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毒藥
共找到
860
筆 文章
-
-
2022-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口服藥Paxlovid禁忌多 清冠一號能否並用醫師解答
COVID-19口服藥開立速度加快,尤其輝瑞口服藥的藥物交互作用多,民眾用藥問題百百種,像是能不能和清冠一號並用、可否同時吃普拿疼、忘了吃藥需要補吃,醫師一次解答。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高風險族群染疫後若及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可望降低重症、死亡風險。目前國內共有2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分別是輝瑞的「倍拉維」(Paxlovid)以及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隨口服藥開立速度加快,各種用藥問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舉辦「高風險病人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與處置」研討會,邀專家解答。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盛望徽表示,根據3期臨床試驗結果,輝瑞口服藥約可減少90%死亡及住院風險,也能用於孕婦,但藥物交互作用多,肝腎功能太差的患者也不適合使用;莫納皮拉韋雖然只能減少30%重症死亡風險,但幾乎沒有藥物交互作用,肝腎功能不全、管灌患者也能用藥。輝瑞口服藥為何和這麼多藥品有交互作用,與這款藥品的作用機轉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盛望徽解釋,輝瑞口服藥是一種複方治療的口服藥物,簡單來說就是每次要吞2種藥,其中一顆藥能夠讓病毒進入細胞後,無法有效複製;另一顆藥則可減緩藥物代謝,延長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但必須在發病5天內使用才有效。盛望徽說,正因很多慢性病用藥如抗心律不整藥物、三高藥物、抗癲癇藥物等,都是經由同樣的機轉代謝,一旦合併使用,恐使讓其他藥品濃度過高,造成不良反應。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指出,輝瑞口服藥臨床試驗報告顯示,約有6%患者出現味覺異常、感受到苦味的副作用,腹瀉3%、高血壓1%、肌肉痠痛1%,但國內患者的副作用則以腹瀉、疲倦、頭暈、高血壓為主。他解釋,輝瑞口服藥確實可能導致輕微腹瀉,但國內觀察,腹瀉狀況較明顯的患者大多都合併使用清冠一號;高血壓症狀則是因許多患者擔心藥物交互作用,擅自把原本使用的高血壓藥通通停掉所致;至於疲倦、頭暈,則可能是染疫後引發的症狀,無法完全判定是否和用藥有關。輝瑞口服藥究竟能不能和清冠一號並用,是民眾詢問度最高的問題之一。答案是「不適合」,楊家瑞說,清冠一號當中有含有黃芩成分,會抑制肝臟、腸道中的酵素代謝,導致輝瑞口服藥的部分藥品濃度過高,而輝瑞口服藥也會使清冠一號藥品濃度再加成,除了增加不良反應風險,民眾也可能也因清冠一號藥性較寒而出現比較嚴重的腹瀉症狀,中藥當中的「普濟消毒飲」、「定喘湯」也不適合並用。他說,普拿疼、止咳化痰藥等症狀緩解藥物可以和輝瑞口服藥並用,但部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用藥,可能和輝瑞口服藥產生交互作用,可以透過調整劑量、調整用藥時間來避免,但務必先和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影響原有疾病,甚至可能出現反彈症狀,反而更不舒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曾裝過心臟血管支架或最近曾心肌梗塞的患者,大多都會使用阿斯匹靈,楊家瑞指出,阿斯匹靈和輝瑞口服藥並無交互作用,如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則建議和專科醫師討論。另外,萬一忘了吃藥該怎麼辦。楊家瑞建議,超過原本用藥時間的8小時內都可立刻補吃,超過8時則等到下一個用藥時間再吃,但切記就算少吃一次,每次還是吃原本的劑量即可,千萬不要一次吃雙倍的份量。楊家瑞也提醒,具生育能力的女性使用莫納皮拉韋時,建議服用期間、服用最後1劑4天內要避孕,男性則建議在服用最後1劑之後的3個月內,都要做好避孕。
-
2022-05-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到死亡偏快!指揮中心放寬用藥 轉重症標準擬調
國內染疫死亡個案從確診到死亡時間偏短,專家認為與太晚診斷、用藥不及、醫療量能等因素不足有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公布官方數據,國人發病到死亡天數中位數是三天,平均四點二天;三天內死亡占四成七,三到七天死亡占三成三,七天以上死亡占兩成。陳時中指出,近來發現中症轉重症沒有明確標準,標準可能太過嚴格,導致重症人數偏低,將與專家討論如何適當切分中、重症,讓疫情監測更準確。指揮中心昨起調整口服抗病毒藥物用藥條件,移除「吸菸或已戒菸者」。陳時中表示,五月廿一日專家會議認為條件者用藥證據不足,國外研究發現,吸菸或已戒菸需搭配其他任一風險因子才能提高藥物使用效果,因此即起移除此項條件。陳時中表示,目前尚無輝瑞口服藥用於孕婦與產後六周內女性的資料,若臨床醫師經評估後研判「效益大於風險」,經「充分告知」且「病人同意」仍可使用。婦女用藥期間若有意願持續哺乳,應告知醫師,由醫師綜合評估餵哺母乳的益處與對嬰兒可能風險。陳時中提醒,輕中症、發病五天內、年紀達到十二歲(輝瑞)或十八歲以上(默沙東),並符合一項風險因子者,即可使用抗病毒口服藥。【記者鄭媁/台北報導】衛福部規畫「快篩陽即確診」下放基層診所醫師判定。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出,為保全公衛量能並使民眾盡速取得需要的藥物,請指揮中心進行細節討論,務必針對各大型篩檢站、醫療院所增加功能後的行政流程進行完整演練及規畫。指揮中心在會中指出,目前家用快篩試劑的國內徵用及國外採購共三億五千萬劑,截至十九日已到貨量約一億一百零七萬劑,地方政府公衛體系需求已撥發七次共一千餘萬劑,本周將再撥近四百零五萬劑。另外,將以各縣市人口總數百分之十五計算,提供約三百五十萬劑作為地方安全儲備量。
-
2022-05-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科專家:染疫兒童出現8項腦炎前驅症狀就該就醫
兒童重症累計十四例,其中六例腦炎,已造成五人死亡,染疫幼童如併發腦炎,致死率相當高。專家表示,確診幼童併發腦炎的機制仍不清楚,但觀察流感、腸病毒等臨床現象,確實出現少部分病童併發腦炎,甚至致死案例,這可能是病毒傳染病的共同特徵,家長務必留意前驅症狀。兒童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指出,回顧國內幾個腦炎重症病例,大部分都燒到四十一度,不過,確診是否腦炎,不能只看體溫,還需注意其他症狀。夏紹軒說,指揮中心公布「體溫大於四十一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和步態不穩」等八個腦炎前驅症狀,提醒家長和臨床醫師多加留意,建議只要出現兩個相關症狀就應該就醫;家長可以先透過視訊診療或給兒科醫師診療,並詳述孩子狀況,幫助醫師綜合研判。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雖然絕大部分兒童感染新冠後為輕症,但仍有少數兒童併發腦炎,真正致病機轉仍尚待釐清,大一點的孩子務必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風險。五歲以下幼童無疫苗可打,只能給予抗病毒藥物或依症狀給予降腦壓藥物,或投以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抑制發炎。
-
2022-05-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服抗病毒藥風險因子調整 移除吸菸者、增產後六周婦女
針對新冠肺炎抗病毒口服藥物,指揮中心即日起移除「吸菸或已戒菸者」,才符合用藥條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再次強調不是所有確診者都需要用藥,有相關風險因子者使用起來才有效果;如果完全沒有風險者,有用藥和沒有用藥的結果都差不多。陳時中表示,本來將「吸菸或已經戒菸者」列為風險因此,但經過5月21日專家會議認為證據不足,因此移除此條件。國外研究認為,吸菸或已戒菸者必須搭配其他任一風險因子,藥物使用效果較好,因此即日起「吸菸或已戒菸」需搭配其他風險因子,包括癌症、糖尿病等,才能拿口服用藥。另外,孕婦或產後六周內婦女,若臨床醫師評估使用效益大於風險,經充分告知並獲同意後可使用。由於目前尚無Paxlovid用於孕婦與產後六周內婦女的資料,若臨床醫師經評估後研判使用效益大於風險,經充分告知且病人同意下可使用。但婦女用藥時若有意願持續哺乳,另需綜合評估餵哺母乳的益處與對嬰兒可能風險。陳時中表示,這兩天會宣布篩檢站轉型成「診斷加領藥站」,但主要功能還是做PCR採檢,現在快篩陽性到篩檢站經過醫師診斷確診後,可能有需要領抗病毒藥物、症狀藥物或什麼都不需要,就會被通報。並非確診者有不舒服就去拿藥,是快篩陽性去那邊確診,就可以領相關藥物或做進行通報動作。根據統計,抗病毒藥物使用週末使用較少,昨天Paxlovid使用1053人份、莫納皮拉韋使用307人份。
-
2022-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開業醫服用抗病毒藥初體驗:腹瀉、嘔吐、舌苦麻
國內確診患者增多,醫護人員也難倖免,高雄一名開業醫師最近確診,因年逾65歲符合開立Paxlovid 抗病毒藥物資格,他立即投藥,結果發現有輕微腹瀉、嘔吐症狀,味覺也麻麻苦苦,但無其他染疫後的嚴重不適症狀,笑稱,再過一周診所重新看診,自身的用藥經歷應更具說服力。這名醫師的親人近日有人確診,但他個人小心翼翼,原本連續快篩7天都是陰性,至前天時感覺異樣,咳得很厲害,再度篩檢結果呈陽性!他表示,上周診所有不少確診病人,懷疑可能因此不小心染疫,目前已服Paxlovid 抗病毒藥,僅輕微副作用。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衡量,「快篩陽視同確診」政策本周內可能全面上路,各界擔心是否因此衝擊醫療量能,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評估應該不會。他說,國內長輩疫苗覆蓋率尚不足,快篩陽即確診政策上路後,患者一確診就投藥,反而可減少89%中重症,進而住院或死亡的機率,在診所端即及時投藥,反而能減少病患因重症湧入大型醫院。不過他特別提醒,這個藥物有非常廣泛的交互作用,若病人服用「某些」特定降膽固醇、心律不整、攝護腺、止痛、精神科及神經科等藥品,就不能服用,或是要先停藥。嚴重肝、腎病人也不能使用,腎功能不佳要減量,早晚服用三粒變成兩粒。他舉例,像高血壓的病患平日服用的「脈優」不好代謝,萬一確診吃Paxlovid時,藥量就應減半,否則血壓會降得很低。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0歲男童確診引發自體免疫風暴 急性猛爆腦炎5天不治
成大醫院本月14日收治一名新冠肺炎確診10歲男童,在家中出現抽筋、胡言亂語「廁所有妖怪、妖怪附到我的身上」,緊急送醫住進加護病房,經醫院多項治療,仍然在18日不治,成大小兒胸腔暨重症科主任王玠能表示,是非常罕見的「急性猛爆型腦炎」,應該是病毒引發的自體免疫風暴造成,這在過去的腸病毒個案中也曾經看到。王玠能表示,這個是目前國內新冠肺炎因為嚴重腦炎死亡年紀最大的病例,提醒家長一般在5歲以下幼童,發燒容易出現熱痙攣,但是在發作之後就恢復正常,如果6歲以上出現熱痙攣,就要特別注意,同時還出現嗜睡、幻覺、意識不清等狀況,可能就是腦炎的徵兆,必須馬上就醫。這名10歲男童13日出現發燒38.5度、嘔吐等症狀,家長帶到診所就醫,隔天早上連續出現三次的熱痙攣,每次大約5分鐘,而且胡言亂語,對家人表示廁所裡有妖怪,妖怪附到他的身上,還說電燈在晃動等,非常嗜睡,家人叫都叫不醒。家人警覺狀況不對,9點多就送到成大醫院,到院時,發燒已經到40.1度,但相關的生命指數大致正常,由於有腦炎現象,醫師在下午1點安排住進加護病房,到5點多就出現心律不整引發心室頻脈,經搶救後恢復,但是狀況仍然不好,過程中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部不斷地腫大,即使給予消腫藥物,仍然沒有改善。王玠能表示,患者在住進加護病房後,狀況急轉直下,過程中雖然給予瑞得西韋抗病毒藥物、免疫球蛋白、類固醇、介白素抗體等,並給予低溫治療希望能控制腦壓,最後甚至還洗腎,但是仍然在18日再度發生嚴重心律不整,經過急救無效死亡。患者家中5人都陸續確診,包括爸爸、媽媽及哥哥,只有弟弟沒有確診,學校同班同學也有確診,目前還沒有打疫苗,急救的過程中,媽媽一直在加護病房內陪伴,目睹兒子在短時間之內病程變化快速,醫院雖然全力搶救仍不治,難以接受。王玠能表示,患者腦炎的進程比起一般快速很多,目前新冠肺炎造成兒童腦炎的病例並不多,歐美相當少見,但是在東方人種卻有這種情況,包括日本、香港都有類似的病例報告。而腦炎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或者是自體免疫攻擊而產生,王玠能表示,在這個個案中,患者雖然確診,但CT值將近30,而且腦脊髓液中並沒有病毒,很難確定是病毒攻擊造成的,最有可能的是因為感染病毒後,引發自體免疫風暴,抗體攻擊自己產生嚴重後果。而且一般如果是腦部發炎,情況不會這麼嚴重,但是如果是腦幹發炎,那裡是生命中樞,包括呼吸、心跳都會受影響。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快速死亡多 醫:主因檢測不便
疫情嚴峻,確診當天或隔天死亡、死後才確診比率達死亡個案四成一,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比率偏高代表診斷不及時,太晚確診、壓縮可治療時間。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指出,一般重症死亡個案應治療七至十四天內死亡,二至七天內死亡就可能是太晚診斷及投藥,須檢討。「如果一開始就重症,那也無法投藥。」指揮官陳時中認為與投藥無關;他說,口服抗病毒藥物適應症為輕症、沒有用氧氣,個案一天內死亡,可能已經使用各種急救措施,但仍無法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很多中重症個案住院時仍可給予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如發病速度較快,送醫評估已達到中重症以上,需用氧氣,就不是口服藥對象。「台灣快速死亡和死後確診個案比率確實有點太高」,黃立民說,治療時間一壓縮,急重症醫療人員壓力更大,可能還來不及施以醫療,人就走了。延遲診斷主因為檢測不夠方便,比如日前長照機構因急缺快篩,導致感染人數暴增;其次為民眾或照顧者對疾病認知不足,或覺採檢程序太麻煩,不想到院檢驗。只要讓確診及治療變得容易,才能讓快速死亡或死後確診等比率降下來。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部分重症兒童病程極快,若出現腦炎,往往五天內去世。此外,非腦炎的重症兒童,例如,哮吼、患有癌症、正接受免疫製劑治療等兒童,也可能因為染疫,而出現缺氧、敗血症和呼吸衰竭而快速死亡。提醒家長應提高警覺,染疫幼兒如有腦炎前導症狀、哮吼,一定盡快送急診;第一線醫護人員也要有所警覺,及早給予對應的治療。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逾3成死者確診2天內亡 防疫、醫療體系均出問題
今年四月至昨天國內共五四三位新冠確診者死亡,其中一百名個案確診與死亡日期在同一天(百分之十八)、七十七人(百分之十四)確診隔天死亡,四十九人死後才確診(百分之九),合計四成一死亡個案為確診後快速死亡以及來不及確診。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上述統計數據代表防疫體系、醫療體系均出問題,如果未能及時補救,死亡人數恐再飆升。篩陽即確診 本周宣布擴至全民昨天國內新增七萬九千四百四十一例新冠本土個案,較前一天略降,另增五十三例死亡,中重症個案則多二五六例,創這波疫情以來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疫情處於高原期,會不會有高峰,還要再看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之前做過高、中、低推估,疫情高峰應落在單日十萬人確診,推估七月底才可能明顯下降。從今天起,「快篩陽視同確診」適用對象擴及原住民及離島民眾,陳時中表示,一旦確認行政通報流程,將在本周宣布全民均適用「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原則,只要符合口服抗病毒藥物適應症,由醫師直接開立藥物。昨增二五六例中重症個案,其中一九八例中症、五十八例重症,另五十三例死亡,重症率從百分之○點○五,首度上升至百分之○點○六。重症率上升 醫療量能面臨挑戰重症率上升印證了公衛界之前對我新冠死亡率走升一事的擔憂。分析四月以來我新冠確診死亡案例,四成一快速死亡和死後確診個案病故時間,高達八成是在五月五日之後,集中在近兩周,而這段時間正是指揮中心開放長照機構密切接觸者及六十五歲以上快篩陽性比照確診等階段。蘇益仁表示,當長照養護機構的重症病人變多,全部送到醫院,醫療量能很快面臨崩潰,如無法送至醫院,則愈來愈多染疫住民死在機構,「這是醫療量能的重要指標。」蘇益仁說,確診人數激增,除了防疫體系面臨重大挑戰,還出現就醫通道壅塞、醫療量能逐漸不足、照顧品質變差等困境。例如,最前端快篩陽性者排隊做PCR採檢,可能得等三、四天才有結果,但年長者只要拖上三、四天,沒能及時用藥,狀況就會變得很棘手,以致確診和死亡時間靠得很近。壓低致死率 關鍵在於提前診斷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李建璋表示,指揮中心想壓低致死率,關鍵在於提前診斷時間,觀察目前社區盛行率,快篩陽性已可作為確診通則,才能減少偽陰性所造成的延誤,另需提供更方便的PCR檢測管道。李建璋建議參考國外,民眾在家自口腔或鼻孔自行採檢PCR,將檢體包好寄回或送到社區藥局回收站;檢驗單位以簡訊通知結果,民眾可憑陽性通知就醫,由醫師協助評估是否服用抗病毒口服藥。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峰估單日達10萬 莊人祥:疫情應會延續到7月
網紅醫師預估疫情高峰在5月底、單日新增達16萬人,6月底新增人數到最低點。指揮官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關於未來高峰都有很多估計,包括高、中、低推估,先前推估6月初可能達單日確診16萬,中推估為5月底10萬,低推估則是7萬;不過以目前疫情趨勢,單日10萬左右的確診人數可能最大。莊人祥表示,疫情可能延續到7月底,不會在6月底就到低谷,可能呈現起起伏伏的情況。例如紐約疫情高峰下來後過了兩三個月,目前因Omicron又往上升,要看未來新的變異株是否進到國內,大流行後或可休息一、兩個月,有無新的變異株,每個國家都是一波再一波,要看染疫人數、新疫苗研發等,是否對疫情有較好的防護。對於這波疫情病人病程、死亡時間相對短,陳時中表示,不認為與投藥有關係,如果一開始就重症也無法投藥。羅一鈞則表示,這是指口服藥物,很多個案如果到醫院還可住到病房,仍有瑞德西韋等藥物可治療中重症個案,而發病速度較快,送醫評估中重症以上需要用氧氣,就不是口服藥對象,會給瑞德西韋或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莫納皮拉韋下周再分地方 配醫院、衛生局為主
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擴及全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等行政流程確定好,將於下周宣布,屆時就可根據適應症使用抗病毒口服藥物。不過對於口服抗病毒藥物藥局端的存量,陳時中表示,藥局端的量還需要再確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等藥物到貨後未來一周會再分到地方。陳時中表示,莫納皮拉韋配送2.4萬人份至地方,Paxlovid也有32萬人份在地方。這是在地方的總體量能,但藥局部分還需要查。羅一鈞則表示,莫納皮拉韋先前加購10萬劑,周日前到貨3萬多份,等陸續到貨未來一周會在分到地方。不過莫納皮拉韋將以配發地方或醫院為主,保留給長照、洗腎、管灌病人等,因此以衛生局和醫院、管中心作為社區、機構或洗腎診所的周轉地。至於輝瑞的Paxlovod則會再配發給藥局,等確認後會再報告。陳時中表示,專家會議已再度將抗病毒口服藥適應症確認,下周就會開放全體民眾快篩陽性或醫師診斷就確診後,根據適應症使用藥物。針對台大公衛教授金傳春建議孕婦、兒童應備有要有高效價抗體血漿。羅一鈞則表示,血漿是傳染病發生之初,沒有特效藥時,可用康復者血清當中的抗體作為治療,但風險是另外一個人的血漿可能有其他傳染病的疑慮,治療效果也有待商榷。目前疫情已持續兩年多,國際上使用恢復血清效果還沒有足夠證據支持,現有其他藥物選擇下,並沒有把恢復者血漿列入用藥建議中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服藥物再開近3千份 羅一鈞:有風險因子才需開立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抗病毒口服藥物使用量不斷增加。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周六用藥較少,仍昨天開立輝瑞Paxlovid2420人份、莫納皮拉韋410人份,未來會看大家使用量調配供應,讓藥物供應點多,民眾領藥開藥會比較方便。陳時中表示,莫納皮拉韋配送了2.4萬人份至地方,Paxlovid也有32萬人份在地方,除了口服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地方也有4萬多劑。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很多確診者以為都要用抗病毒藥物,65歲以上發病五天內輕到中度症狀,沒有用氧氣治療可以使用,但未滿65歲者,需要具有以下13個特別的重症風險因子之一,才有符合開藥的條件,否則不需要開立藥物。他表示,藥物在臨床試驗上就是要有風險因子才有使用與未使用的結果差異,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用藥,未滿65歲有一定條件才要吃,沒有就不需要預約開藥的門診。陳時中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是有條件的使用,不是每個確診一定要用藥,需要經過醫師診斷才使用,相關風險因子請大家注意。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累計5童腦炎重症 八大前驅症狀要注意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三例兒童重症,其中兩名個案併發腦炎。目前累計12例兒童重症個案,五例兒童腦炎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看到兒童併發腦炎有在增加的趨勢,因此提醒出現抽搐、持續昏睡、持續頭痛等八項症狀,可能是兒童腦前重症的前驅症狀,必須立即就醫。羅一鈞表示,新增三位兒童重症個案,包括一位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出現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目前於加護病房救治中。個案5月13日開始出現發燒、頭暈、嘔吐等症狀,當天至診所就醫時評估良好而返家療養,隔天出現意識變化,使用快篩楊姓,合併肌肉抽蓄緊急送急診,體溫高達40.1度,發現肺部影像有輕微肺炎、頭部電腦斷層發現嚴重腦水腫也有心律不整、血氧下降等,緊急插管送加護病房發現多器官指數異常,使用瑞德西韋和神經系統用藥救治中。一名一歲多男童本身無慢性病,5月20日出現發燒、全身抽蓄且持續,緊急送醫插管後抽蓄停止,於醫院檢驗確診,目前也轉送到加護病房治療中另有一名一歲多女童有腸道閉鎖病史,5月16日出現發燒、抽蓄、嘴唇發紫等症狀,目前合併敗血症和呼吸窘迫救治中。三人都有使用瑞德西韋。羅一鈞表示,目前累計12兒童重症個案,其中包括5位腦炎個案,當中四位介於一至四歲,另有一位為今天公布的10歲兒童,另外七例重症個案則包括肺炎、敗血症、哮吼等。羅一鈞表示,之前腸病毒71型疫情也有兒童腦炎增加的現象,不論腸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情形,有八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前驅症狀。包括體溫超過41度,代表體溫中樞已經失常,另外包括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等也是侵犯中樞神經的病徵,可自行或由親友緊急送醫或打119。羅一鈞表示,兒童神經急性照顧重點為注意顱內壓升高情形,如果有相關表徵要特別注意用藥降低腦壓,必要時也需要低溫療法或手術;針對新冠肺炎本身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出現免疫風暴或免疫激素增加,可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免疫調節劑等。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收到密切接觸通知,整天緊張兮兮;篩檢結果出現兩條線,嚇到不知所措。偏偏諮詢電話都打不通……不管此刻你是不是確診者,在大疫蔓延之下,從生理到心理都要做好各種準備,迎戰隨時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Q:哪些症狀是病情可能惡化的徵兆?● 出現四項警示徵兆、孩童發燒超過48小時或超過39度,建議盡速送醫。國內預估五月下旬將達疫情高峰,這波疫情流行以Omicron變異株為主,雖症狀較輕微,但也有重症風險,醫師建議,民眾若成為確診者,要注意四個常見症狀及四項警示徵兆變化。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確診Omicron四大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另外警示徵兆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若症狀進展到警示徵兆,盡快聯繫1922、衛生局、撥打119或自行送醫。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副主任謝嘉娟表示,若確診者症狀嚴重,例如咳到很喘、呼吸短促、次數過快等,擔心會出現肺炎;若意識不清、癲癇發作,或是心跳過速,胸悶、胸痛且血氧較低,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建議盡快送醫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孩童確診若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出現呼吸喘、急促,或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或頭痛、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建議應掛急診。Q:使用血氧機偵測,應注意哪些狀況?● 使用前注意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將難以偵測。民眾家中可預備血氧機掌握血氧濃度,謝嘉娟提醒,使用血氧機前需注意確診者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會導致血氧機難以偵測。另外,女性指甲油也須卸除,否則將影響偵測。若血氧濃度低於94%,而皮膚、嘴唇顏色異常或指甲發青,都可能是缺氧狀況。Q:若不符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可自備哪些藥物?● 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止咳藥、喉片、口腔止痛噴劑、化痰藥。居家照護民眾若不符合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謝嘉娟建議,可自備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及止咳藥。若擔心喉嚨劇痛難耐,可準備喉片或喉糖、口腔止痛噴劑等,在進食前15分鐘先使用喉嚨噴劑,緩解疼痛後較容易進食。若民眾本身有慢性疾病,藥品也要事先準備充足,避免用罄。部分民眾有氣喘,若合併確診新冠肺炎,較容易呼吸喘、生膿痰。謝嘉娟建議,可準備止咳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氣喘緊急使用的吸劑等。近日NAC化痰藥受到民眾關注,她指出,部分確診者會有濃痰,需要使用化痰藥,但只要能夠化痰的藥都可以,並非一定要選NAC。Q:確診者的三餐飲食建議?怎麼吃、好得快?● 多補充維生素C食物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喉嚨痛喝冷開水,別喝冰水或含糖飲料。陳宥達建議,確診者可多補充維生素C,可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疾病,像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謝嘉娟指出,民眾也可吃蘋果、水梨等補充維生素C,不建議吃瓜類,避免咳嗽加劇。另外,可吃軟質食物較好下嚥,像是蒸蛋、白煮蛋、豆腐、橄欖油或苦茶油等。謝嘉娟建議,確診者可時常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度,喉嚨痛建議可喝冷開水,不要喝冰水或含糖飲料。免疫力低下時,應避免生菜、生魚片等生食,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炸、烤、煎等料理方式,建議改水煮、清蒸。另外,也建議確診者多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包括有氧運動、居家運動、打太極或甩手功等,避免熬夜、久坐。Q:如何避免傳染給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家人?● 10天解隔離傳染力雖低,但同住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雖然Omicron最新文獻資料顯示,10天解隔離傳染力趨近於零,但與確診者同住的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陳宥達表示,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仍要做好一人一室、保持室內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不可共食、戴口罩等,也要注意環境清消,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在使用浴室前後消毒,垃圾建議以雙層袋包裝,靜置三天後處理。日前居家隔離「0+7」新制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施打3劑可免隔離。陳宥達提醒,因家中仍有確診者,同住家人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也建議同住家人可以陪確診者視訊,提供一些娛樂,如雜誌、書、電腦、網路等。確診者只要掌握四大重點,包括: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就可盡快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
2022-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快篩陽即確診?專家提醒3大問題須到位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未來逐步增加快篩陽性即確診對象,後續將擴大至全體人民適用。專家提醒,須注意快篩試劑不足且有偽陽性、口服抗病毒藥物仍不足、視訊診療卡關等三大問題,預先做好準備,否則恐再加重醫療體系負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確認快篩陽性仍要透過醫師認定,加上口服抗病毒藥物不足,這兩項問題都會讓全面開放出現麻煩。他認為要開放前,須要先把「篩檢」跟「醫療」完全分開,否則所有政策最後都導向要醫療人員承擔,可預期將亂象叢生。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若全面開放快篩陽性即確診,等同實質與病毒共存,也是把新冠肺炎從第五類傳染病降至第四類傳染病的時機。他認為,全面開放的好處是針對隱性高風險患者及時給藥,缺點是目前藥物僅準備全人口百分之三點五,明顯不足。邱政洵也指出,醫師透過視訊難以完全掌握患者狀況,可能影響藥物開立,當醫師判斷的灰色地帶愈寬,問題就會愈多;藥物儲備量不足,也讓擴大快篩陽性即確診的適用對象,增添隱憂。蘇益仁表示,視訊診療看似很方便,但相對也增加不少麻煩。近來已協助視訊診療的診所醫師說,如果患者沒有先事前準備,像是檢體沒寫名字、日期並與健保卡一併拍照,光是解釋行政流程就花了很多時間,遇到有數位落差的患者就更費神耗時,更不要提萬一網路不穩或斷線,都增加不少看診時間。新北醫師公會理事長顏鴻順表示,中央要放寬快篩陽即確診對象,要先做好基礎建設面對未來視訊診療需求。蘇益仁強調,新冠肺炎幾乎就是流感化,基層診所的量能要出來,才不會讓治療重症的大醫院承受採檢負擔,沒辦法發揮治療重症的作用。他擔心,一、二周後長照機構染疫將出現死亡潮,醫療量能一定要騰出來。過去陳時中不同意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曾提出快篩試劑有偽陽性問題。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等族群優先開放,可讓高危險族群快速用藥,但考量快篩試劑的偽陽性,精準診斷仍需PCR採檢,若能擴大量能,如韓國可做到單日五十萬件,仍可採用PCR。指揮中心統計,自居家檢疫等對象快篩陽性即確診,每天約有八千到九千名患者因此確診,占所有病例數的一成。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以社區篩檢站以及民眾上傳至健保快易通的資料分析,快篩陽再PCR採檢,快篩準確度約百分之九十四。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即確診」擬擴及全民 原鄉離島明先納入
國內昨新增八萬四五八七例本土個案,包括二二三例中重症、五十九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快篩陽視同確診」再納入兩族群,明起原住民及離島民眾適用,近日針對實施過程缺失及時改正,接下來擬擴及全民;另外同步開放居家確診者若有就醫需求,可由症狀緩解確診親友陪同。逾三千會考生沒應試國中會考昨登場,考生、家長、教師如臨大敵,深怕染疫就學生無法應試。據教育部統計,因確診、快篩陽性未經PCR採檢等無法應試的考生,共計三三三七人,只能參加補考。陳時中表示,快篩陽視同確診目前適用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三類人,還有長照機構住民與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明天起,為方便原住民、離島居民診斷,卅個山地原住民地區、廿五平地原住民地區及十九個離島地區居民,居家快篩陽性,可以視訊或到診所經醫師診斷後確診。許多民眾反映,PCR陽性才能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影響時效。陳時中表示,接下來將逐步擴大快篩陽性視同確診,至全民適用。目前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量持續增加,Paxlovid加上莫納皮拉韋前天合計開出逾七千人份,為這波疫情最高。開立藥物以醫院占九成最多,指揮中心將強化基層醫師開立抗病毒口服藥。陳時中稱疫情控制得宜指揮中心先前預估單日高峰達十萬例,但近日皆新增八萬多例,是否代表疫情高峰延遲?陳時中說,這段時間沒暴衝式成長,代表這波疫情「控制得宜」,若以八至九萬為高點,疫情恐拖得比較長,單日若新增十二至十三萬,一時壓力較大,各有利弊。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目前台灣應屬於高峰期,確診數沒明顯往下走,感染還是很多,是否控制得宜「還很難講」,需要觀察中重症及死亡數變化,一至兩周後才能較清楚走向。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病例數未見暴衝式成長,與民眾自動加嚴防疫等級有關,拉長疫情,對民生經濟較不利,但醫護希望病例上升曲線不要太陡,大家喘口氣,有餘裕照顧患者。幼兒重症前驅八症狀中重症持續增長,五月十六日新增一四八例,昨達二二三例,兒童重症再增二例共九例,其中三例合併腦炎。衛福部前部長、長庚大學醫學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說,Omicron引起的兒童重症合併腦炎有三特點,多數是學齡前孩童、被診斷合併腦炎後約二到三天內過世、無其他疾病。指揮中心邀專家制定「兒童急性腦炎臨床處置指引」,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科主治醫師林建志表示,幼兒重症前驅八大症狀包括體溫大於四一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有任一症狀出現,應立即帶孩子就醫。
-
2022-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當篩陽即確診擴及全民 蘇益仁:大型篩檢站需求會減少
總統蔡英文日前下令北北基桃設立大型篩檢站,中央昨天在松山機場停車場設置大型篩檢站。台北市長柯文哲砲轟中央不要瞎指揮、更批評中央放寬護病比是戰略戰術矛盾;指揮官陳時中說,因台北市忙不敢勞煩市府,新開大型篩檢站是要符合民眾需要。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大型篩檢站設置目的是為減輕急診PCR採檢壓力,若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擴及全民時,大型篩檢站的需要性就會減少,但現在部分篩檢站對六十五歲以上三類族群可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可降低中重症風險、紓解醫療量能,降低醫護壓力。蘇益仁說,篩檢站應以公衛角度設置,除PCR採檢,也協助民眾快篩、患者立即給藥,並加入行政人員開立確診證明及居隔單,甚至保險需要的相關證明等,讓更多醫療人員留在醫院。但他也指出,只要將新冠肺炎從傳染病第五級降為四級,輕症到篩檢站採檢、領藥,中重症患者就醫,即可紓解目前的醫療緊繃。柯文哲昨天表示,事先知道中央要求三總設置大型篩檢站,已表達反對,「中央不要瞎指揮、亂指揮」,造成地方困擾,戰術錯誤。若要增加篩檢量能,三總目前院內PCR名額四六六人,松山分院一六○人,應先增加舊有篩檢站量能,目前三總和台大醫院的量能都還沒有完全開出來。陳時中表示,開設大型篩檢站是要減輕民眾排隊採檢PCR的壓力,目前各地方政府忙碌,因此由中央與三總合作,「台北市忙,不敢勞煩,就由中央開設,以符合民眾需要。」開設篩檢站十分重要,可讓民眾及時得到PCR檢測結果。對於中央日前發函放寬護病比,柯文哲質疑,這是戰略戰術矛盾,到底這指揮官是怎麼下命令的?柯文哲說,如果一確診就住院、很多人只是休息、測血氧機,護病比用一比十五沒問題;但要保留醫療量能在中重症,北市下令沒有到使用氧氣階段,原則上不住院;如果要住院的都要使用氧氣,又把醫護比放寬要一比十五,這是戰略戰術矛盾。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很多中央政策要考慮醫事量能,包含空床率跟醫師夥伴承擔,才能守住中高風險跟脆弱族群。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高靖秋說,確診住院患者多,護理師染疫的人也多,護理人力吃緊,身心俱疲。政府已著手盤點護理人力,建議打關懷電話、校園接種疫苗等,應由公司企業人力、社區基層診所等接手,減輕醫院護理人員負擔,另號召應屆護理畢業生、學校護理老師等,增加從事護理工作。
-
2022-05-2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身心科門診,老婆帶老公來,投訴老公。醫師與老公談後。醫師:「我與妳老公談了很久,發現他還滿理性的。」太太:「他是白天很理性,但到了晚上就變成了獸性。天一黑就想要,我受不了!」醫師:「你們生幾個?」太太:「三個。」醫師:「那以前也是有獸性?」太太:「以前年輕談戀愛,有感情,有氣氛,現在…。」男女不同,在性方面男性主動,女性被動,好比是足球比賽,男性是進攻球員,一直要把球踢進球門,女性守衛球門,不讓球入球門,因為一旦踢入球門,女性就要懷胎十個月,接下來生育、養育代價不可謂不大,這是造物者的設計。但要踢入球門,通常要有感情的基礎,要有情調,有氣氛,這是造物者的設計,也就是人性。了解人性,知彼知己,才能家和萬事興,兩性和平相處,但有時由於種種原因,男性忽略了相關的要件,只剩下獸性,這時就會產生衝突。會獸性大發,通常是有原因的,俗語常說:「酒後助性」,引發獸性發作,或夜晚女性穿著太暴露又走暗路,也會激起男性的獸性。有些情形是藥物引起的,例如有些腦神經的藥物也有這個副作用,或腦部長了瘤,或男性生殖性神經受了刺激等,都會造成獸性壓過理性。近年來新冠疫情籠罩全球,它經由空氣傳染,速度快,要防範它,眾人皆知就是戴口罩及打疫苗,或中了以後服用抗病毒藥物,目前大都類似感冒症狀,少數有死亡案例。比起新冠病毒而言,B肝病毒在傳染力上略遜一籌,因為它是經由血液傳染的,因此只要身體皮膚黏膜沒有傷口,或即使有傷口,沒接觸到含有B肝病毒的血液,就不會感染。但在致病力上,B肝病毒就毒得多了,感染B肝病毒者,有些人會變成猛爆性肝炎,這是少數,但大多數人病毒潛伏在血液及肝臟內,變成慢性帶原者,這些帶原者可能有一天急性發作變成猛爆性肝炎,或變成慢性肝炎,或變成肝硬化,久而久之甚至變成肝癌,此時通常在感染B肝二、三十年以上。但偏偏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再加上肝臟只要有四分之一就可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制,人就沒感覺,等到有感覺就來不及了。因此,在疫情陰影上,有空想想自己體內是否有B肝病毒,是否有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好比懂得女性心理,才不會被老婆帶去求醫,只是不是看身心科,而是看肝膽科的醫師,事情就不太妙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5-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7重症童3合併腦炎「不太尋常」!家長牢記就醫5大警訊、送急診6大表徵
國內昨新增一九一例中重症案例,其中,重症案例中年紀最小為一名四歲女童,本身無慢性病史、未施打疫苗,發病當日發燒、咳嗽,感染新冠肺炎合併腦炎及多重器官衰竭,正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全國兒童確診重症增加至七例,該名女童為第三例兒童確診新冠肺炎併發腦炎個案,對此,專家直指「不太尋常」。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四歲女童發病當天出現發燒、咳嗽症狀,經家長帶往急診,即出現全身抽搐,立即收住院診治檢查,發現合併腦炎,影響呼吸、心跳及意識,且檢查過程中,發現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數據異常,目前還在加護病房中治療。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表示,香港疫情嚴重僅出現兩名兒童腦炎個案,台灣短時間已累積三名個案「不太尋常,個案數太多了」。黃立民以流感為例,雖台灣及日本兒童感染流感易引發腦炎,但新冠肺炎期間,日本並沒有聽說兒童腦炎患者,指揮中心應盡快針對兒童腦炎案例進行研究分析。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兒童染疫重症是很大的問題,因兒童無法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只能使用瑞德西韋,重症常併發腦炎、哮吼、呼吸衰竭等症狀,非常棘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張璽表示,兒童確診若引發病毒性腦炎,預後通常不佳,且嚴重腦炎死亡率達五成。五月廿五日起,五至十一歲兒童可接種新冠疫苗,黃立民建議,因兒童染疫仍有重症風險,建議符合資格兒童施打,且愈早打愈好。邱政洵表示,兒童接種疫苗,保護力可達八成八,接種七天後即具保護力。指揮中心呼籲,兒童確診需就醫的五大警訊表徵,包含發燒超過四十八小時或高燒大於卅九度合併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或喘或胸悶胸痛、持續嘔吐或頭痛或腹痛、超過十二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須送急診的六大表徵,包括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胸凹、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百分之九十、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或冒冷汗。
-
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Paxlovid藥局端剩三成 藥師公會:預計下周撥補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突破九萬人。為使確診者能盡快獲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於5月5日撥配兩萬人份輝瑞Paxlovid藥物到核心藥局。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除原先57家核心藥局外,更往下發送到衛星藥局,有1514間藥局可領藥和送藥到府。不過目前庫存僅剩三成、約6000人份,已申請撥補預計下周配發,但實際數量還需要與指揮中心協調。指揮中心5月初下放抗病毒藥物,配送至縣市22家應變醫院共2.2萬人份、至各縣市188家專責醫院共有22.8萬人份,另配送2萬人份至57家核心藥局。而居家照護確診者因無法出門,可採取「視訊看診」或「代為看診」進行就醫,指揮中心也於5月13日開放可由確診者非居家隔離中的親友,持確診者健保卡及確診證明代為看診、領取藥物。而若經醫師評估符合服用Paxlovid抗病毒藥物資格,也可及早服用避免重症及死亡。不過黃金舜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與相當多藥物,包含心血管疾病用藥、抗癲癇用藥、C肝用藥等有交互作用,加上該藥物目前僅通過EUA尚不適用藥害救濟,因此服用前民眾務必詳盡告知服用中藥物,由藥師謹慎查閱雲端藥歷,審視處方確保用藥安全。另外,黃金舜也提到,目前藥局端的Paxlovid採三階層方式管理該藥物,其中57間為核心藥局負責向疾管署調貨,再撥補藥給271間衛星藥局,衛星藥局則再往下撥補給其餘1186間分區藥局。除了可透過藥局協助送藥外,黃金舜也表示,因藥局除了送藥,還需協助販售實名制快篩等其他業務,希望民眾也可聯繫親朋好友代為領取處方箋及藥物,以減輕藥師負擔。可領藥的藥局,可到藥師公會「送藥到府專區」的藥局地圖查詢(https://www.taiwan-pharma.org.tw/public/pharmacy_gohome.php)。
-
2022-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護理師曝親身確診經驗 醫籲將病床留給需要的人
疫情嚴峻,昨全台飆破8萬確診個案,桃園有第一線的急診護理師歷經確診、康復並回到工作崗位上,過程中喉嚨不舒服用力咳痰讓她最為難受,但早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確診,並預想好發生後的方案,希望不要傳給家中的長者及孩童,也呼籲民眾千萬將病床留給需要的病患,無須過度恐慌。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邀請確診後返回工作的護理師,分享確診經立即面臨問題,希望能減輕民眾的恐慌及不安,護理師表示,一開始出現喉嚨痛以為是最近講太多話造成,之後產生發燒肌肉痠痛現象,驚覺不對自行快篩呈現陽性後,再到醫院PCR便返家隔離。護理師說,確診當下沒有大家想像中恐慌,本身職業風險就高,但已想好方案避免傳染給家人,在家隔離做到一人一室一衛浴,雖然衛浴在房間外但並無跟家人共用。不過隔離期間出現,像A型流感的肌肉酸痛、鼻涕及有濃痰卡在喉嚨的感覺,護理師表示,必須很用力才能將痰咳出來,避免倒流進肺部,除此之外病況都在可控範圍內,就吃一般的感冒藥,並下載健康益友APP搜尋附近醫院預約視訊看診,介面相當簡單明瞭。護理師指出,媒體報導死亡率等數據造成民眾恐慌,不過每年本來就有固定的長者會離世,加上某年A型流感也奪走許多人性命,只是沒有呈現出數據,因此大家真的別過多恐慌。楊大緯也表示,透過分享只想表達疫情離大家真的很近,客觀事實就是新冠成為生活一部分,不過大部分18歲到65歲打滿3劑健康的人就是普通感冒,老人及小孩就不同,Omicron對他們來說威脅很大,所以說真的需把病床留給需要的人,該打疫苗就打,懷疑感染就快篩,高風險族群在家使用口服抗病毒藥,共同抗疫。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腎臟病能吃清冠一號嗎?使用新冠口服藥有無禁忌?醫詳解腎臟病患染Omicron該怎麼辦
最近COVID-Omicron造成的疫情快速升溫,本土單日新增案例突破8萬5千例,累積確診人數達到98萬1千多例,累積死亡數為1176例。在疫苗施打方面,第1和第2劑施打人數已超過80%以上,第三劑達到63%以上,而第四劑也從5月16日開打,三天來也施打了1000多劑。近期在為多囊腎腎友進行健康講座時,常被問到是不是該打第四劑疫苗注射?清冠一號在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當多囊腎病患者檢驗PCR陽性時,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還有在居家隔離期間要如何做好身心靈的調適?針對這些常見的問題,在本文來為大家解惑!慢性腎臟病族群是不是該打第四劑新冠疫苗?首先關於第四劑疫苗的注射,也稱作第二劑追加劑,目前可以選擇的疫苗包含莫德納(Moderna)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全劑量、蛋白質次單元之高端疫苗和尚待原廠進口的Novavax疫苗全劑量。若在先前劑次接種出現不良反應,對前述疫苗產生過敏者,才可接種AZ疫苗。政府公告能夠接種第四劑的對象,是18歲以上免疫功能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包含有8類族群,洗腎患者名列其中,其他對象為一年內曾經或正在進行免疫抑制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或幹細胞移植患者、HIV陽性患者、正接受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6個月內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者,和其他經醫師評估可以接種者。由於在2021年7月醫學報導曾指出施打mRNA疫苗(如Moderna和BNT)曾經出現個案有副作用,發生腎絲球腎炎和腎病症候群的狀況,因此有透析腎友會擔心疫苗不安全而不敢接受第四劑注射。其實根據文獻的報告,這類個案在施打Moderna第一劑時引發T細胞的免疫反應,身體出現水腫且出現重度蛋白尿,後來給予適當的類固醇治療後,可以將T細胞的免疫反應壓制下來,蛋白尿、身體水腫和腎功能異常狀況都有改善,這位病人在施打第二劑時仍使用口服類固醇藥物,注射後並沒有加重身體不良反應。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第三劑和第四劑的注射時間間隔為滿五個月,我們建議腎友不必過度憂慮疫苗副作用,若身體有不適症狀,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先討論過,確定是在病情穩定下再接受第四劑疫苗。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清冠一號?其次對於清冠一號的中藥方使用,經詢問中醫方面的專家,提到在藥方內並無馬兜鈴酸成分,以腎毒性的角度來看,這個藥方並無傷腎的疑慮。對於慢性腎臟病(英文稱CKD)第4和第5期的病人,平時衛教時多提到要小心不要吃高鉀的食物,而清冠一號的藥方若遵照中醫師指示使用,在目前的臨床觀察並未造成CKD病友的高血鉀狀況。目前中醫師建議清冠一號對於PCR確診陽性的病人,用法為每日20gm,服用10天份。由於清冠一號在台灣有8家中藥廠製造,包裝大小份量不同,大包裝(10gm/包)是一天分2次服用,小包裝(5gm/包)是一天分四次服用。由於該藥方偏寒性,因此有些人會出現輕度緩瀉的情況,可以視訊問診詢問中醫師如何調整劑量。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清冠一號是一個中藥方,絕對不是保養的藥飲。因此若沒有快篩或PCR陽性者,就當作保養品來食用,這樣是非常不適合的做法。另外,我們也在報紙上看到清冠二號的臨床試驗,它算是清冠一號的加強版,其中有所謂「金銀花」的成分,這個成分用來抗病毒的效果非常好。但請大家注意,清冠二號還未上市,若自行購買來服用的話,恐怕是把自己當作白老鼠,這也是我身為腎臟科醫師不樂意看見的情況,目前還是希望大家要遵照中醫師的醫囑,請大家以清冠一號為主。多囊腎病患者確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現在有兩種抗病毒藥:輝瑞藥廠的「Paxlovid (帕克斯洛維德) 」和默沙東藥廠的「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對於PCR確診的慢性腎臟病友來說,若腎絲球過濾率是在60 ml/min以上,便可以使用Paxlovid。但若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ml/min以下,相當於CKD第4期的情況,便不能夠使用Paxlovid,而是要使用Molnupiravir。使用Paxlovid要注意會與許多藥物出現交互作用,另外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禁忌症,若是肝功能異常,達到嚴重肝硬化(C期)的程度,也不能夠使用這款藥物。在目前國外臨床試驗報告中,Paxlovid的治療效果很好,對於減緩病人重症住院的效果可以達到89%以上,而Molnupiravir則沒有那麼好的效果但是,Molnupiravir的好處則是可以使用在腎功能較差的病人身上。因此,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像是CKD第四期及第五期,或是透析的病人,若是可以吃口服藥的話,我們會建議服用Molnupiravir這款藥物。慢性腎臟病友居家隔離期間如何做好身心靈調適?目前疫情這麼嚴峻,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腎友已經快篩或PCR陽性,需要接受居家隔離的情況,也發現有些腎友會出現與家人分開的心理惶恐,因此強化腎友在隔離期間的身心靈之保健其實有其重要性。我在此分享台中榮總提出的「COVID-19病人心理健康策略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辨識災難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相關危險因子,了解之前罹患精神疾病包括焦慮和憂鬱症,不該輕易中斷藥物。要持續給予社交支持,基本上可以透過視訊軟體進行遠距溝通,比如在與精神科醫師在做視訊診療時,醫師會注意到病人的情緒波動,察覺對方是否處在急性壓力負荷的狀況。電子產品可應用於療養院、護理之家、醫院及監獄中,以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針對受影響的病人、家人和一般大眾使用電子產品及相關應用提供心理諮商,也要避免出現網路成癮的情況,重要的是透過電子產品增加溝通而不是掉入虛擬的世界。最後對於病人額外的生活壓力,能夠協助其紓壓,可以提供「正念減壓」這些自我調適的方法。狄更斯在雙城記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也是一個懷疑的時期。」我們對於COVID-Omicron病毒越了解,備足該有的抗病毒藥物,不憂不懼遵從醫囑,也對於免疫低下的穩定族群,要鼓勵第四劑疫苗的施打,讓我們摯愛的親人,可以得到最佳防護,相信在各界一起努力下,我們能夠走過疫情海嘯,讓國民生活逐步回到常軌!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體溫飆破這數字就慘了 超過24小時才是真退燒
基隆兩歲男童確診高燒42.4度,後不幸病逝。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兒童重症死亡率雖遠低於成人,但病毒引起腦炎的發生率高於成人,當體溫超過41度,代表腦部的體溫中樞已失去踩剎車的能力,非常危急。他也提醒,大人小孩都一樣,退燒超過24小時才是真退燒,一天內燒燒退退好幾回,都不代表穩定。李秉穎表示,兒童重症死亡率遠低於成人,只是一旦發生,就幾乎是百分百。大部分病毒都是兒童比較容易腦炎,可能是因為兒童腦部發育較不成熟,病毒較容易穿過血腦障蔽,病程可能會很猛爆、來不及救,因為腦部是生命最重要的地方。李秉穎表示,人體有體溫調節系統,高於41度就對身體有害,身體會踩煞車。高燒到42度多,是一般感染症不會出現的現象,代表腦部的體溫調節系統已經失效了,是非常危急的狀況。當控制心跳、血管、體溫的地方被破壞,就很難去挽回他了。李秉穎提醒,退燒常常只是假象,退燒達到24小時才是真的退燒。大人小孩都一樣,生病發燒是起起伏伏,可能一天內燒一兩次,但中間退燒下來,不代表穩定,不能認為這樣就算好了,一定要24小時都沒燒上來,才能說是穩定。李秉穎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即使有抗病毒藥物,很多感染後的情況是無法緊急煞車的,所以打疫苗還是最重要的。疫苗預防感染效果可能隨抗體下降而逐漸下降,但預防重症的效果是跟T細胞反應,對於變異病毒仍維持同樣的水準。打過疫苗的人還是有一到兩成面臨重症死亡風險,是因為有些人的免疫系統比較無法產生較好的反應。
-
2022-05-19 養生.人生智慧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旅居美國的朋友傳LINE來說:「怎麼辦?快無聊死了,哪裡都不能去。我家從來沒這麼乾淨過,能擦的能洗的都讓我擦洗過了,工作也因為疫情暫停了,整天關在家裡,簡直像在監獄!」我回:「有人關在監獄還能寫出一本書呢,妳叫什麼,自己找事做呀!」 「過勞死」和「無聊死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前者死的是生命,後者死的是精神。前者讓人悲嘆,後者讓人無奈。過勞死大部分不會發生在老人身上吧?人類社會從來也沒公平過,一生勞累至死的人其境況讓人無言,對他們來說「無聊」兩個字也是神話。 而「無聊死了」是年輕人喊的,老人的無聊是「高深莫測」的。一位朋友自己已年過六十了,婆婆八十幾歲,除了高血壓和膝蓋不良行走外,這位老人家整天坐在椅子上,看什麼都不順眼,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無聊」。 聽朋友說老太太年輕時手巧得很,繡花、織毛線,什麼花樣一學就會。逐漸地,這些都被時代淘汰了,老人覺得無用武之地,心中會有失落的氣憤吧! 很多人會把自己的「功夫」讓別人欣賞或使用,覺得那才是功夫的「價值」,其實老了以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取悅自己。老了以後自己最重要,八十二歲得諾貝爾獎的加拿大女作家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說:「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好怕的,只要顧好你自己就好了。」這「顧好」一定要包括身心靈全部在內。年輕人叫無聊是間歇性的,生活在追趕著他們,他們不可能一直無聊。老了以後如果無聊就是可怕的毒藥,一點一點地侵蝕心靈。因為有太多的自由、太多的時間,沒什麼事追趕著他們去做,我愈老愈逐漸體會到了。看書、繪畫都是自己喜歡做的,沒人要求。你整天什麼都不幹也沒人催趕、沒人要求。 ▌玩興趣、手藝,去做、去完成就滿足 在智利長大的女作家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說:「現在也不是因藝術靈感而作畫,而是為了不要提早死於無聊。」換句話說就是你可以玩藝術,不是為了展覽或賣畫。我自己玩,正在學如何把壓克力顏料「倒」成一幅畫,成果意外有趣。前些時孩子們傳來一幅杏黃秋葉的照片,色彩特別亮豔,孩子說用手機加了一點工,我一學會興致大發,立刻到附近池邊拍照加工。果然池水變得更加鮮藍,草特別翠綠,天特別亮麗,孩子們捧場:「媽媽這麼快就學會了真聰明!」 那位手巧的老太太如果能發揮古老的剪紙藝術,把成品貼在一個大本子上,若干年後說不定成了傳家之寶,那就是要手巧才辦得到。其實很多老人是有功夫的,有位朋友送我一條手工魚,色彩斑斕、兩眼有神,美極了。可有什麼「實用」呢?只有收到的人開心(卻並不保證每人都喜歡),但是去做、去完成,對她就是一種滿足,做的過程就殺掉很多無聊的時間。還有一位朋友送我一罐自製的嫩薑,哇!我從沒吃過這麼嫩的薑,一根根像黃玉纖指般,一點渣都嚼不出來。想想動手做的過程一定是繁複的,選薑、剝皮、調味……她總是打扮得清爽雅致,淡妝神采奕奕。老後有得是時間,願意做的人就利用大把的時間讓無聊不侵蝕自己,包括把自己收拾得美美的,自己看了滿意就不無聊。這些看起來無聊的小事,就殺掉了生活中的無聊。 美國作家亞莫爾.托歐斯在《莫斯科紳士(A Gentleman in Moscow)》書中,寫一個俄國老貴族被十月革命打入一家飯店做領班,但做得很帶勁,因為他說:「無聊可是老年諸多苦難之一!」※ 本文摘自《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作者:樂茝軍 (薇薇夫人)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2/03/30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療量能達極限、投藥太慢 專家:2大因素致重症死亡升高
國內本土個案昨暴衝至八萬五千多人,中重症死亡人數也隨之攀升,截至昨天為止,共累計四○九例重症病例,其中三二三人死亡,粗估重症死亡率達七成九,往前回推,五月一日粗估重症死亡率五成三,到六日變成六成,十二日來到六成八,可謂節節上升。專家認為,重症死亡升高,與醫療負荷量達到極限、投藥太慢等兩大因素有關。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重症死亡個案大都以長者為主,集中於六十五歲以上,原因在於癌症、慢性疾病等共病。此外,新加坡疫情走得比台灣還快,但迄今仍無兒童重症死亡的個案,但台灣已有兩名幼兒死亡,可視為重大警訊。邱政洵說,第一線臨床觀察發現,染疫兒童無法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只能使用「瑞德西韋」,一旦重症,常併發腦炎、哮吼、呼吸衰竭等症狀,非常棘手。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兒童接種疫苗,研究證實,若兒童接種疫苗,保護力可達八成八,且接種七天後就有保護效果。邱政洵表示,除訂定幾歲兒童可住院、幾歲可住集中檢疫所外,指揮中心應該讓基層診所間負起第一線諮詢、看診等醫療工作,並以「防疫大作戰」等方式向家長宣導,真正達到輕重症分流的效果。前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這樣數字雖少了時間等細節,但仍可從中推估,這波重症死亡率上升,原因在於醫療負荷量達到極限,以及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時間太晚。最近指揮中心已經針對長照機構住民、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更改用藥指引,只要快篩陽性,即判定確診,迅速給藥,應可降低相關死亡率,再等一兩周後,就可從數字看到成績。此外,指揮中心應整理出輕症患者轉為中症、中症轉為重症甚至死亡等數字,就能清楚知道在哪個防疫環節上需要補強,才能減少悲劇發生。
-
2022-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居隔逾5萬飆新高 推出獨居身障一條龍到宅照護
新北市府今天表示,COVID-19居隔人數飆新高,首度超過5萬人;針對獨居與行動不便長輩與身心障礙者,實施快篩、問診、投藥、服務等4合一的到宅照護一條龍服務。新北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說明會今天下午舉行,並公布確定病例2萬7230人採檢陽性,居家照護執行中11萬8285人、居家隔離列管數5萬1264人。包括康復解隔人數,累計居家照護總人數為23萬餘人。市長侯友宜表示,今天開始啟動65歲以上快篩陽即時給藥,他訪視基層診所時,發現醫師視訊看診後,很細心的要求病患將快篩試劑的兩條線塗銷,避免往後遭重複使用;若必要時,醫師將直接開立抗病毒藥物。他公布,今天起實施「到宅一條龍」服務,結合醫院、牙醫師公會、醫檢師公會,提供快篩、視訊問診、現場投藥、健康關懷服務等4合一的一站式服務。衛生局長陳潤秋告訴中央社記者,一般長者若可自己篩檢且陽性,就可透過遠端視訊醫療後確診;但如果居住在新北市、獨居且行動不便及出門有困難、年滿65歲長者或身障者,符合以上3項條件,若沒有試劑、無法自己篩檢,就可請醫療團隊協助到宅服務。陳潤秋說,醫檢師到宅快篩,醫師視訊看診、並現場給基礎用藥,後續社區藥師針對症狀持續供藥,並關懷健康。社會局統計,新北市列冊有案的獨居長者約4000人,獨居且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有1500人,合計5500人。考量獨居長者及身障者如身體不適、疑似染疫,因無親人陪同篩檢、就醫,因此決定成立到宅照護隊。陳潤秋也表示,除獨居長輩快篩外,2歲以下幼兒雖不符合快篩試劑適用年齡,但若因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而身體不適,中央已經開放,若此時接受快篩,經醫師判斷後仍視同確診,不需要再做PCR。至於一般兒童若不舒服且快篩陽,則可帶到新北防疫急門診醫院,透過兒童綠色通道就醫;兒童看診、PCR篩檢、領藥批價、居家照護等一條龍服務。民政局長柯慶忠統計,近日每天居家關懷中心仍接受4000多通諮詢電話,市府公布「新北疫點通」網站啟用,內容包括相關的防疫新資訊、醫療確診與周邊人的身分、防疫幫手與衛生教育、常見問題問答。衛生局表示,中央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及TRACE(接觸者健康追蹤管理系統)系統卡卡的,加上民眾自動填報時資料錯誤、系統抓錯資料,居隔單錯誤比例偏高,造成確診者或接觸者居隔單也塞車,不斷有民眾抱怨,但基層沒有能力解決。衛生局長陳潤秋說,大約只有7成民眾填報成功,其餘民眾湧向各區衛生所及區公所要求補發居隔單,引起許多民怨與情緒爆炸,大發雷霆咆哮威脅;耗費第一線基層人員手工更改,抗壓幾乎到達臨界點,也盼望中央儘速優化相關系統。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美國列台灣為疫情高風險國家 陳時中:近來確診人數多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美國現在把台灣視為高風險國家。衛福部長陳時中說,一個國家疫情風險高低,這是依確診人數占百萬人口的比例進行分級,國內近來確診人數多,當然風險等級會升高。陳時中今至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備詢前受訪。有專家認為,國內口服抗病毒藥物儲備量應有120萬人份,指揮中心會再加購嗎?陳時中說,未雨綢繆準備藥物很重要,但還是要看使用量,日前也公布各國藥物備用及使用情形,國內藥物購買量已達總人口的3.5%也不算低,但視感染人數及用藥人數會機動性調整。指揮中心針對65歲以上長者,從今天開始,只要是快篩陽性者可以直接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而高雄市已提早準備,但雙北卻準備不及,這是因為指揮中心有先通知高雄嗎?陳時中表示,上周經專家會議討論後,本周日再與地方政府舉行會議,相關方向就已經定了,其中有三大議題,而各縣市首長對65歲以上長者只要是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可視為PCR陽性,可以直接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這項共識度最高,其餘一般民眾快篩陽視同確診,這一點中央認為還是要先有一些認定程序,以及「0+7」的細節是自主防疫或自主健康管理,這兩點於那時共識度不高。昨日傳出醫院內的護理人員未經篩檢就到第一線照顧患者,護理師公會認為,這是因為醫院怕護理人員確診隔離,且醫護人力不足但中央卻未處理,指揮中心如何看?陳時中說,護理人員或醫療人員培養速度不快,現在面對疫情,人力使用的彈性會大一點,對於退休、無工作的護理人員或醫療人員回到職場服務,可以不需要執業登記,希望增加人力,但人力本來就很緊繃增加也是有限。陳時中說,醫院在管理上,針對護理人員或醫療人員仍有進行健康監測,以及周期性採檢,因此對醫護人員的健康都是十分關心。
-
2022-05-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三種口服神藥能防重症?抗憂鬱症藥氟伏沙明可治新冠嗎?
臉書朋友“特務“前天(2022-5-15)寄來一篇文章,徵詢我的意見。這篇文章是2022-5-12發表在華人健康網的2種口服抗病毒藥不符條件怎麼辦?醫:第三神藥「無鬱寧」能防重症,作者是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我看完後立刻給“特務“回覆:「確實有正面的研究報告,但FDA沒有授權。」(註:無鬱寧是抗憂鬱症的藥)實在是很巧,我給“特務“的回覆是在前天,而昨天美國FDA發表Memorandum Explaining Basis for Declining Request for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of Fluvoxamine Maleate(備忘錄解釋拒絕申請馬來酸氟伏沙明緊急使用授權的依據)。我們先來看潘醫師文章的重點:「有一般病患可以吃,安全有效又容易取得的藥嗎?有的,這便是【無鬱寧】, Fluvoxamine 。……能減少住院死亡比率接近三成,沒Paxlovid 有效,但和莫拉皮韋差不多。實證醫學證據等級相當高。台灣也是奇怪,某XXXX的臨床實驗證據等級很低,卻有健保給付還大力推廣。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還有網軍要來洗。伊隆·馬斯克的基金會贊助了無鬱寧的研究,結果都是發表在Lancet ,JAMA ,Nature 等一流期刊上,頭撞頭實驗裏海放沒用的狗藥伊維菌素,相當靠譜。」因為潘醫師有提到Lancet ,JAMA ,Nature,所以我就到PubMed搜索。我有搜到一篇Lancet和兩篇JAMA的臨床研究論文 ,但沒有看到Nature的論文。Lancet 和JAMA 的論文是:JAMA 2020-12-8:Fluvoxamine vs Placebo and Clinical Deterioration in Out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OVID-19: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有症狀 COVID-19 門診患者的氟伏沙明 vs 安慰劑和臨床惡化: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結論:在這項針對有症狀的 COVID-19 成人門診患者的初步研究中,與安慰劑相比,接受氟伏沙明治療的患者在 15 天內出現臨床惡化的可能性較低。 然而,該研究受到樣本量小和隨訪時間短的限制,臨床療效的確定需要更大規模的隨機試驗和更明確的結果測量。JAMA 2021-11-1:Mortality Risk Among Patients With COVID-19 Prescribed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Antidepressants(COVID-19 處方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抗抑鬱藥患者的死亡風險)。結論:這些結果支持證據表明,SSRIs 可能與 COVID-19 的嚴重程度降低有關,這反映在死亡率的 RR 降低。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隨機臨床試驗來闡明 SSRIs 對 COVID-19 結果嚴重程度的影響,或者更具體地說是氟西汀和氟伏沙明的影響。Lancet 2022-1-1:Effect of early treatment with fluvoxamine on risk of emergency care and hospitalis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OVID-19: the TOGETHER randomised, platform clinical trial(氟伏沙明早期治療對 COVID-19 患者急診和住院風險的影響:TOGETHER 隨機平台臨床試驗)。結論:在早期診斷為 COVID-19 的高危門診患者中使用氟伏沙明(100 毫克,每天兩次,持續 10 天)治療減少了住院治療的需要。關於FDA昨天發表的備忘錄,它的重點是:2021 年 12 月 21 日,FDA收到 David R Boulware 醫生提交的申請,請求緊急授權氟伏沙明之用於新冠病毒陽性的24 歲及以上成人的門診治療。該請求主要基於 TOGETHER 試驗的結果,這是一項針對巴西高風險、有症狀的成人門診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台試驗。…雖然該研究達到了其主要終點,但結果主要是由於急診科就診時間超過 6 小時的減少,並且對該終點的評估以及 6 小時時間點是否代表具有臨床意義的閾值存在不確定性。當關注具有臨床意義的結果(例如住院或住院和死亡的患者比例)時,氟伏沙明的治療益處並不具有說服力。STOP COVID 和真實世界數據研究存在設計局限性,包括規模小、單中心、終點選擇和缺乏隨機性。另外兩項試驗,STOP COVID 2(比 STOP COVID 試驗大幾倍的試驗)和 COVID-OUT 未能證明氟伏沙明在門診環境中對患有輕度 COVID-19 的成人有益處,並且由於無用這兩項試驗都提前終止了。支持氟伏沙明治療 COVID-19 的擬議作用機制的體外和體內數據有限。所提出的抗炎機制尚未得到充分證明,氟伏沙明通常也不被認為是一種抗炎藥。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當 COVID19 疾病的嚴重程度較輕時,抗炎治療在感染的早期有益,並且目前僅建議需要補充氧氣的住院患者使用抗炎治療。原文:第三新冠神藥,醫生強力推薦,FDA拒絕授權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重症、死亡升 住院今起只收治3大類確診者
昨新增六萬五七九四例本土病例、六十一例中重症(中症廿二人、重症卅九人),另有卅八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原則,今天起,醫院僅收治中重症、未滿三個月發燒嬰兒,以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等三大類確診者。連續六天 單日六萬例確診國內連續六天維持單日六萬多例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判定是否已達疫情巔峰恐太樂觀,還要觀察幾天才比較清楚。CNN報導,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十六日在最新的旅遊警示中,將台灣、安地卡及巴布達、賴索托、南非提升至第三級的「高風險國家」名單。CDC本月初將台灣從第一級「低風險」調升至第二級「中度風險」,這次升級為風險最高的第三級。輕重症分流 回歸專業判定指揮中心統計,從今年一月迄昨,累積八十六萬九○六七名本土個案,絕大部分為輕症,中症人數為一二八六人,占百分之○點一六、重症及死亡合計三六八人,昨天首度達到百分之○點○五。為此,陳時中宣布,即日起調整輕重症分流原則,取消原本剛性的年齡限制,讓醫療回到專業判定,住院資源以照顧中重症為主。至於原先列為高風險對象的八十歲以上長者、懷孕大於卅六周孕婦等六大族群,則改為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陳時中表示,針對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的高風險族群,如懷孕卅六周以上孕婦、出生三至十二個月且高燒超過卅九度的幼兒,設置緊急後送就醫綠色通道,提供緊急生產及兒童等就醫需求。逾六十五歲 重症風險最高此外,自今天起,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如快篩陽性就視同確診,可以透過藥品綠色通道申請口服抗病毒藥物,藉此降低八成的重症機率。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表示,在重症高風險族群中,以逾六十五歲者的風險最高,恐超過十倍以上,務必趕在發病後的五天內投藥,才能降低重症及死亡機率。理賠亂象 蘇指依法就得賠「○加七」新制昨上路,再掀防疫理賠新亂象,多位綠營立委出面砲轟,要求金管會不能任由業者侵害保護權利。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晚表示,政府會嚴格要求保險業者依法、依約履行理賠責任,只要已核保、符合條件,民眾一定拿得到理賠金。昨新增本土病例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歲以上,分布地區新北市一萬八四○○例最多,其次為桃園市一○一八四例、台北市九七七二例、高雄市四九七九例、台中市四七七○例等。新增卅八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卅至九十多歲,以高齡長者為主,卅七人具慢性病史,總計十八人未接種疫苗。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衛福部立醫院每天PCR採檢2000多人 祭5大措施加快速度
新冠肺炎每日確診患者已突破6萬人,其中新北市患者人數仍為全台之冠,導致各篩檢站擠爆等待PCR採檢患者。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今於臉書表示,位於新北市新莊的部立台北醫院PCR篩檢站,自5月1日到昨天(5/16)已採驗2萬6663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都在2000多人。而同站的新冠專門急門診(看診開藥)自5月3日以來,也服務了8116人,包括1084個兒童。可說是全國最大站之一。昨天開始進行65歲以上綠色通道,並直接給予抗病毒藥物,流程也相當順暢。由於先前PCR預約的爽約率很高,所以也開放名額給沒預約而現場來的民眾,醫院在可以負荷的情況下,都儘量服務。王必勝說,部立台北醫院PCR篩檢站目前不論預約或現場都有給建議到場時間。但可能因為急著做檢查,預約加上現場的民眾都不願照時間過來,導致排隊人龍很長。看到民眾日曬雨淋花時間排隊, 院方感到很過意不去,因此昨天團隊討論研究處理方式,希望在服務量能不減少的情況下,加快服務速度,降低排隊的時間。1. 由於爽約率已經由初期近50%降到約20幾%,所以以預約為原則,不開放現場號,並機動的將當天爽約名額加到下午晚上的預約名額。2. 將報到增為4線,採檢增為2+2(+2是視現場如有人潮馬上機動開設)3. 65歲以上長者或兒童有綠色通道分流。4. 急門診症狀治療藥物事先都備好裝好,加快看診領藥流程。5. 採用走動式管理,由工作人員對排隊民眾做分流,並引導照約定時間前來。今天實施後,現場排隊人潮明顯減少,等候時間趨於合理,運作也很流暢。特別一提,兒童綠色通道部分由於有2至3位專科醫師常駐看診,消化速度快,已沒有排隊的隊伍。我們會繼續檢討,提供更優化的服務,善盡自己的力量。「醫療是神聖的。醫療人員也是人。人跟人是有溫度的,溫度來自共事的革命情感、專業的討論交流、同事同學的情誼、師徒間的恩情、平時的互相關懷,這是我的理解和實踐。」王必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