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名重症醫療專業醫師,是一名古文詩賦愛好者,是一名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
●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ooihean/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名重症醫療專業醫師,是一名古文詩賦愛好者,是一名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
●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ooihean/
2021-03-07 15:10:58 黃軒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 答案就是下面 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 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
2021-06-16 10:19:41 黃軒
COVID-19潛在疾病的排行榜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死亡推助器。 A.得COVID-19後「重症者」常見的慢性疾病 如果和完全沒
2021-06-29 11:21:34 黃軒
在去年,很多不可思議的謠言,例如在蔬果中有COVID-19病毒,在魚類中有COVID-19病毒,在肉類中有COVID-19病毒⋯⋯ 如果我告訴你,COVID-19病毒喜歡的天菜,不在蔬果中,不在魚類
2021-08-02 18:25:17 黃軒
那天看到有人戴著手套在賣場,挑選貨品然後又拿貨品,又推車到處在逛賣場,其實她正在到處散播病菌或汙染物,但她自以為是乾淨和安全的。 大家都以為,不是這樣做可以避免COVID-19的汙染物,甚至病毒
2021-05-02 17:08:41 黃軒
又出現家庭傳播了 台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學實證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
2020-10-02 00:28:12 黃軒
對於那些沒有進展到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階段的腸癌患者,每天至少4杯咖啡就與患者死亡風險顯著下降有關。
2020-12-24 09:41:54 黃軒
我也曾在聖誕節,心碎於醫院中... 我也曾在平安夜,淚水不平安一整夜中 ... 記得有一年耶誕夜的臺灣,氣溫只有10度C,我一大早在加護病房外頭遇到一個家屬,貼著冰冷窗戶不停啜泣,孤單身影依靠
2020-12-30 09:53:51 黃軒
台灣冬天低溫,真的會「冷死人」,而且天氣越冷,死亡率就越高。 國外的統計 國外的統計數據均顯示:冬季,尤其是「1月份」,是冬季心肌梗塞死亡最高的月份。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
2021-06-24 18:45:12 黃軒
在現今各國都爆發大流行,快速又精準找出COVID-19感染者是當前重要的工作,快篩工具可以有效、快速輔助降低社區傳播的盛行率。 在許多國家,SARS-CoV-2檢測已經延伸到無症狀感染者,例如在學校
2021-05-16 10:17:17 黃軒
社區傳染大爆發,如何避免自己在家中被傳播?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家庭成員接觸史了」。 美國的一個研究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
2021-06-10 10:33:48 黃軒
為什麼到院前,會「隱形缺氧」死亡? 台灣5月11日至6月7日,共有296人死亡,而其中有35位到院前已經死亡,佔了11.8%!指揮中心指出,這些到院前死亡者,都因隱形缺氧難察覺導致而成的。 關於到
2021-04-01 10:33:55 黃軒
你天天都會用銭包,有沒有想過我們囗袋中、包包中的錢包有多髒?如果我告訴你,馬桶蓋實際上不是公共廁所中細菌最多的物品,你會怎麼想? 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普通廁所相比,帶入公共場所的【女性錢包】,
2021-11-16 15:19:30 聰明飲食
許多人在早餐店點早餐都會和老闆娘說「幫我烤焦一點」,酥酥脆脆又有點焦的土司又香又可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偶爾吃燒烤食物是可以的,但若食材出現「焦碳」狀況,可能就會吃進致癌物,建議不要吃,以避
2021-06-03 09:53:44 黃軒
緊急替COVID-19病患插管,「與死神最短的距離」 看到急診醫師替患者插管染疫的新聞,頓時想起了,台灣之前在抗SARS期間,有1名醫師在2003年4月28日晚上值班時,為救治林姓婦人,因不知林
2021-09-27 12:40:13 黃軒
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agal syncope) 「迷走神經昏厥」又稱作「血管迷走性昏厥」,它是人體第十對腦神經,包含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在內,又由於副交感神經正好是負責抑制血液、心跳、呼吸等
2021-04-06 10:21:09 黃軒
假日,是很開心的時間,但不是人人如此的,這個是我們急重症醫療人員最淸楚的。 每當救護車靠近醫院,我們心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來的可能只是小事一樁,也更可能是我不願見到家人告訴我:「他是圍爐暈的⋯⋯」、「
2021-04-19 16:41:11 黃軒
為什麽打完了疫苗,有些國家疫情仍然失控? 原因只有一個: 人民行為不一致,决定了疫情不一致。 「以色列和智利」為例 以色列和智利均是COVID19疫苗接種進度「前段班」,但在解除封鎖後,以
2021-10-27 14:59:23 黃軒
你有狂挖鼻孔嗎? 一篇1995年2月發表在《臨床精神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的研究,調查1000位居住在威斯康辛州戴恩郡(Dane Coun
2021-03-21 16:07:49 黃軒
前天,和人說手機電話,從話筒中傳來大便掉落馬桶聲音,記得我也常常和某些女生說話,但聽到馬桶拉下的聲音,害我都不好意思打電話了! 美國🇺🇸做過調查,有75%的人上廁所使用手機,其實亞洲人也是有70
2021-01-07 14:08:23 黃軒
在台灣,天又冷了,大家又全身包緊保暖,但手腳常冷到動彈不得,唯獨你的眼睛不怕冷,完全沒有被凍到的感覺,這又是為什麼呢? 那天,我真的被問:為何眼睛不怕冷? 眼睛的構造 眼睛,是由眼球、眼結膜和眼
2021-07-14 11:11:38 黃軒
7月11日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大會(ECCMID)報告稱,一位在今年3月份死於COVID-19病毒的90歲老婦人,曾同時感染了兩種COVID-19變種株,這可能是首例有記錄的此類病例。這一案例告知
2021-05-26 12:18:11 黃軒
你如何偵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在家或在檢疫中心病情突然變差了? 近日來,台灣一直關心那些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在家或在檢疫中心突然病情變差了怎麼辦? 由於大量的社區傳播,使得醫療體系崩潰邊緣,在國外
2021-04-25 16:49:24 黃軒
為什麼機師,容易被傳染? 這幾天一直被問,為什麼機師又有人被感染到病毒? 其實我常常上節目說,有「4大師團」最容易被病毒或細菌傳播: 1.醫師/護理人員 2.機師/機組人員 3.廚師/運輸人
2020-10-19 16:20:20 黃軒
你也許忘了,當你小孩子的時候,你只要寫一個字,畫一個圖,你的父母會在身旁,問你:這是什麼呀?你畫什麼呢?這是什麼意思呢? 你長大了,父母老了 我們長大了,其實家𥚃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衰老了!我
2014-09-23 14:28:23 黃軒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 肺癌團隊召集人】 患者來門診,不說一句話。只把影像光碟及病歷資料給我看。 我說:「恭喜,你的肺癌有縮小。」可是他還是不高興,我問為何他不悅,他才開口:「之前醫師
2021-07-21 11:18:12 黃軒
解封以後持續不會「加零」?我們怎麼知道要阻隔傳播鏈?「解封以後,我們天天都會有個案呀!」 今天早上閱讀一些相關解封下的研究文章,我也剛好整理一下: 解封下,什麼時候會考慮普篩? 依據歐洲
2021-01-02 09:25:00 黃軒
我們一生心中,究竟有多少願望呢?我們從小就被希望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主管.. 醫生,這個職務也是一樣,尢其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的我,我每天走入加護病房,我在心中會如此不禁響起那首歌:「讓
2021-06-02 18:02:06 黃軒
重症患者生機:雞尾酒療法 台灣目前收治個案有1055人屬於嚴重肺炎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重症,不分年齡層重症率上升至14.9%,60歲以上個案重症率更達到27.5%,年紀較大者重症率偏高,而這波確
2021-06-30 19:46:20 黃軒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大家都COVID-19達成「群體免疫」了,但COVID-19還在社區流行,大家怎麼辦? 先說,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COVID-19流感化? 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
2021-05-12 11:39:42 黃軒
社區傳播期間,這個動作會救了你 台灣疫情現在又進入社區感染了,很多集會活動也開始受到了限制。 我常常被人問KTV唱歌為什麼要戴上口罩?看電影為什麼也要戴上口罩? 其實這一切是有研究根據的。我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