗病毒藥物供應是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一天達1500例確診,將評估啟動輕症及無症狀者在家隔離。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表示,輕症及無症狀者在家隔離措施,指揮中心這兩天才開始討論,目前尚未擬定相關指引,此措施雖然不一定會實施,但就是不想回到去年嚴格管控情形,原因是世界都在開放,台灣不可能一直鎖國。李秉穎接受訪問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指出,往後如果真的要讓輕症及無症狀者在家隔離,「抗病毒藥物來源有限,這是最大的困難。」因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時機,應是在發病後、輕症階段,愈早使用治療效果愈好,就是要預防重症,但抗病毒藥物供應有限,如果可以穩定提供,對於輕症居家照顧會比較安全。輕症及無症狀居家隔離有無擬定相關指引?李秉穎說,目前還沒聽說有相關指引,可能就是提供衛教資訊,沒有感染在家,不能外出,避免把病毒傳染給病人,自己的症狀有無哪些需要注意或要通知哪些單位,應該要進行規劃。陳時中昨說,疫情還沒到高峰。李秉穎說,「這是有可能的」,陳應該知道哪裡還有隱形傳染鏈,若傳染鏈愈多,病例數還會一直增加,主要是邊境有放鬆,但這是沒辦法的,據統計,入境者中約2~3%的確診患者會被遺漏,如果一個人可以傳給三個人,一個月單日確診病例就有1000人,因此仍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如此疫情就不會太快擴散。李秉穎說,社區疫情大流行,接下來容易感染的族群為老人與孩童,老人是疫苗接種率低,5至12歲孩童是尚未接種疫苗,目前就是要盡速提升老人的疫苗接種率,並加速開放5至12歲孩童接種疫苗。至於,青少年若間隔三個月可接種第三劑疫苗,時間到期就應施打。李秉穎指出,疫情雖然緊繃,但民眾還是可以到餐廳用餐,但要注意脫下口罩用餐時,雙手不要摸眼、鼻、口,避免病毒入侵粘膜,增加染疫風險,如廁後,最好使用感應是水龍頭,避免接觸水龍頭把手,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
-
2022-04-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以色列研究:第四劑輝瑞效力只有四周 八周後幾乎消失
以色列一項大型新研究指出,第四劑輝瑞疫苗可為老年人提供額外的短期保護力,防止感染Omicron和重症,但是疫苗對預防感染的效力在四周後開始遞減,八周後幾乎消失殆盡。紐約時報報導,打完第四劑輝瑞疫苗後的六周內,對重症的保護力並未減弱,但由於追蹤時間太短,無法確定相較於第三劑加強劑,第四劑加強劑是否在預防重症上能提供更好的長期保護。該研究側重在6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並沒有提供第四劑加強劑對年輕人保護力的數據。該項於5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對於預防染疫,第四劑輝瑞似乎只能提供短期保護和些許的絕對效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月底決定,為50歲以上民眾提供輝瑞或莫德納疫苗作為第二劑加強劑(即第四劑),施打時間與第三劑至少相隔4個月。
-
2022-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秀熙:啟動輕症在家 須再觀察重症、致死率
中央與雙北市長在輕症、無症狀者隔離政策上,隔空交戰;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若單日新增一千五百例確診,就會啟動在家隔離。新北市長侯友宜隨即拋出輕症感染者「在宅照護」模式,防疫政策再次比中央「超前部署」。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輕症在家」方向是對的,但須謹慎觀察重症率及致死率的變化。目前全國專責和負壓病床共三八五四床 ,空床數二五八六床,空床率百分之六七點一,陳時中表示,若單日新增一千五百例確診,將啟動在家隔離,現在朝輕、重症分流,並訂定相關指引。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若一天新增一千五百例確診,可估算多少人處於潛伏期或無症狀,進而安排至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在家照顧,達到輕、重症分流的目的。「輕症在家的方向是對的。」陳秀熙說,但建議先觀察至四月中旬,以了解BA.2病毒株對家戶傳染力的影響,若重症率及致死率超出韓國、澳洲,輕症患者就不宜在家隔離。陳秀熙表示,推行「輕症在家照顧」,需建立配套措施,例如,一人一室、不得共用浴室、同住家人至少施打二劑疫苗、維持社交距離,在家也需戴上口罩、強制快篩自我監測等。邱政洵認為,若確診者人數暴增,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不敷使用,當然只能採取「在家照顧」,但Omicron傳播速度快,如家中有人確診,其他家人也可能被感染,將增加更多確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