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癌症.大腸直腸癌
搜尋
腹瀉
共找到
1488
筆 文章
-
-
2023-03-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免隔離新制/成人7症狀、兒童6症狀應警覺 這些對象適用口服抗病毒藥
下周一(3/20)起新冠肺炎輕症確診者就可正式免隔離,但民眾可能仍有輕症轉重症的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不論大人小孩,如出現重症的警示症狀,包括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等,應儘速就醫。羅一鈞表示,大部分新冠肺炎確診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但部分有較高重症風險的病人,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輕症確診常見十大症狀:1.喉嚨痛、乾癢2.咳嗽、有痰、聲音沙啞3.頭痛、肌肉痠痛4.鼻塞、流鼻水5.腹瀉、腹痛6.發燒7.心悸、胸悶8.皮膚紅疹、蕁麻疹9.會喘、呼吸困難10.心情鬱悶(統計資料來源:「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兒童6警示症狀若兒童出現以下6種症狀,包括抽搐、嗜睡或意識改變、呼吸困難或胸凹、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或冒冷汗,家長或親友應儘速送醫。成人7警示症狀若成人出現以下7種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紫、在沒有發燒情況下心跳大於每分鐘100次、無法進食或喝水以及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都可能是轉為重症的前兆,也務必儘速就醫。4類高風險對象適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領用也從自3月20日起同步調整。如為檢驗陽性併發症高風險民眾,就醫後經醫師診察評估為發病5日內且符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的重症風險因子藥物適用條件者,可由診療醫師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處方,至全國約2700餘家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機構領用藥物治療。醫事機構於開立或調劑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自主上傳IC卡藥物作業,以掌握藥品使用流向。尤其65歲以上、孕婦、產後六周內的產婦、具氣喘、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或具影響免疫功能疾病的民眾,是感染新冠肺炎可能導致併發症的高風險對象,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4類高風險族群.65歲以上.孕婦、產後六周內的產婦.具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炎、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大於等於30等慢性病.具影響免疫功能疾病下周起台灣社會將向常態生活邁進一大步,但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則提醒應持續觀察兩指標,包括超額死亡是否趨近於零,以及新冠重症率和住院率都降低到與疫情前的流感相同;但兩個指標都還沒達到。對此,羅一鈞也表示,將持續「疫苗加一」的活動,希望能進一步提升疫苗覆蓋率,另外輕症免通報、隔離新制上路後,也會持續提供公費抗病毒藥物給重症高風險的民眾,以減少重症和住院率。【解封必知】.3/20起確診隔離改「0+N」,7個QA掌握解封新制重點.整理包/「疫苗加一」 上路,十大QA 一次看!這幾個縣市施打可拿500元禮券【確診必知】.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輕中重症適用藥品詳細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4 養生.聰明飲食
增強免疫力要吃黑斑香蕉!營養師揭:糖尿病、高血壓「吃這色」最好 2類人少吃
台灣是香蕉盛產國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香蕉,不僅方便取得、方便食用,營養價值也相當的高。不過,香蕉有許多不同的顏色、熟度,該怎麼選擇才對呢?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上分享香蕉營養知識,用一張圖清楚告訴民眾,不同顏色的香蕉有哪些優點、不同族群又該怎麼正確選擇香蕉的熟度、顏色。 香蕉營養價值高! 營養師建議1天1根 香蕉在台灣幾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的水果,而且營養價值高,對健康又有許多好處,營養師程涵宇指出,一根香蕉大約100大卡,運動吃香蕉可以補充體力,還能防抽筋。此外,她也提到,香蕉屬於高鉀食物,可以穩定血壓,又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鉀、葉酸能維持心臟健康、幫助消化,不論是老人、小孩都適合吃,建議一天一根香蕉最剛好。 不同香蕉適合不同族群 香蕉怎麼選才對? 不過香蕉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熟度,該怎麼做挑選比較好呢?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不同顏色、熟度的香蕉有不同的營養價值,對身體也有不同的幫助,建議不同族群可以依其優點做不同的選擇。一般最常見的便是亮黃色、熟度適中的香蕉,營養師程涵宇指出,熟度剛剛好的亮黃色香蕉,GI值屬於中低,含有較多果膠幫助消化、排便,還能保護腸胃壁、吸附水分,因此腹瀉時也可以安心吃,如果有便秘問題的族群也建議可以選擇黃香蕉食用。而有點熟度、有黑斑點的香蕉,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日本的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長了黑斑的香蕉,抗氧化能力更好,建議如果是想要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的民眾,選擇有黑斑點的香蕉準沒錯。至於帶點綠的香蕉,雖然口感有些人不喜歡,不過其實它擁有許多好處。營養師程涵宇提到,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以及想要減重的民眾,最適合選擇綠色香蕉。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帶綠色的香蕉GI值較低、膳食纖維較高、糖含量也較低,血糖較能穩定,因此適合有糖尿病的民眾,此外,它有豐富鉀離子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離子,進而穩定血壓,因此也很適合高血壓族群,另外綠香蕉富含抗性澱粉,能提供飽足感,對減重族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骨折不能吃香蕉? 闢謠!「這」族群才須注意 香蕉有許多的好處,不過有些民眾擔心骨折、筋骨不好的人是不是不可以吃香蕉?營養師程涵宇提到,這在醫院骨科病房就常常聽到,骨折病人必定會問能不能吃香蕉、會不會磷太高影響鈣吸收對骨頭復原不好,這些都是謠言,骨折、筋骨不好的人可以吃香蕉。她指出,真正不建議吃香蕉的族群是急性、慢性腎臟疾病的病人,由於這群病人對磷、鉀的攝取需要經過計算並對應食物建議份量再飲食,因此不建議隨心所欲的吃香蕉。【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951】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3 名人.好食課
螃蟹+柿子、菠菜+豆腐能一起吃嗎?一圖破解農民曆食物相剋表
不敢相信 這兩者一起吃有毒?糖、香料及美好的味道可以生成飛天小女警,但A+B混搭就會變成毒?過去家家都會有張農民曆的食物相剋表放在廚房,以防自己誤將A+B製成毒藥害死自己,但這些食物一起吃真的有毒嗎?就讓好食課 Janie 呂雅珍 營養師解析給你聽!Q:螃蟹跟柿子可一起吃嗎?A:可一起吃學理上柿子等富含單寧的食物,與蛋白質一起吃會凝結成塊,造成消化不良,但正常吃柿子及螃蟹量不至於造成腸胃不適,所以不需太過擔心Q:蝦子跟檸檬可一起吃嗎?A:可一起吃過去謠傳檸檬中的維生素C會使蝦子中的五價砷轉變成有毒的三價砷(砒霜),但這要十分純且高量的維生素C及大量的砷才有可能,日常正常食用蝦子或檸檬並不會產生有毒物,所以可安心食用Q:生魚片跟牛奶可一起吃嗎?A:可一起吃過去許多蝦子跟南瓜、或生魚片跟牛奶有毒的傳言,但主要是因為早期食物保存不良,導致食物中毒而有腹瀉等問題,只要食品安全衛生有做好把關,並且適量食用生魚片,並不會有食安疑慮Q:菠菜跟豆腐可一起吃嗎?A:可一起吃網路謠傳菠菜中的草酸會與豆腐中的鈣質結合生成草酸鈣,造成腎結石,但人體腸道並不會吸收草酸鈣,所以會隨糞便排出,根本不會有結石問題!Q:豆漿及雞蛋可一起吃嗎?A:重點是熟食如果是生豆漿,可能會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劑造成蛋白質消化不良,但量並不至於造成身體危害,且市售豆漿也皆為已煮過的豆漿,所以不需擔心喝到生豆漿!生雞蛋則容易有沙門氏菌或是抗生物素等問題,只要煮熟便無食安疑慮,豆漿及雞蛋煮熟一起吃也無毒,但容易胃脹氣者建議適量食用Q:紅白蘿蔔可一起吃嗎?A:可一起吃網路謠傳胡蘿蔔中有分解酵素會去分解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造成營養大大流失,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去證實這件事情,且食材加熱後維生素C本然就會減少,不需去在意胡蘿蔔是否會減少維生素C,於飲食上吃芭樂、小番茄等食物補充即可。【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你的春天來了嗎?8大春季蔬果營養報你知!】
-
2023-03-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第一線降血脂藥「立普妥」缺貨 臨床醫:擬改用另2款原廠藥
【本文重點】食藥署表示,由於全球包材短缺和惡劣天氣影響等原因,心血管疾病的降脂膽固醇藥物立普妥出現了短缺,食藥署表示有多項學名藥物可供替代,但即便如此,專家表示,臨床使用上患者還是習慣原廠藥,效果較佳,將會使用冠脂妥和力清之。--by ChatGPT藥品供應市場不穩,許多藥品都出現缺貨情形。目前降血脂的用藥「立普妥膜衣錠10毫克 」(衛署藥輸字第022886號)出現短缺,恐影響三高病患,食藥署表示,國內有多項學名藥可供替代。不過專家則表示,臨床上立普妥是「第一線」用藥,雖有學名藥可替代,但臨床上病患仍習慣使用原廠藥。立普妥屬他汀類藥物,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看更多立普妥資訊第一線降膽固醇藥物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民國112年3月9日收到暉致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通報,「立普妥膜衣錠10毫克 」因全球包材短缺、製造廠受颶風影響等因素,全球供應皆出現不足情形,台灣預計民國112年5月底恢復正常供應,目前採「控貨供應」。楊博文表示,目前推估立普妥市占率約2至3成,同劑型的藥品健保年用量超過1億顆;但台灣本土仍有多項學名藥可供替代,預計最快周一公布學名替代藥品,將訂購資訊公告在「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立普妥在心臟科中是使用率非常高的藥品,屬「第一線降膽固醇藥物」,但凡心血管有問題的病患,尤其是裝有「心臟支架」的患者,膽固醇通常都過高,血脂控制上需更加嚴格,為防止再度狹窄就會開立立普妥。雖然目前有替代用藥,不過,黃晨祐指出,臨床使用上患者還是習慣使用原廠藥,效果較佳,若有缺貨情形,也會優先以其他原廠藥「冠脂妥」、「力清之」;副作用都相當接近,都是腸胃道脹氣、便秘、部分肌肉痠痛,以及剛開始服用時肝功能些微異常,但後續就會自己降下來;若患者已長期服用,換藥後大多不太有異常反應。常見降膽固醇藥物根據食藥署資料,常見的五種降血脂藥如下:1.Statin類是目前臨床上常開立的降血脂藥,例如Rosuvastatin(品牌名Crestor®冠脂)、Atorvastatin(品牌名立普妥®)、Fluvastatin(品牌名Lescol®益脂可)、Simvastatin(品牌名Vytorin維妥力)以及Pravastatin(品牌名Mevalotin®美百樂鎮)。這些藥物主要透過抑制肝細胞中膽固醇合成相關的酵素來降低血脂,但副作用可能包括頭痛、噁心、疲倦,以及偶發的肌肉痠痛或肝功能異常。在開藥前,醫師通常會先確認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疾病狀況。2.Fibrates纖維酸鹽類主要治療三酸甘油酯過高之病症,常見藥物包括Gemfibrozil(Lopid®洛脂膠囊)和Fenofibrate(Lipanthyl®弗尼利脂寧膜衣錠),這些藥物可以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通常與Statin類藥物合併使用。但使用後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痠痛等問題,如果尿液呈現深褐色,建議盡快就醫。3.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使血液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最常見的藥品為Ezetimibe(Ezetrol®怡妥錠),此藥品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跟Statin藥品合併,副作用為頭痛、肌肉痛、腹瀉。4.膽酸結合樹脂藉由增加腸胃道中膽酸排除,使肝臟必須耗用額外膽固醇來製造膽酸,進而減少膽固醇含量,常見有Cholestyramine Resin(Choles Powder®可利舒散)。此藥品會干擾其他藥品在腸道的吸收,因此用藥前一小時、或之後的四至六小時,才能再服用其他藥品。常見副作用為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若服用此藥品,記得多喝水,多攝取高纖食物幫助排便。特別要注意的是,此藥為粉劑,必須和水一同服用,不可乾吞粉末。5.菸鹼酸類主要是治療脂肪代謝失調、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過高,最常見的為Acipimox(Olbetam®脂倍坦),結構上與維生素B3相似,但不可用大劑量的維生素B3來取代。常見副作用為潮紅現象,即全身發熱、發紅,還可能伴隨頭痛,通常數天後會緩解。【延伸閱讀: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另外,最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份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會議上發表的臨床試驗報告,顯示bempedoic acid(商品名為Nexletol)可能可做為降低膽固醇,但不耐受他汀類藥物的病人的替代品。》看更多bempedoic acid資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2 養生.聰明飲食
有效緩解腸躁症 詳解如何執行低FODMAP飲食改善脹氣、腹瀉
【本文重點】「低FODMAP飲食」作為一種緩解腸躁症的方法而受到關注,例如腹脹,腹痛,便秘和腹瀉。FODMAP 代表可發酵的低聚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它們是難以消化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中發酵並引起癥狀。低FODMAP飲食分為三個階段:消除階段,重新引入階段和維持階段。重要的是慢慢地重新引入每種類型的FODMAP食物,以確定哪些食物會引發IBS癥狀。然而,這種飲食不適合長期使用,因為它可以排除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by ChatGPT大腸激躁症的患者愈來愈多,為改善脹氣、腹痛、便祕、腹瀉等症狀,近年「低FODMAP飲食」在國內外備受關注。研究人員發現,當患者遵循「低FODMAP」飲食時,多數人的症狀會獲得緩解。什麼是腸躁症?腸躁症是指腸道的構造正常,但是功能異常,是常見的腸道功能性障礙疾病。腸躁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腹痛型三類,也可能會多種症狀同時反覆發生。》看更多腸躁症FODMAP是什麼?FODMAP指的是飲食中一群腸道難以消化、容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會在腸道內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腹脹、腹痛等。FODMAP一詞由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研究人員所創造,來自以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Fermentable、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 可發酵物(Fermentable)無法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腸道菌發酵而產生大量氣體。● 寡醣(Oligosaccharides)果寡糖和乳果醣。存在於某些蔬果、豆類、穀類、堅果等。● 雙醣(Disaccharides)乳糖。存在於多數乳製品。● 單醣(Monosaccharides)果糖。存在於多數水果、部分蔬菜與甜味劑。● 多元醇(Polyols)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存在於某些蔬果、人工甜味劑。這群FODMAP食物,除了與腸道菌交互作用並釋放氣體,它們還具有可滲透性,會增加糞便的含水量,這類氣體和液體會導致大腸激躁症各種症狀:脹氣、疼痛、便祕、腹瀉。什麼是低FODMAP飲食?低FODMAP飲食可分成三階段進行:1.排除期(elimination)開始進行低FODMAP飲食的四到六周,需避免食用任何高FODMAP食物。2.重新加入期(reintroduction)上述排除期階段結束後,腸道症狀會慢慢減輕,再逐漸將每種FODMAP食物重新加入日常飲食中,必須一樣一樣、從少量食物開始進行,以免引起嚴重症狀。藉此可查明哪類FODMAP食物對自己影響最大,並非每種FODMAP食物都會觸發腸躁症狀。3.維持期(Maintenance)找出自己的地雷食物後,盡可能維持飲食正常,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但避免或少吃會引起自己腸道不適的高FODMAP食物。營養師提醒這種飲食不適合長期使用。許多高FODMAP食物是營養價值高、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其中很多是益生元,可以維持腸道菌叢的健康平衡。因此,飲食中的「重新加入期」對食物的重新測試非常重要,可以找出自己的地雷食物,避免症狀再次出現、又能維持食物的多樣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2 養生.營養食譜
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胡蘿蔔的10種功效一次看:如何吃進最多植化素?
【本文重點】胡蘿蔔具多重功效:1.預防動脈硬化 2.改善高血壓 3.預防癌症 4.舒緩眼睛疲勞 5.改善皮膚粗糙 6.有益於糖尿病 7.對抗不孕症 8.改善便祕、腹瀉 9.改善貧血及促進血液循環 10.強健骨骼及牙齒。其中β胡蘿蔔素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去除萬病之源的活性氧,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胡蘿蔔中還含有維生素A、C、E、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統等。--by ChatGPT胡蘿蔔的10種功效【延伸資訊】胡蘿蔔營養成分一覽預防動脈硬化β胡蘿蔔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去除萬病之源的活性氧,抑制造成動脈硬化的脂質過氧化現象,亦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臓病的功效亦備受矚目。改善高血壓胡蘿蔔中所含琥珀酸鉀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正常、降低血壓,亦有望改善浮腫或手腳冰冷。此外,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E可預防動脈硬化,保持血管健康。預防癌症胡蘿蔔含有可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的β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C及E等「抗氧化維生素」,可有效去除活性氧、增強免疫力。近年來,β胡蘿蔔素及α胡蘿蔔素等抑制癌症的效果亦備受關注。舒緩眼睛疲勞維生素A可維護眼球表面黏膜健康,避免眼睛乾澀,同時也是構成視網膜上感光物質「視紫質」的原料。對常看電腦等用眼過度的現代人來說,可說是非常重要的食材。改善皮膚粗糙維生素A可強健黏膜、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未轉換成維生素A的胡蘿蔔素亦可去除因紫外線或衰老而產生的活性氧,有助於改善皮膚粗糙及皮膚疾病。有益於糖尿病以前胡蘿蔔被列為高GI食品,但已獲得修正,胡蘿蔔並不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中國醫科大學的研究還顯示,胡蘿蔔含有降血糖成分。對抗不孕症胡蘿蔔有暖身的作用,因此亦有助於改善體寒導致不孕的情況。改善便祕、腹瀉胡蘿蔔中所含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改善腸道環境,有助於緩解便祕。此外,胡蘿蔔具暖身作用,可促進胃腸道管壁的血液循環,對於胃腸虛弱、容易腹瀉者,十分推薦。改善貧血及促進血液循環據說胡蘿蔔可改善貧血、手腳冰冷、虛弱體質等症狀,推測是因為胡蘿蔔的鐵質可幫助造血,改善血液循環。中醫亦認為胡蘿蔔具暖身、補血之功效。強健骨骼及牙齒胡蘿蔔含有鉀、磷、鈣等多種礦物質,有助於內臟功能,強健骨骼及牙齒,對於預防未來骨質疏鬆症,亦是值得多加食用的好食材。香烤胡蘿蔔材料(2人份):胡蘿蔔2條、迷迭香1枝、橄欖油適量、粗鹽適量作法:1. 胡蘿蔔連皮對半縱剖,排放在鋪鋁箔紙的烤盤上,撒迷迭香,淋橄欖油。2. 以220~230℃烤箱烘烤約30分鐘,可用竹籤輕鬆穿透,表示烤熟。3. 切成易入口大小後盛盤,撒粗鹽,淋上橄欖油,即可享用。胡蘿蔔巧達濃湯材料(2人份):胡蘿蔔1條、馬鈴薯1/2顆、水煮蛤蜊罐頭1罐、牛奶1杯、奶油1大匙、麵粉1又1/2大匙、顆粒高湯粉1小匙、鹽少許、粗黑胡椒粉適量、巴西利末少許作法:1. 胡蘿蔔連皮切成方形片,馬鈴薯也切成方形片。將蛤蜊與湯汁分開。2. 步驟1之湯汁兌水至1又1/2杯,再混入牛奶。3. 於鍋中加奶油,拌炒胡蘿蔔、馬鈴薯,撒麵粉進一步拌勻。將2慢慢倒入鍋中攪拌,讓湯底變濃稠,加顆粒高湯粉,煮約十分鐘至胡蘿蔔熟軟。4. 加入蛤蜊,以少許鹽及粗黑胡椒粉調味。盛盤時撒上巴西利及適量的粗黑胡椒粉。胡蘿蔔吻仔魚炊飯材料(4人份):胡蘿蔔1條、吻仔魚30g、米2米杯、酒1大匙、醬油1/2~1大匙、鹽1/2小匙、山芹菜切碎適量作法:1. 胡蘿蔔先連皮切成1cm厚的圓切片,再切成薄片後,將薄片疊一起切成略粗的胡蘿蔔絲。吻仔魚快速沖洗,以濾網瀝乾水分備用。2. 洗米放入電子鍋中,加兩杯水,浸泡30分鐘。3. 從2的電子鍋中取出2大匙的水,放入步驟1,加酒、醬油及鹽,快速拌勻後,依一般程序煮飯。4. 飯煮熟後大致混拌後即可盛盤,佐以山芹菜裝飾。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6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要存千萬元?其實只要「837萬」就夠,專家教搭勞退這樣配置更周全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位超過65歲,大家都想有個樂活老後,但退休金到底準備多少才足夠?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公布50至64歲熟齡族調查,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才夠,甚至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平均起來,熟齡族普遍認為存夠83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837萬元看似天文數字,退休真的遙不可及嗎? 其實若以國人平均餘命81歲估算,平均下來,65歲至81歲每月需求約4萬3594元。以勞工為例,若從勞保局去年11月的申請金額來看,每人平均可請領勞保年金1萬8209元及勞退1萬9573元,若扣除這兩筆給付後,每月缺口僅約5812元,總缺口則為112萬元。 「如果能瞭解自己的退休金來源,就能提早去做預備,不必過度恐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博樺指出,對照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國人每月人均花費是2萬5513元,跟大家預期的4萬3600元仍有一段差距,這也顯示熟齡族有「備用金」的概念,對未來的長照、醫療、緊急意外支出提早做準備。 對此,64歲的熟齡族許靜心現身說法,她從事幼教工作30年,55歲因工作遇上瓶頸,也想讓出位置給年輕人,因此決定提早退休。當時她準備的退休金僅100多萬元,與她原本預估的1000萬元差距甚大,幸好家計由先生負擔,自己每月則有2萬多元的勞退與老人年金,孩子也會補貼孝親費,且平日花費不多,所以足夠支應自己零用。 許靜心坦言,自己也會擔心未來的長照、安養、醫療費用,「常聽到鄰居或身邊的人說,今天好好的,明天就摔倒了!」不希望因此造成兒女負擔,「我們還是要為自己做好很大一塊準備。」 試算資金缺口及早準備,搭配保險更周全 朝陽科大銀髮產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鄭堯任表示,大家其實不必對退休金的缺口過於擔心,只要能對未來的長照有所預備,剩下的退休金就能自由運用。他解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若身體健康、生活活躍,就能大幅縮短臥床時間;而若是個性較孤僻、慢性疾病多,臥床平均值就會往上加。 鄭堯任說,如前者只需「輕長照」,社區型設施每月僅需花費約1萬元;而若是「重長照」,住宿型設施、含尿布日用品等費用,1個月花費至少5萬起跳,「1年60萬,抓個3~5年是必須的!」 但民眾也不必太憂慮極端的狀況,畢竟人無法預知自己可以活到幾歲,所以盡力準備到9成即可,否則恐侵蝕到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吳薏菱則指出,準備多少退休金當然要看年紀與需求,但會建議40後就應提早準備,可先試算老年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額,再來規劃可配置的資產與理財方式,但建議選擇風險較低、可產生穩定金流,甚至能因應未來通膨的金融商品。 「我們比較強調的是持續性做投資,不要進進出出,越早開始,累積得越好。」吳薏菱說,中壯年用在家庭上的開銷較大,但仍鼓勵每月撥出一點小錢做定時定額的投資,2000~3000元也可以,「不要想著太高的報酬,但就是為將來退休做準備。」 至於長照部分可搭配保險,假設未來退休金有40%配置在長照,60%用於生活上,也可以在年輕時提早佈局。「大家以為2000、3000元不算什麼,累積20~30年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若每年通膨率3%,同樣一筆錢過了24年,價值只剩下一半;但如果選擇報酬率6%的商品,這筆錢過了12年即可翻倍,顯見複利的效果。●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他被電子業高薪妻霸凌10年:小孩我帶、家事全包,年終獎金都奉上還嫌太少,快無法活下去.站旁邊看人吐就可能中!噴酒精也沒用,14萬人腹瀉就醫,8症狀注意不是「腸胃型感冒」.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半導體、台積電!中年後都該有的3個領導特質,將才的養成,是國家大事
-
2023-03-05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臨終之前 病歷之外
從手寫病歷到電子病歷,我做醫院的「病歷審查員」很多年了。審閱許多病人最後一次住院的病歷。大部分是癌症末期,簽了DNR,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病人臨終前幾天,住院醫師失語了,主治醫師的教學紀錄空白了。到頭來,人生是一個放手的過程。與病人素未謀面,我在稀薄的文字中揣想:那猛然急墜的魂靈,破碎的家庭,無法實現的期約……醫師在病房門前徘徊,鼓足勇氣進去,空氣凝結,到了床邊,不知道要說什麼。家屬眼神落寞,鎖在各自的哀傷中。置物櫃上,散落祝福的卡片,花瓶中的花逐漸枯萎。醫師大都會壓抑死亡。淡化它,不張揚。查房時快速通過,沒有評論。病歷上沒有「病家觀點」的記載。我好奇在這樣的時刻,病人看到什麼,希望什麼。《罪與罰》的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27歲時曾被押到射擊隊前準備被槍決。在那幾分鐘之間,眼前的事物鮮活起來。他發現一道光束打在教堂的圓頂上,而他的人生一幕幕隨著那道光束流逝。他注意到獄友們臉上的表情,那英勇假面後的真切恐懼。他形容彼時:「時間變成無限寬廣,像巨大的寶藏……每分鐘都像一世紀那麼長,分秒都不能浪費,必須踏實地過 ……」最後一刻終於到來。住院醫師寫下:急救藥物的使用,維生系統的撤除,死亡時間的宣告。病人會不會感到孤獨?有沒有人握著病人的手,好好和他說再見?另一個俄國作家,契訶夫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突然大量咳血。妻子緊急喚來醫師診治。為了讓空氣進來,窗戶全打開了,但契訶夫仍不停地喘著,太陽穴浸滿了汗水。醫師為他注射樟腦,但沒有反應。正要派人去拿氧氣枕。「這有什麼用呢,醫師?」契訶夫用微弱的聲音抗議:「在它送來前,我早已經成為一具屍體了。」於是,醫師點了一瓶香檳。酒送來的時候,契訶夫轉向他的妻子,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喝香檳了。」 他把杯子裡的液體一飲而盡,躺下,轉向左側,慢慢停止了呼吸。一隻巨大的黑蛾從窗戶飛了進來,不停瘋狂地撞向燈泡,發出擾人的聲響。突然間,軟木塞從香檳酒瓶中彈出,泡沫隨之嘶嘶作響。黑蛾飛出窗外,鑽進悶熱的夜裡,一切歸於沉寂。黎明破曉時,契訶夫的妻子坐在那裡,凝視著丈夫的臉。沒有日常的喧囂,沒有人聲,只有平和而美麗,死亡的莊嚴和寧靜。臨終病人仍清醒的時刻,神經格外靈敏,他們咳嗽、腹瀉、關節痛、呼吸困難等各種不適症狀都會被放大。醫師應該積極處理。醫師也應該注意病人的心靈需求。想像自己爬進他的皮膚,在他的體內遊走,從他的觀點去思考,病人最後的想望是什麼。人終將一死。你可能隨時離去,或許是明天,或許是20年後,你猜不準。你的摯愛、親人、朋友也可能瞬間消失。你產生一種急迫感。開始珍視眼前的事物,為夢想訂下優先次序。聆聽和陪伴死亡,感受它的衝擊。勇敢的凝視它,用愛與關懷 ,把死亡變得從容,把它轉化為生機與活力。雖然疾病無法被治癒,我們總能做點什麼,撫慰傷痛,提供病人最終安詳美好的存在感。在病歷之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2 養生.聰明飲食
補充蛋白質、益生菌,優格還有那些好處?專家揭這時間吃最佳
優格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對於提供人體基本營養,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很有價值。對於乳糖不耐而不敢喝牛奶的人,是補充鈣質的良好選項。而且優格除了提供蛋白質、鈣質等營養之外,優格因為具有活菌,更有許多機能性,包括提供益生菌、調整腸道健康、預防大腸癌等功效。優格是解決人類乳糖不耐症的重大發明現在隨手就有鮮奶、保久奶喝,或是有優格、起士可以吃,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其實古代人類懂得利用哺乳動物的乳汁,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重大推手。乳製品尤其是優格的發明,對人類的營養極具貢獻,因為人類能夠靠乳製品獲取豐富蛋白質,代表可以進入養殖農業,可以較安穩的靠養牛、養羊擠奶取得動物性蛋白質,不用為了吃肉還要去做危險的打獵但是,古人喝牛奶可是在玩命的,因為原始的成人普遍具有乳糖不耐,乳糖分解酶只有在嬰幼兒時期有,長大以後這個基因就會關閉,所以成人不能消化乳糖。所以古代成人喝牛奶輕則脹氣、重則腹瀉脫水,我們現在看拉拉肚子好像沒什麼,古代這可是會致命的,不是腹瀉造成營養不良,或是會讓人被獅子追時虛弱跑不動,那也是GG了。而現代人部分成人仍然具有消化乳糖的能力,這是後來的事,來自於沒多久前的基因突變的結果。根據研究,這基因突變來自於僅僅一萬多年前北歐的一個小群體,然後這基因逐漸散播全世界。所以距離較遠的東亞人,這個基因取得比較少,所以我們不像西方人牛奶可以當水喝,根據研究,台灣成人有輕微到中等乳糖不耐症的仍有90%以上。優格到底是什麼?古人對乳製品可望而不可即,直到發明了優格才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優格經過乳酸菌的發酵,可以將乳糖分解掉,而酸化的優格因為降低pH、降低水分,甚至裡面會伴隨產生一些抗菌物質,所以又可以儲藏比較久,所以這實在是營養的一大突破。優格是高蛋白的來源,又有牛奶裡帶來的豐富鈣質,而且可以提供很多益生菌,對健康實在大有貢獻,同時發酵反應會產生許多酸、醇、酯類的成分,所以賦予優格特殊誘人的香氣與味道,因此優格的製作一直流傳幾萬年,到現在仍廣受大家的歡迎。現代的優格做法據說是傳自起源於中亞至東歐,像是保加利亞地區。有一種說法是說,保加利亞的百歲人瑞特別多,就是因為他們日常每天都在做優格、吃優格的關係。以現代食品科學的角度看優格,是將牛奶經過輕微殺菌後,再以乳酸菌對其發酵,這過程中乳酸菌會將乳糖代謝成乳酸,乳酸一方面可以產生酸味、降低優格裡的pH值,另一方面也會促進牛奶裡的蛋白質凝結。而製作優格所利用的乳酸菌主要是嗜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及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這兩種菌,當然不同種類的優格還可以加入其他不同種的乳酸菌配合。其實除了優格之外,優酪乳、或是稀釋發酵乳飲料(例如養樂多)都可說是發酵乳家族的成員之一,其差別往往在於固形物含量、乳酸菌含量、以及調味程度的高低。而發酵乳製品另有一支叫做克菲爾(Kefir),它的菌種更複雜,結合了酵母菌、乳酸菌與一些其他共生菌,但是史上第一個被找到人類食用克菲爾的實體證據,居然是4000千年前來自中國的小河公主的陪葬品。優格的健康功效很多優格或其他發酵乳的保健功能近年來廣為全球學界所矚目,益生菌對腸道菌相平衡的功效研究可說是越來越多。而目前國內優酪乳、發酵乳的各項產品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的總共有25項, 其中以「胃腸功能改善」功能18 項占最多, 另外還包括有「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輔助調節血壓功能」、「調節血脂功能」、「免疫調節功能」、「骨質保健功能」、「護肝功能(針對化學性肝損傷)」等等,所以可以說是具有多面向的保健功能。因此優格等發酵食物已經被推廣為健康的飲食,參考前文減重降脂的好菌飲食法(Probiotics Diet),甚至一些科學研究也認為優格與大腸癌的預防有幫助,不過像玉米片的發明人家樂氏博士很推廣優格灌腸大腸毒素恐懼症再臨?!,那就太極端了。近來有些益生菌的功能居然證明對人的皮膚與眼睛的等軟組織有潤滑滋潤效果,或是對腦部精神有抗憂鬱等調節效果,甚至還有幫助睡眠的效果,看似包羅萬象,其實也都有學理證明,實在是科學上很大的突破,早已超越古人製作優格為了營養與填飽肚子的範疇了。此外,香草優格還有助於調整正面情緒,提升幸福感! 根據荷蘭瓦赫寧恩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學者將受試者分成3組,其中品嚐鳳梨或是草莓口味優格的受試者,其情緒測試結果亦無顯著的差異,但是品嚐過香草口味優格的受試者在隨後的情緒測試裡表現出非常顯著的正面結果。作者表示,本篇研究亦呼應了先前文獻所指出,在醫院等待室或其他可能令人感到壓力的空間裡噴灑香草香氣可減少攻擊行為並增進醫護和病人之間的關係。手做優格健康又比較好吃,不過最好用專業的優格粉菌種韋恩知道很多人不喜歡買外面買的優格,認為添加糖、香料、色素太多,的確,韋恩也是會自製優格的人,我知道一旦自製優格之後就回不去了,外面的優格一比之下就知道調味太重,自己做的就是很純粹的牛奶香、帶有一點酸香、還有一點起士味,吃起來也只有一點淡淡的酸味,千萬不要以為優格就一定很死酸,所以要加很多糖壓味,其實做得好的話,自製的優格很好入口的。所以韋恩的小朋友都會催著我做,我也覺得他們有吃優格的話,鼻子過敏等症狀會比較輕。大同電鍋手做法韋恩其實之前做優格都用大同電鍋,用電鍋怎麼做我有一篇教學的經驗分享優格DIY-傻瓜電鍋法,大家可以參考看看。電鍋做法的重點在於控制溫度不要過高,優格機作法因為想要讓小朋友也愛做,所以韋恩入手了優格機,這台優米機確實比電鍋還更容易上手,而且幾乎保證不失敗,可以說是最懶人的優格做法了。只是韋恩在用吃剩的優格加牛奶再製成新優格,還是用專業優格菌粉比較好?提到,別輕信網路一知半解的網紅亂教,菌種買專業的比較安全。因為優格是活的,菌數會隨著保存時間下降,放越久,得到的菌越少,因此優格可能做不起來,或是做成腐敗有雜菌的失敗品。而且微生物菌種這種東西是會退化的 ,如果都用原來的菌種一直繼續一代一代的用,菌種本身發酵能力就是會自然衰退。冷冷的冬天還可以吃溫優格冬天覺得吃冰的優格太冷? 可以參考日本冬天流行的吃法-溫優格,吃來不會太冰,又可以活化優格裡的益生菌。優格常見的Q&A什麼是優格?優格是將牛奶經過輕微殺菌後,再以乳酸菌對其發酵。在這過程中乳酸菌會將乳糖代謝成乳酸,乳酸一方面可以產生酸味、降低優格裡的pH值,另一方面也會促進牛奶裡的蛋白質凝結。製作優格使用什麼乳酸菌?製作優格所利用的乳酸菌主要是嗜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及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這兩種菌,當然不同種類的優格還可以加入其他不同種的乳酸菌配合。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以吃優格嗎?優格經過乳酸菌的發酵,可以將乳糖分解,因此適合對牛奶裡的乳糖不耐的人。優格有什麼營養價值?優格是高蛋白的來源,又有牛奶裡帶來的豐富鈣質,而且可以提供很多益生菌,可以健胃整腸,調整腸道菌相平衡,對健康很有貢獻。優格的起源地是哪裡?現代優格的起源地是保加利亞一帶,有此一說,保加利亞的百歲人瑞特別多,就是因為他們日常每天都在吃優格的關係。優格適合自己DIY嗎?不喜歡買外面買的優格,覺得那些添加糖、香料、色素太多,的確可以自己用鮮奶發酵優格看看。只要使用正確的菌種,適當的控制發酵溫度,過程注意衛生,很容易做出自己的手工優格。優格什麼時間吃好?以補充益生菌的角度看,餐前吃優格可以保留最多的益生菌活性,但是餐後吃優格比較適合腸胃比較敏感的人。餐前吃餐後吃都可以補充到蛋白質與鈣,不受影響。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3-02-28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為什麼「增強免疫系統」是危險的?專家曝做好一件事更重要
如果可以的話,你想增強免疫系統的哪些部分?提升免疫系統會發生什麼事?你想要更具侵略性和更強的巨噬細胞,還是嗜中性球?嗯,這代表著即使只是遇到輕微的感染,也會有更多更強烈的發炎、更嚴重的發燒、更加不舒服和疲倦。或者你想要超強的自然殺手細胞去殺死更多受感染的細胞或癌細胞?好的,但它們可能會因為太過積極而吞噬掉剛好在附近的健康細胞!想要增強樹突細胞,讓它們開始活化後天免疫系統嗎?這樣即使是很小的危險,也會消耗和耗盡免疫系統的資源。而且會讓你在發生真正嚴重的危險感染時更加地暴露與脆弱。或者也許可以增強T 細胞和B 細胞,讓它們變得更容易被活化?但這會導致自體免疫疾病,因為其中一些細胞肯定會開始攻擊自己的組織。一旦增強的抗體和T 細胞開始殺死心臟細胞或肝細胞,它們直到工作完成之前都不會停止。也許對你來說這一切還不夠危險,寧可增強肥大細胞和產生IgE 抗體的B 細胞?這兩種細胞是導致過敏的組合。即便只是輕微的食物刺激腸道,現在都會導致劇烈腹瀉或過敏反應,並且可能會在幾分鐘內就殺死你。這一切是不是太無聊了?為什麼不跳脫框架,增強防禦系統所有調控的部分,進而關閉免疫系統?這會讓你即使是受到最無害的病原體感染,也會變得無助。你可能明白我在這裡的意思—提高免疫系統是一個常被人們濫用去試圖說服你購買一些無用之物的糟糕想法!幸運的是,增強免疫系統實際上可以造成的危險非常輕微。基本上,任何可以合法購買的東西實際上都沒有這樣的效果!即便只是「強大的免疫系統」,也是不當的用詞。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一個平衡的免疫系統,也就是在積極和冷靜之間的體內恆定。你需要可以記住舞步的優雅舞者,遠多於想要粉碎東西的橄欖球運動員。在所有的情況下,都要讓免疫系統可以完全按照預期去運作。好的,等一等。如果提升免疫系統是如此瘋狂、複雜和危險的事,為什麼網際網路上充斥著號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的產品呢?從沖泡咖啡到蛋白粉,從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挖出的神祕樹根,或者維生素錠,你可以買到無窮無盡有助於「提升」免疫系統的產品。實際上,沒人知道究竟當哪些種類的多少細胞處在什麼程度的活力下,能讓免疫系統最有效地運作。任何說他們知道你需要什麼的人,可能正試圖推銷一些東西給你。至少目前,還沒有任何可以輕易取得的產品是經過科學驗證,能直接提升免疫系統能力的。如果有的話,在沒有醫療監督的情況下使用這些產品,是非常危險的。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該怎麼做?要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最需要和最重要的是攝取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營養的飲食。原因很簡單,免疫系統會不斷製造數十億個新細胞。所有的新生細胞都需要資源去維持正常運作。營養不良與免疫系統薄弱有著密切的關聯。如果處於飢餓狀態,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影響。因為身體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而免疫系統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但假設你至少是攝取稍微均衡的飲食,包括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將獲得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所需的所有微量和主要營養素。有趣的是,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也有微量營養素缺乏的狀況,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這只表示有人缺乏必需的營養素和維生素—通常是因為他們吃得不夠多或飲食種類太少。所以只吃披薩是不健康的,這應該是很確定的。只要你吃得還算好,免疫系統極可能會如預期地正常工作。除了正確的飲食之外,即使只是適當的規律運動,對於健康的好處也早已為人所知。身體是為運動所造,所以稍微地移動它,可以使各種系統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尤其是心血管系統。運動也可以直接增強免疫系統,因為它可以促進體液遍及全身的良好循環。簡而言之,只需要移動、伸展和擠壓身體各個部位,都好過整天躺在沙發上,如此一來體液就可以更好、更自由地流動。良好的血液循環對於免疫系統非常有益。因為這可以讓細胞和免疫蛋白更有效、更自由地移動,進而發揮更好的作用。這基本上就是你能做的事。有些人的確有缺陷而且需要藉由某些補充劑得到改善,但這並不是你可以自我診斷的。殘酷的事實是,人類彼此之間的差異相當地大,而飲食或生活方式的改變為什麼可以對你產生好的或壞的影響,其中的原因相當複雜,我們無法總結於一本關於免疫系統的科普書中。如果覺得自己缺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之類的東西,這是你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和醫生討論的問題。這種籠統的說法會讓很多人不滿意。人類怎麼可能飛到月球、製造粒子加速器、想出了九百八十種不同的神奇寶貝,卻無法改進我們的免疫系統?好吧,可以這樣想—如果有一輛幾十年來一直用於越野的老車生鏽了,它的車軸壞了、輪胎爆了、車頭燈破了,你認為可以藉由在油箱中加入特殊汽油和整理外觀來修復它嗎?你無法利用魔術去挽救一台因不良對待而毀損的車子。如果想讓車跑得更好、更長久,就只要好好照顧它。在此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對待身體也是如此。如果想「提升」免疫系統讓它更健康,請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好好照顧自己。免疫系統數十億個不同的部分複雜的安排,不需多久就可以正常地運作。不幸地,這也不會是永久的,無論是汽車還是人類都不是為此而生,只是比較長久和比較好一點。這就是科學對這個話題可以提供的解答,至少目前是如此。要討論那些由數十億美元補品銷售產業工作者提出的增強免疫系統和不科學的論點,會有點好笑。因為絕大多數的人最糟的就是在浪費錢。很不幸地,有數百萬人患有真實而嚴重的疾病,從癌症到自體免疫疾病,這絕非有趣的事。而這些人,常常不顧一切地想減輕自己的症狀,或者坦白來說,努力地想活著。他們是最可能成為那些補品行業空頭支票的無辜受害者。更糟的是,有些人甚至可能因為這些原因,誤信被貪婪支撐的謊言或是出於善意卻不明智的自然主義訴求,而無視於真正的醫療。這些關於健康和提升免疫系統偏頗的想法,可能因為我們集體對免疫系統機制偏離事實的誤解而延續下去。為什麼操縱免疫系統是危險的?即使是專家想嘗試提升免疫系統,也必須非常小心。這可能是一個好時機來講述那個一切都出錯的故事。在過去幾十年中,隨著對於免疫系統機制的瞭解大幅增加,科學家試圖想出新方法來解決困擾我們的疾病。如果可以操縱錯綜複雜的防禦系統,這對我們物種的好處將是非常巨大的。但正如之前所說,操縱免疫系統是很危險的。它不斷在過於苛刻和過於溫和之間保持平衡,試圖干擾它可能會釀成大禍。一個惡名昭彰的例子是 TGN1412,這是一項非常可怕的藥物試驗。它造成的嚴重過失已超出了免疫學的範圍,還上了一些報紙的頭條新聞。這個試驗的目的是在測試一種藥物的副作用,人類在服用這藥物後本應刺激癌症患者的T 細胞,進而讓他們活得更久。這藥物是一種人工抗體,能夠連結並刺激T 細胞上的CD28 分子—之前我們已經遇過CD28,但並未為它命名,它是活化T 細胞需要的訊號之一。我們將它描述為樹突細胞需要給T 細胞的一個溫柔之吻,以活化T 細胞。所以TGN1412 的概念非常簡單—給T 細胞一個人工之「吻」,去刺激它們在癌症患者體內變得更有效、更容易被活化。基本上,藉此「提升」免疫系統,使它在面對癌症這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時更加強大。是的,嗯,它的確做到了。為了安全起見,TGN1412 的用藥量低於讓獼猴(如果你想知道的話,這是一種可愛的猴子)產生任何反應劑量的五百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員在做藥物試驗時,沒有預期到人類受試者會產生任何真正的反應。但是,在給予健康年輕男性TGN1412 幾分鐘後,地獄之門大開。原來彌猴(也就是測試藥物的動物模式所使用的動物),它的T 細胞上的 CD28 分子恰好要比人類少許多,因此彌猴對於藥物的反應不如意料中那麼強烈,因而造成錯誤的安全感。另外因為某種原因,在人類受試者的給藥速度比在動物模式中快了十倍。在幾分鐘內,志願受試者經歷了一種極強大的細胞激素釋放症(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這是一場極快速的細胞激素風暴。遍布全身的數十億個免疫細胞,通常需要經過謹慎的活化過程並被先前討論過的保護措施維護著,現在一下子就甦醒了。基本上,所有志願受試者體內的T 細胞受到過度的刺激,並且猛烈地釋放出活化和發炎細胞激素。這些大量氾濫的細胞激素又活化了更多免疫細胞,然後釋放了更多細胞激素進而引起更多發炎。可怕的連鎖反應不斷地自我延續而且加速進行。志願受試者的免疫系統已經解放了,但沒有人對正在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在一種快速、劇烈和全身性的反應中,液體從血液中湧入全身的組織,使受試者在極度痛苦中扭動,並且腫脹起來。接下來是多重器官衰竭,志願受試者只能靠機器和大量關閉免疫系統的藥物維生。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志願者同時遭受心臟、肝臟和腎臟衰竭,之後緊接著失去許多腳趾和一些指尖。幸運地,所有六名志願受試者都在這可怕的一天中倖存下來,經過幾週的加護照顧,大多數的人都能再次離開醫院。由於TGN1412 試驗以最糟糕的方式失敗,很明顯地在醫學研究界造成了強烈的衝擊。許多人體試驗的指引都因此進行了修改。好的,那麼這個恐怖故事的目的是什麼?當然不是概括地說提升免疫系統的藥物是個壞主意,但它教導我們瞭解使用這些藥物的複雜性和危險性。如果我們看看免疫系統的規模、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以及複雜的交互作用,想要操縱它所要面臨的挑戰難度就會十分明確。所以不要被誤導了—雖然本書確實討論了很多東西,我仍然大大簡化了一切。從在免疫學領域工作的免疫學家觀點來看,我們幾乎連事情的表面都沒有碰觸到。把免疫系統想像成一個瘋狂的大型機器,擁有數千個槓桿和數百個錶盤。數十億個齒輪、螺絲、輪子和閃爍的燈在裡面不斷地交互作用。拉動任何一個槓桿,你將無法確定在下游會造成怎樣的交互作用。好的,所以對於專家來說,提升和強化免疫系統是很複雜的。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明智的)。但你實際上可以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去避免破壞它。事實證明,許多人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中抑制了自己的免疫系統。※ 本文摘自《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作者:菲利普.德特默 譯者:周序諦出版社:鷹出版出版日期:2023/02/01
-
2023-02-27 焦點.用藥停看聽
抗生素、血栓溶解劑、攝護腺肥大用藥都在列!15類缺藥原因及處理進度一次看
缺藥民怨延燒,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上午率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三人親上火線說明。王必勝首度代表衛福部詳細說明15類缺藥品項,包括缺藥之原因、處理進度、每月增產數量、預計恢復供應期程等。這等於間接證實目前國內缺藥類別相當廣,軟便、抗生素、制酸劑、止吐、止瀉、退燒,到鼻噴類固醇、破傷風疫苗、血栓溶解劑、攝護腺肥大用藥,全都有缺。兒童用藥也受到衝擊,一種兒童用止吐藥及另有一種兒童退燒止痛藥都停產,現已尋得其他廠商增產因應。其中恢復供貨時程最晚的,是膨脹型瀉劑及降血壓藥,係因原料或原廠供應問題導致全球缺貨,要等到今年第三季才能恢復供應,在此之前可先使用替代藥。1.軟便劑(氧化鎂錠劑).氧化鎂藥性溫和,常用作第一線軟便劑、制酸劑使用,排便不順、便秘服用氧化鎂藥物都能獲得改善,而氧化鎂亦可以中和胃酸,緩解胃酸分泌過多不適。因應業者通報缺工,食藥署已及時核准其他業者專案製造。食藥署積極協調廠商增加產量,春節後已大量生產,每月合計生產3000萬錠(健保月用量約2000萬錠)。每週分批供應,逐步緩解臨床端需求。健保署已進行藥價檢討。》看更多氧化鎂藥2.單方抗生素藥品(Amoxicillin, 青黴素類抗生素).安蒙西林是第一線廣效抗生素,用於治療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臨床使用廣泛。近期呼吸道疾病增加,食藥署積極協調國產業者增加生產。國產業者於112年1月及2月已分別供應1500萬顆及1200萬顆(健保月申報用量約500萬顆),預計3月可供應約2200萬顆。每週分批供應,逐步緩解臨床端需求。》看更多安蒙西林3.複方抗生素藥品(Amoxicillin 與 Clavulanate, β-內醯胺類抗生素).用於治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及其他具有感受性細菌引起之感染症。近期國際性用藥需求增加,食藥署已於 112 年 2月 15 日召開會議進行媒合,邀集藥品許可證持有藥商、醫藥相關公協會討論,並請相關醫藥公協會轉知會員於 112 年 2 月 17 日填報2-4 月需求。經協調業者積極爭取輸入數量及增加生產,各規格藥品之供應預計於112年3月陸續足夠臨床需求。食藥署並於 112 年 2月 21 日請目前主要有庫存之藥商,儘速安排供應,預計於 3 月初緩解臨床需求,並請醫療機構及藥局及早向其他學名藥廠訂購。》看更多Amoxicillin/Clavulanate4.止瀉口服液劑(Pectin/Koalin).緩解輕微或中度急性腹瀉。業者因原料藥問題暫停生產,經食藥署立即協助確認,已於 112 年 2 月 16 日恢復正常供應。》看更多Pectin5.止吐栓劑(Domperidone).緩解噁心、嘔吐的症狀治療,糖尿病引起的胃腸蠕動異常。因應部份業者停止生產,已協調其他國產廠商協助增加生產,自112年3月起,每月可依訂單供應最多達12萬錠 (原短缺品項健保月用量約為4萬錠)。食藥署並已將替代藥品資訊公布於「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及轉知相關醫學會。因屬兒童少量用藥,健保署將專案處理。》看更多Domperidone6.退燒止痛口服錠劑(Acetaminophen, 乙醯胺酚 80mg).退燒、止痛。因應原生產廠商停產(目前仍有 7.3 萬顆庫存,110 年健保年用量 3.5 萬顆),食藥署已尋得其他廠商生產,並已安排專人協助辦理所需變更登記作業,以利及早協助製造。王必勝補充說,這也是兒童用藥。》看更多乙醯胺酚7.水溶性鼻用噴液劑(Mometasone, 合成之類固醇).緩解成人青少年及二歲以上兒童之季節性或常年性過敏性鼻炎 亦用於治療18歲及以上成人輕度到中度鼻息肉之相關症狀。因國際性缺藥,業者減量進口,食藥署已協調國產學名藥廠商增加生產,補足缺口。食藥署並已將替代藥品資訊公布於「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及轉知相關醫學會。》看更多Mometasone8.口服降血脂藥(Ezetimibe/Atorvastatin, 10/20 毫克).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經協調業者,已於 112 年 2 月 2 日恢復供應予各層級醫療機構及藥局。》看更多Ezetimibe/Atorvastatin9.制酸劑口溶錠(Lansoprazole).用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食性疾病-糜爛性逆流性食道炎之治療、胃食道逆流性疾病之症狀治療。ZOLLINGER-ELLISON症候群、合併抗生素治療與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相關的消化性潰瘍、治療因NSAID類藥物引起之胃潰瘍。因國外原廠機器故障,造成全球缺藥,預計112年3月初恢復供應。臨床端有同成分、同劑量口服藥品可供替代。》看更多Lansoprazole10.膨脹型瀉劑(含 Frangula 及 Sterculia 者).緩解便秘。目前因原料問題導致全球缺貨,預計112年第三季恢復供應。食藥署已請其他成分(Psyllium Husk)之膨脹型瀉劑業者增加生產因應,並將替代藥品資訊公布於「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及轉知相關醫學會。》看更多Frangula/Sterculia11.攝護腺肥大治療用藥(含 Dutasteride 及 Tamsulosin 之複方藥品).具有症狀且攝護腺增大之攝護腺肥大症的第二線治療。111年12月起因原料問題導致全球缺貨,臨床端可處方兩種單方藥品替代。業者已於112年2月陸續輸入,並自2月20日起陸續供應各層級醫療機構及藥局。》看更多Dutasteride/Tamsulosin12.降血壓藥品 (Minoxidil).用於治療嚴重高血壓。因國外原廠供應問題導致缺藥,目前控貨中,預計 112 年 9 月 30 日恢復供應。食藥署經啟動公開徵求,於 112 年 2 月核准其他廠商專案進口藥品,並預計於 112 年 3 月中開始供應,以補足缺口。》看更多Minoxidil13.破傷風疫苗.預防破傷風。食藥署已核准2家藥商專案進口。食藥署自112年1月陸續完成封緘檢驗,現有庫存仍有20萬支,預計112年3月仍持續有藥品輸入。》看更多破傷風疫苗14.插管用肌肉鬆弛劑(Cisatracurium).為非去極化神經肌肉阻斷劑,可作為手術全身麻醉劑之輔助劑或加護病房使用,用以鬆弛骨骼肌,幫助氣管插管及與人工呼吸器的協調。其中一家藥商於111年11月退出台灣市場。食藥署已於111年10月核准2家藥商專案輸入,以滿足臨床需求。食藥署並協調其他具許可證業者增加輸入(自112年5月起)。》看更多Cisatracurium15.血栓溶解劑(Urokinase).用於治療急性肺栓塞、急性冠狀動脈栓塞、清潔靜脈導管。國內2家業者於111年10月因原料漲價、短缺等問題導致供貨不足。其中一家藥商已於112年2月23日恢復供應,食藥署並於111年12月核准專案進口藥品,於112年2月24日輸入並開始供應,以滿足臨床需求。》看更多Urokinase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2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才剛出院,現在要不要再送醫?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者面對困境的感觸」 一位年輕醫師列舉多種醫者感到無能為力的醫療情境,而最後慨嘆「長存信、望、愛」,並自我勉勵:「遺憾的有一天可以圓滿,離散的有一天都可以團圓。因為人世間最大的仍然是愛。」一位中年醫師深深體會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也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一位在美行醫多年、年近退休之齡的癌症專科醫師更提出老年病人有各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強調行醫需要了解並尊重病人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以及家人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與看法,而後量身定做。 新曆年第一天去看一位老阿嬤:90多歲臥床在家,意識不清,家屬很焦慮。病人原先就臥床、意識沒有很好,心臟跟肺臟也不好,上週腳紅腫體溫上升,蜂窩性組織炎才剛治療好出院。不幸身體繼續衰退,現在意識不清、吃不下,要不要再次送醫呢?這是台灣醫療常見的現象。病人反覆送醫,最後停止在某一次的住院。醫學很多莫可奈何醫學的進步,產生很多奇蹟,很多過去無法治癒的疾病都被我們治癒了。但是對90多歲多重器官衰竭的老人,醫學至今莫可奈何,舉幾個常見的例子說明。抗生素造成消化不良病人感染使用抗生素,感染好了卻產生腹瀉,某種腹瀉又要使用另一種抗生素來治療腹瀉。病人因腹瀉消化不良導致身體更虛弱。鼻胃管導致雙手約束不得下床病人身體虛弱、吃不下,只好放入鼻胃管強迫灌食,病人放了鼻胃管很不舒服掙扎要拔除鼻胃管,不得已只好將其雙手綁起來。綁起來卻又導致病人心情更差,鬧脾氣,醫師不得已只好使用鎮定劑。用了鎮定劑之後不會掙扎了,卻又昏昏沉沉。綁在床上用鎮定劑沒有下床的結果是病人開始出現解尿困難。長期置放導尿管導致泌尿道感染病人尿不出來,只好放導尿管,尿順利解出來了,但是尿管放久了膀胱功能退化,無法自行解尿,只好長期放置導尿管。長期放置導尿管,導致泌尿道感染,感染只好再次使用抗生素。救了心臟壞了腎臟、救了肺臟又壞了心臟另外病人心臟衰竭、腳水腫,使用利尿劑治療後心臟衰竭改善了,但是使用利尿劑後腎功能卻不幸變差。病人肺部不好,呼吸很喘,使用氣管擴張劑讓呼吸改善,但是卻造成心跳加快,讓原先心臟衰竭再次惡化。治療好A產生了B,治療好B產生C在醫院,治療這些多重器官衰竭的老人,常常治療好了「問題A」,又產生了「問題B」,治療好了「問題B」又產生了「問題C」,當終於治療好了「問題C」後,「問題A跟B」再次出現外,又產生「問題D」與「問題E」。除了無限循環,還有愈來愈多新的問題要處理。同樣的蜂窩性組織炎,70歲的時候可以治好,80歲的時候也可以治好,但是到了90多歲時,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因為全身各個器官已經很勉強在維持運作,一個感染就再也撐不住了。30年老車沒辦法修:可以接受;90多年的身體:含淚也得修一台開了30多年的老車拿去車廠維修,車廠師傅看了看老實說:「這台車很難修,維修成本很高,修了不久還是會壞……」顧客聽聽通常可以接受,不修就算了。一個用了90多年的身體,大腦、心臟、肺臟、腎臟,各個器官都衰退了,醫師看了看心裡想:「要勉強修,老實說很困難」卻不敢說不能修。家屬心裡也明白有困難,但是含著眼淚也不得不修。含淚也得修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很多,在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推廣之後,家屬慢慢能接受安寧的觀念。也就是末期疾病不可逆轉時選擇緩和醫療,大家慢慢已經可以接受。但是末期疾病的定義,除了癌症末期以外,非癌的末期,不同的醫師在判斷上都可能不盡相同,家屬更不用說了,選擇不積極治療的很少。「我媽媽之前身體都好好的,現在年紀大器官退化了,這樣是末期嗎?上次治療好了,這次希望也可以先治療好……」不送醫治療,先不論家人親戚的眼光,自己都覺得很不孝。也沒辦法接受親人可能短時間內即將離去的事實。我的阿嬤如果重新選擇,要不要治療?去年過年,我不經意的跟父親提起我那位逝世多年的阿嬤、他的母親。90多歲嚴重失智長期臥床但沒有任何癌症,逝世前反覆感染住院,放鼻胃管、尿管,雙手約束,打抗生素。跟常見臥床感染的病人一樣,經歷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對於是否繼續治療,該如何是好,長輩們當時不知所措...,我那年是台大內科第一年住院醫師,家人只有我是內科醫師,雖然我還很菜但是醫院已經看很多了。長輩們想聽聽我的想法。我當時主張:「不要再積極治療了,那不會好的。身上各種點滴管子拔一拔回家休息,至少先舒舒服服洗個澡吧!」現場有人贊同、有人沉默,氣氛很沉重,父親沒有說我錯,但是最後仍然繼續住院,直到她斷氣的那一刻。「如果有機會再選擇一次,你還會繼續治療嗎?」我看著我父親。「唉,不要再治療了!」多年後父親緩緩對我說。人生彷彿環島列車人生彷彿搭上台鐵的環島列車,從台北出發慢慢開,不論是走山線、走海線、走花東,不論看見多少美麗的風景,走了一圈之後終究要下車,回到最初的起點。這幾年在醫院或是在家裡,經歷了許多家人至親的生離死別,對家屬的感受,我才開始有一些些同理,我的心也變得柔軟許多。遺憾的可以圓滿,離散的可以團圓我相信人世間多少的苦難,其實都是短暫的。其中長存著有信、有望、有愛,只要願意相信、保持盼望,遺憾的有一天可以圓滿,離散的有一天都可以團圓。因為人世間最大的仍然是愛。
-
2023-02-26 養生.聰明飲食
各種顏色「防癌蔬果」大公開!營養師授防癌3大重點觀念,多色多樣最健康養生!
說到防癌飲食,民眾會多吃蔬果,不過大多也不大清楚吃下了什麼、是不是真的有利防癌。其實有許多蔬果的營養經研究發現,是確實對於防癌相當有幫助的。嫚嫚營養師依顏色介紹蔬果及其中營養,大家可以適量的添加於生活當中,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更有利防範癌症找上門! 各種顏色防癌蔬果大公開! 紅色蔬果:嫚嫚營養師表示,紅色的防癌蔬果中,火龍果、紅番茄、草莓、蘋果等都相當出色。紅色的火龍果除了膳食纖維高以外,也含有各種豐富的植化素,有助減少自由基傷害。紅番茄則有更突出的茄紅素,有助於防範癌症,在研究上又以攝護腺癌顯得卓越,對於有利防範大腸癌的研究也不少,另也有助防癌的β-胡蘿蔔素。草莓中特別有鞣花酸成分,有利誘發肝臟解毒系統、幫助致癌物質更快速排出體外。蘋果則有槲皮素,且水溶性、脂溶性膳食纖維都很豐富,特別的是,因水溶性膳食纖維多在於果皮上,因此若有便秘者可帶皮吃幫助排便,腹瀉者則可去皮吃幫助止瀉。反過來說,腹瀉者就不宜帶皮吃,以避免腹瀉情況加劇。 橙色、黃色蔬果:橙色、黃色的蔬果,像是木瓜、南瓜、地瓜、胡蘿蔔等,大多都富含β-胡蘿蔔素,是民眾常聽到有助抗發炎、抗氧化、維持免疫力的營養。另也有β-隱黃質,以及豐富膳食纖維,都對防癌很有幫助。 綠色蔬果:綠色的蔬果如花椰菜、高麗菜、芹菜、韭菜、蔥、菠菜都是很好的選擇。其中高麗菜有異硫氰酸酯、木犀草素,以及β-胡蘿蔔素、芹菜素等植化素,對防癌非常有幫助。奇異果則含豐富維生素C,有助抗氧化,可減少自由基對DNA的危害,也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也有顧腸道健康。芹菜則有豐富的芹菜素,以及木犀草素、香豆素,三者都有利防癌。韭菜、蔥味道較重的辛香料有含硫化合物,有助抗菌、抗癌,但不宜吃多,以免噁心想吐、腹部不適。菠菜β-胡蘿蔔素、槲皮素、葉酸豐富,對降低大腸癌而言相當有幫助。 藍紫色、黑紫色蔬果:藍紫色、黑紫色的蔬果,如紫葡萄、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鞣花酸有利防癌。而紫葡萄中則又有白藜蘆醇,這是在地中海飲食當中的紅酒為何有利防癌的營養。據傳日前也有研究試圖將白藜蘆醇研發成抗癌藥物,不過白藜蘆醇相當特別,雖有利防癌,但劑量高則有害人體。其實各種健康飲食也有相似的道理,嫚嫚營養師也提醒,即便食材、飲食再健康也得適量,否則便得營養過剩、營養不均、某向營養素超標反而不利健康。 白色蔬果:白色的蔬果可吃白蘿蔔、大蒜、苦瓜、洋蔥等。白蘿蔔的防癌營養在於異硫氰酸鹽,可降低致癌物質於人體的影響。洋蔥也含豐富的槲皮素。大蒜除了槲皮素外,也含有大蒜素,都是知名的防癌營養,不過量不宜多吃,以免造成腸胃負擔。苦瓜特別的是有苦瓜素,刺激肝臟解毒酵素系統活性,有助肝臟排出體內毒素。 蔬果多色多樣才健康養生,營養師指防癌3大重點觀念! 日常當中其實有很多蔬果有利於防癌,但也不是多吃多健康,嫚嫚營養師提醒,良好的防癌飲食應適量,建議每日至少3蔬2果。挑選上也建議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超加工食物。並且養成多色多樣的飲食原則,避免聽說某食材不錯,就單吃某種食物,或只吃某些食物。顏色越多、種類越多,越能攝取到更多不同的防癌營養,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吃素卻還是得大腸癌?營養師指6原因,3原則這樣吃更健康! .素食者必知吃法,防缺6營養!避免肌少、掉髮、骨折,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2-23 醫療.消化系統
她胰臟「組織壞死」花2個月清創 為何急性胰臟炎會這麼嚴重?
54歲女性患者因腹痛、發燒等感染症狀掛急診,檢查為急性胰臟炎,且腹腔內大面積組織壞死,三軍總醫院運用內視鏡超音波技術搭配「雙蘑菇頭金屬支架」,研發「內視鏡壞死清創術」,助該名患者清除壞死組織,救回病患一命。急性胰臟炎致命性高,通常會有哪些症狀?胰臟炎是胰臟的發炎性疾病。胰臟發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急性胰臟炎意味着胰臟因某種因素受到重大傷害而受損,其病程緊急且持續數天至數周;慢性胰臟炎則因毒素等相關因子造成胰臟慢性受損,其病程漸進而且持續多年,並且難以緩解。任何一種形式的胰臟炎都很嚴重,並可能導致併發症。急性胰臟發炎症狀有上腹痛,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20%。慢性胰臟炎的症狀則有三種,其一是慢性陣發性的上腹痛,飲食亦會加劇這樣的疼痛,但通常不緊急,並且劇烈程度亦不像急性胰臟炎這般嚴重;其二則是消化酵素分泌不全引起的腹瀉、腹脹、消化不良與體重減輕;最後則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產生的糖尿病。為什麼急性胰臟炎會這麼嚴重?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胃腸科主治醫師林榮鈞表示,當胰臟發炎,胰臟內消化液無法排出時,則會「反芻」消化自己的組織,輕微發炎人體會自行吸收,若持續發炎,胰臟組織遭消化液侵蝕、壞死,突破到胰臟外形成「偽囊腫」,在體內持續產生感染、發炎,據統計有7%的病人會產生偽囊腫。以該名54歲女性個案,因服用藥物引發急性胰臟炎,但胰臟發炎情況嚴重時才掛急診,已衍生嚴重併發症,產生感染性有壁分隔之壞死,個案胰臟組織壞死範圍,從十二指腸至胃部、將近10幾公分範圍,且胰臟發炎壓迫胃部,影響食慾、無法消化。胰臟炎有哪些治療方式?林榮鈞說,過去治療方式有2種,包括放射科醫師做引流手術、或由外科醫師做清創手術。引流手術好處傷口小,但較難引流乾淨,且過去多用塑膠引流管,效果不佳,尤其嚴重組織壞死個案效果更差,需要外科醫師協助清創,但外科手術併發症、風險不低,也常讓醫師及病人卻步。林榮鈞表示,因為胰臟躲在胃後面,做超音波一般不容易看到病灶,隨著醫材發展,超音波搭配內視鏡探頭,可進入胃、胰臟清楚地掃描、檢查,還能進一步做治療,且不會再外部留下傷口,三總近年運用內視鏡超音波,搭配金屬支架引流,作為壞死清創的第3種治療選擇,可應用於膽管引流、膽囊引流、胰臟積水引流、輸入環症候群等。林榮鈞說,此次在內視鏡超音波引導下,將雙蘑菇頭金屬支架置入、撐開至1.6公分引流後清創壞死組織,並在胃開一處小洞,將清創後的組織引流到胃,經由正常消化管道隨糞便排出。因組織壞死嚴重,此個案每周執行1次、清創2個月才完全清除,「是有史以來清最久」。目前已有7名病例應用此技術,但整個術式未有健保給付,需自費約10幾萬元。金屬支架置入後會撐開狹窄範圍、固定位置不滑脫,但對於醫師執行清創時「礙手礙腳」,林榮鈞表示,因此三總創新巧思,清創時先將金屬支架暫時取出,清創後再將金屬支架放回,提高內視鏡壞死清創術效率及處置意外事件,此經驗也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Digestive Endoscopy》。哪些人是胰臟炎的高危險群?又該如何保養?林榮鈞表示,長期飲酒、結石、三酸甘油脂過高、高血鈣等,都容易造成胰臟慢性發炎,許多人以為只是胃痛不以為意,但長期發炎有10%機率引發胰臟癌,且急性胰臟炎也可能導致感染、敗血症喪命,提醒慢性胰臟炎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接受醫囑治療,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這些人容易得到胰臟炎:.過度飲酒:研究發現,酗酒者患胰臟炎的風險更高。.抽菸:與不抽菸的人相比,抽菸者患慢性胰臟炎的機率更高。.肥胖:如果身形肥胖者,則更有可能患胰臟炎。.糖尿病:患有糖尿病會增加患胰臟炎風險。.胰臟炎家族病史。如果得到胰臟炎,應該這樣保養:.即便胰臟炎是輕微的,康復期戒酒也是明智之舉。.如果有抽菸習慣,戒菸可以降低胰臟炎風險。.選擇低脂飲食並注重攝取新鲜水果、蔬菜、全榖物和瘦肉蛋白質。建議全天少量多餐,以減輕消化系統的壓力。.胰臟炎會引起脱水,因此每天要多補充水分,並且限制咖啡因的攝取。參考資料:.疾病百科:胰臟炎.台灣第一例 微創治癒壞死性胰臟炎.不敢了!高血脂患者吃烤肉配啤酒腹痛 胰臟炎住院7天責任編輯:林又旻、辜子桓
-
2023-02-22 醫療.消化系統
被魚鱗、蝦殼刺傷非小事 醫曝這些人當心海洋弧菌致命風險
隨著疫情解封,許多民眾恢復享受美食、大啖海鮮,但是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肝病者吃海鮮要注意,接觸海鮮,例如下廚、剝蝦殼時,要慎防皮膚被魚鱗、蝦殼刺傷,以免海洋弧菌經由傷口乘虛而入,若嚴重感染,引起併發症,需要截肢,甚至會危及生命。當心海洋弧菌經傷口感染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指出,海洋弧菌(又名創傷弧菌)是存在於鹽水中的細菌,一般感染海洋弧菌途徑,包括食用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以及身上傷口接觸到遭海洋弧菌汙染的海水、被海洋生物刺傷等。【延伸閱讀:魚市場髒水濺到腳 小命差點休】什麼是海洋弧菌?別稱:創傷性弧菌地點:常見於河海交界、亞熱帶淺海岸寄宿:海水、魚類、貝類、岩石等都可能存有海洋弧菌病症:健康民眾感染會上吐下瀉、腹痛等;免疫力較差民眾感染會引起發燒、畏寒、皮膚壞死,壞死性筋膜炎,也可能造成全身器官衰竭,致死性高免疫力正常者感染海洋弧菌後,大多是輕微腹瀉、腸胃炎、嘔吐或局部傷口感染,但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炎等患者,或是免疫力較差、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肝病患者應避免生食海鮮康本初解釋,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臟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會影響體內的代謝、免疫等功能,一旦吃到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或是傷口接觸到帶有病菌的海水、魚蝦,海洋弧菌就可能直接進入血液中,造成全身性的影響。一開始可能是發燒、傷口處腫痛,皮膚出現水泡,嚴重時有蜂窩性組織炎、肌肉組織壞死,甚至敗血性休克而有致命危險,必須截肢保命。【延伸閱讀:手指遭海鮮刺傷,發黑腫脹截肢險喪命!4方法避免致命海洋弧菌】康本初提醒,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生食海鮮,在下廚及剝殼時,都要小心皮膚被魚鱗、魚鰭、蝦殼、蟹殼刺傷,若手有傷口,連食材浸泡的水、流出的汁液都要避開,謹慎一點可以戴上手套,以免海洋弧菌乘虛而入。也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熬夜,維持生活作息正常,均衡飲食,讓肝臟維持正常功能,才能降低海洋弧菌的威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好?術前該停用嗎?關於保健食品的8個關鍵問答
台灣很多人在吃保健食品,而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時間吃效果最好?不要以為有吃就好,吃錯時間可能等同於白吃。還有另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沒頭沒腦的吃,也不知它有沒有什麼效益!其實這樣還不如別吃。《元氣網》以下整理吃保健食品最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吃之前不妨多看多問,再決定要不要吃!Q1:保健食品何時吃?A:要看你吃的是哪種保健食品!針對大眾常吃的幾種,營養師李其昀在臉書粉團「零距離營養師 David李其昀」發文建議如下:飯前吃益生菌:建議空腹吃,比較不會因為其他食物的水分(例如:酵素),而影響到益生菌本身的活性。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小分子的蛋白質食物,從胃開始會被分解,如果空腹吃膠原蛋白,在胃部分解成胺基酸的效果會比較好。飯後吃或隨餐吃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最好,而且葉黃素的保健品通常都會添加脂溶性的維生素,因此在飯後吃效果比較好。魚油:魚油的脂肪酸是屬於脂質營養素的一種,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會變好,所以適合飯後或是隨餐一起吃,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酵素:酵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分解食物、幫助消化,因此在飯後食用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想想看如果肚子空空沒有食物,那酵素要對誰作用?Q2:B群不要晚上吃,以免影響睡眠?A:《好健康雜誌》第40期訪問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乃嘉指出,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Q3: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多無妨?A: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有些維生素攝取過量,可能傷害身體微調系統。.維生素C過量:可能引起噁心、腹瀉;提高腎結石風險…等。.維生素D過量: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造成鈣質累積,形成高血鈣。.維生素A、D、K過量:身體排不掉,不斷持續累積,容易中毒。.葉酸過量:可能引起失眠、過敏,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維他命B6過量: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Q4:薑黃、紅麴可以降血脂?A: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壞膽固醇」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Q5:輔酶Q10有十大功效?A:網傳吃輔酶Q10的效用包括治療癌症、降三高、改善早期帕金森氏症…等多項,但「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林慶順教授撰文指出,一一去查核每項功效的研究結果,多半是沒效用:不然就是研究太有限,無法得出任何結論。Q6:如正在吃其他藥物,保健食品是否錯開時間吃即可?A:如您因某疾病或症狀正在吃西藥或中藥,想再補充保健食品,一定要先問過醫師或藥師,不要以為只要錯開吃都可以。開業藥師沈采穎曾受訪指出,中藥、營養品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常見藥物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阿斯匹靈,又同時吃銀杏或魚油,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風險。.銀杏與利尿劑併用,恐造成血壓忽高忽低。.紅麴與降血脂藥並用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合併急性腎衰竭。Q7:手術前能不能吃保健食品?A: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曾於《國泰醫訊》撰文指出,若對活性成分的其他效用或可能造成的影響並非有十足把握,如凝血功能、與麻醉/手術期間用藥的交互作用等,為謹慎起見,建議手術前2-3周開始暫停使用。.建議停用:可能影響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保健品,如銀杏、深海魚油、納豆、紅景天外,蜂膠、亞麻籽、綠茶、海藻/褐藻、薑黃、木瓜酵素、維他命E/C,以及中草藥單方萃取純化產品,如大蒜精、刺五加、西洋參、人參、當歸、丹參、紅花等,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手術,舉凡血管、神經、眼外科相關者,不能掉以輕心。.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無關乎凝血但術前最好停用的還有麻黃(保健用途如減肥),基於對心血管、血壓的影響,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Q8:Q2:老人家需要吃保健食品嗎?A: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郭郁文藥師衛教專欄指出,由於年長者會有一些身體機能狀態的改變,如身體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類的補充品亦在身體內堆積;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補充過多的營養品無法代謝、排除。另,慢性病患者因醫療評估需要處方藥品的控制,補充保健食品也可能會有交互影響的風險,也要留意。【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是迷思!維生素C、D多吃卻傷身.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 吃西藥又吃保健品很危險.保健品術前要停吃嗎? 專業藥師這樣建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衛教專欄
-
2023-02-15 焦點.用藥停看聽
年用量2.5億顆!氧化鎂藥嚴重缺貨:哪些藥物和氧化鎂有關?
氧化鎂藥常用於軟便劑、制酸劑國內缺藥潮引發「國安問題」,衛福部日前邀集醫界、藥界、製藥業,由部長薛瑞元親自主持會議,決議將現有的監測缺藥平台,未來擴大為「缺藥中心」,並要求製藥業增加產能,紓解缺藥潮。其中,適應症為軟便劑、制酸劑的氧化鎂藥品嚴重缺貨,健保署昨與信東生技、健喬信元醫藥2等2家供應商業者開會,預計二月底前順利供貨。依健保署統計,110年氧化鎂申報健保用量高達2.5億顆,共給付約4000多萬元,用量十分龐大。》看更多軟便劑資訊「國人氧化鎂用量大,並不意外。」消化內科醫師方冠傑說,氧化鎂藥性溫和,常用作第一線軟便劑、制酸劑使用,主要是台灣已為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都有排便不順,或女性也有青菜吃不夠、水喝不多的便秘情形,服用氧化鎂藥物都能獲得改善,而國人生活、工作壓力大,也常出現胃酸分泌過多,氧化鎂可以中和胃酸,緩解不適。》看更多氧化鎂藥資訊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健保署持續關注收載健保藥品,已針對食藥署通報缺藥情形,全面進行盤點,檢視藥品有無持續穩定供貨給醫療院所,不影響民眾用藥權益,如這次氧化鎂缺藥,為廠商缺工、製造排程等問題造成產能無法銜接而缺藥,目前已協調廠商增產,讓臨床端供應穩定,但因各醫療院所擔心缺藥,往往大量訂購,廠商將會適時調控供貨情形,使醫院、診所、藥局都能拿到藥物。但有專家質疑,氧化鎂出現缺藥潮,與健保價一顆僅0.16元有關,讓業者無生產意願。黃育文說,「一顆藥0.16元,很多人覺得太便宜了」,也確實有製藥業者反應,新冠疫情後原物料上漲太多,不符成本,希望調整藥價,目前已請廠商提供進貨成本,將依照程序開會進行研議。【延伸閱讀:最近看病要注意!最常用的抗生素缺藥了,社區藥師提供3解方】制酸劑小知識用途:中和胃酸,緩解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引起的心口灼熱、胃痛。注意事項:僅能中和胃酸緩解不適症狀,無法預防胃發炎、胃潰瘍,不建議長期服用,有疾病還是要就醫治療。副作用:含鋁鹽的制酸劑可能造成便秘,含鎂鹽的制酸劑可能造成腹瀉,含碳酸氫鈉的制酸劑則可能因為鈉離子高,使得高血壓症狀加劇。》看更多胃藥資訊軟便劑小知識用途:在腸道中形成高滲透壓環境,使水份滲透至腸道,可以軟化並增加糞便的大小,這促使排便,並有助於使糞便更容易排出。注意事項:對於腎功能不佳及充血性心衰竭的病人則要小心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應謹慎請醫師評估後使用。副作用:腹瀉是服用鎂補充劑最常見的副作用,這可能導致:脫水、營養缺乏、體重減輕、電解質失衡。【延伸閱讀:長期臥床便祕 亂用藥恐更糟】【資料來源】.Magnesium: Benefits, Side Effects, Dosage, Interactions.台大醫院:便祕的藥物治療.果仁的藥學筆記:緩瀉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5 焦點.元氣新聞
向雲鵬離世享壽72歲!6年因胃癌被宣判無藥醫,挺過切胃仍不治!醫:做好這件事及早預防
70年代的性格小生向雲鵬2月14日驚傳病逝於台北和信醫院,享壽72歲。向雲鵬過去曾榮獲第1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6年前曾因罹患胃癌被醫生宣判無藥醫,靠切掉4分之3的胃,挺過12次化療,並透過飲食控制撿回一條命,無奈最後敵不過病魔折騰,14日上午進加護病房,下午3點多,因肺炎引發器官衰竭,宣告不治。胃癌在十大癌症排名第八,接受胃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6年前曾胃癌好轉 向雲鵬離世享壽72歲1980年向雲鵬以電影《鄉野人》中的精彩演技,榮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翌年又以《同班同學》老師一角,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也曾演過電視劇「神鵰俠侶」扮演郭靖。根據《噓星聞》報導,向雲鵬30年前曾移居至上海開牛肉麵店,演藝重心也轉至大陸,結果因在劇組養成吃便當習慣,口味重又油膩的飲食,加上他愛杯中物,每天至少要喝兩瓶高粱,飲食無節制的情況下,造成他健康亮紅燈,曾腦中風、心臟裝心律調節器,體重一下子從90公斤暴瘦至60公斤,6年前到醫院檢查才知罹患胃癌,被醫生宣判無藥醫。後來靠切掉4分之3的胃,挺過12次化療,並透過飲食控制撿回一條命,前兩年到醫院檢查已完全康復,恢復狀況連醫生都感到驚訝。這幾年,向雲鵬健康狀況維持得不錯,他的友人徐家興表示,上周六(11日)就聽向雲鵬坦言自己身體似乎不太舒服,雙方還講好改天再約吃飯,不料14日上午就聽向太太稱丈夫到醫院檢查,發現血壓急降,隨即住進加護病房,友人悲傷地說:「下午3點40分吧,就接到消息,他走了....真的太快了」,並稱目前家屬都還沉浸在哀傷中,關於後事,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也會配合家屬協助處理。請看元氣網疾病百科>>>胃癌8個症狀恐是胃癌在衛福部公布110年十大癌症死因中,胃癌排名第8名,初期胃癌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因腫瘤出血造成消化道出血及貧血,若患者因腫瘤變大造成上消化道阻塞,產生吃了就吐,可能已是晚期。出現這8個症狀,可能是胃癌1、胃出血、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等,以前沒有過。2、噁心、腹痛、消化不良、吞嚥困難等,持續發作。3、吃很少卻覺得飽。4、體重突然減輕、食慾變差。5、感到嚴重疲累。6、大便有血,呈現深色或黑色。7、嘔吐有血但不常見。8、腹瀉或便祕次數異常、排便習慣改變。胃癌要早期發現,唯一就是定期做胃鏡檢查。臨床醫師指出,要早期發現胃癌,定期做胃鏡檢查是最好的方式,早期發現有可能不用開刀,治癒率高。建議定期健檢,把胃鏡排入檢查排程。延伸閱讀:胃癌治療一定要開刀嗎?速懂胃癌有哪些手術方式及術後風險做胃鏡、切片…胃癌可能拖1個月才能確診!台大人工智慧 9秒看胃相、準確率9成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14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注意「三少、三多」!營養師調配一日三餐健康菜單 ,麵攤、自助餐、超商版都有
外食幾乎已經成為你我的日常,疫情解禁後,餐廳位置更是一位難求。根據國健署調查,成人三餐外食的比例已突破六成。近年外食的選項,開始走進標榜營養均衡的「健康風」,但價格通常偏高,一盒健康餐盒動輒百元起跳,也讓小資族仍會選擇價格相對實惠的麵食、自助餐、便當等。但這些價格怡人的小吃,則藏有肥胖以及三高等飲食風險。外食最容易「營養不均衡」 四大營養素國人超級缺 據國民營養最新的調查結果,台灣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E、鈣、膳食纖維。而六大類飲食中,99%成人每天乳品攝取量不足1.5杯、91%堅果每天攝取不足1份、86%蔬菜每天攝取不到3份、86%水果每天攝取不到2份。「外食也能吃得營養均衡」國泰醫院營養組營養師楊蕙萍表示,外食也想吃得健康,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選餐廳」、「選食物」、「選份量」。1. 選餐廳:優先選擇「飲食不易過量餐廳」外食多是「色香味俱全」的餐廳選擇,有些餐廳標榜「俗又大碗」、「吃到飽」、「加菜加湯免費」等,看似賺到的標語,可能都會讓你那一餐攝取的熱量過量,或是單一營養素攝取過多,像是肉吃太多,卻沒有吃到蛋豆魚類,膳食纖維等也沒攝取到。這類容易讓自己當餐飲食過量的餐廳,不要列為外食用餐的首選,可以偶一為之。2. 選食物:優先選少油、少鹽、少調味餐點外食族礙於經費考量,大多會選擇自助餐店、便當店、小吃麵食或是速食店。這些店家提供的菜色五花八門,希望健康飲食,盡可能先看餐點能否符合「六大類飲食」的標準。能夠選擇一份有飯、有菜、有蛋、有肉的便當,就不要選擇只有油脂、飯加上少量的肉與菜的炒飯或是炒麵。3. 選份量:記住六大類飲食每日份量依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一天吃至少3份蔬菜、全穀雜糧類1.5-4碗、豆魚蛋肉類3-5份、乳品1.5杯、油脂3-6茶匙、堅果種子1份、水果類2-4份。依照每人每日需求熱量及六大類食物,調配三餐的份量。蔬菜可以以葉菜類為主,煮熟後的葉菜類半碗的份量算一份、生菜的話兩碗算一份、根莖類如花椰菜、蘿蔔等不會因為煮熟收縮的蔬菜,大約是一個碗六、七分滿,作為一份。乳品240毫升算1杯,其餘的份數計算都是以一碗當作單位。六大類飲食中,肉類的選擇,最好用白肉取代紅肉,像魚肉優於去皮雞肉,去皮雞肉優於牛肉。豆製品建議不要油炸,清蒸或是水煮取代油炸。其餘的建議則是清蒸、川燙、涼拌優於勾芡類食物。外食多精緻澱粉、加工毒素 「三少、三多」原則趨吉避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台灣的外食幾乎都是以「精緻澱粉」當作基底,如白米飯、白麵條,備受喜愛的小吃如麵線羹、肉圓、蚵仔煎等,都是精緻澱粉的產物。精緻澱粉較容易讓飯後血糖升高,隨後立刻下降,血糖長期不穩容易增加胰島素抗性的機率。精緻澱粉不像是全穀米等,幾乎沒有營養素,吃下肚大多會轉換成熱量,增加肥胖的機率。較常被詬病是外食族「毒素來源」的加工食品,蘇秀悅表示,加工食品如丸子、火鍋餃類、香腸等,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都是合乎法規,但食品添加物對於人體而言,需要經過肝腎代謝,如果沒辦法代謝就會累積在體內,長久以來可能就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如果希望能減少身體的負擔,不只是外食,一般在家烹飪也建議可以減少吃加工食品,盡量選擇原形食物。外食的選擇上,除了秉持少油、少鹽、少加工,多喝水,多吃穀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外,烹調方式也能多加注意。蘇秀悅表示,外食販售環境以及食物是否有徹底加熱,避免細菌滋生。有些外食販售的食物,看似已經煮得滾燙,但放置太久也可能會有滋生細菌,吃下肚可能感染刺激腸胃道導致腹瀉等。營養師調配 日常版、便利商店版的健康菜單無論是上班族、業務、忙於課業的學生,常選擇的外食地點,大多為麵攤、自助餐、便當店、或是便利商店。國泰醫院營養組營養師楊蕙萍直接調配日常版以及便利商店版本的健康三餐,提供給民眾以此為基礎,調整參考。早餐:別忘記吃蔬菜一般早餐店/菜單一蔬菜三明治或鮪魚三明治、火腿三明治(沙拉醬少)一杯牛奶一般早餐店/菜單二一份蘿蔔糕+蛋一杯牛奶或無糖豆漿一條小黃瓜或是芹菜或一顆牛番茄便利商店/菜單一一份蔬菜包+一碗茶碗蒸一杯無糖豆漿便利商店/菜單二烤地瓜+茶葉蛋+生菜或關東煮(茭白筍、蒟蒻、蘿蔔)不要喝湯一杯牛奶或無糖豆漿午餐和晚餐:五穀雜糧加進來一般自助餐店/菜單一五穀飯(女生小碗一碗,男生完整一碗)主菜雞或鴨或魚豆製品(優先選滷、烤、清燉的烹調方式)蔬菜一到二份肉片一份一般麵攤/菜單一湯冬粉或湯米粉(可加肉片作為主菜,避免添加肉燥)一份嘴邊肉(如果沒有肉片當主菜,可加此小菜)一份豆腐(滷豆乾或是水煮豆腐)一份燙青菜或一份海帶一般麵攤/菜單二8顆水餃一份豆腐一份燙青菜或一份海帶便利商店/菜單一關東煮:玉米、豬血糕、白蘿蔔或高麗菜捲、豆腐、煮蛋一包蔬菜包一根香蕉或一份芭樂便利商店/菜單二一份涼麵蕎麥麵一份蔬菜包一根香蕉或一份芭樂便利商店/菜單三一份手捲或一份壽司一杯牛奶一份生菜包速食店/菜單一烤雞排堡或魚排堡一份生菜一份玉米一杯無糖飲料
-
2023-02-12 養生.聰明飲食
常吃海鮮容易吃進過多膽固醇?營養師曝膽固醇最主要來源
魚、蝦、貝類等海鮮被視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烹調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餚。但也有民眾擔憂海鮮的膽固醇過高會影響健康而卻步,尤其是三高患者、腎臟病患者,如何吃出美味與健康?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何怡儒說, 白肉包含雞肉、鴨肉等家禽或是魚與蝦貝類,目前大多數研究都認為宜多攝取白肉,並減少紅肉的攝取,此飲食類型又以地中海飲食最讓人推崇。營養價值差異擔心海鮮吃進過多膽固醇,肥肉等飽和脂肪才是殺手。何怡儒指出,白肉的鐵、鋅、硒、維生素B12、B6營養素略低於紅肉,但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被認為優於紅肉,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海鮮類常與高膽固醇畫上等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劉彥均說,很多民眾擔憂吃進海鮮等食物,會轉化為血中膽固醇、增加血管負擔,其實真正的隱形殺手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例如肥肉、培根、豬油、牛油、奶精、酥油等,攝取此類食物更容易促進體內合成膽固醇。另外,人體大部分的膽固醇是由體內自行合成,約70%從肝臟及腸道細胞合成內生性膽固醇,其餘才是來自於飲食。不過劉彥均也提醒,白肉來源的雞、魚、蝦貝類中,雞心、魚卵、烏魚子、蟹黃、蛋黃等部位屬高膽固醇食物,魚肚、魚皮或雞皮等油脂較高,應注意其份量的攝取。魚類選擇建議鮭魚、鯖魚、秋刀魚Omega-3含量高,建議小型魚類優先吃。劉彥均說,魚類富含優質蛋白質與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人體內無法製造、需要靠飲食補充的營養素,食物來源包括鮭魚、鮪魚、鯖魚、沙丁魚、秋刀魚等,有助於抗發炎、活化免疫系統、促進血管健康。另外,蝦蟹貝軟足類海鮮也富含鋅、硒、銅等微量元素,也是低脂高蛋白的好食材。何怡儒建議,多數魚類皆是良好蛋白質來源,地中海飲食建議至少一周兩次攝取魚類或海鮮。因環境汙染問題,建議可選小型魚類,以避免攝入大型魚體內的重金屬殘留物質。料理方式建議清蒸汆燙最佳,避免煎炸等高油烹調。劉彥均指出,海鮮料理方式五花八門,建議多採用清蒸汆燙的方式,烹調時放入蔥薑蒜去腥提味,保留營養素又能呈現最佳鮮甜海味。應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高熱量的烹調方式,需控制熱量或血糖者,建議減少用糖醋、勾芡、蜜汁、五味醬調味。何怡儒建議,民眾料理海鮮掌握簡單幾個原則,首先避免高油的烹調方式,如炸、煎、燒烤,第二是減少調味醬料的使用,宜以天然食材,如蔥、薑、蒜、檸檬等辛香料入菜。哪些族群要少碰魚與蝦貝類?1. 三高與腎臟病患劉彥均說,三高疾病族群和慢性腎臟病患者需控制海鮮攝取量,雖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適量吃海鮮能獲得優質的蛋白質,有助維持體力,但切記不能肆無忌憚的吃,否則身體會產生過多含氮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2. 痛風患者高尿酸痛風患者需特別留意,海鮮屬於高普林的食物,吃過量高普林食物又加上水分攝取不足時,就容易形成結晶堆積在關節內,使關節發炎疼痛。3. 海鮮過敏者海鮮貝類甲殼類是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因之一,可能出現腹痛、腹瀉、嘔吐、搔癢等過敏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導致休克喪命,過敏者應謹慎避免攝食。
-
2023-02-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視病猶師」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學教育需要病人與家屬的幫忙」。一位醫學生敘述因為一位罹患「漸凍人」的病人與家屬願意讓老師在醫學生面前示範他的神經疾病的症狀與徵候,並說出他們「因病而苦」的心路歷程,使學生受益良多。一位醫學生寫出他們事後採訪病人與其夫人,感激他們幫忙醫學生了解疾病帶來的病痛,加深醫學生暸解病人的感受,同時病人與家屬也表示欣慰,他們的努力能「保持教育的火苗不滅,醫學之路就能繼續推進。」。一位資深教授說出臨床醫學的精闢之語:以每位病人從各自的症狀、結合生活與經驗,其實就是一個疾病的自然史,經由對話與溝通,比醫學教科書的文字敘述,更讓人印象深刻,勝讀多本教科書,而勉勵學生「視病如師」。延伸閱讀:醫病平台/看見病人的「疾病」,更要傾聽病「人」的故事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床邊教學讓漸凍人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非常高興有機會對病人參與醫學生實習問診、檢查提供想法,這是良性、具有醫學教育意義的互動。每位病人的臨床表現,即使是同一疾病,也會有很大的變異和差別,也因此每位病人的症狀,是累積臨床醫學經驗與知識,最重要的基礎。如何讓病人願意分享臨床資訊,是醫師與病人關係的最重大考驗,特別是當病人要面對一群陌生的、還在學習階段的醫學生或是住院醫師,更是重大的挑戰。這些症狀,也許難以描述、涉及隱私、難以啟齒,這些困難,應該是醫學教育者在診治病人時,必須優先考慮的。問診是一個雙向的互動,詳細的臨床表現、症狀描述,對於疾病的診斷,特別是缺少大量、廣泛實驗室檢查的疾病,比如神經疾病、精神疾病,更需要詳細的問診,並依據病人的回應,進一步垂詢病人的症狀。這些互動,一方面是取得臨床資訊;另一方面,這也是病人與醫師的互動,顯示醫師是否有同理心、是否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人性的互動,而不是單純冷冰冰的如審訊一般的制式問答。這樣的互動,同時也可以展現醫者對病人的關心,病人會很樂意回應。這是有溫度的互動,是成功診斷的基礎,而不會只有「是」與「否」的回答,這相當於孔子所說的:「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這樣的經驗,會給予病人良好的回憶和感受,病人就容易、也願意分享自己的臨床症狀和就醫經驗與治療史。這是個人多年的經驗。總結而言,病人和醫師的互動關係,英文稱為rapport,所彰顯的是病人與醫師的良好互動關係,這樣的關係,可以提高病人願意和醫學學習者的醫學生與住院醫師、醫學專業學習者,分享自身臨床症狀的意願。邀請病人參與醫學生實習時的問診,需要尊重病人。醫學生問診、訪談時,需要考量病人的症狀、精神狀況與體力,即便是非常熟識的病人,我也需要觀察病人的反應,經過評估以後,對於合適的病人,還是會向病人說明與詢問:「是否願意分享自己的臨床症狀,接受實習醫學生的問診。」這是考量病人在極端不舒服的狀態,還願意撥出時間、忍受病情所致的不舒服,來描述自己的症狀,這是不容非常不容易的「利他」行為,不只是需要尊重病人的意願,也需要保護病人的權利。寫這篇文章也勾起我兩年前在台大醫院「臨床病理討論會 clinical pathology conference,簡稱 CPC」的回憶,不只是病人,還包括病人家屬地主動參與、提供醫學生資訊,得到很好的回響,值得和大家分享。這位病人是一位罕見的「類澱粉神經病變」的病人,這是一種罕見疾病,不容易診斷,所以病人先前在各家醫學中心之間輾轉看診,一直到我所在的醫院才做出診斷。有感於自己的症狀特殊與複雜,病人因此非常樂意和醫學生、甚至住院醫師分享自己的症狀以及求醫經驗,就是希望可以加深醫師對於這個疾病的印象和認知,減少病人輾轉求診的辛苦。病人對於這個疾病沒有完善的治療,耿耿於懷,也因此極力向我表示:希望往生後,可以捐贈大體做病理解剖與診斷。在病人往生後,家屬遵從病人的遺願,捐出病人大體做病理解剖。病理科在病理解剖、作出診斷之後,會舉行臨床病理討論會,這是醫學院和醫院互相溝通的最重要教學活動。在那次病理討論會之前,我就想到病人、還有家屬非常熱心,因此和病理科主任討論,是否可以邀請病人家屬參加,一方面讓病人家屬知道最終的病理診斷,另一方面也讓家屬分享症狀、求醫經驗、表達感受,可以用醫學生由病人與家屬的語言,了解病人的症狀、日常行動障礙、生活品質,這是對整個疾病的自然史,最真實與深刻的理解與印象。在主任同意後,我邀請病人家屬參加,病人家屬欣然同意,當天在主治醫師報告完臨床症狀以及做完診斷分析以後,請家屬分分享病人的症狀,同學除了請教家屬,對於臨床表現,有很熱烈的討論。最終病理科醫師做出完整的診斷,並對於病理發現和臨床症狀之間的相關性,有非常詳細的說明與連結,解釋了許多病人、家屬、不同領域專科醫師之間的疑惑:家屬了解病人生前痛苦的緣由、臨床神經科醫師了解病人所以有這些症狀的機制、病理醫師知道這些病理現象會造成病人的那些臨床表現。所有參加討論者,都有莫大的收穫。在討論會結束後,家屬除了表達由衷的感激,終於了解病人生前的痛苦。在這一次的臨床病理討論會之後,病理科的同事告訴我,主任覺得這是第一次的嘗試,讓病人家屬參加,除了是非常成功的經驗,也是經歷過最為感動、而且有收獲的臨床病理討論會,對於病理科醫師,也同樣有收穫,顯示病人的主動參與,其實對於醫學知識的交流、以及治療研究的進展,會是最大的助力。邀請病人主動參與醫學生的問診,這樣的互動其實對於病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也有莫大的幫忙。個人有多次經驗,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在心臟外科因為心肌病變準備接受心臟移植的住院病人。一位醫學生在和這位病人問診的過程中,病人提到最近幾個月腳底開始發麻,接著手指頭也會發麻,是典型「多發性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學理上,心肌病變造成心臟衰竭的病人,應該只有呼吸困難、走路會喘的症狀,不應該會有感覺神經的症狀,因為這是周邊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這位醫學生正好前一週在神經科實習,神經科的老師有向同學介紹「類澱粉神經病變」是全身性的疾病,除了影響周邊神經、還會沉積在心臟。醫學生很快地和住院醫師討論、也請我會診,後來這位病人診斷確認是「類澱粉神經病變」,治療的方向改變,也不需要接受心臟移植。這一位病人的個案顯示:病人和醫學生的互動,其實對於疾病的診斷、治療,有莫大的幫助,甚至是決定性的資訊,病人也會是受益者。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醫院目前分科很細,主治醫師學有專精,但可能只專注於自己的領域,而醫學生因為在各科實習,很容易會有不同科別的資訊,更容易整合在一起考慮,有觸類旁通的效果,可以避免「見樹不見林」,會有更全面、完整的診斷。這樣的交流,對於罕見疾病特別重要。比如類澱粉神經病變,和醫學生文章討論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英文全名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 ALS (漸凍人),這些都是罕見疾病。對大部分民眾來說,比較陌生,甚至於醫師也較少聽聞,也因此病人願意主動分享經驗,從醫學教育的觀點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一方面鼓勵病人分享自己的症狀和求醫經驗,同時也感謝這些病人願意為醫學教育奉獻,這些資訊的提供,其實和捐獻大體和腦神經組織,都是同等重要、一樣的偉大!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除了感激,更鼓勵病人、家屬,一起分享症狀、病程,參與醫學教育,當醫學生有更多了解,未來對於疾病治療,就可以有更多回饋,對於病人可以提供更好的照護。在我所診治的病人,都非常樂意分享他們自己的經驗,特別是這些很難治的疾病。他們的症狀其實非常多樣化,不見得外觀可以看得見,特別是我所看的病人,主要是神經的「麻」、「刺」、「痛」,以及異常感覺來表現。這些在外觀上,其實沒有辦法看出端倪,只能依照病友本人的敘述,以及表情等等非語言等表達方式。他們所用的這些文字描述,還需要醫護人員的同理心才可能感受到,也因此病人都有很高的意願,希望讓醫護人員可以傾聽、了解臨床症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患有類澱粉神經病變的病人,這位病人的症狀,除了肌肉肢體無力、自律神經失調,包括姿態性低血壓、慢性腹瀉,最讓病人困擾的是神經痛,特別是神經痛從外觀上沒有辦法看出那裡的不對勁,但是神經痛是全身性的分布,特別是在肢端的末梢往近端的肢體一直延伸,病人自己的描述是「被背叛的身體所束縛」。我們平常人都有肢體受壓迫後,短暫幾分鐘「麻」感的經驗,我們都知道有結束的時候,但是病人是二十四小時和「麻」相處,因此很樂於向醫師與醫學生分享、說明症狀,希望醫師的了解,可以思考新的治療方法。筆者個人的臨床診療,主要是看疼痛領域的病人。神經痛有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最多數的病人是以麻感為主要症狀描述,但是「麻」可能是運動神經的無法使力,無力的「麻」感、也可能是感覺神經的症狀。不同的「麻」,其描述、反應也有是不同。神經就像電線,生病時,就像電線斷掉,或是絕緣的電線皮磨損、造成漏電,比如反映的症狀,可能是有燒灼、熱的「麻」感,可能是像受壓迫的「麻」感,也可能是像昆蟲、螞蟻爬過的「麻」感,也可能是像電線漏電的「麻」感,不同的「麻」感,代表不同病的生理意義,需要用不同的藥物治療。也因此這些需要用實際的案例、語句和經驗,讓病人可以去想像,從而做出正確的敘述,而這些需要仰賴病人和醫生的良好互動。 在醫學系擔任教師的經驗,包括教授醫學系三年級基礎醫學入門的「大體解剖學」,以及醫學系四年級臨床醫學入門的「神經學問診與檢查」,通常在大體解剖學開學時,提醒同學感念大體捐獻大體的「無語良師」。同學不只是學習解剖學的知識,還要了解學習大體老師奉獻醫學教育的精神。到了臨床醫學的授袍典禮,我常告訴同學,不只需要「視病猶親」,還需要「視病猶師」,以病人為師!每位病人從各自的症狀、結合生活與經驗,其實就是一個疾病的自然史,經由對話與溝通,比醫學教科書的文字敘述,更讓人印象深刻,勝讀多本教科書。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病人得願意敞開心胸,主動和醫學生分享、對話,除了病人本身的人格特質,作為醫師的照顧者,平常看診時盡心盡力的付出同理心與關心,才能讓病人感受到醫學知識最重要的是累積與傳承經驗,這才是最重要的精神。
-
2023-02-10 醫療.中醫
春季過敏噴嚏打不停!寒涼性瓜類、柑橘少吃 居家保健2招緩不適
春天季節交替的時刻又將到來,天氣冷熱不定,正是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春季過敏的特徵包含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黑眼圈、喉嚨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易流鼻血、鼻涕倒流,更嚴重者有呼吸不順暢、哮喘、胸悶、咳嗽偶爾合併有眼睛乾癢、鼻咽部乾燥刺痛等症狀,往往在早晨剛起床與入夜後特別明顯,很多患者服用過抗過敏藥物,卻反反覆覆難以痊癒, 感覺上好像一年到頭都在感冒一樣。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再加上空氣污染嚴重,空間佈滿懸浮的麈蹣、黴菌與粉塵、花粉等就成為主要的過敏來源,還有其他因素如遺傳,身體營養缺乏維他命C與鈣質時,鼻黏膜血管彈性與抵抗力降低,易產生鼻子過敏以及自律神經失調與新陳代謝的缺陷。可見春季過敏不單純只是一種過渡性的免疫疾病,同時可能是身體狀況不佳、抵抗力降低的一種警訊。「驅邪扶正」中醫針對體質進行中醫治療春季過敏,是以「驅邪扶正」為原則,先以藥物將風寒邪氣趕出體外,再加以扶養正氣,提升免疫力,減少過敏再發作。有些患者反而在天氣炎熱時容易鼻塞,症狀發作,這類型屬於熱性體質,則需再加以清熱滋陰等藥物治療,根據體質個別差異,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症狀表現、脈象及舌苔的變化來作整體考量。「肺開竅於鼻」,所以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首先會由「肺」著手,一般會先使用祛風寒、補肺氣的藥物來治療,如玉屏風散、蒼耳散、小青龍湯等,通常小兒患者體力、胃口都不好,過敏發作時鼻塞明顯、鼻流清涕而且量特別多,也常容易腹瀉、頭腦昏昏沉沉,可能合併生長發育等問題,中醫在調理這類患者時,較常選用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等方藥來補氣健脾胃,過敏自然得到緩解。「冬病夏治」三伏貼幫助改善過敏體質中醫有種療法叫「三伏貼」,依據傳統「冬病夏治」原則,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每當時序入夏,高溫炎熱之時,在夏至前後最熱的三天來進行「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以調整體質,往後到了冬天,可明顯減少過敏性鼻炎發作的機率與嚴重程度。「三伏貼」是根據春夏補陽,在一年中人體陽氣最盛,且皮膚腠理完全打開,對藥性吸收效果最佳的「三伏天」時期,精選具有辛溫祛寒、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藥材製成藥餅,並每隔7~10天將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的穴位(臨床研究統計,三伏貼最常選用穴位為大椎、定喘、肺俞)共3次。不只達到對特定穴位的局部刺激效果,更可讓藥氣經由皮膚滲入吸收,藉著經絡氣血運行,直達內部臟腑病位,達到扶正祛邪效果。 改善春季過敏,平日少吃寒涼生冷食物、多運動健走、少熬夜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就中醫觀點都屬於虛寒體質,因此平時應忌食寒涼、生冷的食物,飲食調配應以平溫性食材為主。尤其是瓜類、紅龍果、柑橘、水梨、白蘿蔔、竹筍、海鮮蝦蟹等,皆屬於寒涼性食物,體質偏虛寒的過敏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以免引發過敏症狀反覆發作。日常保健對溫差過敏者,應該養成長期運動健走的習慣,以改善全身性的氣血循環,增強身體耐受力。多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避免熬夜,練習放鬆身心、舒解壓力,練習靜坐、瑜伽或氣功都是不錯的方式。簡易居家保健法,緩解春季過敏不適簡易居家保健2招:1.早晨醒來先喝一杯溫開水2.盥洗時用溫毛巾覆蓋在鼻腔兩側3-5分鐘作為熱敷,另外由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以指腹按壓3-5分鐘,最後在後頸項兩側風池穴位按摩1分鐘收功即可。
-
2023-02-08 養生.保健食品瘋
人參好處多、禁忌也多!送禮別亂送、別亂補,注意4點避免副作用
人參是不論養生或送禮都相當常見補品,不過用人參養生可有不少須注意的細節,以免補過頭、甚至引起副作用。嫚嫚營養師指出人參的營養、好處和禁忌,並提醒送禮時也多留意。人參有助養生但也得看種類,亞洲參較補、西洋參較溫和!嫚嫚營養師表示,人參有分產地、製成方式等,相當複雜,大致而言可分「亞洲參」和「西洋參」兩種。亞洲參又稱「高麗參」,主要產地在韓國、日本、中國,以中醫角度看偏溫,吃了較補。西洋參又稱「洋參」、「花旗參」,主要產地在美國、加拿大,中國也有,中醫來看屬性偏涼,相較亞洲參更溫和。兩種人參營養成分略同,差異在比例,包括人蔘皂苷、多醣體、多酚化合物、生物鹼、脂肪酸、礦物質等,對於健康功效最受注目的就是人蔘皂苷。亞洲參較適合長者、體虛者 西洋參各年齡層普遍都適合整體而言,兩種人參都有助穩定血糖、血壓,幫助抑制癌細胞生長、增強免疫力,也可提高工作表現、集中專注力、提升精神,運動表現上也有利增強體力、延長運動時間,因此常見運動補給品、營養品、甚至能量飲都常見有添加人參。不過,亞洲參偏溫、較補,較適合年長者、體虛者,對青壯年族群來說可能就容易補過頭。西洋參則屬性偏涼、溫和,各年齡層每日可適量補充也較不需限制。 人參別亂補,4點要注意!小心補過頭引起副作用常見副作用:人參雖然對於亞洲人而言是相當常見的補品,不過常有吃過多、太常吃、補過頭引起副作用,例如失眠、血壓或血糖不穩、腹瀉、心跳加快、頭痛、過敏等,屢見不鮮,因此量和頻率都得留意,並非多喝多吃多健康。種類和份量:視前述提到的需求選擇亞洲參或西洋參,若是自己買人參至中藥行委託切片,或是自行到中藥行購買人參,建議可以一日約3-5片沖泡、回沖即可。若是市售購買的飲品,這類容易取得的人參,普遍多為西洋參,也會增添其他營養成分、顧及健康及安全問題等,通常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建議一日最多一罐。 禁忌族群:另外,有在使用中藥、西藥的族群,都建議避開自行飲用人參為佳,或至少詢問過中醫師、醫師,因為人參普遍和多數藥物都可能起交互作用,降低藥效或使藥效過強。同樣的道理也提醒,許多民眾會以藥酒養生,但卻認為藥酒不是藥沒關係,事實上藥酒如其名,大多含有中藥和酒,兩者都是用藥者應避免的。而其他像是孕婦、哺乳期、肝腎功能不佳、自體免疫疾病、過敏等族群也都建議避免為佳。 飲用時間:人參的飲用時間也需要注意,建議選在中午前喝為佳,下午後避免飲用。正如前述提到的,人參有助於提升精神、專注力等,若在下午才飲用,可能會影響晚上睡眠,這也是常見人參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先問清楚或者改送別的,人參飲用禁忌多別亂送!基於人參有種類之分、禁忌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多,並非買了就喝這麼簡單,嫚嫚營養師提醒若要買來送禮,以溫和的西洋參,或一般市售有標註清楚適合族群的人參產品為佳,或者就改送雞精等可使用族群較廣泛的其他補品。若送禮的對象是年長者可選亞洲參,因為此族群普遍確實免疫力低、體力差、精神又不好,按正常量飲用亞洲參補過頭的可能性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年長者普遍都有用藥或身體不佳的情況,因此還是需注意避免過量、以及與藥物服用的間隔時間,避免前述提及的副作用問題。大致而言送禮送人參,會需要問清楚或者送別的。 《延伸閱讀》 .B群怎麼選/吃?一張圖看懂!營養師教這樣吃效果再提升! .雞肉、雞湯、雞精誰最營養?3雞營養大比拚,營養師:雞精不是誰都能喝!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2-06 醫療.消化系統
男子右上腹悶痛半年又拉黑便 醫查出感染幽門桿菌
1名45歲男性近半年常感到右上腹悶痛不適,剛開始藉由胃藥緩解,但最近疼痛慢慢加劇,甚至痛至後背,晚上還影響睡眠並拉黑便。經醫師替他做胃鏡發現,患者罹有十二指腸潰瘍併出血,並感染幽門桿菌,後來經進一步治療,症狀才解除。大里仁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邵昶瀚說,幽門桿菌是一種寄宿在人類胃粘膜的細菌,也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細菌可存在於糞便、胃液、嘔吐物或污染之水質,推測感染與環境、衛生習慣有關,經由誤食上述污染物從而染菌即糞口感染。會造成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淋巴癌、胃癌都與之有相關聯。他說,80%的幽門桿菌感染患者為無症狀帶原,10至15%有慢性萎縮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後續演變成惡性胃癌或淋巴癌占1%,世界衛生組織1994把它定義為第一類(明確的)致癌物。大多數有慢性胃炎的病人可能會有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消化性潰瘍之患者則有腹痛甚至腸胃道出血症狀。據統計,從2004至2018經由幽門桿菌治療後,幽門感染之盛行率從接近70%下降至10%,胃癌發生率下降53%,胃癌死亡率則下降25%,顯示根除幽門桿菌感染可有效減少胃癌的發生。邵昶瀚說,因慢性幽門桿菌造成之胃炎可能發展成不可逆之胃粘膜萎縮甚至胃粘膜病變,進而使癌變的風險大幅提升。因此,建議在產生上述不可逆病變之前篩檢併治療幽門桿菌,方能有效抑止癌變。對於相關治療方式,邵昶瀚說,目前使用三合一抗生素序列性療法,也就是以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加上兩種抗生素治療7至14天,可達80至90%幽門桿菌根除率。少數病人會有頭暈、腹瀉、口中金屬味、過敏等藥物副作用,通常停藥後即改善。後續於停藥四周後做呼氣檢測是否確實根除。如治療失敗,還有第二線藥物治療,成功率約80%。若兩次治療失敗,建議根據細菌抗生素藥物敏感檢驗,給予相應之藥物治療。
-
2023-02-04 醫聲.醫聲要聞
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是迷思!維生素C、D多吃卻傷身…
最近兩年,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人為了增加身體防護力,開始攝取健康食品,希望為健康打底,不過國外專家、國內生醫業者不約而同發現,民眾攝取保健食品,常出現「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迷思,這樣的迷思不僅對促進健康沒幫助,還可能適得其反。維生素C、D看似無害,吃多照樣引發疾病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有些維生素攝取過量,可能傷害身體微調系統,舉例來說,如果吃太多維生素C,可能干擾礦物質銅的吸收,一旦磷過量,則會抑制鈣吸收,當吃進大量維生素A、D、K,身體排不掉,不斷持續累積,便很容易中毒。不只如此,攝取太多維生素C,還可能引起腹瀉、胃痛,維生素D吃太多,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鈣質累積,形成高血鈣,高血鈣的問題在於,骨骼會因此弱化,心臟、腎臟也會受到損傷。民眾選擇健康食品,功效整合與實證證據越來越受重視大江生醫營運長陳彥任觀察發現,過去民眾可能認為,健康食品吃越多,效果越好,不過,現在觀念已經改變,目前健康食品的趨勢在於「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多數民眾選擇健康食品的時候,較以往著重「功效整合」,也較傾向複方產品,對於效果,則越來越重視實證證據,這代表台灣民眾、消費者正逐漸成長、進步。另外,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企劃室經濟分析單元資深研究員陳麗婷指出,整體趨勢顯示,民眾選購健康食品行為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對於身心靈的保養,也越加重視,因此部分機能類健康食品開始強調可穩定情緒、舒眠、紓壓,民眾在選擇上,也越來越知道要先做功課,這對健康食品產業發展,也可帶來正向影響。選購健康食品時,多留意健康食品標示細節專家學者也提醒,民眾選購健康食品,要先注意食品標示,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健康食品應以中文、通用符號標示下列事項:一、品名。二、內容物名稱;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三、淨重、容量或數量。四、食品添加物名稱;混合二種以上食品添加物,以功能性命名者,應分別標明添加物名稱。五、有效日期、保存方法及條件。六、廠商名稱、地址。輸入者應註明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地址。七、核准之功效。八、許可證字號、「健康食品」字樣及標準圖樣。九、攝取量、食用時應注意事項、可能造成健康傷害以及其他必要之警語。十、營養成分及含量。當民眾仔細留意上述訊息,對於健康食品的品質更能進一步掌握,對自身健康,自然也越有保障。
-
2023-02-03 醫療.一般外科
名嘴蔡玉真自曝已切膽囊!什麼情況需切除膽囊?名醫經驗分享「無膽之人」怎麼吃
電視名嘴、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在臉書發文自曝宣布加入「無膽聯盟」,表示自己因膽囊長息肉,已進行息肉與膽囊的切除,並宣布從此不再參與任何談話性節目談政治。為何需要切除膽囊?膽囊息肉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介紹,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內壁黏膜上突起的增生組織,在超音波影像上,呈小結節狀或乳頭狀隆起物,多數病患沒有不適感,通常在例行健檢或是膽結石術後才發現膽囊息肉。可分為良性或惡性病變,大部分的膽囊息肉為良性病變,部分尺寸較大的息肉可能是惡性腫瘤。》看詳細現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主任何明志曾接受《好心肝會刊》訪問表示,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即可。如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膽結石還有一種常見需切除膽囊的原因是膽結石,膽結石沒辦法只把石頭挑掉,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當膽結石出現輕症的疼痛症狀時,就建議將膽囊切除,否則膽結石後續造成的影響將遠大於初期的症狀,放太久也可能癌變,膽囊癌的發生率雖然低,但也值得注意。也有些人會一直忍,若已痛到無法忍受才就醫,往往已經是急性膽囊炎,也必須立刻開刀切除膽囊。急性膽囊炎腹痛是很常見的症狀,但有時可能不止是普通肚子痛。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分析,臨床上通常是有一個局部症狀、加一個全身性變化會懷疑是膽囊炎,局部症狀可能會有上腹痛,甚至有些人會痛到背後去;而全身性變化就是可能會發燒,或安排抽血檢查白血球發炎指數高等,這樣就會懷疑是急性膽囊炎,須安排影像學檢查,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囊沒了會怎樣?不能吃油?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輔助消化功能,尤其高油膩食物更需要膽汁幫助消化。有些患者會有疑慮,擔心膽囊切除後,不能吃油膩食物、油炸物?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石宜銘曾接受《聯合報》訪問表示,膽囊切除了,膽道還在,而且膽道有彈性,可略為擴張,取代膽囊儲存膽汁的功能。只有少數病人術後吃油膩會拉肚子,絕大多數都可以恢復正常飲食。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兼任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也表示,少數人沒了膽囊,吃太油會腹瀉,但這是因人而異。如果不放心,可以慢慢調適,觀察吃不同食物的身體反應。不過不管是否會造成不適,不要吃太油也是較為健康的飲食習慣。「無膽之人」怎麼吃?胃腸肝膽權威、秀傳醫院創辦人黃明和自己也因急性膽囊炎摘除膽囊,他曾受訪分享術後及日常飲食。.術後:飲食應清淡,以免膽汁分泌不及,但3到6個月後飲食就可恢復正常。.日常:除了不要太油膩,其他都與一般人飲食無異,少量多餐就好。不太吃澱粉,早上吃個蛋、水果沙拉、優酪乳,中午多吃蔬菜。【資料來源】.到底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後不能吃油?醫詳解如何應對膽結石.膽出問題可能是4種疾病,其中這2種惡性高!.腹痛恐是急性膽囊炎 醫師提醒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健保大數據/膽結石切除膽囊 沒必要使用達文西手術.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膽道專家爆膽囊炎 急返台微創動刀
-
2023-01-31 醫療.中醫
55歲男肺癌用免疫療法治療,皮膚卻奇癢無比! 靠中醫調養緩解
台南一名55歲男子平常健康狀況良好,但兩年前一次健康檢查卻發現肺癌,而且已經轉移,屬第3期,經過最新式的免疫療法等治療,狀況穩定,但卻有皮膚搔癢、紅疹等副作用,經向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求助,經過三個月的調養,目前已經逐漸恢復。診斷出肺腺癌用免疫療法治療 卻造成發炎反應55歲蘇先生為肺腺癌第三期患者,坦然面對病情並積極治療,接受化療、放療以及免疫療法,病情獲得控制。但卻也出現若干副作用,最令蘇先生感到不適的為皮膚乾癢、冒紅疹,出現粗糙甚至刺痛的感覺。於是求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楊茲甯醫師,希望可以改善皮膚問題,歷經三個月中藥的調理,皮膚乾癢、刺痛的感覺已改善許多、紅疹也逐漸消退。蘇先生平時自覺身體狀況良好,卻在兩年多前一次的全身健檢後發現肺部有異常影像,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肺腺癌,且已經是第三期。楊茲甯醫師指出, 肺癌高居癌症死因之首超過十年,而肺腺癌是其中常見的類型。免疫治療是近年來新興的治療手段,其原理為使用藥物來活化免疫系統以辨識腫瘤細胞,雖然副作用已遠小於傳統的化療,但仍可能造成各系統的發炎反應,出現如皮膚紅疹、腹瀉、疲累等副作用。中醫用潤燥止癢治療方式 緩解皮膚問題楊茲甯醫師表示,中醫運用滋陰清熱、潤燥止癢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免疫治療後所帶來的皮膚問題。常選用的藥物例如養血潤燥何首烏、當歸,清熱止癢的白癬皮、地膚子…等。此外還可以自行按摩大腿內側髕骨上三寸的經外奇穴「百蟲窠」,也可舒緩皮膚的搔癢。《黃帝內經》指出:肺在志為憂(悲);即憂傷的負面情緒,會阻滯氣機、耗損肺氣,影響肺部機能的正常運行。楊茲甯醫師提醒,保持心情的平穩、和緩,適度的紓解負面的情緒,是養肺的關鍵。此外,肺為嬌嫩的臟腑,喜歡滋潤而厭惡乾燥,秋冬時氣候乾燥寒冷,想要保養肺部不妨多吃點滋陰潤肺的食材,尤其像是白木耳、百合、蓮藕、菱角等食物皆是不錯的選擇。生活習慣上,規律的運動,維持體內氣機的通暢,定期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遠離空汙、油煙,戒菸也拒吸二手煙,都是守護肺部的健康的基本方式。
-
2023-01-24 醫療.中醫
過年大餐後喝茶解膩?注意!「這些人」不適合
茶有生津止渴、去膩減肥的功效,且含有「兒茶素」,具有抗氧化、提升代謝等效果。在過年餐餐大魚大肉下,許多人選擇飯後來杯茶,以利解膩消脂。但喝茶也有些需要注意之處,醫師提醒,喝茶不宜過量,否則容易引起失眠、心悸、胃寒、腹瀉等不適。而且發燒、發熱者,以及正在月經期的女性也不適合喝濃茶,以免使經痛加劇。綠茶、白茶清毒解熱 發燒、發熱不宜飲用中醫師陳潮宗表示,雖然綠茶、白茶具有清毒解熱的功效,但現在正值新冠、流感季節,如果正在發燒、發熱的時候就不宜飲用。他表示,因為茶葉中的茶鹼、咖啡因和鞣酸等成分有興奮中樞神經、增強血液循環及促進心跳加快的作用,發熱時飲用會使人體溫升高,還會影響排汗,妨礙正常散熱,影響身體的康復。就算紅茶等性質較溫和,發熱時飲用也會加重症狀。另外,女性在月經期間不宜喝茶過量,更不宜飲用濃茶。因為茶中含有較高濃度的鞣酸,會刺激腸胃,影響身體對鐵質的吸收。尤其是體質比較弱、本身貧血的女性,月經血量偏少或容易經痛,在月經期飲用過多的茶或濃茶,會使貧血、經痛加重。服藥應以白開水為宜 千萬不可「以茶配藥」過年期間,有三高等慢性病史者也不能停藥,但千萬不可「以茶配藥」。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由於茶中的茶鹼和咖啡因是透過肝臟代謝,而有些藥物使透過肝臟代謝的路徑作用,兩相競爭造成干擾,因此不建議服用藥物時配茶,應以白開水併服為宜。陳潮宗則表示,中醫裡,茶有時也可作爲一味中藥或是藥引子。例如用來活血裡氣、舒風止痛的中醫藥方「川芎茶調散」,藥方中主要以川芎、白芷、羌活、荊芥、防風、薄荷、炒香附、細辛組成。使用茶清調服,作為「藥引子」引導方中諸藥歸經,實現「精准投遞」,達到清利頭目、醒神開竅的功效。但陳潮宗也提醒,具體選用哪種茶水作藥引,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
2023-01-20 養生.聰明飲食
上午喝紅茶好還是綠茶好?喝對茶,提神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茶葉含兒茶素等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綠茶兒茶素最多,易傷胃;紅茶性溫,但咖啡因最多●上午喝綠茶、中午喝烏龍、下午喝紅茶冬末春初,天冷時喝杯熱茶再舒服不過了。但喝茶有一些小撇步,不可不知!喝對茶,不僅能達到提神作用,甚至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功效。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茶葉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作用。尤其春季易肝火旺、夏季易心火旺,順應時節可喝偏涼的綠茶,幫助緩解肝火和心火;但平時胃寒、吃一點生冷食物就腹瀉的人,最好不要喝綠茶;老年人則建議用陳年生普洱茶替代綠茶。許多研究顯示,茶葉含多酚類、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指出,這些抗氧化物質有抑制血脂肪代謝合成作用,可以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中以兒茶素的研究最多,對抑制脂肪肝形成、降低體重等都有所助益。綠茶兒茶素最多 但飯後一小時內先別喝柳朋馳提醒,這些研究多是動物實驗或基礎研究,沒有實際以「喝茶」進行人體試驗,因此到底要喝多少量的茶、喝哪些茶?並無定論。畢竟茶葉的採收部位、茶葉發酵時間、泡茶時間和水溫等,都會影響兒茶素等物質的釋放。一般來說,未發酵茶如綠茶,保留的兒茶素最多,但相對來說,未發酵茶單寧酸含量較高,容易在胃中和蛋白質結合,造成胃不舒服,因此有胃炎等腸胃疾病者較不宜飲用。另外,單寧酸也會阻礙鐵質吸收能力,所以飯後一小時內不建議喝綠茶,以免影響鐵質吸收。柳朋馳表示,除了兒茶素,多酚類還包括茶黃素、茶紅素,多存在於紅茶等發酵茶或烏龍茶等半發酵茶中,具有抗氧化效果。不能喝綠茶的人,不妨可選擇飲用紅茶、烏龍茶等。值得注意的是,紅茶中的咖啡因比例稍高,以240毫升的茶為例,紅茶的咖啡因含量約50毫克、烏龍茶約40毫克、綠茶約30毫克。但需注意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不可超過300毫克,尤其睡眠容易受到喝茶影響者不可喝太多。喝茶最佳時間 早上9至11時除了喝對茶,喝茶的時間也大有學問。陳潮宗說,喝茶的最佳時間落在早上9至11時,其餘時間淺嚐即可。主要是因為茶所含的咖啡因及茶鹼具有興奮和利尿作用,因此建議下午3時之後少喝茶,且晚上喝茶也易夜尿過多,會影響睡眠。陳潮宗建議,早餐後適合喝綠茶,可幫助脾胃運化,讓五臟的功能表現得更好,有利代謝;中午飯後可喝烏龍茶, 有降低血脂、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幫助增加胃腸排空的能力。下午茶則適合喝紅茶,中醫認為,紅茶是發酵茶,經過發酵氧化已去除茶葉微寒的特性,可以去濕暖胃,使氣血暢通,尤其適合在冬末春初時節飲用,可以預防寒邪入侵,又具有保護脾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