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毒藥
共找到
770
筆 文章
-
-
2020-08-12 科別.消化系統
C型肝炎健保幫出20萬治療 護理師:9成能治癒
C型肝炎是國內感染人數第二多的病毒性肝炎,僅次B型肝炎,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衛生福利部推出「健保幫出20萬治療」,護理師提醒,只要經檢驗出有C肝病毒的民眾,便可使用健保及早治療。桃園醫院日前有一名婦人因準備洗腎,在腎臟科醫師評估後發現她是C型肝炎感染者,轉至腸胃科門診做C型肝炎的用藥評估,腹部超音波顯示有一顆2公分的腫瘤,更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竟然除了肝臟外,闌尾及右腎也發現腫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顧元豪利用腹腔鏡手術,同時切除肝臟惡性腫瘤、闌尾惡性腫瘤肝臟及右腎良性腫瘤,富人也順利康復,在完全沒有任何腹痛的情況下,及早發現「雙癌」並及早接受治療,算是不幸中的大幸。C型病毒如何傳播感染?桃園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護理長林秀秀解釋,C肝病毒主要是由血液透過皮膚、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若與他人共用汙染針具、沾血的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等,都有可能發生感染。有研究指出,慢性C型肝炎經過20至30年後,4人之中會有1人演變成肝硬化,一旦進入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會增高,因此必須及早治療或定期追蹤檢查,C肝早期無藥可醫,須花上百萬自費藥物治療,但隨醫藥發展,現已有健保補助治療費用。林秀秀表示,新型全口服抗病毒藥物(DAA)只需服用2至6個月,治癒成功率達97%,且民眾只要就醫經確認感染慢性C型肝炎,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健保都可給付近20萬元的藥物治療,由國家幫忙支付藥物費用,提醒慢性C肝病友千萬別放棄這20萬,要趕緊治療。
-
2020-08-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已請美助台取首批疫苗
對於有學者質疑,台美醫衛合作備忘錄若未談妥疫苗,美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就是白來了。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被問到這問題時,當場變臉說:「這樣講就很白目了。」 語畢就轉身離去。但陳時中稍後解釋,美方來訪不是交換禮物,是建立長遠關係,他中午與阿查爾餐敘時,已請美國協助台灣取得首批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表示,阿查爾日前參觀指揮中心時,我方主動提出美方是否可供應疫苗給台灣,對方承諾帶回討論。另外,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被美國買下未來三個月產量,是否有可能交換藥物,莊人祥也說,未來有藥物需要將主動提出,與疫苗供應一同討論。陳時中強調,友邦來了,不是為了交換禮物,而是為了建立國家關係的長久發展,不能用單一目標來看這件事。被問到沒有疫苗,是否擔心台灣秋冬疫情?陳時中說,有疫苗當然最好,因此還是多方努力嘗試每個可能的機會。至於台美是否共組新的國際衛生組織,以取代世界衛生組織,陳時中說,現在言之過早,很多事情都在發展中,靜觀其變。【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昨天在臉書表示,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來台,深化台美交流,值得欣慰,但是蔡政府罔顧過去六位部長級內閣成員訪台的事實,渲染為外交突破,只是自欺欺人,政府做好宣傳工作當然很好,但超過事實,一戳就破。江表示,備忘錄內容對於國人最在乎的疫苗全然不提,簽署單位降級,更值得檢討。
-
2020-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提美方供應疫苗 美衛生部長承諾帶回討論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昨與衛福部長陳時中雙方首簽署「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並參觀指揮中心防疫組和會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在參訪過程期間,我方主動提出美方是否可供應疫苗給台灣,但由於沒有很多時間商討,對方承諾帶回討論。莊人祥表示,阿查爾在台行程很趕,雙方交流防疫經驗,我方也主動提出希望美方可提供新冠肺炎疫苗。考量美國跟許多疫苗廠商都有進行投資,如果美國疫苗研發成功,且疫苗數量充足,希望台灣與美國之間的疫苗供應,在年底可以有更多可能性。但問及美方供應疫苗的可能性為何?莊人祥不願多說,僅說還有相當多不確定性。另外,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美國買光未來三個月的產量,是否有可能交換藥物,莊人祥也只說,不論在昨天簽訂的備忘錄或聲明書,未來有藥物需要就會主動提出,與疫苗供應一同討論。
-
2020-08-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若無解 美「這次就白來了」
美方代表讚許台灣為可靠夥伴,雙方關係為「真朋友、真進展」,但談及是否協助我順利取得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等實際防疫需求時,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答案是:「台美雙方持續分享疫苗和治療的研發相關資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啟動『神速計畫』,正努力快速取得安全有效的藥品和疫苗,若能滿足國內需求後,會以公平方式提供給國際社會。」此話一出,讓不少國內專家失望。「等他們取得後剩下才給,這樣絕對不足。」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台灣未能擠進國際疫苗投資的戰略圈中,若美國真想幫台灣,應該把我國加入圈圈中,因為台灣有資金,也有能力,可以與美國一起協助全球。詹長權指出,各國積極研發疫苗,希望年底之前可以拿到疫苗,目前國際已有六支疫苗進入第三期「人體實驗」,台灣卻還在動物實驗階段,要走到人體實驗,還需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如果到了明年中,台灣在疫苗研發上仍未取得國際地位,這會很危險,就像沒有好的武器來捍衛國家安全。他建議透過國際合作結盟,共同研發。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話說得更白,疫苗是台灣最迫切需美國幫助,若美無法實際解決台灣需求,「這次就白來了。」蘇益仁分析,為防範下一波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的疫情,十月全球六支疫苗將進入量產,而美國就有三支。首批疫苗每個廠商可能都只有一、兩億劑,幾個主要投資研發的國家自己可能都不夠用,打完就沒了;台灣只能等到明年三、四月以後,各廠第二批次的大量生產,才有希望買到疫苗。蘇益仁感嘆,學界早在三月就呼籲政府應加快疫苗研發腳步,政府卻等到七月才通過相關預算,足足慢了四個月,自行開發的三支疫苗最近才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根本來不及因應冬季疫情。當幾個先進國家民眾都接種疫苗,可能要求外籍旅客須持疫苗接種證明才能入境,到時台灣人可能連出國都有困難。
-
2020-08-09 科別.消化系統
擊潰肝病 陳時中:9月免費肝炎篩檢對象擴大至79歲
台灣一直被視為肝病王國,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出席肝基會26周年活動致詞表示,預計今年9月起免費肝炎篩檢對象擴大至79歲,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說,推估每年篩檢受惠人數可望從20萬提升至56萬人次,一年可再多找出1.7萬至2萬名B、C型肝炎患者,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據衛福部數據,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每年造成約13000國人死亡,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B型肝炎就是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其次為C型肝炎,兩者都是造成國人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國健署現行肝炎篩檢提供一般民眾免費篩檢資格則維持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者,去年6月1日起,放寬原住民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年齡為40至60歲。賈淑麗說,預計9月中旬將民國55年次的「天花板」取消,未來45歲至79歲一般民眾都是免費肝炎篩檢對象。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成立已屆26年,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致詞表示,台灣曾經是一個每5個成人就有1人是B肝帶原者土地,隨醫學進步,抗B肝病毒藥物可緩解症狀控制病情,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更逼近100%,不但可阻斷病毒傳染,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病患人數也會大幅降低。大部分肝病發生,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指出,目前根除C肝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把罹病卻不自知的潛藏患者都找出來接受治療;賈淑麗呼籲,符合資格國人善用政府此項篩檢服務或自費檢查,掌握自己是否有B、C型肝炎。賈淑麗表示,符合資格的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只要攜帶戶口名簿到全國6000家提供成人預防保健醫療院所,不再須自掏腰包花200元,即可免費接受篩檢。只要定期接受追蹤、治療就可有效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
2020-08-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地塞米松與瑞德西韋 張上淳說明異同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決議將地塞米松列入新冠肺炎診療暫行指引,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說,地塞米松與瑞德西韋都有能減少病人死亡的效果,但作用機制並不相同。新冠肺炎準新藥瑞德西韋全球瘋搶,所幸國際間發現類固醇老藥「地塞米松」也能降低重症、中重症患者死亡風險,指揮中心昨天召開專家會議,決議列入新冠肺炎診療暫行指引。外界多將地塞米松視為瑞德西韋的替代藥,但張上淳今天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兩者異同。張上淳指出,兩種藥物都已有報告說對病人有幫助,特別在重症或是需要氧氣幫忙的個案,可以減少死亡機率。張上淳說,昨天專家諮詢小組會議,也針對國內臨床處置指引討論這個議題,把地塞米松列入國內治療指引建議使用藥物,建議在有需要氧氣治療或是插管病人上使用。不過,張上淳也說,地塞米松看起來好像跟瑞德西韋有點類似,但兩個是不同類藥物,瑞德西韋是抗病毒藥物,作用是減少體內病毒量、殺死侵入體內的病毒,讓治療能得到效果並減少死亡,而地塞米松則是抗發炎藥物,減少體內因為發炎而造成的傷害,進而降低死亡機率。張上淳說,兩種藥物各有效用,但作用方式不同,不能稱作完全替代藥物,只是都有對病人減少死亡的效果。
-
2020-08-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搶藥失利、指引納地塞米松替代 專家:給民眾錯誤觀念
新冠肺炎有效藥物「瑞德西韋」全球都在搶,但我國搶藥失利,指揮中心昨天確定將替代用藥「地塞米松」納入治療指引。然而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直批,兩者完全不可相提並論,「指揮中心是在給民眾錯誤觀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地塞米松」為一款治療感染症造成嚴重肺炎的老藥,據國際臨床研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有顯著療效,使用在需帶呼吸器維生患者可降低約四成致死率、其他需供氧的重症病例身上,也可有效降低約兩成死亡率。但對於指揮中心欲將「地塞米松」作為「瑞德西韋」的替代用藥,蘇益仁直言,兩種藥物的作用機轉完全不同,瑞德西韋直接抑制病毒複製,避免後續引發更嚴重的發炎反應,成為嚴重肺炎;地塞米松則是當病毒入侵,抑制免疫細胞引發嚴重的發炎反應,避免肺部進一步纖維化。然而地塞米松使用上有很大的風險,因其抑制免疫力的同時,恐無法對抗病毒,反強化病毒複製,延長病程。目前國內的瑞德西韋存貨為臨床試驗輸入,加上七月時藥廠向總公司爭取輸入,目前僅剩328劑、可供54人使用。蘇益仁表示,防止疫情最好的「武器」是疫苗,接下來便是抗病毒藥物,現在僅剩54人分完全不夠,若出現大量重症患者則可能癱瘓醫療體系。當務之急仍是必須在國際間盡力取得藥物,且至少應有千人分才行。
-
2020-08-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國藥廠莫德納傳遭中國駭客攻擊 年初就下手竊取新冠疫苗機密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領頭羊、生技製藥公司莫德納(Moderna)據傳遭中國駭客攻擊;而官方人員指出,今年年初中國駭客就試圖竊取莫德納公司的重要資料。司法部上周才起訴34歲李小玉(Li Xiaoyu,均音譯)和31歲的董家志(Dong Jiazhi)兩名華人,指控他們在美從事間諜活動,目標包括三處匿名的疫苗研發中心。這兩名中國駭客在美國執行駭客任務已經長達十年,而最近的主要攻擊對象都是以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中心為主。新冠肺炎基因序於今年1月公布後,莫德納候選疫苗mRNA-1273便率先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而美方指控中國駭客,在今年1月對「麻州某研發疫苗的生技廠」進行偵查行動,對象正是莫德納。該公司向路透證實已和聯邦調查局(FBI)聯繫,確實遭駭客竊取重要資料,莫德納發言人喬丹(Ray Jordan)說:「我們會持續對資安威脅保持警惕,為了保護公司的重要資料,我們將和其他授權單位保持合作,並確保公司團隊能運作順利。」資安專家們表示,駭客的「偵查行動」定義相當廣泛,包括刺探對方公開網站的系統弱點,在入侵之後竊取重要帳戶資料。聯邦調查局與聯邦衛生福利部皆拒絕提供其他遭中國駭客攻擊的公司;但司法部表示,這兩家都是生技公司,分別位於加州和馬里蘭州。據稱,位於加州的生技公司正在對「抗病毒藥物進行研究」,馬州的公司則在今年1月宣布,即將展開疫苗研發;因此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製藥廠商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與另一家獲得美國政府補助生產疫苗的生技製藥業者Novavax,被認為符合上述條件,可能是遭到攻擊的公司。吉利德科學發言人雷德利(Chris Ridley)不願回應,Novavax則說:「我們的資安團隊已經收到警告,可能遭外國駭客攻擊。」
-
2020-08-0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酗酒喝到吐血 只能換肝保命
老闆與員工開檢討會。結尾時老闆很嚴肅的說:「我決定下詔『罪』己。」員工聽了個個誠惶誠恐,自己認罪。老闆:「我決定下詔『醉』己,你們想到哪裡去了?還不趕快給我拿『酒』來!」酒與人類文明糾纏了數千年,是社交場合必備之物。「酒逢知己千杯少」,古代詩人李白酒後望著江中明月冥想,跳到河裡去撈月。酒後吐真言,把一些桎梏紓解,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讓人放鬆。但酒也是穿腸毒藥,它分子小很容易穿過胃壁吸收到血液,少部分由肺部、由鼻孔呼出,因此交通大隊可以叫人吹氣臨檢,但大部分的酒精由胃吸收之後到肝臟這個化學工廠解毒,但同時酒精本身也會傷害肝細胞,引起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它會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因此病人會水腫、腹水,也會促進肝纖維化,引起門脈高壓,引起食道靜脈瘤,許多酗酒病人直到吐血那一刻或腹大如鼓,或黃疸那一刻,才知道酒喝太多了,但也來不及了,只能靠換肝才能活命。因此,「下詔罪己」也好,「下詔醉己」也好,一定要適可而止,才能擁有彩色人生。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7-29 科別.感染科
日本腦炎流行高峰 醫師:蚊子感染終生帶原需謹慎防蚊
現為日本腦炎的高峰期,在我國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桃園市現有3例確診個案,醫師表示,蚊子一旦被感染則終生帶原,提醒民眾平時出門就要加強防蚊措施。日前有一名王姓女子因工作關係常待在戶外,戶外蚊蟲又較多,屬於高風險環境,近日身體出現發燒、頭痛、活動虛弱、口齒不清、意識改變等症狀,到院就診檢查。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黃玉晴表示,經腦部電腦斷層發現腦病變及中風,其症狀高度懷疑為腦膜炎經由腰椎穿刺,檢驗報告確診為日本腦炎,後續透過抗病毒藥物及相關治療後逐漸恢復,目前已出院,同住者並沒有疑似症狀。如何預防日本腦炎?桃園醫院護理師劉宇婕指出,常見的病媒蚊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棲息在吸血源附近的草叢、盆栽、貯水槽、菜園或池塘等積水處,吸血高峰為清晨及黃昏時段,提醒民眾平時應加強防蚊措施。劉宇婕建議,外出活動時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要避免在高峰時段到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檢查居家有無積水容器,或者使用合格的防蚊液,都能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
2020-07-28 科別.消化系統
2歲女童吞了爸媽婚戒 空腹時間不足只能全身麻醉取出
苗栗一名2歲女童前幾天因誤吞父母的戒指,被送到大千醫院急診,X光檢查發現戒指已掉到胃部,必須進行無痛胃鏡才能取出,但這名女童空腹時間不足,胃部可能還殘留食物,因此經麻醉醫師評估後,採取全身麻醉,並置入氣管插管,保護呼吸道以防嗆入嘔吐物,經多次以胃鏡進出,分批將胃中食物殘渣撈出,終於順利將女童誤吞的戒指取出。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誤吞異物時建議於6至24小時內接受胃鏡取出的物品,包括尖銳物、電池、磁鐵、毒藥物或超過2.5公分的鈍狀物,這次女童誤吞的戒指屬於鈍狀物,但直徑將近2公分,對幼兒來說相對較大;由於6個月至4歲的小朋友很容易誤食異物,尤其是6個月到1歲半前的口腔期,寶寶會通過嘴巴的咀嚼與味覺來探索、認識世界,並透過吃、將東西放到口中來獲得滿足,所以會不斷嘗試抓東西往嘴裡塞,家中大人一定要特別留意。他指出,如果不小心發生誤吞異物,家長可先保持鎮靜,了解誤吞物品的形狀、大小與數量,就醫前不要用吞飯、催吐、喝醋等方式處理,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同時也確保如需緊急做胃鏡或手術時,可維持空腹6至8小時以上;若出現呼吸困難、無法出聲,顯示異物梗塞氣管,應馬上撥打119,並執行哈姆立克法直到異物咳出或嘔出。林裕鈞建議,想要預防嬰幼兒誤吞異物,可選擇符合年紀的安全玩具,將家中藥品、硬幣等容易誤吞的物品放置高處或鎖在櫃子裡,幼兒哭泣時應避免餵食,若有帶骨、刺、核的食物與硬質糖果,也不建議給學齡前幼童自行食用。另外,民眾就醫希望接受胃鏡檢查摘除異物,並非馬上就能施作,如果空腹時間不足8小時,可能會因為檢查過程嘔吐併發吸入性肺炎,也因為食物殘渣的遮掩,增加尋找和撈取異物的困難度。此外,較小的魚刺雞骨,約80%都會自行滑入胃中軟化溶解,喉頭的異物感經過3至5天會逐漸緩解,如果沒有吞嚥困難、吞嚥疼痛等警示症狀,不一定有緊急施行胃鏡的必要性。
-
2020-07-2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病後果嚴重 就醫謹遵醫囑
病人開刀,局部麻醉。醫師:「不要亂動!」病人:「平常都是我叫別人不要動!」病人在公司是大老闆,平日發號司令慣了,居然在手術時要被醫師吆喝,情何以堪啊!術業有專攻,入境隨俗,看病聽醫師的,告別式時聽禮儀師的,這是常規,在醫療上有關人命更要如此。例如B肝帶原,有些人終其一生可能肝指數正常,有些人肝指數會跟股票一樣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一輩子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大了150倍。肝指數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B肝病友,很容易肝臟長期發炎之後,演化為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最後長出肝癌出來。但是最可怕的還是肝硬化之前肝指數大幅度飆高,演變為猛爆性肝炎而致命。最近就有一位老病友,B肝帶原幾十年,肝指數一直居高不下,我請他服抗病毒藥物,他就堅持不吃,結果有一天,人出現黃疸、精神不濟才來就診,抽血肝指數二千多,黃疸10以上,緊急用B肝抗病毒用藥,但肝衰竭已經很厲害,太慢了,來不及換肝就往生了,享年不到50歲,令人扼腕。凡事虛心一點,聽從專家的意見,不可太自以為是,尤其攸關生命的事更應該如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7-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低染疫患者死亡率 日批准地塞米松為治療藥物
日本厚生勞動省已批准將廉價、廣為使用的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作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第2種治療方法,因英國試驗顯示,這種藥物可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路透社報導,厚生勞動省在最新修訂手冊中,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與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同列為治療選項。厚生勞動省這項修訂今天獲日本媒體廣泛報導。英國研究人員上個月宣布,試驗結果顯示,地塞米松是第一個能拯救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性命的藥物,科學家稱這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重大突破。日本製藥商「日醫工株式會社」(Nichi-IkoPharmaceutical Co.)是生產這種藥物的藥廠之一。
-
2020-07-21 科別.感染科
近三年最晚的疫情 國內首例本土登革熱 四度就醫才確診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是近三年最晚疫情,為居住桃園市桃園區玉山里30多歲男性,因陸續出現發燒、皮膚紅疹症狀,分別於7月15日及19日就醫,20日進行登革熱NS1快篩結果呈現陽性,由醫院通報,於今日檢驗確診感染登革熱第一型。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說,該男近期無國外旅遊史,一開始因為發燒,到社區診所就醫,起初被認為是流感,開立服用流感抗病毒藥物,但服用三天後無效,此後三次醫才被通報,目前個案住院治療中,同住接觸者無疑似症狀。莊人祥說,主要活動地於桃園市及桃園區住家外,曾至台北市中山區等地洽公,由於桃園處於國境大門,初步研判社區中可能有不顯性感染者,待進一步調查以釐清感染源。莊人祥表示,個案為防範疫情擴散,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居住地周邊進行疫情調查、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並加強當地民眾及醫療院所的衛教。以國內過去本土登革熱疫情趨勢分析,約在五月或六月就出現首例,過去甚至有二月確診的本土個案,「今年確實比較晚出現病例。」疾管署副主任郭宏偉表示,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限制外籍人士入境及邊境嚴管,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6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病例,較近5年同期為低,且多為今年1至3月時發現的個案;感染國家以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多。同時,提醒地方政府特別注意從東南亞返台居家檢疫對象,應留意其健康情形,如發現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者,應儘速安排就醫,加強登革熱檢驗。近期國內各地易發生午後雷陣雨,請民眾雨後應加強環境整頓與孳生源清除,落實「巡、倒、清、刷」,以降低病媒蚊密度;此外,醫療院所應提高警覺,務必加強詢問就診者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若為疑似個案,可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
-
2020-07-16 科別.消化系統
B肝指數正常恐是假象 持續檢測保健康
新冠肺炎在台疫情雖趨緩,仍有民眾不敢去醫院,但對肝病患者來說,若因此減少就醫或中斷用藥,恐提升病毒復發風險。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台灣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220萬人,估計仍有30到40萬名B肝患者未妥善接受治療,未來肝癌風險大增,呼籲失聯肝病患者應積極就醫、持續回診檢查。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指出,健檢肝功能指數「正常」,並不代表就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或沒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可能。台灣自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肝疫苗,新生兒B肝感染率從10% 降至近年小於1%,但35歲以上族群仍不乏B肝病毒帶原者,其發生率高達15%。60歲的張女士30年前罹患B型肝炎,雖有治療並定期追蹤,但是6年前肝炎嚴重發作,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皆比一般人超標10倍、2倍外,B肝病毒數更飆升至600萬單位,比正常值超出3000倍,所幸立即接受治療而改善;不過,半年後停藥又復發,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而改善,讓她決心不再停藥。收治張女士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表示,在慢性B肝治療過程中,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但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肝病患者在治療三年後會面臨停藥。據台大醫院近年研究發現,治療慢性B肝的藥物停藥後導致的復發比率不盡相同,平均停藥一年的患者中有6成會病毒復發(B肝病毒數大於2000單位),其中約有5成肝功能指數(ALT/AST)大於80 U/L,恐出現黃疸、肝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症狀。高嘉宏說,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進行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U/L,即可進一步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皆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http://www.loveliver.com.tw 查詢。
-
2020-07-16 科別.消化系統
病毒量超標3000倍 B肝婦不敢再停藥
今年有許多民眾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敢去醫院,但對肝病患者來說,若因此減少就醫或中斷用藥,恐提升病毒復發風險。60歲張女士在30年前就發現自己患者B型肝炎,雖有治療並後續定期追蹤,但六年前肝炎嚴重發作,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皆比常人超標10倍、2倍外,B肝病毒數更飆升至600萬單位,比正常值2000超出3000倍,所幸立即接受醫師治療而改善;不過半年後停藥又復發,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而改善,讓她決心不再停藥。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台灣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220萬人,預估仍有30到40萬位B肝患者未妥善接受治療,肝臟可能逐漸受病毒侵襲而出現慢性發炎,更可能持續惡化,轉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未來肝癌風險大增;而為響應今年「全民回肝計畫」與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他呼籲失聯肝病患者應積極就醫、持續回診檢查。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指出,民眾都會做健檢,但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就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或沒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可能。台灣自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肝疫苗,使新生兒B肝感染率從10% 降至近年小於1%;然而35歲以上族群中,仍不乏B肝病毒帶原者,其發生率高達15%。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表示,在慢性B肝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定期為病患進行病毒量檢測,以確保治療效果並追蹤是否出現抗藥性,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不過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肝病患者在治療三年後會面臨停藥,再視患者是否復發、肝病毒指數等決定是否續藥。而據台大醫院近年研究發現,治療慢性B肝的藥物導致的復發比率不盡相同,平均停藥一年的患者中有6成會病毒復發(B肝病毒數大於2000),其中約有5成的人肝功能指數(ALT/AST)大於80 U/L,恐出現黃疸、肝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症狀。因此蘇東弘建議民眾在停藥期間需要定期回診,請專業醫師協助監測病毒量以早期發現復發。高嘉宏說,B肝不像C肝可以治癒,患者需長期服藥治療,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進行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 U/L,即可進一步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皆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查詢。
-
2020-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對付COVID-19 可借鏡抗愛滋史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期間,全球各地醫療系統都需升級,以控制住傳染並能因應病患湧現,以及防範日後爆發。路透社報導,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在國際愛滋學會(International AIDSSociety)策畫的視訊會議上表示,在疫情處理上已捉襟見肘的各國領袖「需要借鏡愛滋病毒/愛滋病(HIV/AIDS)抗疫」,並確保人民能擁有公平且具有醫學實證的醫療系統。萊恩說,儘管全球許多地區尚未達到疫情高峰,但已暴露出醫療體系的弱點,讓數以十億計的人缺乏可依賴與可負擔的必要醫療服務。愛滋病是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所引發的疾病,在1980年代曾被視為絕症。由於愛滋病毒具高度變異性,也無法靠自體免疫消滅,至今沒有沒有預防HIV的疫苗,然時至今日,愛滋病已可藉由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來控制。至於新型冠狀病毒,研究人員仍預期終會出現有效疫苗,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輕症患者可自行康復。萊恩說,儘管這兩種病毒「在範圍和本質上都不盡相同,但在許多方面仍可相提並論」,像是暴露出相同的不平等問題,以及類似的不義與背棄。他說:「但我們不能因反舊帳和推諉究責而分神,仍需積極向前。」
-
2020-07-08 科別.感染科
感染EB病毒恐引發淋巴癌、鼻咽癌 這些感染途徑要當心
在全世界對病毒唯恐避之不及之際,我們來認識一隻大概算是最常見的病毒之一的病毒吧!這是Epstein-Barr virus,縮寫為EBV,也稱為EB virus,或叫EB病毒,另外也稱為「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是皰疹家家族中的一員。全世界都有這隻病毒的蹤跡,甚至很多人都感染過。話說從頭…1960年代,伯奇Burkitt為在非洲烏干達行醫的外科醫師,他有次意外發現小孩臉腫腫的,原來是臉龐長了腫瘤。兩星期後,他又再度望向窗外,竟然再度看到窗外另一位小孩同樣也出現了下巴處的腫瘤。伯奇Burkitt醫師心想,怎麼這麼奇怪,非洲這裡的小孩腫瘤常常長在臉上?伯奇醫師認為這不是偶然,經過一番研究,後來原來這疾病是淋巴瘤的一種,因而被命名為「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有次Burkitt醫師演講時,底下坐了個病理學家Epstein。聽完演講後,Epstein認為這個淋巴瘤很有意思,很值得研究,與助手Barr一同努力,最後證實這個淋巴瘤是由一種雙鏈DNA病毒引發的。這隻病毒因此就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被稱為「Epstein-Barr Virus」,簡稱為EBV,或叫做EB病毒。這是醫學上具有指標性意義,因為這是第一次證實「病毒可以引發癌症」。被EBV感染時會有怎樣的症狀?很多人都是在孩童時期就感染了EB病毒,在孩童時期感染的話,可能不會有什麼太明顯的症狀,或家長只覺得小孩有個小感冒這樣而已。到五歲之際,約有一半的兒童已經感染過EB病毒。如果是到了青少年時期或成人期才感染EB病毒,症狀就會比較明顯,例如表現出疲憊、發燒、喉嚨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紅疹等問題,此時可稱為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大約二到四周才改善,甚至有些患者會好幾個月都覺得很疲憊。九成的成人都曾有感染過EBV。不過感染、痊癒之後,這隻病毒並不是消失無影無蹤,而是潛伏在人體內,哪天免疫力變差的時候,EB病毒又會突然捲土重來,再度帶來一些不適症狀。因此,體內有EB病毒的帶原者人數非常多呢。我們是如何感染到EB病毒的?通常EB病毒都是靠著體液傳播,唾液則是最常見的傳播介質。例如親吻小孩、與孩子分享同一份食物或飲水,就可能經由口水把病毒傳播到孩子身上。所以,與感染者用同樣的杯子喝水、用同一支牙刷都會被感染EBV。小朋友之間傳遞沾上口水的玩具,也是一種傳播可能。當然,EB病毒也能經由血液和生殖器分泌物傳染。EB病毒會帶來哪些問題?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這隻病毒,如果感染到EBV,也沒有特殊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方式,就是自己要多休息、多喝水。然而,和這隻病毒相關的疾病很多,甚至與癌症相關。因為感染EB病毒之後,可能會讓細胞的基因突變,因此與EBV相關的腫瘤從非惡性腫瘤、低惡性度腫瘤、到惡性腫瘤都可能!你大概不會覺得太意外,畢竟,當初找到這個病毒的原因就是從淋巴瘤的檢體中發現的,EB病毒是第一個被證實與癌症相關的病毒。目前與EB病毒最相關的癌症包括了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之中的伯奇氏淋巴癌、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鼻咽癌。 不過,EBV的感染率其實非常高,究竟為什麼多數人體內的EB病毒都沒有導致癌症,卻在某些人體內作怪?或是有哪些特色才會導致EBV更容易誘發細胞基因突變呢?目前並不清楚。而EB病毒會改變基因的表現型態,長期以來也被認為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像是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等有關。聽起來EBV還真是作惡多端,然而,也請別過度擔心,畢竟許多人都是在兒童時期就已經莫名其妙地感染了EBV了,在疫苗還沒出現前,根本無從預防起。目前,我們也不會靠抽血檢測「有沒有感染EB病毒」來預測這人是否得了淋巴癌、鼻咽癌、或自體免疫疾病。一切都還是要靠臨床症狀來評估。原文:
-
2020-07-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為孩子活下去 染疫媽雙肺移植手術成功創韓先例
韓國醫師團表示,經過創紀錄的112天特殊維生系統搶救,一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接受雙肺移植手術後逐漸康復,創全國首例。路透社報導,這名50歲女性患者不願對外公布姓名或受訪,但自2月以來就照顧她的李姓護理長透露,這名患者似乎求生意志更為堅強,部分原因與她是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有關。護理長說:「她告訴我們『我很感恩能看到陽光還有月光。我非常感恩自己能持續呼吸』。」護理長表示,這名女患者早就想好出院後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好好洗個澡」。這名婦女2月底因確診染疫住院,然後16週靠葉克膜(ECMO)維持生命。主治醫師表示,她創下全球COVID-19患者裝葉克膜續命天數最長紀錄。韓國翰林大學聖心醫院肺病與重症醫學朴姓教授表示,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快利佳(Kaletra)和類固醇等各種藥物都未能阻止她的肺纖維化持續惡化。除了肺移植手術外,醫師幾乎別無選擇。主刀的金姓醫師表示:「裝葉克膜的病人肺移植成功率為50%,幸運的是,我們的病人在我們找到捐贈者的時候,就已經做好術前充分準備。」醫師團隊進行了8小時手術,他們形容她受損的肺硬得像石頭。朴姓教授表示,她剛進醫院的時候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沒有葉克膜儀器協助下無法維生。葉克膜通常用在靠呼吸器也難以好轉的患者上,但這些患者被認為有9成死亡率。金姓醫師表示,一半的裝葉克膜患者會在2、3週後康復,而那些沒康復的患者則要考慮肺移植。院方表示,這名婦女是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第9個染疫患者肺移植手術成功案例,她是在6月21日手術。中國先前也有6個類似手術;美國和奧地利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