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胃炎
共找到
438
筆 文章
-
-
2023-05-14 醫療.眼部
白內障視茫茫 不只影響視力也有礙社交、心理健康
為讓民眾得到正確且充足的眼睛保健知識,聯合報元氣周報5月7日舉辦「挽救視危機 別讓白內障搶走你的視力」元氣健康講座,邀集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教授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陳怡杏,一一解惑眼睛愈來愈看不清晰的「老症頭」,教導民眾做好視力保健,保護靈魂之窗。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現代人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讓白內障提早上門。視力變差不僅僅是看不清楚而已,也連帶影響外出社交意願。醫師表示,一般人60歲以後水晶體開始老化變硬而有白內障情形,但並非所有白內障都會影響視力;若發現開始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及時就醫並與主治醫師討論手術計畫,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白內障太嚴重未處理,可能誘發青光眼。「視力不單單影響『看不看得清楚』這件事。」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副營運長吳貞瑩表示,許多長者不太願意走出家門,因為怕跌倒或其他危險,因此影響到社交、心理健康。也有研究顯示,隨著社交的減少,將提升長者的失智症風險。吳佩昌指出,近年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約九成高中生有近視,當中35.7%更為高度近視;而現今55歲以下成人需要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族群,也以高度近視者為主。小朋友的眼睛相當有彈性,能夠調節看遠看近,但過了40歲後,水晶體開始輕微硬化而有老花眼,到了60歲以後,水晶體更加老化變硬,顏色呈現黃棕色甚至嚴重變白即為「白內障」,但白內障其實是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若太過透明則無法阻擋有害光線,這是為了保護黃斑部病變的演化過程。「角膜負責七成的眼球光線聚焦到視網膜、水晶體負責三成光線聚焦。」吳佩昌說,健康的眼睛光線會聚焦在視網膜上呈像,當眼中產生白內障就可能擋住瞳孔後方,讓光線進不來,視力受影響。若白內障太嚴重,導致前房過淺,未進行手術處置,也可能引發急性青光眼,當眼壓升高,引起頭痛、嘔吐感,容易誤以為是腸胃炎,若拖到三天以上,可能導致失明。白內障手術傷口小,術後仍需好好照顧。目前白內障治療仍以「人工水晶體」置換為主,陳怡杏說,經過手術治療後,患者視力可大致回到不錯的狀態。過去白內障手術傷口較大,約1公分,有病患返家後不慎撞到、跌倒,就會造成植入的水晶體產生位移;但現今的技術相當進步,傷口小於0.5公分,也沒有縫線,術後可自動癒合。陳怡杏說明,目前「超音波晶體乳化」技術,是在黑眼珠附近開0.2~0.3公分的傷口,另外也有新的科技,可以透過飛秒雷射機器輔助切開傷口,利用超音波把水晶體震碎後取出,再將內部洗淨後,置放人工水晶體。隨著科技進步,感染機率已非常低,但仍要注意一個月內不可搬重物、好好照顧傷口,否則一旦感染,將會前功盡棄。開車、閱讀、看電腦……人工水晶體可依自己生活習慣挑選。單焦點、延伸焦距、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市面上產品百百種,患者到底該如何挑選?陳怡杏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工水晶體能讓人完全回到20歲原生的水晶體狀態,建議依照自己的「生活習慣」挑選人工水晶體。例如,平常會出門買菜或爬山健行等遠距離視力的需求,選用「單焦點」即可,但看手機就需要拿遠一些或配戴老花眼鏡輔助;如果平時近距離視力的需求較高,例如看手機、看平板、閱讀書籍等等,建議選用「多焦點」;若平常需要要夜間開車、看路況,同時看導航、儀表板,過去通常會建議選擇「繞射型延伸焦段」,但部分病患在夜間會感受到光線分散狀況,導致眩光、光暈的發生,進而影響夜間的視覺品質。若想避免這樣的情況會建議選擇「非繞射型延伸焦距」的人工水晶體。陳怡杏分享一位71歲家庭主婦,雙眼近視100度,有輕微散光並配戴老花眼鏡,黃斑部病變病史預後良好。她希望手術後可以看電視、搭公車、使用電腦、正常使用手機。術後希望能不要配戴任何眼鏡,因此選擇非繞射型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手術後沒有夜間眩光的問題,日常的需求也都能夠看得很清晰。手術後「大放光明」,需配戴護目鏡重新適應光線。許多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置換後對光線太過敏銳,難以適應。吳佩昌說,本來白內障擋住的光線,治療後都被清除了,確實需要配戴護目鏡一段時間,而視網膜細胞需要在黑暗狀況才能恢復,晚上睡覺時也建議關燈睡覺。陳怡杏則說,人工水晶體置換後通常可以使用終生,少數會因為細胞增生產生二次白內障,但經過5分鐘左右雷射光治療都能解決。視力保養小撇步1.兒童及白內障術後病患使用3C產品,不要近距離暴露在藍光下。2.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一次眼科健康檢查。3.若有眼疾病史,建議每三個月看一次眼科,追蹤眼壓。4.有糖尿病共病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5.戶外配戴太陽眼鏡。6.使用手機時調到夜間模式,家中搭配偏黃的燈光,能減少藍光。7.設定鬧鐘,每30分鐘讓眼睛休息一下。資料提供╱吳佩昌醫師
-
2023-05-13 養生.聰明飲食
168斷食、隔日斷食、十日斷食...方法怎麼做?好處、壞處有哪些?「4種間歇性斷食」大公開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是指在12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內,都不攝取熱量,或只攝取少量的熱量,持續2~21天左右,進而改變身體代謝模式的飲食法。168斷食、52斷食⋯⋯隨著健康飲食、減肥飲食風潮的盛行,也越來越多人嘗試不同的間歇性斷食法,就希望能「健康瘦」。然而長時間不吃東西也讓人擔心出現低血糖、腸胃炎的問題,今天就要介紹7種不同的間歇性斷食法,一次搞懂正確的斷食法怎麼做才能瘦!斷食法是什麼?斷食法到底有哪些?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是指在12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內,都不攝取熱量,或只攝取少量的熱量,持續2~21天左右,進而改變身體代謝模式的飲食法。維持身體功能運作所使用的熱量,主要是葡萄糖,但長時間不進食的情況下,身體會開始燃燒儲存的脂肪作為熱量,便能達到燃脂的效果;除此之外,身體也會更有效率的利用能量,使得代謝變快、延緩老化,更容易維持正常運作。‧168斷食法(一日或二日內斷食法):這是最常見的斷食法,將一天24小時分為16:8小時,只在8小時內進食,而16小時保持空腹,熱量攝取則維持在每天的基礎代謝所需。至於要從什麼時間開始計算,取決於自己,可以選擇晚一點吃早餐,或早一點吃晚餐。除了168之外,當身體習慣之後,也可以將時間調整成18:6、20:4斷食,或是將時間拉長到以48小時為單位,挑戰36:12斷食、42:6斷食等,都屬於168斷食法的延伸變形。‧隔日斷食法:以兩天為一個循環,一天正常吃,隔天則斷食,如此循環2~21天。斷食期間最多可以攝取到500大卡的熱量,約莫一碗半的白飯。‧52斷食法:以一週為一個循環,5天正常吃,2天斷食,斷食期間最多可以攝取到500大卡的熱量。52斷食法也算是隔日斷食法的變形,只是循環期間比較長,因此對入門者來說比較不會那麼痛苦。52斷食法也很適合上班族,5天上班時保持正常進食,週末在家則做一些輕運動並斷食,也可以幫助身體從疲勞、過度應酬的暴飲暴食中恢復。‧十日超低熱量斷食法:這是以德國Buchinger指南為基礎的斷食法,也是德國醫療界的標準斷食指南。此指南修正於2010年,以10天為一個循環,包含1個清潔日(排出體內糞便),5個斷食日、4個復食日。1個清潔日主要是幫助腸胃先排出積存的糞便,避免突然長時間的斷食造成腸胃蠕動不良;5天的斷食日最多可以攝取到500大卡的熱量,復食日則可以緩慢增加攝取的熱量,避免一下恢復正常進食後的身體不適。斷食法真的有效嗎?事實上,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間歇性斷食可以有效改善代謝問題,例如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而12小時是一個基準點(S.D. Anton et al., 2018)。在2019年,一項針對1422人的觀察性研究中,使用Buchinger指南斷食的人,有93.2% 的受試者身體和情緒幸福感增加,404名原本有身體疾病的受試者中,341名(84.4%)改善。因此斷食不只能改善身體不適,也能讓情緒變得穩定愉悅(Toledo et al., 2019)。入門者:168斷食的4週SOP‧第一週:拉長斷食時間:|本週先習慣一天斷食12小時。|在斷食期只喝無熱量飲料,例如水、茶。|進食的12小時不限制熱量,但睡前2小時必須不攝取任何熱量。|澱粉/蛋白質/脂肪=20/50/30,或是10/30/60(生酮飲食)。‧第二週:學會吃乾淨的食物: |習慣一天斷食16小時。|在斷食期一樣只喝無熱量飲料,例如水、茶。|澱粉:全穀物。|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蛋、豆類,不吃紅肉。|脂肪:不飽和脂肪或堅果。|增加有氧運動量,例如一天騎腳踏車或跑步20分鐘。‧第三週:維持第二週飲食、運動量:|基本上遵照第二週的飲食原則。如果運動量增加,可以調整攝取的澱粉量,稍微多一點,但一樣以全穀物為主。‧第四週:維持前兩週飲食、運動量:|基本上維持前兩週的飲食原則,但可以在有氧運動外增加重量訓練,以一週至少一次,最多三次為原則,適度調整蛋白質攝取量。進階者:十天超低熱量斷食法SOP由於此斷食法可能會導致不適,因此在開始之前最好能諮詢營養師或醫師,進行基本的身體檢查,例如血糖、血脂值等。‧第一天:清潔日(準備斷食)|將一天熱量攝取壓低到1000大卡。|避免會讓自己興奮的成分,例如咖啡因、酒精、尼古丁。|減少活動,讓身體有充分的休息。‧第二天到第六天斷食日:|水分:每天要喝到2500cc的液體,幫助腸胃蠕動,可以是無過濾的果汁、蔬菜汁,或是不含咖啡因的草茶。|澱粉:不需要特別吃澱粉,如果需要,可以吃纖維比較少的穀物,避免增加腸胃負擔。|蛋白質:在斷食中不需要特別補充蛋白質,按照每天攝取熱量的20~30%份量攝取即可。|脂肪:請盡可能以不飽和脂肪酸補充,例如亞麻籽油。油脂除了維持熱量也可以保護腸胃黏膜。|維生素:如果維生素不足,可以透過營養劑補充,或是增加蔬果的攝取量。|活動量:維持身體活動,因為熱量減少會讓身體寒冷,適度的活動可以增加代謝跟維持體溫。|警告:如果感到不舒服,請停止斷食並就醫。‧第七天到第十天:復食日|可以先吃一些纖維比較高的水果,例如蘋果。|當感覺自己腸胃有蠕動、順利消化這些纖維比較高的水果後,可以再補充一些穀物,以及不飽和脂肪。|復食日第一天可以進食800大卡,第二天1000大卡,第三天1200大卡,第四天1600大卡。|在復食日時,每天還是要喝足2500cc的水量,幫助腸胃恢復蠕動。參考資料:Grant M Tinsley, Paul M La Bounty,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clinical health markers in humans, Nutr Rev. 2015 Oct;73(10):661-74.Toledo et al., Safety, health improvement and well-being during a 4 to 21-day fasting period i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cluding 1422 subjects, PLoS One. 2019 Jan 2;14(1):e0209353.de Toledo, Francoise Wilhelmi, M.D./ Hohler, Hubert, Therapeutic Fasting: The Buchinger Amplius Method (New York: Thieme Medical Pub, 2010).延伸閱讀:.吃得越少,活得越老?研究稱減少卡路里可減緩衰老以延長壽命.靠限時飲食逆轉脂肪肝有用嗎?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揭改善關鍵.營養師推「八二法則」防衰老又滿足口欲 還能減少自由基產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8 醫療.消化系統
腸胃炎後要空腹讓胃腸休息?醫破解迷思:可能讓病況更嚴重
【本文重點】急性腸胃炎是因為腸胃道受到細菌、病毒、桿菌入侵,可能與食用不新鮮的食物、不乾淨的水源有關。過往長輩多叮囑要少吃,甚至「空腹」,但腸胃炎患者未必需要空腹,以免脫水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醫生建議少量多餐、清淡飲食,避免脫水,連帶影響體內電解質平衡,若病況沒有好轉反而加劇,再考慮就醫打點滴,空腹讓腸胃休息一下。--by ChatGPT前言:臉書粉專「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曾發文表示,台灣的衛教觀念需要改變,但一旦定下來,很難逆轉。例如長期以來稱傷口不可碰水,容易感染的觀念,事實上現在已經有研究證明使用自來水洗傷口表面可以降低風險,但衛教觀念一旦被灌輸,很難改變。另一方面,腸胃炎的觀念也需要更新,因為過度節食不但無法讓腸胃休息,甚至會增加脫水風險並對腸道組織修復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醫護人員需要調整語氣、折衷講法,避免讓觀念對立造成困擾。罹患腸胃炎未必需要空腹急性腸胃炎是因為腸胃道受到細菌、病毒、桿菌入侵,造成腸黏膜及胃黏膜發炎,症狀嚴重程度與個人的抵抗力有關,可能與食用不新鮮的食物、不乾淨的水源有關。一旦出現腸胃炎,長輩總說要「空腹」,讓腸胃休息,但醫師說明,罹患腸胃炎時未必需要空腹,以免脫水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反讓病況更加拖沓嚴重。人吃五穀雜糧,難免三病兩痛,我們每天吃下的東西也並非完全無毒無菌,通常經過消化系統都能夠確保身體無虞;但可能食用不新鮮的食物、被汙染的水源,或食物烹調過程不潔,衛生環境、習慣不佳等等,就可能導致急性腸胃炎發生,尤其在炎熱的夏天,更是好發期。較常見因為食物中細菌增生,導致的「細菌性腸胃炎」,通常是沙門桿菌感染,或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或彎曲桿菌等等,病程大約1至2周可痊癒;過往長輩多叮囑要少吃,甚至「空腹」,否則腸胃道無法休息會讓病程拖更久。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通常不建議腸胃炎患者完全空腹,諾羅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因症狀感到非常不舒服,可以稍微少吃一些,以清淡飲食為主,但仍要有些許進食,避免脫水,連電解質可能都會失衡。「除非上吐下瀉非常厲害,需要住院才會建議空腹。」吳俊穎說,若病患腸胃炎非常嚴重,需要到醫院住院觀察「打點滴」,才會建議先讓腸胃休息一段時間,否則吃多少就排多少,至少點滴能夠補充足夠的電解質。吳俊穎說明,腸胃炎期間身體要修復腸道組織,需要充分的水分、電解質,若脫水造成身體虛弱,連帶影響體內電解質平衡,反而不利於大腸黏膜的復原;因此民眾若是因腸胃炎在家休養,不要空腹,少量多餐、清淡飲食,忌口刺激性食物,若病況沒有好轉反而加劇,再考慮就醫打點滴,空腹讓腸胃休息一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7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煮菜不衛生讓媳婦好崩潰! 網叮囑:提醒婆婆要小心食物中毒
婆媳不融洽是許多家庭會面對到的問題,日前一位媳婦抱怨「婆婆的衛生習慣令人難以接受」,指出婆婆喜歡把沒吃完的滷肉湯汁倒回鍋子,加上新食材重煮,裡面有家人的口水還說是「新滷好的一鍋」,加上食物也不用保鮮膜,帶便當還喜歡用冰凍許久的食物來加菜,也不換菜瓜布,讓她崩潰表示「實在讓我無法接受」。婆婆的衛生習慣差 讓媳婦崩潰一名媳婦在臉書社團「匿名2公社」發文表示,她的婆婆有許多衛生習慣讓她無法接受,他們沒有要求婆婆要煮飯、洗碗,但婆婆偶爾會想煮給大家吃,也會跟老公收買菜錢,不過婆婆的衛生習慣差,會把沒吃完的滷肉湯汁倒入大鍋子中,重新再煮一輪,而其中已經有很多人的口水,讓她覺得難以置信。接著原PO表示,婆婆冰食物也不用保鮮膜,沒有完全密封,炒完菜的鏟子也沒有洗乾淨,常常鏟子邊緣有變硬的菜渣,還會從冷凍庫拿出不知道冰了多久的食物,一起炒過後幫他們加菜,最後也不換菜瓜布,就算大家提出幫她買一塊新的菜瓜布,但婆婆仍堅持拒絕,這讓原PO崩潰發問「各位媳婦有遇到哪些令人無法接受的點呢?」生活習慣不同 不要同住對此,有網友安慰她「生活習慣不同的話,就不要同住」、「其實妳就只能後面跟著收拾,婆婆年紀大了東西洗不乾淨很正常,因為很多器官都退化了,有時候我會想她願意煮,想煮也很好,因為代表她身體健康還能動,而且這也許也是她愛你們的表現跟節省的行為」、「提醒婆婆要小心食物中毒,這樣很不健康」、「婆婆做菜已經很累了,如果嫌老人家洗不乾淨的話,起碼妳可以自己洗碗」。延伸閱讀:.冰箱太久沒清髒如馬桶!專家指2大風險,簡單4步驟輕鬆清潔.隔夜菜加熱「1閃失」恐急性腸胃炎!醫授拉肚子「能吃&不能吃」食物.曾被罵到撕破臉!多年後婆婆主動聯絡,媳得知原因怒封鎖電話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4 醫療.感染科
新北擬年底擴大補助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地方民代攜手護母嬰
新北嬰幼兒有福了!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呂家愷於在日前市政總質詢時指出,新北市嬰幼兒使用口服輪狀疫苗,目前只有部份嬰兒可公費接種,希望可以放寬條件。衛生局長陳潤秋當場回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除了中低收入戶、罕見疾病、重大傷病及原住民嬰幼兒外,目前正研擬將其餘高風險族群納入補助範圍,並爭取年底正式上路。輪狀病毒傳染力強,是最常導致嬰幼兒急性腸胃炎的主因之一,5歲以前的兒童幾乎至少會感染一次,一旦感染,將引起發燒、嘔吐和水狀腹瀉等症狀,且持續3至7天,造成嚴重脫水和電解質失衡。目前尚無對抗輪狀病毒藥物,要降低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最有效預防的方式是口服疫苗。口服疫苗整個療程約4千元,為減輕弱勢族群醫療負擔,108年10月,新北市開放補助出生6至24週中低收入戶嬰幼兒免費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但以111年為例,僅510人接種、接種率41%,總預算花費2百萬元,同為嬰幼兒族群爭取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的國民黨新北市議員江怡臻分析,除了接種資訊宣傳不足外,家長也會因只補助部分對象,懷疑疫苗是否有效果或安全的問題。不單既有公費族群的疫苗接種率待提升,是否擴大公費疫苗對象也成為質詢焦點。新北衛生局允諾,會再詢問社會局的建議,並預計年底推行,呂家愷則表示,希望能再將未成年父母、脆弱家庭的嬰幼兒等高風險族群納入補助,「雖然費用與劑數仍需討論,但期待能朝向全額補助。」他也補充,如果父母選擇他牌疫苗,亦希望能部分補助。「現在政府鼓勵多生育,也一直在喊口號,但根本不夠,應要徹底改善嬰幼兒政策。」去(111)年升格人父的呂家愷說,中央政府沒有統一嬰幼兒常規疫苗及公費補助細項,只能靠地方政府提撥預算補助,因此他建議,少子化時代下的公費疫苗應由中央層級帶頭,與地方政府緊密合作,提供嬰幼兒完整的防護力。育有2名小小孩的江怡臻也說,要完善婦幼環境,不只是嬰幼兒醫療資源,還須多管齊下,例如闢建公園綠地、托嬰中心、親子館等硬體設備,或推動凍卵、婚後孕前檢查、不孕症、企業友善托兒補助等政策,未來將與其他人繼續努力,讓每位婦幼得到完整的照顧。
-
2023-05-03 養生.聰明飲食
10道鳳梨製品DIY食譜,鳳梨盛產做起來慢慢享用!5族群慎食
最近鳳梨盛產,價格便宜又好吃。不過鳳梨一次吃太多,也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因此如果可以將便宜買回來的鳳梨加工處理,例如做成果醬或冰棒,就可以慢慢吃,又可以吃到不同風味的鳳梨製品,一舉兩得。鳳梨營養豐富,還有天然消化成分「鳳梨酵素」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鳳梨有豐富的維生素A、C、B1、B2、B6與菸鹼酸等,還有鈣、鎂、鉀等礦物質與纖維質。每100公克鳳梨(以金鑽鳳梨為例),熱量50卡、碳水化合物13.2克、膳食纖維1.1克。鳳梨還有一種天然的消化成分「鳳梨酵素」,能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促進食欲。與木瓜一樣,適合飯後食用。但有些人對鳳梨酵素過敏,吃完覺得嘴巴刺刺澀澀麻麻的,就是所謂「咬舌頭」。其實只要先用攝氏50、60度的水或鹽水浸泡,或直接在鳳梨上抹點鹽巴,就可以避免過敏反應。另外也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肚子痛、皮膚搔癢等症狀,璽悅中醫診所院長羅珮琳指出,過敏體質的人要特別留意,有濕疹的人最好暫時不要吃。5族群謹慎食用鳳梨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攝取量為每日2至4份,即使鳳梨是很營養的水果,但過量攝取仍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營養師梁嘉麟曾受訪提醒,尤其糖尿病族群一天以攝取2份水果為宜,腎病族群食用時應盡量以原型為主,避免食用鳳梨果乾、鳳梨汁,有胃炎或者是胃潰瘍者也應避免空腹食用,以防加重病情。1.糖尿病族群一天以攝取2份水果為宜。2.腎病族群食用時應盡量以原型為主,避免食用鳳梨果乾、鳳梨汁。3.有胃炎或胃潰瘍者應避免空腹食用。4.胃寒、寒咳、虛咳者,不宜生食或生飲鳳梨汁,宜煎煮後食用。5.過敏體質者、有濕疹的人應謹慎食用。鳳梨很適合入菜,台式料理就有許多菜色用鳳梨當食材。且鳳梨酵素有助於分解蛋白質,很適合跟肉類一起烹煮,讓肉類變得更軟嫩,較好消化吸收。以下整理10道以鳳梨加工的製品及料理,甜、鹹都有,你想吃哪一道?(食譜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臉書粉絲專頁「譚敦慈」等)10道鳳梨食譜DIY甜點鳳梨果粒醬【做法】清洗完鳳梨並切丁,將1kg果肉與400g砂糖倒入鍋中,以小火煮出水分後,再轉大火慢慢熬煮,並同時攪拌,煮至1/2時加入100~150 cc檸檬汁,熬煮到漸漸收乾為果醬狀,盛裝至乾淨容器內放涼即可。【注意】過程中注意攪拌,以免鍋底燒焦。鳳梨果粒茶【做法】清洗完將鳳梨切細丁,並使用100度熱水,川燙鳳梨丁30秒,再將川燙完的鳳梨丁放入果乾機中以60度,烘乾18-24小時,烘乾完成後放入棉布袋或茶包袋進行封口包裝,最後將250ml熱水倒入茶壺浸泡3分鐘,好喝的鳳梨果粒茶完成 !鳳梨冰果棒【做法】清洗後將鳳梨切成長矩形狀(厚度1.5cm),插入竹筷後,並滾水殺菁20秒(去除鳳梨酵素的咬舌),放進冰箱冷凍3-4小時,成品像水果冰磚一樣,冰冰口感的鳳梨果肉,好吃又簡單 !【注意】不可切太細,不然竹筷插進去時會裂開。鳳梨果乾片【做法】洗淨去皮後,將鳳梨切片(厚度約1~2 cm) ,並用滾水殺菁10-20秒,將鳳梨片瀝乾,最後用果乾機烘烤55度至60度,至少24小時(厚薄度增減烘烤時間;果片越薄則烘烤時間越短;相反的果片越厚則烘烤時間越長),收乾為止即完成。鳳梨冰沙【做法】涼爽的冰沙只需將鳳梨洗淨後切片或切丁,將果肉們放進果汁機,並加入蜂蜜2大匙,碎冰1杯(150cc),打成冰沙狀即完成 !台式料理鳳梨炒雞丁【材料】鳳梨心、雞胸肉、毛豆【做法】將鳳梨心、雞胸肉切丁,鍋中放少許油下雞丁炒至變色再加上毛豆炒熟後加入鳳梨丁拌炒放鹽、黑胡椒調味即可。鳳梨魚【材料】白肉魚、鳳梨、薑片【做法】鳳梨切塊、薑片放鍋中加水煮沸,再放白肉魚(如虱目魚柳、鱸魚)煮熟放鹽調味即可鳳梨滷肉【材料】梅花肉、鳳梨、醬油、蠔油、酒【做法】滷肉加鳳梨可以讓肉質軟嫩,鳳梨也可以減少或取代糖鳳梨炒飯【材料】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皆1小碗、日式醬油、胡椒適量、冷飯4碗【做法】鍋子熱油後,冷飯先下鍋炒開,加入日式醬油調味。接著放入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一起與飯拌炒到熟。起鍋前可加點胡椒調味。【注意】如果想吃得更豐盛,可以打個蛋,就是營養均衡的鳳梨蛋炒飯。鳳梨苦瓜雞【材料】雞肉半隻、苦瓜一條切塊、生鳳梨半顆切塊、醃製鳳梨醬少許、薑片少許。【做法】雞肉川燙去腥後,燙渦水煮滾將所有材料放入煮至熟透,在依喜好調味即可。【參考資料】.農委會-農業主題館鳳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臉書粉絲專頁.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消化不良、便秘很困擾?吃鳳梨就可改善!這些人吃之前要留意.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
2023-05-01 養生.聰明飲食
他每天早餐吃三明治配咖啡,身體無不適卻罹胃炎! 醫警告「加4配料」致癌機率升
 37歲的李先生,大學便到國外求學,畢業之後也繼續留在歐洲居住工作,出社會工作後都沒有安排過任何健康檢查。久居歐洲的他,飲食習慣也已融入當地,他說:「飲食差距最明顯的就是經常會吃到冷食」。早餐常常是喝個咖啡搭配夾有火腿、培根或煙燻鮭魚的三明治,也因當地氣候關係飯桌上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美味的醃漬小菜,再加上工作關係時常需要出席許多參訪活動,會議後的餐敘總是難以避免喝酒。 身體健康檢查 檢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這樣與東方文化差異大的飲食習慣,總是會讓家中長輩放不了心。趁回到台灣探望親友,家中長輩便建議他安排至醫院健康檢查。當日的胃鏡檢查顯示其胃部有厲害的胃炎,特別是胃體部有黏膜內的小出血點。胃鏡檢查中同時採取部份胃黏膜組織進行快速尿素檢測,證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多數是小時候感染 8成的人雖無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大多數是小時候即遭到感染,直到成年後,出現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此類約佔15%)等症狀,甚至是胃癌(約佔1~2%)時,才被檢查出來,其餘8成的人雖無症狀,卻可能潛藏日後病變的風險。為他解說報告的醫師也指出,因為他有飲酒習慣及常吃醃漬物,未來罹患胃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  感染幽門桿菌 罹患胃癌機率提高 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透過經口傳染,傳染途徑包括汙染的飲水、食物或唾液等,還容易在家庭中彼此相互感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所造成的症狀不同,大多是沒有明顯症狀。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與胃癌的產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已有研究指出,胃癌患者有8成胃部都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現象。 更要當心的是若發展成胃癌,胃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病時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胃癌。  胃癌致病成因多 愛吃這些東西要當心 近年國人因衛生環境的改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已下降許多,連帶著胃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都有明顯下降趨勢。但別忘了胃癌的為危險因子與飲食仍有密切關係,梁程超表示,胃癌的致病成因除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外,愛吃高鹽、醃漬物、煙燻處理或是發霉(黃麴毒素)的食物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另外,胃癌的發生與老化也有關,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且男性病人居多,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若有胃癌家族病史、抽菸喝酒或是經常發生胃炎/萎縮性胃炎者、曾經接受胃部接除手術者,也會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胃癌,須特別當心胃部的健康狀態。 延伸閱讀: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身體常見4個小毛病是警告...很多人還在拖
-
2023-04-28 養生.聰明飲食
怕胖不吃澱粉?12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推薦
現代許多人為減肥不吃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卻還是常喝含糖飲料或甜點,雖攝取了碳水化合物,但卻是空有熱量而沒有任何營養。碳水化合物仍有維持健康的必要性,也有助於體內脂肪燃燒,殊不知過低的碳水化合物攝取,也可能讓你短命。為什麼我們需要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水果和糖,主要來源是澱粉類食物,如馬鈴薯、麵包、米飯、麵食和穀物。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研究發現大腦細胞只能藉由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成人大腦每日平均需要 110 至 140 公克的葡萄糖,因此,每日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是有其必要的。根據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1至70歲以上碳水化合物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30公克,占總熱量50%-65%;懷孕婦女建議175公克,哺乳婦女210公克。12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推薦元氣網以下整理國內外專家建議的12種營養豐富且富含纖維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大家一起擺脫飲料與甜點的控制,更健康的攝取熱量。藜麥、燕麥、蕎麥這三者都含有7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富含蛋白質、纖維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藜麥、燕麥、蕎麥都極具飽腹感,是減重族群的好選擇。藜麥和蕎麥可改善血糖和心臟健康,燕麥也可降血糖和膽固醇。香蕉一根大香蕉(136克)約含31克碳水化合物,以澱粉或糖的形式存在。香蕉鉀含量高,有助降血壓和改善心臟健康。香蕉不只水溶性纖維多,還含豐富果膠,是很好的「天然通便劑」。不太成熟的綠色香蕉澱粉含量較高、糖份較少。綠香蕉富含抗性澱粉,能提供飽足感,對減重族群也是不錯的飽腹來源。地瓜每100公克,熱量121大卡/碳水化合物27.8克/膳食纖維2.5克地瓜由澱粉、糖和纖維組成,富含維生素A、C、鉀及抗氧化劑,有助對抗細胞中有害自由基。地瓜煮熟後放冷會產生抗性澱粉,可降低GI值,帶皮吃則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馬鈴薯每100公克,熱量77大卡/碳水化合物15.8克/膳食纖維1.3克馬鈴薯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屬於高鉀食物,有利控制血壓。它還提供一種獨特的碳水化合物-抗性澱粉,已被證實能提高身體脂肪燃燒。煮熟、冷卻的馬鈴薯會形成更多抗性澱粉,因此建議煮熟冷卻後再吃,以獲得更多抗性澱粉。研究也顯示,馬鈴薯比其他含澱粉的碳水化合物(如義大利麵和米飯)更容易有飽腹感,有利體重控制。南瓜每100公克,熱量49大卡/碳水化合物11.1克/膳食纖維1.4克南瓜是極好的維生素A來源,可改善視力。它還含有植物固醇,可以降低壞膽固醇,β-胡蘿蔔素則可以對抗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屬於全穀根莖類的南瓜含鉀量高,高血壓患者若吃糙米飯攝取澱粉,不如改吃南瓜,營養素不輸糙米。玉米每100公克,熱量107大卡/碳水化合物17.8克/膳食纖維4.7克玉米在營養分類上屬全穀根莖類,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豐富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黃素等。1根水煮玉米熱量約210大卡,就等於1碗8分滿的白飯,一餐1根玉米就能取代主食白飯。甜菜根每34公克,熱量49大卡/碳水化合物7.8克/膳食纖維2.3克甜菜根屬根莖類植物,含有稱為「甜菜鹼」的營養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甜菜也是葉酸、錳和鉀的良好來源,有助鈣的吸收和血液凝固。藍莓藍莓主要由水組成,以及每100克約14.5克碳水化合物。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C、K和錳等。根據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院近期一項指出,每天吃一把野生藍莓,有助降低血壓、改善記憶力和大腦認知能力。蘋果每100公克,熱量49大卡/碳水化合物13克/膳食纖維1.5克蘋果熱量低、營養價值很高,富含植化素、果膠、多酚、維生素、鉀、鐵等礦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及防癌功效,更是減肥、降三高、幫助排便的最佳水果之一。蘋果的果皮營養價值高,建議連皮一起吃最好。蘋果屬於低GI水果,適合糖尿病人、減肥的人、有三高問題的人食用,但如果是腸胃炎發作的人,則去皮後再吃即可。柳丁每100公克,熱量44大卡/碳水化合物11克/膳食纖維2.1克柳丁是纖維的良好來源,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其他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吃柳丁有益心臟健康並增加鐵的吸收,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除了以上所列,其實還有許多好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要知道,碳水化合物不是惡魔,完全不吃或狂吃某類食物,都是不利健康的。唯有了解,才能健康又愉快的享受吃這件事。【參考資料】.《healthline》12 High Carb Foods That Are Incredibly Healthy.不吃碳水化合物可能縮短4年壽命?專家建議這樣吃.馬鈴薯=高熱量?怎麼煮是關鍵!教你保留維生素、抗氧化劑含量.圖表/地瓜、馬鈴薯比一比!營養差在哪?怎麼吃效果更好.助減肥、降三高的最佳水果之一 營養師揭蘋果要不要削皮.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
2023-04-23 醫療.消化系統
吃香蕉有助排便、吃蘋果能止瀉?醫:重點在吃得正確才有效
【本文重點】排便問題是台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常見原因包括生活型態、壓力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醫生建議通過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按摩腹部以刺激腸道蠕動、以及正確飲食等方式改善便祕問題。此外,不同熟度的香蕉對排便有不同效果,可以適當選擇食用。蘋果也有幫助糞便成型和刺激腸道排便的功效,但食用方式也有差異。另外,便祕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便秘嚴重的患者應尋求醫療協助。--by ChatGPT排便問題是國人一大困擾,生活型態、壓力、飲食習慣不佳,都是造成便祕的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群峰表示,便祕原因百百種,養成固定良好排便習慣、適時按摩腹部促進腸道蠕動、正確飲食等,都有助於改善便祕,每天都要注意排便習慣和糞便狀況,若有任何異常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Q:吃香蕉可以助排便,為什麼我吃了沒有效果?林群峰表示,食用不同熟成狀態的香蕉,對排便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如較生的青香蕉富含「鞣酸」,吃下肚後會與胃裡的蛋白質結合,形成較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有助於拉不停的急性腸胃炎患者產生止瀉的功用。再者,青香蕉含鉀離子,能補充病人因腹瀉而流失的人體重要元素。而當香蕉愈趨成熟,內含的鞣酸就會消失,產生山梨醇、膳食纖維等促進腸道蠕動的成分,還有能活化益生菌的果寡糖,幫助消化道健康順暢。因此,民眾可以視自身需求,食用不同熟成階段的香蕉。Q:為什麼蘋果同時被稱為「能止瀉」、「助排便」的食物?林群峰指出,蘋果吃法也有學問,單吃果肉可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內形成類似膠質的物質,有助於糞便成型、幫助止瀉;若有便祕困擾的民眾,則可以連皮一起吃,因果皮富含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和吃蔬菜是一樣的道理,無法消化的纖維與食物殘渣結合,能擴大糞便體積,藉此刺激腸道、幫助排便,「不同吃法,不同功效。」他進一步補充,蘋果內的「果膠」有助於改善「腸漏」現象,當生病身體不適時,果膠能填補腸道內的小孔隙,避免細菌、病毒「漏」出來,跑進血液或是其他地方擴大發炎反應。甚至有研究指出,果膠能降低人體吸收造成癌症的「galectin蛋白質」,「雖然還是一些假說,不過可以看得出來,果膠對人體是有好處的。」Q:硬要把便便擠出來,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會有危險嗎?林群峰指出,許多研究證實,心血管疾病和便祕有正相關,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便祕的機率,比一般正常族群高二到三成左右。一部分是因為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降血壓藥物,會排出病人體內水分、放鬆血管平滑肌,降低中風、心臟病的風險,但也造成糞便含水量低、腸道平滑肌鬆弛導致便祕。另外,若病人長期臥床,改變排便習慣、腸子降低蠕動,也都會加重便祕的狀況。而當便祕嚴重的病人在困難解便時,平均的血壓又會上升15到29毫米汞柱(mmHg)左右,即使結束排便,升高的血壓也會持續1到2個小時,如此惡性循環。「但不是要病人不吃這些藥物。」林群峰認為,必須尋求其他辦法調整,解決患者的困擾。Q:便祕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並非出現排便異常就是罹癌,但林群峰提醒民眾仍須提高警覺。首先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都正常解便或容易腹瀉,突然變成便祕,這就是習慣改變,必須注意。再者,排便伴隨腹脹、腹痛的狀況也要小心。然後是民眾最熟悉的「血便」,若糞便上沾染的是鮮紅色血水,有可能是痔瘡破裂導致;若出現暗紅色、黏稠等現象,再加上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就有高風險是大腸癌,需就醫檢查。還有,當患者感覺急需大便,但又無法順利排出,出現「裏急後重」的狀況時,有可能是直腸長了腫瘤,刺激腸道產生便意,若民眾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Q:上班族早上趕上班,如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通常建議病人早上排便,我自己也是這樣。」林群峰說,人體腸胃系統存有「胃結腸反射」,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屬正常生理反應,當食物進入胃部初步消化後,進入腸道刺激蠕動推送糞便產生便意,「很多人常吃了大餐後會想大便,就是這個道理。」相關研究指出,早晨空腹進食,會刺激該反射活躍,所以建議民眾配合人體自然本能反應,於早上養成排便好習慣。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早上急著上班打卡,趕著出門沒時間排便怎麼辦?他說,一整天忙完下班後,可在較有餘裕的晚餐後固定排便。他鼓勵有慢性便祕困擾的民眾,要固定時段持續嘗試,一開始可能會很難,蹲個十幾分鐘都沒有效果,「這也沒有關係」,持續每天去蹲15分鐘,培養良好排便習慣,有助於改善便祕。逆時針按摩+熱敷幫助排便順暢林群峰教導一個幫助解便的好撇步,將手從肚臍往右下2分公分的位置開始,面對自己逆時針沿著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繞行按壓,每天5分鐘,可搭配溫毛巾熱敷。再者,他也建議勤做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肌,不只解決女性漏尿問題,也有助於排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8 焦點.健康知識+
打嗝、嗝氣不一樣?愛嚼口香糖易嗝氣 打嗝超過48小時需注意
打嗝、嗝氣、放屁,都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也與腸胃道的氣體有關,這麼多的「氣」到底哪裡來的呢?「氣」太多造成困擾如何處理?一名年輕的電子公司老闆,進到診間後,不斷打嗝。需要時常與客戶開會甚至出國視察的他,打嗝已經嚴重造成工作與生活上的困擾。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緊湊的工作步調以及龐大的壓力,讓他無法在正常時間好好吃飯,吃東西只能狼吞虎嚥,所幸透過飲食習慣改變並使用控制胃酸與消除緊張、壓力的藥物,便不再打嗝。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下班喝酒應酬、深夜來點宵夜舒壓、週末聚會吃到飽⋯這種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引起腸胃脹氣、嗝氣、放屁等症狀,這些「氣」若太多太頻繁,恐造成生活困擾,也可能是身體的警訊之一,除了該重新檢視生活習慣外,如果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未改善,可能需要進一步找醫師診斷。打嗝:打嗝原因多且複雜 「吃進去」的氣太多最常見打嗝是一種神經自主的反應,是因為身體控制橫膈膜的膈神經受到刺激,引發橫膈膜肌肉收縮,同時間聲帶緊閉,就會產生「嗝」的聲音。膈神經從中樞神經一路往下來到橫膈膜,這條路上若受到影響,就可能引發打嗝反應。例如吃太多將食道與胃撐大,連帶影響到膈神經;喝碳酸飲料、酒、嚼口香糖、含口含錠讓人不自覺會吞入過多空氣;胃酸逆流、喉頭發炎;亢奮、情緒起伏太大,甚至溫度變化也可能刺激膈神經引起打嗝。如果只是一時的打嗝,各地都有流傳一些偏方,在無害的情況下試試無妨,例如突然被嚇一跳、拿杯熱水慢慢將之吹涼等,然而,若打嗝情況持續48小時未見改善,仍建議就醫。在肝膽腸胃科,因打嗝求診以男性居多,這類型的病人往往因為工作壓力大、吃太快、胃酸逆流而打嗝不斷,造成困擾。在治療上,會建議改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並針對胃酸逆流跟精神壓力合併用藥,就能改善。打嗝超過48小時需注意然而少部分打嗝的成因可能比想像中複雜。若超過48小時尚未緩解稱為「持續性打嗝」,超過1個月以上,醫學定義為「頑固型打嗝」。病患胸腔、胸廓可能因為肌肉拉扯感到不適,甚至連喉嚨、頸部都不太舒服,無法順利吃飯、喝水,影響工作、睡眠。此時可能代表著有更嚴重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抽絲剝繭,或利用侵入性的檢查如腸胃鏡、抽血,甚至要轉介其他科別醫師來找出真正的病因,對症處理。頑固型打嗝有可能與代謝、藥物有關,例如有酗酒習慣導致長期營養不良而引起;糖尿病控制不好導致神經病變、肌肉病變;有腎臟病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如低血鉀、低血鈉,常會抽筋,引起神經異常反應。藥物方面,如麻醉用藥、鎮定劑、化療用藥、類固醇,以及一些巴金森氏症的用藥;體內安裝心臟節律器的患者,其中的微弱電流也可能刺激膈神經引起打嗝。而頸部到胸廓的腫瘤,例如甲狀腺癌、食道癌,也可能刺激到膈神經;另外,打嗝也牽涉到迷走神經的自主反射,也可能是中樞神經出了問題,如腦中風、腦部感染發炎、外傷或腫瘤等。不過這類型的病人佔比不大,不必過度焦慮。隔氣:吃太快、愛聊天,吞進太多氣體嗝氣相對打嗝單純些,多半與飲食習慣不良,如吃太快、邊吃飯邊說話,吞進過多的氣體有關。也因此諸如嚼口香糖、口含錠、喝碳酸飲料、抽菸等行為都有可能不自覺吃進更多氣體,引起嗝氣。也有人是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出現功能上的異常、較為敏感,如同罹患腸胃炎一樣,時常感覺腹部脹脹的,想把氣排出來。少部分長輩因為假牙不適、牙口差,導致咀嚼功能不好,一口飯一直嚼、嚼不爛又一口吞,也可能吃進過多空氣導致時常想嗝氣。這樣的情況就必須找牙醫師處理口腔問題。有些門診病人因為覺得氣體很多,時常想要嗝掉氣,造成困擾而求診,醫師通常還是會先從病人的飲食習慣問起,再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有沒有腸胃發炎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但嗝氣這種情況多半可以靠一些方法改善,例如飯後多走動,促進消化,讓氣體向下移動排出。相較氣體往上嗝出,氣體向下排是較好的方向,因為嗝氣可能排出的是食道中的氣體、也可能是來自胃部的氣體。若是從胃上來的氣,含有揮發性的酸性物質通過賁門到了食道,食道不像胃有黏膜保護,也很敏感,長期下來就有可能造成食道灼傷。排氣:產氣食物常是元兇排氣(放屁)的氣體來源除了吃東西連帶吃進去的空氣外,在腸道內,食物經過發酵後也會產生氣體,有時食物(尤其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殘渣產氣,或者腸道內處於壞菌多、益生菌少的不平衡狀況、便秘等,都可能讓腸道的氣體過多,讓人感覺腹脹不舒服,又或者頻頻放屁。女性因為腸道附近有子宮與卵巢,腸道先天比起男性來得長,也更多彎曲,所以先天上較容易有脹氣問題,就像是折氣球,越長的氣球,彎折愈多氣就容易堵住,容易感到腹脹甚至便秘。如果時常覺得腹脹、頻繁放屁,首先可以檢視自己的飲食是否吃多了產氣的食物,以一週為單位,一樣樣排除,進而在平日飲食避開容易導致產氣的食物。太油的食物也需要避免,有時候肚子裡鼓鼓脹脹的未必是氣,而是吃進不好消化的食物,會讓腸道蠕動速度變慢,產生腹脹的感覺。許多民眾喜歡的無糖口香糖中含有的木糖醇或一些優酪乳、食品中添加的寡醣,分子較大,人體無法分解吸收,可能干擾腸道運作,容易產氣、引起腹脹,也需要格外留意。「氣」能夠有效排解倒還不是大問題,有時脹氣嚴重,不管怎麼動都無法讓氣排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讓人難受。 如果患者只是單純脹氣問題,最常用的是消脹氣藥物例如Gascon,具有改變氣泡表面張力效果,讓氣泡凝結在一起,讓吸附在胃腸道的氣體比較可以透過打嗝或放屁等方式排出體外。坊間的益生菌或消脹氣的非處方用藥,偶爾使用無妨,但如果時常感到脹氣、頻繁放屁,造成不適,尤其如果嚴重腹痛、持續性的拉肚子、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如過去幾十年都是便秘,突然變成拉肚子),體重無原因下降,脹氣導致沒胃口、呼吸不順等,就要趕緊就醫,找出問題,例如是否是腸道發炎或腫瘤。雖然少數情況下,嚴重脹氣、無法放屁,可能與腫瘤堵塞住腸道有關,不過,脹氣、放屁並非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民眾不必過度焦慮。改善飲食習慣 腸胃順暢不生氣不管是打嗝、嗝氣或是脹氣、放屁,當頻率過高或嚴重程度大到造成身體不適時,就要注意,多半與自身飲食習慣、生活壓力有關,也是健康的警訊之一。除了就醫找出病因、接受治療外,若能先從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做起,包括慎選吃進口中的食物、減少吃讓自己容易產氣食物,避開碳酸飲料、酒精;不要邊吃飯邊聊天、飯後走動一下,相信能慢慢找回腸胃的平衡,腸保平安、「不生氣」。容易產氣的食物 蔬菜類:綠白花椰菜、高麗菜、紅白蘿蔔、大頭菜、大小白菜、芥蘭菜、洋蔥、蕈菇等。水果類:蘋果、西瓜、柑橘、果乾製品。蛋白質類:豆漿、豆腐、豆乾、牛奶、羊奶。澱粉:麵、麵包、芋頭、玉米、蓮藕、馬鈴薯、糯米;各種豆類,如紅豆、綠豆等。飲料:碳酸飲料、酒精、咖啡。其他:含寡醣、木糖醇的食品;油炸物、甜食。【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9期(2022-07-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7 醫療.消化系統
拉肚子只能吃稀飯、喝運動飲料嗎?消化內科醫師破解腹瀉「7大迷思」
每個人生活中多少都有拉肚子的經驗,也就是「腹瀉(diarrhea)」。不論是吃壞肚子跑廁所,或是緊張、焦慮導致的腹瀉。甚至連最近兩年在全世界造成大流行的新冠病毒,也可能會讓患者腹瀉。關於腹瀉,我們都不陌生。但腹瀉之後到底該如何照顧自己,民眾常有很多迷思,例如拉肚子後是否只能吃白稀飯、白吐司,或只能喝運動飲料。或是拉肚子到底需不需要看醫生?關於這些常見問題,《良醫健康網》採訪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佑,一次解析大眾對腹瀉的7大迷思。一、聽說拉肚子(腹瀉)後只能吃稀飯跟吐司、要喝運動飲料,這是正確的嗎?不一定。原則上清淡的、軟的食物都可以,除了稀飯和土司外,也可以吃一點白飯、煮軟的白麵條,並補充少量蔬菜。補充運動飲料是可以的,但市面上有些運動飲料很甜。而腹瀉時腸道是處在發炎的狀態,不太能吸收糖分。所以選擇運動飲料時,可以選擇不要太甜的品項,或是加水稀釋甜度。另外,腹瀉最怕的是導致脫水,也就是人體內的液體大量減少,所以務必多補充水分。二、什麼情況下拉肚子(腹瀉)要看醫生?輕微的腹瀉不用,多喝水、多休息,觀察一兩天。如果症狀改善、沒有再腹瀉就不用看醫生。但如果有合併高燒、強烈腹痛、血便、黏液便的情形,或是腹瀉很嚴重,拉了十幾次,甚至有脫水的症狀,就要盡快就醫治療。脫水的症狀如下:.口乾舌燥.皮膚覺得很乾.口渴.眼窩凹陷.尿液變得很黃.姿勢性低血壓,例如站起來會頭暈、心跳很快三、聽說拉肚子拉越多,可以排出細菌,是真的嗎?這個說法某個程度上是合理的。有研究發現如果止瀉藥吃太重,反而會延長急性腸胃炎的病程。因為有些腹瀉是細菌、病毒產生的毒素導致,這種情況會需要適時腹瀉,把腸道內的毒素排出。【延伸閱讀】腹瀉時,別喝「運動飲料」!營養師告訴你:拉肚子恢復飲食4重點四、拉肚子(腹瀉)會變瘦嗎?腹瀉確實會變瘦,但這是因為生病而短暫地變瘦,康復之後如果生活型態不調整,還是有可能慢慢胖回來。藉由腹瀉來變瘦是不健康的,不建議用這種方式減肥。重要的是,長期的腹瀉會合併體重下降的現象,這是反而一個危險的訊號,大多時候反映了身體有些問題,例如是大腸癌。因此,如果腹瀉導致體重減輕,應該趕快就醫接受診斷。五、拉肚子(腹瀉)後,可以自行購買止瀉藥服用嗎?醫師不建議。因為腹瀉的原因很多,任意買止瀉藥服用沒有對症下藥。而且如果止瀉藥吃過量,導致引起腹瀉的毒素排不出體內,反而會加重病情,延長病程的時間。六、許多女性生理期來老是拉肚子(腹瀉),應該看醫生嗎?女性生理期來伴隨的腹瀉與賀爾蒙變化有關,大部分的人是在生理期前、中間便秘。有些人在生理期的中、後半段有腹瀉。這是一種生理變化,如果長期觀察下來是穩定的狀態,是沒有關係的。七、有的人喝拿鐵就會拉肚子(腹瀉),這是正常現象嗎?拿鐵的成分是「咖啡」和「牛奶」,這兩種份都有可能導致腹瀉。一方面是,咖啡因會刺激腸胃蠕動。另一方面是,有些人本身有乳糖不耐症,喝下牛奶就會腹瀉、脹氣。特別是,亞洲人有六、七成有乳糖不耐症,本身就不適合喝牛奶。對於一喝拿鐵就脹氣、腹瀉的人,建議就不要喝。或是,可以試著只喝咖啡或只喝牛奶,來確定是哪個成分造成腹瀉,以後避開這個成分的食物。事實上,多數腹瀉是可以被預防的,養成良好飲食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食物食用前應充分加熱煮熟,避免生食、生飲或被汙染的食物,避免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或病菌殘餘物,做到以上這幾點就可以預防多數的急性腹瀉。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寶貝腹瀉,怎麼辦?〉【延伸閱讀】拉肚子超過●週以上,小心是「慢性腹瀉」!出現這症狀,恐是「8大重病」警訊
-
2023-04-16 焦點.健康知識+
獨自就醫者愈來愈多!每個人都要面對就醫孤獨,自己顧自己更須超前部署
隨著社會變遷,「一個人」的比率愈來愈高,獨自一人就醫、甚至住院開刀,開完刀回家自己照顧自己,將逐漸成為愈來愈普遍的經歷。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照顧生病的自己有些悲涼,其實不然,及早準備、調整心態,自己也能照顧自己。你知道自己的孤單等級嗎?網路上流傳著孤獨等級量表,從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把孤獨分為十個等級,第十級便是一個人住院開刀。照顧許多老少病患,乳癌權威專家侯明鋒表示,一個人就醫情況日益普遍,原因在於單身獨居,或與家人分隔兩地的人口逐年增加,「每個人都要面對就醫孤獨,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獨居者愈來愈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博樺表示,獨自就醫、住院的患者變多,從弘道對高齡者提供的服務觀察,整體來說,六成老人都有家人陪同就醫、一成左右有對應的服務社工陪同,自己一個人就醫者約占兩成,且愈來愈多。七旬癌友 回診途中分次休息侯明鋒發現,除了高齡者,許多四、五十歲乳癌患者,最近幾年來,獨自門診就醫、癌症化療、住院動刀的「超孤獨」情形變多。在詢問病人「有沒有家人或親友陪同」時,須小心翼翼,就遇過癌症病友當場嚎啕大哭,場面尷尬,讓人不忍。七十多歲乳癌晚期患者陳太太幾乎都是一個人回診、做化療,日前病情惡化,肺臟肋膜積水,稍微走路就喘,身體相當不舒服,但還是一個人開著老爺車回院接受治療,途中因為太喘、頭暈,好幾次將車停在路旁,趴在方向盤上休息;警察向前關心時,看到她胸前的引流管,嚇了一大跳,直問,「需要幫忙嗎?」侯明鋒說,這位病人是典型的「獨自就醫」個案,一開始確診罹癌時,兒子還曾陪同就醫,但幾年後北上工作,成家立業,就醫之路就剩她一人踽踽獨行,獨自回診、手術、化療,當醫護人員問起「怎麼沒有家人陪著一起來時?」總是眼眶泛紅,回說「兒子忙、沒空。」目前家庭型態多為小家庭,老後未和子女一起住的比率愈來愈多,林博樺表示,「這就是社會趨勢」。但他也發現,過去獨居可能因為經濟考量,尤其是老人不得不留在老屋慢慢變老,成為弱勢的象徵;但觀察現況,新世代老人不乏希望老後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選擇不和子女同住,僅維持日常聯繫,當然也就自己就醫。中年獨居 自我挑戰住院六天更年輕一些的人,本來就獨立且行動力強, 做好萬全準備,能夠挑戰自己一個人住院,完成另一種人生成就解鎖。四十六歲的徐先生單身獨居,半年來因骨刺壓迫神經導致嚴重背痛,保守治療無效,今年三月他住院六天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徐先生說,不想麻煩家人、朋友或請看護,就靠自己做好萬全準備。除了因獨居而須獨自就醫、住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安欣瑜觀察,親子關係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有人年輕時忙於工作或曾和孩子發生衝突,導致子女不願照顧。她曾遇過一位七十多歲奶奶,住在山區,因肝功能不佳而出現腹水,經救護車緊急送醫,兒子雖陪同,但一到醫院將老奶奶「丟下就跑了」。好在透過醫院提供資金,加上社工協助,奶奶在安寧病房的最後一周,家屬終於出現 ,彼此和解並做最後的道別。安欣瑜也表示,一個人住院,若經濟許可通常會請看護、照服員,但對經濟困難的人來說,在醫院請看護行情一天約兩、三千元左右,若住院時日較久,是筆不小的負擔。心態準備篇/自己顧自己 先沙盤推演一般刻板印象可能認為一個人生病、自己照顧自己,相當悲慘和無助,其實,如果平常就獨立生活、能積極解決問題,遇上病痛時也能發揮思考力和行動力,自己照顧自己。卅八歲的田小姐,兩年前因闌尾炎開刀,在沒有家人陪同下,她事先準備好束腹帶、透過無障礙扶手幫忙,開刀隔天就能自行下床。四十六歲的徐先生三月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在術前就把生活流程都想了一遍,住院六天和術後照顧,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田小姐兩年前有天夜裡上吐下瀉,到急診觀察,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沒想到檢查是闌尾炎,緊急被送進病房,辦住院、等開刀。辦手續時,院方發現她沒家人陪同,就照流程問她是否要請看護,但她知道看護有時不見得排得上,既然只是小手術,靠自己應該沒問題。辦理住院時,沒有單人病房,她知道病房沒有可上鎖的置物櫃,就打電話將錢包等重要物品託付同事,同時也列出清單,拜託同事幫忙準備住院時物品。徐先生頸椎動手術,他先找好友當緊急聯絡人,也跟醫師問清楚手術方式,確定可以自己換藥,還事先知道術後可能會有幾天吞嚥困難,先買好流質飲品;術後無法立即恢復活動度,也先和公司商量,將原本外勤工作暫改為內勤。徐先生術後必須戴護頸圈、不能低頭,為期兩個月,他術前把生活流程想了一遍,包括準備即食品、將生活用品擺在好拿的地方。還先上網看看其他人遇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再根據自己的狀況演練、微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1 醫療.消化系統
口乾、口苦、口臭⋯ 是肝不好嗎?醫解析各種可能原因,只有肝衰竭才會口臭!
當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等症狀時,民眾常聯想到是否肝不好,加上中醫有「肝火旺」一說,所以常以為要往肝臟找問題。其實,這幾種症狀可能的原因很多,與肝臟的相關性反而是比較少的。以下分別介紹: 口乾可能是唾液分泌減少引起,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例如乾燥症或是唾液腺阻塞,抑或是口腔問題,如牙周牙齦發炎、感染、潰瘍等,也可能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引起唾液分泌減少的副作用。 口苦可能是某些腸胃道疾病所導致的,像是胃食道逆流或膽汁逆流等病況,因為胃酸及膽汁逆流到喉嚨,就可能感覺到口苦。口臭大部分的原因來自口腔疾病,因口腔內細菌數量龐大,尤其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位於味蕾的間隙、喉嚨、扁桃腺,在無氧環境下細菌會大量繁殖,分解食物產生之代謝物就會產生氣味;若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牙菌斑大量殘留或患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黏膜發炎等),則會引發口臭。而就機轉來說,細菌把含有硫的蛋白質代謝後,形成硫化氫和甲基硫醇,就是造成口腔臭味的來源。其它原因也有可能造成口腔異味,例如抽菸、好吃味道較重的食物,例如:大蒜、蔥、薑、青椒、洋蔥等,也會造成口臭,但只要停止這些行為或避免味道較重的食物,就可以改善。另外,口腔內的唾液有抑止細菌繁殖的殺菌作用,唾液也能溶解散發異味的物質,幫助清潔口腔,若唾液分泌減少而口乾,則會引發口臭,故乾燥症也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另外,女性更年期時,因荷爾蒙改變,也可能會引起口乾並出現口臭。其它疾患如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其擴張發炎導致長期積痰積膿,引發細菌增生發酵,口腔便產生異味)也會導致口苦口臭;而糖尿病導致之酮酸中毒會出現爛水果味;腎臟病人因為尿素氮堆積,尿素經過口腔細菌作用,分解成氨,從口中排出,也會造成異味(尿騷味)。至於消化器官疾病也可能導致口腔異味,例如腸阻塞造成食物滯留於腸子內發酵,產生氣味;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和胃潰瘍也可能會影響口氣。另外有一種心因性口臭,患者因情緒壓力大、緊張焦慮、失眠而造成心理壓力,患者事實上沒有口臭,但卻一直認為嘴巴臭,這需要身心科的介入,以心理諮商等方式,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壓力來源),才有辦法改善這種狀況。肝衰竭才會出現口臭而在造成口臭的原因中,肝病占比其實不高,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問題都不會造成口臭,只有嚴重到肝衰竭狀況的病人才會出現口腔異味。這種狀況之所以會導致口苦口臭,是因肝臟正常功能是把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從尿中排出,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下降時,代謝功能變差而血中氨的濃度上升,氣態氨會從呼吸道黏膜及口腔排出,而產生異味。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變差時,通常還會伴隨有其它症狀,例如:疲勞、食慾差、凝血功能異常、黃疸、蜘蛛痣、腹水等。若出現以上症狀,則暗示肝臟出了大問題,需要盡快就醫。先檢查口腔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大部分口乾、口苦、口臭的困擾,還是口腔問題引起,所以建議可以先去牙科門診,了解是否為牙周、牙齦、牙菌斑等問題造成的症狀。若排除口腔問題,則應進一步查明是否和內科疾病相關。例如,若是懷疑和肝病、腸胃消化系統或其它內科疾病相關,則應該考慮做基本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甚至上消化道內視鏡,確認是否有胃食道逆流、嚴重潰瘍、肝病、腎臟病或糖尿病等內科疾病。若非上述嚴重疾病引起的口臭,改善方式主要還是從口腔衛生做起,平時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吃完食物後立刻刷牙,使用牙線清潔口腔,避免牙菌斑殘留。舌頭表面有一些乳突狀突起的結構,容易累積細菌,刷牙時可使用牙刷清潔舌苔,使用漱口水維持口腔清潔及去除口臭,定期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此外,平時應多喝水,增加口腔濕潤度,避免口腔乾燥,可以消除不佳的口氣。另外,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症狀有時也是也是一種警訊,建議不妨可以定期健檢,確認身體各器官狀況,以保健康。【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7期(2022-01-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2 癌症.胃癌
37歲男常吃三明治!健檢發現罹患胃炎 醫提醒4食物恐致胃癌
【本文重點】一名長37歲男子因愛吃火腿、培根和煙燻鮭魚的三明治,做健康檢查時發現罹患胃炎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醫師表示,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外,愛吃高鹽、醃漬、煙燻及發霉食物也會提高胃癌風險。有抽菸、喝酒習慣、經常胃炎、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罹患機率較高。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需注意保健。--by ChatGPT現代人的外食比例很高,假設沒有選擇正當的食物,長久下來可能危害健康。醫師也指出,「愛吃四種食物,恐怕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37歲男常吃三明治 健檢發現罹胃炎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一名37歲的男子長期住在歐洲,因此飲食習慣也漸漸融入當地,早餐幾乎都吃夾火腿、培根,或是煙燻鮭魚的三明治,而且也時常吃冷食和飲酒。直到回台灣做健康檢查才發現罹患胃炎,而且胃部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對此,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經口傳染,途徑包括接觸到受汙染的水、食物或唾液。梁程超透露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症狀都不同,雖然大部分患者不會出現太明顯的不適,但卻和胃癌的產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就有研究發現,「有8成的胃癌患者,胃部都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4食物恐提高罹患胃癌機率梁程超表示除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引發胃癌,愛吃高鹽、醃漬類、煙燻類,以及發霉(黃麴毒素)食物,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另外,有抽菸、喝酒習慣、經常發生胃炎、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或是有胃癌家族病史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也比較高。最後,梁程超提醒胃癌的發生和老化也有關係,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以男性居多,而且胃癌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導致發病時往往已經步入中晚期。※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1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黃暉庭尊重病人的選擇!推行「新起點飲食」,讓病患受完善照顧
「台安醫院是一家精緻的醫院,致力提供完善的全人照顧。」台安醫院院長黃暉庭強調,醫院積極發展「軟實力」,與國際接軌,更秉持「SHARE」精神,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尤其尊重病人的選擇,塑造一種文化,多次獲得國際醫院評鑑(JCI)認證。台安醫院積極朝向「軟、硬實力」轉型台安醫院的前身為「台灣療養醫院」,1955年由美國米勒醫師來台揭幕,早年多以婦科、牙科、慢性療養服務為主,經歷多次轉型為本土醫院,目前以三高健康促進、減重門診享譽國內,並發展國際醫療服務,一路成長蛻變成小巧精緻的區域型基督教醫院。現年71歲的黃暉庭,擔任院長至今已17個年頭。他說,台安醫院是教會醫院,過去較為封閉、少與外界溝通交流,學術專業較為不足,為了讓醫院有實力站穩國際、自立自足,近十年來積極朝向「軟實力」、「硬實力」雙管齊下轉型,讓醫療品質走在最前端。推行「新起點飲食」觀念 讓病患受完善照顧在醫院轉型過程中,黃暉庭堅持使用原廠藥、捨棄利潤,大力推行「新起點飲食」觀念,使用低鹽、高纖、低油、無精製糖的食物,提供全素、蛋奶素飲食,兼顧營養並改善飲食口味;更大幅改造病房的空間設計,規畫為療癒空間,讓病患能從心理及生理得到完善且安心的照顧。台安醫院更積極參與國際醫療品質認證,讓醫護人員從設備和人員服務煥然一新,除了多次獲得國際醫院評鑑(JCI)認證外,更成為亞洲第一個加入全球最大的健康促進醫院網絡(HPH)的首家醫院,榮獲HPH健康促進卓越獎。近年台安醫院致力發展微創手術與國際特約醫療。微創手術在骨科、胃腸科、胸腔科、心臟科、泌尿科等部分患者的治療上,均有不錯成效;國際特約醫療方面,則將醫療服務觸角延伸至醫療環境缺乏的塞班島、關島、帛琉等東太平洋群島國家,協助安排心血管外科及骨科手術,提供完善的專機規畫與安心的醫療環境。醫療服務以「SHARE」為中心概念從醫40多年的黃暉庭,是胃腸肝膽科醫師,最早在馬偕醫院服務,後來至台安醫院服務,並自2006年起擔任院長。「我遇過一位懷孕的媽媽因猛爆性肝炎昏迷,家人跪在床邊祈禱哭泣,讓人格外心酸;也遇過好不容易將病人從鬼門關救回,回醫院感謝醫師的。」種種經驗都讓他更體會病人的心。在醫院管理上,黃暉庭強調,醫療服務品質以「SHARE」精神為中心概念,促進醫病共同決策及溝通。S代表Sense,了解病人的需求;H代表Help,要互相幫忙;A代表Acknowledge,能感同身受;R代表Respect,尊重病人的決定;E代表Explain,主動向病人說明。「若病人的選擇與醫師的專業有所牴觸,也要學習慢慢接受。」養生祕訣/飲食不忌口,靠冷水澡醒腦提振精神「十幾年來,一年四季我都洗冷水澡。」台安醫院院長黃暉庭有獨特的養生法,他習慣早上出門上班前、睡前各洗一次冷水澡,如果下午打球後,也會洗一次。「即便遇到寒流,也照洗不誤,我不要讓好習慣中斷。」很怕熱的黃暉庭,在十多年前的夏天,一次打球後,皮膚出現過敏、乾癢,體溫偏高的他,於是試著洗冷水澡降溫,竟讓他感到身心舒暢,從此開始洗冷水澡至今。「早上洗冷水澡可以醒腦提振精神,睡前洗則讓我睡得很安穩舒適。」黃暉庭認為,洗冷水澡的好處多,能降低新陳代謝,原本急躁的心也會冷靜下來。冬天若去泡湯,最後必定會「讓身體浸泡在冷泉裡冷卻。」就像家裡養的紅貴賓狗「阿Doudou(阿豆豆)」一樣,夏天曬太陽後,都會跑到石頭上趴一下,讓自己涼爽一下。曾打棒球、羽球、保齡球等運動的他,由於工作忙碌,運動機會變少了,現在則是抽空到醫院附近的公園跑步,或下樓走路,每兩個月會去打高爾夫球。黃暉庭很愛吃麻辣鍋,幾乎是「無辣不歡」,舉凡買外食也會交待「幫我加辣一點」,他還愛買麻辣湯底回家烹煮,加上最愛的豆腐皮、炸豆腐、炸芋頭或牛肉、魚漿、甜不辣、玉米、蔬菜等。有人問黃暉庭:「腸胃科醫師這麼愛吃辣好嗎?」他笑說,中醫理論吃辣有健胃整脾效果,辣椒含有辣椒素、維生素,如果胃健康的人,吃點微辣有益健康,也不影響排泄。但提醒有腸躁症、腸胃炎、胃潰瘍等問題的人,不適合吃重口味餐點,平常吃飯也要細嚼慢嚥,「很多年輕人吃飯太快,缺乏咀嚼,很容易腹瀉。」黃暉庭小檔案年齡:71歲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現任:台安醫院院長、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經歷:馬偕醫院內科、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台安醫院醫務部主任台安醫院醫務副院長專長:胃腸肝膽科一般內科消化系內視鏡檢查及治療給病人的一句話尊重患者的選擇,促進醫病溝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1 醫療.感染科
誤食未煮熟蝦子!感染沙門氏菌後發燒、上吐下瀉、拉血便
【本文重點】花蓮門諾醫院最近收治了一名2歲女童,因發燒嘔吐並出現血便症狀而急需住院治療,經檢驗發現感染沙門氏菌,醫生懷疑是吃了未煮熟的蝦子,提醒家長注意飲食衛生和勤洗手以預防疾病。近期全台兒童腸胃炎大流行,注意避免年幼兒童食用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並留意活動狀況及食慾,若有異常應及時就醫。--by ChatGPT2歲女童誤食未煮熟蝦子 感染沙門氏菌花蓮門諾醫院近日收治一名2歲女童,發燒嘔吐還出現血便,緊急住院治療後病情好轉。女童糞便檢驗出沙門氏菌,醫師詢問後,懷疑是吃到未煮熟的蝦子感染,呼籲家長注意飲食衛生,也要正確勤洗手預防病毒侵襲。門諾醫院小兒科醫師楊子毅表示,這名女童因為上吐下瀉又發高燒,甚至還出現血便,讓父母相當憂心,經詢問,懷疑女童可能是吃到沒有煮熟的蝦子染上沙門氏菌,經住院給予點滴及抗生素治療後,已經康復。腸胃炎大流行 勤洗手、避免吃沒煮熟食物楊子毅說,近期全台兒童腸胃炎大流行,約4成感染諾羅病毒,其餘6成多是輪狀病毒或沙門氏菌等病症;連假將近,不少家庭把握假期閤家出遊,他提醒家長更要謹慎,叮嚀孩子勤洗手,也要避免讓年齡太小的兒童食用生冷或沒有煮熟的食物。他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小兒科門診就診人數明顯增加,不只腸胃炎大流行,近期流感、腺病毒、腸病毒病例也攀升,去年底開始國內也出現幾起腸病毒重症個案。預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勤洗手,若發現孩子活動力異常、食慾不佳,務必盡速送醫診斷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9 醫療.消化系統
胃不適、胃痛怎麼辦?需要照胃鏡檢查嗎?正確處理流程一次看
現代人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常覺得胃部不適,長期下來可能還會有胃痛的問題,但由於症狀常見,許多人都會將胃痛歸因於生活作息、壓力,不過胃痛也有可能是急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甚至是胃癌導致的。 民眾若遇到胃部不適該怎麼做?什麼樣的情況需要做進一步的胃部檢查?胃部不適時的正確處理流程,讓專家們來告訴你。 等級一:胃部不適 正確飲食、改變生活習慣 多數民眾胃部不適都是因為生活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造成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醫師侯君穎建議,可以先靠著正確飲食、應對壓力源、改善生活習慣來改善症狀,不一定要馬上做照胃鏡等侵入性檢查。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營養師指出,胃本身就有很好的平衡調節機制,因順應著胃的特性,提供胃部營養素,避免所謂的「傷胃食物」,並充分咀嚼,每一口食物應咬20-30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保護胃部健康。 ➤延伸閱讀:傷胃食物有哪些? 快記下!「這2類」食物容易使胃部不適 等級二:胃痛 了解疼痛原因、考慮就醫治療 不過,若是胃部不適的情況已經到達「疼痛」的程度,就要考慮就醫治療。從中醫觀點來看,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分享到,一般常見的慢性胃痛可分為三大型,治療方法與穴位按摩都不完全相同。 氣機阻滯 好發族群:容易緊張,壓力較大的民眾。 常見症狀:肚臍周圍脹滿,疼痛部位不固定,通常脹滿感大於痛感,情緒起伏大時誘發,疼痛常延伸至肋骨兩側,伴有打嗝嘆氣,排氣後症減緩,舌苔薄白,脈弦。 保健穴位:合谷穴、內關穴。 食積胃脘 好發族群: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的族群。 常見症狀:胃部常常脹滿,嚴重時悶痛,部位固定,通常在進食完不久後發生,伴有口乾口臭、噁心,胃食道逆流,嚴重時會嘔吐,大便偏黏不成形,不常解便,舌苔厚膩,脈滑。 保健穴位:中脘穴、天樞穴。 腸胃虛寒 好發族群:常吃生冷飲食,如生猛海鮮、生菜沙拉的民眾較容易發作。 常見症狀:突發性胃部隱隱作痛,熱敷後症狀改善,遇寒則加重,通常大便較軟散,解便次數較多且不成形,容易腹瀉,手腳冰冷,舌苔薄白,脈沉。 保健穴位:氣海穴、關元穴。 ➤延伸閱讀:劇烈胃痛怎麼辦?中醫詳解:三類辨證與穴位按摩 若以西醫角度來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表示,胃痛有可能是急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三種疾病的症狀不盡相同。 急性胃炎:疼痛通常都會很明確知道是在某一事件之後引起的,大多患者都是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火鍋、烈酒等,引發疼痛,若痛個一天、半天,直到吃藥後才緩解,大多都是因為急性胃炎。 胃潰瘍:胃部持續性的悶痛,且吃了食物之後症狀會加重。 胃食道逆流:當胃酸逆流至食道,刺激神經,也會造成疼痛,疼痛位置通常位在腹部中間,並伴隨胸口灼熱、口中有酸氣味、喉嚨癢癢會想咳嗽。 有些民眾遇到胃痛問題,可能會想自行購買藥物服用,然而吃錯藥物、藥量反而會引起反效果。李柏賢醫師表示,自行購買藥物服用時還有可能會忽略潛在的重大疾病因子,建議民眾若有任何症狀應善用醫療資源,尋求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常常胃痛,到底怎麼了?專科醫教你簡單分辨「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等級三:長期胃痛+其他症狀 認識檢查、進一步診斷 如果胃痛情況沒有獲得改善就要特別小心,因為嚴重有可能是「胃癌」引發的疼痛問題。輔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暘朝提到,如果胃痛,又合併有貧血、解黑便、體重嚴重減輕等症狀,需要特別注意,建議要做進一步檢查。 胃部檢查有哪些? 怎麼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 關於胃部的檢查方式有很多種,最直接看到胃內部狀況的便是胃部內視鏡檢查,也就是所謂的「照胃鏡」,而胃鏡也是早期發現胃癌的重要診斷方式。 一般的胃鏡檢查需要進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從咽喉放入內視鏡進入胃進行檢查。現在也有膠囊胃鏡,不需麻醉就可進行檢查,有些民眾年紀較大、心臟、肺部功能不好,擔心麻醉風險,也可以膠囊胃鏡進行檢查。 而除了胃鏡外,還有腹部超音波、腹部X光、幽門桿菌吹氣測試等各種檢查,如果民眾不確定要進行哪一種檢查,該怎麼辦? 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建議,民眾可前往肝膽腸胃科或家醫科,醫生會視病況嚴重程度與症狀時間長短安排適當的檢查,例如胃鏡與大腸鏡檢查,若高齡族群不適合侵入性檢查,也可改做胃幽門桿菌吹氣測試、腹部超音波、腹部X光等,有助於鑑別病因。 ➤延伸閱讀:到底是胃痛還是胃癌? 醫:有「關鍵症狀」須提高警覺! 【延伸閱讀】【胃痛專題】傷胃食物有哪些? 快記下!「這2類」食物容易使胃部不適【胃痛專題】到底是胃痛還是胃癌? 醫:有「關鍵症狀」須提高警覺!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188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4 醫療.中醫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經痛、腹痛、便祕…按對位置有助改善不適
肚子不舒服、經痛的時候,人們常會按摩肚子試圖讓自己舒服些,其實肚子上確實也有許多簡單好記的穴位,有助改善各種常見疼痛。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指出常見穴位,以及常見情況可以按的穴位,學起來更有助養生!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按對位置更有助改善不適。 郭祐睿院長指出,腹部穴位和診斷就中醫而言相當重要,腹部裝有心臟和肺以外的所有臟器,經脈也於此運行,掌握發生在此部位的感覺,例如軟硬、疼痛、硬塊、跳動等徵象,就可推測身體的氣血循環甚至病情狀況。 同理,經常按摩腹部穴位,也有助促進身體健康,常見好按、好找的穴位,可如神闕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等,各自也可帶來不同的好處。 神闕穴:神闕穴位置在肚臍中心,中醫有道說「臍通五臟,真氣往來之門也,故曰神闕。」神闕穴主要用來調節五臟,溫中、止痛、止瀉,具有增強體力的作用。 水分穴:水分穴在肚臍上方1寸處,約1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促進水分及濕氣代謝,也可緩解腸鳴胃脹、小便不通、水腫等,是易水腫體質,減重的必用穴位,常按可改善面部、全身及四肢的浮腫。 中脘穴:中脘穴在肚臍上方4寸處,約4指幅寬的位置,按摩此處可改善消化系統疾病、調節消化道機能等,如腹脹、腹痛、胃凸、胃脹氣,可幫助排便、消食和胃、健脾等。 氣海穴:氣海穴在肚臍下方1.5寸處,約2指幅寬的位置,是補元氣的重要穴位。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惡露、男子性功能障礙、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也都可帶來好處。 關元穴:關元穴在肚臍下方3寸處,約4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改善元氣虧損,以及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等不適。也可促進小腸機能、腸道如痛、腹部脂肪代謝。也對緩解經痛、子宮虛寒有所幫助。除了按壓穴位之外,熱敷也可舒緩。 天樞穴: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側2寸處,約3指幅寬的位置,主要可疏調大腸、理氣消滯,按摩此處也可改善急性或慢性腸胃炎,也有助止瀉或通便。 大巨穴:大巨穴在肚臍下方2寸處,約2指幅寬,並往左右兩側2寸約3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改善下腹疼痛、緩解便秘、消除腹脹,也可改善失眠,以及有助將身體多餘的水排出體外。 腹悶痛、經痛、便秘、性愛痛,常見4種腹部問題可按穴位! 除了了解各個穴位的位置以及功用,郭祐睿院長也針對生活中各種不同需求提供建議,包括腹部悶痛、便祕、經痛、性愛完之後等等。 肚子悶痛:腹部悶痛,建議可按摩中脘穴,其為重要的八會穴之一,腑臟交會於此,也是有助改善脾胃疾病最好用的穴位之一。 便祕:大便大不出來也可按中脘穴,另可再加強天樞穴及神闕穴。按壓方法可從上腹的中脘穴,順著左側天樞穴到神闕穴,再順勢到右側的天樞穴,以順時針做個循環,每穴位可按摩2-3分鐘,並可在按摩後適度推壓約20分鐘,每日一次。 經痛:經痛主要可能是因荷爾蒙改變所引起,子宮韌帶收縮產生疼痛,因此按摩時建議可按氣海穴和關元穴,適度按壓即可,暖暖包、熱敷袋熱敷腹部的建議位置也在於此處。 性愛後腹痛:至於有些女性在性愛完後可能出現腹痛,此情況常見原因包含私密處感染,也可能是腹部痙攣。同樣建議可熱敷氣海穴和關元穴,若第二天有所改善即可放心,但若是依舊疼痛,且有分泌物過多的跡象,就應盡早就醫。 自行按摩腹部穴位僅助改善,未緩解早檢查,4族群不適合! 按摩腹部穴位有利改善不適症狀,也有助養生,不過郭祐睿院長提醒部分族群應盡量避免,例如孕婦、嬰幼兒、飢餓狀態、以及飯後一小時內,這些都不適合。 也提醒,腹部穴位自行按摩僅助改善,若不適症狀遲遲未見改善、或有出現不尋常症狀、有所疑慮都應盡早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養成良好的按摩習慣,了解穴位功用,適度的按摩,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女常腹脹、腹痛婦產科也要看!醫:慎防卵巢癌,6族群更要注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2 醫療.泌尿腎臟
高鹽、高糖都很致命!7種習慣可能增加腎臟損害風險
你的腎臟健康嗎? 長期不當的用藥習慣、患有慢性疾病、不當的飲食習慣、水分攝取不足等這些問題都可能直接造成腎臟傷害,而導致腎臟病的發生。腎臟在身體裡都做了什麼?食物中的蛋白質與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會進入血液中,由腎臟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物與過多的液體。除了過濾血中毒素之外,腎臟還執行下列重要的工作:1. 釋放荷爾蒙(如腎素)幫忙調節血壓2. 調節電解質(如鈉、鉀、鈣等)平衡3.釋放紅血球生成素(EPO),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4.合成活性維他命D,幫忙維持骨骼鈣質和身體正常的化學平衡7種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易增加腎臟損害的風險1.過度依賴止痛藥腎臟主要負責藥物的代謝作用,雖然止痛劑或鎮痛藥可以減輕當下的疼痛,但過度依賴止痛劑對於腎臟代謝上是種負擔。2.高鹽份攝取高鹽飲食通常具高鈉含量,長期過量攝取容易造成高血壓,可以用香草或辛香料取代鹽份的調味,避免攝取過多的鈉。3.加工品攝取過量加工食品大多含有大量的鈉和磷,對於許多腎病患者而言,需要限制飲食中的鈉和磷攝取,而腎臟健康的人也應避免過量攝取加工品而造成腎臟的負擔。4.水分攝取不足攝取充足的水分有助於腎臟清除體內的含氮廢物和過多的液體。建議每天補充2~3公升的水量,若已是腎臟功能不佳或是腎衰竭患者則需要限制液體的攝入量。5.過量攝取肉製品動物性蛋白會在血液中產生大量的酸,腎臟無法快速消除酸性物質而導致酸中毒,進而增加腎臟負擔。6.過量攝取高精緻糖類食物精緻糖是導致肥胖的主因,肥胖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而這兩種疾病是導致腎臟疾病的主因之一。購買包裝商品時要注意營養標示成份,避免在飲食中添加過量的糖分。7.過量飲酒研究發現,經常性大量飲酒會增加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胃部胸口灼熱感...醫曝:萎縮性胃炎恐為胃癌前兆 ! 戒菸、低鹽飲食、補充維生素幫助預防.美國皮膚病學會提出10大春夏護膚秘訣 快學起來 ! 輕鬆維持肌膚健康 .愛滋病有望痊癒 ! 全球第五例個案停藥後未檢出病毒 ! 跟著這樣做,幫助找回生活品質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0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有「富貴病」嗎?高敏敏教你吃清腸好物遠離4毛病,2圖看懂TOP20蔬果高纖排行
【本文重點】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假期常吃大餐、坐躺不動易導致「富貴病」,包括胃食道逆流、便祕、體脂肪增加和腸胃消化不良。建議飲食以高纖蔬果為主,每餐至少選擇2種不同顏色蔬菜,一天至少吃4個拳頭大小蔬菜量。另外,攝取富含纖維的澱粉類也有助排便順暢。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建議在20-38g之間,但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多數人攝取不足。--by ChatGPT放假期間總是吃飽撐著、坐躺不動,在椅子上當「沙發馬鈴薯」,當心「富貴病」上身!高敏敏營養師提醒,不管是哪種富貴病,建議可吃高纖蔬果+多運動,讓消化道清理一下,做好體內環保。 在假期過後你是否也不敢站上體脂機,面對最真實的自己?許多人放假期間就喜歡去吃大餐,回家後又直接坐躺不動,這樣的壞習慣很容易導致「貴病」上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 」發文提醒,不管是哪種富貴病,都建議可吃高纖食物+多運動,才能讓消化道清理一下,不過不同的蔬菜水的膳食纖維含量也會不同,所以選擇就很重要。來看看你是哪一種富貴病?.富貴病1:胃食道逆流吃太飽、胃過脹 若飯後躺下 易讓胃酸逆流.富貴病2:便祕常呆坐不動 會減弱消化道蠕動 易便秘.富貴病3:體脂肪增加吃太多、動太少 體脂率增加、有肥胖及代謝疾病風險.富貴病4:腸胃消化不好消化道過勞 易肚脹、腹痛、腸胃炎、消化不良 常覺得堵堵漲漲高纖水果、高纖蔬菜 膳食纖維TOP20排行榜(以下為每100g之水果可食部分膳食纖維含量)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依照每個人需求不同,大約在20-38g。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大多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甚至一半都不到。高敏敏建議,如果想多補充膳食纖維,可以以高纖蔬菜、水果為主,每餐蔬菜至少選擇2種顏色,除了補充纖維,還能攝取到不同植化素,而一天最少要吃4個拳頭大的蔬菜量。除了蔬菜,平時也可以從水果、或是富含纖維的澱粉類攝取(可以用非精緻澱粉取代部分白飯、白麵條等),有足夠的纖維就能幫助排便順暢。導致便秘問題的4大原因高敏敏提醒,如果吃了很多高纖維的菜或水果,卻還是有便秘問題,可能就是其他原因:1.水分不足:建議多喝水 每天至少2000cc 幫助順暢2.粗雜糧攝取不足:粗雜糧除了纖維還有有礦物質鎂 讓放鬆腸道更easy3.沒攝取好油:不要聞油色變!好油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平滑4.沒補充好菌:好腸道絕對少不了好菌的幫助 可以每天吃優酪乳、優格 補好菌同時也能補充鈣質總結來說,高敏敏推薦大家透過不同食物來幫助腸道順暢,只要吃足清腸好物就可以做好體內環保,遠離便秘困擾。假期過後,更要好好面對飲食不均的問題,把吃不夠的加強補回來,飯後起來動一動,別再吃飽撐著!延伸閱讀:.白飯、糙米熱量一樣?建議吃4種米取代白米,降低代謝疾病與癌症機率.各色「防癌蔬果」大公開!營養師授防癌3大重點觀念,多色多樣最健康養生!.每天鍛鍊11分鐘,可降低23%早逝風險!也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罹患率!
-
2023-03-06 養生.抗老養生
驚蟄日適合「打小人」!這2生肖整體運勢、財運皆佳,把握吉時買威力彩發財
今(6日)天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驚蟄日前後會有第一聲春雷響,萬物被春雷驚醒,象徵萬物萌發。命理師透露驚蟄日適合「打小人」紓壓,整體運勢以屬豬、羊、狗的人最好,財運財是屬狗、猴、羊的人最旺。害蟲益蟲都復甦 適合「打小人」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二十四節氣說明,驚蟄日不論害蟲益蟲全部復甦,以前的人為了防害蟲,聽到春雷響要趕緊將衣服抖一抖,不讓蝨子跳蚤侵襲;另一習俗則是取石灰灑在門限外,讓蟲蟻整年不敢上門。不過現代衛生環境已改善許多,沒有那麼多蟲害問題,倒是衍生了「打小人」的習俗。根據聯合報報導訪問命理師楊登嵙指出,「害蟲」也被引申為小人、是非、口舌、血光的意涵,所以衍生這項特別的民間習俗,「一年365天都可以打小人,但『驚蟄』日則是最適合且盛行的」。最知名的莫過於香港銅鑼灣的鵝頸橋的打小人習俗,有8個儀式步驟,楊登嵙提醒,打完後要將小人衣紙化掉,切勿帶回家中,用來打小人的舊鞋,也不宜再穿。其實「打小人」也是一個洩憤的好方法,在繁忙壓力的社會,提供人們多一個安撫心靈,穩定情緒的宣洩管道。2個生肖整體運勢、財運皆佳而在運勢方面,根據《搜狐網》命理專欄「東方易象世界」命理師分析,驚蟄之後有三個生肖要開始走好運了,屬豬、屬羊、屬狗的人特別能夠獲得貴人幫助,在學業、事業等方面順利開展;屬雞、鼠、龍的人則要比較小心。財運方面,根據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指出,屬狗、猴、羊的人不管在正則、偏財運方面都很好,今天威力彩頭獎連摃13期,頭獎累積獎金預估上看11.5億,可把握在最旺吉時「下午13:00-15:00」、「晚上7:00-8:00」前去購買小試手氣。氣溫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 多吃綠色食物驚蟄過後氣溫也漸轉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最近各大醫院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變多,忽冷忽熱的天氣也讓有過敏性鼻炎、氣喘者容易出現感冒、打噴嚏、流鼻水情形,過敏患者應加強口鼻保暖,防範溫差刺激使病情惡化。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卓雨青曾受訪指出,驚蟄濕氣較重、雨水多,民眾應少吃寒冷食物,中醫師陳潮宗則建議吃一些青綠色蔬菜像是芥藍、韭菜、綠花椰菜等,並注意近期較不適合吃太多蒜、辣椒等辛香料,容易上火。建議吃:.冬瓜生薑湯、紅豆薏仁湯。.湯粥類則可喝鯽魚湯加蔥花、黑綠紅豆等豆類煮粥方式來燉補。.青色蔬菜像是芥藍、韭菜、綠花椰菜等。.茶飲,多喝綠茶、青茶。少吃:.寒冷食物,如蓮霧、小番茄等水果。.避免油膩食物或飲酒。.不適合吃太多蒜、辣椒等辛香料。【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二十四節氣-驚蟄.今天驚蟄...適合「打小人」 命理師手把手步驟全攻略.《搜狐網》命理專欄「東方易象世界」.威力彩飆11.5億!驚蟄「3生肖財運旺爆」2購買吉時曝光.驚蟄到!中醫提醒:勿吃過寒與上火食物
-
2023-02-24 癌症.胃癌
飯後上腹痛當心是感染「1菌」 醫:輕忽恐變癌
一名四十多歲的男性,近幾個月進食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故至胃腸肝膽科門診看診,經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胃部有發炎及胃潰瘍的情形,甚至於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在接受胃潰瘍相關藥物及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後,不僅胃潰瘍情形獲得改善,也成功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 為消化性潰瘍常見病因 新竹臺大分院病理部李宥徵醫師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國盛行率都相當高,根據近年研究,臺灣約有三成左右的民眾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臨床上,雖然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含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最常見病因,但僅有約一成感染者會進展至消化性潰瘍,而多數感染者則是不明顯的慢性發炎症狀,這時就須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幽門螺旋杆菌感染。 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 嚴重恐變胃癌 不過,李宥徵醫師指出,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病人在持續的發炎反應下,胃部黏膜可能會發生腺體萎縮及腸上皮化生等變化,也就是原本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發炎受損,胃黏膜的上皮細胞變成了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久了之後,可能變成癌前病變,甚至有機會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 抗生素除菌 預防癌發生 李宥徵醫師說明,幽門螺旋桿菌往往是癌化病變過程中的關鍵,根據統計,除了賁門接近食道處的胃癌外,其餘部位的胃癌有八成以上可歸因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如常見的胃腺癌,以及發生在胃部的淋巴瘤,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故門診有些罹患胃炎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除菌後,不只胃炎症狀消失,相對也預防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至的胃癌發生。 上腹部疼痛不適 應盡快就醫 李宥徵醫師提醒,幽門螺旋桿菌帶來的風險不可忽視,如有上腹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藉由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預防後續相關疾患。 【延伸閱讀】臺大醫院AI揪「胃相」 降低胃癌發生率【胃痛專題】到底是胃痛還是胃癌? 醫:有「關鍵症狀」須提高警覺!【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844】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22 醫療.消化系統
被魚鱗、蝦殼刺傷非小事 醫曝這些人當心海洋弧菌致命風險
隨著疫情解封,許多民眾恢復享受美食、大啖海鮮,但是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肝病者吃海鮮要注意,接觸海鮮,例如下廚、剝蝦殼時,要慎防皮膚被魚鱗、蝦殼刺傷,以免海洋弧菌經由傷口乘虛而入,若嚴重感染,引起併發症,需要截肢,甚至會危及生命。當心海洋弧菌經傷口感染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指出,海洋弧菌(又名創傷弧菌)是存在於鹽水中的細菌,一般感染海洋弧菌途徑,包括食用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以及身上傷口接觸到遭海洋弧菌汙染的海水、被海洋生物刺傷等。【延伸閱讀:魚市場髒水濺到腳 小命差點休】什麼是海洋弧菌?別稱:創傷性弧菌地點:常見於河海交界、亞熱帶淺海岸寄宿:海水、魚類、貝類、岩石等都可能存有海洋弧菌病症:健康民眾感染會上吐下瀉、腹痛等;免疫力較差民眾感染會引起發燒、畏寒、皮膚壞死,壞死性筋膜炎,也可能造成全身器官衰竭,致死性高免疫力正常者感染海洋弧菌後,大多是輕微腹瀉、腸胃炎、嘔吐或局部傷口感染,但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炎等患者,或是免疫力較差、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肝病患者應避免生食海鮮康本初解釋,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臟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會影響體內的代謝、免疫等功能,一旦吃到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或是傷口接觸到帶有病菌的海水、魚蝦,海洋弧菌就可能直接進入血液中,造成全身性的影響。一開始可能是發燒、傷口處腫痛,皮膚出現水泡,嚴重時有蜂窩性組織炎、肌肉組織壞死,甚至敗血性休克而有致命危險,必須截肢保命。【延伸閱讀:手指遭海鮮刺傷,發黑腫脹截肢險喪命!4方法避免致命海洋弧菌】康本初提醒,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生食海鮮,在下廚及剝殼時,都要小心皮膚被魚鱗、魚鰭、蝦殼、蟹殼刺傷,若手有傷口,連食材浸泡的水、流出的汁液都要避開,謹慎一點可以戴上手套,以免海洋弧菌乘虛而入。也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熬夜,維持生活作息正常,均衡飲食,讓肝臟維持正常功能,才能降低海洋弧菌的威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8 醫療.消化系統
腐肉味、血腥味…這4種臭屁味有點危險!導致放屁的前兩名食物是它們
放屁是人體正常生理現象,但屁味經常會讓人覺得有點困擾,卻也透露出身體的健康警訊。肝膽腸胃科醫師分享,臭水溝味、腐肉味、魚腥味、血腥味這幾種排氣異味要特別留意,可能有腸胃道病變,甚至也可能是惡性腫瘤。4種屁味,危險!有的人聞到屁味,就是光覺得臭而已,其實屁味是有差異的。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許秉毅在YouTube《健康2.0》節目中分享,屁味是透露身體健康警訊的重要觀察指標,正常人的屁味是帶點硫磺味,但有幾種異常的氣味需特別留意。《元氣網》整理腸胃科醫師們所提醒過的「危險級」屁味,不要忽視,盡快就醫檢查。1.臭水溝味:可能是因感染性腸胃炎,壞菌分解食物殘渣導致。2.腐肉味:可能是感染阿米巴痢疾、潰瘍性大腸炎等疾病。3.魚腥味:腸胃道出血、胃癌(惡性腫瘤)、胃潰瘍出血,血流經腸胃道後被細菌分解,就會飄出魚腥味。4.血腥味:腸道有病變,例如腸道潰瘍、慢性發炎,甚至惡性腫瘤,因為腸道有傷口出血,排出來的味道可能有血腥味、也會較濃郁。放臭屁跟大腸癌有關?至於,一直有網路流傳說法,指放臭屁跟大腸癌有關?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曾受訪解釋,其實並沒有直接根據,只能說飲食習慣和大腸癌有很大關連,如果愛吃肉類、燒烤、加工肉製品,這類高蛋白質食物本來就比較容易產生臭屁,而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大腸癌高風險食物,最好不要多吃。導致放屁前兩名食物:「花生」和「番薯」而排氣的異常味道除了反映疾病之外,最常見的情況其實仍與飲食有關。一般而言,肉吃的比較多,屁就會比較臭。吃較多菜的人,放的屁通常比較沒那麼臭,不過仍有某些蔬菜會有特別的異味,如十字花科的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由於含有硫的成分,容易使氣體有臭味。現任羅東聖母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李惟陽曾受訪指出,蛋白質多的食物吃多容易排出臭氣,但導致放臭屁的前兩名食物為「花生」和「番薯」。「乳糖不耐症」者,喝牛奶或乳製品後,肚子發脹會連連放屁,因此患者也盡量少攝取這類食物。李惟陽說,放屁和肉類食物關係不大,反倒是攝取澱粉類、豆類食物放屁量會增加。【資料來源】.便便的旅程/花生番薯 2大造屁食物.放臭屁跟飲食有關 帶血味要小心.屁聲好尷尬 關鍵時刻別吃的食物
-
2023-02-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還我小三通!
女友移情別戀,舊男友找新男友算帳:「還我小三來!」近年來兩岸不通,小三通也不通,也有人士呼籲要還我小三通來!在醫學上,人體也有小三通,身體才會健康。「小三通」中,一般人最常感受到的是大便不暢通,有人便祕,有人拉肚子,但如果大便失去正常的排泄習慣可要小心了!如果是急性腸胃炎,腸子蠕動太頻繁,一直上洗手間,人會不堪其擾,但通常幾天就會好。但如果大便不通,本來一天一次,變成一、兩天或兩、三天才一次,或大便習慣改變了,可要小心了,可能是大腸長了東西。大腸癌是國人近一、二十年中增加最多的癌症,原因不明,可能與肉食有關係,發現得早還來得及切除,幾乎都可治癒。但如果發現得晚,轉移到淋巴結或肝臟或其他器官,就要做化療,醫師心酸,病人也辛苦。除了大便要通,另一個小三通就是就是尿尿要通。尿尿不通通常發生在老人家,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或漏尿,或尿失禁,幾乎上了年紀的男士都難避免。年輕人有了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石頭卡住,排尿困難或排尿刺痛或腰痛,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痛苦不堪。還有一種「小三通」是膽汁要通,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經由肝臟內部的膽管流到肝外的總肝管,再流入膽囊內貯藏起來。人吃了油膩的東西,膽汁就由膽囊經由總膽管流到腸子內,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常人大便黃色就是因為膽汁的關係,如果膽道不通,膽汁流不下來,膽汁的膽紅素逆流到血液中,皮膚就會變黃,小便也會變深茶色。膽汁不通,可能是膽囊有石頭掉到總膽管,或總膽管本身長了石頭,或者是肝內或肝外的膽管長了癌症,或者是肝臟內部長了腫瘤,壓迫到膽管,此時及早就醫分辨真相及時治療就非常重要了。總而言之,「小三通」與否,「小三」有與否,都無生命影響,但人體的小三通,可要小心了,不管大便、小便或膽汁通暢與否,都是新春之後人人不可等閒視之的重大課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3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2-06 醫療.消化系統
男子右上腹悶痛半年又拉黑便 醫查出感染幽門桿菌
1名45歲男性近半年常感到右上腹悶痛不適,剛開始藉由胃藥緩解,但最近疼痛慢慢加劇,甚至痛至後背,晚上還影響睡眠並拉黑便。經醫師替他做胃鏡發現,患者罹有十二指腸潰瘍併出血,並感染幽門桿菌,後來經進一步治療,症狀才解除。大里仁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邵昶瀚說,幽門桿菌是一種寄宿在人類胃粘膜的細菌,也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細菌可存在於糞便、胃液、嘔吐物或污染之水質,推測感染與環境、衛生習慣有關,經由誤食上述污染物從而染菌即糞口感染。會造成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淋巴癌、胃癌都與之有相關聯。他說,80%的幽門桿菌感染患者為無症狀帶原,10至15%有慢性萎縮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後續演變成惡性胃癌或淋巴癌占1%,世界衛生組織1994把它定義為第一類(明確的)致癌物。大多數有慢性胃炎的病人可能會有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消化性潰瘍之患者則有腹痛甚至腸胃道出血症狀。據統計,從2004至2018經由幽門桿菌治療後,幽門感染之盛行率從接近70%下降至10%,胃癌發生率下降53%,胃癌死亡率則下降25%,顯示根除幽門桿菌感染可有效減少胃癌的發生。邵昶瀚說,因慢性幽門桿菌造成之胃炎可能發展成不可逆之胃粘膜萎縮甚至胃粘膜病變,進而使癌變的風險大幅提升。因此,建議在產生上述不可逆病變之前篩檢併治療幽門桿菌,方能有效抑止癌變。對於相關治療方式,邵昶瀚說,目前使用三合一抗生素序列性療法,也就是以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加上兩種抗生素治療7至14天,可達80至90%幽門桿菌根除率。少數病人會有頭暈、腹瀉、口中金屬味、過敏等藥物副作用,通常停藥後即改善。後續於停藥四周後做呼氣檢測是否確實根除。如治療失敗,還有第二線藥物治療,成功率約80%。若兩次治療失敗,建議根據細菌抗生素藥物敏感檢驗,給予相應之藥物治療。
-
2023-02-02 養生.抗老養生
立春開運,這些生肖者宜「躲春」!春養肝最有效,多吃綠色食物促代謝
再過幾天,就是「立春」了(國曆2/4)。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意指寒冬就要結束,春天從此開始。俗諺說,「立春落雨透清明」,指的是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天養肝 多吃綠色食物在飲食方面,傳統習俗中,立春這天要吃蘿蔔、蔥、薑、 春卷等食物,稱為「咬春」。俗諺也說,正月蔥、二月韭…,每年農曆一、二月正是蔥和韭最鮮嫩、好吃的時節,當令吃也是營養最豐富的時候。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春養肝」最有效果,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多吃綠色食物能促進代謝、肝氣循環,飲食宜清淡,避免吃高熱量的油炸燒烤食物,以改善脾胃積聚狀況。而有慢性病患的人,春天應避免服食「發物」,如海魚、蝦、蟹、鹹菜、竹筍等,以免舊疾復發。乍暖還寒 過敏、感冒者多「春天後母面」,春季養生保健方面要注意乍暖還寒的多變氣候,早晚溫差大容易受涼,抵抗力差者很容易感冒。春暖花開的時節也要特別留意過敏,此時肝陽上亢、肝火上升,有氣喘、過敏性鼻炎、肝炎、胃炎者也容易在春天復發;家中的枕頭套、被套最好經常曬曬太陽,居家多注意空氣流通。中醫師提醒,預防過敏,可以用香草類,如薄荷等,趕走皮膚上的邪氣;保護腸胃,建議可加辛香味的食材,如蔥、薑、蒜和九層塔等。立春5招開運 龍、雞、鼠生肖者「躲春」較特別的是,癸卯兔年為閏年,農曆算法上全年共有384天,也使得這個農曆年出現了兩個立春的曆法現象,分別為農曆正月十四日和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命理師柯柏成也在臉書提供大家立春開運方法,包括:存168元至帳戶、音聲催貴人、擺放百合招貴人、擺置風車催文昌、躲春避厄運等5招開運,其中特別提到兔年犯太歲的生肖,尤其是龍、雞、鼠生肖者建議「躲春」。【資料來源】.二十四節氣立春.踏青有助春養肝 醫曝肝臟保養6重點:按2穴位疏肝解鬱.節氣「立春」/預防過敏 定時定量.寶瓶文化《節氣養生》
-
2023-01-28 焦點.元氣新聞
天冷心血管重症增4成!5大疾病流竄社區,二月初恐有新冠疫情小高峰
寒流來襲,各地急凍,低溫使病毒活躍,也增加急重症發生的機率。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年節新冠肺炎、流感、一般感冒、腸胃炎及過敏,五大疾病在社區齊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表示,近日急重症患者約增加四成,以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為多,寒流來襲,請大家注意保暖。5大疾病流竄社區 二月初新冠疫情恐有一波小高峰在新北市執業的周慶明指出,「民眾對防疫仍不可掉以輕心。」今年許多基層診所於年節期間開診,以他看診觀察,肺炎、流感患者看診人數約增加二成,另也有一般感冒、腸胃炎及過敏患者,預估初五後診所、醫院陸續恢復看診,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將持續增加,二月初新冠疫情恐有一波小高峰,民眾不可輕忽。周慶明說,初二至初四他每天上午看診,共看診三二○人次,確診者六十人,其中高風險收案十六人、開立抗病毒藥物十三人;此外,就近日門診觀察,發現流感疫情在社區流行,若民眾出現「發燒、喉嚨痛、厲害咳嗽、聲音沙啞」四大症狀,應盡速就醫。今年春節期間溫差變化大,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土城長庚急診主任薛承君指出,該院除夕到初五急診約一千五百人次,檢傷分類屬第一級需復甦急救四十四人、屬第二級危急一一四人,其中心肌梗塞六人,主動脈剝離六人、急性腦中風十四人。高偉峰表示,年節急重症以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及流感、腸胃炎為多,同時也有腦動脈瘤破裂、未規律洗腎引發肺水腫患者。高偉峰日前收治一名五十多歲男子,晚餐後上腹部疼痛,原以為是急性胃痛,沒想到抵達急診不到三分鐘就全身冒冷汗,休克昏倒在地,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症狀除胸悶、喘不過氣,或感到「胸口壓大石」外,還需注意上腹部疼痛,尤其四十五歲以上合併吸菸、三高等危險因子,若出現上腹痛症狀,應懷疑可能是心肌梗塞。今年春節期間溫差變化大,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特別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三高患者,血壓一旦不穩定,恐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若有三高病史者務必按時服藥。周慶明說,近日氣溫下降,應做好保暖,另年節飲食注意少吃大魚大肉,有過敏體質者應遠離過敏原,勤洗手降低腸胃炎、諾羅病毒感染機會。
-
2023-01-20 養生.聰明飲食
上午喝紅茶好還是綠茶好?喝對茶,提神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茶葉含兒茶素等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綠茶兒茶素最多,易傷胃;紅茶性溫,但咖啡因最多●上午喝綠茶、中午喝烏龍、下午喝紅茶冬末春初,天冷時喝杯熱茶再舒服不過了。但喝茶有一些小撇步,不可不知!喝對茶,不僅能達到提神作用,甚至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功效。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茶葉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作用。尤其春季易肝火旺、夏季易心火旺,順應時節可喝偏涼的綠茶,幫助緩解肝火和心火;但平時胃寒、吃一點生冷食物就腹瀉的人,最好不要喝綠茶;老年人則建議用陳年生普洱茶替代綠茶。許多研究顯示,茶葉含多酚類、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指出,這些抗氧化物質有抑制血脂肪代謝合成作用,可以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中以兒茶素的研究最多,對抑制脂肪肝形成、降低體重等都有所助益。綠茶兒茶素最多 但飯後一小時內先別喝柳朋馳提醒,這些研究多是動物實驗或基礎研究,沒有實際以「喝茶」進行人體試驗,因此到底要喝多少量的茶、喝哪些茶?並無定論。畢竟茶葉的採收部位、茶葉發酵時間、泡茶時間和水溫等,都會影響兒茶素等物質的釋放。一般來說,未發酵茶如綠茶,保留的兒茶素最多,但相對來說,未發酵茶單寧酸含量較高,容易在胃中和蛋白質結合,造成胃不舒服,因此有胃炎等腸胃疾病者較不宜飲用。另外,單寧酸也會阻礙鐵質吸收能力,所以飯後一小時內不建議喝綠茶,以免影響鐵質吸收。柳朋馳表示,除了兒茶素,多酚類還包括茶黃素、茶紅素,多存在於紅茶等發酵茶或烏龍茶等半發酵茶中,具有抗氧化效果。不能喝綠茶的人,不妨可選擇飲用紅茶、烏龍茶等。值得注意的是,紅茶中的咖啡因比例稍高,以240毫升的茶為例,紅茶的咖啡因含量約50毫克、烏龍茶約40毫克、綠茶約30毫克。但需注意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不可超過300毫克,尤其睡眠容易受到喝茶影響者不可喝太多。喝茶最佳時間 早上9至11時除了喝對茶,喝茶的時間也大有學問。陳潮宗說,喝茶的最佳時間落在早上9至11時,其餘時間淺嚐即可。主要是因為茶所含的咖啡因及茶鹼具有興奮和利尿作用,因此建議下午3時之後少喝茶,且晚上喝茶也易夜尿過多,會影響睡眠。陳潮宗建議,早餐後適合喝綠茶,可幫助脾胃運化,讓五臟的功能表現得更好,有利代謝;中午飯後可喝烏龍茶, 有降低血脂、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幫助增加胃腸排空的能力。下午茶則適合喝紅茶,中醫認為,紅茶是發酵茶,經過發酵氧化已去除茶葉微寒的特性,可以去濕暖胃,使氣血暢通,尤其適合在冬末春初時節飲用,可以預防寒邪入侵,又具有保護脾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