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癌症.卵巢.子宮
搜尋
新竹
共找到
1467
筆 文章
-
-
2023-04-07 醫療.牙科
「洗牙後牙縫變大」是警訊?醫破解4個萬年誤解,使用牙線1動作很傷牙齦
健保補助每半年可洗一次牙。但很常門診間都會碰到很久沒有洗牙的患者,因此醫師總會忍不住念他一兩句。「可是醫師,我每次洗完牙,牙齒都會變得很敏感,很不舒服。」這是為什麼呢?洗牙後 牙齒常見4狀況牙醫診所黃文龍院長在《黃文龍牙醫師|新竹 竹北 你的微笑工程師|隱形矯正 美白貼片 全瓷冠專業》指出,洗牙確實會有一些「後遺症」,但我們不應該因此逃避洗牙,相反的,這些後遺症正是警訊,提醒我們要加強照顧牙齒了:1、牙齒敏感:牙結石清除後,牙齒表面露出,會讓牙齒對於冷熱特別敏感,這時除了少接觸刺激性食物外,也可使用敏感性牙膏,牙齒敏感的狀況就會慢慢減少。2、牙縫變大:其實洗牙不會讓牙縫變大,而是將牙結石清掉,讓人產生齒間縫隙變大的感覺;如果這種感覺很明顯,可能是牙結石累積太多,要多加注意。3、牙齒鬆動:洗牙後如果牙齒鬆動,很可能有牙周病的問題。牙周病患者,牙齦和齒槽骨長期被細菌侵蝕,造成牙齒「地基」不穩。4、牙齦流血:如果本身牙齦有發炎,洗牙後牙齦流血是正常狀況,只需按時清潔牙齒即可。如果平常都有做好清潔,且定期檢查,通常洗牙沒有什麼感覺;反之如果一兩年沒有洗牙的人,這些問題可能就會比較明顯。4招潔牙方式 讓牙亮晶晶除此之外,黃文龍也曾分享,除健保給付大家半年一次免費洗牙,善用醫療資源,為自己的口腔謀福利,而透過洗牙的方式,能觀察口腔的健康狀況,也能把日積月累的牙結石清除掉。另外,舌頭上的舌苔容易卡住微小的食物殘渣,因此也常成為了細菌的溫床。在每天刷牙時也輕輕刷洗舌頭,除了可以降低牙菌斑的生成,還能減少口臭的問題。而使用牙線力道要小心控制,一開始可以輕輕「左右」拉過牙縫,剛開始還不會控制力道的人,太大力直接下到牙齦溝底容易傷害到牙齦,導致牙齦破皮不舒服。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的牙膏大多都有含氟,刷完牙後把泡沫吐乾淨就好,不用一直漱口,可以讓氟留在牙齒上抵抗蛀牙。另外,6歲前政府都有補助塗氟,趕快幫小朋友預約起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4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最愛問【糖尿病】糖友健檢紅字心慌 是藥物出問題?
「糖尿病控制10年了,最近腎臟檢查出現異常,心情沮喪,藥物該調整嗎?」許多糖友罹病後積極控糖,以為糖尿病的併發症永遠不會出現,其實還是存在風險。當健檢出現紅字,擔憂腎臟出了問題該怎麼辦?新竹台大分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范綱志說,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以及個人病史、肥胖指數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是否調整劑量或換藥,但別看到健檢異常就慌了,應與醫護團隊討論個人身體及生活狀態。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為糖友設計糖尿病衛教系列影音課程,邀請專家破解迷思,並收集糖友課後的真實提問,一起看專家來解答!Q1. 糖友劉先生:我的腎臟檢查報告有紅字,是不是糖尿病的藥吃多會傷腎?范綱志表示,藥物調整視病人情況和生活習慣而定,當糖友發現其他慢性病指數有異常時,建議主動於回診時提出,一起找出原因,再決定藥物是否需調整。一般來說,當糖尿病合併腎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時,醫師在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時也都會謹慎全面評估,現行糖尿病藥物選擇多,且不會對肝腎產生負擔,患者不必過度擔憂「吃太多藥會傷肝洗腎」,血糖控制不佳才是傷身關鍵。Q2. 糖友林先生:我已經很努力運動了,糖尿病的藥真的不能減少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並且遵從醫囑服藥,都是控制血糖、延緩病程的關鍵。尤其是快走、散步、慢跑、游泳等耐力運動,有助於胰島素在體內發揮作用。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想靠運動達到血糖控制,建議運動強度需達中高強度,民眾可能會無法定義怎樣算中高強度,他形容當你在運動時「可以講話,但唱不了歌」那就對了。有些糖友同時有腎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擔心自己不適合運動,提醒糖友遵守漸進量力原則,不要過度勉強。>>【延伸閱讀】簡文仁親自示範輕、中、重型運動有哪些?歡迎糖友跟著做做看!Q3. 糖友李小姐:運動時偶爾會發生低血糖,我該怎麼做?范綱志建議,糖友在運動前、後都應該測血糖,預防出現心悸、手抖、冒冷汗、四肢無力等低血糖的症狀,運動中若有任何不適,也應立即停止動作做血糖監測,避免危險。低血糖的定義為低於70 mg/dL以下,運動前血糖小於100 mg/dL,先補充15g的碳水化合物比較不會發生低血糖,切忌空腹或劇烈運動。另外,定期健康檢查愈發重要,年齡、家族史、三高、肥胖、缺乏運動都是自我風險評估因子,透過檢視自己的身體數值,擬定適合自己、有效的治療計畫。Q4. 糖友張小姐:糖尿病除了眼睛之外,還可能影響哪些器官?糖尿病影響到眼睛是屬於糖尿病小血管病變的一種。糖尿病的併發症主要有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與足部病變,其中,大血管病變會影響到心臟血管、腦部血管、及下肢血管;而小血管病變除了眼睛之外,還會影響到腎臟,病人初期在臨床上可能會出現蛋白尿的狀況。因此,糖友們如果能做好飲食控管、持續保持運動習慣、定期服藥,配合醫療團隊控管好血糖、血壓、血脂,並接受各種糖尿病併發症之篩檢,就能把罹患併發症風險降至最低。【更多糖尿病衛教影音】影音1:糖尿病飲食怎麼吃?影音2:糖尿病可以不吃藥嗎?>>【延伸閱讀】糖友易共病,如何正確飲食用藥?>>【延伸閱讀】血糖藥吃多會洗腎?醫:血糖失控才會【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3-28 醫聲.醫聲要聞
醫學工程師/強強聯手!醫師斜槓工程師 林奇宏的「黑白盒子」交會
穿著白袍奔走醫院內的醫師,斜槓了在電腦螢幕前敲打程式的工程師,看似截然不同的兩種職業集於一身,正是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所設立的醫師工程師組,校長林奇宏口中「白盒子」與「黑盒子」的大腦思路,在現代走到了交會點。勇於挑戰、擁抱創新,同樣是林奇宏給學生們的期許,就像ChatGPT問世,他沒有禁止,鼓勵多加利用,「阻擋新科技只是螳臂擋車。」ChatGPT、Covid-19疫苗問世,理工生醫兩大腦靠攏「傳統生物醫學像是在黑盒子裡作業,作業上採用歸納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數理工程則是白盒子,希望能知道每項推導過程,像牛頓、愛因斯坦利用方程式解決當代問題。」林奇宏形容這兩大領域在解決問題上是迥異的,不過,現在卻看見了兩者慢慢靠攏的趨勢。他說,電腦工程的AI本身是黑盒子,像ChatGPT使用類神經網絡推導問題,因此出來的答案都會不同;這次生醫界能快速產生Covid-19疫苗,就是揮別以往傳統生物醫學採用的神農嚐百草,知道了病毒細胞的受體運作模式,並利用分子模擬進行測試,「使兩者重疊的是醫學工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在2020年設立醫師組、醫師工程師組、醫師科學家組,120位學生中,跨域兩項組別人數就占了三分之一。林奇宏說,這樣跨域結合,要談到全球第一所運行這項制度的「美國卡爾伊利諾伊醫學院(Carle Illinois College of Medicine)」,該學院成立七年下來,學生們已步入業界,若以成果論,確實獲得不錯排名。林奇宏說明,對於醫學院的排名,標準是看學生申請住院醫師訓練能否上第一志願,而卡爾伊利諾伊醫學院的學生都順利考上,因此該學院預計今年著手將系所全面改為醫師工程師,也能從眾多醫學院做出特色及區隔。融合驅動改變,日本頂大併校來取經談到陽明交大合併面臨的挑戰,林奇宏說,「跨領域教學該給醫學院、工學院?只給單獨一方執行,可能5到10年還是維持慣性,無法融合。」因此,要從傳統院系所的組織架構抽離出來,成立專案辦公室,才能集中各系所的專業和資源,有利於跨領域整合。生物、工程這兩大學科漸有共同語言,但還是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林奇宏笑說,光是從校務規範就能看出不同,生命自然會找尋出路,所以生物醫學在法條上保留彈性空間;理工科看重邏輯思維,訂定標準化流程,逐條寫下規定。他舉例,以教師升等辦法來說,陽明校區和新竹光復校區就相當迥異,折衷方式是先訂出類似母法的法條,其餘細則由兩校區各自條列。能找出平衡,其實是從陽明交通大學併校前期的風風雨雨而來,走了近兩年,林奇宏認為漸漸朝向「穩定中求融合,融合驅動改變。」陽交大也成了日本同樣朝併校邁進的東京工業大學、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參訪之地,日前特地前來拜訪取經。「在規模化、少子化影響下,學校一定會合併,這也是傳統學校調整步伐、轉身的契機。」林奇宏分享,合校要有目標,不管是否會繞路,勇往直前都要對準目標,今年關鍵字是蛻變,就連明年也挑出了「超越」二字,「但『超越』什麼,我們一起來思考。」竹銘醫院採數位原生,提高病人可預測性斜槓跨域當道的年代,醫療院所也得轉型,未來醫學成了關鍵字。林奇宏在卸下新北市衛生局長一職後,赴任當時交通大學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當時他就不斷思考智慧醫療的宗旨,最後結論便是提高疾病可預測性,利用AI、數位導入現在如火如荼施工的陽明交通大學博愛校區竹銘醫院。他問,看病流程一定要是掛號、診間檢查,開藥後拿藥再結帳嗎?這並非以病人為核心,「這座醫院要翻轉,直接採數位原生。」有了資訊及通訊科技、去中心化,醫院便可能能跳脫追求龐大量體規模的傳統思維。同時,醫院要直接與社區連結,瞄準高齡社會而陸續推出高齡健康宅,從預防醫學出發,並擴展海外高階醫療服務。醫院的擘畫已在林奇宏腦內發想,但他也知道現實面可能受健保制度侷限,但保留數位化的骨幹、彈性空間是一定會有的堅持。顯微鏡下的導演夢,熱愛嘗試新事物從醫師到衛生局長,現今是大學校長,學醫是林奇宏最初的夢想嗎?聽到這個問題,林奇宏開懷大笑,「哈哈哈,我曾經想要當導演,可惜沒有才氣,卻也因為對影像感興趣,後來改為觀察顯微鏡底下的生命演化。」這位細胞免疫學者,透露年輕時非常喜愛攝影,導演當不成,他就將興趣與職業結合。「我對事情都保持好奇,想透過鏡頭找答案的想法一直沒變,這也讓自己走向微生物免疫學之路,我可以在顯微鏡底下找到答案。」一個小時的採訪,林奇宏神情嚴肅,唯有談到自己興趣,嘴角才微彎,角度上揚。學醫是條辛苦的路,林奇宏看電影紓壓,他透露年輕時很愛經典老片,最喜歡70年代的「發條橘子」,但又打趣說,「年紀大了,經典片太悶,現在只愛聲光效果十足的電影,而且眼力不好,看書習慣從實體書變成放大字體的電子書,最近又變成聽的。」接納新事物、保持赤子的好奇心是林奇宏給年輕學子的建議,如同當前教育界對ChatGPT憂心抄襲課業等問題,他卻鼓勵師生多加嘗試,舉辦座談由不同角度暢談意見。「想做就去做,勇敢跳出舒適圈。」他以這樣的特質期勉學生,而站在教育者的立場,給學生一個願景。
-
2023-03-24 醫療.消化系統
出血率低、切除時間短…大腸瘜肉「冷切除」完勝「熱切除」
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第一名,每年一萬多人罹患大腸癌,衛福部國健署補助50到74歲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檢出陽性者再做大腸鏡並切除瘜肉,可以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可惜的是,許多人切除瘜肉後發生出血,抱怨不少,導致許多人遲遲不願面對大腸鏡檢查,錯失早期治療良機。臨床試驗結果 「冷切除」完勝「熱切除」台大醫院與輔大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大新竹分院、嘉義基督教醫院、義大醫院合作,完成全球第一個比較「冷切除」與傳統「熱切除」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冷切除後出血的風險低於傳統熱切除,切除時間明顯縮短,術後回到急診或住院的機率比較低。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這次研究證實「冷切除完勝」,國際消化系醫學界高度矚目,未來可望成為一公分以下大腸瘜肉的標準切除方式,改寫國際相關指引。冷切除出血率低 讓人更願意做大腸鏡檢查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大醫學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指出,希望出血這件事不再讓大腸鏡檢查惡名昭彰,更多人願意好好做篩檢,達到預防大腸癌的最終目的。邱瀚模表示,傳統的熱切除術和冷切除的共通點,都是要使用一套線圈圈住瘜肉根部、收緊,即可切除。差別在於熱切除術的線圈可通電,收緊的同時瞬間加熱至超過攝氏100度,切除同時燒灼血管;冷切除線圈溫度則是常溫、使用拋棄性的線圈,這項耗材只要幾百元。邱瀚模說,熱切除較適合用於一公分以上、較大顆的瘜肉,因為切除之前會用生理食鹽水讓瘜肉浮起,隔著一層水,熱能比較不會燙到旁邊的組織,但如果是較小顆的瘜肉,燙到息肉周邊組織的機會就比較高,臨床上發生嚴重出血機率大約是千分之2.6,需要以內視鏡、血管攝影栓塞等方式止血,有時甚至要輸血。日本小規模研究發現,熱切除隔天傷口反而擴大30%,冷切除隔天傷口就縮小了25%且出血較少,呼應台大醫院健檢中心2016年3月起改用冷切除的經驗,術後因出血來急診的病人數大幅縮減,不到原本的一成。邱瀚模說,在國科會支持下,台大醫院等6家醫院從2018至2020年間,將4270名大腸瘜肉在一公分以下的病人隨機分派到熱切組或冷切組,結果顯示,完整切除、回收檢體的比率,兩組一樣好,但熱切除組有8人嚴重出血,冷切除組僅一人。冷切除組也具有檢查時間短、術後急診或住院比率較低等優勢。吳明賢認為,此研究結果非常重要,2023年刊登在內科四大頂尖期刊「內科學年刊」,期刊甚至為此對外發出新聞。將來臨床指引一定會改變,小於一公分的大腸瘜肉,採用冷切除才是標準治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2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本土報告出爐 健康成人50萬至70萬口咽HPV帶陽
人類乳突病毒(HPV)已被證實與子宮頸癌、陰莖癌、肛門癌、外陰癌及頭頸癌中的口咽癌有極大關係,最近台灣一份2,560名男女健康成人口咽帶有HPV陽性率的報告出爐,發現健康男女約有2%到3%的比例是陽性帶原者,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特聘教授婁培人指出,若依此推估,全台有50-70萬人口咽帶有HPV病毒,成了隱形致癌的高危族群。HPV的感染多數與性行為有關,歐美各國的調查都發現,口咽癌的發生率已超越子宮頸癌,國內的情形也類似,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已將子宮頸癌列為2030年要加速消滅的重要任務。但台灣要達成任務,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特聘教授婁培人表示,不能忽略男性的角色,尤其男性多數是性行為的發動者,如何減少男性成為傳播源相對重要,去年我們完成全國6家醫院,包括台大醫院、台北馬偕醫院、台大新竹分院、台中榮總、高雄榮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總計2,560名健康成年男女口咽帶HPV陽性比例的調查,結果發現健康男女HPV帶陽率約2%-3%,男性是女性的一倍,兩個高峰在20歲及50歲。婁培人分析,20歲帶陽率偏高原因在於年輕人性行為活躍,至於50歲族群推估一方面可能與免疫力開始下降及中年男性對性的需求有關,加上男性清除病毒的能力比女性弱,因此,帶陽率比女性高,一旦男性成為傳播者,在沒有症狀的情形下成為帶原者,長年下來造成他人成為致癌的高危險群。一直以來醫界都呼籲,HPV疫苗接種需要兩性平衡,婁培人認為,男性接種疫苗,會有加乘的作用,不只對於減少女性子宮頸癌,也能預防自己本身可能罹患的口咽癌、陰莖癌等,日前台北市衛生局舉辦相關公聽會,有評估若進行國一男女生都公費施打,一年預算約為3,000至5,000萬元,這些預算若能達到長期預防癌症的效益,是值得政府列為重要的政策。● 「給神隊友的一句話」「Together,we can make it!大家攜手向前,團隊共同努力,必能得到勝利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響應今年 #世界衛生組織 的新計畫,除了關注癌症本身外,更要重視癌友、家人與醫療團隊,因此我們邀請2位知名癌友家屬分享照顧歷程、20位癌症權威開講,讓這些神隊友提供癌友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點擊報名2023年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報名人數:共計100名。(依網路報名優先順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位,需待主辦單位確認順序後,以簡訊發送報名成功通知為主。)📍時間:DAY1:04月08日(六)上午10:00至16:00 (09:30開放入場)DAY2:04月09日(日)上午10:00至15:20 (09:30開放入場)*備午餐餐盒📍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
-
2023-03-10 焦點.元氣新聞
健康永續論壇/桃園力抗少子化 王明鉅:寶貝非婚生子女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與聯合報共同舉辦「2023城市健康永續論壇」,六都副市長或衛生局局長齊聚,交流母嬰健康相關政策。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表示,在六都中,桃園市人口最年輕、育齡婦女生育率最高,但仍需積極對抗生育率下滑趨勢。桃園市預計今年成立婦幼局,目標讓人願意結婚、願意生,將辦理萬元凍卵營養金補助、中醫助孕及養胎、遠距智慧醫療、加強產後心理健康照護,不讓家長孤軍奮戰。王明鉅指出,去年台灣出生數只有13萬,總生育率掉到0.87,低於先進國家平均,不過桃園生育率高於全國,去年就有1萬8000多個寶寶誕生。雖然生得少,但生下來的孩子每個都是寶,他認為少子化危機的問題在於國人「不生」,成因至少有四個面向,值得分別研議對策。首先是不婚不生、為了升遷不敢生。王明鉅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他以女性住院醫師為例,幾乎沒有人敢在當完總醫師以前去生小孩,因為只要少一個人,剩下幾個住院醫師就值班到會累死。還有其他工作是只要去生育,升遷就沒救了。不過友善生育的職場,衛生單位幫不了忙,有待勞動部和企業主多努力。再者,是想結婚卻沒對象。王明鉅說,職場上的性別隔離也是個問題,很多工作根本沒有機會結交朋友,想結婚也結不成。比如醫院的醫療從業人員大多是女性,還有「宅男大本營」的新竹縣市,這些人也常常工時過長,忙到沒時間認識異性朋友。第三是結了婚卻不想生或生不出來。王明鉅表示,明確想生孩子的人,政府一定要協助,重點不是補助,而是協助家長不孤軍奮戰。針對孕前,桃園市提供30幾歲女性一萬元凍卵營養金、孕前健康檢查、中醫助孕;孕期有偏鄉數位子癲前症照護系統、智慧產房、中醫助孕、高風險個案管理、婦幼交通等協助。產後則要銜接心理諮商、婦幼小管家、企業托嬰/教保服務、生育/育兒津貼、家庭教育中心親職教育講座。第四則是對於非婚生子女的污名。王明鉅說,在歐洲國家非婚生子女的佔比遠高於東方國家,東方國家通常是結了婚才會生小孩,要是結婚被疫情或其他因素耽誤了,就會乾脆不生,或是想要晚一點再生,這也是很可能是去年台灣出生數掉到13萬的部分原因。王明鉅呼籲,如果少子化是國安危機,應該要推廣「非婚生子女也是寶」,不要讓人擔心汙名而不敢生。
-
2023-03-08 醫療.巴金森病
藥效變短、憂鬱又失眠,有解嗎?巴金森病治療問題全攻略
台灣正值高齡社會,隨國人壽命增長,好發平均在62歲的巴金森病(也作帕金森病)罹病比率也跟著上升。據健保近五年資料統計,從106年的6萬9千多人,上升至110年的7萬7千多人,每年以兩千多人速度成長。若以61歲以上人口來看,約每一萬名老人中,有134人罹病。而巴金森病病程可長達20年以上,接受治療後只要穩定控制症狀,病友的平均壽命不比一般人短。漫長的治療旅程中,如何面對用藥、心理、共病與照護等疑難雜症,是病友跟家屬的關注的重要課題。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巴金森病有哪些症狀? 📍巴金森病如何治療?📍治療之外,還能怎麼幫助延緩退化?📍「巴友與家屬最想問」在地醫師解答大補帖1.巴金森病有哪些症狀?巴金森氏症的好發年齡平均在62歲,典型的巴金森病症狀可分為「動作障礙」及「非動作障礙」。動作障礙:●單側手抖●關節僵硬●動作遲緩●面無表情(撲克臉)●小碎步非動作障礙:●憂鬱●便祕●局部疼痛●焦慮●情緒低落●睡眠困擾並依照症狀嚴重程度,可將病程分為五期:第一期:單側肢體發病,對日常生活不影響。第二期:雙側均有病症出現,身體微駝,但平衡感仍屬正常。第三期:步態不穩,已無法維持平衡,影響日常生活,有些工作也無法勝任。第四期:有嚴重的活動困難,需靠他人或輔具協助。第五期:終日仰賴輪椅或臥躺在床,生活起居全需他人照料。📣專家小提醒在穩定治療的情況下,病程可以長達20到25年,每一期大約是3到5年,但通常第二、三期會停留比較久的時間,到了第四期以後又進展比較快速。【還想看更多】>>>非典型巴金森病友問題更複雜,更難診斷2.巴金森病如何治療?由於大腦中的多巴胺細胞減少,導致巴金森病的相關症狀。目前緩解及控制巴金森氏症以藥物治療為主。目前主要藥物因機轉不同大致分為左旋多巴(Levodopa)、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兩大類。專家舉例,治療上維持多巴胺濃度達穩定的量,好比發電廠需固定補充可供發電的材料(多巴胺)以維持電能,像能直接補充多巴胺的左旋多巴(Levodopa),或是仰賴外接電源供電或減少過度消耗,如刺激多巴胺受體達成治療目標的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與阻止多巴胺代謝分解的酵素抑制劑等類型藥物。📣專家小提醒治療時常依巴金森氏症病友年齡、症狀給予藥物,並因人而異。病人和醫師共同找出長期作戰的治療策略,維持藥效穩定,讓病人能正常生活,是巴金森病治療的重要目標。【還想看更多】>>>專家:一百位巴金森氏症病友,治療藥物搭配就有一百零一種方式。3.治療之外,還能怎麼幫助延緩退化?巴金森氏症屬神經退化疾病,雖無法治癒,但及時經由藥物治療就能控制病情,所以從罹病初期開始,家人的精神支持十分重要,應隨時關心身心靈狀況,而病友也盡可能不要充斥負面想法,「每天過得快樂就好。」是巴金森氏症除了延緩病程之外,最重要的治療目標。📣專家小提醒【延緩退化5關鍵】:●出現藥效波動等情形,隨時與醫師溝通用藥策略,避免自行增減藥。●出現等認知症狀時(如:憂鬱、幻覺等),優先回診神經內科調整用藥。●罹病初期就開始訓練吞嚥功能,避免隨病程進展出現吞嚥困難、營養不良問題●多運動有助延緩病程,如打太極拳、跳土風舞等有輪替動作的運動。●家人關注及提醒病友按時用藥,延緩病情惡化的時間。【還想看更多】>>>及早進行吞嚥訓練 多運動是延緩巴金森病程的關鍵4.「巴友與家屬最想問」在地醫師解答大補帖Q1巴金森病人憂鬱能改善嗎?芯禾診所主治醫師/寶建醫院兼任主治醫師李杰勳分享,巴金森病病人除外顯的動作障礙症狀,還會合併非動作障礙症狀,如憂鬱、睡眠障礙等,若未妥善治療,可能會加速失能。巴金森病的藥物選擇需考量患者的個別狀況,一般而言,會盡量以愈少的藥物來達到治療效果,例如某種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治療動作障礙,且藥理上也具有治療憂鬱效果,因此,臨床上會優先給予此藥物治療合併憂鬱症的巴金森病患者。【詳細內容看這裡】>>>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Q2為什麼會有異動症、斷電現象?苑裡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協勳分享,病人常急迫的希望一開始就使用藥效較強的藥物來治療,例如左旋多巴。以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的病人來說,當藥物的蜜月期一過,藥物濃度難以在體內維持穩定,就可能出現藥效波動現象。●當藥物濃度過高時:會造成異動症:病人手腳或身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當藥物濃度過低時:身體會突然斷電,病人意識清晰卻無法動彈。諸如此類的狀況並不少見,為避免藥物引起的異動症,醫師會採用「藥物接力」的策略,延緩使用左旋多巴的時機,以改善藥效波動的問題。治療過程中也會隨時觀察病程發展,當病程發展至中晚期,病人開始出現其他併發症,會再視狀況調整治療方針。【詳細內容看這裡】>>>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Q3巴金森病吃藥不舒服怎麼辦?嘉義基督教醫院內科部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分享,通常巴金森病的初期服藥,有一定的藥效持久性,隨著病人的體質等因素,藥效可能在三到五年會逐漸縮短,這時就要透過回診、溝通,去調整劑量、服藥頻次或增加其他輔助藥物,因巴金森病須「隨時調整用藥策略」,所以會先讓病人短期回診拿藥,之後再改為長期。對於中末期病友出現異動症或吃藥出現不適症狀,可以每小時記錄或者記憶身體狀況,特別是有異動症病人,要確保當醫師詢問哪個時段容易亂動時,要能夠回答出來,建議記錄約兩周的時間,有助於醫師掌握如何調整藥物。【詳細內容看這裡】>>>巴金森病定期吃藥就沒問題了嗎?專家來解答Q4巴金森病為什麼會失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蘇豐傑分享,罹患巴金森病的患者,容易出現憂鬱症狀,約有20-30%的病患晚期會合併失智症,尤其是罹病10年後,併發失智症的機率提高許多。提早就醫治療是延緩病情惡化最好的方法,而且能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減輕照顧者的負擔。【詳細內容看這裡】>>>巴金森病也會失智?專家提醒家屬要留意 憂鬱可能是合併徵兆Q5巴金森病一定會失能嗎?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志宏分享,巴金森病惡化的速度取決於個人體質、有無其他慢性病等共病、後天環境因素,但早期發現並治療,搭配運動及足夠的家庭支持與醫療照護,仍可見巴金森病患者與病共處10多年才慢慢地退步,保有正常生活的時間比想像中長。【詳細內容看這裡】>>>別怕失能找上門 專家解密3關鍵 減緩巴金森病退化速度Q6巴金森病人有精神症狀要看哪一科?南投縣佑民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圻域分享,失眠、情緒起伏不定正是巴金森病易被忽略的「非動作症狀」,出現憂鬱症狀時病人通常會先到身心科就診,但巴金森病治療的主軸還是在神經內科,所以建議病友可以先回神經內科,評估是否可透過調整原先使用藥物,同時控制手抖等動作症狀,以及改善情緒憂鬱等非動作症狀,醫師也能判斷是否需要身心科一同會診。【詳細內容看這裡】>>>心情悶...巴金森病人直奔身心科,專家籲:先回診神經內科評估Q7症狀改善可以不吃藥了嗎?光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鈺慈指出,有些病人認為吃藥後身體狀況好轉,於是不再回診或自行停藥,因此會先與家屬、病人進行衛教,強調巴金森病屬於腦部退化疾病,用藥只是控制症狀而非根治,只要規律服藥就能保有正常生活,與一般人無異。【詳細內容看這裡】>>>症狀好了,可以不吃藥嗎?醫師:手抖改善更應按時服藥Q8病人一定要親自回診嗎?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羅彥宇分享,因為巴金森用藥複雜度高,無法固定回診觀察用藥後的副作用,對醫病來說都是難題,另病人到診間看見醫師的安慰劑效應,明顯作用在巴金森病病人上,曾有研究替獨自在家中的病友進行心情量表分析,結果反映出焦慮、心情鬱悶,沒想到來醫院看到醫師後,相關的症狀都獲得改善,過程中服用的藥物都沒有調整。【詳細內容看這裡】>>>醫病定期互動穩病況 醫:花東地區就醫不便成最大難題Q9為什麼關節會一直疼痛無法緩解?台南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浚銘分享,台南市的長輩多從事種田務農、養殖漁業等勞力工作,通常第二代不願接手,他們又放不下事業,曾碰過幾位罹患巴金森病患者,即便身體肌肉不適也會吞止痛藥,繼續使用沒有巴金森病症狀的另一手工作硬撐,長期下來導致關節炎,嚴重甚至變形,此時就必須和骨科會診治療。【詳細內容看這裡】>>>務農長輩右手巴金森顫抖 左手關節炎 醫:評估肌肉量決定該動或靜Q10:年輕罹病卻還要工作怎麼辦?「她不想職場夥伴看到她吃藥,怕會有負面聯想,所以希望能減少服藥頻率。」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彥中分享,一名確診至今已有7年的年輕型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職場工作時所面臨的問題。他指出,約有5%到10%的巴金森病患者屬於年輕型,其治療重點會因餘命、工作需要而不同於老年型,但不論何者,「患者都應維持病況,未來才有機會嘗試新治療。」【詳細內容看這裡】>>>巴金森最愛問/年輕罹病卻還要工作怎麼辦?不同年齡有區別 醫:年輕病人重「存本」Q11:巴金森病半夜雙腳像冰塊如何改善?洗腎病人常見的不寧腿,其實也會發生在巴金森病友身上,但莊雯莉說,會帶來癢、痠與刺痛的不寧腿,有很高機率會被病友與醫生遺漏。因為巴金森病主要症狀常為肢體僵硬、顫抖與小碎步等動作障礙,加上非動作障礙可能帶來的睡眠障礙,容易導致病友無法清楚敘述,醫師也難以判別不適的真正原因。莊雯莉說,巴金森病的不寧腿症狀,目前尚未清楚完整的發生機轉,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向是與多巴胺調控及鐵質的缺乏有關。因此,用藥上就會進行調整。【詳細內容看這裡】>>>巴金森最愛問/巴金森病雙腳像冰塊 醫生揪不寧腿 調藥助睡眠Q12:巴金森病人:巴金森病人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運動?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映倫表示,因巴金森病主要症狀為顫抖、緩慢、不平衡以及步態不穩等動作障礙,常會導致病友因運動困難與挫折感而不願外出,進而影響疾病控制的狀況。她說,運動是除了吃藥以外,幫助巴金森病人控制病情、預防跌倒失能的一大利器,病友可視時間、症狀等個人情況,決定運動種類。原則上,健走、慢跑等有氧運動,或是太極、瑜珈、跳舞都適合巴金森病友。可依據不同病程,選擇適合、安全的運動方式。【詳細內容看這裡】>>>巴金森最愛問/超慢跑新風潮 巴金森病易跌倒也能跑嗎? 專家:「這時期」的巴友反而更適合Q13:巴金森病怎麼吃才有助改善症狀?台大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郭懿芝表示,病友可以適度攝取綠茶、咖啡等等飲品改善心情,但是否有治療巴金森的療效,目前相關研究仍缺乏長期追蹤,且實際的成分攝取量也有差異,坊間的飲食相關研究報告通常是以動物性實驗為主,如綠茶會以高劑量或濃度的兒茶素去計算,而人類實際上難以攝取到如此大量的成分,改善症狀的關鍵仍是均衡飲食並配合醫師規律服藥。【詳細內容看這裡】>>>新研究:喝綠茶可改善巴金森病退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3-03-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疫苗加一」 上路,十大QA 一次看!這幾個縣市施打可拿500元禮券
今天(6日)是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苗加一,解封安心」政策施行首日,指揮中心建議國民2023年都至少打一劑疫苗,這次活動為鼓勵民眾施打次世代疫苗,包括雙北、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等多縣市都端出500元禮券或等值衛教品的好康吸引民眾。元氣網整理「疫苗+1」 十大QA,疫苗資訊一次掌握。指揮中心指出,疫苗接種後保護力非永久,「疫苗加一劑」可提升預防保護力,尤其可有效降低染疫後住院、重症及死亡機率。行政院長陳建仁說,2022年Omicron進入台灣後,台灣有較多人感染,那階段全民打預防針的覆蓋率相當高,至今台灣新冠肺炎疫苗的覆蓋率,在世界仍是排名前端。不過由於疫苗接種20天後,抗體會逐漸消退,因此呼籲尚未接種疫苗,未完成基礎劑或1歲以上今年還沒接種過BA.4 、BA.5.次世代疫苗的國人都能踴躍接種,這樣才能得到好的保護。「疫苗+1」 十大QAQ1:活動實施期間?A:本次接種運動實施期間自112年3月6日至4月30日止,期間各縣市將增加接種可近性(如設置社區接種站等),民眾可於此期間踴躍接種。Q2:「疫苗加一,解封安心」適用對象?A:「未曾接種任何一劑」、「尚未完成基礎劑」及「6歲以上於今年1月1日起未接種過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者。Q3: 「疫苗加一,解封安心」不適用對象?A:今年1月1日起,已打過BA.5次世代疫苗者。Q4:若在活動實施期間確診,後續還能打疫苗嗎?A:若於實施期間無法接種的民眾,後續仍可至各地方政府安排/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Q5: 曾確診可以施打嗎?A:接種疫苗時間須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若已打過至少兩劑,接種疫苗時間須與前一劑疫苗間隔3個月、84天以上。Q6:去年曾接種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這次可以「疫苗+1」嗎?A:可以,去(111)年接種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間隔3個月(84天)以上這,可再接種1劑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Q7:若符合實施對象,追加劑可選擇接種Novavax嗎?A:可以,Novavax疫苗核准適用年齡為12歲以上,亦提供民眾接種選擇。Q8:有哪些疫苗可以選擇?A:依照指揮中心上月底資訊,目前剩餘莫德納疫苗12萬7630劑、BNT 246萬7208(包括幼兒劑型136萬5610劑、兒童劑型94萬9450劑、成人劑型15萬2148劑)、Novavax 19萬9490劑、BA.1次世代疫苗89萬7650劑、BA.5次世代疫苗155萬3250劑。Q9:「疫苗加一」實施期間結束後,疫苗之後續規劃?A:目前接種作業為民眾接種追加接種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疫苗加一」接種運動結束後,將再就112年後續接種作業進行評估,亦將參考目前國際間規劃以每年1劑、長者等高風險對象每年2劑之方向考量研擬推動。Q10:「疫苗+1」各縣市有什麼獎勵民眾接種活動?A:多個縣市都有提供特定族群施打可獲得500元禮券的獎勵,活動詳情依各縣市實際規劃為主:【資料來源】.疾管署官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專區
-
2023-03-06 醫療.精神.身心
同事、路人都在背後議論我…思覺失調症15項症狀,長期造成大腦功能喪失
新竹一名幼稚園教師從5年前開始,上課時常覺得同事在背後議論自己,且漸漸覺得連路人都會談論她,甚至身邊無人,耳邊也會傳出議論聲,不勝其擾,進而影響工作表現。該名幼稚園教師前往精神科求診,診斷為「思覺失調症」,然因工作忙碌,常忘記服藥,導致病症時常復發影響工作。最後前往求助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柏安,每月固定接受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治療,接受針劑後,症狀逐漸穩定下來,不再因為忘記服藥而導致病況不穩,生活逐漸回到正軌。思覺失調症初期不易察覺 長期造成大腦功能喪失陳柏安表示,思覺失調症屬於精神科的慢性疾病,多發病於青少年晚期到成年早期,發病率佔總人口約1%。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包含妄想(堅信的錯誤信念,常見如被害妄想、關係妄想等)、聽幻覺(耳朵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多是人聲)、混亂的言語及行為,還會有其他負性症狀(人際退縮、表情淡漠、自我照顧功能喪失)、認知功能障礙和情緒症狀等,容易造成現實感混淆,長期甚至會造成大腦功能喪失。無法純靠抽血或影像檢查診斷,需要精神科醫師藉由臨床會談診斷出,且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思覺失調症15項症狀:幻覺、幻聽、妄想、胡言亂語、言語片段、疏離人群、退縮、情感冷漠、攻擊、破壞、自殘、思考障礙、注意力無法集中、睡眠障礙、情緒症狀思覺失調症好發:.18-25歲之間,家族中已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人。.體質異常者,體內多巴胺濃度高過正常值許多,導致腦內化學作用產生變異。.藥物及毒品濫用的人。.精神和情緒壓力過大的人。.在家庭成長背景中曾經歷嚴重問題的人,如父母離異、過度情緒化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員失和等。【延伸閱讀】疾病百科/思覺失調症發病前5年為黃金治療期 自行斷藥易復發身心科醫師周伯翰強調,思覺失調症患者治療黃金時期為發病前5年,根據過去和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剛發病前5年大腦功能會迅速下降,因此這段時期立即就醫,穩定服藥,避免病情復發導致大腦功能下降是很重要的,但患者往往在病情穩定後,服藥順從性不佳,導致症狀復發,影響患者的大腦功能,臨床上,使用進紅外光偵測患者大腦功能結果也顯示:患者在穩定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後,大腦前額葉功能會逐漸改善的情形。陳柏安指出,近年來隨著醫療進展,新的抗精神病藥物針劑副作用已經很少,有些針劑1個月打1次,甚至可以3個月打1次,減少患者忘記吃藥導致復發,或是就醫不便。近年國外針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專家建議皆將長效針劑列為治療首選。病患可在身心醫學科門診和醫師討論治療選項,穩定就醫及接受藥物治療,給自己復原的機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5 醫療.眼部
每天看3C逾2小時是高風險群 20-20-20法則助緩眼睛數位疲勞
【本文重點】數位產品使用長時間容易造成「數位視覺疲勞」,主要症狀是眼睛乾澀、發紅和疲勞,而每天連續使用3C產品超過兩小時的人是高風險群。一項研究指出,使用20-20-20規則可避免數位視覺疲勞,即每隔20分鐘,看20英尺以外的目標,持續20秒,並鼓勵多眨眼。--by ChatGPT數位產品對眼睛造成嚴重的視覺影響,從眼睛乾澀到發紅、疲勞,已是現代人的視力大敵。這種因為3C產品造成的問題,被稱為「數位視覺疲勞」(digital eye strain)。數位視覺疲勞也被稱為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是長時間使用電腦、平板、手機和電子閱讀器後發生的眼睛問題。根據美國驗光協會的說法,每天連續看3C產品超過兩小時的人,是發生視覺疲勞的高風險群。數位視覺疲勞主要的症狀是頭痛、視力模糊和眼睛乾澀,感覺眼睛很累、很沉重。一項新研究指出,利用20-20-20規則,可避免數位視覺疲勞發生,該研究招募曾經眼睛疲勞的人,讓他們使用電腦,每隔20分鐘,螢幕會出現訊息,要求他們注視20英尺以外的目標,持續20秒。該研究為期兩周,兩周後參與者的眼睛疲勞症狀如乾燥、敏感和疼痛明顯改善。20-20-20規則還鼓勵多眨眼,人們在看電腦、手機時常會忘了眨眼。每次眨眼會刷新眼表的淚膜,眨眼次數愈多,有助淚液分泌功能維持正常,看電腦工作也會變得較舒服。養成習慣需要提醒,專家建議設定手機鬧鈴,每20分鐘提醒你轉移視線到20英尺外,維持20秒,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避免長期數位視覺疲勞造成困擾。【補充資訊】手機夜間模式能不能防藍光?不少人害怕藍光傷眼,讓黃斑部病變找上門。眼科醫師建議,除在3C產品上加裝抗藍光螢幕濾膜或保護貼、配戴濾藍光眼鏡,養成正確的3C產品使用習慣,吃「眼睛的防曬劑」,才是保護靈魂之窗不二法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曾指出,雖然3C產品發出的藍光不算非常強烈,但若直射眼睛,使用時數過長且過度照射會導致慢性刺激,進而使黃斑部發炎、水腫,並引起病變,進而影響視力。陳瑩山也強調,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螢幕通常無法控制藍光輸出功能,因此降低藍光對眼睛傷害的方法是控制使用時間,並選擇對抗藍光的設備。至於如何選擇有濾藍光作用的眼鏡,陳瑩山提醒,最重要的是戴上眼鏡後,螢幕顏色不能失真,濾藍光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建議選用一般較常見的「鍍膜」眼鏡,也就是在鏡片表面鍍上一層抗藍光膜,阻隔率約在15%至20%之間,較為適中。最後,陳瑩山提醒大眾不要使用濾藍光App或將手機調成夜間模式,因為這兩種方法濾藍光的效果皆不佳,反而會降低螢幕亮度,使顏色更加失真,加深眼睛的疲勞感,造成更多傷害,不建議使用。【延伸閱讀:手機夜間模式護眼?「加深疲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4 焦點.元氣新聞
2023年全球最佳醫院公布!台灣有哪些醫院上榜、評比標準和專家意見一次看
【本文重點】「Newsweek」與全球數據公司 Statista已宣布《2023年全球最佳醫院》排名,台灣首度入榜35家醫院名單,共有35家醫院上榜。希望透過此次調查,幫助尋求最佳護理的患者和家庭,通過比較全球醫院的聲譽和表現來做出選擇。該榜單包括來自28個國家/地區的醫院,共有超過80,000名專家受邀參與網上調查。--by Notion AI「Newsweek」與全球數據公司 Statista連續第五次公布全球最佳醫院,「World's Best Hospitals 2023」首度納入台灣醫院,國內共35家醫院上榜,其中台大醫院排名第一,台北榮總以些微差距位居全台第二。台大更以全球排名第249名,名列全球前250強。台灣有那些醫院上榜?台灣上榜的35家醫院名單:1 .台灣大學附設醫院 2 .台北榮民總醫院 3 .高雄長庚醫院 4 .台南成大附設醫院 5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6.林口長庚醫院7.台北長庚醫院8.台中榮民總醫院9.國泰醫院10.高雄榮民總醫院11.馬偕醫院12.三總松山分院13.桃園長庚醫院14.台北慈濟醫院15.奇美醫院16.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17.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8.萬芳醫院19.花蓮慈濟醫院20.嘉義長庚醫院 21.新竹國泰分院22.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23.奇美柳營分院24.雙和醫院25.大林慈濟醫院26.台大雲林分院27.汐止國泰醫院28.嘉義基督教醫院29.北醫附設醫院30.亞東醫院31.彰化基督教醫院32.義大醫院33.馬偕新竹分院34.高雄市大同醫院35.秀傳紀念醫院●台灣醫院排名:https://reurl.cc/NqRNVQ 全球排行前五名的醫院有那些?1.Mayo Clinic(美國梅約診所)2.Cleveland Clinic(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3.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美國麻省總醫院) 4.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5 .Toronto General -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加拿大多倫多全科醫院)●全球排名:https://reurl.cc/klE8D3全球最佳醫院評比的執行單位與目的?根據Newsweek與全球數據公司 Statista合作的世界最佳醫院排行榜,在全球28 個國家/地區的 2300 多家醫院中,列出前 250名最佳醫院;同時也依各個國家/地區列出當地排名,國內共有35家醫院上榜。Newsweek表示,公布這項調查,希望經由對各國醫院聲譽和績效的比較,讓為自己和親人尋求最佳照顧的患者與家庭,能夠有所幫助。接受評比的國家有那些?根據「Newsweek」公布,2023 年世界最佳醫院排名列出 28 個國家/地區的最佳醫院,包括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法國、義大利、英國、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墨西哥、荷蘭、奧地利、泰國、瑞士、瑞典、比利時、芬蘭、挪威、丹麥、以色列、新加坡、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哥倫比亞和台灣。評比的指標與占比:1、 同儕推薦:來自28個國家,超過8萬名專家(醫師、醫院管理人員、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受邀參加在線調查,參與者可推薦自己國家和其他國家的醫院,但不包括自己的雇主和醫院。(國內49%,國際 5%)2、 患者體驗:包括對醫院的總體滿意度、對醫院的推薦和醫療服務滿意度。(14.5%)3、 醫院品質指標:例如治療成效與衛生措施和患者安全數據、醫護人力等。(29%)4、PROMs :首次採用,PROMs(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可說是「病人自我報告評量調查」,被定義為由患者完成的標準化、經驗證的問卷,以評量他們對自我功能健康和生活品質的看法。(2.5%)各醫院得分依上述4項分數進行加權,醫院的分數僅限在同一國家比較,各國之間不能比較。國內專家怎麼看?衛福部部長薛瑞元:通常國際醫療院所評比時,一個重點是對於國際病人的服務和感受,這部分會有文化差異。台灣醫院病人通常比較多,病人進門的感受就會很熱鬧,某些國際人士不適應,若指標與此有關,就會排名就會比較後面。台大醫院長吳明賢:台灣不應只有台大醫院名列全球前250名,應有更多醫院入榜,名次也應提前,甚至進入百名都沒有問題。台灣的醫療技術及服務水準,「怎麼可能比日本、南韓還差」。依台灣醫療技術及服務水準,不應該只有台大進入前250名。由於醫院同儕評比占比達54%,台大名列全球前250名,很可能是受到國內醫療同僚的肯定。台大醫院的核心價值是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醫院,著重在「服務」,「教學」、「研究」,服務是要解決病人的問題,教學是要教出可以解決病人問題的醫師,而研究為研究病人疾病問題,在醫療不斷創新的當下,台大醫院會繼續做好「健康守護、醫界典範」的領頭羊角色。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台北榮總一直努力做好照顧病人的工作,在醫療服務與創新獲國人肯定,建築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改善醫療品質,促進病人安全,讓就醫環境更溫暖、更有溫度。他表示,照顧好病人才是醫院重要使用與本質,且依台灣醫療水準,他不認為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在全球排只在300名內,應該表現更好才是。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療品質注重全人照護與 「PROMs(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也就是病人自己的就醫經驗、成果,而非只仰賴醫院、醫師評估。這樣的思維與美國推動價值醫療( Value-baded Health Care)一致,重視病患就醫體驗、自覺治療成效、恢復過程、對生活的影響等,治療品質與成果都不是醫院或醫師單方面決定。由於評比方法,台灣的醫療品質表現可能被低估,但重視病人感受已是國際潮流,建議國內建置醫療品質指標,如醫院評鑑、應參考納入「PROMs」。健保應該要利用支付導引醫療院所追求治療的長期成效,用美國價值醫療的架構去購買疾病治療和慢病管理的長期成效,重視病人體驗並與國際接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周穎政:不同醫院所在的地理位置,病患疾病型態差異、社經地位不同,醫院宗旨在於提供病患優質的醫療服務,難有客觀資料進行評比。醫院經營者毋須過度在意排名,每家醫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強項,建議平常心看待。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醫院評比牽涉範圍廣泛,有的亞洲國家評比列入疾病治癒率、併發症比率及治療結果等,大致分為醫院組織架構「結構面」、病患體驗的「流程面」,以及各種癌症治療存活率等「結果面」,若以綜合評比,台灣當數台大醫院成為最佳醫院,但先前智慧醫院排名則由台中榮總獨占鰲頭,要視評比的切入角度為何。衛福部在疫情前每年都會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進行台灣醫院評鑑。台灣醫院評鑑歷經廿年,並隨著時代不斷修正方向,這幾年就針對「資訊化」、「智慧化」多所著墨。每年評鑑項目由醫療專科專家決定後,再交由各領域專家、訂定條文,進行共識會議後選拔委員,並培訓委員,最後才能到醫院進行評鑑;結果公布時也不進行排名,僅公布通過與未通過,以及入選的九家醫學中心,整體來講是台灣最嚴謹、可信賴度最高的評鑑。一位資深醫師表示:台灣醫院感覺比較差的是像菜市場很吵鬧,內部的空間都是以石材為主加上塑膠椅子,很冰冷;衛生條件可以改善提升。例如,台大醫院入口處的照片,一大堆的告示牌,顯得雜亂無章。台灣醫師的個人醫術是非常好的,可是在醫院管理上呈現出來的失分很多,希望全球評比可以讓台灣的醫療系統走向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方式。責任編輯:陳學梅、辜子桓
-
2023-02-24 癌症.胃癌
飯後上腹痛當心是感染「1菌」 醫:輕忽恐變癌
一名四十多歲的男性,近幾個月進食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故至胃腸肝膽科門診看診,經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胃部有發炎及胃潰瘍的情形,甚至於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在接受胃潰瘍相關藥物及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後,不僅胃潰瘍情形獲得改善,也成功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 為消化性潰瘍常見病因 新竹臺大分院病理部李宥徵醫師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國盛行率都相當高,根據近年研究,臺灣約有三成左右的民眾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臨床上,雖然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含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最常見病因,但僅有約一成感染者會進展至消化性潰瘍,而多數感染者則是不明顯的慢性發炎症狀,這時就須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幽門螺旋杆菌感染。 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 嚴重恐變胃癌 不過,李宥徵醫師指出,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病人在持續的發炎反應下,胃部黏膜可能會發生腺體萎縮及腸上皮化生等變化,也就是原本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發炎受損,胃黏膜的上皮細胞變成了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久了之後,可能變成癌前病變,甚至有機會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 抗生素除菌 預防癌發生 李宥徵醫師說明,幽門螺旋桿菌往往是癌化病變過程中的關鍵,根據統計,除了賁門接近食道處的胃癌外,其餘部位的胃癌有八成以上可歸因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如常見的胃腺癌,以及發生在胃部的淋巴瘤,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故門診有些罹患胃炎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除菌後,不只胃炎症狀消失,相對也預防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至的胃癌發生。 上腹部疼痛不適 應盡快就醫 李宥徵醫師提醒,幽門螺旋桿菌帶來的風險不可忽視,如有上腹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藉由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預防後續相關疾患。 【延伸閱讀】臺大醫院AI揪「胃相」 降低胃癌發生率【胃痛專題】到底是胃痛還是胃癌? 醫:有「關鍵症狀」須提高警覺!【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844】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好?術前該停用嗎?關於保健食品的8個關鍵問答
台灣很多人在吃保健食品,而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時間吃效果最好?不要以為有吃就好,吃錯時間可能等同於白吃。還有另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沒頭沒腦的吃,也不知它有沒有什麼效益!其實這樣還不如別吃。《元氣網》以下整理吃保健食品最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吃之前不妨多看多問,再決定要不要吃!Q1:保健食品何時吃?A:要看你吃的是哪種保健食品!針對大眾常吃的幾種,營養師李其昀在臉書粉團「零距離營養師 David李其昀」發文建議如下:飯前吃益生菌:建議空腹吃,比較不會因為其他食物的水分(例如:酵素),而影響到益生菌本身的活性。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小分子的蛋白質食物,從胃開始會被分解,如果空腹吃膠原蛋白,在胃部分解成胺基酸的效果會比較好。飯後吃或隨餐吃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最好,而且葉黃素的保健品通常都會添加脂溶性的維生素,因此在飯後吃效果比較好。魚油:魚油的脂肪酸是屬於脂質營養素的一種,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會變好,所以適合飯後或是隨餐一起吃,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酵素:酵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分解食物、幫助消化,因此在飯後食用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想想看如果肚子空空沒有食物,那酵素要對誰作用?Q2:B群不要晚上吃,以免影響睡眠?A:《好健康雜誌》第40期訪問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乃嘉指出,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Q3: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多無妨?A: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有些維生素攝取過量,可能傷害身體微調系統。.維生素C過量:可能引起噁心、腹瀉;提高腎結石風險…等。.維生素D過量: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造成鈣質累積,形成高血鈣。.維生素A、D、K過量:身體排不掉,不斷持續累積,容易中毒。.葉酸過量:可能引起失眠、過敏,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維他命B6過量: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Q4:薑黃、紅麴可以降血脂?A: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壞膽固醇」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Q5:輔酶Q10有十大功效?A:網傳吃輔酶Q10的效用包括治療癌症、降三高、改善早期帕金森氏症…等多項,但「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林慶順教授撰文指出,一一去查核每項功效的研究結果,多半是沒效用:不然就是研究太有限,無法得出任何結論。Q6:如正在吃其他藥物,保健食品是否錯開時間吃即可?A:如您因某疾病或症狀正在吃西藥或中藥,想再補充保健食品,一定要先問過醫師或藥師,不要以為只要錯開吃都可以。開業藥師沈采穎曾受訪指出,中藥、營養品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常見藥物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阿斯匹靈,又同時吃銀杏或魚油,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風險。.銀杏與利尿劑併用,恐造成血壓忽高忽低。.紅麴與降血脂藥並用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合併急性腎衰竭。Q7:手術前能不能吃保健食品?A: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曾於《國泰醫訊》撰文指出,若對活性成分的其他效用或可能造成的影響並非有十足把握,如凝血功能、與麻醉/手術期間用藥的交互作用等,為謹慎起見,建議手術前2-3周開始暫停使用。.建議停用:可能影響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保健品,如銀杏、深海魚油、納豆、紅景天外,蜂膠、亞麻籽、綠茶、海藻/褐藻、薑黃、木瓜酵素、維他命E/C,以及中草藥單方萃取純化產品,如大蒜精、刺五加、西洋參、人參、當歸、丹參、紅花等,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手術,舉凡血管、神經、眼外科相關者,不能掉以輕心。.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無關乎凝血但術前最好停用的還有麻黃(保健用途如減肥),基於對心血管、血壓的影響,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Q8:Q2:老人家需要吃保健食品嗎?A: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郭郁文藥師衛教專欄指出,由於年長者會有一些身體機能狀態的改變,如身體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類的補充品亦在身體內堆積;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補充過多的營養品無法代謝、排除。另,慢性病患者因醫療評估需要處方藥品的控制,補充保健食品也可能會有交互影響的風險,也要留意。【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是迷思!維生素C、D多吃卻傷身.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 吃西藥又吃保健品很危險.保健品術前要停吃嗎? 專業藥師這樣建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衛教專欄
-
2023-02-18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沒有一種食物能永保青春!新竹國泰院長曾英智 靠2件事擊敗老化
「保持善意,透過醫療傳遞照護溫度。」是新竹國泰醫院院長曾英智的座右銘,例如員工餐廳一碗20元的牛肉麵,就是他對醫護人員的善意。曾英智認為,一個善意能推動另外一個善意,若社會上充滿著溫暖,每個人的心裡絕對會有陽光,希望新竹國泰醫院每個角落都充滿著善,讓善無限大。曾英智是新竹國泰醫院第四任院長,專精婦產科,平均一年接生270名新生兒,他的戰場在產房,固然接生處處有危機及糾紛,但看見孩子從無到有,與每一位媽媽一起開心擁抱新生兒,濃濃的成就感就成為他持續行醫的動力。很特別的是,曾英智目前還保存著他所領的第一個月員工薪津明細,紙張雖已泛黃,他仍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保存不是因為念舊,而是為了提醒自己在醫療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天,都不要忘記當初心裡的那份熱忱。」走入社區 貼近基層需求「從病人的角度出發」是新竹國泰醫院的核心宗旨,曾英智指出,新竹國泰是地區醫院,腹地不大,醫護人員工作緊密,擊退距離帶來的冷冰感,遭遇突發狀況支援快速,因此,醫院不以船堅砲利的醫療競備取勝,而是貼近需求,走入社區服務基層民眾,以品質搶下灘頭堡。曾英智說,新竹國泰尤其注重新竹地區的高齡及特殊族群友善服務,定期派員訪視社區對象,掌握其健康狀況與基本醫療需求,以「接地氣」的方式,改變以往醫護人員給人的忙碌冰冷印象,也替個案節省就醫通勤等待時間,這與他的座右銘相互輝映。20元午餐 助醫護善循環曾英智對醫護同仁的善,是從最基本的「午餐」開始改變。醫院僅收員工每人20元餐費,以院內的中央廚房烹調出美味料理,光是一碗20元牛肉麵,就受到員工的肯定。中午吃飽了,下午就有力氣繼續細心呵護病患,這是從日常生活推動善,讓一人牽動一人,醫院逐漸產生善循環,院內的氛圍更好更溫暖,員工自然有共同向上的動力。智慧醫療 打造醫院永續曾英智認為,醫院必須重視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綠能推動,去年10月舉辦全院主管共識營新增「數位轉型智能醫院」目標,希望邁向智慧醫療的世代,逐步展開全院節能減碳措施,除了照顧民眾健康,更重視地球的健康,面對醫療環境的變化與競爭,以資訊化統整打造醫院永續,轉型數位智慧醫院。養生祕訣/自己買食材下廚 新鮮又營養「簡單生活,找方式紓壓就是養生祕訣。」新竹國泰醫院院長曾英智認為,養生重點在「人」這個個體,每個人的身心靈狀態皆有差異,必須先認識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像他酷愛健身運動,就是他的心靈調節劑,心情放鬆了,壓力減輕,自然能達到養生功效。喜歡健身運動的曾英智說,他下班會前往健身房,在專業運動教練指導下做有氧、重訓等活動,每次都有不同的課表,針對全身各部位訓練,揮灑汗水的同時,也能夠釋放壓力,還可強身健體。曾英智表示,在壓力來臨時,難免令人喘不過氣,雖然心情會沮喪低落,但也沒有關係,只要能在低谷後找到反彈的紓壓方法,將壓力化為養分,就會有所成長。靠健身與均衡飲食擊敗老化健身時,曾英智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每一項單循環訓練中,此時彷彿與外界隔絕,只有自己的呼吸聲與發力點,隨著身材的變化與運動表現的提升,每次都能獲得無比成就感,一練就上癮。也藉由訓練肌耐力與體力,避免肌肉流失太快,才不會輕易被「老」擊敗。談到飲食養生,曾英智說,「定時定量、均衡、不偏食」永遠是養生的基本,所以他酷愛下廚,且在施作食譜前自行購買食材,就可兼顧到食材的品質與營養的攝取,沒有一種食物吃下肚能永保青春,關鍵還是在於運動與飲食間的互相搭配。曾英智小檔案年齡:57歲專長:婦產科專科、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子宮頸抹片採檢品質專家醫師證書現職:新竹國泰醫院院長、新竹市政府醫事審議委員會委員、新竹市醫師公會健保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合聘副教授、台灣健康管理學會理事學歷: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加拿大溫哥華UBC hospital研修、美國三藩市CPMC婦癌研習經歷:新竹國泰醫院醫療副院長、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性病防治小組委員、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以不安心情來就醫,卻能在過程中感受到「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6 醫療.皮膚
突然狂掉髮小心是圓禿前兆!皮膚科醫師揭常見病徵
年約30多歲的王小姐自幾個月前開始出現掉髮問題,起先發現每次起床枕頭上的落髮越來越多,甚至後來頭皮上出現一塊一塊的空洞,因頭皮大面積的髮量減少,王小姐需戴上假髮才敢出門。期間曾嘗試使用生髮水,但效果有限,仍飽受落髮所苦,直到至醫院就診,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圓禿。在接受治療後,掉髮的狀況逐漸穩定,且慢慢長出新髮,王小姐也重拾自信心。初期多會出現急性掉髮 其他部位毛髮也會受影響新竹臺大分院皮膚部謝博丞醫師表示,圓禿一開始多會出現急性掉髮情形,可看到一塊塊邊界清楚的圓形落髮區域,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但有時圓禿也可能為瀰漫性的落髮,除了頭髮外,連眉毛、腋毛及其他體毛也可能受到影響。而圓禿在任何年紀都可能出現,甚至常發生於較年輕的族群,在小朋友族群中也不罕見。此外,有一些圓禿病人提到落髮發生前,有重大的情緒壓力,且出現的是黑頭髮先脫落,留下白頭髮的情形,故曾有一說伍子胥一夜白髮,也許是圓禿發作的症狀。治療方式多樣 效果不佳需假髮輔助謝博丞醫師說明,治療的方式有從局部外用藥、頭皮類固醇注射、外用免疫治療、全身性類固醇、到口服小分子藥物等,醫師會根據病人圓禿的範圍、年紀及意願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另某些病人圓禿病症反覆發作,患處在落髮後雖長回頭髮,但可能出現白頭髮先長,後長出黑頭髮的情形,對於這類治療反應不好的病人,假髮仍是協助病人建立信心的重要輔助工具。自體免疫攻擊毛囊所致 出現異常應盡早就醫目前醫學研究發現,圓禿病症的主因為自體免疫攻擊毛囊,而病人也常有合併其他皮膚、免疫疾病,如白斑、甲狀腺疾病、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情形。謝博丞醫師提醒,無論圓禿是以何種方式表現,皆應隨時留意落髮量是否有增加,千萬不能輕忽,建議應及早就醫、及早治療,避免併發其他病症。 【延伸閱讀】疫情後莫名皮膚癢、掉髮樣樣來? 中醫教你怎麼解生髮帽非人人適用 「特殊體質」要當心【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767】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老年醫學名醫黃國晉:中年發福一點沒關係! 存「肌金」越早越好,走路運動要到這程度才有用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黃國晉專精老年醫學、預防醫學,長年診間看盡生死百態,對「老」有更深體悟。他認為,現在應該追求健康老、活躍老,而非倚賴他人協助,轉化傳統對「孝道」的觀念,「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萬事都要服侍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但千萬別服侍到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應該讓他們利用生活中的機會多活動,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順!」黃國晉說。 「像我媽87歲,透過做家事、做喜歡的事來活動,譬如澆花、騎腳踏車、擦地板…。她住透天厝,一層一層擦地板,有時候我們覺得很捨不得,但她就是很健康!」黃國晉笑道,八旬老母喜歡到市場買菜,原本擔心擠傳統市場容易感染Covid-19,想不到媽媽防護得宜,至今未曾確診過,「反而我們去年5月都被感染了!」 他認為,歐美老後的價值觀是自理生活、獨立老,台灣卻是「有事弟子服其勞」,反而讓長輩加速退化。「當然太操勞、危險性高的,像搬重物、爬高可以避免,但如果能增加活動量、運動量倒是非常鼓勵,不要說不讓她做!」 進入熟齡後也應改正心態,千萬別覺得年紀大了就該少動,因為高齡者最怕吃得多、動得少,體內脂肪過高又有肌少症,落入「肌少性肥胖」的雙重危害。 中年後不只看體重,要看肌肉、脂肪比例 不過,很多人年輕時怎麼吃都不胖,過了中年卻像失速列車般止不住體重上揚,「這其實是人體正常的保護機制,因為根據調查,發現熟齡者過重一點,反而活得比較久!」 黃國晉指出,過去認為BMI值標準應維持在18.5(kg/㎡)及24(kg/㎡)之間,但研究發現,台灣BMI值24~26的人活得最久、死亡率最低。特別是進入中高齡後容易生病,胖一點才有足夠的「本錢」消耗,「假如身材瘦乾癟,又有肌少症,反而沒有多餘的空間給它。」 「中年發福一點沒關係,不要胖就好!」至於「胖」的標準,由於人種差異,國人BMI值最好能控制在27以內。但他提醒,別被體重蒙蔽,因為同樣60公斤,20歲與70歲的體脂率可能從15%翻倍到30%,所以年紀增長後,看的應該是肌肉與脂肪比例。 除了用「量」來評估肌肉,也可以從「質」的部分來看:■握力(上肢)男性握力需大於26公斤、女性大於18公斤。若沒有握力儀,也可以利用開寶特瓶蓋、開罐頭瓶蓋或扭毛巾來測試,如果打不開或覺得辛苦費力,就要注意是否有肌少症或肌肉無力。■走路速度(下肢)每秒鐘行走速度不少於0.8公尺以下。 要預防肌少性肥胖,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飲食、多運動。像是走路、騎腳踏車雖屬有氧運動,若能加強力度,也能有一點點的阻力;實驗也證明,有氧運動最能讓存儲能量的「白色脂肪」轉化為燃脂的「灰色脂肪」(或稱米色脂肪)。另外如原地半蹲,也是在家就能做的阻力訓練。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最怕生病臥床,過去曾有統計,長者住院3天就會流失0.95公斤的肌肉量,「我爸爸在的時候,肺炎住院1個多禮拜,起床就不能走路了!」黃國晉對此有深刻體驗。他回憶,父親出院後肌力退化需找人攙扶,後來買了一台固定式腳踏車讓爸爸踩,才慢慢將消失的下肢肌肉練回來,至於上肢則可以在家用啞鈴訓練,「不是做不到的事!」 利用機會多活動,存「肌金」越早越好 如同防止骨質流失,存「骨本」越早越好,肌肉也是一樣,「年齡我們沒法去抵抗,我們接受它,但要減緩肌肉的流失。」如果不做任何事,年過40後肌肉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減少,換言之每年幾乎流失1%,若有其他疾病會流失得更快,所以中年過後就要留心預防。 黃國晉建議,可以利用工作與生活中的機會,讓自己多一點活動。像他搭公車會提早2站下車,不等電梯改走樓梯,但高樓層下樓仍建議搭電梯,以保護膝關節。 他笑說,光是往返台大醫院東西址,就有3000~4000步,「來回2趟,不用颳風淋雨就1萬步了!」而且別小看平日走路養成的體力,他不爬山、不跑步,去年12月帶國際醫療團到印尼,一行人從半山腰出發去看火山,「我還是走第一!」 從數據來看,靠走路要達到「有效運動」程度,可以讓每分鐘心跳落在(220-年齡)× 0.6~0.8的區間;主觀感受則是走到「微喘」,但跟旁人講話仍然清楚,假如上氣不接下氣,就是過量了。 上班族也能利用一些小技巧來增加活動量,好比市區不易找停車位,開車族不妨將車停遠一點,多走一段路累積步數。而平常搭捷運,排電扶梯的人龍總是很長,不如選擇走樓梯,對心肺訓練有極大幫助。 拒絕「空熱量」食物,韓劇迷追劇紓壓 「從環境、生活習慣的改善,就能夠增加運動量。」黃國晉常鼓勵患者聚餐前先約出去戶外活動,平常飲食則要少油、多蛋白質,盡量避免手搖飲、精緻糖等「空熱量」食物,像每次辦公室揪訂飲料,他一定拒絕,「喝起來也不快樂啊!」 當然,生活中難免有誘惑、或有應酬,那就要有「大小餐」的觀念。「晚上要聚餐,中午就少吃一點;或是吃飽了,剩下就打包,不要覺得打包很丟臉。」同時也要聰明的選擇食物,盡量避免油炸、勾芡、雞鴨禽肉皮以及甜點飲料。如果真有無法滿足的甜點胃,不妨試著「只吃一半」,不要全吃光。 除了運動、飲食,他認為日常養生無非就是睡眠充足、壓力不要太高,「看電影、聽音樂、出國旅行、運動…,找你有興趣的方法健康紓壓,不要倚賴抽菸、喝酒、吃東西這些不健康的方式。」 身為韓劇迷的黃國晉,就是靠「追劇」、聽音樂抒解壓力,回家躺按摩椅按上1個鐘頭,晚間12點多一定要上床,睡足6小時,「太太都說我3秒鐘就打呼!」他大笑。 這幾年時興跑馬拉松,他也認同是一種不錯的紓壓方式,但提醒可以把參加馬拉松當作目標,別看成比賽,「如果計較要跑全馬、半馬、幾分鐘內跑完,那壓力不是更大?」 退休前建立備援系統,才有「本錢」老 已進入「坐五望六」的年紀,黃國晉坦言面對死亡,「但凡生物體,都是會怕的,講不怕是假的。」既然生老病死是眾人都會碰到的議題,我們如何在人生的黃昏活躍老化、健康老化,才是應該關注的焦點。 他舉例,台灣人平均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歐洲人卻僅臥床1周,因為他們在心態、行動上追求「動到最後一刻」,即使身有病痛,也會讓自己盡量保有獨立的活動力。 「老後要讓自己有多餘的本錢,無論是知識、心靈的力量,找到可以寄託的事,包括另一半走掉,如何面對一個人?你的後援在哪裡?」黃國晉念EMBA時,跟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是同學,當時戴勝益就提出「支援系統」的概念,認為退休後應有經濟備援,支應夫妻各自的長照需求。 「養兒防老已經過時,熟齡族一定要有理財規劃,譬如以房養老、或是退休金轉為信託照顧自己,不要一下子都給小孩。」黃國晉說,隨著國人壽命逐漸延長,健康是人生步向黃昏時最大的追求,平常就該保養、健檢、有正確生活習慣,「千萬不要等老了才來存!」不讓變老與「衰老」劃上等號,我們也能老得健康、活躍! 【黃國晉小檔案】出生:1965年現職: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學歷:台大醫學系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高階管理商學組碩士(EMBA)、台大醫學系醫學士經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台大醫學保健暨醫療中心主任、澳洲雪梨大學人類營養中心博士後研究、美國賓州大學醫院及醫學院醫學教育及臨床教學進修●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年輕從事旅行業年收200萬,晚年卻在開計程車?他嘆:有些事50歲後才懂,真的也晚了.「放棄」不可恥,第三人生無須逞強!登古道只差1公里攻頂卻放棄:享受過程美好就足夠了.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半導體、台積電!中年後都該有的3個領導特質,將才的養成,是國家大事
-
2023-02-07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百病之源,常見風險曝!醫師教1招健康瘦
三十七歲的董先生,近年來體重不斷上升,每年健康檢查的異常項目都是血壓、血糖、膽固醇、肝功能指數等,且腰圍變寬有越來越高的趨勢。這個月董先生一家三口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家隔離,負責視訊門診的醫師於線上看診時,主動確認董先生的身高體重,並表示可能要開抗病毒藥;因臃腫身形為肺炎重症高風險群 (身體質量指數 [BMI] ≥ 30),醫師還提醒董先生,康復之後要記得打公費流感疫苗,因為肥胖者也容易因流感發生重症住院。肥胖併發症多 常見疾病一次看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張哲瑞醫師表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非常多,包含全身各器官系統病症,如三高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與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都在肥胖病友身上較為常見;甚至多種癌症風險也提高,如消化系統癌症如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癌、膽囊癌等,以及甲狀腺癌、腎臟癌、子宮內膜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肥胖病友的風險也多 1-2 倍。其他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等。另外,有許多想懷孕的夫妻飽受不孕症所苦,而過重和肥胖會增加男女不孕症之機率約 1-2 倍;相對的,減重可增加女性自然懷孕與人工生殖的成功率。肥胖指標這樣評估 快檢查你是否超標?肥胖症是如何診斷呢?張哲瑞醫師說明,一般根據身體質量指數 (BMI) 或腰圍來作評估肥胖的指標。BMI 在 27 以上屬於輕度肥胖,30 以上就屬於中度肥胖;以腰圍來說,若男性 ≥ 90公分或女性 ≥ 80公分也表示腹部脂肪過多,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多數肥胖因多吃少動導致 生活調整能改善除了少數遺傳與內分泌障礙以外,絕大多數肥胖病友都是由攝取熱量過多,或身體活動量不足所導致的原發性肥胖,建議以生活型態調整為第一步,包含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及行為改變等。飲食策略一般以降低總熱量為原則,若以每週減輕 0.5 公斤為目標,每天至少需減少 500 大卡,盡量增加蔬菜攝取,並且少吃油炸類、含糖飲料、甜點、甜食等,並且至少每週量一次體重,以達有效監測。【延伸閱讀】「瘦胖子」是什麼? 糖尿病死亡風險較肥胖者高2倍喝無糖茶越喝越胖? 營養師破解喝茶陷阱【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669】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03 醫療.一般外科
名嘴蔡玉真自曝已切膽囊!什麼情況需切除膽囊?名醫經驗分享「無膽之人」怎麼吃
電視名嘴、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在臉書發文自曝宣布加入「無膽聯盟」,表示自己因膽囊長息肉,已進行息肉與膽囊的切除,並宣布從此不再參與任何談話性節目談政治。為何需要切除膽囊?膽囊息肉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介紹,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內壁黏膜上突起的增生組織,在超音波影像上,呈小結節狀或乳頭狀隆起物,多數病患沒有不適感,通常在例行健檢或是膽結石術後才發現膽囊息肉。可分為良性或惡性病變,大部分的膽囊息肉為良性病變,部分尺寸較大的息肉可能是惡性腫瘤。》看詳細現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主任何明志曾接受《好心肝會刊》訪問表示,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即可。如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膽結石還有一種常見需切除膽囊的原因是膽結石,膽結石沒辦法只把石頭挑掉,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當膽結石出現輕症的疼痛症狀時,就建議將膽囊切除,否則膽結石後續造成的影響將遠大於初期的症狀,放太久也可能癌變,膽囊癌的發生率雖然低,但也值得注意。也有些人會一直忍,若已痛到無法忍受才就醫,往往已經是急性膽囊炎,也必須立刻開刀切除膽囊。急性膽囊炎腹痛是很常見的症狀,但有時可能不止是普通肚子痛。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分析,臨床上通常是有一個局部症狀、加一個全身性變化會懷疑是膽囊炎,局部症狀可能會有上腹痛,甚至有些人會痛到背後去;而全身性變化就是可能會發燒,或安排抽血檢查白血球發炎指數高等,這樣就會懷疑是急性膽囊炎,須安排影像學檢查,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囊沒了會怎樣?不能吃油?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輔助消化功能,尤其高油膩食物更需要膽汁幫助消化。有些患者會有疑慮,擔心膽囊切除後,不能吃油膩食物、油炸物?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石宜銘曾接受《聯合報》訪問表示,膽囊切除了,膽道還在,而且膽道有彈性,可略為擴張,取代膽囊儲存膽汁的功能。只有少數病人術後吃油膩會拉肚子,絕大多數都可以恢復正常飲食。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兼任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也表示,少數人沒了膽囊,吃太油會腹瀉,但這是因人而異。如果不放心,可以慢慢調適,觀察吃不同食物的身體反應。不過不管是否會造成不適,不要吃太油也是較為健康的飲食習慣。「無膽之人」怎麼吃?胃腸肝膽權威、秀傳醫院創辦人黃明和自己也因急性膽囊炎摘除膽囊,他曾受訪分享術後及日常飲食。.術後:飲食應清淡,以免膽汁分泌不及,但3到6個月後飲食就可恢復正常。.日常:除了不要太油膩,其他都與一般人飲食無異,少量多餐就好。不太吃澱粉,早上吃個蛋、水果沙拉、優酪乳,中午多吃蔬菜。【資料來源】.到底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後不能吃油?醫詳解如何應對膽結石.膽出問題可能是4種疾病,其中這2種惡性高!.腹痛恐是急性膽囊炎 醫師提醒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健保大數據/膽結石切除膽囊 沒必要使用達文西手術.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膽道專家爆膽囊炎 急返台微創動刀
-
2023-01-30 醫療.泌尿腎臟
長新冠後不舉 當心血管健康
新冠肺炎副作用竟是「抬不起頭」無法重振雄風?新竹縣東元綜合醫院泌尿中心近期陸續接獲4名個案,醫師戴順慶檢查確認各項數值正常後,推斷可能與染疫有關,但仍可治療,他並根據國際研究報告指出,染疫後得到性功能障礙風險,較一般高20%。戴順慶表示,4名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歲間,確診當下沒有「性」致,1、2個月後逐漸恢復生活,才驚覺力不從心無法行房,主要求診形態為充血時間變短,或充血不完全造成陰莖彎曲,硬度不足等。戴順慶指出,男性到了50歲可能受到男性賀爾蒙睪固酮不足,影響情緒、活力和性功能,膽固醇、糖尿病、高血壓等三高病人,因血管硬化、 血液循環差,陰莖血管會先堵塞,進而影響性功能表現,但4名個案經檢查後,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且無睪固酮低下問題,推斷可能與染疫有關。此外,感染新冠後,因身體不適、緊張焦慮、容易疲倦、心情鬱悶及注意力變差等,也可能影響勃起功能。戴順慶說,國際研究報告指出,部分男性感染新冠肺炎後,勃起功能和生殖能力變差,得到性功能障礙風險比正常人高出20%,且病毒在陰莖內皮細胞竟能存活長達8個月;至於新冠病毒對生殖系統的實際影響,仍須追蹤觀察研究,尚無定論。
-
2023-01-29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克難眷村味 衝菜嗆辣香
天氣寒涼,好吃的綠葉蔬菜種類豐富了起來。冬季蔬菜長得慢,養分和滋味累積得特別豐厚。冬季蔬菜中,品種多元、變化無窮的各種芥菜,是永遠的低調主角。燒得一手眷村好菜的新竹市議員鍾淑英說:「提到芥菜,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酸菜、福菜、梅乾菜、長年菜,甚至榨菜,但其實衝菜更值得大家認識,因為它是眷村時代,克難節儉的菜色代表之一,很適合物價高漲通膨嚴重的現在。」鍾淑英議員是道地的眷村媳婦,從年輕就受到雲南婆婆的薰陶,練就一手好廚藝。物資不豐富的年代,食材的每個部分都必須被充分運用,可以吃的吃,可以加工儲藏的也一定物盡其用。惜物善用的好習慣,延續到現在,每年冬天大心菜盛產時,她就會號召眷村鄰里一起在服務處做衝菜。「大心菜」是芥菜的一種,一般在市場上只會看到摘除菜葉、截切頂芽嫩葉後的菜心。大家比較不熟悉的是被截切掉的綠葉部分,因為通常都是熟門熟路的客人預訂,準備製作衝菜用的。做衝菜最適合的狀態,是頂芽花朵含苞未放的狀態,若等到花朵大開,植化素轉化成開花能量,衝味便會大大稀釋。其實只要是十字花科植物或多或少都帶著些衝味,芥菜類的嫩芽部位含量尤其豐富。我按照鍾淑英議員口述的製作方式,用捲心芥菜側邊長出的嫩芽,製作出來的衝菜,一樣衝得我鼻竇、眉心、腦門一路暢通,到了頭頂好像都要冒出星星了。鍾議員口口聲聲說得「很簡單」、「很容易」一點都不誇張,從加熱到裝瓶,不到三分鐘搞定。衝菜,真是一道製作容易,這一餐做、下一餐就可以吃到的方便料理。議員衝菜的做法是不加調味料的乾衝法,芥菜嫩葉洗乾淨,整把菜倒掛瀝乾水分到表面無水就可以。將整把菜葉切成小段,放入已經燒熱的鍋子內拌攪,當手掌在菜葉上方感到有熱度的時候,熄火降溫後,將菜放入乾淨的玻璃罐中,瓶口放一張乾淨的廚房紙巾,可以吸收溫度引發的水蒸氣,最後將瓶蓋扭緊,密封5、6個小時,就有濃濃衝味。取出當餐要吃的份量,加入喜歡的調味料,例如鹽、醋、糖、香油和辣油等熱炒,或是涼拌,開胃又營養。衝菜就像人生,祕訣在於「生衝、熟不衝」,年輕氣盛難免又嗆又衝動,及長,誰還有多餘精力和時間去嗆人!保持青菜半生不熟,大約三到四分的熟度最衝嗆。萬一變成快炒青菜,高溫燙青菜,少了衝味多了苦澀,可就叫走味了。我同時試做了加油加鹽版,先在熱鍋中加入少許油和鹽,其餘步驟一樣。中午入罐密封,晚餐時取出食用,一樣是衝得我眼淚鼻涕齊下。依我的實驗,瓶中的衝菜顏色會隨著時間變得黯淡,衝味倒是可以維持很久。建議大家還是少量常做,當餐吃完,享受色香味俱佳的衝菜。如果做多了一時沒吃完呢?「衝菜可以涼拌毛豆,也可以和豆乾或是肉片一起炒,甚至加絞肉包成衝菜水餃……」鍾淑英隨口變出了好幾道同場加映版料理,每一道聽起來都好吃。她有感而發地說:「年輕時不懂為什麼大人要把便宜的菜尾巴拿回來,現在當我教大家作衝菜時,我才了解,最難教付的是當年那份珍惜的用心。」「經歷過戰亂的人,會特別珍惜低調的日常,而且心存感激。」說這句話時,她突然哽咽了起來……衝菜,就是一道必然引起沁鼻和淚水的料理啊。
-
2023-01-29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享學糖線上課程|聽說運動能治百病 糖尿病可以不吃藥嗎?
許多糖友認為培養運動習慣,靠運動就能穩定血糖,但真的這樣就好了嗎?專家解惑,必須運動、飲食、用藥三管齊下,持續並循序漸進運動,同時搭配運動前後監測血糖,回診時主動與醫師討論用藥,這樣的狀況下,減少用藥並非不可能,還有機會讓血糖、血壓、血脂三高全控。聯合報慢病好日子,推出專為糖友設計的「享學糖」系列影音課程,透過想吃、想動、想玩三堂課,邀請專家針對飲食、運動和用藥,提供養成生活好習慣的方法,破解你對糖尿病的迷思。享學糖第二堂課【想動】邀請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范綱志和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針對糖友們關注的運動及控糖問題,提供第一手解答。還有糖友亞陵姐現身分享運動方法,就算有糖尿病,也能好好過日子。掃QRcode進入課程網頁,獲得更多享學糖資訊。看完這堂課,你將會學到●糖友告訴你,運動不分室內外,「踮腳走路」超有用!●跟著簡舅舅這樣動:糖尿病的輕、中、重度運動菜單。●避免低血糖可以這樣做,運動前後測血糖、與醫師討論用藥。簡舅舅小提醒踮腳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不過踮的高低,應該依每人狀況調整,腳上有傷口的糖友需要注意,就不建議勉強做踮腳運動!享學糖第二堂課【想動】【更多糖尿病衛教影音】影音1: 我有在飲食控制了,糖尿病可以不治療嗎?影音2:「吃甜食」是罹患糖尿病的主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1-19 養生.運動健身
連假不想關在家裡?全台18條最受歡迎、可當天往返步道一次看
連假不想假期待在家中,可以去哪裡?事實上,台灣各地都有頗具特色的步道,除了能活動筋骨之外,還能遍賞不同美景。不過步道那麼多,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網站《健行筆記》的「台灣百大必訪步道」是由全台近100萬投票數選出,選出來的步道有高海拔台灣百岳級、稍具挑戰的中級山、也有輕鬆易行的步道,適合各種不同的族群。以下為《元氣網》挑選可當天往返的步道:北部篇基隆步道.忘憂谷步道望幽谷是一個V字型的山谷,可在綠油油的草地放鬆也可看到八斗子漁港來往的漁船,以及可眺望到遠處的基隆嶼,遊客至此,在環狀的稜線及山谷步道,漫步於山谷草地,走於臨崖的稜線,遠眺海天,俯瞰崖下的海蝕平台豆腐岩,還有雄奇可觀的臨海峭壁,夜晚時分海面上漁火點點與九份山城的燈火,形成一齣唯美的山海之戀。》看更多步道長度:1.7公里所在地區:基隆市中正區所需時間:1小時台北步道.七星山主峰、東峰步道七星山因火山劇烈活動噴出大量岩漿,冷卻凝固後於火山口形成七個大小不一的火成岩山頭而得名,其主峰標高約1,120公尺,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第一高峰。七星主峰-東峰步道跨越七星山南北兩側,可分別由小油坑、冷水坑及苗圃等3處登山口進入。其中由小油坑登山口往東南方前進,行經七星主峰、東峰、七星公園與夢幻湖等著名景點,最後抵達冷水坑登山口。另一路線則可由小油坑登山口往南抵達苗圃登山口,主要行經七星主峰,另由3.7公里苗圃步道2號亭叉路口,則可銜接至七星公園、夢幻湖等據點。》看更多步道長度:4公里所在地區:台北市北投區所需時間:2小時30分鐘新北步道.草嶺古道草嶺古道是先民開闢淡蘭古道的其中一段,目前最為人知的是從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路途經過新北市及宜蘭縣交界的草嶺,沿路經過兩個重要石碑,而讓這條「草嶺古道」聲名遠播。古道的鋪設,以南方築路技術為底,歷經日人拓寬、光復後各單位的重視,每年入秋後東北角管理處推廣芒花季,讓古道成為一條受民眾喜愛的健行步道。》看更多步道長度:8.5公里所在地區:新北市貢寮區、宜蘭縣頭城鎮所需時間:4小時桃園步道.東眼山自導式步道東眼山森林遊樂區位於桃園市復興區,屬於雪山山脈的尾端,從桃園阿姆坪遠眺,山形頗似躺著的少女以大眼睛向東而望,讓「東眼山」之名不脛而走。整個遊樂區面積近一千公頃,擁有綿延三百多公頃的柳杉樹海奇景。區內以海拔1212公尺的「東眼山」地勢最高,自山頂可飽覽周圍山景連綿,遠眺桃園、三峽、淡水河等景致,也是觀賞桃園夜景的好去處。》看更多步道長度:3.5公里所在地區:桃園市復興區所需時間:2小時新竹步道.鳳崎落日步道步道入口位於天德堂西側,終點位於蓮花寺停車場;沿線楓香、烏桕、九芎、樟樹、山櫻花、相思樹、杜英、黑松等多樣性的植物景觀,景致豐富,美不勝收;沿路綠蔭遮蔽,清幽涼爽,適合清晨及黃昏時登山健行。登高可眺望新竹沿海景觀,西落夕陽,令人心曠神怡。》看更多步道長度:3公里所在地區:新竹縣新豐鄉、新竹縣竹北市所需時間:1小時40分鐘苗栗步道.火炎山、南鞍古道O型走火炎山是臺灣少見的惡地奇景,山峰上岩層裸露、少有植被,赤紅色的崩崖絕壁,像極了外星球,遠看貌似熊熊烈火在燃燒,彷彿進入「月世界」,因此有臺灣版大峽谷之封號。火炎山標高602公尺,步道大都是泥土及石塊砌成的階梯,沿途多為上坡路段,但大都有樹林遮蔭,走起來陰涼舒適,但部分路段狹窄陡峭、且地震脆弱,可以體驗彷彿走在懸崖上的「不不驚心」。》看更多步道長度:6.4公里所在地區:苗栗縣三義鄉所需時間:3小時中部篇台中步道.大坑4號步道地處海拔470至859公尺之間的4號步道,坡度落差極大,其中一段長約300公尺的垂直陡坡,考驗遊客的體力及耐力,被稱為「軟腳坡」。由於地震緣故,步道中段植被面積較少,山稜線步道蜿蜒,遠觀狀似萬里長城,居高臨下挑戰遊客的膽識,終點可連接5號步道最高點-頭嵙亭。》看更多步道長度:1.9公里所在地區:台中市北屯區所需時間:2小時40分鐘彰化步道.松柏嶺登廟步道在日治時代由於交通不發達,松柏嶺居民做買賣大多到二水街道,而將其所生產的山產一擔擔地由受天宮旁之山徑穿過早期的通商小道「摸乳巷」,沿著石頭坑仔(今豐柏路)至二水街上出售,然後再買回所需的日用品循原路回山頂。為便於挑擔行走,有熱心人士將「摸乳巷」拓寬使幽暗狹窄之山中通道變成較明亮寬闊的山徑。爾後,松柏嶺居民不再跋涉山徑至二水做買賣,步道行走的都是休閒健身的遊客,而往日成群的「挑夫」景象亦已成歷史。》看更多步道長度:1.7公里所在地區:彰化縣二水鄉所需時間:50分鐘南投步道.合歡北峰步道北合歡山海拔3422公尺,是合歡群峰的最高山,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西界的高山之一。東側從中橫公路上的金馬隧道到大禹嶺間,或西側台十四甲公路沿線的合歡山莊至小風口,都可清楚看到北合歡山圓潤平緩的獨立山形,其接近山頂的稜線上,豎立一座巨型的反射板,這可說是北合歡山的標誌,非常容易辨認。與蒼翠的冷杉森林共同織繡大地。春夏時分,無處不是繽紛的花海。》看更多步道長度:2公里所在地區:南投縣仁愛鄉、花蓮縣秀林鄉所需時間:3小時南部篇雲林步道.雲嘉大尖山、二尖山步道二尖山位於嘉義縣梅山鄉龍眼村,是大尖山的副峰,高1274公尺,從竹仔岑開始步行,沿著大尖山稜線,經過海拔最高1304公尺的大尖山一等三角點,隨後緩慢下坡,便到達登山客休憩的好景點。另一條登山口是從龍興宮後方,順著枕木步道攀登,沿途除竹林、衫木林立外,偶而穿越茶園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每年秋末冬初寒流來襲時,更有機會可以一睹波瀾壯闊的雲海,漫步在步道間,讓人置身世外桃源一般。大尖山海柭1299公尺,有一等三角點基石,兩者位於山頂稜線,相距約15分鐘路程,往古坑方向可俯瞰雲嘉平原及檳榔樹,往梅山方向可俯瞰山谷及茶園,並可遠望草嶺,視野極佳。》看更多步道長度:7.8公里所在地區:雲林縣古坑鄉、嘉義縣梅山鄉所需時間:3小時30分鐘嘉義步道.獨立山國家步道嘉義縣內群山連綿,唯有獨立山行單影孤,孑然而立,因而得名。獨立山步道前身為獨立山古道,最早為先民運送山下日常必需物品至山區而闢的古道。日治時期為運送林產而修建阿里山鐵路,在獨立山環繞三週而達山頂。獨立山古道規劃為獨立山國家步道,難易度低,適合親子共遊。沿途可見溪谷、鐵道、隧道、吊橋,景觀多變。螺旋三次而上的鐵道更是特有的景觀。》看更多步道長度:3.5公里所在地區:嘉義縣竹崎鄉所需時間:2小時台南步道.梅峰古道梅峰古道為昔日南化關山地區通往楠西的交通要道,,由大理石、石塊階梯共同組成,起點入口位於大眾餐飲民宿之停車場旁,沿途花草扶疏、生態豐富,五月時分還可見到一大片當地復育的台灣百合。古道越往上行靠近山稜處可見密集高大的筆筒樹林,四周蕨類生長茂密,彷如踏入侏儸紀時代的叢林,氣氛神秘,是遊客不可錯過的森林景觀。》看更多步道長度:2.2公里所在地區:台南市楠西區所需時間:2小時高雄步道.柴山步道(北柴山)柴山又名壽山、打狗山,具獨特的石灰岩嶙峋地形及珊瑚礁植被,還珍貴的史前貝塚遺跡,因長期軍事管制,形成一座未被破壞的自然人文生態寶庫。在柴山一千多公頃的森林裡,擁有900多種的原生種植物,其中包括珍貴稀有的台灣海棗、密毛魔芋、小葉朴、菊花木、鵝鑾鼻燈籠草、松葉蕨等。同時也護育著多種珍貴野生動物、昆蟲、鳥類、爬蟲類及數量種類繁多的蝸牛,當然還有最著名的台灣獼猴。》看更多步道長度:5公里所在地區:高雄市鼓山區所需時間:3小時屏東步道.阿朗壹古道(琅嶠‧卑南道)(需預約申請)阿塱壹為達仁鄉安朔部落的舊稱,而旭海到安朔這段路程,被稱做「阿塱壹古道」。這一段海岸線是目前台灣少數仍未有公路開通的地區,生態環境保存良好,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自然景觀方面,阿塱壹古道因為延伸至台灣海岸段,加上還未開發,使得這裡的海岸景觀仍然相當完整,尤其岸邊的長礫石灘,一顆顆渾圓的鵝卵石,大小不一、分致錯落在岸上,像極一堆堆的石盤。》看更多步道長度:7.2公里所在地區:屏東縣牡丹鄉、台東縣達仁鄉所需時間:4小時東部篇宜蘭步道.聖母登山步道(抹茶山)聖母登山步道位於宜蘭縣礁溪鄉五峰旗瀑布風景區上方,為天主教徒的朝聖之路,亦是前往蘭陽五岳之一的三角崙山之中繼站。終點的觀景平臺是宜蘭與臺北行政疆界,東臨蘭陽平原、西枕雪山山脈層巒疊翠;而稜線迎風面箭竹綠海隨風飄動、沙沙歌聲,美得讓人駐足忘返。》看更多步道長度:5.33公里所在地區:宜蘭縣礁溪鄉所需時間:5小時花蓮步道.砂卡礑步道砂卡礑步道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看更多步道長度:4.5公里所在地區:花蓮縣秀林鄉所需時間:3小時20分鐘台東步道.都蘭山步道都蘭山林相豐富,登山時可以看見許多高大筆直的筆筒樹,樹皮光滑的九穹,蛇木、金禪蘭、竹柏蘭等等,也可見許多當地原住民常用的植物,例如阿美族人平時用來包糯飯的假酸漿。隨著步道繼續向上爬升,高度的不同,都蘭山的林相也有所變化。因為環境潮濕,都蘭山的樹林裡有許多蔓藤纏繞,彷彿電影「泰山」的場景。》看更多步道長度:3.8公里所在地區:台東縣東河鄉所需時間:5小時30分鐘外島篇馬祖步道.螺山自然步道位於山海之際的螺山自然步道,早期是后澳居民採蚵及釣客常行走的小徑,沿著懸崖而闢,階梯頗陡,來回約需40分鐘,沿途設有兩處景觀台,終點可以眺望海上孔子像;因受季風吹拂影響,步道植被生長受限,列為馬祖珍稀保育類的凹葉柃木(檳柃木)卻隨處可見,也因長年受海上東北季風吹拂,產生了獨特的「風剪作用」,樹姿雅致如盆景,展現出嶙峋蒼勁之美。》看更多步道長度:0.85公里所在地區:連江縣北竿鄉所需時間:50分鐘
-
2023-01-19 寵物.寵物疾病
毛小孩生病怎麼辦?盤點2023全台不打烊動物醫院,看診4件事需注意
家中毛小孩如果生病怎麼辦?如果遇到需緊急就醫的疾病或意外,找不到家裡附近的有看診的動物醫院,飼主真的會很無助。《元氣網》整理全台服務不打烊的動物醫院,讓您家寵物可以迅速就醫。春節期間易發生毛小孩被突如其來的鞭炮聲響嚇得四處亂竄,或外出未使用牽繩、箱籠或其他適當防護措施,造成毛小孩走失甚至受傷。而除了鞭炮易讓寵物導致驚嚇、車禍,過年期間寵物容易會有這些疾病問題,腸胃炎、胰臟炎、感冒、食物中毒、尿道炎、暈車,甚至有很多飼主喜歡讓過年讓寵物穿衣添喜氣,卻沒注意到卻讓他熱到中暑。在春節連假不是所有的動物醫院都有看診,《元氣網》整理春節期間全台有服務不打烊的動物醫院,讓您家寵物可以迅速就醫。過年有看診的動物醫院《元氣網》幫飼主們整理春節期間全台24小時有看診的獸醫院(以貓狗寵物為主),若您家毛小孩在夜間臨時需要掛急診,可以參考以下整理資訊:北部24hr動物醫院1.大安動物醫院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162號1樓電話:(02)2363-20202.興泰動物醫院 24hr急診重症中心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延吉街57號電話:(02)2579-57223.杜克動物醫院-夜間急診/24小時住院照護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117號電話:(02)8732-47894.築心動物醫院地址:新竹市東區經國路一段654號電話:(03)533-80555.元氣動物醫院藝文分院 24hr急診重症中心地址:桃園市桃園區莊敬路一段156號電話:(03)355-3911中部24hr動物醫院1.全國動物醫院台中總院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八街100號電話:(04)2371-04962.格林威治動物醫院 24H 急診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486號電話:(04)2320-22793.康德動物醫院 夜間急診地址: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270號電話:(04)2241-27004.慈愛動物醫院-台中總院(24H急診)地址:台中市大里區國光路二段539號電話:(04)2406-6688南部24hr動物醫院1.慈愛動物醫院-台南總院(24H急診)地址:台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473號電話:(06)220-31662.聯盟動物醫院(仁武總院)地址:高雄市仁武區鳳仁路231號電話:(07)374-09643.聯盟動物醫院(旗楠院)地址:高雄市楠梓區旗楠路106號電話:(07)353-59184.中興動物醫院 農十六分院地址:高雄市鼓山區大順一路935號電話:(07)550-3532東部24hr動物醫院上海動物醫院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上海街63號電話:(03)834-1853(以上營業時間以各家公告為主,去之前請先打電話確認是否營業!)看診4件事情要特別注意1.大部分的醫院/診所比照急診收費2.幾乎只接受現場掛號3.看診順序會依照現場情況調整4.最後也是重要的,請大家出發前先打電話詢問現場狀況,確保診所有開,才不會去現場撲空。希望以上資訊,飼主都不需要用到,寵物能平安過好年。若不幸需要去醫院看診也沒關係,一但發現寵物狀況不對勁,立馬將牠送醫檢查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您的寶貝定能痊癒。「為了毛小孩的健康,請幫牠定期健檢,讓牠陪妳久一點。」►點看更多毛孩照顧技巧:http://bit.ly/3XnF9Z4
-
2023-01-17 醫療.呼吸胸腔
不只新冠,肺炎鏈球菌來襲/肺炎高危險群,四群人要當心!
近期,隨著邊境解封,防疫措施逐步鬆綁,民眾漸漸回歸疫情前的生活型態。但疫情兩三年來累積「免疫負債」不容忽視,除了流感、新冠肺炎,社區內也充斥著肺炎鏈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等。75歲阿公近期感染肺炎鏈球菌引發重症,住進加護病房超過一周,家屬多次簽下病危通知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林志學表示,阿公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一直以來控制得很好,只是隨年紀增長,免疫力變差,多個月前曾建議阿公施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強化自身的保護力。走過鬼門關後,阿公回診第一句話就說:「真該聽你的打肺炎鏈球菌疫苗」。Q:誰需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容易感染流感、肺炎鏈球菌主要有4大高危險族群:(1)慢性疾病者(2)外出族(如業務、醫護人員)(3)吸菸族(4)得過新冠肺炎者等林志學說,得過新冠肺炎者更要注意,別以為「陽」過,就獲得全能無敵星星,過去可能身體狀況較差,才有機會被病毒入侵,因此陽過後也得格外注意。小孩、長者也是肺炎的高風險族群,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延伸閱讀】遠離肺炎 4高危險群宜打2疫苗Q: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會有什麼症狀?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志道表示,臨床上常見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細菌性肺炎病患求診,一旦感染引發肺炎症狀較為嚴重,會出現:(1)咳嗽(2)黃綠色濃痰(3)高燒(4)肌肉痠痛胸痛(5)呼吸困難等若引起中耳炎,則會耳痛、發燒,甚至惡化為腦膜炎,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腹瀉、頸部僵硬、失去意識等症狀。>>【延伸閱讀】肺炎鏈球菌來襲 高風險群別輕忽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胡松林提醒,呼吸道疾病症狀類似,如果反覆發燒,都是超過39度的高燒,就得高度警覺。曾有患者反覆高燒不退,以為是感冒,僅到診所拿藥服用,直到出現喘、胸痛時才至大醫院求診,一照X光已是嚴重肺炎,持續注射抗生素仍無法控制,最後只能插管治療。胡松林建議,高風險對象可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針對反覆發燒的症狀應提高警覺,別等到「喘」才感受到不對勁,原本可以透過口服抗生素控制的疾病,最後可能因為延誤就醫,得插管治療,且面臨到敗血症等威脅。>>【延伸閱讀】冬天是肺炎好發時節,醫師教你遠離肺炎威脅Q:該如何選擇肺炎鏈球菌疫苗?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近期為流感季,以及新冠疫苗第四劑接種的時節,一般來說,接種疫苗,仍以一隻手臂接種一種疫苗為主,藉此觀察疫苗接種後是否有不適的反應,如果要同一天接種第三種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則需視醫師評估。目前針對七十一歲長者,每年提供十萬劑公費廿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由於施打過一劑後,同一劑型疫苗就不需要再施打,因此,疫苗數量是以每一年新邁入七十一歲的長者人數為基準,目前尚無擴大施打對象計畫。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肺炎鏈球菌分為許多血清型,其中以血清型四、六B、九V、十四、十八G、十九F、廿三最容易引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成年人可考慮自費施打「十三價結合型疫苗」,隔年再打「廿三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更為完整,慢性疾病、免疫疾病等高風險者更應自費施打。胡松林表示,針對19到65歲未滿者且從未接種過:●建議先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間隔至少8周再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第2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陳志道建議,最好是「左流右肺」,左手臂打流感疫苗、右手臂同時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另搭配打新冠疫苗追加劑,藉此取得更完整的保護力,度過免疫負債的流感大年。>>【延伸閱讀】 肺炎鏈球菌來襲/流感、肺炎鏈球菌多重感染,治療更棘手!Q:平常可透過哪些食物保養自己的肺,提高身體免疫力?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 營養師吳家彤表示,保護肺平日應多攝取抗氧化食物,例如:1.新鮮疏果2.全榖雜糧類3.蛋白質方面,則優先選擇豆類4.海鮮類●若是因病沒胃口,可在食物中增加些辛香料,像是蔥薑蒜和胡椒等。●若喉嚨痛則可吃些果凍、冰淇淋、優格等,較好吞嚥,也可以補充蛋白質和熱量,對付疾病的來襲。
-
2023-01-11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者有機會不吃藥?醫曝有一類人可以做手術改善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務,最後促成了「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的發展,這是至今為止,最有效且長期的減重方法—可以同時減重和解決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減重手術是什麼?一般人聽到「減重手術」這個名詞,也許會想到抽脂手術,然而抽脂手術並非減重手術,我們可以從人類脂肪的分佈知道它們的差別,人體脂肪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其中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較相關者為內臟脂肪,而抽脂手術抽取的為皮下脂肪,與代謝性疾病關聯不大,且抽取量有限,因而不能算一種減重手術。故在此說的減重手術,都是指在胃腸道方面介入,使病人吃得少或吸收少,才能達到真正減重的效果!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手術?說到減重手術,不少人會以為這樣的手術要自費很多錢,其實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是有給付的,健保給付減重手術規定如下(1) BMI ≧37.5 kg/m2 or(2) BMI ≧32.5 kg/m2 合併肥胖引起的高危險性併發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在7.5%以上、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3) 且需符合以下條件:(a) 經半年以上的運動飲食控制、內科減重治療均失敗。(b) 年齡介於20~65歲。(c) 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d) 無酗酒、嗑藥及其它精神疾病。(e)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從上面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在病患要做手術之前其實要經過很多程序,不只要BMI超過一定標準,還必須做過其他減重治療失敗,最後還要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認定,確認患者的肥胖並不是因為精神疾病引起,才能接受手術。這麼多的程序其實就是避免在不該進行減重手術的人身上做了手術,所以如果懷疑自己的身材已經到嚴重的病態性肥胖,可以到門診進行評估,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專業的醫師會提供最適合你情況的選項!減重手術要怎麼做呢?減重手術在歷史上的發展已經超過50年,早期外科醫師認為病患肥胖可能肇因於消化吸收過剩,因此最早的減重手術以小腸繞道為主,當時的手術均是開腹手術,術後傷口大常會造成病人不敢動,使得這些病態性肥胖的病人心血管問題更加重,因此早期減重手術死亡率較高。另外當時的手術方式以小腸繞道為主,如果繞道過少瘦身效果不佳,繞道過多則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成效差異性大、副作用多、死亡率高,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直到1980年代,縮胃手術的概念開始興起,再加上微創手術的蓬勃發展,病人術後住院天數短、恢復快且疼痛較低,讓減重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以腹腔鏡進行減重手術就成為世界主流。而縮胃手術實際上又是怎麼進行的呢?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胃袖狀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做法是切除較大彎曲部分的胃[1],以減少胃的容量,讓患者的食量變成大約150毫升左右,一年下來大約可以減少25%左右的體重。由於切除了大部分的胃,所以也會減少飢餓素(ghrelin)的分泌,使患者吃少之外也不會有飢餓感。到這裡也許你會想,減少25%的體重似乎不是太多,以一個155公分,100公斤的女性為例,她本來的BMI換算下來是42左右,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後,她一年後的體重大約是來到75公斤,BMI則變成31左右,仍是處於中度肥胖的身材。沒錯!減重手術並無法使人從重度肥胖變為苗條的模特,但對於減少肥胖相關的併發症而言,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如果覺得減少25%的體重不夠,還有另外一種手術叫做「胃繞道手術」(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同樣是以腹腔鏡進行,和胃袖狀切除一一樣是限制胃容量,不同的是,胃繞道手術同時跳過 100-300cm的小腸的吸收,使得體重可以減少更多,一年約可下降 30%的體重,不過由於腸道被繞道的緣故,這個手術也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術後要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鐵劑等營養素,還有可能因為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噁心不適感(Dumping syndrome)。[2]有沒有什麼後遺症?胃袖狀切除手術現在做完胃袖狀切除手術病患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胃食道逆流,根據研究[3],大概有三成的病人接受胃袖狀切除後會出現症狀,或讓本來的症狀加劇。不過症狀經過藥物治療(例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多能緩解,相較於肥胖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而言,還是利大於弊。另外長時間有些病人還是會因為胃的擴張而增加食量,如果沒有控制甜食的攝取還是會復胖。胃繞道手術而胃繞道手術的後遺症大多是以營養素缺乏為主,若病人術後的服藥順從性不佳,沒有按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可能過了幾年會因為嚴重貧血的症狀再次回到診間。也是因為術後飲食的調控複雜,這個胃繞道手術通常不會作為手術的首選。做了減重手術,就可以不用吃糖尿病的藥了?腸胃道的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和我們身體的代謝,像是血糖調控、賀爾蒙的分泌等等也有很密切的關連,經過減重手術的病人,不只體重減輕,有研究[4]發現肥胖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情形獲得大幅度的改善,且效果在體重瘦下來前就很顯著。舉例來說,術後原本每天定時要打胰島素的病人,或許可以單純靠口服血糖藥便可控制血糖,甚至連藥物都不需服用,大大減少了糖尿病治療帶來的不便。當然並非所有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目前研究顯示只有合併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才適合做手術。結語減重手術的目的並非只是讓身材變地更好看,一個嚴重肥胖病人在經過減重手術後無法保證會成為模特兒身材,只能從大胖變成小胖而已,然而減重手術最重要的是,可以顯著減少肥胖伴隨的心血管併發症和全身性代謝問題,而且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來說,經過減重手術後甚至能不吃藥就控制好血糖。參考資料:[1] Hayes K, Eid 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erioperative Care. Surg Clin North Am. 2016 Aug;96(4):763-71. [2] Shoar S, Nguyen T, Ona MA, Reddy M, Anand S, Alkuwari MJ, Saber AA. Roux-en-Y gastric bypass reversal: a systematic review. Surg Obes Relat Dis. 2016 Aug;12(7):1366-1372. [3]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vs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on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Morbid Obesity: The SM-BOS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 Jan 16;319(3):255-265.[4] Affinati AH, Esfandiari NH, Oral EA, Kraftson AT. Bariatr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urr Diab Rep. 2019 Dec 4;19(12):156【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淺談減重手術】
-
2023-01-02 醫療.新陳代謝
為何糖尿病本身病因單純 衍生而出的併發症卻變得棘手?
一、糖尿病用藥的原因與目標糖尿病是一種系統性的慢性疾病,病因基礎是胰島素阻抗,造成身體無法好好利用我們所攝取的糖分,細胞處於看得到糖分卻吃不到的窘境。而血液內充滿大量的糖分,看似無害實則造成人體各個器官很大的傷害,長久下來將產生各式的併發症:1. 心臟及血管病變:長期的糖分會對造成血管壁粥狀動脈硬化,產生心血管傷害。2. 神經病變:糖分會造成神經的受損,產生周邊或自律神經病變,病人可能會有手腳麻木、心悸、便秘、腹瀉等症狀。3. 腎病變:腎臟被迫要提高過濾效率,造成腎絲球(腎臟內過濾的小單位)受傷,進而造成發炎硬化,反而失去過濾的功能形成腎病變。4. 視網膜病變:高血糖的環境會對視網膜小血管造成傷害,視神經細胞缺氧後凋亡,是目前造成眼盲的重要原因。可以說糖尿病本身病因單純,然而「牽一髮而動全身」,衍生而出的併發症反而更加棘手。根據「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的統計,2019年的糖尿病人口數為220萬人,其中以第二型佔多數,換算下來的盛行率大約為9.32%[1],而這項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也帶給醫療系統極大的負擔。對民眾來說控制血糖,可以幫助自身的健康,延緩、阻止併發症發生,增進生活品質。若是症狀輕微的糖尿病患可以及早開始篩檢,在對的時機點做對的處置而減少併發症時,有限的醫療資源就能救助已經產生嚴重併發症的糖尿病人,使疾病得到妥善得治療。因此民眾若也能夠有自主篩檢、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等意識,對於整體糖尿病友的福祉將會有大大的提升。二、用藥改變、醫師態度改變因為高血糖是造成一切併發症的根本,因此也造就了藥物、胰島素的蓬勃發展。過往,在許多治療上治療者所著重的往往是血糖的數值控制,開立藥物可能只專注在副作用或成本,如此可能會忽略糖尿病人本身潛藏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如:有無肥胖等共病、治療時的年齡、是否已經有心血管等併發症。就以肥胖這項議題來說,過去十幾年來,已經有多篇研究以及回顧性文獻,指出肥胖可能會加速分泌胰島素的Beta細胞受損,以及加重胰島素阻抗。因此不管是在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或是加重第二型糖尿病上,肥胖都扮演著極大的角色[1],[2]。因此在台灣「第2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中,也都有強烈建議針對糖尿病合併肥胖患者,醫師在治療上應該應用飲食、運動、藥物或手術等方式去治療肥胖,以達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因此除了調控血糖外,醫學界也愈加重視心血管疾病以及腎臟病等併發症的預防。儘管糖尿病與其併發症的控制十分棘手,目前醫藥界也研發出了許多可以有效預防心衰竭與腎臟保護的藥物,像是其中的排糖素(SGLT2抑制劑),值得慶幸。正常生理下的腎臟每天過濾大量水份,其中也會有不少的糖分隨之排出,腎臟理論上會藉由近曲小管的葡萄糖受器SGLT2回收大部分的糖分。這種回收糖分的原理是來自於糖分對於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營養物質,因此需要被回收利用。然而在糖尿病人中,就是因為身體已經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又攝取過多,造成血糖過高而導致後續一系列糖尿病症狀。因此透過抑制回收糖分,可以讓身體已經過多的葡萄糖濃度回到穩定的水平。而科學家們很快就研發出了可以抑制這個回收通道的抑制劑藥物:排糖素。這個排糖素除了可以降低血糖外,科學家們更發現它有驚人的心臟和腎臟保護效果。一項刊登於2015年NEJM的研究明確指出,這些藥物可以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更可以減少心衰竭的發生[4]。而2016年同樣在NEJM中也發現這些藥物可以減少腎病變惡化的風險[5]。目前排糖素主要用於第二線藥物,用於使用目前糖尿病第一線藥物Metformin(格華止®)未達預期療效時之輔助用藥,劑量的形式同常是以一天服用一次為主。然而請注意:實際用藥需以主治醫師開立藥物為主,切勿自行調整藥物劑量!醫師在開立藥物的同時,針對糖尿病伴有肝、腎功能異常的病人,也會避免使用可能慢性影響肝、腎功能的藥物。除了上小節提到的排糖素外,目前糖尿病治療上還有一個治療的利器,就是腸泌素受體促進劑(GLP-1 RA),其藥理機制來自人體的賀爾蒙:腸泌素(GLP-1)。在人體腸道系統中,有一種神經內分泌細胞L細胞在受到葡萄糖分子的刺激後可以分泌出腸泌素,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調控血糖;同時也會進入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食慾並產生飽足感,以減少攝入更多的糖分。因此,可以說腸泌素就是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神隊友」。而拜科學進步所賜,科學家研發出腸泌素受體促進劑,可以作用在腸泌素受體上產生與人體內腸泌素相同的作用,有效調降血糖同時有著較低「低血糖」的風險,是第二線藥物當中的首選用藥。除了以上好處以外也有研究證實其對於心血管系統有保護效果[6],像是其可以預防糖尿病患者動脈粥狀硬化並間接預防心肌梗塞。在劑量以及服用頻率上,不同種類的腸泌素受體促進劑也不同,因此以實際服藥狀況以醫師之用法為主。三、隨著醫界潮流,公衛政策也鼓勵共照如前段小節提及,糖尿病的控制不佳會造成腎臟病變的發生。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2.8萬具有糖尿病及腎病的共病患者。因此許多糖尿病友時常在不同醫療院所之間做重複性的檢查,除了浪費有限的醫療資源外,更使病人浪費大量時間在醫療院所之間來回奔波。近年來,政府也開始正視糖尿病整合照護的重要性,因此健保署在2022年開始推動「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以往糖尿病照護僅著重在醫療,現在更加強調全人醫療,從預防、衛教、篩檢、治療等面向共同處理,藉由整合醫師、藥師、營養師、社工等跨科團隊,提供每位病人「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透過篩檢、衛教早期介入初期病患的病程發展,面對較嚴重的糖尿病患則可以積極治療,以避免心血管、腎臟疾病的惡化。而健保端也透過提高給付點數達到鼓勵醫療院所整合跨團隊,提供病人一站式的跨科別醫療照護,如此一來除了可以整合病人資訊外,也替病患省下舟車勞頓的時間。在「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下,不管是病人、健保體系、以及醫療院所端都可以各取所需,同時讓疾病的診療可以更加完整。在愈來愈完善、貼近醫病需求的公衛政策下,期許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受到更完整的照護。Reference1. 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2. Kahn, S. E., Hull, R. L., & Utzschneider, K. M. (2006). Mechanisms linking obesity to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Nature, 444(7121), 840-846.3. Al-Goblan, A. S., Al-Alfi, M. A., & Khan, M. Z. (2014). Mechanism linking diabetes mellitus and obesity. 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 7, 587.4. Zinman, B., Wanner, C., Lachin, J. M., Fitchett, D., Bluhmki, E., Hantel, S., ... & Inzucchi, S. E. (2015). Empagliflozi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3(22), 2117-2128.5. Wanner, C., Inzucchi, S. E., Lachin, J. M., Fitchett, D., von Eynatten, M., Mattheus, M., ... & Zinman, B. (2016). Empagliflozin and progression of kidne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5(4), 323-334.6. Ussher, J. R., & Drucker, D. J. (2014). Cardiovascular actions of incretin-based therapies. Circulation research, 114(11), 1788-1803.【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不只控血糖、更要從頭到腳照護!談談糖尿病共照網發展】
-
2023-01-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0多歲男打完莫德納返家途中死亡!獲VICP救濟30萬元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根據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第193次會議紀錄,此次審議90案,獲救濟共12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70多歲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續於返家途中死亡,個案本身有冠心症、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及心房顫動等病史,依症狀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為潛在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但無法排除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因此核予救濟金30萬元。另外,嘉義縣方○○(編號:322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左腋下淋巴結腫大之症狀與接種卡介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胡○○(編號:366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局部脂肪萎縮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桃園市符○○○(編號:3316)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膿瘍培養結果為表皮葡萄球菌,屬感染症,惟個案皮膚紅腫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蕭○○(編號:2194-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住院治療前有扁桃腺炎及腹瀉等感染情形,個案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發炎,惟個案腸胃道症狀仍有可能為過敏性紫斑症所致,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之關聯性,適用行政程序法第128條第1項第2款規定「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者,但以如經斟酌可受較有利益之處分者為限」,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5000元。新竹縣趙○○(編號:353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蕁麻疹之症狀與接種 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陶○○(編號:3097)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本身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於接種疫苗後出現全身紅癢情形,經診斷為蕁麻疹。其症狀距離接種時間已2週,惟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 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高雄市徐○○(編號:311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23日出現視力模糊情形,經診斷為視神經炎。個案之抗磷脂抗體檢驗結果顯示為陽性。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 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元。新北市林○○(編號:302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因持續發燒、不適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肺炎合併敗血症。而AZ疫苗係屬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並不具致病力,不會造成感染症。個案之相關檢驗及檢查結果並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4萬5000 元。桃園市王○○(編號:297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3日因發燒、肌痛及噁心感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腦皮層微小靜脈血栓。血小板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目前醫學實證顯示此年齡層於接種AZ疫苗後27日內靜脈血栓之發生率有上升 情形,且個案無血栓相關危險因子疾病史。研判個案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 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台中市廖○○(編號:368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5分鐘即出現嘔吐、胸悶喘等情形,依病歷記載及處置方式無法確認是否為急性過敏反應,研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另個案到院後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疑似有近期梗塞,又個案本身具多重心血管疾病史,故其疑似中風情形與接種高端疫苗無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7 條第1款規定,不予救濟。台北市王○○(編號:373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接種疫苗後19日起陸續出現肩痛、呼吸喘及嘴唇、手部出血點等情形,於接種後45日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及貧血,檢查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查個案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及胃潰瘍等疾病史,其下肢水腫及貧血情形與其潛在疾病有關,惟其血小板低下情形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
-
2022-12-25 醫療.泌尿腎臟
健保大數據/血液透析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高雄長庚醫院/照顧南台灣腎臟 獲慢性腎臟病疾病認證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10年洗腎人數排名,高雄長庚1,622人,位居醫學中心第一。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副教授吳建興表示,該院成立以來,已有36年的治療經驗,院內腎臟科有28名主治醫師、160名專業透析治療師,備有190台透析機,服務量能巨大。也致力幫助腎臟病患者減少危險因子及延緩疾病惡化,肩負南台灣腎臟照護重任。吳建興指出,高雄長庚醫院有一千多名病人接受住院及常規血液透析治療,以一般患者每周需進行至少3次血液透析,高雄長庚醫院含鳳山長庚院區每月約服務超過1萬4,000治療人次,為全台單一醫學中心最大的服務量。吳建興說,每個腎臟約由100萬個腎元組成,且無法再生,一旦失去功效就會成為末期腎病。為延緩疾病,醫院會積極找出危險因子,藉專科醫師、營養師、藥師及衛教師,讓病人認識疾病也給予正確治療觀念。在高雄長庚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中,若患者維持血液透析的瘻管失去功用,能立即由血液透析治療團隊啟動,由心臟內外科及放射科團隊執行血管手術來打通,完整醫療服務,都能在單一院區進行。院方創新治療、臨床研究及照護品質持續提升,去年更獲醫策會「慢性腎臟病疾病認證」的肯定。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腎臟病難發現 及早檢查避免洗腎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110年洗腎人數827人,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永泰指出,洗腎僅是替代腎臟功能,並非治療腎臟疾病,無法讓腎功能恢復,建議民眾及早做身體檢查,及早發現愈好治療控制。一旦洗腎就是一輩子的事?陳永泰說,是否需要長期透析仍須視病患腎臟功能有無恢復,若腎臟因慢性疾病導致腎功能慢慢衰退,就不會恢復;但臨床上仍有部分急性腎損傷病患,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腎功能慢慢恢復,就有機會脫離透析。飲食方面,陳永泰指出,透析患者雖可靠洗腎清除毒素,但無法把所有毒素都洗乾淨,因此病患仍須忌口,包含鈣、磷以及電解質如鉀離子也需控制。至於洗腎過程有無風險,陳永泰說,目前透析相對安全,但光靠透析也只能提供正常腎臟功能的10%至15%,病患仍會有尿毒問題及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台灣約有四至五成洗腎病患的共病症為糖尿病,因此建議病患若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要積極控制。目前新的藥物已有研究證實可減緩、延緩腎功能衰退,因此積極服藥也很重要。地區醫院No.1員林基督教醫院/腎臟、心臟科共同照護 電子化洗腎 品質更穩定彰化縣員林基督教醫院洗腎人數,是110年全台地區醫院第一名。該院腎臟科主任江明哲說,洗腎病人中以糖尿病患最多,高血壓、心血管病患也是慢性腎臟病主要族群,員基的洗腎病人是由腎臟科和心臟科等團隊合作照護,以提升治療照護品質。江明哲說,有不少病人洗一、二十年,仍能讓身體維持很不錯的狀況。早期洗腎病人都是憑醫師經驗來設定洗腎儀器,現在員基的洗腎室都已電子化,利用BCM身體檢查儀器能更準確掌病人身體狀況,洗腎透析器的設定更精確,會讓洗腎更穩定,減少病人不適感。員基還有營養師支援,協助飲食控制衛教,腎發炎時,尿蛋白會多、膽固醇高,得配合低蛋白飲食、藥物治療,以避免尿毒高,會產生噁心、嘔吐、吃不下,甚至發生尿毒性腦病變。因為洗腎需要好的血管通路,才能提高毒素清除率,因此血管也要維護好,而員基有很強的心臟科醫療團隊支援照護。有些病人想兼顧工作、旅遊,讓生活自由度更多,而選擇在家自行用腹膜透析洗腎。員基洗腎病人中,腹膜透析佔十分之一,病人一天換四次藥水,或是睡覺時用機器做腹膜透析,不用每周三次到醫院,也不用插針血液透析。基層診所No.1新竹安慎診所/洗腎品質牽涉軟硬體 就近醫療 診所角色重要健保數據統計,110年洗腎人數,新竹安慎診所是基層診所第一名。安慎診所院長鄭集鴻指出,洗腎屬經常性治療,一般而言,患者每周要洗三次、每次四小時是洗腎的最低要求。一般患者平均洗腎時間為10年,甚至有人洗腎20至30年,因此,診所型的洗腎醫療院所較符合在地需求。鄭集鴻表示,安慎診所是全國唯一得到洗腎國家醫療品質獎的診所。據統計,診所的患者總人數約300人,每人每月須洗腎13次,一年洗腎約4萬5千人次。鄭集鴻分析,洗腎療程要做得好,牽涉到硬體、軟體兩層面。硬體指的是設備、耗材,機器與水的處理設備至關重要,安慎診所使用的機器設備採用世界最高等級且為瑞典進口。另外,洗腎透析治療使用的RO逆滲透水,多數的醫療院所都是使用一道RO機器,可過濾90%水中雜質,但安慎診所會使用兩道RO機器,讓過濾效率達到99%純水,提升透析品質。鄭集鴻說,不同機器設備進行洗腎會有差異,比如有的病患洗腎出來膚色較黑,有的則看不出來在洗腎。軟體部分則指醫護人員素質,鄭集鴻表示,安慎診所的醫師大部分來自長庚醫院醫學中心,也嚴格訓練診所內的護理人員,每個月都有考核要求。
-
2022-12-19 養生.運動健身
別擔心沒時間運動!研究指日常這些高強度活動也能降早死風險
運動好處多,不只有延壽,也可降低肥胖、癌症、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等疾病發生率,但可能是因為忙碌或惰怠,許多人無法持續且固定的進行運動。然而近期研究指出,其實不需要一整段時間的運動,只要每天進行3次、每次約1分鐘的劇烈運動,例如追公車、搬東西上樓等,就可以降低39%早逝風險。每天3次短時間劇烈運動 可降早死風險過去許多論述都建議活動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對身體健康才有益,目前一般是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150至300分鐘中度運動(例如走路),或每周75至150分鐘劇烈運動(例如跑步),加上一周兩天重量訓練。然而一項在《自然醫學》雜誌發表,由澳洲雪梨大學科學家所做的研究發現,那些平常不會特意去運動的中年人,如果每天設法進行三次非常短的劇烈運動,可降低約39%死亡風險。倫敦大學學院運動醫學教授、該研究的合著者Mark Hamer指出,例如追公車、搬東西上樓、跟小孩玩等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都算。研究團隊自2006年開始,分析超過2萬5千名平均年齡 61.8 歲的參與者,讓他們手上佩戴一個為期 7 天的活動追踪器。這些人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每週最多進行一次散步。研究人員發現,近 89% 的參與者進行了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其中絕大多數只持續了一兩分鐘。研究人員追蹤他們的健康長達6.9 年發現,852 人死亡,其中 511 人死於癌症,266 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與那些沒有進行此類活動的人相比,每天進行3次1分鐘劇烈運動的人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降低了39%,每天進行 11 次1分鐘的人約降48%的死亡風險。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更明顯。每天進行 3 次1分鐘劇烈運動的參與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 49%,死於癌症的風險降低 30%;而每天進行 11 次1分鐘的運動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 65%、癌症死亡風險降低49%。有效運動看目標心率 概估算法220減實際年齡不過還是有些人認為,運動至少要達到燃脂瘦身的效果才算有效。但要如何辨別有效運動?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劉晟昊曾受訪指出,能否達到目標心率,是有效運動的指標,而最大心率的測法,最常用的概估是220減去實際年齡,50歲以上的民眾或中老年則用208減去年齡乘以0.7較準確。劉晟昊分析,掃地、拖地等日常的家務活動較難達到目標心率。一般可以10分鐘高強度運動,穿插在日常生活的空檔中,這樣會比長時間低強度的活動有效。一般所稱的中強度運動,包括在進行運動時,可正常呼吸、説話的非競賽運動,例如快步走路、休閒式騎腳踏車、慢速游泳、社交舞蹈;高強度運動則是運動時呼吸會顯得急促,並有喘氣增加的情形,如健身操、騎自行車、慢跑等。因此別再推說沒時間,想辦法從日常零碎時間做一些高強度活動,不管對健康還是瘦身,都有幫助。【資料來源】.《The Guardian》Short bursts of vigorous activity can cut risk of early death, study suggests.做家事能算運動量嗎? 銀髮族運動迷思 醫師替你解答.連洗碗都有益延壽!每天快走24分鐘 死亡風險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