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2 醫療.新陳代謝
搜尋
發炎反應
共找到
766
筆 文章
-
-
2023-04-29 醫療.腦部.神經
有助調節血糖、更快恢復平靜 專家教你強化身體最重要的神經
身體中最重要的神經之一是迷走神經(vagus nerve)。這條神經把來自心臟、肺臟和消化道的訊息帶到腦部,同時也把腦部發出的「平靜下來」、「休息並且消化食物」的訊息,從腦部帶到那些器官。迷走神經的活動愈強,在威脅消失之後,就能夠更快恢復平靜的狀態。這種比較強的迷走神經活動,也說成「迷走神經張力」(vagal tone)比較高。 你可以很容易就測出自己的迷走神經張力。測量自己的心跳(可以把手指搭在手腕上測得),在你吸氣時脈搏稍微加速、吐氣時脈搏稍微減速了嗎?如果會,那就是好消息了。這項測試反應出了迷走神經的運作,讓吸氣時有更多剛充滿氧氣的血液在循環,同時在吐氣時減緩心跳的速率。兩者之間的差異愈大,迷走神經張力就愈高。童年時,迷走神經張力達到巔峰。到成年之後,迷走神經張力就如同身高一樣,人人都有差異了,其中65%的差異應該是由基因造成的,不過生活型態也有影響。體重過重和不常運動的人,迷走神經張力往往比較低。運動有助於提高迷走神經張力,甚至有人宣稱,這是運動有益健康的根本原因。你的迷走神經張力愈高,代表在威脅消失之後,身體能夠更快恢復平靜,這對於身體和心智都有利。迷走神經張力愈高的人,愈長於調節身體的血糖濃度(能夠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或是幫助有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控制血糖濃度),通常也更不容易發生中風或是罹患心血管疾病。原因可能是迷走神經的功能之一是減緩發炎作用。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對於感染或受傷所產生的重要反應之一,但是如果發炎一直長時間持續,成為背景狀況般的存在,便會傷害器官和血管。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崔西(Kevin Tracey)是以電刺激迷走神經的先驅,他的療法是用類似心律調節器的儀器,發出電刺激,以降低發炎程度。他發現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這 種自體免疫疾病。崔西預判,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需要終身進行這種電刺激療法。但是對於其他人而言,如果能夠找到加強迷走神經張力的方法,不但能夠讓腦部得到更精確的器官感覺訊息,同時「平靜」的過程也會更加順暢,這樣休息與消化的時間就增加了。當然,也有證據指出:迷走神經張力比較好的人,往往比較不容易生氣,同時更容易控制情緒。他們的工作記憶也比較好,工作記憶是心智在保存資訊與處理資訊時所必須的。有些證據指出:規律進行冥想,有助於發展迷走神經張力,冥想這種活動能夠讓腦部和身體主動的產生平靜與「放鬆」的反應。哈佛醫學院的講師坎波斯(Marcelo Campos)是內科醫師,他注意到良好的睡眠、冥想和正念,都能夠影響心跳速率變化。不過如果要增強迷走神經張力,運動的效果特別好。就算是有慢性心臟衰竭的人,藉由高強度間歇訓練,也能夠使迷走神經張力提高,減緩有害健康的心律不整情況。※ 本文摘自《超級感官:人類的32種感覺和運用技巧》。《超級感官:人類的32種感覺和運用技巧》作者:艾瑪.楊恩 譯者:鄧子衿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3/03/3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8 養生.聰明飲食
「彩虹選食法」多顏色、多樣化…營養師教這樣吃出免疫力兼抗癌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口罩鬆綁,為避免染疫,「提升免疫力」成為後疫情時代重要關鍵。輔大醫院營養師陳怡文建議,不妨透過攝取天然食物、搭配「彩虹選食法」來增強免疫力,同時具有抗癌效果。陳怡文表示,蔬果富含「植化素」,能減低罹癌風險、促進心血管保健、提升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調節荷爾蒙等作用。彩虹選食 多顏色、多樣化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為基礎,搭配彩虹選食方法,於料理中加入多顏色、多樣化的新鮮食材,能增加天然植化素的攝取,吃出免疫力。彩虹選食多蔬果 糖友、腎臟病友小心攝取彩虹選食強調多蔬果,陳怡文提醒,糖友、腎臟病友們需小心攝取。有血糖問題者,每日水果攝取量大約控制在2碗內(每次1碗,一天2次),於餐間當點心;腎臟病友需注意鉀離子的攝取,忌食生菜、菜湯及高鉀水果。蛋白質、維生素、益生菌也應攝取要提升免疫力,除了採取彩虹選食法外,還應搭配攝取其他營養。陳怡文指出,蛋白質是構成細胞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每天仍需吃足「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C、D、E多與免疫調節及抗氧化有關,豐富的維生素可以強化免疫系統;Omega-3脂肪酸中的EPA,能降低慢性發炎反應,每周可攝取兩次深海魚。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陳怡文建議,可以補充含有益生菌、膳食纖維的食物,促進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功能,達到全方位的免疫力提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奇異果、柳橙不是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專家說明每日攝取量多少才夠
維生素C(又稱維他命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不只能幫助美白,還能護眼、減脂,是身體的必須營養素。這也就是為何感冒很容易嘴破,當人體免疫系統面臨大量壓力,往往在很快速的時間耗掉體內的維生素,所以隔天起床就出現膠原合成不足、黏膜破皮的現象。維生素C對人體的重要性包括:1.抗氧化:預防心血管與腦血管病變,也能抗老化2.減緩發炎反應:代謝發炎物質3.幫助膠原蛋白合成:保持皮膚、關節、骨骼健康漂亮4.對抗壓力不疲勞,合成神經傳導物物質5.構成黏蛋白、淚液製造的原料,防止眼睛老化、預防白內障6.打擊體脂肪,幫助代謝脂肪酸7.幫助免疫功能運作8. 幫助鐵質吸收奇異果輸了,只有第六名!維他命C最高的水果是⋯⋯維生素C無法由身體自行合成,可以從蔬果當中取得,那又該怎麼選呢?你知道檸檬、柳橙都不是最強的選手嗎?以下公開每100g中維生素C含量高低的水果排行榜:1.紅心芭樂2.珍珠芭樂3.釋迦(大目釋迦維生素C含量比起鳳梨釋迦又高出不少)4.龍眼5.台灣土棗6.黃金奇異果7.木瓜8.甜柿9.香吉士10.綠奇異果11.草莓12.西施蜜柚13.楊桃14.澳洲甜橙15.白柚16.荔枝17.榴蓮18.文旦19.柳橙20.檸檬「甜椒」是補充維生素C的蔬菜首選!維生素C蔬菜TOP 15 排行榜還有誰?其實蔬菜也有維生素C含量比紅心芭樂還高的香椿和糯米椒,但若以台灣餐桌上常見且較容易取得的蔬菜而言,值得參考的維生素C蔬菜TOP 15有這些:1.紅皮甜椒2.黃皮甜椒3.青椒4.油菜心/豆菜心、青花菜筍5.山苦瓜/野苦瓜:較翠綠的苦瓜苦味會比較重,但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非常豐富,有「瓜中C王」的美稱。6.青花菜7.香菜8.豌豆苗9.花椰菜(白色)10.珍珠苦瓜(青皮)11.青皮苦瓜12.芥藍菜13.櫻桃/聖女小番茄14.豌豆莢15.青江菜(以上為每100g所含的維生素C含量高低排序)除了這些新鮮蔬菜,毛豆仁、菜豆仁等豆類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維生素C易溶於水、不耐熱且易受氧化破壞,可採快炒或涼拌料理以保存較多維生素 C。中醫師曾柏翰也提到,免疫力跟氣血是否充足有關,所以建議多吃含鐵及維他命C的食物,像牛肉、木耳、芝麻、黑豆等等,且含鐵食物還能提升維他命C吸收效率,堅果和漿果類也都是很好的選擇。接下來也帶大家釐清維他命C的常見問題,包括能否美白、預防感冒、適當的攝取量以及正確的服用時間點。一、維他命C、左旋C⋯⋯是美白聖品嗎?食藥署提到,常見於美白產品的「左旋C」就是維他命C ,其實是左式右旋維他命C的錯誤翻譯,而維他命C理論上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和抗氧化,因此被認為有保護皮膚和美白等功效,然而一般維他命C很難維持活性及穩定性,口服後能真正被吸收的比例可能很低,所以許多產品透過不同的鹽類或衍生物增加安定性並製成外用產品,不過效果通常因人而異。皮膚科醫師莊盈彥則補充,從食物攝取的維他命C會到達皮膚細胞的有限(約7%),且維他命C單獨使用的效果並不明顯,通常會搭配其他抗氧化物如穀胱甘肽、Q10、維他命E或美白成份。而維他命C精華液濃度並非越高越好,建議5-10%就足夠了。二、維他命C能預防感冒?食藥署表示,維他命C無法有效減少感冒發生,不過每天服用至少200毫克的維他命C,可以小幅減少感冒發生後症狀持續時間,也就是能讓感冒好得快一點,但感冒主要還是需要多休息喝水來復原。三、維他命C攝取量多少比較好?衛福部訂定的成人維生素C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不要超過2000毫克的上限。攝取至超過1000mg時吸收率反而較低,攝取過量則會從尿液排出,且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率和高草酸尿症風險,造成心血管鈣化甚至危害腎功能,因此以少量分次攝取最好。其實成人每天只要吃半顆芭樂或兩顆綠奇異果就能滿足一天所需的維他命C,如果攝取到「三蔬二果」就有200~400毫克的維他命C,還能獲取許多植化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但現代人蔬果普遍攝取不足,壓力大也會加速維生素C流失,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服用補充劑。食藥署就提醒,維他命跟藥物也會有交互作用,像是含鋁製酸劑為常見的胃藥成分之一,併用維他命C可能會導致鋁的吸收度上升,造成副作用增加,如果腎功能不好要盡量避免合併使用。最後,醫師建議維他命C不要空腹吃,以免浪費功效發揮,最適合的是飯後或隨餐吃。尤其是腸胃較敏感者或對賦形劑不適的族群,還是飯後吃為佳。【延伸閱讀】維生素C補過頭,會拉肚子、腎結石!一天吃這樣就夠了【資料來源】藥博士 正藥說高敏敏營養師缺乏維他命C會怎樣?正確補充看這裡,腎臟科醫師詳解補充維生素C,蔬菜怎麼挑、怎麼吃才好?(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4 養生.聰明飲食
8成人這種顏色蔬果吃太少 不同顏色蔬果營養成分及功效一次看
蔬果顏色超繽紛,藍紫色、白色、黃橙色、紅色、綠色全都有!你平常吃哪些顏色的蔬果?哪些顏色的蔬果最少吃到的呢?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2022研究調查發現,8成的成人飲食中,每種顏色的植物營養素均不足,其中又以藍紫色蔬果吃最少!植化素是重要的營養素每個顏色攝取量不足比例為紫色/藍色88%、白色86%、黃色/橙色 79%、紅色78%、綠色69%。蔬菜、水果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膳食纖維,是維持生理機能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尤其近年來發現蔬果中獨一無二而且超級重要的就是植化素。植化素能夠幫助身體抵抗外在環境威脅,抗氧化、抗發炎、抗菌、抗過敏、保護神經健康、降血脂和降血壓,還能幫助我們更健康,所以,蔬果要吃足,也要吃的多樣,才能補充到多種植化素。哪種顏色的蔬果最營養?食物中存在成千上萬種植化素,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含有獨特對人體有益的營養,而且植化素具有多效性,也就是只要有攝取,就對身體細胞能夠一起影響,特別是幫助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抗氧化、提升身體保護力等!跟著彩虹飲食法吃進營養素如果不知道蔬果份量怎麼吃,直接用顏色來吃也可以的彩虹飲食法,一天吃好吃滿6種顏色蔬果,減脂抗發炎讓身體健健康康:紅色食物/減重抗發炎,調節免疫系統茄紅素、花青素、類胡蘿蔔素、鞣花酸、槲皮素食物來源:番茄、草莓、甜菜、蘋果、西瓜橙色食物/生育健康,調節內分泌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薑黃素食物來源:胡蘿蔔、橘子、木瓜、芒果、百香果、薑黃黃色食物/生物類黃酮、葉黃素、玉米黃質護腸胃、促進健康腸道微生物健康食物來源:甜椒 鳳梨 玉米*白色食物/黃酮護肝護心食物來源:大蒜、火龍果、白花菜藍紫色食物/花青素減脂、降血壓、神經健康、認知健康食物來源:藍莓、葡萄、茄子、黑莓、紫高麗、紫花椰菜綠色食物/葉綠素、芥子油苷、兒茶素護心、抗過敏食物來源:酪梨**、奇異果、蘆筍、羽衣甘藍、菠菜、綠茶ReferenceBlumfield, Michelle, et al. "Should We ‘Eat a Rainbow’? An Umbrella Review of the Health Effects of Colorful Bioactive Pigment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Molecules 27.13 (2022): 4061.Minich, Deanna M. "A review of the science of colorful, plant-based food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eating the rainbow”." 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019 (2019).*為全穀雜糧類**為油脂類本文資料來源:程涵宇營養師臉書粉絲團延伸閱讀: 。香蕉用1方法保存在冰箱,1周都不會變黑;香蕉吃多了會傷腎? 。表皮、果點、蒂頭,選購水梨3關鍵!放冰箱前做1動作更保鮮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3 醫療.消化系統
吃香蕉有助排便、吃蘋果能止瀉?醫:重點在吃得正確才有效
【本文重點】排便問題是台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常見原因包括生活型態、壓力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醫生建議通過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按摩腹部以刺激腸道蠕動、以及正確飲食等方式改善便祕問題。此外,不同熟度的香蕉對排便有不同效果,可以適當選擇食用。蘋果也有幫助糞便成型和刺激腸道排便的功效,但食用方式也有差異。另外,便祕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便秘嚴重的患者應尋求醫療協助。--by ChatGPT排便問題是國人一大困擾,生活型態、壓力、飲食習慣不佳,都是造成便祕的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群峰表示,便祕原因百百種,養成固定良好排便習慣、適時按摩腹部促進腸道蠕動、正確飲食等,都有助於改善便祕,每天都要注意排便習慣和糞便狀況,若有任何異常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Q:吃香蕉可以助排便,為什麼我吃了沒有效果?林群峰表示,食用不同熟成狀態的香蕉,對排便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如較生的青香蕉富含「鞣酸」,吃下肚後會與胃裡的蛋白質結合,形成較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有助於拉不停的急性腸胃炎患者產生止瀉的功用。再者,青香蕉含鉀離子,能補充病人因腹瀉而流失的人體重要元素。而當香蕉愈趨成熟,內含的鞣酸就會消失,產生山梨醇、膳食纖維等促進腸道蠕動的成分,還有能活化益生菌的果寡糖,幫助消化道健康順暢。因此,民眾可以視自身需求,食用不同熟成階段的香蕉。Q:為什麼蘋果同時被稱為「能止瀉」、「助排便」的食物?林群峰指出,蘋果吃法也有學問,單吃果肉可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內形成類似膠質的物質,有助於糞便成型、幫助止瀉;若有便祕困擾的民眾,則可以連皮一起吃,因果皮富含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和吃蔬菜是一樣的道理,無法消化的纖維與食物殘渣結合,能擴大糞便體積,藉此刺激腸道、幫助排便,「不同吃法,不同功效。」他進一步補充,蘋果內的「果膠」有助於改善「腸漏」現象,當生病身體不適時,果膠能填補腸道內的小孔隙,避免細菌、病毒「漏」出來,跑進血液或是其他地方擴大發炎反應。甚至有研究指出,果膠能降低人體吸收造成癌症的「galectin蛋白質」,「雖然還是一些假說,不過可以看得出來,果膠對人體是有好處的。」Q:硬要把便便擠出來,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會有危險嗎?林群峰指出,許多研究證實,心血管疾病和便祕有正相關,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便祕的機率,比一般正常族群高二到三成左右。一部分是因為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降血壓藥物,會排出病人體內水分、放鬆血管平滑肌,降低中風、心臟病的風險,但也造成糞便含水量低、腸道平滑肌鬆弛導致便祕。另外,若病人長期臥床,改變排便習慣、腸子降低蠕動,也都會加重便祕的狀況。而當便祕嚴重的病人在困難解便時,平均的血壓又會上升15到29毫米汞柱(mmHg)左右,即使結束排便,升高的血壓也會持續1到2個小時,如此惡性循環。「但不是要病人不吃這些藥物。」林群峰認為,必須尋求其他辦法調整,解決患者的困擾。Q:便祕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並非出現排便異常就是罹癌,但林群峰提醒民眾仍須提高警覺。首先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都正常解便或容易腹瀉,突然變成便祕,這就是習慣改變,必須注意。再者,排便伴隨腹脹、腹痛的狀況也要小心。然後是民眾最熟悉的「血便」,若糞便上沾染的是鮮紅色血水,有可能是痔瘡破裂導致;若出現暗紅色、黏稠等現象,再加上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就有高風險是大腸癌,需就醫檢查。還有,當患者感覺急需大便,但又無法順利排出,出現「裏急後重」的狀況時,有可能是直腸長了腫瘤,刺激腸道產生便意,若民眾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Q:上班族早上趕上班,如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通常建議病人早上排便,我自己也是這樣。」林群峰說,人體腸胃系統存有「胃結腸反射」,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屬正常生理反應,當食物進入胃部初步消化後,進入腸道刺激蠕動推送糞便產生便意,「很多人常吃了大餐後會想大便,就是這個道理。」相關研究指出,早晨空腹進食,會刺激該反射活躍,所以建議民眾配合人體自然本能反應,於早上養成排便好習慣。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早上急著上班打卡,趕著出門沒時間排便怎麼辦?他說,一整天忙完下班後,可在較有餘裕的晚餐後固定排便。他鼓勵有慢性便祕困擾的民眾,要固定時段持續嘗試,一開始可能會很難,蹲個十幾分鐘都沒有效果,「這也沒有關係」,持續每天去蹲15分鐘,培養良好排便習慣,有助於改善便祕。逆時針按摩+熱敷幫助排便順暢林群峰教導一個幫助解便的好撇步,將手從肚臍往右下2分公分的位置開始,面對自己逆時針沿著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繞行按壓,每天5分鐘,可搭配溫毛巾熱敷。再者,他也建議勤做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肌,不只解決女性漏尿問題,也有助於排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什麼病會「連風吹過都痛」?完整解析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症狀與治療
【本文重點】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病率不高,但病程兇猛,病情嚴重者可能出現敗血症、心肺腎多重器官衰竭等併發症。此病的誘發原因多元且無法預測,包括遺傳因素、懷孕、壓力、環境、藥物影響,甚至感染新冠肺炎都可能導致發作。現有藥物大多針對一般乾癬的致病機轉設計,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不同,近年新藥研發已有針對其發炎路徑設計的生物製劑問世,可阻斷發炎反應,達到抑制急性發作的效果,並且能夠緩解疼痛,提升生活品質。該款生物製劑已獲得食藥署核發藥證,也在健保署專家會議中進行討論,期望能夠將其納入健保給付範圍。--by ChatGPT什麼痛連風吹過會動?從李小姐個案了解「這疾病」有多痛「連風吹過都會痛!」28歲的李小姐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6年前開始反覆長出密集膿疱,除了臉部、手腳掌,其餘全身皮膚出現大片膿疱、破皮潰瘍,不僅容易沾黏衣服、破皮,連行走、站立都困難,也時常半夜被痛醒,過去只能症狀治療,例如止痛、止癢等,月經來時還可能急性發作,等於一年發作12次,每次都痛到得住院一周。更多GPP故事>>>錯把膿疱當濕疹?當心恐致失能的罕見皮膚病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台灣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約500多位,急性發作時不僅病程兇猛、持續時間長,逾7成患者在2年內會數度重度急性發作,也因為疾病罕見,平均10位患者有3人經歷半年以上才確診。什麼是全身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一種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40至60歲成人,女性較多。林口長庚皮膚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典型症狀為皮膚出現大面積膿疱、紅斑、脫屑,經常伴隨疼痛、發燒、疲倦等6大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嚴重恐併發敗血症、心肺腎多重器官衰竭,誘發原因多元且無法預測,包括遺傳因素、懷孕、壓力、環境、藥物影響,甚至感染新冠肺炎皆可能導致發作。黃毓惠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部分症狀與一般斑塊型乾癬相似,如皮膚患處泛紅、脫屑,常被誤認是一般乾癬,出現膿疱也被當作感染處理,而民眾若尋求民俗偏方,吃人蔘、靈芝、薑母鴨等補品,更讓免疫力失調,症狀惡化。延伸閱讀>>>滿身膿疱、突發高燒,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看更多疾病介紹,請參考元氣百科-全身型膿疱性乾癬2023年有新藥可以治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嗎?健保給付嗎?林口長庚皮膚部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現有藥物大多針對一般乾癬的致病機轉IL-17、IL-23等發炎路徑所設計,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IL-36不同,近年新藥研發,已有針對IL-36發炎路徑設計的生物製劑問世,可阻斷發炎反應,達到抑制急性發作的效果,除了可消除膿疱症狀,也能緩解疼痛,提升生活品質。延伸閱讀>>>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難診斷,滿身膿疱感染惡化恐致命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屬於皮膚重症,該款生物製劑已獲食藥署核發藥證,今年4月健保署也舉行專家會議,討論該款生物製劑納入健保條件、適應症及價格,如須符合嚴重指數分數、基因突變檢查等,但須待健保共擬會最後決議。此外,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生率小於萬分之一,部分患者也與基因突變相關,也將規畫向國健署提出罕見疾病及藥物審議申請,希望納為罕病。趙曉秋也表示,醫學會正致力發展「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指引」,盼助病友建立完善治療環境。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4-18 失智.大腦健康
失智12大危險因子,空汙榜上有名!居家做這幾件事改善空品
受到大陸沙塵暴影響,中國十餘個省市的天空呈現橘紅色,也波及鄰近國家,空氣汙染物順著季風移入,台灣中部沿海縣市的空氣品質持續惡化。沙塵暴由微小的懸浮顆粒組成,其中夾雜著細懸浮微粒(PM2.5),這些極微小粒子可深入人體、滲入血液,導致血管內側細胞的功能衰竭,慢慢讓血液循環變差。根據研究,空氣汙染不只會誘發呼吸道疾病,長期處在不良空氣品質中,還會加劇過敏、引發身體發炎反應,甚至損害腦神經,增加罹患失智症、巴金森病的風險。失智症大腦功能漸失 大部分後天環境造成人人聞之色變的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而是大腦功能漸漸喪失的腦部疾病,部分是天生因素,但大部分是後天環境造成。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失智12大危險因子」,空汙就列入其中,值得關注與預防。許多研究團隊的資料顯示,受PM2.5影響的汙染大城,民眾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增加,「β類澱粉蛋白」是失智症發病、惡化的主因,遠離空汙傷害是自我防護要點。失智12大危險因子1.早年教育水準不足2.聽力退化3.腦外傷4.高血壓5.缺乏運動6.糖尿病7.心血管風險8.過度飲酒9.肥胖10.抽菸11.憂鬱症12.空氣汙染改善空品也能改善認知功能 居家保持通風研究證實,改善空氣品質也能改善認知功能!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台大環境與職業科學研究所教授蘇大成表示,「有毒空氣」易導致呼吸道、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神經病變、眼睛疾病等問題,應改善居家通風問題。首先是裝設對外的抽風扇,讓空氣保持流通;外出時可以關窗,回到家中開窗再搭配電風扇或空氣清淨機。種植盆栽也是不錯的方式,綠化居家環境,同時過濾室內不良的空氣分子。在外出方面,雖然口罩禁令規定已經鬆綁,室內、戶外、大眾交通都免戴口罩,但是戶外戴口罩可以防空汙,減少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自我防護要點還包括強個人衛生觀念,進入室內多個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的步驟,清除附著在身上的PM2.5。長輩外出運動或到據點參加健康促進活動時,叮囑後疫情時代仍要做好防疫保護自己,在人潮稀少或空曠處才脫下口罩通風。空汙傷害身心健康1.呼吸道:容易誘發咳嗽、氣喘、呼吸道感染等,影響肺部功能,甚至造成肺癌。2.心血管:PM2.5使血液循環變差,氧氣無法順利輸送全身,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3.糖尿病:髒空氣會傷害細胞、器官,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性增加。4.腦部病變:空氣汙染物會引發神經發炎、神經損害,增加罹患巴金森病、失智症風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6 名人.優照護
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 地中海飲食5大好處一次看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種機能會漸漸退化,為了預防長輩疾病纏身,可以從「地中海飲食」的日常保養做起。在老年生活的照護把關上,尤其最害怕遇到失智症等記憶力退化的情形。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約有8%的失智症患者,也就是每13名就有一人出現失智狀況。選擇「地中海飲食法」的烹調方式,不僅能夠預防失智,防骨質疏鬆以及抗老化,還能夠保護長輩的身體免於慢性疾病干擾。何謂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為現代營養學相當推崇的一種養生飲食模式,其清淡卻富含營養的飲食內容,已是全球知名的健康飲食類型。是一種起源自1940-1950年代等地中海周邊地區、環地中海國家所共同享有的飲食理念。料理通常以水果、蔬菜葉子、堅果、豆科植物為主,限制甜食、紅肉、加工肉攝取,搭配適量的魚、乳製品及少量的肉進行烹調。從許多健康研究相關證實,選擇「地中海飲食法」對於樂齡族是大有裨益,一起來看看有哪五大好處吧!1.延長壽命研究發現,如果長輩採用地中海飲食來當做日常的生活飲食方式,將可延長3年以上的壽命。而在選擇食材上,平時應盡量少吃紅肉或加工肉類,且應維持良好習慣,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原型食物代替。2.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有高風險心血管疾病的人使用「地中海飲食」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且地中海飲食竟能有效降低30%長輩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平時食用以堅果類或橄欖油等好油作為脂肪來源,這樣的飲食模式對我們的心血管能有效達到預防的效果。3.預防失智,提升記憶力地中海型飲食採取的是多蔬果、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的原則,而在許多研究中也指出紅肉的膽固醇和油脂確實會對血管造成很大的傷害,還可能因此產生阿茲海默症的變性蛋白而失智,目前採取地中海型飲食,是預防樂齡失智的最佳模式。4.改善憂鬱,保持身心健康攝取許多橄欖油和青菜、水果的長輩們有較低的憂鬱風險,身心靈較健康外,也較不容易產生憂鬱症狀。而研究也發現,在飲食中強調多一點蔬菜、堅果、全穀類及魚類海鮮,並應注意減少食用會增加發炎反應的劣質油類,以橄欖油等好油取代,將能有效減緩發炎反應。5.預防糖尿病根據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是預防糖尿病的絕佳方式,美國糖尿病協會也認可了地中海飲食為適合糖尿病患採用的飲食模式,說明此方法不但可有效幫助血糖恢復正常,也可幫助病患維持正常生活,連世界衛生組織也大力地推薦民眾使用。雖說採用地中海飲食有許多好處,但也不是全無任何缺點,當樂齡長輩們在運用此種飲食方式時,也須注意其中的一些小陷阱,例如在油脂的選擇上應採用橄欖油或亞麻仁油,記得要進行原味的烹調,當我們注意細節、小心使用,才能避免用錯方法反而造成健康上的負擔喔~(本文獲「《優照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3-04-14 醫療.皮膚
戴安全帽會導致禿頭?你更要小心這2種病才是!
清明節過後,逐漸轉為濕熱天氣,夏天即將到來,長期配戴頭帽的工作者很擔心,頭上的毛髮因為長時間悶住,是否會造成禿頭狀況。專家提醒,導致禿頭的因素百百種,雄性禿與遺傳、荷爾蒙有關,配戴頭帽並不會造成禿頭,但要小心脂漏型皮膚炎、毛囊炎上身。引起男性禿頭的兩大主因不少男性對於頭上的髮線愈來愈後退的情況緊張,尋遍各醫師、偏方,希望能夠挽回頂上風光。更有一說,現代人長期配戴安全帽,導致掉髮情形加重,但這說法其實是一個迷思。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台北醫學大學皮膚科兼任副教授蔡仁雨表示,禿頭成因相當多元,最常見的是雄性禿以及休止期落髮。雄性禿大多是基因遺傳導致,跟體內荷爾蒙分泌有關;休止期落髮則大部分與壓力有關。常見外送員工作時間長,戴安全帽是其標準配備,他們很擔心戴久了會禿頭。蔡仁雨說,不少求診的病患都以為是因為戴安全帽導致其落髮,事實上,外送員年齡分布廣,大多在20至50多歲之間,正是「雄性禿」的好發年齡,該年齡層有三分之一男性會出現禿頭,加上壓力掉髮因素,約有一半的男性會開始落髮。避免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 安全帽這樣挑蔡仁雨指出,長期戴安全帽、頭帽等雖不會造成禿頭,但卻會增加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發生的可能性,由於長時間悶住頭皮,毛囊沒辦法透氣就會產生發炎反應,尤其配戴「全罩式」安全帽的民眾更要注意。如何避免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上身?蔡仁雨說,安全帽雖然不是導致皮膚炎的直接因素,但卻是「加重因素」,建議民眾減少熬夜的機會;安全帽的內襯可墊透氣的墊子,避免頭皮直接貼在帽子內又悶住,或選擇具有網狀透氣設計的安全帽;每天洗頭好好清潔,避免長期間配戴頭帽又未妥善清潔,頭皮自然容易發炎;定期清潔安全帽內襯,保持乾爽、潔淨。新冠肺炎疫情下,落髮問題更嚴重新冠肺炎疫情下,很多民眾在確診康復後,發現自己落髮問題變得更嚴重。蔡仁雨指出,掉髮因素很多,產後、化療、減肥都會造成掉髮。目前台灣約有三分之二的民眾都確診過新冠肺炎,如果將落髮與確診連結在一起看待,也能找到一些治療的方式,由於新冠改變的體內的免疫反應系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機轉。蔡仁雨表示,新冠確診後的休止期落髮,大約兩三個月至半年會停止,臨床上最長是掉髮症狀持續一年才好,雖目前尚無法證明有相關性,但新冠確實會導致許多皮膚疾病的「病程延長」。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預防方法• 飲食清淡,避免多脂多糖或刺激性的飲食,多吃蔬果。• 養成規律生活作息和良好衛生習慣,睡眠充足,排便通暢。• 減少工作壓力及焦慮或興奮等不穩定的情緒。• 適度的清潔皮膚和毛髮。• 宜使用不含酒精性的保養品、化妝水,避免對皮膚造成刺激。• 留意頭皮護理,洗頭多用溫水,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避免大力抓扯造成頭皮受傷或發炎,也要避免用過熱的風吹頭髮。• 當皮膚出現傷口時要謹慎處理,減少細菌入侵的機會。• 不過度倚賴類固醇治療疾病,以免造成皮膚抵抗力的降低。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3 醫療.心臟血管
睡眠不足會讓你短命 但最新研究說做到一件事就可拯救你
【本文重點】一項新研究表明,定期運動可以避免睡眠不足可能的長期健康後果,例如心臟病和早逝。研究結果顯示,在活動量少的人群中,睡眠時間短和時間長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6%和37%。在運動量適中的參與者中,只有短暫的睡眠是有害的。在運動量大的人中,睡眠時間與死亡風險無關。因此,同時關注身體活動和睡眠時間的健康促進工作,可能更能有效地預防或延緩中老年人的過早死亡。--by ChatGPT專家建議大多數成年人每晚應睡七到九小時,但如果睡眠時間總是不夠該怎麼辦?一項新研究表明,規律運動可以避免睡眠不足可能的長期健康後果,例如心臟病和早逝的風險。運動可抵消睡眠不足負面影響過往的研究指出,睡眠和身體活動是影響預期壽命的關鍵因素。定期運動可以延長壽命,而睡眠太少或太多可能會縮短壽命。而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運動可以抵消睡眠不足的負面影響。根據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研究顯示,更多的運動量幾乎可以消除與睡眠時間太多或太少相關的過早死亡風險。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九萬多名年齡在40至73歲的成年人健康數據,他們在2013至15年間佩戴活動追蹤器一周,這可避免先前研究使用自我報告活動量和睡眠時間可能導致主觀且不准確的問題。為了分析睡眠時間與運動量的關聯性,研究人員將每晚睡眠時間分為短(少於六小時)、正常(六到八小時)或長(超過八小時)三組,並將運動量分為低、中或高三組。在七年的隨訪時間中有三千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於心血管疾病或癌症。該研究結果顯示,在活動量少的人群中,睡眠時間短和時間長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6%和37%。在運動量適中的參與者中,只有短暫的睡眠是有害的,全因死亡的可能性增加41%。在運動量大的人中,睡眠時間與死亡風險無關。另外,在心血管死亡部分,睡眠時間短且運動量少的人的風險增加69%,當運動量增加到中等或大量時,這種風險就會消失。另一個重要發現是,若有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南推薦的運動目標,即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可以減少與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相關的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的最有害影響。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可延長壽命共同作者Jihui Zhang表示,運動可以對抗發炎反應和代謝失調以及異常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動。而該研究結果表明,同時針對身體活動和睡眠時間的健康促進工作,可能比單獨關注一種行為更能有效預防或延緩中老年人的過早死亡。如果不可避免有睡眠時間不足或過長的狀況,透過足量的運動將被認為是一種實用可行的策略,可以部分補償不健康睡眠造成的有害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研究帶出一個實際問題:如果你沒有得到適量的睡眠,你該如何找到鍛煉的時間、精力和動力?解決方案是使用其中一個來修復另一個。Zhang指出,運動和睡眠具有「強大的方向關係」,運動可以改善睡眠,而更好的睡眠可以更容易堅持鍛煉計畫。事實上,根據美國心臟協會2013年的運動標準指出,「運動可以被視為一種預防性的醫療,」就像藥丸,幾乎應該每天服用。以下為具體活動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每周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或兩者兼而有之,最好在一周內進行。.每周至少2天增加中等至高強度的肌肉強化活動(如阻力或重量)。.花更少的時間坐著。即便是輕度活動也可以抵消久坐的一些風險。.每周至少活動300分鐘(5小時),獲得更多好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活動量和強度。【資料來源】.Bad Sleep Cuts Years Off Your Life, but Exercise Can Save You.Exercise counters negative effects of unhealthy sleep habits, study suggests.Negative effects of unhealthy sleep duration on longevity may be reduced by exercise
-
2023-04-09 醫療.消化系統
身體有蜘蛛痣、手掌魚際泛紅是肝臟出問題?醫曝一件事更重要
【本文重點】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出現肝病相關症狀通常已是中晚期,但蜘蛛痣及肝掌不代表罹患肝病。蜘蛛痣不會隨時間消失,但少數個案因荷爾蒙治療可消退。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族群常出現蜘蛛痣,但重點在患者有無酗酒。肝臟最忌過度飲酒,長期吃中、西藥也要追蹤肝指數。民眾需定期追蹤肝臟健康,避免肝病悄然上身。--by ChatGPT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等到出現肝病相關症狀,通常已是中晚期。臨床上有些病患會出現特殊警訊,例如「肝掌」,指的是手掌的大小魚際部位出現泛紅或紅斑;另一個是皮膚出現「蜘蛛痣」,也就是小紅點周圍布滿細小微血管。有些健康意識較高的民眾,一發現身上有「蜘蛛痣」、「手掌泛黃、泛紅」就會緊張到醫院求診,醫師認為,這些多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除非合併出現其他明顯症狀,否則無須過度反應。蜘蛛痣是危險症狀嗎?重點在患者有無「酗酒」。蜘蛛痣好發在四肢或容易曝曬到陽光的肌膚處,呈現紅色點狀,周邊會出現細小往外擴散的微血管。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宜表示,蜘蛛痣的發生並不僅限於大人身上,有時小孩身上也會出現,通常大小在0.1至1公分左右,按壓會讓痣的紅色變淡,過幾秒後又變回本來的紅色,臉上也可能出現。陳信宜說,美國曾研究統計,5至15歲兒童青少年,大約有三至四成都有蜘蛛痣,但並不代表這些孩子都有內臟疾病。但為何蜘蛛痣會與肝病連結?據傳是來自一位紐約的酒吧工作者,他透過觀察酒客的手臂是否有蜘蛛痣,藉此判斷客人是否有肝病,而其中以酗酒者最相關。陳信宜指出,重點應該在於「酗酒」這件事,而不是蜘蛛痣。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族群常出現「聚集一片」的蜘蛛痣。「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族群有相當比例都有蜘蛛痣。」陳信宜說,通常單一、零散冒出的蜘蛛痣都是良性的,毋須過度擔心。但若是「聚集一片」的蜘蛛痣,並在很多部位出現,且周圍都有細絲狀的微血管,通常就是酒精性肝病病患身上會出現的狀況。蜘蛛痣不會隨時間消失,陳信宜說,僅少數個案是因為接受荷爾蒙治療,雌激素影響,造成血管擴張而出現蜘蛛痣,停藥之後就會消退。出現皮膚症狀不等於生病,有飲酒習慣者要就醫追蹤。陳信宜提醒,有蜘蛛痣不等於生病,出現肝掌也不一定是因為肝出了問題,僅有23%的肝硬化病友會出現肝掌症狀。但凡「皮膚症狀」其實都無法精準診斷是否罹患了某種疾病,都需要臨床診斷才能確定。出現蜘蛛痣後,是否需要對身體健康更加警覺?陳信宜表示,許多病友直到末期肝病變後,才出現蜘蛛痣或肝掌,有些人則伴隨肌肉萎縮、男性女乳症等症狀出現。他建議有酗酒習慣者,平時就要就醫追蹤,注意酒精性肝硬化,但由於病程緩慢,肝腫大、脂肪肝就會是較先出現需留意的症狀。肝臟最忌過度飲酒,長期吃中、西藥也要追蹤肝指數。肝是沉默的器官,該如何預防肝臟疾病上身?陳信宜建議,民眾每兩年可隨著員工健檢時檢查一下肝指數,老年人則每年可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肝臟最忌「過度飲酒」,紅酒一周一至二杯為宜,高粱、威士忌等高度數酒精,每周不超過50c.c至100c.c.,啤酒則每周一至二瓶,小酌不至於傷身。若過度依賴酒精,除了尋求家庭的支持外,也應請身心科醫師一同介入,協助處理情緒方面的問題。最後,陳信宜也提醒,不少民眾常覺得西藥傷肝,喜歡煎服中草藥補身體,通常有肝毒性的西藥為降膽固醇藥、心律不整藥物、抗黴菌藥物,但西醫都會定期監測肝指數,及時調整。反倒是習慣吃中草藥的民眾也要注意,有些人的體質會對中草藥出現過敏、肝臟發炎反應,建議定期追蹤肝臟指數,避免肝病悄然上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8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變換狂打噴嚏、流鼻水?營養師授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助你脫離衛生紙人生
你也是每次一到換季時刻,總是在流鼻水與打噴嚏中度過,一整天的好精神都被過敏消磨去了大半的人嗎?究竟除了吃藥來緩解過敏症狀外,我們還能在生活上做出什麼改變來改善過敏情形?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一起認識過敏,也與你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技巧來對抗過敏!過敏的成因像是吃了海鮮後覺得喉嚨癢或是換季一直打噴嚏…等,這些情形,都是很常發生的過敏現象。所謂的過敏,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如棉絮、花粉、海鮮…等,當成了細菌與病毒來對付,因此而產生的過度免疫反應。目前科學家們依據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的不同,分出四種過敏類型,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便是一般人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第一型過敏反應。以下Sean會用圖片來簡述第一型過敏的反應機制。當我們接觸到過敏原時,體內的抗原呈現細胞會將其吞噬,之後把過敏原身上的情報交給輔助者T細胞來分析,分析完畢之後,輔助者T細胞會呼叫B細胞開始分泌大量抗體進入血液,同時抗體也會附著在肥大細胞上,當肥大細胞再次接觸到過敏原時,肥大細胞就會開始釋出組織胺、細胞激素的發炎物質,導致人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所以過敏所出現的症狀就是這麼產生的。過敏與感冒的辨別根據統計,台灣具過敏性鼻炎的人口佔總數的20%,換句話說,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在過敏時會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跟感冒十分相似,但我們仍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區分出兩者的不同來進一步做出相應的對策。‧體溫:過敏時的體溫通常是正常的;而感冒時可能會發燒,所以體溫普遍偏高。‧鼻涕:過敏時鼻水是透明的;感冒時則會出現黃綠色的鼻涕。‧喉嚨:過敏時的喉嚨較不會有明顯疼痛情形;但感冒時的喉嚨會有較明顯的疼痛。‧身體狀況:過敏時較不會出現身體痠痛情形;感冒時則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病程:過敏的症狀普遍會持續數日甚至數月;感冒病程約一周即可痊癒。※小提醒:若是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蕁麻疹、噁心嘔吐等症狀,還是要儘速就醫治療哦!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現在我們了解了過敏的成因,也懂得如何分辨過敏與感冒,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如何從生活中改善過敏發生的機率及減輕過敏所引發的不適感。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減少過敏出現的可能:正常作息、調整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維持室內空氣品質良好、遠離過敏原及少吃含過多添加物的食品。其中最簡單且最天然的方法就是從我們的餐盤開始做起!以下Sean在這個章節會列舉出幾個特別能夠幫助改善過敏現象的功效成分與食材,一起來看看吧!‧維他命A:飲食中如豬肝、南瓜、菠菜內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A除了能維護夜間視覺外,還可以促使上皮細胞分裂增殖,保持眼、鼻、口腔黏膜的健康,有效阻絕過敏原。‧維他命C:蔬果中的芭樂、綠花椰菜、甜椒都是補充維他命C的好選擇。維他命C除了能合成膠原蛋白外,科學家們也發現維他命C在免疫調節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能讓免疫細胞保持活躍外,還能控制這些細胞的生命週期,避免免疫反應過度活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不過由於維他命C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維他命,在食物製備時很容易因為環境因素如光照、加熱等因素而破壞流失,因此選擇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維他命C也是個很有效率的辦法。‧維他命D: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有黑木耳、鮭魚、乾香菇…等。研究發現身體內許多免疫細胞上都有可以與維他命D結合的位置,稱為"維他命D受器",這表示要能夠讓免疫細胞正常的運作也需要維生素D的幫忙。‧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多存在於奇亞籽、鮭魚、核桃…等食物中,這類型的脂肪酸可以幫助身體降血脂、抗血栓外,還能有效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改善免疫表現,降低細胞癌化的可能。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市面上也陸續出現許多含Omega-3的魚油產品,若你屬於外食族或較難攝取到Omega-3的人,選一款安全、放心的魚油保健品做為日常的補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益生菌:發酵的乳品如優酪乳、優格或益生菌保健食品內都含有豐富的益生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腸道的功能不僅是維持消化道機能,更能夠幫助我們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在這裡要提醒的是,許多益生菌產品為了好吃會加入許多人工香料等不必要添加物,因此在選購益生菌產品時記得特別注意產品成分。世界過敏組織 (W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7月8日訂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希望藉此提升人們對於過敏疾病的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過敏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由此可見過敏已經是一個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充實自己的知識,保護身邊的人成了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透過文章將正確的保健知識傳遞給大家,也是『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所追求的理想,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一定對過敏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就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做起,以知識為自己及親友打造一個美好生活吧!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2 名人.林頌凱
常換枕頭為什麼還是會落枕?名醫揭長期落枕5特徵及病痛原因
許多人都有過一覺醒來,突然被落枕襲擊的經驗,那種痛楚常令人完全無法低頭或是轉頭。事實上,大多數慣性落枕患者的肌肉經常處於緊繃狀態,每到夜晚帶著緊繃的情緒、沒有刻意放鬆過的身體入睡,自然睡眠品質不太好,引發落枕。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落枕,不免怪罪於睡姿不良、枕頭高低的問題。突然換了新枕頭的確會提高落枕風險,但究其背後真正的主因是:頸部肌肉使用不當導致勞損。像是白天長時間歪頭工作或開車、無意識的聳肩打電腦、滑手機姿勢不良形成烏龜頸,都會造成頸、肩、背的肌筋膜僵硬,甚至頸椎與胸椎交接處容易卡住,而在某天可能因換枕頭、睡姿不良觸發了落枕發生。有人幾乎不曾落枕,有些人則是常常落枕,常有患者問我:「我不知道換了多少枕頭了,為什麼還會常常落枕?」落枕從字面上看來和枕頭有關,實際上兩者的關連性不大。我常和這類患者說:「常常落枕不是枕頭出問題,而是我們的頸椎有問題。要做的事情是治療頸椎,可不是更換枕頭就能解決的。」落枕其實是長時間頸椎傷害的警訊。建議常落枕的人仔細觀察平常坐姿、站姿是否歪斜,有無經常歪頭的壞習慣。從過往的臨床觀察,落枕不完全只發生在臥室,有不少人習慣在客廳沙發小憩午睡,更有甚者當作一種人生享受,殊不知不當姿勢已對頸椎形成壓迫,風險更高。落枕,在西醫的正式醫學名稱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就中醫範疇則稱為「失枕症」。源於頸部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發生急性痙攣、拉傷,當身體姿勢歪斜,以致左右兩側的肌肉一邊過度伸長、另一過度縮短,頸部肌肉使用不當,長時間處於不正常收縮,導致頸部組織循環不良、肌群疲勞損傷,引起肌肉出現保護性收縮的急速痙攣,進而產生疼痛,以及轉頭、後仰的動作受限。因發炎反應在睡眠期間持續累積作用,枕頭、睡姿與夜半低溫問題,往往只是觸發落枕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外,落枕與長期精神壓力過大,造成背部、頭部、肩頸肌肉緊張也有密切關係。落枕有幾個特徵:1.突然發生2.通常在單側患部3.有一固定痛點4.側轉、前俯、後仰皆感覺困難5.即便是如抬手臂、喝水的細微動作也會引發頸部疼痛,嚴重者的痛感可能會涵蓋到整個後頸部,甚至後腦勺。除了睡覺時間以外,頸椎在支撐頭部重量的同時,還承受著動態活動時的扭力,長年勞損將可能導致角度變形,以及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的提早退化現象。因此,別再把落枕當作常見的身體小毛病,頻繁落枕絕對是頸椎病正在傳遞的警訊。未妥善治療狀況將愈來愈嚴重,若有手麻、反覆落枕的情況,還是要盡速就醫諮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8 失智.像極了失智
骨骼健康關乎大腦健康?研究稱骨密度下降與較高失智風險相關
【本文重點】骨密度下降可能是老年人失智風險的警訊。根據一項發表在《神經病學》上的研究,骨質流失在失智之前就已經發生,因此與更高的失智風險相關。在該項針對3600多名平均年齡為72歲老年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骨密度較低的人比骨密度較高的人患失智的可能性高42%。骨質流失可能是失智風險的指標,骨密度較低的人可以成為篩檢和改善護理的目標。--by ChatGPT骨質密度通常是骨質疏鬆症的觀測指標,不過一項新研究表明,骨骼健康也可能和大腦健康有關。骨密度下降是失智警訊?根據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期刊《神經病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骨密度下降可能是失智風險的警訊。該研究作者之一、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博士Mohammad Arfan Ikram表示,低骨密度和失智通常是同時影響老年人的兩種情況,特別是失智期間因為缺乏身體活動和營養不良的緣故,更容易讓骨質流失。然而,人們對失智前期間發生的骨質流失知之甚少。研究結果發現,骨質流失在失智之前就已經發生,因此與更高的失智風險相關。在該項針對3600多名平均年齡為72歲老年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以X光觀測參與者的骨質密度。之後每四到五年訪視所有人一次,並完成身體檢測,例如骨質掃描和失智測試。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任何參與者失智。研究人員發現:.在平均11年中,688人(19%)罹患失智症。.在骨密度最低的1211人中,有90人在10年內發展為失智。.在骨密度最高的1211人中,有57人在10年內發展為失智。在調整了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是否有其他疾病、藥物使用狀況和失智家族史等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骨密度較低的人比骨密度較高的人患失智的可能性高42%。研究人員不確定為什麼存在聯繫,但在該研究中兩者沒有因果關係。骨密度變低不一定會失智Ikram指出,以前的研究發現,飲食和運動等因素可能對骨骼產生不同的影響以及失智的風險。這次的研究發現骨質流失與失智之間存在聯繫,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更好地瞭解骨密度與記憶喪失之間的聯繫。骨質流失可能在失智的最早階段就已經發生,在任何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的幾年。如果是這樣的話,骨質流失可能是失智風險的指標,骨質流失的人可以成為篩檢和改善護理的目標。不過根據Ikram的說法,更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流失非常普遍,大多數骨密度變低的老年人不會發展成失智症。因此,並非以骨密度來篩查老年人的早期失智。反而是當老年人被診斷出患有腦部疾病時,其骨骼健康應該受到關注。另外,該研究的局限性在於,參與者主要是歐洲血統和70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因此這些發現可能在不同的種族、民族和年齡組別中有所不同。紐約大學朗格尼醫院的神經學家Joel Salinas認為,該項研究成果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發現。與其他發現關聯的研究一樣,需要做更多工作來發現為什麼可能存在這種聯繫。Salinas並未參與此次研究。Salinas表示,失智和骨質流失之間存在關聯可能有幾個原因:.這兩種疾病都與年齡密切相關。.這兩種疾病都可能涉及發炎反應。.飲食、營養和生活方式。Salinas提醒,改善生活方式因素永遠不會太晚,例如飲食和活動量。即便已經有認知能力下降的跡象,但在這些領域做出刻意的努力可以減緩失智的進展。【資料來源】.Is bone health linked to brain health?.Weaker Bones, Weakening Brain? Study Makes the Connection.How Bone Density May Be Linked to Dementia Risk
-
2023-03-27 醫療.消化系統
久坐也有事?10個習慣超虐肝!營養師提醒1類食物千萬別吃
護肝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傷害它!大部分肝病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當有症狀時通常是很嚴重了! 10大傷肝壞習慣 你中幾項?把肝顧好好,人生過彩色!營養師程涵宇分享,護肝保肝最好辦法避免10大傷肝壞習慣: 1、喝酒肝臟負責代謝酒精,喝酒會提高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2、肥胖肥胖導致肝臟脂肪累積,造成肝臟發炎及肝臟損傷。 3、亂吃藥亂吃藥指的是亂吃來路不明的藥,跟沒有照劑量在吃藥!像是來路不明的中藥、西藥,或是超量吃藥,甚至吃藥時跟酒精一起吃,就非常容易造成肝臟傷害。 4、高油飲食習慣特別是飽和脂肪(雞皮、肥肉)、紅肉(香腸、火腿)、反式脂肪會造成肝臟穀胱甘肽代謝受損,身體發炎氧化造成脂肪肝,導致肥胖和肝損傷。 5、含糖食物飲料高糖食物像是蛋糕、含糖氣泡飲料、含糖零食與脂肪肝有關,增加肝臟發炎反應。 6、發霉食物吃下肚食物放好久,來回加熱也無法消滅毒素,像是黃麴毒素加熱到高溫280℃才開始分解,一般加熱不易破壞其結構,黃麴毒素具超強致癌性,通常存在於保存不良的花生、穀類、堅果或豆類,長期大量食用被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發生肝癌的風險大幅增加。建議上述食物只要開封就要放進冰箱保存並且早早吃完不要買過量。 7、纖維吃太少益生元膳食纖維是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存在於大蒜、蘆筍、韭菜、菊苣根和洋蔥中,能夠作為好菌的食物進而幫助抗發炎。當攝取不足及壞菌增加微生物代謝失調,在失調腸道環境中產生的乙醇和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也可能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 8、血脂血糖沒控制血脂高、胰島素阻抗增加了肝臟脂肪堆積,造成身體發炎反應、肝細胞受損。 9、睡眠≤5小時/天研究發現天睡眠時間≤5小時的人,發生脂肪肝風險的機率比每天睡眠時間≥7小時的人高 43%。(Predictors of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in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Northeastern Iran) 10、久坐少動《肝病學雜誌》研究針對140,000名韓國中年男性與女性,近35%的人為脂肪肝。研究發現,久坐與少動都與脂肪肝有關。【延伸閱讀】·吃白飯、玉米小心罹肝癌!營養師曝「1習慣害的」 高溫加熱也沒用 ·肝過勞有「20個警訊」!變胖、痠痛、睡不好都在內 美肝臟基金會授養肝攻略 
-
2023-03-26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感冒食欲差 營養美食快速修復
「醫師您覺得感冒適合吃哪些飲食?」我重感冒了,這回角色互換,趁著看病時問了熟識的耳鼻喉科醫師。醫師回應:「就吃一些清淡的料理。」專業的醫師角色似乎與醫學營養飲食認知還是有一些距離。感冒的患者經常食欲變差,味覺與嗅覺也變遲鈍,甚至會覺得口腔有苦澀味,所謂「清淡料理」恐怕讓患者更沒有食欲。雞肉&五行蔬菜十穀米雜炊(4人份)稀飯加醬菜的華麗變身版。軟而不爛,保留顆粒狀的十穀米炊飯,易消化且暖胃,營養更多元豐富。五行蔬菜讓整道炊飯更為絢麗多彩,且具有感冒食療的效果,如白蘿蔔可消炎殺菌,頗適合咳嗽痰多、喉嚨腫痛時使用。雞腿肉是用小火香煎,再與炊飯共同熬煮,保留香嫩卻不燥熱,不但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還能引起食欲。食材:去骨雞腿肉2支、十穀米1米杯、胡蘿蔔1/2條、白蘿蔔1/3條、玉米粒200克、乾香菇6朵、洋蔥1/2粒、薑3片、青龍辣椒200克、梅子2-3粒、日式高湯500cc、鹽1.5小匙、味醂2小匙、醬油1小匙作法:1. 將紅白蘿蔔、香菇、玉米及十穀米,一同放入電鍋中煮熟。2. 將去骨雞腿抹上少許鹽。雞皮朝下,煎成兩面金黃後盛出,並切成容易吃的大小。鍋中的油續留,先加入薑末,接著放入洋蔥丁並炒至呈透明,最後放入青龍辣椒,炒至香味撲鼻。3. 倒入日式高湯、鹽、味醂、醬油及梅子末煮至湯滾。並將作法1煮熟食材加入,稍微攪拌後就可以美味上桌了。 燻鮭魚&番茄胡麻味噌麵沙拉(3人份)天使麵烹煮後口感細緻柔軟。微捲成花狀的煙燻鮭魚,不僅賞心悅目,也柔軟易入口,適合生病時攝取,含有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及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由於感冒是發炎反應,維他命C可以幫助細胞修復,緩解症狀帶來的不適。櫛瓜、甜椒及小番茄都是維他命C含量的翹楚,以生食呈現,更能攝取完整的維生素C。食材:天使麵150克、燻鮭魚200克、小番茄20粒、黃甜椒1粒、紫洋蔥1/2粒、香菜3枝、櫛瓜3條、鹽少許、橄欖油3小匙胡麻味噌醬:白芝麻粉1大匙、白芝麻醬3大匙、醬油1.5大匙、味噌2小匙、味醂2小匙、鮮奶油(或牛奶)3大匙作法:1. 天使麵煮熟放在冰水中冷卻。2. 櫛瓜磨成泥,放在濾網上去掉多餘的水分,並加入鹽及橄欖油。3. 將胡麻味噌醬的醬料拌勻。加入切好的食材如小番茄、黃椒、紫洋蔥、煙燻鮭魚及香菜。最後放入冷卻後的天使麵混合均勻。4. 將櫛瓜醬汁倒入盤子,放入天使麵。接著添加其餘的食材且稍微裝飾,即可享受清爽的義大利麵沙拉。柑橘&莓果紫地瓜免焗烤卡士達(4人份)感冒喉嚨痛,常有人吃冰淇淋或布丁等冰涼鬆軟的食物緩解,自製涼品可有更健康的選擇。以紫薯及香濃牛奶為主力的卡士達,清爽、微甜,紫薯營養豐富,具抗衰老、抗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功能。柑橘(金桔)與漿果(藍莓)都能減輕發炎症狀。水梨含水量高,對於感冒造成的喉嚨乾、癢、痛都有緩解效果。不過柑橘與水梨皆屬寒性水果,這道免焗烤的卡士達醬亦可放入烤箱。熟吃水梨功效有別於生吃,可止咳化痰,加熱過的橘皮亦有類似效果。食材:紫薯180克、蛋黃3粒、蜂蜜20cc、玉米粉20克、牛奶300cc、小番茄5粒、金桔10粒、藍莓15粒、水梨1/2粒、薄荷3枝作法: 1. 紫薯去皮蒸熟並攪打成泥狀。2. 蛋黃放入碗內並加入蜂蜜(或不加)攪拌,繼續放入玉米粉並均勻混合。3. 將牛奶倒入鍋裡,加熱到有泡泡產生。再加入紫地瓜混合攪拌(可放入果汁機內攪打)。4. 將作法1與2的食材混合並放入鍋中。開中小火加熱,一邊攪拌等到凝固後即熄火,卡士達醬完成 。5. 將卡士達裝入盤中,並以水果及薄荷裝飾。● 也可以將卡士達放入烤箱焗烤,口感類似布丁。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1 焦點.元氣新聞
EPA魚油和DHA魚油一樣嗎?魚油種類、功效、挑選重點大解析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常因為工作忙碌導致三餐不定時,或只能挑選高油高鹽的快餐果腹,無法從飲食中獲得身體所需養分。近年來,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因此興起,主打能讓人快速便利的補充營養,其中EPA魚油便是備受推崇的保健食品之一。然而市面上魚油產品種類繁多,到底魚油成分中的EPA、DHA是什麼?不同EPA、DHA比例的魚油又有什麼差別?EPA功效、DHA功效如何?本文將為您解析以上重點,並告訴您挑選魚油時的5大關鍵,助您選擇自己及家人適合補充的魚油產品。魚油中的Omega-3有什麼作用?EPA、DHA是什麼?魚油顧名思義,是從富含脂肪的魚類提取出來的油脂,而常聽到魚油中的Omega-3有什麼樣的作用?魚油內的成分EPA、DHA又是什麼?以下分別為您介紹:主要的魚油成分: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由EPA和DHA組成,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靠飲食攝取補充,而魚油中的Omega-3比起植物來源的Omega-3更容易被人體轉換利用。由於現代人大多都是外食族,容易從餐廳常用的沙拉油、大豆油等攝取過多Omega-6,讓體內脂肪酸失衡,進而加重身體負擔或導致其他疾病。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Omega-3與Omega-6的攝取比例應為1:1,因此平日可以補充魚油來平衡脂肪酸的攝取。Omega-3成分1:EPAEPA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化學結構上含有20碳和5個雙鍵的脂肪酸,一般縮寫為C20:5,ω-3。EPA有助於循環暢快、調整體質,且可以透過酵素反應進一步代謝生成DHA。Omega-3成分2:DHA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noic acid),化學結構上含有22碳和6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縮寫為C22:6,ω-3。DHA有助於思緒靈活、改善乾眼不適和預防阿茲海默症。為什麼要吃魚油?EPA功效、DHA功效有哪些?除了平衡脂肪酸攝取外,吃魚油還有許多其他功效,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也因此許多專業醫師及營養師認為魚油是很重要的保健食品。而根據營養成分不同,魚油的功效也會略有差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5大EPA功效告訴你EPA的整體功效大致可歸類為以下5點:1.抗憂鬱根據研究調查發現,Omega-3攝取量與憂鬱症發生的風險呈現負相關,因此攝取EPA有助於保持心情暢快,並降低憂鬱症發生機率。2.預防心血管疾病EPA主要作用於心血管,可阻擋血管內皮受自由基攻擊,預防血管硬化,幫助身體維持活力及健康。3.抗發炎EPA被稱為天然的抗發炎劑,適量攝取能降低發炎反應。4.改善專注力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指出,補充EPA能改善ADHD孩童注意力不足的狀況。5.縮短Covid-19病程經研究指出,Omega-3(含EPA)對Covid-19患者在器官與系統的運作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降低患者體內的發炎物質並縮短病程。3大DHA功效告訴你DHA的整體功效大致可歸類為以下3點:1.提升記憶力、思考能力DHA能夠有效的保養腦部,且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攝取適量的DHA,能夠提升記憶力、讓思緒變得更加靈活。2.幫助智力發展DHA有助於胎兒與新生兒的認知功能發育,是幫助智力發展的重要關鍵。3.保護眼睛,減緩乾眼症狀DHA跟葉黃素一樣有助於眼睛保健,亦能增加淚液分泌,減緩乾眼症不適的症狀。應該補充EPA還是EPA+DHA綜合魚油?依據個人需求選擇瞭解魚油成分及功效後,仍不確定自己適合補充的方向嗎?下方將告訴你哪些族群適合補充DHA及EPA,以及補充前的注意事項,讓你能選擇正確的補充方式。哪些族群適合補充EPA?有特殊疾患者●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由於對於膽固醇過高的患者來說,補充含DHA的魚油可能會提升血液膽固醇,因此這類的患者建議選擇補充純EPA魚油。●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經研究發現,有冠狀動脈疾病、曾心肌梗塞的患者,補充EPA後病況較為穩定。● 容易感到心情低潮的憂鬱症患者有在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補充EPA魚油有助於改善心情。● 有ADHD的孩童或青少年研究發現,血液中Omega-3較低的過動兒童補充EPA魚油後,專注力明顯提升。哪些族群適合補充EPA+DHA?一般族群、懷孕媽咪若無上述特殊疾患,下列族群則可以補充EPA+DHA的綜合魚油為主:● 一般健康族群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EPA+DHA),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飲食補充,如今外食、速食文化盛行,導致一般人Omega-3嚴重攝取不足。為了彌補飲食中的不足,建議可補充EPA+DHA綜合魚油。● 懷孕中的孕媽咪DHA是胎兒腦部發育重要的營養素,而EPA可以幫助孕媽咪維持循環,故懷孕媽咪推薦補充EPA+DHA綜合魚油。*註:懷孕32週後的孕媽咪,若想繼續補充,建議和婦產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乾眼症患者根據研究指出,每天補充1785毫克(1245毫克EPA+540毫克DHA),12週後可以改善乾眼不適的狀況。注意事項:EPA、DHA比例建議參考即可市面上常見的魚油產品有純EPA、純DHA或者是EPA:DHA比例不同的魚油,雖然營養師建議一般人可以選擇EPA:DHA=3:2的魚油,但實際比例還是須依個人狀況調整,如中高齡族群、有特殊疾病者等便可選擇「純EPA魚油」攝取。因此,在挑選魚油時可將比例作為參考,再以最關鍵的魚油濃度考量,才能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魚油怎麼挑選?解析5大關鍵挑選重點認識魚油的種類和功效後,便可根據以下5大關鍵挑選重點,篩選市面上的各種魚油產品:1.「最終產品」是否通過IFOS五星認證IFOS是專精於魚油認證的機構,檢驗項目包含環境毒素多氯聯苯、戴奧辛、重金屬、氧化指標,以及Omega-3、EPA、DHA濃度,必須全數通過才能拿到IFOS五星認證。由於目前魚油原料只能透過進口取得,在台灣有些魚油產品宣稱有IFOS認證,實際上卻是以「魚油原料」通過檢驗,而非以「最終產品」通過認證,除了原料外的膠囊、包裝等環節,製作過程是否受到汙染,是消費者不得而知的。因此選擇魚油產品時務必以「最終產品」是否通過IFOS認證為準,品質會更加有保障。2.原料魚隻是否挑選小型魚魚油的原料捕撈地點及魚種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由於生物累積的影響,越大型的魚種體內累積的有毒物質和重金屬也會越多,因此除了觀察產品有無重金屬等物質的檢驗報告外,選擇魚油時也需盡量挑選在純淨海域中捕撈且小型的魚種(如:鯷魚、沙丁魚)較為安全。3.魚油濃度與含量是否足夠魚油的有效營養成分為EPA、DHA,並非整顆魚油都是有效的,因此選擇魚油時並不是越大顆越好,而是要看它的濃度是否夠高、EPA和DHA含量是否足夠。建議選擇魚油濃度大於80%的魚油,才可以確保有效成分充足。魚油濃度算法為:(EPA+DHA)/omega3 總重,例如:Omega-3總重600毫克,EPA300毫克,DHA200毫克的魚油,濃度便是(300+200)/600=83%。因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魚油濃度是要以EPA、DHA含量計算,而非只看Omega-3總重。4.檢驗報告是否公開並定期更新如同上述所提到的小型魚挑選指標,為避免攝取含有汙染的魚油,挑選時需要特別注意各種產品的檢驗報告是否公開並且定期更新。除了重金屬檢驗外,新鮮度也必須納入考量,且近年來海洋汙染嚴重,塑化劑和重金屬問題頻傳,若是讓補充魚油的孕婦及兒童誤食,將會影響胎兒發育及兒童成長。5.深海魚油的型態為何種魚油可區分為3種型態:TG(三酸甘油脂)、EE(脂化型)和rTG(再脂化型),其中營養師最推薦的型態是rTG,和其他2種型態相比,吸收速度快上許多,同時擁有高濃度加上高吸收的特性,也是眾多專業醫師最推薦的營養型態。對魚油還有其他疑惑?營養師用科學實證為您解析,伴您守護健康瞭解EPA、DHA魚油的差異,以及不同魚油種類適合的補充族群後,您還是擔心自己沒有掌握魚油的各樣資訊,對魚油有其他疑惑嗎?如您想更認識EPA魚油的詳細功效,仔細考量後再進行選購,可以參考專業營養師為您進一步說明的魚油功效指南,用科學實證為您逐樣解析,讓您不管是三餐外食的上班族,還是兒童家長、孕媽咪或中高齡族群,都可以透過補充合適的魚油,安心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
2023-03-21 失智.大腦健康
大腦老化的雙重麻煩!研究揭同時患2病可能加劇認知功能下降
【本文重點】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和牙齒脫落的老年人比沒有這些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認知功能下降。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2006年至2018年健康退休研究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65-84歲的老年人中,同時患有糖尿病和完全牙齒脫落的認知能力下降最快。這與炎症反應、營養不良等原因有關,提醒老年人要定期牙科檢查、嚴格控制糖尿病治療和血糖,並加強認知篩查。--by ChatGPT糖尿病和牙齒疾病是已知失智的危險因素,不過有新研究表明,如果有糖尿病問題同時有口腔健康不佳的狀況,對大腦的潛在危害更嚴重。根據發表在《牙科研究期刊》(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特刊的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和牙齒脫落會導致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下降更快。該研究主要作者之一、紐約大學羅里邁耶斯護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s Rory Meyers College of Nursing)副院長Bei Wu表示,研究結果強調經由對老年人牙科護理和糖尿病管理在減少阿茲海默症及相關失智症所產生個人和社會的支出上,顯得極為重要。為何糖尿病和牙齒缺失跟大腦有關?糖尿病和牙齦疾病乍看之下並未直接相關,然而發炎反應在糖尿病和牙齦疾病中都扮演關鍵作用,這些發炎過程可能導致推理和思維能力下降。此外,營養不良是另一影響認知功能的途徑。牙齦疼痛和牙齒缺失會使咀嚼食物變得困難,這可能導致營養缺乏,而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受和胰島素敏感性受損也會加劇營養不良。雖然糖尿病和牙齒缺失都是失智的危險因素,但少有研究關注在認知功能下降過程中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的影響。Wu表示,「口腔健康情況不佳、糖尿病和認知能力下降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開始了解它們如何相互影響和加劇。」患有糖尿病和無牙的人認知功能差為了綜合研究這一點,該研究人員使用了美國密西根大學2006年至2018年健康與退休研究的數據,此研究每兩年測量一次記憶和認知,以及有關牙齒脫落,糖尿病以及其他健康和人口因素的問題。接著,研究人員將資料中的9948名老年人按年齡分為65至74歲、75至84歲和85歲及以上三組相互參照。該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和完全牙齒脫落的65至84歲的老年人,其認知功能比沒有這兩種疾病的老年人更差。65至74歲的老年人僅患有糖尿病就經歷了認知功能加速地下降,而65至84歲沒有任何牙齒的人也有認知功能加速下降的情形,但65至74歲的老年人同時患有糖尿病和完全牙齒脫落的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最快。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人員沒有發現證據將8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認知下降與無牙和糖尿病聯繫起來。他們推測,也許這個群體中不太健康的人在80多歲之前可能就已經過世,或者這個年齡組可能已經有更大的認知障礙或更多的糖尿病管理經驗。另外,該研究是觀察性的,並不能證明因果關係。對於口腔健康情況不佳和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該研究人員強調了定期牙科檢查、堅持糖尿病治療和血糖控制以及認知篩查的重要性。【資料來源】.Diabetes and Toothlessness Together Worsen Cognitive Decline.Diabetes, Tooth Loss Can Be Double Trouble for Aging Brains
-
2023-03-18 焦點.健康知識+
微波爐、氣炸鍋...3種家電恐致癌!醫:標榜「臭氧」最危險,使用多1步驟可防範
【本文重點】常用家電恐致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提醒,家電與電器也可能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微波爐、氣炸鍋、電鍋、印表機等都有產生燃燒,釋放出PM2.5微粒的風險。另外,主打「臭氧消毒」的家電,如洗碗機、烘碗機、洗衣機,也會成為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使用這些家電時,要注意通風環境、空氣流通,避免選擇主打臭氧消毒的產品,並儘量避免在室內密閉空間使用。--by ChatGPT長期吸菸、廚房油煙,會導致罹患肺癌的機會大幅增加,但就算不吸菸、不進廚房煮飯,「空氣污染」也可能導致肺癌。蘇一峰提醒,多數人認為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可能,是家裡有人抽菸跟二手菸或是煮菜的油煙,但其實很多的家電、電器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反而容易被忽略,是家裡的隱藏空污地雷,來看看有哪些家電會導致空氣污致癌。3類家裡常見電器 是空污致癌地雷1.加熱食品的家電許多家裡的電器是空氣污染的元兇,除了家裡煮菜開火會造成油煙,不開火的電器也可能會有空污的危害。蘇一峰提醒,有加熱過程電器其實就會產生燃燒,如微波爐及氣炸鍋,或是其他食品加熱的工具,都有風險。而家家戶戶必備的電鍋,也有空污風險!電鍋在加熱的過程中,外面水蒸氣蒸乾後就是加熱燃燒,此時就會有空氣污染微粒跑出來。2.「臭氧消毒」的家電除了加熱食品的電器,蘇一峰也提醒,看到有標榜「臭氧消毒」家電,更要特別注意,像是洗碗機、烘碗機、洗衣機,這些在消毒過程若產生臭氧,也是室內空氣污染來源,會引起呼吸道發炎反應、經攣,甚至氣喘發作等不舒服的症狀發生。3. 印表機不少公司、家裡常用印表機,蘇一峰表示,印表機的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碳粉噴墨,除了會造較多的空氣污染,使用時候旁邊碳粉濃度會非常高,等於無形中吸入許多PM2.5,甚至運作時在旁邊都可以聞到異味。針對家中易造成空汙的電器,根據tvbs報導,蘇一峰表示,這些家電對身體的危害程度,過去研究沒有那麼清楚,只能說危害嚴重度大概類似於吸二手菸。他提醒使用這些電器時,儘量在通風環境、注意空氣流通,可以同時開抽油煙機或開門窗。也建議避免選擇主打臭氧消毒的非生活必需電器,至於其他的家電由民眾自主選擇。如果會很在意家電所產生的空汙,民眾可於烹調時戴上口罩,但口罩大概只能防範一半的PM2.5,主要的防範還是「防止製造家中空氣污染」。延伸閱讀:.把室內盆栽當作天然的空氣清淨機?結果可能令你失望.做家事常吸到灰塵,這會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嗎?.塑膠包裝到底能裝熱食嗎?一文看懂塑膠種類及是否含有塑化劑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5 養生.聰明飲食
堅果顧腦、護心、助防癌!常見8種適合族群各不同,留意6事吃得更健康
堅果是健康又營養的食材,每種都含有各種豐富的營養,可對人體帶來不少好處。不過堅果該怎麼吃更健康?劉怡里營養師點出各常見堅果,並教大家怎麼吃更養生!堅果顧腦、護心、助防癌!常見8種適合族群各有不同。 堅果有哪些營養?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堅果屬於脂肪類食材,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俗稱「好油」,一般常見來源如腰果、核桃、杏仁果、開心果、南瓜子、葵花子、夏威夷豆、松子等,除了可作為熱量和好的脂肪來源外,也可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鈣、鎂、鐵、鋅、維生素E、葉酸、植化素等營養,是一種營養價值相當高的食材。 堅果的營養有哪些好處?從各營養知名的好處來看堅果,如蛋白質可充足可助維持肌肉量。膳食纖維有助排便、促進腸道健康。好的油脂來源也有利心腦血管健康、防範心血管疾病。鉀可助降血壓、去水腫。鈣可促進骨骼健康。鎂可穩定神經及血糖。鐵可維持紅血球正常運作。維生素E有利抗氧化、防範自由基、有助防癌。葉酸則可護腦、護心、防止DNA受損。植化素有助於降低發炎反應。當然這些營養的好處也不單單只有這樣。而視堅果的種類提供的營養含量也會有所不同,有些營養甚至是特別突出,民眾也可視個人需求選擇。 各營養更突出的堅果?劉怡里營養師舉例,從各營養來看,同樣是100公克的堅果,南瓜子的蛋白質、鎂、鐵、鋅就相當出色,普遍皆比其他堅果來得高,分別可約達蛋白質30.4g、鎂633mg、鐵8.5mg、鋅9.4mg,且熱量低分量多也適合體重控制族群。膳食纖維和鈣質較高的則為杏仁果,分別可達9.8g和253mg。鉀較高的則為開心果,可達988mg。而維生素E和葉酸較高的則為葵花子,分別可達42.3mg和272.5μg。而其他堅果雖然沒有較突出的營養,但也都具有相關營養,也是相當出色。 堅果不是隨便吃吃就健康,營養師:吃太多還是會變胖。 堅果也不是隨便吃都健康,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像以脂肪來看,畢竟是脂肪攝取來源、含量較高,即便是好油吃多一樣會胖。鉀含量較高的堅果也較容易增加腎臟病友負擔。而許多堅果也會有綜合果乾,較容易吸附水氣,且粗估需吃到兩湯匙左右的果乾才能吃到一份水果的部分營養。 堅果顧腦、護心、助防癌,留意6件事吃得更健康! 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選購上可小包裝的堅果,若情況允許在吃之前就先用夾鏈袋分為各小包裝,開封後的堅果,若是小包裝的就盡量當次吃完,罐裝、大包裝的就得更注意防潮,可放在密封罐入冰箱裡貯存。堅果一天1湯匙15克或一餐1茶匙5克為佳,若想吃一整包小包裝的,也可和其他油脂類食物替換。腎臟病友更特別注意不可過量。若選擇有果乾類型的堅果,也記得不可取代水果攝取。而若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吃哪一種堅果,綜合堅果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另也建議可多選無調味堅果,會比辣味、楓糖、蒜味等調味堅果更來得健康。劉怡里營養師也表示,若真的買到調味堅果也不用太緊張,沒有到不能吃,沒那麼嚴重,有調味的也可以作為入菜使用,料理不用另添調味料就有風味,或是年長者等胃口不佳者,也比較建議可選調味堅果或有果乾的堅果,當前目的以調味增進食慾、攝取營養為主。 《延伸閱讀》 .堅果也是養骨必吃營養?營養師:就像蓋房子,不能只喝牛奶。 .送禮營養師推6種,堅果、黑巧克力都名列其中!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3-13 焦點.長期照護
協助長輩移位易施力過度閃到腰 治療師教2原則防照顧者腰扭傷
【本文重點】照顧者在協助長輩轉移位時,往往因使用錯誤姿勢或方式而受傷,也容易讓長輩感到不舒服。職能治療師建議照顧者要掌握正確的轉移位技巧,如直腰、彎膝、開腳等,並善用輔具減少負擔,選擇適合的輔具,如移位腰帶或移位板等。此外,每一次轉移位也可以提供復健機會,增加長輩的活動量,刺激認知、訓練肌肉和緩和情緒等。照顧者也應該使用護腰減輕脊椎壓力,千萬不要硬抱、硬搬。--by ChatGPT一名45歲女性照顧者在協助家人下床、起身移動到輪椅時,因彎腰施力不當,不小心失去了重心,但為了保護行動不便的長輩,不僅自己閃到腰,兩個人也一起摔倒受傷。協助移動長輩好吃力,每天都要重複從床上起身坐到輪椅上、移到廁所或餐桌、客廳沙發,甚至是坐上車出門,一連串從躺到走的動作稱為「轉移位」。職能治療師黃上育說,常見照顧者用「徒手搬運」直接抱起,這樣的方式非常耗費力氣,拉扯搬抬也很容易使雙方都受傷,使用正確技巧,才能讓長輩感到舒適,並刺激四肢活動。別用蠻力 要讓被照顧者感到舒適正確的轉移位技巧除了掌握腰要直、膝要彎、腳要開三大要素,善用輔具更能事半功倍,一方面減輕照顧者負擔,一方面增加被照顧者的安全。黃上育分享,看過太多傳統徒手使力法,結果雙雙慘跌的個案;還有照顧者習慣兩手拉抬對方褲頭或尿布,長輩覺得不舒服而抗拒起身。長期臥床、久坐不活動,肌肉就會快速減少,伴隨生活功能的退化,導致臥床、失能更嚴重。黃上育強調,每一次轉移位都是復健機會,可增加長輩的活動量,包括刺激認知、訓練肌肉、緩和情緒等,即使是腳尖輕踩在地上,也能提供腳底不同的觸覺感知。除了脊髓損傷者、腳無力的年長者、腦中風病患、巴金森病友,失智病人的定向感受損,都可能連帶發生跌倒的危險,有時明明是前方很近的距離卻移動不了,照顧者應學習適當的轉移位技巧,避免因錯誤姿勢受傷。告別腰痛 選擇適合的輔具轉移位錯誤的轉移位方式常會造成照顧者手部肌腱拉傷、腰椎受傷,以及長輩一起跌倒的立即性傷害,選擇適合的輔具可以安全又省力進行移位。轉移位技巧也要針對長輩身體能力,例如尚有行走能力或下肢支撐能力較差者,可穿戴移位腰帶,照顧者用手扶持提把,提供穩定與舒適性。偏癱者可使用移位板,「搬滑」至其他位置,力氣小的女性也能輕鬆完成。黃上育提醒,照顧者也應該使用護腰減輕脊椎壓力,千萬不要硬抱、硬搬,如果不小心閃到腰或扭傷,可以冰敷舒緩急性期發炎反應,等到紅、腫、熱、痛的症狀減輕後再熱敷。在操作轉移位前,也要先做簡單的暖身動作,拉伸背部、腰部肌肉以及扭轉關節,預防拉傷、扭傷,同時保護膝蓋。
-
2023-03-12 寵物.寵物疾病
季節交替皮膚癢癢癢 做好4件事讓毛小孩遠離皮膚病
【本文重點】梅雨季節交替,毛小孩常有皮膚搔癢、掉毛、皮屑等問題。飼主求診的主因是犬貓皮膚病,其中包括跳蚤引發的搔癢和異位性皮膚炎。良好衛生習慣和環境清潔可以減少過敏原,定期洗澡和梳毛除寄生蟲也有幫助。飼主要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掉毛,並使用藥物和補充食品治療皮膚病。--by ChatGPT季節交替之際,家中的毛小孩又開始出現皮膚搔癢、重複舔抓行為,接著就是不規則的掉毛、大量皮屑飄飛,連帶影響居家生活品質。台灣氣候潮濕,許多人飽受濕疹、皮膚炎所苦,貓狗也有一樣的問題。快來看狗爸媽經驗分享,以及獸醫師的專業治療建議。春雨綿綿,接下來又將迎接梅雨季,濕氣讓人感覺悶熱,黴菌、塵蟎也大量孳生,容易引起毛小孩皮膚過敏。根據統計,飼主求診的第一名病症為「犬貓皮膚病」,包括寄生蟲造成的搔癢狀況,還有環境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獸醫師殷碩韓說,跳蚤是常見元凶,當毛小孩有搔癢情形,第一時間先檢查跳蚤過敏的可能性。若是後背部、大腿後側起紅疹、搔癢脫毛,很大機率是遭跳蚤纏身,應口服投藥並搭配外用藥治療,日常也要做除蚤的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則是自體免疫性疾病,環境、食物及寄生蟲都會引發發紅、腫脹、丘疹等症狀,過度搔癢使皮膚反覆化膿、結痂、脫毛,一旦發病就難以痊癒,飼主要耐心透過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來改善。獸醫師蔡曼琳說,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加強環境的清潔才有辦法減少過敏原,寵物掉毛是正常的新陳代謝,但飼主要分清生理性掉毛和病理性掉毛的差異,找到問題來源對症下藥,使用藥物之餘,也可以補充降低發炎反應的食品。預防皮膚病首要加強衛生:1.改善居家環境與清潔,尤其是通風問題。2.控制濕度,減少環境中可能誘發的過敏原。3.定期洗澡或美容,使用洗劑沖洗毛髮上的過敏原。4.經常梳毛除去打結的廢毛,同時檢查躲藏的寄生蟲。狗爸媽經驗談◎毛寶貝「脆丸」是從收容所帶回來的,剛開始有皮膚過敏的問題,甚至是掉毛,後來諮詢獸醫,挑選無麩質飼料並補充益生菌,皮膚問題漸漸改善,毛髮也比之前濃密、發亮。◎薯條4-5歲期間,耳朵經常發炎搔癢,有耳垢及異味,嚴重時甚至抓傷外耳脫毛流血。診斷為酵母菌感染,需使用耳藥治療,二年期間仍四度反覆發炎,醫師評估,狗狗可能已產生抗藥性,改換他種藥品使用才得以完全恢復。長耳型毛小孩耳道本就容易悶住不透氣,連續雨天期間,搭配除濕機更能有效降低毛小孩耳炎的機率。【延伸閱讀】.狗狗5個常見疾病大調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0 醫療.眼部
降眼壓治療青光眼,卻導致視神經仍惡化!8種青光眼替代療法改善
【本文重點】本文提及青光眼為一潛在使人致盲的疾病,每年三月第二周為「世界青光眼周」,各國相關機構提醒國人重視。在亞太眼科醫學會中有學者提出數種考量的替代療法,包括中藥、針灸、調整飲食及補充維他命等,但尚無定論證明其對青光眼治療有明確效果。--by ChatGPT青光眼是一個潛在使人致盲的疾病,為了強調它的嚴重性,每年三月第二周訂為「世界青光眼周」,各國的相關機構都利用此機會提醒國人重視這疾病。今年二月底在吉隆坡召開的亞太眼科醫學會,其中有關青光眼的替代療法引起與會者高度的興趣。青光眼的治療以降低眼壓為主,但許多患者就算眼壓降低了,視神經仍持續惡化,因此大會中有學者提出數種考可慮的替代療法,雖然這些替代療法尚無定論證明對青光眼治療有明確效果,但發現有12%青光眼患者使用過某種形式的替代療法,包括中藥、針灸、調整飲食及補充維他命等。8種青光眼替代療法1. 銀杏葉:銀杏除了能中和自由基,亦可穩定及保護粒線體避免受損。同時被證實具有血管舒張及抗發炎特性,在治療青光眼時可提供神經保護作用,因此在臨床上常見患者服用。2. 一氧化氮、深綠色蔬菜:文獻報導食用深綠色蔬菜,可能與降低罹患青光眼的機率有關。但大多數深綠色蔬菜含有維生素A、C、K和硝酸鹽,因此不確定相關確切來源,其中硝酸鹽可能在青光眼相關的一氧化氮途徑中發揮作用,因此臨床使用的青光眼藥也有含一氧化氮的降眼壓藥物。雖然吃深綠色蔬菜和青光眼之間的關聯仍然不明,但考慮其豐富的營養價值,鼓勵青光眼患者適量攝取。3. 必需脂肪酸:包含Omega-3及Omega-6已被證實在許多疾病中發揮作用,以青光眼為例,Omega-3對於青光眼的氧化反應提供了保護作用。Omega-3作用於視網膜內的細胞,發揮抗氧化及抗發炎的功效,並幫助視網膜紫質的再生。由於必需脂肪酸亦具有抗血栓及止血作用,每日攝取量以3克為上限,若大量攝入則有出血風險。4. 維生素A:維生素A是維持視網膜和視網膜紫質正常運作的重要化合物,可做為抗氧化劑。每日攝取量不超過3,000微克,大量攝入可能會導致顱內高壓。5. 維生素B群: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B12患者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較薄,因此維生素B12對視網膜具有神經保護作用。6. 維生素C:維生素C在青光眼的作用機轉未知,但是在房水及玻璃體液中含有高單位維生素C,為血漿中的20至70倍。推測這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抵抗陽光和氧化引起的自由基。7. 褪黑激素:青光眼可能與睡眠障礙、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有關。青光眼造成視網膜損傷後,睡眠及晝夜的調節會直接干擾,褪黑激素則可能在眼組織中發揮抗氧化劑的作用,因此具有神經保護功能。8.薑黃素或薑黃:薑黃是一種流行的印度香料,主要成分之一為薑黃素。研究顯示,薑黃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及抗腫瘤的功效;薑黃素能夠調節細胞凋亡、增生和轉化,也能調節與發炎反應相關的基因路徑。青光眼的動物實驗顯示,薑黃素可降低青光眼中粒線體損傷、提高眼壓引起的視網膜缺血後保護。雖然青光眼的替代療法引起廣泛興趣,但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和臨床可行性仍有許多研究需進行。不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戒菸、鍛鍊、冥想、運動和均衡飲食,皆對青光眼有正面的影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9 養生.聰明飲食
自己做最健康美味!醫師、藥師教你DIY鮭魚蔬菜味噌、麻香旗魚、海苔白菜手捲
【本文重點】本文介紹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和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飲食指南,強調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並提醒人們避免過度烹調或加工食物產生致癌自由基。作者分享「健康金四角」:吃對食物、規律運動、美好心情和充足睡眠,是維持健康的完整方式。最後,作者推薦3道可以在家自己煮的料理,讓你提升自我免疫力,居家料理的挑選重點:均衡營養與飲食多樣化。--by ChatGPT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2021–2022 最新的飲食指南」由營養專家和《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設計出「健康飲食餐盤」,規劃每人每天攝取均衡的食物。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亦有公布「每日飲食指南手冊」,都是提供健康飲食的參考。儘管食物的選擇、分量、種類,會隨著每個人的年齡、性別、體重、體質、文化背景等有所差異,但基本原則仍是通用。然而,全球在新冠疫情前後,由於隔離政策、食物取得不易之下,所有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都改變了,加上台灣的烹調習慣和文化,向來喜歡香煎、酥炸、燉滷、煻煨、醃漬等,但過度烹調或加工會產生許多致癌的自由基,反而不利於健康。健康金四角「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健康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的狀態,也是良醫藥師本舖創建的宗旨,我與外子深耕醫藥專業將近30 年,希望透過簡單明瞭的方式,幫助民眾找回健康、提升抗病免疫力。其中,藉由吃對食物,攝取豐富的抗氧化物、補充均衡完整的營養,以及保持樂活心態,正是維持健康活力的最好方式。根據醫學研究指出,當人們處在正面的情緒下攝取食物,才能讓身體的內分泌達到好的平衡與吸收。因此,「吃出健康力」還要搭配「規律的運動」、「美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才是完整的健康金四角。醫師、藥師の防疫飲食鮭魚蔬菜味噌食材鮭魚(一片)····切塊乾香菇····一朵蘿蔔····3 公分厚度牛蒡茶····400 毫升蘿蔔葉····適量酒粕····15 毫升味噌····15 毫升營養說明蘿蔔的葉子也具備營養價值,洗淨切成末後,在食材都滾熟後,與香菜、蔥花一起加入。高溫加熱會破壞味噌的營養素,可以在湯煮滾後關火,再加入味噌攪拌均勻。麻香旗魚食材洋蔥····半顆旗魚····8 ~ 10 片蔥花····適量芝麻····適量營養說明採用新鮮的旗魚, 富含蛋白質和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與豐富的維他命B6。鮮甜的洋蔥除了提味之外,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槲皮素,具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有助消化道健康。槲皮素可輔助COVID-19 治療,洋蔥是含槲皮素最多的蔬菜,蘋果則是含槲皮素最高的水果。自己包!海苔白菜手捲食材豆芽····1 包大白菜葉····2 張紫蘇葉····4 片(沾醬)蔥花····適量手作辣椒醬····45 毫升紫蘇油····7.5 毫升營養說明在沾醬中加入富含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的紫蘇油,如果不加熱直接吃紫蘇油的話,它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讓細胞變年輕。延伸閱讀:來一杯營養果汁增強免疫力!醫師、藥師教你DIY小松菜奇異果汁、高纖綠拿鐵、沙棘多莓汁提升自體免疫力食材日常防疫/防病秘訣,有助提升自體免疫力的食材:◆ 綠茶:抑制發炎基因,具有抗氧化作用。◆ 大蒜:天然抗生素,具強烈抗菌及殺菌力。◆ 紫蘇蘋果:用整片紫蘇葉包裹香甜的切片蘋果,富含槲皮素,可促進抗氧化,增加清除病毒、減少症狀。◆ 堅果:富含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有益心臟健康;抗氧化成分可降低腦內氧化壓力、減少憂鬱症。◆ 花椰菜:抗癌、解毒、降低血糖、防止心臟病,同時提高免疫力。◆ 鮭魚: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減少發炎反應、有益心臟及大腦功能;維他命B12、B6可減少憂鬱。◆ 櫛瓜:高鉀,幫助消水腫;β- 胡蘿蔔素,強化黏膜健康。◆ 藍莓:護眼明目,有助抗氧化、抗老化。◆ 海藻茶:防治便秘、排毒、養顏、預防腸癌;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改善油脂分泌。◆ 優格:可隨喜好添加堅果、香蕉、蘋果、藍莓、奇異果、葡萄乾等,有助改善腸道菌叢生態、減少發炎,幫助於降低壓力荷爾蒙、幫助睡眠、維持骨骼健康。這幾年在疫情籠罩之下,如何建立對抗外來病毒、細菌感染的「防護力」,以及啟動身體的「免疫力」,是我將近30 年的醫藥心路持續探索與彙整的目標。對於免疫力較差的慢性病族群,基本以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增強抵抗力,疫情影響之下,許多企業啟動分流上班,實施居家/異地辦公,加上外食人口大大銳減,轉而選擇在家自「煮」用餐,居家料理不只講求方便,更著重在安全與安心,成為防疫期間的新興趨勢。在家自「煮」,提升自我免疫力,居家料理的挑選重點:均衡營養與飲食多樣化。本文節錄自博思智庫《良醫藥師本舖:坪林茶鄉╳老屋新生╳共善共好,打造松竹蘭梅健康販賣所》一書
-
2023-03-07 癌症.抗癌新知
只要變老體內就會有癌細胞 專家揭癌症戰勝免疫系統的3個關鍵
【本文重點】癌症形成需要三個不同的系統發生特定的突變,從而破壞這些共同防止癌症發生的系統。第一個關鍵突變出現在致癌基因中,導致快速生長;第二個突變發生在腫瘤抑制基因中,導致細胞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最後一個突變破壞讓細胞以自我毀滅方式死亡的基因。只有同時有多個基因發生非常糟糕的變異,癌症才會發生。在細胞進行優化以在惡劣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演化中,這些變異可能積累起來導致癌症。--by ChatGPT要形成癌症,細胞只需在三個不同的重要系統中發生適當的突變,就會對這些共同防止癌症發生的系統造成特定的破壞。防止癌症發生的系統如何被破壞?第一個關鍵突變必須出現在致癌基因(oncogenes) 中,這些基因負責監控細胞的生長和增生。例如,其中一些基因在你還是胚胎,也就是一小團細胞時非常活躍。要在短短幾個月內將一個原始細胞變成數兆個細胞,需要快速地分裂和生長,才能形成一個微小的身體。當有足夠的細胞去形成一個差不多完整的人時,這些快速生長的基因會被關閉。幾年或幾十年後,當一個突變再次開啟這些致癌基因時,被破壞的細胞可以開始迅速分裂和增長,就像它試圖在子宮內創造一個新的人類一樣。所以第一個突變造成了快速增長。第二個關鍵突變必須發生在負責修復遺傳密碼的基因中,它們非常恰當地被命名為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這些基因產生防護和控制機制,不斷掃描DNA 是否出現差錯和因複製而產生的錯誤,並馬上修復它們。所以,如果這些基因被破壞或有缺陷,細胞基本上會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但這兩個特定的突變仍然不夠。細胞通常可以識別遺傳密碼已被危險地破壞並有失控的風險。如果突變即時被發現,會觸發自我毀滅進而將自己殺死。所以最後一組需被破壞的基因,是讓細胞以細胞凋亡進行自我毀滅。我們已經談過幾次細胞凋亡,是大部分細胞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這是一個不斷自我循環的過程,防止細胞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太多錯誤。如果在時機成熟時細胞失去了自殺的能力,就無法修復自然累積在遺傳密碼中的錯誤。細胞開始不受限制地生長,然後會變成癌症和危險。當然我們在此做了一點簡化。這三個系統中只產生一個突變通常是不夠的,必須同時有多個基因發生非常糟糕的變異。這是癌症發生的基本原理。從某種意義來說,一旦這些損害累積起來,一個細胞就會變成一個癌細胞,變成了別的東西。有一點舊成分,也有一點新成分。數十億年來,演化塑造細胞進行優化,以利於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細胞彼此互相爭奪資源和空間,直到出現一種非常新穎且令人興奮的生活方式—合作。這種合作方式允許細胞彼此分工合作和專業化,就群體而言讓一切變得更成功。但合作也需要犧牲。為了讓多細胞生物能夠存活,團結和集體的福祉勝過單一細胞的生存。癌細胞退出了這個過程,並在某種意義上,停止成為群體的一部分,再次成為個體。理論上這無所謂。身體可以處理幾個我行我素的細胞,甚至與它們和諧相處。但不幸地,癌細胞通常不會對做自己的事感到滿足。它們會不斷分裂。再次由個體轉變為一個群體,像是體內的新生物。它仍是你的一部分,但也不完全是你。它們會奪取你用於生存的資源,破壞過去自己所屬的器官系統,並開始爭奪居住空間。有人可能認為演化應該早就處理好這種破壞。但由於人們通常是在過了生育年齡後才會罹患癌症,演化幾乎沒有動力去進行優化和形成針對癌症的良好防護。在2017 年只有12% 的癌症死亡發生在五十歲以下的人身上。所以,如果你有幸變老,體內幾乎肯定會有一些癌細胞,只是其他東西可能有機會比癌細胞更快將你殺死。因為癌症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危險並對生存產生威脅,一般來說,人體實際上很擅長處理它。更確切地說,免疫系統很擅長處理它。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你在閱讀前面幾段文字時,免疫細胞會殺死你身體某處的一些癌細胞。免疫系統和癌細胞的爭鬥在一生中,一些癌細胞甚至可能已經長成小腫瘤,但最終會被防禦系統消滅。這有可能在今天發生,而你完全沒有意識到它已經發生了。你可以放心,因為在我們一生當中,絕大多數的癌細胞會在你無意識的狀態下被殺死。雖然這很棒,但我們不關心這99.99% 一切順利的狀況。我們只在乎那一次年輕癌細胞突破了免疫系統變成一個真正威脅生命的腫瘤。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免疫編輯(immune editing),關於免疫系統和癌細胞爭鬥的來龍去脈。一般來說,是這樣進行的。1. 淘汰階段恭喜,你有一個真正的癌細胞。它不再受監控也無法修復遺傳密碼,不再能自殺,它已經失去了所有控制並開始迅速繁殖。伴隨著每一代,產生更多突變。這不是很好,也不是很糟。幾週之後,細胞不受控制地自我複製。首先,創造數千個,然後是數萬個副本,直到形成一塊很小很小的癌症。這種快速增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和資源。所以微小的腫瘤開始從身體竊取營養,透過下令新血管的生長來滋養自己。所以癌細胞因為它自負的行為而造成傷害。在它附近,健康的身體細胞開始餓死。但正如之前所瞭解的,平民細胞非自然的死亡會引起關注。因為這會引起發炎,並讓免疫系統處於高度警戒的狀態。讓我們來描述一下這裡發生的事情。想像一下布魯克林的一群人決定他們不再是紐約市的一部分,現在成為一個名為腫瘤鎮的新聚落(很微妙,我知道),恰好佔據了相同的空間。腫瘤鎮的新市議會野心勃勃,希望創建一個令人驚嘆的新市中心。新市議訂購了大量建築材料,比如鋼梁、水泥、樓板和石膏板,開始在以前稱為布魯克林的地方建造新公寓大樓、便利商店和工業區。當然,這些新建築和結構都不是按照規範建造的—它們的計畫並不周全,而且易碎、危險,有著鋒利邊緣和危險地歪斜,看起來也很醜。這一切也沒有清楚的邏輯,新建築是建造在街道中間、遊樂場上方和現有的基礎設施上。為了連接所有的新建築物,舊社區被拆除或是過度地建設,以騰出空間給新的高速公路,並將車流和遊客從紐約導向腫瘤鎮。許多以前布魯克林的居民被困在其中,一些老奶奶也被牢牢地困住,沒辦法去採買日常雜貨,因而開始挨餓。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因為接到許多人抱怨死去的老奶奶發出惡臭的通報,紐約建築稽核員和警察才出現,尋找進行建造工程的人。如果將這一切帶回身體,不受控制生長的癌症引起的騷動吸引了第一個免疫細胞前往腫瘤並侵入它—巨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希望瞭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現在,癌細胞的特徵顯示出「不健康」的跡象。例如,沒有展示櫥窗或只有很多壓力分子在細胞膜上。自然殺手細胞會直接開始工作,殺死癌細胞並釋放導致更多發炎的細胞激素。於此同時,巨噬細胞進行清理屍體的工作。透過來自自然殺手細胞的訊號,樹突細胞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因而活化並進入危險模式。它們收集死亡癌細胞的樣本,並開始活化淋巴結中的輔助和殺手T細胞。你可能想瞭解後天免疫系統如何擁有對抗癌細胞的武器,因為它們是身體的一部份。正如一開始所說,癌細胞總是伴隨著一些特定的基因損害,導致損壞的蛋白質產生。一些後天免疫細胞擁有能連結到這些蛋白質的受體。無論如何,當後天免疫細胞到達時,腫瘤已經生長到數十萬個細胞,但這一切即將改變。T 細胞首先阻止新血管的增生,使得許多癌細胞直接被餓死或至少讓腫瘤很難長久持續地生長。想像一下腫瘤鎮的建築稽核員設置了路障,並停止將遊客和資源轉運到非法的新城市。殺手T 細胞掃描腫瘤細胞的展示櫥窗,確認是否有畸型或不該存在的蛋白質,進而命令細胞自殺。自然殺手細胞則會殺死隱藏MHC 分子櫥窗的癌細胞。當癌細胞無法隱藏,也沒有辦法從血液中取得新鮮的養分,腫瘤將會崩毀。這是一場大屠殺,成千上萬的癌細胞死去。它們的屍體被巨噬細胞清理和吞噬。想像一下,就像紐約市拆除了非法建築,身體將腫瘤銷毀。只是事情並不如計畫般地進行。2. 平衡雖然戰鬥似乎已經結束,但天擇卻破壞了你甜蜜的勝利。免疫系統最初的反應非常有效。免疫細胞殺死了那些好心呈現出自己有嚴重問題的癌細胞。這正是細胞的原始設定—它們應該發出已遭受破壞的訊號—這實際上象徵著它們尚未完全被破壞。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已足夠,腫瘤會被消除。但如果出現問題,癌細胞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破壞,這有點像之前遇到的病毒。它們在不受限制下迅速增生,尤其是在自我修復機制已經損壞的狀態下,基因有更多機會出現新的錯誤密碼。這些癌細胞存活的時間越長,增生越多,獲得新突變的機會也就越大,躲避免疫系統的能力就會更好。按照演化的原則,當免疫系統盡其所能地摧毀癌細胞,也正在篩選最適合生存的癌細胞。最終,成千上萬的癌症細胞死去,甚至可能是數百萬個。但仍有一個癌細胞存活下來,而且它已經找到了有效的反擊方法。例如,癌細胞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免疫系統的傷害,它擁有既天才又可怕的方法,就是攻擊殺手T 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上的抑制性受體(inhibitor receptors)。抑制性受體,抑制來自這些細胞的,嗯,殺戮。它們是一種關閉的開關,可在殺手細胞攻擊並摧毀一個細胞之前先抑制它的功能—在原則上這是個好主意。我們多次討論過免疫系統有多麼危險,需要有機制來阻止過度積極的免疫細胞,因此抑制性受體在免疫系統複雜的交互作用中肩負著重要功能。但不幸地,癌細胞可以某種方式突變,進而關閉殺手細胞。所以現在有一個能關閉免疫系統的癌細胞。於是新的腫瘤開始生長,生產更多的新殖株,而且不斷發生變化和進行突變。3. 逃脫經過免疫系統的反制對策而塑造出新的癌細胞,最終會導致所有的麻煩。它們以一種反常的方式變成對免疫系統免疫。表面上,它們不會顯示毀壞的性質,也不會釋放許多警告身體的信號。它們安靜地躲在眾人視線之中,透過發送破壞訊號積極地關閉免疫系統。它不斷地成長,隨著腫瘤的擴大,再次開始殺死健康組織,而這引起了注意—但這一次腫瘤不再任人擺布,於是展開了最終的逃脫階段。癌細胞開始創造自己的世界,也就是癌症微環境(cancer microenvironment)。回想一下布魯克林的腫瘤鎮,這一次一切都不同了。整個城鎮已經完成了重建,而新的市議會集結了各種讓紐約市建築稽核員感到困惑的許可證。他們無法再下令摧毀正在緩緩蔓延並取代原有城市的龐大腫瘤鎮。新的路障確保沒有稽核員可以進入快速擴張的非法居留處,檢查這些許可證的真偽。癌細胞創造了一種免疫細胞難以跨越的邊疆之地。如果將這所有事情結合在一起,癌症基本上就贏了,並且成功地馴服免疫系統。所有反擊的途徑都已被關閉,而最終的結果是毫無控制的增長。最後,如果未經治療,這些新的和優化的癌細胞會移轉(metastatic),這代表它們想要探索世界並擴展到其他組織或器官,在那裡持續地生長。如果這影響到重要的器官,例如肺、大腦或肝臟,身體這錯綜複雜的機器將開始崩潰。想像一下,每天在汽車引擎中安裝嶄新卻無用的零件—車子還是會運轉一段時間,但在某個時刻引擎將不再啟動。這就是癌症最終殺死你的方式。藉由佔用許多空間和竊取許多營養,讓真實的自己沒有空間進行正常的運作,因而必須關閉受到影響的器官。簡而言之,這就是癌症征服免疫系統的方式。雖然,正如我們將在本書最後一章討論的,免疫系統也可能成功戰勝癌症,或者至少減少癌症的致命性。但是現在,既然已經在談論癌症,讓我們看看你可能做了哪些事,積極地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以及免疫系統在這裡扮演的角色!旁白:吸菸和免疫系統空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每年造成多達五百萬人死亡。但在城市中漫步所吸入的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吸一根菸得到的東西。你可能知道吸菸對你非常不利,因為它會導致「某種癌症」。但不只如此!原來在許多方面,吸菸的害處與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簡而言之,保護你免於疾病和癌症侵害的機制遭到破壞,使你更容易得到感染或癌細胞!香菸菸霧中含有四千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其中許多具有至今未知的特性,而且彼此交互作用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尼古丁,一種讓吸菸者成癮的神奇邪惡物質,會抑制免疫系統。它讓免疫細胞遲緩而失效。這主要發生在呼吸系統,尤其是在肺部—這應該不足為奇,因為所有的菸都到那裡去了。尼古丁到底有什麼作用?首先,它會影響之前短暫相遇的肺泡巨噬細胞。基本上,它們就只是更冷靜的巨噬細胞,在肺部表面巡邏,撿拾垃圾和偶然遇見的病原體。但在吸菸者的肺部,這些特殊巨噬細胞的數目要比非吸菸者的肺部多上很多。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香菸菸霧帶來了各種的微粒和迷人的東西,像是不斷需要被除理的焦油。但由於經常與尼古丁接觸,這些已經和緩的巨噬細胞變得更加遲緩。不再只是冷靜,基本上是常常感到疲累和遲鈍。它們不再有能力要求支助和增援,而且變得很難去殺死敵人。最重要的是,這些可憐的巨噬細胞不只功能失調,還會定期吐出溶解肺部組織的化學物質,意外地損害了肺部。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這些尼古丁中毒的巨噬細胞會破壞大量的肺功能組織,造成傷口並轉變成疤痕組織。如果這情節還不夠明顯—假若你喜歡呼吸,肺部疤痕組織不是好事。肺部傷口還會伴隨著發炎的不幸副作用,活化更多的免疫細胞,然後造成更進一步的破壞。另一個因吸菸變得嚴重遲緩而不那麼活躍的重要細胞是自然殺手細胞。正如我們之前所瞭解的,這是對抗年輕癌細胞的主要對策。這被認為在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高發病率中扮演著相關的角色。這是有道理的—一方面,你讓肺部充滿飽和致癌毒素和一種會讓免疫系統在肺部造成傷口的藥物。另一方面,你讓擔負著殺死癌症任務的細胞失去效率。那麼後天免疫系統呢?雖然,通常吸菸者的血液中有更多的免疫細胞,但它們似乎比較沒效力。T 細胞被活化後更難增生,行為也更加遲鈍。普遍來說,抗體似乎在吸菸者的體液中衰減得更快,後天免疫系統的整體效率也大大降低。這說明了對吸菸者來說,為什麼像流感這樣的感染會更加致命。然而有一個例外是自體抗體,可以引起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抗體會大大增加。簡而言之,如果你吸菸,免疫系統會對身體造成更多不好甚至傷害的事。同時,與敵人作戰、呼叫增援和阻止入侵者擴散的能力也會變差。另外一個額外的結果是,吸菸者的傷口會變得很難癒合。因為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會導致無法正常地幫助傷口癒合。即便你今天開始戒菸,免疫系統也會維持抑制狀態一週到好幾個月—所以越早戒菸越好。但是,如果說它沒有正面的影響也是不誠實的。世界不是二分法,有時緩和的免疫系統可能是件好事。發炎是一把雙刃劍,對生存不可或缺,但對健康也可以非常有害。吸菸者罹患發炎疾病的機率比較低,只因為免疫系統表現得像早餐吃了幾個薯餅的蛞蝓一樣遲緩,發炎反應也隨著下調。因此對某些發炎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吸菸似乎能提供某種形式的保護。但下一次,你與母親爭論為何你應該繼續放縱地吸菸時,請不要將這件事作為你反駁的理由。總而言之,雖然吸菸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它也會使你更容易感染許多其他的疾病。些微的好處是不值得用巨大的缺點去交換的。這是一個做類比的好地方。為了避免某些疾病而吸菸是多麼愚蠢,但實際上,也許這已經是類比了。以吸菸去稍微降低發炎性疾病的機率是非常愚蠢的。※ 本文摘自《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作者:菲利普.德特默 譯者:周序諦出版社:鷹出版出版日期:2023/02/01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6 醫療.新陳代謝
霧茫茫看不清 小心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
【本文重點】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視網膜病變,但初期患者可能無特別不適症狀,且血糖數值控制良好也不代表不會有眼睛病變。長期高血糖導致微血管受損而阻塞或滲漏,增生許多新血管破壞視網膜結構。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治療,如視網膜病變侵入到黃斑部,會出現模糊、失明等症狀。控制血糖只是將病變發生的時間延後,無法預防病變產生。民眾應提早進行早期檢查及治療,以預防併發症。--by ChatGPT● 糖尿病常見引起眼睛問題等併發症● 視網膜細微血管的變化是視力下降主因● 視力好壞不等於眼睛病變程度,務必定期檢測一名60歲男性因視力模糊就醫,原本以為是老花眼,經過檢查診斷竟是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患者主訴平常沒有特別不適症狀,血糖數值也在控制範圍內,沒想到併發黃斑部水腫,還合併輕微的白內障。微血管糖化受損 影響視力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康祐銓說,糖尿病病史愈久,一定會有視網膜病變的問題。糖尿病被喻為百病根源,因為身體血糖過高,神經、血管和器官就像泡在糖水裡,時間一久,容易造成各系統病變。民眾最擔心的眼睛病變,常見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惡化會導致失明。「我的血糖明明都有好好控制,為什麼還會併發視網膜病變?」康祐銓表示,其實在罹患糖尿病前,糖就已經開始傷害身體,許多人置身眼疾危機而不自知;確診後,服藥治療、控制血糖只是將病變發生的時間延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機轉,跟長期高血糖相關,微小血管受損而阻塞或滲漏,增生許多新血管破壞視網膜結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患者常沒有感覺,因為中央視力還未受到影響,等到損傷程度嚴重、侵入到黃斑部,看東西就會模糊不清,甚至眼前的直線扭曲變形、中央視野變黑。隨著糖尿病人口增加,應透過早期檢查及治療,才能遠離眼睛危害,減慢惡化的速度,以及預防併發視網膜剝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致盲風險。血糖控制佳 不代表根絕病灶罹患糖尿病,血糖控制是首要目標,但是控制良好就不會有眼睛病變的危險嗎?康祐銓強調,血糖控制是穩定病情,但無法預防病變的產生,因為微血管已經有糖化反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終身的疾病且不可逆。務必定期追蹤檢查,隨著年齡和病史愈長,約每3至6個月檢查治療,另視病況縮短追蹤時間,同時聽從醫囑掌握最佳黃金治療期。為了協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各醫療院所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透過團隊專業照護進行個人化血糖管理、生活飲食指導。康祐銓提醒,追蹤血糖、控制病情時,也要注意高血脂和高血壓,多管齊下抑制身體發炎反應。患者一定要準時服藥、用餐規律,切勿讓血糖因為中斷用藥、延遲用餐而忽高忽低。想知道更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預防與治療,請上元氣網【遠離視力無感陷阱】線上影音課程:http://bit.ly/3y65WxN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3 醫療.呼吸胸腔
男星張立昂「肺塌陷」緊急插管!如何避免?「麻醉」是關鍵
「肺塌陷」是心肺手術患者術後後遺症之一,患者可能因為肺部擴張不全,導致痰液累積在肺臟,增加發生肺炎的機會,並影響復原。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郭姿廷說,經由心臟外科與麻醉部合作,結合微創心臟手術及神經阻斷術,有效降低肺塌陷、肺炎等併發症發生率,讓病人盡早脫離呼吸器,進行心肺復健,恢復正常生活。什麼是「肺塌陷」?男星張立昂日前傳出因「肺塌陷」入院,必須緊急插管治療,家屬一度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張立昂住院治療觀察了兩周,後續療養了三至四個月。經紀人透露,「講話容易喘,一段時間沒辦法有氧運動」,所幸經心肺功能訓練,身體慢慢恢復,目前狀況穩定,恢復良好,新戲也即開拍。【延伸閱讀】神隱2年!張立昂「肺塌陷」插管救命 家人心碎簽放棄治療什麼是「肺塌陷」?郭姿廷說,吸氣時,肺臟會充滿空氣而張開,有如充滿空氣的氣球,但微創心臟手術患者術後呼吸時,胸大肌等肌肉會隨胸廓起伏而伸展,病人可能因手術傷口疼痛,不敢用力深呼吸、咳痰,此時,肺臟未充滿空氣,如同洩氣的氣球,「塌塌扁扁」,形成「肺塌陷」,痰液容易累積在肺臟,增加發生肺炎的機會。肺塌陷影響心臟手術之後的復原 郭姿廷說,術後患者發生「肺塌陷」,在肺活量降低的情形下,無法順利呼吸換氣,也影響術後復健及復元進度,如採用微創心臟手術合併神經阻斷術患者多可在術後5至7天出院,對比傳統手術患者於術後需住院7至14天,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在復元時間縮短許多。微創心臟手術是什麼? 微創心臟手術是指所有不必經由傳統正中胸骨切開的手術,目前運用在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心房中隔缺損、心臟內腫瘤、冠狀動脈廔管等手術,應用範圍相當多元。郭姿廷表示,微創心臟手術不用鋸開胸骨,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小,組織破壞少,減少人體傷口發炎反應,縮短傷口疼痛時間。郭姿廷說,微創心臟手術最常使用的切口位於右側胸部、肋骨與肋骨的中間,雖然不需要破壞肋骨,但依舊會切斷部分的肌肉,包括胸大肌、前鋸肌和肋間肌等。這些肌肉在呼吸時,會隨著胸廓起伏而伸展、收縮,因此在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時,傷口疼痛會加劇,導致不敢用力深呼吸和咳痰。然而,病人不敢用力深呼吸和咳痰,造成心臟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並不是心臟問題,而是新發生的「肺塌陷」或「肺炎」,讓病人血氧下降、發燒,甚至是敗血症、呼吸衰竭,不論是傳統手術或是微創手術,都有可能因為傷口的疼痛而提高肺部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如何避免肺塌陷為降低病人術後疼痛感,加快復元時間,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與麻醉部合作。台北榮總麻醉科主治醫師林素滿說,病人麻醉後,在手術醫師畫刀前,麻醉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胸大肌和胸小肌間,以及胸小肌和前鋸肌間的筋膜,阻斷傷口周圍的神經傳導。手術結束縫合傷口前,手術醫師再從內視鏡視野下,從胸腔內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肋骨間的空間,使麻藥擴散到肋間神經。林素滿說,由於傳導疼痛的神經被阻斷,可大幅降低病人術後傷口不適,也降低術後嗎啡等止痛藥劑量,減少噁心、嘔吐、嗜睡、腸蠕動變慢等止痛藥副作用。手術期間全程使用麻醉深度監測儀器,讓麻醉醫師能更精準的調控麻醉深度及麻醉藥物的用量,縮短麻醉後甦醒的時間,讓病人盡速脫離呼吸器,更早開始下床活動進行心肺復健。研究顯示,微創手術在術後傷口疼痛的天數比傳統手術短,臨床上病人大約在術後第3、4天就幾乎不會被傷口疼痛所困擾,但在術後當天或隔天時,疼痛程度不亞於傳統手術。因此,北榮心臟外科醫師透過與麻醉醫師緊密合作,以術中神經阻斷術降低術後傷口疼痛,發揮微創手術最大效益。神經阻斷術止痛有禁忌嗎?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神經阻斷術止痛,因神經阻斷術採取注射方式,若患者凝血功能異常,注射後可能刺破小血管而有出血、血腫等情形。台北榮總目前使用微創心臟手術合併神經阻斷術的患者約有30多人,除微創心臟手術需自費醫材費用約3至15萬元,合併神經阻斷術須自費麻醉費用3000元左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性愛.性福教戰
8大NG行為讓陰莖變短、損害精子!醫師建議一招最快讓GG「變長」
雖然醫師都說明陰莖長短無關生殖能力,但仍有許多男性會因為陰莖短而有自卑感。而想讓陰莖變長的方法也不是沒有,泌尿科醫師提供一個最實際的方法,加強運動減掉啤酒度,就可以讓陰莖在視覺上恢復2-3公分的長度!啤酒肚會讓GG「縮短」根據去年英國一份針對86國男性陰莖調查發現,長度第1名是厄瓜多,平均長度為17.6公分,台灣則是倒數第2名,平均為10.8公分。不過茂盛醫院不孕科副院長陳忠義曾受訪強調,陰莖長短無關生殖能力,「只要另一半得到滿足最重要,陰莖長度純屬視覺效果!」僅管如此,多數男性還是希望自己的陰莖不要太短,以免面子掛不住。卻忽略了他們肥胖的身材,正是讓GG「縮短」的凶手之一。臉書粉絲專頁《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陳偉傑及羅詩修醫師撰文指出,許多中年男性都有啤酒肚、鮪魚肚,肚子的脂肪堆積會一路延伸到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的前方,恥骨聯合位於膀胱的前、下方,為左右恥骨之間的軟骨關節,而男性的陰莖懸韌帶是從恥骨聯合前延伸出的深筋膜的一部分,陰莖也是從會陰部經過恥骨聯合下方再向外延伸到體外。醫師指出有啤酒肚的人,恥骨聯合前方的脂肪最少都有3公分厚,「GG長度就會感覺縮短幾公分」!不論是外觀或是勃起長度都會在「視覺上」明顯縮短2-3公分,嚴重甚至還會有「隱莖」的問題。肥胖影響心理與生理不過醫師也強調,肥胖肚不會真的讓GG縮短,但在心理上對「性福感」是有影響的,不管男女,肥胖的身材總會擔心失去對另一半的吸引力,也可能影響行房姿勢,久而久之「性趣缺缺」,導致心因性陽痿。而在生理上實質的影響則是確定的。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秘書長、新店耕莘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廖俊厚曾受訪表示,愈來愈多研究都顯示,肥胖容易造成慢性病、引發身體發炎反應、血管病變或導致器官老化,例如會刺激攝護腺增大或陰莖海綿體充血變差,導致性功能障礙。茂盛醫院執行長、醫師李俊逸更提醒,時常熬夜、抽菸、喝酒都有損男性雄風,根據統計,抽菸會讓陰莖長度縮短2公分,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食族、工作壓力大、身處高溫或汙染環境都有損精子的質與量,不可不慎。想讓自己身、心更健康,快去運動吧!讓陰莖變短、損精的八大NG行為1.肥胖2.抽菸3.喝酒4.愛吃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5.不運動6.生活作息不正常7.工作壓力大8.身處高溫或汙染環境【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40歲熟男 每5人有一人下半身好煩惱.台灣男人陰莖長度全球倒數第二! 醫:不用自卑很夠用了
-
2023-02-27 焦點.食安拉警報
把未開封煉乳罐頭放鍋裡隔水加熱做焦糖醬?專家籲別這麼做
前言:日本人好像很愛直接加熱罐頭,近來看到很多例子,實在在食安上替他們感覺捏一把冷汗。像之前網路上很流行,甚至很多台灣網紅也在學,將煉奶罐長時間加熱就變成了牛奶糖(焦糖醬),好像很方便、很好玩、露營也很好用,而日本人在家料理好像也會將罐頭拿去直接加熱。罐頭直接加熱最大的食安問題是雙酚A,雙酚A存在於罐頭內壁的epoxy塗層內,如果加熱就會大量溶出,所以如果要加熱罐頭食物,較好的方法是將食物倒到碗裡再加熱,不要直接加熱罐頭。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在一些塑膠容器、或是鐵鋁罐內部塗層會有微量添加,對人體可能會有一些內分泌干擾的作用,我們最好盡量避免攝取。雙酚A這種環境荷爾蒙對健康有什麼影響?BPA (bisphenol A,雙酚A)是一種1960年代開始發展出來的一種塑膠添加劑,可以提高塑膠的強韌度,所以曾經用在許多食品、化妝品的包裝上,比如說透明堅固的PC水瓶、食品金屬罐的內襯塗層等等。但是之後陸續有研究懷疑雙酚A會在保存過程中慢慢滲到食品、化妝品中,造成人體可能誤攝取入微量的雙酚A。雙酚A令人擔心的地方是它的結構類似於雌激素,因此可能會干擾體內荷爾蒙的平衡,所以雙酚A一種內分泌干擾物,被歸類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由於人體荷爾蒙的調控影響是全面性的,所以雙酚A對生殖、代謝、神經、免疫、內分泌、甚至癌症的發生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過度接觸雙酚A會造成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情形。嬰幼兒對雙酚A更為敏感,所以不可不慎。所以還是建議大家接觸雙酚A要越低越好,依照現在台灣的「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嬰幼兒奶瓶不得使用含雙酚 A 之塑膠材質,而PC 材質之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檢驗雙酚A不得超過0.6 ppm。BPA雙酚A常被使用在哪裡?雙酚A最常添加在製造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的塑料、或是環氧樹脂(epoxy resins)裡。PC 常被使用於生產食品容器,或是透明的飲料水瓶,例如:餐具(盤子與杯子)、微波器皿、廚具,過去也用作奶瓶,也可用來製造玩具與奶嘴。而雙酚 A 製造的環氧樹脂被使用於鐵罐、鋁罐的內襯塗層,也會用在住宅飲用水儲存桶的塗層中。感熱紙的油墨也曾使用雙酚A (依照目前台灣規定,標準檢驗局已於2011年公告CNS 15447「感熱紙」標準,規範感熱紙所用顯色劑不得含有雙酚A成分,且感熱紙中雙酚A限量值須低於50 ppm。)。BPA會造成那些健康問題?荷爾蒙對人體的影響是全面性的,雙酚A作為一種環境荷爾蒙,對人體的影響很大;而且雙酚A會造成人體慢性發炎,對健康整體的威脅也不可小覷,再加上雙酚A屬於油溶性的,容易累積在體內不易排除,所以對健康的影響時間很長,甚至在一些動物實驗裡發現,雙酚A的影響甚至透過母體及於下一代。雙酚A生殖影響雙酚A在人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造成其功能混亂,因而引起不孕、早熟,也可能透過母親影響嬰幼兒的行為與成長。雙酚A引發新陳代謝症候群在一些人類流行病學的研究中,發現雙酚A與成人的第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正向相關。也有研究認為,過度接觸雙酚A會造成肥胖。雙酚A影響免疫近期的研究指出人類暴露於雙酚 A下可能影響免疫系統,造成全身慢性發炎反應。雙酚A造成癌細胞發展有許多研究顯示雙酚A促使卵巢癌、乳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的發展。雙酚A會透過怎樣的途徑進入人體?如果使用了含有雙酚 A的食品容器,雙酚 A可能皆由食品包裝材料遷移至食物與飲料中,而被人吃進身體。而手如果摸了含雙酚 A 的感熱紙,沾到了油墨再以手拿食物食用,雙酚 A也可能被攝取進人體。由於雙酚 A 可能存在於感熱紙與化妝品中,可能經由皮膚接觸這些產品而攝取了雙酚 A,另外也可能接觸家中含有雙酚 A 的灰塵 (來自含環氧樹脂製造的地板、油漆、電子設備與電路板),經由皮膚攝取到雙酚 A。怎樣才能避免雙酚A的健康問題?目前國際認定雙酚 A 的每日容許攝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為 50 μg/kg/day; 歐盟EFSA 的專家曾在 2015 年 1 月 21 日公布報告考慮降低雙酚 A 的安全限量,將 TDI 降為4 μg/kg/day,專家並認為新的暴露評估結果顯示日常生活中暴露雙酚 A 的量,不致使人類有健康上的風險疑慮。所以雙酚 A沒有全面禁用於與食品相關的包裝材質裡。雙酚A這種環境荷爾蒙,我們還是盡可能減少接觸,所以想要盡可能降低攝取雙酚A的機會,我們可以做到:選擇標示不含雙酚A的PC容器可以選擇有些水瓶特別標示不含雙酚A的,如最新的Tritan材質可以考慮。嬰兒奶瓶可以盡量改用玻璃材質。然而許多號稱不含雙酚A的材質,其實是使用了雙酚S BPS或雙酚F BPF作為代替,只是近年一些研究也發現BPS、BPF也有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這點仍需注意。罐頭食品避免直接加熱鐵鋁罐或是金屬罐頭不要直接加熱,最好是將食物倒出再加熱,因為加熱會加速鐵鋁罐內壁塗層中的雙酚A溶出,因而造成大量攝取雙酚A。塑膠容器避免損傷、定期更換塑膠容器或水瓶避免直接曝曬於陽光下或使用高溫,如果塑膠表面受損或有刮痕時最好立即更換。補充加速排毒的營養有一些營養成分有助於體內排除或降低雙酚A的傷害。如蝦紅素、CoQ10等脂溶性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雙酚A造成的氧化壓力與體內發炎;一些富含含硫植化素的蔬菜如青花菜、羽衣甘藍,也有助於提升肝細胞酵素排除雙酚A的活性。觸摸油墨、塑膠器具後記得洗手由於雙酚A也用於環氧樹脂中,所以如果手摸了塑膠製品、塑膠家具、油墨等等器物之後,最好徹底洗手再摸食物。延伸閱讀:塑膠包裝到底能裝熱食嗎?一文看懂塑膠種類及是否含有塑化劑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