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1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過敏
共找到
2338
筆 文章
-
-
2023-06-30 焦點.健康知識+
居家清潔「三細節」沒做好,恐引發重大健康危機
「哈啾!哈啾!」夏季常出現午後雷陣雨,天氣潮溼、悶熱,加上各式病毒、病菌橫行,導致最近許多醫院、診所病患都是爆滿,根據國健署調查(NHIS)顯示,若家有12歲以下氣喘兒,引發孩子氣喘發作的原因中,病毒感染(56.7%)、塵蟎(44.5%)名列第一、二名,家中環境一旦充斥病毒、塵蟎,在病毒與過敏、氣喘的夾擊下,隨時可能引爆重大健康危機。許多研究、小兒科醫師一再提醒,居家清潔時,「要留意地板角落、死角髒汙並先掃後拖」,並「別讓拖把上的髒東西再次汙染乾淨地面」,另外,特別容易受到忽略的部分,就是「清潔工具的乾淨度」,當這三項細節都有顧到,清潔工作事半功倍,黴菌、塵蟎等過敏原便大幅受到抑制,才有機會降低相關的健康危機。別讓地板角落成為過敏原、病菌溫床小兒科醫師吳書毅觀察到,一般進行居家清潔,地板角落、死角處常受到忽視,導致這些地方聚積許多黴菌、灰塵或蟑螂爬過所留下的髒東西,隨著家人進進出出,這些髒污、病菌、過敏原也就揚起、散播,進而增加生病、過敏風險。一旦家人因以上原因受刺激而打噴嚏、咳嗽、流鼻水,即使用手或布摀著,飛沫還是會落到地上,這些飛沫不僅成為病菌、細菌滋長的溫床,更為環境中的各種微生物提供蛋白質養分,且灰塵更容易附著其中,整體環境就會更不健康,形成惡性循環。吳書毅也叮嚀,清除家中過敏原、過敏症狀控制是一項長期抗戰,除了用藥,聰明及正確地打掃來減少環境過敏原刺激,才是維持全家健康根本之道。拖把髒兮兮,清潔地板沒效率,水溫55℃,去除髒汙更有力吳書毅醫生也強調,許多民眾很容易忽視清潔工具的潔淨度,當清潔工具太髒、藏汙納垢,可能讓看不見的細菌、髒汙隨著不乾淨的拖布延伸到家中其他地方。為了徹底清潔拖布、避免洗不乾淨的疑慮,智慧機器人領導品牌科沃斯(ECOVACS)最新T20 OMNI掃拖機器人推出「熱水洗淨」拖布功能,採用水溫55℃的清水清潔拖布,除了可更好的溶解家中常見的地板油汙外,也能避免讓粉類的髒污糊化,造成擦不乾淨或不好清洗的問題,提升拖布本身的清潔度,在掃除的時候不只省時,也能更安心。另外,也有研究顯示,若要用清水消滅塵蟎等過敏原,水溫必須在攝氏55℃以上,才可發揮效果,如果水溫不到55℃,塵蟎等過敏原就會持續囂張、活躍,透過熱水淨洗拖布,減少可能附著於拖布上的過敏原,才有機會提供真正乾淨的環境。此外,許多人掃地、拖地時,也可能同一支拖把在各處拖來拖去,在沒有頻繁清洗,或拖地後拖把沒抬高的狀況下,拖把上的髒汙便容易重複汙染地面,灰塵、塵蟎屍體就隨著髒拖把蔓延,之前所花的時間等於白做工,因此必須把拖把清洗乾淨,拖地後,拿拖把也必須抬高,問題就會大幅改善。針對拖布二次污染的問題,科沃斯(ECOVACS)T20 OMNI掃拖機器人更設計「抬升拖布至9mm高度」功能,免去掃拖機器人在回基座時造成二次污染,同時,拖布抬升時,也能及時關閉拖地功能,增強吸力,將地毯內容易引起過敏的灰塵一起吸乾淨,過敏族群可以減少居家環境中的過敏原,讓居家清潔更輕鬆,也更安心。精選優質掃地機器人,有效守護全家健康隨著智能家電的研發、進展,目前市場上所推出的新智能掃地機器人已成許多人的家事小特助,但根據規格與技術不同,掃拖機器人在應對不同的打掃情境也都不相同,消費者也要精選功能齊全或更符合自己使用情境的產品,才更有機會省時省力。針對居家清潔的不同情境,科沃斯T20 OMNI不僅新增了「熱水洗拖布」與「拖布抬升功能」,也開發了「單掃」、「單拖」、「先掃後拖」、「邊掃邊拖」等多種掃拖模式,應對不同打掃情境,潔淨更加乘。更有「邊角深度清潔」,透過運作時扭轉機身,增加拖地範圍,讓邊邊角角的髒汙無所遁形,有效清除窩藏在地板角落、死角中的黴菌、灰塵與各式髒汙,減少呼吸道敏感或慢性發炎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科沃斯(ECOVACS)T20 OMNI也配備有淨味抗菌塵袋與淨味抗菌濾芯,並可另外選購緩釋銀離子模組,可持續釋放銀離子至清水箱中,由於銀離子可破壞細菌成分,抗菌率可達99.9%,從基站本身的內裝水道、風道開始,就可全面抗菌除臭,從源頭徹底杜絕細菌滋生。守護家人健康,從清潔地板做起,一台清潔功能更細緻、更全方位的掃地機器人,更是「全家健康的守門員」。吳書毅醫師簡介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總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青少年醫學次專科醫師弘森診所 副院長健談健康媒體 小兒科顧問醫師媽咪拜 駐站專家醫師---------ECOVACS T20 OMNI掃拖機器人全新升級以熱水自動洗拖布、溶解家庭常見油汙之外,更配備最高9mm自動拖布抬升功能以適應更多家居環境。此外,T20 OMNI也具備多元掃拖模式、邊角清掃、全程三重抗菌、AI語音助手 OK YIKO等功能。
-
2023-06-29 醫療.中醫
吹冷氣消暑當心「冷氣病」上身!中醫師教你消暑怎麼吃才不會傷身
近日氣溫屢創新高,熾熱高溫下,大家都盡量窩在冷氣房中,喝著透心涼的冰飲!但也因此,門診中病人因冷氣而造成寒氣鬱閉的情況也增加了,這就是俗稱的冷氣病。冰紅茶、冰咖啡、冰啤酒、西瓜、綠豆湯、冰棒等解暑涼飲深受大家喜愛,一不小心,就攝取過量啦! 炎炎夏日吹冷氣消暑 當心「冷氣病」上身冷氣吹太多,氣機為寒氣阻滯,出現頭昏嗜睡、頭痛、鼻塞等現象,室內冷氣沁涼,外出又是酷熱的天氣,冰火二重天,寒暑夾雜,真是讓人無法消受啊!人體的陽氣周流順暢,有固護體表的作用,陽氣充足則精神清明,不怕風吹強健不生病。人為恆溫動物,一旦低於體溫的食物及冰食進入體內,人體需消耗大量陽氣來消化代謝,本身陽氣較不足的地方就會出現陽虛氣虛的症狀,例如:頭昏嗜睡、流鼻水、胃脹、腸脹氣難解便、頻尿、痛經等陽氣受阻或衰弱的現象。夏日炎炎怎麼吃才不會傷身?對於體質較虛寒,手腳冰冷、便秘、面色白青、腹瀉便溏者,建議較寒涼的生食及瓜果,例如:西瓜、火龍果、木瓜、葡萄柚、生菜、生魚片、青草茶、仙草、愛玉等,不宜攝取或少量攝取,因人而異; 一般體質者,適量攝取是合宜的,過量攝取則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若是體質本身很燥熱,體溫偏高、容易流汗的人,適當的攝取可以幫助清熱降溫,但也不宜過度喔!以人體可以消化得了為度,否則還是會耗傷陽氣的。常溫的開水還是最適合解渴且補充水分的來源喔!如果真的過食生冷而造成腹脹腹瀉的症狀,建議吃些溫暖的食物來緩和或是就醫調理喔! 上班族在冷氣房中建議準備一件薄外套,可抵禦寒氣及冷風的侵襲,遇到好幾個病人說辦公室內冷氣的風口一直對著他的頭或後背吹,造成頭痛、肩頸僵硬,長期下來對人體的危害真的很大!督脈及膀胱經位於人體的背面,主一身一陽氣,風寒入侵經脈,造成陽氣受損,引起頭緊痛、怕冷、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一直反覆出現感冒過敏的症狀,建議盡量避開風口直吹的機會,戴帽子或是轉個方向。晚上睡覺時建議冷氣加循環扇幫助降低室內溫度,溫度不宜設定太低,因晚上睡覺時人的體溫會下降,體表的陽氣走入臟腑,人體對於外邪的防禦力會下降;風不宜直接對人吹,風為百病之長, 吹風吹多了,免疫力下降,人容易生病,頭痛、鼻塞、流鼻水、腳抽筋、筋骨痠痛、落枕、腰閃挫,都跟風寒外邪入侵經脈、筋骨肌肉有關。若睡覺會吹到風,建議可穿薄長袖睡衣將手腳及關節保護住,以免風寒入侵關節,寒凝氣血,加速關節老化,出現抽筋、關節痠軟的症狀喔!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希望大家都能保護好自己的陽氣,有強健的好身體,身體好精神佳,心情也就好呦!※本文由
-
2023-06-29 焦點.健康知識+
一直被蚊子叮的原因是什麼?科學家告訴你如何預防蚊蟲叮咬
【本文重點】夏季是蚊蟲活躍的季節,蚊子叮咬不僅讓人發癢,還可能傳播疾病。蚊子叮咬的機制是它們釋放一種混合物到皮膚,引起發炎反應。蚊子對人體味有不同的反應,但具體的原因尚未確定。防止蚊子叮咬的方法包括穿長袖衣褲,使用含有DEET或派卡瑞丁的驅蟲劑,清除積水防止蚊卵孵化,以及開風扇或空調並裝紗窗來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外出時要保持活動,不要靜止不動,並注意穿著適當的衣物。--by ChatGPT夏季不只氣溫炎熱,也是蚊蟲容易出沒的季節,被蚊子叮咬不僅讓你發癢,還會傳播包含登革熱、瘧疾、茲卡病毒感染症等疾病。事實上蚊子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之一,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生物都多。即便你周遭的蚊子不帶有這些病菌,被蚊子叮咬仍是一件惱人的事,以下為蚊子如何叮咬我們、什麼吸引蚊子以及如何阻止蚊子叮咬幾個常見問題的解答。蚊子叮咬的機制?大多數時候,蚊子吸食植物花蜜和汁液,但當雌蚊產卵時,需要額外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是通過喝血獲得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瘧疾研究所分子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助理教授Conor McMeniman博士告訴《CNN》,蚊子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快速吸血,然後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飛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蚊子向皮膚吐出一整套不同蛋白質的混合物,這些蛋白質充當止痛劑和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蚊子叮咬引起的瘙癢和不適是我們身體對這種化學混合物產生炎症反應的結果。人們對蚊蟲叮咬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在蚊子叮咬後相對毫髮無傷地留下了幾個丘疹狀的斑點,而有的人可能會出現不得不護理的傷痕。什麼東西最吸引蚊子?McMeniman表示,有些人確實是比較容易吸引蚊子,他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最近的研究中記錄了這一點。蚊子對構成每個人體味的一系列化學物質的反應不同,它們認為某些化學物質比其他化學物質更令人胃口大開。不幸的是,找出某些人對蚊子特別有吸引力的原因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研究人員仍在探索哪些氣味吸引蚊子的細節,但蚊子找到我們的能力有一個一般模式。McMeniman指出,首先它們聞到你的味道,然後看到你,然後當它們足夠近時,也許距離宿主一公尺之內,它們實際上可以檢測到從你皮膚散發的熱信號。吸引遠方蚊子的最重要的氣味之一是二氧化碳,即我們呼吸時呼出的氣體。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喝啤酒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而另一些研究則表明,包括紅色在內的某些顏色可能對蚊子特別有吸引力。如何預防蚊子叮咬?McMeniman建議,在夏季盡可能多地遮蓋身體非常重要,並使用經官方審核、含有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成分的驅蟲劑。為了防止蚊子進入家中,確保你的窗戶裝有紗窗並在晚上打開風扇或空調。每周清除院子裡的雜物並排出積水,以防止蚊卵孵化。需謹記的是,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以保護你免受蚊蟲叮咬。儘管各種研究得出的訊息可能很誘人,但沒有簡單的飲食習慣、避免的顏色或肥皂的氣味就能驅趕蚊子。至於外出如何避免叮咬?國內防蚊權威、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曾建議,外出時千萬不要靜止不動,例如坐在涼亭或是鞦韆上聊天,那肯定成為蚊蟲攻擊對象。除此之外,比起各式防蚊小物,預防蚊蟲叮咬一定要穿上長褲、長袖衣服,如果至運動場跑步運動,務必帶著外套以及毛巾,運動後擦汗並穿上薄外套,否則一流汗,體溫高一點,就會招惹許多病媒蚊。防蚊液使用注意事項.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用於臉部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不要使用。.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幫孩子塗抹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未滿5個月的嬰兒,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資料來源】.What scientists say keeps mosquitoes at bay
-
2023-06-29 醫療.泌尿腎臟
洗了還是臭雞雞!泌尿科醫點名「6原因」害GG飄異味 尿尿完少做1動作秒中
雞雞會臭多半是有細菌滋生,不同原因,也會產生不同種氣味!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指出, 最常遇到病人太臭噴香水,結果雞雞皮膚過敏、過度清潔洗刷,導致雞雞受傷破皮、以為性病,幫雞雞亂亂塗藥,並提醒現在看泌尿科非常方便,不用跑到大醫院,有問題還是要問專業醫師,比較妥當唷!臭雞雞原因大公開 找出原因擺脱臭味雞1.射完直接睡死不論自己來或是性行為,射完倒頭就睡,隔天又直接穿內褲出門,細菌將殘留的精液,轉化成很恐怖的氣味。〉〉〉解:要用衛生紙擦拭乾淨,最好是清洗後再休息,避免細菌滋生。2.汗腺太發達皮膚交摺處汗腺較發達,汗腺會分泌蛋白質,細菌若滋生將蛋白質轉化成別種物質,就會散發出特別的味道。〉〉〉解:止汗劑、體香膏,若還是很嚴重的話,可以進行手術,連同其他汗腺一起處理。3.從來不換內褲有些人比較節省,內褲穿了好幾年都不換,有時可能是內褲臭,不是雞雞臭,加上褲子悶熱,就會有發酵惡臭味。〉〉〉解:建議平均3-6個月要更換全新的內褲,錢該花的還是要花!4.尿完不抖乾淨俗稱廁所味、小便斗味。尿液不抖乾淨,加上褲子悶熱,就會有發酵惡臭味。〉〉〉解:尿乾淨!抖乾淨!再收到內褲裡面,若可以的話建議用衛生紙輕輕擦拭。5.下體細菌感染發炎or感染,甚至是性病等,或多或少會因細菌過度滋生,可能流膿流湯,惡臭味就會產生。〉〉〉解:若排除其他問題,還是很臭的話,建議即刻就醫,讓專業的來了解狀況。6.你的包皮太長很多人此生包皮從來沒褪下過,可想而知殘留了多少精彩污垢,自然就會有濃濃的惡臭味。〉〉〉解:翻開來洗,加強清潔,若還是臭臭的話,就建議要割包皮延伸閱讀:.別輕忽包皮健康!忽略「翻開」這動作 小心嚴重發炎.「小弟弟」紅腫熱痛求診,褲子一脫醫嚇傻!不需過度清潔,陰莖保養5秘訣.多快射精算早洩?許藍方曝快槍俠「時間」,做好1件事助改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5 醫療.心臟血管
舒張壓多少是正常?舒張壓太低有哪些問題?需要接受治療嗎?
血壓有收縮壓、舒張壓,一般民眾常會注意血壓不能太高,尤其是收縮壓的數值一旦上升,許多人都會對自己的血壓問題感到警覺,但很多人都不了解舒張壓的數值會有哪些影響。舒張壓正常值應在多少?低舒張壓會有哪些症狀?對健康會產生哪些影響?需要做哪些治療?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郭志東醫師醫解答!舒張壓、收縮壓都很重要 9原因造成低舒張壓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因此收縮壓、舒張壓一樣重要,但民眾卻都不太了解舒張壓的數值代表什麼意義。郭志東醫師也提到,在門診看診時病患常會詢問血壓的問題,其中一個熱門問題就是「我的舒張壓這樣會不會太低?」郭志東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動脈變硬、老化,血管會變得僵硬且狹窄,血液經過血管時就無法受到應有的反彈,舒張壓可能會顯示出較低的數值,而收縮壓則可能會不變,不過一般舒張壓在老年人中正常是介於60到90mmHg之間。若舒張壓小於60mmHg可能就要注意,除了老化的因素以外,郭志東醫師指出,造成低舒張壓的原因還包括以下9項:長時間臥床降低動脈的張力 長時間站立使血液在下肢積聚造成。 大量出汗導致脫水,可能會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 老年人水分攝取量不足 藥物引起的腸道水分流失,例如利尿劑、前列腺藥物、降血壓藥物、巴金森氏症藥物和三環抗憂鬱劑。 酒精:酒精可使血管擴張,可能會導致舒張壓降低、心搏過緩、心臟瓣膜功能異常和心臟病發作 荷爾蒙缺乏和其他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月經大量出血 藥物、食物或昆蟲叮咬引起的過敏反應 維生素B和鐵等營養缺乏導致貧血 低舒張壓有哪些症狀? 該如何治療?如果舒張壓下降到60mmHg以下,可能會產生一些不適症狀。郭志東醫師提到,舒張壓過低的常見徵兆或症狀包含頭暈、昏厥等,可能也會有呼吸急促、冒汗、噁心想吐等情形,而許多舒張壓過低的年長者會因為疲倦或暈眩而經常跌倒,這對骨骼脆弱、癒合能力差的老年人來說並不好。不過,郭志東醫師表示,大多數低舒張壓的人並無任何症狀,因此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但有症狀的人就需要進行仔細的檢查,包括貧血的篩檢和心血管評估等。由於造成低舒張壓的原因有許多,因此需經過醫師評估了解原因,再針對不同的因素進行調整。郭志東醫師表示,如果低舒張壓的情形是因為某些藥物造成的,就需要經過醫評估改變藥物類型或劑量,而酗酒、有服成癮藥物的病患則需要積極介入控制。此外,郭志東醫師也提醒,雖然對所有人來說,規律運動有很多好處,但也需要適當攝取水份,以免脫水,影響血壓變化,如果是在長時間休息中起身會感到頭暈的病人,在起身前需要進行一些腿部運動,而鈉鹽和水的攝入可以稍為增加,但不要超過每天1500毫克的鹽巴攝取。郭志東醫師提到,如果問題仍然存在,需要進行詳細的心血管、神經及內分泌系統評估,而有些藥物可以暫時讓血壓回升,能作為短期的輔助,但不宜長期服用,而且必須經過醫師的審慎評估。【延伸閱讀】你的血壓正常嗎? 快檢查你是不是在正常值內中風病人血壓起起伏伏 中醫調理穩定控制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252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2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什麼時候吃?飯前還是飯後吃?「魚油」副作用及服用注意事項一次看
魚油主要保健成分為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Omega-3由DHA與EPA組成,具有極佳抗氧化、抗發炎之效果,但身體分布組成及保健功能各不相同。魚油富含Omega-3,由以DHA和EPA組成,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發炎。不少民眾會選擇日常服用魚油當保健食品,對於魚油,大家常見QA有:魚油什麼時候吃?建議早上吃、晚上吃還是睡前吃?魚油有副作用嗎?可以跟維他命C一起吃嗎?本篇將解答您所有疑惑。魚油成分組成魚油主要保健成分為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Omega-3由DHA與EPA組成,具有極佳抗氧化、抗發炎之效果,但身體分布組成及保健功能各不相同。●DHA:具有保護腦神經及視神經、改善乾眼狀況、改善血脂肪、孕期及產後營養、活絡思緒等作用。●EPA: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輔助改善憂鬱症、改善乾眼狀況、、改善血脂肪等作用。魚油功效和好處有哪些?根據《微笑藥師網》發文指出,Omega-3雖然可以減少血小板凝集、避免血栓產生,但是如果攝取過量Omeaga-3,易導致Omega-3和Omega-6比例失衡,反而降低血液凝結及細胞發炎的防禦能力,藥師建議Omega-3與Omega-6維持1:1平衡才能發揮最大效益。瞭解上述魚油成分組成後,魚油功效如下:1. 保護腦神經或視神經DHA可以通過血腦障壁並抵達腦神經及視神經,為神經細胞膜重要的主成分之一。如果想要保護腦神經/視神經及孕期/產後補充營養,挑選DHA為主的魚油較合適。2. 提升記憶力、反應速度,提供腦血氧含量根據文獻指出,健康成人每天補充DHA、EPA,有助提升認知與記憶力、反應速度,並提高腦血氧含量。3. 改善乾眼根據研究顯示,每天補充700-3,000毫克DHA+EPA助改善眼乾狀況,並且補充劑量愈高,改善效果愈明顯。但是《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Ophthalmology》發表的研究顯示,每天補充1,000毫克 Omega-3脂肪酸無法降低乾眼症的發生率。4. 改善血脂肪補充足量的DHA或EPA有助降低三酸甘油酯,但針對心血管保健,EPA保健效果優於DHA。5. 輔助改善憂鬱症Omega 3含有DHA和EPA,可以強化大腦細胞膜及神經傳導物質,進而改善情緒控制。長期處於焦慮狀態者,可挑選EPA含量較高之產品,有助情緒穩定。目前《台灣營養精神研究學會》建議:抗鬱藥物與Omega-3脂肪酸合併使用、選用單方EPA或EPA>DHA的複方組合魚油配方、及每日建議劑量為含有1-2g EPA之配方。6. 抗發炎魚油成份,除了omega-3還有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魚油濃度愈高,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占比就愈低,對身體負擔就愈少,抗發炎效果愈好。Q1、魚油什麼時候吃?可以空腹吃嗎?魚油Omega-3為脂溶性營養素,可透過食物中的脂肪提高吸收度,建議在飯後吃魚油較有效。如果想要空腹服用,微笑藥師建議搭配含有肪脂酶的產品,可有效增加魚油的吸收度。Q2、魚油有副作用嗎?魚油副作用包含胃部灼熱感、脹氣、腹瀉、噁心與嘔吐等,然而飯後食用魚油可減低副作用發生。服用魚油可能有增加出血風險,也有降血壓的效果,因此建議以下族群應諮詢醫師後再進行服用:1. 凝血功能問題2. 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抗凝血藥物等3. 懷孕30週以上也建議避免4. 術前2週暫停使用5. 有魚、蝦過敏者Q3、可以跟維他命C一起吃嗎?維他命C為水溶性,空腹或飯後都可以補充,若想和搭配魚油一起服用,可選擇飯後補充。魚油主要功能為降低發炎反應,可與藥品及保健食品搭配使用,建議每日至少攝取250-500毫克Omega-3,心血管疾病患者則建議每日補充1000毫克。Q4、魚油可以咬破嗎?若魚油為腸溶劑型的膠囊,建議不要咬破;若是一般膠囊,則可以咬破服用,膠囊咬破與否,不影響omega-3吸收率,但咬破膠囊時,若魚油未經除臭/脫臭處理,可能會滿口腥味。若膠囊顆粒太大不易吞服,可將魚油擠入牛奶或其他液體食物中食用。Q5、可以從食物攝取Omega-3嗎?一定要吃魚油嗎?一定要吃魚油嗎?「多吃魚」可不可以?根據《微笑藥師網》解釋,吃魚能攝取到Omega-3不飽和脂肪、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但高溫料理,Omega-3 油脂易變質,建議魚類理想料理方法為清蒸。此外也要考慮購買魚類是否新鮮、安全,以及是否符合重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污染等檢驗標準。【參考資料】微笑藥師-2023魚油挑選攻略與市售產品評比微笑藥師-魚油怎麼吃才對?每日穩定補充是要點【延伸閱讀】 蹲下再站起來會頭暈,其實不是貧血!一次搞懂貧血的6大錯誤認知
-
2023-06-21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陽氣盛極而轉衰 疾病易上身!養生4重點 飲食宜清淡
一年當中有十二節令與十二中氣,每個節與氣之間相隔半個月,合稱二十四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依據的是太陽黃經度數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位置,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為夏至點。於公曆6月21或22日交節。夏至陽氣盛極而轉衰 疾病易上身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的意思是夏天到了一個極致,白天時間即將從這天開始逐漸變短,準備近日秋天,而非夏天來臨之意。根據易經一書中所提及: 午月之中氣夏至,對應之卦為姤卦,夏至過後,陽氣盛極而轉衰、陰氣初生,即初爻由陽爻轉變為陰爻,故俗話說夏至一陰生,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特別須留意養生保健,稍不留神,病戾之氣找上門。夏至養生4要點1.因此時為瓜果類盛產季節,如西瓜、香瓜等相對比較寒涼之水果,不宜過食,適量為主。建議每週宜2-3次,每次約2-3片即可。2.古有云:『冬至湯圓,夏至麵。』因此時的小麥是剛收成新鮮的,且帶有降火開胃之功效。因夏季仍稍悶熱,宜清淡為主,減少油炸辛辣之食物攝取。3.夏季炎熱、心火為旺,但夏至過後即將進入秋天,秋屬燥,在養生茶飲方面可以使所謂的「益胃茶」,來清心益胃,避免腸胃的負擔。• 材料:北沙參1.5克、玉竹0.8克、麥門冬1.5克、生地1克、玄參1克、百合1.2克 • 沖泡:建議採用約800毫升水量沖泡4.穴位養身• 神門穴:可安神寧心,清火涼營,清心熱,調氣逆。• 足三里: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 陰陵泉:可運中焦,化濕滯。其中一中醫陰陽學說之概念,神門為手少陰心經之穴位、陰陵泉為足太陰 脾經之穴位,兩穴選擇以左邊為主。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選擇以右邊為主。 冬病夏治,中醫預防針「三伏貼」夏至之後雖然日照時間逐漸縮短,陽氣仍然不斷積蓄,在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時陽氣達高,這時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有利於藥物滲透也有助於祛除邪氣。根據研究發現,三伏貼除了可以有效改善鼻過敏之症狀之外,亦可以有效預防冬天發生感冒之症狀。陰非侵入性之治療,常被稱為中醫的預防針。只要年滿三歲,身體狀況經醫師許可即可敷貼。 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清淡且避免辛辣、炸物等膏粱厚味,後天之本負擔變少,身體抵抗外邪能力自然增加。亦可藉由搭配三伏貼來增加自己抵抗外邪之能力,讓身體更加健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19 醫聲.醫聲要聞
後疫情時代新威脅!抗藥菌風暴 恐年奪逾3萬人命
新冠走入後疫情時代,兩大感染醫學會憂心「抗生素抗藥性疫情」風暴隱然成形。專家指出,一旦染疫合併感染抗藥菌,住院時間可能延長二至三倍,若抗藥性問題持續惡化,未來包括化療、幹細胞移植治療等都可能受到衝擊。國外研究發現,近三成醫師認為五年內癌症治療選擇就可能因抗藥性而受限。衛福部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都重視議題,不只造成病程延長也衝擊經濟,預估全球GDP將減少2%至3%;2050年推算台灣每年有3萬3千人死於抗藥性病菌感染,相當於肺癌、肝癌、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與口腔癌等前六大致命癌症造成的死亡總和,經濟損失達5千2百億元,醫療支出9百億元。國際研究顯示,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部分抗藥性細菌盛行率暴增約兩倍。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說,對比2013年與2022年,我國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加護病房抗藥性百分比持續上升,以克雷伯氏肺炎菌CRKP(KP菌)為例,醫學中心從14.8%上升到38.4%,區域醫院則從12%上升到48.9%。邱政洵先前收治一名51歲婦女,因感染新冠雙側肺浸潤住院,卻又先後感染綠膿桿菌及KP菌,一度出現敗血症、腎功能低下等,所幸使用後線抗生素才脫險。社區中也有抗藥性細菌風險,邱政洵指出,日前一名12歲男童因右臀部疼痛和間歇性發燒就醫,發現感染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經一個月藥物及手術治療才出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以棒球賽譬喻抗生素與抗藥性的關係。他說,投手相當於「抗生素」,打擊者就像「細菌」,野手是「免疫系統」。如果比賽一直使用同一個投手,投手習性會被打者摸熟、能力就會變弱;而免疫力不好的人就是防守能力差,一但被打擊出去免疫系統就會受到威脅。王復德說,造成抗藥性疫情升溫的原因,包括民眾未依照醫囑使用,醫療院所未落實感染管制、抗生素未合理使用,研發速度趕不上細菌變異,再加上政策不利抗生素取得、給付不利感染專業人力充實,都讓抗生素抗藥性更加嚴重。邱政洵也說,美國傳染病學會2004年也公布「六大逃脫菌」分別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肺炎菌、綠膿桿菌,與屎腸球菌、鮑氏不動桿菌、腸內菌屬,取英文字首合稱為「ESKAPE」。台灣僅3種抗生素獲藥證 感染管制學會:現有藥物已捉襟見肘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引用美國商會《2023台灣白皮書》建議,我國增加創新且可負擔抗生素藥物投資。他也說,新冠疫情下感染科醫師短缺,十年來報考人數減半,建議提供合理報酬,並且呼籲專科醫師的付出可以給予合理健保給付。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現有抗生素藥物已經捉襟見肘,自2017年以來,全球只有12種抗生素獲得批准,更只有3種在台灣獲得藥證。她說,抗生素使用應該把握對症下藥、究因解決、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四大原則;對抗同一種細菌也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同一種抗生素。門診中常遇到病人同時懷孕、患有肝腎疾病或過敏,使用既有藥物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家屬上網搜尋發現國外有更好的新藥,詢問醫師卻獲得「國內沒有引進」的無奈回覆。陳宜君也說,期盼食藥署加速抗生素新藥引進且以合理價格納健保,讓感染專科醫師有更多種類的抗生素選項。另一方面,兩大感染醫學會共同提出「抗微生物製劑管理及感染品質改善計畫」,透過結構面、過程面、結果面三面向評估,包含攬才、留才制度等,希望帶來病人、醫院、社會三贏。疾病管制署長莊人祥說,目前已經有國家抗生素抗藥性的管理計畫,以及醫療照護感染管制計畫。由醫學中心帶動區域醫院跟診所,執行勤洗手或是抗生素管理等計,因為診所等地的感染人員除了要照顧病人之外,較沒有能力做指引 。另外,莊人祥表示,疾管署也跟農委會合作一起針對人類、動物如何減少不適當抗生素使用,並且也利用也世界手部衛生日、世界抗生素周等機會讓民眾了解抗生素抗藥性的重要;而衛福部亦有跨司署的推動,如,食藥署縮短新上市抗生素時間以及健保署透過計畫讓專業人員納入健保給付。(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6-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家中出現蟑螂怎麼辦?用拖鞋打病菌恐上身!網推4大滅蟑方式1次告訴你
你是否也正為了小強在家裡趴趴走而煩惱?想要遠離蟑螂卻又不知該如何著手?夏日將至,住處環境出現蟑螂的頻率又更上升,社群討論區中便出現不少網友發文請益,希望能獲得有效、實際的遠離蟑螂方式,吸引不少人紛紛留言分享自身經驗,引起廣大共鳴。《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遠離蟑螂」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遠離蟑螂方式排行。生活中的小習慣可能害你蟑螂滿屋跑!網友:環境整潔很重要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遠離蟑螂方式」相關話題的討論,發現「保持環境整潔」受到最多網友熱議。有網友因為辦公桌上時常出現蟑螂而不堪其擾,發文詢問網友建議,留言大多表示要徹底進行一次大掃除,也有人點出:「小強愛紙箱,可以就清掉」、「桌上文件不整理好的話,自己再怎麼愛乾淨也會有蟑螂」,提到若想擺脫與蟑螂共處的困境,當務之急就是要將小強最愛的髒亂環境移除,像是紙箱、食物殘渣等等可能吸引蟑螂進駐的物品。若地盤已不幸遭到蟑螂入侵,除了將容易吸引蟑螂的垃圾與物品移除之外,還能透過「市售防蟑藥」的協助來隔絕蟑螂。就有網友因為深受蟑螂之害,但家中又有小孩,不知該不該使用蟑螂藥而發文請益,結果許多網友一致推薦使用蟑螂藥,並建議可以將其點在小孩碰不到的角落,且大約半年補點一次就可以;另一名網友則說自己剛搬進租屋處時常常看到有小蟑螂到處爬,後來使用了「一點絕」,已經一年沒有看到蟑螂了,可見防蟑藥對於驅趕及消滅蟑螂十分有效。而聲量排行第三、四名的方法則分別為「阻斷蟑螂出入口」與「利用強烈氣味驅趕」。就有網友提到,家中若有蟑螂,一定要在排水孔上加裝防蟑濾蓋,甚至可以把沒在用的廚房排水孔直接封起來,一勞永逸。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蟑螂討厭的氣味將其驅趕,如檸檬、柑橘、醋,以及各種具有強烈氣味的精油等等,討論區中就有網友分享,自己天天都會使用具有茶樹精油香味的乾洗手劑噴灑蟑螂容易出現的地方,後來蟑螂就確實減少了,而若擔心茶樹精油價格較高,也可改為其他類似產品做為代替。利用防蟑藥雖能夠快速殺蟑,但若要長期抗戰,還是需要從環境整潔下手,從根源杜絕吸引蟑螂的可能,做到一勞永逸,而若你也有蟑螂困擾的話,不妨參考上述網友建議,有效防蟑,將蟑螂從此趕出家門。別再用拖鞋打小強 病菌恐上身台灣夏季溼熱,蟑螂出沒更頻繁,統計指出,4成便當店有蟑螂、2到3成的家戶也有蟑螂。看到蟑螂隨手拿起拖鞋打死最好嗎?研究蟑螂的學者高雄大學運動與健康休閒學系教授白秀華表示,台灣目前最常見的蟑螂是德國蟑螂、美洲蟑螂、棕色蟑螂與棕帶蟑螂,其中又以德國蟑螂、美洲蟑螂為主,佔了約9成。美洲蟑螂壽命約1年,一生可以產下1000隻蟑螂,喜歡在下水道與室外環境;而德國蟑螂的壽命約3個月到半年左右,一生可以產下350隻蟑螂,大多喜歡在室內環境。白秀華指出,蟑螂是過敏原攜帶者,若是打破蟑螂,肚破腸流之後,反而可能讓病菌傾巢而出,影響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你家牆角超髒!3處髒度第一名竟是「它」醫:出現一生物代表有分屍現場.白蟻是蟑螂親戚!雨季想防止大水蟻入侵家中,千萬別開「這顏色」的燈.蟑螂原來有討厭的味道?薄荷、檸檬草...日本家事專家靠這9種氣味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17 醫療.耳鼻喉
耳朵癢是耳屎太多?6大原因、4招緩解 專家1次告訴你
不管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曾有耳朵癢的情形發生,一旦耳朵搔癢,不少人就會忍不住伸手抓個幾下,有些人還會認為是自己耳屎過多,直接拿起掏耳棒開始挖耳屎,結果愈挖愈癢。本文將為您整理耳朵癢的6大原因,並提供你舒緩耳朵不適的方法。耳朵很癢但沒有耳屎? 公開耳朵癢6大常見原因多數人以為耳朵癢是因為耳屎太多,但其實會造成耳朵癢的原因很多,若搞錯原因,過度用手指或掏耳棒挖耳朵,反而會適得其反。以下為耳朵癢常見的6種原因:耳朵癢原因1:耳屎太少或太多很多人都有定期用掏耳棒等硬物掏耳朵的習慣,但這麼做不只會損壞外耳道皮膚,如果一下子把耳屎挖得太乾淨,外耳道的皮膚還容易變得太乾燥,而引起耳朵癢的症狀。 一般來說,耳屎不需要特別清潔就會從耳內自行排出,但如果耳屎累積太多未排出,或者在挖耳屎的時候不小心將其往內送,也會因此造成外耳道阻塞,並刺激外耳道神經,而出現搔癢的症狀。耳朵癢原因2:耳朵發黴耳朵發黴又稱作「耳黴菌病」或「黴菌性外耳炎」,意指耳道遭到黑麴菌與白色念珠菌等黴菌感染,通常好發於頻繁掏耳朵、處於氣候高溫潮濕、免疫功能低下、慢性中耳炎、因外耳炎常局部使用類固醇或抗生素等類型的病患。一旦耳朵發黴,耳朵除了會搔癢難耐,還可能會流出濃稠物、疼痛、悶帳不適等,而且耳黴菌病容易復發,易造成患者長時間耳朵不適,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就醫治療。耳朵癢原因3: 外耳炎炎炎夏日,許多人為了消暑都會跑去游泳或參與水上活動,但如果耳朵接觸到不乾淨的水域環境,且沒有在戲水過後清潔且擦拭乾淨,就容易因致病菌感染,而罹患外耳炎。此外,如果經常挖耳朵或配戴長期未清理的耳機,也可能會降低外耳道對致病菌的防禦能力,進而引發外耳炎。此類病患不僅會感到外耳搔癢、疼痛,耳內的分泌物也會因此增加,最嚴重還可能導致耳殼周圍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或發燒等症狀。耳朵癢原因4:神經性耳癢症耳朵由迷走神經與三叉神經分佈在內,若患者長期處於壓力過大、焦慮或憂鬱的情緒,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就可能患有神經性耳癢症。雖然其耳朵外表看起來正常,但可能會因此造成此類病患的耳朵不時產生搔癢感,且感受異常強烈,不過不會有聽力障礙或耳朵疼痛的症狀。耳朵癢原因5:皮膚過敏如果患有異位性或脂漏性皮膚炎等皮膚病患者,也會因皮膚過敏,而有耳朵、鼻子、眼睛等部位搔癢的症狀,建議有此類問題的病患應及早就醫檢查、對症下藥,即可早點擺脫惱人的不適症狀。耳朵癢原因6: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主要是因吸入花粉、塵蟎等過敏原或攝取特定食物所致,典型症狀除了包括鼻子癢、流鼻涕、鼻塞、喉嚨發癢或眼睛紅腫,耳朵也可能出現異常的搔癢感。耳朵癢怎麼辦? 正確舒緩耳朵癢的方式看這裡若想要避免耳朵癢,建議平時洗澡或游泳後,應保持耳朵內部乾燥,以防黴菌滋生,也不要經常隨意地用手指或髮夾、原子筆套等物品挖耳朵,這麼做不僅會使耳道皮膚傷痕累累,表皮層不斷增厚,形成濕疹。若耳道再遭到葡萄球菌感染,長出耳疔,還會讓你痛到不行。因此,為了防止出現上述的狀況,下次耳朵覺得搔癢的時候,不妨考慮用手掌輕揉耳朵外部或冷敷,但若試了幾次後仍未改善,則應及早就醫、對症下藥,以免耳朵出現更嚴重的症狀。此外,平時配戴的耳機也應定期清潔,才不會使耳道遭致病菌感染,而罹患外耳炎;若覺得耳內的耳屎過多時,建議不要隨意地使用掏耳棒或小工具挖耳朵,不妨可至耳鼻喉科請醫師協助清理耳垢,以防耳道損傷,造成耳朵搔癢的症狀,甚至引發聽力受損的嚴重後果。延伸閱讀:.耳垢到底需不需要清?耳鼻喉科醫教你安全的清理方式.掏耳朵其實是把耳垢往內推 醫師:反而不利排出體外.掏耳朵掏到細菌侵腦! 醫:別再天天挖耳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17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會過敏恐是水果引起!國人「5大易過敏水果」曝 第1名夏天最愛、草莓也上榜
你是不是因為過敏性鼻炎復發了?因為天氣炎熱,大家頻繁進出冷氣房,冷熱溫差會導致過敏發作,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大家常常會忽略的因素,正是水果!快看看你是不是這種水果吃太多?台灣過敏水果芒果居第一 嚴重恐呼吸困難中醫診所院長黃胤誠醫師指出,台灣過敏水果排行中,第一名就是最近超好吃的芒果,但是要注意,芒果屬於溼熱性質,其中含有一種化學成分Urushiol(漆酚;漆兒茶酚),容易對我們的皮膚或是鼻子造成刺激,而出現過敏症狀,如過敏性鼻炎、皮膚紅疹、嘴巴紅腫,甚至有人會引發氣喘、呼吸困難。這些水果也易引過敏 食用應特別注意除此之外,黃胤誠也分享引發過敏的前幾名還有:1.芒果2.奇異果3.鳳梨4.草莓5.柑橘類當然,這些水果的營養價值都很高,只是提醒大家好好注意,別讓自己或是家中的小寶貝吃太多囉!延伸閱讀:.大小番茄富含茄紅素、維生素A和C 搭配「兩種食材」更促進鐵質吸收.西瓜熱量其實不高?一圖看懂如何將水果熱量控制在100大卡內.吃西瓜可壯陽、降血壓?中醫公開西瓜功效,「這類人」不宜多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15 醫療.耳鼻喉
流鼻血「頭往後仰」是錯的!醫教正確止鼻血法 4種狀況速就醫
不少家長都教孩子流鼻血時「頭往後仰」,不過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在臉書提醒,血水往喉嚨灌容易嗆到甚至暈倒!正確為「頭往前傾」加壓才能止血。同時,若是出現4種狀況:流鼻血時間過長、出現合併症狀、總是同一個鼻道流鼻血、2歲以下,建議盡速帶就醫檢查。 張益豪說明,以前不少長輩教小孩流鼻血時「頭往後仰」,但經過研究證實是這樣的動作錯誤的,因為血水會往喉嚨灌,容易嗆到,尤其小朋友呼吸道比較窄,嗆到呼吸道有可能暈倒!正確止鼻血法:1頭往前,姿勢要低2一般身上有傷口時會使用加壓止血法(用手按住),流鼻血也是一樣,用手按住鼻中膈兩側,加壓止血會逐漸形成血塊,10分鐘後再慢慢放開。4種流鼻血狀況應警覺1.流鼻血的時間太長:一般流鼻血的時間應該在5至10分鐘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可能就是凝血功能出了問題。2.出現合併的症狀:如果除了流鼻血以外,牙齦也容易流血,或是身上其他部位很容易出現瘀青,這便是凝血功能出現問題的徵兆。如果合併不明原因的發燒、體重下降或是盜汗的情況,可能也是出現疾病的徵兆。3.總是都是同一個鼻道流鼻血:如果是結構異常、異物或是腫瘤引起的流鼻血,通常都會侷限於同一個鼻道。而摳鼻子或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流鼻血,兩邊鼻道都可能會發生。4.年紀在2歲以下:流鼻血很少出現在2歲以下幼兒,這個年紀很少摳鼻子,也不是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年紀,所以2歲以下出現反覆流鼻血的情況比較需要擔心。除了流血還有化膿!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延伸閱讀】寶寶感冒鼻塞怎麼辦? 醫教你「吸鼻器」七撇步眩暈、流鼻血、手指麻小心腦中風前兆 溫差大才是大魔王【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8109】(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13 養生.聰明飲食
「薑黃」抗發炎、助減肥!怎麼吃最有效?薑黃食用建議一次看 5禁忌族群避免
薑黃有助血管暢通、怯瘀活血、促進肝臟分泌膽汁,並阻斷雌激素受體,抑制因分泌異常造成的腫瘤生長,如子宮肌瘤。薑黃為近年熱門的保健食材。中醫認為薑黃能幫助血管暢通、怯瘀活血、促進肝臟分泌膽汁,並阻斷雌激素受體,抑制因分泌異常造成的腫瘤生長,如子宮肌瘤。薑黃功效有哪些?薑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效果最好?薑黃副作用有哪些?什麼人不能吃薑黃?黃薑黃與紅薑黃有什麼不同?薑黃料理有哪些?本篇帶您一次了解。薑黃功效有哪些?6大功效一次看薑黃又稱寶鼎香,以根莖磨成的深黃色粉末為咖哩的成份之一,味苦而辛,帶點土味。薑黃含有「薑黃素」具抗發炎、助減肥、防癌、防失智等功效。張珮蓁營養師表示,薑黃因富含薑黃素而具有強抗發炎抗氧化的效用,具體實證研究效果有以下6種:1. 抑制慢性發炎: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NCBI)》的研究證實,薑黃素有助抑制發炎,也能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心血管、神經系統、腸胃道疾病和肺部疾病。2. 預防心血管疾病:薑黃素有助血管內皮抗發炎,預防血管硬化、有益血液循環並降低壞膽固醇LDL的功效,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3. 預防認知功能退化與失智:薑黃素可以穿過血腦屏障,改善類澱粉蛋白在腦內堆積、減緩失智症病程及減少腦部損傷。《美國老年精神病學期刊》的臨床研究提到,每天兩次服用薑黃素90毫克,持續18個月,有助改善尚未失智成年人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實證顯示薑黃素的抗氧化特性助改善大腦炎症,延緩認知功能下降。4. 預防消化道癌症與抗癌:薑黃可阻斷癌細胞的營養來源,透過抑制癌細胞的酵素、新生血管,以達到預防及抑制癌細胞擴散、惡化。5. 肝臟保健與增強體力:薑黃的抗氧化作用不僅能保護肝臟,還能促進酒精分解,以利肝臟分泌更多膽汁,助肝臟解毒及排毒。6. 免疫調節緩解過敏:薑黃素能夠抗氧化、抗發炎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也能抑制組氨酸釋放,進而緩解過敏的症狀。薑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效果最好?薑黃早上吃還是晚上吃?張珮蓁營養師表示,薑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建議飯後吃、隨餐配飯吃,吸收效果更好。營養師也提到,薑黃有助眠、消炎功用,若想舒緩情緒,則可在傍晚或睡前服用;若白天想保健,可加入豆漿、咖啡、牛奶一起飲用。此外,哈佛醫師莎拉‧加特弗萊德於《賀爾蒙調理聖經:哈佛醫師的全方位賀爾蒙療癒法,西方醫學╳漢方草藥,告別老化、肥胖、憂鬱,有效平衡身心》提到,薑黃經證實能對抗癌細胞上的雌激素增生效果,建議撒1茶匙有機薑黃在午餐或晚餐搭配食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薑黃素一日攝取量應以「每公斤體重 x 0~3mg」計算,一日不得超過200mg。薑黃副作用有哪些?什麼人不能吃薑黃?薑黃雖有抗發炎、助代謝、防癌、防失智等功效,但仍有部分研究顯示,薑黃素會產生些許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皮膚過敏等等。以下特殊族群需特別注意,食用薑黃前應先諮詢醫師:1. 服用抗凝血劑之患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薑黃具有抗凝血效果,會增強抗凝血劑作用,甚至導致內出血,所以手術前中後應盡量避免服用。勿和抗凝血藥、抑制血小板藥物,及阿斯匹林共同服用,以免造成瘀血和嚴重出血之風險。2. 胃潰瘍患者薑黃粉對胃黏膜具刺激性,攝取過量恐有腹瀉、噁心、胃潰瘍、結石等副作用。3. 腎結石及膽囊疾病者薑黃含有2%草酸鹽,高劑量之下,可能會造成腎結石之情形。有研究表示,薑黃易增加尿液濃度,易造成腎結石,若有膽囊疾病之患者也要避免服用,以避免形成膽結石和膽管阻塞。4.月經來潮薑黃除了能活血化瘀,同時也有抗凝血效果。為了避免大量出血,女性朋友應避免於生理期間服用。5.孕婦、備孕者根據刊載於2008年中藥藥理與臨床期刊中的研究指出,有活血化瘀、通經走竄之效的薑黃,有抵抗受精卵著床之作用。因此,有備孕需求的女性不建議食用。薑黃雖有抗發炎、助代謝、防癌、防失智等功效,但仍有部分研究顯示,薑黃素會產生些許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皮膚過敏等等。黃薑黃與紅薑黃有什麼不同?薑黃常見品種有3種:春薑黃、秋薑黃、紫薑黃。 黃薑黃與紅薑黃功效大致相同,其差別在於紅薑黃的薑黃素含量較高,但黃薑黃產量較大,也比較經濟實惠。薑黃料理有哪些?薑黃飯、薑黃南瓜湯食譜大公開薑黃除了煮咖哩,還可以加入各種料理搭配食用。薑黃有利免疫系統,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抗氧化,為熱門的健康飲食選擇之一。除了煮咖哩,還可以加入各種料理搭配食用,以下教你怎麼做薑黃料理,薑黃飯、薑黃南瓜湯食譜大公開。1. 薑黃飯所需材料:白米2.5杯、薑黃粉1茶匙、水2.5杯。料理步驟:■先將水跟薑黃粉攪拌均勻,再倒入洗淨的白米中。■放入電鍋中,蒸煮即可。■待蒸煮完成,燜10分鐘以增加口感。2. 薑黃南瓜湯所需材料:南瓜500克、牛奶250克、水300 克、薑黃粉1茶匙、當季時蔬。料理步驟:■先將南瓜洗淨後,切成片狀,放置電鍋中蒸至軟爛,可以保留南瓜皮增加營養。■把蒸熟的南瓜、薑黃粉、牛奶,使用果汁機攪拌均勻。■將蔬菜洗淨後切成小丁,放入鍋中炒出香味。■倒入打勻的南瓜泥,加入適量的水,以調整濃度。■煮滾後,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
2023-06-10 醫療.耳鼻喉
偏頭痛又耳鳴?8種人常見!醫籲早檢查,留意順序、部位、型態
在耳鳴門診中,大約有1/3患者苦於偏頭痛,其中半數,其實是罹患了偏頭痛性耳鳴 (migrainous tinnitus),又稱之為耳蝸性偏頭痛 (cochlear migraine)。這類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性體質,因為偏頭痛,衍生耳鳴,意即耳鳴是偏頭痛所引起的,造成又痛又「嘰」的困境,這是為什麼呢?(圖解說明:偏頭痛性近端聽神經麻痺(左圖)與耳蝸神經核功能失調(右圖)引起耳鳴的機轉。) 認識偏頭痛性耳鳴可能的原因 ・中樞性聽覺功能失調 偏頭痛剛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通過位於橋腦及延腦交界處時,使耳蝸神經核功能失調,或是向上通過橋腦時,使聽覺神經路徑功能失調,包括上橄欖核、外側蹄系、下丘核…等。無法調控(抑制)兩側聽神經所上傳之聽覺訊息,大量訊息向上傳進大腦,患者雖可聽見目標聲響,卻還會聽到吵雜的「旁音」,出現聽覺過敏,通常早於頭痛發作,患者會聽見無特定方向且無特定音量的嗡嗡嗡,儼然「腦鳴」。 ・週邊性聽覺功能失調 近端聽神經麻痺 若是腦幹電位波動並未通過耳蝸神經核,而是通過近端聽神經,也就是聽神經剛進入腦幹,尚未到達腹側耳蝸神經核之段落,使該處麻痺,該側內耳聽覺無法有效地輸入腦幹,兩側聽覺輸入不對稱,腦幹聽覺神經路徑啟動代償機制,開放背側耳蝸神經核把體內的聲響傳入,患者聽見虛幻的聲響。聽障及耳鳴通常會早於頭痛發作,很像「耳中風」。 內耳水腫 偏頭痛發作時,血液中出現大量的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CGRP),目的在於擴張腦血管,若經由基底動脈、前下小腦動脈及迷路動脈進入內耳,內耳血流大增,動脈管壁擴張,血管通透性大增,大量水分進入膜性迷路,內耳水腫,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柯蒂氏器上的蓋膜比重相對較重,向下壓迫聽毛,與聽毛間出現剪力位移,聽毛細胞啟動聽覺訊息,經由聽神經傳入腦幹,患者聽見聲響,一旦有正常聲波傳入,聽毛擺動延遲,患者還會聽見陣陣迴音。 (圖解說明:偏頭痛性內耳水腫引起耳鳴的機轉。膜性耳蝸充血腫脹,血管紋分泌出含有大量水分的內淋巴液,使內淋巴液比重變低,扭曲柯蒂氏器,產生聽覺訊號,產生耳鳴。) 8種人應當心偏頭痛性耳鳴!留意順序、部位、型態 偏頭痛性耳鳴,因疾病起自偏頭痛,宜先找出偏頭痛之誘因,考慮是否為上呼吸道感染、睡眠週期改變、腦缺血、肩頸痠痛、顳顎關節痛、中耳炎、食物中毒、藥物過敏…所致,加以治療或預防。若是中樞性聽覺功能失調或是近端聽神經麻痺,會建議使用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可以緩解「腦鳴」;若是內耳水腫所致,會建議使用副腎皮質素、血管壁調節劑或乙型受器調節劑,可以緩解耳蝸動脈擴張及搏動,降低內耳血流量,減輕水腫。 讀者若同時罹患耳鳴及頭痛,就醫前,最好先留意自身病症的發作順序、疼痛部位以及耳鳴型態方位,於就醫時,詳實地告知醫師,可做為診斷疾病時的參考。由於腦幹中風也會出現頭痛及耳鳴,類似偏頭痛性耳鳴,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莫妄想與之「和平共存」。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20種最痛疾病堪比自然產!偏頭痛被尖物刺…還有這種病異常勃起超痛苦.又暈眩又頭痛怎麼辦?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頭痛、頭暈別吃這些食物!容易誘發或變更嚴重 醫指常見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8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前兆有哪些?8早期症狀是警訊,做好7事可遠離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佔據第一超過40年,110年的報告指出,台灣有5萬人因癌症而死亡,發現癌症時鐘再度撥快,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因此預防癌症是人人都該關心的事。但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癌症發生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徵兆來敲門,有一些症狀一直治不好,或是反覆發生,時間持續1至2個月,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哦! 癌症前兆通常讓大家意想不到,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癌症前兆總是出乎意料可能因為基因、長期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與環境的差別,而身體每個部位都會有產生癌細胞的可能,早期發生的症狀也大多有所不同,不過根據癌細胞的特性,仍可找出許多癌症共通的早期症狀,以利及早治療。 1.身體長出不明原因的腫塊可能正在產生發炎反應,長出硬塊腫塊,以此發出求救訊號。腫塊出現於脖子兩側、腋下、鼠蹊部或是鎖骨上方等等淋巴結的位置,是癌細胞在轉移時使淋巴結腫大而容易被察覺的地方。在此提醒大家,感冒、蛀牙或身體受到其他感染時,脖子淋巴結也可能因對抗病菌的免疫反應增加而腫大,不要太過惶恐。 2.不明原因發熱發燒、夜間盜汗、異常疲勞的頻繁感冒感冒或是異常疲憊似乎只是免疫力不好,但其實免疫力下降也是癌症前期的症狀之一,可能是免疫系統遭到破壞,身體無法抵抗病菌,尤其是肺癌。因為肺部除了提供身體氧氣之外,還會維持身體的免疫。又或者是淋巴癌,因淋巴系統受癌細胞攻擊造成損傷,所以人體防禦功能漸漸失效,引發虛弱、發炎的徵兆。如果在1個月內感冒2~3次以上,每次感冒會維持1星期,初期很容易被忽略,如有以上情況發生,建議盡早至大醫院檢查。 3.大便、小便不正常 想大便卻大不出來,肚子裡面充滿便意、很急迫的想要上廁所,但卻有種大便堵在肛門口的感覺,如果大便帶有血,可能是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的機率很高。 另外,如果年齡已經超過50歲,才出現排便拉肚子、便秘交替等症狀,那也要注意可能是大腸癌,建議及早去做檢查。有很多人會以為拉肚子、便祕、常常放屁、大便很臭,可能就是大腸癌,不過其實通常是其他的腸道疾病。小便如果有血尿,則要留意泌尿道上皮癌,包含膀胱癌、輸尿管癌、腎盂癌、尿道癌、腎臟癌或是男性攝護腺癌的風險。 4.皮膚不明原因出現搔癢、紅疹 皮膚某些部位止不住癢,而且持續數週以上,超過3個月出現不明搔癢、紅疹,但是近日並沒有觸摸到過敏物質或被蚊蟲叮咬,則需要留意可能有皮膚癌或淋巴癌風險。淋巴癌細胞會釋放特殊化學物質,引發病患皮膚癢。肝癌、腎癌的患者,也可能因為有毒物質累積在體內,造成皮膚癢。不過,肝腎癌症造成的癢,通常會是全身性的,而非局部性的。 5.皮膚上的黑痣外觀有變化赫然發現自己身上有某顆痣,越看越奇怪而感到焦慮嗎?如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平滑甚至突起或凹陷、痣的顏色不勻稱、黑痣大小直徑超過0.6公分且持續長大、黑痣發生出血、潰瘍等,很有可能是皮膚癌的跡象。 6.食慾不振、噁心想吐、體重在1個月內快速下降癌細胞是一個不正常且快速分裂的細胞,因此需要非常多的血液、氧氣及營養素,迅速帶走身體所有的養分,因為這樣體重會非常明顯的下降。若沒有刻意減肥,1個月內減少超過原本體重的10%,就要當心留意了。在腸胃道、肺部下方、肝臟、胰臟等腹部的腫瘤,因容易壓迫到中樞神經或是腸胃道系統,導致噁心想吐、胃口不佳,食量甚至比以前少很多很多,所以持續性的食慾不振或是吞嚥困難都是需要注意的前兆。 7.不正常的出血、瘀血腫瘤在體內增長時,會生成新的血管,是不成熟且脆弱的,所以輕輕碰撞就會瘀血、流鼻血不止、刷牙出血明顯。如果是更年期停經女性,要特別當心陰道出血,延續好幾週甚至幾個月的話,這很可能是子宮內膜癌造成的,建議到婦產科評估檢查。血癌(白血病)可能會導致身上憑空出現許多紫斑、紅點,或許是血小板、凝血功能不好的徵兆,如發生在小孩子身上,要特別留意。8.乾咳、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如果最近沒有長時間說話、大聲講話或感冒失聲,但聲音突然變沙啞,時間持續兩個星期以上未恢復時須多加注意,要小心可能腫瘤組織侵犯到喉部神經或是壓迫聲帶,導致沙啞情況發生,形成咽喉部位的癌症,例如喉癌、甲狀腺癌、食道癌等。 ▎日常生活7件事遠離癌細胞 已有許多研究報告顯示,腫瘤的發生是可以預防的,癌症也是可以藉由早期發現治療而治癒的,因此除了隨時觀測自己的身體狀況,想要預防癌細胞崛起也要從日常生活做起,以下介紹幾種生活方式,如果能確實做到,就可以幫助降低6~7成因癌症死亡的機率,趕快掌握訣竅,你也能打造出不罹癌的體質。 1.正確的飲食正確的飲食是營養均衡,並且要低脂、高纖、多蔬果,避免煎炸、燒烤、煙燻、醃漬、發黴的食物,多吃高纖全麥、糙米或是新鮮蔬菜、水果,遵循蔬果579,兒童一天要攝取5份、女性7份、男性9份,除了攝取足量份數,也要搭配多種顏色的多樣化的蔬菜及水果,因為蔬果中抗癌分子們植化素,存在於五顏六色的蔬果中,藉此攝取到不同作用的植化素,大幅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2.天天運動30分運動是抗老防癌第一道防線,每天運動30分鐘,讓身體的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增多,使體內氣體交換加速,並且大量流汗,提升新陳代謝,降低癌症的發生,如爬山或有氧跑步、游泳等等任何類型的運動,將有助於防止乳癌與大腸癌的發生。只要每週5天,每次運動流汗30分鐘或以上,就能降低罹癌的發生。3.維持健康體重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介於18~24之間,避免過重或過輕。肥胖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大量的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過多的荷爾蒙,有可能會促使大腸直腸癌或是乳癌發生,肥胖及體重過重都將是提高癌症罹患的風險。4.注意酒精過量攝取避免酒精含量過高的飲料,但如果想要喝酒,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酒精當量(如:750c.c啤酒、60c.c威士忌),女性不超過1份(如:375c.c啤酒、110c.c紅酒)。有證據顯示飲酒會增加各種癌症風險,如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肝癌、大腸直腸癌等。雖然飲酒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仍要適量為宜,如果酗酒又過度抽菸,可能會增加頸部癌症的發生。5.避免吸菸及二手菸的環境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所有癌症的死亡約有25%與抽菸相關,因為香菸中含有很多已知的致癌物,可能會直接引發肺癌、口腔癌、頭頸癌、食道癌等等,而間接引發的癌症包含血癌、胃癌、肝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而且不只吸菸者本身有風險,吸到二手菸的人同樣也暴露風險之中。戒絕香菸、避免接觸二手菸,開始抽菸者應及早戒除。6.避免過度日曬日光中的紫外線不只會造成曬傷、加速皮膚老化,更是皮膚癌最大的危險因子,應該避免過度日曬。通常早上十一點至下午三點,是一天中陽光最炙熱的時候,記得使用防曬乳並穿著保護衣物做好防曬準備。7.早期篩檢及治療建議定期健康檢查以及做防癌篩檢,尤其是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則必須針對可能罹患的癌症做例行必要的防癌篩檢。此外,女性朋友也應該學會如何做乳房自我檢查,年輕男性則必須注意如何做睪丸定期健康檢查,所有人都要必須留意做好自己的全身皮膚檢查。如果自我檢查時有發現任何癌症早期徵兆或警訊時,要儘早諮詢專科醫生,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心中隨時要自我提醒:多吃蔬果、多喝水、多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指引身體的每個細胞找到正確的新陳代謝路線,打造健康的生活型態,將癌細胞拒於門外,減少讓腫瘤趁虛而入。(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8 養生.營養食譜
「酪梨」含6大營養素,每天四分之一顆就足夠!最推薦的食用方式這樣吃
酪梨富含油脂,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大家可以從熱量來斟酌每天吃多少酪梨的份量,建議一天半顆或四分之一顆就足夠。酪梨富含營養又有飽足感,不僅被奉為「超級食物」,還被許多人當作「減肥聖品」。但FiTLO營養師何埻安提醒,酪梨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吃過量的酪梨反而容易胖。有些人每天早、中、晚餐各吃一顆酪梨,一天吃三顆就過量了。事實上,減肥需要各種營養素做搭配。每種食物食物都有它的營養價值,應該均衡攝取各種顏色的蔬果、優質蛋白質、全穀雜糧類和好的油脂。如果迷信單一「超級食物」,誤以為每天大量得吃就會健康,反而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所以酪梨雖然營養,但也不能吃太多!酪梨的營養成分與功效有哪些?何埻安指出,酪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群,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多種植化素。特別的是,酪梨高含量的油脂屬於Omega-9,這是比較好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酪梨對健康的益處主要在於抗氧化、幫助排出不好的膽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一、Omega-9:酪梨的脂肪含量很高。它所含有的脂肪屬於Omega-9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油脂型態,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而且它不像動物性來源的脂肪會卡在血管壁上,增加動脈硬化、高膽固醇血症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二、膳食纖維:酪梨同時含有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非水溶性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三、維生素A:酪梨含有的維生素A包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有助於皮膚和眼睛的健康,讓皮膚比較漂亮。尤其玉米黃素、葉黃素可以預防眼睛的黃斑部氧化。四、維生素E:酪梨的維生素E在和屬於Omega-9的油脂作用下,可防止血管氧化,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五、維生素B群:酪梨中的維生素B群以葉酸(維生素B9)最多,不但是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對孕婦來說,葉酸可預防胎兒神經血管病變。六、植化素:酪梨含有多酚類、類黃酮類等植化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可幫助抗氧化、消除人體內不好的自由基,也可以防止壞膽固醇的產生。酪梨牛奶是很推薦的食用方式,可以同時攝取到蛋白質、糖分和脂肪三大營養素,而且有飽足感。酪梨怎麼吃最健康?新鮮的酪梨可以每天吃,要注意的是控制熱量,因為酪梨富含油脂,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大家可以從熱量來斟酌每天吃多少酪梨的份量,建議一天半顆或四分之一顆就足夠。酪梨牛奶是很推薦的食用方式,不只是因為酪梨和牛奶很搭配,在營養的角度來看,喝酪梨牛奶可以同時攝取到蛋白質、醣分和脂肪三大營養素,而且酪梨牛奶有飽足感,大概一天喝一杯,可使用四分之一顆酪梨,製作成400c.c.的酪梨牛奶。酪梨的禁忌酪梨是富含營養的食物,但不建議對乳膠過敏或有腸躁症的人吃酪梨。一、對乳膠過敏的人:酪梨含有乳膠蛋白,對乳膠過敏的人吃酪梨會產生急性過敏症狀。二、腸躁症患者:酪梨含有豐富的纖維,容易產氣。而腸躁症患者容易脹氣,建議先避開容易產氣的食物。酪梨該怎麼挑選?何埻安說,可以挑選新鮮綠皮的酪梨,這種酪梨是剛摘下來的,可以買回家後在室溫放個三、四天,等它熟了再吃。當酪梨的蒂頭可以輕輕拔起,表示酪梨已經熟成。如果挑選比較熟的酪梨,整顆紫紫軟軟的,買回家就要盡快吃完。農委會的農業主題館網站則建議,酪梨接近熟成時會有這三個徵兆:.果柄會由綠轉黃。.果實外皮會由光滑變得粗糙,比較沒有光澤。.有些品種的酪梨熟成後,果皮會出現紫色或黑色斑紋。要提醒的是,如果酪梨果皮呈現黑色,表示酪梨過熟,不適合購買食用。市售酪梨通常分後熟(軟的)和未熟(硬的)兩種,如果要馬上吃,可以買軟的,如果希望買回去能多放幾天,可以買硬的。酪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群,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多種植化素。特別的是,酪梨的油脂屬於Omega-9。推薦的酪梨料理除了酪梨牛奶之外,酪梨還可以怎麼吃?農委會《鄉間小路》雜誌介紹了幾道夏日輕爽的酪梨冷食料理:一、酪香拼盤材料:嫩豆腐1盒、皮蛋4個、酪梨1個。調味料:柴魚片2大匙、醬油1大匙、冷開水4大匙、糖2大匙、蔥末2大匙作法: 嫩豆腐置於盤中央 皮蛋去殼,對半切分,備用。 酪梨洗淨、切為兩半,取出果核、剝去外皮,再切成半圓形塊狀,與皮蛋置於盤中。 淋上調味料即可食用二、麻豆沙拉材料:酪梨1個、蝦仁2兩。調味料:鹽1小匙、酒1大匙、胡椒粉1/4小匙、沙拉醬3大匙。作法: 酪梨對半切,取出果核、剝去外皮,再切成半圓形片狀,備用。 蝦仁以鹽略撮、用水洗淨後瀝乾,加上鹽、酒、胡椒粉浸泡20分鐘,放入滾水燙熟撈起。 燙熟的蝦仁放置於盤中,旁邊圍上酪梨片,淋上沙拉醬即可食用。參考資料:農委會農業主題館-酪梨選購要訣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鄉村食譜:酪梨延伸閱讀: 夏天浴室潮濕發霉?「咖啡渣」就可解決!達人教你在家自製天然「浴廁殺菌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7 醫療.耳鼻喉
鼻塞、流鼻涕是感冒、鼻過敏還是鼻竇炎?鼻涕變這樣可能是鼻竇炎
台灣超過300萬人罹患慢性鼻竇炎,約15%屬於難治型,合併鼻息肉問題,即便開刀仍易復發,會出現嚴重鼻塞、嗅覺喪失、睡眠障礙等症狀,令人不勝其擾。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表示,鼻竇炎要及早治療,如果鼻涕有顏色、持續超過2周,是鼻竇炎的機率就非常高,拖過3個月將變成慢性,保守治療易遇到瓶頸。鼻塞、流鼻涕是感冒、鼻過敏還是鼻竇炎?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指出,鼻塞、流鼻涕到底是感冒、鼻過敏,還是鼻竇炎,有時候連醫師都無法很精準區別。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會在2周內自我限制而痊癒,若超過2周還沒好,可能不是感冒,而是鼻炎或鼻竇炎,鼻涕多為透明或水樣,沒有顏色。為何鼻竇炎會變得很難治療?戴志展表示,鼻竇炎因為鼻竇腔裡面有細菌感染,鼻涕會比較濃且有顏色。如果早期沒做正確診斷、即時治療,慢性化之後,就會變得很難治療。葉德輝表示,台灣約4到6成鼻竇炎病人是「第二型發炎合併鼻息肉」,傳統治療會先用鼻噴類固醇、口服類固醇,若達不到目標,會建議做內視鏡鼻竇手術,切除息肉、將鼻竇恢復清潔,效果不錯,有健保給付,85%病人術後就能恢復正常,但15%病人屬於難治型,術後還是會復發。30多歲國標舞教練王先生以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後終於重獲嗅覺,免於濃痰、濃鼻涕、用嘴巴呼吸之苦,但一年後鼻塞和嗅覺喪失問題再現,王先生這次改選擇自費生物製劑,一針約兩萬元,初期兩周打一次,之後一個月打一次,一次療程通常四個月,他經過四個月治療,去年9月停藥後狀況穩定,到今年6月仍沒有復發。鼻竇炎有哪些症狀?頭痛鼻塞發燒流黃鼻涕咳嗽鼻涕倒流疾病百科/鼻竇炎
-
2023-06-06 養生.抗老養生
芒種養生掌握「除濕、消暑」兩要點 中醫師推薦2種飲品解暑
節氣「芒種」的到來,預告著夏日天氣將逐漸「炎熱」起來。「芒種」代表:進入夏日至此時節,稻穀已經結實成「種」,而且榖粒已長出細「芒」,因此稱為「芒種」。俗話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芒種這個時節,正值氣溫升高的午後雷陣雨季,空氣中瀰慢著悶熱濕氣,加上汽機車與冷氣排出的熱氣,導致人體的汗水與體熱排散不暢,因此我們經常會感覺到容易睏頓倦怠,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四肢也都重重的,不僅疲乏無力,還會感到食慾不振,飯後腹脹與腹瀉,頭皮及臉上容易出油,身上也爆出濕疹、痘痘。 芒種的節令養生注重:除濕與消暑中醫透過氣功導引八段錦、穴道按摩、中藥茶飲、飲食補水,可以有效清除脾胃濕熱、解暑養心。 1.清除脾胃濕熱中醫認為,五臟中的脾,有運化體內水分溼氣的功能,同時脾也主導人體四肢肌肉。所以一旦體內、外濕度太高,會阻礙脾的除濕效率,我們就會特別容易感到四肢無力、精神倦怠、腹脹與腹瀉,甚至還會冒出濕疹痘瘡、連舌苔都黃黃厚厚刷不掉,即使刷掉又會再長出來。 • 藉由四神湯與酸梅湯取代含糖手搖飲這時候,我們不是要減少飲水量,反而是要多多補充水分,來代謝體內陳舊的濕氣。沖泡中藥茶飲一方面可以補脾胃之氣、加強除溼利水,另一方面用來取代添加高鹽味精的湯品、含糖冰涼的手搖飲,加上簡單的穴道按摩,讓處於濕悶夏天的身心,可以更加舒爽。 市售四神湯(不含酒)、酸梅湯都是很好的夏日飲品選擇。 酸梅湯材料:烏梅20公克、山楂15公克、陳皮10公克、荷葉10公克、洛神花10公克,加1500C.C.水煮沸,轉小火再煮15分鐘,可加入適量冰糖,放涼可以茶代水飲用。適用於夏季流汗量大、易長痘瘡,伴有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族群。 • 穴位按摩幫助代謝濕氣按壓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上巨虛穴、豐隆穴,至出現痠脹感;反覆輕輕畫圓揉按肚臍周圍,以及任脈的中脘穴,可舒緩腸胃不適,並幫助身體代謝掉多餘的濕氣。2. 養心解暑當遇到夏季酷暑,讓人感到心浮氣躁、情緒不安的時候,可選擇入心經的紅色食材,像是補心氣、養心血又可助眠安神的--紅棗來沖泡或是加入菜品中,能安定煩躁的情緒。其他像是山藥、秋葵、蓮藕、蓮子、木耳,一方面能清走腸胃熱氣,一方面又可以養護脾胃,也是很好的夏日食療選擇。 在夏季適量吃些寒涼性質的瓜類、豆類,像是苦瓜、絲瓜、西瓜、小黃瓜、綠豆薏仁,也有去火、解毒的功效。需注意的是:當皮膚過敏時,應避免酒類、烤炸辣,也應暫時避免食用當季許多屬性偏熱性的水果,例如:鳳梨、榴蓮、芒果、荔枝等,以免加重皮膚的發炎反應。 • 按摩「百會穴」、「少衝穴」促進循環可多按壓頭頂正中央百會穴,與雙手小指頭末梢橈側的少衝穴,來促進全身氣血循環。 無時無刻都可以按壓百會穴,除了可緩解頭痛、止暈,還有提神醒腦、促進頭皮新陳代謝的功效。特別的是,體內濕氣較重的人,按壓百會穴時,會覺得頭頂痠脹感特別明顯。 位於小指頭末梢橈側、指甲邊邊的少衝穴,是屬於心經的穴道,平時常常輕柔按壓,就可起到保健心臟血管的功效。將手指伸直,掌心朝下,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另一手小指兩側,力道輕而重反覆多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分鐘,可以調整自律神經及內分泌,安定身心、緩和情緒。 • 透過氣功導引健脾除濕中醫氣功八段錦中的「兩掌托天,理三焦式」,可透過肌肉四肢的屈伸、筋骨的鬆緊,達到引導氣血流通輸布全身,有助於生發陽氣,更有益氣養心,健脾除濕的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6 醫療.婦產科
私密處搔癢怎麼辦,會自己好嗎?最常見搔癢原因是「它」!醫教吃4類食物改善
很多女性都有過「私密處搔癢」的經驗,尤其夏天悶熱、流汗,水分容易蒸發,導致排尿量減少,進而孳生細菌,這也是發癢的原因之一。這次《優活健康網》為讀者整理了關於私密處搔癢原因、私密處搔癢止癢、私密處搔癢改善方法等常見問題,幫助所有女性擺脫癢癢的困擾!私密處搔癢原因 隨著夏天來臨,悶熱的環境加上流汗,私密處容易滋生細菌而發癢。事實上,引起女性私密處搔癢原因,包括感染、過敏⋯等,甚至情緒不穩都可能引起外陰部搔癢,其中最常見的是搔癢原因為「念珠菌感染」(徽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為婦女最常見的陰道炎,該菌普遍存在人類之消化道內(如口腔、直腸、肛門)及陰道內,屬於黴菌的一種,而黴菌的特色為不容易根治,且很容易復發,而其症狀有:.陰道搔癢:尤其在月經期間、排卵期間、同房後更癢 .其他症狀:燒灼感、局部酸痛、頻尿、小便疼痛或陰道痙攣私密處搔癢怎麼辦? 私密處搔癢是許多婦女會遇到的症狀,很多人都會選擇自行買藥膏塗抹,建議民眾,若是私密處出現搔癢、灼熱、疼痛、分泌物異常等症狀,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千萬別亂塗抹藥品。 事實上,醫師通常會依細菌、黴菌或滴蟲等不同感染原因,開立口服或陰道用(栓劑、錠劑、乳膏)等合適的處方藥,因藥品不同,療程約在3~14天左右:.栓劑:通常呈子彈形狀。 .錠劑:比較像大顆的橢圓形藥丸。 .乳膏:通常會附上管狀的「輔助給藥器」,協助將藥膏推進至陰道內。那麼藥膏該如何使用呢?建議使用前應先洗淨雙手,平躺且將雙腿弓起,將栓劑、錠劑或乳膏推入陰道中約一個指節深度。投藥後應避免走動,以免藥品滑出。其中,栓劑極易軟化,請放在室溫陰涼乾燥處,並避免照射到光線。私密處癢會自己好嗎? 上文提及,私密處搔癢最常見的原因為念珠菌感染,該疾病的特色為不易根治,且很容易復發,所以不容易自己好,因此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求醫師協助。那麼治療期間該怎麼守護私密處呢?以下有幾點供民眾參考:.改掉沖洗陰道習慣 .少吃甜食 要有耐心,連續治療2週以上 .長期不癒者最好先生也要一起治療 .治療期間,夜間睡覺可考慮不穿內褲,保持外陰部透氣乾爽 .治療期間穿紙褲,穿完即丟,舊內褲日光殺菌或換新(透氣棉質內褲最好) .配合醫師指示每天睡前塞陰道片,早晚擦藥膏,必要時配合口服藥效果更好私密處癢吃什麼改善? 私密處搔癢的治療除了西醫治療以外,也可以透過中藥、飲食來改善症狀。名漾玉璽中醫診所院長王心湄指出,西醫一般以抗生素或塞劑等方式來進行治療,如果配合中醫則能進一步減輕症狀,調整體質,減少反覆感染之機率。 其中「白色念珠菌、陰道滴蟲」常用苦參根、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赤茯苓、蛇床子、苦參根、百部、土茯苓等,根據個別狀況不同搭配使用。建議私密處感染的女性,平常飲食要減少食用冰品、酒類、奶類製品、油炸物與甜食,冰品會使身體累積濕氣,而其他則易生痰濕,阻礙循環,使身體濕熱加重。 此外,新竹國泰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多吃高維生素C的水果,能減少細菌增生與發炎;另外優格、大蒜與堅果都能預防陰部感染的症狀:.鳳梨、奇異果:高維生素C的水果可以提升黏膜的防護力,減少發炎,維持私密處的弱酸性環境。 .蔓越莓:蔓越莓可以維持女生尿道與陰道健康,其中的前花青素可以使細菌不容易附著在私密處。 .優格:優格中天然的益生菌可以維持陰道菌叢生態,平衡私密處ph值,記得要選無糖的。 大蒜:大蒜是超強的抗菌食物,可以抑制壞菌在陰道內繁殖,減緩發炎症狀,記得是用吃的,不是擦的。 .堅果:堅果有豐富微量元素,其中的維生素E可以預防陰道乾澀。如何預防私密處搔癢? 想避免私密處感染或發炎,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陰道發炎與日常生活作息有密切相關,若未從根本改善,就算治癒仍會反覆復發。針對私密處治療與日常保養方法,過度清潔恐越洗越癢,建議可從注意平常的穿著、盥洗用品與如廁習慣著手: .避免穿太過貼身的褲子,建議穿棉質衣物,並保持私密處乾爽與通風。 .不需特別使用陰道灌洗產品,過度沖洗反而會破壞陰道酸鹼環境恆定。 .如廁後,應該由前向後擦拭,避免將肛門細菌帶到陰道。 .均衡飲食,避免高糖食物與精緻甜點,並保持良好作息,提升免疫力。 .感染期間避免泡澡,儘量使用淋浴。 隨著女性的生理週期變化,有時會有透明至白色的分泌物,只要不感到搔癢或有特殊味道,都屬正常現象。提醒民眾,若私密處感染,應有耐心依照醫師、藥師指示完成整個療程,勿因害羞而延誤治療。【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0290.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5 醫聲.醫聲要聞
15款抗生素申請健保重新議價 台大醫:替代藥恐生抗藥性
台灣藥價深受健保制價影響,國際藥廠是否進入台灣市場也與健保息息相關,目前已有15款抗生素皆因「不敷成本」向健保署提出重新議價。台大感染科醫師指出,許多抗生素在健保已是老藥,只剩糖果價,國內藥廠都做不下去,而抗生素的研發相當困難、嚴謹,若沒有持續鼓勵優良藥廠生產,恐讓抗藥性問題更加嚴重。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目前15款抗生素生產廠商因不敷成本,申請健保重新核價,經初步審查後,抗生素Etapenem將提至6月15日共擬會議討論調價,其餘14款則仍待初步資料核定後,再研議是否送至共擬會議價,目前仍維持原給付價,不砍價。黃育文表示,本次15款的抗生素分別為盤尼西林類、巨環類、頭孢菌素類、Beta-lactam類、廣效性抗生素、Quinolone類、抗真菌類、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劑類,正在申請核定新藥價。目前藥廠都未通報缺藥,僅兩家通報控貨中。抗生素的缺藥問題茲事體大,社區藥局已時常補不齊藥。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表示,抗生素全球缺藥問題已累積逾20年了。抗生素生產成本相當昂貴,尤其品質檢驗部分更是所費不貲,但細菌不斷產生的抗藥性,得靠藥廠投入研發來因應。盤尼西林早年在台灣就曾因為品質不穩定,導致大量病患過敏,此後多採取專案進口,價格相對昂貴。「抗生素品質管控成本高昂,」陳宜君說,前幾年曾有藥廠研發的抗生素新藥,好不容易通過美國FDA後卻破產了。抗生素的研發相當困難,疾病各自特性合併感染不同的細菌,排列組合非常多種,要研究出最適切的抗生素得花費高昂成本,更不能只靠單一廣效抗生素,否則抗藥性問題將成為全球危機。陳宜君舉例,盤尼西林並非絕對無可替代,假設首選的A藥物療效90%,若因為缺藥選擇替代用藥B療效剩80%,同樣可以進行治療,但若每次都妥協一點,細菌也在努力生存,藥物品質不好、藥效不好都容易誘導產生抗藥性,恐導致未來「無藥可用」的窘境發生。「抗生素的選擇愈多元愈好,」陳宜君表示,個人化且精準的醫療是絕對必要的,否則抗藥性累積愈來愈快,社會將付出慘痛代價;但製造抗生素的國際藥廠已逐漸撤出台灣,新藥進不來,老藥則砍價砍到比糖果都不如,明明是救命的藥物,但幾十年下來各界都不太介意這件事情。陳宜君指出,若健保因成本藥價考量,由品質控管不佳的藥廠製造抗生素,因為一昧妥協,選擇替代用藥,將連帶影響到本來品質好的藥品失效;即使國際藥廠有新藥,健保核價也都要跟老藥比,國際廠便不願意進口台灣,台灣亦不鼓勵本土廠新藥研發,失去利潤空間,自然導致缺藥。健保核價成本過程中,是否有把品質管控、研發成本一併考量進去?
-
2023-06-04 養生.聰明飲食
植物奶有哪些?能完全取代牛奶?5種常見植物奶優缺點一次看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也掀起了一股植物奶取代牛奶的潮流。不過,除了燕麥奶以外,還有哪些飲品也是植物奶呢?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國人常喝的豆漿、米漿其實也算是植物奶的一種,另外還有杏仁奶、豌豆奶、椰奶等。不過,植物奶可以完全取代牛奶嗎?市面上有這麼多種植物奶飲品,民眾又該怎麼選擇呢?余朱青營養師一一說明。植物奶熱量、脂肪低 膳食纖維多又減碳植物奶大部分是由堅果、穀物等,加上水一起製作而成。余朱青營養師指出,大部分的植物奶熱量、脂肪含量比牛奶低,膳食纖維則比牛奶多,容易產生飽足感,因此適合正在進行熱量控制的朋友,此外,植物奶也造福了有乳糖不耐症或是對牛奶過敏的民眾。而這幾年,全球暖化影響下,環保意識抬頭,許多人希望透過「減碳飲食」來愛護地球,為了降低畜牧業排碳量,許多人會選擇吃素、引用植物奶等,而這也成了推動植物奶風潮的原因之一。植物奶不只有燕麥奶 了解5種常見植物奶!除了民眾普遍知道的燕麥奶以外,其實杏仁奶、豆漿、米漿等都是植物奶。余朱青營養師整理出5種常見的植物奶,民眾可依自己的喜好、需求選擇不同的植物奶飲品。燕麥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屬於全穀雜糧類的飲品。余朱青營養師提醒,雖然燕麥奶熱量比牛奶低,但糖值成分偏高,若有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人,飲用時要注意不要過量。杏仁奶和台式傳統杏仁茶所使用的南杏(apricot)不同,這裡用的杏仁是市面上常見的杏仁堅果(almond)。余朱青營養師表示,杏仁奶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都偏低,不過鈣質含量高,而且因為不含麩質,對於麩質或牛奶過敏者而言,是還不錯的替代飲品。豆奶也就是「豆漿」,以黃豆或黑豆為主要原料。余朱青營養師提到,豆奶是植物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飲品,和牛奶的含鈣量幾乎差不多,是素食者攝取優良蛋白質的來源之一。米漿跟燕麥奶一樣都屬於全穀雜糧類飲品,容易有飽足感。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市售的米漿多半會添加芝麻、花生等來豐富口感,也會添加糖,因此熱量算是植物奶中較高的。豌豆奶跟杏仁奶一樣,都屬於蛋白質和鈣質比較高的植物奶,而且含有多種礦物質。余朱青營養師指出,目前在國內還不算普遍,但在歐美地區因為無麩質飲食的興起,豌豆奶越來越受到歡迎。植物奶可取代牛奶? 營養師這樣說植物奶不只能攝取蛋白質,也能獲得膳食纖維,其熱量、脂肪含量也較低,有許多的優點。不過,植物奶可以完全取代牛奶嗎?余朱青營養師表示,若為全素食者,或是有乳糖過敏、乳糖不耐症的朋友,植物奶是很好的考量,但就營養學的觀點來看,牛奶是營養成分豐富的飲品,更是很好的蛋白質、鈣質來源,民眾若沒有太多健康問題或飲食禁忌,其實平時可以牛奶、植物奶交替飲用,這樣更能多元攝取到不同的營養元素。如何選購植物奶? 注意營養標示、成分而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植物奶飲品,民眾在選購時該怎麼選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余朱青營養師指出,民眾選購時別忘了看一下營養標示與成分,通常除了水之外,為了口感的豐富性還會添加其他成分。營養師提醒,每家的配方都不太相同,不過不管哪個品牌,民眾應盡量選擇無糖的植物奶飲品,這樣才能避免攝取到更多熱量,也能更加健康。 資料來源:余朱青營養師-牛奶VS植物奶營養成份比一比 【延伸閱讀】「缺蛋」也不憂傷 蛋白質攝取更多元乳清蛋白喝錯時機恐白補 營養師點名1族群恐致反效果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99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04 焦點.健康知識+
平衡消化系統、啟動免疫防禦 益生菌真如宣稱般有益健康嗎?
當然,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嘗試。一九三○年代,日本微生物學家代田稔(Minoru Shirota)率先想找出生命力夠強韌的微生物,能不被胃酸先摧毀而抵達腸道。終於,他鎖定一種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的菌株,把它放進發酵牛乳中培養,於是在一九三五年發明出第一瓶名叫養樂多(Yakult)的乳酸菌飲料。目前,該公司全世界的年銷售量約有一百二十億瓶。整體來說,益生菌產業是一門價值數十億美金的生意,其產品不但滿足我們的胃,也滿足我們對「天然」保健的欲望(儘管許多益生菌〔包括那些專利菌種〕都是經由代代的工業化培養而改造馴化而來)。有些產品的微生物是以活菌培養來繁殖,有的則是乾燥冷凍,再裝入膠囊或小包裝中;有些只含單一菌株,有的則是混合菌株。益生菌被宣傳成能改善消化、強化免疫系統,或治療各種消化及其他不適症狀的妙方。就算是最濃縮的益生菌,一小包也僅含幾千億個細菌。這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其實腸道中的細菌數是這個數字的至少百倍以上。喝下一杯優格所攝取的菌數不過微乎其微,而且,裡面的菌種也只是腸道菌裡的少數民族,並不是成人腸道菌群裡的主要成員。這些細菌大多與梅契尼可夫奉若至寶的細菌屬於同一類,它們都是乳酸的製造者,例如乳桿菌與比菲德氏菌,而它們之所以會被選中,多半是基於現實而不是科學上的理由。它們容易培養,能在發酵食品中找到,也禁得起從商業包裝工廠到消費者胃中這段旅程的折騰。「但是,它們絕大部分都不曾出現在人類的腸道中,也不具備久居在腸道中的條件。」傑夫.高登如此說。他的團隊透過監測志願者的腸道微生物群落後證實了這一點,他們每天吃兩次Activia 牌的優格,連續七個星期。結果發現,優格中的細菌既沒有進駐到志願者的腸道中,也沒有改變他們微生物群落的組成。這與赫特及肯德爾在一九二○年代發現的問題一模一樣,也與馬修.貝克以及其他研究青蛙益生菌的人員觀察到的現象相同。它們就像輕輕吹過的微風,什麼也沒驚動。有些人認為這不重要,因為就算是微風,也能讓東西隨風輕擺。而高登的團隊果然發現了這種跡象。他們發現,優格能誘使小鼠腸道微生物短暫地開啟消化醣類的基因。隨後,溫蒂.蓋瑞特也發現一種乳酸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的菌株能在不固著(或甚至死亡)的情況下幫助小鼠。在它進入小鼠的腸道時,雖然已經破裂,卻能在死亡之際釋出抑制發炎的酵素。它雖然是個能力糟糕的移入者,還是多少能有些幫助。雖然益生菌「能」幫助宿主,但它真的「做到」了嗎?它的名字某種程度上就是答案。世界衛生組織將它們定義為「活微生物,適量服用可以為宿主帶來健康」。就定義來說,它們有益健康。名目上似乎有非常多的研究都支持這種說法。但在這些研究中,有許多是細胞或動物實驗的結果,與人類的相關性並不明確。而實際以人體試驗的研究,則大多只找了為數不多的志願者,因此實驗結果很容易產生偏誤和統計學上的僥倖。要從這類研究中篩選出有力且可信的證據,是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很幸運地,受人敬重的非營利組織—考科藍合作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已系統性地檢視了醫學研究。根據他們的結論,益生菌能縮短感染性腹瀉發生的期程,降低抗生素治療引起腹瀉的風險,也能挽救罹患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一種危害早產兒的可怕腸道疾病)患者的生命。結論就這些。比起誇大的廣告宣傳,這些結論並不聳動。目前仍然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益生菌能幫助罹患過敏、氣喘、濕疹、肥胖、糖尿病、常見類型的炎症性腸病、自閉症,或其他和微生物群落有關而導致不適症狀的人。而且,目前的證據也不能確認這些被文獻記載的好處是否真的是因微生物群落改變所造成的。主管機關也注意到這些問題。根據其用途,益生菌通常會被歸類為食品而不是藥品。這表示製造廠商無須像製藥公司研發藥品一樣,必須面對極其嚴苛的規範。不過,這一點也禁止他們宣稱產品能預防或治療某種特定疾病 (因為只有藥品可以宣稱療效)。如果他們違反規範,就會面臨處罰。二○一○年,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控告達能(Dannon,在英國叫做Danone)食品製造公司,因為他們宣稱旗下品牌Activia 的優格能「紓解非常態性的腸胃蠕動不順」,或有助於預防傷風感冒及流感。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益生菌的廣告文宣用語都十分曖昧,幾近毫無意義,例如號稱「平衡消化系統」或「啟動免疫防禦」。就連這些說法也面臨反對的聲音。在二○○七年,歐盟要求食品及營養補充品公司必須就其包裝上大量的誇大說詞,提出科學證據。如果他們企圖宣稱產品能讓人更健康、身材更好,或更苗條,就必須拿出證明。這些公司雖然照做,但提出的證據卻乏善可陳。面對數以千計的的證據主張,歐盟科學諮詢小組將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判定為證據不足,包括所有和「益生」有關的部分。由於這個字眼暗示了健康功效,歐盟在二○一四年十二月禁止它出現在食品包裝與廣告上。擁護益生菌的人士認為,這項禁令無視嚴謹的科學證據,而且會引發寒蟬效應;反之,抱持懷疑觀點的人士則認為,歐盟迫使業界提高標準,且必須對毫無根據的說法提出扎實的證據,這種做法相當正確。然而,即使被過度誇大,益生菌背後的概念還是有其道理。考量細菌在人體中扮演的這些重要角色,透過服用正確的微生物增進健康應該是可行的。或許只是因為目前使用的菌株不合適:它們不僅在我們體內的微生物中占比極小,可以引發的影響也有限。我們在前面幾章曾討論過一些更適合的微生物:例如與較低的過胖風險和營養不良相關的嗜黏液艾克曼菌,或是能激發免疫系統抗發炎的脆弱擬桿菌,抑或是另一種抗發炎細菌—普拉梭菌(在罹患炎症性腸病患者腸道中非常顯著地稀少,而它的出現亦能使小老鼠身上的炎症性腸病症狀完全消失)。這些微生物可能會變成未來益生菌其中的一員,因為它們的本領十分切合我們的需求,而且效果令人驚豔,再者,它們都相當適應人體環境,有的甚至已經在健康成人的體內相當普遍(例如每二十隻腸道菌就有一隻是普拉梭菌)。這些可都不像乳桿菌是人體微生物群落中的小角色,它們可是腸道裡的大明星,所以移植到腸道絕對可以適應。然而還是必須再次強調:有效的移植固然可能會帶來好處,但同時也必須承擔較高的風險。迄今,雖然益生菌擁有「使用後非常安全」的良好紀錄,但這很可能只是因為它們在人體中占的比例本來就微乎其微。那麼,如果改用腸道裡比較常見的細菌當作益生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從動物實驗得知,幼年時施予一定劑量的微生物,會對個體的生理、免疫系統,甚至行為造成長遠的影響。我們也已經知道,不存在所謂「好的」微生物,即使那些長久以來就屬於人類微生物群落的成員(例如幽門螺旋桿菌),都能同時扮演正反兩派的角色。在許多研究中,嗜黏液艾克曼菌曾被譽為救星,但在許多大腸癌的個案中,它也是位常客。在未能徹底瞭解它們如何改變微生物群落,以及改變後的長遠後果是什麼之前,都不應該輕易使用任何產品。如同青蛙的例子一樣,細節真的關係重大。※ 本文摘自《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塑造大自然的全貌》。《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塑造大自然的全貌》作者:艾德.楊譯者:田菡, 楊仕音, 劉蓉蓉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3/05/04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04 醫療.中醫
不是只有少吃過敏食物!中醫教如何注意飲食才可有效預防過敏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你也會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嗎?又或者吃特定食物時會皮膚癢、嘴唇或眼皮浮腫呢?這些都是過敏的症狀之一。要怎麼改善容易過敏的體質,中醫師建議不要自己隨便補,應請醫師確定體質後,再吃補藥。最近台北知名拉麵店宣布將推出夢幻食材新口味「大王具足蟲拉麵」,熟客表示味道與香味有點像龍蝦與螃蟹。我的門診中,也有身體容易過敏的病人,問我能不能去吃這個造型特殊,有點像宮崎駿經典動畫《風之谷》劇中「王蟲」的拉麵?其實台灣是個美麗的海島國家,海鮮多又美味,不過由於海鮮水產類食品通常含有容易讓人引起過敏反應的組胺酸(經過細菌和酵素反應後可以產生組織胺),以及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尤其是甲殼類海鮮含量更高,如果本身就容易對蝦蟹等甲殼類過敏者,吃海鮮前我都叮嚀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有過敏的體質,吃的時候會不會出現:皮膚癢、嘴唇或眼皮浮腫,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要非常小心,可能是食物過敏。這些食物會引起食物過敏 食用時必須注意國內成年男性10大慢性食物過敏分別為蛋黃、花生、蛋白、腰果、蜂蜜、黃豆、牛奶、小麥、葡萄、鰻魚;成年女性則為蛋白、蜂蜜、花生、腰果、蛋黃、黃豆、牛奶、小麥、奇異果及鳳梨;兒童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依序為小麥、鰻魚、蛋黃、鱈魚、黃豆、綠豆、蛋白、花生、大蒜及葡萄柚。食物過敏可分為「急性食物過敏」與「慢性食物過敏」2種,吃完東西嘴唇突然腫起來或身體起紅疹,大約持續30分鐘左右就會慢慢恢復正常,這類屬於「急性食物過敏」;另外一種「慢性食物過敏」則是進食後2~3天後才開始逐漸出現症狀。食物過敏則通常通常以皮膚發癢、眼睛發癢、關節疼痛為主。其中堅果過敏的排行,以花生第1、杏仁果第2、芝麻第3、腰果第4,而加工方式不同,嚴重度也會不一樣,例如高溫烘烤或油炸過,又淋上糖漿的,所造成的過敏最嚴重!另外,堅果的過敏不見得只會出現皮膚癢的症狀,也常常合併某處關節僵硬、甚至疼痛。普遍都認為堅果是最健康的、而起司含有大量鈣質,應該也很健康,其實天底下沒有一項東西是一定好或不好的,只能說適合不適合。而且就算適合,吃多了也不好。誰比較容易慢性食物過敏?慢性食物過敏往往對食物敏感的反應,偏向是全身性的症狀,例如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濕疹,甚至是關節疼痛、腸胃道不適等症狀,但是也因為這些症狀,讓人沒聯想到是不是與前幾天某種食物有關連,久而久之,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就會成為反覆發作的主要原因。如果是經常腸胃道消化不良,尤其是吃完東西容易脹氣、便祕或拉肚子的人,會比較容易有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藥物也會過敏! 開藥時應主動與醫師說明除了食物過敏之外,藥物過敏、也蠻常見的,常見類型有兩類:1、立即藥物過敏型:吃藥幾小時內就會發作,常見症狀有皮膚紅疹、眼睛或嘴唇水腫、頭暈、呼吸不順、腹痛,停藥一般就會自行改善。2、延遲藥物過敏型:一般在2∼10天後才發作,常見症狀有皮膚紅斑、發燒、眼睛灼熱、吞嚥不適,比較嚴重的有皮膚發生疼痛性紅疹水疱,甚至全身大面積皮膚剝落,嘴巴和眼睛的黏膜潰瘍。吃什麼中藥也會產生過敏? 體質太虛也會引起不適應反應西藥藥物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是抗生素和退燒止痛消炎藥,通常是較嚴重的延遲型過敏。中藥藥物過敏比較常見於富含蛋白質藥材,如蜈蚣、殭蠶等,可能產生輕微的立即型過敏。不過有些人吃一包中藥就明顯感到某些不舒服,其實並不是過敏,而是體質太虛,藥性只要偏寒一點或偏熱一點就立刻不適應。中醫常見調整過敏方向 依照體質分為3種中醫調整過敏體質、常以改善體質為方向,常見下列3種證型:1、肺虛血熱型:常見症狀:吃燒烤、海鮮、油炸等熱性食物,加上自己本身如果體質偏熱時,更容易過敏,常見除了過敏症狀之外,還有口乾,苔薄黃,脈象細數,中藥治療方法:消風散為主方,並根據症狀酌加桑葉、菊花、蟬衣,如果是下肢較為嚴重的,則酌加車前子、蒼朮、黃柏等藥,如果兼見便秘者,則酌加大黃等藥。2、腎虛型:常見症狀:過敏常反覆發作,只要腰酸、疲倦、月經後,即使平常不會過敏的食物、也變成容易過敏,中藥治療方法:地黃飲子為主方,如兼有嚴重血虛,可酌加四物湯,如肝火甚、口苦、口乾,則酌加龍膽泄肝湯。3、脾虛型:常見症狀:容易腹瀉、食慾不佳,這種過敏類型最常見於小朋友,中藥治療方法:參苓白朮散為主方,如果有點過敏鼻炎、容易感冒或者氣喘,可酌加黃耆、黨參、防風等中草藥。平時如何用食補保養 改善過敏體質?改善容易過敏的體質、吃補藥,是國人常用的方式,不過阿利博士建議不要自己隨便補,建議先請醫師看過體質後再吃補藥。我提供常用的三個保養方給容易過敏的朋友,也先請您的中醫師診斷一下您的體質:1、肺虛血熱的過敏體質:粉光元氣茶材料:粉光蔘10公克、桂花1公克、菊花1公克、枸杞10公克、做法:上述材料、用800cc的熱水、浸泡10分鐘後飲用即可2、腎虛型的過敏體質:粉光蔘豬心湯材料:粉光蔘30公克、黃耆10公克、紅棗10顆、豬心1個、水8碗做法:1.將豬心洗淨,整個不用切,加入中藥及水,放入電鍋燉煮約1小時。2.等豬心熟了,取出豬心切片,再放入湯中一起吃。3、脾虛型的過敏體質:植萃博士茶材料:南非博士葉5公克、人參鬚10公克、茴香0.5公克做法:上述材料、用800cc的熱開水、浸泡10分鐘後飲用即可按摩這4個穴道 可以減緩過敏不適這4個穴道:曲池穴、內關穴、血海穴、與三陰交,一天做2到3次,每個穴位按壓1至2分鐘,對於減緩搔癢不適、有不錯效果。平時飲食該如何注意 才可以有效預防過敏阿利博士不建議只少吃會過敏的食物,因為這樣會影響營養均衡,不妨多建立下列飲食概念:1、中藥勿自行服用,畢竟中藥也是屬於藥物的一樣,自己開方保養自己的健康、總是冒險2、茶葉、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料,要適量3、少吃含有食品添加物的加工食品4、肉類可以放心食用,但海鮮則要適量5、夏天多吃西瓜與梨子最安全,蔬菜水果、盡量選用當令食物。台灣夏天時雨時熱,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過敏情形增加,如果此時遇到特別食物或者特定中西藥物,可能過敏現象會更容易發作。阿利博士建議:如果自己的體質是屬於容易過敏,建議少吃一些中醫所謂的「發物」後,常見發物如:甲殼類海鮮、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當然如果真的很想吃,也建議先少量試試看會不會過敏。如果皮膚過敏發作時,可以局部冰敷降低癢的感覺,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並且避免到悶熱場所。如果皮膚過敏症狀持久不好,或同時誘發氣喘,以及嚴重過敏引起呼吸道腫脹,出現呼吸困難時,應立刻就醫治療,畢竟過敏的症狀是可輕也可嚴重的。延伸閱讀▶為什麼肚子老是在痛?網友熱議慢性腹瀉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各國仍有流行病盛行!怎麼針對體質補身體、提升免疫力?▶孩童過敏、腸道菌相失衡 恐提高過動症機率2~3倍!營養師建議的整腸飲食調理法(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03 焦點.健康知識+
夏天就該喝冰水!中、西醫破解喝冰水的迷思,但有4種人要少喝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歡進便利商店買一瓶冰水大口暢飲,覺得這樣沁涼又消暑。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心裡同時會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喝冰水對身體不好,讓我們暢飲時又帶了一點罪惡感。很多長輩都說,從中醫的角度認為喝冰水不好,但喝冰水真的對身體不好嗎?中醫師陳潮宗指出,《黃帝內經》有建議,人體要去適應環境上的變化才會健康,天氣熱的時候,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調節體溫,所以健康的人在夏季適度喝冰水反而是有好處的。喝冰水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跟壞處?《良醫健康網》採訪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以及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來談喝冰水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喝冰水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跟壞處?基本上,都認為冰水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壞處,也沒有特別的好處。不過,夏天時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身體調節體溫。曾柏榮說,相對於常溫的水,冰水確實比較有刺激性,會短暫使血壓、心跳升高,但這些都是很些微的刺激,不至於我們短暫喝了冰的,血壓飆高非常多、心跳增加非常快。【延伸閱讀】婦產醫:喝冰水不會傷子宮、讓月經排不出來,更不會讓小腹變大迷思一:喝冰水可以減肥嗎?曾柏榮、陳潮宗兩位醫師都不建議用喝冰水來減肥。雖然有研究指出喝冰水可以增加代謝,這是身體遇到冷的時候,本來就會產生比較多熱能。因為天氣寒冷、體溫降低的時候,人體要維持體溫的恆定,本來就會增加代謝。短期來說冰水確實會提升代謝率,但不會光靠這樣短暫的刺激變化,就能變瘦或變胖。冰的食物確實會短暫地消除熱量、幫助降溫,但喝冰水降溫所消耗的熱量,與飲食上吃進去的熱量不成比例。所以要靠喝冰水來減重,是不切實際的作法。特別是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迷思二:運動完可以喝冰水嗎?運動完喝冰水不至於對身體產生危害,在炎熱的環境,運動完適度補充喝冰水可以幫助降溫,建議喝冰水時可以慢慢啜飲,不要喝太多,一次喝300到500c.c.即可。曾柏榮提醒,剛運動完時,人體還在調適心臟、血管的變化。這時喝冰水對身體來說是另一刺激。雖然不至於對身體有害,但如果不希望給身體額外的刺激,可以喝常溫的水。【延伸閱讀】大家說喝溫水較好,運動喝冰水真有那麼糟糕?專業醫師這樣說迷思三:發燒時可以喝冰水嗎?曾柏榮說,「喝冰水」對「發燒」本身沒有特別好處,而且發燒的時候人會怕冷,這時喝冰水可能會更不舒服。陳潮宗補充,如果發燒有伴隨喉嚨痛的症狀,喝冰水可以幫助喉嚨消腫,但如果是受了風寒而引起的發燒,喝冰水會降低抵抗力,因此不建議喝冰水。哪些人不建議喝冰水?曾柏榮、陳潮宗皆認為,健康的人喝冰水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因為冰水有刺激性,不建議有些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喝冰水。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腸胃功能不適、呼吸道疾病和有容易頭痛的人,比較不建議喝冰水。一、心血管疾病患者:這類患者心臟功能不好,應該避免血壓、心跳有太多的變化,而喝冰水會給心臟、血管額外的刺激,因此建議喝比較接近體溫的水。二、腸胃功能不佳、腸躁症患者:對於容易胃痛、胃酸過多的人來說,一次喝大量冰水可能會刺激胃壁,造成痙攣收縮,導致胃痛。而對腸躁症患者來說,可能因為冰水對腸道的刺激,比較容易腹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喝冰水。三、有過敏性疾病、呼吸道過敏、氣喘患者:這類患者呼吸道比較敏感,有可能因為冰的刺激誘發呼吸道的變化。另外,對過敏的人來說,冰水對人體就是一種刺激,可能會誘發過敏症狀。四、有偏頭痛、慢性頭痛的人:這類患者喝冰水會刺激交感神經,誘發背部、頭部頭痛。延伸閱讀:.夏天愛洗冷水澡降溫? 專家曝:想要涼爽用「這溫度」洗才對.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超多!台大醫告訴你:15個喝冰水好處.夏天不建議洗冷水澡!醫:洗完做這事爽一時卻更傷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3 焦點.健康知識+
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遠離死亡風險
依據108年衛生福利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而死亡者,分別位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6位!而這些疾病的成因,都可能與高血壓有著高度的關聯。根據另一項由國健署公布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的盛行率接近26%,到了40歲以上時更是來到了38%,而且這個數字還會繼續隨著年齡增加而繼續上升!所以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會來告訴大家怎麼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並用飲食來幫助自己的血壓維持在健康的範圍!高血壓的成因與診斷高血壓常常是由很多種因素交互作用下而生的結果,其中可以大致分為生理方面的因素如遺傳、肥胖等;至於飲食及生活方面如熱量攝取過多、鈉攝取過量、鉀鈣鎂攝取不足、缺乏運動、吸菸、酒精過量等則可歸類為環境因素。這些危險因子都會對血壓造成不良的影響,包括血管壁的損傷、血管緊縮、水分過度再吸收等。目前台灣針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依據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發布的「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中,將高血壓判定為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若檢查出來的血壓超過這個數值,飲食生活習慣就要開始做出改變囉!居家血壓量測722法則高血壓初期卻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所以很常被人們忽視,無形中增加了疾病惡化的風險。因此平時就做好血壓的監測才能時刻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並及早應對。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也就是連續7天量血壓、早晚量血壓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如此一來就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數據,進而判斷自己是否有罹患高血壓的可能。【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得」到健康,「舒」緩血壓,正確「飲食」除了時刻關注自己的血壓狀況外,透過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無疑是個簡單又有效率的一種方式。目前國內外最推崇的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便是專門針對改善高血壓情況而設計的,這種飲食方針有著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控制飽和脂肪酸的特色。接下來讓Sean和大家一起學習怎麼從市面上挑選這些得舒食物!‧高鉀食物:鈉與鉀的平衡是身體調控血壓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現代人飲食口味偏重鹹,常常在無意之中吃下過量的鈉。過量的鈉會刺激血管收縮及增加身體水分滯留的能力,使血管張力增加而血壓升高。因此可以攝取黃豆、山藥、香蕉等含有豐富鉀的食物,鉀能幫助身體把多餘的鈉與水分排出及使血管平滑肌放鬆,有利於降低血壓。根據國健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指示,每日應攝取鉀達2500~2800豪克。‧高鎂食物:腰果、菠菜、酪梨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好取得的高鎂食物,血漿中鎂的濃度與血壓呈現負相關,可能的原因是鎂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扮演著類似血管擴張劑的角色。依據國健署建議,我們每天應攝取320~380毫克的鎂。‧高鈣食物:高鈣食物包含小魚干、黑芝麻、牛奶等,鈣能維持心血管健康、保持肌肉正常收縮與舒張,雖然目前並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高鈣飲食有助於降低血壓,但高血壓的出現卻有很大的機率會與鈣質缺乏有關,所以對於較易缺乏鈣質的族群來說要特別注意鈣質的補充,避免讓自己落入缺鈣危機中。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提到,我們每日應攝取的鈣質應達1000毫克,但在106-109年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國人對鈣的攝取量仍遠遠不夠!若平時的飲食習慣中無法攝取到足量的鈣質,適量以保健食品補充也是一種有效率的選擇。‧高膳食纖維食物:燕麥、黑木耳、百香果都含有許多膳食纖維,它可以延緩醣類在腸道的吸收,調節血液中胰島素的濃度在正常範圍。若胰島素濃度過高,就會刺激身體保留鈉鹽及水分滯留的情形,造成血管張力增加,血壓變高。國健署建議每天應攝取膳食纖維量達25-35公克。‧挑選好油脂:在攝取等量油脂的前提下,增加魚油、堅果、橄欖油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比例有助於降血壓、幫助身體對抗發炎、促進血液流動、增加血纖維蛋白的溶解等保護心血管的益處。 高血壓常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悄悄形成,等到身體開始產生不適時已經非常嚴重。【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的使命與願景,就是幫助大家提升對健康與疾病防治的認知,打造美好生活。在年輕時就照顧好自己的健康,無疑是最好的投資。若你是屬於高血壓的族群,只要在飲食上遵守得舒飲食的五大精神:選擇全榖根莖類、每日五蔬五果、每日兩份低脂乳品、白肉取代紅肉、適量攝取好油脂,再搭配醫師的指示服藥、適度的運動與維持理想體重,就可以快樂地享受人生囉!貼心提醒:若您是屬於有腎臟方面疾病、糖尿病、腸胃敏感或對堅果乳品類過敏的族群,在採用得舒飲食之前,請先向專科醫師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再作決定。 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曝富含B群8種食物及8大功效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2 醫療.婦產科
產後性愛疼痛高達35%!陰道乾澀越忍越痛苦,做「1件事」重返和諧性生活
女性的性生活疼痛相當常見,不過多的是女性因感覺害羞、尷尬而未尋求改善,長久下來影響床事,甚至更進一步影響夫妻關係。星幸福美學診所洪若霓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建議盡早檢查治療,有助恢復美滿性生活、也助維持夫妻感情。女性產後性愛疼痛高達35%,醫指常見原因,籲應更加重視! 女性常見性交疼痛原因:根據2020年12月發表在國際婦產科醫學期刊《BJOG》的數據顯示,高達35%的產後婦女曾經歷性交疼痛,而且在產後一年仍有22%的女性會有這樣的困擾。而台灣有研究報告顯示國人性交疼痛的原因,其中最常見的原因為陰道感染19.95%,第二原因為更年期佔了16.8%。 產後常見性交疼痛原因:洪若霓醫師說明,產後媽咪發生性生活疼痛有幾個原因,產後哺乳會讓媽咪處在低雌激素狀態,導致私密處的狀態可能會類似更年期婦女。陰道水分不足潤滑度不夠,會乾澀不適。而賀爾蒙影響,外陰部前庭組織萎縮,也會讓外陰部過度敏感,夫妻房事摩擦時容易疼痛。陰道內酸鹼值的改變,抵禦細菌能力下降,陰道感染發炎也可能引起疼痛。此外,若自然產時會陰縫補太緊或疤痕組織增生,導致續發性陰道口狹窄,及會陰疤痕新生伴隨的慢性疼痛問題也容易讓女性在性行為時感到疼痛。 治療改善性愛痛先找出原因,醫:身體、心理都需要注意! 洪若霓醫師表示,造成性行為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必須要確實找出問題點才能對症治療改善疼痛。若是陰道口太小可以進行手術調整。而陰道內部常見的陰道乾澀、萎縮鬆弛、反覆感染發炎症狀,除了可以擦荷爾蒙藥膏外,也可以施打私密雷射、電波治療、PRP或PLT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等方式治療。 而若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建議夫妻們也可以進行諮商或參加夫妻關係課程,學習更多關於性生活和情感連結的知識和技巧。 她陰道乾澀越忍越痛苦,經治療重返和諧性生活! 一名新北市35歲女子經歷產後陰道乾澀及反覆感染之苦,與老公進行房事時會有撕裂疼痛感而被迫中斷,她本想著忍耐一下就可以回到以前美滿的性生活。 但經過多次嘗試,疼痛的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和老公的性愛變成痛苦,雙方心理壓力變大導致生活中的爭執跟著變多,嚴重影響雙方感情,後來求助於專門治療性生活疼痛的門診。 經洪若霓醫師檢查,判斷案例是因產後雌激素低下導致的陰道乾澀,再加上生產時會陰修補太緊引起的續發性陰道口狹窄。在接受陰道口擴張手術及陰道雷射治療後,性交疼痛的問題獲得大幅改善,恢復到產前的和諧性生活。 性愛痛尷尬不就醫影響性事?醫籲別害羞早治療維護感情! 性生活疼痛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問題,但仍有許多女性因為害羞或尷尬而不願意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只自行購買潤滑劑或陰道擴張棒使用。根據國外調查統計,28%女性遇到陰道不適時會認為這是自然老化的現象且感到尷尬,所以沒有告訴另一半,進而導致性生活頻率降低、性生活滿意度下降,長久下來對夫妻關係和個人心理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洪若霓醫師提醒,當出現性生活不協調,乾澀、鬆弛、疼痛等私密處困擾時,不需因為害羞尷尬而羞於告知對方真實的感受,或是互相責備影響夫妻感情,更呼籲大家要正確對待性生活疼痛的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羞恥的事情,而是應該勇敢面對並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才能讓性生活更加美滿。 《延伸閱讀》 .陰道痛、有異味、分泌物異常?陰道炎常見3型態一次瞭解! .毛巾沒洗如同用馬桶擦身體!專家指3地雷,常過敏、私密處感染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1 醫療.百病漫談
腋下痛別輕忽!醫曝6大可能原因:出現4種情況盡早檢查
腋下疼痛日常並不少見,不過除了肌肉拉傷或皮膚疾病以外,其實也有不少較嚴重的疾病需要提防。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主要原因,並提醒出現不尋常症狀應盡早檢查。腋下疼痛主要6大類原因!癌症、心肌梗塞也在其中。王威傑醫師表示,腋下疼痛原因繁多,主要可以分為六大類,包括肌肉拉傷、淋巴腫大、皮膚疾病、良性腫瘤、神經疼痛、轉移疼痛。肌肉拉傷:肌肉纖維、韌帶過度伸展拉扯造成,如舉重拉扯到胸大肌、推丟時拉扯到喙肱肌,其他也包括韌帶。淋巴腫大:主要和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惡性腫瘤等有關。感染可如愛滋病等性傳染病、新冠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結核菌、貓抓熱等。自體免疫疾病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惡性腫瘤則如淋巴瘤,會越來越大,觸摸起來較有彈性;惡性腫瘤轉移的轉移癌則如乳癌轉移等,會較硬、越來越大、觸摸不易移動。兩種都容易出現胃口不佳、體重減輕等,且通常是體積變大時才出現疼痛。皮膚疾病:如毛囊炎、接觸到清潔劑或過敏原的接觸性皮膚炎、或是常見肥胖族群出現對磨疹而使得疼痛等。良性腫瘤:如脂肪瘤、皮下囊腫,通常比較不會痛,一般是腫瘤大到壓迫到神經,才有可能引起較明顯的疼痛。神經疼痛:如出現在腋下附近的帶狀皰疹,或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疼痛等。雖說糖尿病的神經疼痛大多從周邊神經開始,不過腋下確實也有可能出現。轉移疼痛:轉移痛通常意味著該處附近的器官正出現問題引發疼痛,而疼痛又更進一步延伸、轉移到腋下,包括了較少但確實也會引起轉移痛的胃食道逆流,以及較嚴重的心肌梗塞。腋下疼痛4種情況盡早檢查,胸悶痛、冒冷汗應即刻就醫!王威傑醫師表示,由前述可見,腋下疼痛也是有可能潛藏著危險或較嚴重的疾病,因此提醒若出現不尋常的症狀應提高警覺。包括不明原因的疼痛、淋巴腫大、超過兩周。以及不明體重減輕、盜汗、胃口不佳等虛弱症狀。或是腫塊越來越大、超過兩公分。另外若是出現紅、腫、熱、痛,即便只是皮膚疾病所引起,也可能形成更進一步、更嚴重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也不宜久拖。上述這些情況都建議盡早檢查。至於轉移疼痛,若另也同時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此時就有較高的機率為心肌梗塞,為防誤判而發生悲劇,不論如何應即刻就醫。腋下疼痛檢查無異如何改善?醫:可用痠痛貼布或熱敷。在初步觀察症狀沒有異常,或是檢查確認排除疾病可能,王威傑醫師建議,若要排除腋下疼痛,也可透過痠痛貼布或熱敷進行改善,因為此情況往往較常見的是肌肉疼痛所引起,而這疼痛也可能因行動而疼痛持續、不只兩周,例如工人出現腋下疼痛就有可能超過兩周。不過王威傑醫師也提醒,若自覺可能是因肌肉、韌帶等影響引起疼痛,也還是得留意是否有出現其他併發症等不尋常症狀,以免誤以為僅是肌肉痛,實則有較危險的疾病存在。《延伸閱讀》 .胸部摸到硬塊是乳癌嗎?醫指常見症狀:盡早檢查但不必恐慌。 .淋巴癌來得又快又猛!及時確診是治療關鍵!出現6大症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
-
2023-05-30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不暗沉、不脫屑、恢復光滑細緻 他們做對「三件事」
「我的孩子一起床,不誇張,皮膚脫屑到,皮屑圍成一個人形!」「我女兒在學校,因為異位性皮膚炎,被取笑是家暴腳….」「那個一直癢,就會一直抓,然後抓到破皮流血,晚上床上都是血。」在2023年5月20日,也就是代表「我愛你」這一天,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的號召下舉辦第二屆「異杯咖啡的時間」,邀請中、重度異友、異友家人齊聚一堂,分享自身罹患異膚或照顧者所面臨的種種挑戰與辛酸血淚,而每一個分享,都透漏著濃濃的在乎與關愛。其中,有些病友、病童媽媽除了述說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的慘狀,也提供改善方法,舉例來說,像「選擇適合藥物、療程」、「放輕心情、釋放壓力」與「改變生活環境」等,都可以幫助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有些病友的皮膚,在良好的控制下,恢復了光滑、細緻,在活動現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鄒嘉倫也針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照護、治療趨勢進行說明與分享。異友心聲:期待大家平常心看待鄒嘉倫指出,在過去,約有6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成年病患,即使接受治療,症狀依然無法受到控制,主要原因在於,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持續性潛在發炎性疾病」,由於慢性發炎的驅動,導致控制不易,在一年中,病友有三個月到半年可能都在異位性皮膚炎發作之苦,就算做了很多努力,也是效果不好,加上傳統口服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多半是間歇式療程,可能一停藥,症狀就大反彈,導致病患、病患家人與醫師常感挫敗。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的孩子是中重度異膚病友,她觀察到,不少病童家人花了很多時間、心血求醫,甚至花大錢找尋改善方法,但疾病還是很難控制,皮膚搔癢、脫屑、膚色黯沉等症狀還是不斷干擾,沮喪、自責情緒也久久不散,當遭遇外界嘲笑、異樣眼光,情緒更容易低落,因此很需要社會大眾的的理解,並希望大家以「平常心」看待。治療效果、安全性 都是考量重點「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目標在於,精準抑制發炎,長期穩定控制!」鄒嘉倫表示,為了長期控制疾病,必須針對潛在發炎進行持續性治療,且治療也須精準、安全。若要達到治療目標,以中、重度病友來說,全身性治療是重要選項,而全身性治療的用藥考量點包括「是否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其他共病?」、「年齡」、「是否懷孕、處於育齡階段?」、「本身疾病情況」、「藥物療效與安全性評估」,以及「是否需進行用藥前監測、風險管理?」等指標。近年來,由於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JAK抑制劑等藥物問世,中、重度異膚病友擁有更多「抗異」利器,以生物製劑為例,這類藥物的作用原理在於有效、精準抑制異膚核心細胞激素,幫助緩解搔癢及皮膚發炎反應,主要適用於6個月以上、患有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且對其他全身性治療控制不佳,或不適合使用其他療法的病患。育齡、懷孕、慢性病患 更要選適合生物製劑臨床數據顯示,年齡6個月以上的中、重度異膚病友若使用生物製劑,除了搔癢大幅改善,多數皮膚病灶也能有效縮減,皮膚外觀很有機會達到正常或幾乎正常程度,且可長期維持療效。此外,有些生物製劑的安全性較高,因此育齡、懷孕女性或患有肝、腎疾病等慢性病病患也可使用,用藥前、後較不需要抽血監測肝腎功能、血球變化。在2022年8月1日,健保已放寬將生物製劑給付於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給付條件限於經照光治療及其他全身性治療無效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讓這類病患的治療擁有更多彈性。在病友經驗分享時間,一位邱媽媽也分享她15歲女兒的「抗異」經驗,她說,每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她女兒的腳就會搔癢、有傷口,一塊塊的色素沉澱,曾被同學嘲笑是「家暴腳」,所幸學校老師努力進行生命教育,同學才終於理解、產生同理心,也不再說出傷人話語。後來邱小妹經過多種療程、症狀反彈後,接受生物製劑注射劑輔以健保藥、藥膏,病情才終於穩定控制。病友、醫師攜手 抗「異」勝算大增鄒嘉倫、丁淑敏不約而同提醒,目前有越來越多藥物可供選擇,希望每位病友、病友家人與醫師多討論、溝通,選擇適合治療策略,並配合醫師指示用藥,同時也可和其他異膚病友多交流,尋求心靈上的支持與鼓勵,如此,就有機會戰勝異膚,讓皮膚恢復光滑、細緻,生活也可步上常軌。
-
2023-05-29 名人.好食課
鯖魚、鮭魚、白帶魚哪個熱量高?一圖看懂常見海鮮熱量及脂肪含量
Under the sea~Under the sea~今天(5/25)小美人魚正式上映,許多品牌也搭上這熱潮,推出蝦堡或深海巨物拉麵來讓民眾感受另類的海洋氛圍,好食課 Anna 李宜樺 營養師 也分享海鮮熱量圖鑑,帶你一探海底世界。*海鮮熱量皆以100克可食部位做計算.鯖魚:富含脂肪,熱量417大卡,油脂佔整體39.4%.虱目魚肚:虱目魚一尾(300克)約729大卡,而虱目魚肚一片大約100克,熱量342大卡,脂肪29.6克.秋刀魚:一尾大約即100-150克重,去除臟器及頭,約剩55克重,所以吃100克的秋刀魚肉,相當於吃兩條秋刀魚,熱量277大卡,脂肪21.8克.鮭魚:鮭魚每100克可食部位,熱量約248大卡,脂肪16.0克 .大比目魚:過去說的扁鱈即是大比目魚,每100克201大卡,脂肪16.1克.白帶魚:白帶魚每100克熱量162大卡,脂肪8.7克.花枝丸(?):剛打撈上岸(?)的花枝丸,一顆約25克,4顆熱量166大卡,脂肪7.0克.紅蟳:每100克熱量122大卡,脂肪3.6克.草蝦:草蝦每100克熱量100大卡,脂肪0.7克.章魚:章魚每100克熱量61大卡,脂肪0.6克.烏賊(花枝、墨魚):烏賊每100克熱量57大卡,脂肪0.6克.魷魚:魷魚每100克熱量50大卡,脂肪0.2克.大王具足蟲:因為鮮少人吃,目前皆無他的營養相關資訊,但推測熱量應介於蝦子螃蟹之間因為大王具足蟲主要棲息於深海底,所以通常是海底拖網作業碰巧打撈上岸的附帶品,但由於拖網作業對於海洋環境會有極大的傷害,所以並不鼓勵為了噱頭特地吃大王具足蟲,我們還有多種好吃美味的海鮮可選擇。另外因大王具足蟲多少也算甲殼類生物,所以如果對蝦蟹過敏,建議斟酌考量食用。【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Under the sea~海鮮熱量大集合】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