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脂肪肝
共找到
383
筆 文章
-
-
2022-12-09 養生.健康瘦身
喝水也會胖?先搞懂脂肪是什麼?營養師:13項行為檢視是否「胖體質」高風險群
為何脂肪總是賴著你不走說到減重,大家會聯想到「要減脂」,覺得脂肪是萬惡的、視它為大敵,但其實脂肪對人體來說是重要的,它能維持體溫、保護及承載內臟器官,還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以及讓荷爾蒙正常分泌。我常用機器的馬達來比喻內臟器官,想要馬達運作順暢,一定要有適當的油脂潤滑才能進行,也就是說身體一定要有適量的脂肪細胞,才能正常健康地運作。人體的脂肪細胞不只一種,包含了白色脂肪、棕色脂肪、米色脂肪,想減重的人要特別針對的是白色脂肪。白色脂肪細胞White Adipocytes主要作用是維持體溫、保護內臟、提供能量,是人體內數量最多的脂肪細胞。測量體脂率時,如果發現數值過高,就是白色脂肪太多。棕色脂肪細胞Brown Adipocytes是人體內含量最少的一種脂肪,因為含有大量的線粒體,可以幫助迅速燃燒熱量,想要讓減脂效果良好運作,就要增加棕色脂肪細胞。米色脂肪細胞Beige Adipocytes米色脂肪介於白色和棕色脂肪之間,透過運動可以讓白色脂肪轉化為米色脂肪,有助於脂肪的燃燒消耗。*小知識:別一昧視脂肪為敵人,適度的脂肪量仍是所需體脂率對於減重者來說,固然是要留意的數值,但體脂率太低也不是好事。人體的脂肪太少會讓身體的保暖功能欠佳,而且沒有足夠的脂肪來保護內臟器官,若不慎受到外力撞擊或是跌倒時,有可能會造成內臟位移,甚至是破裂的嚴重傷害。此外,女生的體脂率過低,更會出現經期紊亂、皮膚粗糙、頭髮沒有光澤或易掉髮…等問題,相較於一般女性,在外型視覺上,女性特有的澎潤感並不明顯,換句話說會缺乏了一點女人味喔。那麼,脂肪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每次吃下肚的食物在體內會轉換成能量儲存,儲存區又分為「暫存區」和「永久區」,一開始能量會轉成肝醣被放置在暫存區(肝臟和肌肉),作為下一餐之前的儲備。當吃進去的熱量在暫存區中無法完全被消耗時,就會轉換到永久區做儲存,而永久區的儲存方式就是將能量轉化成脂肪。當身體長期處於「攝取熱量大於被消耗的熱量」,這時永久區的脂肪就一直累積,變成體脂肪過高的狀態。當過多脂肪存在不該存在的地方時,血脂、皮下脂肪(用手捏皮膚時,能捏得起來的部分)、內臟脂肪(在器官周圍,必須使用儀器做測量)都有變多的可能。當血脂太高,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皮下脂肪太高,很容易變胖、代謝變慢;內臟脂肪過高,則易形成脂肪肝或其他器官也被脂肪包覆住,其中最難減且不易完全測量的就屬內臟脂肪。脂肪細胞體積影響了你易瘦還易胖脂肪細胞會隨著人體生長、老化而改變「體積大小」及「數量」。在幼兒期和青春期時,脂肪細胞數量逐漸增加,如果這兩個時期都常吃高糖分高油脂的加工食物,就易形成即便長大後也不易瘦的體質。不過小時候瘦瘦的,也不見得成年後就沒有變胖風險,若飲食及生活習慣長期處於負循環,會讓脂肪細胞體積撐大並長存於體內,脂肪細胞一旦變大到某種程度就不易立即縮小,所以減重才如此困難。另外,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影響食慾和食量,以及母體為了保護胎兒健康,脂肪細胞數量也可能增加(大多集中在腹部、臀部、大腿、手臂…等),這就是為何有些女性在孕期變胖很多,使得產後體重很難降下來的緣故。書籍介紹書名:21天代謝回正飲食:從「食」傾聽心理真正的缺乏,吃好吃對,打破代謝負循環!作者:余朱青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2/09/07作者簡介余朱青/朵薇診所 總營養師從事營養教育並且在保健領域耕耘達23年,透過網路衛教分享新知、營養課程教學、醫學中心VIP營養諮詢、減脂特別門診、健康講座、各大媒體邀約採訪宣導正確的飲食素養觀念。余朱青認為「你的體重與目前狀態就是過去的累積與人生縮影」,天然食物本身就具有療癒身心的強大能量,端看你如何選擇餐食、決定怎麼吃,若能良性且有意識地攝取食物,將深刻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平衡。多年來,余朱青在診間提倡「吃對食物」的核心概念與營養療程,陪伴許多個案重新拿回對於食物的主導權、抓到瘦身節奏感,無壓力地讓身體的代謝機制自然回正,進而打造不易復胖的瘦體質;以不用藥的方式療癒修復身與心,享受美食之餘更要吃出健康美麗,期盼每個人從「食」預見也遇見更好的自己。<學歷>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 碩士國家高考營養師國家美容技術師<現職>朵薇診所 總營養師減脂特別門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VIP營養門診名人、藝人VIP營養諮詢特別門診專業特調營養產品開發與營養教育講師<經歷>健樂士健康管理中心 首席營養師Nisoro健康餐 營養顧問紅頂餐飲有限公司 營養美食顧問林口社區大學 營養學暨減重班 客座講師富蘭克林坦伯頓 特聘營養講師中國信託渣打銀行 特聘營養講師LVMH路易威登集團丸美品牌 特聘顧問大江生醫集團 旗下 動力生技有限司 保健品開發總監大江生醫集團 華南地區業務總監大江生醫集團 香港區專案開發經理大江生醫集團 保健保養品研究開發國際知名品牌保健營養產品研究開發國防醫學院生理學科資深研究員專業營養學及保健產品研究與開發22年FB粉絲團:「余朱青營養師」延伸閱讀: 一位「做工的人」左手幾乎要截肢,卻堅持脫完鞋再進醫院...重症女醫的體悟:身分、地位,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格
-
2022-12-08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可不吃油,挑好油才是重點!油脂具9大功能,缺乏者易便秘、荷爾蒙失調
脂肪、油讓人避之唯恐不及,深怕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找上門。但是,其實許多日常健康問題,恐怕就是因為脂肪缺乏所引起,例如「皮膚怎麼越來越乾燥?」、「明明吃了很多菜,怎麼還是便秘?」。簡鈺樺營養師表示,脂肪的影響其實不只有「變胖」,了解脂肪的功能、挑選對的脂肪才是健康的關鍵。 不可不吃油!油脂具9大功能。缺乏者易便秘、荷爾蒙失調。 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脂肪的功能主要可列9大項。可維持體溫,這特別是在冬季保暖更為重要。可保護內臟,避免身體受到劇烈震盪,脂肪可作為緩衝。可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包括維生素A、D、E、K,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時需要油脂協助,少了油脂吸收率會大大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脂肪也可製造維生素D、膽酸、以及荷爾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不攝取油脂的不當減重者,經常出現荷爾蒙失調。脂肪也可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製造,需從食物中獲得,若缺乏容易影響體內代謝造成影響。而維持神經系統運作、皮膚系統運作,也需要仰賴脂肪。由此可見脂肪的重要性。 與其不吃油,不如選好油!營養師指常見的好油來源。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可攝取到醣類、蛋白質、脂質三大營養素,這些若超過身體需求,都有可能轉換成脂肪囤積。而不吃脂肪,不如選好的脂肪,好的脂肪有助於前述所提到維護身體功能的好處。因此除了適量,挑選油脂顯得重要,建議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是呈現固態的,主要來源為動物性脂肪,例如肉類、牛油、豬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則呈現液態,種類為單元與多元不飽和脂肪,主要來源就包括了民眾常聽到的各種好油、植物油,例如橄欖油、芥花籽油、花生油、苦茶油,以及核桃、腰果等堅果種子,這些好油就是建議民眾可適度多攝取的。 測量體脂肪.注意體脂分布,肚胖小心內臟脂肪高礙健康! 胖在肚子小心內臟脂肪高:油脂攝取過量,反應在身體上最明顯的徵兆就是肥胖,胖在哪個部位和健康有非常大的關連,腹部肥胖就很有可能有健康疑慮,也就是所謂的鮪魚肚、啤酒肚,通常代表著內臟有較多脂肪囤積。 內臟脂肪高易增健康風險: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脂肪囤積在內臟需要特別注意,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助保護器官,但身體組成檢測發現超標,器官被滿滿的脂肪包覆,就會影響生理功能,例如脂肪肝,若未改善長期下來就可能形成肝硬化、肝癌。 測量體脂肪、注意體脂分布:因此,民眾除了日常測量體重、計算BMI外,也別忽略了體脂肪,以及內臟脂肪和肥胖位置。體脂肪可經由各衛生單位、醫院、部分健身房的「體脂肪測量機」進行測量。男性建議標準,小於30歲者為14-20%,大於30歲者為17-23%,若達25%即為肥胖。女性建議小於30歲者為17-24%,大於30歲者為20-27%,30%即表示肥胖。養成良好的攝取油脂、注意體脂肪更有助健康! 《延伸閱讀》 .肥胖者小心「脂肪胰」!醫:97%有脂肪肝,風險者應定期檢查。 .瘦不了!少吃多動還是一樣?醫:留意「性荷爾蒙失調」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06 養生.聰明飲食
減重是第一步!營養師教7訣竅逆轉脂肪肝、預防肝癌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每三、四個台灣人,有一人罹患脂肪肝。一旦罹患脂肪肝,未來出現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增加。若脂肪肝進展到中、重度,肝臟反覆發炎,可能會造成肝細胞壞死,發生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其中4-27%肝硬化患者會演變成肝癌。只要掌握減重、飲食控制等7訣竅,有助逆轉脂肪肝。1.減重減重是逆轉脂肪肝的第一步,只要體重減少5-10%,就能改善脂肪肝的程度,減輕肝臟纖維化問題。2.主食以全穀雜糧類取代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富含維生素B群,B群是許多代謝過程的重要輔酶,能夠協助肝臟細胞代謝,減少三酸甘油脂累積在肝臟。3.多攝取有解毒能力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含植化素「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對肝臟有解毒作用,常見如花椰菜、高麗菜、白菜、白蘿蔔、芝麻菜、青江菜、羽衣甘藍等。建議每天至少有一餐吃到一份十字花科蔬菜,一份是煮熟的五至八分碗。4.多吃強抗氧化力蔬果抗氧化能力高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花青素、類胡蘿蔔素、薑黃素、葉綠素、番茄紅素、葉黃素、玉米黃素、有機硫化物等,建議每餐至少可以食用三種不同顏色的蔬果搭配,提高肝臟的抗氧化能力。5.攝取含果膠的水果食用香蕉、蘋果等果膠較高的水果,可在體內吸收膽固醇,降低肝臟的膽固醇含量,達到改善脂肪肝的作用。6.避免高糖飲食精緻糖類會增加血糖的負擔,且易生成三酸甘油脂儲存在肝臟,增加脂肪肝生成,平時應該少攝取。值得一提的是,水果儘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但絕大多數成分是果糖,吃多容易生成三酸甘油脂,造成脂肪肝,因此,若吃水果過多,血糖及脂肪肝問題比率較高。7.避免高油及過量酒精過量攝取高油食物,容易讓多餘的油脂堆積在內臟及血管,應避免食用。酒精容易生成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臟,建議有脂肪肝家族史的民眾,少喝酒甚至戒酒。
-
2022-11-10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紅肉普遍被認為較不健康?教授曝和這個營養素有關
讀者Lee在2022-10-31在紅肉,為何紅,怎麼壞的回應欄留言:「教授您好,想請問您對經由保健食品額外補充(非從日常飲食)左旋肉鹼是持正面或負面看法呢?您的文章中寫到,它是紅肉被認為較不健康的理由之一(您說這也只是說法,代表您不完全認同嗎?),但它如今卻成了人們為了減肥等健康理由,常另外買來食用的補充劑,且網路上能查到許多它對健康的好處,如以下連結想請問您對於這些好處是認同的嗎?若您願撥冗回覆,小女子感激不盡!」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左旋肉鹼是紅肉被認為較不健康的理由(請參考上圖)。紅肉含有大量的左旋肉鹼,而過多的左旋肉鹼會被大腸裡的細菌分解成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而三甲胺會被肝臟轉化成三甲胺-N-氧化物(TMAO)。TMAO會促進動脈壁斑塊的形成,從而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註:我會在文章的最後提供有關此一說法的科學根據)這位讀者寄來的連結打開的是啟新診所發表的文章《揭秘“左旋肉鹼”的神秘面紗》,裡面有這兩句話:(1)左旋肉鹼是代謝過程中的一種必需的輔酶,(2)左旋肉鹼是現代人不可缺的營養素。有關這兩點,我先請大家看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提供的資訊:一、左旋肉鹼在能源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將長鏈脂肪酸運輸到線粒體中,使它們可以被氧化(“燃燒”)以產生能量。 它還可以運輸從這種細胞器產生的有毒化合物,以防止它們的積累。二、健康的兒童和成人不需要從食物或補充劑中攝取左旋肉鹼,因為肝臟和腎臟會從氨基酸賴氨酸和蛋氨酸中產生足夠的量來滿足日常需求。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食品和營養委員會於 1989 年審查了關於左旋肉鹼功能的研究,並得出結論認為它不是必需營養素。從這兩段話就可看出,(1)左旋肉鹼不是輔酶,而是脂肪酸與其代謝物的載運體(Transporter),(2)左旋肉鹼不是必需營養素,而是我們身體可以自行合成。有興趣看論文的人可以看這兩篇綜述論文:2016:Carnitine transport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左旋肉鹼載運和脂肪酸氧化)2020:The Importance of the Fatty Acid Transporter L-Carnitin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脂肪酸載運體左旋肉鹼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NAFLD) 中的重要性】有關服用左旋肉鹼補充劑的利弊,請看下面這兩篇綜述論文:2020:The bright and the dark sides of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補充左旋肉鹼的明亮和黑暗面:系統評價)。結論:「在特定條件下長期補充左旋肉鹼可能會影響體能。另一方面,左旋肉鹼補充劑會提高空腹血漿 TMAO,這種化合物應該是促動脈粥樣硬化的。因此,需要更多關注長期補充劑及其對心血管系統的縱向影響的研究。」2021:Pathobi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Excessive Dietary Intake of Choline/L-Carnitine: A TMAO Precursor-Associated Aggravation in Heart Failure in Sarcopenic Patients(過量膳食攝入膽鹼/左旋肉鹼的病理生物學關係:肌少症患者心衰竭與 TMAO 前體相關的加重)。結論:「過量攝入膽鹼或左旋肉鹼等含有 TMAO 中間前體 TMA 的飲食,應謹慎用於患有肌肉失調的老年人。」有關左旋肉鹼是紅肉被認為較不健康的因素,請看下面這兩篇研究論文:2013:Intestinal microbiota metabolism of L-carnitine, a nutrient in red meat, promotes atherosclerosis(紅肉中的一種營養素,左旋肉鹼,的腸道微生物群代謝促進動脈粥樣硬化)2022:The microbial gbu gene cluster link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sociated with red meat consumption to microbiota L-carnitine catabolism(微生物 gbu 基因簇將與紅肉攝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與微生物群左旋肉鹼分解代謝聯繫起來)原文:左旋肉鹼是輔酶?是不可缺的營養素?啟新診所的謬論
-
2022-11-01 醫療.消化系統
早期發現很重要!專家教你該怎麼吃與運動逆轉脂肪肝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整理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體內器官,不論心、肺、肝、腎臟等,無時無刻都在運作。體重常會和健康搭在一起,不忌口體重就會直線上升,接著像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脂肪在肝臟中堆積,久而久之堆積的脂肪,會損害肝臟,並且衍生其他健康問題。肝細胞中有一些脂肪是正常的,但過多會干擾進而影響到肝臟的正常功能。肝臟過濾血液中的毒素、有助消化、維持血糖恆定等。國人脂肪肝已經越來越年輕化,且普遍,通常沒有任何症狀,不過也可能會出現像腹部右上方不適和疲勞等情況。健康問題、基因、飲食和消化系統問題都會增加患脂肪肝機會,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第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更高。大量飲酒引起的脂肪肝,稱為酒精性脂肪肝病。近來科學家發現,周圍的一些毒素也可能造成肝臟損害。一家化學製造廠大量使用氯乙烯的化學,肝病發生率增加;專家指出,假設飲食習慣不佳還伴隨接觸化學物質,有可能會加成患病機率。多數患有脂肪肝的人最後不會造成有肝損傷情形,但肝細胞會出現炎症和損傷。這階段的脂肪肝被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經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還不注意讓它持續惡化,可能會導致纖維化、肝臟硬化。這個階段的肝病稱為肝硬化,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或肝癌。有些人肝病會惡化,有些人則不會。可以採取措施來逆轉損害,因為肝臟有自我修復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在早期發現脂肪肝很重要的原因,可以透過逆轉修復降低肝臟損傷。1、維持理想體重2、體重過重,執行減重計畫,盡量讓體重落在理想範圍中3、限制脂肪攝取量。用更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包括魚、亞麻籽和核桃中的脂肪4、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食物5、避免攝取含有過多糖的食物和飲料,尤其是果糖,包括含糖飲料、運動飲料、茶和果汁等。6、避免大量飲酒,飲酒過量對肝臟產生有害影響7、戒菸,吸煙可能會增加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機率 一天一杯含糖飲料,脂肪肝就是你的啦.......專家提點---👉https://bit.ly/3sMfJq0
-
2022-10-27 養生.聰明飲食
愛揪團訂飲料! 營養師提醒:含糖飲料喝多5疾病找上身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每年可賣出10.2億杯手搖飲,相當於每人每年喝掉43.3杯,然而大部分飲料含有過多精製糖,長期過量攝取,不僅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脂肪肝、齲齒等,也增加罹癌風險,不過上班族、學生族時常揪團訂購飲料,營養師建議,改用「多喝水」、「少甜飲」及「挑健康」3招方式,重拾每個人的健康自主權。衛福部建議「每日飲食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若以每日攝取熱量2000大卡為例,則一日不可攝取超過50公克精製糖,然而市售一杯700c.c.全糖珍奶含糖量將近62公克,已遠超過每日限量。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楊川瑩表示,要大家完全不喝飲料是困難的,但可以把握以下原則,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一、多喝水:建議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可減少熱量攝取,多喝水亦可維持體溫恆定預防中暑。透過排除尿液、汗以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秘及避免尿道發炎,每日飲水建議量為體重乘以30,成人一日飲水量約落在2000c.c.左右,喝水時應分多次喝、慢慢喝,避免造成身體不適。二、少甜飲:若馬上戒掉含糖飲料有難度,可以從減糖開始,例如從全糖改成半糖、微糖,再逐步改成無糖;同時也試著逐步減少頻率,原本每天一杯者,改成一週一杯或一個月一杯,透過減糖及減頻率,循序漸進降低對含糖飲料的依賴。三、挑健康:若真的很想喝的時候,不妨選擇健康飲品取代,如:無糖茶、無/低糖豆漿、優酪乳、牛奶、自製蔬果汁(不濾渣)等,可以獲得多種營養;需注意的是,許多人認為運動後要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但一般人運動量不會像運動員那麼多,但運動飲料含糖量多,喝了卻會回補許多運動消耗掉的熱量。台北市啟明學校日前邀請癌症關懷基金會設計營養衛教課程,由楊川瑩帶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營養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實習生,針對學生的特殊性,設計著重於味覺、知覺感官感受及運動安全性的課程,教導學生減少喝含糖飲料。台北市啟明學校體衛組長林辰芳表示,學校常看到學生揪團訂飲料,但受視覺限制,學生運動意願很低,因此透過課程宣導、帶學生運動,讓學生能具體感受,起了很大的警惕作用。
-
2022-10-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證實 公費清冠一號新增3風險因子+產婦產後適用
清冠一號公費使用對象於9月15日限縮後,外界關注是否再擴大使用對象。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於10月7日透露,經四度修正,決議增加3項重症風險因子對象,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此外產婦產後也可使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則說,會議討論事項正彙整資料中,待指揮中心核定後正式對外公布。今日疫情記者會上,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中醫藥司提供資料,10月7日所召開公費補助對象適用範圍研商會議,有做成關於適用對象的初步共識決議,包括:第一,產婦確診者經中醫師評估產後狀況,可以使用公費清冠一號;第二,輕症確診者重症風險因子增列三項:控制不良高血壓,出血性消化性潰瘍,有精神疾病患者。羅一鈞表示,上述操作型定義與詳細內容,正在研議簽辦中,程序完備後會透過函文方式,提供醫療院所依循,目前不確定哪一天完成程序公布,實施日期會儘速。柯富揚日前表示,先前與衛福部討論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新範圍,重症風險因子增3項,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同時也從寬認定重症風險因子的解釋,包含有過敏史的民眾,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如高血脂、高尿酸;失能,如癲癇。柯富楊表示,先前不斷爭取孕產婦及12歲以下兒童使用公費清冠一號,上周會議僅通過開放「產婦」使用公費清冠一號,即婦女產後可用,但對於懷孕中的孕以及12歲以下兒童,需待衛福部中醫藥司及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議後,再決定是否開放。他說,12歲以下染疫兒童目前沒有相對應藥物可使用,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7萬多名兒童使用清冠一號,也未有明顯副作用,盼衛福部未來能持續開放。
-
2022-10-10 養生.聰明飲食
100%阿拉比卡一定是比較好的咖啡嗎?專家解析如何喝咖啡才健康
咖啡可以說是現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嗜好性飲料,本文想以食品科學的角度看看咖啡的豐富世界,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一些有趣的咖啡統計數字,就會覺得咖啡的世界既深奧又有意思。⚫全世界每天大概喝掉20億杯的咖啡,平均2人喝一杯(我相信很多小孩跟老人不喝咖啡的,所以扣掉這些人之後,成年人平均喝咖啡的數量更高了)。⚫咖啡是世界第一大的農產貿易品,全球生產量達1000萬噸。⚫世界咖啡生產最大的國家是巴西、越南與哥倫比亞(咖啡原產地的非洲國家都沒擠進來)。⚫世界咖啡消費量最大的地區是美國、德國、義大利及日本(都不是咖啡主要的生產地)。⚫每人喝最多咖啡的國家是芬蘭、挪威、丹麥與美國(是不是北歐夜晚特別長,需要咖啡提神?)。咖啡有哪些種?我們喝的咖啡其實不是同一物種,而是屬於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屬Coffea下的幾十種(有人說是上百種)的不同物種。因為咖啡的原生地在衣索比亞一帶,那邊散落了上百種的咖啡野生種,只是大多數都不具商業價值,所以我們現在消費的大多數咖啡,是商業種植而來。物種之分目前咖啡主要主要來自三個種: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羅布斯塔(Coffea canephora)、賴比瑞亞(Coffea liberica)。⚫阿拉比卡是目前量最大的咖啡,也被宣傳為品質最佳的咖啡,所以現在是市場的主流,價格也最高,產量佔了所有咖啡的65%以上。⚫羅布斯塔據信是源流自阿拉比卡的變種,但是具有強壯、抗病、容易栽種、產量大的優點,但是口感較為苦、重、香氣比較弱、咖啡因較高,所以價格便宜,市場上沒那麼受歡迎,目前產量約占全世界的30%。⚫賴比瑞亞現在很少有人種了,市場上量其實很小,它的豆身大顆、但是滋味平淡,所以不受市場重視,但是據說馬來西亞白咖啡的源流就是用了賴比瑞亞咖啡,才有那特殊的風味。品種之分而因為阿拉比卡全世界大量種植,所以各地人為選育出了很多具有特殊風味、特色的品種,如鐵比卡、波旁、卡度拉、卡度艾、藝妓(geisha)等等,但不管他們有怎樣的特徵、口味差別,都是屬於阿拉比卡的這個物種。因為中文的不精確,或是被人亂用,品種這個名詞常被跟物種弄混。品種應該指的是人類在栽種作物時,刻意選拔出來具有特殊性狀的種類。就像貓有分美國短毛、日本貓、暹羅貓、波斯貓等等,他們具有不同的外表特徵(毛長、體格、個性)等等,但都屬於家貓這個物種,而且可以互相交配產出下一代,只是特徵性狀會因為混種而亂掉了(可能就叫米克斯了)。混種但是以上的物種之間,也會天然或人為出現一些例外的混種,所以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有混種出現,這些混種很多繼承羅布斯塔的優點,對於咖啡葉銹病有比較好的抵抗力。這些混種比如說有帝汶混種(Timor Hybrid)、阿拉布斯塔(Arabusta)等等。在學術界的嚴謹說法下,學名的表示方法會是帝汶混種Timor hybrid (Coffea arabica x C. canephora)。不會叫阿拉比卡,也不會叫羅布斯塔。但是Timor hybrid 又陸續與阿拉比卡育種出下一代如卡第摩catimor 薩第摩sarchimor等等,卡第摩在世界上栽培量其實很大,被廣泛接受稱為阿拉比卡豆,但是它也有25%羅布斯塔的血統。所以韋恩其實也很贊同維基百科的分法,端看定義為何,生物學學術上,我認為它是個interhybrid(雜交混種),但是商業上叫它阿拉比卡豆是大家可以接受的。接枝許多園藝學家為了解決抗葉銹病或其他理由,也開發出接枝的技術,這就像台灣比較常見的高接梨技術一樣,比如說將阿拉比卡的枝條接在羅布斯塔的樹身上。但是這樣不會生出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的混種,物種還是不變的,之前西雅圖咖啡企圖拿這個理由來解釋混用咖啡豆的不當行為就太牽強了。100%阿拉比卡一定是比較好的咖啡嗎?其實未必,這恐怕是被行銷出來的概念,羅布斯塔也有它強烈的風味,許多義式混合豆也會在配方裡添加若干比例的羅布斯塔豆,提供強烈的基底,所以風味還是看怎麼創意發揮,喜好更是因人而異。喝咖啡對健康的益處喝咖啡到底對健康是好是壞其實一直是個爭論,根據最新的一些研究來說,適量喝咖啡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也就是利大於弊。咖啡因為含有許多抗氧化物,還有多酚類以及維生素B2丶B3、 與鎂丶鉀等營養成份,所以對健康有很多益處。韋恩在咖啡的5大健康益處裡,統整喝咖啡有5大好處:喝咖啡有助降低死亡率一項在美國進行非白人族群的研究指出,每天一杯咖啡的人,死亡率可以降低12%。而另一份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的研究顯示,有喝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死亡率低17%。另一篇對歐洲各國的研究顯示,咖啡愛好者的死亡率比不喝咖啡的人,死亡率明顯較低。詳細有關咖與死亡率的關係,可以參考前文一天一咖啡,死神遠離我。咖啡有助預防糖尿病一項針對48,000人的研究發現,連續喝6年的咖啡可以降低11% 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咖啡有益心血管健康研究指出,喝咖啡的人可以降低11 %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同時也有幫助降低血壓的效果。我在有的研究裡發現,喝無過濾的咖啡(如義式)反而比較會使得膽固醇上升,這點必須注意。 咖啡對肝有保護作用很多研究指出,喝咖啡對脂肪肝丶肝纖維化有預防作用,甚至也可以降低膽結石的發生機會。同時也有助於預防肝癌。咖啡有助於腦部健康2017一項統合研究指出喝咖啡有助於預防憂鬱等狀況,也有助於預防巴金森氏症的發生。咖啡的丙烯醯胺會致癌嗎?不過之前有人提出警告,美國加州宣布要求包含星巴克等的咖啡業者必須標示警語,說明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網路上一時又嘩然。其實韋恩分析喝咖啡不用怕丙烯醯胺,大家每天咖啡喝的量遠遠不及累積丙烯醯胺會造成健康傷害的量,所以一般喝咖啡是不用擔心的。如果要避免咖啡裡丙烯醯胺的危害,還有幾個原則,依據學者研究:⚫重焙咖啡裡的丙烯醯胺低於淺焙咖啡⚫阿拉比卡的丙烯醯胺低於羅布斯塔⚫以其他食物幫助肝臟代謝掉丙烯醯胺,要幫助肝臟代謝掉丙烯醯胺,也可以配個大蒜或是配個藍莓,有助加速代謝速度。咖啡會讓人膽固醇升高?在過去許多研究中發現,喝咖啡確實會造成某些人總膽固醇(尤其是壞的膽固醇 LDL)升高,這對健康當然是不利的因素。經過研究,這主要是咖啡裡含有雙萜咖啡豆醇(diterpenes kahweol)及咖啡醇(cafestol)等增加膽固醇的物質所造成。但是其實不用太擔心,這與咖啡的泡法有關,使用濾紙泡的美式咖啡,會大大降低咖啡醇這類物質的含量,因為濾紙本身會吸附咖啡醇而移除,根據分析結果,使用濾紙泡的咖啡,咖啡醇可以降低為只剩1/30。因此歐洲心臟病學會依據歷時20年的研究結論發表Coffee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otal mortality: Does the brewing method matter?,以過濾方法例如濾紙去沖咖啡對心血管是最健康的。因為濾紙能夠大大降低這個風險,大家就可以更放心享用咖啡了。咖啡冷泡好還是熱泡好?咖啡的抗氧化物既然這麼好,那要怎麼喝呢?這邊有一些科學數據告訴大家(更詳細分析可以參見前文熱泡的咖啡比冷泡有更多的抗氧化物)。以一篇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的研究告訴我們許多冷泡咖啡的事實,證明之前許多咖啡界或美食界對冷泡咖啡的觀念,其實許多是一種迷思。以下是該研究經過對五種產地(巴西、兩款衣索比亞、哥倫比亞、緬甸、墨西哥)分別進行熱泡與冷泡後再加以分析,所得到的比較結果:⚫pH值(熱泡略低):4款熱泡的pH都比冷泡低⚫酸度(熱泡高):熱泡的可滴定酸都比冷泡多⚫咖啡綠原酸(熱泡高):經過分析,熱泡咖啡含有較高的咖啡綠原酸⚫抗氧化力(熱泡高):經過分析,熱泡咖啡的抗氧化力明顯比較高所以如果是為了喝到更多抗氧化物,建議要熱泡咖啡。但是冷泡咖啡有截然不同的風味,想要變化享用咖啡的方式的話,冷泡咖啡當然也是一種好選擇。喝咖啡容易排便?有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喝咖啡以後特別容易有便意?不管拿鐵或是黑咖啡都是。所以與含不含牛奶(拿鐵)無關,尤其是冰咖啡特別明顯。分析文獻來看,應該是咖啡因的效果,因為咖啡因本身可以刺激腸道蠕動的反射作用,也會刺激直腸的便意,尤其在低溫下更為明顯,也無怪乎有這麼多人深有同感。或許這也是早餐大冰奶有同樣跑廁所效應的原因,因為濃紅茶也是高咖啡因含量的(其實茶的咖啡因含量裡,紅茶高於烏龍茶或綠茶)。台灣創新的米麴咖啡,或成頑固便便的殺手所以台灣有家新創生技公司,以最新產品【麴米咖啡】獲選2022年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新味食潮獎,勇奪【其他綜合食品】【潔淨高值特別獎】。所謂麴米咖啡是以特殊的發酵米麴工法,將米麴與咖啡做結合,讓咖啡擁有之前都沒有的香味深度。此外,米麴也可加入許多活性酵素,以冷泡的手法泡這個麴米咖啡,喝完確實有肚子的咕嚕感,特別適合有消化不良問題、或是有堅強而頑固便便的人。想要更了解米麴咖啡可以參考前文:台灣創新的米麴咖啡,或成頑固便便的殺手。一天可以喝多少杯的咖啡?咖啡雖然有很多機能性成分,但是因為也含有咖啡因所以必須要適量,這個適合的量可能因人而異,因為有的人可能對咖啡因較敏感,或是也要因咖啡而異,因為濃縮義式咖啡與美式咖啡裡的咖啡因濃度差異是很大的。而且對於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失眠、腸胃疾患等慢性病民眾,過量飲用咖啡將對健康造成影響。所以最近的研究報告建議每天不超過2到3杯。依照現在衛服部的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300mg(毫克)以下為宜,所以對於咖啡因的標示有法規上的要求。包裝飲料的咖啡因標示對於包裝的含有咖啡因成分之飲料,應於產品外包裝標示咖啡因含量:⚫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高於或等於20毫克者,其咖啡因含量標示要以每100毫升實際所含咖啡因含量進行標示。⚫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低於20毫克者,其咖啡因含量以「20mg/100mL以下」進行標示。⚫如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等於或低於2毫克者,得以低咖啡因標示。現煮咖啡的咖啡因標示而對於現煮咖啡,考慮因為沖泡條件可能變異比較大,以紅黃綠燈標示:⚫紅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200毫克以上。⚫黃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200毫克。⚫綠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毫克以下。台灣的咖啡歷史軼事其實台灣也曾經是日本時代重要的咖啡產地,一棵台東百年咖啡樹,牽起日本與台灣的咖啡情緣裡為大家介紹了,其實台灣種植咖啡的歷史可是超過了一百年,而台灣的咖啡曾經暢銷日本,當年如果沒有世界大戰,台灣可能繼續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咖啡出口國,而日本知名咖啡品牌 Key Coffee,其實是發跡自台灣的。而二次世界大戰時,台灣因為物資供應日本軍隊吃緊,所以也有做過山寨咖啡的有趣黑歷史!?咖啡替代摻假的黑歷史-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收集到可愛阿嬤回憶當年的山寨咖啡製作歷史!最後我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當時候阿嬤們不知道什麼是咖啡,把樹薯粉炒一炒,再研磨後泡熱水後便成為「混濁液體」,顏色像是咖啡。當時代的村莊裡面,誰都沒喝過咖啡,只知道那是杯時髦的飲品;見到那杯阿嬤泡的「茶」,便認為是咖啡。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知道豐田產咖啡豆的日本人也聽聞了,於是請阿嬤他們的「咖啡工廠」將豐田出產的「咖啡豆」製成咖啡,為日本前線吃緊的戰事與緊縮的物資作出貢獻……。資料來源: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咖啡摻假的黑歷史咖啡身為世界上數一數二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不免有許多人動了摻假偽冒的歪腦筋,畢竟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黑心咖啡的歷史恐怕超過了兩百多年,這可是從19世紀就有很多明確記錄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心業者與執法者/食品專家幾百年來一直在鬥法,也使得黑心摻假手法層出不窮,讓人嘆為觀止。韋恩分析,摻假偽冒的黑心咖啡主要有以下手法:咖啡摻假的源頭- 菊苣自從1820年代,德國化學家阿庫姆就在倫敦成為食物打假專家的先驅,阿庫姆首先指出,當時倫敦店裡的研磨咖啡粉,很多都摻入了烤過的菊苣粉,菊苣粉用的是菊苣這種植物的根,菊苣的葉子一般是當蔬菜用,而其肥大的根本來沒什麼用,後來黑心商人發現它富含澱粉與醣類,所以烤乾磨碎後,就可以充入研磨咖啡粉裡面增量,而另外想讓顏色更像一點的話,就再加入黑糖來調黑一點。這可能就是有史以來第一種的黑心咖啡配方了。當時英國很多人就在抱怨,來自印度的咖啡根本沒有不摻菊苣粉的。1856年的泰唔士報曾經寫道「我們要咖啡,卻得到菊苣根粉末,我們要菊苣根粉末,卻得到燒焦的胡蘿蔔和馬肝粉。」咖啡摻假的大宗- 穀類根莖澱粉咖啡摻假的獲利實在太高,所以讓咖啡黑心商人們仍前仆後繼,用其他各種東西來摻假,其中最常用的還是各種穀類或是根莖澱粉,比如說小麥、大麥、橡實、杏仁、玉米、蒲公英根等等。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物資缺乏,還由政府大力推動民眾選用代用咖啡,這個代用咖啡就是用橡實做的,由政府統一配給。咖啡摻假- 豆類與種籽咖啡摻假還有一個派系,就是用各種豆類或種籽,比如說大豆、綠豆、鷹嘴豆、棉籽、羽扇豆籽等等,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期間,大豆做的「假」咖啡就曾經盛行於物資被封鎖的南方陣營。事實上,南方陣營曾經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咖啡替代品,而這種「假」咖啡,被統稱為林肯咖啡,因為南方人認為他們得喝這種咖啡都是林肯害的,當時甚至連炒熟的葡萄籽都被用做咖啡替代品之列。大豆(黃豆、黑豆)替代咖啡其實一直源流到現在,因為不含咖啡因,反而受到現代一些消費者的歡迎,當然如果有清楚告訴消費者,那當然不叫摻假了。食物以外的黑心咖啡填充物近年來,越南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咖啡出口國,很多研磨咖啡粉出產自越南。只是之前越南也出現過聳人聽聞的黑心咖啡案件,居然是黑心廠商回收舊電池, 然後打開電池取得裡面的電池芯粉,然後甚至摻上泥土、石粉,再加入劣質咖啡豆中,製成黑心咖啡粉銷往越南各地。該項產品雖然沒有流入台灣的跡象,不過也是嚇到許多人如驚弓之鳥了。結論綜合來說,喝咖啡心情好,喝咖啡聊是非,有有助於社交,對健康也大有益處。只要注意咖啡因攝取不要過量,一天不要喝超過2杯咖啡,其他就放開心好好享受咖啡吧。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擴大納產婦 孕婦、兒童再研議
清冠一號公費使用對象於九月十五日限縮後,是否再擴大使用對象引發關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楊表示,今討論經過四度修正,決議增加三項重症風險因子對象,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但12歲以下兒童及孕婦仍不開放公費清冠一號使用,但婦女產後可使用。清冠一號九月十五日僅針對高風險族群使用,引發爭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訂上周五針對試行二周後討論是否擴大適用對象,因故改至今天討論。柯富楊表示,今與衛福部討論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範圍,重症風險因子再增加三項,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同時也從寬認定重症風險因子的解釋,包含有過敏史的民眾,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如高血脂、高尿酸;失能,如癲癇。柯富楊表示,先前不斷爭取孕產婦及12歲以下兒童使用公費清冠一號,今會議僅通過開放「產婦」使用公費清冠一號,即婦女產後可用,但對於懷孕中的孕以及12歲以下兒童,需待衛福部中醫藥司及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議後,再決定是否開放。他表示,12歲以下染疫兒童目前沒有相對應藥物可使用,截至今年七月底,已有七萬多名兒童使用清冠一號,也未有明顯副作用,盼衛福部未來能持續開放。對此,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有關今天會議討論事項,正彙整資料中,待指揮中心核定後正式對外公布。
-
2022-10-06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減重名醫傳授3步驟吃出健康的易瘦體質
你是喝水也會胖的體質嗎?羨慕別人吃再多都不胖?減肥遇到停滯期怎麼辦?要如何吃才能改變體質不復胖?就讓「常常好食Good Food」減重名醫蕭捷健用3步驟來教你如何打造一個健康的易瘦體質吧!趕緊打開影片來看看。許多研究指出想成功減重,最關鍵點是要吃對食物,因為食物的種類會影響血糖的變化,在忽高忽低的血糖升降中,容易產生飢餓感造成食量增加,長久循環自然就肥胖。因此,蕭捷健醫師提出的首要步驟即是攝取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來幫助血糖穩定,讓食慾自然下降,再持之以恆按照影片中的減重三餐飲食建議來吃,慢慢地體重就會呈現穩定下降。當體重下降達到理想的基礎代謝率之後,為了維持體重,這時就要吃優質碳水化合物配合適量的運動。尤其蛋白質一定要吃夠,才不會過度減到肌肉量。若遇到減重停滯期也不要感到挫折、沮喪,因為這是身體一時的保護機制,只要放輕鬆、運動、繼續維持健康飲食,機制還會再啟動的。蕭醫師指出,減肥方法有很多種,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並能夠堅持下去的瘦身法。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減重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吃出易瘦體質!原始影片常常好食Good Food YT常常好食Good Food FB延伸閱讀鮪魚肚、脂肪肝掰掰!醫師傳授不吃藥甩掉腹部脂肪的祕訣讓肉腳變健腳!越走越年輕的足部訓練「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9-30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鮪魚肚、脂肪肝掰掰!醫師傳授不吃藥甩掉腹部脂肪的祕訣
許多人有大肚腩或鮪魚肚的困擾,許多營養師和醫師們也都不斷提出警示,肚子越大,代表脂肪肝越嚴重,而且脂肪肝還和三高、慢性病與癌症有密切關係。面對這些疾病除了藥物治療,想要減少腹部脂肪、讓身體更健康有沒有其他方法呢?以營養、功能醫學為疾病治療的「常常好食Good Food」劉博仁醫師,主張從生活型態、營養跟食物來調整身體,他總整理了10招能夠消除鮪魚肚、甩掉脂肪肝、抗老凍齡、保持青春活力的健康祕訣,快打開影片看看,記下這些祕訣努力實行喔!劉博仁醫師指出萬病根源都跟慢性發炎有關,也是身體老化和致病的肇因。因此第一步就是少吃發炎食物,如加工、油炸、煙燻燒烤等食物,還有酒精。另外還要配合運動、三餐均衡、早睡早起等等,每個重點都詳加解說令人明瞭。他最後強調「人要抗衰老,腸道先不老」,讓肚子吃進很好的食物,全身細胞健康了,身體抗發炎、抗衰老的道路中,你就贏人一步!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努力消滅鮪魚肚!原始影片常常好食Good Food YT常常好食Good Food FB延伸閱讀讓肉腳變健腳!越走越年輕的足部訓練老是睡不飽?三大招趕走慢性疲勞!「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9-29 醫療.消化系統
睡不好會增高脂肪肝風險 醫授如何好眠、逆轉脂肪肝首要方法
●睡眠效率差影響內分泌,增脂肪肝風險●改善睡眠品質、減重,逆轉脂肪肝●規律作息、調整生理時鐘,避免疾病上門全台約十分之一人口飽受慢性失眠所苦。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若長期睡眠品質或效率不佳、久坐不動及不健康的睡眠行為,會增加罹患脂肪肝機率,如果改善睡眠品質,就能降低29%罹患脂肪肝的機率。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秉威表示,睡不好的人大多為肥胖者,多數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進而易有脂肪肝,因此想要有好眠、逆轉脂肪肝,首要作法是「減重」,至少要甩掉7%至10%體重。減重四對策 尤其要運動葉秉威進一步提出四大減重對策,建議少吃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不要吃精緻澱粉類食物;尤其水果不可吃過量,因水果甜、含果糖是無形的熱量,吃多了會導致三酸甘油脂上升、血脂肪異常、罹患脂肪肝;更要多運動,從事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一周運動五天共150分鐘,一次運動30分蹱,每次運動心跳達130下。一篇發表於臨床內分泌及代謝雜誌的中國研究,分析5011位罹患脂肪肝的中國成年人的睡眠行為,發現有不良睡眠習慣者,如晚睡、會打鼾、白天小睡超過30分鐘的族群,罹患脂肪肝風險顯著增加。研究發現,適度改善睡眠品質,能改善29%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內分泌失調 出現代謝異常北醫附醫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包含荷爾蒙、生長激素、胰島素、膽固醇運用等異常,出現代謝症候群。代謝出現異常,白天精神狀態變差,運動量下降、增加久坐不動的機率,陷入惡性循環。因此,睡眠效率不佳的確會增加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周百謙表示,褪黑激素在睡眠不足時會分泌異常,褪黑激素已被證實與胰島抗性有關,又與代謝症候群、肥胖有關,睡眠效率不佳會引發許多疾病。精神壓力大 也會造成失眠葉秉威指出,肥胖的人容易發生睡眠障礙,大多數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因肥胖而下咽空間窄易堵住呼吸道,造成二氧化碳的蓄積,因此很多肥胖者睡不好、人昏沉、精神差,易出現高血壓、血糖高、血脂高、脂肪肝等問題,必須減重改善這些症狀。此外,精神壓力大的人,也會有失眠、脂肪肝等困擾,建議應適度運動,才能讓身心放鬆。周百謙表示,睡眠品質與效率,可以從四大面向檢視:睡眠時間、睡眠連貫性、入睡時間、醒來後的精神。正常狀態下,睡眠約10到15分鐘內會睡著,每天至少睡8小時,而睡眠通常會一覺到天亮,睡起來後應該精神飽滿,才是睡眠效率佳。若有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顯示睡眠效率出現異常。長期晚睡 易影響內分泌影響睡眠品質,最常見的就是壓力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周百謙指出,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會使睡眠時身體缺氧機率大增,使身體的發炎指數增加,也是造成內分泌失調的原因之一。睡眠效率出現問題時,建議可以做睡眠檢查找出問題,再對症下藥改善。如果僅是普通的打鼾,或是鼻息肉影響睡眠品質,可以透過手術改善。周百謙說,如果睡眠效率並沒有異常,但長期晚睡,也會讓內分泌出現變化,腎上腺素無法規律分泌,長期紊亂也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當身體時常感覺疲憊,建議可以調整生理時鐘,固定時間睡覺、起床,調整內分泌分泌的時間。
-
2022-09-23 醫療.新陳代謝
疫情名家觀點/糖尿病C肝風險高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門診配合GIS圖資追蹤 治癒率逾98%
最新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也是罹患C肝的高風險族群,嚴重恐釀成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腸胃科權威醫師戴嘉言表示,兩者確實有關聯性,呼籲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肝臟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目前高醫與高雄市桃源衛生所合作推動C肝微根除計畫,該地區的C肝治癒率達98%以上。糖尿病不控制 恐致肝硬化糖尿病是系統性疾病,戴嘉言指出,血糖升高會傷害各個器官,會造成周邊神經、心血管及腎臟疾病等,亦容易罹患C肝。如果糖尿病合併高血脂症、肥胖等病症,也易合併脂肪肝,如不好好控制飲食及改善生活習慣,可能造成脂肪性肝炎,嚴重會進展為肝硬化,甚至促發肝癌。如糖尿病患者合併C型肝炎發生,戴嘉言說,會與和內分泌科醫師合作進行C型肝炎治療,藉由幫助病患減重、控制好血糖及血脂,同時口服抗病毒藥物,C肝治癒率更高達約99%。C肝微根除 桃源治癒率高戴嘉言分享,高醫與桃源衛生所合作推動C肝微根除計畫,針對桃源區1073位成人進行C肝篩檢,並開設肝病治療門診,為病患投藥治療,現行治療率與治癒率均已達98%以上,達成微根除目標。之後搭配GIS地理圖資追蹤B、C肝病患,定期推播通知給患者,提醒其到衛生所抽血及超音波檢查,確保完成定期追蹤,而這項系統未來也希望拓展到肝病以外的慢性病,並推廣於各縣市運用。新冠疫情期間,戴嘉言最擔心肝病患者沒有回診、服藥中斷等狀況,他說,B肝患者更是棘手,如沒有定期監控、服用藥物突然中斷,恐造成肝炎發作,甚至發生猛爆性肝炎,若嚴重肝衰竭者,可能只剩肝臟移植才有機會挽救生命。聯繫肝患者 定期回診用藥 通常慢性B、C肝患者必須每半年到一年追蹤檢查一次,而肝硬化患者罹患肝癌機率更高,應每三個月追蹤檢查一次,「一般二、三年沒有追蹤的患者,有不少會惡化進展為肝癌。」所以疫情期間,院方盡可能聯繫中斷或失聯患者,請他們回診用藥治療或追蹤。為了在疫情期間讓民眾能安心回診、拿藥,也避免院內群聚染疫風險,戴嘉言指出,高醫迅速在醫院外車道布建「取藥得來速」,同時針對偏鄉、原住民鄉鎮等,導入資訊科技推動遠距醫療。偏鄉遠距診療 就醫無障礙遠距醫療要有高水準的器械配備,藉由受訓過的在地醫療人員進行操作,加上5G網路建置、影像儲存及傳輸,進行高醫專科醫師視訊診療,並經由當地衛生所與高醫事先建立核對後之藥物清單,為病患開立處方,就能完成遠距診療,克服空間障礙,就醫與照護更為便利。戴嘉言執行山地偏鄉醫療近30載,他有感而發說,「偏鄉與城市民眾都繳一樣的健保費用,但偏鄉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對實現醫療平權的理想,仍具挑戰,我們應該更加同心努力。」
-
2022-09-18 養生.健康瘦身
胖這裡中風、癌症威脅增 一張圖看懂脂肪囤積部位健康風險
過多的體脂肪會危害健康,眾所周知,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不同部位的脂肪對健康的危害程度並不相同。被女性視為大敵、影響美觀的「橘皮組織」,其實是較無害的皮下脂肪;至於男性常見圓滾滾的啤酒肚,則是對健康危害甚大的內臟脂肪,可能引起各種慢性病,如心臟病與脂肪肝。皮下脂肪是一種不穩定的脂肪,位於皮膚下方,導致脂肪團形成擠壓到真皮,多數囤積在大腿和臀部,形成所謂「梨形身材」,雖然有礙美觀,但實際的危害最小。內臟脂肪通常是啤酒肚的成因,也就是所謂「蘋果形身材」,這種脂肪在肌肉與腹部器官之間形成堅硬內層,一般認為它會將化學物質和激素釋放入血液而導致炎症。最近有一項研究總結了兩者的風險差異,相較於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含量多的人,罹患心衰竭的風險多出三分之一。德克薩斯大學研究人員針對2399名70至79歲的人,進行12年的追蹤,結果顯示肌肉內的脂肪具有發炎性。臀腿脂肪/對健康的威脅★這是女性最討厭的脂肪囤積部位,但事實上是危害最小的皮下脂肪。除了其位置遠離重要器官,研究顯示,與腹部脂肪相比,儲存在腿部的脂肪有超過100個基因差異,因而使其危害較小。2010年一項研究指出,下半身體重增加,會導致體內製造更多脂肪細胞;而腹部肥胖則會造成脂肪細胞膨脹,當脂肪細胞變得太大,會開始將脂肪酸洩漏到血液中,對身體造成毒害。胸部脂肪/對健康的威脅★★★大胸圍可能是肥胖的象徵,而肥胖本身就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素。但哈佛大學在2008年,針對9萬多名20多歲女性進行的研究發現,D罩杯女性在中年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同齡A罩杯女性的三倍,即使她們的BMI在正常範圍。2012年另一項研究指出,較大的乳房可能代表這些女性更傾向於出現危險的內臟脂肪。頸部脂肪/對健康的威脅★★★★研究顯示,頸圍愈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愈高。頸部脂肪多,代表上半身的脂肪也多,而使游離脂肪酸進入血液,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頸部肥胖也容易阻塞呼吸道,影響睡眠,妨礙器官休息和再生,增加心臟壓力。《美國心臟健康雜誌》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與BMI等傳統指數相比,女性頸圍超過14英寸(35.56公分),男性頸圍超過17英寸(48.18)公分,有較高的心臟病風險。腹部周圍脂肪/對健康的威脅★★★★★這是最危險的脂肪類型,會增加心臟病、中風、癌症、第二型糖尿病和失智症風險,因為此處的脂肪圍繞著體內重要器官。2019年針對160萬名女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BMI(身體質量指數)正常但腹部凸出(腰臀比高於0.85)的女性,相較於腰部較細的同齡女性,死亡機率高出44%。而他們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機率,甚至高於那些BMI值界定為肥胖、但腹部相對較小的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現腹部脂肪(啤酒肚),一般認為,女性雌激素可以保護她們遠離腹部肥胖,雌激素會將脂肪儲存在臀部和大腿中。如何降低危險脂肪堆積?一旦脂肪囤積在體內,就無法針對內臟脂肪或皮下脂肪來瘦身。但進行整體減重、減少體脂肪,有助於降低上述疾病風險。1. 研究指出,體內更多的鈣和維生素D含量,與較少的內臟脂肪相關。建議多吃綠葉蔬菜、豆腐、魚、優格和牛奶等乳製品。2. 將飽和脂肪(多存在肥厚的紅肉中)換成橄欖油、花生、菜籽油、酪梨和堅果等單元不飽和脂肪,可以預防肌肉內的脂肪堆積。3. 一項研究指出,每周進行兩到四次中度運動,一次至少30分鐘,能讓內臟脂肪的堆積率下降7%,包括快走、騎單車、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2-09-06 養生.聰明飲食
颱風季選吃「這1類」蔬菜不怕菜價起伏!照營養師的食譜煮,飽足更健康
又到了颱風季節,葉菜類蔬菜容易隨著天氣和物價波動而漲價,但包括常見的馬鈴薯、地瓜、芋頭、山藥、玉米……等食材,卻是這個季節價格平穩少波動的「根莖類蔬菜」,就跟著營養師來看看,這些蔬菜的營養成分以及該如何美味料理。 馬鈴薯 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平價美味的咖哩飯,或是炸薯條、洋芋片等,都以馬鈴薯當成主要食材,因此,馬鈴薯經常與垃圾食物、變胖、不健康畫上等號;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澄清,馬鈴薯若不經過高溫油炸,是非常健康的天然食物;它雖然被歸於澱粉類,但卻含有高量的抗性澱粉,每一顆煮熟約有3.2克抗性澱粉。研究發現,抗性澱粉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熱量低又有飽足感,能減少脂肪的堆積,而且若放到冰箱冷藏後再吃,還能提高其含量;另外,有三高問題的人,拿它取代平常的白飯、白麵包,再適合不過。馬鈴薯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纖維質都在皮上面,所以最好連皮一起吃馬鈴薯炒豬肉絲食材:2顆馬鈴薯切絲、豬肉片100克、醬油1匙,鹽、胡椒、蔥花皆適量。作法:❶豬肉撒上鹽跟胡椒,放在冰箱半小時入味。❷熱油鍋,將豬肉炒到變色,放入馬鈴薯絲炒熟。❸加入醬油拌炒,最後撒上蔥花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馬鈴薯為茄科植物,生長過程會產生茄鹼,發芽後茄鹼會增加6倍,即使烹煮也難以破壞毒性,誤食會有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馬鈴薯一旦發芽,應整顆丟掉,不要只將發芽處挖除。挑選:選擇圓形或橢圓形、表皮完整、大小適中的馬鈴薯,不要選表皮發綠或發芽的馬鈴薯,以免茄鹼中毒。保存:乾淨的馬鈴薯可用報紙包住或放進深色紙袋中避免陽光直射,置於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即可。蓮藕 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蓮藕是澱粉類食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1、膳食纖維、鈣、磷、鐵、丹寧酸等物質,加上它容易消化、生熟食皆可,適合各年齡層的人滋補用。值得一提的是,每100克蓮藕含有約5克的膳食纖維,且水溶性跟非水溶性的纖維都有,一來可以增加糞便含水量、軟化糞便,二來能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另有研究發現,蓮藕表皮的多酚類及銅,可刺激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功能。涼拌蓮藕食材:蓮藕600克、西洋芹1條、九層塔3朵、洋蔥1/3顆、醋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蓮藕洗淨煮熟,切成蓮藕片備用。❷將所有配料切成絲。❸將所有食材調和在一起,加入醋、醬油、香油拌在一起(若喜歡辣味的民眾,可滴幾滴辣油)。洗選存用宜忌:中醫認為,生蓮藕性寒,具涼血、散瘀功效,適合上火之人解清熱;不過蓮藕煮熟後,性質由寒轉溫,可以滋補五臟,適合胃腸虛弱或消化不良者食用。挑選:選擇藕身無傷口、沒臭味為佳;藕身肥胖飽滿,代表有熟成,口感較好;如果蓮藕已切開,切面氣孔比較大的口感較好。保存:將有帶土的蓮藕(帶土蓮藕保存較久)包入報紙,再放進去塑膠袋,置於冷藏,可保存約一星期;若蓮藕已經被洗乾淨或有切口,建議趁新鮮食用。洋蔥 強大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洋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鉀、鈣、含硫胺基酸、含硫化合物及槲皮素,在歐美被譽為「蔬菜皇后」。陳詩婷解釋,槲皮素是一種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也有降低脂肪生成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含量最多的是洋蔥的外皮,若想多攝取些槲皮素,建議可以將洋蔥洗淨,表皮以果汁機打碎,再將洋蔥表皮的湯汁加入菜餚一起烹煮。此外,洋蔥的熱量相當低,每100公克約只有30~40大卡,很適合作為肥胖者的減重佳品。洋蔥拌木耳食材:洋蔥半顆、木耳150克、甜椒1個、香菜1根、蒜頭適量、鹽1茶匙、醬油1湯匙、麻油1湯匙、黑醋1湯匙、糖適量作法:❶木耳洗淨,放入滾水汆燙3~5分鐘後,取出沖冷水備用;洋蔥、甜椒洗凈切絲;蒜頭切末;香菜切段備用。❷將所有食材及調味料拌勻即可享用。(若擔心洋蔥太嗆辣,可以先切絲,放入冷開水泡半小時再冷藏)洗選存用宜忌:洋蔥屬較刺激性的蔬菜,不管是生熟食,都容易造成脹氣,腸胃較敏感者建議少量攝取為宜,也最好少生吃洋蔥。挑選:選擇表面光滑、乾燥、沒有霉斑、水傷或擠壓痕跡;重量比較重的,代表含水量充足;洋蔥尖頭紮實較為成熟、甜度較高。保存:生洋蔥應該被存放於陰涼、通風良好的乾燥環境中,同時避免陽光直曬;儘量不要放在冰箱,因為洋蔥容易吸水,冷藏環境會讓它變濕,就會更容易發霉白蘿蔔 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白蘿蔔又名「菜頭」,有取得好彩頭之意。陳詩婷說,白蘿蔔富含硫化物、酚和萜類化合物,研究發現,有助降低GOT與GPT(肝發炎指數),避免脂肪肝或肝炎持續惡化;白蘿蔔特有的芥子油苷與異硫氰酸酯,也被證實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及脹氣的作用,日本便當裡經常會放一片白蘿蔔就是這個道理。芥子油苷也被發現可以清除自由基,誘導癌細胞凋亡;不過,若加熱時間過久,或以水煮方式烹煮,容易造成芥子油苷的流失,且比例高達90%,建議可以用蒸煮、涼拌等方式,有助於保留最多的芥子油苷。蘿蔔絲餅食材:白蘿蔔1條、青蔥適量、中筋麵粉200克、胡椒粉2匙、水260克、鹽巴適量、蛋2顆作法:❶白蘿蔔刨絲,用少許鹽抓出水。❷將麵粉、胡椒粉、水、雞蛋打成麵糊,接著加入蘿蔔絲與青蔥拌勻。❸熱油鍋,舀入麵糊,兩面煎熟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白蘿蔔較寒涼,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吃多容易腹瀉,建議可以與薑同食,抵銷其寒味。此外,白蘿蔔含有特殊的異硫氰酸酯,會抑制人體對於碘的吸收,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避免大量生食白蘿蔔。挑選:購買表皮無裂痕、沒有黑心、空心、葉柄新鮮、手指彈有輕脆聲為佳。保存:買回家可以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周以上。牛蒡 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牛蒡的粗纖維除了有飽足感外,還可以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而且熱量又低,是減肥的良物。此外,牛蒡富含多酚類(主要在牛蒡皮上),研究證實可以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吸附並代謝膽固醇和脂肪,讓血管不易形成動脈粥狀斑,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本身有三高問題的人,不妨可以將牛蒡融入三餐的菜餚中;另外,牛蒡的礦物質含量也高,像是鈣、鎂、鋅等,有助穩定神經,緩和情緒。牛蒡野菇炊飯食材:米2杯、紅蘿蔔1條、香菇3朵、牛蒡半條、鴻喜菇100克、醬油1匙、清酒1匙作法:❶牛蒡及紅蘿蔔削皮切絲備用。❷菇類清洗乾淨,與牛蒡及紅蘿蔔下鍋清炒。❸米洗淨,加水兩杯。❹將炒好的配料放入電鍋中和生米一同攪拌均勻,再加入醬油及一匙清酒,按下電鍋開始炊飯,跳起燜10分鐘,拌一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牛蒡性質較涼,腸胃敏感之人,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另外粗纖維多,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挑選:未削皮帶有泥土、鬚根少較為新鮮(鬚根多代表出土時間長,較不新鮮);拿在手上沉,代表富含水份肉質緊實;尾端自然彎曲有彈性,口感較鮮嫩。保存:牛蒡買回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在陰涼處或冰箱保存;若切過剩下的,可以在切口抹點鹽避免氧化,再用保鮮膜包覆防止出水,儘量在3天內用完。 地瓜 有助維持視力,降黃斑部病變機率地瓜好處相當多,橘紅色的地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有助維持視力,降低黃斑部病變機率,同時能夠抵抗自由基生成。地瓜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同時促進益生菌生長;陳詩婷還說,地瓜屬於主食類,適合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飯、白麵條等;但別忘了地瓜主要成分仍是澱粉,吃多也會發胖、導致血糖不穩。地瓜芝麻豆奶食材:熟地瓜1條、黑芝麻2湯匙、無糖豆漿150c.c.、牛奶150c.c.作法:將所有食材置入調理機攪拌均勻即可享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把豆漿跟牛奶加熱到40℃再飲用為佳。洗選存用宜忌:地瓜因糖分較高,吃太多身體來不及消化,停留在腸道發酵,容易引起脹氣、放屁,容易消化不良的人,不宜一次吃太多。挑選:選擇表皮完整,形狀圓胖為佳;發芽的地瓜代表已採收一段時間,口感跟營養價值都較差;如果地瓜表皮出現褐色或黑色斑點,也不要購買,很可能是受黑斑病菌污染所致,會使地瓜變硬變苦,對人體肝臟會造成損害。 保存:地瓜最好放在乾燥陰涼處,讓它透氣可以放比較久;夏天溫度高容易發芽,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入冰箱,或直接蒸熟或烤熟,放冷凍慢慢取用。山藥 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吃起來口感滑黏的山藥,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陳詩婷說,山藥的黏液是一種醣蛋白,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對於三高問題有助益,且此黏液還含有消化酵素,可以幫助消化。山藥所含的必需胺基酸「麩胺酸」也很高,研究證實可以幫助黏膜修復,以及傷口的復原,有胃潰瘍、黏膜破皮等人,可以適量攝取;山藥還富含雌激素,有助改善女性更年期的不適。山藥煎餅食材:山藥200克、高麗菜100克、蛋2顆、胡椒鹽適量作法:❶山藥去皮,用調理機打成泥;高麗菜切小塊、蛋打勻備用。❷將所有食材混和,撒上胡椒鹽。❸熱油鍋,舀一匙山藥泥,稍微整形,待煎到山藥泥表面出現氣孔,翻面再煎約1分鐘,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每100公克山藥僅約80大卡,比白飯低,糖尿病患可以取代白飯,有助平衡血糖;不過山藥的鉀離子跟蛋白質較高,慢性腎臟病人不宜多吃。挑選:選擇外觀完整、鬚根少(與一般根莖類不同,山藥鬚根多表示成熟度不足)、沒有腐爛為佳;越新鮮的山藥,黏液會越多。保存:買回的山藥若整支完整,用報紙包覆,放在陰涼處即可;外表皮較薄的日本山藥,因水分較多,建議用保鮮膜包起放在冰箱冷藏。芋頭 排除身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芋頭口感綿密,深受大家喜愛,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入菜;陳詩婷說,芋頭的鉀含量很高,有助排除人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芋頭還含有豐富的皂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延緩老化。芋頭是鹼性食物,常大魚大肉的人,不妨可以將芋頭當成主食,可以中和體內酸性物質。不過,市售芋頭產品經常添加色素,注意!煮熟的芋頭應該是灰白色,而非紫色,民眾應多留意,以免吃進過多添加物。芋香米粉湯食材:米粉2坨、絞肉50克、韭菜200克、香菇4朵、蝦米1小把、油蔥適量、排骨4塊、鹽適量、白胡椒適量、日式醬油適量作法:❶米粉泡水軟化、芋頭切適口大小、韭菜切段、香菇泡過切成絲、蝦米與排骨洗淨備用。❷排骨先煮成高湯備用。❸絞肉入鍋炒到變白,放入香菇、蝦米、蔥頭、芋頭,一起炒香。❹放入米粉,高湯蓋過米粉,加入韭菜煮熟。❺最後撒上醬油、白胡椒及鹽巴,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芋頭高鉀,有慢性腎臟病的人,不宜多吃;芋頭本身歸屬於澱粉食物,吃多容易消化不良,血糖不穩者也要注意不可吃過量。芋頭在中醫看來是為發物,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多吃。挑選:外觀呈現橢圓形、飽滿、表皮上帶有泥土、沒有凹洞較佳;若指甲摳芋頭表面,呈綿粉狀,代表煮後比較鬆,若摳起來太硬或感覺水水的,很有可能會久煮不爛。保存:芋頭尚未料理前,應放陰涼處保持乾燥;或可將芋頭削皮,切成方便料理的大小直接冷凍,要用時不用解凍即可料理。(備註:有些人會對芋頭黏液過敏而發癢,削皮時最好戴上手套。)豆芽菜 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豆芽菜幾乎是所有麵攤都會出現的食材,豆芽菜是黃豆、黑豆或綠豆發芽的別稱。陳詩婷說,黃豆俗稱「田園裡的肉」,屬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發芽成黃豆芽後,雖然蛋白質會變少,其膳食纖維、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則會增加,尤其是維生素A,相較於黃豆,會多了數十倍,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還能避免黃斑部病變。澱粉類綠豆蛻變而來的「綠豆芽」也是歸屬於蔬菜類,不僅與黃豆芽一樣熱量低,且不含脂肪,維生素C含量甚至比許多水果還高,是一款可以增加飽足感、營養價值高、價格低廉的好物。涼拌三絲食材:黃豆芽1包、黑木耳200克、胡蘿蔔半條、黑醋2匙、芝麻油適量、辣油1小匙、醬油2匙作法:❶將黑木耳泡水發開,切成絲;胡蘿蔔切絲備用。❷取熱水將黃豆芽、黑木耳絲、胡蘿蔔絲燙熟。❸瀝掉水後,置入保鮮盒,接著將所有調味料倒入。❹最後搖晃保鮮盒,直到醬汁充分拌勻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黃豆芽纖維比較粗硬,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攝取過量;綠豆芽性質較涼,有清熱作用,不過體質虛寒之人,不宜攝取過量。挑選:挑選有鬚根、顏色不會過度潔白、個頭不會太粗壯的豆芽為佳。採買時也可以聞一下味道,新鮮的豆芽帶有清香,若有臭味或嗆味,則代表有添加其他保存劑或不新鮮了。保存:黃豆芽建議以塑膠袋包好,放到冷凍庫保存,可以放比較久;綠豆芽則可以先攤開,用紙巾吸乾水份後再包起來,可以放約3天。玉米 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玉米是主食的一種,陳詩婷說,大概一食指長的玉米,約等於四分之一碗飯,但它比白飯營養許多,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玉米黃素、α-胡蘿蔔素及鐵、鈣、鎂、鉀等營養素。特別是天然的維生素E,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保護肌膚;而豐富的膳食纖維,則可以刺激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及大腸癌;玉米的玉米黃素、葉黃素,則可以預防眼睛老化、減少黃斑部病變。九層塔玉米水餃食材:水餃皮1包、絞肉600克、玉米粒1罐、九層塔1大把、黑胡椒適量、鹽巴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將九層塔切成小片狀,與玉米粒、絞肉、黑胡椒、鹽、醬油一起拌勻(可倒入玉米罐頭湯汁,味道比較香甜)❷撒上香油再拌均勻。❸餡料完成後放冰箱冷藏,讓食材充分融合調味料。❹取一盤子撒上麵粉,取一餃子皮,將餡料包進去,開口捏緊即可。可煎可煮。洗選存用宜忌:玉米粒不好消化,所以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吃玉米建議細嚼慢嚥,否則容易增加腸胃負擔。挑選:購買時可以觀察玉米粒是否排列整齊、飽滿;接著用手惦惦重量,越重代表水分多、甜度佳;也可以觀察玉米鬚,若還是綠色代表此玉米還沒成熟;購買前,也建議先開玉米外葉,檢查有沒有被蟲咬的痕跡。保存:玉米不用清洗,只需要將外葉拔除,放在塑膠袋密封冷藏可保存5天,冷凍可半年;或者煮熟後再冷凍保存,更方便。延伸閱讀: 。五穀雜糧健脾養胃 搭配2種食物還能助消化、改善疲勞 。芋頭 助消化、提高免疫力(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4期)
-
2022-08-29 醫療.消化系統
脂肪肝沒症狀難察覺!專家揭脂肪肝成因及不吃藥的逆轉方法
一名林姓婦人,今年因疫情因素顯少外出更大幅降低運動頻次,原先患有慢性疾病也無回診,造成體重及血糖數值皆上升。疫情趨緩之際,檢查發現林姓婦人肝功能出現警訊,已罹患脂肪肝炎,所幸經醫師用藥治療且配合調整飲食熱量,肝功能已恢復正常。脂肪肝 形成原因一次看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陳詩典副院長表示,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佳等,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難以察覺,更可能由脂肪肝轉變成肝炎,再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建議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病灶。(推薦閱讀:脂肪肝下一步可能就是肝癌! 專家點名「2類大家都愛吃食物」離遠一點)無適應藥物可治療 減重為不二法門藥劑科張其純主任說,目前並沒有主要適應症為治療脂肪肝之藥物,大部分採輔助治療。而減重及飲食控制還是最佳療法,如需使用藥物,還是建議找專科醫師討論治療方向為佳。(推薦閱讀:減肥吃生菜沙拉瘦更快?大量出汗=燃燒脂肪? 醫揭「5大迷思」:難怪一直胖)飲食有3原則 地中海飲食相當合適營養科林資淳主任也說到,脂肪肝患者飲食建議「高纖、高鈣、抗氧化」為原則,而地中海飲食 (Mediterranean diet)定義為「食用大量蔬菜水果、使用橄欖油為主要脂肪來源、天然乳製品加上適量的魚、蛋及家禽類,少量紅肉及紅酒」。(推薦閱讀:「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因富含足夠的抗氧化劑、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攝取較低比例的飽和脂肪與動物蛋白,因此相當適合脂肪肝患者將地中海飲食取代以往高脂低纖的飲食習慣。延伸閱讀: ·如何消除脂肪肝? 專家認證:6個常被忽略的習慣最有用 ·脂肪肝恐致罹癌、死亡速度增! 專家曝「5危險徵兆」:瘦子也逃不了
-
2022-08-26 養生.抗老養生
名人養生/94歲仍精神奕奕,活力十足…李嘉誠的養生真的超「簡單」!
香港首富李嘉誠今年(2022年)已經94歲,雖然他在4年前(2018年)就已經退休,但仍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也參與多項投資案。到底他是如何養生,才能讓他94歲還有如此活力?不做勾心鬥角的事、生活簡單事實上,李嘉誠曾經多次公開自己的養生方式,在90歲退休時接受採訪時曾說到:「我一個最好的情形,就是我一生都不做勾心鬥角的事,所以比較單純些,睡得好。我每天下午的應酬都是滿的,但你們很少見到我外出晚餐,生活正常一點。」當記者追問他是否有運動時,他回答:「早上做半小時柔軟體操。」事實上,李嘉誠生活正常,不喜歡夜生活,而且不抽菸也不喝酒。但這樣做真的可以長壽嗎?有任何科學根據嗎?樂觀的人,不容易老在2019由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發現:經常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身體不容易衰老。這項研究的受試者分別來自一個女性健康研究和一個男性健康研究,共69,744名女性和1,429名男性。兩組受試者都完成了調查問卷,以評估他們的樂觀程度,以及他們的整體健康情況和生活習慣,如飲食、吸煙和飲酒。女性隨訪10年,而男性則隨訪了30年。研究人員根據最初的樂觀水平對個人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與最不樂觀的一組相比,最樂觀的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延長11%至15%,活到85歲的可能性提高了50~70%。在考慮了年齡、教育程度、慢性病、抑鬱症等因素,以及飲酒、運動、飲食和初級衛生保健就診等行為後,這一結果仍然保持不變。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波士頓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Lewina Lee博士解釋道,「這項研究具有很強的公共衛生意義,因為它表明樂觀是一種具有延長人類壽命潛力的心理社會財富。有意思的是,使用相對簡單的技術或治療就可以改善樂觀情緒。」吃飯七分飽,運動不會老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亭芬指出,七年前哈佛大學研究逾百個長壽家族約三百人,發現人類長壽密碼可能在第四號染色體,榮陽團隊近年研究第四號染色體,其中與哈佛研究有一個區域重疊,即「CISD2」,發現小鼠體內CISD2表現量低,會產生脂肪肝並有肝癌,此基因影響哺乳類壽命。運動能抗老不是口號,蔡亭芬表示,該研究發現,運動及餓肚子,都可以促進CISD2長壽基因增加,建議每天運動、吃飯七分飽。耶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減少14%的卡路里攝取,可以讓成年人的「胸腺(thymus gland)」功能更好。胸腺是位於心臟上方、產生抗病T細胞的器官,通常比身體其他部位衰老得更快。阻止胸腺衰老,可以進而延長壽命。睡覺睡得好,精神佳、人不老許多專家認為,改善身體健康的基本方法是健康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和充分的睡眠。根據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的論文,在這三者之中,睡眠最重要。許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睡覺時間越短,壽命就越短;因此要想保持健康而且長壽就要多睡好覺。人每天要睡多少時間才夠?最重要的是看你的年齡及睡眠品質而定。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Sleep foudation)建議,睡眠時間依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需求,中壯年的成人階段(26-64歲),大約需要7-9小時的睡眠時間。另外,除了睡眠時間外,睡眠品質也很重要。要怎樣才能睡得好呢?好眠8招一、作息規律、上床起床時間都要固定,無論前一天多晚入睡,隔天都要盡量準時起床,因為日夜顛倒造成白天睡多,易使當天晚上不想睡,造成惡性循環。此外,如果晚間就容易失眠,則應盡可能不睡午覺,如此身體到了夜晚自動會變得睡意較濃。二、睡覺時物理環境保持舒適、溫度與亮度適宜,一張柔軟度合適的床與枕頭,通風而寧靜的房間。怕吵或對光線敏感的,可配戴耳塞或眼罩,加強阻絕外界的干擾。三、平日含酒精類及咖啡因的飲料少喝,有失眠慣性者更要留意飲用的時間避免過晚;如想促進睡意,不妨在睡前泡杯熱牛奶或吃點複合式的碳水化合物(但有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應避免睡前進食)。四、每日適度運動有助於睡眠,不過要避免在傍晚過後做運動,反而會讓精神變好,影響睡眠。五、保持床鋪只從事睡覺或性愛活動,而不做其他如上網、讀書、健身運動等事。六、睡前一個半小時內遠離聲光刺激,不看電視、電腦、手機等,也不要吃得過飽,盡量讓大腦和身心處於適切狀態。七、不帶壓力和焦慮上床,可於睡前泡個熱水澡、溫溫腳,舒緩一整天的身心緊繃。假使睡不著,用不著強迫自己一定要睡,然後整晚注意時間,反之應更加放鬆心情,相信自己最後終究能睡著。八、如有其他慢性疾病、胃病或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應配合治療,改善這些疾病的症狀或許就能改善失眠問題。參考資料:.超人李嘉誠如何養生 「不做勾心鬥角的事」.哈佛最新研究:保持樂觀心態 真的能讓人長壽.榮陽論壇/天天動 七分飽 長壽基因更活躍.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保持健康且長壽3要件 研究:最重要的做越少壽命越短.睡太多或太少都有事!每天要睡多久才夠?一表看9個年齡層睡眠時間建議.疾病百科:失眠(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08-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後身體易出現「亞健康」狀態!專家:退休族群易有三大健康隱憂—失智、憂鬱症、糖尿病
我們提及了不少的「退休」狀況,其實就算不退休,只要人體長期處於倦怠的狀況下,也有可能會發生「亞健康」的狀況。 什麼是「亞健康」呢? 我發現在不少坊間的醫學報導指出,「亞健康」大多是看不太出來的,是指人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似病非病且不夠健康的一種過渡狀態,或稱為一種灰色狀態,也可能為第三狀態。而要談「亞健康」狀態,首先要搞清怎麼才算健康?而甚麼又是疾病? 健康,就是過去人們認為沒病痛,或是明顯的醫療症狀就算健康;然而近年來,人們對健康認識大幅提高,世界衛生組織也重新對人體健康做出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不虛弱,而是身心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基本上,包括肌體和精神狀態的一些具體表現,它就是衡量你是否健康的標準。當然,退休後我們可能有過多時間,或是生活較為悠閒,也可能因為環境變動(例如疫情、子女狀況、財富經濟變動)而產生長期心情不佳的狀況,也有可能是過於寂寞,導致每天不想起床、不想動、精神欠佳,甚至是飲食習慣不好導致身體代謝失調,例如每天「暴飲暴食」導致糖尿病,即是一例。 【延伸閱讀:高齡長壽是子女的福氣?「長照」變成家人之間的甜蜜負擔】「亞健康」狀態—現代人文明病的警訊 大多數病人感到痛苦或暫時沒有不適感,體檢時,客觀上已證實有病。但還是有相當多數的人自己感到不舒服,如身體疲乏等,跑遍各大醫院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或單純檢測出某些指標有輕度異常,但依舊搆不上疾病診斷標準,而我們對這些身心狀況不算完好,既非健康也不算疾病的一群,我就會稱這種狀態為亞健康狀態,也有人笑稱這是「富貴病」。身邊有些友人,不論是什麼樣的狀況下退休,剛開始時,生活沒有重心,故也漸漸會趨於「亞健康」的前兆!例如每天早上起床時就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本來想說要去運動,結果運動次數竟越來越少,起床後開始大吃大喝,或是只會找朋友聚會聊天喝酒,反而讓身體負擔越來越大,這時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偏高。 我也發現了這樣的狀況,上網一查,發現醫療中有一種針對退休族群的身心狀況所做的評量,例如不論活得好或不好,但就是容易出現忘東忘西的情況,而這就被近幾年的醫學報導歸類為「亞健康狀態」—意指雖然還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患病危險因素,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也就是說,「亞健康」狀態往往是許多疾病的先兆。 跟我比對很多人的狀態是一樣的;就像在公園裡遇到很多退休族群,如果不運動,就會多為精神不振、頭昏失眠、心慌、焦慮等;生理上,表現為疲勞,稍動即累,腰痛腿痛,易感冒等,透過這樣的研究,我們也發現:亞健康人群普遍存在,而且有「六高一低」和「一多三減退」的狀況。 什麼是「六高一低」?就是在體力上、心理上高負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和高體重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而「一多三減退」則是指疲勞多、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根據有關醫學相關資料統計,指出目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標準的人約佔百分之十五,患各種疾病的人亦約佔百分之十五,剩下呢?就是大家都認為沒有病症,但是占大多數的亞健康狀態人,居然高達約七成!其中,又以「中老年人」亞健康狀態的比例比較高。如果沒有注意的情況之下,就真的會因為生活習慣,如每日缺乏運動、因為焦慮而暴飲暴食,影響身體肝臟、胰臟跟核心肌群。 【延伸閱讀:擔心醫療費用成龐大負擔,讓子女壓力爆棚?每年該準備多少預備金來讓未來的自己預防】糖尿病產生的主因我在此也分享糖尿病產生的主因,主要是因為醣類需要經由肝臟消耗醣類、胰臟分泌胰島素消耗醣類,還要有核心肌群來消耗醣類,有些人暴飲暴食,若沒有睡足夠或出現脂肪肝,因為肝臟狀況不佳影響人體代謝醣類;或是過度肥胖,亦導致高血糖發生,血糖會讓血管硬化,也有可能破裂,造成身體不健康。故消化高血糖的人,不僅肝臟要好、胰島素要好、核心肌群夠強,這樣糖尿病的機率就會降低。 為什麼核心肌群重要呢?試想,我們每天通勤上下班,平時走路、與人聊天、開會,身體肌肉都在不自覺地運動中,人體一天需要代謝掉多少糖份是固定的,如果這些運動減少了,糖分代謝不掉,就會轉存在血液裡,變成血糖過高,這就是糖尿病的前兆。但反觀若核心肌群的強度夠,身體會自然代謝掉這些糖分,自然可以維持血糖穩定,糖尿病發生的可能性便會大幅降低。 息息相關,飲食習慣vs.身體狀態 近年來現代人的精緻飲食(例如喜歡吃下午茶、白米飯以及麵包類等),以及因工時過長無法運動的生活模式(例如工程師、行政人員等),這已是積習難改,身體自然就有過多的能量無法正常消化。 我們來歸類一下正常狀況,一般人在進食之後,食物在消化分解過程中會產生葡萄糖,胰臟就會分泌「胰島素」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轉換成能量,讓我們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可以進行各種活動。 那生病了的身體,就是血液中的糖分變多,但糖分沒辦法變成熱量、也沒辦法被身體利用,我發現就只能靠「認真運動與節制飲食」。當然在運動上,我們都會希望一週最少三次重訓、三次有氧,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都說他有走操場,可是其實沒有運用到全身肌肉,效果就不一樣,代謝也不一樣。此外,不論是不是退休族群都要養成「三餐七分飽」的習慣,盡量少吃加工食物並減醣,可以的話,進食時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深綠色蔬菜較佳),少喝飲料,最後是澱粉類的攝取時間,盡量放在午餐。 有什麼東西要少吃?那又有什麼東西要少吃?那就是盡量不吃辣、不吃醋、不吃蒜,任何開胃的調味料都少碰;此外不喝湯、不吃粥,因為流質食物不易有飽足感,而且湯品的鈉含量通常很高。我則是在很多朋友分享經驗中發現,除了上述的飲食控制,更重要的是肌力的提升;過去很多人認為糖尿病患者必須吃低GI飲食,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血糖不要變化太大,其實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的,唯有讓身體透過好的方式提升肌肉能量,代謝掉身體不需要的熱量,才能讓身體氣血跟骨骼回復到正常的運作狀況。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無痛人生:續接美好未來,盡享樂活奇肌》
-
2022-08-15 養生.聰明飲食
素食者補充蛋白質必看!白飯、花椰菜、鮮奶,哪個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師:從6大類食物聰明補充
有關食物的蛋白質含量誰高、誰低的答案之前,我們要先來學一下食物分類。因為營養學將食物依照主要營養素的不同分為六大類,所以只要懂得食物分類,就可大略掌握食物的主要營養,在需要特別留意某營養素(如蛋白質、醣類或脂肪等)的攝取時,懂得該挑選那一類食物。解碼食物分類~六大類食物及其主要營養素!我們平日所吃的食物,依主要營養素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食物,分別是:一.醣類含量較高的「全穀雜糧類」這類食物俗稱主食類,常聽到的澱粉類食物指的也是這一類。此類食物富含醣類,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食物,並含少量蛋白質。此類食物的特色是吃起來粉粉的,吃多了會有飽的感覺。包括:1.各種米類及其製品,如蘿蔔糕、湯圓等;各種麥類及其製品,如麵條、麵包、吐司、饅頭、餃子皮等。2.部分豆類:紅豆、綠豆、皇帝豆、豌豆仁、蠶豆等這些吃起來粉粉的豆類都屬於主食類。3.其他:包括地瓜、馬鈴薯、芋頭、南瓜、菱角、栗子、玉米;蓮子、薏仁等。*補充說明: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成員穀物的胚芽是富含蛋白質的部位,所以小麥胚芽、米胚芽蛋白質含量最高;其次則是紅豆、綠豆等乾豆類,每百公克蛋白質含量>20公克。而米、麥中,因小麥蛋白質高於米,所以小麥及其製品蛋白質含量也較米類及其製品高。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豆魚蛋肉類」和「乳品類」蛋白質食物是身體重要的建材,是支援身體汰舊換新的重要營養素。「豆魚蛋肉類」富含蛋白質,並含有脂肪,但幾乎不含醣類。家禽、家畜和魚貝海鮮等肉類因部位不同而有高脂/中脂/低脂肉類之分。包括:1.植物性的大豆類:黃豆、黑豆、毛豆及其相關製品,如豆干、豆腐、豆漿等。2.肉類:包括雞、鴨、鵝等家禽及其相關產品(蛋),豬、牛、羊等家畜及其相關製品(如內臟、肉乾、肉鬆等),魚貝海鮮及其相關製品(如魚丸、魚鬆等)。「乳品類」除蛋白質和脂肪外,還含有獨特的糖~乳糖,以及好吸收的鈣。正常的乳品為全脂奶,但因市場需求而有中脂和低脂的產品。成員包括各式乳品(鮮奶、保久乳、奶粉),及其相關製品(如起司片、乳酪、優酪乳)等。三. 熱量較低的「蔬菜類」和「水果類」富含纖維、植化素,也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水果類」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實部位,此類食物富含醣類,蛋白質很低,且幾乎不含脂肪。一份水果(=柳丁一顆)含15公克的醣類,所以需要留意醣類攝取者,除「全穀雜糧類」食物外,也要留意「水果類」的攝取。乾料水果(如龍眼乾、紅棗和黑棗)因脫水濃縮,所以相對蛋白質會比較高;新鮮水果中則以榴槤、百香果、釋迦、酪梨和香蕉等蛋白質含量較高。「蔬菜類」食用的是植物的莖或葉,故醣類含量很少,蛋白質含量也不高(但高於水果),且因不含脂肪,故在六大類食物中熱量是最低的一類。乾料蔬菜(如花椰菜乾、麻竹筍干、金針菜乾、梅乾菜乾)同樣因脫水濃縮而含較高蛋白質;新鮮蔬菜中則以豆芽菜、野莧菜、野苦瓜嫩梢等含量較高。我們常吃的菇類和藻類也屬於蔬菜類食物。藻類因為本身蛋白質含量就較高,且多半以乾料形式存在,故每百公克蛋白質含量偏高,多數藻類蛋白質都超過10公克,其中最高者為壽司海苔片,每百公克蛋白質高達46.5公克。菇類蛋白質低於藻類,但高於一般蔬菜。四.富含油脂的「油脂及堅果種子類」純油脂類指的是各種植物油、動物油和抹麵包的植物奶油等純油食物。這類食物為精煉產品,所以幾乎只含油脂這個營養素,蛋白質、醣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極微,幾乎可忽略,為純粹補充油脂(熱量)的食物。堅果種子類指的是中式的花生、瓜子、芝麻,及西式的腰果、核桃等。儘管這些食物也是植物性食物,但因油脂含量很高而被歸於油脂類。除油脂外,堅果種子類還含有醣類、蛋白質、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為營養豐富的食物,但因熱量高故還是要適量攝取。在蛋白質含量上,花生、瓜子和芝麻等中式堅果會高於西式堅果。中式堅果每百公克蛋白質含量多半落在20~30公克間,而腰果、松子、核桃等西式堅果則多半介於10~20公克間。從食物分類來看,蛋白質含量最高的食物類別是「豆魚蛋肉類」和「乳品類」;其次是「全穀雜糧類」,然後是「蔬菜類」,「水果類」蛋白質含量很低,而純油脂類則不含蛋白質。因此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會落在「豆魚蛋肉類」和「乳品類」中,也就是雞胸肉(B)和全脂鮮奶(C)間。但因為全脂鮮奶中九成以上都是水,所以相對每百公克的蛋白質含量必然會低於雞肉,因而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會是雞胸肉。蛋白質含量最低的則會落在「水果類」,也就是D的蘋果。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她靠「走路」7個月重度脂肪肝痊癒還瘦8公斤!達人教你這個時間走路,治病效果最佳
-
2022-08-1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整天都想睡覺,是肝不好引起的嗎?
病人:「我整天都想睡覺,外面說我有脂肪肝,是肝不好引起的嗎?」我抬頭看了一下這位病友,胖胖的,脖子短短的,我心中有了答案。我說:「你睡覺會打呼嗎?」病人:「我自己聽不到,我回去問看看。」隔了一周,病人回診。他說:「我問家人我會不會打呼?太太搖頭不知道,反而媳婦哈哈大笑說:會喔!很大聲呢!」我心裡想:「睡覺打不打呼,怎麼老婆不知道,反而媳婦回答呢?」原來太太睡不同樓層,媳婦睡隔壁,晚上常聽到公公鼾聲如雷。我給他戴了血氧機,晚上監測,果然沒錯,每天晚上血氧有幾次都掉到九十以下,明顯的呼吸中止症候群。古語有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表示自古以來,打鼾是常有的事,但古人壽命短,胖子也少,而目前世界各國人民平均都活到八、九十歲,中廣型的胖子也越來越多,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也越來越多。胖的人脖子脂肪組織增加,加上年紀大以後肌肉鬆弛,因此晚上睡覺時,空氣經過狹窄的氣道引起呼吸聲,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引起呼吸停止,到一個程度之後,因氧氣不足又刺激腦部強力呼吸,所以才聽到病人停止了一段呼吸又突然大力吸氣起來,長期以往,大腦氧氣不足,容易造成大腦細胞受損,記憶力減退,白髮增多,又因晚上大腦沒有獲得足夠的氧氣休息,白天動不動就打瞌睡,人也會容易疲倦。這種病人大都肥胖,體內脂肪過多,因此超音波一做多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最嚴重脂肪肝甚至引起肝硬化。治療呼吸中止症候群,要先檢查是何原因引起的,除了上述的咽喉組織鬆弛引起之外,也有人因鼻咽狹窄,扁桃腺過大,或晚上咬牙等種種原因引起,大部分的原因是肥胖引起,此時就要減重減油多運動,減少熱量的攝取,這才是根本之道,也可預防將來因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發作而造成的不幸。呼吸中止症候群嚴重者睡覺需戴著呼吸器,像外太空人一樣,晚上腦袋就不會缺氧,白天嗜睡、記憶力減退的症狀也自然會消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8-11 養生.聰明飲食
日本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肝癌過世! 飲食護肝很重要,6地雷一定要避免
肝臟就像一座設備完善的大型化學工廠,簡言之,就是主要負責消化與儲存營養素、排除毒素的器官,也具備控制膽固醇分解的重責大任,對人體相當重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提出6個護肝地雷,一定要避免。1.醃漬類或發霉食物像是醃漬品以及可能因保存不當易產生黃麴毒素的食物,包括花生或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臭豆腐、起司等發酵食物,還有發霉的米或穀類等。2.加工食品罐頭、香腸、臘肉、火腿等食品,常見添加多種防腐劑、色素、人工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必須經過肝臟解毒,誘發肝損傷,應盡量避免。3.過多高油食物容易肥胖,油脂也會囤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且高油食物進入人體後易氧化,會產生自由基傷害肝臟。4.精緻糖分精緻糖進入體內後,會形成脂肪而累積於肝臟增加代謝負擔,含糖糕點、飲料攝取過量,多餘的糖會轉變成脂肪儲存在肝臟,形成脂肪肝。5.辛辣食物尤其是有嚴重肝炎的病人,刺激性的食物會加重胃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及糜爛,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6.過量飲酒會造成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男性適當飲酒量每日以2個酒精當量為限,女性每日以1個酒精當量為限。每1個酒精當量=1 5公克酒精=啤酒375c.c.(酒精濃度4 %)=水果酒150c.c.(酒精濃度10%)=白蘭地40c.c.(酒精濃度40 %)=高粱酒30 c.c.(酒精濃度53%)。延伸閱讀: 。肝過勞有「20個警訊」!變胖、痠痛、睡不好都在內 美肝臟基金會授養肝攻略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這5種」放冰箱照樣壞本文摘自
-
2022-08-03 醫療.消化系統
發現脂肪肝怎麼辦?如何改善與治療?脂肪肝放著不理當心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特徵就是肝細胞中的脂肪過多,而不是因酒精造成的。肝臟含有一些脂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超過5%的肝臟重量是脂肪,就定義為脂肪肝(脂肪變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分為兩種:1.單純性脂肪肝:表示肝臟中有脂肪,但很少或肝臟幾乎沒有發炎或肝細胞受到損傷。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臟中除了脂肪外,同時還伴隨肝炎(即肝臟腫脹或炎症)和肝細胞損傷。炎症和肝細胞損傷可導致肝臟纖維化。哪些條件下容易患非酒精性脂肪肝:1.體重超重或肥胖2.患有第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3.血液中的脂肪含量異常,包括三酸甘油酯、“壞”(LDL)膽固醇太高或“好”(HDL)膽固醇太低4.有代謝症候群,診斷患有代謝症候群,下列條件必須符合任何三個:(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2) 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年長者、本身患有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停經後婦女、肥胖、脂肪集中在腰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更可能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纖維化和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發炎的肝臟會開始結疤,過程稱為纖維化。如果不及時治療,疤痕組織將繼續取代健康的肝組織,導致肝硬化。大約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會在幾年(通常是幾十年)內發展為肝硬化。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藥物嗎?目前FDA還沒有批准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有一些替代療法可能會有所幫助,雖然尚未證實可以治愈非酒精性脂肪肝。1.咖啡:在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患者的研究中,喝咖啡的人比喝很少或不喝咖啡的人的肝損傷要小。含咖啡因的咖啡可降低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在內的多種肝臟疾病發生肝纖維化的風險。研究顯示,需要每天喝兩杯以上才能獲得這效果。2.維生素 E:一種抗氧化劑,透過減少或中和炎症造成的損害。一些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E可能有助於因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導致的肝損傷。上述替代療法因未經科學實證,所以補充之前要先與醫師討論!俗話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除了在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避開肝臟の地雷飲食,醫說:肝臟照護健康2攻略........https://bit.ly/3nSOrvS
-
2022-08-01 醫療.消化系統
三酸甘油酯超標53倍 40歲婦人急性胰臟炎險害命
一名嫁到台灣10多年的40歲越南籍新住民有高血脂沒控制,加上夜班、三餐外食,日前感到上腹悶痛,連兩天嘔吐,誤以為腸胃發炎,送急診才發現是三酸甘油酯超標為正常值的53倍,引發急性胰臟炎,還引發酮酸中毒症、呼吸衰竭緊急送加護病房,所幸經院方處置得宜,住院7天治療後康復出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醫師陳鄭弘堯說,急性胰臟炎易被誤為胃發炎而延誤醫治,70%胰臟炎屬輕症,若病況嚴重,恐造成胰臟囊腫或壞死、感染或功能損害,還可能合併器官衰竭、呼吸衰竭、腎衰竭、休克等,不能小看其殺傷力。陳鄭弘堯建議,有酗酒習慣、有結石及高三酸甘油酯偏高等高危險群,一定要戒酒、控制飲食、降低三酸甘油酯,尋求胃腸肝膽科醫師專業診治。陳鄭弘堯說明,這名越南籍新住民身高156公分、體重75公斤,急診抽血檢查發現三酸甘油酯數值竟高達8000mg/dl,是正常值的53倍(正常約150mg/dl以下),胰臟發炎指數高達1946合併腎功能異常,且白血球、血紅素、血糖指數都高於正常值,收治住院治療觀察。這名越南籍新住民在住院時,病情急轉直下,因體內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而致酮酸中毒症、呼吸衰竭、血紅素下降而緊急送加護病房,確診為急性胰臟炎合併後腹腔出血。陳鄭弘堯指出,她的胰臟急性發炎應是破表的三酸甘油酯指數肇的禍。據醫學臨床經驗,胰臟炎發作機率,若三酸甘油酯數值超過1000mg/dl就有5%風險;若超過2000 mg/dl則升高恐達20%,極可能會發生急性胰臟炎,不僅疼痛指數高,且有致命風險。陳鄭弘堯說明,急性胰臟炎的好發原因,通常與膽結石和酗酒有密切關係,但這名越南籍新住民經腹部超音波檢查,沒有膽結石,本身也沒有酗酒,研判與糖尿病、罹患「代謝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沒有控制好,加上肥胖、脂肪肝等問題集於一身,是誘發急性胰臟炎的高風險族群。
-
2022-07-25 醫療.消化系統
4成7成年人過重、肥胖 專家警告:脂肪肝恐成新國病
國人肥胖盛行率偏高,4成7成年人過重、肥胖,這也使得脂肪肝比率居高不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15縣市、16家醫療院所舉辦「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活動」,昨天早上協助3205人腹超篩檢,而其中5成7患有脂肪肝,專家提醒,脂肪肝將成為台灣「新國病」,不可等閒視之。肝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指出,早些年台灣肝癌發生率偏高,與B肝、C肝的高盛行率有關,近一、二十年來,B肝疫苗接種、C肝抗病毒藥物的給付,肝癌整體發生率緩慢下降,但脂肪肝卻成為新的隱憂,國家衛生研究院肝癌研究顯示,約一成肝癌患者與脂肪肝、三酸甘油脂血症有著密切相關。為配合世界肝炎日,肝基會昨舉辦「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活動」,在15縣市提供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光一個上午共有3205人接受檢查,楊培銘表示,2654名受測民眾肝異常,比率達82.8%,1833人脂肪肝,比率為57.2%。另有82人疑似肝癌或性質不明肝腫瘤,6人肝硬化。進一步分析各地篩檢結果,因為台大雲林分院僅開放BMI超過27以上民眾報名,檢驗結果為7成2民眾罹患脂肪肝,明顯高於其他15間醫院平均值5成6。「肥胖與脂肪肝確有密切關聯」,楊培銘說,除B型、C型肝炎外,脂肪肝恐將成為未來新國病。所幸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即使為重度脂肪肝,只要花半年時間多多運動,控制飲食及體重,就有機會恢復正常,臨床顯示,只要減去體重的一成,就可完全消除脂肪肝。在飲食習慣上,楊培銘建議,不宜經常飲用含糖飲料,也不要吃太甜的水果,因為不少水果含糖量過高,也可能成為肥胖的幫凶;此外,民眾多吃蔬菜,只要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也能有效改善脂肪肝。至於肝癌治療上,楊培銘表示,最好的情況是在腫瘤還沒有長大,也尚未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就顯得相當重要;若發現時已屆晚期,不管化療、標靶治療效果有限。
-
2022-07-25 養生.聰明飲食
醫病天地/吃水果消暑 小心肥胖、血糖飆
炎夏到來,民眾喜歡吃水果消暑,部立桃園醫院營養師鄒孟君提醒,西瓜、鳳梨等高糖度水果,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可選奇異果、小番茄、芭樂、蘋果等低升糖指數的水果,並避免過度飲用市售果汁,比較不會造成血糖飆高。芒果、西瓜、百香果都是炎炎夏日消暑的人氣水果,但一不小心吃太多也可能導致肥胖。鄒孟君說,日前就有1位年僅30多歲的司機,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他罹患糖尿病,每天還吃下1顆鳳梨、2片大西瓜,由於水果糖分高,健康亮起紅燈。鄒孟君表示,西瓜、鳳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礦物質、膳食纖維、植化素等營養素,適量攝取可促進身體健康及提升免疫力,但吃太多也容易造成甜蜜負擔,除了容易影響血糖,也會增加肥胖、脂肪肝等風險。甜度高的水果,每天應控制2份以內,1份約為棒球大;也可選擇奇異果、小番茄、芭樂、蘋果等低GI水果,對血糖影響較小;糖尿病友則可飯後再吃水果或連皮一起吃。鄒孟君提醒,市售果汁含糖量高,並不如想像健康,反而更容易造成血糖飆高,攝取要適量;如不方便咀嚼,建議可選擇木瓜、火龍果、香蕉等較軟的水果,但是仍要注意糖分。
-
2022-07-24 醫療.消化系統
免費超音波活動逾8成肝異常 醫警示:脂肪肝恐成新國病
肝基金會今日結合世界肝炎日舉辦「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活動」透過免費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全台串聯16家醫療院所,在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檢查了3205位民眾。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今年參與民眾的肝異常率達到82.8%,其中又以脂肪肝最多,是與民眾的飲食、運動習慣影響有關,脂肪肝也可能成為台灣「新國病」。楊培銘表示,面對肝癌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若是發現時已是晚期,不管是化療,標靶治療效果皆不好,因為肝癌不像一些其他癌症與固定基因有關,真正致病的因子仍未找到,在治療上便難破。本次「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活動」中,台大雲林分院因限制BMI要超過27以上的民眾才可報名,因此較其他15間醫院驗出來的脂肪肝比例56%高出許多,來到72%。楊培銘指出,本次脂肪肝比例是所有肝異常中最高的,因此台灣除了B型肝炎、C型肝炎外,脂肪肝恐怕也將成為未來新國病。「脂肪肝與年齡沒有正相關。」楊培銘說,主要成因還是飲食、運動習慣影響,因此年輕人也可能會有、瘦的人也會有;但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即使是重度脂肪肝的民眾,只要半年的時間就可以恢復正常,減重自身體重的10分之1,就可以完全消除脂肪肝。病友黃忠能現場分享,他年屆71歲,每年參加衛生所的抽血檢查,沒有B、C型肝炎,但因為不包含超音波檢查,所以沒有辦法察覺肝臟的異樣;直到他某次抽血中發現甲型胎兒蛋白數值過高,被告知可能有肝腫瘤,才來找楊培銘看病,現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發現一顆3.5公分的肝腫瘤,趕快轉到台大醫院手術,黄忠能先生說,由於毫無症狀,確診當下覺得訝異,沒有B、C肝為何會得肝癌?在此前,他都正常生活,種菜、砍竹、墾地,體能相當好,沒有覺得自己會得肝癌。因此,黃忠能先生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即使沒有B、C肝,也應每年做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異狀、及早治療;也勿因疫情而拖延該做的定期檢查,以免錯失醫治良機。曾有脂肪肝民眾,身材非常好,一直找不出造成的原因,仔細回想後,才想起他每天喝咖啡時,都一定要加顆奶球,所以就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進而變成脂肪肝。楊培銘說,民眾在飲食選擇上,含糖飲料不要飲用太多,乳糖攝取過多,在體內都會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危害身體健康,過去推廣的每日五蔬果,水果恐怕也是含糖量過高的幫兇,因此飲食可選擇著重在蔬菜類上的攝取。
-
2022-07-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以為只是輕症,三天後卻被送加護病房!耳鼻喉科醫師鄭仁信分享救命關鍵
「掌握黃金時機給抗病毒藥物,可能是救命舉動!」高雄市耳鼻喉科醫師鄭仁信染疫確診3天後,病情急速惡化,連吞口水也嗆到,診斷為「急性會厭炎」,住進加護病房。患有肝炎、氣喘病史的他,還好經醫師友人提醒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藥,否則後果恐怕更嚴重。40歲的鄭仁信,是高雄市楠梓區沐仁耳鼻喉科診所負責人,身兼高雄市醫師公會副秘書長,常出席高雄市政府防疫專家會議,還支援快篩陽篩檢站,對防疫事務參與深,診所、公會、防疫三頭忙。過去一年多來,鄭仁信幾乎每天只睡4、5個小時,太太顏翎如說,半夜3點起床如廁時,常看到先生還埋頭做簡報資料,清晨7點多就在前往診所路上,趕8點看診,「確診也許是天意,上帝要先生放慢腳步多休息」。回想確診過程,鄭仁信說,6月3日覺得喉嚨卡卡的,快篩陽性,遂留在診所休息室隔離,透過視訊看診、給藥,診所同仁協助準備餐食,讓他無後顧之憂。起初鄭仁信認為只是輕症,不以為意,但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蔡昌學醫師提醒,因他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叮嚀他要及早吃抗病毒藥paxlovid,還好有這一記提醒,如果沒有先使用抗病毒藥,之後病情加劇使用類固醇時,會有降低身體免疫功能疑慮。「服用paxlovid是經專業醫師裁量權判斷,加上有肝炎、氣喘病史,符合用藥適應症。」鄭仁信指出,若沒有及早用藥,後續可能引發肺部浸潤,大面積感染造成ARDS急性呼吸道窘迫症。未料,鄭仁信6月6日凌晨4點吞口水竟嗆到,吞嚥困難,他緊急到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掛急診,先吊點滴,之後照X光、內視鏡,發現咽喉有潰瘍,無法從嘴巴吃藥,因此被收治到加護病房,當下閃過念頭是「祈禱不要惡化到要插管」。住進加護病房後,醫師來巡房,他意外與大學同學重逢,這名醫師不忘發揮同事愛,幫忙買鄭仁信想吃的蒸蛋等食物,也給予心理支持。在鄭仁信住院後,太太顏翎如、7歲長女也相繼確診,長女有發燒症狀,太太是咳嗽、喉嚨痛,症狀都不嚴重。顏翎如說,先生在急診後告知需要住加護病房,她趕到醫院簽下病危通知書,心想「應該不會那麼糟吧!」她不斷禱告,也安慰先生「天父可能要你好好休息」。在急診及加護病房3天後,他再轉入普通病房1天,6月10日出院,6月12日出關才恢復看診。「一切來得太驚奇,好像被雷打到!」鄭仁信說,他可能自恃年輕,診所、醫師公會等事務多頭忙,較忽略身體健康,抗疫之路走了2年多,接觸過無數確診者,沒想到輪到自己確診時,竟然嚴重到住進加護病房,且是生平第一次住院,說明新冠病毒威力不容小覷。回顧染疫之路,鄭仁信說,一路得到很多提醒、打氣,最感謝的人是太太,雖然也被他傳染,仍照顧7歲長女、2歲小女兒,成為家庭安定力量。顏翎如說,病毒並不可怕,過度緊張是折磨自己,「喜樂的心是良藥」。鄭仁信及妻女相繼確診,一家4口唯獨2歲么女安然無恙,一家人平安出關後,幫小女兒補過2歲生日,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在一起就是最大幸福,這一感觸在經歷確診考驗後格外深刻。醫師小檔案姓名:鄭仁信 頭銜:高雄市醫師公會秘書長、高雄市沐仁耳鼻喉科院長何時確診:6月3日如何確診:戴外科口罩視察快篩陽門診病人動線時,可能被經過的病人傳染;或工作時被病人傳染,這機會較低症狀:發燒、疲倦、喉嚨痛、咳嗽、全身痠痛、吞嚥困難、易嗆食治療:居家照護期間,症狀用藥、抗病毒藥物paxlovid、抗生素;住院治療時,類固醇、抗生素、症狀用藥、24小時不間斷抽痰給確診者一句話:如果符合資格,趕緊使用抗病毒藥物。感謝上帝安排了一群人間天使在病程中各個時間點對我的幫助,讓我能好好休養並儘快回到工作崗位。
-
2022-07-03 醫療.精神.身心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本土疫情從四月肆虐以來,已有超過一成五民眾染疫,許多確診者因為日夜顛倒或是出現「長新冠」,開始有睡眠障礙的情形,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但又怕吃安眠藥。台北中山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文傑表示,睡眠和肝臟也有很大的關係,除了睡不好會影響肝臟外,肝臟無法好好代謝毒素,也會影響到睡眠,造成負面循環。因此若是睡不好,可以從飲食和運動著手「打破這個負向循環」。長期睡眠不足,肝細胞無法修復,累積毒素又反過來影響睡眠。吳文傑表示,外界常說熬夜、睡眠不足會傷肝,雖然就醫學觀點來看,睡眠不足不會直接影響正常肝細胞數量,卻會使肝細胞沒有足夠時間休息、修復。當肝臟無法好好休息,或是因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等各種原因,引起肝臟纖維組織增生而導致肝硬化,就會造成肝臟處理廢物及解毒功能下降。當體內毒素累積過多,就會進入腦部,造成睡眠障礙,或是出現意識混亂、動作不協調等症狀。維生素E改善脂肪肝炎,色胺酸食物穩定大腦神經。有些人希望透過飲食調整,幫助好眠,吳文傑表示,可以多攝取五大類食品,包括乳製品、堅果類、雞蛋、綠色蔬菜和糙米飯。而人體一天約需400單位的維生素E,根據研究,若每天攝取800單位,可以改善脂肪肝炎,因此可搭配服用,藉此改善睡眠問題。吳文傑說,由於乳製品、堅果類如葵花子、芝麻、南瓜子,以及香蕉、雞蛋等,因富含色胺酸(Tryptophan),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可以穩定神經。因此若可以三餐攝取,或晚餐中多吃這些食物,可以讓人放鬆、增加睡意。糙米中的玄米多酚調整自律神經,芝麻、綠色蔬菜富含鎂、鈣。另外,晚餐可以將白飯改為糙米飯。因為糙米中有所謂的「玄米多酚」,是含有數種多酚類成分的統稱,其中也包括穀維素與木酚素,有調整自律神經的作用。除此之外,堅果中的芝麻以及菠菜、莧菜、甘藍菜等綠色蔬菜,則富含鎂、鈣;尤其每100克的芝麻中含有975mg的鈣質和350mg的鎂,有助於放鬆肌肉及安定神經,讓人更好入睡。花椰菜雖好,但消化慢,睡前吃太多反而影響睡眠。不過,吳文傑提醒,並非所有綠色蔬菜都可以「助眠」。像是花椰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因為含有不可溶性纖維,在人體中消化速度很慢,容易脹氣。因此若睡前吃太多,可能反而影響睡眠。而有些民眾認為睡前吃甜食更容易入睡。吳文傑則表示「這是錯誤觀念」,甜食雖然會讓血糖升高,抑制食欲素的分泌,而食欲素含量降低,人就會疲倦想睡。但血糖急速上升,可能會讓身體快速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血糖;而當血糖太低時,腎上腺素開始分泌,過度分泌可能導致半夜受驚或多夢的情形。因此,睡前吃甜食雖然容易讓人昏昏欲睡,但劇烈的血糖波動,可能反而影響睡眠品質。現代人生活忙碌,對體力精神有高度需求的狀況下,許多民眾會選擇服用安眠藥或健康食品,但市面上商品琳瑯滿目,常讓人不知道如何選擇。吳文傑表示,長期吃藥對身體容易產生負擔,若要用健康食品改善睡眠,建議可以選擇含有以下成分商品:芝麻素:芝麻中僅1%含量的成分,能夠幫助入睡。維生素E:抗氧化成分,幫助身體維持年輕機能,臨床上在治療脂肪肝時會使用的成分。搭配芝麻素實證能保護肝臟,更有效率。玄米多酚:調節生理機能,讓身心呈現放鬆狀態,夜間睡眠回復,精神體力更有效率。同時攝取三種成分,不但能幫助入睡,也能保護肝臟,避免「睡不好影響肝臟」、「肝臟負擔過大又影響睡眠」的惡性循環。吳文傑也表示,單純改善睡眠或小綠人護肝認證的健康食品很多,建議找尋能雙管齊下的商品,才能夠從根本改善睡眠與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
2022-06-23 失智.大腦健康
油有害健康已是過時觀念!多攝取「這幾種」對大腦有益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油脂有害健康,熱量高,會讓人發胖」,但這已經是過時的舊觀念。卡路里原本是指被稱為三大營養素的蛋白質、醣類、脂質所產生的能量值,根據這三種營養素的含量來計算。各種營養素每公克的能量值(卡路里),分別是蛋白質四千卡,醣類四千卡,脂質九千卡。也就是說,和蛋白質及醣類相比,脂質會產生兩倍以上的能量。每公克脂質所含的熱量之高,正是飲食生活富裕的現代人「聞脂色變」的原因。不過,少量的脂質就能補充能量,對於食量小的人來說是絕好的熱量來源,也是構成全身細胞的細胞膜和各種荷爾蒙、核膜等的材料。除此之外,還有促進維他命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作用。作為皮下脂肪堆存的脂質,也有抵禦寒冷保護身體的功能。如果一味地認為所有油脂都不好,可能會有脂質攝取不足的問題,必須注意。從不製造毒素,防止大腦和身體炎症的觀點來看,近年來備受矚目的Omega-3脂肪酸、富含油酸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以中鏈脂肪酸為主要成分的椰子油和MCT油(又稱中鏈脂肪酸油或中鏈三酸甘脂油),都是很好的脂質來源。被歸類為Omega-3 脂肪酸的脂質來源,有亞麻仁油和芝麻油含有的α- 亞麻酸,以及魚類含有的EPA、DHA,皆有抑制炎症的作用。但由於加熱後會酸化,建議不要加熱,在生菜、豆腐或加熱好的料理加入少量的亞麻仁油和芝麻油就好。魚類含有的Omega-3 脂肪酸,在烤或煮的過程中也會酸化,所以最好是吃生魚片。可以從亞麻仁油、芝麻油、椰子油、MCT 油當中挑選其一,每天攝取一湯匙,並記得不要加熱。亞麻仁油會有一種特別的味道,芝麻油的味道則和魚油差不多。可以依照個人喜好區分使用。由於一開封就會氧化,除了開封後要放入冰箱保存,購買時請選擇裝在褐色或綠色的遮光瓶裡、一到兩個月就能用完的容量。橄欖油不易氧化,含有抑制大腦炎症的「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富含抗氧化成分是其出色之處,即使加熱也不容易氧化,在各種日常料理中都可以輕鬆使用,容易保存。另外,因為在體內也不太會氧化,所以不易製造出有致癌危險的過氧化脂質。橄欖油有特級初榨橄欖油、純橄欖油等種類,請選擇不經任何加熱和化學處理的直送特級初榨橄欖油。※橄欖油刺激醛:是一種植物化合物「酚」(phenol),通常以相連在一起的「多酚」(polyphenol)形式存在,食用後能有效激發人體的修復機制。它的抗發炎效果非常好,相當於服用小劑量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伊布洛芬」(ibuprofen),但沒有吃藥的潛在副作用。另外,它也能幫助大腦清除引發阿茲海默症的類澱粉蛋白(amyloid)斑塊,保護大腦、防止衰老。椰子油的主要成分為「中鏈脂肪酸」,具有不容易變成中性脂肪的特點,有助於預防肥胖。如果不習慣椰子油特有的甜味,推薦使用MCT 油。MCT 是英文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 的縮寫,就是指中鏈脂肪酸油。一天的攝取量標準是一湯匙左右。不適合加熱調理。因為無味無臭,比較不會有讓人不習慣的問題,可以淋在料理上,或是加在咖啡裡。※中鏈脂肪酸:它的定義為碳鏈長度 6-12 的脂肪酸,因為分子量較小且是弱電解質,在中性環境中很容易離子化,所以溶解度較佳。因為不需要經由脂蛋白運送,可直接進入門靜脈,所以可減少堆積在血管壁上的風險,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也有研究發現能提高代謝率、改善肥胖。油脂成為大腦能量的機制當我們開始減少醣類和攝取好油的飲食後,油脂會被分解成酮體,作為能量被送至大腦。如果因為限醣飲食導致體內醣類不足,以油脂為原料製成的酮體就會成為大腦的養分。尤其是百分之百中鏈脂肪酸的MCT 油,能迅速地分解成酮體,為大腦提供能量。其他還有固體型態的飽和脂肪酸,例如奶油和豬油。動物性脂肪會使血液變得黏稠,給人一種對身體不好的印象。但只要沒有大量攝取,奶油仍然是值得推薦的油,不僅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還含有維生素A、D、E,而且沒有經過複雜的加工處理。特別推薦以乳酸菌將生乳油脂發酵做成的發酵奶油。和普通奶油相比滋味豐富,味道更好,還能調整腸道環境。豬油也含有少量的維生素。要小心反式脂肪酸和Omega-6那麼該小心使用的油是什麼呢?就是添加烴類藥品作成的油。把液體的植物油做成固體人造奶油,還有從種子萃取植物油時用來讓溶劑揮發的高溫處理,這些過程都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被認為和心血管疾病有關,在部分國家也有被制定一日標準值。但是在這之前,添加藥品和高溫加工就已經是一個問題。為了使形狀更容易使用,以及從原料汲取最大限度的油脂,有可能因此使原料變質。除了大豆油和玉米油,製作西點麵包、餅乾、點心會用到的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等也需要注意。大豆油和玉米油含有大量的Omega-6 脂肪酸,在體內被分解後會變成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有調節免疫系統和降血壓的作用。但是攝取過多會容易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脂肪肝、自體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必須多加留意。由於價格便宜,多用於食品加工和餐飲業,容易一不小心就攝取過多。(本文出自高寶書版《腦排毒飲食法》白澤卓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