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脂肪肝
共找到
385
筆 文章
-
-
2023-08-13 癌症.肝癌
脂肪肝恐演變為肝癌!出現黃疸已晚期 「2飲食法」改善三酸甘油脂濃度
近10幾年來,隨著治療藥物的發展以及政府擴大篩檢,B型、C型肝炎導致的慢性肝病及相關併發症逐年遞減。但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包括高糖高熱量飲食及少運動,造成脂肪累積形成脂肪肝,不只脂肪肝相關的肝病比例上升,更逐漸成為肝癌的主因。肝內脂肪超過5% 就是脂肪肝恩主公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潘鈺聆表示,肝臟中有正常的脂肪比例,若肝內脂肪佔超過全肝臟重量的5%就是脂肪肝;脂肪肝炎是指這些多餘的脂肪造成肝細胞受損及發炎,讓肝組織逐漸被疤痕組織覆蓋,長期可能會導致肝纖維化,甚至變成肝硬化、肝癌。她提醒,肝臟有病變時大部分人不太會有症狀,有症狀時可能已經是晚期,會感覺疲倦、腹部疼痛、腹脹或腹水、容易瘀青或出血、皮膚癢、黃疸,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肝腦病變,造成行為改變或言語混亂等。瘦子也可能肝包油! 腹部超音波檢查別忽略根據研究統計,超重或肥胖(BMI超標)、糖尿病、血中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者、甲狀腺功能低下、抽菸,以及高齡族群等7大族群患有脂肪肝病的風險較高。醫師指出,過去脂肪肝主要在肥胖或是糖尿病女性身上發現有這樣的問題,後來發現不管在醣脂代謝是否異常、或是非肥胖者的男性,皆可能發生脂肪肝病,換句話說,瘦子也可能會得脂肪肝。因此醫師建議健檢時,可將腹部超音波檢查納入檢查項目,為自己多添一層保障。脂肪肝沒有直接治療的藥物,想要改善脂肪肝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藉由運動及調整飲食來減少肝臟中多餘的脂肪。潘鈺聆醫師分享3種飲食法,可有效改善脂肪肝:以橄欖油、堅果作為油脂來源的「地中海飲食」,不但營養均衡,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特別是多酚的類黃酮類,再加上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對於脂肪肝的改善有益處。低碳飲食、間歇性斷食 改善三酸甘油脂濃度 同時,「低碳飲食」可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濃度,減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脂肪變性、發炎反應和肝纖維化;近年流行的「間歇性斷食法」利用長時間不吃食物,來增加身體燃燒脂肪時間,缺點是需要毅力及搭配完整的運動才有效果。要注意的是,在進食時間內若選錯食物或是吃過量,不但不會減肥,還會引起反效果。減掉5%的體重就可減少肝臟脂肪,但快速過度減肥可能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惡化,理想減重速度為3個月減少初始體重的10%。潘鈺聆醫師呼籲,脂肪肝對身體健康的威脅不能輕視,應努力改善,定期追蹤治療,以保護小心肝。延伸閱讀:.有脂肪肝怎麼辦?營養師曝「做好3件事」遠離脂肪肝.哪些人是肝癌、胰臟癌與膽囊癌高風險族群?一次了解三癌症關聯性.大肚腩注意!腹部脂肪堆積當心脂肪肝風險 7生活型態+飲食逆轉脂肪肝★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指數不正常,快換老公了?」
某日,突然傳來一個簡訊。「肝指數GOT 56、GPT 75,是不是快要換老公了?」「好可怕,換老公又不是換皮包。」我突然想起來以前電影謀殺親夫謀財的情節,心裡一陣毛骨悚然。仔細一看,原來是愛開玩笑的女性友人傳來的,她是問老公肝功能不正常要不要緊。正常人的肝指數GOT 、GPT(正式名稱AST、ALT)約在35以下,如果只有GOT高,GPT不高,可能是由於肌肉來的,例如走路走太多或肌肉運動過度引起的,因為肌肉內只有GOT,沒有GPT。如果兩者都高,表示可能是肝細胞發炎所引起。只是像這位女士的老公肝指數高一點點,如果膽紅素也不高,超音波檢查肝臟也正常,那可能是肝臟發炎了,例如有B、C肝,或B型肝炎引起的,但發炎不厲害。也有可能是藥物引起的,例如消炎止痛藥或抗生素或健康食品引起的。如果沒有B、C肝,也沒有服用各種藥物,超音波又有明確的脂肪肝,那可能就是脂肪積在肝臟內引起肝細胞發炎壞死,醫學上稱為脂肪性肝炎。如果有喝酒的習慣,酒喝多了,肝細胞也會發炎壞死,但指數不會很高。如果肝指數輕微升高,r-GT(酒精酵素)也高,但未酗酒,同時又有自體免疫的症狀,例如早上起來手關節緊痛,有乾眼症、口乾舌燥等,那可能是自體免疫引起的肝發炎,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會引起肝硬化,但對生命的影響可能要一、二十年後。還有一種就是B型肝炎在發作,不理它,B肝病毒繼續繁殖,肝指數愈來愈高,如果不及早用抗病毒藥物,可能會引發猛爆性肝炎甚至因而致命。看肝指數猶如看八字,看八字要有相關的陰陽五行等易經知識或其他天賦,看肝指數也是要有醫學專業知識,才能判生死,才能告知可否有換老公的機會。總而言之,亂世之中,了解正確的保肝知識,知己知彼,不只可以防小人,知道何時可以換老公,也才能擁有彩色的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8-11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水果助減重!低熱量、高纖維…減肥可以吃的10種水果推薦
天天五蔬果,國健署建議18歲以上成人,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而如果能在增加纖維攝入量的同時也幫助減肥,那就太好了!《元氣網》整理10項有助減重的水果,想要減肥的人,可以選擇以下這些水果來維持均衡飲食兼體重控制。1.蘋果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蘋果的熱量低、維生素含量豐富,膳食纖維含量也不低,因此蘋果被視為「減肥聖果」。蘋果的果皮營養價值高,吃蘋果時建議連皮一起吃,對健康最有益。蘋果是屬於低GI水果,適合糖尿病人、減肥的人、有三高問題的人食用,但如果是腸胃炎發作的人,則去皮後再吃即可。2.奇異果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也是低GI值水果,研究發現其具備緩減血糖上升的效果。它還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刺激腸道蠕動、加快脂肪分解速度使排便順暢,有助減輕體重。有人早上會以奇異果取代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若以奇異果取代早餐來瘦身,應同時配顆茶葉蛋,以免蛋白質攝取不足。3.香蕉香蕉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清除宿便;抗性澱粉會產生飽足感,可減少正餐及點心攝取,同時也有助於腸道保健、血糖、體重控制。但營養師指出,抗性澱粉存在於青色未成熟的香蕉裡,隨著香蕉熟成抗性澱粉變少、糖份變高,所以想要減重的朋友要選擇未成熟的青色香蕉,才有這樣功效。且雖抗性澱粉有助體重控制,仍需注意熱量攝取,香蕉每根約90大卡,大量食用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肥胖及腸胃不適。4.芭樂芭樂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且不含膽固醇。相較於蘋果、橘子和葡萄,這種水果含有的糖分更少。它是協助減重並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的絕佳水果之一。5.番茄番茄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保留的水分並抑制瘦體素阻抗性(leptin resistance)。瘦體素是一種蛋白質,具有抑制食慾、控制體重的作用。番茄熱量低;大番茄一顆熱量約29大卡;小蕃茄10顆(重量約133公克),熱量僅44大卡。膳食纖維含量高,相當於一碗煮熟高麗菜,維他命C相當於一顆橘子,是點心的好選擇。6.芒果芒果的糖分高,一般人認為芒果吃吃會容易胖。但芒果纖維也高,適合減重飲食。芒果還能降血壓並有助於血糖調節,這兩者都在新陳代謝中發揮作用。橋新陳代謝好,對於體重控制有直接幫助。7.檸檬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許多人會把它視為美白的聖品。但其實檸檬中含有營養的物質也許多,最主要促進新陳代謝。多吃檸檬不但可以美白,還能瘦身,可說是一舉多得的一種水果,但在吃這種比較酸的水果時,記得絕不能空腹吃。8.葡萄柚葡萄柚是水果中,對減肥非常好的一種。葡萄柚的卡路里含量比較低,即便多吃了,也不會影響到瘦身。重點是葡萄柚中的鉀元素含量高,可以減少堆積在下半身的脂肪及水分,想要擺脫酪梨型的人不可錯過。9.漿果類漿果(藍莓、覆盆子、桑葚、黑醋栗、草莓等)熱量低、纖維含量高,一項研究顯示,與吃65大卡含糖零食的人相比,吃65大卡漿果的人,在晚餐時少吃了133卡路里。另一項追蹤20年、調查超過13萬名成年人飲食模式的研究,發現漿果是維持健康體重的最佳水果之一。10.柑橘類一顆中等橘子約含60大卡和3克纖維,而葡萄柚約含100大卡、4克纖維。柑橘類因高含水量和高纖維,被列為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可穩定血糖、維持飽足感更久。最後要提醒大家,水果甜度高,拼命吃水果不可能變瘦,還會吃出「脂肪肝」。均衡的飲食,才是能讓身體健康新陳代謝的正解。【資料來源】.《EVERYDAY HEALTH》7 Top Fruits to Support Weight Loss.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8-10 醫療.新陳代謝
胰島素阻抗是什麼?胰島素阻抗有哪些症狀?可以吃什麼及不能吃什麼?
早在一個人被診斷患有2型糖尿病之前,身體就開始發生看不見的變化。這既是壞消息(沒有症狀意味著你不知道自己患有這種疾病),同時又是好消息(如果你面臨風險,你可以預防或延遲它)。最重要的看不見的變化之一,即發生在胰島素阻抗上。胰島素阻抗可以逆轉嗎?出現胰島素阻抗會有哪些症狀?胰島素阻抗可以吃什麼及不能吃什麼?以下為幾個常見問題的解答。什麼是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由胰臟的胰腺分泌的荷爾蒙,可以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肌肉、脂肪和肝臟的細胞,並在這些細胞中用作能量。葡萄糖來自你吃的食物。不過肝臟也會在需要時產生葡萄糖,例如當你禁食時。當進食後血糖升高時,胰腺會向血液中釋放胰島素,然後胰島素會降低血糖,使其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正常情況下胰島素作用如下:.你吃的食物會分解成血糖。.血糖進入你的血液,向胰腺發出信號以釋放胰島素。.胰島素幫助血糖進入人體細胞,從而將其用作能量。.胰島素還向肝臟發出信號,儲存血糖以供以後使用。.血糖進入細胞,血液中的血糖下降,從而發出胰島素也下降的信號。.較低的胰島素濃度會提醒肝臟釋放儲存的血糖,因此即使你有一段時間沒有進食,也始終有能量可用。什麼是胰島素阻抗?由於多種原因,當你的肌肉、脂肪和肝細胞可能會對胰島素做出不適當的反應,這意味著它們無法有效地從你的血液中吸收或儲存葡萄糖,這就是胰島素抵抗。因此,你的胰腺會產生更多胰島素,以試圖克服不斷升高的血糖濃度,這稱為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只要你的胰腺能夠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克服細胞對胰島素的微弱反應,你的血糖濃度就會保持在健康範圍內。如果你的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產生抗性,就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高血糖),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當胰島素阻抗發生時作用如下:.大量血糖進入血液。.胰腺分泌更多胰島素,將血糖輸送到細胞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不再對所有胰島素做出反應——它們已經產生了胰島素阻抗。.胰腺不斷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試圖讓細胞做出反應。.最終胰腺跟不上,血糖不斷升高。除了2型糖尿病之外,胰島素阻抗還與其他幾種疾病相關,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延伸閱讀:糖尿病前期是可以改善!醫教你如何靠運動和飲食控制逆轉最後機會】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有什麼區別?任何人都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無論發生的時間是暫時或長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性胰島素阻抗可能導致糖尿病前期,如果不治療或無法治療,則可能導致2型糖尿病。當你的血糖濃度高於正常但不足以診斷為糖尿病時,就會發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通常發生在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胰島素阻抗的人身上。糖尿病前期可導致2型糖尿病,這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當你的胰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你的身體不能很好地使用胰島素(即胰島素阻抗)時,就會發生2型糖尿病,從而導致高血糖。胰島素阻抗如何影響身體?胰島素阻抗的發展通常會增加胰島素的產生(高胰島素血症),因此你的身體可以維持健康的血糖濃度。胰島素濃度升高會導致體重增加,進而使胰島素阻抗惡化。高胰島素血症還與以下情況有關:.三酸甘油酯濃度較高。.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胰島素抵抗也是代謝綜合徵的主要特徵,代謝症候群是一系列將腰部多餘脂肪和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疾病、中風和 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聯繫起來的特徵。出現胰島素阻抗會有哪些症狀?如果你有胰島素阻抗,但你的胰腺可以增加胰島素分泌以將血糖濃度保持在一定範圍內,那麼你不會出現任何症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胰島素阻抗的情況會變得更糟,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也會受損。最終,當你的胰腺不再能夠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克服時,將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這確實會引起症狀。高血糖的症狀包括:.口渴感增加。.頻繁排尿。.飢餓感增加。.視力模糊。.頭痛。.陰道和皮膚感染。.傷口和潰瘍癒合緩慢。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原因有哪些?關於胰島素阻抗到底是如何發展仍有待發現。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幾種使人或多或少發生胰島素阻抗的基因。此外,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有多種因素和條件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胰島素阻抗。科學家認為,體內脂肪過多和缺乏運動是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兩個主要因素。後天(即並非與生俱來)導致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包括:.體內脂肪過多:科學家認為肥胖,尤其是腹部和器官周圍的過多脂肪(內臟脂肪),是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依據專家建議,男性腰圍為40吋或以上、女性腰圍為35吋或以上與胰島素阻抗發生有關。.缺乏身體活動:運動使你的身體對胰島素更加敏感,並增強可以吸收血糖的肌肉。缺乏運動會產生相反的影響並導致胰島素阻抗。.飲食:高度加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和飽和脂肪的飲食與胰島素阻抗有關。.某些藥物:某些藥物可能會導致胰島素阻抗,包括類固醇、某些降血壓藥物、某些愛滋病毒治療藥物和某些精神藥物。【延伸閱讀:什麼時候運動最能有助控制血糖?研究揭糖尿病患最佳鍛煉時間】如何判斷胰島素阻抗及測試方式有哪些?胰島素阻抗很難診斷,因為沒有常規測試,只要你的胰腺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克服阻抗,你就不會出現任何症狀。由於沒有單一測試可以直接診斷胰島素抵抗,因此醫師在評估胰島素阻抗時會考慮幾個因素,包括:.病史。.家族史。.體檢。.體徵和症狀。.檢測結果。你的醫師可能會要求進行以下血液檢查來診斷胰島素阻抗和/或糖尿病前期或者是糖尿病:.血糖:空腹血糖(FPG)可用於篩查、診斷和/或監測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糖化血色素A1c(A1c):測試你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濃度。.血脂檢查:測量血液中特定血脂,例如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你的醫師也可能會安排一些測試來幫助診斷與胰島素阻抗相關的其他疾病,例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何治療胰島素阻抗?由於並非所有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因素都可以治療,例如遺傳因素和年齡,因此改變生活方式是胰島素阻抗的主要治療方法。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健康飲食:避免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這會刺激過量的胰島素產生)並減少不健康的脂肪、糖、紅肉和加工澱粉。相反地,建議吃全食飲食,包括更多的蔬菜、水果、全穀物、魚和瘦肉家禽。.運動: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加葡萄糖能量的使用並提高肌肉胰島素敏感性。.減輕多餘的體重:嘗試減輕多餘的體重以嘗試治療胰島素阻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濃度。.降低血壓。.降低三酸甘油脂和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胰島素阻抗需要吃藥嗎?目前沒有專門治療胰島素阻抗的藥物,但你的醫師可能會開出藥物來治療共存疾病。包括:.降血壓藥物。.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他汀類藥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胰島素阻抗可以恢復嗎?形成胰島素阻抗有多種原因和影響因素。雖然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健康飲食、定期鍛煉和減肥,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並降低胰島素阻抗,但並非所有原因都是可逆的。胰島素阻抗可以吃什麼及不能吃什麼?一般來說,吃低血糖指數到中等血糖指數的食物,並限制高血糖指數的食物可以幫助你逆轉和/或控制胰島素阻抗。吃含纖維的食物還有助於調節血糖濃度,因為你的身體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纖維,這意味著你的血糖不會飆升太多。血糖指數(GI)是一種測量方法,根據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濃度的影響程度對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進行排名。血糖指數基金會(GIF)將食物的GI分為低、中或高,一般以純葡萄糖為100作為參考基準:.低GI:55或更低。.中等 GI:56–69。.高GI:70或更高。高GI食物通常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和/或糖,纖維含量低甚至不含。低GI食物通常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纖維含量較高。高GI食物的例子包括:.白麵包。.馬鈴薯。.早餐麥片。.蛋糕和餅乾。.水果如西瓜、棗子等。低GI食物的例子包括:.豆類和豆類。.蘋果和漿果類水果。.非澱粉類蔬菜,如蘆筍、花椰菜和綠葉蔬菜。.堅果。.奶製品、魚和肉。【資料來源】.NIH:Insulin Resistance & Prediabetes.CDC:Insulin Resistance and Diabetes.Cleveland Clinic:Insulin Resistance
-
2023-08-09 醫療.消化系統
體重突然狂掉10公斤 原來是體內「這裡」受傷了!
46歲翁女士體重突然狂掉10公斤,加上頻頻出現脹氣、胃食道逆流等腸胃不適症狀,就醫接受腸胃功能醫學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腸黏膜受損,導致能吸收養分的表面積銳減,身體吸收營養能力大打折,所以體重才會快速下降。 一旦「腸漏」代誌大條人體消化系統分上下消化道,食物進入體內後會先經過由食道、胃、十二指腸組成的上消化道,在經過充分的絞碎並與胰臟酵素混合後,來到下消化道,被小腸和大腸有效率的吸收,是腸道吸收營養的要角。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腸胃健康的狀態下,腸道黏膜可以有效率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素,是身體重要的屏障,可避免有害物質從腸道縫隙滲透到血液,但當腸黏膜受傷,不只影響體內營養吸收效率,屏障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大小腸黏膜受損的症狀並不相同,小腸黏膜受損會導致體重下降,大腸黏膜受損則會出現脹氣、排便變化等症狀。若未消化完的大分子食物、細菌、毒性物質從腸壁細胞之間的縫隙闖入體內、滲透到血管中,會發生「腸漏症」,可能造成慢性發炎,使肝臟機能出現變化,更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病症。 有害因子破壞腸黏膜更新腸黏膜有很多的指狀突起,又稱為腸絨毛。蘇聖傑指出,這些絨毛由一層半滲透細胞薄膜組成,更新速度快,若是身體機能正常,約 5 至 7 天就會全部換新一輪,以維持腸道機能的穩定。但日常生活中,由於我們易接觸到不少有害因子,包括環境毒素(塑化劑、防腐劑、色素或動物肉施打的促進生長荷爾蒙)、酒精、壓力等,會造成腸黏膜被破壞,甚至導致它的更新能力出問題,所以可能進一步形成各種腸胃道問題。 腸不好易致慢性病腸漏症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進一步導致其他病症。蘇聖傑提醒,看似與腸胃道無關的慢性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也有可能與腸道黏膜受損有關。想要完整評估腸道健康與否,大腸鏡與功能醫學檢測都很重要,大腸鏡是巨觀檢查腸道結構,功能醫學檢測則是從功能面判斷腸道健康與否。拉肚子是腸道警訊 找出原因維持機能穩定翁女士在經由檢測找出問題後,後續依照蘇聖傑建議,進行無麩飲食,同步攝取修復腸道黏膜的營養品,如益生質、益生菌,2至3個月後,體重開始增加,脹氣及胃食道逆流狀況也獲得改善。蘇聖傑強調,修復腸道黏膜很重要,當腸道不再發生「腸漏」的問題,才能抵禦有害物質的侵襲,有效吸收營養素。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維持穩定的腸道健康狀態,因此平時盡量不要吃過度加工的食品、每日三餐必須營養均衡,也應學習適度排解壓力,如此才是「腸」壽之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8 焦點.健康知識+
愛吃肉、常加班…男性10大危險生活型態曝光 3大部位最不健康
父親節祝爸爸父親節快樂,更要注重爸爸的健康。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的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整理出「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包括抽菸、喝酒、愛吃肉、不愛吃蔬果、重口味飲食、喝咖啡加奶精,還有常熬夜與應酬、常加班又工作壓力大,有吃宵夜習慣,加上水份攝取不足2000c.c、不愛運動,皆不利於健康。男性十大健康異常 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最不理想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顯示,男性健康問題以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表現最不理想,尤其男性普遍存在「體重過重」,困擾男性問題前三名分別是腸胃、痠痛及壓力。父親節將至,身為子女,除了給辛勞的爸爸一個熱情擁抱,也應該好好檢視一下爸爸的健康狀況,在亮起紅燈前及時找出問題,進而改善及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聯安健診數據中發現,男性在衝刺事業,健康狀況卻逐漸下滑。健診報告中常見的健康異常,包括脂肪肝、胃發炎、胃及 12 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血脂異常等,近八至九成,且多數受檢者都有腸道息肉,雖然多為良性,但仍顯示出腸道健康普遍不理想,因此目前台灣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50歲以上的熟齡爸爸 多為泌尿系統困擾針對 50 歲以上的熟齡爸爸,泌尿系統是另一個健康困擾。依據聯安男性受檢者統計發現,超過四成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現象,滴滴答答的頻尿困擾,造成生活的的不便,影響生活品質。又因為攝護腺肥大解尿不順,尿液在膀胱長年濃縮結晶形成尿路結石, 一旦發作,疼痛感更讓許多熟齡爸爸不禁皺起眉頭。男性心血管、肝膽腸胃及泌尿系統的健康問題,其實可從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工作壓力中找出致病根源。綜合整理出影響爸爸健康的「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及可能引發的疾病,一旦爸爸符合危險生活型態,就應多給予關注,時時提醒爸爸,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全家人的幸福,從改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開始,並定期安排完整的健康檢查,審視健康狀態。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與可能引發的疾病:抽菸:肺癌、胃炎、胃潰瘍、胃道流、大腸癌、胰臟癌喝酒:胃炎、胃漬瘍、胃食道流、脂肪肝、胰臟癌愛吃肉、不愛吃蔬果: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腸息肉、腸癌重口味飲食: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腸息肉、腸癌、胃炎、胃漬瘍、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喝咖啡加奶精:心血管疾病、尿路結石、脂肪肝常熬夜、應酬:胃漬瘍、肝功能異常、脂肪肝常加班、工作壓力大:胃漬瘍、痠痛問題、腎上腺皮脂分泌失衡有吃宵夜習慣: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水分攝取不足2000c.c:尿酸偏高、尿路結石、便秘、痔瘡不愛運動: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體能下降、便秘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4 養生.聰明飲食
糖尿病患不適合喝康普茶?新研究指反而有助降血糖!科學實證看康普茶8個潛在健康益處
根據《healthline》報導,一項刊登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喝康普茶可能有助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準。該研究的受試者連續四周每天喝一杯康普,其平均空腹血糖水準從每分升164毫克降低到116毫克。研究人員發現,康普茶的三個關鍵成分乳酸菌、醋酸菌、酵母,可延緩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並降低空腹血糖水準。研究人員表示,這雖是一項小規模的研究,但初步證據說明了康普茶與控制血糖水準之間的關係。而各種不同品牌製造的康普茶成份略有不同,研究指以綠茶或紅茶為基底的康普茶,對降血糖較有幫助。此外,還要注意其中添加糖的份量,過多可能導致肥胖,脂肪肝,心臟病和增加血糖水準。最後研究人員仍強調,沒有一種食物或飲料可以治癒糖尿病,但將康普茶納入整體均衡飲食中,有助於糖尿病管理。康普茶 天然醱酵的機能性飲品近年來,康普茶(Kombucha)在世界各地掀起潮流,不少歐美大明星都跟上這股風潮。到底康普茶是什麼?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請到鄭文怡營養師來為民眾解析,讓您不僅輕鬆跟上潮流,更能學習聰明飲用。鄭文怡指出,所謂的康普茶,可以用任一種茶葉當基底,例如: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再加上水、糖、與紅茶菌(又稱紅茶菇,是由酵母菌加上醋酸菌所生成的物質)醱酵而成。這種添加菌種來醱酵的茶,就是康普茶與一般茶品的最大不同。8族群不適合喝鄭文怡說,康普茶因以茶葉為基底,含有天然茶多酚與兒茶素;另外,由於康普茶醱酵過程中會產生糖、酒精與二氧化碳,因此帶有微甜的氣泡感;醱酵過程中,酒精會轉換成醋,加上紅茶菌中本身含有醋酸,因此最終產品的pH值會下降,使得康普茶同時具有茶香與果醋風味,為其一大特色。 然而,康普茶並非人人適合!鄭文怡提醒:康普茶的基底是茶,每100C.C.約含有3~5毫克的咖啡因,因此,對咖啡因敏感者如懷孕婦女、幼兒、失眠患者不適合飲用,而如消化道不適、肝腎功能不佳、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建議飲用。除此之外,康普茶不適合空腹喝,最佳飲用時機應為飯後。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自釀的康普茶鄭文怡提醒民眾,儘量不要購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是自釀的康普茶,以免因醱酵環境不佳或溫控不良,導致污染或發霉的情形。食藥署也強調,購買時應選擇包裝完整、有品管控制的康普茶,開瓶後若是對嘴喝,瓶口的細菌群可能會影響品質,應儘快飲完,以確保食用安全。康普茶對健康的8個潛在益處其實康普茶由來已久,歐美也很風行,但「康普茶」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健康?功效是否被誇大?外媒《healthline》依科學實證列舉康普茶的8個潛在健康益處,但其中多項尚未在人體試驗證實。1、發酵的康普茶是益生菌良好來源康普茶發酵過程會產生乙酸和其他幾種酸性化合物、微量的酒精和使其碳酸化的氣體。大量的細菌也在混合物中生長,其中含有幾種可能具有益生菌功能的乳酸菌。益生菌為腸道提供健康的細菌、改善炎症甚至減肥。2.康普茶具有綠茶的好處用綠茶發酵的康普茶可能提供與綠茶相同的健康益處,例如減肥、控制血糖、降低罹患攝護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等風險。3.康普茶含抗氧化劑康普茶,尤其是用綠茶製成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在大鼠身上的試驗證明它可降低有毒化學物質引起的肝毒性,但在人體的效用尚未證實。4.康普茶可抑制不良細菌生長康普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乙酸,這兩種物質都被證明可以抑制不良細菌和酵母菌的生長,尤其是對引起感染的細菌和念珠菌酵母菌。5.康普茶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紅茶菌可以改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樣僅止於大鼠試驗。6.康普茶可能有助管理2型糖尿病針對糖尿病大鼠的研究發現,康普茶減緩了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肝腎功能。但需進一步的人體研究來證實對人體的好處。7.康普茶可能有助預防癌症康普茶是否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是否有抗癌作用,尚未得到證實。需要進一步研究。8.康普茶製作得當是健康的許多人想自製康普茶,但自製過程若受污染或過度發酵,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此外,也要避免過度添加糖分。【資料來源】.《healthline》Drinking Kombucha May Help Reduce Blood Sugar Levels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healthline》8 Evidence-Based Health Benefits of Kombucha.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61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3 醫療.消化系統
大肚腩注意!腹部脂肪堆積當心脂肪肝風險 調整7個生活型態+飲食逆轉脂肪肝
估計全球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有脂肪肝風險,台灣地區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的檢查推估高達55%的民眾罹患脂肪肝。脂肪肝是肝臟中脂肪過多堆積而形成的疾病。脂肪肝發生時大部分沒有症狀,也很少會有腹痛、疲勞或對脂肪類食物不耐受,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是脂肪肝會導致肝臟血液檢查結果出現輕度異常。此外,有脂肪肝的人,同時罹患高血脂與動脈硬化的機率會增加,同時,也會增加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風險。脂肪肝不僅是因為高脂肪食物引起造成的,通常與體內長期激素變化也有關係。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體重增加、腰部肥胖、胰島素阻抗、血液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和飲酒過量,也可能是因為甲狀腺機能低下、服用某類型藥物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引起。代謝性脂肪性肝炎是肝臟脂肪過多而導致肝臟發炎的慢性疾病。如果還患有其他肝臟疾病,像是B型肝炎、C型肝炎或飲酒過量,更容易造成脂肪肝惡化,嚴重的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肝癌。脂肪肝依照肝臟脂肪堆積程度分級可藉由腹部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瞄進行檢查確認,脂肪肝依肝臟脂肪堆積程度分成:*輕度:肝臟脂肪含量5-10%*中度:肝臟脂肪含量10-15%*重度:肝臟脂肪含量30%以上如何調整生活型態和飲食逆轉脂肪肝1.體重超過者,減掉目前體重4-10%可以減緩脂肪肝發展速度,甚至逆轉肝損傷2.每週漸進式減少0.5~1公斤體重3.每週至少執行3-5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次運動40~60分鐘,可以選擇慢跑、騎腳踏車或有氧舞蹈等4.每週2-3次阻力運動,包括重量訓練(如:舉啞鈴),對於維持肌肉很重要,尤其是在減脂階段5.健康均衡飲食,每天以原型食物如:蔬菜、全穀物、堅果、魚、海鮮、初榨橄欖油及水果為食物攝取來源6.避免過多的加工食品,例如:加工罐頭、香腸、火腿、醃製類食物、火鍋加工品等7.避免油炸及過多的鹽份攝取和食品添加劑8.避免或控制每天的飲酒量9.戒菸延伸閱讀:.有脂肪肝怎麼辦?營養師曝「做好3件事」遠離脂肪肝,多吃燕麥、魚油、蘋果也有用.預防脂肪肝、提升肝解毒能力 春季9大護肝、養肝食材一次看.「媳婦永遠不會變女兒」婚前被準婆婆下馬威!律師給婆媳的10點相處攻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4 醫聲.肝病清除
台灣過半成人恐有脂肪肝 「ㄧ檢查」能無痛揪出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10年計畫」來到第三年,今年響應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於昨(23)日串連全台24家醫療院所,同步免費為4663位40歲以上民眾進行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異常者高達81.4%、3795人,其中又以脂肪肝佔53.7%、2505人最多,成為新國病隱憂。接受免費腹超檢查的人數連年高升,今年篩檢4663人,突破4500人目標,其中121人疑似肝癌、378人肝實質病變、1064人良性肝腫瘤、551人有膽息肉、44人脾腫大等,肝基會總執行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說,照往年推估最後能夠揪出2%左右的肝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楊培銘也表示,篩檢出脂肪肝的比例相較30年前,增加近2成。脂肪肝患者逐年上升!哪些危險群要注意?他說,目前C肝新藥物可以治癒,將要完成2025年清除目標,B肝健保給付條件正在放寬,且因1986年新生兒疫苗問世,幾乎無37歲以前帶原者,既有患者也得到妥善控制,「整體肝病患者人數下降,脂肪肝比例卻逐漸上升,很令人擔憂。」過去脂肪肝多因過度飲用酒精,現在則是營養過剩,若不及早控制,肝臟將受脂肪堆積影響而反覆發炎、結痂、纖維化甚至硬化,最嚴重會導致肝癌。三高、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4、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是脂肪肝高危險因子,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減重,但楊培銘表示,現在民眾健康意識仍不足,未來將加強衛教宣導,提高民眾的警覺性;也並非減重後就可以安心,一定要超音波持續追蹤,避免病情在不留意時就出現惡化。檢查不要再只做抽血!民眾做腹部超音波驚現肝癌此外,「抽血能找到B、C肝帶原者,但不能驗出脂肪肝,因此非侵入性、無放射性的腹超,是最適合民眾的檢查方式。」楊培銘說,過去曾有人只有抽血,結果一做腹超,發現已是肝癌,因此呼籲一般年滿40歲民眾、30歲以上脂肪肝高風險族群須每年接受腹超,B、C肝帶原者每半年檢查一次;若有肝指數異常、發炎等,頻率得更密集,3個月就要追蹤一次;若有過肝硬化,或曾併發症腹水、腫大,以及食道靜脈瘤、胃靜脈瘤等出血的話,也建議3至6個月追蹤一次。楊培銘也表示,過往資料分析,體重與脂肪肝比例成正比,體重較輕的民眾脂肪肝比例僅1成,這部分也和遺傳有關。今年全台超音波的結果來看,盛產高粱酒的金門脂肪肝比例最低為38%,雲林則高達73%居冠,有新國病的趨勢。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基會攜24家醫療院所推腹部篩檢曾亮瑋提醒,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若沒有追蹤,等到症狀發生時,大多病況已來到晚期,若本身就有肝炎,可能都已出現轉移情形,對病人、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除了國健署實施的45至79歲終身一次B、C肝炎篩檢,肝基會2021年起透過社會募款,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10年計畫」,第一年篩檢1912人,1680人異常,其中84人疑似肝癌,進一步檢查後確定肝細胞癌1人、膽管細胞癌1人;第二年則篩檢3205人,2654人異常,其中82人疑似肝癌,確定肝細胞癌2人、膽管細胞癌1人。合作的醫療院所則從12、16家增加到今年24家,動員近90位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與600多位護理人員與志工群,範圍涵括各縣市,更首次納入金、馬等離島地區,且每半小時以視訊連線即時更新各地數據。一照就發現肝腫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楊培銘說,先前有人做腹超發現腹部淋巴癌或是腎臟癌,在此之前完全沒有症狀,所幸轉給血液腫瘤科治療後狀況穩定。肝基會護理師謝佳燕也說,一名65歲台大退休行政人員看到活動宣傳,參加第一年篩檢,便意外發現有肝腫瘤,後確診為良性血管瘤,目前定期追蹤、病情穩定,還回來擔任活動志工,「希望民眾能定期接受腹超,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7-19 醫療.消化系統
哪些人是肝癌、胰臟癌與膽囊癌的高風險族群?一次了解三種癌症的關聯性!
「肝、膽、胰」是有情有義的好鄰居,他們正常功能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當其中一個器官出問題,另外兩個也會遭殃。三個器官的「個性」也很像,就算得了嚴重疾病,早期都沒症狀,是「沉默三兄弟」,只能靠定期健檢來照顧保養。肝有問題全身易出血 可能致命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表示,肝臟具有排毒、分泌膽汁、合成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四大功能。人吃進食物後,要經過消化道吸收,再進入肝臟做第一次過濾,把毒物攔截下來。肝細胞會分泌膽汁,順著膽管進到膽囊,膽囊是膽汁倉庫,每當有食物入口,就會神經性的反射告訴膽囊「有食物來了,趕快收縮,擠出膽汁。」膽汁進入十二指腸,有助於將油脂分解,成為腸胃道可吸收的小分子養分。朱光恩表示,肝臟所分泌的白蛋白,與體內水分平衡有關。當營養狀況不好或肝功能不佳,白蛋白就會降低,水分就會排不出去,出現雙腿積水、肋膜積水、腹水等症狀。許多重要的凝血因子是由肝臟合成的,因此,肝功能不好、肝硬化的病人易缺乏凝血因子,導致全身容易出血,如果出血發生在腦部、消化道,可能有致命危險。胰臟癌轉移 膽管、肝臟首當其衝朱光恩表示,胰臟主要功能在消化,胰臟所分泌的胰液富含消化酵素,在腸道中幫助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另一重要功能是分泌胰島素,藉此穩定血糖,如果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會形成糖尿病,必須要靠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肝臟、胰臟、膽囊和膽管,其中一個不好,另外兩個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朱光恩說, 如果胰臟癌長得很大,癌細胞轉移出去,膽管和肝臟會首當其衝,侵犯膽管會導致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流進消化道,人會出現黃疸症狀。也會導致肝的四大功能變差,進而引起身體積水、容易出血等問題。若肝腫瘤長很大,則會侵犯膽和胰。一顆結石在膽囊長期摩擦、造成發炎,誰都不知道哪天會磨出癌細胞,變成膽囊癌,再牽連到肝和胰。等到有症狀 多半已錯過開刀時機朱光恩表示,這三個器官最要命的問題,就是他們罹癌時都很沉默,容易錯過早期診斷的時機,等到出現黃疸、食欲不振、腹痛、不明原因暴瘦、極度倦怠等症狀,才會發現肝膽胰可能出問題。肝癌沒有感覺,等到病人察覺到有黃疸,已經是很嚴重的臨床表現。癌王胰臟癌早期也沒症狀,等到侵犯到周邊神經,病人感到劇烈疼痛時,多半已錯過能開刀切除腫瘤的時機。朱光恩表示,照顧肝膽胰不二法門,是每年定期做一次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抽血主要是針對功能變化,可以看肝功能指數、癌症指數、發炎指數、肝炎病毒的病毒量等,腹部超音波則是看結構的變化,有助及早發現腫瘤,如果發現得早,可能開刀就能切乾淨,之後定期追蹤就好,連一顆化療藥都不用吃。【每年須定期健檢高風險群】:*脂肪肝者*B肝或C肝帶原者*酗酒或酒精性肝炎病史者*膽結石者*抽菸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肥胖者
-
2023-07-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預防癌症到底該怎麼吃?針對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的防癌食材一次看
擔心癌症上身嗎?台灣十大死因中,癌症已連續超過40年名列頭號殺手,若想遠離癌症,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可或缺,但我們可以吃些什麼來預防癌症?而針對前幾大癌症的高風險族群,如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等,又可以怎麼挑選適合的「防癌食物」?想預防肺癌請吃...一般會認為白色食物像是糖、鹽、麵粉等吃多容易有害健康。然而,白色水果、蔬菜這類的白色食物對於患有肺部或支氣管等疾病的人,則是有很大的益處。1.白色蔬果白色食物中所含的花黃素(anthoxanthine)具有溫熱性質,可緩解咳嗽、去痰。白色蔬果包括桔梗、蘿蔔、洋蔥、黃豆芽、梨子等,但因花黃素易溶解於水中,快速清洗後,最好在短時間內做好料理,避免浸泡在水中過久。2.優格《美國醫學會腫瘤期刊(JAMA Oncology)》中的一項研究發現,常吃優格或喝優酪乳和沒有攝食的人相比,罹患肺癌風險比較低。3.綠茶發表在美國癌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Cancer)的研究發現,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人,可以降低肺癌的風險。4.全穀類、糙米維生素B可降低肺癌的風險,B群存在於全穀類、魚、瘦肉、雞蛋裡。糙米富含礦物質硒和維生素E ,可以增進肺部健康。5.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的蔬菜可以預防肺癌和改善阻塞性肺炎和氣喘的症狀。6.胡蘿蔔、紅紫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可以預防肺癌,包括胡蘿蔔、各式紅紫色的蔬菜如紫色高麗菜、茄子等。想預防肝癌請吃...肝病最主要的原因來自肝炎,當肝臟負擔過荷導致發炎,B型肝炎、C型肝炎持續超過半年,可能造成肝臟纖維化、壞死、肝功能異常,甚至肝硬化,有極高可能導致肝癌。另外高風險群也包括家族史、抽菸飲酒、糖尿病患者、肥胖以及生活作息不佳者。另外除了肝炎,近幾年也有一個危險因子逐年上升,那就是「脂肪肝」。脂肪肝其實不是油或脂肪吃太多才會有,愛喝酒、愛吃甜食或喝含糖飲料、減肥不當的人,也會使得身體營養不良、不均衡,讓脂肪在肝臟堆積。目前醫學上雖然沒有研究證明哪些食物可以預防肝癌,但以下列舉對保護肝臟有幫助的食物:1.優質脂肪健康的脂肪攝取可以支持細胞生長和保護器官,包括橄欖油、芥花籽油、酪梨、堅果類、瓜子類、魚類等。2.燕麥燕麥是增加膳食纖維的好方法,膳食纖維對維持良好消化至為重要。此外,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 - 葡聚醣可以對抗發炎、幫助調節免疫系統,在針對小白鼠所做的實驗,燕麥中的 β - 葡聚醣可以幫助減少肝臟所儲存的脂肪,也對保護肝臟有所幫助。3.大蒜有研究發現,蒜素目前已被證實可以防止腫瘤增生、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但要注意,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能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能讓蒜中的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效用。4.葡萄和莓果類食物葡萄和莓果類食物是白藜蘆醇的理想來源,白藜蘆醇在細胞和動物研究中,證實具有抗胰臟癌的效果,可以壓抑癌細胞的生長、加速癌細胞死亡,另外莓果類食物也含有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有助預防癌症。5.咖啡咖啡之所以能減輕肝病惡化,據推論可能是喝咖啡較不會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與肝病,如脂肪肝息息相關;也有推論是咖啡能夠減輕人體內的發炎反應,和緩肝臟發炎,因此能夠減少肝臟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發生。第3種推論則是咖啡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輕對肝臟的損害。想預防大腸癌請吃...大腸癌發生的原因之一,有不良的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建議可從改善飲食著手,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促進排便,幫助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停留腸道過久,而引發不好的變質機率。推薦以下幾種防癌食物:1.富含 Omega-3 的魚類營養師劉怡里指出,「魚類」如秋刀魚、鯖魚、虱目魚,皆含有豐富Omega-3脂肪酸,有抑制發炎的功效,其中秋刀魚的Omega-3含量高且價格便宜,加上此魚種屬於小型的深海魚,食用起來也很安全。不過秋刀魚內臟油脂含量高,建議避免攝取。2.番茄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的「番茄」,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尤其煮熟、加了油進去的番茄,β胡蘿蔔素吸收更高。若不敢吃番茄的人也可以用地瓜葉、南瓜替代。3.燕麥或薏仁燕麥和薏仁都有黏黏滑滑的口感,具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4.豆類食物豆類食物中含有葉酸,具有修復的功能,若大腸癌病人痊癒,在事後預防也可以多攝取豆腐或豆干、豆皮(非油炸)等食物,補充葉酸。5.綠茶、薑黃「薑黃」有抑制發炎的功效,若不喜歡薑黃,也可以選擇以「綠茶」取代,咖啡因沒那麼高,一天可喝2杯。另外,想預防大腸癌要盡量避免這兩類食物:1.加工重組的食物加工重組的食物缺乏自然養分,雖然可以充飢,但長久攝取下來,身體的營養會變得不均衡。過多的紅肉攝取,會代謝出許多硫化物,破壞大腸中的生態,造成壞菌繁殖較快、益生菌不足。而非天然成分的奶茶、人造奶油等食物,會累積許多壞油脂在血管內,造成病變,同時破壞腸道修復,導致黏膜被破壞,長期發炎的腸道就有癌化、長瘜肉的可能。2.太過冰冷的食物冰冷的食物易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風險、病變,影響消化,不利於油脂的吸收,雖然身體會自行調節體溫,但太常吃冰冷的食物還是會影響消化的能力,建議不要太常吃。想預防乳癌請吃...有許多因素會導致乳癌,其中一個常見因素就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健康的飲食雖然無法神奇地治癒乳癌,但根據研究,還是有些食物能有助降低罹患乳癌發生的機率。1.海藻類食物哈佛大學公衛研究人員指出,餵食海帶的老鼠比不吃者,產生乳癌的比率較低。同樣的,日本婦女罹患乳癌的比率是美國的1/3,也可能是因海帶吃得多的關係。海帶、綠藻含葉綠素,具抗癌作用,而它所含的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也可對抗自由基。2.大豆食物多吃如豆腐、味噌等大豆食物,大豆含genistein,為一種天然的植物性動情激素,能和乳房接受器結合,而減少乳房細胞接受器和致癌型式的動情激素結合。另外素食者也比一般人罹患乳癌的機率低,這可能與她們體內「脫氫異雄固酮(DHEA)」的值較高有關。DHEA全名為「脫氫異雄固酮」(dyhydroe-piandrosterone),是人體內最多的固醇類荷爾蒙,能夠轉換為男、女性五十種以上的荷爾蒙,因此也被稱為「超級荷爾蒙」。3.菇類多吃如香菇、舞茸、松菇、靈芝等菇類食物,舞茸能刺激免疫機能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舞茸的D-fraction,為舞茸中的活性成份,雖不能直接殺癌細胞,但可以活化免疫系統,來對抗乳癌。香菇含多醣類稱為lentinan,能活化免疫系統。靈芝的有效成份也為多醣體。4.十字花科蔬菜多吃如高麗菜、孢子甘藍、花椰菜、綠花菜、甘藍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生吃、川燙或蒸煮方式,是保留抗癌營養素最佳的烹調方法。十字花科蔬菜含硫化合物,稱為吲哚(indole),能經由減少身體的動情激素來避免誘發乳癌的生長。有研究指出,十字花科蔬菜能將身體中的動情激素由癌症誘發型轉成抗乳癌型,indole中的indole-3-carbinol具有抑制乳房癌細胞產生的功能。5.深海魚類每週至少吃3次深海魚,如鮪魚、鮭魚、鱈魚、沙丁魚。深海魚含Omega-3脂肪酸,會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會引起發炎反應,抑制免疫系統對癌細胞辨識的能力。在英國有針對24個歐洲國家之乳癌和結腸癌死亡率之研究,發現多吃動物性脂肪者容易得癌症,而魚消耗多的國家則癌症發生率較低。例如芬蘭,發現比起良性纖維瘤的患者,乳癌患者乳房組織的EPA、DHA含量較低。而在愛斯基摩,常吃高量的Omega-3脂肪酸者也較無乳癌發生。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延伸閱讀: 原來黑木耳加兩種料,就是最強的「血管清道夫」!16種食物清血排毒防中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你MeToo了嗎?我MeTwo、MeThree,要不要緊?」
老張被MeToo了。老王打電話去安慰他:「不要難過,一下子就風平浪靜,我比你更慘!」老張:「怎麼說?」老王:「你是MeToo,有『小心肝』,我是Metwo,MeThree!」老張:「MeThree?」老王:「對啊!你只有『小心肝』曝光,我有B肝,還有脂肪肝!不是MeThree是什麼?一輩子都要捶心肝呢!」這一陣子,MeToo一語成為疫苗之後最流行的傳染病,MeToo令人傷心傷感情,但通常過一陣子總會雲消霧散。但有了MeTwo,有了B肝,一輩子要擔心,會不會演變為肝硬化、肝癌,或者亂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保健食品,就可能引發B肝急性發作,甚至變成猛爆性肝炎,這些風險一輩子都要注意,除了定期抽血驗肝功能以外,更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免肝癌上身而不自覺。此外,如果有了MeThree,有了脂肪肝,對健康也是一個警惕。脂肪肝顧名思義,是肝臟堆積了過多的脂肪,超音波看起來油膩膩的,表示人體攝取過多的熱量,以脂肪的方式存在肝臟。有些人肝指數正常,有些人則引起肝細胞發炎,醫學上稱為脂肪性肝炎,嚴重者會進行到肝硬化,甚至少數人形成肝癌。還好,脂肪肝大多可逆的,除非它引起的肝纖維化、肝硬化很厲害,否則控制飲食、控制熱量、多運動,大多可以翻轉回來。只是脂肪肝一般人不太重視,事實上也是健康的一大警訊,因為多餘的脂肪存在肝內,也會存在心血管、腦血管,引起動脈硬化、腦血管硬化,造成來日心肌梗塞或腦中風之惡果。總之,MeToo之風有如颱風過境,造成的影響通常是一時的,但MeTwo、MeThree對健康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受傷的心也許可以慢慢康復,但受傷的肉身—B肝、脂肪肝都會影響人的壽命,一輩子不可不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6-30 焦點.食安拉警報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可樂、口香糖都有添加!醫透露代糖還有2風險
可樂、口香糖中常添加阿斯巴甜 恐致癌可樂、口香糖中常添加的阿斯巴甜恐有致癌危機。外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於今年7月將常用的甜味劑阿斯巴甜列入可能致癌物,不過制定個人安全攝取量建議的WHO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報告,將於7月中才會公布。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將會密切注意IARC與JECFA正式公布之評估報告,及國際間後續的准用情形,作為修正參考。食藥署:密切注意評估食藥署表示,阿斯巴甜為L-天門冬胺酸和L-苯丙胺酸二肽的甲基酯結構,屬非碳水化合物類的人造甜味劑,甜度為蔗糖的200倍。於國際上,聯合國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歐盟、美國、日本等皆核准使用於食品添加。食藥署指出,阿斯巴甜因甜度高、甜味純正,不致齲齒,熱量低,主要添加於飲料、口香糖的使用,許多糖尿病患者、減肥人士都以阿斯巴甜做為糖的代用品,但當中因含有胺基酸中的苯丙胺酸,苯酮尿症患者無法代謝此胺基酸,因此必須避免接觸;且高溫會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阿斯巴甜不適合用於烹煮和熱飲。食藥署表示,目前我國可於各類食品視需要「適量」使用阿斯巴甜,若有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包括代糖錠劑及粉末),包裝應以中文顯著標示「苯酮尿症患者」不宜使用。食藥署表示,將會密切注意IARC與JECFA正式公布之評估報告,及國際間後續之准用情形,作為評估檢討修正阿斯巴甜使用範圍及限量規範之參考。阿斯巴甜不僅可能致癌 醫師:代糖更增脂肪肝風險及不良代謝反應【聯合報/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外媒報導代糖「阿斯巴甜」世界衛生組織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被定義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歐弘毅表示,不只有WHO公布的風險,先前針對其他代糖研究也會增加脂肪肝風險,有不良的代謝反應,因此建議糖尿病病人減少代糖攝取。「阿斯巴甜」存在多種產品中,如健怡可樂、口香糖、可爾必思蘇打等皆有。世衛組織旗下癌症研究部門針對阿斯巴甜的安全審查,預計將在7月發佈報告。歐弘毅說,從代糖觀點來看,沒有熱量增加,但是不同代糖都會有不同反應不利反應,有的會致癌有的是影響代謝。歐弘毅說,他先前有做針對三氯蔗糖的代糖研究,發現會增加脂肪肝風險;而本土研究也發現阿斯巴甜會影響胎盤發育。不建議糖尿病人全部用代糖取代一般糖分攝取,應該直接減少攝取糖分。路透:WHO機構將宣布甜味劑「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中央社/倫敦29日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引述兩名知情過程的消息人士披露,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7月將把世上最常見的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列入可能致癌物。從健怡可樂(Coca-Cola diet soda)到瑪氏公司(Mars)Extra口香糖,以及部分Snapple飲料都有用到的甜味劑阿巴斯甜,7月起將首次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列為「對人體可能致癌」。路透社報導,IARC本月稍早召開外部專家會議後敲定這項判定。IARC召開外部專家會議,根據所有已發表的證據,來評估某物是否為潛在危險物質。阿斯巴甜安全攝取量 2機構不同調IARC並未考量個人可以安全攝取的數量為多少。個人安全攝取量建議是由另一個WHO專家委員會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the Joint WHO and Food andAgriculture Organization's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Additives,JECFA)以及各國監管機關來決定。IARC過去對於不同物質的類似裁定曾引發消費者攝取的疑慮,而引發官司訴訟,製造商被迫改變成分,轉用其他替代品。IARC的評估也遭外界批評令人困惑。JECFA今年也將評估阿巴斯甜的使用,已於6月底開始開會討論,預定將和IARC在7月14日同一天宣布決定。1981年以來,JECFA一向表示阿斯巴甜只要攝取量不超過每日上限,對人體是安全的。例如,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要喝12至36罐低卡汽水才有風險,依各飲料的阿斯巴甜含量而定。歐盟、美國及許多國家的監管機構也廣泛採用此一標準。IARC一名發言人表示,IARC和JECFA的結論7月後才會公布,但他強調兩者的結論「相輔相成」。IARC的結論是「瞭解致癌性的根本第一步」。JECFA則是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在特定條件和攝取量下造成特定傷害(例如癌症)的可能性」。IARC的裁定可能產生巨大影響。2015年,IARC判定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可能致癌」。儘管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機構都質疑這項裁定結果,企業界仍深受影響。美國法院曾判決德國拜耳公司(Bayer)應賠償那些主張因使用除草劑而罹癌的顧客。拜耳2021年第3次上訴仍被判敗訴。IARC也曾被批評對難以避免的物質或情況發出不必要的警示,例如將大夜班工作與攝取紅肉列為「很可能致癌」(probably cancer-causing);使用手機則列為「可能致癌」(possibly cancer-causing),阿斯巴甜與使用手機皆屬「可能致癌」等級。國際甜味劑協會:此評估在科學上不夠全面性,不足信國際甜味劑協會(International SweetenersAssociation)秘書長韓特伍德(Frances Hunt-Wood)表示:「IARC並不是食品安全機構,他們對阿巴斯甜的評估在科學上不夠全面性,而是大量採用普遍不足信的研究。」國際甜味劑協會表示,他們對IARC的判定嚴重關切,憂心可能會誤導消費者。該協會成員包括瑪氏公司(Mars)旗下箭牌(Wrigley)、可口可樂旗下單位(Coca-Cola unit),以及嘉吉公司(Cargill)。去年法國一項針對10萬名成年人的觀察性研究顯示,攝入人工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較多的人,罹癌風險略高。不過這項研究無法證明阿斯巴甜確實增加了罹癌風險。2000年代初期,義大利拉馬齊尼研究所(RamazziniInstitute)對阿斯巴甜的研究則顯示,從老鼠實驗看來,某些癌症與阿斯巴甜有關連;但這項研究的方法受到質疑。百事可樂(Pepsico)曾於2015年停止在汽水中添加阿斯巴甜,一年後恢復使用,2020年又再次移除,此舉凸顯食品業如何在口味偏好和健康疑慮取得平衡陷入困境。WHO上月發布新指導方針,建議消費者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劑控制體重。食品業對此多所爭議,他們認為這些代糖仍可幫助那些想減少糖分攝取的消費者。認識阿斯巴甜1.阿斯巴甜為L-天門冬胺酸和L-苯丙胺酸二肽的甲基酯結構,屬非碳水化合物類的人造甜味劑,甜度為蔗糖的200倍。2.於國際上,包括:聯合國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odex)、歐盟、美國、日本等,皆可作為准用之食品添加物甜味劑。3.因甜度高,甜味純正,不致齲齒,熱量低,主要添加於飲料、口香糖的使用,許多糖尿病患者、減肥人士都以阿斯巴甜做為糖的代用品,但由於化學結構中包含胺基酸中的苯丙胺酸,苯酮尿症患者無法代謝此胺基酸,對於此疾病患者必須避免接觸阿斯巴甜。另外,高溫會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所以不適合用於烹煮和熱飲。資料來源/食藥署台灣及各國阿斯巴甜准用情形台灣:1.目前可於各類食品視需要適量使用阿斯巴甜,「適量」係以達到預期效果之最小量為限制,依原物料本質、食品加工流程及目的、儲藏及運輸條件等而定。2.前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於77年即公告添加阿斯巴甜之食品(包括代糖錠劑及粉末)應以中文顯著標示「苯酮尿症患者(Phenylketonurics)」不宜使用或同等意義之字樣。國際:1.Codex與歐盟則針對多項食品類別訂有相對應之使用限量規範。2.日本將阿斯巴甜列為指定食品添加物品項,未明確規範使用限量。3.美國針對除了烘焙食品外,於其他類食品可於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下適量使用。資料來源/食藥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30 醫療.消化系統
健檢肝臟發現血管瘤!肝血管瘤會變成肝癌嗎?醫師建議這樣處理
Q:健檢時醫師說有肝腫瘤,又說只是良性血管瘤,什麼是血管瘤?為何又稱為腫瘤?A:在醫學上,當局部組織出現異常增生時通稱為腫瘤,因此聽到身上有腫瘤不需太過擔心,腫瘤不等於癌症。肝臟內可能出現多種良性的腫瘤,包含肝血管瘤、肝臟囊腫、局部結節性增生、肝臟腺瘤⋯等。血管瘤是肝臟內血管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腫瘤,是肝臟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文獻,血管瘤的發生率可高達2~20%。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出現血管瘤,其中以30~50歲的女性最常被發現有血管瘤。大部分的血管瘤體積小,也不會造成任何症狀,通常是健康檢查或是因其他原因做腹部影像學檢查時意外發現。當血管瘤大於10公分時,可能產生腹痛、噁心嘔吐或容易有飽足感等症狀。在嬰兒身上若有大型血管瘤,可能出現凝血功能障礙,稱為Kasabach–Merritt症候群。Q:肝血管瘤除了做超音波檢查,還要做什麼檢查確認嗎?A:典型的肝血管瘤在超音波下是均質、高回音性、有明顯邊界的病灶,但若患者是中重度脂肪肝,肝臟照起來很白,肝血管瘤相較之下就可能看起來像是陰影。小於2公分的血管瘤,只要每6個月到醫院以超音波追蹤檢查即可。但若它變大,或是超過2公分,醫師覺得必要時,會安排第二種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檢查。雖然超音波檢查已相當精準,當無法百分之百確診時,仍需要藉助其他影像協助診斷。電腦斷層與核磁造影可更清楚瞭解腫瘤內血流分布狀況,可更確定腫瘤的性質。Q:肝血管瘤會變成肝癌嗎?需要做什麼追蹤?A:一般來說,肝臟的血管瘤是良性的,不會變成肝癌(惡性腫瘤)。但由於惡性腫瘤的多變性,早期的惡性腫瘤可能與良性腫瘤較難以區分,因此當發現肝血管瘤時,仍建議每6個月到醫院以超音波追蹤檢查,主要是為了追蹤腫瘤的大小,惡性腫瘤通常會隨時間逐漸變大,即使第一時間誤判腫瘤的類型,超音波追蹤時仍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仍有較高機會接受根除性手術及治療。Q:原本肝血管瘤只有兩顆,後來做超音波檢查又多兩顆,為何會這樣?A:肝血管瘤發生的原因尚不明確,在國外有一些理論被提出來,可能是出生就有一些缺陷瘤或異位的組織細胞。多數的人只會有單一顆血管瘤,但約10%的人可能出現不只一顆。有些人會隨著年紀增長,血管瘤的數目跟著增加,從原本肝臟裡只有一個血管瘤,後來變成兩個、三個甚至更多。Q:肝血管瘤會變大嗎?大到什麼程度需要手術處理?A:肝血管瘤除了數目會增加外,血管瘤的體積也有1/10機率會變大,生長速度為平均18個月體積長大兩倍,但通常長到某一個程度就會停止生長,可能是受荷爾蒙的影響,研究發現,懷孕跟使用女性荷爾蒙時較常發現體積的增長。由於血管瘤是良性的病灶,多數僅需定期超音波追蹤,不需要接受治療。少數需治療的血管瘤是因為其造成肝臟或其他器官的壓迫,影響了正常的生理機能,才需藉由手術來改善,醫師不會以血管瘤大小決定手術時機。另外,在嬰兒身上出現前面提過的Kasabach–Merritt症候群時,也應接受治療。【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9期(2022-07-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7 養生.聰明飲食
「蜈蚣草」助消腫,還能降低脂肪肝!蜈蚣草是什麼?怎麼喝?水煮法+喝法一次公開
醫美手術後,想要快速消腫,除了配合醫囑術後傷口照護,不少醫師也會推薦「蜈蚣草」作為輔助消腫,究竟蜈蚣草是什麼?有哪些功效?一天喝多少?該怎麼煮?本篇帶您了解消腫聖品「蜈蚣草」的功效。蜈蚣草是什麼?根據《台灣農業知識入口網》,學名Torenia concolor Lindl,藥典名稱是為「倒地蜈蚣」,又稱「錫蘭七指蕨」,其別名有釘地蜈蚣、蜈蚣草、四角銅鐘、四角銅鑼、過路蜈蚣、單色蝴蝶草、地蜈蚣等。因為蜈蚣草沿地表匍匐生長,其莖葉多分支,類似蜈蚣而得此名,花朵呈紫藍色,分布在臺灣全境平野至中海拔山區,全年皆有開花。
-
2023-06-26 養生.聰明飲食
她三餐超清淡卻脂肪肝!營養師曝4情況需留意:真的別這樣吃
許多民眾日常上班、上課繁忙,習慣吃得清淡、簡單吃吃就好,不過長期太過清淡、簡單、匆促的飲食恐怕也會引病上身。李婉萍營養師分享,日前就曾遇過一名女性工程師,三餐都吃得「超清淡、超簡單」,卻罹患了脂肪肝。經過了解,原來她早餐就只吃個可頌配黑咖啡,中午就買個吐司吃,晚上則簡單吃個陽春麵,清一色都是精緻澱粉。 她三餐超清淡卻罹脂肪肝?!營養師指關鍵:都精緻澱粉。李婉萍營養師指出,民眾日常隨意吃,最常見的食物就是精緻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各種麵包、飯糰、麵食等,這些醣類食物在經過消化吸收後便會儲存在肝臟當中,而肝臟代謝醣類會須經過蛋白質轉換,並透過維生素B群代謝。若民眾日常都是隨意吃,只吃個麵包、吃個麵、吃個飯糰等等的,體內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群等營養自然會不足,也就難以代謝醣,醣和熱量就會不斷的累積在肝臟、難以代謝,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和糖尿病兩者有高度相關,兩者互為影響因子,糖尿病會影響全身血管健康,包括最受人注目的中風、心肌梗塞。另外,脂肪肝也是「肝癌三部曲」的第一階段:慢性肝炎中的其中一種,若飲食習慣再不改變,也會形成肝硬化,接下來就是肝癌。李婉萍營養師表示,雖然因為多吃澱粉類食物形成肝癌的案例並不多,但糖尿病就非常常見,不可大意。只吃精緻澱粉小心脂肪肝!營養師指4情況都要留意。李婉萍營養師表示,除了上述只吃麵包、吃麵、吃飯糰等顯而易見的精緻澱粉類飲食之外,許多年長者牙口不佳也長期會有吃粥配醬瓜的飲食習慣,肉和蔬菜一樣較少攝取,這同樣也是澱粉飲食,也容易形成脂肪肝。另外,台灣人也常見米飯愛好者,白飯的份量明顯超過將近一倍或更多,這即便是有吃肉和蔬菜、有攝取到蛋白質和B群,但和澱粉、尤其是精緻澱粉相比之下一樣相對不足,需更多蛋白質和B群幫助轉換和代謝,因此澱粉過量者一樣有形成脂肪肝的風險,僅是進度較慢。提醒民眾上述這些情況都需多加留意。日常繁忙飲食健康也要顧!營養師:肉、菜、澱粉是基本。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工作、課業繁忙飲食也要顧,早餐若胃口還沒開、不想吃太多、想簡單吃就好,吃個麵包配黑咖啡是無妨,不過中午和晚餐就得好好的吃,澱粉類建議可以非精緻澱粉的食物攝取,例如地瓜、南瓜、紫米飯等,並配上蔬菜類及肉類,以攝取蛋白質和維生素B群幫助肝臟代謝,份量各以一拳頭1:1:1進行,特別是喜好吃麵的族群更要注意,因為不論是義大利麵或牛肉麵等,各類麵食通常較少有足夠的肉類和蔬菜。當然,全榖雜糧類的澱粉、蔬菜、以及豆魚蛋肉類的蛋白質僅是6大類營養的其中一部份,水果類、乳製品、油脂和堅果種子類、水分日常也都應充分攝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更有助避免各種疾病纏身,更有利確保健康。《延伸閱讀》 .早餐店也能吃得健康!滿足3條件營養不復餓,咖啡配三明治也能很營養!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5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器官移植數第1名是肝臟 醫師曝2類肝病者恐成未來換肝族群
【本文重點】台灣的肝臟移植醫學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成功率及5年存活率不亞於歐美先進國家。健保統計顯示,高雄長庚、中國附醫、林口長庚、彰基及台北榮總是台灣前五名的肝臟移植中心,其中高雄長庚與中國附醫數量達1,584件和1,253件。近年來,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引發的肝硬化、肝衰竭的占比不斷增加,預計將成為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主要換肝族群。--by ChatGPT台灣在肝臟移植醫學領域揚名國際,成功率及5年存活率不遜於歐美先進國家。健保統計97-110年肝臟移植案例,前五名分別為高雄長庚、中國附醫、林口長庚、彰基及台北榮總,其中高雄長庚手術案例高達1,584件,名列第二的中國附醫則有1,253件。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引發之肝硬化、肝衰竭,近年占比增加。中國附醫器官移植中心榮譽院長鄭隆賓表示,肝臟移植原因,以往近五成為B肝帶原所引發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兩成多為C肝患者,其他因素則占了四分之一。但近兩、三年來,隨著B肝疫苗全面施打、口服抗C肝藥物給付等肝炎防治政策順利推展,換肝的肝炎患者逐年降低,反而是酒精性肝炎所引發的肝硬化個案占比明顯增加,現已追過C肝,占比超過兩成,而肥胖所造成代謝性脂肪肝,也逐漸變多。鄭隆賓指出,再過幾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所引起肝硬化、肝衰竭個案會愈來愈多,勢必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主要換肝族群。提醒習慣酗酒、腰部肥胖等民眾,務必戒酒、減重,以免肝功能急速惡化。高雄長庚肝臟移植數量第一,挑戰困難個案。國際肝臟移植權威教授、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表示,近一、二十年來,高雄長庚每年肝臟移植手術數量始終位居全國各大醫院之冠。因移植經驗豐富,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已成為一般例行手術,而非重大手術,平均每周至少兩、三例,其中不少個案因為病情複雜,而從其他醫院轉介至高雄長庚。陳肇隆說,高雄長庚挑戰其他醫院無法執行的手術個案,例如,腫瘤組織侵入大血管、淋巴組織,或惡性度超高。儘管收治患者手術難度高,但術後存活率仍名列全國第一,3年存活率91%、5年存活率87%、10年存活率78%。致力讓肝癌患者「降期治療」,以符合接受移植標準。臨床發現,肝癌患者即使順利完成肝臟移植,術後仍常陷入復發困境,為此,許多國家設置各種移植標準,但眾多肝癌病人確診時就已超出移植標準,被排除在肝臟移植之外。陳肇隆認為,不符合移植標準的病人也應該擁有活下去的機會。在過去20多年來,高雄長庚積極開發「降期治療」,以經動脈血管栓塞或射頻燒灼等治療方法,希望讓肝癌患者降期到符合標準,再行移植。陳肇隆表示,移植團隊在三年新冠防疫期間利用質子治療(Proton)、釔-90血管內放射治療,輔以標靶和免疫治療,開發出更強力有效的肝癌移植前「降期治療」,改變了腫瘤生物學特性,為局部合併門靜脈癌栓、膽管侵犯或高惡性度的肝癌等,傳統被視為肝臟移植禁忌症的病人爭取長期無癌存活的機會,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肝膽外科期刊。肝臟移植為複雜手術,兩台刀無縫接軌考驗團隊。肝臟移植為大手術,過程複雜,捐贈者、受贈者兩台刀必須無縫接軌,完美接續。因此,為了提高患者術後存活率,必須動員眾多專業人員。以高雄長庚為例,參與手術的醫師科別橫跨一般外科、顯微及麻醉,接近30人,加上專科護理師、個管師,總數達60人。在醫療費用上,雖然健保提供手術給付,讓病友少付了一百多萬元藥物費用,但有些患者選擇自付術前排斥藥物、相關醫療耗材,鄭隆賓估計,平均還得自費40、50萬元,這也考驗著不少家庭的經濟能力。捐肝會讓身體變差?後遺症小於10%最近播出的韓劇「車貞淑醫生」,劇情也加入肝臟移植,女主角因服用來路不明的養肝草藥,而導致嚴重肝衰竭,必須換肝,才能挽救一命。不料,婆婆堅持反對兒子捐肝救妻,讓女主角瀕臨死亡邊緣,進而產生女性自覺,必須為自己而活。捐肝真的會讓跟身體變差,危及健康嗎?鄭隆賓指出,捐肝確實是大手術,捐贈者通常必須切除整個右肝,剩下體積較小的左肝,藉此延續另一個人的生命,這確實令不少人心生畏懼。但臨床顯示,捐肝後出現傷口感染、黃疸、膽管狹窄等後遺症比率並不高,小於10%,大部分捐肝者在術後半個月就可以處理簡單文書工作,三個月後身體狀況恢復正常。鄭隆賓表示,捐肝者術後不可一直躺著休息,應多活動,有個案在捐肝後三個月,就能至果嶺揮桿。至於活體肝臟移植的捐贈者,以病患的子女為主,且以兒子居多,至於父母捐給孩子或是夫妻之間捐肝案例則並不多見。
-
2023-06-23 養生.聰明飲食
兒茶素有益燃脂減重!揭兒茶素對人體的4大功效,含量最多的是它
台灣市售的茶飲種類繁多,除了常見的綠茶與紅茶,烏龍茶、包種茶、鐵觀音等也是許多人的最愛,裡面富含的兒茶素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抑制血糖上升等多項功效,適量飲用好處多多。究竟兒茶素是什麼?對人體有哪些功效呢?將於本文帶大家一起了解!兒茶素是什麼? 哪種茶內含的兒茶素最多?兒茶素(Catechin)又稱作茶單寧或兒茶酚,是1種多酚類化合物,可溶於水,主要存在於茶葉當中,包含EC(Epicatechin)、ECG(Epicatechin Gallate)、EGC(Epigallo Catechin)、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等主要成分,其中又以EGCG含量最高。另外,兒茶素大多存在於各種茶飲之中,在市售的綠茶、紅茶、鐵觀音、烏龍茶與普洱茶裡,由於綠茶未經發酵,所以兒茶素含量位居首位,經發酵過的烏龍茶、紅茶與鐵觀音,兒茶素含量僅有綠茶1/2至1/4,而普洱茶的兒茶素含量則趨近於0。因此,若想從茶葉中獲得較多的兒茶素,建議可於飯後適當飲用綠茶為佳,依據EFSA的研究,如果綠茶以一般方式沖泡飲用,每人每日兒茶素的攝取量約為90至300毫克。不僅如此,《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研究也指出,在運動前1小時飲用綠茶,更能有助於體內增加約17 %熱量燃燒。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盤點兒茶素4大功效兒茶素不僅有助於減重,對於降低膽固醇與肝指數也有相當不錯的功效,以下分別為大家介紹兒茶素的4種功效:1.燃脂、有助於減肥:由於兒茶素能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調控人體內熱量的消耗、控制食慾,並增加熱量消耗,因此對於想要減重或維持良好體態的人,含有高含量兒茶素的綠茶可說是最佳的選擇之1。2.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適量攝取富含兒茶素的茶飲,也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C),而低密度膽固醇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壞膽固醇,一旦低密度膽固醇下降後,就能降低血脂、放鬆血管,預防及緩解動脈粥狀硬化,進而減少罹患中風、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降低肝指數:綠茶、烏龍茶等茶飲內含的兒茶素,不僅可減少肝細胞的氧化壓力,提升脂肪代謝,對於因肥胖、藥物、糖尿病等原因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而言,可說是降低肝指數的好幫手。4.避免罹患第2型糖尿病:由於兒茶素也具有抑制轉換酶的活性能力,防止肝臟合成葡萄糖,日本有1項為期5年的研究發現,常喝富含兒茶素的綠茶也有助於降低患有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儘管攝取兒茶素好處很多,但仍需注意市售不少茶品,都會於內部額外添加果糖,喝多反而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造成肥胖,因此提醒各位民眾在喝茶時,盡量選擇無糖的茶品為佳。若想要透過喝茶的方式,達到減重的目的,建議仍需搭配飲食控制、減少熱量攝取,並規律運動,效果會更加顯著。延伸閱讀:.上午喝紅茶好還是綠茶好?喝對茶,提神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熱泡茶和冷泡茶哪個咖啡因多?營養師揭喝茶養生6好處.兒茶素利減肥、防失智、助防癌!營養師:不只綠茶,這些都吃得到★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15 癌症.肝癌
20歲女咳嗽不止竟是肝癌轉移 醫: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 3症狀恐已「肺轉移」
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 出現咳嗽、咳血恐已轉移肺臟依衛福部統計,國內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約為1.1萬人,好發年齡高峰期多為50歲以上,但臨床上仍有20、30歲發病的年輕個案。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三奇說,臨床上曾收治一名20多歲女性,經確診肝癌治療後控制病情,日前出現咳嗽症狀,原以為是感冒,但一個月後症狀並未痊癒,檢查竟罹患肺癌,再進一步檢查確定為肝癌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提醒若出現咳嗽不止、咳血、胸痛等症狀應速就醫。陳三奇指出,該名20多歲女性,起初是覺得腹部悶痛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經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但日前出現咳嗽症狀,同時又有腹部悶痛,而先檢查罹患肺癌,進一步確定為肝癌復發,此時肝癌復發時,腫瘤約已有10公分,肺部轉移也出現7、8顆小腫瘤,所幸經標靶及免疫治療,病情獲得控制。肝臟「沉默器官」 早期症狀不明顯陳三奇表示,肝臟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沉默器官」,肝癌好發原因,其中約6成是B型肝炎、2成是C型肝炎,其他為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所致,但如果體內已有病毒,再合併喝酒等行為,罹患肝癌風險將更為提高,而20至40歲發病個案,可能是出生時就遭到母親的垂直感染或基因所致,但此類個案於臨床上將為少見,肝癌如果以轉移至肺臟,可能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狀。陳三奇說,一般年輕族群對於肝癌往往較為輕忽,早期症狀也不明顯,若沒有定期檢查,很難早期發現,但若早期發現,可經手術、電燒等治療獲得痊癒。不過,當患者出現黃疸與急性腹痛,甚至整個肚子都已脹起來時,曾看過最大的肝癌腫瘤有20、30公分,占據腹部三分之一的空間,此時疾病多已進展至晚期。如何預防肝癌?陳三奇說,若要預防肝癌,目前衛福部國健署針對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都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若發現帶有B肝或C肝病毒,進而長期追蹤及治療,且平時少喝酒、少吃油炸食物、多蔬果、多運動,避免肝癌上身。目前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可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但有些病人對這些治療反應不佳。陳三奇說,所幸,近年肝癌治療加入免疫療法,於臨床試驗中,經標靶藥物治療的肝癌病人,再合併免疫療法治療,約有五成患者可將存活期延長到近2年,或是免疫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與過去治療相比都有許多進步,此外,治療副作用較輕,患者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7件事預防肝癌.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看完整疾病百科/肝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10 醫療.消化系統
有脂肪肝怎麼辦?營養師曝「做好3件事」遠離脂肪肝,多吃燕麥、魚油、蘋果也有用
相信大家都知道,肝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所以有句經典廣告台詞是這麼說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但你知道嗎?近期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竟高達33.3%!等同於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有脂肪肝!「脂肪肝」(Fatty Liver)指的是過多的脂肪累積在肝臟,造成肝細胞發炎,久而久之使肝細胞受損,最後演變成肝硬化、肝病甚至是人人聞之色變的肝癌!接下來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為大家解說肝臟與人體的關係及如何去保養自己的肝,請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哦!脂肪肝的成因肝臟是人體內最主要的代謝器官,許多重要的生化反應與功能都與它息息相關,例如分泌膽汁以消化脂肪、藥物或酒精的代謝、維持免疫功能、肝醣分解與合成、脂溶性維他命的儲存…等。而脂肪肝形成的原理,多半是因為不好的生活習慣,如甜食或油炸等高熱量食物攝取過量、缺乏運動、糖尿病控制不佳與酗酒…等,導致血液攜帶了太多脂肪進入肝臟,超出了肝臟可以負荷的量,經長時間累積後而成的結果。為了防止脂肪肝再繼續惡化,Sean在下一段的文章中就要來和大家一起從生活習慣的改變來預防脂肪肝的形成!遠離脂肪肝的3個原則脂肪肝雖然盛行率很高,但在它尚未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之前,還是有機會透過個人努力逆轉康復的!而最簡單且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從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著手,只要謹記下面三個大原則,就可以有效打擊脂肪肝!‧維持或減重至理想體重減重的目的就是要減去身體內多餘的脂肪,減少肝臟內脂肪囤積的風險。‧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運動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可以讓身體消耗多餘的能量、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肪分解等益處。‧均衡適量的營養均衡的六大類飲食組合能提供身體各種營養素,為身體帶來脂質合成減少、降低肝臟脂肪、增加膽固醇代謝排出量等益處。可依照國健署建議:「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來避免脂肪肝。另外以營養師的角度,也推薦大家三種護肝相關營養素,供大家在食物方面做選擇,讓你吃對營養,護肝事半功倍!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3種營養素讓你「肝」之如飴‧水溶性膳食纖維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秋葵、蘋果…等,它們能夠護肝的原理在於它能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熱量與脂肪攝取;增加膽酸排出促使肝臟加速代謝膽固醇,調節體脂肪;還能降低肝臟細胞纖維化的風險。‧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多存在於奇亞籽、魚油、核桃…等食物中,這類型的脂肪酸可有效降低血漿中的三酸甘油酯,還具有調節肝臟中的脂質代謝、抗發炎等多種功效,能夠減少脂肪肝形成的機率及保護肝臟細胞不因發炎而被破壞。隨著市面上Omega-3魚油相關的保健食品越來越熱門,Sean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挑選的小技巧:1.選擇Omega-3濃度>80%的魚油2.選擇好吸收的rTG形式魚油3.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及淨化技術的魚油4.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維他命B群我們的飲食中如糙米、雞蛋、牛奶都含有許多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是幫助我們的肝臟代謝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時所必須!另外,肝臟在代謝酒精時也會消耗大量的維他命B群,因此補充足夠的維他命B群可以幫我們的肝臟在進行代謝功能時一切順利正常。由於維他命B群中又細分8種維他命,且廣泛地存在於六大類食物中,以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習慣要均衡的攝取到這些食物並不容易,所以用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維他命B群也漸漸成為趨勢。Sean在這邊也建議大家選擇保健食品時,盡量以天然來源而非人工合成、不添加或少添加為原則去購買。脂肪肝早期因沒有症狀,並不容易察覺到,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變成黑白色, 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就更應該加倍注意,避免疾病悄悄上身。也建議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檢查,透過醫學儀器來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若身體有任何狀況,不要誤信偏方延誤就醫時間,而增加肝臟疾病惡化的風險。 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4 醫療.百病漫談
大腿不是越瘦越好!醫師揭殘酷真相:肌肉量太少,大多是脂肪
大腿粗細影響外觀,特別是女性普遍更是在意,不過大腿可不是越細越好。具減重代謝專長的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 陳榮堅醫師指出影響,並建議在意大腿外觀的民眾可用更健康的方式「養腿」,以免大腿瘦出病來。大腿太細如同「脂肪腿」,醫:肌肉太少,大多是脂肪。理想大腿圍:陳榮堅醫師表示,人的體態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性,而體態需關注的不單只有身體,也和腿部的粗細息息相關,特別是大腿,且並非越細越好或越粗越好。綜合東西方各國的研究,大腿圍小於46公分或大於60公分都可能對身體健康不利,又或者說意味著有血管健康風險存在。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關係:醫師解釋,體脂率和肌肉量有關,大腿圍的組成包括了肌肉和體脂肪。大於60公分往往意味著體脂肪過多,這相信民眾較能理解。但若大腿圍小於46公分,這除了體脂肪低以外,往往也代表著肌肉量過少,主要都是體脂肪,體脂率高,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大腿太細,小心各疾病纏身:當人體肌肉量少,代謝也會較差、免疫功能也會較弱,再加上體脂高,有不少研究就發現大腿過細的族群,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的風險,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甚至死亡機率都來得比一般體態者更高。特別注意,這些疾病並非肥胖者的專利,也有不少人其實體型是瘦的,這就是所謂的「病態瘦」,提醒民眾多加留意。四肢較瘦,大多都胖在肚子?醫:這種最需擔心內臟脂肪!陳榮堅醫師提醒,四肢較瘦,但是體脂防大多集中在腹部、腰圍一帶,有如竹籤叉貢丸的鮪魚肚或啤酒肚,這種體態也是較不健康的。除了四肢大多可能如前述是由體脂肪所組成,另外也意味著內臟脂肪較高,因此才會呈現這般體態。這種型態也就容易出現各種器官疾病或癌症,例如脂肪肝、肝癌等,也包括三高等慢性病。這也是為什麼鼓勵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大腿不是越瘦越好!簡單2招瘦得更健康。陳榮堅醫師表示,民眾若想要體態瘦得健康,養成飲食和運動的良好習慣都很重要。而所謂的習慣,不單單只是做而已,而是要讓其融入到生活當中,正如每天洗澡的習慣一般,真正去習慣。飲食調整:醫師指出,現代人普遍有營養過剩的情況,該減少相對不必要的食物,其中最需要減少的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白米、白麵、麵包等,並非完全不吃,而是建議酌量,例如減半。其他也包括了肥肉、加工食物、甜點等精緻糖等。而需增加的則為蔬菜、水果,蛋白質則建議以豆類及瘦肉為主,並選擇原型食物。運動習慣:運動方面則建議從簡單的開始做起,尚且不必一定要去健身房或是出去慢跑,可從簡單的一天5下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或是一天10秒的棒式做起。而下肢則可深蹲個5下,若膝蓋或行動較不方便,也可躺在床上改以抬腿進行。這樣看似非常簡單,但其實日久累積也可培養出肌肉量,且不會因為下雨、懶散等各種原因而取消。待身體習慣後也可再逐漸上調次數。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能夠進行、持之以恆,而非要求自己一次到位,沒到位便荒廢。而若有需要,也可以尋求減重專長醫師協助,更有助瘦得好看又健康。《延伸閱讀》 .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醫:位置比體重更重要。3關鍵健康減重。 .簡單熱門的減肥組合技!168+211+飲食順序,穩瘦又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04 養生.聰明飲食
降血脂、護心血管、防泌尿道感染 詳解洛神花功效及食用禁忌
洛神花(Hibiscus sabdariffa L.),洛神花又稱為洛神葵、玫瑰茄,西方稱為Hibiscus 或是Roselle,洛神基本上就是英文 Roselle 名稱的直接音譯。洛神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和保健品的熱帶植物。它源自印度並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於1910年由當時任職於總督府的日本人藤根吉春自新加坡引進,現今主要在花東地區種植,因為那裡的氣候溫暖,特別適合洛神花的生長。洛神花屬於錦葵科木槿屬的一年生木質狀草本植物,與觀賞用的朱槿(或稱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屬於同屬的近親,花的外型也有若干相似。其實我們叫它做洛神「花」是有點誤會的,因為我們平常食用的部位並不是花瓣,而是花瓣脫落後留下的花萼部位,因此洛神花採收之後,還有一道繁雜的工序,必須去掉裡面的種子。洛神花最常見的食用方式是當成花茶,或加工成糖漬蜜餞、果醬食用。洛神花味道非常的酸,因為它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而且泡茶時會呈現鮮紅的茶色,那是因為洛神花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花青素,在泡茶時溶出的關係。此外,洛神花還可用來調味熱帶水果沙拉,或用於製作果凍。除了豐富的有機酸、維生素C之外,洛神花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其富含植化素,如與藍莓相似的花青素、類黃酮、多酚等成分,因此具有多種保健功效,包括美容護膚、調節血脂、保護心血管、保護肝臟健康等多種功效,尤其是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方面,已經獲得許多科學實證,是除了蔓越莓之外,罕見具有此功效的保健食品。洛神花有哪些成分?洛神花含有豐富有機酸,如檸檬酸、蘋果酸、維生素C、礦物質如鉀、鈣、鎂。洛神花最特別的是含有具高抗氧化性的多酚類(polyphenols),根據分析,每100克的洛神花含有高達90毫克的總多酚,這些多酚類包含了花青素(anthocyanidins)、類黃酮素(flavonoids)、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以及異黃酮素(isoflavonoids)等。洛神花有什麼功效?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洛神花以其清熱、利尿、解渴等功效被廣泛應用。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洛神花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發現它還有許多其他的功效,包括預防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降低血清中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減少氧化性肝損傷、減少脂肪肝及纖維化、預防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已經有許多生技廠看好洛神花,將洛神花開發為保健食品,甚至有的產品已經獲得健康食品認證。降血脂、膽固醇台灣中山醫學院的團隊刊載於國際期刊的研究證實,洛神花具有預防低密度膽固醇(LDL)氧化的反應,也能降低體內血脂濃度,進而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機會。動物實驗也發現,洛神花萃取物可以降低近5成的血中三酸甘油脂,引此也具有調節血脂的功效。保護心血管洛神花萃取物中的類黃酮素、原兒茶酸、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能藉由清除活性氧有害分子,避免自由基攻擊血管壁,造成血管的損傷。因此動物實驗也證實,洛神花具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功能幫助新陳代謝洛神花具豐富的有機酸,可以幫助清除乳酸堆積。花青素等抗氧化劑,也有助於促進微血管的血液流通。洛神花也含有豐富的鉀,因此也有利尿作用,同樣可以增進新陳代謝。保護肝臟動物實驗發現,洛神花萃取物可降低肝功能指數GOP及GPT,所以有保肝的功效。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UTI) 提到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的功效,要以蔓越莓前花青素最廣受女性所知。然而近來經過法國等地的學者研究,洛神花在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方面,也展現良好的功效。泌尿道被細菌(主要是來自肛門的大腸桿菌等病菌)感染會造成女性泌尿道反覆發炎、搔癢、分泌物過多及異味的困擾。台灣屬海島潮濕環境,女性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更高。洛神花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與多酚,對微生物具抑菌能力,特別對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及腸炎弧菌(Vibiro cholera)等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實驗顯示,洛神花萃取物可以降低尿液的pH值、酸化尿液,有助於抑制細菌生長。而研究顯示,以曾受泌尿道感染的女性實驗,食用洛神花萃取物,可以減少 89%泌尿道感染率,並且可以降低重複感染率。台灣中國醫藥學院的團隊經過研究認為,洛神花預防泌尿道感染的功能,可能也部分來自於洛神花抗發炎的效果。洛神花安全嗎?有什麼禁忌?洛神花是一種食用歷史很長的天然食物,食用上是安全的。只是洛神花很酸、多酚含量也很高,味道酸澀味很重,因此不管是泡茶、或是做成蜜餞、果醬時,會為了好入口加入不少的糖,請注意糖份與熱量的攝取。同時,因為洛神花的酸度高、多酚含量也高,所以如果胃腸敏感或是有胃食道逆流的人,請注意洛神花仍具有些微的刺激性,避免空腹時大量食用。延伸閱讀:同樣具有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功能的蔓越莓統合性研究分析許多臨床實驗的結果後結論,蔓越莓有助於降低26%的經常性泌尿道感染。另外,持續食用蔓越莓也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的再復發機率,像這篇針對176位18-60歲的女性,且於過去12個月内得到過一次泌尿道感染為對象的研究證實,每天食用 500毫克的蔓越莓萃取物,發現可以使泌尿道感染的復發機率降低58%。參考:蔓越莓前花青素(OPC)的功效有哪些?蔓越莓益生菌為何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最佳組合?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7 養生.抗老養生
研究曝快速衰老的關鍵是它!改變7個生活習慣讓你更長壽
根據《Medical News Today》報導,一項新研究指出,端粒長度本身可能不是壽命或衰老的可靠預測指標,生活方式、環境、遺傳和壓力也可能在衰老和疾病中發揮作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建議改變7個生活方式維持健康長壽。年齡增長,健康風險也愈來愈高。而要了解人體衰老、死亡的演變,則要先知道細胞、染色體、端粒的關係。什麼是端粒?人體的每個細胞內都有23對染色體。端粒存在於每條染色體的末端區域,不含基因。每次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都會複製,端粒縮短。這允許細胞分裂而不會失去重要基因。最終,端粒太短,細胞無法再次分裂,細胞變得衰老、死亡。理論上,較短的端粒可能與較短的壽命和較快的生物衰老有關。更長的端粒讓細胞在進入衰老或死亡之前可以更頻繁地分裂,從而延長壽命。但更長的端粒就意味著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嗎?端粒由端粒酶維持,防止它們迅速縮短,從而使細胞存活更長時間。這看似是一件好事,直到科學家瞭解到癌細胞的端粒酶含量增加,也使得它們能夠繼續分裂。快速衰老的可能危險因子根據《今日醫學新聞》訪問英國倫敦再生研究所基因工程師兼首席長壽官Sebnem Unluisler指出,一般來說,年齡增加、高齡疾病、身體炎症都可能使端粒縮短,也讓人更快速衰老。以下這些生活方式都是使端粒縮短的可能因子:1.缺乏身體活動:一項研究指出,久坐不動的女性,其端粒表明她們在生物學上比同年齡有在鍛煉的女性大8歲。2.抽菸3.睡眠不足4.壓力、抑鬱。5.遺傳變異:基因突變,例如導致早衰的基因突變,這會讓兒童衰老得非常快,很少能活過十幾歲。改變7個生活習慣可能讓人更長壽IV Boost UK醫學主任Joshua Berkowitz博士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長度本身可能不是壽命或衰老的可靠預測指標。已經發現一些端粒較短的個體比端粒較長的個體壽命更長。而生活方式、環境、遺傳和壓力,也在衰老和疾病中發揮作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建議採取以下措施維持健康長壽:1.地中海飲食:多吃富含豆類、全麥和新鮮蔬菜水果,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能抗氧化和抗發炎。2.身體多活動:根據研究指出,與採取 4000 步相比,每天走大約 8000 步可將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率降低 51%。3.保持健康的體重4.充足的睡眠5.不要吸菸、限制酒精飲用量。6.避免壓力、抑鬱,透過社交維持心理健康。7.定期健康檢查醫學界一直在尋求人們更健康長壽的方式,2018年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研究團隊也透過科學研究找出長壽基因密碼,發現人類長壽密碼可能在第四號染色體「CISD2」,發現小鼠體內CISD2表現量低,會產生脂肪肝並有肝癌,此基因影響哺乳類壽命。而讓小鼠餓肚子,卻發現其長壽基因CISD2增加!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亭芬指出,該研究發現,運動及餓肚子,都可以促進CISD2長壽基因增加。建議每天運動、吃飯七分飽,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參考資料】.《Medical News Today》Are telomeres really the key to living longer, youthful lives?.天天動 七分飽 長壽基因更活躍
-
2023-05-19 醫療.骨科.復健
久坐讓你下背痛?其實靠「棒式運動」就能舒緩!棒式正確2步驟,但「這2種人」千萬別做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大家居家辦公及在家活動的機會增加,健身房及戶外活動減少,腰痠背痛及下肢麻木無力的人數大增。「腰痠背痛」就是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看起來只是單純的不舒服,但常是骨質退化或流失的危險因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逸帆說,要緩解下背痛,如果能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及鍛鍊核心肌群,就能減少疼痛及就醫的機會。下背痛的原因以疾病來說,大多數的下背痛是由於腰薦椎的病變所引起,包括肌肉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退化性關節炎、脊椎滑脫症、脊椎狹窄症、骨質疏鬆症及僵直性脊椎炎。也有少數是因為腫瘤、骨折、 腎臟疾病(如腎結石)、肝膽疾病所引起。引起下背痛的情況包括: 彎腰搬運推拉重物 長時間彎腰工作 跌倒 外傷 打噴嚏 久坐或久站 不良坐姿 穿高跟鞋 懷孕 肥胖 體力差軀幹肌力不足。以上原因都容易引起下背痛。此外,某些運動需使用腰部較大活動度,例如舞蹈、跳高、桌球、網球等, 也容易引起腰椎受損,進而引發下背痛。下背痛看哪科?如果感覺到自己下背痛、不舒服,可以初步至骨科、復健科接受檢查。下背痛如何舒緩:棒式運動羅逸帆建議,可以做「棒式運動」來鍛鍊背部核心肌群,減少下背痛及骨質退化的機會,如果有正確的姿勢與訓練,效果甚至不輸藥物控制長期下背痛。無論是健身運動或瑜珈,棒式運動都是基礎的入門動作。棒式運動的做法: 藉由前臂和腳尖接觸地面,將身體撐起像一塊平板。 在撐起身體的過程中,腹部、臀部和腿部肌肉都必須出力。要注意的是,這兩種人不適合做棒式運動,以免惡化背部疼痛,以及對關節造成太大負擔: 有急性背部疼痛、外傷 手肘或肩膀關節受傷年長者若肌肉力量較弱,可嘗試將背部打直、雙手上舉往後貼近雙耳停留數秒,抑或平躺在床上將臀部抬離床板做提臀的動作,效果也不錯。下背痛的伸展運動有下背痛的患者,可以透過一些運動治療強化腰背部及腹部肌肉,增加髖關節活動度,改善體態姿勢。以下列出常見的治療性運動,進行前宜向醫師諮詢合適的項目。一、伸背運動:俯臥,以手肘或手掌支撐起上半身,保持腹部緊貼地面,每次維持20秒。二、小腿後筋伸展:雙腳一前一後站立,雙手固定於前方,前膝彎曲,後膝伸直,每次維持20秒。三、大腿後筋伸展:仰臥,將一側大腿盡量拉高並保持膝蓋打直,以毛巾套住腳底往下壓,每次維持20秒。四、大腿內收肌伸展:盤膝而坐,雙腳貼緊,將兩側大腿往下壓,每次維持20秒。五、大腿外展肌伸展:一手貼牆,同側腿置於身後往外延伸,軀幹往對側彎曲,每次維持20秒。六、收腹平背運動:仰臥屈膝,腹部用力將下背緊壓床面,每次維持6秒。七、貓背運動:雙手及雙膝著地,將背部拱起,維持20秒,再將背部下凹,亦維持20秒。下背痛患者,睡覺要注意什麼?下背痛不適合坐較深的沙發或睡太軟的床墊,起床時也應避免突然從床上爬起。另外,罹患下背痛病患應注意姿勢,避免腰部壓力負荷過大。搬移重物時不宜直接彎腰取物。羅逸帆提醒,新冠病毒迫使人類的生活習慣有了改變,但是身體健康卻不應該因為疫情而打折扣。平時做好自我保養,預防退化及骨質疏鬆,適當運動及均衡飲食及保持良好心情,是減少背部疼痛、進出醫院及長期抗疫最好的良藥。參考資料:台中榮總復健科 - 下背痛的復健治療延伸閱讀: 脂肪肝就是痰濕堆積物!50年經驗資深中醫師:遠離脂肪肝,你該多吃的6種食物
-
2023-05-13 養生.聰明飲食
168斷食、隔日斷食、十日斷食...方法怎麼做?好處、壞處有哪些?「4種間歇性斷食」大公開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是指在12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內,都不攝取熱量,或只攝取少量的熱量,持續2~21天左右,進而改變身體代謝模式的飲食法。168斷食、52斷食⋯⋯隨著健康飲食、減肥飲食風潮的盛行,也越來越多人嘗試不同的間歇性斷食法,就希望能「健康瘦」。然而長時間不吃東西也讓人擔心出現低血糖、腸胃炎的問題,今天就要介紹7種不同的間歇性斷食法,一次搞懂正確的斷食法怎麼做才能瘦!斷食法是什麼?斷食法到底有哪些?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是指在12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內,都不攝取熱量,或只攝取少量的熱量,持續2~21天左右,進而改變身體代謝模式的飲食法。維持身體功能運作所使用的熱量,主要是葡萄糖,但長時間不進食的情況下,身體會開始燃燒儲存的脂肪作為熱量,便能達到燃脂的效果;除此之外,身體也會更有效率的利用能量,使得代謝變快、延緩老化,更容易維持正常運作。‧168斷食法(一日或二日內斷食法):這是最常見的斷食法,將一天24小時分為16:8小時,只在8小時內進食,而16小時保持空腹,熱量攝取則維持在每天的基礎代謝所需。至於要從什麼時間開始計算,取決於自己,可以選擇晚一點吃早餐,或早一點吃晚餐。除了168之外,當身體習慣之後,也可以將時間調整成18:6、20:4斷食,或是將時間拉長到以48小時為單位,挑戰36:12斷食、42:6斷食等,都屬於168斷食法的延伸變形。‧隔日斷食法:以兩天為一個循環,一天正常吃,隔天則斷食,如此循環2~21天。斷食期間最多可以攝取到500大卡的熱量,約莫一碗半的白飯。‧52斷食法:以一週為一個循環,5天正常吃,2天斷食,斷食期間最多可以攝取到500大卡的熱量。52斷食法也算是隔日斷食法的變形,只是循環期間比較長,因此對入門者來說比較不會那麼痛苦。52斷食法也很適合上班族,5天上班時保持正常進食,週末在家則做一些輕運動並斷食,也可以幫助身體從疲勞、過度應酬的暴飲暴食中恢復。‧十日超低熱量斷食法:這是以德國Buchinger指南為基礎的斷食法,也是德國醫療界的標準斷食指南。此指南修正於2010年,以10天為一個循環,包含1個清潔日(排出體內糞便),5個斷食日、4個復食日。1個清潔日主要是幫助腸胃先排出積存的糞便,避免突然長時間的斷食造成腸胃蠕動不良;5天的斷食日最多可以攝取到500大卡的熱量,復食日則可以緩慢增加攝取的熱量,避免一下恢復正常進食後的身體不適。斷食法真的有效嗎?事實上,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間歇性斷食可以有效改善代謝問題,例如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而12小時是一個基準點(S.D. Anton et al., 2018)。在2019年,一項針對1422人的觀察性研究中,使用Buchinger指南斷食的人,有93.2% 的受試者身體和情緒幸福感增加,404名原本有身體疾病的受試者中,341名(84.4%)改善。因此斷食不只能改善身體不適,也能讓情緒變得穩定愉悅(Toledo et al., 2019)。入門者:168斷食的4週SOP‧第一週:拉長斷食時間:|本週先習慣一天斷食12小時。|在斷食期只喝無熱量飲料,例如水、茶。|進食的12小時不限制熱量,但睡前2小時必須不攝取任何熱量。|澱粉/蛋白質/脂肪=20/50/30,或是10/30/60(生酮飲食)。‧第二週:學會吃乾淨的食物: |習慣一天斷食16小時。|在斷食期一樣只喝無熱量飲料,例如水、茶。|澱粉:全穀物。|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蛋、豆類,不吃紅肉。|脂肪:不飽和脂肪或堅果。|增加有氧運動量,例如一天騎腳踏車或跑步20分鐘。‧第三週:維持第二週飲食、運動量:|基本上遵照第二週的飲食原則。如果運動量增加,可以調整攝取的澱粉量,稍微多一點,但一樣以全穀物為主。‧第四週:維持前兩週飲食、運動量:|基本上維持前兩週的飲食原則,但可以在有氧運動外增加重量訓練,以一週至少一次,最多三次為原則,適度調整蛋白質攝取量。進階者:十天超低熱量斷食法SOP由於此斷食法可能會導致不適,因此在開始之前最好能諮詢營養師或醫師,進行基本的身體檢查,例如血糖、血脂值等。‧第一天:清潔日(準備斷食)|將一天熱量攝取壓低到1000大卡。|避免會讓自己興奮的成分,例如咖啡因、酒精、尼古丁。|減少活動,讓身體有充分的休息。‧第二天到第六天斷食日:|水分:每天要喝到2500cc的液體,幫助腸胃蠕動,可以是無過濾的果汁、蔬菜汁,或是不含咖啡因的草茶。|澱粉:不需要特別吃澱粉,如果需要,可以吃纖維比較少的穀物,避免增加腸胃負擔。|蛋白質:在斷食中不需要特別補充蛋白質,按照每天攝取熱量的20~30%份量攝取即可。|脂肪:請盡可能以不飽和脂肪酸補充,例如亞麻籽油。油脂除了維持熱量也可以保護腸胃黏膜。|維生素:如果維生素不足,可以透過營養劑補充,或是增加蔬果的攝取量。|活動量:維持身體活動,因為熱量減少會讓身體寒冷,適度的活動可以增加代謝跟維持體溫。|警告:如果感到不舒服,請停止斷食並就醫。‧第七天到第十天:復食日|可以先吃一些纖維比較高的水果,例如蘋果。|當感覺自己腸胃有蠕動、順利消化這些纖維比較高的水果後,可以再補充一些穀物,以及不飽和脂肪。|復食日第一天可以進食800大卡,第二天1000大卡,第三天1200大卡,第四天1600大卡。|在復食日時,每天還是要喝足2500cc的水量,幫助腸胃恢復蠕動。參考資料:Grant M Tinsley, Paul M La Bounty,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clinical health markers in humans, Nutr Rev. 2015 Oct;73(10):661-74.Toledo et al., Safety, health improvement and well-being during a 4 to 21-day fasting period i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cluding 1422 subjects, PLoS One. 2019 Jan 2;14(1):e0209353.de Toledo, Francoise Wilhelmi, M.D./ Hohler, Hubert, Therapeutic Fasting: The Buchinger Amplius Method (New York: Thieme Medical Pub, 2010).延伸閱讀:.吃得越少,活得越老?研究稱減少卡路里可減緩衰老以延長壽命.靠限時飲食逆轉脂肪肝有用嗎?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揭改善關鍵.營養師推「八二法則」防衰老又滿足口欲 還能減少自由基產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拚2030消除肝炎 醫界提2優先
為了提升政府對肝炎防治的重視,厚生會及醫界五月二日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除了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並列出兩大優先推動項目,一是將肝炎辦公室提升為國家層級,成立國家肝炎辦公室,跨部會合作,滅除肝炎;一是擴大篩檢、加強追蹤回診追蹤與連結治療機制,找到潛在肝炎病患後,提供治療,預防肝癌發生。在「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國內肝炎權威學者,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陽明交大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部長許耀峻、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等人出席,獲聘為首任委員。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全面性盤點國家肝炎政策,以期於二○三○年完成WHO消滅病毒性肝炎目標。建言書四大重點訴求,分別為「從國家政策高度出發,逐年編列計畫、訂定計畫目標」、「訂定消除B、C型肝炎逐年目標,以達成WHO二○三○年減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擴大肝炎篩檢至一九八六年前出生國民,落實肝炎防治教推廣」、「比照四癌篩檢,確診連結至治療(Linkaget Care),建立肝炎追蹤照護機制」。為有效消除B、C肝,厚生基金會提出「C肝辦公室應擴大提升為國家肝炎辦公室」、「放寬公費肝炎篩檢年齡」、「鼓勵各級醫事機構積極B、C型肝炎篩檢、衛教」,以及「肝炎篩檢國健署批次檔資料流程比照四癌篩檢,並確定連結至治療」等四大短期政策執行建議。台灣 超過一八○萬人染B肝「台灣是肝病大國」厚生會會長、立委吳玉琴說,目前仍有六點五萬名C肝患者需要治療,而B肝感染者超過一百八十萬人,而接受治療的比率偏低,呼籲衛福部恢復C肝辦公室位階,且擴大為「國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針對C肝辦遭降級,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在肝炎防治中,常觸及藥物成癮、長照系統,均需跨部會協調,有必要拉高至國家辦公室層級,投入更多資源,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今年二月C肝辦公室移至國健署,改名為「肝炎防治辦公室」,並未被消滅,他已向衛福部長薛瑞元申請經費與人力,「不管辦公室在哪個位置、在哪個位階,能夠有效率做事,才是最重要的。」為讓二○三○年B肝防治計畫能順利達標,國健署一定全力以赴。公費肝炎篩檢 應降年齡限制立委溫玉霞表示,全台每年五千多人死於肝病、七千多人死於肝癌,主要與B、C肝炎有關,卅七歲以下民眾均施打過B肝疫苗,但國健署一生一次公費肝炎篩檢卻限年滿四十五歲,政府應彌補卅七歲至四十五歲這段防治缺口。吳俊穎也建議,國健署應該下修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流行病學大數據顯示,如果從現行公費篩檢年齡四十五歲,下降至四十歲,甚至卅五歲,約可降低十三倍肝癌罹患人數。高嘉宏教授則以「B肝四點○」形容「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希望即日起,政府擴大B、C肝炎篩檢對象,達到疾病控制,治療給付條件能夠與時俱進。陳秀熙也認為,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應從四十五歲降至卅七歲,如此一來,便能涵蓋所有未打過B肝疫苗的民眾,等於全面普篩。此外,最近幾年,C肝抗口服藥物經費均未能全數使用,建議將部分款項轉做B肝治療之用。【延伸閱讀】.B肝無法提早用藥 惡化成肝癌.肝癌危險因子 脂肪肝恐取代B、C肝.C肝用藥、幼兒疫苗 台灣成全球防治模範生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B肝無法提早用藥 惡化成肝癌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一萬二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而近兩百萬名B肝患者均為高風險族群,應妥善治療。但義大醫院最新研究顯示,肝炎惡化為肝癌的個案中,僅兩成五曾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比率偏低。專家呼籲,應適度放寬健保給付,提高藥物治療率,有助大幅降低肝癌人數。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在「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表示,在B肝治療上,二○二○年爭取經費三億元,擴大給付對象。消化系醫學會近期再次建議放寬,開放中度肝纖維化病患,或有肝癌家族史者使用,預計三萬三千人受惠,但經費需增加十四億元,對健保衝擊不小,目前正與藥廠商議,希望再降低藥費。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肝癌成因眾多,包括B肝、C肝、脂肪肝等,如要畢其功於一役,應將肝癌防治作為終極目標。如果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上投資已經差不多,建議將剩餘經費轉至B肝治療,嘉惠眾多B肝患者。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部長許耀峻表示,許多肝癌患者直到晚期、出現症狀,才被確診,另有不少B肝患者受限於現行治療給付規定,無法提早或持續用藥,以致惡化為肝硬化、肝癌,令人遺憾。許耀峻指出,常有人戲稱,「如不想多花錢,台灣到了二○五○年也能做到世衛組織肝炎防治目標,因為屆時B肝感染者都已走了。」台灣在肝炎研究領域獨步全球,但治療上卻落後許多國家,「很多該做的,迄今還沒做」,相當可惜。消化系醫學會希望擴大治療範圍,每年約需十四億元,金額看似龐大,但治療是預防的重要手段,許耀峻說,「這筆錢可謂是最佳健康投資」,可大幅減少日後肝癌衍生醫療費用,更能提高整體社會生產力。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在肝炎治療上,C肝患者持續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就可根除,立竿見影。相較之下,B肝患者用藥後仍須長期追蹤,以致讓衛生單位裹足不前,迄今無法放手一搏。陳秀熙以成本效益數據作為肝炎防治必要性的強大佐證,例如,台灣於卅七年前全面讓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流行病學模式推估國人平均餘命延長四歲。C肝口服藥物可治癒C肝,阻絕日後肝臟纖維化、肝癌等風險,「投資一元,成本效益超過五元」。如果健保依據消化系醫學會提出指引,放寬治療標準,粗估一年藥費約十四億元,相信未來成本效益可觀,可減少日後龐大醫療支出,「這筆投資是相當划算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全台近兩百萬名B肝帶原者中,約五十萬人需持續治療,但現行治療給付嚴格,依照消化系醫學會建議,放寬給付條件,「ALT模型的檢驗超標的次數減為一次、肝纖維化從F3降到F2、或是肝指數異常從兩倍改到一倍」,預估擴大給付十五年後,每年可以減少二千至七千例代償不全肝硬化、三千三百到一萬四千五百例肝癌個案,符合經濟效益。「B肝是清除病毒性肝癌的最後一塊拼圖。」蔡麗娟強調,只要健保放寬給付標準,就能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等風險,保障眾多肝炎患者的健康權,降低未來健保的醫療負擔。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肝癌危險因子 脂肪肝恐取代B、C肝
長久以來,肝癌防治均鎖定B、C肝炎患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表示,脂肪肝為我國下階段關注重點,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已成國人肝癌的重要危險因子,建議年逾五十五歲者、合併脂肪肝,且肝功能異常者,務必定期接受肝炎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臨床顯示,每年新增肝癌患者中,約有四成多於確診前從未接受過肝炎篩檢,進一步分析,這群人以肝炎病毒帶原者居多,第二大危險因子即為脂肪肝,其次為年齡,如超過五十五歲,就應提高警覺。吳俊穎指出,從歐美各國臨床變化及數據看來,隨著飲食西化,肥胖率高居不下,台灣未來代謝性肝炎(脂肪肝)患者勢必愈來愈多,屆時將取代B、C肝炎,成為最主要的肝癌危險因子。「小時候胖,長大後可能還是胖。」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國人應該重視肥胖對於健康上的危害,除了提高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風險外,脂肪肝還可能引發肝硬化、肝癌。除了肥胖,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提出刺青感染肝炎疑慮,他表示,年輕人刺青文化盛行,街頭刺青店林立,但缺乏制度性管理,如果未能確實消毒針具或使用拋棄式針具,可能提高肝炎感染風險,衛生單位務必正視。吳俊穎認為,妥善運用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精準找出從未接受肝炎篩檢民眾的特徵,再針對這群高風險族群,發送手機簡訊,提醒篩檢的重要性;確診後,提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即可降低死亡率。吳俊穎指出,不管公費肝炎篩檢或民間團體發起社區篩檢,似乎都集中在某一族群,如能有效運用AI,相信可以用最節省的資源,讓更多高風險族群接受篩檢。
-
2023-05-04 養生.聰明飲食
和牛、白松露、藏紅花…有錢連黃金都能吃!盤點世界昂貴食材,就怕你吃不起
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嗎?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通常是常見食材,就算貴,也都還算荷包能負擔的起。你知道世界有些食材是極其珍貴,當然也價格不斐。以下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平常不見得看得到吃得起的食材,開開眼界!1.藏紅花(番紅花)有去過印度的人,大概都會聽過導遊提到「藏紅花」這個珍貴香料。它在食物中用作著色劑,可以加在米飯上,也可以加在水裡喝。根據維基百科說明,藏紅花是番紅花的雌蕊柱頭所製作的香料,因其重量非常低,若用重量衡量,番紅花會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香料。且番紅花每年秋天只開花一兩週,每朵小花只有三個柱頭,也就是大約需要兩個足球場的番紅花才能產出一公斤藏紅花。可見其珍稀!2. 魚子醬在法國料理常會看到的魚子醬,是鱘魚卵製成的昂貴佳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之一。由於確認鱘魚性別需花費很長的時間,是魚子醬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根據《delicious》報導,西伯利亞鱘魚魚子醬及伊朗白鯨魚子醬都是世界上極昂貴的魚子醬,一公斤要價20,000英鎊(約台幣$787,799)。3. 生蠔生蠔有「海中的牛奶」美譽,近年因過度捕撈和污染,牡蠣種群稀缺更推高了它們的價值。我們去吃到飽餐廳,也常見生蠔料理。不過高級生蠔多來自法國,法國生蠔品種多,主要分為扁形蠔與凹形蠔兩大系,其中名氣最盛的「貝隆生蠔」,而不論哪種,生蠔販售時都會依照蠔殼的大小與重量分級,也是價格的主要依據。4. 白松露具有強烈風味和香氣的白松露深藏在義大利北部森林中,只生長在某些樹的根部,比任何其他類型的松露都稀少。白松露因無法透過耕種或種植大量產出,只能從野外獲取,因此奇貨可居。根據《BBC》報導,澳門賭王何鴻燊曾以創紀錄的金額330,000 美元(165,000 英鎊)購買重1.5 公斤、也是幾十年來發現的最大松露之一。5.伊比利亞火腿西班牙的伊比利火腿被譽為與魚子醬、松露和鵝肝齊名的高級食材。頂級的伊比利火腿來自100%純正伊比利黑豬,他們是自由放養的豬,主食為橡樹子。西班牙伊比利火腿有四大法定產區,依照西班牙政府規定,伊比利火腿依純種/混種豬,橡樹子野放/飼料餵食等不同分為黑、紅、綠、白四個等級的分級標籤系統,黑標最高級。根據《BBC》報導,世界紀錄(截至 2016 年 3 月 20 日)最昂貴的零售價高達 3,192.76 英鎊。6.和牛講到日本美食,許多人會想到日本和牛。其實和牛是對日本黑毛和種、紅毛和種、無角和種和日本短角和種4個品種的食用肉牛的統稱。近年,也有其他國家如澳洲輸入及飼養和牛。神戶牛肉是最珍貴的牛肉之一,在日本的售價高達每公斤 500 英鎊。和牛高價完全取決於飼養過程:為了獲得和牛標誌,奶牛必須按照嚴格的指導方針飼養和餵養,小牛被給予特殊飼料以保證產出標誌性的脂肪大理石紋。7. Kopi Luwak 咖啡(麝香貓咖啡)根據維基百科說明,麝香貓咖啡,是由印尼椰子貓或果子狸吃進咖啡豆後在其胃裡完成發酵後去殼,破壞蛋白質,產生的胺基酸讓咖啡的苦澀味降低,再排出來的糞便便是Kopi Luwak 咖啡主要原料,因咖啡豆不能被消化,排泄出來經過清洗、烘培後就成了麝香貓咖啡。麝香貓咖啡為全球最昂貴的咖啡之一,維基百科的資料指出,1公斤原物料生豆達400美元,銷售商品每公斤達1000美元,根據英國新聞BBC採訪報導,撿拾野生麝香貓糞便製作的咖啡在印度尼西亞的年產量僅500公斤。8. 鵝肝 鵝肝是法式料理主要的食材之一,高脂肪的鵝肝通常由強制餵食的鵝肝製成(至正常大小的十倍),味道濃郁細膩,價格昂貴。根據《delicious》報導,西班牙的鵝肝售價高達每公斤700美元。但近幾年連法國米其林三星聽都很少用鵝肝了,原因是養成方式太殘忍。據了解,有些產地為取得肥美的肝,生產肥肝的農場通常以管飼法將飼料直接強灌到胃部的方式來迫使鵝養成脂肪肝。因此如今許多國家都有法律禁止這種做法。9.食用金箔到了杜拜,隨處可見金光閃閃的裝飾,也有純金打造的iPhone。有錢人不僅穿的用的要奢華,連吃的都要!食用金箔就派上用場,讓你的菜餚看起來更氣派。美國賭場就有用金箔裝飾價格高的冰淇淋聖代。也常見蛋糕上用金箔點綴,之前台灣西華飯店就有特製黑松露冰淇淋蛋糕,外觀全黑色,加上金箔點綴,呈現「黑金」尊貴感。食用金箔確實是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根據百度百科說明,黃金本身無毒,且性質穩定,胃酸也不能將其消化掉,吃下去會隨着消化道排出體外,不會存留在體內,也不會導致中毒,食品中添加點金箔吃下去並不會危害健康。10.燕窩燕窩是由燕子的口水以及羽毛堆疊而成,是華人熟悉且喜愛的高級美食之一,被普遍視為價值不菲及地位崇高的珍品,在台灣買以市價一兩(37.5公克)大約要2、3千元以上。中醫師鄒瑋倫曾受訪指出,燕窩是非常高級的產品,仿造機率也相對高,若是想要挑選到好的燕窩,只能找有信譽的廠家,若是以399元台幣買到的燕窩,百分之百是假的。【參考資料】.《BBC》Eight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foods.《delicious》17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ingredients.愛吃魚子醬但太昂貴?日本發現讓魚子醬變便宜的方法.生蠔不是愈大愈好?記者教你怎麼挑.王瑞瑤/伊比利火腿最美的滋味 西班牙尋豬記 .鵝肝鴨肝分不清 你花大錢吃到真鵝肝了嗎?.燕窩營養成分有哪些?燕窩好壞和功效完整分析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