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6 養生.家庭婚姻
搜尋
新竹
共找到
1467
筆 文章
-
-
2022-12-13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如野菜般強韌性格,張獻文「與其靠別人,不如好好養活自己」
張獻文自空軍退伍後返回部落專研野菜。一個人的生活準備,最重要就是「不要怕事」,一旦怕事了,就甚麼事都做不起來。最擔心自己健康出問題,畢竟獨自生活,一旦生病了,就得自己設法照顧自己。黑番茄圓圓亮亮、雪櫻子隨著風擺動葉片,這些「野菜」都是張獻文種在菜園裡的寶貝。十一年前他自空軍退伍後返回部落,發現原住民作為日常食材的野菜健康又無毒,但知道的人不多,於是收集各族野菜想種回部落文化,他一人打理全部的工作,「與其靠別人,不如好好養活自己。」 像落地生根的野菜一樣強韌。和家人聚少離多 並非單身也等同單身「自己並非單身,但也等同單身。」五十六歲的張獻文說,雖然有家庭,但過去廿年軍旅生涯,和家人聚少離多,大部分時間一個人都待在營區部隊。現在雖然退休,太太和女兒住台東市區,他在達仁鄉森永部落種野菜、 奔走各縣市推廣野菜教育,「說目前一個人也算是吧。」專研野菜 為部落找出路,為自己找人生新方向張獻文自空軍退伍後返回部落,離家多年,部落沒落的速度讓他心驚也不捨,退休的他正在自己尋找人生新方向,有一回前往自家農地,發現長輩食用野菜,想到原住民野菜是大自然給予人們最健康的食物,為何不好好利用?於是專研野菜,也為部落找出路。或許是軍人獨立自主的個性和習慣,張獻文決定後半輩子都靠自己來生活,「現今的社會不再是靠兒女或家裡面來照顧自己。」他認為未來社會獨自變老的人會愈來愈多,與其靠別人,不如給自己生存的技能來養活自己,不愁沒飯吃,看別人臉色。一個人生活 最重要就是「不要怕事」他表示,一個人的生活準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怕事」,因為一旦怕事了,就甚麼事都做不起來。張獻文決定種野菜前,確實會擔心成功與否,一開始他選擇種植的十幾種野菜,有一半無法順利栽種培育,雖然失望,但沒有灰心,跑去很多農政機關及學術單位一再請教學習,最後終於成功。 當然,得失心不要太重,樂觀正面面對,時時轉念思考。張獻文說,光是栽種就死一半,很多人會選擇放棄,更別說還要去不斷的請教別人,一直嘗試,尤其像他都快要步入老年了,人家說「人愈老愈怕事」,但他偏不信,這些事反而成為轉念後的動力,「事多了就不怕沒事做。」最擔心健康出問題 時時保持小心一個人在部落打拼,張獻文坦言最擔心自己健康出問題,畢竟獨自生活,沒有家人在身邊,一旦生病了,就得自己設法照顧自己。所以他定期健檢,隨身準備生活所需藥物,手機隨時保持暢通,以便不時之需。「一個人時時保持小心。」一般生病還好,最怕摔倒或意外,他時時走路走穩,注意周遭環境,下田也小心翼翼,避免自己受傷。每天充實過日子,從軍中就開始學會分配時間,反而讓他愈活愈年輕,愈活愈值得,真正理解退而不休。他說,剛退伍時沒有事做,人老得快,四十幾歲感覺像六十歲,現在五十六歲反而像卅幾歲一樣。人真的不能退休沒事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快樂的事,保持隨時動腦,動身體,人就活化起來。張獻文從自家的五分地開始種起野菜,十一年來栽種野菜超過上百種,成功栽植廿種常用野菜。如今不只在部落成立野菜農園,還遠赴台中、桃園及新竹等部落教導野菜種植技術及行銷推廣,還開賣野菜料理,看到大家喜歡野菜,他一個人的辛苦就值得了。●張獻文小檔案 年齡:56歲職稱:台東達仁鄉森永部落野菜推廣人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不要怕事,事多了就不怕沒事做。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0 醫療.呼吸胸腔
因肺炎死亡人數僅次於癌症、心血管疾病! 醫師分享防肺炎秘訣:「3防4族」
肺炎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3名,且死亡率有攀升趨勢。聯合報為教導民眾秋冬「保肺」撇步,今天在新竹市舉辦免費健康講座,吸引滿場民眾參與,由中醫大新竹附醫家醫科主任胡松林主講,分享「3防4族」衛教觀念,提醒民眾特別防範新冠肺炎、流感、肺炎鏈球菌上身,建議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機會。胡松林說,近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雖然疫苗施打率提高,防疫措施逐漸鬆綁,朝與病毒共存方向邁進,但也因為防疫疲乏、流感病毒提早報到加上國境開放等3大原因,今年肺炎及流感死亡人數還比去年同期高1.5倍,民眾更得要慎防肺炎找上門。「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常見致病菌之一!」胡松林特別提醒60歲以上族群、入住機構、抽菸者或頻繁與小孩接觸族群等都最有機會讓肺炎鏈球菌從鼻咽腔跑到肺部造成肺炎,建議民眾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染病,尤其曾感染過肺炎者建議施打,因再次感染機率很高。「3防4族」:慢病族、菸槍族、外出族與陽過族需防範這三種病毒胡松林也提到「3防4族」保肺衛教觀念,民眾應防範肺炎鏈球菌、新冠肺炎病毒、流感病毒,並提醒慢性疾病族、菸槍族、外出族、肺病陽過族(65歲以上有慢性疾病或曾確診新冠肺炎者)要多加防範,建議接種疫苗,可大幅下降感染、住院及住院死亡機會。胡松林說,針對19到65歲未滿者且從未接種過,建議先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間隔至少8周再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並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第2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保護效果較好。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吳家彤今天也參與健康講座分享健康飲食、每周3次固定運動觀念,提醒民眾要注意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質、選擇全穀雜糧類食物及新鮮蔬果、每天喝足量的水,並要減少食用加工食品與油炸食品。吳家彤特別提醒攝取蛋白質的重要性,補充鈣質也是蛋白質食物來源,若飲用鮮奶會引起腸胃不適,也可以食用無糖優格、無糖優落乳、起司片取代,再來抗氧化的彩虹蔬果不能少、建議白飯可混入糙米增加營養價值,或是1天1湯匙堅果種子補充營養。
-
2022-12-03 醫療.皮膚
反覆發燒9天快篩陰! 27歲男自曝活動史才知得「恙蟲病」
雲林一名27歲男子日前反覆發燒以為自己確診新冠肺炎,但快篩結果呈陰性,四處求醫卻找不到病因,令他心慌不已,後求診慈濟斗六分院才驚覺罹患可能致命的恙蟲病,經對症下藥治療後,救回一命。該男反覆發燒長達9天,看遍醫生、吃了多次退燒藥,病情始終未獲改善,甚至快篩數次結果也無異常,但身體愈來愈虛且無力,很擔心自己是否得了怪病。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表示,男子到診時,脖子皮膚有塊黑色結痂,周圍有泛紅小點,手、腳也發現類似結痂症狀,進一步詢問得知男子前陣子曾到新竹戶外爬山,綜合症狀都可能和恙蟲病有關,抽血檢查後確診。 黃俊豪說,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發熱性疾病,蟲體主要在夏天大量繁殖,出沒山區、野外、雜草叢生等處,不過台灣相當少見。然而,隨地球暖化,今年的秋、冬季仍相當悶熱,以致恙蟲數量變多,不同以往,民眾仍得小心秋冬季也有發生可能。 黃俊豪說,恙蟲病約有10至14天潛伏期,不會有症狀,後續才會出現黑色結痂、周圍泛紅,易讓人以為單純被蚊蟲叮咬,直到潛伏期過後開始出現反覆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才有警覺。而恙蟲病嚴重時甚至立克次體還會跑到全身各處,除淋巴結,還會擴及肝臟、脾臟等造成器官腫大,若到心臟時則將導致心肌炎或腦膜炎、結膜炎等,延緩治療的話可能意識昏迷、抽搐甚至死亡,黃俊豪提醒,患者應把握黃金時間治療,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長袖、長褲,避免蚊蟲叮咬。
-
2022-11-29 醫聲.疫苗世代
城市健康防護力指標報告/縣市疫苗福利比拚 城市防護力誰勝
新冠肺炎疫情迄今近三年,公衛專家擔心國人恐面臨「免疫負債」下的感染風險,此時凸顯出各縣市健康防護力的重要性。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首次執行「城市健康防護力指標報告」,調查全國各縣市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狀況,依疾管署成人接種建議,以花蓮縣表現最為傑出。成人疫苗履歷 盼盡快建立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衛福部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呼籲,衛福部應積極建置「成人疫苗履歷」,以期拼湊完整健康防護力。部分縣市衛生局長則提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呼吸道疾病的嚴重性,國人務必提高警覺。在與李秉穎討論後,此次「城市健康指標報告」調查項目聚焦在各縣市嬰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率,以及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所建議帶狀皰疹疫苗、肺炎鏈球菌、成人三合一疫苗(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等目前仍需自費的疫苗。以肺炎鏈球菌疫苗為例,疾管署建議六十五歲以上成人接種,而目前政府公費接種對象僅限於滿七十一歲,且在六十五歲後未曾打過疫苗者,提供廿三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調查發現,六都均擴大接種對象,台北、新北、桃園、台南、高雄等擴至滿六十五歲者,台中市更開放至六十歲以上民眾,表現最佳。六都之外,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至六十五歲的其他縣市,還包括,彰化縣、嘉義市、雲林縣、宜蘭縣、苗栗縣、南投縣、花蓮縣,以及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此外、新竹縣擴大至七十歲以上長者可以接種。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每隔五年即著手討論國家疫苗計畫政策,研議尚未納入公費疫苗的優先排序,在流感部分,現已採購四價流感疫苗,已屬超前,至於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下修適用年齡及族群,仍需持續討論。三疫苗 建議列入常規接種哪些疫苗可能被列入常規接種項目?李秉穎建議,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帶狀皰疹疫苗,以及第二代肺炎鏈球菌為三大首選。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致死率高,嚴重危及長者及幼兒健康,目前國外已有新創疫苗在試驗階段,台灣上市後,也會在選項中。在帶狀皰疹疫苗方面,全國僅有竹北市及花蓮縣針對部分民眾提供補助。竹北市部分補助六十歲以上民眾,低收入戶則是全額補助。花蓮縣則補助五十歲以上中低收入戶、六十五歲以上糖尿病患者。至於成人破傷風、白喉、百日咳(三合一)疫苗,僅有花蓮縣與金門縣提供補助,對象均為孕婦,設籍金門縣的孕婦可在懷孕第二八至三六周時接種疫苗,如懷孕時未接種,則可在產後、出院前接種。整體來說,各縣市中,花蓮縣提供較完整的疫苗保護,除提供孕婦接種成人三合一疫苗,另補助部分民眾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滿六十五歲長者也可公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幼兒疫苗接種 亞洲數一數二此項調查發現,各縣市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率超高,雲林縣百分之九十八點三六,位居第一,其次為彰化縣百分之九十八點二五、基隆市百分之九十八點二一、澎湖百分之九十八點一三、台東縣百分之九十八點零九。六都均在百分之九十七附近,差異不大,整體看來,絕大部分縣市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率都超過九成七,唯獨新竹市較低,僅百分之九十六點八。黃玉成表示,國內幼兒常規疫苗接種情況及疫苗品項上,表現傑出,不管是離島縣市或是都會地區,接種率平均超過百分之九十七,在亞洲數一數二。相較之下,成年人疫苗健康投資上,明顯較差,以流感疫苗為例,歐美國家施打率超過五成以上,甚至達到八成,但台灣卻始終無法衝高,只維持在兩成五,成為各縣市構築健康防護力的一大缺口。穩定財政來源 維持疫苗永續為此,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積極推動「成人疫苗履歷」,李秉穎說,穩定財務,才能維持永續,建議納入健保,編列專案,或採部分負擔方式,提高疫苗可近性。近兩年來,民眾施打新冠疫苗時均登載在小黃卡,建議衛生單位持續建檔,設置成人疫苗履歷健保雲端系統。
-
2022-11-28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先天少一瓣膜 菇農親友家中做客昏倒緊急開心
67歲新竹菇農古先生,160公分高、只有45公斤,近年常感到疲憊、腳底發涼,曾因心臟病裝置支架,今年7月到親戚家中做客突然昏倒送醫。後來輾轉到高醫心臟外科求診,檢查發現他主動脈瓣比正常人少了一瓣,同時合併嚴重狹窄,導致心臟衰竭,進行「開心」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一個月胖了5公斤。高醫副院長羅傳堯表示,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主動脈瓣膜退化發生鈣化與狹窄,成為老年人接受開心手術的第一位。他說,有些非典型、先天性雙瓣狹窄合併心臟功能低下者,常因沒有嚴重的鈣化與足夠的壓力差,而變得病症不明確,像古先生先在別家醫院接受診治,症狀仍沒有改善,高醫心臟內科、心臟外科聯手診斷,由心臟血管內科檢查室主任李香君使用解剖智慧功能的心臟超音波系統,搭配藥物刺激負荷量測,以及心電圖同步電腦斷層分析等檢查,才獲得明確的診斷。高醫心臟外科主任蔡峯鈞表示,一般人的主動脈瓣膜構造有三瓣,只有2%是雙瓣,它屬於先天性病變,在胚胎時期就產生。古先生即是少數先天性雙瓣型,在年輕時通常沒有症狀,隨著年齡增長、血流經過造成亂流,慢慢造成瓣膜病變。患者曾在外院裝置過心臟支架,但呼吸急促的症狀並沒有改善,加上傳統超音波與心導管檢查因為心臟功能低下無法造成足夠壓力差,而不符合目前主動脈瓣膜手術適應症,以致於病情持續惡化,還發生昏厥的現象。心臟內科主任林宗憲指出,主動脈瓣狹窄是可能造成猝死的疾病,尤其出現心臟衰竭時大約只能活一年半,需要心臟內、外科聯手診斷治療。心臟醫療團隊先為古先生再次施行心導管檢查,檢視之前裝置的支架並沒有發生顯著阻塞,確認其心臟功能不佳並非冠狀動脈病灶所導致。但因其左心室射出分率指數只剩22%,正常為50%,因此心導管所量測的主動脈瓣膜的壓力差值並不顯著。心臟內外科聯合精準診斷出「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併嚴重狹窄」為其心臟衰竭的主因。古先生接受外科瓣膜置換手術後一星期即順利出院,困擾許久的心衰竭症狀明顯獲得改善,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體重一個月內已從45公斤增加到50公斤,也不再怕冷了。蔡峯鈞強調,不是所有主動脈瓣狹窄都會發生鈣化,或有明顯壓力差,有些較年輕的病人是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鈣化不嚴重而是纖維化造成狹窄,尤其心臟功能低下者,會因無法產生足夠壓力差,而低估瓣膜狹窄的嚴重度,延遲診斷與治療。所以當發現稍微活動就感到胸悶甚至發生昏厥現象時,主動脈瓣膜退化造成的狹窄也是可能原因之一,可到心臟科門診接受完整的評估。
-
2022-11-2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黃忠山「以病人為中心」!分秒必爭搶救生命,肩負重度級急救醫院重任
「以病人為中心」是東元綜合醫院黃忠山院長的座右銘,也是醫院創院27年的核心宗旨。在黃忠山心中,治病是不分病人的年齡、膚色、種族、貧富,都應當一視同仁;醫療的本質,是為病人減輕痛苦與延續生命,因此以病人為中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照顧到病人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安慰。 緊急轉診 竹縣救命綠洲黃忠山回憶,20、30年前的竹北並不像現今是繁華的都會,甚至是醫療資源嚴重缺乏地區,因此東元醫院的創立,就是希望成為這個區域的救命綠洲,歷經27個寒暑裡,始終不敢忘記其「救命」的使命,至今仍肩負新竹縣唯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重任。因為醫院位於竹北市區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竹北交流道旁,因此大新竹地區的緊急轉診,第一時間幾乎都是送到東元。黃忠山說,這狀況讓東元訓練出專業急救能力,更憑藉完整的醫療資源及黃金治療時間的優勢,讓每一條寶貴的生命都得以延續。婦幼一條龍服務獲得認證東元不僅是新竹縣內唯一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也是唯一區域醫院評鑑優等的醫院,更是唯一的區域教學醫院,獲得國健署「健康醫院」認證,連續6年通過醫策會「急性冠心症照護品質」認證,院內還成立「心臟血管中心」,提供全年365天24小時無間斷的重大外傷及緊急醫療照護服務,肩負大新竹百萬人口的急重症醫療照護。黃忠山是婦產科醫師,深知婦幼醫療對家庭的重要,致力將東元打造成擁有一條龍服務的婦幼專科醫院,並獲得「母嬰親善醫院」認證,尤其產科團隊在面對生產中大出血、昏迷、高血壓、腦出血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等緊急狀況,都有豐富處理經驗,因此讓許多新竹的媽媽們,都指定要在東元醫院生產。善待員工建強健照護團隊「醫療服務不僅是仁心仁術,更要杏林春暖。」面對著急的家屬、虛弱的病人時,黃忠山深信「同理心是回歸醫療本質的關懷」,身經百戰的搶救經歷,讓東元醫院的醫護團隊都是用爭分奪秒的精神,挽救每一條寶貴的生命。在他的帶領下,東元醫院員工都知道帶著開朗的心上工,才能給予病人體貼的服務,黃忠山用真誠打動每位員工願意付出,還會發放資深員工黃金胸章以慰勞感謝,他說,「為病人留才,才能建立強健的照護團隊和醫療品質」。養生祕訣/生活簡單 心情愉悅最重要今年76歲的黃忠山,歷經人生的起起落落,認為人要活得健康其實不難,「只要過得快樂、過得滿足就夠了。」因此「生活簡單、樂天知命」,就是他的養生祕訣。雖然黃忠山已屆退休,他仍堅持常到醫院關心病人,不時在院內可看到他穿著白袍,俯身與等候看診的病人攀談,黃忠山說,把病人視為家人,看到病人及家屬臉上的笑容,就有一股能量支持著他繼續服務。在院內醫護同仁的眼裡,黃忠山總是瞇著眼、掛著笑容,親切地問候每位認真工作的夥伴,黃忠山認為,大家給他的正能量,是他笑口常開的主因,彼此不衝突,卻互相影響。黃忠山提出個人養生撇步,強調心情愉悅最重要,日常生活應注意一些小細節,例如少喝含糖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對於健康會有正向影響,每天更要補充足夠水分,幫助身體新陳代謝。還要多運動,黃忠山說,像他上了年紀,已沒辦法從事打球、快跑等激烈運動,散步則是一項不錯的運動方式,尤其年紀超過一定歲數時,只要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搭配舒緩柔和的運動,就能維持身體健康,但別忘了開朗的心,才是讓腦袋與心情年輕有活力的關鍵。黃忠山小檔案●年齡:76歲●專長:婦產科、醫務管理●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國立陽明大學醫管所●經歷:東元綜合醫院院長、私立康乃薾雙語中小學董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成為大新竹的健康守護者。
-
2022-11-20 醫療.眼部
眼睛乾澀點人工淚液改善就好?醫:可能會把原本的淚液沖刷掉
人的眼淚不只是情緒的表現,在哭泣、高興時流眼淚,也是保護眼睛的關鍵要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人一分鐘約眨12次眼睛,眨眼的時候必須靠淚液當潤滑液。但許多人以為眼淚只是滋潤眼球,事實上眼淚的功用不僅於此。眼淚的成分和血清相似,裡面含有各種抗體、白血球、蛋白質、酵素和離子等,因此也具有保護眼睛的作用。淚液分三層,其中一層分泌不穩定就會影響角膜。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淚液由外而內共三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維持眼睛濕潤,而維持眼球表面光滑,也能讓光學表現更好。若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就可能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造成乾澀、畏光等症狀。陳瑩山說,通常會用幾滴染劑滴到眼中,眨幾次眼睛,看淚液表面的破損狀況,來觀察淚水的穩定度。而他將淚液比喻成臭氧層,地球外圍受臭氧層保護,避免紫外線直射;因此當淚液減少,就像出現破口,可能造成角膜受傷。點人工淚液治標不治本,需控制好三高。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罹患乾眼症的人也愈來愈多。鄭惠川表示,不論是盯著電腦或是開車,因為需要維持專注「盯著看」,大腦會抑制眨眼,淚液蒸發也就容易發生乾眼症。另外,年齡、疾病史、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乾眼症高風險群。許多人以為點人工淚液就能改善,但事實上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將原本的淚液沖刷掉。陳瑩山說,由於淚液的成分和血清相似,如果三高未控制好,血中油脂過高產生「血濁」,也會讓淚液變少、變差。因此最好的治本方式是將三高控制好,以及多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乾眼症分四級,視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不同。鄭惠川則表示,乾眼症根據嚴重度有不同治療方式,第一級輕度乾眼症,主要是淚液層不穩定,視力有時清楚、有時模糊,可使用人工淚液,搭配熱敷按摩緩解症狀。第二、三級中度乾眼症,會開始出現畏光、視力模糊的情形,主要是因為角膜和結膜過於乾燥,受到損傷。這時除了人工淚液外,也可使用抗發炎藥物、凝膠、病人血清提煉的眼藥水來治療症狀,並可使用環孢靈素刺激淚液分泌。第四級重度乾眼症,已出現角膜潰瘍,因此有時也必須接受局部免疫抑制劑或手術。不過鄭惠川表示,會到三、四級乾眼症通常和本身的疾病以及藥物使用有關,因此也必須和原先的醫師討論換藥或是會診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人工淚液怎麼點不過量?由於人工淚液只是作為輔助,讓眼睛暫時不那麼乾澀,該怎麼點才不會過量?陳瑩山建議,可使用單支裝、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一天使用一支、點四至五次。另外要改善眼睛乾澀的問題,也可在晚間洗完澡後,用毛巾熱敷眼睛或使用熱敷眼罩十分鐘,加強血液循環,運走廢棄物,讓眼淚流通、順暢。淚水也會過多眼裡有洋蔥、鼻淚管堵塞 都會淚眼汪汪除了淚液分泌過少,淚液分泌過多也要注意。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淚液常因被刺激而分泌過多,包括異物進入眼睛或接觸辣和洋蔥等硫化物,神經反射認為需要沖刷眼睛,而大量分泌淚液。但是當鼻淚管堵塞,就容易發生淚液無法好好排掉,出現「淚眼汪汪」的樣子,或是淚液積聚乾掉後變成眼屎堆積。柳朋馳表示,不到一歲的嬰幼兒因為發育尚不完全,上端鼻淚管的薄膜沒有完全打開而堵塞。這時候家長可將雙手洗淨,用小指指腹,沿著眼頭順著鼻梁輕壓,薄膜在一收一放的壓力下就有可能撐開。另外最常見的是成人因為感冒導致鼻塞,或是鼻炎、鼻瘜肉等造成鼻淚管下端阻塞,也會出現淚腺回堵的情形。這時候除了眼科醫師協助外,也要到耳鼻喉科、家醫科等就診,治療根本原因才行。
-
2022-11-17 醫療.泌尿腎臟
日媒曝德仁天皇患攝護腺肥大 醫教PSA數值怎麼看及會不會罹癌
據日媒NHK報導,現年62歲的日本德仁天皇日前健康檢查時,發現攝護腺分泌的蛋白質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略高於正常值,經後續磁振造影檢查後證實為攝護腺肥大。事實上,PSA指數是診斷攝護腺癌的重要數值之一,若PSA數值異常該怎麼辦?PSA數值高代表有攝護腺癌?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曾受訪表示,PSA是攝護腺細胞產生的一種醣蛋白,正常情況下,PSA會少於4ng/ml。研究指出,當PSA介於4至10ng/ml時,罹患攝護腺癌機會有4成;大於10ng/ml,有一半的機率罹患攝護腺癌。他提醒,對於有攝護腺癌家族史者,PSA大於2.5ng/ml就應特別注意並追蹤。然PSA升高不一定是罹患攝護腺癌,周固指出,除攝護腺癌致PSA升高以外,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PSA數值,如年齡、攝護腺大小、尿路感染、攝護腺炎、射精、攝護腺受傷、攝護腺受傷以及接受內視鏡檢查或手術。此外,檢查前有性行為、攝護腺好的或是惡性的細胞均,甚至騎馬、騎車多次摩擦,以上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PSA短期或持續的升高,所以PSA升高不用太擔心,但要積極找醫生治療。周固說明,年齡較大,PSA升高;當攝護腺肥大程度已引起症狀者,通常會升高;攝護腺發炎使得攝護腺細胞受損害,也會導致PSA上升,通常在治療後會逐漸降低,甚至恢復正常數值。攝護腺肥大有哪些症狀?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泌尿科主任陳炫達曾受訪指出,隨著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受到攝護腺肥大的困擾。隨著年紀愈大,症狀就更明顯,超過50歲的男性過半都有攝護腺(前列腺)肥大,也就是攝護腺組織增生的現象。攝護腺肥大,包含阻塞性症狀:尿流變細、解尿速度慢,嚴重者甚至尿不出來,這是因為肥大阻塞尿道所引起。另一個是刺激性症狀:頻尿、急尿、夜尿,這是由於攝護腺肥大刺激到膀胱所引起。攝護腺肥大所引起的問題,可使用藥物或手術來治療。藥物治療為第一線治療方法,也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當症狀控制良好,通常能長期服用,但需定期追蹤檢查。如何避免攝護腺肥大?中山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曾提供資料指出,4多2少的飲食準則能避免攝護腺肥大:4多1.多食富含維他命、礦物質、纖維素及抗氧化劑的食物環境有毒物質的刺激也是攝護腺肥大的原因之一,多吃這些食物以消除環境毒素對身體的傷害。2.多食含豐富鋅、銅的食物例如南瓜子、葵瓜子、豌豆、全穀類、扁豆、生薑、黑棗、胡蘿蔔、可緩和症狀、避免惡化。3.每天食用2大匙亞麻仁油有助荷爾蒙平衡,亦可預防攝護腺肥大。4.多補充維生素B6有助降低泌乳素的濃度,例如鮪魚、秋刀魚、香蕉、地瓜、芥藍、菠菜、堅果、根莖類。2少1.減少啤酒飲用量啤酒會提升泌乳激素的濃度,使攝護腺肥大。2.避免膽固醇濃度過高高膽固醇會抑制攝護腺細胞的汰舊換新,使攝護腺肥大。
-
2022-11-13 醫療.精神.身心
高虹安「身心俱疲」住院吊點滴 醫推2方法有助紓壓
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日前因「身心俱疲」住院吊點滴,但隔日卻請假外出,赴新竹縣政府會面縣長楊文科,手上還留有靜脈留置針,遭酸生病「要掛楊文科」,更被質疑占用醫療資源問題。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身心俱疲」若沒有身體上的疾病徵兆,其實休息就好。醫師也建議過度忙碌者,可聽音樂放鬆或冥想休息緩解。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謝嘉娟認為,身心俱疲的症狀多樣化,有些人比較個人完美主義者,會時常壓力太大,若像高平常跑行程早出晚歸,睡眠不足也容易身心疲倦。另外,女性也可能因婦科問題例如子宮肌瘤症,或月經量大貧血也會很累,有的人則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身體呈現低轉速運行,建議可先赴家醫科檢查評估,吃藥調整即可,身心俱疲不一定是與身心或精神科相關。謝嘉娟表示,近期許多確診者欲後留下長新冠症狀,慢性疲勞也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有些人本身有B、C型肝炎卻沒有追蹤,病毒突然活化也會肝指數爆高;或是腸胃炎拉度子到脫水、電解質異常也會疲倦,在急性期必須盡快處理。她建議民眾,若真的出現身心俱疲、不舒服症狀,且症狀持續沒改善,仍然要就醫檢查。謝嘉娟建議,如果平常工作忙碌、行程很多的人身心俱疲,真的建議要好好休息,包括睡覺、冥想等較輕鬆靜態的;但若坐辦公室的民眾身心俱疲,反而要去運動,例如做瑜伽等,用健康的活動舒壓,身體、精神才會同步變好。此外也不建議民眾狂吃B群、喝咖啡或能量飲提神,因為身體疲勞「還是要還」,建議高可以在跑行程空檔中,搭車期間聽輕鬆音樂、或稍微獨處冥想,釋放一些能量。
-
2022-11-12 醫聲.醫聲要聞
如何讓鼠鼠變聰明?國衛院科普計劃啟動,學生大豐收!
「因為對幹細胞更了解,我把小鼠變聰明了….」、「當骨髓從骨頭被沖出來,就可以觀察到幹細胞,感覺好神奇喔!」在國家衛生研究院111年所舉辦的科普計劃高中科學營當中,許多新竹、苗栗地區的高中生熱情參與,除了驚訝地發現幹細胞的運用是如此廣泛,對幹細胞來源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學們都獲得滿滿收穫。事實上,從111年到112年,國衛院舉行國衛院科普日、科普環島列車、Podcast與科普創作競賽、國中科學營、高中科學營、小論文研習營、小論文種子教師培訓、科普進偏鄉等系列活動計畫,其中,像Podcaast與科普創作競賽、小論文種子教師培訓等就是創新亮點,或像在卓蘭中學、豐田國小舉行的科普進偏鄉活動中,除了透過實驗課程讓偏鄉的孩子更加深入地認識科學、生醫知識,也讓孩子看見未來更多的可能性。舉例來說,像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喻秋華自小在艱困的環境成長、求學,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成為優秀的學者,她在偏鄉學校,常以自身經歷勉勵偏鄉學子,一方面希望啟發偏鄉學子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與熱誠,一方面也希望這些孩子不要放棄希望,勇敢找出人生方向。此外,在國衛院團隊的邀請與國科會的支持下,過去也有不少企業、社會團體熱情參與一系列科普進偏鄉活動,在2021年科普進卓蘭中學的活動中,台北府門扶輪社便資助兩台遊覽車費用關心偏鄉學生,同時也聯手將扶輪社捐款捐至偏鄉,讓偏鄉的孩子擁有更多教育資源。台北巿府門扶輪社主委王世南在國衛院過去科普成果暨111.7-112.6年活動規劃說明會、贊助企業感恩暨成果分享會中表示,扶輪社向來致力於七大領域耕耘,其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環,而國衛院的科普進偏鄉計畫與扶輪社的目標一致,期待透過贊助這樣的活動,可以激勵更多學子了解生化領域,而科學教育也可以進一步在偏鄉孩子的生命中扎根、成長,從活動成果中也可看出,偏鄉的孩子有無限潛能,當潛能受到激發,未來或可貢獻於社會、世人,對這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專研生醫科技的拜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即將加入贊助科普進偏鄉計畫的行列,該公司董事長楊志偉指出,這項活動很有意義,期待透過大家的力量,未來投入更多資源,幫助偏鄉的孩子找到人生志趣、方向,也希望這些孩子有朝一日可以發光發熱、貢獻所學。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很感謝各方的支持,才能有這樣的成果,期待更多企業、社團共襄盛舉,在人才的教育、培養與科普教育推廣上,可以眾志成城,為國家、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並充分啟發學子對科普的興趣與認識。
-
2022-11-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避免子女爭產想寫遺囑,卻被罵觸霉頭!律師:立遺囑≠觸霉頭,注意特留分繼承
最近看到一位30年老友因為心肌梗塞,很突然地就走了,協助辦完身後事後,卻看到他的子女開始為了分財產而吵得不可開交,很感傷也很感慨。希望未來我的子女,在我走後不要因為錢反目成仇,我找了先生商量「寫遺囑 」一事,結果固執的他覺得我在觸霉頭,怎麼說都沒用,該如何讓他了解寫遺囑不是觸霉頭?(新竹蔣太太)過去的觀念,談「死」是很多人的忌諱,分財產、立遺囑更被認為是大忌,但隨著時代改變,愈來愈多人開始主動規畫身後事,讓家人和子女能夠減少煩惱與日後爭產的麻煩事。立遺囑≠觸霉頭但身後事財產規畫該從何開始呢?自己寫的遺囑有效嗎?該注意哪些事項?依法律規定,人離世後,若沒有在生前交代遺產分配,只能依法規由親人依序繼承,假若無繼承人,最後遺產將全數歸國庫所有,為避免日後的紛爭,立遺囑成為關鍵。律師指出,立遺囑不難,但實務上引發爭議的則是「立遺囑的過程」。臨終前想交代遺言、並透過自己的心願規畫分配遺產,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張婷婷表示,透過「遺囑」是最好的方式。注意特留分繼承律師王耀緯也分析,不同於傳統觀念,近年生前規畫遺囑更加普遍。預想規畫遺囑的客戶,以資產500萬以上至千萬元不等居多,且擁有高價值不動產。此外,關於立遺囑,王耀緯特別提醒,許多人以為進行遺囑規畫後萬無一失,但卻往往遺漏法律上為保障繼承人得到一定比例遺產的「特留分」權利。民法中特留分的意思是,保障每位繼承人應該有「最少分配」的遺產比例,包括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等有權分配遺產。為了避免特留分的繼承與原有遺囑心意不合,建議在遺囑中特別交代侵害特留分時的處理方式,目前規避特留分方式,除了生前贈與之外,若子女未盡撫養之責,父母一毛都不想留,可主張「喪失繼承權」,來避免特留分的分產權益。意識清醒是關鍵律師強調,「遺囑必須清楚記載立遺囑人意願、必須在本人有辦法傳達意識情形下進行」,因此,立遺囑人「意識清醒與否」經常是實務訴訟上產生爭議,以及爭產時角力的攻防重點。張婷婷認為,生病不良於行但意識清醒,可以妥善完成委託他人處理財產或進行遺囑,又以「代筆遺囑」最常見。代筆遺囑規定嚴格,指的是立遺囑人說明遺囑內容,並指定三人以上見證人,必須全程在場,其中一人筆記、宣讀、講解,特別提醒見證人無法是繼承人;經立遺囑人確認,寫下明確的年月日,代筆人與立遺囑人和全體見證人一同簽名,若立遺囑人不能簽名,應按指印代替。及早規畫順心意張婷婷進一步解釋,反之,如果意識不清醒,則會被質疑是否能表達委託意願,或沒有處理生前贈與行為的能力,可能被認定遺囑無效。若立遺囑人在住院時期完成遺囑,爭執者可能會要求醫院提供,關於意識是否清醒的護理摘要或醫療紀錄記載;若立遺囑人並非住院期間完成遺囑,為確保日後被質疑,立遺囑人可在做成遺囑當日,前往醫療院所取得「意識清醒的診斷證明」。為避開以上繁瑣程序,建議還是在身體健康、意識清楚時,提前規畫遺囑,才能順心意、有餘裕的計畫財產分配。
-
2022-10-27 醫療.精神.身心
突然過度興奮、話太多 醫師提醒這些症狀恐是躁鬱症發作
若突然過度興奮、異常自信或情緒低落等,小心可能是躁鬱症。據推估,台灣約有6.9萬名躁鬱症患者,好發年齡介於20到30歲之間,最早的好發高峰落在17歲。醫師提醒,躁鬱症患者因情緒失調,常與憂鬱症混淆,若未穩定治療,輕生比例是憂鬱症4倍,及早診斷就醫,輕生比率可降低8成,建議應及早就醫,確診後穩定用藥,不僅降低輕生率,也能正常就學、工作和結婚生子。醫師提醒,躁鬱症患者因情緒失調,常與憂鬱症混淆,若未穩定治療,輕生比例是憂鬱症4倍,建議應及早就醫、確診後穩定用藥,不僅能大幅降低輕生機率,一樣能正常就學、工作和結婚生子。躁鬱症屬於情緒障礙的精神疾病,常會有週期性的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躁症」如過度興奮愉悅、講話快話多、睡眠需求減少、異常自信、精力旺盛、過度慷慨、亂花錢,像是1個月賺3萬卻花2萬元;「鬱症」如情緒低落、失眠早醒、食慾體重改變、有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及反應遲鈍、有輕生意念。而躁鬱症不一定會憂鬱,但卻一定會有輕躁或躁症的症狀發作。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指出,根據國外研究分析,躁鬱症患者好發高峰在17歲、26歲、42歲,若在21歲前發病的患者,有更高比例出現物質濫用、酒精濫用、企圖輕生及雙向情感障礙快速循環的狀況,通常一天24小時內有上述症狀,維持4天屬於輕躁,但1周以上可能就有躁鬱症,將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及社會功能。蔡長哲說,躁鬱症發生原因,可能是先天遺傳體質,家人有情感性疾病;或後天環境因素影響,包括失戀、大考未能如願考取、出國留學難以適應國外文化等。蔡長哲說,躁鬱症不只是透個心理治療「談談就好」,宛如慢性病必須長期穩定服藥,躁鬱症需提升病識感、積極就醫、穩定服藥避免復發,加上社會心理支持,就能回復正常生活。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精神醫學部醫師林建亨表示,躁鬱症好發於青少年,但時常被誤認憂鬱症,在國外許多患者先以憂鬱症治療,晚10年到30多歲才確診躁鬱症。躁鬱症若沒有正確用藥治療,不斷復發會影響患者就學、工作,「躁鬱症發作那不是真正的自己,穩定用藥,才能擁有真正自己的靈魂」,大眾較多認識思覺失調症,其患者是躁鬱症2倍,希望再提升大眾認知躁鬱症。林建亨表示,治療躁鬱症主要有2種,抗癲癇藥物透過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穩定神經,而抗精神病藥物阻斷多巴胺作用來穩定神經,同時可抑制幻想、幻覺。藥物類型包括口服藥、短效針劑及長效針劑。口服藥物可改善症狀、預防復發,但有些患者會忘記吃藥或吃太多藥,而長效針劑可降低身體不適,藥物劑量也能更穩定,目前國內外治療指引皆建議使用長效針劑,國內也有健保給付,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適合藥物。為推廣青少年間對躁鬱症的正確認知,台灣精神醫學會發起《跟著小安交換去》躁鬱症全台校園巡迴講座,將繪本《小安的人生旅程》故事帶進校園,與同學們進行深度交流。※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
2022-10-24 醫聲.罕見疾病
籌設13年 罕病罕見家園啟用
「13年前許下的一個願望,希望能讓罕病兒走出家中,給他們心靈一個家園。」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大家都叫她陳姐,她訴說從發願的實踐,足足走了13年,過程無比艱辛,罕病基金會於新竹關西設立的罕病家園於上周六正式啟用,將提供跨病類罕病患者使用,創造最大交集。「罕見家園」經罕病基金會籌設13年,籌募約3.5億元,打造號稱服務量能為亞洲最大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東平里,占地1.8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約8452.51坪。開幕當天,由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林炫沛、創辦人陳莉茵與曾敏傑、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一同參與見證。曾敏傑表示,罕病患者或是罕病家屬面對疾病的衝擊遠高於其他疾病患者,病患少、取藥難,甚至大多數患者無藥可醫,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得與輪椅共行,患者及家屬把自己關在家中成了當時的常態。曾敏傑與陳姐一起發願,希望能成立一處可以讓罕病家庭互相交流、互相砥礪,也能讓罕病患者自由休憩的場域。罕病基金會董事長林炫沛說,「罕病家園」應是全球第一處,完全透過民間的力量創造的罕病公益空間。前立委楊玉欣表示,她相信許多患者都跟她一樣,每天都在想著「我為什麼要這樣活著」、「我能為這個社會做什麼?」面對疾病不是這麼容易,每天努力安頓著自我的身心,但社會幫助病友,相信病友願意付出更多。
-
2022-10-22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聖保祿山地醫療團巡迴車跑遍復興鄉,傳愛30年挽救危急性命
就像聽見「少女的祈禱」音樂知道是垃圾車來了,走在北橫公路上如果聽見天主教風格的熟悉歌曲,桃園市復興區的山地住民便知道「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的巡迴醫療車來了」。這是他們親切的老朋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獲選中華民國第32屆醫療奉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這支以「醫療傳愛」為宗旨的隊伍,本著耶穌基督博愛世人的精神,醫療照顧山地偏鄉民眾的健康,並延續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關懷弱勢族群的理念,宣揚天主的愛。迄今30年,團隊成員和照護形式雖有異動,不變的是關懷弱勢族群的心。桃園市復興區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占桃園市三分之一,人口僅一萬多人。義大利巴義慈神父來到台灣傳教,看到居民「小病用忍,大病用滾」,邀請聖保祿醫院院長沈雅蓮修女,於民國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在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從醫療站到巡迴醫療,開設特早門診方便農耕生活。三民醫療站啟用時沒有全民健保,不少原住民也沒有公、勞保,生病無法繳納醫療費用,不敢來醫療站看病。因為醫療站只收50元掛號費,其他醫療費用全免;如果掛號費也無力繳納,便完全義診。病人間口耳相傳聖保祿醫院方便且不計成本的服務,有需要的病人因此都獲得救治。復興區位於北部橫貫公路,是水蜜桃、拉拉山巨木群的故鄉,假日遊客眾多,發生意外或民眾有醫療需求都沒有醫療院所可看病。民國86年12月,聖保祿醫院接受桃園政府委託,在假日補足復興區衛生所的醫療人力;民國87年又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駐診,並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巡迴車,回應婦女的需要。復興區醫療資源集中在前山村,為設法將醫療資源送至後山及深入部落,民國88年5月開始,每周四上午八點,由司機開巡迴醫療車載著一位醫師及兩位護理師,巡迴九個村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周五早上配合居民農耕的生活作息,6時30分即開始「特早門診」,需要抽血檢查的、需要拿藥的,都可以看診後再回去工作。穿梭崎嶇山路23年,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復興區後山的部落要開車2至2.5小時才能下山。民國91年5月,聖保祿醫院接受健保署及桃園市政府整合,和長庚醫院共同於後山村下巴陵定點,成立華陵整合醫療站,24小時全年無休,方便地方民眾就醫。聖保祿這支團隊30年來在桃園市復興區的服務,主要有四項:巡迴醫療車及定點醫療站服務、原住民文化傳承及部落關懷、改變民眾健康觀念的衛生教育活動、以社區醫療培育住院醫師。復興區居民以泰雅族人居多,留在山上的九成以上是老弱婦孺,深入部落的巡迴醫療對他們最方便,助益也最大。民國88年5月起,巡迴醫療路線由醫院出發,從大溪往復興區前山村三民、澤仁、霞雲、羅浮、義盛、長興,再到後山的高義、三光、華陵村,貼近鄉民的生活如里民中心、教會、雜貨舖、派出所等地,將長期沒有醫療資源的地方,例如離主道路落差海拔650公尺的下蘇樂、復興區與新竹縣交接的三光部落,甚至最偏遠的新興部落,全部主動納入巡迴醫療點,至此,偏遠民眾的就醫可說已無遺漏。從事山地醫療最大挑戰是對外交通,遇到大雨時,常有落石甚至土石流,導致道路坍方交通中斷。巡迴車後車箱裝滿醫療必需用品,有儀器、藥品、病歷,穿梭崎嶇山路,23年間已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冬天時,團隊還要準備能禦寒的冬衣過夜。一大早出發,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過後,才能回到華陵醫療站休息。醫療車播放歌曲隨招隨停,克難看診挽救危急性命。除了12個定點醫療站,巡迴醫療車沿路會播放醫院選定的醫療歌曲,提醒民眾巡迴醫療車來了,路途中只要民眾招手就停車看診。醫療儀器及藥品,常因為看診關係搬上搬下,有些折騰,但團隊依舊隨招隨停,從不拒絕。每趟巡迴醫療有四位人員:看診醫師固定是刁惠恩,來自香港的刁惠恩,自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在台灣行醫已40年。其中,民國87年起的23年都是在聖保祿醫院服務,每周有一天半在復興區山地巡迴。另外的排班護理人員有鄭芳亞、辛佩珊、游玉婷、葉怡貞、彭詩旻、原住民姑娘李曉芬,還有開車司機王漢業或郭孝偉。他們必須克服暈車、氣候變化、交通不便、長途跋涉等種種辛苦。怪的是,參與成員紛紛愛上教會醫院「關懷照顧弱勢族群健康」的使命。若問為什麼,他們回答「山上空氣好、風景好」,尤其「原住民的豪邁與熱情」不僅紓解壓力,更帶來最佳工作氣氛,在在吸引他們樂此不疲。山地醫療另一大特色,是要克服氣候及天災的大自然影響。團隊最津津樂道民國96年8月30日至9月4日艾利颱風來襲,醫療團隊8月31日帶了藥物、食物、水,要上山與居民同舟共濟,但北橫公路多處坍塌,平時兩三個小時的路程,花了近六小時才到達華陵整合醫療站。遇天然災害病患更多,無法換班硬撐一個禮拜。山上停水又缺電,偏偏這時候求醫的病患比平時多了兩倍,需要打點滴病患變多,點滴架不夠,以梯子加上衣架來應變;缺電,勉強以手電筒、燭光來照明,可是無法使用電腦,所有診療記錄要用手工;缺水加上瓦斯爐出現問題,每天以泡麵、罐頭果腹。還出現一名胃潰瘍大出血病患,急需119緊急救護到醫院,但山上電話、手機因訊號問題無法撥通,幸而手機112發揮緊急聯繫功用,及時將病患送到山下醫院治療,成功挽救性命。當然,醫護人員這時沒法換班,24小時工作硬撐一個禮拜,直到居民撤離。在華陵整合醫療站方面,也有一群奉獻的醫護人員,其中李章智醫師已堅持11年,未曾缺席,還有醫師高慶雲、林怡君、高榮良、陳家豪、王如民、陳琬琳、林宣合、廖舫敏。護理師固定有曾淑芬,另有李曉芬。安娜修女(黃貴梅)民國93年加入山地醫療團隊華陵整合醫療站。她是阿美族原住民,深入部落關懷住民的需求。因她的建議,98年在爺亨部落成立社區關懷中心,將醫院閒置的電腦送上山,開辦電腦網頁設計課程,也教小朋友學習,還幫忙販賣水蜜桃、甜柿。後來又陸續開班傳授烹飪、編織、音樂、舞蹈,傳承原住民文化。節日有活動、暑假有夏令營,萬一遭逢火災、車禍等急難,安娜修女會結合醫院的力量,送物資和捐款,解決燃眉之急。山地醫療團隊重視向下扎根,選擇教會、學校、里民慶典等場所,每個月一次安排醫師作衛生教育。針對山上常見疾病,教導如何緊急醫療處置,譬如心肺復甦術、毒蛇咬傷的急救、如何防治高尿酸、痛風及肝病防治等,也藉著傳播健康知識,逐漸翻轉民眾的觀念及行為。但這兩年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衛教活動暫停中。聖保祿醫院小檔案成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在復興區原鄉山地醫療服務超過30年,民國81年10月立案,除了提供山地偏鄉醫療,也落實照顧與關懷弱勢族群理念。服務事蹟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於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86年12月,協助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駐診復興區衛生所,增加星期六、日醫療服務,87年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88年5月,增加復興區巡迴醫療,周四上午8時開始巡迴9個村(里)到各部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91年5月,和長庚醫院於後山村下巴陵,共同成立定點服務的華陵整合醫療站,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醫療服務。93年安娜修女加入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98年6月10日在爺亨部落,設立復興鄉爺亨社區關懷中心,開設電腦網頁設計安排學童學習,幫助行銷水蜜桃、甜柿等農產品,開舞蹈班傳承文化。
-
2022-10-21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台東唯一小兒心臟科醫師游昌憲:讓小生命健康長大去完成他的夢想,比任何事都有意義
「我不能走,因為台東的病人需要我留下來。」台東馬偕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游昌憲,原本是台北馬偕醫院兒科主治醫師,2004年輪調來台東兩年。期滿可以返回台北馬偕的時候,游昌憲陷入猶豫:台東只有他一個小兒心臟科醫師,如果他離開,台東的兒童及青少年怎麼辦?他足足思考半年,決定留下來,轉眼已18年。游昌憲在台北市的中華商場長大,父親做電子生意,他也對拆解和研究電子產品有興趣。國中時上生物課,他發現生物遠比電子更奧妙,尤其喜歡解剖小動物,認識器官的運作及功能。台北市建國中學畢業後,順理成章選擇了陽明大學醫學系。輪調分院服務2年後,看見台東人的需求決定留下。醫學系時代,游昌憲曾對選擇科別感到困惑:「我不知道哪一個科別最能拯救生命,幫助最多的人。」後來信了基督,又在教會認識現在的太太,他領悟「小兒心臟科」是自己的使命,「讓小生命健康長大,去完成他的人生夢想,不留遺憾」,這或許比任何事情都更有意義。在台北馬偕歷經受訓、住院,升任主治醫師後,按馬偕規定必須以抽籤方式輪調分院服務2年。游昌憲希望去新竹,但中籤台東。他「順服上帝的安排」,隻身前往台東,鎮日忙碌於心導管手術、小兒健檢、心電圖,做超音波及轉介其他醫療資源等。工作越多,越讓游昌憲看清楚:如果沒有小兒心臟科,小病童得去高雄或台北就診;如果需要緊急動手術,小生命可能在舟車勞頓的過程中消逝。「當醫師本來就是盡己所能幫助人」,輪調期滿他選擇留在需要他的台東,住台北的父母沒有反對、在馬偕復健科任醫師的太太也申請轉調台東,一家人就此在台東安頓下來。台東縣唯一小兒心臟科醫師,完成許多兒童開心手術。「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游昌憲以聖經裡這段經文自勉,致力更高的追求。作為台東馬偕小兒科主任,他逐步在科內建立起一個個兒科次專科,又設立24小時兒科急診,以及兒科重症醫療照護,全是台東從來沒有過的。在小兒心臟外科方面,他與台北總院小兒心臟外科合作,台東終於第一次有了兒童開心手術,現在已經完成20例。心導管手術也在18年間完成一百例。這些也是台東人從前不敢想像的。嬰兒的心臟通常只有他自己的小拳頭般大小,要打開如此迷你的心臟動手術,當然比成人開心更困難。台東地區開心患者中年紀最小、體重最輕的是一個「出生僅僅一天、體重只有兩公斤」的新生兒,就是台北馬偕的醫師在台東馬偕完成的。游昌憲還記得有一個徐小弟弟,剛出生即發現罹患單一心室症,此一心臟疾病一出生就要開刀、六個月大時再開一次,也就是需要先後兩次手術,治療才完成。游昌憲請台北總院小兒心臟外科主任吳協兆前來台東開刀,成功完成手術。先天性心臟病六歲才被發現,術後追蹤卻又斷聯繫。但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這麼順利。游昌憲說,2010年4月,他推動的「學童心臟病篩檢計畫」發現關山小學一位小一學童有先天性的「法洛氏四合症」。此症由於肺動脈狹窄、心室中隔缺損以及右心室肥大等因素,造成女童營養不良,嘴唇顏色發紫,呼吸急促。這種先天性的心臟病大多在新生兒篩檢時就會發現,2歲以前就可以完成矯正手術,很少像這個女孩到了6、7歲還沒有治療的。游昌憲推測,小女童可能當初沒有診斷出來或是家人沒錢就醫。經過追蹤,得知女童的家庭隔代教養,父母都不在身邊,也許因此被忽略。他協助轉診至醫院,安排心臟超音波,建議做術前心導管檢查,但病童的祖母不願意後續治療,開始失聯。游昌憲不死心,拜託衛生所及里長幫忙,2011年7月,好不容易找到祖母。游昌憲解釋病情又替孩子減免手術費,祖母終於同意開刀。不料,開刀後做術後追蹤時,祖母帶著病童又不見了。游昌憲十分惦念這個女孩,努力尋找許多年,至今沒有消息。游昌憲苦笑地說:「希望這孩子一切安好。」推動偏鄉學童心臟篩檢計畫,一年數千人,長達18年。游昌憲具有公共衛生的概念,觀察到台東民眾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認知及病識感皆不足,於是從預防醫學入手,積極到偏鄉學校施行學童心臟篩檢計畫,針對小一、小四及國中學生依年級做心電圖、問卷調查及聽診。每年到16處鄉鎮、100多處中小學校進行三階段篩檢,以盡早找出隱藏的心臟疾病,早期治療。此計畫一年篩檢數千人,已經長達18年。游昌憲曾經根據篩檢結果,比較台東與台北地區兒童的先天性心臟病,發現台東的盛行率比台北低,但是發現率也比台北低。游昌憲寫成研究報告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指出這與台東經濟水平較低、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有關。台東肥胖比率名列前茅,啟動學童高血脂症篩檢。篩檢學童高血脂,是預防醫學另一項體現。起源於游昌憲唯恐自己追不上國際水準,2016年赴美國費城進修一年。他注意到,美國兒科醫學會已將血脂肪篩檢列為每位兒童的必要檢查,以降低日後出現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台灣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台東在全國肥胖比率排行榜「名列前茅」,平均壽命又是全國最短,他推測,很可能小時候的血脂肪即埋下禍根,因此,必須從「小」做起,預防心血管疾病。2020年開始,游昌憲與台東縣政府教育處合作,針對全縣小四學生,辦理「學童高血脂症及高尿酸血症之篩檢計畫」。篩檢兩年下來,發現高血脂學童約占15%,有些嚴重的個案也開始藥物治療,希望台東縣民日後減少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此研究也獲Pediatricsand Neonatology醫學雜誌刊登。游昌憲期待收集足夠證據,屆時可以向國健署建言,將此篩檢計畫推廣至全國。游昌憲喜歡台東,形容台東的天空是藍的,景致和空氣跟台北完全不一樣,人也不一樣。由平地人、客家人和原住民組成的台東人,有淳樸的天性,「走在路上看到我,幾乎都會打招呼說游醫師好,」不像台北人精明,更不至於在醫療進行時偷偷錄影或錄音。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還有民眾的信任程度,在在讓他覺得舒服,吸引他「願意一直留下來」。對於榮獲醫療奉獻獎,游昌憲說:「我沒那麼厲害,也沒那麼偉大,能幫到人就是我的使命。」可以發揮所學,用在對的事情上,他真的很感謝台東和醫院給了他機會,也感謝醫療團隊的支持與支援,還有家人的相挺。他還有很多事要做,要讓台東的兒科醫療水平與西部同步,讓孩子們開心成長,「完成上帝交給我在台東的使命。」游昌憲小檔案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現職: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經歷:1998年 台北馬偕醫院擔任兒科主治醫師、主任醫師2004年 擔任台東馬偕兒科主治醫師2008年 榮獲台東馬偕97年度模範職員2010年 推動「學童及青少年心臟篩檢計畫」2011年 榮獲中國青年救國團直屬台灣省台東縣團務指導委員會社會優秀青年代表2011年 榮獲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第四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2013年 榮獲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優良主管2016年 前往美國費城進修一年得獎紀錄:台東縣唯一小兒心臟科醫師,服務18年,堅守台東地區兒童心臟疾病診斷及治療。與台北馬偕總院小兒心臟外科合作,在台東開始兒童開心手術。
-
2022-10-20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談醫療太奢求,居家護理最管用!賴慧珊實現原鄉長者在地老化夢想
母親的死,決定了賴慧珊「返回原民家鄉,從事居家護理」的一生志業。母親突然去世,帶給她莫大打擊,但也讓她頓悟:學習護理,對於普遍窮苦又欠缺醫療資源的原民家鄉是格外管用的技能。她決心認真學習,立志有朝一日回到屏東,將未能應用所學照護母親的遺憾,移轉為愛,貢獻給鄉親父老。賴慧珊是在學校接到電話,通知她:家鄉的母親腦出血,命危。她連夜從台灣頭的林口奔往台灣尾的屏東縣牡丹鄉,祈禱趕得及見母親最後一面。母親七孔流血,她崩潰痛哭。家貧難就醫、母親驟逝,有感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如果不是家裡窮到幾乎吃不上飯、繳不出健保費、籌不出錢看病;如果我能早幾年護理科畢業親自照護母親,憾事或許不會發生。但是一切都晚了。」母親22年前去世的時候,賴慧珊只是長庚技術學院五專護理科的二年級學生,一個芳華17歲的少女。也是因為家貧,她念完國中原本必須被迫就業的,幸而聽聞長庚護理科開放原住民甄試,且免學雜費,這才歡喜的拜別親長,有機會遠赴新北市林口就學。畢業後,賴慧珊很快回到恆春半島,一路從恆春基督教醫院、南門醫院臨床護理師,再至南門醫院附設的居家護理所升任所長。實地投入居家照護領域後,她驚訝的發現,一般居護所基於人力和成本考量,多會拒絕服務那些位置在交通偏鄉的個案。醫療資源要下放偏遠地區,即使有心,往往也是無力實現,「在地老化、在宅善終」對偏鄉長者只是動聽的口號。賴慧珊內心受衝擊,又一次回憶起母親的遭遇。她明確知道了在返鄉照護鄉親的初衷裡最被需要的,正是「居家護理」這一塊。於是,她報名參加衛生福利部的居家護理所種子師資培訓,裝備好自己。開設「遇見居家護理所」,竭盡所能讓服務項目完備。2019年,和志同道合的摯友在距恆春鎮半小時車程的滿州鄉滿州村開設居家護理所,取名「遇見居家護理所」,盼望身障、臥床的病患「遇見」專業的他們,如同在病榻旁遇見陽光,感受幸福的滋味。僅僅一年,遇見居家護理所便獲得肯定,拿下慈月基金會第9屆南丁格爾樂活照護天使獎。「遇見」成立之前,屏東縣原民鄉從沒有獨立的居家照護所。和大部分都會區的居護所相比,偏遠原民鄉在醫療資源取得上相對不易,但是賴慧珊不肯遺漏居家護理含括的任何項目:長照服務、居家服務、輔具服務、喘息服務、安寧護理等,竭盡所能克服困難,甚至打動恆春在地醫院,讓醫院的居家醫療整合團隊的醫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等願意和「遇見」合作,盡量拉近偏鄉與都會的距離。一趟路程一兩個小時,居家護理師24小時ON Call。因為是自己的家鄉,賴慧珊無語言隔閡、無文化隔閡,但是其他的困難仍然存在。譬如,「居家」二字的地域範圍可謂「無遠弗屆」,而且幾乎都在偏遠山區。居家護理師光是要抵達個案的家中,單程就得花一、兩個小時,翻山越嶺跨過幾個山頭,而目的往往「只是」替病人更換呼吸管路、閒話家常送上溫暖關懷、了解病人的社福需求是不是需要協助辦理。病人半夜有事,家屬不曉得要怎麼辦,也會一通電話打來,請護理師緊急前往。偏鄉的超商未必全年無休,居家護理師卻24小時ON Call,隨傳隨到。賴慧珊笑稱:「需要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偏鄉的清寒家庭,難免有資訊落差,但無礙他們接收新資訊的意願。賴慧珊舉例,居家護理服務的對象,多是行動不便和長期臥床的病患,即便如此,也看到家屬不捨病患離去,寧可病患掛上呼吸器、全身插管,不僅病患痛苦,家屬也難熬。尤其長者若獨居,萬一孤獨離世,更令人難過。引進安寧療護觀念,讓重症病患有尊嚴離世。賴慧珊因而引進身體自主權、安寧療護的觀念,和部立恆春旅遊醫院安寧治療團隊攜手,下鄉宣導捍衛身體自主權。他們勸鄉親:一旦醫師宣布藥物最多只能延長不到半年的生命,不如「放手」,提早讓安寧團隊介入。賴慧珊向鄉親們解釋,這不是安樂死、更不是放棄,而是緩解令重症病人痛苦的症狀,同時改善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面對生離死別,不分貧富貴賤,安寧護理的個案,從和病患、家屬、醫師對話啟動,經歷陪伴病患走到人生盡頭,最後協助後事,過程很不容易。賴慧珊曾經很排斥死亡,也曾偷偷傷感落淚,但心裡清楚自己扮演的橋梁角色,漸漸學會「轉個念,讓重症病患尊嚴地、不帶遺憾地離開人世,家屬以感恩的心陪伴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也是功德一件」。有了這一層領悟後,再協助處理完畢安寧個案,每每讓賴慧珊有「功德圓滿」的喜悅。協助穿婚紗、回工寮壽終,圓滿安寧病患的心願。賴慧珊甚至以「美妙圓夢」形容一次安寧護理的經驗。那是一位從新竹遠嫁屏東的婦人,罹患肺癌,因腫瘤壓迫到氣管,醫師建議做氣切手術,婦人拒絕,和家人討論後選擇居家安寧照護。賴慧珊和婦人閒談時,婦人道出她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年輕結婚時,礙於經濟沒能穿上婚紗。賴慧珊記住了這事,費心為婦人安排補拍婚紗照,就在拍照隔天,婦人在家人的圍繞下辭世。婦人的女兒告訴她,母親走的時候面容安詳,「開心到另個國度旅行去了。」還有一個讓賴慧珊牢記的感動。一位獨居屏東縣山區工寮務農的七旬阿伯,因喉癌無法進食,送到恆春的老人安養中心照護,住高雄的養子偶爾南下探視,晚期因喉部潰爛,只能靠打點滴維持生命。阿伯知道來日無多,向賴慧珊表達心願,希望能在生活一輩子的工寮壽終。賴慧珊開車將阿伯載返工寮那天,阿伯請她幫忙買罐伯朗咖啡,那是他一輩子最愛的飲品。「阿伯無法吞飲,只能含在口中享受味道,」賴慧珊回憶當時的畫面:「阿伯露出滿足的笑容,一直道謝。」隔天阿伯在睡夢中離世。那張嚐咖啡時的燦爛笑臉,賴慧珊沒法忘記。偏鄉多獨居或老顧老,把自己當家人協助「跑腿」。在偏鄉做居家護理,賴慧珊說,「先天不良」是一大考驗。譬如屏東恆春半島地形狹長,交通不便,但當地一家醫療器材行也沒有,偏鄉居民要取得輔具困難重重,比市區民眾花費的時間多、費用高。又因為青壯人口流失嚴重,多是「老顧老」,不然就是獨居,只有少數和外籍看護同住,共同問題是都缺乏家庭支持。賴慧珊於是把自己當成個案的家人,開辦免費監測血壓、血糖,也免費借用輔具,甚至利用休假日開貨車去屏東市區,幫民眾「跑腿」買輔具、辦核銷。賴慧珊用熱忱對抗先天不良,盡力阻止「後天失調」的憾事。回到家鄉轉眼15年,其中的後10年專注長期照護,賴慧珊有許多感慨。她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因都會和偏鄉醫療資源的落差,偏鄉長者在病老死階段的居家照護資源和品質,遠不如都會人。自己在偏鄉設居護據點,縮短資源差距並降低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但還是面臨醫療專業人力缺乏的老問題,必須花時間找尋、鼓勵理念相通的人下鄉一起奮鬥。賴慧珊呼籲政府,可以獎勵方式,吸引在地青年或有志偏鄉的居家護理師投入,讓偏鄉也能「在地老化、在宅善終」。賴慧珊小檔案年齡:38歲出生地:屏東縣牡丹鄉學歷: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科現職:遇見居家護理所所長經歷:恆春南門醫院、南門之家護理師恆春基督教醫院護理師恆春南門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長得獎紀錄:屏東縣偏鄉首個獨立居家護理所將優質且即時的居家護理資源帶進偏鄉
-
2022-10-19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重陽節慶登高望,百名長輩疫後強勢回歸
「銀向健康.活力young起來」2022全國福氣盃-槌球錦標賽今天於台北市田徑場盛大展開。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指導,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主辦,該活動初賽於今年6至8月於全國20縣市舉辦,並派出優勝的前2支隊伍在台北進行總決賽,同時邀請來自不同縣市的代表隊,為在場觀眾帶來精彩的「創意走秀」,包含來自屏東的黑鮪魚元素,台東、花蓮的原住民舞蹈及新竹的客家歌曲等多項特色演出,一展不同地區的特色民俗與文化風華,現場共計420人齊聚球場,不只切磋球技,更不畏風雨為舞台展現疫情後最活耀的長青元氣。老盟理事長吳清同表示,活動因疫情歷經一年停擺,今天終於再度繼2020全國福氣盃賽後,重新將專屬高齡長者的一大運動盛事搬回舞台。更特別邀請新北市永和區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由總幹事李後存率領5位樂齡健康促進老師,帶動全場數百位長輩齊跳活力健康操,為一整天的陰雨綿綿注入活力;而賽場上的比拚更是朝氣蓬勃,不僅有25位80歲以上的資深銀髮球員齊聚一堂,還有4位錦標賽的銀髮活力大使,分別為來自新北的林招財(95歲)、王慶雲(92歲)、宜蘭的張添丁(94歲)以及南投的謝宗熙(90歲),受邀與現場的嘉賓們一同以推擊槌球的方式揭開活動的序幕。擔任開幕致詞貴賓,也是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李臨鳳說,長輩最重要的人生分數就從「健康」開始,只要守住健康,任何想要做的事情都可以再加上去把分數提高,除了對長者表示關心,也提倡高齡健康促進的重要性,更帶出老盟與衛生福利部共同舉辦活動的初衷,亦即期望在快速進入超高齡的台灣社會中,可以藉由此活動,透過「肌力、智力、美力」的競技與交流,讓長輩可以擁有伸展的舞台以及自由揮灑的第二青春;現場嘉賓立委吳玉琴、臺北市體育局副局長蔡培林也指出,大家應朝向「活躍老化、延緩失能」的目標共同努力,將台灣打造為一個活躍老化、高齡友善的好所在。
-
2022-10-16 養生.運動健身
快走比慢跑消耗更多熱量嗎?教授曝正確答案及其原因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是每週重訓3天,游泳2天,跑步2天。雖然隨著年紀的增長舉重越來越輕,而游泳和跑步也越來越慢,但我還是堅持每次游泳40到50分鐘,跑步30分鐘。在跑步方面,我是每三分鐘將時速調高0.1英里(好讓心臟逐漸適應),而六年前我的起跑時速還可以是6英里,現在則已經降到4.4英里。4.4英里的時速是可以跑步(慢跑),也可以走路(快走),所以,上禮拜二我就試著用4.4英里的時速慢跑三分鐘,然後快走一分鐘,輪流交替。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儘管是同樣時速,快走竟然比慢跑輕鬆非常多。所以,回家後我就上網搜尋是否有人探討過快走比慢跑來得輕鬆的議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台灣的網站都說快走比慢跑消耗更多熱量,例如元氣網2014-9-23發表的快走或慢跑 哪個對我比較好?,以及早安健康2020-6-2發表的走路燃脂比慢跑多、還降31%腸癌!13個好處非走不可。元氣網那篇文章說:「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授林貴福說,快走、慢跑最高時速同樣是8公里,不過一般人平時快走約時速6公里,即走路速度加快到上氣不接下氣。當時速相同時,其實慢跑的負荷比較低,也就是同樣的體力,慢跑的時間可以比較長,但快走消耗熱量比較高。」這段話裡的「當時速相同時,其實慢跑的負荷比較低」顯然是跟我個人的親身經歷完全相反。那,這個說法,儘管出自一位體育學系教授,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呢?很遺憾的是,我所看過的所有聲稱「快走比慢跑消耗更多熱量」的文章都沒有提供科學證據。所以,我現在就請大家來看科學證據。2004年:Energy expenditure of walking and running: comparison with prediction equations(步行和跑步的能量消耗:與預測方程的比較)。這項研究發現,完成1.6公里所需的熱量是:慢跑(時速10公里)115大卡,而快走(時速5公里)則是80大卡。2012年:Energy expenditure comparison between walking and running in average fitness individuals(一般健康個人步行和跑步的能量消耗比較)。這項研究發現,完成1.6公里所需的熱量是:慢跑(時速9.6公里)113大卡,而快走(時速5.2公里)則是89大卡。2013年:Greater weight loss from running than walking during a 6.2-yr prospective follow-up(在 6.2 年的前瞻性隨訪中,跑步比步行更能減輕體重)。這項研究發現,要消耗掉同樣的熱量,走路需要比跑步多走50%的距離以及多花100%的時間。(註:這篇論文有被紐約時報引用,請看中文版的步行好,還是跑步好?)上面這三篇論文在比較走路和跑步所花費的能量時,都是用不同的速度(走路較慢,跑步較快)。下面這篇論文則是用同樣的速度。2018年:The Energy Consump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Walking and Running at the Same Speed(步行與同速跑步的能耗差異)。這項研究發現,以同樣時速6.4公里進行比較,快走的心率是106,而慢跑則是125,同時,慢跑所消耗的能量是快走的1.3倍。台灣在2018年有發行一本最強超慢跑法,而其原作者是日本福岡大學體育學院的教授田中宏曉(Hiroaki Tanaka)。他聲稱「慢跑能消耗走路的兩倍熱量」。根據日本經濟新聞,這位教授在2018-4-23過世,享年70。但是,直到2021年,他的名字Hiroaki Tanaka仍然出現在學術論文的作者名單裡。我有找到一篇他是第一作者,發表於2019年的Slow jogging –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health convention(慢跑——健康公約中身體活動的多維方法)。他說:「走路的能量消耗約為0.5 kcal/kg/km,而無論在什麼速度,跑步都會使這個值增加近兩倍」。他引用的論文是1963年發表的Energy cost of running(跑步的能量成本),而這篇論文的文摘是這麼說:【每公里的跑步能量成本(1 kcal/kg)大約是以最經濟的速度(4 km/hr)步行的兩倍】。所以,田中宏曉教授所說的「無論在什麼速度,跑步所花的能量都將近是走路的兩倍」可能是有點過度解讀。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以及上面那四篇論文(2002,2012,2013,2018),用同樣的速度(時速5到7公里)完成同樣的距離(1到5公里),慢跑所花的能量大約是快走的1.3倍。至於為什麽,最可能是因為跑步有兩腳同時離地的瞬間,而走路則永遠都有一腳踏地,所以,不管是在哪一個同樣的速度,跑步都必須比走路多花一個對抗地心引力的能量。如果是一個70公斤的人跑30分鐘,那他就必須比走路多花一個把70公斤的直立人體彈離地面五千多次的能量(大約70大卡吧)。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網路文章所說的「快走比慢跑消耗更多熱量」或「走路燃脂比慢跑多」都是錯誤的。原文:快走比慢跑消耗更多熱量,體育教授說的
-
2022-10-13 癌症.抗癌新知
當癌症好病人需要忍痛嗎?專科醫破除癌友面對疼痛3大迷思
癌症病患抗癌過程,常會發生癌症疼痛,以及因治療癌症產生的心理壓力等,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容易導致病人無法接受積極治療、或順利完成療程。台灣癌友常見3大迷思,包括好病人不該喊痛、不想使用嗎啡藥物而忍痛、越痛是否疾病惡化。醫師指出,有時只是因未正確服用止痛藥、劑量不足,或是其他合併症出現,病人必須正確跟醫師描述疼痛性質,才能找出原因,協助治療疼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表示,早期癌症雖無症狀,但仍有3成患者會感覺到疼痛。他說,一名40多歲男性,罹患早期縱膈腔淋巴癌,雖然約8至9公分的腫瘤不是很大,也沒有壓迫氣管,但仍感覺「胸口悶感」;且隨著病情進展,有75%的中晚期癌友會感覺疼痛,甚至30%會「嚴重疼痛」難以忍受,若加上治療疼痛,恐影響患者情緒、降低治療意願,產生惡性循環。楊慕華表示,癌症疼痛包括背景持續性疼痛、突發性疼痛,慢性的背景持續疼痛可能長達3到6個月,需透過長效藥物控制;突發性疼痛則是「來得快去得快」,可能短短3分鐘達到最痛,但持續時間不長,約40分鐘後會逐漸不痛。但台灣民眾很會「忍痛」,時常痛到憂慮、睡不著,他呼籲現在治療疼痛方法多,病人不要忍痛,應詳細跟醫師表達疼痛。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部主治醫師陳敬左表示,突發性疼痛1天若超過3次必須要注意,此外臨床上常見3大迷思,包括「我想當好病人,不該喊痛?」、「嗎啡藥物會成癮,我忍一下?」、「越痛是疾病惡化?」疼痛治療好可提升生活品質,有助於抗癌;嗎啡藥物成癮率低,逐漸康復也有機會停用止痛藥;呼籲民眾應正確跟醫師描述疼痛,才能準確治療。楊慕華表示,治療癌症疼痛目前有3種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法、放射線治療、侵入性的神經阻斷法,其中藥物治療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而放射治療則常使用於骨頭轉移疼痛的緩解。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疼痛日,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年以「疼惜照顧重新出發」為主題,舉辦「疼息照護.從心出發」衛教講座,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近年癌症治療進步,癌友存活率也提升,但癌症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造成心理挫折感、壓力憂鬱、負面情緒等,甚至有癌友放棄治療,如何克服排解,在抗癌路上才能有更大能量戰勝癌症順利康復,是十分重要的議題。
-
2022-10-12 癌症.其他癌症
吳淑珍眼瞼長惡性腫瘤 眼科醫提醒「反覆復發的針眼」是警訊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左上眼瞼出現異物,經診斷為惡性腫瘤,10月10日在高雄長庚醫院手術切除,初步順利。眼瞼會長惡性腫瘤?醫師指出,眼瞼留80%為良性,20%是惡性,惡性之中有九成是基底細胞癌,一成是鱗狀細胞癌和皮脂腺癌。如果眼瞼反覆發炎、出現突起或腫塊,甚至出現少見的睫毛脫落症狀,都應提高警覺。吳淑珍左上眼瞼有異物 檢查結果是惡性腫瘤陳水扁於十月十日晚間在「陳水扁新勇哥物語」臉書專頁中透露吳淑珍手術訊息:「日前經慶明眼科盧兆功醫師切除腫瘤,吳淑珍的左上眼瞼已確診為惡性腫瘤。高雄長庚陳順勝教授安排楊怡慧醫師,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眼科醫學博士,現任角膜科主任、眼整型科主治醫師,利用10月10日國定假日犧牲休息,幫吳淑珍做眼瞼腫瘤切除及重建手術,前後約2個小時以防止惡性腫瘤蔓延。未來重建後眼瞼形狀不理想再做修整。非常感謝楊主任及其團隊的高超醫術,並祝眼部挨刀的吳淑珍早日康復!」吳淑珍今年6月間確診,住院11天,一度消瘦到剩32公斤,今年7月過70歲生日,家人齊聚為她慶生,她當時氣色不錯。但吳淑珍今年健康考驗似乎特別多,家人發現她左上眼瞼有異物,經檢查確認是惡性腫瘤,安排在國慶日到高雄長庚手術,手術時間約2小時,陳水扁陪在妻子身旁,展現深情一面。【延伸閱讀:扁嫂吳淑珍眼瞼長惡性腫瘤 國慶日手術近況曝光】反覆復發針眼為徵兆 醫:有時併有潰瘍傷口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每年診間都會看到一到兩個眼瞼惡性腫瘤的病人,推估台灣每年可能有幾十例,以50到60歲以上年長者為主,女性比男性略多一些,病人主述多為「反覆復發的針眼」,有時併有潰瘍傷口,這種更要警惕。新竹諾貝爾診所眼科專科醫師連祐暘表示,不少門診病人抱怨「眼皮凸凸一顆」,最常見有兩種,會痛的常是良性的針眼,也就是麥粒腫,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症狀;不痛的常是因皮脂腺堆積導致的霰粒腫,大多熱敷就會消腫。要是腫塊反覆出現,通常就要做病理切片,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眼瞼腫瘤20%是惡性 常被誤認為良性霰粒腫眼瞼腫瘤80%是良性的痣、黃斑瘤、囊腫、肉芽腫、血管瘤;20%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中,九成是較不易轉移、預後較佳的基底細胞癌,常長在下眼皮或眼睛內側;一成是較容易轉移,好發下眼皮的鱗狀細胞癌、好發上眼皮的皮脂腺癌,後者常被誤認為是良性的霰粒腫,而被忽略。切除腫瘤術後定期追蹤 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連祐暘指出,占惡性眼瞼腫瘤九成的基底細胞癌,第一好發部位是下眼皮,第二是眼睛內側,外觀常見一顆凸凸的,中間有潰瘍狀凹陷。基底細胞癌相對較不會轉移,大多局部侵襲,只要切除乾淨,預後較好。另外一成的惡性眼瞼腫瘤,常見好發於下眼皮的鱗狀細胞癌和好發於上眼皮的皮脂腺癌,雖然少見,但比較有機會轉移或侵犯神經。鱗狀細胞癌與日曬有關,易使皮膚發紅脫屑,外觀較無特色,易與其他皮膚疾病混淆,需切片檢查才能確認。皮脂腺癌較長在上眼皮,要是腫塊反覆發炎變硬,或是出現「睫毛脫落」這種針眼不會發生的病癥,就要特別小心。 連祐暘提醒,上眼皮的皮脂腺較旺盛,皮脂腺癌和霰粒腫都容易長在這邊,也都有腫塊,兩者常會被混淆,如果霰粒腫治療無效,就要小心評估皮脂腺癌的可能性。呂大文表示,治療上,眼瞼腫瘤通常在眼科門診切除,然後送病理切片;若發現惡性,就要安排二次手術,做更廣泛的切除,以免癌細胞經由眼眶旁的鼻腔和血流轉移。術後因眼皮被部分切除可能導致眼睛閉合不全,要暫時用紗布蓋著,以免角膜過乾,接著要安排眼瞼重建手術,通常重建後3到6個月,8成病人可恢復正常睜閉眼。但病人需要定期追蹤檢查,以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若已轉移,就要再做放射治療。【延伸閱讀:扁嫂吳淑珍眼瞼發現惡性腫瘤 醫師分析這種癌最容易忽略】
-
2022-10-11 癌症.其他癌症
扁嫂吳淑珍眼瞼發現惡性腫瘤 醫師分析這種癌最容易忽略
70歲的扁嫂吳淑珍近期切除左上眼瞼之惡性腫瘤、接受眼瞼重建手術。眼科專科醫師指出,80%眼瞼瘤是良性的痣、黃斑瘤、囊腫、肉芽腫、血管瘤,20%是惡性腫瘤,其中多數為較少轉移、預後較佳的基底細胞癌,常長在下眼皮或眼睛內側。剩下10%較容易轉移的,是好發下眼皮的鱗狀細胞癌、好發上眼皮的皮脂腺癌,後者常因誤認為良性的霰粒腫,而受忽略,若反覆發炎治不好,都應提高警覺。新竹諾貝爾診所眼科專科醫師連祐暘表示,眼科門診病人不少會抱怨「眼皮凸凸一顆」,最常見有兩種,會痛的常是良性的針眼(麥粒腫),有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不通的常是因皮脂腺堆積導致的霰粒腫,大多熱敷就會消。要是腫塊反覆出現、治不好,通常就要做病理切片,以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連祐暘指出,最常見的惡性眼瞼腫瘤是「基底細胞癌」,大約佔90%之多,好發部位第一名是下眼皮,第二名是眼睛內側,外觀常見一顆凸凸的,中間有潰瘍狀的凹陷。基底細胞癌相對較不會轉移,大多在局部侵襲,只要切除乾淨,病人預後也比較好。剩下10%的惡性眼瞼腫瘤,是好發於下眼皮的「鱗狀細胞癌」和好發於上眼皮的「皮脂腺癌」,雖然少見,但比較有機會轉移出去,或侵犯神經。連祐暘提醒,上眼皮的皮脂腺比較旺盛,皮脂腺癌和霰粒腫都容易長在這邊,也都有腫塊,因此兩者常會被混淆,如果霰粒腫治療無效,就要小心評估皮脂腺癌的可能性。要是腫塊反覆發炎變硬,或是出現「睫毛脫落」這種針眼不會發生的病癥,就要特別小心,可能是癌病。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每年診間都會看到一到兩個眼瞼惡性腫瘤的病人,推估台灣每年可能有幾十例,以50到60歲以上年長者為主,女性比男性略多一些,病人主述多為「反覆復發的針眼」,有時併有潰瘍傷口,這種更要警惕。呂大文表示,治療上首先要在眼科門診做切除,然後送病理切片。若發現是惡性,就要安排二次手術,做更廣泛的切除,以免癌細胞經由眼眶旁的鼻腔和血流轉移出去。術後剩餘的眼皮可能導致眼睛閉合不全,要暫時用紗布蓋著,以免角膜過乾。接著要安排眼瞼重建手術,通常重建後3到6個月後,8成病人可恢復正常睜閉眼。病人還需要定期追蹤檢查,以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若已轉移,就要再做放射治療。
-
2022-10-03 醫療.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腹痛腹瀉血便 當心腸缺血
74歲陳姓男子長期洗腎,最近一個月內發生數次腹部疼痛,合併發燒、嘔吐、腹瀉甚至血便,趕緊到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求診,用內視鏡檢查發現小腸、大腸交界處有黏膜出血合併纖維化病變,醫師診斷為腸繫膜動脈開口嚴重鈣化合併狹窄,因此在腸繫膜動脈開口放置支架治療腸缺血,手術後陳男的腹痛症狀逐漸改善,且不再發生腹瀉或血便。新竹台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彥良解釋,腸缺血是因供應腸道氧氣及養分的動脈發生血管狹窄或阻塞,引起腸道血流下降,進而造成腸道缺血壞死的一系列變化。常見症狀包含腹痛、腸蠕動不良、腹瀉、血便、甚至因腸道細菌轉移至血液中引起敗血症,最嚴重可導致死亡。腸缺血占所有因腹痛住院病人比率約0.1%,根據病程可區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腸缺血因臨床症狀不典型,不僅診斷困難,死亡率高達60至80%,治療上由外科進行剖腹探查手術切除壞死腸道合併血管繞道恢復腸道血流;慢性腸缺血病程相對緩和,治療可採用導管手術放置支架。林彥良表示,目前臨床上常碰到的難題是大於90%的腸缺血病人屬於急性腸缺血,單就診斷面受限於病人年紀與表達能力造成診斷困難,且病人病況不佳導致外科手術的成功率不高,甚至有一部分病人病況太差無法撐過長時間手術。
-
2022-10-02 焦點.用藥停看聽
人工水晶體、玻尿酸、假牙黏著劑 專科醫師詳解查詢度最高的常用醫材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醫療器材的機會不少,元氣網在國內所有健康網站中,最先成立「醫材百科」,方便民眾查詢醫材名稱與使用,對於健保差額給付項目更列出各醫院收費。元氣網醫材百科自八月上線以來,超過15000人次查詢,此次挑選查詢度最高的六種常用醫材,包括人工水晶體、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人工髖關節、假牙黏著劑、傷口敷料、尿液試紙,專訪專科醫師教導大家聰明使用。人工水晶體選擇前 先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水晶體逐漸老化、混濁,形成白內障,此時光線無法完全穿透混濁的水晶體,容易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楚。經醫師評估後,若症狀嚴重將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以取代原有混濁的水晶體,讓視力恢復清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現在醫材科技進步,人工水晶體可以附加矯正近視、老花、散光等多焦點功能。人工水晶體依功能不同,價格也不同。陳瑩山說,目前為健保給付傳統球面型水晶體,但容易有眩光、影像不清楚,眼睛疲倦等問題。而特殊功能水晶體,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於不同功能、品牌的費用不一,如非球面、單焦點價格為1至3萬不等;非球面、二焦點價格為6000至6萬不等;非球面、三焦點價格為4至8.5萬不等;而最貴的為有矯正老花、散光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要價11萬元。「民眾要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黃柔蓁說,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術後通常仍搭配眼鏡,才能支應日常生活所需,因此選擇前務必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醫材。若選擇自費人工水晶體,黃柔蓁提醒,通常醫材廠商會提供保證卡,植入後也會拍照做現場記錄,保證書內會載明度數、廠牌、型號,外殼也貼有核准字號,因此要為自己健康把關的民眾可依照保證書上的資訊,自行上網查詢。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保守治療半年無效 健保才給付施打膝蓋長期使用,發生軟骨磨損、退化而出現發炎情形,此為退化性關節炎,一般50歲以上就有可能發生關節炎,如果以前膝蓋受過傷,甚至更早就會發生軟骨磨損及關節炎的情形。因發炎會導致關節液的黏彈性改變,使得關節疼痛及活動不順。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玻尿酸的關節腔注射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玻尿酸就像膝關節的潤滑劑,可以改善發炎膝關節液的黏彈性,讓患者運動更滑順,同時也可降低發炎反應,減少關節的疼痛。一般關節炎的病人皆可施打玻尿酸,但病人的膝關節如有紅腫、積水等情形,則應該進一步抽關節液檢查,排除感染等情況,再施打玻尿酸,避免施打後更腫脹疼痛。陳政光說,目前健保有給付玻尿酸的治療,但關節炎患者須經藥物、物理治療半年無效後,才能健保給付,以緩解症狀。也有民眾不願等待而選擇自費施打,目前玻尿酸根據分子量的高低及在體內留存的時間,分為半年三針、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是2020年開始納入健保給付,可減少病人到醫院的次數,因應疫情的關係,也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據訪查,目前玻尿酸半年三針,一針費用約1000多元,而半年一針的費用約3000多元,另有一年施打一針劑型,費用約6000多元。假牙黏著劑假牙應定期修整 不能只靠黏著劑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有缺牙問題,必須製作、戴上活動假牙。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說,若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不完全密合,摩擦後可能會造成粘膜破損、疼痛,為增加密合度及穩定度,須使用假牙黏著劑。但假牙黏著劑僅為輔助性質,最重要的必須靠牙醫師精準的製作假牙,避免咬合干擾及確保穩定度。如果民眾只依靠假牙黏著劑固定假牙,那真的是本末倒置。黃茂栓說,為維持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的密合及穩定度,建議民眾應定期回診,約每3至6個月由牙醫師修整一次活動假牙,同時進行咬合調整,避免假牙、粘膜出現損傷,降低戴上假牙的不適感。而晚上使用假牙後,一定要取下,將附著在假牙內側面的黏著劑清洗乾淨,而口腔內上的假牙黏著劑及食物殘渣,也要清洗乾淨。假牙黏著劑為醫療器材,必須至藥局、藥妝店等具有醫材販售資格的地點購買。假牙黏著劑依不同品牌,價格有所不同,一條70克價格大約落在200多元至400元之間。傷口敷料適用不同類型傷口 購買前應諮詢醫師皮膚傷口分為外傷、撕裂傷、擦挫傷、手術切割縫合等急性傷口,以及褥瘡、糖尿病足等超過四周以上,或該癒合卻未癒合的慢性傷口,而慢性傷口可能從急性傷口演變而來。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育賢說,不論傷口為急性或慢性,應給予保護力佳的傷口敷料,以保護傷口避免感染、發炎及疼痛。林育賢說,傷口敷料種類多元,包括紗布、薄膜敷料、泡綿敷料、含銀泡綿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水膠敷料、人工皮等,使用時機都不同。如擦挫傷等開放性傷口,因已失去表皮,此時可以採用人工皮、泡綿敷料保護;如果是更嚴重的傷口,就應給予膠原蛋白敷料,促進傷口癒合及皮膚生長;若傷口已出現感染問題,可使用抑制細菌、控制感染醫材,如含銀的紗布、泡綿敷料、人工皮等,待感染問題解決後,再使用其他敷料促進皮膚生長。林育賢說,使用傷口敷料應諮詢醫師意見,選擇合適的敷料,讓傷口盡速復元,避免感染。而更換傷口敷料時,應注意要用食鹽水、溫開水沖洗乾淨後,再行更換。至於使用傷口敷料能不能降低產生疤痕的機會?林育賢說,傷口是否會留下疤痕,取決於傷口深度,但若使用合適傷口敷料,加速傷口癒合,確實有機會降低疤痕形成。傷口敷料費用方面,依不同傷口類型,健保給付不同的敷料。林育賢說,如褥瘡合併感染傷口,健保給付含銀敷料,若是肌腱、骨頭、關節外露等傷口,健保給付非含銀敷料。但是,約有80%至90%的傷口敷料仍需要自費,如自費含銀敷料一片約700至3000元、人工皮一片約100元、泡綿敷料一片約300至500元,可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因有可能會買到不合適的敷料。人工髖關節年輕族群 可選較耐磨的陶瓷材質髖關節長期使用,將造成軟骨磨損、退化;長期喝酒、使用類固醇藥物,或是股骨頭、股骨頸骨折等,也容易導致髖關節的股骨頭出現缺血性壞死,產生提早萎縮等情形。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彭孟炤說,當出現走路時髖部疼痛、長短腳、髖關節活動度不佳等症狀,甚至無法久站久走,應考慮置換人工髖關節。彭孟炤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分為「半人工髖關節」,僅更換股骨頭,而不更換髖臼,「全人工髖關節」則為兩者一併置換。而人工髖關節材質分為耐磨與一般型,耐磨多採用陶瓷材質,一般型為健保給付,材質為鈷鉻合金。建議年輕族群可採用耐磨的陶瓷材質。彭孟炤說,進行手術前,應經醫師詳細評估手術方式,選擇適合患者病情的人工髖關節。目前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股骨頭約為9000多元,但如全人工髖關節整組,包括複合物強化陶瓷股骨頭、添加抗氧化劑髖臼內襯、健保給付的髖臼杯及股骨柄,價格達18萬6000多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骨科教授韓偉表示,人工髖關節的選擇上大同小異,每家廠商使用的金屬大多類似,頂多是選擇台灣製或外國製的差異。若要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韓偉建議病患可以詢問三個問題,第一是醫師在替換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經驗;第二是使用哪款人工髖關節,價格、需求等等有無符合;最後則是做完手術後有無合作的物理治療師,才能夠更快速地習慣人工髖關節,也讓肌肉順利復健康復,重拾日常生活。尿液試紙潛血反應、蛋白尿……可檢驗多種疾病尿液試紙可檢測尿液有無出現潛血反應、蛋白尿、糖分、膽紅素及尿液酸鹼值等。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說,檢測尿液是藉此研判腎臟、膀胱、尿道、膽道等有無出現感染、發炎、結石,或是肝臟、腎臟有無代謝異常,或患有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如驗出糖分時,應懷疑可能患有初期糖尿病,若檢出膽紅素則與膽道發炎有關,甚至女性懷孕過程,定期產檢時也會進行尿液檢查,一旦發現泌尿道感染,必須立即治療,避免誘發早產等狀況。此外,尿液中不應有蛋白質,如果經檢驗為蛋白尿,應是與腎功能代謝有關。酸鹼值檢測方面,如果檢測後,pH值為6.5以下,此為偏酸情形,應懷疑可能是罹患高尿酸血症,而可能有結石問題。但蔡樹衛說,不論是經由尿液進行何種檢查,均為初步檢測,如果發現異常時,必須進行更詳細的影像等檢查找出病因,給予適合的治療。部分尿液試紙還可以檢測亞硝酸鹽、酮體等,蔡樹衛說,這也是檢測尿液有無細菌感染的指標。酮體是糖類的代謝物,尿液不應該有酮體,若有應懷疑可能患有糖尿病、腎臟發炎,或是正在服用相關容易產生酮體的藥物。但糖尿病常不會以尿液檢測作為確診的依據,最後還是會利用空腹抽血加以確診。蔡樹衛說,若懷疑是泌尿道感染進行尿液檢測,尿液試紙多有健保給付,但也有基層診所或機構提供自費的尿液篩檢,若是經由網路搜尋,尿液試紙價格多為數百元左右。
-
2022-10-01 醫聲.Podcast
🎧|未來台灣看不到外科醫師? 「副總統的醫師」陳晉興3大策略盼留住人才|理事長講堂EP6
走下手術台脫下乳膠手套,才發現院外天色已晚。清晨六時許,朝陽甫透出天際,他還要驅車前往位於基隆路上的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查房,並參加分院的院長室會議。下一站,是仁愛路上台大醫學院。講完課,穿過蜿蜒的迴廊,來到中山南路的台大醫院。下午的門診,超過百位患者等待他問診,排刀情形更是幾近緊繃。台大癌醫分院、台大醫學院、台大醫院總院「三點一線」,構築成台灣外科權威、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晉興的日常。行醫逾卅年,執刀超過一萬五千台,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媒體人陳文茜等人罹患肺癌時,都是由他執刀。陳晉興忙碌之餘,仍掛心台灣外科人才培育,過去的四大皆空,如今成為內外皆空:外科辛苦,又是醫療糾紛的高風險科別,他提出針對人才羅致困難科別設計獎勵制度的建言、帶領團隊開發外科醫師訓練用的虛擬實境模擬器,也鼓勵學生不因一時的醫療糾紛而放棄外科理想,以免台灣走上沒有外科醫師的未來。🎧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曾連續值班15天 靠成就感堅持至今陳晉興在1993年進入台大醫學院。大學四年級時,受到當時導師、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朱樹勳啟發,早早就選擇走上外科之路。他回憶,當年朱樹勳突破法律匡線,完成台灣首例心臟移植手術,轟動一時,媒體大肆報導,十分激勵人心,「我當時就下定決心,希望做一個救人性命的外科醫師。」雖然一路走來十分辛苦,但陳晉興說,「成就感很大。」早年台灣醫師人數較少,患者相對尊重、感謝醫師,也因此醫師的社會地位較高。靠著這份成就感,陳晉興在外科的道路上堅持至今,不但當上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同時擔任台大外科教授,投身外科醫師人才培育,還曾獲台大教學傑出獎。「四大皆空」剩兩大 小兒外科人才缺乏最嚴重「說老實話,早期外科醫師缺乏就很嚴重。」陳晉興透露,在他還是醫學生的時期,外科是熱門科別。然而,因為醫學系較少,即使熱門,外科醫師人力還是相對缺乏。陳晉興說,在他開始當住院醫師時,曾經遇到兩位醫師值急診、兩位醫師值加護病房的情況,「一個人要值15天,幾乎每天都待在醫院、不能休息。」台灣的醫療人力,曾經經歷一段「四大皆空」時期—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都出現人力缺乏。時至今日,小兒科及婦產科的醫師人力,在政府因應少子化的政策鼓勵下已緩解,獨留內科、外科「兩大皆空」。陳晉興說,以外科而言,仍有相對熱門與相對冷門的科別之分,如整型外科及神經外科。前者因為未來可投入已成為趨勢的醫療美容,或成為開業醫師,故很受醫學生歡迎;後者則因患者較多,醫療費用多,醫師的經濟收入也較有保障,也有不少醫學生願意加入。反觀小兒外科、一般外科、胸腔外科與心臟外科,則是相對冷門的外科科別。陳晉興說,其中人力最缺乏的是小兒外科,除了患者人數較少,也因為考量到孩童家長因年紀尚輕,經濟能力也相對較弱,連帶醫師的收入也可能不如其他科別多。陳晉興說,若以小兒外科醫護人員和其他科別相比,因為小孩好動、血管又小,光是抽血的時間,就可能是大人的數十倍之多。然而,目前的健保點數至多僅有兩倍,無法反應該科別醫護的辛勞,導致新血不願意投入。種種現況,都讓外科醫師的人才來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站在外科人才培育最前線,陳晉興對此特別有感觸,他提出「三大策略」,希望台灣儘早脫離外科人才缺乏的泥淖。策略一/「熱情無法一路燃燒」 醫院應設奬勵制度一位外科醫師的養成,從進入醫學院到能夠獨當一面,從容自信地為患者執刀,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也因此,選擇外科,非常考驗醫學生的毅力。「光是住院醫師,我就當了七年。」陳晉興以自身經驗為例,他先在省立台北醫院(現為衛福部立台北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來先入伍服兵役,退伍後又到台大醫院重新開始訓練。陳晉興表示,依照規定,當年胸腔外科住院醫師的訓練時間是五年;訓練結束之後,還要再當一年的「研修醫師」,協助老師做研究、擔任手術室助手。一位年輕醫師得要熬過這些訓練,才能升上主治醫師,在醫院開設門診、收治患者。不過,因為人命關天,不容差錯,真要能獨當一面為患者進行手術,其實還需要更多訓練、累積經驗。「來找我談,表明快要無法堅持下去的學生,不在少數。」外科醫師的訓練之路,絕不輕省,陳晉興說,面對極度忙碌的生活,要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一定要對外科「有興趣」。陳晉興說,對於喜歡外科的醫師而言,進開刀房就好像進樂園一樣,「你會很開心,整天下來都不覺得累。」若是對外科沒有興趣,及早轉行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如果真的有興趣,長久持續的做下去,慢慢的就會做出你自己的名聲。」不過,陳晉興也強調,光靠一股「熱忱」,還不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留在外科的動力,政府、醫院應設計獎勵制度,才能留住人才。故陳晉興認為,除了健保給付的保障之外,在醫院的行政體系中,設立獎勵金制度尤為重要,「熱情沒有辦法一路燃燒,需要倚靠制度設計,給予經濟支持,才能長久。」知識補帖/一位專科醫師的養成,要經過哪些流程?國內現行6年制醫學院制度中,醫學院學生入學後,前4年是基礎醫學課程;接著大五、大六兩年時間,則進行臨床見習。醫學生畢業後,首先須接受「不分科住院醫師(Post Graduate Year, PGY)」訓練,2019年起規定訓練時間為期2年,並分為PGY1、PGY2兩階段。最後才得以分科至各科別擔任住院醫師(Resident, R),並接受專科醫師訓練。專科醫師的訓練時長,依照科別各有不同。依據規定,若在PGY2選擇進入人才稀缺的內科、外科、兒科、婦科,提早開始相關訓練,在專科醫師訓練時,可折抵一年時間。根據衛福部醫事司資料,專科醫師訓練年限最長者為神經外科、整形外科,須耗時6年。策略二/醫療糾紛成外科人才阻力 陳晉興:對患者不要欺瞞、真心相待醫療糾紛總與外科醫師聯想在一起;擔心遇到醫療糾紛,是醫學生選擇外科的最大「推力」之一。陳晉興說,醫療糾紛可說是擔任外科醫師的必經之路,「如果你都沒有醫療糾紛,那大概是開的刀太少、病人太少,所以取樣不夠。」他以美國大聯盟投手比喻,當一位投手球投得多了,一定有被全壘打、被得分的時候,防禦率不可能是〇。(相關新聞:「立法院三讀通過『醫預法』 醫糾事件需調解、評析先行」)開了破萬台刀的陳晉興,醫療糾紛自然沒少碰過,也是因此,他總可以用自身經驗鼓勵因醫療糾紛而身心受挫的學生。「對於每一個病人,我們一定要盡力。」陳晉興說,既然醫療糾紛因為病人體質的不同等原因而難以避免,外科醫師可以做到的是謹遵手術常規,每次手術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才不會留下遺憾。陳晉興指出,有時醫療糾紛「不見得是醫師犯錯,而是家屬的不諒解。」若與患者、家屬建立好關係,醫療糾紛就不易發生。「所以我現在有一個習慣,開完刀的病人,我一定給他我的手機。」當患者知道可以隨時聯繫得上醫師,心裡也就多一分「安心」。陳晉興把病人當朋友,真心相待。他也強調,對待病人要「真誠」,絕對不能欺瞞。若是外科醫師有所隱瞞,或是未明確告知危險性,一旦發生手術事故,或是患者生理反應不良而出現併發症等情況,對於患者、家屬的心理衝擊更大。陳晉興總是明確告知患者,手術的好處、風險分別為何,「不會因為要叫你來開刀,就避重就輕,說手術很簡單、危險性很小。」當醫療糾紛無可避免地發生時,陳晉興說,對於外科醫師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有同理心。患者因為醫療行為而蒙受損失,甚至失去生命時,對於患者、家屬,以及醫療團隊「都是很痛的事情。」陳晉興說,即使如此,醫師還是要正面面對,尋求法律顧問協助,醫院也會出面協助協調、和解,並協助支付和解費用。醫療糾紛對於外科醫師的心理衝擊,無疑相當的大。陳晉興坦言,「這需要隨著時間才能解決。」他鼓勵外科醫師,不要因為一時的醫療糾紛,而放棄了行醫救人的理想。策略三/虛擬實境模擬手術 強化外科醫師訓練品質 「教授,真的是你幫我主刀嗎?會不會請你的學生來主刀?」陳晉興患者的擔憂,為臨床經驗的重要性,下了最好的註解。陳晉興說,現在年輕醫師受訓時間雖較早年短,但以台大醫院體系為例,住院醫師仍需接受分派至雲林、新竹、癌醫中心等分院歷練,經過數年後,再回到總院擔任主治醫師。然而,當上主治醫師後,還需要累積非常多臨床經驗,才能把手術作好。「住院醫師要五到七年,主治醫師要差不多五年以上,才會慢慢成熟。」陳晉興說,若執刀的外科醫師沒有足夠經驗,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也會增加。年輕醫師需要累積臨床經驗,又不能把患者拿來「練習」,將其生命置於風險中,於是有了「以豬代人」、虛擬實境(VR)等解方。陳晉興說,早期醫學院的訓練,是使用豬隻進行動物實驗,或利用大體老師讓醫師、醫學生練習解剖。然而,國內大體老師來源稀少,非常珍貴;若從國外引進,費用也很高。陳晉興說,日前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舉辦研習營,利用豬隻與大體老師,讓會員實際演練胸壁重建與肋骨骨折手術。這場四十餘名會員參加的活動,成本超過一百五十萬元。雖由學會與合作廠商全額補助,會員不必支付高額費用,不過陳晉興直言,「這不是常態。」陳晉興透露,近期台大醫學院考慮與廠商簽約,購買或租用虛擬實境手術模擬器材,供醫學生、年輕醫師學習;台大醫院外科團隊,在陳晉興的帶領下,也正透過與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的產學合作計畫,開發未來可用於外科醫師訓練的「虛擬實境手術模擬系統」,該系統未來除了用於訓練,也可以輸入患者的各項參數,在手術前進行實戰演練,降低手術意外發生率。藉由虛擬實境的手術模擬系統,醫學生或年輕醫師,可以在不傷及患者的前提下,熟悉手術器械的使用,進行切割、止血、縫合等手術過程的操演。陳晉興說,此系統雖仍無法與真實開刀房情境相比,「但是感覺不錯、還蠻有真實感,你真正要用的時候,馬上就可以上手。」「比如說,我們明天要開一個很複雜的手術,如果可以透過這個虛擬實境,把病人資料建置到電腦,在開刀前就可以先練習、先了解病人的解剖構造。」陳晉興說,這就像飛行員要駕駛模擬機,「從台北到紐約,已經開了上百次,真正上場就不會很慌張。」他指出,在國外許多醫學院、醫學中心,針對醫學生的訓練,都已朝向虛擬實境,「除了保障患者權利,也能夠兼顧年輕醫師的訓練品質。」台灣外科醫療名列前茅 陳晉興:應引以為傲「台灣其實必須要為我們的醫療成就驕傲。」陳晉興說,台灣不少胸腔外科的研究論文,在世界名列前茅,舉例來說,他在2011年發表於國際期刊的一篇論文,已累積逾兩百次引用,相當驚人。此外,陳晉興與其醫療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發明了不必使用呼吸管,僅需透過靜脈麻醉的微創手術。他更曾獲邀於維也納舉行的2016年世界肺癌大會演講,並在捷克進行兩台示範手術,「幫兩個歐洲人,一個做肺葉切除、一個做楔形切除的手術。」可見台灣外科醫療水平已超越部分歐洲國家。 走過艱難的訓練,躍上國際為台爭光,又成為培育人才的醫學教授。陳晉興的經歷,可說是台灣外科醫師的一幅縮影,提醒著初踏上救人之路的年輕醫學生,「選擇一條難走的路,也許可以走得更精彩。」(看陳晉興最新著作:「開卷有醫|陳晉興:肺癌死亡率高且健保花費居十癌之首,全民須謹慎面對」)陳晉興小檔案現職: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台灣大學醫學系外科教授經歷: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研究員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醫學系醫學士獎項:台灣大學教學傑出獎財團法人青杏基金會青杏醫學獎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傑出教授獎台灣醫學會故高天成教授紀念演講獎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林琮恩音訊剪輯:滾宬瑋剪輯協力:林琮恩腳本規劃:林琮恩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台大醫院
-
2022-09-28 醫療.感染科
QA/流感、新冠肺炎怎麼區分?2022公費自費流感疫苗開打資訊、疑問一次看
流感好發季節即將來臨,這幾年因為新冠疫情,大家戴口罩、躲在家減少外出,使得各種傳染病也跟著降低。但專家提醒,連年「免疫負債」很可能讓今年成為「流感大年」,又邊境逐漸解封,流感一定會比過去兩年有更大疫情。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開打,呼籲大家都要去打。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資訊.開打日期: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等11類對象;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施打對象:流感疫苗施打QAQ:什麼是免疫負債?A:防疫做得很好時,人體在流感或其他病毒暴露機會少,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免疫力,一旦接觸到病毒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更明顯,甚至引發重症。Q:流感疫苗可與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嗎?A: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目前看來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沒有交叉反應,可以同時接種,民眾可依其需求選擇同時或間隔一段時間接種。但量臨床接種實務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建議接種於不同肢體,例如成人左臂打一針、右臂打一針。Q:流感疫苗可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嗎?A:新北市府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流感疫苗可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儘早接種可及早獲得雙重保護。Q:得過COVID-19,是否還可接種流感疫苗?A:曾確診新冠肺炎者可打流感疫苗,不必需要有間隔時間,只要完全痊癒就可打流感疫苗。Q:流感疫苗能否為COVID-19提供保護力?打COVID-19疫苗還要打流感疫苗嗎?A:過去雖有研究報告指出,流感疫苗可能對於新冠肺炎,有交叉保護效果,但研究看起來有干擾因素,結論不足以證實流感疫苗可以保護新冠肺炎,因此仍認為流感疫苗保護流感、新冠肺炎疫苗保護新冠病毒。Q:流感疫苗施打前,是不是一定要先經過醫師諮詢?A:是的,流感疫苗雖然是一種安全有效之疫苗,但接種任何疫苗前均須先經醫師的詳細評估診察,以確認民眾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疫苗使用禁忌症等,再決定可否接種。Q:今(111)年 8 月底前完成 110 年度流感疫苗接種的民眾,是否需要於同年 10 月接種新的流感疫苗?間隔時間多久?A:仍需接種,與前一劑間隔 1 個月以上。因流感疫苗之保護效果於 6 個月後會逐漸下降,且每年流感疫苗組成病毒株有所差異,為能於新來臨之流感流行期可獲得足夠保護力,建議仍需接種當季流感疫苗。Q:公費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A:公費流感疫苗共三種廠牌,皆為四價疫苗,民眾採「隨機」方式接種,無法指定。1.賽諾菲菲流達四價流感疫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2.國光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0.5mL:提供3歲以上使用3.東洋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Q:自費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A: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今年自費市場的流感疫苗有四種可以選擇,通常自費疫苗的接種時程受到封緘檢驗影響,會比公費接種晚約一至二周開始接種,可詢問各醫療院所預約。1.賽諾菲菲流達四價流感疫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2.國光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0.5mL:提供3歲以上使用3.東洋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4.荷商葛蘭素史克Fluarix Tetra伏適流0.5mL:6個月大以上使用Q:建議哪些對象接種自費流感疫苗?A: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依據美國標準,建議所有人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往年流感11月底才開始流行,但今年流感病毒已蠢蠢欲動,建議民眾10月就可以預約並接種,以避免年底多重病毒感染。台灣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約新台幣800至1000多元。Q:流感、一般感冒、新冠怎麼區分?A:黃立民表示,三者都以呼吸道症狀為主,難以區分。唯一較能區分的是,若全身痠痛可能罹患流感的機率較大,但新冠肺炎也有類似症狀;若出現嗅味覺異常,較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由於症狀難辨,建議可以進行快篩,若非新冠感染,就可能是流感。流感、感冒、新冠比較表各縣市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花蓮縣.臺東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連江縣.金門縣資料來源.疾管署.指揮中心.新北衛生局
-
2022-09-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3萬8785例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今再78萬劑到貨
本土+3萬8785例及195例境外 較上周日下降1.4%國內新增3萬8785例本土個案及19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4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病例數較昨天增加628例,增加1.6%;較上周日減少545例,下降1.4%。今日新增3萬8785例本土病例,為1萬8046例男性、2萬726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016例),台中市(5,028例),台北市(4,370例),桃園市(4,098例),高雄市(3,733例),台南市(2,451例),彰化縣(2,036例),新竹縣(1,043例),新竹市(1,006例),屏東縣(958例),宜蘭縣(953例),苗栗縣(853例),雲林縣(823例),基隆市(739例),南投縣(689例),嘉義縣(568例),花蓮縣(476例),嘉義市(370例),台東縣(286例),金門縣(160例),澎湖縣(108例),連江縣(21例)。新增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2例具慢性病史、27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21日至9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12日至9月22日。新增19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08例男性、8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7例),新加坡(3例),馬來西亞、法國、緬甸、荷蘭及南韓國(各2例),義大利、中國、俄羅斯、泰國、柬埔寨、菲律賓、香港、土耳其、美國、南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另16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1日至9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25萬51例確診,分別為3萬3763例境外移入、621萬623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828例死亡病例,其中10,81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69例、台北市1,211例、台中市1,097例、高雄市1,010例、桃園市825例、台南市821例、彰化縣630例、屏東縣431例、雲林縣341例、南投縣318例、苗栗縣279例、嘉義縣258例、基隆市239例、宜蘭縣224例、花蓮縣190例、嘉義市175例、新竹縣174例、台東縣153例、新竹市116例、澎湖縣31例、金門縣20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昨開打!4469人接種 今再78萬劑到貨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昨開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共有11縣市開打,累計接種4469人次。另外採購的第三批次世代疫苗78.7萬劑,也將於今天晚間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疫苗效期至明年3月28日。莊人祥表示,目前疫苗涵蓋率第一劑為93.6%、第二劑為87.5%、第一劑追加劑(第三劑)為73.0%、第二劑追加劑(第四劑)為10.5%;其中65歲以上族群第四劑涵蓋率為36.5%。另外,六個月到四歲幼兒昨天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一劑共752人、第二劑2540人;BNT接種2135人。此年齡層疫苗涵蓋率第一劑為38.1%、第二劑為7.5%。我國於去年7月22日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兩年共3500萬劑疫苗供應合約,今年預定供應2000萬劑疫苗,目前共有1203萬劑到貨。223例中重症、34死 新增4例MIS-C、其中2童沒接種疫苗國內今天新增223例中重症個案、34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四例兒童特殊重症,皆為MIS-C個案。其中半數未接種新冠疫苗。新增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32例具慢性病史、27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1月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7191例,死亡累計9974例。今日公布四例MIS-C個案中,年齡最小的為一歲男童,本身有蠶豆症病史、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5日確診。9月19日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咳嗽等症狀,9月22日就醫診斷疑似MIS-C住院,現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第二例為兩歲女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9月6日確診。9月14日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9月18日及19日連續兩日到急診,診斷為急性腸胃炎並懷疑MIS-C住院檢查治療,目前病況好轉,預計今天出院。第三例為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曾於6月30日確診。9月18日陸續出現發燒、左頸腫塊、嘔吐、腹瀉症狀,9月20日就醫診斷疑似MIS-C住院治療。第四例則為12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接種兩劑疫苗,曾於9月7日確診。9月19日陸續出現發燒、咳嗽、嘔吐、腹瀉、皮疹以及黃疸,就醫診斷疑似MIS-C併急性肝炎住院,目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莊人祥表示,截至目前兒童重症共227例,包括腦炎31例、肺炎24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11例、家中死亡8例、MISC146例、共病3例;其中33例死亡。病例數反彈? 莊人祥:整體正在下降 觀察是否脫離高原期國內今天新增本土病例數3萬8785例,較昨天略增628例,中斷連降紀錄。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從上周二起每天的病例數都比前一周同期稍微下降,且上周整體病例數也較前一周減少3%,因此疫情整體來說確實正在下降。莊人祥表示,目前看到高原期應是落在9月11日至17日,病例數正在下降中。但高原期通常會持續一至二周,接下來還需要觀察是否脫離高原期。而針對疾管署員工從2020年2月就開始被禁止出國,在國門陸續開放之際,這份禁令仍延續到明年3月底。莊人祥也表示,由於疫情不是「0+7」後就不用管,就像日本經歷好幾波疫情,每天仍有幾萬例確診,因此相關政策還是需要同仁協助、因應。加上秋冬尚有過年返鄉人潮和流感疫情等也需要政策因應,因此目前禁令先暫時維持至明年3月。但為兼顧「探親和人倫需求」,也已於9月16日放寬出國探視、親屬重病探視或奔喪等需求。另外,媒體人陳文茜日前表示,台灣目前的死亡率高於新加坡10倍、香港3倍,絕對不容忽視。對此,莊人祥也表示,依據各國公布資料,截至9月24日,致死率台灣為0.17%、新加坡為0.09%、香港為0.57%;死亡率台灣為每百萬人口457.3人、新加坡為每百萬人口266.2人、香港為每百萬人口1343.2人,均未有高於新加坡10倍、香港3倍的情事,民眾勿錯誤解讀。
-
2022-09-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連續5天病例數下降!3歲男童MIS-C,臉部軀幹出疹一度住ICU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3萬837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8157例本土個案及2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1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病例數較昨天減少1612例,降幅4.1%,相較上周六減少1237例,減少3.1%。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8,157例本土病例,為17,596例男性、20,541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7,844例),台中市(4,742例),台北市(4,368例),桃園市(4,152例),高雄市(3,441例),台南市(2,250例),彰化縣(1,920例),新竹縣(1,062例),新竹市(987例),屏東縣(962例),雲林縣(922例),苗栗縣(904例),宜蘭縣(900例),南投縣(777例),基隆市(684例),嘉義縣(682例),花蓮縣(534例),嘉義市(441例),台東縣(307例),金門縣(142例),澎湖縣(118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9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48例具慢性病史、43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9日至9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4日至9月21日。指揮中心說,今天新增21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8例男性、9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6例)、美國(5例)、柬埔寨(4例)、新加坡、南韓、泰國及菲律賓(各3例)、英國、日本及馬來西亞(各2例)、荷蘭、奧地利、冰島及德國(各1例)。另16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24日至9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512,06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293,915例排除),其中6,211,093例確診,分別為33,569例境外移入,6,177,47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7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7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62例、台北市1,207例、台中市1,095例、高雄市1,009例、桃園市824例、台南市818例、彰化縣629例、屏東縣429例、雲林縣341例、南投縣318例、苗栗縣278例、嘉義縣258例、基隆市233例、宜蘭縣223例、花蓮縣188例、嘉義市175例、新竹縣172例、台東縣153例、新竹市115例、澎湖縣31例、金門縣20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中重症+184例 3歲男童MIS-C、臉部軀幹出疹 一度住ICU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84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136例、重症48例,及51例死亡。特殊重症為一例兒童MIS-C,確診後1個月出疹,到急診就醫時因血壓偏低等,一度住加護病房,經過治療後目前轉至一般病房。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一例特殊重症個案為3歲男童,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沒有慢性病史,8月16日確診,9月16日起陸續有發燒、腹痛、嘔吐,9月19日臉部和軀幹出疹,9月20日到急診,檢查有結膜炎、血壓偏低,診斷MIS-C住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後,病況改善,9月23日轉出加護病房到一般病房治療。截至今日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23例,31例腦炎、24例肺炎、3例敗血症、11例哮吼、142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8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33例死亡,12例腦炎、7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8例到院前死亡。
-
2022-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蘇貞昌:10月13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兩階段解封措施一次看
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赴立院備詢,進入議場前蘇貞昌接受媒體記者聯訪。針對防疫解封,蘇揆表示國內疫情穩定控制,這幾天確診也都連續下降,所以已經宣布要第一階段的開放;經過一周觀察後, 沒有重大變化的話,會經過2週的預告,預計於10月13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中央社/台北23日電】行政院宣布擬於10月13日推入境「0+7」措施。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受訪說,感謝民眾團結合作及醫護、防疫人員的辛苦,終於走到疫情要結束前的最後一哩路,沒重大變化就會解封。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邀請蘇貞昌列席施政報告並備質詢。蘇貞昌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10月13日之後,口罩鬆綁政策、「0+7」配套是否已準備好。蘇貞昌說,感謝民眾的團結合作,以及第一線醫護人員和防疫人員這2年多來的辛苦,大家終於走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要結束前的最後一哩路,雖然最近國外有疫情,但國內都在穩定控制及預測範圍內,這幾天確診數也連續下降。蘇貞昌指出,政府已經宣布要第一階段的開放,同時觀察1星期,如果一切如原先預判,沒有重大變化的話,會經過2個禮拜的預告,同時就會解封,就能讓民眾全部恢復正常生活、開放國境,時間大概在10月13日。不過,基於國際疫情還在變化,蘇貞昌表示,會有最基本的防疫措施,還是請民眾做好各項防疫規範所做的要求,大家配合、保護健康。此外,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談及台灣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論文案說,像惡霸流氓要強姦女生,這種說法是否失言;蘇貞昌說,他沒有注意到柯文哲講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因應邊境逐步開放,為兼顧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眾生活需求,經綜合評估入境檢疫措施實施情形、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採兩階段解封。邊境解封第一階段為自9月29日零時起(航班表定抵台時間),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前3天居家檢疫處所調整為「1人1室」,及配合邊境取消唾液採檢,調增入境旅客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邊境解封第二階段為10月13日零時起上路,開放措施包含每周入境人次15萬人次、入境免居隔(0+7),開放免簽證國家入境,以及取消觀光禁團令,但最終實際上路日期仍要再觀察一周才能決定。指揮中心兩階段解封措施一次看邊境解封第一階段9月29日零時起放寬以下措施,入境總人數為每周6萬人次、取消入境唾液PCR檢測、檢疫處所得全程採1人1室一、每周入境總人數:每周由現行5萬人次調增為6萬人次為原則。二、檢測措施:(一)取消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執行的唾液PCR檢測,改由發放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於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檢測。(二)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主動於「入境檢疫系統」申報,並於入境時由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或後送醫院採檢。三、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開放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得採「1人1室」。四、入境至檢疫處所交通方式:維持得搭乘防疫車輛、自駕或由親友/機關團體車輛接送,參照防疫車隊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五、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邊境解封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起,每周入境人次15萬人次、入境免居隔(0+7),開放免簽證國家入境,以及取消觀光禁團令一、每周入境總人數:試行每周15萬人次為原則。二、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放寬為「7天自主防疫」,取消原3天居家檢疫;入境時取消開立「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三、檢測措施:(一)入境時2歲以上旅客發放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於自主防疫期間進行檢測。(二)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請主動於入境時通報疾病管制署之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依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或後送醫院採檢。四、入境旅客交通方式:無相關症狀之旅客,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五、非免簽證國家開放得以「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事由申請來臺簽證,且同步取消旅行團限團令。「0+7」期間陽性出門如何罰? 指揮中心給答案若民眾自主防疫期間快篩陽性,卻依舊外出,該如何處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防疫指引目前以建議為主,如果有收到檢舉會請衛生局處理。指揮中心今公布9月29日起邊境唾液快篩將取消,改發放4劑快篩給入境旅客自主使用;若採陽仍外出是否會有相關罰則?莊人祥表示,不管是3+4、0+7,自主防疫期間,就是要依照指引規定,外出前採檢陰性,兩天內陰性才可外出,如果檢驗陽性外出的話,指揮中心指引仍以建議為主,但若被檢舉,會請衛生局進一步處理。7天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一)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的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二)應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三)有症狀請在家休息,如無症狀且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上班、上學。快篩檢測時機:1. 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2. 自主防疫期間之外出時,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3. 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4.未滿2歲者,其自主防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四)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使用完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外出期間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用畢後立即佩戴。(五)禁止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六)確診之輕症個案可於防疫旅館或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快篩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委由親友或由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快篩結果。確診後如有就醫需求,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或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
2022-09-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連4天病例數較上周降低!致死率隔1個月「再降萬分之1」, 羅一鈞曝這年齡層下降最多
41死!本土+3萬9769、境外+256 連4天病例數較上周降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40,02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9,769例本土個案及25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新增病例數為連續四天較上周同期下降,但仍有九個縣市新增破千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昨天本土新增3萬9769例,比之前一天4萬多人少,比上周五41430例減少1661例,降幅4%,目前看來疫情往好的方向發展,有下降趨勢。境外移入新增256例,跟之前一天差不多,死亡新增41例,比前一天少,差不多這數目,顯示疫情還算穩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9,769例本土病例,為18,246例男性、21,503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525例),台中市(5,177例),台北市(4,533例),桃園市(4,153例),高雄市(3,421例),台南市(2,509例),彰化縣(2,005例),新竹縣(1,069例),屏東縣(1,056例),新竹市(934例),苗栗縣(928例),宜蘭縣(914例),雲林縣(895例),南投縣(723例),嘉義縣(666例),基隆市(659例),花蓮縣(573例),嘉義市(417例),台東縣(344例),金門縣(150例),澎湖縣(93例),連江縣(25例)。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20多歲男打3劑家中猝死後確診 11歲童染疫肺炎呼吸性酸中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中重症185例,包括中症135例、重症50例,及死亡41例,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病史,曾施打3劑疫苗,9月17日被朋友發現在家中無意識,送急診時無心跳呼吸,採檢PCR陽性、Ct值25.3,經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另外新增3例兒童青少年中重症。11歲男童,曾接種2劑疫苗,無慢性病史,9月15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快篩陽確診,9月17日因呼吸困難至急診,經檢查有肺炎、缺氧、呼吸性酸中毒,插管用呼吸器,收治加護病房,給予瑞德西韋、類固醇、抗生素、免疫調節劑等藥物治療,目前病況有改善,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22例,31例腦炎、24例肺炎、3例敗血症、11例哮吼、141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8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33人死亡,12例腦炎、7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8例到院前死亡。致死率隔1個月「再降萬分之1」 羅一鈞曝這年齡層下降最多我國連續4天新增病例數較上周減少,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共累積608.5萬名本土病例,包括9889例死亡,致死率為0.16%,為萬分之16。而8月26日公布的致死率,從0.18%降到0.17%,今日致死率再從0.17%降至0.16%,因此距離1個月前有下降趨勢。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上周70歲到79歲致死率0.81%、80到89歲2.84%、90歲以上7.35%。本周70歲到79歲致死率0.79%、80到89歲2.8%、90歲以上7.25%。羅一鈞說,致死率下降主要因長輩年齡層,包括80、90多歲兩個年齡層,致死率都有穩定下降,特別是90多歲年齡層,上周致死率7.35%,本周下降到7.25%,降幅最明顯,與投藥率有相關性,不過後續仍要看BA.5疫情,造成中重症人數是否有減少。